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高校会计行为,提高信息质量,积累会计档案

规范高校会计行为,提高信息质量,积累会计档案

一、规范高校会计行为提高信息质量与会计档案的积累(论文文献综述)

管淑慧[1](2021)在《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职能定位与升级路径》文中研究指明当前,许多国有企业都建立了包含内部审计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但是国有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在国家相关政策下,国有企业的内部审计面临着升级的挑战。文章分析了当前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职能定位与升级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国有企业应当改善内部审计形象、细化职能定位、注重内外部风险的管控、建立新型增值型内部审计体系,以切实提高国有企业的整体效益。

解小涵[2](2020)在《新《会计档案管理办法》背景下的高校会计档案管理工作研究 ——以山东大学为例》文中研究说明当今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对高校会计档案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16年新《会计档案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的颁布更是为会计档案工作提供了制度依据。新《办法》虽然已经实施四年,按照新《办法》安排会计档案工作的高校不少,但是由于各高校在长期的工作当中已经形成了既定的方法和流程,即使高校跟随新思路进行会计档案工作的革新,在实际工作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何成功地管理高校会计档案并找到解决问题的对策是如今面临的一个重点问题。本文首先对新《办法》进行梳理并解读,通过与原《办法》的相关条例进行比较,探寻新形势下规章制度对于高校会计档案工作的要求以及高校在会计档案方面未来的工作方向。第三部分以档案工作的内容为分类,介绍了山东大学传统会计档案工作的现状和山东大学在电子会计档案工作的改革与实践,并提出相关的问题。在传统会计档案工作中,存在工作制度未能及时更新、归档移交工作存在漏洞、保管工作难以满足利用需求和鉴定销毁工作滞后的问题。在电子会计档案工作中,存在电子发票认可程度不够、缺少完善的电子会计档案系统、工作人员能力欠缺和利用工作方式落后的问题。第四部分主要就传统会计档案工作和电子会计档案工作的相关问题提出改进的措施。对于传统会计档案工作来讲,山东大学要及时制定会计档案管理的新制度,采取有效措施加强会计档案保管和积极推进会计档案的鉴定销毁工作。对于电子会计档案工作来讲,山东大学要采取加强制度建设提升管理责任,完善档案管理系统做好系统衔接工作,加强员工培训提升员工技能等措施加强对电子会计档案的管理。最后,结语部分总结了山东大学会计档案的现状,山东大学在为其他高校的会计档案工作提供借鉴经验的同时,自身也存在不足,只有在实践中不断的改革创新,才能不断提高会计档案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实现信息的整合,打破信息孤岛。

陈国鑫[3](2020)在《会计文化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长期以来,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屡禁不止,许多企业在会计信息披露方面频频出现一些“爆雷”事件,这严重阻碍了上市公司质量的提升,更妨碍了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而会计信息质量的高低包括所披露的会计信息的真实、准确、完整等不仅涉及到各利益相关者在进行经济决策时决策的有用性和正确性,还影响到资本市场资源配置的合理性和有效性,更关系到社会经济的平稳运行,因此,企业会计信息质量问题亟待改善。中外学者们对于会计信息质量问题的探讨主要集中于公司层面或制度领域,很少从文化角度来进行研究。考虑到虽然一定的文化是由一定的政治、经济所决定的,但是文化还能凭借其极强的渗透力反作用于人们的政治经济生活。结合当前的时代背景,习近平总书记已将“文化自信”补充进了胡锦涛同志提出的“三个自信”中,阐释为继“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后的第四个自信,并围绕文化自信这一主题作了相关发言,形成了较为丰富的文化自信观,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及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认可,是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关乎我国在世界文化格局中的定位,关系我国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的提升,关系‘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这些均突出强调了文化在政治经济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既然如此,会计文化作为社会文化在会计领域中所特有的反映同样也会对会计实践活动产生深刻地影响,因此对会计信息质量问题的探讨也就可从会计文化的视角展开,基于此,本文将从文化角度来探讨会计文化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本文采用规范研究为主,实务分析为辅的方式就会计文化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进行深入探讨。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主要是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进行回顾与梳理,对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并作基本理论概述。第三部分分别以Hofstede-Gary会计亚文化观以及国内学者的会计文化层次论为理论基础来对会计文化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作理论分析。其中会计亚文化观包括四个维度:专业导向与法律监管、统一性与灵活性、保守主义与乐观主义、保密与透明,通过探讨得知在不同社会环境下会计文化会略有差异进而导致其对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也各有侧重。会计文化层次论也包含四个方面:会计物质文化、会计制度文化、会计行为文化、会计精神文化,主要讨论了不同层次的会计文化其所包含的具体内容以及不同层次的会计文化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第四部分则通过相关指标遴选出了三个较具代表性的案例来对会计文化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作实务分析,两个正面案例与一个反面案例旨在表明不同性质的会计文化会对会计信息质量产生截然不同的效果,良好的会计文化有助于提升企业会计信息质量,而不良的会计文化则易引发会计信息失真。第五部分是本文的主要创新点,属作者的原创性内容,大多数学者在探讨会计文化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时,多是仅就发现的问题提出相关的对策,而笔者则在上述理论与实务分析后证实了会计文化确实能对会计信息质量产生影响的基础上,选用了一些笔者认为较公平、公正、系统的评价指标设计出了一个会计文化视角下的会计信息质量评价体系,并就如何利用该套指标进行了初步设计,力图拓宽当前会计信息质量的评价渠道,以期实现对会计信息质量更为全面地管控。第六部分对本文的研究结论作汇总说明并指出了文章的不足之处,进而对未来的相关研究作展望。

孙蕊[4](2019)在《会计重要性原则及其应用问题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会计重要性原则,在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的整个信息处理过程中发挥着关键性作用,制约和指导着企业会计实务工作。相比于谨慎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等其它会计原则,重要性原则应用具有更强烈的主观判断特性。但会计理论界对会计重要性一直缺乏全面、深入和系统的研究。近些年来,国际会计权威组织开始关注会计重要性问题。2011年,欧洲证券市场机构(ESMA)发布了《财务报告中关于重要性考虑》的咨询文件,在界定重要性术语,主要信息使用者特征以及财务报告目标的基础上,重点针对会计政策、中期报告、附注披露等涉及重要性判断和决策的问题的考虑因素设置征求意见。为了提高财务报告信息披露的有效性,IASB在2015年发布了《IFRS实务声明:财务报表中重要性应用的征求意见稿》。同年,FASB也发布了有关于“重要性决定”(Materiality Determination)的一系列概念框架修订项目征求意见稿;2017年,为使得公司管理层在财务报告信息编制方面更好地运用重要性判断,IASB制定并向公众发布《作出重要性判断的实务声明2》(Making Materiality Judgements:Practice Statement 2)。这一系列项目或声明反映出西方会计组织对重要性原则应用问题的高度重视,以及在完善重要性概念、尝试制定相关非强制性实务指引方面所付出的努力。我国目前仅将重要性作为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之一纳入《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尚未制定关于会计重要性及实务应用方面的准则、解释或指引。随着近些年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步伐加快,以及企业经济业务和资本市场环境日益纷繁复杂,我国亟待对重要性原则进行全面、系统的理论研究,而且这对于提升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信息质量,进一步加强资本市场利益相关者保护都具有深刻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研究是基于“重要性思想及制度演化—重要性基础理论构建—重要性判断及框架理论构建—重要性应用的实证检验—重要性应用指引制定建议”的研究脉络,按研究内容和性质不同可大致划分为五个层次:第一层次是梳理和评述了有关重要性及判定研究的国内外文献,并阐述了后续核心内容探讨的理论基础。第二层次是基于制度经济学相关理论,详细阐述了会计重要性思想的产生、应用与演化。第三层次是运用规范分析方法尝试分析并建立会计重要性原则及判定的概念理论框架;这其中又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会计重要性概念及作为信息质量特征特征的解析和重构,第二部分是探寻影响重要性原则应用的内外部环境,第三部分是尝试分析重要性判定机制和判定标准,以及建立会计重要性职业判断框架。第四层次是重要性概念应用的实证研究,主要基于自愿性重述和财务报告舞弊两个视角,分别检验关于错报重要性评估和内控缺陷定量重要性标准设定对管理层行为的影响。第五个层次是分析我国建立应用指引的必要性和提出设计建议。本文的具体研究问题及相应研究结论按照次序主要可归纳为如下七个方面:第一,采用历史演进和制度演化经济学分析范式,梳理自古代簿记时代、近代会计时期和现代会计时期三个不同阶段重要性思想在会计中的应用和演进,并分析了会计重要性思想历经“自生自发性秩序—会计惯例—正式会计制度”的制度演化路径。会计重要性应用的演进过程是具有内在规律性的:首先,会计重要性思想运用与演化深深根植于一国经济社会制度与商业环境变迁,因而对重要性原则的应用和把握不能忽略社会发展与会计规则之间的互动关系;其次,会计作为一种管理控制活动,恰如其分地应用重要性原则可以提升会计信息处理效果和质量,有利于细化会计核算和收益计量,提升内部管理效率,最终提升企业业绩;此外,重要性的应用囿于会计目标的发展变化。第二,通过比较分析会计重要性现有的不同定义发现,目前的重要性基本定义涵盖视角和可理解程度较低。在定义基础上,总结了重要性的概念特征可分解为三个维度:基于特定主体背景、信息使用者导向以及依赖于专业判断。结合重要性特征,并借鉴西方哲学价值理论、经济学效用理论等,对重要性相关概念进行重构:在本质属性和概念内涵的认识方面,会计重要性可以被表述为:基于特定主体环境下,是一种为满足主要信息使用者决策需要为导向的价值判断,在会计信息确认、计量、列报和披露等程序发挥着制约和行动导向性作用;普遍运用形式反映在会审人员运用职业判断,评估财务报表项目或事项等信息的错漏报是否会对财务报表整体表述造成重大影响。第三,阐释和分析了影响重要性原则应用的内外部环境。在宏观文化环境方面,一国会计文化和价值观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重要性水平评估和应用。树立良好的会计价值观可以通过二次投射作用,激励和驱动会计人员按照会计标准规范来施行会计工作,使得会计制度和会计信念刚柔并济,共同影响着他们对重要性原则的运用。我国资本市场会计监管的最主要目标是保证财务报告信息质量,此种环境对会计人员作出合法合规的职业判断起到强有力的约束和引导作用。而且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不断涌现的新商业模式,其对会计确认、计量和披露的最大影响是企业价值创造和传递方式的变化,使得投资者、债权人、监管者等不同利益相关者关心的会计报表信息发生改变,这进一步又对会计信息重要性评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企业内部环境因素的影响中,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为财务报告编制中重要性应用提供了内部制度保障,一定程度上约束指导着管理当局决策行为。第四,探讨了重要性判断标准、机制和特征,借鉴西蒙“有限理性”理论,本文提出提高重要性判定质量的途径是加强程序理性,减少三类程序非理性偏差。优化重要性判定的质量,就需要加强规则理性,减少规则的不完备性;在加强认识理性过程中,首先要通过学习和实践训练以弥补会计判断人员的“知识差”,借助于判断和决策辅助工具,弥补认知能力的局限性。在行为理性约束方面,为避免严重的行为非理性造成的重要性判定偏误,需要制定严格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并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以保证管理层以及相关会计人员能够作出客观公允的判断。基于对重要性判定理论的探讨,构建了财务报告重要性职业判断框架。第五,以我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2008-2017年重述公告为研究样本,实证分析了财务报表错报重要性程度对管理层财务重述行为意愿的作用关系。实证结果发现上市公司更倾向对于数量和性质重要性程度均较低的财务报表错报进行自愿性重述;相反被监管部门责令要求更正的公司财务报表差错的数量和性质均较严重;进一步发现若上市公司前一年度被出具非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则会减弱错报数量重要性程度对自愿重述的影响。第六,基于内部控制缺陷认定制度及重要性标准设定的相关理论,考察了2011-2017年度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首次设定未变更的内控缺陷重要性定量标准对后续财务报告舞弊行为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在设定重要性定量标准的上市公司中,其首次设定内控缺陷重要性水平越低,则发生后续财务报告舞弊的可能性越大,这种情况在非国企、两权分离度较高、公司内部控制环境和外部审计质量较低的公司中显着。结论支持了上市公司管理层很可能存在利用重要性标准的自利动机这一路径。第七,基于重要性及判定的理论构建及实证检验,分析了我国制定重要性应用指引的必要性。我国会计准则的原则导向性决定了在实务中具体应用重要性时,更多依赖于会计职业判断:其一,会计准则执行、重要性职业判断和建立应用指引三者之间是存在双向逻辑互动关系的。其二,重要性应用指引的建立,一定程度会提升不同利益相关者关于财务报表重要性应用问题的共同知识比重,有助于共同提升会计信息质量。其三,会计重要性本质上是原则导向的价值判断,制定相关方“共识性”的应用指引可确保职业判断中隐性知识得到有效传递。设计应用指引需遵循目标导向原则、差异性规定原则以及程序表现原则。最后在应用指引设计的主体内容、重要性判断的整体程序以及应重点明确的警示类条款三个方面提出相关设计建议。本文的创新和贡献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第一,会计重要性基本理论的系统研究。基于严谨的规范性理论分析,融合管理学、经济学和哲学视角的相关理论,创新性地提出会计重要性概念本质是一种价值判断,从而得出了有异于以往研究的观点。并对比分析重要性在财务报告概念框架中的定位,提出满足重要性信息质量特征的充分条件。以上创新点为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中关于重要性原则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持。第二,会计重要性判定的理论研究。重要性判定是会计理论和实务界的一大难点,国内鲜有关于这方面的相对系统的理论探讨。本文在分析会计信息重要性判定特征,数量、质量判断标准,以及判断机制的基础上,从加强程序理性、减少程序非理性偏差这一视角,提出了提升重要性判断质量的路径,并尝试构建重要性职业判断框架。以上创新之处可为会计人员在编报财务报告信息过程中更好地作出重要性判断提供一定理论指导,并对制定我国重要性应用指引提出设计建议。第三,会计重要性思想及制度演化的探究。基于制度演化经济学视角,梳理了古代、近代和现代不同会计时期重要性思想及制度演进过程,总结了重要性思想运用与演进的三大规律。其创新之处在于从历史演进、会计技术和理论发展的层面,探索重要性思想的产生及其演进,这可以认为是对会计重要性系统、深入研究的一个逻辑性起点。第四,我国上市公司管理层重要性应用与财务重述行为的实证研究。在实证检验报表错报信息重要性判断对自愿性财务重述影响时,本文通过手工收集我国上市公司以重大事项临时公告的形式披露的差错更正公告中的数据,建立计量模型进行回归分析。国内鲜有文献探索关于上市公司管理层自愿重述行为和错报重要性之间的关系,因而具有一定创新性。第五,在探讨内部控制缺陷重要性定量水平设定与财务报告舞弊关系时,实证检验了我国上市公司制定内控缺陷认定的重要性定量标准是否具有治理作用,以及内外部治理环境对上述两者关系的影响。创新点在于,以前国内外学者的研究大都聚焦于审计师对重要性判断的研究,很少从管理层视角来探究对于内部控制缺陷重要性标准设定与自利动机之间是否存在显着关系,这对验证重要性定量标准的执行效果以及如何完善内控缺陷重要性标准具体设定方面提供了经验证据和启示。

廖方楠[5](2019)在《独立董事连锁、内部控制与盈余质量》文中研究指明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我国经济将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内部控制作为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微观基础,如何科学合理地提高内部控制质量备受关注。公司治理是影响内部控制的重要因素之一,独立董事作为公司治理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公司中行使监督权,被称为上市公司合规经营和真实信息披露的“看门人”。但是,作为舶来品的独立董事制度被引入中国上市公司监管体系之后出现了水土不服的情况。在实务界,独立董事经常被认为“不独立”和“不作为”,是典型的“花瓶董事”。是否所有的独立董事都具有同等的作用?是否存在其他决定独立董事价值的因素?这被称为“独立董事作用之谜”,激发了学术界探索独立董事价值的兴趣。早期国内外关于独立董事治理作用的研究,普遍是从独立董事比例或专业背景等个人特征视角展开。但是,随着资本市场监管制度的演进,上市公司的独立董事比例以及专业背景愈加趋同化,使得研究结果相互矛盾。“弱联结”理论的提出,为学者们跳出独立董事比例或专业背景来研究独立董事的治理作用提供了新思路。据中国研究数据服务平台(Cnrds)和国泰安(CSMAR)的数据统计显示,2017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中,行业内独立董事连锁的公司数量为950,占A股总公司数目的27.42%,且2015—2017期间,行业内独立董事连锁的公司总数为3159,平均占比为33.96%。因此,本文通过研究独立董事连锁对内部控制的影响,并深入探索独立董事连锁和内部控制在提高盈余质量中的角色定位,探讨如何科学合理地提高企业内部控制,以及如何实现内部控制的财务报告目标。本文的贡献在于:(1)回答了独立董事的“历史遗留”问题,如Nguyen和Nielsen(2010),对研究中的“未解之谜”(如独立董事是否具有相同的价值)提供了新的解释视角;(2)通过对比独立董事连锁和内部控制的治理效力,明确了企业间的独立董事连锁机制与企业内部控制在具体盈余决策活动中的角色定位,缓解了有关内部控制的成本与收益的争论;(3)丰富了独立董事连锁的经济后果、内部控制的影响因素和经济后果以及盈余质量的治理机制的相关文献。此外,本文的发现有助于提高监管部门和实务界对如何响应十九大高质量发展要求的理解,并有益于增进相关部门对企业盈余管理方式的选择以及盈余质量的治理机制的透视,从而可以改进监管方向与方法。本文以独立董事连锁现象为研究的观测点,对独立董事连锁、内部控制和盈余质量的关系展开深入考察。研究发现:(1)基于声誉效应,独立董事连锁能显着提高企业的内部控制质量,且兼任公司家数较多的连锁独立董事对内部控制质量的提高作用更明显;基于学习效应,独立董事连锁能显着提高其董事会出席率,且该种效应主要出现在高学历的连锁独立董事身上;此外,本文探明了独立董事连锁对内部控制质量影响的传导机制,即通过提高连锁独立董事的董事会出席率进而提升了内部控制质量。(2)内部控制和独立董事连锁都能显着地抑制企业应计盈余管理行为,且两种治理机制之间存在明显的替代关系;仅内部控制能显着地抑制企业真实盈余管理行为,独立董事连锁无助于抑制真实盈余管理行为,且在此场景中,二者也不存在显着的替代关系;内部控制对于向上、向下的应计盈余管理均有显着的抑制作用,而独立董事连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向上的应计盈余管理中;内部控制对生产成本、经营现金流和酌量费用操纵均具有明显抑制作用,而独立董事连锁虽然对于整体真实盈余管理无明显作用,但对于生产成本操纵具有一定的治理作用;与内部控制的治理效应相比,独立董事连锁的治理效应更容易受到企业战略的影响,内部控制对于盈余管理的抑制作用更全面、更稳定。(3)独立董事连锁显着提高了盈余持续性,且独立董事连锁和内部控制对盈余持续性的提升作用存在一定的替代关系;独立董事连锁有助于应计盈余和现金流盈余的正确定价,并缓解了上市公司的应计异象;但是,独立董事连锁机制仍然容易受到企业治理意愿的影响,在企业整体战略较为稳健时,独立董事连锁方能提升盈余持续性。

郑荣荣[6](2019)在《重庆联科节能建材有限公司会计制度优化设计研究》文中指出在微观经济学领域中,完全竞争市场被认为是最有效的市场,其竞争主体是大量的中小企业。不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中小企业都有着广泛的社会经济基础,在数量上占据绝对优势。可以说中小企业不仅提高了市场竞争的效率,也是现代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但是从我国中小企业目前会计制度建设的情况来看,大多管理者都将自己视为内部会计控制的管理者和监督者,使会计制度在设计与执行方面都存在很大缺陷,无法发挥会计应有的管理职能,这严重阻碍了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因而,加强中小企业会计制度建设,开展优化设计工作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由于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和企业转型过渡的需要,重庆联科节能建材有限公司现行会计制度已无法满足经济业务的发展和经营管理的需求,推进会计制度优化设计工作迫在眉睫。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实地调查法和经验总结法对会计制度设计的框架展开研究,首先整理和分析了大量的国内外相关文献,在此基础上提出会计制度及设计的相关理论基础;然后对重庆联科节能建材有限公司会计制度现状进行诊断,发现问题并查找原因;最后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针对所存在问题,提出会计制度优化设计的具体方案与保障措施,使得公司会计制度设计更加科学合理,有序可依。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该公司现行会计制度存在内容不完整、设计不规范两大类问题,且主要为主观和客观方面的原因所导致;(2)该公司目前需要优化设计的部分包括会计组织系统、会计核算系统、会计报表体系以及会计电算化制度,具体优化设计的方法是建立健全和修改规范;(3)为确保会计制度能够有效落实,应从规范会计基础核算、加强“三流统一”、提高人员素质和升级改造会计信息系统四个方面着手实施保障。本文虽然只是针对重庆联科节能建材有限公司的会计制度优化设计进行研究,但是不仅能够帮助该公司解决现有问题,建立健全高效严密的会计制度,对于今后类似问题的中小企业研究也有很大的借鉴和参考价值。

夏君钰[7](2019)在《会计法规、会计职业道德与会计文化对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研究》文中认为会计以诚信为本,对实现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繁荣发展起着重要保障作用。会计信息揭示了企业经济活动的情况,是投资者、债权人、企业管理者、政府及相关部门和社会公众等信息使用者进行经营决策的重要数据资料。对于投资者而言,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直接影响到投资者依据企业经营和财务状况,对未来经济活动做出的预测、决策。对于政府而言,会计信息直接关乎相关政府部门在进行市场监管、经济宏观调控等活动的效率。然而,长期以来,我国企业会计信息披露质量水平较低已经成为阻碍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块绊脚石。倘若会计行业欺诈行为盛行,失去应有的诚信,维持会计关系存在的根基将不复存在,会计行业的生命力亦将终结于此。因此,针对会计法规、会计职业道德与会计文化进行系统化的深入研究对于会计事业本身的发展和我国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和意义。会计作为经济系统并非存在于真空之中,其自身行为必然会受到特定环境因素的影响,这些环境因素包括经济、法律、政治和文化等。本文从会计法规、会计职业道德、会计文化三个因素着手,在辨析了会计法规、会计职业道德与会计文化内涵及层次关系的基础上,首先就会计法规、会计职业道德与会计文化对会计信息披露的影响机理进行了定性分析,指出会计法规为会计信息披露指引方向,规范信息披露,有效缓解信息不对称问题;会计职业道德为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提供保障,促进信息披露的良性循环;会计文化以约束导向为手段,以激励优化为目的,不断促进企业会计信息披露的提升。其次,就会计法规、会计职业道德与会计文化对会计信息披露的影响进行了定量分析,通过设置研究假设、选取相关变量、构建数学模型来对会计法规、会计职业道德、会计文化这三项主要环境因素对会计信息披露质量水平的影响机理进行详细研究,最后提出会计职业道德、会计文化的柔性约束机制与会计法规刚性管理并重,整体提升企业会计信息披露的有效性,促进会计事业的更好发展。

薛建辉[8](2019)在《高校会计基础创优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应用》文中指出为进一步夯实高校会计基础工作管理,规范信息化条件下高校会计工作秩序,有效提升高校会计信息质量,充分发挥高校会计的监督作用,推进高校会计基础创优工作的可评价性,文章结合高校会计基础工作实际,建立高校会计基础创优评价指标体系,并将建立的指标体系应用到高校,对高校的会计基础工作进行综合地分析和评价。

罗忠莲[9](2019)在《上市公司战略差异度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战略定位是公司经营管理活动中最重要的环节,对公司的生存与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近些年,随着经济全球化与资源国际化的深入推进,世界各国资本市场面临的竞争环境日趋激烈,战略定位在公司经营管理活动中的作用变得越来越重要,尤其在公司开发核心竞争力和获取竞争优势过程中,科学合理的战略定位所发挥的决定性作用日渐凸显。任何一个行业在成长发展过程中都将逐渐积累沉淀出一种代表行业整体发展方向的行业常规战略模式,当公司在战略定位过程中偏离了行业常规战略方向而选择行业差异化战略模式时,战略差异问题将随之产生。换言之,公司战略差异度是指公司的战略定位偏离行业常规战略模式的程度,即公司选择的行业差异化战略相对于行业常规战略模式的偏离程度。值得注意的是,战略差异度对公司经营发展而言是一柄“双刃剑”,具有高收益与高风险并存特质,公司可能从中获得高收益的回报,也可能获得极低的收益,甚至因高风险而导致战略定位失败,使公司遭遇“滑铁卢”。鉴于战略差异度在公司经营发展中的重要性,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探究公司战略差异度的经济后果。现有文献集中考察了公司战略差异度对经营业绩、融资活动以及分析师行为、审计师决策等方面的影响,成果丰硕,得出了有价值的结论。也有学者开始在战略这一重要场景中探究公司财务会计行为,其中,公司战略差异度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研究即为重要话题之一。前人的研究从盈余质量、公司违规、财务欺诈、会计信息价值相关性、盈余管理和会计稳健性等角度对该话题进行了直接或间接的考察,但仍存在有待进一步完善和拓展的地方,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公司战略差异度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内在影响机理以及两者关系的作用机制尚不明确;另一方面,以往文献只考察了公司战略差异度对会计信息质量某个特征的影响。例如,公司战略差异度对会计信息价值相关性和会计稳健性的影响,但鲜见学者同时考察公司战略差异度对会计信息质量多个特征的影响,从会计信息质量特征角度,全面系统地探究公司战略差异度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效应、路径机理与影响机制的经验研究更缺乏。对上述问题展开探究,有利于进一步厘清公司战略差异度与会计信息质量的关系,为政策制定者、监管者以及外部投资者等利益相关者的决策提供经验证据参考。基于此,本文选取2007-2016年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特有的资本市场环境,采用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将会计信息的可靠性、相关性两大基本质量特征以及可比性、及时性两大提升性质量特征纳入会计信息质量实证研究框架,从会计信息质量特征角度,全面系统地探究公司战略差异度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具体而言,本文首先梳理分析国内外关于公司战略差异度的经济后果、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因素以及公司战略差异度与会计信息质量关系三方面的文献,把握相关领域的研究动态及发展趋势,明确本文研究的切入点。其次,阐述公司战略差异度和会计信息质量的基本内涵、衡量方法和理论基础。再次,理论分析并实证检验公司战略差异度对会计信息可靠性、相关性、可比性和及时性四大质量特征的影响效应与作用机制。最后,基于实证结果得出研究结论、启示、贡献与局限,并提出政策建议和未来展望。总体而言,本文得出了如下四方面的研究结论:第一,公司战略差异度对会计信息可靠性的影响。同时采用横截面修正Jones模型估计的操纵性应计利润的绝对值、会计收益与真实收益的均方误差衡量会计信息可靠性,考察公司战略差异度对会计信息可靠性的影响。研究发现:(1)公司战略差异度与会计信息可靠性显着负相关,即公司战略差异度越大,应计盈余管理程度越高,会计收益与真实收益之间均方误差越大,从而会计信息可靠性越低,说明公司战略差异度对会计信息可靠性产生了显着的负面影响。(2)公司战略差异度可以通过增加非效率投资而影响会计信息可靠性,且主要通过增加投资不足程度而降低会计信息可靠性,即投资不足是公司战略差异度影响会计信息可靠性的中介路径。(3)高质量审计和分析师跟踪有效缓解了公司战略差异度对会计信息可靠性的负面影响,较高的环境不确定性加剧了这种负面影响。(4)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PSM)、Heckman两阶段法和解释变量滞后一期进行内生性检验,以及变更关键变量衡量方法、变更样本范围,重新检验公司战略差异度与会计信息可靠性关系,检验结果与主回归结果保持一致。第二,公司战略差异度对会计信息相关性的影响。基于会计盈余持续性角度,采用会计盈余持续性衡量会计信息相关性,考察公司战略差异度对会计信息相关性的影响。研究发现:(1)公司战略差异度与会计信息相关性显着负相关,即公司战略差异度越大,会计盈余持续性越弱,从而会计信息相关性越弱,说明公司战略差异度对会计信息相关性产生了显着的负面影响。(2)公司战略差异度可以通过增加经营风险而影响会计信息相关性,即经营风险是公司战略差异度影响会计信息相关性的中介路径。公司战略差异度与应计盈余持续性、现金流量持续性均显着负相关,且对应计盈余持续性影响更大,说明公司战略差异度对会计盈余结构的影响存在显着差异。(3)高质量审计和分析师跟踪有效缓解了公司战略差异度对会计信息相关性的负面影响,较高的环境不确定性加剧了这种负面影响。(4)采用固定效应回归和差分方程两种方法进行内生性检验,以及变更关键变量衡量方法和控制盈余管理方法,重新检验公司战略差异度与会计信息相关性关系,检验结果与主回归结果保持一致。第三,公司战略差异度对会计信息可比性的影响。采用公司个体层面会计信息可比性测度方法计算会计信息可比性指标,考察公司战略差异度对会计信息可比性的影响。研究发现:(1)公司战略差异度与会计信息可比性显着负相关,即公司战略差异度越大,其会计信息可比性相较于同行业其他公司显着更低,说明公司战略差异度对会计信息可比性产生了显着的负面影响。(2)公司战略差异度可以通过增加管理层代理成本而影响会计信息可比性,即管理层代理成本是公司战略差异度影响会计信息可比性的中介路径。(3)高质量审计和分析师跟踪有效缓解了公司战略差异度对会计信息可比性的负面影响,较高的环境不确定性加剧了这种负面影响。(4)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PSM)、Heckman两阶段法和解释变量滞后一期进行内生性检验,以及变更关键变量衡量方法、变更样本范围和进一步控制盈余管理方法,重新检验公司战略差异度与会计信息可比性关系,检验结果与主回归结果保持一致。第四,公司战略差异度对年报披露及时性的影响。采用实际披露时滞法计算的年报实际披露时滞反向衡量年报披露及时性,考察公司战略差异度对年报披露及时性的影响。研究发现:(1)公司战略差异度与年报披露及时性显着负相关,即公司战略差异度越大,年报实际披露时滞越长,从而年报披露及时性越弱,说明公司战略差异度对年报披露及时性产生了显着的负面影响。(2)公司战略差异度可以通过增加审计报告时滞而影响年报披露及时性,即审计报告时滞是公司战略差异度影响年报披露及时性的中介路径。(3)高质量审计和分析师跟踪有效缓解了公司战略差异度对年报披露及时性的负面影响,较高的环境不确定性加剧了这种负面影响。(4)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PSM)、Heckman两阶段法和解释变量滞后一期进行内生性检验,以及变更关键变量衡量方法、分位数回归法、进一步控制盈余管理和审计意见类型方法,重新检验公司战略差异度与年报披露及时性关系,检验结果与主回归结果保持一致。根据研究结论,本文提出了如下四个层面的政策建议:第一,从政府层面而言,政府相关部门应根据当地上市公司发展特征提供具有针对性的战略管理引导和战略管理政策宣传服务。同时,应考虑行业差异对公司战略管理的影响,分行业开展战略管理引导,并积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遏制非正当竞争行为,为各行业公司创造良好的行业发展和公平竞争环境。第二,从监管层面而言,证监会等相关监管机构应进一步完善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机制,重点监管战略差异度较大公司的会计信息质量问题。同时,应进一步规范、引导和强化监管公司战略信息这一重要的非财务信息披露行为。例如,鼓励公司大力披露更详尽更完整的战略信息、对战略差异度较大公司的战略信息披露问题做出专门性规定、对不具有行业规范性和合法性的战略偏离行为加大处罚力度等,以避免或减少公司采取激进战略模式获取超额利润而损害公司价值和投资者利益,最终缓解公司战略差异度对会计信息质量的负面影响。第三,从公司层面而言,高层领导者在战略定位决策中应全面考虑公司内外部资源优势、能力条件、行业发展环境等因素,选择科学有效的战略模式,以避免或减少经理人基于私人利益最大化考虑而损害公司价值和投资者利益。同时,为缓解公司战略差异度对会计信息质量的负面影响,公司应提高外部审计质量,强化对管理层的外部监督,并积极改善信息环境,吸引更多的分析师跟踪数量,提高外部环境应变能力。第四,从投资层面而言,外部投资者应关注公司战略相关信息,充分发挥战略信息对投资决策的参考作用。同时,应理性地、辩证地认识公司战略差异度与会计信息质量之间关系,在投资战略差异度较大的公司时,应尽量选择审计质量较高、分析师跟踪数量较多以及环境不确定性较低的公司进行投资。本文的主要贡献在于:第一,从公司战略差异度与会计信息可靠性关系而言,前人的研究考察了公司战略差异度对盈余管理行为的影响,但并未考察公司战略差异度对会计信息可靠性的影响效应与作用机制。本文同时选取应计盈余管理和信息客观性两个指标衡量会计信息可靠性,验证了公司战略差异度对会计信息可靠性的影响,并采用中介效应方法验证了非效率投资对公司战略差异度与会计信息可靠性关系的中介作用,采用调节效应方法验证了高质量审计、分析师跟踪和环境不确定性对公司战略差异度与会计信息可靠性关系的调节作用,揭示了公司战略差异度对会计信息可靠性的内在影响机理,补充和拓展了前人的相关研究。第二,从公司战略差异度与会计信息相关性关系而言,前人的研究从股票定价角度进行了考察,但尚未从会计盈余持续性角度展开探究。本文从会计盈余持续性角度验证了公司战略差异度对会计信息相关性的影响效应与作用机制,并采用中介效应方法验证了经营风险对公司战略差异度与会计信息相关性关系的中介作用,验证了公司战略差异度对会计盈余结构的影响差异,并采用调节效应方法验证了高质量审计、分析师跟踪和环境不确定性对公司战略差异度与会计信息相关性关系的影响,弥补了现有相关研究的不足。第三,从公司战略差异度与会计信息可比性关系而言,目前尚无文献考察两者之间关系。本文基于委托代理理论首次验证了公司战略差异度对会计信息可比性的影响,将公司战略差异度、管理层代理成本与会计信息可比性纳入同一个研究框架,采用中介效应方法验证了管理层代理成本对两者关系的中介作用,采用调节效应方法验证了高质量审计、分析师跟踪和环境不确定性对两者关系的调节作用,从委托代理角度揭示了公司战略差异度对会计信息可比性的内在影响机理,补充了公司战略差异度与会计信息可比性关系的研究文献。第四,从公司战略差异度与年报披露及时性关系而言,目前尚无文献考察两者之间关系。本文采用年报实际披露时滞衡量年报披露及时性,首次验证了公司战略差异度对年报披露及时性的影响,将公司战略差异度、审计报告时滞与年报披露及时性纳入同一个研究框架,采用中介效应方法验证了审计报告时滞对两者关系的中介作用,采用调节效应方法验证了高质量审计、分析师跟踪和环境不确定性对两者关系的调节作用,拓展了公司战略差异度的经济后果与年报披露及时性的影响因素相关研究。

王利荣[10](2018)在《浅析高校财务会计档案管理的内控制度建设》文中研究指明在高校财务会计内部控制体制建设的同时,会计档案的内控制度建设也不容忽视。本文通过对会计档案的组织机构,职工素质,授权审批等内控制度的建设,以期切实提升高校财务会计档案的管理水平,为高校财务会计档案管理提供借鉴参考。

二、规范高校会计行为提高信息质量与会计档案的积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规范高校会计行为提高信息质量与会计档案的积累(论文提纲范文)

(1)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职能定位与升级路径(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职能定位与升级面临的挑战和难题
    1.1 职能定位模糊,业务层级较低
    1.2 内部审计的权威性不够,没有形成一致的认同度
    1.3 内部审计的职能定位和升级将面临文化与认知的挑战
2 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职能定位与升级路径分析
    2.1 细化审计职能定位,构建增值型审计业务体系
    2.2 塑造内部审计形象,使增值型审计身份得到认同
    2.3 扩大风险控制范围,提高增值型审计的风险管控能力
3 结束语

(2)新《会计档案管理办法》背景下的高校会计档案管理工作研究 ——以山东大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内研究综述
        1.2.2 国外研究综述
        1.2.3 相关研究成果述评
    1.3 研究方法
        1.3.1 文献分析法
        1.3.2 案例研究法
        1.3.3 实地调查法
        1.3.4 比较分析法
    1.4 研究创新点与不足
        1.4.1 创新点
        1.4.2 不足之处
2 新《办法》内容解读
    2.1 会计档案概述
        2.1.1 明确会计档案的定义
        2.1.2 明确适用范围、主管部门和管理的权限
        2.1.3 规定组织方式、制度要求和管理目标
    2.2 会计档案的保管和移交
        2.2.1 调整会计档案的保管期限
        2.2.2 明确会计档案的移交和接收条件
    2.3 会计档案的鉴定与销毁
        2.3.1 规范鉴定的具体程序
        2.3.2 明确鉴定销毁工作的责任
    2.4 会计档案的利用
    2.5 电子会计档案
        2.5.1 电子会计档案的移交与归档
        2.5.2 来自外部单位的电子会计资料
        2.5.3 电子会计档案的鉴定与销毁
        2.5.4 电子会计档案的利用
3 山东大学会计档案管理工作现状及问题
    3.1 传统会计档案管理工作现状
        3.1.1 保管移交工作
        3.1.2 鉴定销毁工作
        3.1.3 档案利用工作
        3.1.4 其他相关工作
    3.2 传统会计档案管理工作存在问题分析
        3.2.1 工作制度未能及时更新
        3.2.2 归档移交工作存在漏洞
        3.2.3 保管工作难以满足利用需求
        3.2.4 鉴定销毁工作滞后
    3.3 电子会计档案管理工作现状
        3.3.1 从传统会计档案向电子会计档案变革
        3.3.2 电子发票应用稳步推进
        3.3.3 电子签名开始应用
    3.4 电子会计档案管理工作存在问题分析
        3.4.1 对电子发票认可程度不够
        3.4.2 缺少完善的电子会计档案管理系统
        3.4.3 工作人员能力欠缺
        3.4.4 利用工作方式落后
4 山东大学会计档案管理工作改进措施
    4.1 传统会计档案管理工作改进措施
        4.1.1 制定会计档案管理新制度
        4.1.2 采取有效措施加强会计档案保管
        4.1.3 积极推进会计档案的鉴定销毁工作
    4.2 电子会计档案管理工作改进措施
        4.2.1 加强制度建设,提升管理责任
        4.2.2 完善档案管理系统,做好系统衔接工作
        4.2.3 加强员工培训,提升员工技能
        4.2.4 创新档案利用途径,改进档案利用方式
        4.2.5 加快会计凭证影像化,促进会计档案电子化进程
        4.2.6 确保数据安全,加强数据库建设
5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3)会计文化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相关研究动态及文献综述
        一、国外研究综述
        二、国内研究综述
        三、国内外研究评述
    第三节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第四节 本文的创新点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及基本理论概述
    第一节 相关概念界定
        一、会计文化的定义
        二、会计信息的概念
    第二节 基本理论概述
        一、Hofstede-Gary的会计亚文化观
        二、会计文化“四层次论”
        三、信息资源的定律
第三章 会计文化对会计信息质量影响的理论分析
    第一节 Hofstede-Gary框架下会计文化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一、Hofstede的四维文化价值观
        二、Hofstede-Gary框架下会计文化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三、Hofstede-Gary框架下我国会计文化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第二节 会计文化四层次论下会计文化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一、会计物质文化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二、会计制度文化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三、会计行为文化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四、会计精神文化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第四章 会计文化对会计信息质量影响的案例分析
    第一节 案例企业选取依据
    第二节 案例分析
        一、正面案例
        二、反面案例
    第三节 案例总结
第五章 会计文化视角下会计信息质量评价体系
    第一节 体系设计
        一、会计物质文化(M)
        二、会计制度文化(I)
        三、会计行为文化(B)
        四、会计精神文化(S)
    第二节 体系说明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第一节 研究结论
    第二节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本人在读期间完成的研究成果

(4)会计重要性原则及其应用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二、研究目的与研究方法
    三、研究内容与研究思路
    四、本文创新之处
第一章 文献综述和理论基础
    第一节 会计重要性研究的文献综述
        一、国外关于会计重要性及应用方面的研究
        二、国内关于会计重要性及应用方面的研究
        三、重要性问题研究评析
    第二节 会计重要性研究的理论基础
        一、西蒙有限理性理论
        二、现代决策理论
        三、不确定性与风险方面理论
        四、心理学认知偏差理论
        五、管理控制中关于会计系统控制方面的理论
        六、自愿性信息披露相关理论
    本章小结
第二章 会计重要性思想及制度演化
    第一节 古代会计时期重要性思想
        一、原始簿记时代重要性思想的产生
        二、中世纪庄园会计重要性思想的体现
        三、古代“官厅会计”重要性思想的体现
    第二节 近代会计时期重要性思想
        一、复式簿记重要性思想的体现
        二、股份制公司会计重要性的应用
        三、工业革命时期会计重要性的运用
    第三节 现代会计时期重要性相关制度
        一、会计重要性研究的理论准备
        二、西方财务报告概念框架中重要性信息质量特征的确立
        三、西方重要性会计准则或指引的制定与发展
    第四节 会计重要性制度演化分析
        一、会计重要性制度演化路径
        二、会计重要性运用与演化的规律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会计重要性基本理论问题探讨
    第一节 会计重要性相关概念及特征
        一、会计重要性相关概念
        二、重要性概念的特征
    第二节 会计重要性的本质
        一、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
        二、会计重要性的本质: 一种价值判断
        三、会计重要性概念的重新界定
    第三节 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中的信息质量特征:重要性
        一、重要性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提出
        二、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中的重要性
        三、重要性与其它信息质量特征的作用关系
        四、满足重要性信息质量特征的充分条件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影响会计重要性应用的环境因素
    第一节 会计文化与价值观环境
        一、东西方会计文化对会计判断的影响差异
        二、会计价值观影响重要性职业判断
    第二节 资本市场会计监管环境
        一、资本市场会计监管核心: 会计信息披露质量
        二、信息披露重要性水平的设定要求
        三、不同行业信息披露重要性标准规定
    第三节 商业模式的创新变化环境
        一、“大数据”时代的商业模式创新
        二、商业模式影响使用者共同会计信息需求
    第四节 企业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环境
        一、关于“内部控制的本质”的观点
        二、重要性原则应用的内部制度保证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重要性判定理论探讨与框架构建
    第一节 重要性判断标准、机制与特征
        一、影响重要性判定的数量和质量标准
        二、重要性判定机制的简要分析
        三、会计重要性判断的主要特征
    第二节 重要性判定的优化:程序理性视角
        一、程序理性与结果理性的权衡与替代
        二、程序理性视角判断偏差的产生
        三、提升重要性判断质量的途径
    第三节 财务报告重要性判断框架构建
        一、会计重要性应用的原则导向
        二、财务报告重要性职业判断框架
    本章小结
第六章 重要性判断对自愿性财务重述的影响
    第一节 TD上市公司案例分析
        一、案例的基本情况
        二、会计差错更正情况
        三、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情况
        四、案例分析结论及问题提出
    第二节 实证研究的理论分析与假设提出
        一、财务重述相关文献回顾
        二、研究假设的提出
    第三节 实证研究设计
        一、研究样本与数据来源
        二、变量的选取
        三、回归模型的选择
    第四节 实证检验与结果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
        二、主要回归结果
        三、内生性问题处理
        四、稳健性检验
        五、实证研究结论及启示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内部控制缺陷重要性定量标准与财务报告舞弊
    第一节 制度背景与研究路径
        一、我国内部控制缺陷认定制度
        二、内控缺陷重要性认定标准的治理作用
        三、管理层重要性标准设定的机会主义动机
    第二节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第三节 实证研究设计
        一、研究样本与数据来源
        二、变量选取
        三、回归模型设定
    第四节 实证检验与结果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
        二、单变量检验与相关性分析
        三、实证回归结果
        四、截面测试与进一步分析
        五、内生性和稳健性检验
        六、实证研究结论与启示
    本章小结
第八章 制定我国重要性应用指引的必要性及建议
    第一节 制定重要性实务应用指引的必要性
        一、重要性判断、会计准则与应用指引的内在关系
        二、建立会计重要性判断的共同知识
        三、应用指引确保隐性知识的有效传递
    第二节 重要性应用指引整体设计的建议
        一、重要性应用指引设计的主要原则
        二、重要性应用指引设计的几点问题
    本章小结
研究结论
    一、主要研究结论
    二、研究局限性和后续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5)独立董事连锁、内部控制与盈余质量(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框架
    1.4 研究创新点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独立董事连锁研究的主要理论概述
        2.1.1 弱联结理论与社会资本理论
        2.1.2 声誉效应
        2.1.3 学习效应
    2.2 内部控制研究的主要理论概述
        2.2.1 内部控制理论的四个基本假设
        2.2.2 内部控制整体框架和《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404条款
        2.2.3 “学习型”内部控制理论
    2.3. 盈余质量的主要理论概述
        2.3.1 盈余管理观
        2.3.2 盈余质量的决策有用观
    2.4 独立董事连锁与企业行为的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2.4.1 独立董事连锁与企业会计行为研究
        2.4.2 独立董事连锁与其他企业行为研究
    2.5 内部控制的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2.5.1 内部控制的影响因素研究
        2.5.2 内部控制与企业会计行为研究
        2.5.3 内部控制的成本效益研究
    2.6 盈余质量的影响因素研究文献综述
        2.6.1 盈余管理的影响因素研究文献综述
        2.6.2 盈余持续性的影响因素研究文献综述
第3章 独立董事连锁现象的状况与制度背景概述
    3.1 我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连锁现象现状分析
        3.1.1 近3年我国上市公司发生独立董事连锁现象的数量统计分析
        3.1.2 发生独立董事连锁现象公司的连锁董事声誉的统计分析
        3.1.3 发生独立董事连锁现象的公司的连锁董事学习能力的统计分析
        3.1.4 发生独立董事连锁现象公司的连锁独立董事董事会出席的统计分析
    3.2 独立董事连锁现象、内部控制与盈余质量的政策制度背景概述
        3.2.1 独立董事相关制度
        3.2.2 内部控制相关制度
        3.2.3 党的十九大高质量发展要求
第4章 独立董事连锁对内部控制的影响及其机理
    4.1 假设发展
        4.1.1 声誉效应:独立董事连锁与内部控制
        4.1.2 学习效应:连锁独立董事与董事会缺席率
        4.1.3 董事会缺席率:独立董事连锁影响内部控制的传导机制
    4.2 研究设计
        4.2.1 样本选择和数据来源
        4.2.2 模型设定与变量定义
    4.3 实证结果与分析
        4.3.1 描述性统计
        4.3.2 回归检验
    4.4 稳健性检验
    4.5 研究结论小结
第5章 独立董事连锁与内部控制对盈余质量的提升效应研究基于盈余管理观
    5.1 假设发展
        5.1.1 独立董事连锁、内部控制与应计盈余管理
        5.1.2 独立董事连锁、内部控制与真实盈余管理
    5.2 研究设计
        5.2.1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5.2.2 主要变量和检验模型
    5.3 实证结果与分析
        5.3.1 描述性统计
        5.3.2 回归检验
    5.4 进一步分析和稳健性检验
        5.4.1 独立董事连锁、内部控制对应计盈余管理分指标的影响
        5.4.2 独立董事连锁、内部控制对真实盈余管理分指标的影响
        5.4.3 企业的治理意愿
        5.4.4 稳健性检验
    5.5 研究结论小结
第6章 独立董事连锁与内部控制对盈余质量的提升效应研究——基于决策有用观
    6.1 假设发展
        6.1.1 独立董事连锁与盈余持续性
        6.1.2 独立董事连锁、内部控制与盈余持续性
    6.2 研究设计
        6.2.1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6.2.2 主要变量与模型构建
    6.3 实证结果与分析
        6.3.1 变量描述性统计与分析
        6.3.2 回归检验
    6.4 进一步分析和稳健性检验
        6.4.1 独立董事连锁对应计持续性、现金流持续性的影响
        6.4.2 独立董事连锁与市场定价
        6.4.3 企业的治理意愿
        6.4.4 稳健性检验
    6.5 研究结论小结
第7章 研究结论总结、启示与局限性
    7.1 研究结论总结
    7.2 理论贡献与研究启示
        7.2.1 本文的理论贡献
        7.2.2 研究启示
    7.3 研究局限性与未来展望
        7.3.1 本文研究存在的局限性
        7.3.2 未来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的主要科研成果

(6)重庆联科节能建材有限公司会计制度优化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及框架
    1.3 研究方法
        1.3.1 文献研究法
        1.3.2 实地调查法
        1.3.3 经验总结法
    1.4 论文创新点
2 文献综述
    2.1 国外研究现状
    2.2 国内研究现状
    2.3 文献述评
3 相关理论基础
    3.1 会计制度的相关界定
        3.1.1 会计制度的概念
        3.1.2 会计制度的分类
    3.2 会计制度设计的相关界定
        3.2.1 会计制度设计的概念及依据
        3.2.2 会计制度设计的目标及原则
        3.2.3 会计制度设计的内容
        3.2.4 会计制度设计的程序
        3.2.5 会计制度设计的方法
    3.3 会计制度设计的理论基础
        3.3.1 机制设计理论
        3.3.2 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
4 重庆联科节能建材有限公司会计制度现状诊断
    4.1 重庆联科节能建材有限公司简介
        4.1.1 基本情况简述
        4.1.2 企业组织架构
    4.2 重庆联科节能建材有限公司现行会计制度概况
    4.3 重庆联科节能建材有限公司会计制度存在问题
        4.3.1 从内容的完整性来看
        4.3.2 从设计的规范性来看
    4.4 重庆联科节能建材有限公司会计制度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4.4.1 客观原因
        4.4.2 主观原因
5 重庆联科节能建材有限公司会计制度优化设计
    5.1 会计机构设置与人员配备优化设计
        5.1.1 财务经理
        5.1.2 会计
        5.1.3 出纳
    5.2 会计科目优化设计
        5.2.1 调整一级会计科目
        5.2.2 启用辅助核算
        5.2.3 补充科目使用说明
    5.3 原始凭证优化设计
        5.3.1 借款申请单
        5.3.2 差旅费报销单
    5.4 会计账簿与账务处理程序优化设计
        5.4.1 会计账簿
        5.4.2 账务处理程序
    5.5 会计报表体系优化设计
        5.5.1 营业收入明细表
        5.5.2 主要项目现金流量明细表
        5.5.3 往来款项明细表
    5.6 会计电算化制度优化设计
        5.6.1 建立岗位责任制度
        5.6.2 建立安全管理制度
        5.6.3 规范操作管理制度
6 重庆联科节能建材有限公司会计制度优化设计的保障措施
    6.1 规范会计核算的基础工作
        6.1.1 强化管理层的监督与指导作用
        6.1.2 严格凭证的审核与管理工作
    6.2 加强“三流统一”
        6.2.1 业务流
        6.2.2 信息流
        6.2.3 资金流
    6.3 提高企业人力资源整体水平
        6.3.1 对管理层进行会计相关培训
        6.3.2 提升会计人员素质
    6.4 升级改造会计信息系统
7 结论与前景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学位论文数据集
致谢

(7)会计法规、会计职业道德与会计文化对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会计法规
        1.2.2 会计职业道德
        1.2.3 会计文化
        1.2.4 会计信息披露
        1.2.5 国内外研究评述
    1.3 研究思路、内容、方法及创新点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内容
        1.3.3 研究方法
        1.3.4 创新点
    1.4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与概述
    2.1 会计法规、会计职业道德与会计文化概念
        2.1.1 会计法规
        2.1.2 会计职业道德
        2.1.3 会计文化
    2.2 会计法规、职业道德与文化层次关系
        2.2.1 会计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
        2.2.2 会计职业道德与会计文化
        2.2.3 厘清会计法规、会计职业道德、会计文化三者关系
    2.3 会计信息披露概念界定
        2.3.1 会计信息的含义
        2.3.2 会计信息披露的含义
        2.3.3 会计信息披露的特点
        2.3.4 会计信息披露质量要求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会计法规、职业道德与文化对会计信息披露影响的定性分析
    3.1 会计法规对会计信息披露的影响
        3.1.1 会计法规有效缓解会计信息不对称
        3.1.2 会计法规为会计信息披露指明方向
        3.1.3 会计法规促进会计信息的规范披露
    3.2 会计职业道德对会计信息披露的影响
        3.2.1 会计职业道德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3.2.2 职业道德促进会计信息披露良性循环
    3.3 会计文化对会计信息披露的影响
        3.3.1 会计文化对会计信息披露具有约束作用
        3.3.2 会计文化对会计信息披露具有导向作用
        3.3.3 会计文化对会计信息披露具有激励作用
        3.3.4 会计文化对会计信息披露具有优化作用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会计法规、职业道德与文化对会计信息披露影响的实证分析
    4.1 研究假设
        4.1.1 会计法规与会计信息披露质量
        4.1.2 会计职业道德与会计信息披露质量
        4.1.3 会计文化与会计信息披露质量
    4.2 样本和研究方法
        4.2.1 样本选取及数据来源
        4.2.2 变量选择
        4.2.3 模型构建
    4.3 实证分析
        4.3.1 描述性统计分析
        4.3.2 相关性分析
        4.3.3 回归分析
        4.3.4 稳健性检验分析
    4.4 实证结果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相关建议
    5.1 健全会计法律规范体系,严守底线不越界
        5.1.1 强化补充完善做到有法可依
        5.1.2 严格执法加大会计造假成本
        5.1.3 明确法律责任主体违法必究
    5.2 强化会计职业道德观,形成良好自律机制
        5.2.1 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
        5.2.2 提高自身会计职业道德修养
        5.2.3 完善我国会计职业道德体系
    5.3 培育优秀会计精神文化,发挥文化正能量
        5.3.1 加强会计精神文化建设
        5.3.2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5.3.3 构建优质企业会计文化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详细摘要

(8)高校会计基础创优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一、高校会计基础创优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一) 高校会计基础创优评价指标的选取
    (二) 高校会计基础创优评价指标分值的确定
    (三) 高校会计基础创优等级划分
二、高校会计基础创优评价指标体系的应用

(9)上市公司战略差异度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二、研究思路与方法
    三、研究内容与框架
第一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公司战略差异度的经济后果相关文献
        一、公司战略差异度与经营业绩
        二、公司战略差异度与融资活动
        三、公司战略差异度与分析师行为
        四、公司战略差异度与审计师决策
        五、公司战略差异度的其他经济后果
    第二节 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因素相关文献
        一、会计信息可靠性的影响因素
        二、会计信息相关性的影响因素
        三、会计信息可比性的影响因素
        四、年报披露及时性的影响因素
    第三节 公司战略差异度与会计信息质量关系的相关文献
    第四节 文献述评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公司战略差异度与会计信息质量的理论概述
    第一节 公司战略差异度与会计信息质量的基本内涵
        一、公司战略差异度的基本内涵
        二、会计信息质量的基本内涵
    第二节 公司战略差异度与会计信息质量的衡量方法
        一、公司战略差异度的衡量方法
        二、会计信息质量的衡量方法
    第三节 公司战略差异度与会计信息质量的理论基础
        一、信息不对称理论
        二、委托代理理论
        三、理性经济人假说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公司战略差异度对会计信息可靠性的影响研究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第三节 研究设计
        一、样本筛选与数据来源
        二、模型构建与变量定义
    第四节 实证过程与结果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
        二、单变量分析
        三、相关性分析
        四、主回归分析
        五、稳健性检验
        六、进一步研究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公司战略差异度对会计信息相关性的影响研究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第三节 研究设计
        一、样本筛选与数据来源
        二、模型构建与变量定义
    第四节 实证过程与结果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
        二、单变量分析
        三、相关性分析
        四、主回归分析
        五、稳健性检验
        六、进一步研究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公司战略差异度对会计信息可比性的影响研究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第三节 研究设计
        一、样本筛选与数据来源
        二、模型构建与变量定义
    第四节 实证过程与结果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
        二、单变量分析
        三、相关性分析
        四、主回归分析
        五、稳健性检验
        六、进一步研究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公司战略差异度对年报披露及时性的影响研究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第三节 研究设计
        一、样本筛选与数据来源
        二、模型构建与变量定义
    第四节 实证过程与结果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
        二、单变量分析
        三、相关性分析
        四、主回归分析
        五、稳健性检验
        六、进一步研究
    本章小结
研究总结
    一、主要研究结论
    二、研究启示与建议
    三、研究贡献与局限
    四、未来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致谢

(10)浅析高校财务会计档案管理的内控制度建设(论文提纲范文)

一、高校会计档案管理的现状
二、会计档案管理的内控制度建设

四、规范高校会计行为提高信息质量与会计档案的积累(论文参考文献)

  • [1]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职能定位与升级路径[J]. 管淑慧. 当代会计, 2021(09)
  • [2]新《会计档案管理办法》背景下的高校会计档案管理工作研究 ——以山东大学为例[D]. 解小涵. 山东大学, 2020(12)
  • [3]会计文化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研究[D]. 陈国鑫. 云南财经大学, 2020(07)
  • [4]会计重要性原则及其应用问题研究[D]. 孙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2019(02)
  • [5]独立董事连锁、内部控制与盈余质量[D]. 廖方楠. 厦门大学, 2019(08)
  • [6]重庆联科节能建材有限公司会计制度优化设计研究[D]. 郑荣荣. 重庆大学, 2019(01)
  • [7]会计法规、会计职业道德与会计文化对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研究[D]. 夏君钰. 江苏科技大学, 2019(09)
  • [8]高校会计基础创优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应用[J]. 薛建辉. 商业会计, 2019(08)
  • [9]上市公司战略差异度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研究[D]. 罗忠莲.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2019(08)
  • [10]浅析高校财务会计档案管理的内控制度建设[J]. 王利荣.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01)

标签:;  ;  ;  ;  ;  

规范高校会计行为,提高信息质量,积累会计档案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