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中毒样本检出沙雷氏弧菌

食物中毒样本检出沙雷氏弧菌

一、食物中毒样品中检出麦氏弧菌(论文文献综述)

张瑞卿[1](2021)在《山东省贝源弧菌流行病学调查及其毒力基因检测》文中研究指明弧菌是多存在于海洋、河口环境中和动物体内的常在菌,也是海洋水生动物的常见病原菌,对水产养殖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严重危害水产养殖业的健康发展,同时该菌也是重要的人畜共患病原菌。随着贝类养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密集化及多种养殖模式的出现,弧菌病已成为养殖贝类的常见病害,造成贝类死亡现象日益严重。因此,查明主要经济贝类弧菌病的流行情况,与致病性密切相关的毒力基因分布和弧菌耐药情况,为贝类弧菌病预警机制的建立和防控方法提供理论数据,为贝类弧菌病防控技术的发展提供科学基础。为调查海洋中弧菌的流行情况,本研究2019、2020年从山东省六个沿海地区采集贝类样品,通过选择性培养基等方法分离鉴定弧菌,利用PCR方法鉴定分离菌株的主要毒力基因,利用药物敏感纸片扩散法分析菌株的耐药性,结果如下:1.弧菌是海洋环境中的常见菌之一,在采集的230份样品中,共分离出359株不同类型弧菌,分离出的弧菌包括溶藻弧菌、哈氏弧菌、副溶血弧菌、东方弧菌、需钠弧菌、Vibrio owensii、Vibrio chagasii等。统计结果表明,检出率比较高的是哈氏弧菌、溶藻弧菌和副溶血弧菌,分别为13.9%、25.3%和8.9%。不同贝类中弧菌的检出率也不相同,副溶血弧菌在牡蛎、文蛤中的分离率较高,各分离出15.6%,哈氏弧菌在牡蛎中的分离较高,为18%,溶藻弧菌在文蛤中分离较多,为13.2%。不同地区中弧菌的检出率是不同的,其中哈氏弧菌在滨州的检出率较高,为30%;溶藻弧菌在日照,东营的检出率较高为26.4%,28.6%;副溶血弧菌在日照的检出率较高为25%。2.对分离的359株弧菌进行了头孢噻肟、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四环素、多西环素、米诺环素、复方新诺明、卡那霉素、克林霉素、丁胺卡那、氟苯尼考、恩诺沙星、大观霉素、多粘菌素B、氨曲南的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株对头孢噻肟、大观霉素、恩诺沙星、复方新诺明敏感性较高,分别为99.72%、94.71%、91.64%、94.99%。氨苄西林、阿莫西林耐药率较高,分别为59.89%、33.98%。这提示我们在今后弧菌的疫病防控中,可以多使用大观霉素、恩诺沙星、复方新诺明。3.哈维氏弧菌、溶藻弧菌、副溶血弧菌是我国沿海地区食源性疾病暴发中最常见的一种病原菌,近几年随着海鲜类食品在市场的广泛流通,所引发的食物中毒事件也逐渐增多。弧菌中存在很多的毒力基因,主要毒力基因包括toxR、tdh、trh、tlh、FlaA、OmpW、AspA、Fur等。副溶血菌调控基因toxR检出率为43.75%,毒力贡献基因OmpW检出34.38%。哈氏弧菌分毒力基因LuxR检出36%,调控基因toxR检出率为48%。毒力调控基因toxS,tcpA、fur毒力基因是存在于溶藻弧菌中的毒力基因,各检测出51.65%、43.96%、43.96%,而毒力基因zot检测出18.68%。综上所述,通过对2019年和2020年山东省贝类弧菌病的流行病学调查,掌握了贝类弧菌病的流行情况,为弧菌病的防控预警机制的建立提供了基础数据;分离弧菌耐药结果,为贝类弧菌病的防控和药物筛选提供了依据;解析了分离弧菌主要毒力基因的分布规律,为毒力菌株的鉴定及致病性菌株的筛选提供基础,同时为有效地预防弧菌传染病的大面积暴发提供了科学依据。

李欣,吴健灏,乔雪飞,吴佳瑾,安娜,俞佳莉[2](2020)在《水产品养殖销售环节致病性弧菌污染状况和病原特征分析》文中认为目的了解养殖销售环节中水产品致病性弧菌的污染状况及病原特征,为更好地预防水产品引起食源性疾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参照GB 4789.7—2013及《国家食品污染和有害因素风险工作手册》进行致病性弧菌检测,并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毒力基因检测及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子分型。结果养殖场所、农贸市场及大型超市3个采样环节共采集346件样品,检出5种致病性弧菌139株,阳性率为40.2%,其中副溶血性弧菌和霍乱弧菌在3个环节中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副溶血性弧菌的毒力基因tlh阳性率为100.0%,trh阳性率为4.2%,tdh阳性率为0.0%,对头孢唑林和氨苄西林耐药;霍乱弧菌都是非O1/O139型,不含毒力基因Ctx,大部分抗生素不同程度耐药。PFGE分子分型结果显示副溶血性弧菌有多个PFGE型别,部分具有同源性。结论上海市松江区水产品中致病性弧菌呈多元污染,且耐药严重,型别多样,为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提供理论依据。

刘国胜,董峰光,潘丽芳,安岩,宫春波[3](2019)在《我国淡水产品中致病性弧菌的分布及其特征的研究进展》文中认为致病性弧菌具有嗜盐的特性,主要通过污染海产品而导致食源性疾病发生。近年来研究表明,淡水产品中致病性弧菌一直保持较高的污染率,在生产、贮运、流通以及餐饮环节均有侵染,并呈现上升趋势。为了了解淡水产品致病性弧菌的污染途径、追溯其来源,促进对其防控措施探索,本文针对我国淡水产品中致病性弧菌的污染现状进行综述,阐述弧菌的污染种类、水平及生物学特征,以期为更好防控淡水产品中致病性弧菌危害提供借鉴。

王义涛[4](2018)在《威海地区食源性细菌的分布及病原性海洋弧菌多重降落PCR方法的建立》文中研究表明背景与目的:海洋性弧菌广泛分布于内湾、沿岸、外洋水域、海洋生物体和沉积物中,能够感染鱼类或哺乳动物,并可在人群中引起食物中毒。不少弧菌会导致人或其他动物发病,以霍乱弧菌、创伤弧菌和副溶血弧菌致病力最强。随着海产品消费的不断增多,因海产品传播的细菌性疾病发生范围和频率也逐渐增大。常规的海洋弧菌检测方法即培养法不能满足快速诊断的需要,且某些海洋性弧菌培养困难,因此建立病原性海洋弧菌的快速检测技术,对病原性海洋性弧菌感染的诊断、治疗和维护公共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旨在了解威海地区食源性疾病中致病菌的分布情况,建立一种可以同时检测临床标本中创伤弧菌及副溶血性弧菌的多重降落PCR方法,为临床快速诊断创伤弧菌和副溶血弧菌感染提供一种有效手段。方法:收集2017年3月10月威海市立医院食源性疾病就诊患者的粪便标本357例,采用常规培养法结合质谱分析对标本中病原菌进行鉴定。设计针对创伤弧菌(Vibrio vulnificus)细胞溶解素编码基因vvh A和副溶血性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胶原蛋白酶编码基因col的特异性引物,建立单一降落PCR和多重降落PCR反应体系并进行优化,检测各种标准菌株和临床菌株评价单一降落和多重降落PCR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应用多重降落PCR检测103例粪便标本中创伤弧菌和副溶血弧菌,并与细菌培养法结果进行比较,评价多重降落PCR在临床标本检测中的可行性。结果:(1)共检出致病微生物98株,5种疾控要求监测病原微生物致泻大肠埃希菌、副溶血性弧菌、沙门氏菌、诺如病毒和志贺氏菌的比率依次为26.53%、21.43%、20.41%、10.20%和7.14%;另外还检出其它致病性海洋弧菌14株(14.28%),包括创伤弧菌6株(6.12%)、哈氏弧菌3株(3.06%)、溶藻弧菌3株(3.06)和灿烂弧菌2株(2.04%),海洋性弧菌的总检出比率为35.71%。(2)单一降落PCR只分别对创伤弧菌或副溶血弧菌检测到特异扩增条带,对其它种类弧菌和非弧菌未出现特异扩增条带;对创伤弧菌和副溶血弧菌的最低检测限分别为104 CFU/ml和103CFU/ml。(3)多重降落PCR可在目标测试菌中同时检测到创伤弧菌和副溶血弧菌的特异性扩增条带,对其它种类弧菌和非弧菌未出现特异扩增条带;对创伤弧菌和副溶血弧菌的最低检测限亦分别为104 CFU/ml和103 CFU/ml。(4)与细菌培养法比较,多重降落PCR检测103份粪便标本中创伤弧菌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l00%和97.94%,副溶血性弧菌的灵敏度与特异性分别为100%和95.12%。结论:(1)威海地区食源性疾病中海洋性弧菌检出率高,需要对其进行监测。(2)成功建立快速检测创伤弧菌和副溶血性弧菌的多重降落PCR方法,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可直接用于临床标本中创伤弧菌和副溶血性弧菌的快速检测。

严寒秋,曲梅,高志勇,逄波,刘白薇,霍达,杜轶威,王全意[5](2015)在《北京市市售带壳牡蛎致病性弧菌污染状况调查》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了解北京市市售带壳牡蛎致病性弧菌污染状况。方法 2014年211月每月在某水产品批发市场的摊位抽样200只带壳牡蛎,共80份样品(其中腮和肠样品分别为40份)。用常规培养方法检测牡蛎腮和肠(含便)中致病性弧菌,对副溶血性弧菌进行血清学分型,荧光定量PCR检测副溶血性弧菌毒力基因tdh、trh和tlh。结果 80份牡蛎样品中,致病性弧菌阳性样品检出率为62.50%(50/80),副溶血性弧菌阳性菌株检出率为33.75%(27/80),溶藻弧菌阳性菌株检出率为31.25%(25/80);各牡蛎腮和肠样品中,致病性弧菌阳性检出率为67.50%(27/40)和57.50%(23/40);27株副溶血性弧菌共9种血清型;毒力基因检测结果表示,tlh均为阳性,tdh和trh均为阴性。结论北京市市售带壳牡蛎中致病性弧菌污染严重,以副溶血性弧菌和溶藻弧菌检出为主。

刘杰,陈磊,阎学燕,张春艳,黄淑华,许姣,巩飚[6](2015)在《开封市水产品养殖、销售和加工过程中致病性弧菌的污染状况》文中研究说明目的了解开封市水产品养殖、销售和加工过程中弧菌的污染状况。方法从开封市养殖场、销售场所和餐饮店采集相关水体、水体沉积物、水产品共216份样品,用3%碱性蛋白胨水增菌,用3%TSA琼脂和科玛嘉弧菌显色琼脂进行分离,对分离出的致病性弧菌进行全自动系统生化鉴定,对检出的霍乱弧菌进行血清学分型。结果共检出弧菌7种269株,检出率依次为溶藻弧菌47.69%,霍乱弧菌34.26%,副溶血弧菌24.54%,创伤弧菌7.87%,河流弧菌6.94%,最小弧菌1.85%,麦氏弧菌1.39%;其中分离出的霍乱弧菌均为非01/非0139群霍乱弧菌。结论开封市淡水鱼养殖过程和市售水产品致病性弧菌污染较为严重,存在一定的食品安全风险,需加强水产养殖与市售水产品的监测,做好疾病的预防控制工作。

方志超,罗梓桐,黄攀,刀丽梅,单文杰,林雅,范财良,程方俊[7](2015)在《牛源麦氏弧菌的分离鉴定及进化分析》文中认为从肉牛上呼吸道中分离出3株细菌,通过细菌培养、形态观察、生化试验、16S r RNA鉴定及对其系统发育进化分析,结果分离菌株为麦氏弧菌(Vibrio metschnikovii)。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该分离菌株对头孢类药物、左氟沙星等药物敏感,对青霉素、氨苄西林、万古霉素等药物耐药。动物致病性试验显示,接种的小鼠于24 h全部死亡。

朱天姣[8](2014)在《4种致病性弧菌选择性鉴别培养基的改进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以海鱼弧菌、拟态弧菌、辛辛那提弧菌和创伤弧菌为研究对象,对初步研制的4种选择性鉴别培养基进行改进研究,设计出相应目的菌的改进型弧菌选择性鉴别培养基,并对改进前后培养基的特异性、灵敏度和准确性进行比较评价,希望在选择鉴别效果和检测成本等方面有所改进。具体研究方法与研究结果如下:1改进型海鱼弧菌选择性鉴别培养基的研制在初步研制的海鱼弧菌选择性鉴别培养基(VdSDM)的基础上,通过查阅大量相关资料,反复比对、分析、设计和实验研究,选择了海鱼弧菌特有酶系统、代谢特点和对某些抑菌物质的敏感性等特点作为设计依据,研制了一种改进型海鱼弧菌选择性鉴别培养基(imVdSDM).评价试验显示:海鱼弧菌在imVdSDM上培养24h,菌落呈紫色,其余弧菌以及非弧菌属细菌菌落呈黄色或24h内不生长。imVdSDM对海鱼弧菌浓度为101cfu/mL以上菌液的阳性检出率为100%,其特异性、灵敏度、准确性以及在实际样品检测等方面均明显优于改进前的VdSDM。2改进型拟态弧菌选择性鉴别培养基的研制在初步研制的拟态弧菌选择性鉴别培养基(VmSDM)的基础上,通过查阅较多资料,反复比对、分析、设计和实验研究,选择拟态弧菌特有的酶系统、代谢特点和对特定抑菌物质的敏感性等方面特性作为设计依据,研制了一种改进型拟态弧菌选择性鉴别培养基(imVmSDM)。评价试验显示:拟态弧菌在imVmSDM上培养18h,菌落呈紫色,其余弧菌以及非弧菌属细菌菌落呈黄色或24h内不生长。imVmSDM对拟态弧菌浓度为101cfu/mL以上菌液的阳性检出率为100%,其特异性、灵敏度、准确性以及在实际样品检测等方面均优于改进前的VmSDM,特别是显着降低了其经济成本,每平板(20mL)配制成本从原来的5.58元降至0.33元,在实际检测使用imVmSDM检测拟态弧菌可有效提高检测效率,并大大降低检测成本。3改进型辛辛那提弧菌选择性鉴别培养基的研制在初步研制的辛辛那提弧菌选择性鉴别培养基(VciSDM)的基础上,通过查阅较多资料,反复比对、分析、设计和实验研究,选择辛辛那提弧菌的代谢特点和对特定抑菌物质的耐受性等方面的特性作为设计依据,研制了一种改进型辛辛那提弧菌选择性鉴别培养基(imVciSDM)。评价试验显示:辛辛那提弧菌在imVciSDM上培养24h,菌落呈黄色,其余弧菌以及非弧菌属细菌菌落呈绿色、蓝绿色或24h内不生长。imVciSDM对辛辛那提弧菌浓度为101cfu/mL以上菌液的阳性检出率为100%,相比改进前的培养基和传统的TCBS培养基,其特异性、灵敏度、准确性以及在实际样品检测中的表现均有明显改进。4改进型创伤弧菌选择性鉴别培养基的研制在初步研制的创伤弧菌选择性鉴别培养基(VvSDM)的基础上,通过查阅较多资料,反复比对、分析、设计和实验研究,选择创伤弧菌的代谢特点和对特定抑菌物质的耐受性等方面的特性作为设计依据,主要针对初步研制的创伤弧菌培养基(VvSDM)配制价格较高的问题,设计了一种改进型创伤弧菌选择性鉴别培养基(imVvSDM)。改进后培养基的配制价格从每平板(20mL)约5.72元降至约3.63元,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检测成本,并且评价试验显示,改进前后的培养基对创伤弧菌的选择鉴别效果相当。通过针对初步研制的系列弧菌选择性鉴别培养基的选择鉴别效果、检测成本等方面的不足而研制的4种改进型弧菌选择性鉴别培养基不仅提高了目的菌检测的特异性,并且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检测成本,为致病性弧菌选择性鉴别培养基的推广应用奠定了基础。

刘阳,孔繁德,徐淑菲,吴德峰,林立[9](2012)在《多重PCR技术同时检测副溶血弧菌和溶藻弧菌方法的建立与初步应用》文中提出为建立多重PCR方法用于同时快速检测海产品中的副溶血弧菌和溶藻弧菌,本研究根据副溶血弧菌(VP)和溶藻弧菌(VA)的toxR基因序列应用Primer Premier 6.0设计了针对这2种细菌的2对特异性引物,建立了能快速同时检测这两种细菌的多重PCR方法,并对该反应体系的特异性和灵敏度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纯培养细菌的检测灵敏度分别为VP 2.32×103 cfu/mL和VA 2.56×103cfu/mL,临床病料检测灵敏度分别可达VP 2cfu/mL和VA 3cfu/mL;与枸橼酸杆菌、沙门氏菌、美人鱼弧菌、霍乱弧菌、麦氏弧菌没有交叉反应。研究表明本实验方法操作简便快速、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稳定性好,并且经济实惠每个PCR反应成本不到1元,值得推广应用。

刘阳,孔繁德,徐淑菲,吴德峰,林立[10](2012)在《副溶血弧菌和溶藻弧菌双重PCR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初步应用》文中研究说明为建立同时快速检测海产品中的副溶血弧菌(VP)和溶藻弧菌(VA)的双重PCR方法,本研究根据VP和VA的toxR基因序列设计针对这两种细菌的两对特异性引物,建立能够快速同时检测这两种细菌的双重PCR方法,并对该反应体系的特异性和灵敏度进行检测。结果显示纯培养细菌VP和VA的检测灵敏度分别为2.32×103cfu/mL和2.56×103cfu/mL,临床病料检测灵敏度分别为2 cfu和3 cfu;与枸橼酸杆菌、沙门氏菌、美人鱼弧菌、霍乱弧菌、麦氏弧菌无交叉反应。研究表明本实验方法操作简便快速、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稳定性好,并且经济实惠,值得推广应用。

二、食物中毒样品中检出麦氏弧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食物中毒样品中检出麦氏弧菌(论文提纲范文)

(1)山东省贝源弧菌流行病学调查及其毒力基因检测(论文提纲范文)

符号说明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贝类养殖现状
    1.2 弧菌研究进展
    1.3 弧菌致病机理
        1.3.1 摄铁系统
        1.3.2 粘附因子
        1.3.3 胞外酶
        1.3.4 内毒素
        1.3.5 肠毒素
        1.3.6 溶血素
        1.3.7 T3SS
    1.4 弧菌的危害
        1.4.1 弧菌对贝类的危害
        1.4.2 弧菌对人类的危害
    1.5 弧菌的防治
        1.5.1 疫苗
        1.5.2 噬菌体
        1.5.3 益生菌
    1.6 流行病学调查的基本内容
    1.7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1.1 试验菌株
        2.1.2 主要试剂及试剂盒
        2.1.3 主要仪器
        2.1.4 试验所用溶液及其配制
    2.2 方法
        2.2.1 样品采集
        2.2.2 弧菌分离纯化及保存
        2.2.2.1 弧菌的分离
        2.2.2.2 弧菌的纯化
        2.2.2.3 弧菌的保存
        2.2.2.4 革兰氏染色
        2.2.3 弧菌基因组DNA提取
        2.2.3.1 弧菌16S rRNA鉴定
        2.2.3.2 琼脂糖凝胶电泳
        2.2.3.3 序列分析及序列上传
        2.2.4 药敏试验
        2.2.4.1 菌株
        2.2.4.2 药敏纸片
        2.2.4.3 药敏纸片扩散法(K-B 法)
        2.2.5 毒力基因的检测
        2.2.5.1 副溶血弧菌毒力基因
        2.2.5.2 哈氏弧菌毒力基因
        2.2.5.3 溶藻弧菌毒力基因检测
        2.2.6 弧菌耐药基因检测
        2.2.7 数据分析
3 结果
    3.1 弧菌形态特征
    3.2 弧菌流行病学数据分析
        3.2.1 2019年数据分析
        3.2.2 2020年数据分析
    3.3 药敏试验结果
    3.4 毒力基因检测
        3.4.1 副溶血弧菌毒力基因检测结果
        3.4.2 哈氏弧菌毒力基因检测结果
        3.4.3 溶藻弧菌毒力基因检测结果
    3.5 耐药基因检测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2)水产品养殖销售环节致病性弧菌污染状况和病原特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样品
    1.2 方法
        1.2.1 常规分离培养检测方法
        1.2.2 PCR方法验证并检测毒力基因
        1.2.3 霍乱弧菌血清分型
        1.2.4 微量肉汤稀释(MIC)法测试药物敏感
        1.2.5 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实验
        1.2.5. 1 制备胶块
        1.2.5. 2 胶块内DNA酶切
        1.2.5. 3 电泳
        1.2.5. 4 图像分析
    1.3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不同环节中致病性弧菌的检出情况
    2.2 副溶血性弧菌和霍乱弧菌在养殖销售环节中阳性率的差异
    2.3 副溶血性弧菌和霍乱弧菌在不同水产品中阳性率的差异
    2.4 霍乱弧菌和副溶血性弧菌毒力基因检测
    2.5 药物敏感性检验
    2.6 PFGE分子分型结果
3 讨论

(3)我国淡水产品中致病性弧菌的分布及其特征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淡水产品中致病性弧菌的分布及其特征
    2.1 淡水产品中致病性弧菌的分布
        2.1.1 时间分布
        2.1.2 水域范围
        2.1.3 侵染环节
    2.2 淡水产品中致病性弧菌污染种类和污染水平
    2.3 淡水产品中副溶血弧菌的分布及其特征
    2.4 淡水产品中创伤弧菌的分布及其特征
    2.5 淡水产品中溶藻弧菌的分布及其特征
3 结语

(4)威海地区食源性细菌的分布及病原性海洋弧菌多重降落PCR方法的建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材料与方法
1 材料
    1.1 标准菌株及临床菌株
    1.2 主要实验试剂
    1.3 主要实验溶液配制
    1.4 主要实验仪器
2 临床标本采集与处理
3 细菌的分离培养、鉴定和药物敏感实验
    3.1 标准菌株和临床菌株的培养和鉴定
    3.2 临床标本中细菌的分离培养和鉴定
    3.3 细菌质谱鉴定
    3.4 药物敏感试验
4 细菌基因组DNA的提取
5 PCR引物设计
6 单一降落PCR
    6.1 PCR反应体系的优化
    6.2 单一降落PCR特异性检测
    6.3 单一降落PCR敏感性检测
7 多重降落PCR
    7.1 PCR反应体系的优化
    7.2 多重降落PCR特异性检测
    7.3 多重降落PCR敏感性检测
8 多重降落PCR检测临床标本 结果
1 威海地区食源性疾病致病菌的鉴定及分布
    1.1 细菌分离培养及鉴定结果
    1.2 威海地区食源性疾病致病菌的分布
    1.3 抗生素药敏试验结果
2 单一降落PCR检测结果
    2.1 单一降落PCR特异性检测结果
    2.2 单一降落PCR敏感性检测结果
3 多重降落PCR检测结果
    3.1 多重降落PCR特异性检测结果
    3.2 多重降落PCR敏感性检测结果
4 临床标本验证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5)北京市市售带壳牡蛎致病性弧菌污染状况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 1 材料
        1. 1. 1 样品与菌株
        1. 1. 2 主要仪器与试剂
    1. 2 方法
        1. 2. 1 样品处理
        1. 2. 2 增菌与分离培养
        1. 2. 3 致病性弧菌生化鉴定
        1. 2. 4 VP的血清学分型鉴定
        1. 2. 5 荧光定量PCR检测VP毒力基因
        1. 2. 5. 1 模板制备
        1. 2. 5. 2 荧光定量PCR试验[5]
2 结果
    2. 1 市售带壳牡蛎致病性弧菌阳性检出率情况
    2. 2 牡蛎腮和肠致病性弧菌阳性检出率状况
    2. 3 副溶血性弧菌血清型分布和毒力基因检测结果
3 讨论

(6)开封市水产品养殖、销售和加工过程中致病性弧菌的污染状况(论文提纲范文)

1材料与方法
2结果
3讨论

(7)牛源麦氏弧菌的分离鉴定及进化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样品来源
    1.2 试验动物
    1.3 主要试剂和材料
    1.4引物
    1.5 病原分离
    1.6 培养特性及形态学观察
    1.7 生化试验
    1.8 16S r RNA基因的扩增及测序
    1.9 同源性分析和系统进化分析
    1.1 0 药敏试验
    1.1 1 致病性试验
2 结果
    2.1 培养特性及形态学观察
    2.2 16S r RNA基因的扩增
    2.3 同源性分析与进化树构建
    2.4 药敏试验结果
    2.5 致病性试验结果
3 讨论

(8)4种致病性弧菌选择性鉴别培养基的改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水产品安全性与细菌性食物中毒
    1.2 四种致病性弧菌及其危害
        1.2.1 海鱼弧菌(Vibrio damselae)
        1.2.2 拟态弧菌(Vibrio mimicus)
        1.2.3 辛辛那提弧菌(Vibrio cincinnatiensis)
        1.2.4 创伤弧菌(Vibrio vulnificus)
    1.3 致病性弧菌检测现状
        1.3.1 标准检测方法
        1.3.2 快速检测方法
    1.4 显色/选择性鉴别培养基概述
        1.4.1 选择性鉴别培养基的设计原则
        1.4.2 选择性鉴别培养基的研究和应用现状
        1.4.3 弧菌属细菌的选择性鉴别培养基
    1.5 课题研究意义及创新点
        1.5.1 选题背景
        1.5.2 课题研究目的与创新性
第2章 海鱼弧菌选择性鉴别培养基的改进研究
    2.1 实验材料与实验方法
        2.1.1 实验材料
        2.1.2 实验方法
    2.2 结果与讨论
        2.2.1 海鱼弧菌生化特性研究结果
        2.2.2 海鱼弧菌的生长对imVdSDM中碳源、氮源浓度的选择
        2.2.3 特异性
        2.2.4 阳性检出率
        2.2.5 灵敏度和准确性
        2.2.6 实际样品中海鱼弧菌的检测
    2.3 小结
第3章 拟态弧菌选择性鉴别培养基的改进研究
    3.1 实验材料与实验方法
        3.1.1 实验材料
        3.1.2 实验方法
    3.2 结果与讨论
        3.2.1 拟态弧菌生化特性研究结果
        3.2.2 拟态弧菌的生长对imVmSDM中碳源、氮源浓度的选择
        3.2.3 特异性比较
        3.2.4 阳性检出率
        3.2.5 灵敏度和准确性
        3.2.6 实际样品中拟态弧菌的检测
    3.3 小结
第4章 辛辛那提弧菌选择性鉴别培养基的改进研究
    4.1 实验材料与实验方法
        4.1.1 实验材料
        4.1.2 实验方法
    4.2 结果与讨论
        4.2.1 辛辛那提生化特性研究结果
        4.2.2 辛辛那提弧菌的生长对imVciSDM中碳源、氮源浓度的选择
        4.2.3 特异性比较
        4.2.4 阳性检出率
        4.2.5 灵敏度和准确性
        4.2.6 实际样品中辛辛那提弧菌的检测
    4.3 小结
第5章 创伤弧菌选择性鉴别培养基的改进研究
    5.1 实验材料与实验方法
        5.1.1 实验材料
        5.1.2 实验方法
    5.2 结果与讨论
        5.2.1 创伤弧菌生化特性研究结果
        5.2.2 特异性
        5.2.3 阳性检出率
        5.2.4 灵敏度和准确性
        5.2.5 实际样品中创伤弧菌的检测
    5.3 小结
第6章 课题总结与展望
    6.1 课题总结
    6.2 课题展望
参考文献
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10)副溶血弧菌和溶藻弧菌双重PCR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初步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和方法
    1.1 实验菌株
    1.2 主要试剂
    1.3 引物设计与合成
    1.4 双重P CR一步法同时检测VP和VA方法的建立[6]
    1.5 最佳反应条件的测定
    1.6 灵敏度检测
    1.7 特异性测定
    1.8 稳定性测定
    1.9 人工污染试验
    1.10 临床检测
2 结果
    2.1 最佳反应条件的确定
    2.2 灵敏度的测定
    2.3 特异性测定
    2.4 稳定性测定
    2.5 人工污染样品检测试验
    2.6 临床检测
3 讨论

四、食物中毒样品中检出麦氏弧菌(论文参考文献)

  • [1]山东省贝源弧菌流行病学调查及其毒力基因检测[D]. 张瑞卿. 山东农业大学, 2021
  • [2]水产品养殖销售环节致病性弧菌污染状况和病原特征分析[J]. 李欣,吴健灏,乔雪飞,吴佳瑾,安娜,俞佳莉.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2020(17)
  • [3]我国淡水产品中致病性弧菌的分布及其特征的研究进展[J]. 刘国胜,董峰光,潘丽芳,安岩,宫春波.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19(03)
  • [4]威海地区食源性细菌的分布及病原性海洋弧菌多重降落PCR方法的建立[D]. 王义涛. 青岛大学, 2018(01)
  • [5]北京市市售带壳牡蛎致病性弧菌污染状况调查[J]. 严寒秋,曲梅,高志勇,逄波,刘白薇,霍达,杜轶威,王全意.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2015(06)
  • [6]开封市水产品养殖、销售和加工过程中致病性弧菌的污染状况[J]. 刘杰,陈磊,阎学燕,张春艳,黄淑华,许姣,巩飚. 职业与健康, 2015(18)
  • [7]牛源麦氏弧菌的分离鉴定及进化分析[J]. 方志超,罗梓桐,黄攀,刀丽梅,单文杰,林雅,范财良,程方俊. 中国兽医杂志, 2015(06)
  • [8]4种致病性弧菌选择性鉴别培养基的改进研究[D]. 朱天姣. 浙江工商大学, 2014(08)
  • [9]多重PCR技术同时检测副溶血弧菌和溶藻弧菌方法的建立与初步应用[A]. 刘阳,孔繁德,徐淑菲,吴德峰,林立. 2012年福建省畜牧兽医学术年会论文集, 2012
  • [10]副溶血弧菌和溶藻弧菌双重PCR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初步应用[J]. 刘阳,孔繁德,徐淑菲,吴德峰,林立.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2012(08)

标签:;  ;  ;  ;  ;  

食物中毒样本检出沙雷氏弧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