诏安特色文化调研报告

诏安特色文化调研报告

问:诏安有什么民风民俗
  1. 答:唐代开漳,南诏地方有中原汉族移民,以后又有客家迁入,饮食、起居等习俗与当地土著居民有所不同,经过千百年来的演变交融,加之诏安毗邻广东省潮汕平原,民众婚媾往来,关系密切,使民俗既具闽南泉、漳共同点,也融合山区客家和粤东的一些特色。民风有淳朴典雅的一面,但也夹杂一些封建、迷信、落后的色彩。
    新中国成立以后,随着新制度的建立,文化、科技知识的传播,文明健康的新风尚逐步替代一些陋习、陈规。
    唐五代时期,诏安建九侯寺、南山寺。宋和明末清初,境内两次兴起广建庵寺的***。清康熙初叶,香花僧宗派形成。由于香花僧进驻道教俗神庙宇,并承揽大部分原属道士或师公经营的民间道场,使道教受强烈冲击,佛教的传播扩大。诏安出现昌基“无庙不祀佛,无家不拜佛”的状况,其影响及于闽南、粤东。宋代传入诏安的道教的纯宗教活动虽然在清康熙时有所削弱,但纳入道教俗神体系带有民耐悄谨间信仰色彩的庙宇仍有不少留传后世。清末天主教和基督教由毗邻的广东省传入运伍,划归闽南教会管辖后进一步发展,形成一定的规模。
    新中国成立初期,宗教政策未能得到充分贯彻,特别是“文化大革命”中,宗教活动受冲击。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信仰自由的政策得到重新落实,对宗教事务的管理得到改善,恢复大部分宗教活动场所,宗教活动的合法权益受到保护。
    还有很多,祥见
  2. 答:吃甜粿这是诏安的习俗
  3. 答:返个好好C让他发发发
问:诏安特色民风民俗200字
  1. 答:藏族 藏族草地藏民节/藏历年 赛马、野餐、跳锅庄 农历正月
    藏族“花儿”会 对歌 农历六月十四
    藏族跳神法会 祭祀、歌舞 藏历除夕
    藏族赛马会 赛马 农历五月初五
    回族人忌食猪肉、狗肉、马肉、驴肉和骡肉,不吃未经信仰伊斯兰教者宰杀的和自死的畜禽肉,不吃动物的血等;忌讳别人在自己家里吸烟、喝酒;禁用食物开玩笑,也不能用禁食的东西作比喻,如不得形容辣椒的颜色像血一样红等;禁止在人前袒胸露臂;忌讳在背后诽谤和议论他人短处;凡供人饮用的水井、泉眼,一律不许牲畜饮水,也不许任何人在附近洗脸、洗澡或洗衣服。取水前一定要洗手,盛水容器中的剩水不能倒回井里。在日常生活乱枯中,见面都要问安。穆斯林之间的问候,问颤缺者要说:“色俩目尔来孔”,答者要说:“安色俩目”,也可简化为只说:“色俩目”。在宗教场合或晚辈见到长辈,在问“色俩目”的同时,还要右手平放胸前鞠躬。客人平访,要先倒茶,还要端上瓜果点心或自制面点招待,而且所有家庭成员都来与客人见面、问好。若遇上老年客人,还要烧热炕请老人坐,并敬“五香茶”或“八宝茶”。哗洞洞送客时,全家人都要一一与客人道别、祝福。时远客、贵客还要送出村庄或城镇才分手。
  2. 答:这个少字,又符合条件,好!
问:诏安的来历,地名所包含的历史,文化,典故
  1. 答:明嘉靖九年(1530)分漳浦县二、三、四、五都置,属漳州府。治所即物毁睁今福建诏安县。《清一统志·漳州府》:南诏场“今诏安县治。……嘉靖九年始分漳浦县二、三、四、五都置县,取南诏靖安之义”。1913年属福建西路道。1914年属汀漳道。1928年直属福建省。
    在福建省西南部沿海,邻接广东省。属漳州市。面积 1292 平方千米。人口57万。辖9镇、6乡。县人民***驻南诏镇。唐垂拱二年(686年)以旧绥安县地置怀恩县。开元二十九年(741年)省入漳浦县。宋置南诏场。元设南诏屯田万户府。明初置南诏把截所,弘治十八年(1505年)置南诏千户所。嘉靖九年(1530年)析漳浦县第二、三、四、五都置县,取“南诏安靖”之意,名诏安(见《大清一统志》漳州府古迹),属漳州府。清因之。1913年属西路道,1914年属汀漳道。1928年废道直属福建省。1949年属第六专区。1950年3月属漳州专区,同年9月改称龙溪专区,1971年属龙溪地区。1985年属漳州市。地处闽东南沿海丘陵平原,诏安东溪纵贯。属南亚热带湿润气候。农产有稻、罩岁甘薯、花生、甘蔗及荔枝、柑橘、柿、菠萝等。种植橡胶。工业有制糖、食品加工、制盐等,还有森工、机械、化学等部门。福分(诏安)公路经此,梅岭港有货轮通香港。名胜古迹有九侯山、祥麟塔、七贤庵、斗山岩。有中共闽粤边余宴特委和闽南地委建立的乌山革命根据地。
  2. 答:一、来历
    诏安地处闽粤交界区域,属于福建省最南端。晋义熙九年(413年)起,诏安属义安郡绥安县地。
    隋开皇十二年(592年),绥安县并入龙溪县,诏地遂属龙溪县。
    唐垂拱二年(686年),析龙溪县南境故绥安地置漳州并立漳浦县、怀恩县,诏安地遂属漳州怀恩县辖。唐开元二十九年(741年),怀恩县撤销,地入漳浦县,诏安地遂属漳州漳浦县。
    宋称南诏场。
    元设南诏屯田万户府。
    明嘉靖九年(1530年),从漳浦县析出二都、三都、四都、五都建诏安县,治所设在南诏(镇),隶属漳州府。
    诏安县在民国时期先后属福建西路、汀漳道,又直属省,又先后属省第六、第五行政督察区。
    1949年12月诏安解放后,先后属省第肆乱六行政督察区、龙溪区启贺、龙溪专区、龙溪地区;
    1985年5月起,属地级漳州市。
    2019年3月6日,中央宣传部、财政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公布《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第一批)》名单,诏安县在其中 。
    二、文化
    诏安古老的土著文化,由于受中唐以后源源南下的中原文化影响,加之地处漳潮之交,对两地文化兼承并蓄,逐渐演变发展。宋代陈景肃、吴大成等学者在渐山结庐讲学,留有诗作传世。明代叶亹、沈鈇、吴朴等著述甚多,沈起津以书画著名。清代地方文化富有特色,道光至光绪年间沈锦洲等书画名家形成诏安画派;诗词创作繁荣,有谢浣湘等名诗人;境内有潮剧、广东汉剧等剧种;民歌、民乐、灯谜等民间文艺十分发达;还有全国独具一格的铁裂旁档线木偶戏。民国出现公共藏书、创办报刊、新美术创作和电影、话剧等新文化现象。
诏安特色文化调研报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