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资源再利用和生态林建设可行性初探——以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新河县“百里风区”为例

水资源再利用和生态林建设可行性初探——以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新河县“百里风区”为例

一、水资源再利用建设生态林可行性初探——以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新和县"百里风区"为例(论文文献综述)

徐桂玲[1](2014)在《通古斯巴西古城的保存现状与保护对策》文中研究指明2006年5月,通古斯巴西古城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新和县塔木托格拉克乡通古斯巴西农场南,北距新和县城约45km,历史上曾经是唐安西大都护府统制下的军屯中心。规模宏大,保存较为完整,是古龟兹地区具有代表性的古城建筑遗址,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本文从抢救性保护工程的角度出发,按照《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2004)、《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2002)的有关要求,以文物保护的新理念作指导,对通古斯巴西古城遗址的保存现状、赋存环境、建造技法、病害类型及特征、土质类型和性能进行了全面的调查与测试。通过室内试验对遗址土的物理、力学、水理、化学性能进行测试,系统地研究了通古斯巴西古城遗址土的工程特性。分析认为,盐害、红柳生长、风蚀、雨蚀、裂隙、坍塌、生物和人为破坏为主要病害类型。测定了不同PS浓度加固后遗址土重塑土块抵抗风蚀能力的差异,进一步确定了PS的渗透加固措施对土质文物的防风化及雨蚀效果,为PS的施工应用提供依据。最后分析了文物本体的病害成因及机理,对通古斯巴西古城遗址的保护加固方法和手段提出合理建议。

阿力木江[2](2009)在《新疆沙质荒漠化防治区划及分区防治模式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新疆地处内陆干旱区,有着我国三分之二的沙漠面积和约43.30万km2的沙漠化土地,是我国沙质荒漠化(以下简称沙漠化)面积最大、分布最广、危害最严重的省区,也是世界上沙漠化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全疆许多县市大风、沙尘暴、扬沙、浮尘等灾害性天气频繁,耕地、草场、林地、居民点、道路等经常遭受风沙侵袭。沙漠化严重威胁和制约着新疆的生态安全和社会经济发展,并且危及我国东部地区环境质量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沙漠化防治区划作为一项基础性研究工作,对于科学指导沙区的防沙治沙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科研工作者陆续开展了一些这方面或类似这方面的工作。截止目前,也已有一些工作对新疆沙漠化防治区域的划分有所涉及,但大都比较粗略或不够系统、全面,针对新疆的专门的、较详细的沙漠化防治区划尚未见到。本文针对新疆沙质荒漠化成因的复杂性、类型的多样性、分布的广泛性、危害的严重性和防治的紧迫性,在科学分析新疆沙漠化发生条件和发展现状的空间分异规律并借鉴已有相关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提出了新疆的沙漠化防治区划。新疆沙漠化防治区划采用三级区划系统。其中一级区的区划,为与全国的防沙治沙治理区划相衔接,将《全国防沙治沙规划》中位于新疆的两个治理亚区作为本区划的一级分区,仅对分区名称作必要的调整。在此基础上再进行二级和三级区的划分。鉴于新疆幅员广阔,各地貌区域沙漠化发生发展条件差异显着,为便于成果应用,二级区划主要依据大地貌单元进行划分。三级区划是在二级区划的基础上,根据中小自然地理单元、沙漠化成因、土地覆被类型、沙漠植被覆盖状况、风沙活动特征及危害状况、沙漠化防治难易程度、沙漠化防治对策一致性等多种因子中某一项或多项因子的差异进行划定。为定量(或半定量)反映这些差异以便于划区,经过分析和对比筛选,并考虑到资料可获取性,选取了沙尘天气指数(由年沙尘暴日数和年扬沙日数合并后分级生成)、土地覆被指数(由土地覆被类型和大地貌类型合并后赋指生成)、植被盖度指数(由NDVI值分级生成)、大风指数(由年大风日数分级生成)、海拔高程指数(由海拔高程分级生成)等五项因子作为三级区划的指标。然后,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支持下将这些指数通过指数和法模型生成沙漠化综合评级指数。根据综合评级指数及主导因子的差异,并参考自然地理单元界线、(非山地区)雨养植被界线、县级行政区划界线、耕居地人口密度(县域人口总数除以县域耕地、园地与居民点三者面积之和)、人口耕居地比重和(县域人口占全疆人口的比例与县域耕居地占全疆耕居地的比例之和)等辅助因子,划定各三级区划单位及其界线。经过上述区划过程,最终将全疆划分为2个一级区,7个二级区和22个三级区。论文最后归纳和提出了适用于新疆的生物、非生物防治技术及22项专项和综合性技术与模式,并针对各防治区的具体特点,分别提出了适用的防治技术与模式,主要包括封禁技术、封育技术、农田防护林营造技术、节水灌溉造林模式、林农间作、特色药用植物种植模式等。

钟扬明,姚伟[3](2004)在《水资源再利用建设生态林可行性初探——以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新和县"百里风区"为例》文中认为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新和县灌区一方面每年都受到汛期洪水的威胁,另一方面该县西南部的"百里风区"由于水源缺乏,生态与环境日趋恶化。通过水量及水资源配置的分析,确定生态林建设的可行性。研究表明,到2020年灌区可提供生态建设的总水量3.07×108m3,预期建设生态林6 52×104hm2,需水总量2 93×108m3该项目的实施,可使灌区下泄余水、排水和汛期洪水得到有效再利用,增加地表植被盖度,改善新和县"百里风区"的脆弱生态。

钟扬明,王庆[4](2004)在《利用灌区排水和汛期洪水建设生态林可行性初探》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新和县灌区一方面每年都受到汛期洪水的威胁,另一方面该县西南部的"百里风区"由于水源缺乏,生态环境日趋恶化,严重危及了当地的社会与经济可持续发展。为此,根据"百里风区"的地形条件,提出利用渭干河流域、台兰河流域和喀拉玉尔滚河流域灌区余水、排水和汛期洪水,在"百里风区"建设6.52万hm2的生态公益林。该项目实施使有限的水资源得到了再利用,同时也减轻了洪水对新和灌区的威胁。不但可以改善新和县"百里风区"脆弱的生态环境,而且还可涵养水源,在一定程度上阻止塔克拉玛干沙漠向北扩展,对塔里木河流域的生态环境改善至关重要。

二、水资源再利用建设生态林可行性初探——以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新和县"百里风区"为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水资源再利用建设生态林可行性初探——以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新和县"百里风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1)通古斯巴西古城的保存现状与保护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前言
    1.1 通古斯巴西古城遗址概况
        1.1.1 位置及历史沿革
        1.1.2 价值
    1.2 研究意义及研究内容
        1.2.1 研究意义
        1.2.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通古斯巴西古城遗址的赋存环境
    2.1 气候气象
    2.2 地形地貌及地层
    2.3 水文地质条件
        2.3.1 区域水文地质条件
        2.3.2 遗址区水文地质情况
    2.4 构造地质及地震
        2.4.1 构造地质
        2.4.2 历史地震活动
        2.4.3 地震烈度和地震加速度
第三章 遗址建筑形制及建造工艺
    3.1 通古斯巴西古城遗址的布局
    3.2 通古斯巴西古城遗址的建造技法
第四章 遗址土体工程特性及加固试验
    4.1 土体取样位置及描述
    4.2 试验结果分析
        4.2.1 土的基本物理性质
        4.2.2 土的水理性质
        4.2.3 土的力学特征
    4.3 易溶盐化学成分
    4.4 矿物成分测试
    4.5 波速特征
    4.6 PS加固试验
        4.6.1 抗风蚀试验
        4.6.2 抗雨蚀试验
第五章 遗址病害现状及成因分析
    5.1 遗址病害类型
    5.2 遗址病害现状
        5.2.1 东墙病害现状
        5.2.2 西墙病害现状
        5.2.3 南墙病害现状
        5.2.4 北墙病害现状
    5.3 遗址病害成因分析
第六章 遗址保护加固建议
    6.1 保护加固原则
    6.2 保护加固措施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2)新疆沙质荒漠化防治区划及分区防治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1.1 研究背景
        1.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述
    1.2 研究目标和主要研究内容
        1.2.1 研究目标与关键的科学问题
        1.2.2 主要研究内容
    1.3 研究技术路线
        1.3.1 研究方法
        1.3.2 技术路线
    1.4 项目来源和经费支持
第二章 新疆沙漠化形成背景及演变过程
    2.1 新疆沙漠化现状分析
        2.1.1 新疆沙漠化的空间分布格局
        2.1.2 新疆沙漠化的主要形式
        2.1.3 新疆沙漠化的主要危害状况
    2.2 新疆沙漠化形成背景
    2.3 新疆沙漠化演化过程
        2.3.1 新疆沙漠化演化历史
        2.3.2 新疆沙漠化发展趋势
第三章 新疆沙漠化防治区划研究
    3.1 已有的相关工作简介
    3.2 新疆沙漠化防治区划的目标、原则及方法
    3.3 新疆沙漠化防治区划的指标体系
    3.4 新疆沙漠化防治区划方案
第四章 新疆沙漠化分区防治技术与模式
    4.1 新疆沙漠化防治的指导思想、战略思路与对策
        4.1.1 指导思想
        4.1.2 战略思路与对策
    4.2 新疆沙漠化分区防治技术与模式
        4.2.1 新疆沙漠化防治适用技术与模式
        4.2.2 新疆沙漠化分区适用防治技术与模式
第五章 结论与讨论
    5.1 结论
    5.2 讨论
    5.3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区划成果表格
附录 B 新疆沙漠化适用防治技术与模式
在读期间的学术研究
致谢

(3)水资源再利用建设生态林可行性初探——以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新和县"百里风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1 区域概况
    1.1 自然条件和拟植树种
    1.2 生态林建设
    1.3 生态需水量
    1.4 水质分析
2 来水量分析
    2.1 渭干河新和灌区余水和洪水
        2.1.1 渭干河新和灌区余水
        2.1.2 渭干河洪水
    2.2 塔北截洪排干来水量
        2.2.1 台兰河灌区余水
        2.2.2 台兰河灌区排水
    2.3 喀拉玉尔滚河灌区余水和洪水
3 水量供需平衡分析
    3.1 人工生态林草区水量分析
    3.2 生态林草封育区水量分析
        3.2.1 南部生态公益林草封育区
        3.2.2 西部公(铁)路沿线生态公益林封育区
4 结论

(4)利用灌区排水和汛期洪水建设生态林可行性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1 概 况
2 来水量分析
    2.1 渭干河新和灌区余水和洪水
        ①渭干河新和灌区余水。
        ②渭干河洪水。
    2.2 塔北截洪排干来水量
        2.2.1 台兰河灌区余水
        2.2.2 台兰河灌区排水
    2.3 喀拉玉尔滚河灌区余水和洪水
3 水量供需平衡分析
    3.1 人工生态林草区水量供需平衡分析
    3.2 生态公益林草封育区水量供需平衡分析
        3.2.1 南部生态公益林草封育区
        3.2.2 西部公 (铁) 路沿线生态公益林封育区
4 效益分析
5 结 语

四、水资源再利用建设生态林可行性初探——以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新和县"百里风区"为例(论文参考文献)

  • [1]通古斯巴西古城的保存现状与保护对策[D]. 徐桂玲. 兰州大学, 2014(10)
  • [2]新疆沙质荒漠化防治区划及分区防治模式研究[D]. 阿力木江.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09(01)
  • [3]水资源再利用建设生态林可行性初探——以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新和县"百里风区"为例[J]. 钟扬明,姚伟. 干旱区研究, 2004(04)
  • [4]利用灌区排水和汛期洪水建设生态林可行性初探[J]. 钟扬明,王庆. 节水灌溉, 2004(04)

标签:;  ;  

水资源再利用和生态林建设可行性初探——以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新河县“百里风区”为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