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饱和土基础的压实和充分压实问题

非饱和土基础的压实和充分压实问题

一、未饱水土地基的夯实与充分夯实问题(论文文献综述)

廖志华[1](2020)在《北部湾夹持厚层软土吹填场地地震响应振动台试验研究》文中提出吹砂填海是目前围填海中应用最广泛的手段之一,相比于普通吹填场地,北部湾地区的吹填场地由于下伏深厚层的软土,其场地特性尤为复杂。在工程活动建设引起的上覆荷载和海洋潮汐水位变化共同作用下,软土层性状处于持续变化过程中,场地地震响应亦处于不断变化过程中。为探究吹填场地的场地条件对地震响应的影响,本文以北部湾某吹填场地为原型,构建以海积软土层和吹填砂土层为主要岩土层的振动台模型,通过反力千斤顶和水位调节装置模拟吹填场地受预压荷载改变和地下水位变化的工况,使用传感器采集数据并分析吹填场地模型受地震作用时的动力响应特征。主要研究工作和成果如下:(1)通过实地调研和对大量勘察资料的汇总,分析得出海积软土层和吹填砂土层是影响吹填场地地震响应的主要因素,在吹填场地将海积软土和吹填砂土大量取样用于振动台模型材料,并测取参数。(2)采用基于课题组共同设计的剪切箱,并配套设计基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原理的数控千斤顶和基于连通器原理的调节砂土层水位的装置。试验验证剪切箱能较好模拟原型场地半无限的边界条件;数控反力千斤顶能对模型土体持续加载达到模拟原型场地受压状态;水位调节装置能明确砂土层内的水位高度。(3)通过对模型土体施加10 kPa、20 kPa和30 kPa三级荷载改变模型场地的土体性状,激振后分析结果表明:吹填场地对水平向地震动存在放大效应,放大效应与地震波频谱特性有关,在逐级施加荷载后,场地放大效应衰减,剪切模型增大,场地卓越周期减小;砂土层内超静孔隙水压力随深度的增大,孔压处于不断积累过程,在施加预压荷载后,同一深度的孔压呈减小趋势。吹填场地在经过施加预压荷载达到稳定后,能有效提高场地的稳定性。(4)设置四个梯度的砂土层水位高度,激振后分析结果表明:水位下降后,吹填场地对水平向地震动放大效应衰减,剪切模量减小,场地卓越周增大;砂土层内孔压在水位下降后呈减小趋势,发生砂土液化的概率减小,场地稳定性增大。

王林[2](2019)在《高速公路软土路基加宽工程施工技术研究》文中提出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显着提高,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促进了我国物流业的繁荣发展,我国与世界各国的贸易往来越来越密切,贸易的发展加速了运输需求,而随着国内高速公路的交通流量需求不断增大,对我国高速公路运行中通行能力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关调查表明我国高速公路的实际通行情况普遍高出预计水平(16000辆/每天),是普通国道通车车辆的2.4倍。从目前高速公路的通行情况来看,一些经济发达地区的情况不容乐观,存在交通拥挤现象,因此必须对原有高速公路进行改良。随着高速公路交通运行及需求能力增高趋势下,近年来我国很多旧路进行了改扩建,广佛高速公路改扩建项目就是我国高速公路第一个改扩建工程,其次沪杭高速、沈大等高速公路都进行了相关改扩建施工,在对这些工程进行施工不仅促使我国高速公路扩建积累了一定的施工经验,同时改扩建后这些高速公路也取得了较好的交通通行效率。旧路加宽改造工程的主要特点在于施工过程繁琐、难度系数大,所以需要我们在充分了解高速公路改建要求的基础上提出科学的解决办法,为公路拓宽和改造项目的开发提供有效保护。本文基于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为例,以路基加宽工程施工项目为主要研究对象,对相关技术及应用情况进行了研究。本文以长邯高速公路为实例项目,对长邯高速公路加宽路面的路基和路面施工技术进行了设计、优化方案的比选,并针对路基加宽工程中的相关施工难重点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合理的施工技术对策和方案,由于目前在高速公路加宽工程施工的相关研究比重仍旧较少,因此,本文围绕高速公路加宽工程的路基加宽施工技术的研究,以期能够为更多同业者提供借鉴参考。

熊一帆[3](2017)在《柔性排水松木杆加固软土地基室内柱状模型试验》文中研究指明随着“十三五”规划的推进及生态文明的大力建设,随之面临的软土地基处理中的经济技术与生态问题日益显着。结合排水固结法在工程中的成熟运用,及松木桩在中小型道路水利工程的软基处理中较好的工程性能,课题组设计了一种新型排水松木桩,将排水土工布与传统松木桩相结合处理软土地基,使之既能作为承载主体也兼具排水固结效果,有利于减缓砂石等不可再生资源消耗,改善经济效益。本文针对课题组前期室内排水松木桩群桩加固软土地基试验研究中排水松木桩未穿透土层,单桩排水效果影响因素多等问题,通过设计室内模型试验模拟外荷下不同方案的单根排水松木杆处理柱状软土层的固结过程。主要内容如下:(1)在参考常规固结试验装置的基础上设计制作试验模型,根据砂井理论的排水有效影响范围确定模型尺寸;(2)测试试验土基本物理力学参数,重点研究其固结参数;(3)运用室内模型装置对比研究不同排水条件(纯竖向排水、仅加入松木杆,加入排水松木杆、加入排水松木杆纯径向排水及加入排水松木杆两级等荷加至200kPa)、不同松木杆径(8mm,10mm,12mm)的排水松木杆、不同排水结构层(1层、2层、4层土工布,空心2层土工布及土工布卷杆)处理的柱状软土层的排水固结效应;(4)分析固结试验数据探讨各种条件加固处理模式对柱状土层的固结速率及加固效果的影响;并通过测试加固前后土体的物理力学参数及不排水抗剪强度,研究各因素的影响及其变化规律;(5)根据实测数据反演固结时间系数β,运用改进的高木俊介法初步探讨固结试验后土层的平均固结度U,为排水松木杆运用于工程实践提供设计试验依据。模型试验研究表明:在相同固结压力和时间下,排水松木杆处理柱状软土层的累积沉降量比柱状土层纯竖向排水固结大,且其排水作用主要是由于松木杆外包裹的排水结构层的径向排水引起;不同杆径的松木杆包裹相同层数的排水土工布,其排水效果随排水松木杆整体直径的增大呈递增趋势;由于土工布相互间的嵌合作用,随包裹土工布层数的增加,其排水增量较土工布面积的利用率会产生折减;等量的纯土工布加固效果不如排水松木杆,说明松木杆能起到支撑作用为孔隙水消散提供连续固定的排水通道;试验后土样力学性能测试表明,包裹排水土工布的松木杆加固处理后土体的抗剪强度和承载能力有显着改善。

钱晓敏[4](2013)在《超软基处理中静动力荷载与排水体系的适应关系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静动力排水固结法能很好的处理超软土地基问题,而对静力荷载、动力荷载及排水体系进行最优化设计是该法成功应用的决定因素。设置多大的覆盖静压力?如何施加冲击荷载?施加多大的冲击荷载?以及在上述条件下设置何种排水体系?静力荷载、动力荷载及排水体系的有何种适应关系?以上问题的回答都是采用静动力排水固结法处理超软土地基的关键因素。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上,以广州南沙泰山石化一期超软土地基处理工程为背景,遵循静动力排水固结法固结基本原理,根据力的平衡原理,建立超软土地基静力荷载、动力荷载及排水体系的相互适应关系模型,并分别从室内静动三轴试验、数值模拟角度验证该模型的正确性。本文主要内容及结论为:(1)分析和总结了静动力排水固结法中静力荷载、动力荷载及排水体系三大决定因素,以软基处理过程中的土性变化为控制标准,设置合理的软土覆盖层厚度、夯击能及排水体系,对静动力排水固结法进行最优设计。(2)遵循静动力排水固结法固结基本原理,以三角形的瞬态荷载模型为基础,引进参数冲击荷载允许应力比R,根据力的平衡原理,建立了静力荷载、动力荷载及排水体系适应关系模型:该模型较好的反映了静力荷载、动力荷载和排水体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适应的关系。(3)根据上述模型阐述了静力荷载、动力荷载及排水体系最优设计方法,并对模型参数冲击荷载容许应力比R讨论,得出R不仅可作为试夯参数,直观和定量的反映了静力荷载、动力荷载及排水体系相互适应关系,而且可作为评判软土地基加固效果的参数。(4)结合广州南沙泰山石化软基处理一期工程原位试验及监测数据,对模型参数进行取值计算,表明该模型在工程实例中有较好的适用性,为一般工程人员设计应用提供便利。(5)利用由GCTS生产的SPAX-2000(改进型)静动真三轴系统,采用南沙原状淤泥土样,研究静动力排水固结法静力荷载、动力荷载和排水体系相互适应关系,得出结论:①静动力排水固结法软土覆盖层与软土层存在最优的厚度比例;试样尺寸为50mm(长)×50mm(宽)×120mm(高)时,软土覆盖层与软土层最优厚度比例可为1:5;②在一定的砂垫层和冲击频率下,竖向排水体间距存在最优值,此时淤泥层孔隙水迅速排出,加固效果最好;③室内试验证明,若冲击频率过高,夯锤对淤泥层的扰动过大,不利于土体的排水固结。④试样尺寸为50mm(长)×50mm(宽)×120mm(高)时,当砂垫层厚度为20mm、围压为30kPa、排水体系为一孔、冲击荷载频率为1HZ时,随着夯击能逐渐增大,土体有效应力逐渐增加,淤泥层地基承载力不断提高,地基土达到固结。(6)以南沙泰山石化一期软基处理工程为背景,以现场勘察、监测数据为基础,采用MIDAS/GTS软件对动荷载(主要为夯锤的冲击力)、静荷载和排水体系进行三维数值模拟,得出结论:①静动力排水固结法加固顺序是有浅到深的,逐层加固的。夯锤夯击一段时间后,由于设置了软土覆盖层,夯击能很好的水平向和竖向扩散,使得周围土体产生固结沉降,且水平和竖直方向影响距离相近,表明夯击是应力扩散角约为45°;②冲击完成后静止一段时间,由于设置了合理的软土覆盖层厚度和排水体系,孔隙水迅速排出,土体发生竖向沉降并向下延伸,其中夯击点下的土体竖向沉降最大。③冲击完成后静止一段时间,由于设置了合理的软土覆盖层厚度和排水体系,人工竖向排水体周围水柱的形成以及冲击荷载水柱不可压缩性使得荷载可深度传递。

黄文强[5](2013)在《冲击荷载下淤泥土不同深度固结规律研究》文中提出静动力排水固结法是近些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软基处理新技术,已经在工程实践上有较多的运用。该法对软土地基加固具有投资小、见效快等优点。但是同工程实践相比理论上还是相对滞后。探索或验证“冲击瞬间水柱不可压缩使荷载可深度传递”、“冲击力可使覆盖层下软基中产生残余作用力以保持固结”等可能的快速加固机理,直至建立相应设计理论及公式,为软土力学发展与超软地基该法的科学应用提供基础是学界和业界关注和期待的。同时,进一步了解软土,特别是淤泥等超软土受冲击荷载和静力作用时其力学响应和固结规律有助于推动静动力排水固结法处理该类软基理论的发展。本文研究的目标是以实施可控的相关试验为基础,结合原位监测、理论分析、数值仿真模拟综合方法,探索或验证静、动作用及与超软土介质结构性质耦合的固结效应。推进对静动力排水固结法加固机理的认识,为相应设计理论和公式的建立提供依据。室内试验主要依托静动真三轴试验设备,采用国际合作的最新产SPAX-2000改进型静动真三轴设备,具备进行任意路径、手动控制,可模拟实际高强度冲击状态,并具备国际最先进传感技术等测试条件。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成果如下:1、综述了静动力排水固结法的加固机理,夯击能中瑞利波具有重要影响;2、利用SPAX-2000改进型静动真三轴测试系统,开展了冲击与静力作用下淤泥土排水固结的研究。模拟静动力排水固结法的各种条件:固结围压(不同深度)、冲击荷载频率等,对比研究在冲击与静力共同作用下,土体孔隙水压力、变形、强度等的变化特征。围压影响:随着围压增大,孔隙水压力、偏应力也增大;轴应变增量、轴应变累积量会减小;体应变增量、体应变累积量会增大。频率影响:随着冲击荷载频率降低,同时作用时间延长,孔隙水压力、偏应力、轴应变增量、轴应变累积量、体应变增量都会增大。3、主要根据超软土流变特性和冲击荷载作用特点,建立了一个能反映冲击荷载作用后软士流变固结特性的一维Merchant弹粘塑性模型,并讨论了该模型中各参数对软土固结过程的影响,得到了定性结果,对解决工程中类似问题有一定的指导作用。4、在一定工程背景下,结合数值模拟分析,发现夯击作用下土体的塑性区呈椭圆形,而且随着时间的增加,塑性区的开展越来越大,土层位移值呈现先增大后减小,最后都趋于稳定的趋势。土层位移随击数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与实际工况基本吻合。通过设置淤泥层不同厚度的上覆土体对夯击过程进行模拟,得出上覆土体的厚度对有效加固深度影响较大。在一定条件下,厚度越小,有效加固深度越大的结果,反之亦然。

孙伟[6](2012)在《潍坊滨海盐渍土地区公路病害防治技术研究》文中指出我国盐渍土分布广泛,盐渍土含盐量比较高,具有盐胀、溶陷、腐蚀等不良特性。黄泛区盐渍土路基是制约交通公路建设快速发展的主要工程问题之一。本文介绍了潍坊地区的盐渍土的分布规律和主要的分类,以及国内外对盐渍土的研究现状。主要研究内容可归纳为:1、盐渍土工程特性调查;2、病害机理的分析;3、不同加固、改良方案的比选;4、结论与建议及创新点。通过分析潍坊市滨海盐渍土内盐分分布规律,对实地调查的滨海地区盐碱地公路工程项目的路基处置技术的原始资料进行了分析。分析盐渍土地基条件下路基内盐渍土分布规律。调查分析不同技术条件下道路出现的各种病害机理。选取滨海新区滨海大道、海惠路、港营路、海河路等重点工程沿线路基土土样进行盐渍土各项物化指标的调查。课题首先总结了盐渍土的工程性质、形成机理及其危害,以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某一级公路建设为依托,针对盐渍土路基盐胀、溶陷等主要破坏形式,从去除盐分、结构加固及水分隔断等措施对防治盐渍土病害的效果进行了分析比对,利用石灰、粉煤灰、水泥及固化剂等无机结合料单一或组合改良盐渍土的工程特性并进行了试验测定。通过对加固滨海氯盐渍土的力学性能和路用性能进行系统研究最终确定了以石渣作为隔断层消除盐渍土的毛细作用、强夯增加基底的持重性、合理排水同时设立改性土作为路基的综合处理方案。本文借鉴工程实例对本地区盐渍土进行了研究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施工技术要求,致力于为解决黄泛区盐渍土工程的病害防治问题抛砖引玉。该方案新意在于摒弃了之前仅仅依靠原状土掺石灰的简易做法,从最大限度改变或避开路域范围内的不良因素着手,对基底、排水及路基的稳定和强度做出了统筹的考虑。

赵世斌[7](2011)在《大型储罐强夯地基与桩基沉降变形分析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前常采用的大型储罐的四种基础形式为:碎石桩复合地基、强夯地基、钢筋混凝土桩基+承台、天然地基。对大型储罐的威胁主要来自于基础的不均匀沉降和底板的较大变形,从而造成底板的脆性破坏。伴随着大型化而来的是荷载日益增大,技术条件日益复杂,基础沉降和不均匀沉降限制日益严格。由于我国的幅员辽阔,各地区的土层构造和成因,以及地基土的地质特性差异变化较大,特别是沿海各地分布不少的软弱土,它具有强度低、压缩性大等不良特性。在这类土上建设大型储罐,不仅基础的沉降量大,储罐底板也有较大的变形。关于沉降的分析和计算国内外学者都进行了相关的研究,并将其理论引入到设计规范中。关于基础沉降变形允许值到目前还没有统一的标准,各国均有各自建议的规范,基础沉降变形的研究仍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本论文依托中石油科技攻关项目:二维有限元数值法在大型储罐地基沉降分析中的应用。根据目前收集到的实际工程资料,主要对采用强夯处理的阿联酋油罐项目的储油罐、采用强夯地基及桩基的广东珠海石油仓储工程项目的储油罐分析不同基础形式条件下的油罐基础变形问题。本文探讨了国内外采用原位测试方法获取有限元计算中本构模型参数及其它参数的可行性,并对阿联酋案例中砂土层扰动样进行了室内试验以获得较为完整准确的模型参数。通过大型有限元软件PLAXIS建立二维、三维有限元模型来模拟储罐地基在加载过程中的沉降,分析讨论不同有限元模型参数对油罐沉降的影响,得到模型中刚度参数对于沉降影响最大,强度参数在实际计算中影响较小,为工程中数值模拟参数的调整提供依据;对大型油罐地基处理现场试验数据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提出动探锤击数与有限元模型杨氏模量参数的相关性,为类似地基上大型油罐的数值模拟的参数选取提供参考;考虑油罐底部强夯夯击能不同的分布情况对油罐沉降的影响,得出当高夯击能分布范围为罐中心点0.7倍罐半径的范围内对罐中心沉降影响较大,而0.7~1倍罐半径时对环墙沉降影响较大,从而为同类地基强夯设计提供参考;考虑不同环墙对罐周围差异沉降的影响,得出钢筋混凝土环墙对罐周沉降有较好的控制效果,但对差异沉降的控制与其他基础类型相似;考虑不同罐间距对沉降的影响,得出当罐间距为罐半径及以上距离时,罐间距对环墙沉降影响较小,可忽略,为油罐罐区设计提供参考;对比同地质不同地基处理方法,为该类地基处理得到较为经济的方法,总结出可较好地控制差异沉降且节约造价的合理形式;分析总结二维和三维模拟计算方法,讨论优点及不足,提出不同方法的适用范围。本文针对基础沉降问题,采用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不同地质条件下储罐地基沉降和加载过程,并选取合适的岩土本构模型及相关模型参数,研究储罐基础沉降影响因素,为储罐基础沉降分析建立依赖于现有通用有限元分析程序的数值分析方法,为工程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罗波[8](2010)在《高速公路加宽改建路基路面工程关键技术的研究》文中认为本文在系统分析目前国内外关于高速公路加宽改建工程方面研究现状的基础上,阐述了研究目的和意义。对高速公路加宽旧路的病害检测、病害成因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处治措施。分析了高速公路拼接加宽路基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采取的措施,并阐述了路基加宽拼接技术措施在安新高速公路加宽扩建工程中的应用。研究了加宽高速公路路基路面破坏模式及破坏机理,并对加宽高速公路的路基路面设计理论进行了探讨。最后,对高速公路加宽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原则及应用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本文的研究成果,并对进一步的研究提出建议。

高力侠[9](2007)在《山区高速公路差异沉降控制技术研究》文中指出随着我国高速公路建设的快速发展,今后几年我国的高速公路建设将主要在山区。山区修建高速公路,由于地质地貌条件的限制和公路线形的制约,高填深挖和半填半挖路基将十分普遍。由此而产生的路基稳定性问题十分突出,而路基的稳定性集中表现为路基过大的沉降或不均匀沉降。在山区高速公路中发生不均匀沉降,将导致路面开裂、路面结构破坏、桥头跳车等不利于交通和行车安全的现象,从而影响高速公路功能的正常发挥。本文对山区高速公路差异沉降的研究,以河北省交通厅科技计划项目“山区高速公路差异沉降控制技术研究”为依托,针对路基差异沉降进行了深入的理论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在国内外大量高速公路工程调研的基础上,深入研究山区高速公路路基差异沉降机理和主要影响因素;2、利用ANSYS软件系统研究山区高速公路横向半填半挖以及高填方段情况下的路基沉降变化规律,并首次提出纵向填挖过渡段的计算模型;深入研究了土基模量、土质、路基填土高度、路面结构以及施工时间等对路基沉降的影响;3、重点分析了路面结构层受附加拉应力作用的特征,提出了山区高速公路半填半挖路基和高填方路基的控制指标与分级标准,并对张石高速公路进行差异沉降分级。4、系统研究了降低路基差异沉降的技术措施,主要包括路基填筑材料的选择、地基处治技术、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排水技术等方面,并结合差异沉降分级提出试验路处治方案。

郭见扬[10](2007)在《强夯地基附加应力估算方程初探》文中研究表明提出了一个强夯动载地基附加应力方程,并用现场实测资料对比,二者规律基本吻合、数值基本接近,初步证明,方程可以试用。

二、未饱水土地基的夯实与充分夯实问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未饱水土地基的夯实与充分夯实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1)北部湾夹持厚层软土吹填场地地震响应振动台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背景和意义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内容和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场地条件与卓越周期的研究现状
        1.3.2 地震模拟振动台试验的研究现状
    1.4 技术路线
    1.5 本文主要工作
第二章 原型场地简介与模型试验设计
    2.1 概述
    2.2 原型吹填场地简介
        2.2.1 地形地貌
        2.2.2 岩土层结构特征
        2.2.3 水文气象构造
        2.2.4 地质构造
    2.3 大型振动台模型试验设计
        2.3.1 振动台与剪切箱的参数
        2.3.2 模型相似关系的推导
        2.3.3 传感器的参数与埋设
        2.3.4 模型土的制备与装箱
        2.3.5 地震波的选取与加载方案
        2.3.6 数据的处理
        2.3.7 模型箱边界效应的验证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预压荷载对模型场地动力特性的影响
    3.1 加速度峰值(PGA)放大系数变化规律
        3.1.1 不同荷载作用的放大系数
        3.1.2 地震波频谱对放大系数的影响分析
    3.2 吹填场地模型卓越周期演化规律
        3.2.1 卓越周期的计算方法
        3.2.2 不同地震波幅值对卓越周期影响分析
        3.2.3 不同预压荷载对卓越周期影响分析
    3.3 模型土体的动剪应力-动剪应变关系
        3.3.1 不同高程的吹填场地模型动力关系
        3.3.2 不同幅值地震波的动力关系反演分析
        3.3.3 不同预压荷载的动力关系反演分析
    3.4 吹填场地模型超静孔隙水压力响应规律
        3.4.1 砂土高程对超静孔隙水压力的影响
        3.4.2 不同幅值地震波对超静孔隙水压力的影响
        3.4.3 预压荷载对超静孔隙水压力的影响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地下水位对模型场地动力特性的影响
    4.1 加速度峰值(PGA)放大系数变化规律
    4.2 不同水位对卓越周期影响分析
    4.3 模型土体的动剪应力-动剪应变关系
    4.4 吹填场地模型超静孔隙水压力响应规律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主要结论
    5.2 存在的不足与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的科学研究项目

(2)高速公路软土路基加宽工程施工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第二章 高速公路加宽工程病害机理与处理方法
    2.1 高速公路加宽工程主要病害
    2.2 加宽工程病害形成的原因
    2.3 高速公路加宽病害处理方法
    2.4 高速公路地基常见破坏机理及处理方法
    2.5 CFG桩设计原理及施工要点
    2.6 高压旋喷桩加固地基的机理及施工要点
第三章 高速公路路基加宽软土地基处理效果对比研究
    3.1 工况概述
    3.2 地质条件
    3.3 试验概况
    3.4 旋喷桩复合地基设计
    3.5 CFG桩复合地基与其他地基对比分析
第四章 桥头路基加宽流态粉煤灰处治技术研究
    4.1 桥头路基坑与台背回填
    4.2 液态粉煤灰回填施工技术
    4.3 路桥过渡段加宽路基冬季备土堆载预压
第五章 高速公路路基加宽施工组织设计
    5.1 高速公路加宽施工组织设计总体思路
    5.2 长邯高速加宽扩建施工中的交通组织
    5.3 长邯高速加宽扩建工程施工技术方案
    5.4 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3)柔性排水松木杆加固软土地基室内柱状模型试验(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排水松木桩加固软土地基的可行性及优点
        1.1.2 排水松木桩处理软土地基的加固机理
        1.1.3 排水松木杆研究的工程应用前景和意义
    1.2 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软土地基处理技术概述
        1.2.2 松木桩处理软土地基工程应用发展现状
        1.2.3 柔性排水土工织物在软土地基处理中的应用与发展现状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2 试验方案设计
    2.1 试验材料制备
        2.1.1 典型淤泥质软土的采集
        2.1.2 松木杆的制备
        2.1.3 土工布的工程性质
    2.2 试验土物理力学性质试验方案
    2.3 室内模型试验装置
        2.3.1 柱状试验模型设计
        2.3.2 柱状模型试验加载及监测装置
    2.4 室内模型试验方案
        2.4.1 柱状土层纯竖向排水固结研究方案
        2.4.2 初始排水条件对排水松木杆加固柱状土层效果影响的研究方案
        2.4.3 松木杆杆径对排水松木杆加固柱状软土层效果影响的研究方案
        2.4.4 排水结构层对排水松木杆加固柱状软土层效果影响的研究方案
    2.5 试验数据处理
3 试验土基本物理力学试验
    3.1 试验土样的物理性质
        3.1.1 试验土密度及土粒比重
        3.1.2 试验土含水率及液、塑限测定
    3.2 试验土常规固结试验
    3.3 本章小结
4 排水松木杆排水固结效果柱状模型试验研究
    4.1 柱状软土层纯竖向排水固结试验(L1)
    4.2 排水条件对排水松木杆处理柱状软土排水固结影响试验研究
        4.2.1 杆径10mm2层土工布排水松木杆加固柱状软土层试验(S0)
        4.2.2 杆径10mm松木杆加固柱状软土层试验(L2)
        4.2.3 杆径10mm2层土工布排水松木杆纯径向排水加固柱状软土层试验(L3)
        4.2.4 杆径10mm2层土工布排水松木杆两级等荷加至200kPa加固柱状软土层试验(L4)
    4.3 杆径对排水松木杆处理柱状软土排水固结影响试验研究
        4.3.1 杆径8mm2层土工布排水松木杆加固柱状软土层试验(M1)
        4.3.2 杆径12mm2层土工布排水松木杆加固柱状软土层试验(M2)
    4.4 排水结构层对排水松木杆处理柱状软土排水固结影响试验研究
        4.4.1 杆径10mm1层土工布排水松木杆加固柱状软土层试验(N1)
        4.4.2 杆径10mm4层土工布排水松木杆加固柱状软土层试验(N2)
        4.4.3 内径10mm2层空心土工布加固柱状软土层试验(N3)
        4.4.4 直径10mm实心土工布卷杆加固柱状软土层试验(N4)
5 试验结果分析及讨论
    5.1 固结试验结果分析及讨论
        5.1.1 不同排水条件处理柱状软土排水固结试验结果分析
        5.1.2 不同排水松木杆杆径处理柱状软土排水固结试验结果分析
        5.1.3 不同排水结构层松木杆处理柱状软土排水固结试验结果分析
        5.1.4 各柱状软土层排水方案固结结果分析及讨论
    5.2 试验后土样物理力学性质分析及讨论
        5.2.1 试验后土样状态分析及讨论
        5.2.2 直剪试验结果分析及讨论
        5.2.3 无侧限压缩试验结果分析及讨论
    5.3 本章小结
6 排水松木杆加固柱状软土模型试验理论分析初步探讨
    6.1 指数曲线法推求固结参数β
    6.2 平均固结度计算
    6.3 试验土液性指数与不排水抗剪强度的关系
    6.4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4)超软基处理中静动力荷载与排水体系的适应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Contents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静动力排水固结法的研究现状
    1.3 静动荷载与排水体系的研究现状
        1.3.1 静力荷载研究现状
        1.3.2 动力荷载的研究现状
        1.3.3 排水体系的研究现状
        1.3.4 三者适应关系的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及研究意义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意义
第二章 超软基处理中静动荷载与排水体系的影响因素
    2.1 静力荷载的影响因素
        2.1.1 静力荷载作用
        2.1.2 软土覆盖层厚度
        2.1.3 软土覆盖层变形模量
        2.1.4 软土覆盖层应力扩散角
    2.2 动力荷载的影响因素
        2.2.1 夯击能设计
        2.2.2 夯锤设计
    2.3 排水体系的影响因素
        2.3.1 水平排水体
        2.3.2 竖向排水体
    2.4 超软土层土性质影响因素
        2.4.1 渗透性
        2.4.2 固结系数
        2.4.3 井阻及涂抹作用
        2.4.4 软土层地基承载力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超软基处理中静动荷载与排水体系适应关系模型的建立及应用
    3.1 夯锤冲击过程的碰撞分析
    3.2 夯锤与地面的接触应力
    3.3 静动荷载与排水体系模型的建立
    3.4 模型的应用及讨论
        3.4.1 模型的应用
        3.4.2 冲击荷载允许应力比R讨论
    3.5 模型的工程实例
        3.5.1 工程概况
        3.5.2 模型参数取值计算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模型的静动三轴试验研究
    4.1 SPAX-2000静动真三轴系统简介
    4.2 淤泥土样及物理参数指标
    4.3 试验方案及步骤
        4.3.1 试验方案
        4.3.2 试验步骤
    4.4 静动三轴试验结果及分析
        4.4.1 不同砂垫层厚度试验结果曲线
        4.4.2 不同排水体系试验结果曲线
        4.4.3 不同冲击频率试验结果曲线
        4.4.4 不同冲击荷载大小试验结果曲线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超软基处理中静动荷载与排水体系的数值模拟
    5.1 MADAS/GTS有限元软件
    5.2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5.2.1 基本假定
        5.2.2 计算模型及土层参数选取
        5.2.3 边界条件
        5.2.4 有限元网格划分
        5.2.5 荷载条件
    5.3 计算结果分析
        5.3.1 第一次冲击
        5.3.2 第二次冲击
        5.3.3 第三次冲击
    5.4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主要结论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5)冲击荷载下淤泥土不同深度固结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CONTENTS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国内外软基处理的研究现状
    1.3 研究意义及研究内容
        1.3.1 研究意义
        1.3.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静动力排水固结法的加固机理
    2.1 静动力排水固结法的特点及基本思想
        2.1.1 静动力排水固结法工程系统组成
        2.1.2 静动力排水固结法的基本特点
    2.2 静动力排水固结法的加固机理
        2.2.1 静动力排水固结法的各个阶段
        2.2.2 夯击作用下孔压增长
        2.2.3 夯击作用下饱和软土的压缩与固结
        2.2.4 夯击能的传递机理
        2.2.5 饱和土的触变恢复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静动力三轴冲击试验
    3.1 概述
    3.2 SPAX-2000静动真三轴系统简介
        3.2.1 测试系统主要功能
        3.2.2 测试系统性能参数指标
    3.3 试验采用的主要方法途径
        3.3.1 试验流程
        3.3.1.1 试样的制备
        3.3.1.2 试样的安装
        3.3.1.3 试样的饱和
        3.3.1.4 模拟饱和软土静动力固结
        3.3.2 模拟静动力固结中的冲击荷载
        3.3.3 面积的修正
        3.3.4 摩擦角
    3.4 试验结果受三轴试验系统的影响分析
        3.4.1 膜的影响
        3.4.2 系统阻尼力
        3.4.3 试验记录的滞后性与其他
    3.5 超软土试验
        3.5.1 概述
        3.5.2 试验方案及说明
        3.5.2.1 试验土样
        3.5.2.2 模拟静动力固结试验方案
    3.6 试验结果和分析
        3.6.1 试验过程的应力路径
        3.6.2 固结阶段试验结果分析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残应力探讨与超软土流变固结模型建立
    4.1 引言
    4.2 研究方法与试验结果的分析
        4.2.1 三轴冲击试验意外结果分析
        4.2.2 曼德尔效应
    4.3 超软土固结流变模型的建立
        4.3.1 软粘土物理力学特性
        4.3.2 软土一维流变固结模型的建立
        4.3.3 超软土一维流变固结性状分析
        4.3.3.1 确定计算参数
        4.3.3.2 结果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典型软基加固的数值模拟
    5.1 有限元模型建立
        5.1.1 基本假定
        5.1.2 计算区域及边界条件
        5.1.3 计算模型及参数选取
    5.2 计算结果分析
    5.3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主要结论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6)潍坊滨海盐渍土地区公路病害防治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的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主要内容
第二章 滨海盐渍土路基的原材分析及病害形式
    2.1 盐渍土物理特性试验分析
        2.1.1 盐渍土颗粒分析
        2.1.2 盐渍土含盐量测定
        2.1.3 盐渍土含水量试验
        2.1.4 盐渍土的液塑限试验
        2.1.5 盐渍土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
    2.2 盐渍土路基的主要病害类型
    2.3 氯盐渍土路基的盐胀及溶陷机理分析
        2.3.1 盐胀
        2.3.2 溶陷
第三章 盐渍土路基处治的主要几种技术措施及效果分析
    3.1 去除盐分
        3.1.1 换填法
        3.1.2 垫层法
    3.2 结构加固
        3.2.1 强夯法
        3.2.2 化学法加固
        3.2.3 半刚性基层
        3.2.4 挤密桩加固路基
        3.2.5 桩基
    3.3 水分隔断
        3.3.1 增加路基高度
        3.3.2 布设隔段层
    3.4 小结
第四章 滨海区滨海大道盐渍土路基的处治技术研究
    4.1 工程概述及背景
        4.1.1 工程概述
        4.1.2 工程背景
    4.2 盐渍土基处理方案
        4.2.1 排水设施的合理设置
        4.2.2 强夯处理
        4.2.3 换填石渣
        4.2.4 石灰、水泥、固化剂复合固结土
    4.3 滨海大道路基处理效果
    4.4 小结
第五章 结论、建议及创新点
    5.1 结论
    5.2 进一步建议
    5.3 创新点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7)大型储罐强夯地基与桩基沉降变形分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应用现状
        1.2.1 强夯地基研究现状
        1.2.2 强夯地基变形研究现状
        1.2.3 桩基础研究现状
    1.3 课题的研究思路及内容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内容
2 有限元模型简介及模型参数的确定方法
    2.1 岩土本构模型介绍
        2.1.1 MOHR-COULOMB(理想塑性)模型
        2.1.2 HARDENING-SOIL(各向同性硬化)模型
        2.1.3 M-C模型与HS模型基本参数关系
        2.1.4 PLAXIS岩土有限元分析系列软件简介
    2.2 模型参数的确定方法
        2.2.1 摩尔库仑(MC)模型基本参数的获取
        2.2.2 硬化土模型基本参数的获取
    2.3 本章小结
3 阿联酋油罐砂土室内岩土模型参数试验
    3.1 前言
    3.2 试验方法与结果处理
        3.2.1 颗粒分析试验
        3.2.2 击实试验
        3.2.3 直接剪切试验
        3.2.4 静三轴压缩试验
        3.2.5 固结实验
    3.3 本章小结
4 阿联酋油罐案例
    4.1 工程概况
    4.2 工程地质条件
    4.3 油罐基础地层概况
    4.4 有限元模型建立
    4.5 计算参数的确定
        4.5.1 静力载荷试验数值模拟
        4.5.2 修正参数
        4.5.3 其它土层参数的确定
    4.6 油罐沉降标准
    4.7 阿联酋油罐沉降模拟及结果分析
        4.7.1 T1501罐三维模型概况
        4.7.2 最终沉降计算结果及分析
        4.7.3 C、Φ值对最终沉降量的影响
        4.7.4 杨氏模量E对最终沉降量的影响
        4.7.5 二维与三维计算结果对比
        4.7.6 环墙类型对最终沉降的影响
    4.8 本章小结
5 珠海油罐案例
    5.1 工程概况
    5.2 工程地质条件
    5.3 有限元模型设计
        5.3.1 荷载
        5.3.2 几何模型
        5.3.3 岩土模型参数的选取
    5.4 沉降模拟计算
        5.4.1 监测数据对比验证
        5.4.2 基础类型对最终沉降的影响
        5.4.3 罐间距对最终沉降的影响
        5.4.4 夯击能分布对最终沉降的影响
    5.5 本章小结
6 珠海混凝土桩基沉降模拟
    6.1 工程概况
    6.2 工程地质条件
    6.3 有限元模型设计
        6.3.1 荷载
        6.3.2 几何模型
        6.3.3 岩土模型参数的选取
    6.4 沉降模拟计算
        6.4.1 二维模拟计算
        6.4.2 三维模拟计算
    6.5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发表的学术论文

(8)高速公路加宽改建路基路面工程关键技术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课题的提出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意义
        1.3.1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3.2 课题研究的意义
第二章 高速公路加宽旧路的处治
    2.1 旧路的检测与分析评定
        2.1.1 路面结构强度
        2.1.2 路面平整度
        2.1.3 路面抗滑性能
        2.1.4 路面破损状况
        2.1.5 路面钻孔取芯及混合料试验
        2.1.6 路面厚度
        2.1.7 评定及结论
    2.2 病害成因分析
        2.2.1 路面主要病害
        2.2.2 路面损坏原因
    2.3 补强处治措施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高速公路加宽新旧路基的拼接
    3.1 高速公路拼接加宽路基存在的问题
        3.1.1 高速公路拼接加宽路基结构特点
        3.1.2 高速公路拼接加宽路基常见病害
    3.2 为了保证加宽路基与旧路基的良好衔接应采取的技术措施
        3.2.1 高速公路路基加宽技术对策
    3.3 路基加宽拼接技术措施在安新高速公路加宽工程中的应用
        3.3.1 安新高速加宽扩建工程路基设计
        3.3.2 路基加宽关键性技术问题的对策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高速公路加宽路基路面设计方法
    4.1 高速公路加宽路基路面破坏模式及破坏机理
        4.1.1 高速公路加宽路基路面破坏模式
        4.1.2 高速公路加宽路基路面的破坏机理
    4.2 关于高速公路加宽路基路面设计方法的探讨
        4.2.1 高速公路加宽设计原则
        4.2.2 高速公路加宽路基设计
        4.2.3 高速公路加宽路面(沥青)设计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高速公路加宽施工组织设计
    5.1 高速公路加宽施工组织设计总体思路
        5.1.1 高速公路加宽扩建施工组织的特点
        5.1.2 高速公路加宽施工组织设计遵循的原则
    5.2 安新高速加宽扩建施工中的交通组织
        5.2.1 开工初期的临时交通工程
        5.2.2 路基工程后期的临时交通工程
        5.2.3 路面施工期临时交通工程
        5.2.4 主体工程后期临时交通工程
        5.2.5 原有交通工程设施在施工过程中的应用
    5.3 安新高速加宽扩建工程施工技术方案
        5.3.1 路基工程方案实施
        5.3.2 路面工程方案实施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束语
    6.1 主要研究结论
    6.2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致谢

(9)山区高速公路差异沉降控制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
        1.2.1 差异沉降理论研究现状
        1.2.2 差异沉降处治措施研究现状
        1.2.3 研究现状的分析评价
    1.3 技术路线和方法
    1.4 主要研究内容
        1.4.1 山区高速公路差异沉降模式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1.4.2 山区高速公路差异沉降计算
        1.4.3 山区路基沉降影响因素分析
        1.4.4 山区高速公路差异沉降控制指标研究
        1.4.5 山区高速公路差异沉降控制措施研究
第二章 山区高速公路差异沉降模式及其影响分析
    2.1 土的变形原理
    2.2 山区路基沉降机理分析
    2.3 山区路基差异沉降模式及成因
        2.3.1 填筑物物质成分不均引起的差异沉降
        2.3.2 路基填方压实度不均匀引起的差异沉降
        2.3.3 地基中存在软弱土层引起的差异沉降
        2.3.4 路基刚度差异显着引起的差异沉降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山区高速公路差异沉降计算
    3.1 路基沉降计算理论
        3.1.1 地基中的应力
        3.1.2 沉降的组成部分
        3.1.3 常用的路基沉降计算方法
    3.2 有限元法计算路基沉降
        3.2.1 有限元法简介
        3.2.2 ANSYS有限元软件
        3.2.3 ANSYS非线性结构分析
    3.3 路基沉降计算模型
        3.3.1 土的本构关系
        3.3.2 D-P弹塑性模型
    3.4 计算实例
        3.4.1 横向半填半挖沉降计算
        3.4.2 高填方路基沉降计算
        3.4.3 纵向填挖交界沉降计算
    3.5 沉降计算结果验证及实施方案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山区高速公路沉降影响因素分析
    4.1 地基压缩模量对沉降的影响
    4.2 土质对路基沉降的影响
    4.3 路基高度对沉降变化规律的影响
    4.4 路面结构对路基沉降的影响
    4.5 填土前后挖方部分沉降变化规律
    4.6 施工时间对沉降的影响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山区高速公路差异沉降控制标准及分级
    5.1 国内外研究概况
        5.1.1 国外研究
        5.1.2 国内研究
    5.2 横向半填半挖路基差异沉降控制标准及分级
        5.2.1 按路面结构性要求确定差异沉降控制指标
        5.2.2 按路面功能性要求确定差异沉降控制指标
        5.2.3 差异沉降分级
    5.3 高填路基差异沉降控制标准及分级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山区高速公路差异沉降控制措施研究
    6.1 山区路基填筑材料的选择
        6.1.1 路基填筑材料的选择
        6.1.2 路基填料工程性质
        6.1.3 特殊路段路基填料的处治技术
        6.1.4 路基填筑新材料
        6.1.5 路基填筑材料工程使用效果
    6.2 山区高速公路地基处治技术研究
        6.2.1 软土地基处理方法
        6.2.2 湿陷性黄土地基处治技术
        6.2.3 液化地基处治技术
        6.2.4 路基处治技术工程使用效果
    6.3 山区高速公路土工合成材料应用研究
        6.3.1 土工合成材料的性能
        6.3.2 土工合成材料加固机理
        6.3.3 土工合成材料工程使用效果
    6.4 山区高速公路排水技术研究
        6.4.1 路基内部排水设计基本原则
        6.4.2 优化设计的基本考虑
    6.5 试验路方案拟定
        6.5.1 方案拟定依据
        6.5.2 试验路方案
    6.6 本章小结
主要结论及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四、未饱水土地基的夯实与充分夯实问题(论文参考文献)

  • [1]北部湾夹持厚层软土吹填场地地震响应振动台试验研究[D]. 廖志华. 广西大学, 2020(07)
  • [2]高速公路软土路基加宽工程施工技术研究[D]. 王林. 长安大学, 2019(07)
  • [3]柔性排水松木杆加固软土地基室内柱状模型试验[D]. 熊一帆. 东华理工大学, 2017(01)
  • [4]超软基处理中静动力荷载与排水体系的适应关系研究[D]. 钱晓敏. 广东工业大学, 2013(10)
  • [5]冲击荷载下淤泥土不同深度固结规律研究[D]. 黄文强. 广东工业大学, 2013(10)
  • [6]潍坊滨海盐渍土地区公路病害防治技术研究[D]. 孙伟. 山东大学, 2012(02)
  • [7]大型储罐强夯地基与桩基沉降变形分析研究[D]. 赵世斌. 中国海洋大学, 2011(07)
  • [8]高速公路加宽改建路基路面工程关键技术的研究[D]. 罗波. 长安大学, 2010(02)
  • [9]山区高速公路差异沉降控制技术研究[D]. 高力侠. 长安大学, 2007(03)
  • [10]强夯地基附加应力估算方程初探[J]. 郭见扬. 土工基础, 2007(03)

标签:;  ;  ;  ;  ;  

非饱和土基础的压实和充分压实问题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