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氏体不锈钢摇摆焊工艺研究

奥氏体不锈钢摇摆焊工艺研究

一、奥氏体不锈钢的摇摆焊接工艺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刘修更[1](2021)在《不锈钢薄板高频脉冲双钨极氩弧焊焊接工艺研究》文中指出现代工业对焊接生产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单钨极氩弧焊在高速大流焊接时易导致驼峰等缺陷。双钨极氩弧焊(T-TIG)是在单钨极氩弧焊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采用两台电源分别给两个钨极供电,在同一个喷嘴内产生T-TIG电弧,大大降低电弧力,有利于抑制驼峰缺陷。施加高频脉冲的高频脉冲双钨极氩弧焊(HFPT-TIG)能够进一步增加熔深、细化晶粒,提高焊缝力学性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研究了 HFPT-TIG电弧物理特性、焊缝成形的影响因素,利用正交试验得到优化的焊接工艺参数,对比了 HFPT-TIG焊接接头与单钨极TIG、T-TIG焊接接头焊缝组织和力学性能,为薄板的高效率高质量焊接提供了新思路。利用高速摄像系统拍摄了不同焊接工艺参数下的HFPT-TIG电弧形态,使用电弧力采集装置获得其电弧力分布,并借助于电信号采集装置测量了电弧静特性。结果表明,2mm钨极间距时,HFPT-TIG电弧正面为“钟罩形”,侧面近似“三角形”。6mm钨极间距时,电弧正面形态为“鼻子形”,侧面近似“圆形”。施加高频脉冲使电弧明显收缩且Y方向(两钨极尖端连线的中垂线方向)收缩程度大于X方向(两钨极尖端连线方向),挺度增加;高速焊接时能抑制电弧后拖。T-TIG电弧力峰值远低于单钨极TIG;施加高频脉冲使HFPT-TIG电弧力比T-TIG略有提升,峰值向施加高频脉冲的钨极一侧偏移。钨极间距对电弧力影响较大,钨极间距从2mm增大至6mm,X方向作用范围不断扩大,Y方向作用范围减小。高频脉冲频率、高频脉冲幅值增大使电弧力略有提升。HFPT-TIG电弧静特性呈“U”型,介于单钨极TIG和T-TIG之间;钨极间距、高频脉冲频率和高频脉冲幅值的改变对电弧电压影响较小。在2mm厚304不锈钢板上进行堆焊试验,分析不同焊接参数对HFPT-TIG焊缝表面成形和横断面形貌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HFPT-TIG焊能够抑制焊接缺陷的产生,当两钨极尖端连线与焊接方向平行且高频脉冲施加在前钨极时,焊缝成形最佳、熔深较大。钨极间距对焊接过程的稳定性影响较大,间距大于4mm后,电弧稳定性变差。在总等效焊接电流为130A+130A、钨极间距为2mm、弧长为3mm的条件下,HFPT-TIG施加频率为20kHz、幅值为80A的高频脉冲时,其焊缝熔深(1.79mm)比T-TIG(1.22mm)提高46.7%,焊缝中心晶粒平均尺寸由11.6μm降低至 9.8μm。利用正交试验分别得到了 HFPT-TIG焊的1mm厚和2mm厚不锈钢高速对接焊优化参数组合,与单钨极TIG焊和T-TIG焊相比,焊接速度提升,且保证熔透所需的热输入降低。HFPT-TIG焊接接头组织主要是奥氏体和骨骼状铁素体或板条状铁素体,熔合区附近存在细晶带,焊缝中心柱状晶的晶粒尺寸以及热影响区宽度均小于T-TIG焊;HFPT-TIG焊接接头拉伸强度可以达到母材的97%以上,接头呈现出明显的韧性断裂特征,拉伸断口的形貌为均匀且密集分布的韧窝;焊缝平均硬度值高于单钨极-TIG和T-TIG焊接接头,且硬度峰值出现在焊缝中心附近。研究结果表明,高频脉冲双钨极氩弧焊接工艺具有焊接效率高、接头质量好等优势,可以在实际工业生产中推广应用。

吴玮[2](2021)在《9%Ni钢窄间隙焊接工艺的优化及超窄间隙焊接技术的探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液化天然气(LNG)的需求在全球范围内日益上涨,9%Ni钢(06Ni9DR)由于其极佳的-196℃超低温韧性,逐渐取代了Ni-Cr系不锈钢,成为LNG储罐及运输船制造中应用最多的材料。目前,9%Ni钢储罐和运输船的焊接主要采用焊条电弧焊(SMAW)、埋弧焊(SAW)以及钨极氩弧焊(GTAW)等,其中钨极氩弧焊具有过程稳定、接头质量高等显着优势,但仍存在焊接效率低、填充层数多等问题。本文基于旋转电弧GTAW开展了 9%Ni钢窄间隙焊接工艺试验,显着提升了焊接效率并降低了热输入,获得了综合性能良好的焊接接头,并进一步实现了 5 mm超窄间隙GTAW技术,研究结果对于我国LNG储罐与运输船的高质量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前景。根据非轴对钨极旋转电弧的原理,开发了旋转电弧窄间隙GTAW系统,并利用该系统进行了 9%Ni钢的焊接工艺试验,揭示了不同工艺参数条件下的熔宽、熔深和热影响区尺寸的变化规律,确定了工艺参数的合理区间。采用8mm窄间隙坡口及合适的反变形角度,通过控制不同焊层的热输入,在确保侧壁熔合的前提下提高了焊接效率,仅单道6层完成了 16mm板厚工件的焊接,获得了良好的焊缝成形与高质量的焊接接头。对接头进行了微观组织分析、XRD及EBSD测试,发现焊缝组织为沿着温度梯度方向生长的单一奥氏体枝晶结构且无其他杂质相,而热影响区则为马氏体、回火马氏体与少量残余奥氏体的混合组织。进一步对9%Ni钢焊接接头进行了力学性能及耐腐蚀性能测试,发现在合理热输入条件下,接头抗拉强度与母材相当,-196℃低温冲击韧性良好,可达140 J/cm2,同时正弯、背弯角度均可以达到160°,满足储罐标准要求。焊缝区盖面焊层与填充焊层硬度大于打底焊层;热影响区硬度在细晶区最大,直至两相混合区时逐渐降至与母材一致。9%Ni钢接头在模拟海水环境中发生选择性腐蚀,腐蚀倾向与接头的Ni、Cr元素分布有关;焊缝与热影响区耐蚀性均优于母材,热输入过低时,热影响区耐蚀性变差。为进一步提升焊接效率、减小热输入,探究了 5mm超窄间隙条件下的旋转电弧焊接技术,发现超窄间隙条件下侧壁对电弧的拘束作用变强,电弧呈现椭球状且尺寸较窄间隙焊接更小,能够同时加热侧壁与熔池区域,热效率进一步提升。由于电弧热作用变化,熔滴过渡行为也与窄间隙GTAW不同,在电弧旋转一周过程中,前半个周期焊丝端部保持与熔池接触,后半个周期发生两次过渡现象,每次过渡过程中焊丝经历“接触-颈缩-分离-伸长-再次接触”的过程,该种过渡方式更为稳定。旋转电弧超窄间隙焊接可以进一步提升焊接效率和熔敷金属填充效率,显着降低了热输入,增大了侧壁熔深并减小了热影响区尺寸,获得的焊接接头强度高于母材,综合力学性能良好。

张忠,顾皓,洪永,张子涵[3](2020)在《DF7G型内燃机车膨胀水箱箱体焊接工艺及操作技巧》文中研究说明机车膨胀水箱作为柴油机冷却系统的组成,是保证机车正常运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DF7G型内燃机车采用06Cr19Ni10奥氏体不锈钢作为制作膨胀水箱的主体材料,它能有效防止水箱在长时间运行过程中产生锈蚀,从而保证机车柴油机的正常散热。经过对06Cr19Ni10奥氏体不锈钢的焊接工艺方面的分析和操作技巧的研究和应用,进而保证膨胀水箱的焊接质量。

张晓磊[4](2020)在《汽车皮带轮组件异种钢激光角焊工艺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激光焊接是利用高能量密度的激光束作为热源的一种焊接方法,具有效率高,热影响区小,可焊接材料范围广,易于自动化操作等优点,但同时又存在对焊件精度要求高,不易焊接高反射性材料等缺点。与此同时,激光焊接在多种复杂的工业应用场景和复杂工艺条件下面临诸多挑战,需要不断改进其工艺并引入各种创新的技术手段以满足越来越多样化的市场需求。本课题研究依托汽车零部件生产领域的一个自动化生产项目——汽车皮带轮组件的快速自动化激光角焊应用项目,研究涉及到异种钢90°直角的激光焊接技术,为了保证生产效率,要求激光焊接速率达到100 mm/s以上;此外异种钢本身的特性易导致激光焊接过程中出现飞溅等焊接缺陷,因此需要通过调节激光功率,激光光斑摇摆幅度,激光光斑偏移幅度和激光焊接速度等工艺参数,探究各参数变化对焊缝的宏观形貌,微观组织形貌,元素迁移现象,力学性能和断口形貌的影响,得出最佳工艺参数,以实现对焊缝宏观形貌的调控,微观组织的优化和力学性能的提升。具体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研究了各焊接参数对角焊缝宏观形貌和截面硬度分布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激光功率的提高可以显着改善焊接质量,但当功率达到3.6 k W时,飞溅现象明显,此时若激光光斑进行小幅度的摇摆,摇摆直径0.4 mm,飞溅现象得以减轻,焊缝的宏观形貌较好,但当进一步扩大摇摆幅度至直径0.8 mm,飞溅现象反而更为剧烈。激光光斑偏移幅度超过0.3mm或者激光焊接速度超过110 mm/s时都会出现咬边缺陷。此外,焊缝截面硬度显示熔化区硬度显着高于两侧热影响区和母材的硬度,焊缝中心的硬度略低于熔化区两侧的硬度,而在引入激光摇摆后,熔化区显微硬度分布趋于均匀。(2)研究了各焊接参数对角焊缝微观组织形貌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激光功率为3.6 kW时,焊缝熔化区内组织细密,热影响区内魏氏组织等有害组织较少。而激光摇摆直径达到0.8mm时会在靠近40Cr母材的热影响区形成较多魏氏组织,靠近45钢母材的热影响区则组织较为粗大。此外,试验过程中发现在焊缝中沿深度方向,板条状马氏体含量随深度增大而减少,针状马氏体含量随深度增大而增加。经EDS分析发现,焊缝内从40Cr母材到45钢母材Cr元素含量逐步减少,而C元素含量分布均匀,未发现明显的迁移聚集现象。(3)研究了各焊接参数对角焊缝力学性能和断口形貌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激光功率提高可以显着提高焊缝强度,激光摇摆直径0.4 mm时强度变化不大,激光光斑偏移幅度对焊缝强度影响都不大,而激光焊接速度提高到120 mm/s则会明显降低焊缝的强度。从断口形貌来看,拉伸断口和剪切断口均显示为沿晶断裂,而在使用激光摇摆工艺后,断口均显示为准解理断裂为主,说明激光摇摆工艺提高了焊缝的内部晶粒之间的晶界强度。(4)综合以上多项研究结果,确定了一组最优的角焊工艺参数:激光焊接功率3.6 k W,激光光斑摇摆直径0.4 mm,激光光斑朝40Cr母材一侧偏移0.2 mm,激光焊接速度100mm/s。在这一焊接条件下焊缝的宏观形貌较好,焊接缺陷最少,微观组织内部有害组织较少,晶粒得到一定程度的细化,满足了产品的工业应用需求。

李立[5](2019)在《S690QL钢激光-感应复合焊工艺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高强钢S690QL在船舶海洋、建筑等工程领域有较为广泛的应用,随着人类社会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对焊接结构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而决定焊接构件质量的主要因素是焊接接头的组织和性能。近年来,激光复合焊技术发展迅速,它可以对激光和附加热源的焊接效果“扬长避短”,实现“1+1>2”的效果。本文通过对S690QL钢激光-感应复合焊的工艺、焊接接头成形、微观组织和性能方面的研究,建立了焊接工艺-焊接成形-性能之间的联系,全面评价了激光-感应复合焊工艺。作为激光-感应复合焊的两种焊接方式,前置感应加热的激光-感应复合焊的焊接热输入的吸收利用率、焊缝熔深、熔宽都明显大于后置感应加热的激光-感应复合焊。本文基于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技术,从焊接接头微观组织和晶界能两方面进行了定量分析,发现前置感应加热的激光-感应复合焊焊接接头尽管存在相对较多的马氏体,但是晶粒得到细化,拉伸性能得到提升;而后置感应加热的激光-感应复合焊焊接接头存在更多的贝氏体,晶粒粗大,出现了焊接缺陷,拉伸性能降低。因此,本文将前置感应加热的激光-感应复合焊接工艺作为优选工艺方法进行后续研究。在焊缝成形方面,本文从几何成形和微观组织成形两方面,得出了激光-感应复合焊的焊接成形优于单激光焊的结论。通过观测焊接稳定性,分析了感应器输出功率对焊接接头几何成形的影响规律:感应线圈通入交流电后产生的电磁感应和激光-感应复合焊过程中匙孔的焊透状态,导致了金属蒸汽/等离子体密度减小、质心降低,焊接热输入的吸收利用率得到提升,因此,随着感应器输出功率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金属蒸汽/等离子体羽流的变化周期加速,焊接缺陷得到改善,熔池的长度和宽度都增大。在微观组织成形方面,对比了单激光焊和激光-感应复合焊的焊接热循环,分析了其对微观组织成形的影响。激光-感应复合焊焊接接头中含有比单激光焊焊接接头更多的铁素体和更少的马氏体,导致微观硬度的降低和拉伸性能的提升。通过拉伸断口形貌分析,激光-感应复合焊试样主要呈现延性断裂模式,单激光焊试样主要呈现脆性断裂模式。此外,单激光焊焊接接头的低温冲击韧性显着小于激光-感应复合焊接头。在疲劳性能方面,本文在疲劳试样焊缝中心开对称缺口,得到激光-感应复合焊接头的S-N拟合曲线位于单激光焊接头S-N拟合曲线的上方。通过观察应力幅为108MPa和144MPa时的单激光焊和激光-感应复合焊试样的疲劳断口,发现与单激光焊疲劳试样相比,激光-感应复合焊的延性疲劳断裂区域较大,脆性断裂区域较小。因此,激光-感应复合焊技术具有提升焊接接头力学性能的能力。在抗腐蚀性能方面,通过分析接头的动电位极化曲线(腐蚀电位、腐蚀电流密度、腐蚀速率和晶界)、腐蚀表面形貌(点蚀坑、锈蚀层)及元素分布(Cr、Mo、Si)进行了激光-感应复合焊S690QL钢的腐蚀性能分析。发现激光-感应复合焊焊缝具有比单激光焊焊缝和母材更优良的抗腐蚀性能,且随着感应器输出功率的增加,抗腐蚀性能逐渐提升。综上,与单激光焊接相比,激光-感应复合焊接可以改善S690QL钢焊接接头的焊缝成形,提升力学性能和抗腐蚀性能。

李玉山[6](2019)在《火力发电百万机组中奥氏体不锈钢管道TIG摇摆焊接工艺探讨》文中认为针对奥氏体不锈钢的焊接性特点,以电厂汽水系统奥氏体不锈钢管道焊接工艺为特点,分析了通过对焊接线能量、层间温度、采用小焊接热输入,小电流,快速焊,TIG摇摆焊接等焊接工艺规范的控制以达到重点解决防止该钢种焊后产生热裂纹和晶间腐蚀的措施,是现场焊接施工质量工期进度的工作重点。

周仕远[7](2019)在《薄壁铁素体不锈钢的焊接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铁素体不锈钢由于成本低且具有较好的强度和耐腐蚀性能,因此在一些对强度、耐腐蚀性能要求不高的应用场合里常常可以代替奥氏体不锈钢。但是铁素体不锈钢在焊接时,会经常出现焊接接头脆化、热影响区晶粒易粗大、晶间腐蚀敏感性提高等问题,大大地限制了铁素体不锈钢的发展与应用。因此本文选取3mm厚的薄壁430铁素体不锈钢,通过两种焊接方法和不同的焊接工艺参数,对焊接接头的显微组织、力学性能、耐腐蚀性能进行研究,从而得到合适的焊接工艺,为应用在管道中的薄壁430铁素体不锈钢的生产实践提供理论指导。研究了 430铁素体不锈钢等离子弧焊接接头的显微组织以及拉伸性能,并且对抗拉强度数值、热影响区晶粒统计结果进行极差分析,建立回归方程。结果表明:焊缝由中心较大的胞状晶和边缘的柱状晶组成,均为较为粗大的铁素体组织和钉扎在铁素体晶界的一定量的板条状马氏体组织;热影响区组织由粗晶区和细晶区组成,且出现明显的分界线;当焊接电流155A,焊接速度260mm/min,离子气流量3.2 L/min时,焊接接头抗拉强度达到最大值439.5MPa,拉伸伸长率为24.36%;各因子对抗拉强度的影响顺序为焊接电流>焊接速度>离子气流量,对热影响区晶粒大小的影响顺序为焊接电流>离子气流量>焊接速度。研究了 430不锈钢TIG焊接接头的微观组织、拉伸性能、耐腐蚀性能以及硬度分布。结果表明:焊缝是由铁素体和生长在其晶界处的板条状马氏体组成,当焊接速度为160mm/min时,焊缝中的马氏体含量最多;随着焊接速度的增大,热影响区粗晶区和细晶区晶粒尺寸均减小,且四种焊接接头的抗拉强度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当焊接速度为160 mm/min时,TIG焊接接头的抗拉强度为475.33MPa,伸长率为15.01%,拉伸性能最好;焊接接头的硬度分布曲线为“马鞍形”,430铁素体不锈钢母材的维氏硬度约为181 HV,焊缝区域的硬度均大于430铁素体不锈钢母材,熔合线附近硬度最高,当焊接速度为160 mm/min时,焊缝的硬度最高,为210HV;当焊接速度在1 60mm/min时,焊缝的自腐蚀电位Ecorr最大,腐蚀区域面积较小,焊缝区域的耐腐蚀性能最好;与等离子弧焊相比,TIG焊接接头的焊接变形更小,抗拉强度更大,更适合焊接薄壁铁素体不锈钢。研究了不同温度热处理后430不锈钢焊接接头的组织、拉伸性能、耐腐蚀性能以及硬度分布。结果表明:当热处理温度为850℃时,母材显微组织的形态发生明显的变化,晶界清晰,晶粒也变得均匀,焊缝晶界处的板条状马氏体增多,当温度升高至950℃,晶粒明显长大,且出现了大量的黑色析出物(Fe,Cr)23C6,板条状马氏体消失;当热处理温度为650℃-850℃时,焊接接头的抗拉强度与室温下的抗拉强度相差不大,当温度为950℃时,抗拉强度显着降低为279.04 MPa,拉伸伸长率仅为5.67%;当热处理温度为750℃和850℃时,韧窝数量最多,且在850℃的韧窝直径更小,当热处理温度增大至950℃时,韧窝数量明显减少,断口主要表现为河流状的脆性断裂特征;热处理后母材和焊缝的硬度均提高,呈现先上升后减小的趋势,且当热处理温度为850℃时,母材和焊缝区的硬度最高,母材硬度为247 HV,焊缝硬度为285 HV;当热处理温度为650℃和750℃时,TIG焊接接头的焊缝区的自腐蚀电位更大,腐蚀形貌中腐蚀区域面积更小;对430铁素体不锈钢TIG焊接接头进行焊后热处理时,应选择热处理温度为750℃,可获得力学性能以及耐腐蚀性能良好的焊接接头。430铁素体不锈钢焊接接头热影响区晶粒的大小与焊接热输入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430 铁素不锈钢焊接接头的热影响区晶粒生长动力学公式为D1.96=D01.96+t900∑t’900Aexp{-2Qapp/R(Ti+Ti+1)}△ti,因此对430铁素体不锈钢焊接需要严格控制热输入,在满足焊接成形的前提下,尽量采用热输入小的焊接工艺参数。

汝连志[8](2018)在《高氮钢激光焊接工艺优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以8mm厚高氮钢为研究对象,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X射线探伤仪以及X射线应力测试仪等设备,通过单因素试验优化方法以平板堆焊形式研究了激光功率、焊接速度、离焦量以及保护气体变化对焊缝成形、焊缝组织和显微硬度、焊缝气孔率以及焊接应力的影响规律,获得一组最优参数组合。研究表明:随着激光功率的增大,焊缝表面成形质量下降,截面束腰显着,焊缝熔深、焊缝平均硬度及焊缝气孔率均增大,焊缝束腰上侧区域Cr、Mn元素的质量分数增大,且铁素体的数量增多。随着焊接速度的增大,焊缝表面成形质量降低,截面束腰不显着,焊缝熔深、熔宽均减小,焊缝平均硬度增大,焊缝气孔率先增后减,焊缝束腰上侧区域Cr、Mn元素的质量分数减小,且铁素体晶粒细化。离焦量为负时,焊缝熔深较大,焊缝截面束腰显着,焊缝平均硬度较高,焊缝气孔率较低;离焦量为-3mm时焊缝表面成形优良;离焦量为-1mm时焊缝中析出物较多;正离焦量小于+5mm时焊缝组织晶粒粗大。保护气体为60%He+40%Ar时,焊缝表面成形优良,截面束腰不显着,熔深最大,气孔率最低;保护气体中含N2时气孔率较高,随着He体积分数的增大,焊缝平均硬度增大;保护气体不含N2时,Cr、Mn元素的质量分数升高铁素体数量多且均匀分布。利用SYSWELD焊接仿真软件对高氮钢激光焊接进行了温度场和应力场的数值模拟,获得了熔池形貌、熔合区温度循环曲线以及接头残余应力分布规律,与实测结果相比,二者吻合程度较好。对焊缝残余应力的研究分析表明,焊缝中的残余应力与激光功率呈正相关,与焊接速度呈负相关,离焦量的绝对值越大,焊缝中残余应力越大。通过对激光功率、焊接速度、离焦量和保护气体等工艺参数的优化及有限元仿真分析获得最优工艺参数为:激光功率3.0kW,焊接速度0.9m/min,离焦量-3mm,保护气体为60%He+40%Ar。

申博文,李晓延,王海东,张伟栋[9](2018)在《约束条件对奥氏体不锈钢对接接头残余应力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了准确评价奥氏体不锈钢的焊接残余应力,采用X射线衍射法进行应力测试,并通过对等强度梁应力的X射线测试,得出316L奥氏体不锈钢测试的最优参数。使用该测试参数对两种约束条件下的奥氏体不锈钢焊接接头残余应力进行测试。结果表明:使用X射线衍射法测量奥氏体不锈钢残余应力,应以(311)晶面为衍射晶面,且Mn靶的测试效果优于Cr靶。两种不同约束条件下纵向残余应力沿横向和纵向的分布情况相同,但预置反变形的纵向拉、压应力值均大于背板约束的纵向拉、压应力。横向残余应力沿横向随距焊缝距离的增加变化趋势有所不同。随距焊缝的距离增加,反变形条件下横向残余应力逐渐恢复至初始状态,而背板约束时仍保留一定的残余拉应力。横向残余应力沿纵向的分布趋势相同。

张子煜[10](2018)在《基于高频感应加热的钎焊金刚石线锯基础研究》文中认为金刚石具有硬度高、热稳定性好、导热性好等优点,各型固结金刚石线锯已在硅晶体、蓝宝石等材料的高精密切片加工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应用实践表明,传统的固结金刚石线锯(树脂或电镀金刚石线锯)表面磨粒结合力来源主要为机械镶嵌作用,存在磨粒把持强度低,磨料及结合剂层容易脱落等缺点,制约了金刚石磨料磨削性能的充分发挥。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基于活性钎料液相条件下与金刚石及钢丝基体的化学冶金反应,可以实现金刚石与钢丝的高强度钎焊连接,解决了传统固结金刚石线锯磨料把持强度低这一根本问题。本文完成的创新性研究工作主要包括:(1)开发了可实现高效自动化生产的钎焊金刚石线锯制备工艺,设计并搭建了钎焊金刚石线锯自动化制备平台。分析了钎焊金刚石线锯的构成,优选了钎焊金刚石线锯的原材料,在此基础上,确定了钎焊金刚石线锯制备的工艺流程,据此设计并搭建了自动化生产平台,确定了每个制备环节的工艺参数。结果表明,以Cu-Sn-Ti合金作为钎料,KSC82碳素钢丝作为基体,金属丝进给速度为17.44mm/s,感应加热电源的输出功率3kW,保温时间为1.5s较为合理。(2)实现了金刚石磨粒与钢丝基体的高强度连接,并揭示了金刚石磨粒把持力的来源。分析了钎焊热处理对金刚石强度的影响,利用扫描电镜、能谱仪和X射线衍射仪分析了金刚石钎焊形貌、钎焊界面微观结构以及界面新生化合物。结果表明,钎焊热处理过程前后金刚石抗压强度和冲击强度无明显变化,当感应加热功率为3kW,保温1.5s,氩气通入流量为15L/min的条件下可获得较佳的磨粒钎焊形貌,金刚石钎焊界面附近钎料合金具有明显的爬升形态,磨粒实现较高强度的把持。金刚石钎焊界面处TiC新生相的形成是实现金刚石磨粒浸润的根本原因。合金钎料中的Ti元素在金刚石钎焊界面富集偏析,界面新生相TiC为Cu-Sn-Ti合金润湿金刚石磨粒提供了―桥梁‖,界面处TiC以TiCX(X=0.47-0.95)间隙相形式存在。(3)分析了钎料合金表面显色机理,评估了钎焊气氛对金刚石磨粒钎焊效果的影响。利用光学显微镜和能谱仪分析了不同氩气通入流量条件下线锯表面Cu-Sn-Ti合金层的微观形貌及微区元素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线锯表面显色的差异取决于工作层合金中的Ti氧化程度。氩气通入流量参数的变化影响钎焊气氛氧分压,直接影响Cu-Sn-Ti合金层表面Ti元素氧化物薄膜的厚度,决定了钎料合金表面的可见颜色类型。当氩气流量小于5L/min时,金刚石钎焊界面Ti元素氧化导致磨粒把持强度大大降低。当氩气流量大于10L/min时,金刚石钎焊界面Ti元素氧化程度明显下降。(4)分析了不同应力载荷条件下钎焊金刚石线锯的力学性能以及工作层失效特征及机理,为钎焊金刚石线锯的工程应用提供了数据支撑和理论基础。通过拉伸力学性能实验、弯曲疲劳实验及扭转实验,分析了钎焊金刚石线锯在不同的应力载荷条件下力学性能及工作层失效特征。结果表明,钎焊金刚石线锯的综合力学性能可以满足花岗岩切片加工的实际需求。线锯在不同载荷条件下工作层表面的微观裂纹均符合典型的张开型裂纹特征。减小线锯张紧力、弯曲疲劳曲率、提高线锯表面磨料分布的均匀性可以有效的降低线锯工作层表面裂纹发生的概率。(5)制作了长度500m标称直径为1.12mm的钎焊金刚石线锯,将其用于花岗岩板材切片加工试验,验证了该新型金刚石线锯的综合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基于钎焊金刚石线锯的花岗岩切片加工的效率可以稳定在15mm/min以上,被削材的去除方式为脆性去除。工件进给速度是影响加工表面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钎焊金刚石线锯工作层的磨损方式主要为磨料的磨耗磨损,磨耗的方式主要为正常磨耗、局部破碎或断裂、脱落,脱落的磨粒比例约为14.3%,脱落的机理为弯曲疲劳应力及扭转疲劳应力主导的金刚石磨粒钎焊界面处裂纹的发生及扩展。

二、奥氏体不锈钢的摇摆焊接工艺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奥氏体不锈钢的摇摆焊接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不锈钢薄板高频脉冲双钨极氩弧焊焊接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高效钨极氩弧焊工艺研究现状
        1.2.1 活性TIG焊接技术
        1.2.2 列置双TIG焊接技术
        1.2.3 热丝TIG焊接技术
        1.2.4 K-TIG焊接技术
        1.2.5 激光-TIG复合焊接技术
        1.2.6 高频脉冲TIG焊技术
    1.3 双钨极氩弧焊研究进展
    1.4 高频脉冲双钨极氩弧焊研究进展
    1.5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意义
第2章 高频脉冲双钨极氩弧焊(HFPT-TIG焊)试验系统
    2.1 试验材料
    2.2 焊接试验系统
        2.2.1 双钨极氩弧焊(T-TIG焊)焊枪
        2.2.2 高频焊接电源及耦合电流波形
        2.2.3 高速焊接工作台及其控制系统
        2.2.4 电弧及熔池图像采集系统
        2.2.5 电弧力测量系统
        2.2.6 电参数采集系统
    2.3 试验及试样分析方法
        2.3.1 试验方法
        2.3.2 金相试样制备与观察
        2.3.3 焊缝熔深和熔宽测量
        2.3.4 晶粒尺寸测量
        2.3.5 拉伸试验
        2.3.6 断口分析
        2.3.7 硬度试验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HFPT-TIG电弧物理特性研究
    3.1 HFPT-TIG电弧形态
        3.1.1 HFPT-TIG电弧形态
        3.1.2 HFPT-TIG电弧形态影响因素
    3.2 HFPT-TIG电弧力
        3.2.1 HFPT-TIG电弧力分布
        3.2.2 HFPT-TIG电弧力影响因素
    3.3 HFPT-TIG电弧静特性
        3.3.1 HFPT-TIG电弧静特性
        3.3.2 HFPT-TIG电弧静特性影响因素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高速HFPT-TIG焊工艺研究
    4.1 HFPT-TIG焊抑制驼峰和咬边缺陷机理研究
    4.2 焊接工艺参数对HFPT-TIG焊缝成形的影响
        4.2.1 钨极排布方向及高频脉冲施加位置
        4.2.2 高频脉冲施加位置
        4.2.3 钨极间距
        4.2.4 弧长
        4.2.5 焊接速度
        4.2.6 焊接电流
        4.2.7 高频脉冲频率对焊缝成形和晶粒尺寸的影响
        4.2.8 高频脉冲幅值对焊缝成形和晶粒尺寸的影响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304不锈钢薄板HFPT-TIG对接焊工艺优化
    5.1 1mm厚不锈钢板的高速焊正交优化试验
    5.2 1mm厚不锈钢板优化焊接工艺参数下的接头组织及性能
        5.2.1 焊缝形貌及显微组织
        5.2.2 接头拉伸力学性能
        5.2.3 接头断口形貌
        5.2.4 接头显微硬度分布
    5.3 2mm厚不锈钢板的高速焊正交优化试验
    5.4 2mm厚不锈钢板优化焊接工艺参数下的接头组织及性能
        5.4.1 焊缝形貌及显微组织
        5.4.2 接头拉伸力学性能
        5.4.3 接头断口形貌
        5.4.4 接头显微硬度分布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2)9%Ni钢窄间隙焊接工艺的优化及超窄间隙焊接技术的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9%Ni钢焊接研究现状
        1.2.1 9%Ni钢焊接工艺研究
        1.2.2 9%Ni钢焊接接头钢耐蚀性研究
    1.3 窄间隙焊接工艺研究现状
        1.3.1 窄间隙电弧焊接分类
        1.3.2 超窄间隙焊接技术研究现状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窄间隙GTAW系统及试验方法
    2.1 焊接系统的搭建
        2.1.1 窄间隙GTAW技术原理
        2.1.2 窄间隙GTAW设备
        2.1.3 “视觉-电”信号同步采集系统
    2.2 力学性能测试设备及方法
        2.2.1 拉伸试验
        2.2.2 弯曲试验
        2.2.3 冲击试验
        2.2.4 显微硬度测试
    2.3 显微组织分析设备及方法
        2.3.1 金相分析
        2.3.2 X射线衍射分析
        2.3.3 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
    2.4 耐蚀性测试设备及方法
第3章 9%Ni钢旋转电弧焊接工艺试验与微观组织分析
    3.1 9%Ni钢焊接工艺的探究
        3.1.1 试验材料及坡口选择
        3.1.2 不同电参数对于焊缝成形的影响
        3.1.3 焊接热循环特征与焊接变形的控制
        3.1.4 工艺参数的确定及优化
    3.2 “视觉-电”信号同步采集分析
    3.3 显微组织与物相分析
        3.3.1 显微组织分析
        3.3.2 XRD与EBSD物相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9%Ni钢旋转电弧窄间隙GTAW接头性能表征
    4.1 9%Ni钢旋转电弧窄间隙GTAW接头拉伸试验
        4.1.1 拉伸试验结果
        4.1.2 拉伸断口形貌
    4.2 9%Ni钢旋转电弧窄间隙GTAW接头冲击试验
        4.2.1 常温与低温冲击试验
        4.2.2 冲击断口形貌
        4.2.3 -196°C超低温冲击试验结果
    4.3 9%Ni钢旋转电弧窄间隙GTAW接头弯曲试验
    4.4 9%Ni钢旋转电弧窄间隙GTAW接头显微硬度分析
    4.5 9%Ni钢旋转电弧窄间隙GTAW接头耐蚀性测试
        4.5.1 耐蚀性测试结果
        4.5.2 腐蚀形貌对比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超窄间隙GTAW工艺探究
    5.1 焊接工艺研究
        5.1.1 超窄间隙焊接工艺
        5.1.2 不同坡口宽度焊缝成形对比
        5.1.3 工艺参数的确定
    5.2 超窄间隙焊接物理过程分析
        5.2.1 电弧形态对比
        5.2.2 熔滴过渡
    5.3 宏观与显微组织分析
        5.3.1 宏观形貌
        5.3.2 显微金相组织分析
    5.4 超窄间隙GTAW接头力学性能测试
        5.4.1 拉伸试验
        5.4.2 弯曲试验
        5.4.3 冲击试验
        5.4.4 显微硬度测试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参与科研情况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3)DF7G型内燃机车膨胀水箱箱体焊接工艺及操作技巧(论文提纲范文)

1 序言
2 膨胀水箱箱体的技术要求
3 焊接材料与焊接方法
    3.1 母材焊接性
    3.2 焊接方法
    3.3 焊接工艺
    3.4 焊接技巧
4 结束语

(4)汽车皮带轮组件异种钢激光角焊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激光焊接理论及应用
        1.2.1 激光和激光焊接概述
        1.2.2 激光焊接的优缺点
        1.2.3 激光焊接设备
        1.2.4 影响激光焊接质量的因素
        1.2.5 激光焊接的应用
    1.3 异种钢焊接概述
    1.4 角焊概述
        1.4.1 角焊与对接焊的区别
        1.4.2 角焊方式选择
    1.5 选题意义及研究内容
第二章 激光角焊试验与工艺
    2.1 引言
    2.2 激光角焊的试验材料及夹具
        2.2.1 焊接材料
        2.2.2 焊接夹具设计
    2.3 试验方法及设备
        2.3.1 激光焊接系统
        2.3.2 激光器
        2.3.3 加工平台系统
        2.3.4 冷却系统
    2.4 激光焊接试验
        2.4.1 研究路线
        2.4.2 焊接工艺
    2.5 焊缝宏观形貌、微观结构、元素分析和力学性能测试
        2.5.1 焊缝宏观形貌观测
        2.5.2 焊缝截面金相组织观测
        2.5.3 焊缝扫描电镜观察与分析
        2.5.4 硬度测量
        2.5.5 拉伸试验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异种钢角焊缝的宏观形貌研究
    3.1 引言
    3.2 激光焊接参数对焊缝宏观形貌的影响
        3.2.1 激光功率对焊缝宏观形貌的影响
        3.2.2 激光光斑摇摆幅度对焊缝宏观形貌的影响
        3.2.3 光斑偏移程度对焊缝宏观形貌的影响
        3.2.4 焊接速度对焊缝宏观形貌的影响
    3.3 激光焊接参数对异种钢角焊缝截面硬度的影响
        3.3.1 激光功率对焊缝截面硬度的影响
        3.3.2 激光光斑摇摆幅度对焊缝截面硬度的影响
        3.3.3 激光光斑偏移程度对焊缝截面硬度的影响
        3.3.4 激光焊接速度对焊缝截面硬度的影响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异种钢角焊缝的微观组织研究
    4.1 引言
    4.2 异种钢角焊缝的截面微观组织
        4.2.1 角焊缝熔合区组织分布
        4.2.2 角焊缝热影响区的组织形貌
    4.3 激光焊接参数对异种钢角焊缝微观组织的影响
        4.3.1 激光功率对角焊缝熔化区微观组织的影响
        4.3.2 激光功率对角焊缝热影响区微观组织的影响
        4.3.3 激光光斑摇摆幅度对角焊缝热影响区微观组织的影响
        4.3.4 激光焊接速度对角焊缝热影响区微观组织的影响
    4.4 元素迁移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异种钢角焊缝的力学性能研究
    5.1 引言
    5.2 激光焊接参数对异种钢角焊缝强度的影响
        5.2.1 激光功率对焊缝强度的影响
        5.2.2 激光光斑摇摆幅度对焊缝强度的影响
        5.2.3 激光光斑偏移程度对焊缝强度的影响
        5.2.4 激光焊接速度对焊缝强度的影响
    5.3 异种钢角焊缝断口分析
        5.3.1 焊缝断口形貌
        5.3.2 激光摇摆对焊缝断口形貌的影响
        5.3.3 焊缝晶粒生长机理
        5.3.4 激光摇摆对熔池晶粒生长规律的影响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本文研究的主要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5)S690QL钢激光-感应复合焊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高强钢S690QL及其焊接方法的发展
    1.2 激光焊接高强钢的焊缝成形和性能
    1.3 激光复合焊技术
    1.4 感应加热技术在焊接中的应用
    1.5 激光-感应复合焊的研究现状
    1.6 本文研究内容
2 试验材料、设备和工艺参数的设计
    2.1 引言
    2.2 试验材料
    2.3 S690QL钢焊接性及单激光焊接工艺参数探究
    2.4 试验设备及方法
    2.5 本章小结
3 激光-感应复合焊接方式的研究
    3.1 引言
    3.2 前置和后置感应加热的激光-感应复合焊的焊接原理及试验设计
    3.3 前置和后置感应加热的激光-感应复合焊工艺对比
    3.4 本章小结
4 S690QL钢激光-感应复合焊焊接接头的成形与组织
    4.1 引言
    4.2 激光-感应复合焊成形的原理、试验设计和试验数据
    4.3 激光-感应复合焊焊接接头几何成形分析
    4.4 激光-感应复合焊的微观组织成形分析
    4.5 本章小结
5 S690QL钢激光-感应复合焊焊接接头的力学性能
    5.1 引言
    5.2 激光-感应复合焊焊接接头的微观硬度
    5.3 激光-感应复合焊焊接接头的拉伸性能及断口分析
    5.4 激光-感应复合焊焊接接头的低温冲击韧性
    5.5 S690QL钢激光-感应复合焊焊接接头开缺口试样的疲劳性能
    5.6 本章小结
6 S690QL钢激光-感应复合焊焊缝中心腐蚀性能
    6.1 引言
    6.2 激光-感应复合焊焊缝中心腐蚀性能试验设计
    6.3 激光-感应复合焊对焊缝中心电化学腐蚀性能的影响
    6.4 感应器输出功率对激光-感应复合焊焊缝中心电化学腐蚀性能的影响
    6.5 本章小结
7 全文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创新点
    7.3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1.学术论文发表情况
    2.学术会议

(7)薄壁铁素体不锈钢的焊接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
    1.2 铁素体不锈钢焊接性研究现状
    1.3 课题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课题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1.4 铁素体不锈钢的概述
        1.4.1 铁素体不锈钢的成分
        1.4.2 铁素体不锈钢的种类、组织与性能
        1.4.3 铁素体不锈钢的应用
    1.5 铁素体不锈钢的焊接性
        1.5.1 铁素体不锈钢焊接条件下组织的转变
        1.5.2 铁素体不锈钢焊接性分析及焊接工艺要点
第二章 试验材料及方法
    2.1 引言
    2.2 试验材料及方法
        2.2.1 430不锈钢的成分、组织及性能
        2.2.2 焊材的成分及性能
    2.3 焊接工艺
        2.3.1 焊接方法
        2.3.2 焊接工艺参数的选用
    2.4 金相试验
    2.5 拉伸试验
    2.6 硬度试验
    2.7 电化学腐蚀试验
    2.8 焊后热处理试验
    2.9 断口分析
    2.10 本章小结
第三章 430铁素体不锈钢等离子弧焊接接头组织及性能的研究
    3.1 引言
    3.2 正交试验设计
        3.2.1 确定试验因子,选取适当水平
        3.2.2 正交试验方案的确定
    3.3 显微组织分析
        3.3.1 焊接接头的微观组织
        3.3.2 焊缝的微观组织
        3.3.3 热影响区的微观组织
    3.4 焊接接头的拉伸性能
    3.5 正交试验结果分析
        3.5.1 极差分析
        3.5.2 定量回归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430铁素体不锈钢TIG焊接接头组织及性能的研究
    4.1 引言
    4.2 不同焊接速度下焊接接头的显微组织分析
        4.2.1 焊缝的显微组织
        4.2.2 热影响区的显微组织
    4.3 不同焊接速度下焊接接头的拉伸性能
    4.4 不同焊接速度下焊接接头的硬度分布
    4.5 焊接接头耐腐蚀性能
        4.5.1 电化学极化曲线结果与分析
        4.5.2 腐蚀试样金相分析
    4.6 焊接方法对焊缝成形的影响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焊后热处理对焊接接头组织及性能的影响
    5.1 引言
    5.2 热处理温度对焊接接头组织的影响
        5.2.1 热处理温度对430母材组织的影响
        5.2.2 热处理温度对TIG焊接接头组织的影响
        5.2.3 热处理温度对热影响区组织的影响
    5.3 热处理温度对焊接接头拉伸性能的影响
        5.3.1 拉伸性能
        5.3.2 拉伸断口分析
    5.4 热处理温度对焊接接头硬度分布的影响
    5.5 热处理温度对焊接接头耐腐蚀性能的影响
        5.5.1 电化学极化曲线结果及分析
        5.5.2 腐蚀试样金相分析
    5.6 热影响区晶粒长大趋势和机理
        5.6.1 热影响区晶粒长大趋势
        5.6.2 热影响区晶粒长大机理
    5.7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本人出版或公开发表的论着、论文
致谢

(8)高氮钢激光焊接工艺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1.2 高氮钢概述
        1.2.1 高氮钢定义及分类
        1.2.2 高氮钢的特点及应用
    1.3 激光焊接技术概述
        1.3.1 激光焊接技术分类及原理
        1.3.2 激光焊接技术特点
    1.4 高氮钢焊接技术发展现状
        1.4.1 高氮钢激光焊接研究现状
        1.4.2 高氮钢其他焊接方法研究现状
    1.5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试验材料、设备及方法
    2.1 试验材料
    2.2 试验设备及方法
        2.2.1 激光焊接设备
        2.2.2 接头检测与分析方法
    2.3 试验设计方法
第三章 能量参数对激光焊接成形与组织的影响
    3.1 激光功率对焊缝成形特征的影响
        3.1.1 激光功率对焊缝形貌的影响
        3.1.2 激光功率对焊缝尺寸的影响
    3.2 焊接速度对焊缝成形特征的影响
        3.2.1 焊接速度对焊缝形貌的影响
        3.2.2 焊接速度对焊缝尺寸的影响
    3.3 接头组织及显微硬度分析
        3.3.1 组织分析
        3.3.2 EDS能谱分析
        3.3.3 能量参数对焊缝平均硬度的影响
    3.4 焊缝气孔率分析
        3.4.1 焊接气孔形成机制
        3.4.2 气孔分布规律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离焦量和保护气体对激光焊接成形与组织的影响
    4.1 离焦量对焊缝成形特征的影响
        4.1.1 离焦量对焊缝形貌的影响
        4.1.2 离焦量对焊缝尺寸的影响
    4.2 保护气体对焊缝成形特征的影响
        4.2.1 保护气体对焊缝形貌的影响
        4.2.2 保护气体对焊缝尺寸的影响
    4.3 焊接接头组织及性能
        4.3.1 焊接接头组织分析
        4.3.2 EDS能谱分析
        4.3.3 焊缝平均硬度分析
    4.4 焊缝气孔率分析
    4.5 本章小节
第五章 高氮钢激光焊接有限元数值模拟与试验分析
    5.1 激光焊接热源模型建立
    5.2 温度场数值模拟结果与分析
        5.2.1 不同激光功率对模拟温度场的影响
        5.2.2 不同焊接速度对模拟温度场的影响
    5.3 工艺参数对焊接应力场的影响
        5.3.1 激光功率对焊接应力的影响
        5.3.2 焊接速度对焊接应力的影响
        5.3.3 离焦量对焊接应力的影响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9)约束条件对奥氏体不锈钢对接接头残余应力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2 等强度梁试验
3 试验结果与讨论
    3.1 纵向残余应力
    3.2 横向残余应力
4 结论

(10)基于高频感应加热的钎焊金刚石线锯基础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注释表
第一章 绪论
    1.1 固结金刚石线锯的发展及存在的问题
        1.1.1 树脂金刚石线锯
        1.1.2 电镀金刚石线锯
        1.1.3 钎焊金刚石线锯
    1.2 钎焊金刚石线锯的优势
    1.3 要解决的问题及思路
    1.4 拟开展的主要研究内容
        1.4.1 钎焊金刚石线锯制作工艺及平台设计
        1.4.2 金刚石钎焊机理及关键工艺参数对钎焊过程的影响
        1.4.3 钎焊金刚石线锯力学性能及工作层失效机理分析
        1.4.4 钎焊金刚石线锯切割性能实验研究
第二章 钎焊金刚石线锯的制备工艺及平台设计
    2.1 钎焊金刚石线锯的构成
    2.2 钎焊金刚石线锯原材料
        2.2.1 金刚石
        2.2.2 钎料合金
        2.2.3 金属丝基体
    2.3 钎焊金刚石线锯制作工艺流程设计
        2.3.1 钎焊前处理工艺
        2.3.2 钎焊热处理工艺
        2.3.3 钎焊后处理工艺
    2.4 钎焊金刚石线锯制备系统设计
        2.4.1 金属丝自动进给系统设计
        2.4.2 金刚石线锯钎焊前处理系统
        2.4.3 高频感应加热设备平台
        2.4.4 钎焊惰性气氛保护系统
        2.4.5 钎焊金刚石线锯强韧化处理
    2.5 感应加热钎焊工艺参数
        2.5.1 钢丝进给速度
        2.5.2 电源输出功率
        2.5.3 氩气流量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钎焊金刚石力学性能及钎焊界面分析
    3.1 钎焊热处理对金刚石力学性能的影响
        3.1.1 金刚石热处理前后静压强度
        3.1.2 金刚石冲击韧性
    3.2 金刚石润湿机理
        3.2.1 润湿方式
        3.2.2 金刚石钎焊润湿机制
    3.3 金刚石与钎料理论界面反应及机理
        3.3.1 金刚石与钎料理论界面反应及生成物
        3.3.2 金刚石钎焊理论界面反应动力学
    3.4 金刚石钎焊界面结构及组织分析
        3.4.1 金刚石钎焊形貌
        3.4.2 钎焊金刚石剪切断裂特征
        3.4.3 金刚石钎焊界面元素分布特征
        3.4.4 金刚石钎焊界面反应产物分析
    3.5 保温时间对金刚石钎焊界面的影响
        3.5.1 实验条件及研究方法
        3.5.2 保温时间对金刚石钎焊微观结构的影响
        3.5.3 保温时间对金刚石钎焊界面元素分布的影响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Cu-Sn-Ti钎料中钛元素氧化现象分析
    4.1 试验条件与研究方法
    4.2 工作层表面氧化现象分析
        4.2.1 线锯工作层表面氧化形貌
        4.2.2 线锯工作层合金表面能谱分析
    4.3 钎料合金表面显色理论
        4.3.1 钛元素氧化着色理论
        4.3.2 钛元素氧化热力学判据
    4.4 金刚石钎焊界面元素分布特征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钎焊金刚石线锯力学性能研究
    5.1 钎焊金刚石线锯拉伸力学性能研究
        5.1.1 实验条件及研究方法
        5.1.2 拉伸力学性能分析
        5.1.3 线锯拉伸性能变化机理
        5.1.4 钎焊金刚石线锯拉伸断口分析
        5.1.5 基于拉伸的钎焊金刚石线锯工作层裂纹特征
    5.2 钎焊金刚石线锯弯曲疲劳力学性能研究
        5.2.1 实验条件及研究方法
        5.2.2 Cu-Sn-Ti合金表面弯曲疲劳裂纹发生及扩展机理
        5.2.3 金刚石钎焊界面处弯曲疲劳裂纹的发生及扩展
        5.2.4 线锯工作层弯曲疲劳裂纹发生与弯曲半径的关系
        5.2.5 线锯表面弯曲疲劳裂纹扩展机理
    5.3 钎焊金刚石线锯扭转力学性能研究
        5.3.1 实验条件及研究方法
        5.3.2 线锯表面裂纹与扭转角的关系
        5.3.3 基于扭转的线锯工作层表面应力状态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钎焊金刚石线锯的加工性能试验研究
    6.1 钎焊金刚石线锯制作工艺参数
    6.2 试验条件及方法
        6.2.1 加工试验对象
        6.2.2 试验设备
        6.2.3 加工试验参数
    6.3 基于金刚石线锯的材料去除机理
        6.3.1 基于单颗磨粒的材料脆性去除机理
        6.3.2 基于线锯的材料去除模型
        6.3.3 不同加工参数条件下磨粒平均切深的理论计算
        6.3.4 花岗岩材料去除脆塑性转变临界条件
    6.4 花岗岩切片加工质量分析
        6.4.1 切片表面形貌
        6.4.2 加工参数对切面平面度影响
        6.4.3 加工参数对切面粗糙度影响
    6.5 钎焊金刚石线锯失效形式研究
        6.5.1 金刚石磨料磨损特征
        6.5.2 金刚石脱落失效机理
        6.5.3 钎料层磨损特征
    6.6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四、奥氏体不锈钢的摇摆焊接工艺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不锈钢薄板高频脉冲双钨极氩弧焊焊接工艺研究[D]. 刘修更. 山东大学, 2021(12)
  • [2]9%Ni钢窄间隙焊接工艺的优化及超窄间隙焊接技术的探究[D]. 吴玮. 山东大学, 2021(12)
  • [3]DF7G型内燃机车膨胀水箱箱体焊接工艺及操作技巧[J]. 张忠,顾皓,洪永,张子涵. 金属加工(热加工), 2020(12)
  • [4]汽车皮带轮组件异种钢激光角焊工艺研究[D]. 张晓磊. 江苏大学, 2020(02)
  • [5]S690QL钢激光-感应复合焊工艺研究[D]. 李立. 华中科技大学, 2019(01)
  • [6]火力发电百万机组中奥氏体不锈钢管道TIG摇摆焊接工艺探讨[J]. 李玉山. 中国新通信, 2019(12)
  • [7]薄壁铁素体不锈钢的焊接性研究[D]. 周仕远. 苏州大学, 2019(04)
  • [8]高氮钢激光焊接工艺优化研究[D]. 汝连志. 长春理工大学, 2018(01)
  • [9]约束条件对奥氏体不锈钢对接接头残余应力的影响[J]. 申博文,李晓延,王海东,张伟栋. 热加工工艺, 2018(01)
  • [10]基于高频感应加热的钎焊金刚石线锯基础研究[D]. 张子煜.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18(01)

标签:;  ;  ;  ;  ;  

奥氏体不锈钢摇摆焊工艺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