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MDS - 提高集成业务的绩效

LMDS - 提高集成业务的绩效

一、LMDS——为您提升综合业务的性能(论文文献综述)

李昊阳[1](2020)在《互联网背景下H证券公司经纪业务服务质量研究》文中指出互联网的发展为证券公司服务的经纪业务客户带来了诸多的便利,例如交易的便利性、交易成本的降低。因此,在线服务迅速发展,并已成为服务业的前沿。在美国,法国,新加坡和土耳其等发达的证券交易所提供在线服务,使市场变得更具竞争力。传统的证券服务已经无法满足客户越来越多样化的需求。各种服务问题引起了相关客户的不满,因此,证券公司必须进行转型提供卓越的服务质量从而在竞争中获得优势。毫无疑问,对于证券行业,离开客户就没有了市场,所以通过提高服务质量来提升客户的满意度,才能促使经纪业务做大做强。本文以H证券公司为研究对象,在查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通过查找相关资料数据,首先梳理了H证券公司的经纪业务服务内容,从消费、理财、服务三个等级进行分析并简单介绍了相关产品的风险等级,其次从客户角度定性分析了互联网背景下证券经纪业务服务的相关情况,为设计调查问卷打下良好的基础,借鉴SERVQUAL服务理论,将有形性,可靠性,响应性,保障性,情感投入五个指标进行扩展,并结合互联网环境下有形性指标不在重要,用安全性指标进行替代,在构建了20个指标问题后,设计了服务质量的期望和评价问卷,通过数据分析得出响应性、保障性和情感投入方面急需改善,而可靠性维度则做得比较好,并基于分析结果结合互联网发展趋势进行深入分析,得出出现此类问题的原因主要服务业态竞争激烈、服务运营缺乏策略和服务支撑缺乏机制等原因。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提高服务业态、完善服务运营策略、创新服务支撑机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从而可以提升客户服务质量、优化服务流程等,使其成为提供更加丰富理财产品和优质服务的平台。本研究为当前证券公司在相关经纪业务转型过程中提供一定的参考,为证券公司改善服务质量提供建议,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李金兆[2](2019)在《信息化社会的戏曲传承 ——以川剧为例的“互联网+戏曲”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论文核心主题是“信息社会视域下戏曲文化的数字化传承与发展”,在以川剧戏曲文化本体传承为例的研究基础上,将数字化、大数据、云计算、新媒体、互联网等信息化主流关键技术与川剧的保护传承相融合,实现了戏剧戏曲学、文化传播学、计算机与信息技术科学多学科融合研究的突破。研究梳理分析了川剧数字化研究的文献,对国内外有关戏曲传承数字化和川剧传承数字化的研究进行了大量的查阅、比对、跟踪、分析,同时引入大数据挖掘方法对中国传统戏曲在互联网传播进行了全样本的数据爬取和比对分析;在论述戏曲文化发展与人类社会进化的关系上,研究了信息社会的主要技术元素对戏曲传承与发展的影响;综述分析了川剧在信息化社会生态下生存、传承、发展的现状,并对川剧传承与发展中存的观念自闭、政策失衡、人才断代、传播无序、创新不足等问题进行了剖析;研究了信息化社会生态下承担川剧戏曲文化传承发展的主体人群,指出年轻化的川剧受众者的主体文化特质和需求;引入云存储、云备份、云容灾、云安全概念,论证设计了川剧整体数字化保护的主要领域、主要路径、主要方法、技术路线和顶层架构;论证设计了川剧戏曲文化整体数字化云共享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方法;论证设计了川剧戏曲文化实现云传播的矩阵体系和传承发展方向。研究过程中,本论文提出了若干重要观点,一是以公众参与社会治理的方式和文化传播方式、传播内容、传播技术的关系出发,通过研究分析社会进化中的人性解放和赋权方式,将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主要划分为农业文明社会、工业文明社会和信息文明社会三个文明进化阶段;二是信息文明社会互联网和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新的权力来源,激活了社会中无数的“相对无权者”,推动了公众参与社会治理文化转向社会化、融合化和去中心化;三是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信息文明三个社会文明进化阶段对戏曲文化发展的影响呈“V”字型关系,信息技术为戏曲传承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四是云保护是实现川剧戏曲文化数字化传承与发展的基础,云共享是实现川剧戏曲文化数字化传承与发展的核心,云传播是实现川剧戏曲文化数字化传承与发展的生态;五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互联网将成为主战场,戏曲依托于互联网为代表的数字技术进行创作、生产、传播,将极大地提升我国的文化竞争力。通过以上研究,本论文得出三项主要结论:一是推进川剧戏曲文化整体数字化是实现川剧传承发展的必然选择,二是推进川剧戏曲文化整体数字化传承发展是科学和切实可行的。三是推进“互联网+戏曲”研究与规划应上升成为国家文化战略。本论文建构了支撑川剧戏曲文化整体数字化传承发展的“云保护、云共享、云传播”基本理论框架,研究论证了“云保护、云共享、云传播”三个理论概念和构架体系设计是一种既递进又同步的关系,指出了“云保护、云共享、云传播”理论与设计体系是实现川剧戏曲文化整体数字化传承发展的重要支撑,推演了中国传统戏曲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互联网+戏曲”之路,为中国戏曲文化整体推进数字化传承发展进程提供了跨学科融合研究样本和实体设计借鉴。

曹燕[3](2019)在《基于微信平台的铁路旅客自助服务系统研究》文中认为在现今移动互联网技术蓬勃发展,用户规模不断壮大的趋势下,如何与时俱进地利用移动互联网技术平台优化铁路旅客出行服务,是铁路客运部门进一步提升整体服务水平、降低运营成本的必然选择。电子信息化时代下,人们对于出行服务的便捷性和信息化程度要求越来越高。铁路旅客出行全过程中除了基本的乘降需求外,还存在获取信息资讯、娱乐休闲、交通换乘等的实时服务需求。目前铁路客运服务存在部分流程及形式较为滞后低效的服务项目,例如目前普速列车餐饮配送服务仍采用人工推车售卖服务形式,服务效率低、选择品类少。基于目前智能手机普及度较高,而微信平台具有用户规模庞大、易推广、多层次技术开发等显着优势,可以作为实现旅客出行过程中的信息资讯、工具应用等需求资源整合以及部分现有客运服务流程优化的开发平台。论文首先通过研究国内外现状建立了文章的研究思路;其次在对铁路旅客出行全过程服务需求进行了基于KANO模型的质量属性分析后结合铁路运营部门角度确定了系统的功能需求;再在介绍了搭建系统所需关键技术平台研发模式与平台优势后,基于需求分析结果使用PHP语言进行编译及调试。最终实现了在线订餐、行包托运预约、天气预报、专车接驾、重点旅客帮扶预约、问卷调查、人工在线问答等服务功能;最后由系统测试数据分析可知,该系统运行稳定流畅,能基本满足铁路旅客出行全过程服务需求,具有进一步开发和推广的价值。

俞灵灵[4](2018)在《移动电商领域不正当竞争案件的司法裁判研究 ——以中国裁判文书网59份判决书为样本》文中研究说明移动电商领域竞争模式的升级、一般条款的抽象性和立法者认识能力的局限性,使得法官在裁判时难以沿用传统电商领域不正当竞争的裁判方式,难以用现有的具体规则去处理这些不正当竞争行为,实践中往往出现同案不同判的情形。因此,站在移动电商的大背景下,从判决书本身出发对上述司法难点进行甄别考量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以中国裁判文书网涉及移动电商领域不正当竞争的59份判决书为样本,从宏观视角对样本进行实证分析,从微观视角对裁判的现状进行探究,发现法官难以厘清知识产权法与反不正当竞争法之间的关系,对竞争关系认定态度模糊,对竞争行为的正当性判定存在疑问。而对竞争行为正当性判定存疑又具体表现为三点,一般条款适用泛道德化、说理论证两级分化及同等情形不同对待。在此基础上,本文探析了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主要在于法官对法律的适用理论存在误读,一般条款本身的抽象性及道德性影响了法官理性审判,司法论证及配套机制的缺乏导致了法官难以寻得正义。经由剖析,本文分别从条文本身、法官本身及配套措施出发提出了针对性建议,即细化一般条款以遏制泛道德化现象;严格法律的适用程序和加强说理论证以约束法官审慎裁判;提升不正当竞争案件的审判级别、优化电子证据机制和建立案例族谱以弥补配套措施的缺失。我国新《反不正当竞争法》于2017年11月4日颁布,而本文的研究是建立在新法颁布前,法官对不正当竞争案件的审判是依托旧法来实现的。新法的颁布完善了旧法在新商业时代所暴露出的弊端。而本文通过判决分析提出针对性建议也与新法部分所修之处契合。

丁帅[5](2011)在《软件可信性评估模型及其优化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软件已经成为现代制造业和服务业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其运行行为对产品性能或服务质量具有直接影响。然而软件系统并不总是可信的,固有的缺陷和未处理的异常都将导致软件系统的行为可能会偏离用户的期望。因此,为了减少由于软件失信所引起的社会安全问题及其可能带来的巨大经济损失,迫切需要研究客观高效的软件可信性评估方法及模型,进而为保障软件实体的全面可信提供理论支持。传统的可信性评估模型或方法通常使用软件度量或逻辑验证方法对软件进行定量估计。这些模型或方法虽然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但在应用于规模庞大、功能复杂且演化规律不确定的软件系统时,依然存在:缺乏对用户真实可信需求的全面把握、未能充分考虑影响评估结果正确性的关键因素、不具备动态自适应特征等问题。本文主要以复杂软件系统为研究对象,重点研究软件可信性评估过程中指标系统动态构建、客观赋权、评估模型构建与优化、可信性动态评估建模以及可信推荐等基础科学问题,大量数值实验表明这些模型及算法的合理性和有效性。本文的主要工作及取得的创新性成果如下:(1)研究了普适性的软件可信性评估过程。剖析了软件可信性评估过程中急需攻克的关键科学问题和研究难点,开发了可信性评估指标系统的动态构造模型及相关算法,构建了软件可信性评估应用系统的时间状态机模型。(2)对于软件可信性评估的不确定性问题,研究了基于ER方法和效用理论的软件可信性评估模型。提出了多源异构可信证据的采集及其一致转换方法,给出了基于全局不确定度的可信指标客观赋权方法,并建立了基于分布式框架的软件可信性评估推理模型,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较好地解决了具有多可信属性、不确定性、可信证据多量纲等特征的复杂系统软件的可信性评估问题,评估结果精确、完备且可解释性强。(3)对于可信证据的非可靠问题,研究了面向主客观可信证据的折扣估计方法。当使用群体专家主观评价或软件模型预测方式采集可信证据时,可以利用集成折扣估计与相对权重的联合系数对可信证据进行预处理,在此基础上还给出了一种ER改进方法,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适用于解决软件可信性评估过程中的证据非可靠问题,且有利于提升可信性评估模型的普适性。(4)对于可信证据的相关性问题,研究了应用于相关信念背景下的证据融合规则ECCR,开发了用于多源可信证据融合的水平合成算法,并提出了一种考虑证据相关性的软件可信性评估推理算法,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适用于解决软件可信性评估过程中的证据相关性问题,且由于将合并过程中由相对权重或折扣引起的未知从合成结果中剔除,提高了可信性评估模型的求解精度。(5)对于软件演化背景下的可信性动态评估及可信推荐问题,研究了基于关联矩阵变换的可信性评估指标系统动态自适应重构方法,提出了一种需求驱动的软件可信性动态评估模型,并将可信属性融入到软件服务的选择过程,建立了基于多属性匹配的可信云服务推荐系统及算法,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解决云计算环境下软件可信性动态评估及可信推荐问题。

李燕南[6](2009)在《基于LMDS和RFID的仓储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说明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的发展,已经逐渐渗透到社会的各个行业,并引发了产业的变革。仓储行业也不例外。传统的依赖手工的操作方式已不适应现阶段的行业竞争,将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的最新成果应用到仓储行业中,是大势所趋。对于仓储系统而言,便捷、高效、稳定始终是追求的目标。而近年来比较热门的本地多点分配系统LMDS(Local Multipoint Distributed Service)与无线射频识别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技术无疑是企业实现这一目标的有力工具。本文将LMDS、RFID技术与仓储系统相结合,实现了企业仓储的解决方案:在进行局域网构建时,针对企业库房分布广、流动性大的特点,本文借助LMDS技术构建微波局域网,形成了一个以公司总部为中心站,以库房为终端站,5km覆盖范围的无线网络。在入库、出库的信息采集环节,本文使用RFID技术,在库房的入口处设置了射频读写器,对商品信息进行识别,实现了便捷操作。在系统开发方面,本文采用统一建模语言UML(Unified Modeling Language)进行建模,提出了系统的体系结构与模块结构。采用微软公司C#.NET开发前台,SQL Server开发后台数据库,数据库与程序之间的通信采用ADO.NET,架构为客户端/服务器C/S(Client/Server)模式。

曹慧海[7](2006)在《LMDS系统抗雨衰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作为一种新兴的宽带无线接入手段,本地分配多点接入技术(LMDS)为新兴的网络服务商提供了经济、快速、宽带大容量双向数据传输手段。为运营商“最后一公里”宽带接入和交互式多媒体应用提供了经济和简便的解决方案,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然而,LMDS使用约30GHz的频段作为传输媒介,对于树木、建筑物等障碍物的穿透能力较弱,而且有严重的雨衰效应,只有在与基地台建立直线传输线路时才会有较佳的通讯品质。因此,本文在总结已有抵抗雨衰效应的各种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多输入多输出(MIMO)天线技术的抗雨衰解决方案。该方案可以有效利用MIMO技术的阵列增益和复用增益,在不增加发射功率和系统带宽的前提下,大大增加了LMDS系统的链路储备,提高了抵抗降雨衰减的能力,增强了系统的鲁棒性和可用性。

周志斌[8](2006)在《应用于NGN的电信网络接入设备IAD800的研究》文中指出随着计算机的普及,人们对数据通信的需要日趋增长。以固定电话、手机、电视等终端设备,用多媒体代替单纯的语音来实现互通,实现无论何时、无论何处都可以作为网络的一员的美好愿望。从电信运营商的角度来看,电信行业的垄断状况正在逐步打破,新兴的运营商不断地给传统的运营商带来竞争的压力。在竞争中,业务成为了关键。谁能提供便宜的、灵活的、个性化的业务;谁就能在竞争中取得优势。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硬软件技术的不断提高,使数据业务和传统的语音业务出现了融合,现存的相互独立的电信网、计算机网和有线电视网有了一个公共点,三网合一成为可能,即IP。然而,现有的基于IP的数据网络在承载语音视频等多媒体业务时还存在一些缺陷,主要体现在带宽不够,QoS还不能充分保证等方面。总之,正是由于现代科技的进步,企业的竞争。人们的需求促进了通信的发展,由此提出了“下一代网络(NGN, Next Generation Network)”的概念,并不断地改进和完善。本文首先阐述了网络的发展过程以及现有的状况和NGN发展的理念。在电信级网络的构架问题上作了分析。然后,在后面的章节里,主要阐述了NGN的相关概念,重点描述了我们的研究。为了构建可以支持NGN业务的网络接入模块,IAD800提出了一种全新的架构。目前,在国际电信行业里面已经达到了非常先进的水平。IAD800的核心就是它的主控板MU500,一个双小系统的模块。一个CPU支持宽带业务处理,另一个主要用于窄带业务处理和整板的控制管理。本文研究了IAD800和MU500的模块架构和它们在网络当中的架构。对于MU500,致力于解析具体实现方法、模块功能等方面的内容。对接入设备的各个用户板这里不做详细的介绍,包括涉及到xDSL,PSTN,IP,DDN等业务的单板。重点介绍的是各业务板通过背板(Back Plane)传过来的信号网络(背板接口)的设计,以及各种总线承载的信号及其标准。对于系统的备份问题,论文研究设计了硬件设计上系统备份的实现方法。完成了宽带PHY芯片和MAC芯片选型和应用以及备份板的调试工作。在实际的工作当中也出现了一些板路上的问题,最后一个章节总结了一些在实践中遇到的信号质量问题。并且分析了出现这些情况的原因,提出了相关的解决办法。这些问题包括安全逻辑接口上的信号质量问题,PSTN以及DDN业务板和MU500之间HW(High Way总线)信号质量问题等等。

李粤[9](2004)在《浅谈宽带固定无线数据接入技术》文中研究指明本地多点分配系统(LMDS)利用点对多点的覆盖,可实现包括高速因特网接入、电路(TDM)/电路仿真业务(CES)、虚拟专用网和VoIP等多种宽带固定无线接入应用。本文介绍了该业务的技术特点、系统组网结构、服务范围及业务运营前景。

汪国平[10](2004)在《电信经营分析与平衡计分卡应用》文中研究表明正文:本文首先介绍了中国电信行业市场的竞争状况,初步分析了经营分析在电信行业经营活动中的必要性,以及在实施、应用中的一些关键因素和问题。电信经营分析系统基于 OLAP 和数据挖掘技术,是提高客户满意度和企业经营效率的必然选择。本文结合了电信业务和运营流程的实际情况,组织了经营分析的主题,划分为客户、客服、服务、服务使用、帐务、结算、资源和营销等八个主题。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运营管理的需求,设计了经营分析系统的功能和目标。欠费是目前电信运营商面临的一个巨大问题,通过数据挖掘工具,能够实现对客户特征的分群和客户行为的预测。本文通过详细地介绍欠费分析系统的设计,介绍了如何如何选择合适的数学方法进行分析和如何从商业的角度去分析数据挖掘的结果。为了提升经营分析系统的功能,我们引入了平衡计分卡系统,平衡计分卡推进对经营工作的可度量的管理,并适合高层领导的要求。我们将它作为战略管理和绩效管理的工具来评估电信运营的核心竞争力,并促进企业战略落实为具体的行动。在本文中设计了四个维度:财务维度、客户维度、内部运营维度、学习和成长维度。并讨论了实施平衡计分卡的几个关键因素,如文化、组织结构、激励和因果关系分析问题。总之,本文分析了在目前电信的市场环境下,融合数据挖掘技术,平衡计分卡系统以及激励机制,促进电信企业运营战略目标的实现的相关问题和方法。

二、LMDS——为您提升综合业务的性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LMDS——为您提升综合业务的性能(论文提纲范文)

(1)互联网背景下H证券公司经纪业务服务质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证券公司经纪业务服务质量相关研究
        二、基于客户感知服务质量的相关研究
        三、服务质量差距模型相关研究
        四、服务质量测量量表相关研究
    第三节 研究内容
    第四节 研究方法
    第五节 创新之处
第二章 主要概念与理论基础
    第一节 主要概念
        一、证券经纪业务的概念
        二、顾客感知服务质量的定义
        三、互联网证券业务的特征
    第二节 理论基础
        一、服务质量理论
        二、服务质量差距模型
第三章 互联网下H证券公司经纪业务分析
    第一节 互联网下经纪业务分析
        一、互联网证券交易发展历程
        二、互联网证券交易存在的问题
    第二节 H证券公司经纪业务介绍
        一、H证券公司基本情况
        二、H证券公司的经纪业务服务内容
    第三节 互联网背景下H证券公司经纪业务SWOT分析
    第四节 构建证券经纪业务服务质量评价体系
        一、客户角度评价经纪服务
        二、评价体系构建原则
        三、指标的确定
第四章 数据统计与分析
    第一节 H证券公司经纪业务服务调查方案设计
        一、调查方法
        二、问卷设计的原则
        三、H证券公司经纪业务服务调查问卷
    第二节 数据收集准备
        一、数据收集方法
        二、数据调查方法
        三、信度和效度的分析
    第三节 描述性统计
    第四节 数据分析
        一、期望和感知的比较
        二、服务可靠性
        三、服务重要性
    第五节 H证券公司经纪业务服务质量问题分析
        一、服务业态竞争激烈
        二、服务运营缺乏策略
        三、服务支撑缺乏机制
        四、服务评价缺乏规范
第五章 提升H证券公司经纪业务服务质量对策措施
    第一节 提升服务业态
    第二节 完善服务运营策略
    第三节 创新服务支撑机制
    第四节 加强服务考核体系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2)信息化社会的戏曲传承 ——以川剧为例的“互联网+戏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二、川剧数字化研究综述
    三、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四、主要观点与创新之处
第一章 信息化与戏曲传承
    第一节 社会进化与戏曲发展的关系
    第二节 信息技术对戏曲传承的影响
    第三节 戏曲APP传播能力量化分析
第二章 川剧传承研究设计
    第一节 川剧文化传承现状与存在问题
    第二节 川剧互联网传播的大数据分析
    第三节 川剧数字化传承发展路径设计
第三章 川剧传承的云保护
    第一节 川剧传承的数字化记录
    第二节 川剧传承的数据云存储
    第三节 川剧传承的数据云容灾
第四章 川剧传承的云共享
    第一节 川剧传承数字化云平台共享
    第二节 川剧传承数字化元数据开放
    第三节 川剧传承数字化软应用开放
第五章 川剧传承的云传播
    第一节 川剧传承的数字化教学
    第二节 川剧传承的网络化传播
    第三节 川剧传承的个性化分享
第六章 余论:“互联网+戏曲”的发展前景
结论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3)基于微信平台的铁路旅客自助服务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3.3 国内外现状总结
    1.4 研究主要内容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主要内容
        1.4.2 技术路线图
    1.5 本章小结
第2章 铁路旅客自助服务系统需求分析
    2.1 系统可行性分析
    2.2 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2.2.1 铁路旅客出行全过程需求分析
        2.2.2 铁路客运服务需求的KANO属性
        2.2.3 KANO模型质量属性分析法
        2.2.4 基于KANO模型的铁路旅客出行服务需求调研分析
    2.3 非功能需求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铁路旅客自助服务系统技术与平台说明
    3.1 微信平台
        3.1.1 微信公众平台研发模式
        3.1.2 微信平台与其他平台优势对比
        3.1.3 微信公众平台在铁路行业的应用
    3.2 新浪SAE服务器
        3.2.1 SAE常用服务介绍
        3.2.2 程序代码编译及存储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铁路旅客自助服务系统设计
    4.1 系统总体设计
        4.1.1 系统逻辑结构设计
        4.1.2 系统总体架构设计
    4.2 功能模块设计
    4.3 用户界面设计
        4.3.1 用户界面功能框架设计
        4.3.2 “出行交通”具体设计说明
        4.3.3 “温馨服务”具体设计说明
        4.3.4 “交流帮助”具体设计说明
    4.4 数据库设计
        4.4.1 MySQL数据库表设计
        4.4.2 Storage数据库设计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铁路旅客自助服务系统实现
    5.1 开发环境
    5.2 系统服务器对接
    5.3 系统功能模块实现
        5.3.1 自定义菜单实现
        5.3.2 “出行交通”功能
        5.3.3 “温馨服务”功能
        5.3.4 “交流帮助”功能
    5.4 系统功能应用流程
    5.5 评价数据分析
    5.6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附录1:铁路旅客自助服务系统调查问卷
附录2:用户体验反馈问卷
附录3:系统功能代码

(4)移动电商领域不正当竞争案件的司法裁判研究 ——以中国裁判文书网59份判决书为样本(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问题的缘起
2 移动电商领域不正当竞争的异质化探析
    2.1 异于传统电商之移动电商新特征
        2.1.1 不再囿于时空
        2.1.2 集个性化数据
        2.1.3 具有聚合效应
    2.2 衍生的竞争行为较传统之不同点
        2.2.1 表现形式迥异
        2.2.2 对用户行为选择的更多限制
        2.2.3 对证据机制的更艰挑战
        2.2.4 对法官技艺的更高要求
3 移动电商领域不正当竞争的司法裁判分析
    3.1 宏观视角:所采样本的实证分析
        3.1.1 以时间和地域为参数
        3.1.2 以案由为参数
        3.1.3 以被诉行为所涉的模块为参数
        3.1.4 以判决依据为参数
        3.1.5 以原告胜诉率为参数
    3.2 微观考察:判决依据及理由的运用歧义
        3.2.1 法法之间关系的歧义
        3.2.2 竞争关系考察之歧义
        3.2.3 竞争行为正当性判断之歧义
4 移动电商领域不正当竞争裁判困境的理论溯源
    4.1 知识产权法及反不正当竞争法之关系剖析
        4.1.1 规范层面:法条竞合或想象竞合
        4.1.2 责任层面:竞合或独立
    4.2 竞争关系判定之理论廓清
        4.2.1 是否为前提
        4.2.2 标准之厘定
    4.3 不正当性的判断存疑之原因考察
        4.3.1 一般条款本身具抽象性及伦理性
        4.3.2 法官陷入适用困境和论证困境
        4.3.3 司法配套机制不完善
5 完善移动电商领域不正当竞争的裁判制度之建议
    5.1 细化一般条款以遏制泛道德化现象
        5.1.1 填补一般条款
        5.1.2 明晰认定标准
    5.2 审慎法官裁判以走出现实困境
        5.2.1 严格适用程序
        5.2.2 加强说理论证
    5.3 升级配套机制以弥补缺失
        5.3.1 提升审判级别
        5.3.2 优化电子证据机制
        5.3.3 建立案例族谱
6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目次
作者简介

(5)软件可信性评估模型及其优化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致谢
插图清单
表格清单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可信软件基础理论的研究现状
        1.2.2 软件可信性度量与评估的研究现状
        1.2.3 云计算环境下软件可信性理论的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和结构安排
        1.3.1 研究内容
        1.3.2 结构安排
第二章 软件可信性评估方法
    2.1 引言
    2.2 软件可信性评估过程
    2.3 软件可信性评估指标系统
        2.3.1 TEIS 形式化描述
        2.3.2 TEIS 动态构造模型
    2.4 可信性评估应用系统建模与框架设计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不确定性软件可信性评估模型
    3.1 引言
    3.2 可信证据采集及一致转换
        3.2.1 可信证据
        3.2.2 客观可信证据的一致转换
        3.2.3 主观可信证据的一致转换
    3.3 软件可信性评估模型
        3.3.1 不确定性可信证据的融合策略
        3.3.2 可信证据客观赋权方法
        3.3.3 基于多维可信属性的软件可信性评估模型
    3.4 算例分析
        3.4.1 HIS 软件的可信性评估问题
        3.4.2 算例数据及实验结果
        3.4.3 客观权重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考虑证据非可靠的可信性评估模型优化方法
    4.1 引言
    4.2 可信证据折扣估计策略
        4.2.1 客观可信证据的折扣估计
        4.2.2 主观可信证据的折扣估计
    4.3 考虑折扣因素的 ER 改进方法及其应用策略
        4.3.1 联合系数
        4.3.2 ER 改进方法及其应用策略
    4.4 算例分析
        4.4.1 LMDS 软件的可信性评估问题
        4.4.2 折扣因素估计
        4.4.3 可信证据预处理及合成结果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考虑证据相关性的可信性评估模型优化方法
    5.1 引言
    5.2 改进的 Denoeux 谨慎连接规则
        5.2.1 谨慎连接规则
        5.2.2 ECCR-改进的谨慎连接规则
        5.2.3 基于 ECCR 的可信证据水平合成算法
    5.3 考虑证据相关性的可信性评估推理模型
    5.4 算例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软件可信性动态评估及可信推荐模型
    6.1 引言
    6.2 可信性评估指标系统动态自适应重构方法
        6.2.1 可信属性关联矩阵
        6.2.2 可信属性间相对权重的自调整策略
        6.2.3 TEIS 自适应重构算法
    6.3 面向软件演化的可信性动态评估模型
        6.3.1 需求驱动的软件可信性动态评估模型
        6.3.2 可信性评估演化算法
        6.3.3 算例分析
    6.4 基于多属性匹配的可信云服务推荐系统
        6.4.1 云服务推荐系统的体系结构
        6.4.2 软件服务的多属性匹配方法
        6.4.3 基于多属性匹配的可信云服务推荐
        6.4.4 算例分析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研究成果及发表论文

(6)基于LMDS和RFID的仓储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第1章 绪论
    1.1 仓储系统研究意义
    1.2 仓储系统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LMDS 无线接入技术
    2.1 LMDS 的系统结构
        2.1.1 中心站
        2.1.2 终端站
        2.1.3 接力站
        2.1.4 网管系统
    2.2 LMDS 系统的特点
    2.3 LMDS 系统的应用领域
        2.3.1 LMDS 在数据通信网中的应用
        2.3.2 LMDS 在移动通信网中的应用
        2.3.3 LMDS 构建本地信息环路
        2.3.4 LMDS 在广播电视网中的应用
        2.3.5 LMDS 构建综合业务接入网
        2.3.6 LMDS 在城域网中的应用
    2.4 LMDS 工作原理
        2.4.1 收发信机工作原理
        2.4.2 天线系统
        2.4.3 LMDS 系统的接口
        2.4.4 网管系统
    2.5 LMDS 系统的技术特点
        2.5.1 双工方式
        2.5.2 复用/多址方式
        2.5.3 LMDS 的频率配置
        2.5.4 极化方式
        2.5.5 组网方式
        2.5.6 IP 网络
第3章 RFID 技术概述
    3.1 RFID 射频识别系统基本组成
        3.1.1 RFID 标签
        3.1.2 读写器
        3.1.3 计算机数据管理系统
    3.2 RFID 中间件
    3.3 RFID 的接口方式
        3.3.1 RJ45
        3.3.2 RS-232
        3.3.3 RS-485/ RS-422
    3.4 串口通信技术
        3.4.1 串行通信的工作原理
        3.4.2 串行通信的一般步骤
第4章 仓储系统的总体设计
    4.1 仓储系统的网络设计
    4.2 仓储系统的体系结构
    4.3 仓储系统的流程设计
    4.4 仓储系统的功能设计
        4.4.1 统一建模语言UML
        4.4.2 仓储系统的模块设计
        4.4.3 系统类图
    4.5 仓储系统的数据库设计
        4.5.1 主要数据表的ER 图
第5章 仓储系统的实现
    5.1 仓储系统的网络实现
    5.2 RFID 系统
        5.2.1 SRR100 固定式读写器性能指标
    5.3 系统的开发环境及运行环境
        5.3.1 C#.NET
        5.3.2 ADO.NET
        5.3.3 SQL Server 2000
    5.4 仓储系统的具体实现
        5.4.1 资料管理
        5.4.2 仓库管理
        5.4.3 查询管理
        5.4.4 报表管理
第6章 总结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导师及作者简介
摘要
ABSTRACT

(7)LMDS系统抗雨衰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 无线通信发展概况
    1.2 宽带固定无线接入技术
    1.3 LMDS系统简介
    1.4 本文的主要工作及内容安排
第二章 LMDS无线信道特点
    2.1 无线信道衰落
        2.1.1 自由空间传播损耗与弥散
        2.1.2 阴影衰落
        2.1.3 多径衰落
    2.2 雨衰效应
        2.2.1 降雨衰减的原理及影响
        2.2.2 降雨衰减的计算方法
    2.3 LMDS系统可用性
        2.3.1 接收机热噪声功率
        2.3.2 链路衰落储备
        2.3.3 系统可用性指标
第三章 LMDS系统现有抗雨衰技术
    3.1 自动发信功率控制
    3.2 自适应编码/调制
    3.4 高效天线
第四章 多天线解决方案
    4.1 方案动机
    4.2 应用可行性
    4.3 MIMO容量理论分析
    4.4 抗雨衰性能
    4.5 天线配置
第五章 结束与展望
    5.1 论文工作总结
    5.2 进一步的研究工作
致谢
参考文献
研究成果

(8)应用于NGN的电信网络接入设备IAD800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网络技术的发展趋势
        1.1.1 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
        1.1.2 面向连接和无连接服务方式
        1.1.3 网络技术的IP 分组化趋势
        1.1.4 NGN 是电信网发展的必然趋势
    1.2 NGN 技术的发展
    1.3 NGN 技术与电信级通信网
        1.3.1 什么是电信网
        1.3.2 NGN 技术构建电信级通信网
2 NGN 技术及其与 IAD800 的关系
    2.1 NGN 的概念
        2.1.1 NGN 出现的背景
        2.1.2 什么是NGN
    2.2 NGN 的特征和结构体系
        2.2.1 NGN 的特征
        2.2.2 NGN 的体系结构
    2.3 NGN 的关键技术
        2.3.1 宽带IP
        2.3.2 接口与协议
    2.4 面向NGN 的IAD800
        2.4.1 IAD800 在网络中的角色
        2.4.2 支持NGN 的IAD800
        2.4.3 IAD800 的主控板
3 接入网技术
    3.1 引言
    3.2 宽带接入网技术
        3.2.1 基于双绞线的ADSL 技术
        3.2.2 基于HFC 网的Cable Modem 技术
        3.2.3 基于五类线的以太网接入技术
        3.2.4 光纤接入技术
        3.2.5 宽带无线接入网技术
    3.3 窄带接入技术
        3.3.1 传统交换模型
        3.3.2 传统交换模型的缺陷
        3.3.3 窄带接入设备基本概念
        3.3.4 窄带接入与V5 接口
    3.4 综合接入网技术接入
        3.4.1 宽窄带综合接入解决方案
        3.4.2 宽窄带综合接入技术发展现状
        3.4.3 宽窄带综合接入应用展望
4 IAD800 的核心 MU500
    4.1 MU500 与IAD800 的关系
    4.2 MU500 原理和基本构架
    4.3 窄带语音交换部分
        4.3.1 窄带接入模块
        4.3.2 硬件的实现
        4.3.3 时隙交换模块
        4.3.4 MU500 时钟系统
    4.4 宽带数据交换部分
        4.4.1 CPU 系统
        4.4.2 以太网数据交换模块
        4.4.3 LOCAL BUS 管理通道
    4.5 主备倒换
5 MU500 关键接口技术
    5.1 引言
    5.2 MII(MEDIA INDEPENDENT INTERFACE)介质无关接口
    5.3 HW 总线和E1 接口
        5.3.1 E1 接口
        5.3.2 HW 总线
        5.3.3 HW 与E1
6 MU500 相关信号测试
    6.1 引言
    6.2 信号完整性
    6.3 MU500 信号质量
        6.3.1 信号上/下冲问题
        6.3.2 信号串扰
        6.3.3 毛刺问题
        6.3.4 时钟信号问题
        6.3.5 数据、地址信号质量
    6.4 信号质量小结
7 总结与展望
    7.1 本论文研究主要问题总结
    7.2 后续研究工作的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独创性声明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9)浅谈宽带固定无线数据接入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无线接入技术概述
2 LMDS系统简介
    2.1 频率资源丰富
    2.2 蜂窝式覆盖
    2.3 调制手段灵活
    2.4 使用了先进的动态带宽分配技术
    2.5 接口类型丰富
    2.6 提供业务种类多
    2.7 网络建设投资少,开通快,运营成本低
3 LMDS系统的组网结构
    3.1 CS结构
    3.2 TS结构
    3.3 系统网管构成
    3.4 频率规划
4 宽带无线接入业务运营前景展望

(10)电信经营分析与平衡计分卡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篇 电信经营分析与平衡计分卡应用
    第一章 引言
        1.1 目的和意义
        1.2 经营分析的现状和问题分析
        1.3 各章主要内容
    第二章 电信经营分析指标体系设计
        2.1 指标体系的结构
        2.2 基础数据的关系
    第三章 电信经营分析总体业务需求
        3.1 客户发展分析
        3.1.1 分析内容和目标
        3.1.2 业务功能结构
        3.2 业务发展分析
        3.2.1 分析内容和目标
        3.2.2 业务功能结构
        3.3 收益情况分析
        3.3.1 分析内容和目标
        3.3.2 业务功能结构
        3.4 市场竞争分析
        3.4.1 分析内容和目标
        3.4.2 业务功能结构
        3.5 服务质量分析
        3.5.1 分析内容和目标
        3.5.2 业务功能结构
        3.6 营销管理分析
        3.6.1 分析内容和目标
        3.6.2 业务功能结构
        3.7 大客户分析
        3.7.1 分析内容和目标
        3.7.2 业务功能结构
        3.8 业务分析与经营决策的关系
    第四章 分析方法选择与分析结果解释:欠费分析实例
        4.1 欠费分析的业务需求与目标
        4.2 分析方法与欠费分析总体结构
        4.3 欠费问题分类模型与分析
        4.3.1 模型分析
        4.3.2 数据模型
        4.3.3 数据预处理
        4.3.4 数据分析的过程
        4.3.5 分类的数学方法
        4.3.6 算法选择
        4.3.7 分析结果的解释问题
        4.3.8 打分
    第五章 平衡计分卡与经营分析
        5.1 采用平衡计分卡的目的
        5.2 电信平衡计分卡设计
        5.2.1 分析电信运营行业的业务现状
        5.2.2 基于以上分析结果确定公司战略
        5.2.3 指标选择的方法
        5.2.4 设定四个维度的指标
        5.3 平衡计分卡应用
        5.3.1 适应组织结构和文化
        5.3.2 与考核结合
        5.3.3 因果分析
    结论
    附件 1 电信经营分析系统技术方案
第二篇 联通 CDMA 业务定价分析及竞争策略
    第一章 前 言
        1.1 移动业务简介
        1.1.1 GSM 移动通信业务
        1.1.2 CDMA 移动通信业务
    第二章 中国移动通信市场的发展
        2.1 运营商
        2.1.1 中国联合通信有限公司
        2.1.2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2.2 市场概况
        2.3 发展分析
        2.3.1 中国移动电话的增长速度超过世界水平
        2.3.2 移动电话增长幅度超过固定电话
        2.3.3 移动业务走势数据化
        2.3.4 每用户平均收入呈下降趋势
    第三章 市场调查情况分析
        3.1 调查方式及内容
        3.2 调查结果及分析
        3.3 需求曲线的确定
    第四章 CDMA 移动通信业务的定价分析
        4.1 中国移动的垄断策略及政府定价的作用
        4.2 古尔诺模型: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同时定价、不合作的情形
        4.3 两种业务串通定价情形
        4.4 博弈模型对联通 CDMA 业务定价的启示
    第五章 结论
    附件 1 CDMA 使用情况调查表
第三篇 固定宽带无线接入市场运营分析报告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固定宽带无线接入技术定位分析
        2.1 宽带接入技术概述
        2.1.1 ADSL
        2.1.2 Cable Modem
        2.1.3 光纤+以太网
        2.1.4 固定宽带无线接入
        2.2 LMDS 和 MMDS 技术
        2.2.1 LMDS
        2.2.2 MMDS
        2.2.3 网络结构
        2.3 LMDS 和 MMDS 的定位
    第三章 固定宽带无线接入技术环境分析
        3.1 国家政策
        3.2 运营商现状
        3.2.1 中国电信
        3.2.2 中国网通
        3.2.3 中国联通
        3.2.4 中国移动
        3.2.5 中国铁通
        3.2.6 中国卫通
        3.2.7 广电运营商
        3.3 用户需求
        3.4 国外固定宽带无线接入情况
        3.4.1 频率分配情况
        3.4.2 网络运营情况
        3.4.3 市场预测
    第四章 宽带无线接入用户需求分析
        4.1 大型企业
        4.1.1 大型企业用户
        4.1.2 大型企业用户的业务特点
        4.1.3 大型企业用户对宽带接入的业务需求
        4.2 中小企业
        4.2.1 中小型企业用户
        4.2.2 中小型企业用户的业务特点
        4.2.3 中小型企业用户对宽带接入的业务需求
        4.3 家庭用户
        4.3.1 家庭用户
        4.3.2 家庭用户的业务特点
        4.3.3 家庭用户对宽带接入的业务需求
        4.4 临时租用用户
        4.4.1 临时租用用户
        4.4.2 临时租用用户的业务特点
        4.4.3 临时租用用户对宽带接入的业务需求
        4.5 电信运营商用户
        4.5.1 电信运营商的业务特点
        4.5.2 电信运营商对宽带接入的业务需求
        4.6 广电运营商用户
    第五章 宽带市场产业链分析
        5.1 波特竞争模型的结构分析
        5.2 价值链分析
    第六章 宽带市场运作模式分析
        6.1 新型宽带网络运营商----长城宽带
        6.2 国外宽带产业链整合的先例---韩国
第四篇 中兴通讯公司的财务分析
    第一章 通信行业介绍
        1.1 通信行业的发展总体情况介绍
        1.2 移动成为销售增长的主要来源
    第二章 公司背景
        2.1 首发介绍
        2.2 首发股本构成
        2.3 股份变化
        2.4 市场分析
        2.4.1 基本情况分析
        2.4.2 公司业务分析
    第三章 经营管理与竞争策略分析
        3.1 合作、投资扩展业务范围
        3.2 新产品和拓展核心技术策略
        3.3 价格和成本策略
        3.4 积极寻求政策保护和设置进入障碍
        3.5 变革营销网络组织机构
    第四章 价值评估和经营预测
        4.1 中兴通讯的现状
        4.2 评估方法描述
        4.3 现金流量预测
    第五章 β 值和 WACC 的计算
        5.1 rf 的取值
        5.2 rm的取值
        5.3 re 的取值
        5.4 β 值的计算
        5.5 负债权益比的取值
        5.6 税率的取值
        5.7 WACC 的计算
    第六章 股票价值评估
    第七章 敏感性分析
    第八章 结果分析
附件 1 97-00 年资产负债表主要指标
附件 2 97-00 年利润分配表主要指标
附件 3 97-00 年现金流量表主要指标
附件 4 97-00 年财务比率主要指标
附件 5 01-02 年资产负债表主要指标
附件 6 01-02 年利润分配表主要指标
附件 7 01-02 年现金流量表主要指标
附件 8 01-02 年财务比率主要指标

四、LMDS——为您提升综合业务的性能(论文参考文献)

  • [1]互联网背景下H证券公司经纪业务服务质量研究[D]. 李昊阳. 云南财经大学, 2020(07)
  • [2]信息化社会的戏曲传承 ——以川剧为例的“互联网+戏曲”研究[D]. 李金兆. 山西师范大学, 2019(05)
  • [3]基于微信平台的铁路旅客自助服务系统研究[D]. 曹燕. 西南交通大学, 2019(03)
  • [4]移动电商领域不正当竞争案件的司法裁判研究 ——以中国裁判文书网59份判决书为样本[D]. 俞灵灵. 中国计量大学, 2018(02)
  • [5]软件可信性评估模型及其优化方法研究[D]. 丁帅. 合肥工业大学, 2011(10)
  • [6]基于LMDS和RFID的仓储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李燕南. 吉林大学, 2009(09)
  • [7]LMDS系统抗雨衰技术研究[D]. 曹慧海.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06(01)
  • [8]应用于NGN的电信网络接入设备IAD800的研究[D]. 周志斌. 重庆大学, 2006(01)
  • [9]浅谈宽带固定无线数据接入技术[J]. 李粤. 广东通信技术, 2004(S1)
  • [10]电信经营分析与平衡计分卡应用[D]. 汪国平. 清华大学, 2004(03)

标签:;  ;  ;  ;  

LMDS - 提高集成业务的绩效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