应用新生儿行为神经测量学对不同新生儿疾病的临床分析

应用新生儿行为神经测量学对不同新生儿疾病的临床分析

一、应用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对新生儿不同疾病测定的临床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周婵娟,宋文明[1](2022)在《亚低温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疗效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亚低温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2月—2021年2月永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10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信封分组的方法将患儿分为参考组(n=50)和实践组(n=50)。参考组进行亚低温治疗,连续治疗3 d后,根据患儿肛温情况确定治疗时间;实践组进行亚低温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共治疗11 d。比较2组治疗前后生化指标(白介素10、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髓鞘碱性蛋白)、生长发育指标(智力发育指数评分、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评分)和临床疗效、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实践组治疗后白介素10、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髓鞘碱性蛋白低于参考组(P <0.05);参考组、实践组治疗后白介素10、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髓鞘碱性蛋白分别低于同组治疗前(P <0.05)。实践组治疗后智力发育指数评分、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评分高于参考组(P <0.05);参考组、实践组治疗后智力发育指数评分、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评分分别高于同组治疗前(P <0.05)。实践组总有效率高于参考组(P <0.05)。实践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参考组(P <0.05)。结论亚低温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能够有效改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的生化指标,促进患儿生长发育,提高临床疗效,且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张铭珠[2](2021)在《窒息新生儿发生HIE的高危因素分析及血清Apelin-13和BDNF在窒息后脑损伤中的价值评估》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新生儿窒息是新生儿常见的危急情况,窒息后引起的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目前仍是危及新生儿生命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针对HIE,目前尚缺乏特异性治疗方法,因此如何做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以改善预后一直以来都是临床医师面临的巨大挑战。早期检测与窒息后脑损伤有关的生物学标志物也至关重要,有利于对脑损伤做出早期的判断。爱帕琳肽(Apelin)在缺血再灌注导致的脑损伤中具备神经保护作用,其中Apelin-13的生物活性最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是由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分泌,能促进神经元的生长、分化等,对缺血神经元起保护作用,改善脑功能。本研究通过分析窒息新生儿发生HIE的高危因素,相关辅助检查如振幅整合脑电图(aEEG)、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NBNA)、全身运动质量评估(GMs)在HIE中的诊断价值,及血清Apelin-13、BDNF与窒息后脑损伤之间有无相关性,为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降低新生儿病死率及改善预后提供新的思路和临床依据。方法1.收集2018年09月至2021年01月于苏北人民医院产科出生、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住院的新生儿,纳入对象均符合新生儿窒息诊断标准,将其根据HIE的诊断标准分为HIE组、非HIE组,对两组患儿及孕母的一般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评估aEEG、GMs、NBNA评分在HIE诊断中的预测价值。2.选取2020年06月至2021年01月在苏北人民医院产科出生、NICU住院的新生儿(足月儿及胎龄≥32周的早产儿)为研究对象。其中符合新生儿窒息诊断标准的患儿纳入窒息组,根据临床表现、头颅磁共振(MRI)检查结果,将其分为脑损伤组和非脑损伤组;将随机选取的无窒息缺氧、无脑损伤的一般患儿纳入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血清Apelin-13、BDNF水平,收集窒息组患儿的aEEG、NBNA评分结果,对窒息组和对照组、脑损伤组和非脑损伤组的数据进行有关统计学分析。结果1.纳入符合窒息标准的患儿131例,其中发生HIE者30例,未发生HIE者101例。两组在有无羊水污染、脐带异常、宫内窘迫、孕母有无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CP)、妊娠期糖尿病(GDM)、胎盘早剥、胎膜早破、1min及5min Apgar评分方面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在性别、胎龄、出生体重、分娩方式、是否双胎、有无胎位异常、孕母年龄是否≥35岁、有无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脐带异常、宫内窘迫、HDCP、GDM、羊水污染、胎盘早剥、胎膜早破、1min Apgar评分为HIE的独立影响因素,1min Apgar评分为保护因素(B值<0),其余为危险因素(B值>0)。两组患儿在aEEG、GMs、NBNA评分方面差异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绘制ROC曲线结果显示:aEEG、GMs、NBNA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51、0.629、0.710,约登指数分别为0.303、0.257、0.420,灵敏度分别为0.600、0.633、0.767,特异度分别为 0.703、0.624、0.653;aEEG、GMs、NBNA 评分三者联合的AUC值为0.744,约登指数为0.456,灵敏度0.733,特异度0.723。2.对纳入的58例研究对象进行分组:对照组30例,轻度窒息组15例,重度窒息组13例,三组研究对象的性别、胎龄、出生体重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窒息组的血清Apelin-13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轻度窒息组与重度窒息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三组研究对象的血清BDNF水平比较存在差异,且各组间两两比较均有差异,具有显着的统计学意义。血清Apelin-13、BDNF水平及aEEG结果、NBNA评分在脑损伤组和非脑损伤组组间存在显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清Apelin-13与BDNF水平之间呈正相关(r=0.826,P<0.05),血清Apelin-13、BDNF水平与NBNA评分均呈负相关(r=-0.623,P<0.05;r=-0.436,P<0.05)。绘制ROC曲线结果显示:Apelin-13、BDNF的AUC值分别为0.872、0.813,约登指数分别为0.688、0.583,灵敏度分别为0.938、1.00,特异度分别为0.750、0.583,对应的临界值分别为3602.00pg/ml、1138.53 pg/ml。结论1.脐带异常、宫内窘迫、HDCP、GDM、羊水污染、胎盘早剥、胎膜早破、1min Apgar评分为HIE的独立影响因素,其中1min Apgar评分为保护因素,其余为高危因素。2.aEEG、GMs、NBNA检查对HIE的诊断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且三项检查联合评估较单一检查的诊断价值要高。3.血清Apelin-13、BDNF水平在新生儿窒息的诊断及窒息后有无脑损伤的判断中均有一定的临床价值。Apelin-13、BDNF水平与NBNA评分之间呈负相关,进一步说明Apelin-13、BDNF能较好的反映神经行为功能受损情况,对窒息新生儿脑损伤的早期诊断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赵永健,梁敏仪[3](2021)在《听性脑干反应联合新生儿行为神经评测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诊断意义》文中认为目的:探究听性脑干反应联合新生儿行为神经评测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诊断意义。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0年10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230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于本院接受治疗的50例健康新生儿为对照组。分别对两组新生儿开展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和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NBNA),比较两组新生儿间的差异,Spearman分析BAEP、NBNA与新生儿总胆红素水平相关性,最后分别绘制BAEP、NBNA及两者联合检测对总胆红素血症诊断ROC曲线。结果:研究组的BAEP异常率及BAEP平均阈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新生儿NBNA中的行为能力、被动与主动肌张力、原始反射、一般状态及总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分析结果显示BAEP平均阈值与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呈正相关(P<0.05),NBNA总分与血清总胆红素呈负相关(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BAEP、NBNA以及两者联合检测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诊断AUC分别为0.934 9、0.873 7、0.974 0(P<0.05)。结论:听性脑干反应与新生儿行为神经评测均能够较好地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开展诊断,但联合诊断临床价值更为突出,值得开展临床推广用。

王思进[4](2020)在《神经生长因子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疗效的Meta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研究背景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 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是指由于围产期缺氧窒息导致的脑部分或完全性缺氧缺血性损害,是引起新生儿死亡和远期后遗症的主要原因。在我国,神经生长因子在临床上用于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已经较为广泛,但其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目前仍未明确。目的 评价神经生长因子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通过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资源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PubMed,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数据库进行全面的检索。收集以神经生长因子为干预措施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随机对照试验和半随机对照试验。文献检索时间范围为:从数据库建库至2019年11月。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筛选和提取资料,应用Cochrane协作网的研究方法对文献进行质量评价,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5.3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结果 共纳入26篇文献,包括患儿2114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1)在临床有效率方面[OR=1.27(95%CI:1.22-1.34),P<0.0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神经生长因子组治疗临床有效率高;(2)在提高行为神经评分方面,神经生长因子治疗后第7天[连续给药组RR=4.16(95%CI:3.62-4.70),P<0.00001]、第14天[RR=4.20(95%CI:3.91-4.50),P<0.00001]、第 28 天[RR=1.40(95%CI:0.92-1.89),P<0.00001]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神经生长因子治疗组优于对照组;而治疗后第7天[隔日给药组RR=0.16(95%CI:-0.11-0.43),P=0.243]、治疗前后14天行为神经评分变化值[RR=2.26(95%CI:0.05-4.48),P=0.05]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在提高智力发育指数(MDI)方面,神经生长因子治疗组在 3 个月[RR=7.85(95%CI:5.14-10.56),P<0.00001]、6 个月[RR=7.27(95%CI:4.22-10.33),P<0.00001]、10 个月时[RR=7.72(95%CI:3.12-12.31),P=0.0010]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神经生长因子治疗组优于对照组;(4)在提高心理运动发育指数(PDI)方面,神经生长因子治疗组在3个月[RR=8.13(95%CI:5.07-11.20),P<0.00001]、6 个月[RR=8.65(95%CI:5.97-11.32),P<0.00001]、10个月[RR=7.45(95%CI:2.18-12.72),P=0.006]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神经生长因子组效果优于对照组;(4)在改善临床症状方面,神经生长因子治疗组在肌张力恢复所用的时间[RR=-2.38(95%CI:-2.55—-2.22),P<0.00001]、惊厥消退所用的时间[RR=-2.38(95%CI:-3.09—-1.67),P<0.00001]、意识恢复所用的时间[RR=-2.38(95%CI:-2.93—-1.84),P<0.00001]、原始反射恢复所用的时间[RR=-2.59(95%CI:-3.13—-2.05),P<0.00001]上均较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本次Meta分析结果表明,神经生长因子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够改善新生儿神经行为评分、促进智力和运动发育及缩短病程。因纳入研究的质量限制,仍需进行高质量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以明确此结论。

于果[5](2020)在《母亲声音刺激对新生儿黄疸患儿相关发育指标的影响》文中提出目的本研究拟对足月新生儿黄疸患儿给予母亲声音刺激后,利用近红外光谱监测技术监测脑组织氧合状态,并进行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法评分,探讨母亲声音刺激对足月新生儿脑发育及神经系统发育的影响。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日龄1~7 d的足月新生儿黄疸患儿4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24例)。对照组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每天给予2次母亲声音刺激,连续7 d,每次15 min。比较:1、干预前、后两组新生儿脑组织氧合血红蛋白(HbO2)、局部组织氧饱和度(rSO2)的变化;2、干预组每天刺激前、后脑组织氧合血红蛋白(HbO2)、局部组织氧饱和度(rSO2)的变化;3、干预前、后两组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法(NBNA)项目评分比较。结果(1)两组新生儿脑组织氧合血红蛋白(HbO2)、局部组织氧饱和度(rSO2)比较:干预前干预组和对照组脑组织氧合血红蛋白(HbO2)、局部组织氧饱和度(rS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脑组织氧合血红蛋白(HbO2)(57.3±7.1)高于对照组(56.1±5.9)、干预组局部组织氧饱和度(rSO2)(63.6±6.9)高于对照组(61.6±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干预组每天干预前、后新生儿脑组织氧合血红蛋白(HbO2)、局部组织氧饱和度(rSO2)比较:干预组干预后的HbO2分别在第6d(57.5±8.6)、第7d(57.3±7.1)高于干预前(56.1±4.9,56.1±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干预后的 rSO2分别在第 5d(62.3±6.3)、第 6d(62.8±6.9)、第 7d(63.6±7.9)高于干预前(61.5±5.2、61.4±4.0、61.6±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评分(NBNA)比较:干预前干预组和对照组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评分(NBNA)总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评分(NBNA)(39.8±0.6)总分高于对照组(39.2±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和对照组行为能力、被动肌张力、一般反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主动肌张力(8.1±0.99)和原始反应评分(6.0±0.18)均高于对照组(7.9±0.81、5.8±0.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表明母亲声音刺激能够在早期增强新生儿脑组织的氧合状态和神经系统发育,为今后的生长发育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为临床早期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此方法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和应用,具有实用意义。

王京芬[6](2020)在《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的临床应用》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采用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早期轻微脑损伤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60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作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60例正常新生儿作为参照组。研究组患儿分别于黄疸高峰期及消退期进行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并与参照组新生儿进行对比。结果研究组1患儿的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评分为(33.8±4.9)分,研究组2患儿的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评分为(36.9±1.8)分,对照组新生儿的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评分为(39.2±0.5)分。研究组1、研究组2患儿的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新生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1患儿的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评分低于研究组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黄疸高峰期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评分(34.11±3.42)分低于黄疸消退期的(37.86±1.73)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胆红素血症将会对新生儿的神经行为能力造成直接的影响,通过对新生儿采取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可以及时地发现由高胆红素血症对新生儿造成的轻微脑部损伤,从而及早地对患儿进行干预,避免患儿出现严重的后果,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卢艳辉[7](2020)在《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血清IGF-1、IL-17、IL-23水平测定及临床意义》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测定不同程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血清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白细胞介素-17(IL-17)、白细胞介素-23(IL-23)的水平,及评估不同程度HIE新生儿行为神经评分(NBNA),比较不同程度HIE的IGF-1、IL-17、IL-23表达水平、及不同程度HIE急性期和恢复期IGF-1、IL-17、IL-23表达水平、以及IGF-1、IL-17、IL-23表达水平与新生儿行为神经评分(NBNA)的相关性,进一步了解IGF-1、IL-17、IL-23在新生儿HIE的发病机理中的作用,为临床早期诊断、病情评估及判断预后提供可靠依据。方法:于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根据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新生儿学组2005年制定的《HIE的诊断和临床分度标准》[1]采用随机数字法选择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60例HIE患儿作为HIE组,其中轻度23例、中度21例、重度16例。随机选择同期该院出生的正常新生儿32例作为对照组。正常对照组新生儿于出生后24h采取桡动脉血2m L,HIE组患儿于出生后24h和出生后第7天分别采取桡动脉血2m L。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HIE组和正常对照组新生儿的血清IGF-1、IL-17、IL-23水平;通过流式细胞术分析血中辅助性T细胞17(Th17)的含量。比较HIE组和正常对照组新生儿的血清IGF-1、IL-17、IL-23水平变化;HIE各组之间及每组急性期和恢复期新生儿的血清IGF-1、IL-17、IL-23水平变化;HIE组与对照组Th17细胞频数变化及HIE各组之间Th17细胞频数变化。且分别对HIE患儿血清IGF-1、IL-17、IL-23水平与神经测定评分量表(NBNA)评分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1.与对照组比较,HIE组患儿血清IGF-1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IL-17、IL-23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2.与轻度HIE组相比,中度、重度HIE组血清IGF-1水平较低(P<0.05),IL-17、IL-23水平则较高(P<0.05);3.急性期HIE患儿的IGF-1水平随着HIE程度的加重而逐渐降低(P<0.05),IL-17和IL-23水平随着HIE程度的加重而逐渐升高(P<0.05);4.在HIE患儿恢复期,轻、中、重度HIE患儿的血清IGF-1水平均比急性期明显升高(P<0.05),IL-17和IL-23水平均比急性期明显降低(P<0.05);5.HIE组出生后24h的外周血中Th17细胞频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随着HIE疾病程度的增加,患儿外周血Th17细胞频数逐渐增加(P<0.05);6.HIE患儿血清IGF-1水平与NBNA评分呈显着正相关(r=0.84,P<0.05),IL-17、IL-23水平与NBNA评分均呈显着负相关(r=-0.77,P<0.05;r=-0.62,P<0.05)。结论:1.HIE组患儿急性期血清IGF-1浓度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IL-23、IL-17浓度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提示IGF-1、IL-23、IL-17参与了HIE的病理生理过程。2.IGF-1、IL-23、IL-17血清浓度随HIE的病情程度加重而进行性改变,表现病情越重患儿的IGF-1浓度越低,而IL-23、IL-17浓度越高,提示动态监测IGF-1、IL-23、IL-17水平变化,可作为判断HIE病情程度演变的指标。3.HIE恢复期IGF-1浓度比急性期增加,IL-23、IL-17浓度比急性期降低,显示HIE不同时期的IGF-1、IL-23、IL-17水平有显着性差异(P<0.05),提示监测IGF-1、IL-23、IL-17水平变化可判断HIE恢复情况。4.HIE患儿血清IGF-1水平与NBNA评分均呈显着正相关(r=0.84,P<0.05),IL-17、IL-23水平与NBNA评分均呈显着负相关(r=-0.77,P<0.05;r=-0.62,P<0.05),提示IGF-1、IL-23、IL-17水平测定可作为判断HIE预后的指标。5.HIE各组患儿出生后24h外周血Th17细胞频数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8.392,P<0.05),且Th17细胞频数随疾病程度加重呈逐渐升高,显示Th17细胞频数与HIE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提示测定Th17细胞频数对判断HIE患儿的临床分度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李欣颖,向霜,刘志瑜,张中翠[8](2019)在《我院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评分现况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评分的现状及影响因素,为促进新生儿行为神经能力发育的早期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9月至2018年9月我科收治的900名行为神经测定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影响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评分危险因素的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平均评分(35. 98±2. 12)分,异常率为19. 55%。臀/横位的新生儿、母亲有妊娠合并疾病、母亲有产科高危因素的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评分异常风险增加。结论应加强孕期监测和产前检查,高度关注妊娠合并疾病、存在产科高危因素的产妇,促进新生儿行为神经的生长发育。

宋磊[9](2019)在《振幅整合脑电图联合磁敏感加权成像在早产儿脑损伤诊断价值的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第一部分振幅整合脑电图在早产儿脑损伤中的应用研究目的:探讨振幅整合脑电图(aEEG)对早产儿成熟度的判断和早产儿脑损伤(BIBP)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18年3月,江苏省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新生儿病房收治的77例,28~37周的早产儿为研究对象,其中49例为脑损伤早产儿(BIPI)组,28例为非脑损伤早产儿组,同时设23例37~42周的非脑损伤足月儿作为对照。对所有早产儿和足月儿进行aEEG监测,在生后72h内,每24小时监测一次,每次连续3h,结果取三次平均值。所有早产儿72h后,每1周监测1次,每次连续3h,至纠正胎龄40周。同时观察aEEG的具体指标:连续性(Co)、睡眠-觉醒周期(SWC)、上边界电压(UMA)、下边界电压(LMA)、窄带宽度;整体指标:Burdjalov的CFM评分和Naqeed诊断。分析不同出生胎龄、不同纠正胎龄非脑损伤早产儿的aEEG特征,并和非脑损伤足月儿比较;分析比较出生时非脑损伤早产儿组和早产儿脑损伤组aEEG的区别。结果:随着出生胎龄的增大,aEEG的背景活动逐渐成熟,出生胎龄29~32周、32~35周和35~37周三组早产儿出现连续性电压百分比分别是:34.1%,67.3%和92.1%;周期性分别是:32.8%、65.3%和89.6%;三组早产儿随着出生胎龄的增大,UMA(35.82±5.03、32.63±3.83 和 30.41±4.32)呈现下降趋势;LMA(4.16±1.43、4.89±1.62和 5.61±1.51)呈上升趋势;带宽(26.39±4.38、25.63±5.32 和 23.41±5.23)逐渐变窄;CFM评分(5.13±2.46、7.20±2.53和9.51±2.15)逐渐增大,和非脑损伤足月儿比较差异均有显着性(P<0.05)。生后纠正胎龄37周的非脑损伤早产儿UMA、LMA、带宽和 CFM 评分(31.87±5.63、4.84±1.51、26.67±5.23 和 10.03±1.52),与非脑损伤足月儿出生时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纠正胎龄38和40周的非脑损伤早产儿,UMA、LMA、带宽(30.27±4.32、5.82±2.02、26.80±3.21;32.28±4.00、7.92±1.53、21.16±3.92),和足月儿出生时比较差异有显着性(P<0.05);纠正胎龄39周早产儿和足月儿比较,差异无显着性(P>0.05)。出生72h内,非脑损伤早产儿aEEG的UMA、LMA、带宽和 CFM 评分(32.08±4.36、4.24±1.65、25.68±5.45 和 7.14±2.28),和脑损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LMA和CFM明显高于BIPI组,而UMA和带宽低于BIPI组。本采用Burdjalov评分联合Naqeed标准判断结果:77例早产儿的aEEG,37例正常,40例异常。其中Burdjalov评分诊断异常37例,Naqeed诊断36例,重度11例、轻度25例,重度异常的UMA、LMA、窄带宽度和CFM分别是 35.45±3.12、3.04±0.52、27.58±1.23 和 4.15±0.83。结论:早产儿随着出生胎龄的不断增大,aEEG的图形特征逐渐接近非脑损伤足月儿,纠正胎龄39周左右aEEG发育成熟,aEEG能较好地判定早产儿脑成熟度。根据aEEG诊断的具体指标和整体指标,aEEG异常程度与早产儿脑损伤具有相关性,有一定的诊断价值。第二部分磁敏感加权成像在早产儿颅内出血中的应用研究目的:观察早产儿脑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和常规磁共振(MRI)序列的区别,探讨MRI在非脑损伤早产儿的脑发育中的价值和SWI在颅内出血中的诊断优势。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18年3月,江苏省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新生儿病房收治的77例,28~37周的早产儿为研究对象,其中49例为脑损伤早产儿,28例为非脑损伤早产儿。选择10例非脑损伤足月儿为对照组。早产儿达到纠正胎龄37周,应用西门子1.5T超导型MR扫描系统,采用MRI的常规序列联合SWI序列检查。采用脑总成熟度评分(TSM)标准,包括具体的髓鞘化程度(M)、脑皮质卷曲程度(C)、胚芽基质残余(GM)、胶质细胞迁移带(B)评分和脑总成熟度评分(TSM)总分,观察分析不同出生胎龄非脑损伤早产儿达到纠正胎龄37周,脑MRI成熟度的区别。分析比较常规MRI和SWI序列对早产儿颅内出血的病例数、病灶数、微出血病例数、微出血病灶数和出血部位的差异。分析不同出血部位早产儿的aEEG的差异。结果:28例非脑损伤早产儿纠正胎龄37周,MRI图像表现脑实质呈现均匀中等信号,灰白质分界清楚,脑室系统呈现低中等信号,未见异常低信号。常规MRI和SWI图像信号比较无显着区别。SWI的最小密度投影(MinIP)图清晰显示早产儿脑表面的细小静脉和脑实质中的静脉。出生胎龄29~32周、32~35周、35~37周非脑损伤早产儿纠正37周和足月儿出生时比较,磁共振的髓鞘化程度(M)、胶质细胞迁移带(B)和TSM总分有统计学差异(P<0.05)。脑皮质卷曲程度(C)不断明显,胚芽基质残余(GM)不断减少,29~32周、32~35周早产儿和足月儿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35~37周和足月儿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49例脑损伤早产儿中,常规MRI、DWI及SWI比较,检出颅内出血病例数分别为35、23、28例,检出率分别为71.43%、46.94%和57.14%,常规MRI和DWI序列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SWI序列较常规MRI及DWI高,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0.05);常规MRI、DWI及SWI 比较,发现颅内出血病灶数分别为85、70和106个,SWI较常规MRI及DWI显示更多出血灶。SWI发现出血灶的部位,其中生发基质-脑室内、脑实质、颅内脑外发生率分别是:50.0%、39.62%、10.38%,出血灶最常见部位在生发基质、大脑实质和脑室管膜下。常规MRI、DWI和SWI对颅内出血不同部位的检出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SWI与常规MRI和DWI序列比较,检出微出血病例数分别是19、12、8例,检出率分别是38.77%、24.48%、16.32%,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者发现微出血灶的数量分别为32、20和17个,检出数比较差异明显;SWI对早产儿微出血灶检出部位,主要在生发基质、脑室室管膜下、大脑实质和基底节,小脑较少,检出率分别是37.50%、28.13%、31.25%、6.25%、0.00%。出血部位仅发生在生发基质-脑室内、脑实质和颅内脑外的3组早产儿分别是9、7、6例,不同出血部位早产儿的振幅振合脑电图(aEEG)变化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纠正胎龄37周早产儿的常规MRI和SWI序列,影像信号未见明显不同,但SWI的MinIP图可清晰显示常规MRI不能显示的脑内小静脉影;MRI图像上早产儿脑发育成熟程度和出生胎龄有关,其中髓鞘化程度(M)和胶质细胞迁移带(B)较脑皮质卷曲程度(C)和胚芽基质残余(GM)发育成熟更慢。SWI 比常规MRI序列在脑损伤早产儿中能检出更多颅内出血的病例、病灶、微出血病例和微出血灶数目,有显着的诊断优势。早产儿颅内出血发生部位主要在生发基质、大脑实质和脑室管膜下。不同的出血部位对脑损害的影响未见明显区别。第三部分振幅整合脑电图联合磁敏感加权成像对早产儿脑损害预后的预测价值研究目的分析早产儿早期振幅整合脑电图(aEEG)联合磁敏感加权成像(SWI)结果和后期新生儿行为神经评分(NBNA)及Gesell量表结果的关系,探讨aEEG联合SWI在脑损伤早产儿预后的早期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18年3月,江苏省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新生儿病房收治的77例,28~37周的早产儿为研究对象,其中49例为脑损伤早产儿(BIPI)组,28例为非脑损伤早产儿组。所有早产儿出生后予aEEG检测,纠正胎龄37周行磁共振常规和SWI检查,纠正胎龄40周行新生儿行为神经评分(NBNA)检查,纠正胎龄3个月复查头颅MRI,同时进行Gesell量表神经发育学评估。分析比较正常和脑损伤早产儿两组NBNA、Gesell量表总分以及具体大运动、精细运动、适应能力、语言和社会行为。以NBNA和Gesell量表评分结果作为早产儿预后的标准,将所有早产儿重新分为预后正常和异常两组,其中NBNA正常组30例,异常组47例;DQ正常组36例,异常组41例。分析早期aEEG联合头颅MRI结果和后期NBNA及Gesell量表结果的关系,采用ROC曲线判断判断其对脑损伤早产儿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非脑损伤早产儿组的NBNA评分和Gesell量表的结果(39.87±2.63和82.30±15.14)和脑损伤组(35.13±5.72 和 75.42±11.33)比较,差异有显着性(P<0.05),具体的大运动评分(92.34±14.23)和脑损伤组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但是精细运动、适应能力、语言和社会行为四个方面(70.13±15.02、77.34±13.23、83.06±19.36、77.06±14.45)均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35例SWI检查确诊的颅内出血早产儿,纠正胎龄3月复查,其中24例出血灶消失,7例出血灶减小。所有早产儿以NBNA和Gesell结果作为标准,重新分为预后正常组和异常组,在正常组和异常组之间比较,aEEG的上边界电压、下边界电压、窄带宽度和CFM评分四个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纠正3月Gesell量表结果做为预后结果,aEEG、SWI、aEEG+SWI预测预后的灵敏度分别为72.3%、48.9%、85.7%,特异度分别为80%、60%、90%,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62、0.545、0.876。aEEG诊断灵敏度明显高于SWI(P<0.05)。单独SWI指标灵敏度、特异度较差。与aEEG和SWI单独检测比较,aEEG联合SWI序列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最高,ROC曲线下面积最大(P<0.05)。结论:脑损伤早产儿出生后纠正胎龄3月,大运动发育未见明显差异,但是精细动作、语言和社会行为发育落后于非脑损伤早产儿。单独头颅SWI序列对早产儿脑损伤预测价值不高。早期aEEG联合头颅SWI预测早产儿脑损伤结果的灵敏度和特异度较高,可以作为脑损害预后的早期预测指标。

张华清[10](2019)在《NBNA评分在早产儿脑发育预后评估中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早产儿脑损伤对早产儿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可遗留神经系统后遗症,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是鲍秀兰吸取美国和法国神经运动测定方法的优点,结合自己的经验建立的,其能够早期发现轻微脑损伤,指导临床医师及时采取相应的临床措施,帮助改善预后,优育和智力早期开发。本试验目的是为探讨20项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NBNA)在早产儿脑发育预后评估的应用价值。研究方法:收集于2017年1月-2018年12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新生儿科住院早产儿,根据纳入标准选取160例行神经系统查体,失访50例(其中对照组失访40例,脑损伤组失访10例),有效数据110例。根据中国医师协会新生儿专业委员会制定的《早产儿脑损伤诊断与防治专家共识2012》分为脑损伤组(50例),即B组和对照组(60例),即A组;每组再根据出生胎龄分为3个亚组,胎龄<32周为1组(对照组为A1组,脑损伤组为B1组),胎龄在3233周+6为2组(对照组为A2组,脑损伤组为B2组),胎龄在3436周+6为3组(对照组为A3组,脑损伤组为B3组)。所有早产儿均在矫正胎龄40周时开始行NBNA评分,分别于矫正胎龄3天,矫正胎龄1014天,矫正胎龄2628天此三时间点行NBNA评分。结果:在脑损伤组及对照组中,不同胎龄早产儿的NBNA评分均随日龄及胎龄的增长而升高(p<0.05);且<32周、3233周+6和3436周+6三组的评分增幅依次降低(p<0.05)。对照组的三个亚组在第一次NBNA评分时均<38分,之后两次评分均在38-40分之间;脑损伤组的三个亚组的第一次NBNA评分值均<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损伤组的三个亚组在第一次NBNA评分时均<35分,第二次NBNA评分时其中有33例分值均>37分,10例在36-37分之间,7例仍<35分;第三次NBNA评分时分值在38分以上者41例,3例在36-37分之间,6例<35分。结论:NBNA评分可反映早产儿脑发育状况及发展规律,连续性评分对评价早产儿更有意义,能够早期发现脑损伤患儿,充分利用早期中枢神经系统可塑性强的特点,促进代偿性康复,改善脑损伤早产儿的预后。

二、应用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对新生儿不同疾病测定的临床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应用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对新生儿不同疾病测定的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亚低温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疗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治疗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生化指标
    2.2 生长发育指标
    2.3 临床疗效
    2.4 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3 讨论

(2)窒息新生儿发生HIE的高危因素分析及血清Apelin-13和BDNF在窒息后脑损伤中的价值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窒息新生儿发生HIE的高危因素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1.1 纳入及排除标准
        1.1.2 新生儿窒息诊断标准
        1.1.3 HIE诊断标准
        1.2 研究方法
        1.2.1 临床资料收集
        1.2.2 头颅MRI检查
        1.2.3 aEEG检查
        1.2.4 NBNA检查
        1.2.5 GMs检查
        1.3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患儿一般资料比较
        2.2 孕母因素比较
        2.3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2.4 辅助检查结果的比较及在HIE诊断中的预测价值
    3 讨论
第三章 血清Apelin-13和BDNF在窒息新生儿脑损伤中的价值评估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一般资料采集
        1.3 标本收集
        1.4 实验试剂及检测
        1.4.1 Apelin-13浓度检测
        1.4.2 BDNF浓度检测
        1.5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研究对象一般资料比较
        2.2 三组新生儿血清Apelin-13、BDNF水平比较
        2.3 脑损伤组与非脑损伤组血清Apelin-13、BDNF水平及NBNA评分、aEEG结果比较
        2.4 血清Apelin-13、BDNF水平及NBNA评分间的相关性
        2.5 血清Apelin-13、BDNF水平在窒息脑损伤中的预测价值
    3 讨论
第四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新生儿室息后脑损伤监测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3)听性脑干反应联合新生儿行为神经评测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诊断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2.1 资料收集
        1.2.2 BAEP检测方式
        1.2.3 NBNA检测方式
        1.2.4 血清总胆红素水平测定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新生儿的一般临床资料比较
    2.2 两组新生儿BAEP相关指标比较
    2.3 两组NBNA量表评分比较
    2.4 两组新生儿BAEP及NBNA与血清总胆红素水平相关性
    2.5 BAEP、NBNA及两者联合检测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诊断价值分析
3 讨论

(4)神经生长因子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疗效的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研究的设计与方法
    1.1 研究的设计
    1.2 研究对象与方法
    1.3 文献的来源及检索方法
    1.4 文献的纳入与排除标准
    1.5 疗效判定指标
    1.6 文献的数据提取及方法学质量评价方法
    1.7 统计学分析方法
第二章 结果
    2.1 文献检索及筛选结果
    2.2 纳入文献的基本特征
    2.3 纳入文献的质量评价
    2.4 Meta分析结果
第三章 讨论
第四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1 随机对照试验信息提取表
附录2 英汉缩略词对照表
成果
致谢

(5)母亲声音刺激对新生儿黄疸患儿相关发育指标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章 文献综述
    一、足月新生儿的概念
    二、声音刺激的概述
        (一) 听觉系统的发育
        (二) 声音的概念
        (三) 语音刺激对语言发育的影响
        (四) 母亲声音刺激的定义
        (五) 母亲声音刺激对胎儿的影响
        (六) 母亲声音刺激对早产儿的影响
        (七) 母亲声音刺激对新生儿的影响
    三、近红外光谱监测进行新生儿脑组织氧代谢监测的概述
        (一) 近红外光谱监测的历史与现状
        (二) NIRS在脑血氧检测应用的历史
        (三) NIRS在新生儿及监护室中的应用
        (四) NIRS在新生儿脑组织氧代谢检测中的应用
        (五) NIRS监测新生儿氧合状态的准确性
    四、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评分的概述
        (一) 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NBNA)的概念
        (二) NBNA的评分方法
        (三) NBNA的意义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前言
    一、研究背景
        (一) 声音刺激的研究背景
        (二) NIRS对新生儿脑组织监测的研究背景
        (三) NBNA评估新生儿行为神经的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 研究目的
        (二) 研究意义
        (三) 操作性定义
第三章 研究方法
    一、研究类型
    二、研究对象
        (一) 总体和样本
        (二) 样本的选择
        (三) 样本量
    三、研究指标和工具
        (一) 资料收集
        (二) 干预方法
        (三) 检查仪器
        (四) 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评分
    四、资料收集方法及操作流程
        (一) 收集资料的步骤
        (二) 操作流程
    五、质量控制
    六、资料分析方法
第四章 结果
第五章 讨论
    一、母亲声音刺激可增加住院新生儿脑组织中HbO_2、rSO_2水平
    二、母亲声音刺激可增加住院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分值
第六章 结语
    一、结论
    二、对临床护理工作的启示
    三、本研究的创新性
    四、本研究存在的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6)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的临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观察组黄疸高峰期不同总胆红素水平患儿与对照组新生儿的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评分对比
    2.2 观察组患儿黄疸高峰期和消退期的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评分对比
3 讨论

(7)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血清IGF-1、IL-17、IL-23水平测定及临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写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与白细胞介素的关系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8)我院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评分现况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方法
        1.2.1 基本情况调查
        1.2.2 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
    1.3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评分
    2.2 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评分的影响因素比较
    2.3 变量赋值表(表2)
    2.4 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评分异常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论
    3.1 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
    3.2 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评分
    3.3 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评分影响因素

(9)振幅整合脑电图联合磁敏感加权成像在早产儿脑损伤诊断价值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1、研究背景
    2、研究目的和意义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振幅整合脑电图在早产儿脑损伤中的应用研究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磁敏感加权成像诊断早产儿颅内出血的应用研究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振幅整合脑电图联合磁敏感加权成像对早产儿脑损害预后的预测价值研究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研究结论
研究创新点
研究不足之处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科研、参编专着等情况
中英文单词缩写
致谢

(10)NBNA评分在早产儿脑发育预后评估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一般材料
    2.2 NBNA评分
    2.3 评定标准
    2.4 统计学处理
3 结果
    3.1 对照组各胎龄组不同时间点NBNA评分比较
    3.2 对照组中三组早产儿NBNA各项评分结果
    3.3 脑损伤组各胎龄组不同时间点NBNA评分比较
    3.4 A、B两组NBNA评分比较
4 讨论
    4.1 对照组早产儿NBNA评分结果分析
    4.2 脑损伤组早产儿NBNA评分结果分析
    4.3 两组NBNA评分比较
    4.4 临床指导意义
5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介

四、应用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对新生儿不同疾病测定的临床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亚低温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疗效研究[J]. 周婵娟,宋文明.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2(03)
  • [2]窒息新生儿发生HIE的高危因素分析及血清Apelin-13和BDNF在窒息后脑损伤中的价值评估[D]. 张铭珠. 扬州大学, 2021(02)
  • [3]听性脑干反应联合新生儿行为神经评测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诊断意义[J]. 赵永健,梁敏仪. 中国医学创新, 2021(12)
  • [4]神经生长因子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疗效的Meta分析[D]. 王思进. 南方医科大学, 2020(01)
  • [5]母亲声音刺激对新生儿黄疸患儿相关发育指标的影响[D]. 于果.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6]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的临床应用[J]. 王京芬. 中国实用医药, 2020(07)
  • [7]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血清IGF-1、IL-17、IL-23水平测定及临床意义[D]. 卢艳辉. 河北医科大学, 2020(02)
  • [8]我院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评分现况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J]. 李欣颖,向霜,刘志瑜,张中翠.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9(20)
  • [9]振幅整合脑电图联合磁敏感加权成像在早产儿脑损伤诊断价值的应用研究[D]. 宋磊. 苏州大学, 2019(04)
  • [10]NBNA评分在早产儿脑发育预后评估中的应用[D]. 张华清. 中国医科大学, 2019(02)

标签:;  ;  ;  ;  ;  

应用新生儿行为神经测量学对不同新生儿疾病的临床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