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本家:一个伟大的历史概念

知本家:一个伟大的历史概念

一、知本家:一个历史性大概念(论文文献综述)

姜凯迪[1](2020)在《唐代士族田庄研究》文中认为士族作为中古时期重要的社会阶层,其存在与变迁对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都有着重要的影响。田庄作为中国古代历经千年的农业生产组织形式与家庭生活居住形式,承载着包括士族在内的无数古人的生产与生活。在唐朝,士族与田庄有着广泛的结合,通过对唐代士族田庄的研究,可以从经济基础的角度探讨士族阶层的存在与消亡等问题。本文在全面搜集现存文献中关于唐代田庄资料的基础上,使用计量方法从地域性和历时性两个角度呈现唐代士族田庄的存在状况,在此基础上,再对唐代士族的“中央化”、“城市化”、城乡关系、消亡等学界关注的问题进行讨论,以期能够从士族田庄变动的角度对这些问题形成新的解答。全文除“绪论”和“结语”部分外,共分为三章:第一章通过对现存唐代田庄资料的全面梳理,基于地理分布、存在时间以及阶层划分三个视角,用统计、计量方法在宏观层面上建构起唐代全国田庄的数据框架。第二章在宏观框架的基础之上,将田庄数据归入各道,并以其田庄发展变化趋势作为划分依据,从地域角度呈现四类十道的田庄及士族田庄的具体存在和变化状况,以期能在更加微观的地域层面上充实宏观框架之细节。在全国与各道、宏观与微观的交错视角下,唐代士族田庄的分布图景得以逐渐呈现,而随着士族田庄这条唐代社会经济脉络的逐渐清晰,与其密切相关的士族阶层问题遂逐渐浮现。第三章在前二章研究的基础上,以唐代士族田庄为关注对象,一方面考察其在有唐一代的存在和变动状况,以及变动的内在原因;另一方面以此为切入点,探讨与其密切相关的士族阶层的存在状况,并试图从田庄变动的角度,对唐代士族的“中央化”、“城市化”、城乡关系以及士族衰亡等颇受学界关注的问题提出新的解释。

苏伶童[2](2013)在《美国资本主义之文化属性 ——身份认同视角》文中提出美国文明又被称为“经济文明”或“商业文明”,经济要素与文化元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这一过程贯穿美国资本主义发展史。作为核心文化元素之一,身份认同参与见证并记录下文化与经济间之互动状况。本文运用历史-文化研究方法,结合经济社会学理论,以身份认同为视角,探寻并诠释美国资本主义之文化特质及其成因。本文着重指出,资本主义作为一个社会体系,不仅包含经济结构,而且具有文化内涵。历史、经济、文化和心理交织构建出独具特色的美国资本主义。本文重点阐释身份认同之历史功能,突出文化身份在美国经济增长中之作用及影响。本文基于文化机体论与历史特殊论原则,将美国经济置于历史-文化领域进行分析与考量,对美国资本主义展开多维度、深层次的观察和剖析。只有深入理解美国资本主义之真正内涵,才有可能发现其发展之内在逻辑与特点。本文一方面驳斥了当代主流经济学家“文化最微不足道”、“身份认同是个模糊概念”等观点,依据史实分析和逻辑推论证明,不仅美国人的经济行为有着明显的价值体系塑造痕迹,包括美国身份认同及制度在内的文化要素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方向及经济增长空间。另一方面,本文也驳斥了“文化几乎改变一切”的文化决定论思维,并指出,文化可以改进但无法真正替代市场经济之内在动力,而文化心理则极易受经济状况之影响而发生改变。对于经济而言,文化之积极意义主要体现在通过互动而建立起与经济发展之共同相关性,为经济增长集聚社会合力,对经济要素施与修正及制衡;文化的消极影响则主要表现在拖延甚至阻碍经济发展,以及使企业及商家丧失发展积极性方面。就当前美国经济危机而言,其在一定程度上源于全球化生态下的美国经济与美国文化间之“脱序”。美国经济现在急需将技术进步与专业化高效所带来的积极成果回报社会;美国文化则必须要在“苏格拉底式参与”和“笛卡尔式分离”间尽快作出选择。要改变这种经济与文化之间各自为战的局面,就要重新恢复经济与文化间之共同相关性,以使美国资本主义朝着“良好发展”的方向前行。在良好发展的社会氛围中,经济发展适度而有序。由此,建立民主身份认同是当前要务。不同于“碎片化身份认同”,“民主身份认同”是建立在社会交往与爱心的基础之上,因此更加稳固、真实,也更具人文关怀。回归社会秩序后的身份认同将成为联通经济与文化间的桥梁,为美国资本主义顺利前行铺平道路。由此,本文强调指出,经济与文化是美国资本主义这枚硬币的两面,两者共同赋予这枚硬币以功能及意义。经济与文化“和”则资本主义发展,“失和”则发展停滞或陷入危机。要正确认识和诠释资本主义,就应该从经济和文化两方面着手。双管齐下,我们将有可能分析并诠释美国资本主义之特质。最后,本文尤其指出,美国资本主义体系建立在根植于其中的文化元素与经济要素间的历史性、结构性互动基础之上,由此而形成的特殊文化属性决定了美国资本主义难以成为社会发展之普世性标准与模式。

薛涛[3](2011)在《电视新闻口导:浓缩事实的精华》文中研究指明口导一般出现在电视新闻的开篇部分,由主持人出镜播报,故而谓之"口导"。与平面媒体消息的导语相比,两者既相似又有区别:相似者,在于都起着反映、揭示、表达、烘托主题的作用;区别者,在于电视口导没有消息导语要素的完整和规范,手法自由,灵活多变。口导是电视新闻独特的结构要素,可以说,写好口导,文成一半。笔者将口导大致归纳为以下类型,写作方法各异。

陈振中[4](2005)在《论教育身份》文中研究表明在当代社会,身份远未消失,而是被重新界定和重新建构。身份问题成为学术界的热点问题。但把身份问题与教育联系起来的研究则少之又少,这正是本文所要力图去探讨的。从“身份”的视角切入教育领域,有着很强的批判现实的力量,更有着理论上的穿透力和建构性。接受教育,同样是一个不断界定和建构身份的过程。人们对教育和文凭的热衷,其实是对身份的追求;教育对文凭的生产,本质上是对身份的授予,教育发展的奥秘,来自于其身份赋予价值;统治集团对文凭热的默许乃至推波助澜,也正是看到了教育身份所隐含的社会秩序与社会控制功能。 本文秉持教育社会学的学科意识,结合当代教育状况与“学历社会”现象,围绕“教育身份”这一核心概念,揭示人们接受教育的内在动因,思考教育与人的身份赋予关系,重新诠释教育功能的当代表现,并探讨教育角色的正确定位。本文核心观点有二:第一,从社会个体的立场看,获得以文凭为标志的教育身份,是人们接受教育的真正动因。为何要获得教育身份?因为教育身份在人的社会地位的安排中有着重要意义。人们因不同的教育身份而处于不同的社会阶层,也因教育身份的改变而导致社会流动。人们追求和提升教育身份,实质上就是追求和提升个人的社会经济地位。第二,从教育的角度看,授予身份并影响社会地位分层是教育一种十分突出的功能。教育的身份功能,本质上就是一种影响人们社会流动和社会分层的功能,教育成为一种新的社会分层因素。也正是由于这种功能,教育自身得到全面扩张和发展。由于文化传统和社会现实的原因,与西方国家相比,中国教育具有更突出的身份赋予性。 教育的“身份”功能有一定的合理性,以“文凭出身”取代“家庭出身”作为社会分层依据是一个历史进步。通过后天的教育去获得身份比依赖传统的先赋途径去世袭身份更具有自致性、选择性和开放性。但当人们把学历奉若神明、为文凭而“文凭”时,教育身份就会严重约束人的自由和贬损人的尊严;当教育“身份”功能过度膨胀时,它就会扭曲和损害更高意义上的育人功能。在现实中教育身份的获致与教育公平问题的关系也始终处于矛盾和紧张状态:教育既“生产”出新的社会身份,改变原有的社会地位关系,又“再生产”原先的社会身份,继续复制原先的社会地位关系;教育使人冲破原有的社会阶层壁垒,但自身又成了新的社会分层屏蔽;教育有助于实现社会公平,但又强化了社会不平等。

时永顺[5](2005)在《人力资本企业产权问题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的研究目的是论证当今时代建立人力资本企业产权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人力资本产权分为个人产权和企业产权,企业产权是人力资本主体依靠自身人力资本在企业中获得的一定数量的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企业契约分为三个层次,其中核心契约决定企业产权归属。不同经济时代人力资本的企业产权状况不同。在当今时代,人力资本的投资额度和风险增高、在企业赢得竞争优势和创造企业价值方面做出重要贡献,稀缺性、专用性、难测性和可抵押性四个基本特征更加突出,这三个关键因素使人力资本主体可以要求改变核心契约,分享企业产权。建立人力资本的企业产权,将促进企业组织兼顾公平与效率,趋于理想标准。当前各种股权激励方式和企业制度变革实践,都没有使人力资本主体完整地获得企业产权。建立人力资本的企业产权,需要在制度、方案和市场三个方面协同推进。在制度上,应允许人力资本出资,修订和完善相关法规,建立完备的人力资本企业产权制度体系;在方案上,建议实行动态人力股权制,并通过定期调整,使人力股权价值与人力资本价值基本相符;在市场方面,应充分认识人力资本市场的基础、内涵、结构和作用,准确把握内部市场和市场机制的运作过程,针对目前国内市场缺陷,采取相应对策,保证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主体共同分享企业产权。

叶舒宪[6](2002)在《文明/野蛮——人类学关键词与现代性反思》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胡筱舟[7](2002)在《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一、 本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当90年代开始政策优势消失怠尽的时候,是什么力量使深圳高速发展的大旗屹立不倒?是什么使一个昔日的边陲小镇一跃成为全国经济实力位居第五的大城市?是什么使深圳重新超过上海,在2002年的调查中成为中国最具竞争力的城市?是高新技术产业化使深圳有了持续发展的魔力。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的大背景下,国与国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竞争。当全球高新技术产业化的浪潮扑面而来的时候,深圳把握了产业发展和结构调整的脉搏,顺应了潮流,抓住了机遇,变劣势为优势,化被动为主动,重点突破,创造条件,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深圳的高新技术产业在全国独树一帜,成为特色经济和第一增长点。本文正是研究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历程、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创造的条件、形成的特色、实施的政策和措施,并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持续发展提出建议。进入新世纪,为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要求,我国实施了科教兴国战略,各地纷纷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形成了你追我赶、百舸争流的局面。在这样的背景下,研究深圳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之路,具有昭示作用和现实意义。二、本文的研究内容第一章高新技术产业化概论主要研究技术创新的理论基础、高新技术与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含义和西方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的主要政策。技术创新政策就是政府为了影响或者改变技术创新的速度、方向和规模而采取的一系列公共政策的总称,其目标就是加快科技成果从潜在生产力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速度和效益,缩短技术创新的发明、成果商品化和产业化的时间,获得最大的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对技术创新政策的研究可以分为三个流派,即技术创新政策研究的新古典学派、新熊彼特学派和国家创新体系学派。技术创新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从科学知识到技术知识、从技术知识到科技发明成果、从科技成果到生产企业、从生产企业到最终消费者,这中间存在着许多<WP=3>环节和惊险的飞跃,每一个环节和飞跃之中都充满着风险和不确定性,克服技术创新过程中的不确定性也就成为有关技术创新研究的核心内容。高新技术产业是指把高新技术应用于生产领域,开发生产出具有市场竞争力和高附加值新产品的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化是指通过生产开发和经营管理,使高新技术成果实现规模化生产,把高新技术变为可供广泛应用的新产品、新资源和新服务,因此高新技术产业化也是一个科技成果产品化、商品化、规模化的动态过程。高新技术产业对一个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起着前瞻性和带动性作用。高新技术产业本身具有远大发展前途,并对其它产业具有较强的关联、渗透、带动作用,会引起整个社会系统的整体变革,最终导致整个社会结构或条件发生根本性变化。技术创新是高新技术产生的基础,高新技术产业是技术创新及其产业化的结果。高新技术产业化的浪潮席卷全球,西方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的政策具有借鉴作用:一是健全组织机构,形成完整的科技创新体制和产业化网络,加强对高新技术研究开发和产业化的领导推动。二是建立完整的中长期科学技术政策体系,促进和实施科技进步和产业化。三是积极发展风险投资,促进科研成果商品化和产业化。四是发挥政府的作用,采取政府资助、政府采购、灵活优惠的信贷政策和担保政策、税收优惠、设立专板证券市场等灵活多变的政策措施,为创新性企业发展壮大提供各种便利。第二章论述了我国的高新技术产业化。我国高新技术的发展及其产业化经历了初创阶段(1958年-1978年)、重点开拓阶段(1978年-1988年)和迅速发展阶段(1988年-至今)。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化上了一个较大台阶,通过组织实施“863"计划、攻关计划、火炬计划等,企业间、产业间的技术创新链条初步形成,以高新技术为导向的产业经济初步形成,对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品升级换代和产业的技术进步,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促进第三产业发展和提高社会生活的质量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涌现出了北京、上海、深圳等以高新技术产业迅猛发展为特色的示范城市。通过对北京、上海、深圳三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比较分析,本文认为,在我国,(1)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必须与改造传统产业有机结合。(2)必须加强信<WP=4>息技术对传统产业的渗透、嫁接和改造,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3)必须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根本解决科技与经济两张皮的问题。(4)必须制定人才的引进政策,鼓励科技人才创业。(5)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必须建立和完善区域创新体系。(6)必须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把制度创新作为政府工作的着力点。(7)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必须将引进外资和自主创新结合起来。第三章是对深圳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一般研究。在阐述了技术创新的理论基础和作出了对国际、国内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一般分析之后,本文研究了深圳自然资源、人口状况、收入水平、产业发展的历史和现状,以详实的数据和事实说明,深圳抓住了改革开放的先机,发挥了市场机制的?

二、知本家:一个历史性大概念(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知本家:一个历史性大概念(论文提纲范文)

(1)唐代士族田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起及意义
    二、相关研究成果的回顾与分析
    三、研究思路与创新点
第一章 文献所见唐代田庄的总体情况
    一、田庄资料的总体概况
    二、田庄的地理分布
    三、田庄的存在时间
    四、田庄主的阶层划分
第二章 唐代诸道的田庄状况——以士族田庄为中心
    一、关内道与河南道
    二、河东道与河北道
    三、山南道、淮南道与江南道
    四、陇右道、剑南道与岭南道
第三章 唐代士族田庄的相关问题
    一、唐代士族“中央化”问题
    二、“城市化”与城乡关系问题
    三、唐代士族衰亡问题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2)美国资本主义之文化属性 ——身份认同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导论
    1.1 概念阐释
    1.2 主题思想
    1.3 主要论点
    1.4 研究方法
    1.5 文章结构
    1.6 文献综述
第二章 英国海外飞地
    综述
    2.1 英属北美
        2.1.1 自然经济条件
        2.1.2 社会经济状况
    2.2 英国文化元素对殖民地经济之影响
        2.2.1 英语的经济性能
        2.2.2 旧世界的先进生产技术
        2.2.3 英国普通法与北美市场规范
        2.2.4 英国重商主义对北美经济结构及运行体系之影响
        2.2.5 清教思想与资本主义工作伦理
    2.3 英属北美资本主义发展成就
    2.4 小结
第三章 美国新人
    综述
    3.1 公民民族主义之美国民族认同
        3.1.1 美国法的形成
        3.1.2 地缘政治下的民族认同
        3.1.3 “生产者”公民
    3.2 美国民族主义经济实践
        3.2.1 美国式道路
        3.2.2 美国体系
        3.2.3 美式制造体系
    3.3 美国民族主义文化实践
        3.3.1 美国知识分子的文化自觉
        3.3.2 国族文学之创立
        3.3.3 美国价值体系初成
    3.4 小结
第四章 消费社会
    综述
    4.1 社会转型期内之生产、消费与身份认同
        4.1.1 新工业革命:福特主义与泰勒主义
        4.1.2 城市化:消费与身份认同建构
    4.2 消费社会与消费文化
        4.2.1 消费社会之前奏
        4.2.2 消费社会之兴起
        4.2.3 消费社会之调整与过渡
        4.2.4 消费社会之繁盛
    4.3 后福特主义时代与自我认同之兴起
        4.3.1 后福特主义与个性消费
        4.3.2 细分市场对同一性社会认同的解构
        4.3.3 后福特主义时代的社会问题
    4.4 小结
第五章 多元文化时代
    综述
    5.1 全球化作用下之美国经济与文化转型
        5.1.1 美国新经济
        5.1.2 美国多元文化生态及其商务战略
    5.2 当代美国资本主义之后现代特征
        5.2.1 后现代文化生态
        5.2.2 后现代经济特征
    5.3 华尔街
        5.3.1 金融与资本主义
        5.3.2 问题华尔街
    5.4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English Description

(4)论教育身份(论文提纲范文)

导论:“学历社会”所引发的
    一、消费时代的学历“喧哗”
    二、为什么基于“身份”的视角?
    三、多维视野下的身份研究
    四、获得身份与赋予身份:主要观点和研究思路
    五、问题域与结构安排
第一章 身份、文凭与教育
    一、身份问题概观
    二、教育身份的蕴意
    三、教育的身份赋予功能
第二章 历史视域中的教育身份
    一、教育身份功能的滥觞
    二、科举与仕途:教育身份的中国语境
    三、后科举时代:教育身份功能的变化轨迹
    四、“能力本位”:现代西方语境中的教育身份
第三章 教育“身份”意义的获致
    一、社会分层——教育身份成层的基础
    二、教育的身份成层
    三、教育身份成层的原因诠释
    四、教育身份获致中的公平问题
第四章 生产身份:学历社会中的教育功能
    一、赋予身份:教育功能的社会学诠释
    二、学历社会:教育身份功能的膨胀
    三、“麦当劳化”:教育对身份的生产
    四、两种教育功能关系的审视
第五章 教育赋予身份的运行机制
    一、身份成层的潜规则
    二、定位:教育身份的预分配
    三、课程:教育身份的内成层
    四、教学:知识授受的身份形塑
    五、考试与筛选:教育身份的裁决
结语 对教育身份功能的再反思
参考文献
致谢

(5)人力资本企业产权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序言
一、人力资本及其企业产权综合分析
    (一) 人力资本的涵义及类别
    (二) 资本的个人产权与企业产权
    (三) 企业契约结构与企业产权
    (四) 企业制度演变进程中人力资本企业产权状况
    (五) 人力资本企业产权残缺的现状及负面影响
二、人力资本主体要求企业产权的根源
    (一) 人力资本企业产权的相关理论概述
    (二) 人力资本的投资与企业产权
    (三) 人力资本的贡献与企业产权
    (四) 人力资本的特征与企业产权
    (五) 建立人力资本企业产权的相关问题及综合效应
三、人力资本企业产权制度创新与方案设计
    (一) 各种股权激励方式简析
    (二) 相关的企业制度改革实践案例分析
    (三) 人力资本企业产权的制度创新的原则和内容
    (四) 人力资本企业产权方案:动态人力股权制
    (五) 建立人力资本企业产权的配套改革措施
四、人力资本市场与人力资本企业产权
    (一) 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主体的合作交易行为
    (二) 人力资本市场综合分析
    (三) 企业内部的人力资本市场
    (四) 人力资本市场机制解析
    (五) 我国人力资本市场的现状及对策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中文详细摘要

(6)文明/野蛮——人类学关键词与现代性反思(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论:后现代与后殖民的文明反思
二、文明-帝国主义:文明冲突论的人类学还原
三、个案1:印第安与殖民者的关系史重构
四、个案2:文明的英国人和野蛮的凯尔特人
五、文化相对论:“热”与“冷”的再抉择
六、人类学:从“蒙昧主义”到“原始”幻象的揭破

(7)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高新技术产业化概论
    第一节 技术创新政策的理论研究
        一、 技术创新政策的含义与定义
        二、 技术创新政策的新古典学派
        三、 新熊彼特学派
        四、 国家创新体系学派
        五、 技术创新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
        六、 技术创新政策工具的种类
    第二节 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含义分析
        一、 高新技术与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含义
        二、 技术创新与高新技术产业化
        三、 当今世界的技术创新
    第三节 西方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的主要政策
        一、 组织机构健全,保证了对高新技术研究开发和产业化的领导推动
        二、 建立完整的中长期科学技术政策体系,促进和实施科技进步和产业化
        三、 积极发展风险投资,促进科研成果商品化和产业化
        四、 发挥政府“看得见的手”的作用,采取灵活多变的政策措施,积极投身高新技术开发研究和产业化的建设
第二章 我国的高新技术产业化
    第一节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历程
        一、 我国高新技术的发展及其产业化的三个阶段:初创、开拓和发展
        二、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化:任重道远
        三、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成就
    第二节 北京、上海、深圳三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比较分析
        一、 三大城市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特色
        二、 国际周·高交会·工博会各具特色、精彩纷呈
        三、 北京、上海、深圳三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借鉴
    第三节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存在的问题
第三章 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化的一般分析
    第一节 深圳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历史和现状
        一、 自然资源、社会发展与城市建设
        二、 深圳的产业发展状况
    第二节 深圳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政策研究
        一、 建立具有深圳特色的产业发展引导体系
        二、 建立具有深圳特色的企业创新引导机制
        三、 建立具有深圳特色的产业创新支持体系
        四、 建立健全具有深圳特色的人才培养和吸引的政策体系
        五、 建立健全具有深圳特色的社会服务保证体系
    第三节 高新技术成果商品化与深圳应对之策
        一、 高新技术成果商品化
        二、 高新技术商品化的条件
        三、 技术市场与高新技术成果的商品化
        四、 深圳促进高新技术成果商品化应采取的对策
    第四节 高新技术的产业化与深圳的应对之策
        一、 高新技术产业化的特征
        二、 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几种模式
        三、 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应对之策
    第五节 高新技术国际化和深圳的应对之策
第四章 科学技术与深圳的高新技术产业化
    第一节 技术进步与高新技术的一般特点
        一、 技术进步的概念及其与科学进步的关系
        二、 高新技术的一般特点
        三、 我国科技应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二节 高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与经济增长
        一、 经济增长的概念
        二、 高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第三节 高新技术在产业结构调整中的作用
        一、 产业结构及其变化
        二、 高新技术的发展是影响产业结构变化的最主要的因素
        三、 产业结构调整中的技术选择
    第四节 深圳市促进高新技术研究开发和产业化的政策措施
        一、 深圳现有的高新技术和产业优势
        二、 技术开发和应用的重点领域
        三、 深圳市促进技术研发和产业化的政策措施
第五章 人力资源与深圳的高新技术产业化
    第一节 高新技术产业中的核心人才
        一、 科技人才:高新技术产业的主力军
        二、 企业家: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灵魂
        三、 科技产业管理者:高新技术产业政策的制定者
        四、 风险投资家: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加速器
    第二节 深圳市人才资源状况及应对措施
        一、 深圳市人才资源状况和面临的新挑战
        二、 深圳在引进人才和发挥人才作用上的主要做法
    第三节 深圳应对人才竞争的政策建议
        一、 加大国内外人才引进力度,扩大高级人才的有效供给
        二、 积极吸引海外留学人才
        三、 建立人才教育和培训的新格局,提高人才培训效益和人才资源的整体素质
        四、 发展和规范人才市场交流体系,促进高级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
        五、 营造有利于人才成长和发挥作用的环境,构建人才脱颖而出的激励机制
        六、 完善配套服务设施和条件,为人才创业提供优越的环境和施展才能的载体
第六章 政府行为与深圳的高新技术产业化
    第一节 政府在高新技术研究开发中的作用与深圳的借鉴
        一、 高新技术研究开发的阶段特点
        二、 两种技术研发模式中的政府作用
        三、 深圳在高新技术研究开发中应发挥的作用
    第二节 促进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税收政策
        一、 深圳对高新技术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
        二、 深圳税收优惠政策存在问题的研究
        三、 国际借鉴:高新技术企业的税收优惠的一般做法
        四、 对深圳高新技术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的若干建议
    第三节 政府的其它行为与深圳的高新技术产业化
        一、 统一战略思想,将信息产业列为深圳战略性产业,优先发展
        二、 加快深圳传统产业的高新技术化改造
        三、 扶持、鼓励新兴高新技术中小企业的发展
        四、 加大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
        五、 建立政府采购制度,为高新技术创造良好的市场需求环境
        六、 加强国际科技合作,鼓励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引导深圳企业走国际化发展道路
        七、 创造有利于深圳风险投资生存和发展的环境
第七章 风险投资与深圳的高新技术产业化
    第一节 风险投资:高科技产业发展的“助推器”
        一、 风险投资的概念
        二、 风险投资的类型
        三、 风险投资的要素构成和相互作用
        四、 目前世界各国风险投资的发展状况
        五、 风险投资通过培育和扶持高科技产业,为社会经济的发展作出了卓着的贡献
    第二节 风险投资的运行机制及其评价标准
        一、 风险投资的运作流程
        二、 风险投资项目的评价标准
        三、 发展风险投资要强调几个认识
    第三节 建立深圳的风险投资体系
        一、 我国风险投资历程与深圳现状
        二、 深圳风险投资存在的制约因素
        三、 建立深圳风险投资体系的建议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四、知本家:一个历史性大概念(论文参考文献)

  • [1]唐代士族田庄研究[D]. 姜凯迪. 山东大学, 2020(12)
  • [2]美国资本主义之文化属性 ——身份认同视角[D]. 苏伶童.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13(08)
  • [3]电视新闻口导:浓缩事实的精华[J]. 薛涛. 视听界, 2011(05)
  • [4]论教育身份[D]. 陈振中. 华东师范大学, 2005(05)
  • [5]人力资本企业产权问题研究[D]. 时永顺.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05(05)
  • [6]文明/野蛮——人类学关键词与现代性反思[J]. 叶舒宪. 文艺理论与批评, 2002(06)
  • [7]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化研究[D]. 胡筱舟. 西南财经大学, 2002(02)

标签:;  ;  ;  ;  ;  

知本家:一个伟大的历史概念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