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经济机制下如何做好国有煤矿井口管理工作

市场经济机制下如何做好国有煤矿井口管理工作

一、市场经济机制下国有煤矿井口如何做好经营管理工作(论文文献综述)

杨世武[1](2021)在《可持续发展下国有煤矿企业经营管理措施的思考》文中认为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煤炭目前是我国的主要能源,国有煤矿企业在当前的社会经济体系中占据比较重要的位置,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煤炭企业都面临着资源枯竭的难题,如何促进国有煤矿企业可持续发展,如何把资源变成资产、把资产变为资本、把资本变成财富,需要企业有效的战略思维和经营管理模式。基于此,本文展开关于国有煤矿企业经营管理模式改革强化的思考,希望能够提出可供参考的强化意见。

张毅[2](2020)在《产权与治权关系视野下农村政治生态研究 ——以山西省L村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产权和治权是乡村治理的核心要素,产权是奠定乡村治理的基础要素,治权则是规范乡村治理的结构要素,两者的互动关系共同影响和形塑着乡村的政治生态。中国农村村民自治制度实施30多年以来,既是中国农村基层民主不断发展和进步的过程,也是乡村治理中治权不断下放和分散的过程。同时,由于乡村集体产权的松动,导致村集体资源日益被少数村干部垄断,造成了村庄内部严重的贫富分化现象和干群矛盾。而且,产权分化严重影响了乡村治权结构,掌握公共权力的村干部不仅霸占集体资源,与此同时又通过集体资源所带来的财富继续巩固其对村庄的治权。随着中国农村村民自治制度的发展和完善,村庄治权逐步从村干部手中分散到村民手中,于是就产生了围绕村庄公共权力和集体产权的激烈竞争和争夺。本文以一个典型的煤炭资源型村庄L村为案例,具体描述该村由集体化时期的富裕村到改革开放后的贫困村,村委会选举由村民直选开始时的选举竞争和天价选票,到中期的村“两委”矛盾,再到村委会选举走向规范并趋于平稳的历史过程,重点分析该村村委会换届选举中围绕煤矿资源利益而进行的权力争夺与权力运作,分析不同时期背景下的煤矿集体产权对乡村治理的冲击及其由此产生的政治生态,进而探索乡村振兴背景下资源型农村政治生态的优化路径。本文除导论外,主要包括五个部分的内容:第一章主要介绍集体化时期,L村的集体煤矿在村党支部的统一领导下,采取集体所有、统一经营的方式,壮大了集体经济,实现了村庄的共同富裕,以及由此带来的村庄良好治理与全面发展;第二章通过对L村第六届换届选举中“金钱竞选”和“天价选票”的全景描述和系统解剖,分析集体产权失效后造成乡村治理的要素变化以及由此带来的政治生态恶化与村庄衰败;第三章以L村第八到第十一届村委会换届选举为例,分析资源整合和煤矿利益消失后乡村权力运行状况以及由此造成的村干部无人竞选、村庄公共事务无人管理的治理困境;第四章通过对L村煤矿产权变迁下乡村权力运作轨迹和治理结果的分析,探索资源型农村政治生态的优化路径;最后一部分是文章的结论,即产权与治权密切关联,直接形塑乡村的政治生态,决定农村的发展命运。L村自治异化主要是缘于集体产权失效而非农民素质低下,优化资源型农村的政治生态关键要实现产权与治权的良性互动。

宋铁勇[3](2020)在《被抛弃、被掠夺与回归祖国:民族交错地带边陲矿区兴衰 ——基于扎赉诺尔煤矿的研究(1902-1952)》文中研究说明“扎赉诺尔”地方之名来源于蒙古语对“达赉湖”(呼伦湖)的称呼,经俄语音译再转译为汉语后,演变为“扎赉诺尔”,地域表达范围也从整个达赉湖地区,定位于今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扎赉诺尔区。历史上,位于多民族交错地带、濒临沙俄(苏联)的扎赉诺尔地区本是蒙古族游牧之地,因《中俄密约》的签订,清廷实质上主动抛弃包括扎赉诺尔煤矿经营权在内的中东铁路及其沿线附属地域、企业的主权与相应利权而被迫卷入“世界体系”。兹后,该地因煤而兴,进而形成文化与政治多元的边陲社会。从1902年扎赉诺尔煤矿开办至1952年扎赉诺尔煤矿随中长铁路一齐回归祖国这一期间,扎赉诺尔地区经历了“边疆民族游牧地——煤矿——矿区——城镇”四个阶段的发展历程。这一过程中,既可以管窥到殖民者或强权者对中国施行的资源掠夺、资本输出、产品倾销等政策,以及殖民地单一产业结构的畸形发展特征,也能体察到该矿区社会由无到有,由小而大,多元复杂的样态。煤矿与矿区的发展变迁映射出了具有时代特色的国际关系、中外博弈、列强之间相互牵制、我国东北地区部分外来输入型能源工业与重工业特征,以及边疆地区各民族应对不同政权所产生的共处共生机理、不同时期的中国边疆治理范式等问题。同时,为探索地方社区形态变迁、殖民主义或强权主义统治下的矿区经济社会结构的调适、边疆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趋势以及国际政治影响等问题提供了典型案例。论文分为“序章”“正文”“终章”三大部分。“序章”旨在提出问题、阐明研究意义并通过对先行研究成果的翔实评述,提出本文拟借助的理论范式、研究方法与拟达到的目标。正文分为七章,旨在对“序章”提出的问题予以实证、阐释与研讨。第一章以“近代边疆危机:民族交错地带资源所有权的丧失”为题,阐述本论文研究主要对象所处的时空背景;第二章以“被抛弃的边陲矿业:沙俄对扎赉诺尔煤矿的掠夺”为题,细述东清铁路办矿、俄商包办时期,沙俄对扎赉诺尔煤矿及其矿区的掠夺;第三章以“中苏合办:苏联的隐蔽掠夺策略与其工业化模式在中国的早期试验”为题,通过对扎赉诺尔煤矿产量的统计,分析苏联对扎赉诺尔煤矿资源的掠夺及相关政策和经营手段;第四章以“统制与统治:伪满时期日本对扎赉诺尔煤矿及矿区的管控”为题,分析日本产业统制政策在扎赉诺尔煤矿及矿区施行的阶段性内容与影响。第五章以“中苏共管:工会制度与“一长制”在扎赉诺尔煤矿及矿区的作用”为题,详述边陲经济社会国民经济的恢复与社会秩序的确立过程中,工会制度与“一长制”的作用;第六章以“回归祖国:扎赉诺尔煤矿国有化进程”为题,论述1952年扎赉诺尔煤矿回归祖国后,扎赉诺尔煤矿运营管理的调适。第七章以“遥远的边陲社会:二十世纪上半叶的扎赉诺尔”为题,分析扎赉诺尔煤矿矿工社区的变迁和边陲社会的发展形态。“终章”重在回答“序章”提出的问题,总结全文并得出结论。本文认为扎赉诺尔的“地方性”显现出了汉族移民文化、俄(苏)日殖民者或强权者文化和本地蒙古族文化之间交汇融合的社会性表征。借助于煤矿的“单位”社会化和“地方社会”的单位化之间不间断的互动与互构,扎赉诺尔地方社会得以不断发展,最后进化为城镇。俄-苏占领或租借时期,虽然该地主权在国际法上仍属于中国,当地的中国地方政府仍然存在,俄-苏只是该地的租借者,但因当时中国国家力量羸弱,难以伸张应有的权利,故该地显现出了完全从属于俄-苏政府的“地方性”,该煤矿及地方秩序与中国国家秩序之间难以同调,中国人长期处于社会最底层、中国地方政府始终居于被动地位。日伪统治时期,因中国在该地的主权被完全侵夺,中国的国家秩序自然是荡然无存。中国共产党自1945年日本投降后在该矿所做的一系列秘密和公开工作,卓有成效,事实上将“地方”和“单位”的语义逐渐导向了“国家单元”表意上,为地方秩序与国家秩序之间的渐趋一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直至1953年苏联将该矿归还中国之际,“国家中心性”对“地方性”的整合过程随即完成。

李涛[4](2017)在《煤炭系统工会维护职工权益研究 ——以山西省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随着煤炭市场持续疲软,全国各类煤炭企业生产经营难以为继,煤炭产业作为山西省的支柱产业更是举步维艰,虽然煤炭供给侧改革初见成效,但是依然有部分企业无力按时足额发放职工工资、职工各项劳动经济权益受到侵害的情况,再加上煤矿行业高危、高压的工作环境,以及矿工整体受教育水平偏低等状况,部分地区煤矿职工思想状况出现波动,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加。作为重要的煤炭大省,山西省各级煤矿工会面对出现的诸多新问题和不确定因素,工作任务更加艰巨,工作内容更加繁重。在新时期如何维护煤矿职工的权益不仅关乎百万职工的切身利益,也是全省各级煤矿工会所要面对的重大课题,更是稳定职工队伍的必然要求。在当前中国煤炭市场整体低迷,职工权益遭受侵害的情况下,本课题研究的意义愈发凸显:一是维护职工安全与健康、劳动经济、民主政治和精神文化权益是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要求,是党和国家的神圣职责,也是发挥广大职工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最重要最基础的工作。二是可以此为契机,把山西省煤炭系统各级工会建设成为组织健全、制度完善、维权到位、服务有力、作用明显的组织,全面提升工会组织整体工作。三是在当前煤炭困难时期做好煤矿职工的权益维护工作,不仅关乎百万职工的切身利益,也是山西省各级煤矿工会所要面对的重大课题,对于维护职工队伍稳定、保障山西省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的具有重要意义。四是山西作为全国重要的煤矿生产地,有着上百万庞大的从业队伍,可以说是典型中的典型,把山西煤炭系统工会保障职工权益状况研究透彻,这对于整个国家对其他煤炭大省开展保障职工权益工作都有着重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本论文通过对煤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山西省煤炭系统工会维权现状做了比较详实的论述,在深入分析山西省煤炭系统工会维权工作面临的困难及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强化煤炭系统维权的相关对策,希望对全国煤炭系统工会维权工作提供一些新思路。

李霞[5](2016)在《基于思想教育的民营煤矿安全文化建设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企业安全问题是决定企业发展的重要因子。企业安全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人的因素是最主要的。越来越多的企业把安全文化建设作为重要的发展战略,其中,思想教育在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战略中居于首位。煤矿特别是民营煤矿是事故高发的重灾区,安全事故频发已经严重羁绊我国煤矿安全生产发展。着名的“3E对策”安全理论揭示出:在安全生产所需要的三个保障中,科技、管理和文化的贡献率分别为58%、27%和15%。安全文化的单独贡献率虽然不高,但它在发挥自身基础性和根本性作用的同时,也对科技效能的发挥和监管作用的大小产生着重要影响。因此,安全文化既是安全生产的自变量,也是安全生产的因变量。煤矿安全生产需要科技和装备等硬实力的投入,更需要思想文化理念这种软实力的打造,只有注重软实力与硬实力的有效结合,以软实力有效促进硬实力作用的发挥,才能从根本上保障煤矿安全生产。从思想教育这一独特视角,以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思想教育德性教育理论为基础、综合运用企业文化人本理论和心理资本理论,采用实证研究、比较研究和田野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审视了民营煤矿安全文化建设的现状,剖析其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揭示了思想教育对民营煤矿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论文进行实证研究,选择山西晋城地区李村煤矿作为民营煤矿安全文化建设的实证样本,并选取处于同一地区、具有相同文化和历史背景的陈庄国有煤矿作为参照系,实证研究的整体思路:建立三个剖析面、构建两个对比系。三个剖析面为:2010年李村煤矿安全文化建设的五圈层剖析面、2010年陈庄煤矿安全文化建设的五圈层剖析面、2015年李村煤矿安全文化建设的五圈层剖析面;两个对比系为:2010年李村煤矿与2010年陈庄煤矿的安全文化剖析面的横向对比系和李村煤矿2010年与2015年自身安全文化剖析面的纵向对比系。实证研究揭示出:国营煤矿发展较为成熟的安全文化并不能简单的在民营煤矿照搬套用,必须结合民营煤矿自身特点建设符合自身实际的民营煤矿安全文化,而且尤其要注重发挥思想教育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深入的实证研究基础上,提出基于思想教育的民营煤矿安全文化建设的路径:即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煤矿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方向,培养民营煤矿的安全责商、创新民营煤矿安全文化建设方式,把思想教育深度融入煤矿中心工作、为安全文化建设搭建平台,高度重视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使其成为民营煤矿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资源。论文注重创新:一是在剖析传统的“三圈层理论”、“四圈层理论”、“陀螺模型”、“雷达模型”等各种企业文化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民营煤矿的实际,第一次提出了煤矿安全文化建设的“五圈层雷达模型”,将“安全科技文化”作为煤矿安全文化的一个重要圈层,并努力揭示各个圈层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该模型是对以往圈层理论与模型的丰富与拓展。二是本文在剖析个人不安全行为形成机理的基础上,提出了思想教育是解决民营煤矿个人不安全行为重要手段的新观点。三是独特的研究视角和研究对象,从思想教育的视域,对民营煤矿安全文化建设进行研究;并针对当前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中过于注重外部环境的营造,提出民营煤矿安全文化建设要围绕“本质安全人”来进行。

吴明微[6](2016)在《自我言说与他者言说 ——“话语”视角下中国近现代以来煤矿劳动音乐文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煤矿行业场中孕育的劳动音乐作为我国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都是尘封于边角地带、少人问津的状况。而笔者自幼生长在产煤城市、对煤矿工人及其音乐文化十分熟悉,因此,出于情感动机及学术动机,选择我国煤矿劳动音乐文化作为博士论文的研究对象。本课题并非是宏大叙事般地对我国各地区煤矿劳动音乐的音乐本体及文化进行研究,也不是纯粹按照年代顺序对煤矿劳动音乐文化发展历史进行梳理、研究,而是将所搜集到的资料进行取舍、整合、分类,紧紧地围绕本文“话语”研究视角所进行的理论反思。本文借鉴西方后现代的话语理论及话语批判分析法、文献法、田野调查法、问卷法等研究方法,对各话语主体建构、言说的煤矿劳动音乐文化进行挖掘,探究这些音乐事项的文化内涵、功能、特征以及各话语主体的建构意图、建构方式等,试图进一步阐释煤矿劳动音乐文化发展过程中,各话语主体之间的关系以及他们各自所起到的作用,最终构想出煤矿劳动音乐文化的理想话语模式,同时以小见大,以期对民族音乐学研究产生一定的启示作用。

李利宏[7](2014)在《煤矿产权结构与资源型村庄治理 ——基于山西五村的调查》文中提出中国是一个矿产资源丰富的国家,矿产资源如何开发和利用对实现社会良好治理至关重要。山西是中国煤炭储量较为丰富的地区,资源优势作为一把“双刃剑”,既为山西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奠定雄厚的物质基础,又形成地质灾害、生态破坏、贫富分化加大、社会矛盾加剧等资源诅咒。以往政府和学者主要关注煤炭资源开发中的经济效益、资源利用、生产安全和利益分配等问题,而较为忽视煤炭开采的负外部性造成的资源型村庄农民负担的加重和村庄治理危机的加剧。我们急需研究资源型村庄这种独特的治理景观,以提高对政治社会风险的预见性。论文采取政治经济学的分析框架,以产权政治学为视角,运用实证研究与横向比较、类型分析的方法,从国有产权、集体产权、个体产权这三种煤矿产权结构出发,对山西五个典型的资源型村庄治理过程及其绩效进行分析。本研究的时段是从1990年代中期村办集体煤矿改制以来一直到现在。1990年代中期是一个重要的历史关节点,当时乡镇企业大范围改制,村办集体煤矿同样如此,出现了村办煤矿集体经营与个人承包并重的产权结构,也出现了私人买断煤矿的个体产权结构。论文研究五个资源型村庄在煤矿产权变革进程中因其不同的产权关系和产权结构导致的不同发展道路,旨在揭示产权变革对村庄治理的影响及导致的农民利益的变化。全文除导论与结论外,共分三章,按照煤矿产权结构(国有产权、集体产权、个体产权)对资源型村庄治理的影响来架构全篇。第一章通过两个典型案例分析国有产权与村庄治理的关联。研究发现,村企关系模式与村庄治理关系密切。当保护型村治精英以集体利益为重,充分发挥个人能力,与国有煤矿进行有理有据的谈判,且村庄能够为煤矿的发展提供优质服务时,就能促使国有煤矿与村庄建立合作共赢关系,并依托国有煤矿为村庄发展提供恰当的支持,促进村庄实现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的全方位发展;当存在谋利型村治精英时,同时由于缺乏有效的委托——代理机制激励、监督国有煤矿负责人,这种村治精英就会与谋利型的国有煤矿负责人合谋,侵害村民权益,进而引发村民上访,最终使村庄陷入治理困境。第二章通过两个典型案例分析集体产权与村庄治理的关联。研究发现,在煤矿产权制度变迁的宏观背景下,决定村庄集体产权结构发挥效用的关键在于保护型村治精英主导与村民民主参与的互动。反之,如果村治精英沦为谋利型村治精英,村庄公共权力成为其谋利手段,村民民主参与又流于形式,将会导致集体产权无法发挥效用,进而损害村民利益、引发群体性事件,村庄陷于混乱的无发展局面;第三章通过一个典型案例分析个体产权与村庄治理的关联。研究发现,与国有产权和集体产权结构相比,个体产权的煤矿一般不利于村庄治理,因为其占有和使用权的私有性质决定了煤矿主会占有煤矿生产的全部收益,对村庄公共产品的提供来源于企业社会责任意识的强烈与否而非制度约束。这种模式下的村庄集体经济薄弱、公共产品供给严重不足。煤矿主暴富和村民贫困的巨大反差虽然不会引发村民强烈不满,但它会加剧村庄阶层分化、降低村庄凝聚力、增加村民集体行动的难度,使村庄治理遭遇严重挑战。当然,如果企业能够承担社会责任,为村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以及更多的公共产品时,可以延缓村庄的衰败。在上述研究基础上,论文提出如下结论:一是产权结构同村庄治理具有比较密切的内在关系,但是产权结构不是决定治理模式与治理绩效的根本因素。资源型村庄的治理状态和治理绩效是多种变量交互作用的结果,产权结构不可能单方面发挥作用,甚至不可能直接发挥作用,而是通过国家意志力(制度、政策、权力)、经营者的价值偏好和地方本土性社会资源等发挥作用;二是产权结构有效发挥作用是村庄善治的基础;三是与国有产权和个体产权相比,集体产权结构更有利于村庄治理。

赵静[8](2014)在《决策删减—执行协商:中国山西煤炭产业政策过程研究》文中指出在制度转轨时期,中国公共政策过程呈现出什么样的特征?本文研究了本世纪以来,中国煤炭产业政策的制定与实施过程,指出“决策删减-执行协商”是当代中国公共政策过程的特征表现,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分析政策波动与跃迁的系统性框架。政策发生相反的变化,谓之波动;频繁发生重大改革,谓之跃迁。在比较分析了解释煤炭产业部门政策波动与跃迁的三个竞争性解释和现有政策过程理论之后,本文构建了“决策删减-执行协商”的分析框架,并进一步回答现实问题:为何煤炭产业在短短几年间出现了从“资源有偿使用”市场化改革到“企业兼并重组”国有化改革的大逆转?在实证方面,本文选取了中国煤炭产业发展中两次影响深远的政策——“资源有偿使用”和“企业兼并重组”——为关键个案,对其决策过程与执行过程进行了深入研究,同时还分析了煤炭产业的发展历史、政策演变和制度安排。研究发现:当代中国公共政策过程表现为政治压力下的决策删减与博弈中的协商执行频繁交错。政治压力导致了政治精英追求政治理性,将决策过程中的利弊权衡环节删减。作为对决策删减的补偿,政策执行过程则表现为反复、拖沓的讨价还价和利益协商。决策的目标方向与执行结果之间存在紧密的张力关系。此外,行政精英同时具有代理人与自利者的双重角色。既有利益格局界定了博弈策略,导致了不同的执行模式和执行绩效。频繁的政治精英更替打破了政策周期,迫使决策过程删减,政策执行中断。高频率、高程度自由裁量权的使用是政策波动与跃迁的催化剂,导致了决策产出的不确定和执行结果的多样化,进而引发了政策波动与跃迁。最后,本文分析了政策波动与跃迁对产业发展的损害,指出政策的稳定性是产业发展的必要保障,科学的政策决策和具有前瞻性的顶层设计是产业善治的必要途径。由此,研究指出中国公共政策过程的三条优化路径:减少政策决策中的政治压力,优化激励机制;拓宽知识与意见的输入渠道,增加专家与公众的参与;明晰行政自由裁量的使用边界,建立稳定的行政规则。

杨坚[9](2012)在《矿产集群型—母公司安全监管组织模式及监管水平评价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集群型矿产开发模式是采矿业规模化的必然结果,其安全状况主导着采矿业的安全局势。200起的事故原因调查表明,矿产资源集群型企业事故中,监管不当作为致因之一的占95.3%,安全监管问题逐渐成为当前矿山安全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本文基于矿产资源集群型企业母公司角度研究分析矿山安全监管的组织管理模式及监管水平的评价方法。文章首先提出并定义了矿产资源集群型企业的概念,论证了矿产资源集群型企业的安全监管职能的必要性,提出了监管的六个基本特征,为后文研究奠定理论基础。论文就安全监管组织构架进行了分析,指出了H型组织结构在集群型企业安全监管中的优越性,举例进行了组织结构的熵值计算分析,提出了SC网式组织结构假设,并验证了其有效性和适用性;研究了集团管控的三种典型模式,构建了安全监管的战略管控型TPCPS模式、财务管控型UL模式以及运营管控型TPCPS-CIDI模式,提出了优化的SFW综合安全监管模式及其相应职能定位,并从战略目标系统、组织制度系统、过程控制系统、测评反馈系统以及管理信息系统五方面构建了矿产资源集群型企业的安全监管内容体系。随后就安全监管水平评价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两个评价维度,基于监管内容体系,通过文献研究及问卷调查确定了11项管理维度评价指标,采用ISM递阶层级法确定2项业绩维度评价指标,并得到安全监管对矿山安全的影响作用是根本的、深层次的,并且是通过作用于企业管理机制和企业安全文化而影响安全系统的结论。依据评价指标本文提出了量表式评价方法,并开发了“矿产资源集群型企业安全监管评价量表”,以12项指标的综合评价结果和“安全目标达成率”共同作为评级依据确定了安全监管水平评价的五个级别。最后对X公司进行了评价应用,利用SPSS软件计算分析确定了各评价指标的评价模型,进而构建了综合评价模型。通过对2011年度的评价,确定该公司安全监管水平为三级。应用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安全监管水平评价方法对企业具有较好的指导性和适用性。

张磊[10](2012)在《国有煤矿经营者薪酬激励模式优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国有煤矿经营者的管理与煤矿的安全生产关系密切,薪酬激励模式对煤矿经营者的管理行为起着重要导向作用。现行国有煤矿经营者薪酬激励模式以经济效益为主要导向和短期激励为主要方式,使得经营者注重经济效益而忽视安全、注重短期利益而不利企业长期发展。因此,研究安全和效益双重导向和长短期激励结合的国有煤矿经营者薪酬激励模式,对实现国有煤炭企业安全和效益双丰收,推动中国煤炭行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分析国有煤矿经营者这一特殊群体的特殊性,认为对这一群体的薪酬激励需要进行深入研究。通过对多个大型矿业集团的深入调研与访谈,分析了现行国有煤矿经营者薪酬激励模式与绩效考核现状。总结出现行国有煤矿经营者薪酬激励模式及其缺陷,并分析出国有煤矿经营者薪酬激励模式优化的重点任务。对国有煤矿经营者薪酬激励模式优化重点任务进行了博弈分析。通过国有煤矿经营者-生产者的进化博弈分析发现,降低超产奖励额度,变超产奖为安全奖等都可有效降低违规概率,因此,应提高绩效薪酬中安全绩效的比重。通过国有煤炭企业董事会-煤矿经营者博弈分析发现,从长期来看,国有煤矿经营者与董事会将选择(安全指挥,执行安全检查)的策略组合,因此,国有煤矿经营者薪酬激励模式中必须引入长期激励方式。依据国有煤矿经营者薪酬激励机制的内在机理及其动力学特性,开创性地运用系统动力学方法建立了国有煤矿经营者薪酬激励机制演化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利用该模型进行了如下研究:国有煤矿经营者薪酬激励机制系统运行与系统内部结构之间的动力学机制;国有煤矿经营者薪酬激励模式优化重点包括效益和安全绩效及长期激励比重问题的动态模拟;关于国有煤矿经营者薪酬激励模式优化的政策建议。针对现行国有煤矿经营者薪酬激励模式及其缺陷,结合煤炭企业的特点,建立国有煤矿经营者薪酬激励优化模式:体现安全和效益并重的思想;采用相对业绩激励思想;延长激励年限,设置考核期超过年度的长期激励方式,提出可变年薪递延机制,以对煤矿经营者进行长期激励。有针对性地进行国有煤矿经营者薪酬激励模式的多样化设计,并提出优化模式实施的对策建议。

二、市场经济机制下国有煤矿井口如何做好经营管理工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市场经济机制下国有煤矿井口如何做好经营管理工作(论文提纲范文)

(1)可持续发展下国有煤矿企业经营管理措施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一、可持续发展下的国有煤矿企业经营管理的概况
    (一)国有发煤矿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背景
    (二)进一步强化国有煤炭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意义
二、国有煤矿企业的经营管理的现状
    (一)市场营销方式有待加强
    (二)企业的风险管理思想落后
    (三)企业管理方法仍需进一步完善
三、可持续发展背景下国有煤矿企业经营管理的强化措施
    (一)完善组织结构
    (二)加强安全生产管理
    (三)优化人力资源分配
    (四)加强产品营销措施
    (五)提高成本管控能力
    (六)加快信息化建设
四、结语

(2)产权与治权关系视野下农村政治生态研究 ——以山西省L村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研究缘起与研究意义
        (一) 研究缘起
        (二) 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与问题提出
        (一) 国内外研究现状
        (二) 研究问题
    三、研究方法与案例介绍
        (一) 研究方法
        (二) 案例介绍
    四、相关概念及基本理论
        (一) 产权与集体产权
        (二) 煤矿产权的内容及特点
        (三) 治权及乡村治权
        (四) 政治生态与资源型农村的政治生态
    五、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
        (一) 研究思路
        (二) 研究内容
    六、本文的主要创新点及不足之处
第一章 权力共有与利益共享:产权与治权统一下的农村政治生态
    1.1 集体化时期农村集体煤矿的经营与管理
        1.1.1 人民公社时期社队煤矿的形成过程
        1.1.2 农村社队煤矿的管理和经营形式
        1.1.3 社队煤矿对乡村治理的影响
        1.1.4 社队煤矿对农村政治生态的影响
    1.2 集体所有与统一经营:集体化时期L村煤矿产权形式
        1.2.1 L村集体煤矿的形成过程
        1.2.2 L村集体煤矿的产权形式
    1.3 党的领导与社员大会:集体化时期L村的治理形态
        1.3.1 L村村庄治理的演变历史
        1.3.2 集体化时期L村的治权结构
    1.4 产权与治权统一下的治理成效
    1.5 小结
第二章 自治异化与村庄衰败:产权与治权分离中的农村政治生态
    2.1 改革开放后农村集体煤矿的兴起与村民自治的实行
        2.1.1 改革开放后农村集体煤矿的兴办与产权分化
        2.1.2 村民自治的实行与农民的政治热情
        2.1.3 村民自治的实行与集体煤矿私人承包对乡村治理的影响
    2.2 产权松动与治权垄断:L村集体煤矿的私下承包与贫富分化
        2.2.1 权力垄断资源:村干部私下承包与转让村集体煤矿
        2.2.2 资源巩固权力:选举竞争与煤矿承包者当选
        2.2.3 贫富分化与干群矛盾:村干部掌握集体资源的结果
    2.3 产权分化与治权分散:昂贵的选票与派系斗争
        2.3.1 村民直选中激烈的竞争与“金钱大战”
        2.3.2 产权与治权分离后的村企对立与治理瘫痪
        2.3.3 “两委”矛盾——派系斗争背后的资源争夺
    2.4 小结
第三章 竞争消失与发展困局:产权与治权解挂后的农村政治生态
    3.1 山西煤炭资源整合的政策演变及过程
        3.1.1 安全整治,关小上大
        3.1.2 有偿使用,兼并重组
        3.1.3 国进民退与集团经营
    3.2 煤炭资源整合对乡村治理的影响
        3.2.1 集体收入减少影响村庄公共建设
        3.2.2 补偿纠纷下社会矛盾增多
        3.2.3 采煤沉陷区治理难开展
    3.3 L村集体煤矿整合后的自治转移与发展困境
        3.3.1 一次性海选与严格投票规则
        3.3.2 村民参选的理性回归
        3.3.3 平稳连任与“一肩挑”
        3.3.4 竞争消失后村庄公共事务的发展及困境
    3.4 小结
第四章 集体产权与民主治理:资源型农村政治生态优化路径
    4.1 建立科学合理的煤矿产权制度体系
        4.1.1 厘清产权关系
        4.1.2 稳定产权政策
        4.1.3 规范矿业权市场
        4.1.4 畅通社会参与渠道
    4.2 坚持并有效发挥集体产权的双重功能
        4.2.1 集体产权是村民自治的核心和实质内容
        4.2.2 坚持与明晰集体产权,增强村民自治的经济基础
        4.2.3 强化治权的民主运行,保障集体产权的政治功能
    4.3 加强农村民主制度治理
        4.3.1 加强选举后的民主制度运行,避免“自治异化”
        4.3.2 完善村务监督的制度建设,强化“四权同步”
        4.3.3 提高村民监督意识和能力,提升“公共意识”
    4.4 发挥农村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
        4.4.1 夯实领导地位,理顺两委关系
        4.4.2 加强党员教育,带动农民参与
        4.4.3 优化党员结构,抓好“关键少数”
        4.4.4 加强作风建设,重塑干部形象
    4.5 重塑农村良好的政治文化
        4.5.1 深入挖掘乡土社会传统优秀文化资源
        4.5.2 加强乡村诚信、法治和民主等现代文明建设
结论与讨论
    一、产权与治权关系是形塑资源型农村政治生态的主要因素
    二、自治异化缘于制度缺陷而非农民素质低下
    三、集体产权功能失效是农村政治生态恶化的关键
    四、实现产权与治权的良性互动是农村健康发展的保障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3)被抛弃、被掠夺与回归祖国:民族交错地带边陲矿区兴衰 ——基于扎赉诺尔煤矿的研究(1902-1952)(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序章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先行研究述评
        一、1934 年以前沙俄与苏联对扎赉诺尔煤矿的调查研究
        二、日本占领及伪满洲国统治时期对扎赉诺尔煤矿的研究
        三、中苏共管时期与新中国成立后的相关研究
    第三节 研究问题与方法
        一、研究的对象与问题
        二、研究方法
第一章 近代边疆危机:民族交错地带资源所有权的丧失
    引言
    第一节 近代边疆危机态势
        一、列强对中国边疆大面积领土强占与资源掠夺
        二、俄国攫取中国东北大片领土及其将东北残存领土“俄罗斯化”企图
        三、英国强行牛庄开港及其在东北的利益
        四、日本对东北边疆地区的觊觎与渗透
        五、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
    第二节 列强对中国民族交错地带的矿产资源调查
        一、俄国在中东铁路沿线的资源调查
        二、日本对中国东北地区资源的调查
    本章小结
第二章 被抛弃的边陲矿业:沙俄对扎赉诺尔煤矿的掠夺
    引言
    第一节 东清铁路计划出笼及沙俄对矿权的掠夺
        一、东清铁路计划出笼与实施
        二、沙俄对东清铁路沿线矿权的侵夺
    第二节 扎赉诺尔煤矿开设与运营
        一、扎赉诺尔煤矿开设与东清铁路的初期经营
        二、俄商包办下的扎赉诺尔煤矿
    第三节 中东铁路燃料供应与煤矿的掠夺式开采
        一、中东铁路的燃料需求
        二、东清铁路公司与俄商对煤炭资源的掠夺
        三、煤炭资源开采于呼伦贝尔地方的经济意义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中苏合办:苏联的隐蔽掠夺策略与其工业化模式在中国的早期试验
    引言
    第一节 苏联对扎赉诺尔煤炭的掠夺
        一、苏联对扎赉诺尔煤田的地质探查
        二、中东路事件前苏联对扎赉诺尔煤的掠夺
        三、中东路事件后苏联对扎赉诺尔煤矿的抛弃
    第二节 中苏合办对扎赉诺尔煤矿的影响
        一、苏联工矿企业运营经验的引入
        二、中东路事件对扎赉诺尔煤矿的影响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统制与统治:伪满洲国时期日本对扎赉诺尔煤矿及矿区的管控
    引言
    第一节 日本产业统制政策下的扎赉诺尔煤矿
        一、日苏交接扎赉诺尔煤矿过程
        二、满炭系统对扎赉诺尔煤矿的统制
        三、日本殖民后期统制政策的调整
    第二节 伪满洲国统治下的煤炭资源掠夺
        一、日本人对扎赉诺尔煤田的地质勘测
        二、日本对扎赉诺尔煤炭的掠夺
        三、日本煤炭资源掠夺对“兴安北省”经济发展的影响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中苏共管:工会制度与“一长制”在扎赉诺尔煤矿及矿区的作用
    引言
    第一节 扎赉诺尔光复与中国共产党对煤矿的军事接管
        一、扎赉诺尔光复
        二、中国共产党对扎赉诺尔煤矿的军事接管
        三、秘密建党建政背景下的煤矿恢复
    第二节 煤矿工会在中苏共管期间的作用
        一、煤矿工会的筹建与基层动员
        二、苏联一长制与工会在煤矿运营中的协调
        三、煤矿公开建党与工会面向的转变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回归祖国:扎赉诺尔煤矿国有化的进程
    引言
    第一节 中苏关于交还中长铁路的谈判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前中国共产党与苏联的交涉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中苏谈判
    第二节 扎赉诺尔煤矿回归祖国
        一、扎赉诺尔煤矿回归祖国的具体过程
        二、扎赉诺尔煤矿在回归缓冲期的基本情况
    第三节 回归祖国初期扎赉诺尔煤矿的调整与发展
        一、扎赉诺尔煤矿回归祖国后的调整
        二、扎赉诺尔煤矿回归祖国后的发展
    本章小结
第七章 遥远的边陲社会:20世纪上半叶的扎赉诺尔
    引言
    第一节 扎赉诺尔地方早期历史与矿区的形成
        一、扎赉诺尔地方早期历史
        二、扎赉诺尔行政建置变迁
        三、扎赉诺尔矿区的形成与发展
    第二节 煤矿招工与扎赉诺尔移民社会的形成根源
        一、扎赉诺尔煤矿招工与地方人口结构演变
        二、扎赉诺尔地方经济结构
        三、扎赉诺尔社会生活
    第三节 以煤矿为核心的单位体制形成
        一、煤矿的“单位”化进程
        二、单位制社区
    本章小结
终章
    第一节 扎赉诺尔煤矿与扎赉诺尔地方社会发展过程中显现的社会表征
    第二节 “国家中心性”对于“地方性”的整合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致谢

(4)煤炭系统工会维护职工权益研究 ——以山西省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选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国内外研究综述
    研究思路和方法
第一章 工会与煤炭系统工会
    1.1 工会
        1.1.1 工会的内涵
        1.1.2 工会的性质
        1.1.3 工会的地位
        1.1.4 工会的职能
    1.2 煤炭系统工会
        1.2.1 煤炭系统工会的内涵和作用
        1.2.2 建立煤炭产业工会的必要性
        1.2.3 煤炭系统工会的职能
        1.2.4 煤炭系统工会的重要意义
第二章 山西省煤炭系统工会维权实践
    2.1 山西省煤炭系统工会基本情况介绍
    2.2 维护职工民主政治权益状况
        2.2.1 民主直选基层工会主席迈出了坚实步伐
        2.2.2 职代会制度进一步落实,职工提案落实率逐步提高
        2.2.3 职工代表培训力度加大,进一步提升了履职能力
        2.2.4 企业民主管理不断深化,广大职工应有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得到落实
    2.3 维护职工的安全与健康权利状况
        2.3.1 群众安全工作持续扎实开展
        2.3.2 煤矿井口群众安全工作站建设取得了新进展
        2.3.3 职业病防治工作扎实推进
    2.4 保障职工劳动经济权益状况
        2.4.1 加强监督检查,促进和谐劳动关系
        2.4.2 工资集体协商广泛开展,集体合同及专项集体合同签订率不断提高
        2.4.3 监督企业落实工、病亡职工待遇,关注职工心理健康
        2.4.4 落实待遇,保障权益,进一步调动广大女职工的积极性
        2.4.5 创建帮扶长效机制,营造企业和谐发展新局面
        2.4.6 督促煤矿企业建立后勤生活保障设施,“两堂一舍”基本满足职工生活所需
    2.5 拓展依法维权渠道,保障职工的精神文化权益状况
        2.5.1 煤矿企业职工文化活动场所日趋完善
        2.5.2 职工文体骨干队伍建设有了新进展
        2.5.3 煤矿职工特色文艺活动广泛开展
        2.5.4 矿区全民健身活动方兴未艾
        2.5.5 职工读书活动蔚然兴起
第三章 山西省煤炭系统在维护职工权益工作上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3.1 煤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煤炭系统工会维权提出的新挑战
        3.1.1 职工 2014-2015年收入变化
        3.1.2 职工工资拖欠情况
        3.1.3 2015-2016年职工转岗分流人数与类型
    3.2 煤炭系统工会在维护职工权益工作上存在的问题
        3.2.1 工会组织体系建设存薄弱环节,尚不能够充分保障职工民主政治权益
        3.2.2 对职工健康保障程度不够
        3.2.3 职工劳动经济权益保障力度不够
        3.2.4 维护职工精神文化权益的观念淡薄
    3.3 对于煤炭系统维权工作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3.3.1 工会组织建设薄弱原因
        3.3.2 职工健康保障方面
        3.3.3 职工劳动经济权益保障力度不够
        3.3.4 维护职工精神文化权益的观念淡薄
第四章 对加强煤炭系统工会维权能力的建议
    4.1 职工安置和困难职工帮扶工作是重中之重
        4.1.1 积极开展转岗职工安置工作
        4.1.2 积极开展困难职工帮扶工作
        4.1.3 推动全省煤炭行业社保缴纳工作
    4.2 加强工会组织建设,保障职工的民主政治权益
        4.2.1 要大力推进兼并重组煤矿企业的建会工作
        4.2.2 要依法抓好工会组织的规范化建设
        4.2.3 进一步推进企业民主管理制度的落实
        4.2.4 畅通职工利益诉求表达渠道,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4.3 突出煤炭产业工会维护职工安全与健康权益
        4.3.1 加强专兼职队伍建设,完善工会劳动保护监督检查网络体系,提高监督检查水平
        4.3.2 加强监督,强化预防,遏制职业病高发势头
        4.3.3 强化井口工作站建设与管理,筑牢群众安全生产防线
        4.3.4 扎实推进“安康杯”竞赛活动,促进煤矿安全生产文明生产
    4.4 建立健全维权机制,保障职工的劳动经济权益
        4.4.1 监督劳动合同及集体合同的履行落实
        4.4.2 努力保障职工工资和社保权益
        4.4.3 积极推进集体协商签订集体合同和其他专项集体合同工作规范化建设
        4.4.4 着力改善“两堂一舍”等职工生活服务设施,提高管理服务水平
    4.5 进一步强化法律意识,保障职工精神文化权益
        4.5.1 提高认识,完善企业职工文化建设的领导机制
        4.5.2 建立健全职工文体活动设施,夯实职工文化建设基础
        4.5.3 坚持普及与提高并行并举
        4.5.4 组织开展活动要体现工会特色
        4.5.5 坚持职工书屋建设和职工读书活动并重,助推职工队伍素质提升
        4.5.6 加强文艺骨干队伍建设,促进煤矿职工文化体育事业大发展大繁荣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5)基于思想教育的民营煤矿安全文化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的问题和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综述
    1.4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1.5 技术路线及研究方法
2 相关概念及理论依据
    2.1 相关概念
    2.2 理论依据
3 思想教育之于民营煤矿安全文化建设的意义
    3.1 思想教育与民营煤矿安全文化建设具有高度契合性
    3.2 思想教育是解决个人不安全行为的重要手段
    3.3 思想教育对民营煤矿安全文化建设具有特殊作用
    3.4 本章小结
4 民营煤矿安全文化建设现状、问题及其成因分析
    4.1 民营煤矿安全文化建设现状
    4.2 民营煤矿安全文化建设的特殊背景
    4.3 民营煤矿安全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4.4 民营煤矿安全文化建设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4.5 民营煤矿安全文化建设面临的新形势
    4.6 本章小结
5 基于思想教育的民营煤矿安全文化建设实证研究
    5.1 民营煤矿与国有煤矿安全文化建设的差异性
    5.2 2010年李村煤矿安全文化建设
    5.3 李村煤矿安全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5.4 思想教育深度介入后的李村煤矿安全文化建设(2010年以来)
    5.5 本章小结
6 基于思想教育的民营煤矿安全文化建设路径
    6.1 思想教育把握核心价值观为民营煤矿安全文化建设引领方向
    6.2 思想教育运用安全责商管理创新民营煤矿安全文化建设方式
    6.3 思想教育整合资源促进民营煤矿安全文化平台建设
    6.4 思想教育借鉴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为民营煤矿安全文化建设提供智慧支持
    6.5 本章小结
7 结论和展望
    7.1 结论
    7.2 创新点
    7.3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6)自我言说与他者言说 ——“话语”视角下中国近现代以来煤矿劳动音乐文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文文摘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方法
    四、研究界定
    五、理论背景
    六、研究意义
第一章 煤矿工人自我言说的劳动音乐文化
    第一节 煤矿工人自我言说的动因
        一、动因一:煤炭开采萌芽与繁荣
        二、动因二:煤矿劳动的特殊条件
        三、动因三:煤矿工人的自身需求
    第二节 自我言说形式之一:煤矿劳动号子
        一、煤矿号子类型及特征
        (一) 煤矿水工与水工歌
        (二) 绞窑工与绞煤号子
        (三) 运煤工和运煤号子
        (四) 搬运物件劳动号子
        二、煤矿号子的功能
        (一) 驱除疲劳、避免事故
        (二) 提示操作、保障安全
        (三) 愉悦心情、提高效率
        (四) 抒发情感、文学价值
        (五) 指挥劳动、计算工作量
    第三节 自我言说形式之二:煤矿劳动悲歌
        一、煤矿劳动悲歌类型
        (一) 反映煤矿高危特征的
        (二) 反映煤矿特殊制度的
        (三) 反映煤矿劳作及食宿条件
        二、煤矿劳动悲歌特征
    第四节 自我言说形式之三:窑神祭祀音乐
        一、概况:祭祀对象、时间、地点
        二、建国前窑神祭祀仪式及用乐
        三、改革后复兴时期的窑神祭祀音乐
        四、窑神祭祀音乐特征及其文化内涵、功能
    小结
第二章 国家言说的煤矿劳动音乐文化
    第一节 煤矿生产战歌的萌芽与繁荣
        一、背景
        二、煤矿生产战歌音乐文本分析
        (一) 以“忆苦思甜”、“感恩”对比方式建构歌曲
        (二) 以“夺煤生产运动”的激励方式建构的歌曲
        (三) 以“劳动号子”的音乐形式建构的生产战歌
        (四) 煤矿生产战歌中的国家符号、矿工符号
        三、煤矿生产战歌的双向运行机制
        (一) 由上至下的“执行”机制:以各“单位”为中介
        (二) 由下至上的“检阅”机制:以汇演、比赛、观摩等为中介
    第二节 国家在场:祭煤神活动的曲折发展
        一、建国后煤矿国有化、窑神祭祀走向衰落
        二、破四旧运动中的“牛鬼蛇神”
        三、改革后小煤窑矿难频发、再被言说成“迷信”
    第三节 煤矿新安全通信语境中的井下环境音乐
        一、煤矿井下环境音乐运用的背景
        二、矿井巷道、猴车等地环境音乐
        三、煤矿井下工作面音乐茶饮休息室
        四、煤矿单向运行机制影响环境音乐效果
    第四节 煤矿安全文化系统中的安全歌
        一、煤矿安全歌兴起背景
        二、煤矿安全歌曲音乐文本分析
        (一) 煤矿操作守则歌曲
        (二) 亲情型安全歌曲
        (三) 改编·多元的歌曲特征
        三、对煤矿生产战歌运行机制的继承与发展
    小结
第三章 社会大众言说的煤矿劳动音乐文化
    第一节 矿难歌曲产生的背景
        一、改革开放后小煤窑兴起,矿难频频发生
        二、媒体的矿难报道引发社会大众的关注
    第二节 矿难歌曲类型及其运行特征
        一、矿难歌曲文本类型
        (一) 表现矿难家属失亲之痛的歌曲
        (二) 表现矿难事件及呼吁安全生产
        (三) 表现矿难矿工们真实生存状况
        二、矿难歌曲运行模式及草根性特征
    第三节 “井下环境音乐”引发的争论
        一、争论源起:广西井下咖啡吧音乐巷道及智力矿难救援
        二、反对者对井下环境音乐提出的观点
        三、支持者对井下环境音乐提出的观点
    小结
第四章 矿工·国家·社会在煤矿劳动音乐文化发展中的作用
    第一节 矿工:建构传承
        一、建构了独特的煤矿劳动音乐文化传统
        二、促进煤矿地区民间音乐文化发展传承
    第二节 国家:高效操控
        一、国家对煤矿劳动音乐型塑、甄选、利用
        二、国家的政策制定以及经济支持作用
    第三节 社会:代言监督
        一、代言作用
        二、监督作用
    小结
第五章 煤矿劳动音乐发展中矿工与他者话语关系
    第一节 矿工自由言说(1840年-1920年)
    第二节 他者的介入(1921年-1949年)
        一、1921年建党后革命者加入
        二、抗日战争爆发音乐家加入
    第三节 话语关系失衡(1949年-1979年)
        一、特殊国情的需要,矿工话语服从于国家话语
        二、国家社会一体化,大众不具言说矿工能力
    第四节 多元话语形成(1980年-2015年)
        一、国家话语强势性特征减弱、社会话语独立
        二、多元话语空间为矿工话语回归提供契机
    小结
结语 启示与展望
    一、煤矿劳动音乐理想话语模式构想
        (一) 理想目标:音乐与煤矿生产“互惠”
        (二) 回归本位:注重煤矿工人主体位置
        (三) 各司其职:合理发挥他者协助作用
    二、本课题对民族音乐学研究的启示
        (一) 话语理论在民族音乐学研究中运用与拓展
        (二) 本课题对民族音乐学行业音乐文化研究呼唤
附录一:文章中未收入的乐谱及矿难歌曲《矿工》手稿
附录二:2015年笔者在百度贴吧对各地煤矿矿工做音乐调查部分截图
附录三:黑龙江龙煤集团鸡西矿业公司张辰煤矿实地调查照片及问卷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和主要成果
个人简历
致谢

(7)煤矿产权结构与资源型村庄治理 ——基于山西五村的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选题的缘起及意义
        (一) 选题的缘起
        (二) 选题的意义
    二、文献回顾与理论困惑
        (一) 产权与治理的相关研究
        (二) 资源与治理的相关研究
        (三) 对已有相关研究的评论
    三、分析框架与结构安排
    四、本研究的核心概念
        (一) 煤矿产权结构
        (二) 资源型村庄治理
    五、研究方法与资料来源
        (一) 研究方法
        (二) 资料来源
        (三) 个案简介
    六、创新之处与研究不足
        (一) 创新之处
        (二) 研究不足
第一章 国有产权与资源型村庄治理
    1.1 村企合作与资源型村庄善治
        1.1.1 保护型村治精英促进村企合作
        1.1.2 民主制度确保村庄公共权力规范运行
        1.1.3 利益共享巩固村企合作
        1.1.4 村企合作带动资源型村庄善治
    1.2 村企合谋与资源型村庄失序
        1.2.1 谋利型村治精英引发村企合谋
        1.2.2 民主机制缺失加剧村庄公共权力异化
        1.2.3 国有煤矿负责人的谋利行为加剧村企合谋
        1.2.4 村企合谋引致资源型村庄失序
    1.3 国有产权与资源型村庄治理的关联
        1.3.1 互惠共赢是村企合作和村庄善治的基础
        1.3.2 国有煤矿负责人的价值偏好引发村企合作或合谋
        1.3.3 保护型村治精英是村企合作和村庄善治的关键
        1.3.4 村民民主参与是村庄善治的制度保障
    1.4 小结
第二章 集体产权与资源型村庄治理
    2.1 集体产权发挥效用与资源型村庄全面发展
        2.1.1 保护型村治精英促发集体产权发挥效用
        2.1.2 民主参与确保集体产权发挥效用
        2.1.3 集体经济壮大与村民共同富裕
        2.1.4 农民合作与村庄凝聚力的提升
    2.2 集体产权运转失效与资源型村庄衰败
        2.2.1 谋利型村治精英引致集体产权运转失效
        2.2.2 围绕公共资源的权力争夺
        2.2.3 公共财产的个人占有
        2.2.4 村民无奈下的抗争
        2.2.5 资源型村庄走向全面的衰败
    2.3 集体产权与资源型村庄治理的关联
        2.3.1 集体产权发挥效用是资源型村庄善治的核心
        2.3.2 保护型村治精英是集体产权发挥效用的关键
        2.3.3 民主机制是集体产权发挥效用的制度保障
    2.4 小结
第三章 个体产权与资源型村庄治理
    3.1 多方因素促成个体产权
        3.1.1 国家政策允许
        3.1.2 政企合谋
        3.1.3 村治精英默许
        3.1.4 本地特有市场环境
    3.2 个体产权引发公共权力的蜕变
        3.2.1 从“道义本位”到“利益本位”
        3.2.2 民主制度的缺失加剧公共权力的蜕变
        3.2.3 个体煤矿缺乏承担社会责任的意识
    3.3 村庄治理遭遇严重挑战
        3.3.1 村庄贫富差距悬殊
        3.3.2 公共产品供给严重不足
        3.3.3 农民处于分散的无组织状态
    3.4 个体产权与资源型村庄治理的关联
        3.4.1 个体产权容易导致贫富悬殊
        3.4.2 个体产权容易引发村庄失序
        3.4.3 企业社会责任有助于延缓村庄衰败
    3.5 小结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一 研究结论
        (一) 多元治理主体的交互作用是产权结构发挥效用的前提
        (二) 产权结构有效发挥作用是资源型村庄善治的基础
        (三) 集体产权结构更有利于资源型村庄治理
    二 政策建议
        (一) 完善资源开发收益共享机制
        (二) 建立产权结构有效发挥作用的机制
附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8)决策删减—执行协商:中国山西煤炭产业政策过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问题的提出与议题的选择
    1.2 研究背景
        1.2.1 速度走向规制,产业发展的路径选择
        1.2.2 新的决策环境:行政问责制的兴起
    1.3 研究概述:现实问题和意义
        1.3.1 现实问题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方法
        1.4.1 研究方法
        1.4.2 数据来源
    1.5 框架结构与内容简介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关键概念辨析
        2.1.1 制度稳定与制度变迁
        2.1.2 政策变迁与长期政策分析
        2.1.3 政策过程,政策波动与跃迁
    2.2 产业政策波动的三个竞争性解释
        2.2.1 国家控制论视角
        2.2.2 政治经济周期视角
        2.2.3 官僚组织视角
        2.2.4 竞争性解释的不足
    2.3 传统政策过程视角
    2.4 政策过程关键维度的再剖析
        2.4.1 转换政策过程的思维方式:系统分析决策与执行
        2.4.2 行动者的逻辑分析:政治精英与行政精英
        2.4.3 规则与自由裁量:规范层面上的思考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决策删减-执行协商”的政策过程分析框架
    3.1 概念界定与基本假设
        3.1.1 政策情景
        3.1.2 基本假设
    3.2 决策删减-执行协商:新的解释框架
        3.2.1 政策过程的阶段划分
        3.2.2 “决策删减-执行协商”的框架
    3.3 研究设计、案例选择
        3.3.1 研究设计
        3.3.2 案例选择
第4章 煤炭产业背景与产业特征
    4.1 跌宕起伏的产业历史(1982-2012)
        4.1.1 产业初创阶段(1949-1979)
        4.1.2 开放与多样化阶段(1980-1991)
        4.1.3 自由化阶段(1992-1997)
        4.1.4 “关井压产”与“国煤下放”(1998-2001)
        4.1.5 现代产业制度的建立(2002-2012)
        4.1.6 小结
    4.2 特殊的行业特征
        4.2.1 行业特征之一:煤炭企业的长周期性
        4.2.2 行业特征之二:产品的同质性和最低准入门槛
        4.2.3 行业特征之三:高暴利下的监管失效
    4.3 复杂的产权制度
        4.3.1 国有煤矿的分级所有机制
        4.3.2 矿务局、运输与进出口
        4.3.3 二轻煤矿、乡镇与社队煤矿、民营煤矿
        4.3.4 承包制、租赁制、分红制与股份制的过程
第5章 基于“资源有偿使用”和“企业兼并重组”的决策过程分析
    5.1 资源有偿使用的政策过程
        5.1.1 决策情景
        5.1.2 政策孕育阶段
        5.1.3 政策规划阶段
        5.1.4 短暂的权衡性执行
        5.1.5 小结
    5.2 企业兼并重组的政策过程
        5.2.1 决策情景
        5.2.2 政策孕育阶段
        5.2.3 政策规划阶段
    5.3 决策过程的对比分析与特征提炼
        5.3.1 决策情景比较
        5.3.2 政策决策过程比较
        5.3.3 政策协商与动员的推动机制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利益协调的地方执行
    6.1 政策执行的总体格局
        6.1.1 政策执行的具体操作流程
        6.1.2 总体执行绩效
        6.1.3 不同类型的执行模式
    6.2 执行中行政精英的权衡
        6.2.1 地方执行的一般性策略
        6.2.2 微观案例选择与情况介绍
        6.2.3 迥异的政府角色
        6.2.4 差异化的行动策略
        6.2.5 案例小结
    6.3 执行中的自由裁量
        6.3.1 技术判断裁量
        6.3.2 社会规划裁量
        6.3.3 政治协调裁量
    6.4 小结
第7章 政策波动与跃迁:基于“决策删减-执行协商”的解释
    7.1 “决策删减-执行协商”的理论启示
        7.1.1 高压下的决策删减
        7.1.2 博弈中的协商执行
        7.1.3 自由裁量与张力关系:政策波动与跃迁的形成
    7.2 政策波动与跃迁的影响:后兼并重组时代
        7.2.1 企业利润直线下滑,黄金十年逝去不返
        7.2.2 产能过剩加剧,煤炭国企直面市场冲击
        7.2.3 面对雾霾:产业转型迫在眉睫
    7.3 稳定性与顶层设计:产业善治的制度保障
    7.4 制度转轨中公共政策过程的优化路径
        7.4.1 政治压力与激励机制的探讨
        7.4.2 问题界定的阶段选择和专家知识的输入
        7.4.3 自由裁量权的边界
第8章 结论
    8.1 主要结论
    8.2 理论创新与适用范围
        8.2.1 理论创新与贡献
        8.2.2 研究适用范围
    8.3 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煤炭行业的若干概念
附录B 访谈提纲
附录C 中国煤炭产业深度访谈信息汇总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科研成果

(9)矿产集群型—母公司安全监管组织模式及监管水平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2 研究现状及分析
        1.2.1 文献综述
        1.2.2 文献分析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1.4 研究内容、方法、技术路线
        1.4.1 主要研究内容
        1.4.2 主要研究方法
        1.4.3 研究技术路线
2 矿产资源集群型企业安全监管概论
    2.1 集群型企业安全监管定义
    2.2 矿产资源集群型企业发展趋势
        2.2.1 企业集团的发展路径
        2.2.2 矿产资源集群型企业的形成与发展
    2.3 矿产资源集群型企业安全监管驱动力
        2.3.1 安全监管内部驱动力分析
        2.3.2 安全监管外部驱动力分析
    2.4 安全监管的职能作用
    2.5 矿产资源集群型企业安全监管的特征
    2.6 本章小结
3 矿产集群型企业安全监管组织架构研究
    3.1 组织结构理论概述
        3.1.1 组织结构构成
        3.1.2 熵理论
    3.2 安全监管组织结构模型分析及建立
        3.2.1 典型企业组织结构类型
        3.2.2 典型矿产集群型企业安全监管组织结构
    3.3 安全监管组织结构有序度熵值计算分析
        3.3.1 熵值计算方法
        3.3.2 安全监管组织有序度的熵应用
    3.4 基于有序度的安全监管组织结构假设
    3.5 假设论证
    3.6 本章小结
4 矿产集群型企业安全监管模式架构分析
    4.1 集权与分权理论
    4.2 现代集群型企业管控模式分析
    4.3 集群型企业安全监管模式分析与构建
        4.3.1 安全监管模式构建原则
        4.3.2 集群型企业安全监管模式构建
    4.4 矿产资源集群型企业安全监管模式的提出
    4.5 SFW 监管模式的安全监管体系架构
        4.5.1 安全战略目标系统
        4.5.2 安全组织制度系统
        4.5.3 安全过程控制系统
        4.5.4 安全管理信息系统
        4.5.5 安全考核评审系统
    4.6 本章小结
5 安全监管水平评价指标研究
    5.1 安全监管水平评价的含义
    5.2 安全监管指标体系的建立原则及维度构成
        5.2.1 安全监管评价指标体系作用
        5.2.2 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5.2.3 基于安全监管体系的评价维度构成
    5.3 安全监管评价的管理指标确定
        5.3.1 管理指标获取思路
        5.3.2 指标获取
        5.3.3 管理指标分析及确定
    5.4 安全监管评价的业绩指标确定
        5.4.1 安全监管评价的业绩指标分析
        5.4.2 矿山安全系统影响因子获取方法
        5.4.3 安全影响因子的提取
        5.4.3.1 基于理论及文献研究对影响因子的提取
        5.4.3.2 基于案例分析对影响因子的提取
        5.4.3.3 影响因子的整合分析
        5.4.4 安全影响要素系统构建
        5.4.4.1 企业安全管理要素子系统
        5.4.4.2 安全监管要素子系统
        5.4.4.3 工作环境要素子系统
        5.4.4.4 安全科技要素子系统
        5.4.4.5 人员行为要素子系统
        5.4.5 要素系统因子关联性分析
        5.4.5.1 五大要素系统之间的关联分析
        5.4.5.2 各要素中因子之间的关联分析
        5.4.6 矿山安全系统的 ISM 递阶层级分析
        5.4.6.1 ISM 分析的邻接矩阵构建
        5.4.6.2 基于 MATLAB 的可达矩阵计算
        5.4.6.3 因子递阶层级分析
        5.4.6.4 递阶层级的确定
        5.4.7 安全监管业绩指标的确定
    5.5 评价指标的综合构成
    5.6 本章小结
6 安全监管水平评价方法设计
    6.1 安全监管评价方法分析
        6.1.1 常用的几种管理评价方法
        6.1.2 常用的指标体系评价方法
        6.1.3 安全监管评价方法的提出
    6.2 单项指标评价量表开发
        6.2.1 量表开发步骤
        6.2.2 安全监管评价量表的设计
        6.2.3 量表的调研要求
        6.2.4 量表的信度与效度检验
    6.3 单项指标评价模型构建
    6.4 综合评价模型构建
        6.4.1 AHP 法介绍
        6.4.2 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6.4.3 综合评价模型构建
    6.5 安全监管水平的量化分级
    6.6 本章小结
7 安全监管水平评价的应用研究
    7.1 公司概况
    7.2 量表调研
        7.2.1 调研概况
        7.2.2 数据录入
        7.2.3 信度及效度检验
    7.3 计算分析及评价模型构建
    7.4 综合评价
    7.5 本章小结
8 结论与展望
    8.1 研究结论
    8.2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A. 典型矿山事故致因分析
附录 B. MATLAB 多阶矩阵幂运算程序代码
附录 C. 企业安全监管评价指标调查问卷
附录 D. SA、SS、OHSMS 管理评价方法综述
附录 E. 矿产集群型企业安全监管评价量表
附录 F. 个人简介及论文发表情况

(10)国有煤矿经营者薪酬激励模式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有企业经营者薪酬激励
        1.2.2 煤矿经营者薪酬激励
        1.2.3 研究现状评述
    1.3 问题提出和研究意义
        1.3.1 问题提出
        1.3.2 研究意义
    1.4 论文结构和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6 主要创新点
2 本研究的主要理论依据
    2.1 薪酬内涵
    2.2 经营者激励相关理论
        2.2.1 激励理论
        2.2.2 人力资本理论
        2.2.3 交易费用理论
        2.2.4 产权费用理论
        2.2.5 委托代理理论
    2.3 博弈理论
        2.3.1 进化博弈理论
        2.3.2 重复博弈理论
    2.4 系统动力学理论与方法
3 现行国有煤矿经营者薪酬激励模式分析
    3.1 国有煤矿经营者人力资本的特殊性
        3.1.1 国有煤矿经营者概念的界定
        3.1.2 国有煤矿经营者管理角色的特殊重要性
        3.1.3 国有煤矿经营者人力资本投资的特殊性
    3.2 现行国有煤矿经营者薪酬激励模式调研
        3.2.1 样本选取与调研方法
        3.2.2 薪酬构成与绩效考核
    3.3 现行国有煤矿经营者薪酬激励模式分析
        3.3.1 现行国有煤矿经营者薪酬激励一般模式
        3.3.2 现行国有煤矿经营者薪酬激励模式优点
        3.3.3 现行国有煤矿经营者薪酬激励模式不足
    3.4 国有煤矿经营者薪酬激励模式优化的重点
        3.4.1 厘清企业内部主体之间的博弈关系
        3.4.2 优化安全和效益指标比重及长中短期激励比重
        3.4.3 探索多样化的薪酬激励模式
    3.5 本章小结
4 国有煤矿经营者薪酬激励模式优化的博弈分析
    4.1 国有煤矿经营者-生产者的进化博弈分析
        4.1.1 煤矿经营者管理对生产及安全作用的假设
        4.1.2 安全教育-疏忽型事故博弈
        4.1.3 经营者违规指挥与生产者执行的进化博弈
    4.2 国有煤炭企业董事会-煤矿经营者的重复博弈分析
        4.2.1 国有煤炭企业董事会-煤矿经营者的委托代理假设
        4.2.2 多任务委托-代理的数学模型
        4.2.3 董事会安全检查与国有煤矿经营者的混合策略
        4.2.4 基于混合策略的重复博弈分析
        4.2.5 双重任务委托的经营者开采行为规范化启示
    4.3 本章小结
5 国有煤矿经营者薪酬激励模式优化的系统动力学分析
    5.1 国有煤矿经营者薪酬激励机制系统动力学模型
        5.1.1 模型基本假设
        5.1.2 国有煤矿经营者薪酬激励机制系统动力学模型
    5.2 国有煤矿经营者薪酬激励机制系统动力学仿真
        5.2.1 系统动力学模型的参数设计
        5.2.2 激励方式和重点对国有煤矿经营者努力水平的影响分析
        5.2.3 董事会的经营决策对经营者努力水平的影响
        5.2.4 国有煤矿经营者年薪制激励的时效分析
    5.3 安全绩效比重对激励效应影响的系统动力学仿真
        5.3.1 系统动力学模型的边界敏感性分析
        5.3.2 低水平安全绩效比重对系统行为的影响分析
        5.3.3 高水平安全绩效比重对系统行为的影响分析
        5.3.4 适中水平安全绩效比重对系统行为的影响分析
    5.4 中长期激励比重对激励效应影响的系统动力学仿真
        5.4.1 中长期激励的机理分析
        5.4.2 中长期激励模型
        5.4.3 中长期激励模型的参数设计
        5.4.4 中长期激励比重对激励效应影响的仿真分析
    5.5 本章小结
6 国有煤矿经营者薪酬激励模式优化对策建议
    6.1 国有煤矿经营者薪酬激励模式优化的依据和原则
        6.1.1 优化依据
        6.1.2 优化原则
    6.2 国有煤矿经营者薪酬激励的优化模式
        6.2.1 优化后的年薪模型
        6.2.2 年薪模型系数确定
    6.3 国有煤矿经营者薪酬激励模式的多样化选择
        6.3.1 不同矿井类型的经营者薪酬激励模式设计
        6.3.2 不同开采阶段的经营者薪酬激励模式设计
        6.3.3 不同企业的煤矿经营者薪酬激励模式设计
    6.4 国有煤矿经营者薪酬激励模式优化建议
        6.4.1 完善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
        6.4.2 完善经营者绩效考核制度
        6.4.3 完善经营者长期激励机制
    6.5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附件

四、市场经济机制下国有煤矿井口如何做好经营管理工作(论文参考文献)

  • [1]可持续发展下国有煤矿企业经营管理措施的思考[J]. 杨世武. 今日财富, 2021(05)
  • [2]产权与治权关系视野下农村政治生态研究 ——以山西省L村为例[D]. 张毅. 山西大学, 2020(12)
  • [3]被抛弃、被掠夺与回归祖国:民族交错地带边陲矿区兴衰 ——基于扎赉诺尔煤矿的研究(1902-1952)[D]. 宋铁勇. 长春师范大学, 2020(08)
  • [4]煤炭系统工会维护职工权益研究 ——以山西省为例[D]. 李涛. 山西大学, 2017(03)
  • [5]基于思想教育的民营煤矿安全文化建设研究[D]. 李霞. 中国矿业大学, 2016(02)
  • [6]自我言说与他者言说 ——“话语”视角下中国近现代以来煤矿劳动音乐文化研究[D]. 吴明微. 福建师范大学, 2016(04)
  • [7]煤矿产权结构与资源型村庄治理 ——基于山西五村的调查[D]. 李利宏. 山西大学, 2014(12)
  • [8]决策删减—执行协商:中国山西煤炭产业政策过程研究[D]. 赵静. 清华大学, 2014(10)
  • [9]矿产集群型—母公司安全监管组织模式及监管水平评价研究[D]. 杨坚.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2(05)
  • [10]国有煤矿经营者薪酬激励模式优化研究[D]. 张磊.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2012(05)

标签:;  ;  ;  ;  ;  

市场经济机制下如何做好国有煤矿井口管理工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