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IL对胆管癌细胞抑制作用的研究

TRAIL对胆管癌细胞抑制作用的研究

一、TRAIL抑制胆管癌细胞作用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张良强[1](2021)在《GLI3在肝内胆管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文中认为目的:探讨胶质瘤相关肿瘤基因同源3(glioma associated oncogene homologue 3,GLI3)蛋白在人肝内胆管细胞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ICC)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其表达水平与ICC的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immunohistochemistry,IHC)检测40对ICC组织和癌旁正常胆管组织中GLI3蛋白的表达水平,采用单因素回顾性病例分析GLI3蛋白表达水平与IC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参数之间的关系,同时采用蛋白印迹实验(western blot)方法分别检测12对新鲜的ICC组织及癌旁组织中GLI3的表达水平情况。结果:IHC检测结果显示,40例ICC组织中GLI3蛋白阳性表达率为35%(14/40),比癌旁正常肝内胆管组织阳性表达率5%(2/40)中表达高出30%,两者差异性表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单因素回顾性病例分析显示,GLI3蛋白阳性表达与ICC的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血管浸润和TNM分期有密切的关系(P<0.05),而与ICC患者的年龄、性别、乙型肝炎病毒感染(HBs Ag)、血清肿瘤标记物水平(CA19-9、CEA)、肿瘤数目、肿瘤大小及肝外转移等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结果显示12例ICC组织中GLI3蛋白的表达量显着高于对应的癌旁组织的表达,两者差异性表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LI3在ICC组织中表达较癌旁组织表达上调,并同ICC组织的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血管浸润和肿瘤TNM分期密切相关。GLI3过表达可能与ICC的发生、发展、肿瘤侵袭及转移行为有关,有望成为肝内胆管细胞癌的潜在的肿瘤靶标或预后评估指标。

黄莉[2](2020)在《PEITC调控结肠癌凋亡的机制研究及安全性评估》文中研究指明结肠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发病率占所有恶性肿瘤第三位,死亡率位于第五位,给人类的健康带来了巨大的威胁。结肠癌的病因不明确,发病机制十分复杂,早期基本无症状。手术是治疗结肠癌的主要方法,早期患者可以通过手术达到根治的效果,而中晚期患者通过手术很难根治,手术后容易转移或者复发。而针对不能进行手术的患者,以化疗为基础的综合治疗模式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生存。异硫氰酸苯乙酯(PEITC)是十字花科植物的硫代葡萄糖苷降解产物,被报道可以降低肿瘤的发生率,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生长,且对正常组织细胞无任何毒副作用。目前研究认为诱导细胞凋亡是PEITC可以抑制癌细胞增殖的重要机制,而理解PEITC诱导的细胞凋亡机制对于了解其作为临床上有用的化学预防或治疗剂是必不可少的。我们前期发现PEITC抑制结肠癌细胞增殖并诱导其凋亡,并且对正常肠的上皮细胞无影响,但其机制尚不清楚。因此,本论文将深入研究PEITC诱导细胞凋亡的途径及其分子机制,并通过裸鼠成瘤模型验证PEITC对结肠癌肿瘤的抑制效果和作用机制,最后对PEITC的安全性进行评价。我们选用了 2种不同的结肠癌细胞系(HCT116和SW620)及正常肠上皮细胞(NCM460),用不同浓度的PEITC进行处理,通过MTT法、流式细胞仪、克隆形成实验、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发现20 μM PEITC的PEITC可以显着性抑制结肠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促进结肠癌细胞凋亡,而对正常肠上皮细胞无影响。我们进一步通过western blot实验发现PEITC促进Caspase-3和Caspase-9的表达,通过JC-1和DCFH-DA方法发现PEITC抑制线粒体内膜膜电势并促进ROS产生,提示通过线粒体途径诱导细胞凋亡。我们分离细胞质组分后通过western blot检测Cyto-c和SMAC的表达,发现PEITC促进结肠癌细胞SMAC的表达,流式细胞仪结果进一步表明PEITC通过SMAC诱导结肠癌细胞凋亡。通过anti-SMAC进行免疫共沉淀(Co-immunoprecipitation,co-IP)实验发现PEITC作用后可促进SMAC与Survivin的相互作用,发挥诱导细胞凋亡作用。PEITC通过ERK和JNK蛋白的磷酸化促进凋亡相关蛋白表达及增加细胞凋亡比例,表明PEITC通过ERK/JNK通路介导结肠癌细胞凋亡。利用结肠癌裸鼠成瘤模型评价PEITC的抑癌效果及安全性,通过皮下接种法建立裸鼠成瘤模型,发现PEITC抑制结肠癌皮下移植肿瘤的生长,并促进裸鼠结肠癌皮下肿瘤中线粒体途径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9、SMAC蛋白表达,抑制Survivin蛋白表达,对裸鼠血常规三系细胞和肝肾功能均无影响。我们研究表明PEITC通过SMAC/Survivin信号通路调控线粒体途径诱导的结肠癌细胞凋亡。体内实验证明PEITC抑制裸鼠皮下移植肿瘤的生长,并通过SMAC/Survivin信号介导线粒体途径的凋亡,而不影响裸鼠肝肾功能、血常规三系细胞。本论文将为结肠癌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理论基础和新的方向。

王董[3](2020)在《紫檀芪通过增强Beclin-1/ATG5介导的自噬抑制胆管癌细胞增殖》文中认为背景:胆管癌(cholangiocarcinoma,CCA)是一种起源于胆道上皮细胞恶性增殖的肿瘤,是全球第二常见的肝胆恶性肿瘤。其特点是早期侵袭,预后差,是一种高致死率癌症,且近年来,胆管癌的发病率与死亡率逐年上升。目前治疗手段主要为手术,但仍有较高的复发率,且对顺铂等化疗药物耐药。因此,急需寻找有效的治疗方法及药物来提高胆管癌患者的生存期,改善预后。紫檀芪(Pterostilbene,Pte)作为一种从植物的提取物中发现的天然化合物,具有抗炎,抗肿瘤,抗氧化等多种药理作用。既往实验研究表明,紫檀芪具有抗多种肿瘤的活性,包括肺癌、乳腺癌、前列腺癌和结肠癌等。然而,其对胆管癌的作用及其具体机制尚不清晰。在本研究中,我们发现紫檀芪具有抑制胆管癌细胞增殖的作用,通过诱导细胞发生S期阻滞、引发细胞发生非凋亡依赖细胞空泡化死亡以及增强Beclin-1/ATG5介导的自噬来发挥抗胆管癌的作用。此外,通过构建胆管癌荷瘤小鼠模型,验证了紫檀芪在体内治疗胆管癌的安全性及有效性,为胆管癌的治疗提供了新的实验依据和理论基础。目的:探究紫檀芪是否具有抑制胆管癌细胞增殖的作用和其可能的机制,以及紫檀芪在体内治疗胆管癌的有效性及生物安全性,为胆管癌药物研发和治疗提供新方向。方法:1.紫檀芪的体外抗胆管癌活性和机制的研究1)紫檀芪对胆管癌细胞的作用。用不同浓度的紫檀芪处理胆管癌细胞24、48、72h后,利用CCK法来检测细胞活性,并计算出药物的IC50;通过细胞计数实验、成克隆实验来检验紫檀芪对胆管癌细胞增殖率的影响。2)利用流式细胞术和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紫檀芪处理后胆管癌细胞周期和周期相关蛋白并进行定量。3)利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观察紫檀芪作用细胞后的细胞形态学变化;运用流式细胞术来检测紫檀芪对胆管癌细胞凋亡率的影响;凋亡抑制剂Z-VAD和紫檀芪联合处理胆管癌后检测细胞活性和观察细胞形态学。4)紫檀芪诱导胆管癌细胞自噬作用的研究。通过蛋白免疫印迹法对药物作用后的细胞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ATG5、LC3I/II、p62表达进行检测;通过电镜观察药物对细胞形态学的影响以及是否有自噬体的形成;利用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细胞LC3颗粒积累量和荧光强度;用紫檀芪联合自噬抑制剂3-MA联合干预细胞后检测细胞活性、观察细胞形态和LC3颗粒积累量。2.紫檀芪体内治疗胆管癌荷瘤小鼠的生物有效性和安全性构建HCCC-9810胆管癌皮下荷瘤小鼠模型,给予紫檀芪腹腔注射,监测对照组,低剂量紫檀芪组,高剂量紫檀芪组的肿瘤生长速度,最终体积大小和重量来研究紫檀芪对胆管癌生长的抑制所用,探究药物的有效性;测量小鼠体重变化以及脏器病理切片检测紫檀芪的毒性反应,证实其安全性。结果:1.紫檀芪的体外抗胆管癌活性和机制的研究1)紫檀芪具有抑制胆管癌细胞活性、增殖、成克隆能力的作用,这种抗胆管癌能力与药物作用浓度和时间成反比。2)紫檀芪通过诱导S期相关蛋白Cyclin A2、CyclinE1、P53的表达从而使胆管癌细胞发生S期阻滞。3)光镜和电镜下观察紫檀芪处理后的胆管癌细胞出现胞质空泡化现象,呈剂量依赖性,然而并没有出现胞质收缩、核碎裂、凋亡小体等典型凋亡特征,凋亡流式结果进一步证明紫檀芪并不通过凋亡途径抑制胆管癌,紫檀芪与凋亡抑制剂Z-VAD联用并不能逆转其对胆管癌细胞形态学和活性的影响。4)电镜可以观测到,紫檀芪作用胆管癌细胞后,细胞胞质自噬体增多;紫檀芪的作用使胆管癌细胞中Beclin-1、ATG5、LC3II表达增加,LC3I和p62表达减少,呈剂量依赖性;共聚焦结果显示,紫檀芪能够诱导胆管癌细胞内LC3颗粒增多,荧光强度增强;自噬抑制剂3-MA能逆转紫檀芪对胆管癌细胞活性的影响、细胞胞质空泡化和LC3颗粒形成,这些表明紫檀芪激活人胆管癌细胞中的自噬信号,并且胞质空泡形成与自噬有关。2.紫檀芪体内治疗胆管癌荷瘤小鼠的生物有效性和安全性紫檀芪明显抑制了胆管癌荷瘤小鼠的肿瘤生长速度,移植肿瘤的大小和重量均较对照组小;荷瘤小鼠的体重和心、肝、脾、肺和肾的病理切片与对照组小鼠并无差别,证实了在有效浓度下,紫檀芪能有效抑制胆管癌的生长,且不会产生任何毒性反应,为紫檀芪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提供了有效证据。结论:1、紫檀芪以时间依赖性和剂量依赖性的方式抑制胆管癌细胞活性和增殖。2、紫檀芪可以增强CyclinA2、CyclinE1和p53蛋白的表达,从而诱导胆管癌细胞发生S期停滞。3、紫檀芪主要通过激活胆管癌细胞自噬流而非通过诱导细胞发生凋亡来发挥其抑制作用,且增强的自噬流与紫檀芪诱导胆管癌发生胞质空泡化现象成正相关。4、紫檀芪在体内可以有效抑制胆管癌肿瘤生长,且无任何不良反应,有潜力作为治疗胆管癌的候选辅助药物。

黄天璐[4](2020)在《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激酶7抑制剂的抗胆管癌作用机制和联合用药研究》文中认为背景和目的胆管癌是一种预后极差的肿瘤,主要原因是现有的临床治疗方案疗效有限。目前胆管癌常用的治疗方案是根治性手术切除、肝移植和化疗,由于缺乏早期临床症状,许多患者在确诊时已经处于进展期,而胆管癌对化疗并不敏感,导致这些失去根治性手术或肝移植机会的病人的中位生存期不足48个月。因此,亟需寻找有效的新的抗胆管癌靶点及药物并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2016年的一项研究,通过对现有胆管癌的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进行整合分析,发现胆管癌与正常组织相比存在48个差异表达的转录因子,并且细胞周期相关基因在胆管癌中富集程度最高。因此,为了寻找新的抗胆管癌的有效靶点,我们在三株胆管癌细胞中,对一个靶向细胞周期基因的小分子抑制剂库进行了抗肿瘤活性药物筛选,结果发现胆管癌细胞对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激酶7(CDK7)抑制剂普遍敏感。CDK7是CDK家族的成员之一,控制转录起始和延伸,并参与细胞周期的调控。近年来有研究显示,CDK7参与介导调控了一些重要的基因簇的转录,这些基因簇常与超级增强子相关。此外,CDK7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常常升高,因此CDK7在肿瘤中可能是一个重要的潜在治疗靶点。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估CDK7在胆管癌细胞中的作用,探究CDK7抑制剂的抗胆管癌作用机制,并探究与其他抑制剂的协同抗胆管癌方案,为临床治疗胆管癌提供新的思路与策略。方法利用TCGA数据及GEO中的数据分析CDK7的m RNA在胆管癌中的表达,并利用组织芯片进行免疫组化,验证CDK7在胆管癌组织中的蛋白表达水平及CDK7与MCL1表达的相关性。使用药物处理或小干扰RNA(si RNA)沉默目的基因的表达后,使用CCK-8检测细胞活性,使用Compu Syn软件计算药物之间的联合指数(CI)。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Caspase3/7试剂盒检测细胞内caspase3/7活性、Brd U ELISA增殖试剂盒检测细胞增殖。通过Real-time q PCR检测目的基因的m RNA水平、Western blot检测目的基因的蛋白表达。通过构建裸鼠皮下移植瘤并进行体内给药实验,探究CDK7抑制剂THZ1对胆管癌移植瘤生长的影响,并观察对裸鼠是否存在明显的毒副反应。THZ1处理胆管癌细胞后,进行RNA测序,对测序结果进行分析,寻找下游靶点,探究分子机制。结果对TCGA数据及GEO中的数据集的分析结果以及免疫组化结果显示,CDK7在胆管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及正常组织。使用小分子抑制剂抑制CDK7活性或使用si RNA沉默CDK7表达可以抑制胆管癌细胞的活性,抑制胆管癌细胞增殖并促进凋亡发生。THZ1可以抑制胆管癌皮下移植瘤的生长,且对裸鼠体重及活力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THZ1可以下调CDK7介导的RNP2的磷酸化,抑制转录进程。对RNA测序结果进行GO分析显示,THZ1对DNA转录相关的基因影响较大。在被THZ1显着下调的基因中包含许多致癌转录因子和存活蛋白如FOSL1、RUNX1和MCL1。MCL1是胆管癌重要的抗凋亡蛋白,免疫组化显示CDK7的表达与MCL1具有明显相关性。利用si RNA干扰MCL1的表达或使用MCL1抑制剂可增强BCL2/BCL-XL抑制剂ABT-263的抗胆管癌作用,联合使用CDK7抑制剂或si RNA与ABT-263可发挥协同抗胆管癌作用,显着增加细胞凋亡。结论CDK7抑制剂THZ1可以抑制胆管癌细胞存活,促进胆管癌细胞凋亡,并显着抑制基因转录。同时,THZ1可通过抑制抗凋亡蛋白MCL1的表达,与ABT-263发挥协同抗胆管癌作用。因此,CDK7可能是治疗胆管癌的有效靶点,同时抑制CDK7与BCL2/BCL-XL可能成为胆管癌治疗新策略。

李焕平,刘可微,郝玉琴,朱永蒙[5](2020)在《咖啡酸苯乙酯抗肿瘤活性的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咖啡酸苯乙酯(CAPE)是潜在的抗肿瘤活性天然产物,不仅能抑制多种肿瘤细胞的生长,还具有抗乳腺癌、胆管癌、结直肠癌、黑素瘤等癌细胞的活性。在乳腺癌中,CAPE在抑制癌细胞生长的同时对正常乳腺细胞无影响;在胆管癌中,除抗癌细胞增殖外其他器官对其有良好的耐受性。近年又在神经胶质瘤、卵巢癌、鼻咽癌等多种肿瘤细胞中对CAPE进行了分子或动物实验研究,均显示具有较强的肿瘤抑制作用。CAPE主要通过抑制核因子κB,诱导细胞周期阻滞,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等抑制肿瘤的生长,其通过多种信号通路实现抗癌作用。

曲艳波[6](2019)在《猫眼草活性天然产物EFLDO抗肝癌作用及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天然产物因往往具有新颖的骨架和独特的作用机制,成为抗肿瘤新药研发的重要途径。本研究在课题组前期工作的基础上,从大戟科大戟属植物猫眼草(Euphorbia lunulate Bge)中分离得到松香烷型二萜化合物ent-3a-formylabieta-8(14),13(15)-dien-16,12β-olide(EFLDO,C21H28O4),在体内外进行抗肿瘤活性及其机制研究。本研究具体内容如下:1.选取9种不同器官来源的12株肿瘤细胞株对EFLDO抗肿瘤活性进行体外评价。2.以人肝癌HepG2细胞为研究对象,分别从增殖、细胞周期、凋亡等方面综合考察EFLDO在HepG2细胞上的生物学活性,初步探索其作用机制。3.考察EFLDO与人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抑制肿瘤细胞活性是否具有协同效应,阐明EFLDO联合TRAIL诱导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4.考察EFLDO对HepG2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影响,基于分子生物学研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研究。通过上述实验,得出以下研究结果:1.EFLDO对HCT-116、MCF-7、NCI-H460、K562、HeLa、MGC-803、EJ、CNE-2Z存在不同程度的的抑制作用。给药72 h后IC50值分别为27.31μM、19.74μM、46.72μM、83.36μM、10.30μM、24.09μM、26.48μM、30.23μM。针对肝癌细胞HepG2、Bel7402、QGY7701和Bel7402/Fu,EFLDO给药72 h后IC50分别为7.72μM、28.10μM、21.67μM和32.83μM。同时,在人正常细胞系HUVEC以及L02上,EFLDO给药72 h后IC50分别为40.32μM和65.46μM。2.在HepG2细胞上,6.25μM、12.5μM、25μM及50μM EFLDO给药24 h、48 h及72 h后表现出显着增殖抑制作用,且呈时间和浓度依赖性。Annexin V-PI双染结合流式细胞术检测显示,经过25μM、37.5μM、50μM和70μM EFLDO给药12 h、24 h、36 h和48 h后,HepG2细胞的凋亡率呈明显的时间、浓度依赖性增加。Hoechst 33342染色结果表明25μM、50μM、75μM EFLDO作用0、24、48、72h后,HepG2细胞出现浓染致密的颗粒状荧光,表现为细胞凋亡特征。JC-1线粒体膜电位实验表明EFLDO可破坏细胞线粒体膜电位进而诱导HepG2细胞凋亡。6.25μM、12.5μM、25μM及50μM EFLDO给药12 h,24 h,36 h及48 h后,HepG2细胞中活化的caspase3、8、9蛋白均有不同程度上调,同时Bcl-2和survivin蛋白下调,Bax上调,且均表现出时间和浓度依赖性。PI单染结合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结果表明,EFLDO可以诱导HepG2细胞G2/M期停滞,且这种作用具有时间和浓度依赖性。Western Blot检测发现,EFLDO可时间、浓度依赖性地下调周期相关蛋白Cyclin B和CDK1,同时显着下调p-AKT、AKT、p-ERK和ERK蛋白表达。在HepG2移植瘤模型中,EFLDO给药可剂量依赖地抑制移植瘤生长,10 mg/kg、20 mg/kg和40 mg/kg EFLDO肿瘤抑制率分别为24.9%、42.6%和57.8%。免疫组化结果表明EFLDO能剂量依赖地抑制Ki67蛋白表达。3.与单独使用EFLDO及单独使用TRAIL相比,3μM EFLDO联合25 ng/mL TRAIL对HepG2细胞增殖抑制作用明显提高。Annexin-V FITC/PI双染结合流式细胞术检测显示,3μM EFLDO联合25 ng/mL TRAIL可显着增加HepG2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显示,3μM EFLDO联合25 ng/mL TRAIL可显着增加caspase 3和caspase 8的蛋白表达。同时,Bax和BAD蛋白显着上调,Bcl-2蛋白显着下调;DR4和DR5的mRNA和蛋白质表达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均明显增加。p53-siRNA HepG2细胞中,TRAIL联合EFLDO作用后,caspase 3活性明显上调,HepG2细胞凋亡增多。4.1μM、2μM和4μM EFLDO给药48 h能显着减少细胞划痕中划痕间距离。2μM、4μM及8μM EFLDO给药24 h后,HepG2在包被和未包被Matrigel胶的Transwell小室中的穿膜细胞数均明显减少。2μM、4μM及8μM EFLDO给药24 h后,HepG2细胞中MMP2和MMP9在蛋白和基因水平均显着下调。本研究在体外模型上对EFLDO抗肿瘤活性进行了评估,发现其具有广谱抗肿瘤效果,对肝癌细胞HepG2的生长有较强的抑制作用。阐明了EFLDO可通过下调cyclin B、CDK1蛋白,使细胞周期在G2/M期发生停滞;下调Bcl-2/Bax和survivin蛋白表达,激活caspase信号通路,诱发线粒体途径细胞凋亡;调节MMP2、MMP9减弱肿瘤细胞迁移;并增敏TRAIL诱导的依赖p53信号通路细胞凋亡。本研究成果有助于开发EFLDO联合TRAIL作为治疗肝癌新的手段,也为EFLDO临床应用治疗癌症提供现代科学依据。

韩晟[7](2017)在《MicroRNA-16介导Yap1在胆管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第一部分胆管癌中microRNA差异的筛选和验证[目的]在胆管癌肿瘤组织及其癌旁胆管组织中筛选microRNAs的差异表达,为下一步的研究选择研究对象。[方法]采用高通量MicroArray表达谱芯片检测20对胆管癌及癌旁胆管组织中miRNA的表达差异;通过实时定量PCR在胆管癌组织和胆管癌细胞系中,对部分miRNA的表达差异进行验证。[结果]同癌旁胆管组织相比较,胆管癌组织中一共有10条miRNA存在表达差异,其中6条上调,4条下调;miR-16在胆管癌组织和胆管癌细胞系中均表达降低,与芯片检测的结果相符合。[结论]胆管癌组织和癌旁胆管组织中miRNAs的表达存在明显差异。在胆管癌组织和胆管癌细胞系中miR-16的表达均降低,可以作为进一步的研究对象。第二部分miR-16对胆管癌细胞系增殖及迁移能力的影响[背景与目的]MicroRNA是一类非编码短链小RNA,它在多数恶性肿瘤(包括CCA)的生长中扮演重要角色。在本研究中,我们对miR-16在CCA中的表达量进行检测,并探讨其对胆管癌细胞增殖、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tion,Real-Time PCR)检测45对CCA及其癌旁组织中miR-16的表达水平,进一步检测4种人类胆管癌细胞系和人类正常胆管上皮细胞系HIBEC的miR-16表达量。运用MicroRNA模拟物(Mimic)和抑制剂(Inhibitor)进行细胞内转染,在体外实验中检测miR-16对CCA细胞增殖、迁移能力的影响,用流式细胞术测定miR-16在CCA细胞凋亡中的影响。[结果]我们发现,相对于癌旁组织,miR-16在人类CCA组织中表达显着下调。体外实验证实过表达miR-16后可以抑制CCA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促进细胞凋亡,反之,干扰miR-16可以促进CCA细胞的增殖、迁移和抑制细胞凋亡。[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miR-16对CCA有抑制作用,并影响了 CCA细胞增殖、迁移及促进细胞凋亡的能力,可能对CCA患者的治疗及预后有一定的价值。第三部分miR-16潜在作用靶点的筛选和验证[背景与目的]筛选并验证miR-16的可能作用靶点,深入探究miR-16在胆管癌肿瘤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和机制。[方法]通过Target Scan、PicTar和miRanda软件预测可能的靶基因,并通过预实验和文献证明初步筛选出目的靶基因;在RNA和蛋白水平验证两者正负相关性;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提供靶基因与miR-16直接作用的更多证据,并明确其结合位点;检测通过转染手段过表达和抑制miR-16的胆管癌细胞株中Yap1的R NA和蛋白水平;通过rescue实验,同时过表达miR-16和Yap1亦或同时抑制两者,检测对胆管癌细胞系及体外造模的增殖和迁移作用的影响,进一步验证mi R-16介导Yap1在胆管癌中的生物相关性。[结果]Yap1是miR-16潜在靶基因;miR-16可以通过结合于Yap1的3’UTR两个可能的结合位点调控Yap1的表达;并可能通过miR-16介导,从而影响胆管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结论]miR-16通过直接作用于Yap1影响胆管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第四部分miR-16功能的体内验证及其临床意义[目的]体内验证miR-16对胆管癌增殖和转移的抑制作用;在胆管癌临床样本中分析miR-16与临床病理特点之间的关系,评估miR-16对于胆管癌患者的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裸鼠皮下移植瘤和胆管癌肺转移模型分析miR-16对胆管癌增殖和转移能力的影响;收集2008年4月至2011年6月期间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脏外科行手术切除的45例胆管癌患者的病理资料,分析miR-16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选取70例有完整随访数据的胆管癌患者,分析miR-16表达量对于胆管癌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miR-16可以抑制裸鼠胆管癌移植瘤的生长和转移;miR-16的表达与肿瘤的大小、淋巴结转移以及TNM分期存在相关性,随访数据证实,miR-16低表达组的患者,无论是无瘤生存率还是总体生存率,均明显低于miR-16高表达组的患者。[结论]在体内miR-16可以通过靶定Yap1调节其表达从而抑制胆管癌的生长和转移;miR-16与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以及TNM分期负相关,miR-16的低表达与胆管癌患者的不良预后有关。因此miR-16有可能成为胆管癌诊断和治疗的新靶点,并能预测胆管癌患者的预后。

李浩[8](2016)在《miR-191调控肝内胆管癌的表观遗传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肝内胆管癌仍是死亡率极高的一种疾病。文献证明microRNAs(miRNAs)在肝内胆管癌形成发挥重要的作用,但如何参与肝内胆管癌的发病机理仍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方法:首先应用human microRNA microarray分析3对肝内胆管癌及癌旁组织miRNAs差异表达,并应用Taqman q PCR在18对肝内胆管癌和癌旁组织验证miRNAs芯片结果。体外和体内裸鼠皮下成瘤及原位肝内胆管癌肿瘤模型研究miR-191对胆管癌细胞增殖、凋亡、侵袭和转移等生物学功能的影响。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miR-191下游靶基因,并结合荧光素酶报告基因、western blot及免疫组化等实验技术体内外鉴定miR-191下游的靶基因。结果:通过分析肝内胆管癌和癌旁组织样本microRNAs差异表达谱,得到72个明显差异性表达miRNAs(Fold Change≥2,p<0.05)。经Taqman q PCR在18对肝内胆管癌组织和癌旁组织样本验证,发现miR-191在胆管癌中差异性表达比较明显,胆管癌细胞株和正常胆管上皮细胞也发现miR-191表达差异明显。Kaplan-Meier生存分析发现miR-191高表达的患者预后更差。多因素分析发现miR-191可以预测胆管癌术后患者的预后,是胆管癌患者术后总体生存和无瘤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ROC(Receiver-operating characteristic)曲线分析发现miR-191可以预测70%胆管癌患者的预后,但是联合TNM分期可以较高敏感性和特异性预测胆管癌(77%)的预后。体内外功能实验发现,miR-191的高表达能够明显促进胆管癌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转移。通过荧光素酶报道基因等实验技术发现miR-191可与TET1 3’UTR区域相结合。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分析发现miR-191可负性调控TET1蛋白的表达。miR-191和TET1共同转染后,TET1的高表达可减弱miR-191在胆管癌中的生物学行为,包括增殖、侵袭和转移。进一步发现TET1可以与p53转录起始点特异性结合,通过去甲基化正向调控p53的表达。结论:miR-191的高表达与胆管癌的临床指标TNM分期相关,可以预测胆管癌患者的预后,联合TNM则能更准确的预测预后。miR-191在胆管癌中高表达可以促进增殖、侵袭和转移,其主要机制是通过负性调控TET1促进胆管癌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转移。TET1与p53转录起始点区域结合,通过去甲基化正向调控p53的表达。miR-191可以作为预测胆管癌预后的分子标志物。首次揭示miR-191/TET1/p53信号通路在胆管癌发生、发展中起到重要的作用,为胆管癌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措施。

陈奕豪,杨丽媛,刘海英[9](2015)在《微小RNA在胆道疾病中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微小RNA(microRNA,miRNA)是包含大约22个核苷酸的非编码小分子单链RNA,可在转录后水平负性调节蛋白编码基因的表达。它通过结合靶基因mRNA的互补序列,导致靶基因翻译抑制或mRNA降解,进而调节多种基因的表达[1-2]。miRNA广泛参与各种病理和生理过程中的多种细胞的调节,而且在细胞的生长、增殖、凋亡、代谢、胚胎发育

李娟娟[10](2013)在《c-Met在胆管癌恶性进展中的作用及其抑制剂对胆管癌治疗作用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研究背景和目的胆管癌是起源于胆管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主要分为肝内胆管癌和肝外胆管癌。胆管癌恶性程度高、预后差,根治性手术切除后患者的5年生存率也仅为20%~40%。胆管癌细胞强大的局部侵犯和远处转移能力是胆管癌预后极差的两大主要危险因素。目前,在胆管癌的治疗中也缺乏有效的特异性的化疗药物,因而开发靶向特定分子的化疗药物显得尤为重要。酪氨酸蛋白激酶c-Met是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HGF)的受体。目前研究表明其激活可影响细胞的增殖、迁移、凋亡、形态发生和血管的生成。文献报道多种癌细胞中存在c-Met的突变以及过度激活,因此靶向c-Met的生物治疗可以运用到多种恶性肿瘤的治疗中。目前针对c-Met的抑制剂不断出现,由注射用的su11274和PHA-665752发展到口服用的PF-2341066。PF-2341066是ATP竞争性的口服小分子化合物,它具有良好的生物可用性及极高的水溶性,目前已经进入到三期临床,是目前针对c-Met靶向治疗的潜力药物。该部份实验对c-Met在胆管癌细胞中的作用及其选择性小分子抑制剂PF-2341066对胆管癌的治疗作用进行了探讨。实验发现c-Met在三种胆管癌细胞系中磷酸化水平均明显升高。以靶向Met的siRNA下调c-Met表达后,胆管癌细胞系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均受到抑制。组织水平的检测结果显示,胆管癌组织中c-Met及p-Met的水平也明显增高。值得注意的是,胆管癌样本芯片的结果显示,p-Met的表达水平与患者的预后呈负相关。我们进一步验证了c-Met小分子抑制剂对胆管癌细胞的作用,结果显示c-Met小分子抑制剂PF-2341066能够抑制胆管癌细胞的增殖、迁徙、侵袭和细胞周期的进程,同时诱导细胞的凋亡,动物实验结果也表明,PF-2341066抑制胆管癌细胞体内移植瘤的生长。本部份研究阐述了p-Met的表达水平与胆管癌患者预后的关系,可作为胆管癌预后判断的指标。新兴的c-Met ATP竞争性的口服小分子化合物PF-2341066对胆管癌细胞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是胆管癌分子靶向治疗的潜力药物。实验方法1.通过Western blot技术检测胆管癌细胞和组织中c-Met及p-Met的表达水平;2.通过siRNA介导的基因沉默技术检测c-Met对胆管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3.通过胆管癌组织芯片数据分析p-Met的表达水平与患者预后指标的相关性。4.用c-Met选择性抑制剂处理胆管癌细胞,检测c-Met对胆管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结果1.胆管癌细胞中c-Met呈高水平磷酸化;2. c-Met对胆管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起促进作用;3.胆管癌组织中c-Met呈高水平磷酸化;4.胆管癌组织样本芯片数据分析结果显示p-Met的表达水平标志着胆管癌的预后;5.在胆管癌细胞系中c-Met抑制剂对c-Met磷酸化以及下游信号通路有抑制作用;6. c-Met的抑制剂PF2341066能够抑制胆管癌细胞的增殖,诱导胆管癌细胞周期的终止和凋亡的发生,抑制其迁移和侵袭,抑制裸鼠皮下荷瘤的移植瘤的生长。结论本研究发现在胆管癌细胞和组织中c-Met呈高水平磷酸化,c-Met对胆管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起促进作用,p-Met的表达水平标志着胆管癌的预后,可作为胆管癌治疗的新靶点。最新研制的针对c-Met的ATP竞争性的口服小分子化合物PF-2341066能够明显抑制胆管癌细胞的各种生物学功能以及裸鼠皮下移植瘤的生长,是目前针对c-Met靶向治疗的潜力药物。

二、TRAIL抑制胆管癌细胞作用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TRAIL抑制胆管癌细胞作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GLI3在肝内胆管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GLI3 在消化系统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参加学术会议及获奖
致谢

(2)PEITC调控结肠癌凋亡的机制研究及安全性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结直肠癌
    1.2 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
    1.3 细胞凋亡通路及其调控机制
    1.4 异硫氰酸苯乙酯(PEITC)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1.5 立项依据与研究内容
第二章 PEITC对结肠癌发展的影响
    2.1 引言
    2.2 实验材料与设备
        2.2.1 主要实验仪器
        2.2.2 细胞株
        2.2.3 主要实验试剂
    2.3 主要实验方法
        2.3.1 细胞培养及传代
        2.3.2 MTT检测细胞增殖
        2.3.3 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
        2.3.4 克隆形成实验
        2.3.5 细胞划痕实验
        2.3.6 Transwell侵袭实验
        2.3.7 统计学分析
    2.4 实验结果
        2.4.1 PEITC抑制结肠癌细胞增殖
        2.4.2 PEITC诱导结肠癌细胞凋亡
        2.4.3 PEITC抑制结肠癌细胞集落形成
        2.4.4 PEITC抑制结肠癌细胞的迁移
        2.4.5 PEITC抑制结肠癌细胞的侵袭
    2.5 讨论
    2.6 结论
第三章 PEITC通过线粒体途径诱导结肠癌细胞凋亡
    3.1 引言
    3.2 实验材料与设备
        3.2.1 主要实验仪器
        3.2.2 主要实验试剂
    3.3 实验方法
        3.3.1 细胞培养
        3.3.2 q-PCR
        3.3.3 Western blot
        3.3.4 OPA1多聚物和可溶性OPA1检测
        3.3.5 用JC-1染色检测线粒体内膜膜电位
        3.3.6 荧光探针DCFH-DA检测细胞内活性氧
        3.3.7 统计学分析
    3.4 实验结果
        3.4.1 PEITC促进结肠癌细胞Caspase-3和Caspase-9蛋白的活化
        3.4.2 PEITC抑制结肠癌细胞的OPA1多聚物的形成,增加可溶性OPA1表达
        3.4.3 PEITC下调结肠癌细胞的线粒体内膜膜电势
        3.4.4 PEITC上调结肠癌细胞内活性氧(ROS)水平
        3.4.5 PEITC促进结肠癌细胞的BAX/BCL-2比值
        3.4.6 PEITC促进结肠癌细胞H2A.X磷酸化
    3.5 讨论
    3.6 小结
第四章 PEITC通过SMAC/Survivin信号通路调控结肠癌细胞凋亡
    4.1 引言
    4.2 实验材料与设备
        4.2.1 主要实验仪器
        4.2.2 主要实验试剂
    4.3 实验方法
        4.3.1 细胞培养
        4.3.2 SiRNA处理细胞
        4.3.3 细胞质组分分离
        4.3.4 Western blot
        4.3.5 流式检测细胞凋亡
        4.3.6 免疫共沉淀
        4.3.7 统计学分析
    4.4 实验结果
        4.4.1 PEITC促进结肠癌细胞SMAC和Cyto-c的表达
        4.4.2 PEITC通过SMAC诱导结肠癌细胞凋亡
        4.4.3 PEITC诱导结肠癌细胞SMAC与Survivin结合
        4.4.4 PEITC促进结肠癌细胞ERK和JNK蛋白的磷酸化
        4.4.5 PEITC通过ERK和JNK通路促进凋亡相关蛋白表达
        4.4.6 PEITC通过ERK和JNK通路促进细胞凋亡
    4.5 讨论
    4.6 小结
第五章 利用结肠癌裸鼠成瘤模型评价PEITC的抑癌效果及安全性
    5.1 引言
    5.2 实验仪器与材料
        5.2.1 主要实验仪器
        5.2.2 主要实验试剂
    5.3 实验方法
        5.3.1 细胞培养
        5.3.2 SPF级动物饲养
        5.3.3 裸鼠皮下成瘤模型的建立
        5.3.4 实时定量PCR检测mRNA表达
        5.3.5 Western blot检测蛋白表达
        5.3.6 统计分析
    5.4 结果
        5.4.1 PEITC抑制结肠癌肿瘤的生长
        5.4.2 PEITC促进结裸鼠结肠癌肿瘤中线粒体途径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9、SMAC,抑制Survivin蛋白表达
        5.4.3 PEITC对裸鼠血常规三系细胞数量无影响
        5.4.4 PEITC对裸鼠肝肾功能无影响
    5.5 讨论
    5.6 小结
第六章 讨论和结论
    6.1 讨论
    6.2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异硫氰酸苯乙酯抗肿瘤凋亡机制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其它研究成果
致谢

(3)紫檀芪通过增强Beclin-1/ATG5介导的自噬抑制胆管癌细胞增殖(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胆管癌研究进展
        1.1.1 胆管癌流行病学
        1.1.2 胆管癌发病诱因和分子发病机制
        1.1.3 胆管癌的治疗方法
    1.2 紫檀芪的药理作用及药理机制的研究进展
        1.2.1 紫檀芪概述和药理作用
        1.2.2 紫檀芪的抗氧化和抗炎药理机制
        1.2.3 紫檀芪抗肿瘤的药理机制
    1.3 自噬与肿瘤
        1.3.1 自噬概述
        1.3.2 自噬促进肿瘤
        1.3.3 自噬抑制肿瘤
        1.3.4 自噬在胆管癌的研究进展
    1.4 结语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1.1 细胞株、实验动物
        2.1.2 主要试剂与耗材
        2.1.3 实验仪器
    2.2 实验方法
        2.2.1 细胞的复苏与培养
        2.2.2 细胞活力测定(CCK)
        2.2.3 细胞计数测定细胞增殖能力
        2.2.4 细胞成克隆实验
        2.2.5 细胞周期实验
        2.2.6 细胞凋亡检测
        2.2.7 蛋白免疫印迹法
        2.2.8 间接免疫荧光实验
        2.2.9 电镜观察细胞自噬
        2.2.10 裸鼠体内成瘤实验
        2.2.11 HE染色
        2.2.12 统计分析
第3章 结果
    3.1 紫檀芪的体外抗胆管癌活性和机制研究
        3.1.1 紫檀芪抑制胆管癌细胞增殖
        3.1.2 紫檀芪诱导胆管癌发生S期阻滞
        3.1.3 紫檀芪引起胆管癌细胞发生非凋亡介导的胞质空泡化
        3.1.4 自噬参与紫檀芪抗胆管癌的作用且与胞质空泡形成有关
    3.2 紫檀芪体内治疗胆管癌荷瘤小鼠的生物有效性和安全性
        3.2.1 紫檀芪抑制胆管癌肿瘤体内生长
        3.2.2 紫檀芪对小鼠无毒性作用
        3.2.3 小结
第4章 讨论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读期间科研成果
致谢

(4)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激酶7抑制剂的抗胆管癌作用机制和联合用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参考文献
第二章 CDK7抑制剂的抗胆管癌作用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三章 THZ1抗胆管癌作用的分子机制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第四章 CDK7 抑制和ABT-263 协同抗胆管癌作用的研究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全文总结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文章
致谢
附录

(5)咖啡酸苯乙酯抗肿瘤活性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CAPE
2 CAPE的抗肿瘤活性
    2.1 乳腺癌
    2.2 卵巢癌
    2.3 前列腺癌
    2.4 神经胶质瘤
    2.5 白血病
    2.6 肝细胞癌
    2.7 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
    2.8 胆管癌
    2.9 口腔癌及鼻咽癌
    2.1 0 黑素瘤
3 小结

(6)猫眼草活性天然产物EFLDO抗肝癌作用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注释表
综述:天然产物中松香烷二萜化合物抗肿瘤活性研究进展
    1 天然产物中具有抗肿瘤活性的松香烷二萜化合物
        1.1 雷公藤甲素
        1.2 丹参酮
        1.3 岩大戟内酯
        1.4 其他
    2 松香烷二萜化合物的抗肿瘤活性
        2.1 消化系统肿瘤
        2.1.1 肝癌
        2.1.2 结肠癌
        2.1.3 胰腺癌
        2.1.4 胃癌
        2.2 生殖系统肿瘤
        2.2.1 乳腺癌
        2.2.2 宫颈癌及子宫内膜癌
        2.2.3 卵巢癌
        2.3 血液系统肿瘤
        2.3.1 白血病
        2.3.2 淋巴瘤
        2.4 呼吸系统肿瘤
        2.4.1 肺癌
        2.4.2 鼻咽癌
    3 松香烷二萜化合物的抗肿瘤作用机制
        3.1 诱导细胞凋亡
        3.2 细胞周期失调
        3.3 抑制迁移
        3.4 阻断TNF家族诱导的NFκB活化
        3.5 抑制热休克蛋白
        3.6 抑制糖酵解途径能量代谢
    参考文献
第一章 EFLDO对肿瘤细胞体外增殖活性的影响
    1.1 前言
    1.2 实验材料
        1.2.1 细胞株
        1.2.2 EFLDO的分离制备
        1.2.3 主要试剂
        1.2.4 主要仪器
    1.3 主要溶液配制
    1.4 实验方法
        1.4.1 细胞培养
        1.4.2 CCK8 法检测EFLDO对不同器官来源的人肿瘤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
    1.5 数据分析
    1.6 实验结果
        1.6.1 EFLDO对9 株人肿瘤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
        1.6.2 EFLDO对4 株人肝癌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
        1.6.3 EFLDO对人正常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
    1.7 讨论
    1.8 本章小结
第二章 EFLDO对人肝癌HepG2 细胞生物学活性影响
    2.1 前言
    2.2 实验材料
        2.2.1 细胞株
        2.2.2 实验动物来源
        2.2.3 实验试剂
        2.2.4 实验仪器
    2.3 主要溶液配制
    2.4 实验方法
        2.4.1 CCK8 法检测EFLDO对人肝癌HepG2 细胞体外增殖抑制作用
        2.4.2 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 Assay)检测细胞周期和凋亡
        2.4.3 Hoechst33342 荧光染色检测细胞凋亡
        2.4.4 JC-1 法检测线粒体膜电位变化
        2.4.5 Western blot法检测蛋白表达
        2.4.6 人肝癌HepG2 细胞裸鼠移植瘤模型的建立、分组及给药方法
        2.4.7 裸鼠移植瘤组织Ki67 蛋白的免疫组化检测
    2.5 数据分析
    2.6 实验结果
        2.6.1 EFLDO对人肝癌HepG2 细胞体外增殖抑制作用及时效量效关系
        2.6.2 EFLDO对人肝癌HepG2 细胞周期的影响
        2.6.3 EFLDO对人肝癌HepG2 细胞凋亡的影响
        2.6.3.1 Annexin V/PI染色法检测EFLDO对人肝癌HepG2 细胞凋亡的影响
        2.6.3.2 Hoechst33342 染色法观察EFLDO处理人肝癌HepG2 细胞的形态变化
        2.6.3.3 EFLDO对人肝癌HepG2 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
        2.6.4 EFLDO抑制细胞周期相关蛋白Cyclin B、CDK1 的表达
        2.6.5 EFLDO抑制人肝癌HepG2 细胞p-AKT、AKT、p-ERK和 ERK的蛋白表达
        2.6.6 EFLDO对人肝癌HepG2 细胞活化的Caspase3、8、9 表达的影响
        2.6.7 EFLDO上调Bax下调Bcl-2、Survivin的蛋白表达
        2.6.8 EFLDO对人肝癌HepG2 细胞裸鼠移植瘤的抑制作用
        2.6.9 EFLDO降低人肝癌HepG2 裸鼠移植瘤Ki67 蛋白的表达
    2.7 讨论
    2.8 本章小结
第三章 EFLDO增强人肝癌HepG2 细胞对TRAIL敏感性的研究
    3.1 前言
    3.2 实验材料
        3.2.1 细胞株
        3.2.2 实验试剂
        3.2.3 实验仪器
    3.3 主要溶液配制
    3.4 实验方法
        3.4.1 MTT法检测
        3.4.2 Annexin-V FITC/PI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
        3.4.3 Caspase3 检测分析
        3.4.4 Western blot检测蛋白表达
        3.4.5 Real-time PCR检测基因m RNA
        3.4.6 p53siRNA转染HepG2 细胞实验
    3.5 数据分析
    3.6 实验结果
        3.6.1 EFLDO联合TRAIL对人肝癌HepG2 细胞增殖的影响
        3.6.2 EFLDO联合TRAIL对人肝癌HepG2 细胞凋亡的影响
        3.6.3 EFLDO促进TRAIL诱导人肝癌HepG2 细胞凋亡依赖Caspase途径
        3.6.4 EFLDO对死亡受体DR4和DR5 的蛋白和m RNA表达的影响
        3.6.5 EFLDO通过p53 通路增敏TRAIL诱导HepG2 细胞凋亡
    3.7 讨论
    3.8 本章小结
第四章 EFLDO对人肝癌HepG2 细胞侵袭、迁移的抑制作用及机制研究
    4.1 前言
    4.2 实验材料
        4.2.1 细胞株
        4.2.2 实验试剂
        4.2.3 实验仪器
    4.3 实验方法
        4.3.1 划痕实验(Wound healing assay)
        4.3.2 细胞侵袭与迁移实验(transwell assay)
        4.3.3 Western blot检测蛋白的表达
        4.3.4 Real-time PCR检测基因m RNA
    4.4 数据分析
    4.5 实验结果
        4.5.1 细胞划痕实验检测EFLDO对人肝癌HepG2 细胞体外迁移能力的影响
        4.5.2 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EFLDO对人肝癌HepG2 细胞体外迁移能力的影响
        4.5.3 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EFLDO对人肝癌HepG2 细胞体外侵袭能力的影响
        4.5.4 EFLDO对人肝癌HepG2 细胞MMP-2和MMP-9 蛋白表达的影响
        4.5.5 EFLDO对人肝癌HepG2 细胞MMP-2和MMP-9 mRNA水平的影响
    4.6 讨论
    4.7 本章小结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文章
致谢

(7)MicroRNA-16介导Yap1在胆管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主要缩略词表
第一部分 胆管癌中microRNA差异的筛选和验证
    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第二部分 miR-16对胆管癌细胞系增殖及迁移能力的影响
    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第三部分 miR-16潜在作用靶点的筛选和验证
    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第四部分 miR-16功能的体内验证及其临床意义
    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和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8)miR-191调控肝内胆管癌的表观遗传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缩略词表
绪论
第一部分 胆管癌中差异性microRNA的筛选和验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实验结果
        1 RNA的质控
        2 MicroRNAs芯片筛选结果
        3 芯片筛选结果经Taqman qPCR验证
        4 利用细胞系验证miR-191的表达
    讨论
第二部分 miR-191与临床的关系及在胆管癌组织表观遗传学变化
    前言
    材料与方法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结果
        1 miR-191表达水平与临床因素的关系
        2 miR-191 与胆管癌预后的ROC分析
        3 胆管癌患者预后miR-191的Kaplan-Meier生存分析和多因素分析
        4 miR-191在胆管癌组织和胆管癌细胞甲基化情况
    讨论
第三部分 miR-191对胆管癌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前言
    材料与方法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结果
        1 体外证明miR-191促进胆管癌细胞增殖
        2 体内证明miR-191促进胆管癌细胞增殖
        3 miR-191影响胆管癌细胞的凋亡
        4 体内、体外证明miR-191促进胆管癌细胞的侵袭和转移
    讨论
第四部分 miR-191调控下游基因的机制研究
    前言
    材料与方法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结果
        1 miR-191 直接与TET1结合负性调节TET1的表达
        2 恢复TET1 的表达减弱miR-191 促进胆管癌细胞增殖,侵袭和转移能力
        3 TET1表观遗传修饰p53基因
    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科研成果目录

(10)c-Met在胆管癌恶性进展中的作用及其抑制剂对胆管癌治疗作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
研究内容
    第一部分 c-Met在胆管癌恶性进展中的作用
        引言
        材料和方法
        实验结果
        第一部分 小结
    第二部分 c-Met抑制剂对胆管癌治疗作用的研究
        引言
        材料和方法
        实验结果
        第二部分 小结
    讨论
参考文献
附录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四、TRAIL抑制胆管癌细胞作用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GLI3在肝内胆管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D]. 张良强. 湖北民族大学, 2021(12)
  • [2]PEITC调控结肠癌凋亡的机制研究及安全性评估[D]. 黄莉. 南方医科大学, 2020(06)
  • [3]紫檀芪通过增强Beclin-1/ATG5介导的自噬抑制胆管癌细胞增殖[D]. 王董. 吉林大学, 2020(01)
  • [4]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激酶7抑制剂的抗胆管癌作用机制和联合用药研究[D]. 黄天璐. 南京大学, 2020(04)
  • [5]咖啡酸苯乙酯抗肿瘤活性的研究进展[J]. 李焕平,刘可微,郝玉琴,朱永蒙. 医学综述, 2020(03)
  • [6]猫眼草活性天然产物EFLDO抗肝癌作用及机制研究[D]. 曲艳波. 东南大学, 2019(05)
  • [7]MicroRNA-16介导Yap1在胆管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研究[D]. 韩晟. 南京医科大学, 2017(05)
  • [8]miR-191调控肝内胆管癌的表观遗传机制研究[D]. 李浩. 上海交通大学, 2016(05)
  • [9]微小RNA在胆道疾病中的研究进展[J]. 陈奕豪,杨丽媛,刘海英. 中华肝脏病杂志, 2015(07)
  • [10]c-Met在胆管癌恶性进展中的作用及其抑制剂对胆管癌治疗作用的研究[D]. 李娟娟. 第二军医大学, 2013(04)

标签:;  ;  ;  ;  ;  

TRAIL对胆管癌细胞抑制作用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