蜘蛛香精香气成分的研究

蜘蛛香精香气成分的研究

一、蜘蛛香香气成分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关云琳,杨根林,李庆华,高云贵[1](2021)在《纳西族传统药用植物蜘蛛香人工栽培的关键技术》文中提出纳西族传统药材"马蹄香",经基原考证为传统中药蜘蛛香,用于治疗脘腹胀痛、食积不化、腹泻痢疾、风湿痹痛、腰膝酸软、失眠等症状,药用成分主要有挥发油类、环烯醚萜类、黄酮类及生物碱类,具有细胞毒性、抗肿瘤、镇静、镇痛、抗焦虑、抗轮状病毒及对循环系统的活性作用。蜘蛛香目前人工栽培繁育的报道较少,通过相关经验总结及栽培试验,总结出了种苗繁育及人工栽培技术,为开展系统人工繁育提供科学依据。

姜明言[2](2021)在《具有抗炎免疫调节活性天然产物的筛选及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炎症是机体对抗外源或内源有害物质或损伤所产生的复杂的生物反应,是机体重要的防御环节,但炎症本身也可能造成组织的损伤,因此常被认为是一把双刃剑。炎症参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其复杂的致病因素可能导致疾病反应的延误和加重,危害机体健康。天然产物来源广泛,结构类型丰富,从中药天然产物中寻找抗炎免疫活性成分是当前抗炎免疫研究非常活跃的领域。巨噬细胞作为先天免疫反应的重要成员,在调节炎症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脂多糖诱导的RAW267.4巨噬细胞模型是经典的体外炎症模型,基于此模型,我们评价了来自于唇形科、豆科、菊科等药用植物的30个粗提物进行NO抑制活性筛选,发现有19个粗提物具有较好的抑制活性;进一步对来自大戟科植物金刚纂(Euphorbia neriifolia L.)、甘遂(Euphorbia kansui);豆科植物苦参(Sophoraflavescens)、苦豆子(Sophora alopecuroides L.)、白刺花(Sophora davidii);唇形科植物野拔子(Elsholtzia rugulosa Hemsl.)、大黄药(Elsholtzia penduliflora)、东紫苏(Elsholtzia bodinieri Vant.)、石香薷(Mosla chinensis Maxim.)、半枝莲(Scutellaria barbata D.Don)、广藿香(Pogostemon cablin(Blanco)Benth.);败酱科植物蜘蛛香(Valeriana jatamansi Jones);菊科植物臭灵丹(Laggera pterodonta Benth.)等的305个单体化合物进行抑制NO生成活性筛选,结果显示其中91个单体化合物显着的抑制巨噬细胞产生NO,总结发现活性化合物结构类型多为环烯醚萜、巨大戟烷型二萜、假白榄烷型二萜、新克罗烷型二萜、甾体和黄酮。我们对其中部分化合物展开进一步的抗炎机制研究。从金刚纂中分离得到的两个巨大戟烷型二萜类化合物12(Euphorneroid E,Euph E)和13(Eurifoloid A,Euri A)显着的抑制NO生成,其IC50分别为6.37和5.78μM。且在LPS活化的巨噬细胞中,Euph E和Euri A能够显着抑制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 NOS)的表达,以剂量依赖性的方式抑制IL-1β和IL-6的分泌。细胞信号通路研究表明,它们可抑制IκBα的降解和NF-κB/p65亚基的转位入核。此外,在这些化合物的影响下,巨噬细胞中TNFα、PGE2和COX-2的水平显着增加,这可能与蛋白激酶Cδ(PKCδ)的磷酸化水平升高以及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s)信号通路的激活密切相关。这些结果表明,Euph E和Euri A可能通过PKCδ/MAPKs和NF-κB信号通路,对炎症基因起到多重调控作用,调节巨噬细胞免疫功能,具有免疫激活和抗炎免疫抑制的双重作用。另外,从蜘蛛香中分离得到的两个环烯醚萜化合物264(Valeriandoid F,Vale F)和269(Jatamanvaltrate K,Jata K)抗炎活性显着,IC50分别为0.88和0.62μM,能够明显抑制LPS诱导的炎症介质NO、IL-1β、IL-6、TNF-α的分泌以及i NOS、COX-2、NLRP3的蛋白表达。进一步的实验结果显示,化合物Vale F和Jata K通过抑制IκBα磷酸化从而有效的抑制NF-κB信号通路的激活,同时还显着抑制了m TOR、STAT3磷酸化水平,进一步减轻了炎症介质的分泌及其后续产生的反馈作用以达到抗炎作用。化合物109(Rotundic acid-28-O-β-D-glucopyranosyl ester)为分离自石香薷的木脂素,收集模型组、空白组和化合物109处理组总RNA样本,进行转录组测序比对基因库发现了差异表达基因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GO分析结果显示上述差异表达基因主要涉及细胞对生物刺激的反应、免疫效应过程和先天性免疫应答等生物学过程。KEGG分析显示109的抗炎作用可能参与了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NF-κB信号通路、趋化因子等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进一步的,我们采用ELISA及Western Blot实验验证结果,结果显示109处理抑制了LPS诱导的细胞因子IL-1β、IL-6的分泌和i NOS、COX-2蛋白的表达,下调了STAT3的磷酸化水平,但是对TNF-α的产生和MAPKs信号通路的调控无明显影响,结果和RNA-seq结果中基因上调和下调表达趋势基本一致。

刘欢[3](2020)在《蜘蛛香的环烯醚萜类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论文由三部分组成:第一章对败酱科缬草属植物蜘蛛香的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第二章论述了蜘蛛香的环烯醚萜类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研究;第三章对该论文所做的工作进行了总结和讨论。蜘蛛香(Valeriana jatamansi Jones),又名马蹄香和秋泻灵等,系败酱科(Valerianaceae)缬草属(Valeriana)一年生草本植物,在我国西南地区广泛分布,含有环烯醚萜、倍半萜、挥发油、木脂素和黄酮等成分。作为传统中药,蜘蛛香的根和根茎可以用来治疗各种疾病,如睡眠障碍,神经疾病,癫痫和皮肤病等。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环烯醚萜作为蜘蛛香的主要成分,除了镇静安神和抗焦虑等作用外,还具有显着的抗病毒、抗肿瘤、抗炎和抗菌等多种生物活性。因此,本论文对蜘蛛香中的环烯醚萜类成分进行了深入系统的化学成分研究,同时对其抗流感、抗炎和抑制胶质瘤干细胞活性进行了评价。综合利用硅胶、羟丙基葡聚糖凝胶(Sephadex LH-20)、中压液相色谱(MPLC)、TLC、MCI反相柱以及HPLC等分离材料和色谱技术,借助质谱(MS)和核磁共振(NMR)等波谱学手段,从蜘蛛香中共分离鉴定了46个环烯醚萜类化合物。其中,包括7个新化合物,即jatadoid C(1),patriscadoidⅢ(2),patriscadoidⅣ(3),jatadoid D(4),chlorovaltrate X(5),chlorovaltrate Y(6)和chlorovaltrate Z(7)。已知化合物分别被鉴定为:valeriandoid C(8),jatairidoid C(9),jatamanin U(10),jatamanin O(11),jatamanin S(12),(1S,3R,5R,7S,8R,9S)-1,5-dihydroxy-3,8-epoxy-valechlorine(13),jatamanin(14)(1S,3R,5S,7S,8S,9S)-1-methoxy-7-hydroxy-8-methyl-3,8-epoxy-△4,11-dihyron-epetane(15),(3S,4S,5S,7S,8S,9S)-3,8-ethoxy-7-dihydroxy-4,8-dimeth–ylperhydrocyclop-enta[c]pyran(16),4-acetoxy-3-hydroxy-8-isovaleroxy-l0-methylen-2,9-dioxat-ric-yclo(4.3.l.03,7)decan(17),jatamanvaltrate B(18),valeriotriates B(19),chlorovaltrate H(20),jatamanvaltrate E(21),valeriotetrate C(22),jatamanvaltrates G(23),jatamanvaltrates H(24),IVHD-valtrate(25),jatamanvaltrate L(26),jatamandoid A(27),缬草醛(28),11-methoxyviburtinal(29),去酰基缬草醛(30),异缬草素(31),去乙酰基异缬草素(DI)(32),10-isovaleroxy-valtrathydrin(33),jatamanvaltrate Q(34),缬草醚F(35),isovaltrate acetoxyhydrin(36),jatamanvaltrate K(37),rupesin B(38),patriscabrin C(39),patriscadoid II(40),jatamanvaltrate W(41),patriscadoid I(42),缬草醚D(43),蜘蛛香素E(44),valjatrate G(45)和8,9-didehydro-7-hydroxy-dolichodial(46)。同时,化合物31、36和42具有一定的抗流感病毒活性,IC50值分别为85.45、19.26和134.36μM,其中化合物36的活性较为明显。化合物33-35、37、41和45对LPS诱导的RAW 264.7产生NO具有显着的抑制作用,IC50分别为5.04、5.57、0.88、0.62、4.07以及9.75μM。另外,化合物35能够明显抑制两种人胶质瘤干细胞GSC-3#和GSC-18#的生长,IC50值分别为3.25和2.61μM。同时,化合物35对两种人胶质瘤细胞U251和U87也表现出明显的抑制作用,IC50值分别为15.49和18.41μM。

张顺然[4](2019)在《不同产地蜘蛛香镇痛组分对比研究》文中认为疼痛是机体由于内外环境造成组织损伤而产生的一种生理病理反应,处理伤害体现了机体对疼痛的防御保护机制,剧烈疼痛甚至会引发生理功能紊乱,更严重会诱发休克甚至死亡,因此开发新型镇痛药与研究活性成分成为近年的研究热点。蜘蛛香作为历史悠久的传统中药,所含成份丰富,药效明确,毒副作用小,无成瘾性,具有抗菌及抗病毒、抗肿瘤、抗前列腺增生、抗菌抗炎、镇静镇痛、对胃肠道影响等广泛的药理作用,具有很高的开发价值。但目前对于蜘蛛香镇痛的研究鲜有报道。论文开展了蜘蛛香抗炎作用、镇痛作用的研究、比较了不同产地蜘蛛香镇痛效果、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测定蜘蛛香橙皮苷的方法研究,取得了如下结果:1.蜘蛛香提取对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肿胀的影响。选用地塞米松为阳性对照,分别考察水提、水提(超声)、醇提和醇提(超声)四种不同提取方法对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肿胀的影响。结果表明四种提取方法中醇提(超声)法所得蜘蛛香提取物抗炎效果最佳,肿胀抑制率为56.94%,肿胀率为17.33±7.15,差异极显着(P<0.01)。水提、醇提、水提(超声)三种方法显示肿胀抑制率分别为17.08%、39.41%和46.92%,肿胀抑制率均低于50%,肿胀率分别为39.59±14.53、28.64±11.71和28.10±14.82,均无显着性差异。2.不同剂量蜘蛛香醇提取物抗炎作用效果研究的结果表明:蜘蛛香中、高剂量组肿胀率分别为29.99±5.98和21.38±5.28,肿胀抑制率分别为27.9%和63.13%。高剂量组抗炎效果最佳。3.蜘蛛香不同提取方法对镇痛作用影响的研究。采用小鼠扭体试验方法,考察蜘蛛香水提物与醇提物的镇痛作用差异,结果表明水提物低剂量与中剂量组扭体次数分别为19.70±4.99和16.08±2.91,与空白组比较差异不显着(p>0.05),高剂量组扭体次数为13.25±5.97,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显着(p<0.05),镇痛百分率达41.32%。醇提物低剂量组扭体次数为17.33±4.97,差异不显着;中剂量组为14.78±4.71,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显着(p<0.05),镇痛百分率为34.54%;高剂量组扭体次数为10.42±3.09,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极显着(p<0.01),镇痛百分率可达53.85%。综合来看蜘蛛香醇提物低、中、高三个剂量组扭体次数与镇痛百分率均分别高于水提物各剂量组。说明醇提物为最佳镇痛作用组份提取方法。此方法所得提取物镇痛效果与抗炎效果趋势相似,提示抗炎活性成分以及含量与镇痛效果存在一定相关性。4.考察了6个产地蜘蛛香醇提物的镇痛效果差异。结果表明各个产地蜘蛛香低剂量组扭体次数均无显着性差异,镇痛百分率均低于30%。中剂量组中,只有云南与贵州效果最好,扭体次数分别为11.87±9.51和13.67±7.33,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极显着,镇痛率达46.77%和38.70%,其余产地中剂量组镇痛百分率均低于30%;高剂量组中,各地蜘蛛香均表现出一定的镇痛作用,与空白组比较,除广西的为差异显着外,其余产地的均为差异极显着(P<0.01)。5.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检测蜘蛛香橙皮苷含量的方法。结果:橙皮苷在6.26-200.4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比较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方程为y=22.08x-61.623,R2=0.9998。定量限与检测限分别为8.416μg/mL、21.482μg/mL,精密度、重现性、稳定性RSD分别为0.24%、0.277%、0.79%。6.各地蜘蛛香中橙皮苷含量的高低与其抗炎镇痛作用强弱成正相关,推测蜘蛛香的抗炎镇痛作用由橙皮苷的外周抗炎症作用引发的。

李文杰,李美阳[5](2019)在《药用植物缬草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对缬草的主要药用品种、化学成分、药理作用、提取分离、成分检测以及组织培养等研究现状进行了概述,并对其发展前景做出了展望,为该属植物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花俊丽[6](2019)在《海红果化学成分及多糖功能性研究》文中认为海红果(Malus micromalus Makino)为蔷薇科苹果属落叶小乔木,是一种资源稀少的果树。海红果酸甜可口,营养丰富,榨汁酿造成果酒后,原液里一些未发酵的化学成分和酵母代谢产生的活性成分,赋予了海红果酒独特的生理活性。为了研究海红果酒的主要成分及其活性,本研究对海红果酒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离、纯化和结构鉴定,并对海红果酒多糖的功能性进行了研究。本论文试验共分为五个部分,即海红果酒香气物质的分析检测;脂溶性成分的分离鉴定;水溶性多糖的分离纯化和结构表征;多糖的抗氧化和抗衰老活性评价;多糖的降血糖活性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海红果酒香气成分的分析检测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海红果酒的香气物质进行了分析检测,并用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表明,海红果酒含有60种香气成分,主要是醇类和酯类化合物、醛酮类化合物、有机酸以及烯烃类化合物等。(2)海红果酒脂溶性成分的分离鉴定将海红果酒浓缩,依次用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和正丁醇对浓缩液进行萃取。不同萃取物通过各种色谱(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葡聚糖柱凝胶色谱等)和重结晶等方法分离。借助理化性质和波谱手段,从乙酸乙酯萃取物中共鉴定出13个化合物,分别是:金丝桃苷(1)、芦丁(2)、儿茶素(3)、表儿茶素(4)、熊果酸(5)、β-谷甾醇(6)、柚皮苷二氢查耳酮(7)、咖啡酸(8)、齐墩果酸(9)、绿原酸(10)、龙胆酸(11)、没食子酸(12)、香草酸(13)。(3)水溶性多糖的分离纯化与初级结构表征将经过分级萃取的萃余液,先后通过大孔树脂纯化、DEAE-52纤维素层析柱分离,流水透析、Sephadex LH-20葡聚糖凝胶色谱筛分,最后真空冷冻干燥得到海红果酒多糖(MWP-21)。通过高效凝胶渗透法、离子色谱法、紫外光谱法、红外光谱分析、甲基化分析和核磁共振分析等手段,对多糖MWP-21的初级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多糖MWP-21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105Da;单糖组成为半乳糖、葡萄糖和甘露糖,摩尔比为2.2:4.9:1.0;糖链由α-1,6-Glcp、α-1,4-Galp、β-1,4,6-Glcp、α-1,3,6-Galp和α-1,2,6-Manp五种糖残基组成。(4)多糖的抗氧化和抗衰老活性评价采用体外抗氧化试验评价了海红果酒多糖清除自由基的作用。结果表明,海红果酒粗多糖(MWP)具有清除·OH、·DPPH和-的作用,并呈现一定的量效关系。抗衰老研究结果表明,MWP能显着降低衰老模型小鼠脑细胞脂质过氧化水平,提高抗氧化酶系(SOD、CAT和GPx)的活力,明显抑制大脑皮质的细胞凋亡。证明MWP可通过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抑制氧化应激,减少大脑皮质神经元细胞的凋亡,对大脑的衰退有一定的遏制作用。(5)多糖的降血糖活性研究以小鼠的体重、血糖和血清中的胰岛素含量为指标,研究了海红果酒多糖的降血糖活性。以小鼠肝细胞中的丙二醛(MDA)含量和抗氧化物酶系(SOD、CAT和GPx)活力为指标,研究了海红果酒多糖对肝脏的保护作用。结果表明:海红果酒多糖MWP能降低链脲佐菌素诱导的糖尿病小鼠的血糖浓度,可显着抑制糖尿病小鼠的体重的下降,促进血清中的胰岛素的生成。同时,MWP能显着降低糖尿病小鼠肝脏丙二醛的水平,提高抗氧化酶(SOD、CAT和GPx)的活力。此外,MWP可有效改善肝组织纤维化、细胞间隙增大、中央静脉缺如、假小叶增生等肝损伤的症状,具有一定的肝脏保护作用。

彭邦远[7](2018)在《刺梨果汁挥发性风味化合物组成及变化特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刺梨果汁加工贮藏过程中风味稳定性差异是影响产品品质的关键问题,针对刺梨果汁风味化合物在贮藏加工条件下的变化特性,本论文开展了风味物质分析固相微萃取条件、刺梨汁香气成分在不同热处理、贮藏条件下的变化规律,并对刺梨果汁游离态和键合态香气组分进行定性定量研究,同时初步探讨了不同水解方式对刺梨果汁的增香效果以及其键合态底物的糖基种类。主要研究及结果如下:1.对刺梨汁挥发性物质分析研究,通过比较不同萃取头萃取刺梨汁挥发性化合物的种类、相对百分含量以及相对分子质量,得出DVB/CAR/PDMS萃取头萃取刺梨汁中酯类物质的种类最多且含量居中,在对挥发性物质种类、含量的影响以及在萃取刺梨汁灵敏度等方面,都表现出较好的萃取效果,因此,提取刺梨汁挥发性物质的最佳萃取头选择DVB/CAR/PDMS萃取头。在Plackett-Burman试验基础上,对萃取时间、萃取温度及样品量进行单因素与最陡爬坡试验,结果表明,推测组萃取条件检测出的主峰总峰面积比直观分析组的主峰总峰面积提高了12.80%。最终确定样品量4.5 mL、萃取温度为45℃、萃取时间40 min为固相微萃取萃取刺梨汁挥发性物质的最佳条件。在此条件下能更多的检测出对刺梨汁有重要影响的挥发性物质。2.通过模糊数学综合评判法对不同热处理条件刺梨果汁挥发性化合物检测分析,结果共检测出65种挥发性物质,包括酯类、烯烃类与醇类等,不同温度热处理果汁的挥发性成分均呈现先增加后减少趋势。采用PCA法对检出气味指纹数据进行数据统计分析,PC1与PC2贡献率之和达到97.74%,能较好的反映原始高维矩阵数据的信息,从PCA图中可知75℃30min处理组的刺梨汁香气成分与原汁香气成分差异最大,而70℃30min处理组与原汁的气味成分差异不明显。电子鼻能有效区分不同热处理刺梨汁的气味变化。对不同热处理刺梨汁进行主成分分析,可分为2个主成分,第1主成分反映的指标主要有乙醇、乙酸乙酯,指向酯类物质与烯烃类物质,并呈高度正相关,对第1主成分贡献最大的是乙酸乙酯和(Z)-3-己烯基乙酸酯,贡献最小的是乙酸异丁酯;第2主成分反映的指标主要有二甲基硫醚、2,5-二甲基-4-甲氧基-3(2H)-呋喃酮,指向其他类化合物,与二甲基硫醚、2,5-二甲基-4-甲氧基-3(2H)-呋喃酮、乙酸丙酯等呈高度负相关,第2主成分贡献最大的二甲基硫醚,贡献最小的是异戊酸乙酯,根据主成分分析得出,对刺梨汁挥发性物质影响较大的物质主要为酯类物质、烯类物质。刺梨汁经不同热处理加工后,其香气成分存在差异,70℃30min热处理的香气成分种类与相对含量与原汁最为接近,是刺梨汁热加工过程中风味稳定的最适条件,结果与模糊数学综合评判法结果相一致。3.通过动态跟踪刺梨果汁不同贮藏条件下挥发性化合物变化,结果表明,不同贮藏条件刺梨果汁挥发性化合物种类及变化存在差异。在4℃贮藏条件下含量最高的是辛酸甲酯,含量最低的是异戊酸乙酯,且乙醇、芳樟醇、辛酸甲酯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均有所增加,乙酸乙酯、α-荜澄茄油烯变化浮动小,异香草醇、α-柠檬烯均于第5周达到最大值,随即呈下降趋势。刺梨汁在常温贮藏条件下,含量最高的也是辛酸甲酯,含量最低的是δ﹣榄香烯,乙醇、芳樟醇、异香草醇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于第7周后均出现下降趋势,乙酸乙酯、α-荜澄茄油烯、辛酸甲酯整体含量均呈下降趋势。α-柠檬烯4周平稳,4周后呈上升趋势。刺梨汁在36℃贮藏条件下,含量最高的也同样是辛酸甲酯,最低的是异戊酸乙酯,除了乙酸乙酯及辛酸甲酯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有增加趋势外,乙醇、芳樟醇、α-荜澄茄油烯、异香草醇、α-柠檬烯均呈现出下降趋势。同时,主要挥发性物质在不同贮藏条件下含量不同,4℃条件贮藏能更好的保持其主要的挥发性物质。4.刺梨果汁经酶解、酸解后,共检测出49种挥发性物质,其中酶解释放出31种挥发性物质,所产生的挥发性物质中含量较高的有乙醛、硬脂酸、乙酸乙酯、愈创木酚等。酶解产生的物质主要以醇类、醛类为主。酸解释放24种挥发性物质,产生的物质中含量较高的有2,6-二叔丁基对甲酚、胡薄荷酮等。主要以烯烃类、酮类为主。经ROAV值分析,刺梨汁酶解液中的主要挥发性物质多于酸解液,对主要风味化合物(ROAV≥1)的贡献顺序依次为:3-羟基丁醛>β-桉叶醇>愈创木酚>羟基香茅醛;而酸解法果汁中未检出。通过衍生化方法探讨不同水解法释放键合态风味化合物的糖基组成,确定可水解的键合态化合物构成特征,初步发现,酶解刺梨果汁键合态风味物质中的糖基为葡萄糖和鼠李糖。酸解刺梨果汁键合态风味物质中的糖基为甘露糖、鼠李糖、葡萄糖。由此可知,刺梨汁中的糖基含有葡萄糖、鼠李糖以及甘露糖。

李萍[8](2016)在《蜘蛛香环烯醚萜有效部位的纯化工艺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前期实验研究表明蜘蛛香环烯醚萜类成分对肠易激综合征有很好的治疗效果,为能够将蜘蛛香环烯醚萜有效部位作为五类新药应用开发,本文对蜘蛛香环烯醚萜有效部位的纯化工艺进行研究,分别利用大孔吸附树脂、萃取、硅胶柱层析、聚酰胺柱层析、酸水解等多种纯化方法对其进行纯化,干膏中环烯醚萜有效部位的含量以及ZXX(环戊烷-吡喃-7-甲醛,4-乙氧基甲基)和ZXY(缬草醛)的含量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为后续工艺研究提供原料,中试经过大孔吸附树脂、硅胶柱层析、SephadexLH-20以及重结晶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得到纯度大于98%的环烯醚萜类单体化合物作为对照品,为进一步监测纯化工艺流程、药理研究、临床应用提供物质基础。1.目的:分离制备蜘蛛香环烯醚萜类成分对照品ZXX和ZXY,对蜘蛛香环烯醚萜有效部位以及指标性成分ZXY和ZXX的含量进行研究,完善其质量评价体系;探索优化蜘蛛香环烯醚萜有效部位的纯化工艺,以期有效部位的纯度达到50%以上。2.方法:(1)使用乙醇回流法提取蜘蛛香药材并采用大孔吸附树脂、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以及重结晶相结合的方法制备蜘蛛香环烯醚萜类成分对照品ZXX和ZXY;采用核磁共振谱鉴定对照品ZXX和ZXY,利用薄层色谱法(TLC)及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进行纯度检测;同时考察对照品的稳定性。(2)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建立蜘蛛香环烯醚萜有效部位的含量测定方法。(3)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同时测定蜘蛛香中两个指标性成分ZXY和ZXX的含量测定方法。(4)采用多种纯化方法(高速离心除杂、大孔吸附树脂、萃取、硅胶柱层析、聚酰胺柱层析、酸水解等)对蜘蛛香环烯醚萜有效部位进行富集,进而得到较优化的纯化工艺,使蜘蛛香环烯醚萜有效部位的纯度得到较大幅度的提高,并使两个环烯醚萜类成分ZXX和ZXY所占有效部位的比例增大。3.结果:(1)使用乙醇回流法提取蜘蛛香药材并采用硅胶柱色谱和凝胶柱色谱分离相结合的方法制备了蜘蛛香环烯醚萜类成分对照品ZXX和ZXY;其理化检识、薄层色谱分析及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检测结果表明,所制得的两个对照品均为单一稳定化合物,符合中药质量标准用化学对照品的技术要求,可用于中药质量标准的分析检验。(2)建立了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蜘蛛香环烯醚萜有效部位含量的方法,线性回归方程:Y=0.0472x+0.0287,R2=0.9996,线性范围为2.088-14.616μg/ml;方法学考察表明,所建立的含量测定方法结果准确,操作简便,可用于蜘蛛香药材环烯醚萜有效部位的含量测定。(3)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了同时测定蜘蛛香药材2个指标性成分ZXY和ZXX含量的方法,ZXY的线性回归方程:Y=4793006.518x+5375.242,R2=0.999,ZXY进样量在0.03744~0.2246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方法学考察均符合要求;ZXX线性关系回归方程:Y=5247320.055x-185.80,R2=0.999,ZXX进样量在0.0416--0.2496g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方法学考察均符合要求,所建立的含量测定方法操作简单、结果可靠,可用于蜘蛛香药材的质量控制。(4)采用高速离心的方法对蜘蛛香乙醇提取液进行除杂情况研究,实验考察了在3000、4500、6000、7500r/min四个不同转速条件下以及在10、20、30、60min不同时间条件下的离心情况,结果表明蜘蛛香环烯醚萜有效部位以及ZXX和ZXY的转移率、损失率与离心转速和时间均无显着性联系,考虑到节约能源与保护仪器,最终确定离心条件选择3000r/min,离心10min。(5)对蜘蛛香大孔树脂洗脱物再纯化的工艺进行研究,大孔树脂条件定为:树脂柱径高比为(1:6),上样流速为2BV/h,吸附平衡后用2BV的30%乙醇溶液除杂,5BV的90%乙醇溶液洗脱,洗脱流速为4BV/h,收集洗脱液;再次上大孔树脂,收集洗脱液。干膏中蜘蛛香环烯醚萜有效部位的含量为75.23%,比原药材提高了14.84倍;干膏中ZXY的含量从0.0303mg/g生药提高到了0.5032mg/g干膏,提高了16.61倍;干膏中ZXX的含量从0.0914mg/g生药提高到了1.5423mg/g干膏,提高了16.87倍。而蜘蛛香大孔吸附树脂洗脱液再萃取工艺,得到的干膏中环烯醚萜有效部位的含量达到了78.39%,ZXY和ZXX含量为0.4642mg/g干膏及0.7397mg/g干膏,比原药材的含量各提高了15.32倍及8.09倍,大孔树脂洗脱物再洗脱以及大孔树脂洗脱物再萃取的工艺,均能将蜘蛛香环烯醚萜成分富集,是较好的纯化方法。(6)对萃取纯化蜘蛛香环烯醚萜有效部位的工艺进行研究,通过比较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和环己烷等萃取剂的萃取效果,得出乙酸乙酯萃取效果最好,同时选用L9(34)正交设计表,3因素为:萃取液浓度(A)、萃取倍量(B)、萃取次数(C),每因素设3水平,最终萃取条件定为:萃取药液浓度为O.1g生药/ml,1倍量乙酸乙酯,萃取3次。验证实验结果可知:干膏中环烯醚萜有效部位的含量达到54.19%,干膏中环烯醚萜类成分ZXY的含量为0.3315mg/g,提高了10.94倍,ZXX的含量为0.9821mg/g,提高了10.75倍。(7)对硅胶柱层析纯化蜘蛛香环烯醚萜有效部位的工艺进行研究,对径高比进行考察,同时从节约试剂保护环境以及考虑分离效率的综合考虑,选择径高比(1:2)的硅胶柱进行蜘蛛香环烯醚萜有效部位的富集纯化;同时对洗脱剂进行考察,最终得到石油醚-乙酸乙酯(4:1)可将蜘蛛香环烯醚萜类成分ZXY、ZXX尽可能多的洗脱下来,可利用洗脱剂石油醚-乙酸乙酯(4:1)来富集ZXY、ZXX。(8)聚酰胺柱层析纯化蜘蛛香环烯醚萜有效部位的工艺研究,通过比较不同洗脱剂(水、10%乙醇、20%乙醇、30%乙醇、40%乙醇、90%乙醇)的洗脱效果得出洗脱溶剂水以及30%乙醇具有较好的洗脱效果,最终选择的洗脱工艺:用11BV的水洗脱,再用5BV的30%的乙醇洗脱。聚酰胺柱层析可将环烯醚萜有效部位的纯度提高到12.99%,能把黄酮类成分除去,增大了其纯度,本实验可作为纯化工艺的参考。(9)酸水解纯化蜘蛛香环烯醚萜有效部位的工艺研究,实验过程中分别采用硫酸和盐酸进行酸水解,虽然硫酸的水解效果较盐酸好,但考虑到硫酸根不易去除,最终选择用盐酸酸水解。盐酸酸水解后,总环烯醚萜类成分的含量为18.25%,ZXY的含量为2.1504mg/g,ZXX的含量为9.5919mg/g。水解之后总环烯醚萜类成分的含量是未水解的3.53倍;水解后ZXY的含量是未水解的70.97倍;水解后ZXX的含量是未水解的104.94倍,酸水解能显着提高环烯醚萜有效部位以及ZXY和ZXX的含量。4.结论:(1)制备的两个蜘蛛香对照品均符合中药质量标准分析检验用对照品的要求;所建立的质量评价方法专属性强、重复性良好,可用于蜘蛛香药材的质量控制。(2)优选的蜘蛛香环烯醚萜有效部位纯化工艺,包括大孔吸附树脂、萃取、硅胶柱层析、聚酰胺柱层析、酸解等,可以显着提高环烯醚萜有效部位以及ZXX(环戊烷-吡喃-7-甲醛,4-乙氧基甲基)和ZXY(缬草醛)的含量,为蜘蛛香药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奠定基础。

侯文慧[9](2014)在《复方抗焦虑胶囊的提取工艺和制剂工艺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复方抗焦虑胶囊源自北京中医药大学郑虎占教授的临床经验方,该方以传统中医药理论和古今医家的临床实践经验为依据,由蜘蛛香(Valerianae Jatamansi Rhizoma et Radix),合欢皮(Albiziae Cortex),炒酸枣仁(The Parched Ziziphi Spinosae Semen),灯心草(Junci Medulla)四味中药组成,具有理气解郁,养血安神的功效,为治疗肝郁气滞、心神不宁型焦虑症的良方。本课题旨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复方抗焦虑胶囊的提取工艺,并对其新型制剂工艺进行探索,以期为全面提升复方抗焦虑胶囊的质量标准奠定基础。课题组虽对复方抗焦虑胶囊的提取工艺具有一定研究基础,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蜘蛛香中以黄酮类成分橙皮苷为指标,特征性不强;合欢皮和酸枣仁中仅以酸枣仁皂苷A为指标,优化两味药的提取工艺,不能充分体现其工艺选择的合理性;出膏率为优化指标,不能充分体现指标与药理作用的相关性。针对上述问题,本课题旨在前期研究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复方抗焦虑胶囊的提取工艺。在对复方抗焦虑胶囊的制剂工艺研究中,前期实验采用湿法制粒技术,但其中制软材的过程以传统经验中的“握之成团,按之即散”为标准,因而需通过对浸膏稠度及浸膏比例的把握等经验性的判断来确定辅料的用量,制备出的颗粒常存在制粒不稳定等问题,且在工业生产中对热能电能的消耗也比较大,因此本课题探索新型制剂工艺——干法制粒技术,以期全面优化复方抗焦虑胶囊的制剂工艺。综上所述,本课题主要开展了以下研究:1复方抗焦虑胶囊的提取工艺研究(1)蜘蛛香标准品的制备通过大孔树脂吸附法、硅胶柱色谱法、Sephadex LH-20葡聚糖凝胶柱层析法及重结晶等分离纯化方法,从蜘蛛香中分离缬草素类化合物的降解产物——11-ethoxyviburtinal和缬草醛两种单体化合物,经1H-NMR、13C-NMR鉴定其结构,均为缬草素类化合物的降解产物,确定为化合物11-ethoxyviburtinal和缬草醛。(2)蜘蛛香提取工艺的研究在前期研究基础上,分别以缬草素类化合物的降解产物——11-ethoxyviburtinal、总黄酮及绿原酸、蒙花苷的含量为指标,通过正交实验法,进一步优化蜘蛛香的提取工艺。优选出的最佳工艺为:将蜘蛛香的最佳提取工艺为将蜘蛛香粉碎成粗粉,加10倍量35%乙醇,加热回流提取3次,每次1h。(3)合欢皮、酸枣仁提取工艺的研究在前期研究基础上,新增(-)-丁香树脂酚-4-O-β-D-呋喃芹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苷和斯皮诺素为指标,通过正交实验,优化合欢皮和酸枣仁的提取工艺。优选出的最佳提取工艺为:将二者粉碎成粗粉,加10倍量水合并提取2 h,共提3次。(4)灯心草提取工艺的研究以镇静活性成分去氢厄弗酚为指标,通过正交实验,优化灯心草的提取工艺。优选出的最佳提取工艺为将灯心草粉碎成粗粉,50倍量95%乙醇,回流提取3次,每次1小时。2复方抗焦虑胶囊的制剂工艺研究分别以制粒难易程度、成型率、休止角和吸湿率等为指标,筛选制备复方抗焦虑胶囊的辅料种类和用量,考察临界相对湿度,确定胶囊干法制粒的成型工艺参数。实验结果表明,以淀粉、乳糖和羟丙甲纤维素(1:3:3)三者为辅料,干浸膏与混合辅料比1:0.3,轧轮压力4 MPa,轧轮转速16 Hz时,制出的颗粒质量较好。干法制粒技术较传统制粒技术虽具有一定优势,但由于其存在制粒过程不易控制、过筛后药物细粉较多等问题,因此从可操作性、能耗、成本等方面综合考虑,比较干法制粒技术与湿法制粒技术,认为复方抗焦虑胶囊的制剂工艺以湿法制粒技术为佳,将复方抗焦虑胶囊的制剂工艺定为原工艺。

李元旦[10](2011)在《蜘蛛香炮制前后的物质基础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论文主要对蜘蛛香(Valeriana jatamansi Jones)根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并利用HPLC分析,比较蜘蛛香炮制前后化学成分的变化,初步探讨了蜘蛛香炮制的工艺。利用现代天然产物化学方法和技术,如硅胶柱层析、ODS反相柱色谱、薄层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MCI柱、HPLC高效液相色谱仪等从蜘蛛香中分离出22个化合物。综合运用1D、2D-NMR和质谱(MS)等多种现代波谱学技术鉴定了化合物的结构,包括2个新的化合物和1个新的天然产物,其中1个为高度氧化的环烯醚萜,另外2个是含氯的酰化的环烯醚萜,已知的化合物的结构类型涉及环烯醚萜、倍半萜、木脂素、甾体等。蜘蛛香系败酱科(Valerianaceae)缬草属(Valeriana)植物,多年生草本,分布在中国和印度等地,在中国具有悠久的应用历史。本论文对产自云南的蜘蛛香的根及根茎进行了化学成分研究,从其95%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出22个化合物,包括3个新的化合物,命名为jatamanin N (1)、jatamanin O (2)和jatamanin P (3)。已知的化合物分别为(3S,4R,5S,7S,8S,9S)-3,8-epoxy-7-hydroxy-4,8-dimethylperhydrocyclopent-a[c]pyran (4), (3S,4S,5S,7S,8S,9S)-3,8-ethoxy-7-hydroxy-4,8-dimethylperhydrocyclop-enta[c]pyran (5),4-β-hydroxy-8-β-methoxy-10-methylene-2,9-dioxatricyclo[4.3.1.03.7]de-can (6),6-hydroxy-7-(hydroxymethyl)-4-methylenehexahydrocyclopenta[c]pyran-1-(3H)o-ne (7), jatamansi A (8), jatamansi G (9), volvatrate A (10),8-hydroxypinoresinol (11), 2,5-di(4-hydroxy-3-methoxyphenyl)-1,4-dioxan (12), pinoresinol (13), (+)-2-(3,4-dime-thoxyphenyl)-6-(3,4-dihydroxyphenyl)-2,7-dioxabicyclo[3,3,0]octane (14), pinoresinol monomethyl ether (15), prinsepoil (16), (-)-massoniresinol (17), cinnamolide (18), valeriananoid A (19), valeriananoid C (20),β-sitoserol(21)和cholest-5-en-3β-ol (22)。缬草具有抗抑郁活性,在欧洲被广泛用于镇静催眠,其主要的活性成分是缬草素类化合物,在国内则采用炮制后的蜘蛛香用药,主要用于健胃消食等。蜘蛛香生品的化学成分也具有缬草素类化合物,但因缬草素类性质不稳定,易分解,炮制后的化学成分会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变。本论文采用烘箱加热的方式,代替蜘蛛香的传统炮制方法,再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对烘烤炮制前后的蜘蛛香的化学成分含量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50℃烘烤10 mmin后,各成分的含量没有明显变化,20 min后HPLC图谱分析缬草醛含量开始增加,30 min后的缬草素含量明显降低,而缬草醛的含量明显增加。

二、蜘蛛香香气成分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蜘蛛香香气成分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纳西族传统药用植物蜘蛛香人工栽培的关键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纳西族传统药材“马蹄香”的本草考证
2 蜘蛛香的药用传统及现代研究进展
3 蜘蛛香的植物学特性及生态适应性
4 人工栽培研究进展
5 人工栽培的关键技术
    5.1 选地
    5.2 整地及施基肥
    5.3 种苗培育
    5.4 种植
    5.5 日常管理
    5.6 病虫害防治
    5.7 采收
6 结语

(2)具有抗炎免疫调节活性天然产物的筛选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炎症简介
        1.1.1 炎症反应
        1.1.2 巨噬细胞与炎症免疫
        1.1.3 免疫调节中的炎症介质
        1.1.4 炎症免疫信号转导机制
        1.1.4.1 模式识别受体与病原体相关分子模式
        1.1.4.2 脂多糖与Toll样受体4 的识别
        1.1.4.3 NF-κB信号通路
        1.1.4.4 MAPKs信号通路
    1.2 中药有效成分抗炎免疫调节活性研究现状
        1.2.1 抗炎免疫药物的临床应用
        1.2.2 天然来源的抗炎免疫药物研究进展
    1.3 研究意义与内容
    1.4 研究技术路线
第二章 多种药用植物天然产物体外抗炎免疫活性筛选
    2.1 前言
    2.2 试剂、仪器与材料
        2.2.1 主要仪器
        2.2.2 主要试剂
        2.2.3 试剂配制方法
        2.2.4 细胞
        2.2.5 供试样品
        2.2.5.1 大戟科植物
        2.2.5.2 唇形科植物
        2.2.5.3 豆科植物
        2.2.5.4 败酱科植物
        2.2.5.5 菊科植物
    2.3 实验方法
        2.3.1 样品配置
        2.3.2 细胞复苏
        2.3.3 细胞传代培养
        2.3.4 细胞计数
        2.3.5 细胞冻存
        2.3.6 一氧化氮(NO)含量测定
        2.3.6.1 检测原理
        2.3.6.2 天然产物体外抗炎活性筛选
        2.3.7 MTT法检测化合物对RAW264.7 细胞活力的影响
        2.3.7.1 检测原理
        2.3.7.2 天然产物对细胞活度影响评价实验
        2.3.8 数据处理
    2.4 实验结果与讨论
        2.4.1 阳性药L-NMMA抑制NO生成结果
        2.4.2 药用植物粗提物体外抗炎活性结果与讨论
        2.4.2.1 唇形科植物
        2.4.2.2 豆科植物
        2.4.2.3 菊科植物
        2.4.3 药用植物单体化合物体外抗炎活性结果与讨论
        2.4.3.1 大戟科植物
        2.4.3.2 唇形科植物
        2.4.3.3 豆科植物
        2.4.3.4 败酱科植物
        2.4.3.5 菊科植物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金刚纂巨大戟烷二萜类化合物抗炎免疫调节活性及机制研究
    3.1 引言
    3.2 材料与仪器
        3.2.1 主要仪器
        3.2.2 主要试剂
        3.2.3 主要抗体
        3.2.4 主要试剂的配制
    3.3 实验方法
        3.3.1 细胞培养
        3.3.2 Western Blot实验
        3.3.3 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
        3.3.4 免疫荧光实验
        3.3.5 数据分析
    3.4 实验结果与讨论
        3.4.1 化合物结构与体外NO抑制结果
        3.4.2 化合物Euph E和Euri A对RAW264.7 活力影响
        3.4.3 化合物Euph E和Euri A抑制NO的产生和i NOS的表达
        3.4.4 化合物Euph E和Euri A降低了IL-1β和IL-6 的分泌
        3.4.5 化合物Euph E和Euri A抑制巨噬细胞中的NF-κB信号通路
        3.4.6 化合物Euph E和Euri A上调PGE2和TNF-α的分泌和COX-2 的表达
        3.4.7 化合物Euph E和Euri A促进了LPS诱导的MAPK通路的激活
        3.4.8 化合物Euph E和Euri A促进巨噬细胞中PKCδ磷酸化
        3.4.9 PKCδ抑制剂对化合物诱导巨噬细胞免疫激活的影响。
    3.5 讨论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蜘蛛香环烯醚萜类化合物抗炎活性及机制研究
    4.1 前言
    4.2 实验材料
        4.2.1 主要仪器
        4.2.2 主要试剂
        4.2.3 主要抗体
        4.2.4 主要试剂的配制
    4.3 实验方法
        4.3.1 细胞培养
        4.3.2 Western Blot实验
        4.3.3 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
        4.3.4 数据统计学处理
    4.4 实验结果与讨论
        4.4.1 化合物结构
        4.4.2 化合物Vale F和Jata K对 RAW264.7 细胞活力的影响
        4.4.3 化合物Vale F和Jata K抑制NO生成及i NOS、COX-2蛋白表达
        4.4.4 化合物Vale F和Jata K抑制IL-6、TNF-α的分泌
        4.4.5 化合物Vale F和Jata K抑制IL-1β分泌并下调NLRP3蛋白表达
        4.4.6 化合物Vale F和Jata K下调NF-κB信号通路
        4.4.7 化合物Vale F和Jata K下调m TOR/STAT3 通路
    4.5 讨论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石香薷木脂素化合物抗炎活性机制研究
    5.1 前言
    5.2 实验材料
        5.2.1 主要仪器
        5.2.2 主要试剂
        5.2.3 主要抗体
        5.2.4 主要试剂的配制
    5.3 实验方法
        5.3.1 细胞培养
        5.3.2 实验样品处理
        5.3.3 转录组建库与测序
        5.3.4 信息分析流程
        5.3.5 差异表达基因筛选
        5.3.6 GO功能富集分析
        5.3.7 KEGG通路富集分析
        5.3.8 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
        5.3.9 Western Blot实验
        5.3.10 数据统计学处理
    5.4 实验结果
        5.4.1 化合物结构式
        5.4.2 差异表达基因统计
        5.4.3 富集结果分析
        5.4.4 ELISA实验验证转录组分析结果
        5.4.5 Western Blot实验验证转录组分析结果
    5.5 讨论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硕士期间发表和待发表的论文

(3)蜘蛛香的环烯醚萜类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蜘蛛香根和根茎中分离得到的环烯醚萜类化合物(*新化合物)
常用符号与缩略语说明
第一章 蜘蛛香的化学成分与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1.1 引言
    1.2 生药学研究
        1.2.1 植物形态
        1.2.2 组织结构
        1.2.3 粉末特征
    1.3 蜘蛛香的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1.3.1 环烯醚萜类化合物
        1.3.2 挥发油类化合物
        1.3.3 倍半萜类化合物
        1.3.4 黄酮类化合物
        1.3.5 木脂素
        1.3.6 生物碱
        1.3.7 其他成分
    1.4 蜘蛛香的药理研究
        1.4.1 镇静安神作用
        1.4.2 抗焦虑作用
        1.4.3 抗肿瘤作用
        1.4.4 胃肠道作用
        1.4.5 抗病毒及抗菌作用
        1.4.6 毒性作用
        1.4.7 抗炎作用
    1.5 研究目的及意义
第二章 蜘蛛香的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仪器与器材
        2.2.2 植物来源
        2.2.3 提取与分离
        2.2.4 抗流感病毒活性评价
        2.2.5 抗炎活性评价
        2.2.6 抗胶质瘤活性评价
    2.3 实验结果与讨论
        2.3.1 实验结果
        2.3.2 新化合物的结构鉴定
        2.3.3 理化数据
        2.3.4 生物活性评价结果
第三章 总结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及待发表的论文

(4)不同产地蜘蛛香镇痛组分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蜘蛛香研究进展
        1.1.1 蜘蛛香生药学研究
        1.1.1.1 植物形态
        1.1.1.2 组织结构
        1.1.1.3 粉末特征
        1.1.2 化学成分研究
        1.1.2.1 环烯醚萜类
        1.1.2.2 挥发油类
        1.1.2.3 黄酮类
        1.1.2.4 其他成分
        1.1.3 药理作用
        1.1.3.1 镇静催眠作用
        1.1.3.2 镇痛作用
        1.1.3.3 抗焦虑作用
        1.1.3.4 抗惊厥作用
        1.1.3.5 对胃肠道作用
        1.1.3.6 抗菌与抗病毒作用
        1.1.3.7 对循环系统作用
        1.1.3.8 毒性
    1.2 镇痛药
        1.2.1 麻醉性镇痛药
        1.2.2 解热镇痛抗炎药
        1.2.3 药理作用
        1.2.4 镇痛机制
        1.2.5 毒副作用
        1.2.6 临床应用
    1.3 抗炎药
        1.3.1 抗炎药物成分
        1.3.2 抗炎因子
        1.3.3 抗炎机制
2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2.1.1 主要仪器
        2.1.2 试验动物
    2.2 方法
        2.2.1 样品提取液制备
        2.2.2 蜘蛛香抗炎试验
        2.2.2.1 四种蜘蛛香提取液抗炎作用
        2.2.2.2 蜘蛛香醇提(超声)抗炎试验
        2.2.3 蜘蛛香镇痛试验
        2.2.3.1 不同剂量组蜘蛛香水提(超声)液镇痛效果对比试验
        2.2.3.2 不同剂量组蜘蛛香醇提(超声)液镇痛效果对比试验
        2.2.3.3 不同产地组蜘蛛香提取液镇痛效果对比试验
        2.2.4 高效液相色谱测定蜘蛛香中橙皮苷含量
        2.2.4.1 流动相处理
        2.2.4.2 检测条件
        2.2.4.3 对照品溶液的的制备
        2.2.4.4 供试溶液的制备
        2.2.4.5 标准曲线的绘制
        2.2.4.6 定量限(LOQ)和检测限(LOD)的确定
        2.2.4.7 精密度与稳定性试验
        2.2.4.8 重复性和添加回收率试验
        2.2.5 数据处理
3 结果与分析
    3.1 蜘蛛香抗炎作用结果
        3.1.1 四种蜘蛛香提取液对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的影响
        3.1.2 蜘蛛香醇提(超声)对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的影响
    3.2 蜘蛛香镇痛作用结果
        3.2.1 水提(超声)与醇提(超声)液镇痛效果对比
        3.2.2 不同产地蜘蛛香对冰醋酸致小鼠扭体次数的影响
        3.2.3 不同产地蜘蛛香对小鼠镇痛百分率的影响
    3.3 高效液相色谱测定蜘蛛香中橙皮苷含量方法的研究
        3.3.1 标准曲线与分离效果
        3.3.2 精密度与稳定性试验
        3.3.3 重复性试验结果
        3.3.4 橙皮苷含量与镇痛效果的相关性分析
4 讨论
    4.1 蜘蛛香对抗炎作用的影响
    4.2 蜘蛛香对镇痛作用的影响
    4.3 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橙皮苷含量的研究
5 结论
6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5)药用植物缬草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主要药用品种
2 化学成分
    2.1 环烯醚萜类
    2.2 挥发油
    2.3 生物碱
    2.4 木脂类
    2.5 黄酮类
    2.6 氨基酸
3 药理作用
    3.1 镇静催眠作用
    3.2 抗抑郁作用
    3.3 抗焦虑作用
    3.4 抗惊厥和癫痫作用
    3.5 抗肿瘤作用
    3.6 抗菌和抗病毒作用
    3.7 保护肾脏的作用
    3.8 其它作用
4 提取分离
    4.1 缬草三酯
    4.2 缬草烯酸
    4.3 挥发油
    4.4 黄铜和多糖
5 成分检测
    5.1 薄层色谱法
    5.2 高效液相色谱法
    5.3 气相色谱法
    5.4 气相色谱-质谱法
6 组织培养
7 发展前景

(6)海红果化学成分及多糖功能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表
1 引言
    1.1 海红果的概况
        1.1.1 海红果的植物特性
        1.1.2 海红果的营养成分
        1.1.3 海红果的药用价值
        1.1.4 海红果产品的加工
        1.1.5 海红果活性成分的分离提取
    1.2 海红果酒及苹果酒的研究概况
        1.2.1 苹果酒加工工艺的研究
        1.2.2 苹果酒成分的分析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1.4 主要研究内容
        1.4.1 海红果酒香气成分的分离鉴定
        1.4.2 海红果酒脂溶性成分的分离鉴定
        1.4.3 海红果酒水溶性多糖的分离及初级结构表征
        1.4.4 海红果酒多糖的抗氧化及抗衰老活性评价
        1.4.5 海红果酒多糖降血糖活性研究
2 海红果酒香气成分的研究
    2.1 概述
    2.2 试验材料与仪器
        2.2.1 试验材料
        2.2.2 主要仪器与试剂
    2.3 试验方法
        2.3.1 内标物的配制
        2.3.2 添加内标物
        2.3.3 香气物质的检测方法
        2.3.4 定性分析方法
        2.3.5 定量分析方法
    2.4 结果与讨论
        2.4.1 海红果汁香气物质分析
        2.4.2 海红果酒香气物质分析
    2.5 本章小结
3 海红果酒脂溶性成分的分离鉴定
    3.1 概述
    3.2 试验材料与仪器
        3.2.1 试验材料
        3.2.2 主要试剂
        3.2.3 试验仪器
    3.3 试验方法
        3.3.1 海红果酒化学成分的分级萃取
        3.3.2 海红果酒化学成分的分离纯化
        3.3.3 脂溶性化学成分的结构鉴定
    3.4 结果与讨论
        3.4.1 脂溶性化学成分的分离纯化
        3.4.2 脂溶性化学成分的结构解析
    3.5 本章小结
4 水溶性多糖的分离纯化及结构鉴定
    4.1 概述
    4.2 试验材料与仪器
        4.2.1 试验材料
        4.2.2 试验试剂
        4.2.3 试验仪器
    4.3 试验方法
        4.3.1 海红果酒多糖样品的分离
        4.3.2 水溶性多糖样品的纯化
        4.3.3 海红果酒多糖(MWP-21)的结构解析
    4.4 结果与讨论
        4.4.1 水溶性多糖的分离与纯化
        4.4.2 MWP-21 相对分子量的测定
        4.4.3 单糖组成分析
        4.4.4 UV分析
        4.4.5 FT-IR分析
        4.4.6 甲基化分析
        4.4.7 NMR分析
    4.5 本章小结
5 海红果酒多糖的抗氧化和抗衰老活性评价
    5.1 概述
    5.2 试验材料和仪器
        5.2.1 试验材料
        5.2.2 试验试剂
        5.2.3 试验仪器
    5.3 试验方法
        5.3.1 海红果酒多糖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分析
        5.3.2 海红果酒多糖的抗衰老活性分析
    5.4 结果与讨论
        5.4.1 海红果酒多糖体外抗氧化研究
        5.4.2 海红果酒多糖抗衰老研究
    5.5 海红果酒多糖抗氧化和抗衰老的作用机制
    5.6 本章小结
6 海红果酒多糖的降血糖活性验证
    6.1 概述
    6.2 试验材料与仪器
        6.2.1 试验材料
        6.2.2 试验试剂
        6.2.3 试验仪器
    6.3 试验方法
        6.3.1 试验动物
        6.3.2 动物模型的建立
        6.3.3 试验设计
        6.3.4 小鼠体重和血糖的测定
        6.3.5 血清胰岛素的测定
        6.3.6 MWP对糖尿病小鼠抗氧化物酶活力的影响
    6.4 结果与讨论
        6.4.1 MWP对糖尿病小鼠体重的影响
        6.4.2 MWP对糖尿病小鼠血糖的影响
        6.4.3 MWP对糖尿病小鼠血清胰岛素的影响
        6.4.4 MWP对糖尿病小鼠抗氧化物酶活力的影响
        6.4.5 糖尿病小鼠肝脏组织病理学观察
    6.5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创新点
    7.1 结论
    7.2 创新点
8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化合物波谱图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7)刺梨果汁挥发性风味化合物组成及变化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刺梨及其开发利用的概述
    1.2 刺梨风味及其研究现状
    1.3 果汁中挥发性挥发性物质的提取方法
    1.4 果汁加工贮藏过程中挥发性物质的变化
        1.4.1 热处理对果汁香气的影响
        1.4.2 贮藏过程中果汁挥发性物质的变化
    1.5 果汁中游离态与键合态物质的提取
    1.6 课题立题依据及研究内容
        1.6.1 立题依据
        1.6.2 论文内容
第二章 刺梨汁挥发性物质固相微萃取条件的研究
    2.1 材料与方法
        2.1.1 材料
        2.1.2 仪器与试剂
        2.1.3 实验内容与方法
        2.1.3.1 样品的制备
        2.1.3.2 萃取头的筛选
        2.1.3.2.1 萃取头的老化
        2.1.3.2.2 萃取头的选择
        2.1.3.4 不同萃取头灵敏度的比较
        2.1.3.4 GC-MS检测条件及定性定量分析
        2.1.3.5 萃取条件优化实验设计
        2.1.3.5.1 Plackett-Burman设计法筛选显着性影响因素
        2.1.3.5.2 单因素试验
        2.1.3.5.3 最陡爬坡试验
        2.1.3.5.4 正交试验
        2.1.4 数据处理
    2.2 结果与分析
        2.2.1 萃取头的选择
        2.2.1.1 不同萃取头萃取的挥发性物质离子流图的比较
        2.2.1.2 不同萃取头萃取刺梨汁挥发性物质的萃取结果
        2.2.1.3 不同萃取头萃取刺梨汁挥发性成分的比较
        2.2.1.4 不同萃取头灵敏度的比较
        2.2.2 Plackett-Burman试验筛选显着性影响因素
        2.2.3 单因素试验
        2.2.3.1 样品量对刺梨汁挥发性成分总峰面积的影响
        2.2.3.2 萃取温度对刺梨汁挥发性成分总峰面积的影响
        2.2.3.3 萃取时间对刺梨汁挥发性成分总峰面积的影响
        2.2.4 最陡爬坡试验
        2.2.5 正交试验
        2.2.6 刺梨果汁挥发性物质成分分析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热处理过程中刺梨汁挥发性挥发性物质的变化
    3.1 材料与方法
        3.1.1 材料与仪器
        3.1.2 实验方法
        3.1.2.1 原料准备
        3.1.2.2 样品热处理条件
        3.1.2.3 感官评定
        3.1.3.4 不同热处理下挥发性挥发性物质的主成分分析
        3.1.3.5 不同热处理下刺梨汁风味电子鼻分析
        3.1.2.6 刺梨汁挥发性挥发性物质的检测
        3.1.3.7 数据处理
    3.2 结果与分析
        3.2.1 热处理下刺梨汁的模糊数学综合评价
        3.2.1.1 刺梨汁模糊综合评判矩阵
        3.2.1.2 模糊综合评判总分
        3.2.2 不同热处理下刺梨汁电子鼻分析
        3.2.3 不同热处理对刺梨汁挥发性挥发性物质的影响
        3.2.4 不同热处理下刺梨汁香气主成分分析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贮藏条件对刺梨汁风味物质的变化影响
    4.1 材料与方法
        4.1.1 实验材料和仪器设备
        4.1.1.1 实验材料
        4.1.1.2 主要试剂
        4.1.1.3 仪器及设备
        4.1.2 实验方法
        4.1.2.1 贮藏样品的检测前处理
        4.1.2.2 GC-MS分析
    4.2 结果与分析
        4.2.1 刺梨汁4℃贮藏过程中挥发性物质的变化
        4.2.2 刺梨汁常温贮藏过程中挥发性物质的变化
        4.2.3 刺梨汁36℃贮藏过程中挥发性物质的变化
        4.2.4 刺梨汁贮藏过程中主要挥发性物质的变化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刺梨汁键合态香气前体物质的组成解析
    5.1 材料与试剂
        5.1.1 材料与试剂
        5.1.2 仪器与设备
        5.1.3 实验方法
        5.1.3.1 刺梨汁的制备
        5.1.3.2 AmberliteXAD-2树脂柱处理
        5.1.3.3 刺梨汁键合态香气前体物的分离
        5.1.3.4 刺梨汁中键合态香气前体物的酶解
        5.1.3.5 刺梨汁键合态香气前体物的酸解
        5.1.3.6 刺梨汁中水解后典型香气分析
        5.1.3.7 样品糖衍生物的制备
        5.1.3.8 糖标准品衍生物的制备
        5.1.3.9 刺梨汁挥发性香气成分及糖衍生物样品的GC-MS分析条件
        5.1.3.10 刺梨汁酶解酸解键合态挥发性物质的定性和定量分析
    5.2 结果与分析
        5.2.1 刺梨汁中键合态化合物释放主要挥发性物质
        5.2.2 刺梨汁水解后典型香气分析
        5.2.3 刺梨汁中键合态挥发性物质的糖基成分分析
        5.2.3.1 单糖标品的GC-MS总离子流图
        5.2.3.2 混合糖标品的GC-MS总离子流图
        5.2.3.3 刺梨汁酶解、酸解键合态物质糖基的GC-MS总离子流图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1.1 刺梨汁挥发性物质固相微萃取条件的研究
        6.1.2 热处理过程中刺梨汁挥发性挥发性物质的变化
        6.1.3 贮藏过程中刺梨汁挥发性物质的变化特性研究
        6.1.4 刺梨汁键合态香气前体物质的组成解析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8)蜘蛛香环烯醚萜有效部位的纯化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一览表
第一章 文献综述
    综述一 蜘蛛香的研究进展
    综述二 多种分离纯化方法的应用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章 蜘蛛香对照品的制备与鉴定
    2.1 仪器与试药
    2.2 方法与结果
    2.3 小结与讨论
第三章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蜘蛛香中总环烯醚萜类成分的含量
    3.1 仪器与试药
    3.2 方法与结果
    3.3 小结与讨论
第四章 HPLC法测定蜘蛛香中ZXX和ZXY两种环烯醚萜类成分的含量
    4.1 仪器和试药
    4.2 方法与结果
    4.3 总结与讨论
第五章 高速离心除杂纯化工艺研究
    5.1 仪器和试药
    5.2 实验过程及结果
    5.3 小结与讨论
第六章 过两次大孔树脂纯化蜘蛛香环烯醚萜有效部位的工艺研究
    6.1 仪器与试药
    6.2 方法与结果
    6.3 总结与讨论
第七章 萃取纯化蜘蛛香环烯醚萜有效部位的工艺研究
    7.1 仪器与试药
    7.2 方法与结果
    7.3 总结与讨论
第八章 硅胶柱层析纯化蜘蛛香环烯醚萜有效部位的工艺研究
    8.1 仪器与试药
    8.2 方法与结果
    8.3 总结与讨论
第九章 聚酰胺柱层析纯化蜘蛛香环烯醚萜有效部位的工艺研究
    9.1 仪器与试药
    9.2 方法与结果
    9.3 总结与讨论
第十章 大孔吸附树脂洗脱物再萃取的纯化工艺研究
    10.1 仪器与试药
    10.2 方法与结果
    10.3 小结与讨论
第十一章 酸水解纯化工艺研究
    11.1 仪器与试药
    11.2 方法与结果
    11.3 总结与讨论
第十二章 总结与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9)复方抗焦虑胶囊的提取工艺和制剂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
文献综述
    1 焦虑症的研究概况
    2 复方抗焦虑胶囊中各组成药物的化学成分和药理学研究进展
    3 中药制粒技术研究进展
前言
技术路线
第一部分 复方抗焦虑胶囊的提取工艺研究
    第一章 蜘蛛香提取工艺研究
        第一节 蜘蛛香标准品的制备
        1 药材、仪器与试剂
        2 方法与结果
        2.1 蜘蛛香生药的提取
        2.2 蜘蛛香大孔树脂的纯化
        2.3 蜘蛛香硅胶、凝胶柱色谱的分离
        2.4 化合物11-ethoxyviburtinal、缬草醛的纯度检测
        3 小结与讨论
        第二节 蜘蛛香提取工艺研究
        1 以11-ethoxyviburtinal为指标优化提取工艺
        1.1 药材、仪器与试剂
        1.2 方法与结果
        1.3 小结与讨论
        2 以总黄酮为指标优化提取工艺
        2.1 药材、仪器与试剂
        2.2 方法与结果
        2.3 小结与讨论
        3 以绿原酸、蒙花苷的含量为指标优化提取工艺
        3.1 药材、仪器与试剂
        3.2 方法与结果
        3.3 小结与讨论
    第二章 合欢皮、酸枣仁提取工艺研究
        1 药材、仪器与试剂
        2 方法与结果
        3 小结与讨论
    第三章 灯心草提取工艺研究
        1 药材、仪器与试剂
        2 方法与结果
        3 小结与讨论
第二部分 复方抗焦虑胶囊的制剂工艺研究
    1 药材、仪器与试剂
    2 方法与结果
        2.1 复方浸膏的制备
        2.2 辅料种类的筛选
        2.3 辅料用量的确定
        2.4 临界相对湿度的测定
    3 小结与讨论
总结与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10)蜘蛛香炮制前后的物质基础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插图和附表清单(先图后表)
第一章 蜘蛛香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研究概况
    1.1 前言
    1.2 生药学研究
    1.3 蜘蛛香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1.3.1 环烯醚萜类化合物骨架变化
        1.3.2 环烯醚萜类化合物的分布
        1.3.3 环烯醚萜类成分
        1.3.4 挥发油
        1.3.5 木脂素类成分
        1.3.6 黄酮苷类成分
        1.3.7 其他成分
    1.4 蜘蛛香的药理和临床研究
        1.4.1 镇静安神作用
        1.4.2 抗菌及病毒作用
        1.4.3 细胞毒性与抗肿瘤作用
        1.4.4 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作用
        1.4.5 杀虫作用
        1.4.6 对肠胃运动的影响
    1.5 蜘蛛香提取物的稳定性
    1.6 蜘蛛香药材的质量标准研究
    1.7 研究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蜘蛛香的化学成分研究
    2.1 前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仪器与材料
        2.2.2 植物来源
        2.2.3 提取和分离
        2.2.4 实验结果
        2.2.5 新化合物的结构鉴定
        2.2.6 化合物的理化数据
    2.3 小结
第三章 蜘蛛香药材炮制前后HPLC法比较研究
    3.1 前言
        3.1.1 缬草属植物镇静催眠作用及其物质基础
        3.1.2 中药炮制的原理和目的
        3.1.3 中药指纹图谱技术的原理
    3.2 蜘蛛香的炮制前后的HPLC分析
        3.2.1 实验仪器和使用的条件
        3.2.2 试验材料和材料的处理方法
        3.2.3 蜘蛛香高效液相色谱图的紫外检测波长及特征色谱峰
    3.3 实验结果
        3.3.1 蜘蛛香HPLC图谱色谱测定和共有峰标定
        3.3.2 共有峰的相关保留时间和相对含量比较
        3.3.3 图谱比较分析
    3.4 讨论
第四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硕士期间发表及待发表的论文

四、蜘蛛香香气成分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纳西族传统药用植物蜘蛛香人工栽培的关键技术[J]. 关云琳,杨根林,李庆华,高云贵. 现代园艺, 2021(13)
  • [2]具有抗炎免疫调节活性天然产物的筛选及机制研究[D]. 姜明言. 昆明理工大学, 2021(02)
  • [3]蜘蛛香的环烯醚萜类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研究[D]. 刘欢. 昆明理工大学, 2020(04)
  • [4]不同产地蜘蛛香镇痛组分对比研究[D]. 张顺然. 贵州大学, 2019(09)
  • [5]药用植物缬草的研究进展[J]. 李文杰,李美阳. 北方园艺, 2019(12)
  • [6]海红果化学成分及多糖功能性研究[D]. 花俊丽. 陕西科技大学, 2019(08)
  • [7]刺梨果汁挥发性风味化合物组成及变化特性研究[D]. 彭邦远. 贵州大学, 2018(01)
  • [8]蜘蛛香环烯醚萜有效部位的纯化工艺研究[D]. 李萍.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6(08)
  • [9]复方抗焦虑胶囊的提取工艺和制剂工艺研究[D]. 侯文慧.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4(04)
  • [10]蜘蛛香炮制前后的物质基础研究[D]. 李元旦. 昆明理工大学, 2011(05)

标签:;  ;  

蜘蛛香精香气成分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