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EEE802.11a无线局域网有效带宽分析

IEEE802.11a无线局域网有效带宽分析

一、IEEE802.11a无线局域网有效带宽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李骁驰[1](2019)在《变化网络性能条件下车载异构网络系统模型与切换方法》文中认为车载异构网络是智能交通的关键技术和研究热点之一。现有车载异构网络研究融合具有固定性能的无线网络技术,通过网络间的垂直切换,为车路协同应用提供“永远最佳的连接”。当这种网络系统应用于网络性能随着网络拥堵状况变化而变化的真实场景时,会出现乒乓效应,造成网络性能降低,无法为车路协同应用提供稳定、可靠的信息服务。针对上述问题,论文对车载异构网络中无线网络技术特性、网络效用评价、网络切换博弈理论等展开了深入研究,在充分调研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变化网络性能条件下车载异构网络系统模型和切换方法。本文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提出了变化网络性能条件下车载异构网络系统模型。首先分析基于经典博弈的车载异构网络切换算法应用于变化网络性能的稳定性问题,证明本文提出变化网络性能场景的必要性;然后,针对现有的车载异构网络系统结构难以同时保证不增加额外的网络开销,提供透明传输且适用于现行的交通机电系统,论文提出了面向变化网络性能的车载异构网络系统结构;参考静态交通流分配模型,对变化网络性能条件下车载异构网络系统进行建模。该模型对车载异构网络系统中由终端切换造成的网络性能变化进行描述,同时定义了用户均衡和系统最优两种车载异构网络系统的优化目标,能够有效指导车载异构网络切换方法和网络切换策略,并对切换方法进行效用评价。2.提出了基于演化博弈和双层博弈的车载异构网络切换方法。以变化网络性能条件下的车载异构网络系统模型为限制条件,以用户均衡和系统最优为切换目标,利用演化博弈和双层博弈分别实现车载异构网络切换。在演化博弈切换方法中,利用参与者的有限理智,将网络切换过程描述为重复博弈,促使系统在终端重复的感知-决策过程中,实现稳定的用户均衡。在该方法的基础上,参考长期演进-车车通信采用的网络资源分配方法,合理调配终端切入、切出专用短程通信,利用双层博弈实现面向系统最优的切换。将上述方法和现有利用经典博弈的切换方法进行对比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基于演化博弈和双层博弈的切换方法能够较为直观的实现变化网络性能条件下,车载异构网络系统的用户均衡和系统最优,克服了经典博弈方法出现的乒乓效应。但在网络切换过程中,由于切换概率与网络效用评价相关,对于不同的网络效用评价定义,需要调整不同的切换参数,以保证系统快速收敛的同时,维持系统稳定。3.提出了一种基于预设终端数量的车载异构网络切换方法。根据对上述基于双层博弈方法的仿真分析,以及专用短程通信网络性能和网络负载相对稳定的特性,以理想专用短程通信终端数为系统的优化目标,建立基于预设终端数量的车载异构网络切换方法。利用参与者的有限理智特性,该方法能够有效维持专用短程通信终端数量至理想状态。将该方法与本文提出的双层博弈方法进行对比仿真,结果显示,该方法在不利用网络评价计算切换概率的前提下,可实现与双层博弈方法近似的性能,同时提升系统在随机变化性能条件下终端附着网络的稳定性,提高系统网络服务质量。4.建立了基于专用短程通信、长期演进和无线保真的车载异构网络测试原型系统。设计了基于多网卡软切换的车载异构网络终端,通过5套设备模拟50台车载终端广播基本安全消息的场景,实现对车载异构网络系统的测试。在该平台上,对本文所提出的基于预设终端数量的网络切换方法和现有利用经典博弈的网络切换方法进行对比测试。测试结果表明,本文所提出的基于预设终端数量的网络切换方法在网络效用评价和系统稳定性上均显着优于现有利用经典博弈的网络切换方法,能够较好的适应真实场景中变化的网络性能。该方法的验证能够推动车载异构网络技术由科学研究向实际应用的转化,推进车联网及智能网联相关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云洪[2](2019)在《高密度WLAN中基于竞争/预留的信道访问算法研究》文中提出近年来,随着无线通信业务的不断发展,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WLAN)的使用也越来越普遍。在高密度的WLAN中,随着站点数量的增加,采用基于自由竞争的分布式协调功能(Distributed Coordination Function,DCF)使得碰撞愈加严重,网络性能急剧下降。另外,站点(Station,STA)与接入点(Access Point,AP)之间的自适应速率调整机制使得站点间具有不同的速率。在多速率的网络环境下,低速率站点与高速率站点接入信道的机会相同,它们所获得的吞吐量也相同,从而导致了性能异常问题。本文主要解决高密度WLAN中高碰撞率以及性能异常问题。首先,为了减少碰撞以及实现无碰撞的数据传输,本文基于竞争/预留的思想提出了一个分布式的解耦的媒体接入控制(Media Access Control,MAC)算法,也就是DMAC(Decoupled MAC)算法。在本文中,时间时隙被划分为竞争周期和数据传输周期。在竞争周期,站点尝试传输一个短的控制帧来竞争信道,如果传输成功,其ID将会被存储到一个队列中。在接下来的数据传输周期中站点根据成功竞争到信道的顺序依次传输数据包,每一个成功传输的数据包都会通过确认帧(Acknowledgement,ACK)进行确认,且每一个ACK帧都携带下一个传输数据包的站点ID。这样,所有站点在数据传输阶段可以有序地传输数据,避免冲突。为了解决性能异常问题,在DMAC算法的基础上,本文针对不同的应用场景提出了两种基于时间公平的信道访问算法。第一种是在竞争周期给予高速率站点更多的信道竞争机会从而实现时间公平。第二种则是在数据传输周期给予竞争到信道的站点与其速率成比例的传输次数,这样,高速率的站点可获得和低速率站点相同的信道占用时间,最终实现信道时间公平。最后,利用MATLAB仿真软件分别对上述算法进行仿真。仿真结果分析表明,本文提出的算法可以有效地提升网络总体吞吐量以及信道利用率。同时,该算法也能获得较好的信道时间公平性。

向镍锌[3](2018)在《小型化2.4GHz/5GHz双频段印刷天线的研究与设计》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无线通信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尤其是随着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WLAN)技术在工农业与生活中的应用,对无线终端设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满足无线手持设备的通信需求,天线的小型化、多频段、宽频化等成为了必然发展趋势。印刷天线因其成本低廉、易实现小型化、易与电路集成等特点逐渐成为了无线通信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本文在对天线相关理论及天线小型化、宽频化、多频段等关键技术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三种适用于WLAN的小型化双频印刷天线。第一款天线使用了曲流技术,由两个弯折的C形辐射枝节与介质板背面的接地面组成。两个弯折的辐射枝节实现了双频段覆盖,弯折结构实现了天线的小型化设计目的;第二款天线是共面波导馈电方式的T形小型化双频印刷天线。通过对矩形辐射贴片进行切割,扩宽了天线频带,再通过缝隙结构实现天线的双频设计;第三款天线是倒F小型化双频印刷天线。通过改进的倒F结构以及倒F结构旁的耦合短辐射枝节,分别产生WLAN的2.4GHz与5GHz谐振频段,最终实现双频段覆盖。本文首先利用HFSS电磁仿真软件对天线进行建模;其次对文中设计的三款天线进行参数优化,并分析和讨论了相关参数对天线性能的影响;最后分析了天线的电压驻波比、回波损耗、辐射方向图、增益等仿真结果。在得到天线最优尺寸的基础上,对文中提出的几种天线进行加工制作,并采用矢量网络分析仪测试了天线的回波损耗、电压驻波比和Smith圆图。仿真结果显示,这三种天线在WLAN 2.4GHz频段的带宽分别为23002490MHz、20002780MHz、24102640MHz,在WLAN5GHz频段的带宽分别为47005900MHz、42207570MHz、51506620MHz,满足WLAN的通信要求,且测试结果与仿真结果基本一致,天线满足小型化双频段覆盖和宽频的设计指标。为了进一步验证天线的实用性,本文在开阔的空间对天线进行了有源距离测试,测试结果显示,天线在WLAN 2.4GHz频段能够实现无线通信节点在自由空间中最短50m有效通信,证明天线能够运用于小型化无线终端设备中,具有一定实用价值。

彭璟云[4](2018)在《无线局域网MAC层BEB退避算法研究》文中指出无线局域网是以无线通信技术为基础建立的小范围计算机通信网络,同时也可以接入手机、打印机等移动设备,在生活中应用较为广泛。媒体访问控制(MAC)层对于WLAN来讲是其核心部分同时发挥着重要且关键的作用,因此想让WLAN提高系统的吞吐量和降低网络的传输时延,改进并优化媒体访问控制层中的机制对WLAN有着重要的意义与价值。为了提升和改进无线局域网络的性能特性,因此本文主要针对无线局域网的核心MAC层中的相关信道访问接入机制以及信道接入机制中的核心算法作了研究分析。着重分析了MAC层协议技术,具体包括MAC层的组成结构、协议内容,以及DCF(Distributed Coordination Function分布式协调功能)机制和CSMA/CA(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with Collision Detection载波侦听多路访问/冲突避免)协议的工作原理,通过分析MAC层协议技术对无线局域网数据传输效率的影响,探讨提高无线局域网数据传输效率的可行途径。首先对比分析比较了DCF与PCF(Point Coordination Function点协调功能)信道访问机制,并进行了仿真实验,对这两种机制分析比较得到它们的优缺点,一方面着重分析MAC层协议技术DCF机制的BEB(Binary exponential backoff)二进制退避算法,对传统BEB退避算法进行改进,通过仿真对比发现改进后的算法在高负载有很好的适应性,系统吞吐量得到明显提升同时传输时延有了显着下降。通过对传统退避算法进行改进,提高无线局域网的信道利用效率,进而提升数据传输速率。从另一方面对DCF进行了站点优先级的区分和改进得到PDCF(Priority Distributed Coordination Function)机制,对系统性能进行理论分析,并对其进行仿真,结果表明新机制保证了高优先级站点的优先数据传输,验证MAC层协议技术对无线局域网的数据传输效率有直接影响,通过对其碰撞检测和退避算法进行优化,有效提升无线局域网的数据传输效率。

白宇宏[5](2017)在《基于博弈论的AP选择和资源管理》文中提出近年来,随着移动用户数量的增加以及内置无线网卡的移动便携设备(比如,平板,手机,笔记本等)的迅速发展,人们对互联网的要求越来越高,希望可以随时随地的接入互联网。为了满足人们的需求,无线局域网以其低成本,易扩展,灵活性等特点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并且被广泛的密集部署在各种各样的应用场合中。但是由于无线网络中无线资源的有限性以及移动用户数量的急剧增加,使得密集AP部署的无线局域网的网络性能受到极大的挑战。在密集AP部署的多速率无线自治局域网中,很多用户终端节点同时处于多个AP的覆盖范围内,默认情况下,每一个用户都选择信号强度最大的AP进行关联接入。这种基于信号强度的关联接入方式会导致AP的负载不均衡以及网络性能的下降。尤是其当引入多速率以后,IEEE 802.11采用的DCF机制会产生性能异常现象(IEEE 802.11 performance anomaly)进而严重影响整个网络的总体吞吐量。为了提高用户以及整个网络的性能,优化AP和用户之间的关联机制已经成为了近些年的网络研究热点。尤其是在用户之间具有很强的竞争关系,用户与用户之间,以及用户与AP之间的目标是相互制约影响的环境下,如何兼顾用户公平性和最大化网络吞吐量两个优化目标是目前AP关联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匹配博弈作为博弈论的一种模型,它不仅是一种研究具有竞争关系的理性实体之间交互的数学工具,同时,不同于其他博弈模型,匹配博弈可以同时考虑多方市场参与者的不同优化目标,允许博弈中的参与者具有不同的收益目标,因此,本文引入匹配博弈来解决上述问题。首先针对多速率情况下的IEEE 802.11异常现象,我们引入基于时间公平的带宽分配机制来解决。然后在基于时间公平的带宽分配机制的基础上,联合的考虑AP关联和带宽分配问题。不同于现有研究将吞吐量和公平性两个优化目标转化为一个基于比例公平的单目标优化问题,本文引入匹配博弈,将用户和AP之间的关联问题建模为一个具有同事效应(peereffect)的多对一双边匹配博弈,并提出一个匹配算法来解决该关联问题,该匹配算法可以很好地描述吞吐量和公平性之间的均衡关系。最后我们通过MATLAB平台对我们的算法进行仿真验证,首先证明了在单AP带宽分配中,基于时间公平的带宽分配机制要优于DCF中默认的带宽分配机制;然后描述了吞吐量和公平性之间的均衡关系,并将本课题提出的匹配关联算法与FAME算法进行比较;最后对匹配算法的性能以及AP的负载均衡进行了验证分析。

谭雨凤[6](2015)在《基于QoS的超高速无线局域网调度算法研究》文中指出本学位论文的研究课题来源于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超高速无线局域网的国际标准化与技术验证研究(项目编号:2012ZX03004005-003)”。超高速无线局域网(UHT-WLAN, Ultra High Throughput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通过对物理层传输方式和MAC层接入进行系统增强设计以大幅度提高数据速率并保障多样化业务服务质量(QoS, Quality of Service),为用户提供更高效可靠的通信服务。本学位论文主要研究基于QoS的超高速无线局域网调度算法,重点是超高速无线局域网的帧长优化研究与资源分配算法设计,提出基于超时违约概率约束的下行帧长优化算法,以及过载场景下基于超时违约概率约束的联合用户调度与功率分配算法。论文共分为五章,主要包含以下内容:第1章介绍课题的研究背景和论文的主要工作,并给出论文的章节安排。第2章阐述帧长优化和资源分配研究的理论基础与方法。首先论述超高速无线局域网的MAC层功能组成、物理层帧结构及其定义的业务类型和QoS参数,然后介绍无线资源管理的主要内容和优化理论,研究基于链路层的信道建模方法,最后分析了几种经典的调度算法,并讨论超高速无线局域网的分级调度设计方案。第3章提出基于超时违约概率约束的下行帧长优化算法。首先基于有效带宽和有效容量模型分别对信源的数据模式和信道的服务动态进行统计特性描述,推导链路层建模方法中满足超时违约概率约束的充分条件,建立超时违约概率约束下单用户MIMO系统的下行帧长优化方程组;然后分析多用户MIMO场景中的帧长优化;基于块衰落瑞利信道通过数值迭代方法计算系统的最佳帧长。最后从数据源参数、业务QoS要求和接收信噪比三个方面仿真分析所提帧长优化算法的时延QoS性能。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很好地保证数据传输满足业务的超时违约概率约束。第4章提出基于超时违约概率约束的联合用户调度与功率分配算法。首先分析多用户MIMO系统过载场景中消除用户间干扰的预编码过程,然后建立系统用户接入和基站发射功率的约束条件,给出用户QoS满意度权值的计算方法,基于有效带宽和有效容量分析将超时违约概率约束转化为数据传输速率限制,将联合用户调度与功率分配问题数学建模为多约束条件下以最大化系统加权吞吐量为目标的组合最优化问题,通过拉格朗日乘子法给出寻找最优用户子集及功率分配的算法流程。第5章总结论文的主要工作,展望下一步的研究方向。

马飞[7](2015)在《WLAN系统中对抗OBSS问题的MAC层方案设计》文中认为随着新一代无线局域网的发展,具有不同工作频带的基本服务集(Basic Service System,BSS)的重叠现象将变得越来越普遍。在IEEE802.11ac中,主信道不同的相邻BSS可以在各自的主信道上进行控制帧的交互,然后利用静态或动态信道绑定技术绑定可用的子信道进行数据的传输,但是这两种信道绑定机制都会带来次信道上的隐藏终端问题,此时数据的碰撞会导致频谱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如果相邻的BSS主信道相同时,根据IEEE802.11ac协议,当主信道被占用时,802.11ac的BSS内所有扩展频带必须保持空闲状态,从而导致频谱资源的浪费。因此,在不同协议标准的网络设备共存并相互交叠的密集网络环境下,研究相应的MAC设计方案来提高频谱资源的利用率进而提高系统的吞吐量显得尤为重要。针对主信道不同时对抗重叠基本服务集(Overlap BSS,OBSS)引起的频谱利用率不足问题,本文分析了802.11ac中的拓展连续信道绑定机制,比较分析了静态、动态信道绑定机制的性能,在此基础上针对连续信道绑定机制中出现的次信道隐藏终端问题引出增强型保护机制,最后介绍一种基于增强型保护信道绑定接入机制的介质访问控制层(Medium Access Control,MAC)方案,以解决主信道不同时OBSS引起的频谱利用率不足问题。仿真结果表明,具有增强型保护功能的MAC设计方案可以有效地缓解次信道隐藏终端问题,避免不必要的碰撞,进一步提高网络吞吐量。针对主信道相同时对抗OBSS引起的频谱利用率不足问题,本文首先分析了802.11ac协议下OBSS系统的性能,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虚拟主信道的信道接入方案,来优化系统的性能。该方案能够使得802.11ac设备在主信道被占用的情况下在其拓展频带上进行数据传输。仿真结果表明提出的基于虚拟主信道的信道接入方案大大提高了OBSS系统的频谱利用率。

铁生[8](2015)在《常用无线网络通信技术解析》文中指出无线根据国际上所采用的通信技术种类可将无线传感器网络划分为无线广域网(WWAN)、无线城域网(WMAN)、无线局域网(WLAN)、无线个域网(WPAN)、低速率无线个域网(LR-WPAN)。以下是对各类网络各自常见和常用的通信技术进行简单介绍。一、无线广域网(WWAN)无线广域网WWAN(Wireless Wide Area Networks)主要是为了满足超出一个城市范围的信息交流和网际接入需求,让用户可以和在遥远地方的公众或私人网络建立无线连接。在无线广域网的通信中一般要用到GSM、GPRS、GPS、CDMA

田伟[9](2014)在《WLAN技术在地铁通信领域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基于IEEE 802.11系列国际标准上的无线局域网络(WLAN)技术是目前被广泛应用于地铁通信领域中的主流无线通信技术之一。采用IEEE 802.11g标准通过轨旁Fit AP与车载Fat AP构建的无线传输网络可以实现对列车运行沿线的无线信号覆盖,能够很好地满足地铁通信领域中电视监视系统(CCTV)和乘客信息系统(PIS)车地无线通信的功能需求。

王浩[10](2013)在《大规模无线局域网性能优化的关键技术研究》文中提出随着无线局域网相关技术的诞生及发展,以及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等移动式无线终端的普及,同时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移动数据业务需求,电信运营商、学校及公司等都在全球范围内大量地布设大规模无线局域网。这些大规模的公共无线局域网具有明显的特点:1)覆盖范围广;2)面向移动终端;3)用户数量大且分布广;4)数据业务为主等。大规模无线局域网除了面临传统无线局域网所遭遇的问题,还有一些特有的问题,如资源更加稀缺、网络覆盖重叠、用户流量大、传输错误多和缺乏公平性等。这些问题严重地阻碍了大规模无线局域网的发展。为了推动无线局域网技术向大规模高密度应用方面发展,本文针对大规模无线局域网的特性,提出了一套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无线局域网优化方法。本文研究中,无线局域网的错误源诊断,流量特性分析,以及网络性能优化是解决大规模无线局域网所面临问题的关键技术。首先,人们要对大规模无线局域网的性能进行优化,需要分析错误原因和定位错误源。大规模无线局域的特点会导致低信噪比、冲突以及严重小尺度衰落这三类传输错误的大量产生,严重地降低网络性能。因此,分析和定位这三类错误是必要的,低信噪比和冲突这两类错误可以通过相应的方法避免,而小尺度衰落没有有效的方法避免,所以在优化时必须区分不同的传输错误。本文实现了一种物理层信道能量抽样与媒体接入子层信息提取相结合的跨层设计方法,用于诊断无线传输过程中错误帧产生的原因,并且精确地识别错误帧的发送方与接收方的物理地址,从而为无线局域网性能优化提供依据。这种方法通过在物理层记录小时间尺度上的信道能量抽样,采用粒子滤波联合似然比算法检测接收信道能量变化的时域特征进行模式匹配来确定错误原因。同时在媒体接入子层通过解析错误帧的物理地址来确定产生错误的源地址及目的地址,定位错误源。其次,对大规模无线局域网流量特性进行研究、建模和预测,使得网络优化的研究可以针对流量的变化规律,也可以更有效地设计网络模型和优化方法。本文研究了多个接入点数量大于150个的大规模无线局域网的流量数据,发现了不同接入点间的流量分布不均衡,存在着格兰杰因果关系的现象,并且存在格兰杰因果关系的接入点位置集中在它们的二阶邻居中。格兰杰因果关系说明,可以通过存在因果关系的接入点的历史流量来提高对目标接入点的当前流量预测的准确性。为了利用格兰杰因果关系,本文引入贝叶斯网络,这种多层的概率推断网络,对存在因果关系的接入点流量进行建模,并通过高斯混合模型利用多个接入点的历史流量对目标接入点的流量进行预测,提高了预测的准确性。通过仿真利用经典数据集对比了该预测方法和小波分析与整合移动平均自回归混合模型的预测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准确性。再通过两个大规模无线局域网的实际流量数据,验证了该方法在实际数据集上的有效性及准确性,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流量特征分析、建模及预测的流程,为后续基于用户流量的优化算法的设计打下了基础。最后,在研究过无线局域网的错误源定位及流量特性这些基础之上,本文提出了基于用户流量的比例公平模型,采用功率控制及频率选择的资源分配手段对大规模无线局域网进行优化,最大化无线局域网性能,同时保证每个用户的带宽分配公平性。在网络建模时,依据之前无线局域网流量特性研究的结果同时考虑上下行链路流量,建立了更加符合实际情况的基于用户流量的比例公平模型。通过数学方法证明了该模型的理论上限及达到该上限的条件。本文采用功率控制及频率选择手段改进了传统的比例公平优化算法。依据前面描述的实际流量数据,通过多方面的仿真实验,验证了相比相关的多种优化方法,本文描述的方法针对大规模无线局域网在吞吐量、延时及带宽分配三个方面更加有效。本文通过对以上三个关键技术的研究,针对大规模无线局域网自身特点和面临的问题,为系统性的无线局域网性能优化提供了研究基础。本文通过对这三个关键技术的研究,在不改变现有IEEE802.11协议的前提下,充分利用贫瘠的无线频谱资源,提升了网络性能。

二、IEEE802.11a无线局域网有效带宽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IEEE802.11a无线局域网有效带宽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变化网络性能条件下车载异构网络系统模型与切换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异构网络
        1.2.2 车载异构网络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4 课题来源与章节安排
        1.4.1 课题来源
        1.4.2 章节安排
第二章 车载异构网络系统关键技术
    2.1 异构网络
        2.1.1 效用函数构建与网络属性选择
        2.1.2 归一化方法与权重判定
    2.2 车载异构网络
        2.2.1 车载异构网络需求分析
        2.2.2 车载异构网络场景分析
        2.2.3 车载异构网络切换政策
        2.2.4 候选网络分析
    2.3 博弈论与异构网络切换
        2.3.1 博弈论概念基础
        2.3.2 博弈论模型下的异构网络切换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变化网络性能条件下车载异构网络系统建模
    3.1 变化网络性能条件下经典博弈算法的稳定性分析
    3.2 面向变化网络性能的车载异构网络系统结构
        3.2.1 现有车载异构网络结构
        3.2.2 面向变化网络性能的车联网混合系统结构构建
    3.3 变化网络性能条件下车载异构网络系统模型
        3.3.1 变化网络性能条件下车载异构网络系统模型构建
        3.3.2 变化网络性能条件下车载异构网络模型目标函数构建
    3.4 变化网络性能条件下车载异构网络模型仿真验证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演化博弈和双层博弈的网络切换
    4.1 面向用户均衡的演化博弈切换方法
        4.1.1 演化博弈模型
        4.1.2 面向用户均衡的演化博弈切换模型
        4.1.3 面向用户均衡的演化博弈切换流程
        4.1.4 变化网络性能条件下演化博弈方法的对比仿真验证
    4.2 面向系统最优的基于双层博弈切换方法
        4.2.1 面向系统最优的基于双层博弈切换模型
        4.2.2 面向系统最优的基于双层博弈切换流程
        4.2.3 变化网络性能条件下双层博弈方法的对比仿真验证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预设终端数量的网络切换
    5.1 预设终端数量原理
    5.2 基于预设终端数量的切换方法
        5.2.1 基于预设终端数量的切换模型
        5.2.2 基于预设终端数量的切换流程
    5.3 基于预设终端数量的切换方法性能分析与仿真验证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测试与验证
    6.1 车载异构网络测试原型系统搭建
        6.1.1 无线网络测试平台开发
        6.1.2 基于多网卡软切换的车载异构网络终端开发
        6.1.3 系统服务应用开发
    6.2 测试流程
        6.2.1 预设终端参数测定
        6.2.2 基于预设终端数量的异构网络切换方法对比验证测试
    6.3 测试结果分析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2)高密度WLAN中基于竞争/预留的信道访问算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基于碰撞的MAC算法研究现状
        1.2.2 基于时间公平性的MAC算法研究现状
    1.3 论文主要工作
    1.4 论文组织结构
第2章 无线局域网
    2.1 概述
        2.1.1 无线局域网的特点
    2.2 无线局域网的体系结构
        2.2.1 无线局域网的组成结构
        2.2.2 无线局域网的拓扑结构
    2.3 IEEE802.11媒体访问控制
        2.3.1 分布式协调功能
        2.3.2 点协调功能
    2.4 MAC帧格式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竞争/预留的信道访问算法
    3.1 概述
    3.2 系统模型
    3.3 基于竞争/预留的信道访问算法
        3.3.1 竞争过程
        3.3.2 队列过程
        3.3.3 数据传输过程
        3.3.4 最优CW调整方法
        3.3.5 算法流程
    3.4 数学分析
    3.5 性能评估
        3.5.1 实验设计
        3.5.2 饱和网络场景
        3.5.3 不饱和网络场景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时间公平的信道访问算法
    4.1 概述
    4.2 基于时间公平的信道访问算法
    4.3 性能评估
        4.3.1 实验设计
        4.3.2 实验仿真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从事的科研工作及取得的成果

(3)小型化2.4GHz/5GHz双频段印刷天线的研究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论文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印刷天线目前主要研究方向
        1.2.2 现有小型化双频印刷天线存在的不足
    1.3 论文结构与主要内容
第2章 印刷天线模型与相关特性分析
    2.1 引言
    2.2 印刷天线模型辐射原理
    2.3 印刷天线模型特征参数
        2.3.1 电路参数
        2.3.2 辐射参数
    2.4 印刷天线小型化、多频段、宽频带设计
        2.4.1 小型化技术
        2.4.2 多频段技术
        2.4.3 宽频带技术
    2.5 印刷天线馈电方法分析
        2.5.1 微带线馈电
        2.5.2 同轴线馈电
        2.5.3 电磁耦合馈电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微带线馈电小型化双频印刷天线设计
    3.1 引言
    3.2 天线模型建立
    3.3 双C形小型化双频印刷天线设计与分析
        3.3.1 天线设计目标
        3.3.2 天线结构分析
        3.3.3 天线参数分析
        3.3.4 天线仿真结果分析
    3.4 共面波导馈电小型化双频印刷天线设计与分析
        3.4.1 天线设计目标
        3.4.2 天线结构分析
        3.4.3 天线参数优化
        3.4.4 仿真结果对比与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小型化双频倒F印刷天线设计
    4.1 引言
    4.2 传统倒F结构概述
    4.3 倒F小型化双频印刷天线设计
        4.3.1 设计目标
        4.3.2 倒F天线结构分析
        4.3.3 天线参数优化
        4.3.4 天线仿真结果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天线实物测试
    5.1 引言
    5.2 天线测试方法与环境分析
    5.3 天线实物测试
        5.3.1 双C形小型化双频印刷天线测试
        5.3.2 共面波导馈电小型化双频印刷天线测试
        5.3.3 小型化双频倒F印刷天线测试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从事的科研工作及取得的成果

(4)无线局域网MAC层BEB退避算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1.2 研究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1.2.1 WLAN技术的概述以及演进
        1.2.2 CSMA/CA协议研究现状
    1.3 仿真软件平台介绍
    1.4 本文研究内容
第二章 无线局域网的组成结构及协议技术
    2.1 无线局域网的组成结构
    2.2 传输媒体及协议体系
    2.3 无线局域网MAC层协议技术
        2.3.1 MAC帧
        2.3.2 接入控制帧格式及RTS/CTS四次握手机制
        2.3.3 帧间间隔
    2.4 DCF协议技术
    2.5 PCF技术
    2.6 PCF机制与DCF机制
    2.7 小结
第三章 无线局域网MAC层协议的退避算法及改进
    3.1 引言
    3.2 传统退避算法
    3.3 基于OPNET公平性的改进退避算法
    3.4 改进的CSMA/CA退避算法仿真
        3.4.1 网络模型
        3.4.2 节点模型
        3.4.3 进程模型
        3.4.4 输入接口参数
        3.4.5 输出接口参数
    3.5 仿真结果与分析
        3.5.1 仿真网络建模
        3.5.2 仿真参数
        3.5.3 仿真结果
第四章 一种具有优先级区分功能的PDCF机制
    4.1 引言
    4.2 IEEE802.11MAC层相关机制探究以及改进策略
    4.3 系统性能分析
        4.3.1 基于马尔科夫链性能模型
        4.3.2 网络系统利用效率分析
        4.3.3 网络吞吐量分析
    4.4 具有优先级区分功能的MAC层PDCF机制
    4.5 PDCF机制的仿真实验与分析
    4.6 传统DCF机制与PDCF机制的对比仿真实验与分析
    4.7 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
附录B

(5)基于博弈论的AP选择和资源管理(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2 主要研究工作
    1.3 论文结构
第二章 关键技术及研究现状
    2.1 无线局域网络
        2.1.1 IEEE 802.11标准
        2.1.2 IEEE 802.11 MAC层技术
    2.2 相关工作
        2.2.1 无线接入点关联
        2.2.2 无线资源公平分配
    2.3 公平性相关概念
        2.3.1 公平性标准
        2.3.2 公平性衡量标准
    2.4 博弈论相关概念
        2.4.1 博弈论基本概念
        2.4.2 匹配博弈概述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网络场景及系统模型
    3.1 问题描述
    3.2 系统模型分析
        3.2.1 用户吞吐量分析
        3.2.2 单AP带宽分配
        3.2.3 系统模型描述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接入点关联匹配博弈
    4.1 关联匹配博弈模型
        4.1.1 匹配博弈建模
        4.1.2 吞吐量和公平性之间的均衡关系
    4.2 接入点关联匹配算法
    4.3 匹配算法特性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实验仿真和性能分析
    5.1 仿真实验设置
    5.2 仿真结果分析
        5.2.1 单AP性能分析
        5.2.2 算法性能分析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工作总结
    6.2 未来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6)基于QoS的超高速无线局域网调度算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论文主要内容及章节安排
第2章 超高速无线局域网及无线资源管理概述
    2.1 超高速无线局域网MAC层和PHY层
    2.2 超高速无线局域网QoS参数和业务类型
    2.3 无线资源管理研究基础
        2.3.1 无线资源管理的主要内容
        2.3.2 预编码技术
        2.3.3 有效带宽与有效容量
        2.3.4 最优化问题的数学方法
        2.3.5 调度算法研究现状
        2.3.6 超高速无线局域网多用户多业务调度方案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超时违约概率约束的下行帧长优化
    3.1 研究背景及相关工作
    3.2 系统模型
    3.3 超时违约概率约束的统计学描述
    3.4 单用户MIMO场景下帧长优化
    3.5 多用户MIMO场景下帧长优化
    3.6 仿真与分析
        3.6.1 数据源参数对时延QoS性能的影响分析
        3.6.2 业务QoS参数对时延QoS性能的影响分析
        3.6.3 信噪比对时延QoS性能的影响分析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超时违约概率约束的用户调度与功率分配算法
    4.1 研究背景及相关工作
    4.2 系统模型
    4.3 基于超时违约概率约束的用户调度与功率分配优化
        4.3.1 优化问题数学模型
        4.3.2 超时违约概率约束的统计学描述
        4.3.3 最优化问题求解
        4.3.4 基于超时违约概率约束的用户调度与功率分配算法流程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5.1 论文工作总结
    5.2 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7)WLAN系统中对抗OBSS问题的MAC层方案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对照表
缩略语对照表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和研究成果
        1.2.1 研究现状
        1.2.2 研究成果
    1.3 论文主要内容和章节安排
第二章 无线局域网概述
    2.1 无线局域网的组成结构
        2.1.1 BSS拓扑结构
        2.1.2 IBSS拓扑结构
        2.1.3 ESS拓扑结构
    2.2 无线局域网的逻辑结构
    2.3 无线局域网技术标准
        2.3.1 IEEE802.11 标准系列
        2.3.2 新一代WLAN标准IEEE802.11ac协议
    2.4 IEEE802.11 MAC层
        2.4.1 MAC帧
        2.4.2 MAC媒体接入控制
    2.5 关键技术
        2.5.1 信道绑定
        2.5.2 聚合帧
        2.5.3 块确认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主信道不同时对抗OBSS问题的MAC方案研究
    3.1 引言
    3.2 802.11ac中介质访问控制子层连续信道绑定协议
        3.2.1 静态 80MHz带宽接入
        3.2.2 动态 20/40/80MHz带宽绑定接入
    3.3 具有增强型保护机制的信道绑定接入协议
        3.3.1 次信道的隐藏终端问题
        3.3.2 解决次信道隐藏终端问题的增强型保护机制
        3.3.3 使用增强型保护机制的MAC方案
    3.4 仿真与分析
        3.4.1 静态/动态接入机制的性能比较
        3.4.2 增强型保护机制下的MAC接入控制
第四章 相同主信道情况下对抗OBSS问题的MAC方案研究
    4.1 引言
    4.2 相同主信道情况下对抗OBSS问题的MAC方案
        4.2.1 基于虚拟主信道的MAC设计方案
        4.2.2 基于实时性业务应用场景
    4.3 仿真与分析
        4.3.1 仿真模型
        4.3.2 仿真结果与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和展望
    5.1 工作总结
    5.2 后续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8)常用无线网络通信技术解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无线广域网 (WWAN)
二、无线城域网 (WMAN)
三、无线局域网 (WLAN)
四、无线个域网 (WPAN)
五、低速率无线个域网 (LR-WPAN)

(9)WLAN技术在地铁通信领域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车地无线WLAN技术方案研究
    2.1 WLAN技术标准比较
    2.2 车地无线WLAN的组网方式
    2.3 车载局域网
3. 车地无线WLAN技术方案研究
    3.1 WLAN技术性能需求
    3.2 网络链路分析
4. 结束语

(10)大规模无线局域网性能优化的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无线局域网的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
        1.1.2 大规模无线局域网存在的问题
    1.2 无线局域网介绍
        1.2.1 无线传播介质
        1.2.2 IEEE 802.11 MAC层介绍
        1.2.3 IEEE 802.11物理层介绍
        1.2.4 WLAN基础知识介绍
        1.2.5 IEEE 802.11性能调整参数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错误检测方法研究现状
        1.3.2 无线局域网流量特性研究现状
        1.3.3 无线局域网优化方法研究现状
    1.4 主要工作及创新点
第二章 基于粒子滤波联合似然比的错误源诊断方法
    2.1 本章研究内容及意义
    2.2 错误源诊断问题的定义
    2.3 错误源诊断方法的实现
        2.3.1 粒子滤波
        2.3.2 联合对数似然比理论
        2.3.3 基于JLLR的变化检测方法
        2.3.4 错误检测方法
    2.4 仿真实验验证
    2.5 人工场景实验验证
        2.5.1 低SNR错误原因判断
        2.5.2 小尺度衰落错误原因判断
        2.5.3 冲突错误原因判断
    2.6 真实场景应用实例
        2.6.1 实际场景优化实例一-办公网络
        2.6.2 实际场景优化实例二-运营商网络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大规模无线局域网流量特性及流量预测方法
    3.1 本章内容及研究意义
    3.2 本文所研究数据集介绍
    3.3 大规模无线局域网流量分布特性
        3.3.1 WLAN平均流量负载
        3.3.2 WLAN流量的平稳性
        3.3.3 流量分布的不均匀性
        3.3.4 流量分布的不固定性
    3.4 流量的格兰杰因果关系研究
        3.4.1 格兰杰因果关系定义
        3.4.2 流量因果关系验证
        3.4.3 因果关系的位置分布
    3.5 基于贝叶斯网络的流量预测方法
        3.5.1 贝叶斯网络构建方法
        3.5.2 贝叶斯网络预测理论
        3.5.3 预测方法流程
    3.6 仿真与实验验证结果
        3.6.1 WARIMA模型介绍
        3.6.2 仿真验证结果
        3.6.3 真实实验结果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用户流量的比例公平网络优化算法
    4.1 本章简介
    4.2 基于用户需求流量的比例公平模型
    4.3 网络性能最优化理论说明
    4.4 基于用户需求流量的比例公平算法
        4.4.1 最大化性能上限算法
        4.4.2 最小化性能方差算法
    4.5 基于用户流量的比例公平算法优势分析
        4.5.1 与其它方法的比较
        4.5.2 用户速率对网络性能的影响
        4.5.3 基于用户流量的比例公平
    4.6 仿真实验及结果
        4.6.1 SMARTA/LCCS/PCAP算法介绍
        4.6.2 简单场景说明及优化过程分析
    4.7 实际复杂场景验证
        4.7.1 真实数据仿真验证
        4.7.2 均匀分布场景仿真验证
        4.7.3 集中分布场景仿真验证
    4.8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全文总结
    5.2 下一步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期间研究成果
致谢

四、IEEE802.11a无线局域网有效带宽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变化网络性能条件下车载异构网络系统模型与切换方法[D]. 李骁驰. 长安大学, 2019(07)
  • [2]高密度WLAN中基于竞争/预留的信道访问算法研究[D]. 云洪. 重庆邮电大学, 2019(02)
  • [3]小型化2.4GHz/5GHz双频段印刷天线的研究与设计[D]. 向镍锌. 重庆邮电大学, 2018(01)
  • [4]无线局域网MAC层BEB退避算法研究[D]. 彭璟云. 昆明理工大学, 2018(02)
  • [5]基于博弈论的AP选择和资源管理[D]. 白宇宏. 北京邮电大学, 2017(03)
  • [6]基于QoS的超高速无线局域网调度算法研究[D]. 谭雨凤. 东南大学, 2015(02)
  • [7]WLAN系统中对抗OBSS问题的MAC层方案设计[D]. 马飞.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5(03)
  • [8]常用无线网络通信技术解析[J]. 铁生. 计算机与网络, 2015(Z1)
  • [9]WLAN技术在地铁通信领域中的应用研究[J]. 田伟. 科技信息, 2014(10)
  • [10]大规模无线局域网性能优化的关键技术研究[D]. 王浩. 武汉大学, 2013(01)

标签:;  ;  ;  ;  ;  

IEEE802.11a无线局域网有效带宽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