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高考“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分析

2001年高考“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分析

一、2001年高考“文科综合能力测试”试题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伞沐雨[1](2021)在《地理核心素养导向下的高考地理试题分析与教学启示 ——以2016-2020年新课标全国Ⅱ卷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将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这四大地理核心素养纳入高中地理课程标准,高考地理试题对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考查比重将会越来越大,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也将成为高中地理教学中的一个重要任务。因此,对高考地理试题中考查地理核心素养的内容进行研究,得出一些教学启示并将其运用到日常教学中对高中地理教学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2016—2020年间的新课标高考地理全国Ⅱ卷为研究对象,首先采用文献研究法回顾前人的研究,总结研究进展与不足;然后仔细研读近五年的全国Ⅱ卷高考地理试题,通过统计分析法和文本分析法,把四大地理核心素养中每一个核心素养考查的分值及题型统计并用柱状图表示出来,每一种核心素养涉及的题目用表格的形式列举出来;之后再运用文本分析法,从每一个核心素养的考题中选取一道典型试题,分析其出题角度以及核心素养的考查情况;最后基于近五年高考对四大核心素养的考查特点,并根据自身教学经验,得到相关的教学启示。本文研究发现,近五年来高考试题对四大核心素养的考查有以下特点:(1)考查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的试题题量最多,考查人地协调观的题量次之,考查地理实践力的题量最少。(2)考查人地协调观的试题题型以主观题为主,主要以环境问题为载体考查人地协调观,在考查的时候涉及的知识点比较全面。(3)考查综合思维的题量较大,涉及的知识点也较多,学生做起来相对会有较大难度。其中以原因为问题的题占到了接近一半的比重,且考查的知识点与区域地理关系密切。(4)考查区域地理的试题题量较大,考查区域地理的试题中对图片的使用较多。以图为主,图文结合的方式是试题呈现的主流方式,涉及的知识点较为全面。(5)地理实践力非常重要,但因为出题难度大,所以在高考试题中的考查较少,且通常在选做题里考查。基于近五年高考对四大核心素养考查特点以及本人教学经验,得到以下教学启示:(1)培养学生人地协调观时,教师应多引用身边的事例,让学生能直观地认知地理核心素养。(2)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需要教师积极引导学生,让学生扩展自己的知识面并学会在试题中提取重要信息,然后将获取的信息应用在考试中。(3)培养区域认知需要教师培养学生的读图习惯和读图能力。(4)“走出去”是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的有效方法,虽然该方法会受到一定的客观条件的限制,但教师可以启发学生,让学生独自在户外尝试一些培养自己地理实践力的活动。

郭梦琦[2](2021)在《高考全国卷历史试题对时空观念素养的考查研究(2017-2020)》文中认为《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明确提出了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其中时空观念作为五大核心素养之一,是诸素养中学科本质的体现,也是中学生认识历史事件,感受史事发展进程和演变的基础。作为中学历史教学环节不可或缺的要素,时空观念素养的落实成为当前中学历史教学的基础任务之一。作为高中教学的指挥棒,高考对学生时空观念素养的考查更是占有重要的分量和地位。本文对高考综合改革背景下历史试题如何考查时空观念素养这一问题进行研究,以期探寻高考命题的特点,并进一步为中学历史教学培养时空观念素养提出建议。本文首先结合新版《课程标准》中时空观念素养的培养目标和学业质量标准对时空观念素养的具体内容进行分析,提炼出时空观念素养的六个考查指标,分别为“历史时空坐标的定位”“历史时空内涵的理解”“历史时空脉络的梳理”“历史阶段特征的把握”“历史时空的纵横对比”以及“历史时空的综合论述”。再结合2017至2020年高考全国卷历史试题,对每一类指标具体如何考查时空观念素养进行了分析,从而总结出多维度考查时空观念素养、注重对时空观念基础知识的考查、体现“大历史观”以及呈现多样化情境这四个特点。此外,从2020年首次实行新高考的山东卷中,可以发现高考命题的新变化在于更加注重对时空工具的使用,并且加大了时空观念素养的考查难度,这种变化也代表了今后高考历史命题新动向。最后,笔者基于试题特点和考查新动向的分析,从试题反观教学,进一步提出了培养时空观念的教学策略,以期对教学和备考有所帮助。

张青凤[3](2021)在《2016-2020年全国卷历史对历史地理知识的考查及教学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历史地理知识与历史学科的关系密切,不仅在现行的高中历史教材中多有涉及,而且在近几年的高考文综历史试题中也时有考查。因此,在高中日常历史教学中有意识的融入相关历史地理知识是十分必要的。基于以上分析和前辈学者的研究成果,并结合自身的教学体会,对2016-2020年全国卷文综历史考查历史地理知识的状况及教学策略这一课题进行研究。论文研究过程中主要采用了数据统计法、调查分析法。以近五年的全国卷文综历史试题作为研究样本,并对高考历史中考查历史地理知识的情况、师生应用此类知识的现状进行研究,进而探讨针对性的教学策略,是本文的一大创新之处。首先,梳理了历史地理知识的概念、特点及其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多重应用价值,以了解其与历史学科的密切关系。其次,通过对近五年的全国卷文综历史试题中考查历史地理知识的总体状况的梳理、分析,以印证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融合应用历史地理知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同时,这部分内容也有助于历史教师理清高考文综历史考查历史地理知识的总体概况,为教师进行历史地理知识教学提供资料。再者,通过对高中历史教师和学生发放并统计关于历史地理知识应用的问卷,尝试分析出在高中师生应用历史地理知识过程中实际存在哪些问题与困难,并总结其应用不佳的原因。同时,这部分内容能为历史教师今后在高中历史课进行历史地理知识教学提供方向参考。最后,基于高考历史试题与问卷结果的分析情况,为历史教师提供实际、可操作的教学策略建议。本课题的研究旨向广大一线高中历史教师指明历史地理知识教学的必要性和价值,帮助他们理清高考考查历史地理知识的实际状况、实际应用中可能出现的困难。同时,为在高中历史课堂中融入历史地理知识教学,提出一些策略建议。

盖秀琴[4](2020)在《2007-2019年高考地理(全国卷)科学文献来源试题分析》文中指出高考地理命题素材来源科学而广泛,高考地理试题的命制要体现科学性、权威性、公平性、时效性,为了达到这个要求,命题者往往从当前地理热点、大学教材、学术专着和论文中选取素材,其中从学术论文中选取的居多。本文通过文献分析法、比较分析法、案例分析研究法,探讨科学文献为素材的地理学科命题研究。本文选取的是2007—2019年高考地理全国卷中的综合题的科学文献来源的试题26个题组,共60道小题。从科学文献的来源(时间和来源)、试题的形式(试题情境材料呈现形式、试题设问形式及行为动词、试题的分值统计与分析)、试题的内容(试题知识类型、试题与科学文献的联系、试题热点、试题考查的能力),得出的结论主要有:1.科学文献试题中文献发表时间以近五年居多,占比为56.04%。本文对2007—2019年高考地理全国卷试题参考的科学文献进行统计共有91篇不同领域的科学文献,本文对科学文献的发表时间进行统计,发现距离高考近五年的文献数量最多占比是56.04%,其次是5-10年的科学文献,最少的是10年以上的科学文献。从时间上能够保证试题的时效性。2.科学文献来源试题的情境材料主要来自地理科学研究和各大院校的学报。本文对科学文献从来源上进行统计,发现91篇科学文献分别发表在不同领域的中文期刊中,来源于各大院校的学报和地理科学研究领域的期刊数量最多,其次是农业领域的期刊。其他领域的期刊还有农业、水利、沙漠、工业、旅游等数量不等。对试题的情境材料统计分析发现,科学文献是在科学研究的的基础上得出的结论和结果。科学文献来源试题的情境材料选取近几年核心期刊中的权威的文献资料,试题的情境材料科学、创新且时效性比较强;与当今社会的生产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出现在考生面前的是比较新颖的素材,使学生关注当今科学与社会的发展,并能够解决现实问题。3.试题中的高频行为动词与课标中的高频行为动词一致。本文对科学文献来源试题设问中的行为动词和课标中的行为动词进行比较发现,试题设问中说明和分析出现的次数最多,而说明和分析也是课标中高频行为动词。科学文献来源试题设问行为动词考查目标明确符合课标要求,科学文献来源试题的设问行为动词,侧重考查地理知识的理解层面和应用层面,同时科学文献的地理知识的了解层面也会考查。4.设问形式以陈述句为主,试题考查知识类型多样,注重对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能力考查。陈述句的设问形式出现的比重是96.49%,疑问句的设问形式比重是3.51%。科学文献来源的试题中疑问句的设问形式只在2007年全国一卷36题出现了两次。科学文献来源的试题设问形式以陈述句为主。高考地理试题的设计针对性强,重视理性知识的考查,设问形式以陈述句为主,考查地理知识的同时也考查了学生的理性思维,能体现对学生能力的考查。科学文献来源试题突出对理性知识的考查,且重视地理成因类知识的考查,符合高中生的思维特点,同时对人文地理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的考查较多。试题注重对学生能力的考查,课程标准中的四项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考查的较多,对简单的能力考查的较多,对高级的能力来考查的较少。每道题都包含获取信息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当试题考查多种能力时,四种能力是逐步提高的,而且后一个能力是包含前一个能力的,当高级能力出现时,以高级能力为主。

郝杰[5](2020)在《高考全国Ⅱ卷文综政治试题分析及教学启示 ——以2015-2019年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新课程改革实施,高考越发成为国内专家学者的关注焦点,在新高考改革“综合评价、多元录取”背景下高考卷中的政治试题出现了一些新变动,考查的知识点呈现综合化趋势,越来越突显价值观和核心素养评价。这一变动趋势使得那些只注重机械记忆知识点的同学高考分数并不高。新时期教师应如何培养和提高高中生的政治学科素养,如何立德树人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已经成为所有高中政治教师所面临的实际难题。本研究选择“高考新课标全国Ⅱ 卷文综政治试题”这一主题作为研究话题,借助数据来统计和剖析从2015年到2019年高考全国Ⅱ卷中政治试题的具体情况,从而总结出试题的变化趋势,为一线政治教师的有效教学提供依据,也为广大考生进行有效学习进行引导。本研究采用了文献法、数理统计法和内容分析法,首先对试卷整体结构、考题类型、分值分布和知识点覆盖进行数据分析。研究发现:在高考政治试题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日益突出,试题创新开放程度逐步提升,对考生的全面素养要求更高。针对这些新变化,本研究围绕实际课例从如何增强学生的思想认同、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强化学生的法治思维以及提升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这四项素养方面,提出了具有参考性的教学实施策略。

贺璇璇[6](2020)在《2014-2019年高考全国Ⅰ卷政治试题分析及教学启示》文中认为高考作为教学评价的重要标准之一,对于学校工作、教师教学以及学生学习都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引领作用。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变化以及在教育体制范围的改革,包括新课程改革、以立德树人作为教学根本任务和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等,对于高考这一评价体系有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其进行不断的改革和创新。而高考试题作为高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在发生着变化。因此,加强对高考试题的分析、探究以及思考如何更好的应对高考试题、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有着重大的研究意义。高中思想政治课是一门对于培育符合新时代要求人才有着直接影响、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进行正确德育引导的主要学科,因此在新的教育理念的引导下对高考政治试题进行分析是当下学者应对教育改革创新的切实要求。在此背景下,本文运用文献分析法和内容分析法,以2014—2019年高考全国I卷政治试题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具体分析试题,总结其特点与变化,提出一些有效的教学建议。本研究除引言外主要包含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2014—2019年高考全国I卷政治试题分析。主要介绍了高考全国文综卷试题以及对2014—2019年高考全国I卷政治试题的具体分析。首先对高考全国文综卷进行了介绍,高考全国文综卷分为不同的命制类型,全国I卷与全国II、III卷存在着差异,而本文所分析的是全国I卷中的政治试题部分。其次,对于全国I卷中的政治试题从三个方面进行了具体分析,分别是试题所占教材模块的具体情况、试题题型以及试题所选用的材料。第二部分是2014—2019年高考全国I卷政治试题特点及变化。通过对高考试题的具体分析,笔者总结出了近年来高考政治试题的四个特点和三处变化。试题的特点包括了围绕重大主题,把握正确政治方向;突出价值导向,反映思想政治学科特色;凸显时代特色,引导考生关注生活以及难度分布合理,体现高考选拔功能。试题除了存在的共性之外,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具体包括:由以知识、能力立意向以核心素养立意转变;不断优化考试内容和考查方式,推动发展素质教育;由重视书本知识向注重学生情感体验转变。通过分析和总结政治试题的特点和变化,有利于我们更好的把握高考试题的命题规律,以此来服务教学,推进素质教育的发展。第三部分是2014—2019年高考全国I卷政治试题对教学的启示。该部分主要分为了三个方面,具体包括对教师教学、学生学习备考以及新的高考推进政策下的教学启示。首先,对于教师的教学启示包括了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把握教育的改革方向,了解来自于教育教学前沿的思想和观点,坚定正确的教学核心立场;在学科核心素养提出的教育背景下,教师还应该基于核心素养进行授课教学,着重聚焦和提高学生关键能力;为更好的应对高考考试试题,还应当在教学和备考中着眼政治学科全景知识,帮助学生构建起科学合理的逻辑体系以及通过一系列教学手段,提升学生把握时政材料的能力,引导学生去深层的挖掘材料内涵,把握材料信息。其次,对学生学习的启示主要是从学生平时的课堂学习以及考试技巧进行阐述的,具体包括三个方面,即学生日常课堂学习中要夯实对基础知识的学习,培养好的学习习惯;逐步树立起思想政治学科意识,促进自身的综合发展;把握高考题中客观题和主观题的具体解题技巧,实现科学理性备考。最后,高考试题有着很大的学术价值和研究价值,随着新的高考政策的不断推进,研究当下的高考题并不是徒劳,而是需要我们继续发挥高考试题的导向作用,要认清形势,积极适应新高考,通过一系列的方式和方法来备考,包括要优化教学方法,发展学生的政治学科思维品质;还要创新教学情境,提升学生综合能力,以此来更好地适应其变化,发挥其作用。分析高考政治试题对于整个教学环节有着重要的意义和积极的作用,总结分析高考试题的特点和变化,利于把握其规律,本文以分析具体试题为基础,结合发现的特点和变化,提出在新的教育理念视域下对教学的具体建议。

李萍[7](2020)在《高中地理学业考试的性别项目功能差异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考试公平作为教育公平的核心内容和重要体现,一直是社会各界和教育研究中备受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试题公平是影响考试公平的核心,也是评价考试质量的重要方面。随着新课程改革和高考方案改革的推进,将地理作为高考选修科目的考生比例也大幅增加。明确高中地理学业考试的试题是否存在性别差异,以及这些性别差异是否可以用项目功能差异(DIF,Differential Item Functioning)来解释,将有助于提升试卷质量,促进考试公平。本研究选取S区、L市2017年、2018年七次高中地理学业水平模拟考试的试卷,以及参与这七次地理考试的18586名高中生考试成绩为分析对象,运用SPSS 23、DIFAS软件对这七次考试的试题进行性别DIF分析,在此基础上,采用内容分析和量化分析相结合的方式,从试题特征角度分析性别DIF成因。研究结果显示高中地理学业考试成绩中存在一定程度的性别差异;七次考试277道试题中有103题显示不同程度的性别DIF,其中对男生有利的严重性别DIF试题12题,对女生有利的严重DIF试题5题;剔除严重性别DIF试题,考试成绩的性别差异减小;性别DIF与试题特征存在一定关联,特定内容主题、试题难度对严重性别DIF试题有显着预测力,其中内容主题为“地图与地理信息技术”、难度系数越低的试题,越容易出现严重性别DIF。此外,题型、试题情境与性别DIF关系不显着。基于此研究结论,对地理考试开发人员、试题质量评价人员和后续DIF研究人员提出可供参考的建议。希望地理教育专家能将DIF分析纳入重要地理考试的命题和试题分析中,在地理命题时谨慎对待特定主题或试题情境,尽可能避免因兴趣不同或熟悉度不同而导致的性别DIF现象,促进地理考试的公平性。

刘思琪[8](2020)在《基于综合难度模型的高考地理试题评价分析 ——以2013-2019年高考文科综合全国Ⅰ卷为例》文中认为高考不仅具有甄选人才的功能,也有立德树人、导向教学的功能。因此,对高考试题难度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大多数现有的难度量化方法仅能确定试题总体的难度,不能体现难度的成因。而综合难度模型不仅能在事前客观、准确的刻画数学试题难度的整体水平,更能反映出试题难度的影响因素。也就是说,利用综合难度模型不仅能计算某套试题的整体难度,还能得出这套题为什么比较难,对考生而言哪些方面是有难度的。为了标定并分析高考地理试题的绝对难度,本研究结合地理试题特点及现有研究成果对综合难度模型进行修正,构建符合地理试题特点的综合难度评价模型,并运用地理试题综合难度评价模型从知识含量、试题情境、信息呈现方式、设问要求、认知操作能力及推理能力六个难度因素出发,在题型和知识模块两个维度上对2013-2019年高考文科综合全国Ⅰ卷地理试题进行研究,得到以下结论:(1)从选择题来看,试题情境、信息呈现方式、认知操作能力三个因素对高考地理选择题难度影响较大,但不同年份三个因素的水平差异较为显着。知识含量、设问要求、推理能力三个因素对难度的影响相对较小且比较稳定。(2)从综合题来看,推理能力、试题情境、信息呈现方式以及认知操作能力四个因素对高考地理综合题难度影响较大,知识含量和设问要求对难度的影响相对较小。其中推理能力占据了绝对优势,而作为传统“双基”之一的知识含量则处于绝对劣势。(3)从自然地理试题来看,高考地理试题比较重视试题情境和信息呈现方式,其次是认知操作方式和推理能力,知识含量和设问要求的水平相对较低。(4)从人文地理试题来看,高考地理试题在试题情境方面最为突出,信息呈现方式和认知操作能力的水平也比较高,知识含量、设问要求及推理能力的所处的层次相对较低。(5)从区域可持续发展试题来看,高考地理试题最注重认知操作能力,信息呈现方式、推理能力、试题情境次之,知识含量的水平最低。(6)从整体上来看,各难度因素水平在近七年高考文科综合全国Ⅰ卷地理试题中分布并不均衡,试题难度主要来源于试题情境、信息呈现方式、认知操作能力以及推理能力四个因素,在试题情境和信息呈现方式上尤为突出,而知识含量和设问要求的在历年试题中的表现均不理想。基于高考文科综合全国Ⅰ卷地理试题综合难度的特征,本研究得出了有关高中地理教学的几点启示:一是搭建知识体系,完善知识结构;二是提高读图能力,培养区域视角;三是创设问题情境,重视问题解决;四是强化逻辑推理,发展综合思维。

张柳[9](2020)在《新课标高考政治全国Ⅰ卷试题分析及其对教学的启示 ——以2015-2019年试卷为例》文中研究说明2018年1月教育部颁布了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自此,新一轮课程改革拉开序幕。“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这一概念被首次提出,思想政治课程内容、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课程结构等方面发生了较大变化。课堂教学作为落实学科教学目标、促进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主要手段,在新课程改革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高考作为高中阶段的终结性考试,在现阶段的教育背景下,对高中思想政治的教学方向有重要的指导作用。高考试卷是高考的主要测评方式,研究高考试卷对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和新课程改革都有着重要意义。2019年新课标高考全国卷共有3套,分别是全国Ⅰ卷(乙卷)、全国Ⅱ卷(甲卷)、全国Ⅲ卷(丙卷)。高考文科综合试卷采用新课标全国卷I的省份有10个,采用新课标全国Ⅱ卷的省份有10个,采用新课标全国Ⅲ卷的省份有5个。至此,2019年已有25个省市使用由国家教育部统一命制的新课标高考文科综合试卷全国卷,有10个省市使用新课标高考文科综合试卷全国Ⅰ卷。由此看来,新课标高考文科综合试卷全国卷在全国高考文科综合试卷考题中的使用范围是比较大的,研究新课标高考文科综合试卷全国卷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有着重要意义,对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具有普遍性的指导作用。作为一名高中思想政治教师,笔者以教育部最新颁布的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为基点,立足于新一轮的思想政治课程改革,结合思想政治课程性质及思想政治学科的特有特征,选取2015-2019年新课标高考文科综合试卷全国Ⅰ卷中的政治试题作为研究对象,着重分析了全国Ⅰ卷中的政治试题,主要采用横纵对比、图表分析、归纳总结的方法,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对近5年的高考政治全国Ⅰ卷试题进行分析。宏观上,笔者主要对试题的整体布局及设计立意、呈现方式和题干选材、近五年各模块试题的高频考点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微观上,笔者对试题的考查题型和分值分布情况、考查内容和设问形式、不同类型试题的能力要求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在分析试题的基础上,笔者进一步探析了近五年新课标高考政治全国Ⅰ卷试题,联系高中思想政治教师的教学实际和学生的学习实际,总结归纳得出近五年新课标高考政治全国Ⅰ卷试题对教学的启示:(1)立足教材本体本位,夯实基础必修知识;(2)构建学科知识框架,理解知识内在联系;(3)贯彻新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科核心素养;(4)关注社会时政热点,理论知识联系实际;(5)反复分析高考试题,善于利用学科资源;(6)强化学生解题能力,培养学生答题技巧。

王莉雯[10](2020)在《基于综合难度模型的牡丹江市地理中考试题难度分析》文中研究表明义务教育阶段地理学习效果的主要评价方式之一是考试。近年来随着推行中考改革,实施初中阶段学业考试即中考和综合评价等方式对学生进行多元评价,那么地理中考试题是否会有较大改变,对于初中地理的教与学应该怎样更新理念和方法,这些问题的研究尤为重要。本文采用文献法、统计分析法,使用修订的综合难度模型对牡丹江市2014年至2018年五年的地理中考试题难度进行研究。使得综合难度模型应用更广泛,也为地理试题难度分析提供新的工具;同时分析地理中考试题难度,可以给命题者提供参考,作为命题的有效依据;对于试题有效地分析还可以反映出教学情况,为今后一线老师的教学实践提供参考价值;对于学生而言,在学习地理时也会更加重视地理素养的形成。通过对牡丹江市五年的地理中考试题进行了“情境立意、认知水平、逻辑层次、知识点数量和试题开放程度”这五个难度因素统计分析,得出科学的结论,同时提出了教学策略和命题建议。研究发现:1、当试题创设较多新颖情境时,会增加试题难度,2016年和2018年的试题情境立意难度有明显增加,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创设教学情境,学生在情境中主动学习,而命题时考虑试题中情境是真实的,贴近学生生活的。2、认知水平层次要求越高,会增加试题难度,2014年至2018年五年的牡丹江市地理中考试题认知水平难度有小幅度上升趋势,教师应该结合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因材施教,帮助学生建构知识体系,提升学生的认知水平,命题时要依据地理课程标准,正确呈现课标要求的认知水平。3、逻辑层次水平越复杂,会增加试题难度,这五年牡丹江市地理中考试题逻辑层次难度的变化虽然不大,但是,教学中也要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利用地图教学,形成空间概念,利用思维导图建立地理要素的逻辑关系,命题时也要注意地理事物,地理要素之间联系,突出学科特点。4、知识点含量过多,会增加试题难度,从这五年牡丹江市地理中考试题知识点数量难度分析中可以看出,每一道试题涵盖知识点数量略有下降趋势,为了增加知识量,学生可以加强阅读,拓展知识面,教师教学中利用知识框架图,表格等方式呈现知识点,同时注意填充拓展知识,而命题时要注意每道题涉及的知识点在教材、课标要求范围内。5、试题开放性增加,试题难度也会增加。牡丹江市地理中考试题开放程度从2014年到2016年降低,从2016年到2018年又缓慢升高,所以教学中要提高重视度,教师可以适当开设研学实践课,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在命题时要注意试题应该突出地方特色,让学生拥有解决生活中地理问题的成就感。

二、2001年高考“文科综合能力测试”试题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2001年高考“文科综合能力测试”试题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地理核心素养导向下的高考地理试题分析与教学启示 ——以2016-2020年新课标全国Ⅱ卷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1.研究背景
        2.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进展
        1.国外研究进展
        2.国内研究进展
        3.研究评述
    (三)研究目的与研究内容
        1.研究目的
        2.研究内容
    (四)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2.文本分析法
        3.统计分析法
    (五)技术路线
二、基本概念和理论基础
    (一)基本概念
        1.地理核心素养
        2.高考地理试题
    (二)理论基础
        1.多元智能理论
        2.素质教育理论
        3.建构主义教学理论
三、地理核心素养视角下的高考地理试题分析
    (一)数据来源
    (二)人地协调观考查分析
        1.人地协调观
        2.人地协调观素养考查试题统计
        3.人地协调观素养考查试题特征
        4.人地协调观典型例题分析
    (三)综合思维素养考查分析
        1.综合思维
        2.综合思维素养考查试题统计
        3.综合思维素养考查试题特征
        4.综合思维典型例题分析
    (四)区域认知素养考查分析
        1.区域认知
        2.区域认知素养考查试题统计
        3.区域认知素养考查试题特征
        4.区域认知典型例题分析
    (五)地理实践力素养考查分析
        1.地理实践力
        2.地理实践力素养考查试题统计
        3.地理实践力素养考查试题特征
        4.地理实践力典型例题分析
    (六)小结
四、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教学启示
    (一)培养学生人地协调观素养的教学启示
        1.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人地观念
        2.尽量使用身边的事例,引导学生关注身边事
        3.开展实践活动,培养人地协调观
    (二)培养学生综合思维素养的教学启示
        1.联系其他学科,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2.培养学生归纳、整合信息的能力
        3.把握时空尺度,强化辩证思维
    (三)培养学生区域认知素养的教学启示
        1.强调图的作用,培养读图能力
        2.帮助学生梳理知识,通过认知区域来掌握知识
    (四)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素养的教学启示
        1.多开展地理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
        2.向学生传授方法,督促学生把地理融入生活
五、结论与展望
    (一)主要结论
    (二)研究不足与展望
        1.研究不足
        2.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2)高考全国卷历史试题对时空观念素养的考查研究(2017-2020)(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选题缘由和研究意义
    二 研究综述
    三 研究思路与主要内容
    四 研究方法
第一章 时空观念素养的考查依据和考查维度
    第一节 时空观念素养的考查依据
        一 时空观念素养的培养目标
        二 时空观念素养的学业质量标准
    第二节 时空观念素养的考查维度
        一 历史时空观念中的“点”
        二 历史时空观念中的“线”
        三 历史时空观念中的“面”
第二章 2017至2020 年全国卷(历史)对时空观念素养的考查
    第一节 考查时空观念素养的整体概况
        一 试卷结构
        二 考查比重
    第二节 考查时空观念素养的试题分析
        一 考查指标统计
        二 试题分析
第三章 时空观念素养的考查特点及考查新变化
    第一节 考查特点
        一 多维度考查时空观念素养
        二 注重对时空观念基础知识的考查
        三 体现“大历史观”
        四 呈现多样化情境
    第二节 新高考历史卷的新变化
        一 试卷结构
        二 考查形式
        三 考查难度
第四章 培养时空观念素养的教学策略
    第一节 研读课标和教材,重视历史时空观念
        一 依据《课程标准》,分层制定教学目标
        二 合理利用教科书,切实做到“用教材教”
    第二节 丰富教学手段,善用历史时空工具
        一 历史地图
        二 历史年表
        三 时间轴
    第三节 依托课堂教学,建构历史时空思维
        一 创设时空情境,重现历史现场
        二 设计与时空观念结合的问题链
    第四节 注重时空观念与其他素养的内在联系
        一 唯物史观与时空观念
        二 史料实证与时空观念
        三 历史解释与时空观念
        四 家国情怀与时空观念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3)2016-2020年全国卷历史对历史地理知识的考查及教学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现状
    四、研究方法
    五、创新之处
第一章 历史地理知识与历史教学
    第一节 历史地理知识的概念与特点
        一、历史地理知识的概念
        二、历史地理知识的特点
    第二节 历史地理知识在高中历史教学的运用价值
        一、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和综合能力
        二、提高历史教师的综合素质
第二章 2016-2020 年全国卷历史考查历史地理知识的状况
    第一节 样卷与样题的选择
        一、样卷的选择
        二、样题的选择
    第二节 试题与试量的分析
        一、试题整体考查概况
        二、考查重点
    第三节 典型例题及考查特点分析
        一、高考历史命题对历史人文地理知识的考查
        二、高考历史命题对历史地图的考查
        三、高考历史命题对历史自然地理知识的考查
第三章 高中生与教师运用历史地理知识的现状调查
    第一节 高中生与教师运用历史地理知识的现状
        一、高中生运用情况分析
        二、教师运用情况分析
    第二节 历史地理知识运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的认识准确度和运用积极性不高
        二、教师的应用频度和程度较低
        三、缺乏必要的教学辅助资源
    第三节 历史地理知识应用不佳的原因
        一、学生的历史地理知识和应用能力的欠缺
        二、教师把握历史地理类试题和知识的能力有限
        三、对相关历史地理课程资源的利用度不够
第四章 历史地理知识融入历史教学的策略建议
    第一节 提高教师运用历史地理知识的能力
        一、重视历史地理专业知识的学习
        二、归纳高考历史试题和教材中的历史地理知识
    第二节 强化学生对历史地理类试题的练习
        一、通过知识习题的方式来综合掌握历史地理知识
        二、设计综合性的历史地理试题进行训练
        三、加强典型的历史地理试题的训练
    第三节 利用历史地图渗透历史地理知识
        一、综合运用现有的历史地图和多媒体技术
        二、充分解读历史地图
    第四节 利用历史地理课程资源辅助教学
    第五节 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A 高中生运用历史地理知识的现状调查问卷
附录 B 高中历史教师运用历史地理知识的现状调查问卷
致谢

(4)2007-2019年高考地理(全国卷)科学文献来源试题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研究背景
        2.研究意义
    (二)研究现状
        1.主要研究成果
        2.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三)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研究内容
        2.研究方法
        3.技术路线(见图1)
一、科学文献来源试题概念界定
    (一)科学文献来源试题
    (二)试题分析
二、2007-2019 年高考地理全国卷科学文献的来源试题分析
    (一)试题来源分析
        1.试题来源统计与分析
        2.试题与科学文献的关系
    (二)试题呈现形式分析
        1.试题情境材料呈现形式
        2.试题设问形式
    (三)试题设问行为动词分析
        1.试题设问行为动词
        2.试题设问行为动词与课标中行为动词的比较
    (四)试题考查内容分析
        1.试题中地理知识类型
        2.试题与地理热点
        3.试题能力考查
三、科学文献来源试题分析对教学的启示
    1.研读课标,重视高频行为动词
    2.注重地理知识,关注地理能力的培养
    3.教学中重视试题呈现形式的研究
四、主要结论
    1.科学试题中文献发表时间以近五年居多,占比为56.04%
    2.科学文献来源试题的情境材料主要来自地理研究和各大院校的学报
    3.试题中的高频行为动词符合课标要求
    4.设问形式以陈述句为主,试题考查知识类型多样,注重对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能力的考查
参考文献
致谢

(5)高考全国Ⅱ卷文综政治试题分析及教学启示 ——以2015-2019年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一、引言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1.研究背景
        2.研究意义
    (二)国内研究现状
        1.高考改革与命题趋势
        2.高考试题分析研究
        3.高考复习备考策略
    (三)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1.研究思路
        2.研究方法
    (四)研究创新点和不足
        1.创新点
        2.存在的不足和问题
二、2015-2019 年高考全国Ⅱ卷文综政治试题统计分析
    (一)试卷名称
    (二)试卷结构
        1.考试题型
        2.分值分布
    (三)知识点覆盖
        1.“经济生活”板块
        2.“政治生活”板块
        3.“文化生活”板块
        4.“生活与哲学”板块
        5.交叉应用题目
三、2015-2019 年全国Ⅱ卷政治试题变化分析
    (一)突出经济和哲学,侧重问题解决能力
    (二)关注时事热点,提升创新程度
    (三)注重应用型考题,考察学科综合素养
    (四)重视国内话题,突出社会主义建设
    (五)紧扣新课程标准,紧跟新课改步伐
四、新时期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启示
    (一)教学启示
        1.课堂紧扣时政,增强学生的思想认同
        2.巧妙问题引领,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3.通过情境化教学,强化学生的法治思维
        4.亲身实践参与,提升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二)教学启示的课堂应用
        1.生活情境问题化
        2.课后作业时政化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附录 I《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教学设计

(6)2014-2019年高考全国Ⅰ卷政治试题分析及教学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选题背景
        2.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内相关研究
        2.国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研究思路
        2.研究方法
    (四)重点难点与创新点
        1.重点难点
        2.创新点
一、2014—2019 年高考全国Ⅰ卷政治试题分析
    (一)高考全国卷试题简介
        1.高考全国文综卷Ⅰ试题简介
        2.高考全国文综卷Ⅰ与全国文综卷Ⅱ、Ⅲ的区别
    (二)2014—2019 年高考全国Ⅰ卷政治试题分析
        1.教材模块分析
        2.试题题型分析
        3.试题材料分析
二、2014—2019 年高考全国Ⅰ卷政治试题特点及变化
    (一)2014—2019 年高考全国Ⅰ卷政治试题的特点
        1.围绕重大主题,把握正确政治方向
        2.突出价值导向,反映政治学科特色
        3.凸显时代特色,引导考生关注生活
        4.难度分布合理,体现高考选拔功能
    (二)2014—2019 年高考全国Ⅰ卷政治试题的变化
        1.由以知识、能力立意向以核心素养立意转变
        2.不断优化考试内容和考查方式,推动发展素质教育
        3.由重视书本知识向注重学生情感体验转变
三、2014—2019 年高考全国Ⅰ卷政治试题对教学的启示
    (一)2014—2019 年高考全国Ⅰ卷政治试题对教师课堂教学的启示
        1.把握改革方向,坚定核心立场
        2.基于核心素养,聚焦关键能力
        3.着眼学科全景,构建逻辑体系
        4.把握时政材料,深层挖掘内涵
    (二)2014—2019 年高考全国Ⅰ卷政治试题对学生学习备考的启示
        1.夯实基础知识,培养学习习惯
        2.树立学科意识,实现综合发展
        3.把握解题技巧,科学理性备考
    (三)2014—2019 年高考全国Ⅰ卷政治试题对应对新高考的启示
        1.认清形势,积极适应新高考
        2.坚持高考试题的导向作用
        3.优化教学方法,发展学科思维品质
        4.创新教学情境,提升综合能力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7)高中地理学业考试的性别项目功能差异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研究问题和内容
        一、研究问题
        二、研究内容
    第三节 研究目的及意义
第二章 国内外研究现状
    第一节 高中地理学业考试研究
        一、试题分析的视角
        二、试题分析的方法
    第二节 高中地理学业成绩的性别差异
    第三节 性别项目功能差异
        一、项目功能差异
        二、项目功能差异检测方法
        三、性别项目功能差异的相关实证研究
第三章 研究设计
    第一节 数据
        一、数据选取原则
        二、样本
        三、材料
    第二节 分析方法
        一、成绩性别差异比较
        二、DIF分析
        三、性别DIF试题特征分析
    第三节 研究过程
第四章 分析结果
    第一节 考试及试卷的描述性统计
    第二节 高中地理学业成绩的性别差异
        一、性别与成绩之间的关系
        二、成绩性别差异的整体表现
        三、成绩性别差异的分组表现
    第三节 性别DIF检验结果
        一、DTF
        二、DIF
    第四节 DIF试题对成绩性别差异的影响
        一、DIF试题对男生、女生成绩的整体影响
        二、DIF试题对各能力组男生、女生成绩的影响
    第五节 严重性别DIF试题特征
        一、内容分析
        二、量化分析
第五章 讨论
    第一节 男女成绩差异
    第二节 DIF分析发现
        一、DIF与 DTF
        二、DIF试题与成绩性别差异
    第三节 试题特征与性别DIF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第一节 结论
    第二节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8)基于综合难度模型的高考地理试题评价分析 ——以2013-2019年高考文科综合全国Ⅰ卷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言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我国高考地理试题的研究现状
        1.2.2 国内外试题难度研究现状
        1.2.3 研究现状小结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2 高考地理试题综合难度评价模型的构建
    2.1 综合难度模型的概述
    2.2 高考地理试题综合难度评价因素的确定及水平划分
        2.2.1 知识含量
        2.2.2 试题情境
        2.2.3 信息呈现方式
        2.2.4 设问要求
        2.2.5 认知操作能力
        2.2.6 推理能力
    2.3 综合难度模型的修正
    2.4 高考地理试题综合难度评价模型范例应用
        2.4.1 选择题范例应用
        2.4.2 主观题范例应用
3 高考地理试题综合难度评价模型的应用
    3.1 基于不同题型高考地理试题综合难度评价分析
        3.1.1 选择题综合难度评价分析
        3.1.2 综合题综合难度评价分析
    3.2 基于不同知识模块高考地理试题综合难度评价分析
        3.2.1 自然地理试题综合难度评价分析
        3.2.2 人文地理试题综合难度评价分析
        3.2.3 区域可持续发展试题综合难度评价分析
4 高考地理试题综合难度特征
    4.1 试题情境和信息呈现方式是试题的“第一难度”
    4.2 认知操作能力和推理能力是试题的“第二难度”
    4.3 知识含量和设问要求是试题的“第三难度”
5 面向高考地理试题综合难度特征的教学启示
    5.1 搭建知识体系,完善知识结构
    5.2 提高读图能力,培养区域视角
    5.3 创设问题情境,重视问题解决
    5.4 强化逻辑推理,发展综合思维
6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9)新课标高考政治全国Ⅰ卷试题分析及其对教学的启示 ——以2015-2019年试卷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1. 理论意义
        2. 现实意义
    (二) 研究现状分析
        1. 国内研究现状
        2. 国外研究现状
    (三) 研究思路和方法
        1. 研究思路
        2. 研究方法
一、新课标高考政治全国Ⅰ卷试题的宏观分析
    (一) 试题整体布局及设计立意分析
    (二) 试题呈现方式和题干选材分析
        1. 试题呈现方式分析
        2. 试题题干选材分析
    (三) 近五年各模块试题高频考点分析
        1. 经济生活高频考点
        2. 政治生活高频考点
        3. 文化生活高频考点
        4. 生活与哲学高频考点
二、新课标高考政治全国Ⅰ卷试题的微观分析
    (一) 考查题型及分值分布情况分析
        1. 试题考查题型分析
        2. 客观题分值分布情况
        3. 主观题分值分布情况
        4. 各模块分值占比分析
        5. 近五年分值变化分析
    (二) 试题考查内容和设问形式分析
        1. 试题考查内容分析
        2. 试题呈现顺序分析
        3. 设问词及指向分析
        4. 试题考查形式分析
    (三) 不同类型试题的能力要求分析
        1. 图表类选择题能力分析
        2. 计算类选择题能力分析
        3. 漫画类选择题能力分析
        4. 推导型选择题能力分析
        5. 其他类型选择题能力分析
        6. 主观题部分能力要求分析
三、近五年高考政治全国Ⅰ卷试题对教学的启示
    (一) 立足教材本体本位,夯实基础必修知识
    (二) 建构学科知识框架,理解知识内在关系
    (三) 贯彻新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科核心素养
    (四) 关注社会时政热点,理论知识联系实际
    (五) 反复分析高考试题,善于利用学科资源
    (六) 强化学生解题能力,培养学生答题技巧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10)基于综合难度模型的牡丹江市地理中考试题难度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5.1 研究方法
        1.5.2 技术路线
2 理论基础与核心概念
    2.1 理论基础
        2.1.1 教育评价与教育测量理论
        2.1.2 布鲁姆目标分类理论
        2.1.3 鲍建生综合难度评价理论
    2.2 核心概念
3 牡丹江市2014 年至2018 年地理中考试题难度分析
    3.1 牡丹江市2014 年地理中考试题难度统计分析
        3.1.1 牡丹江市2014 年地理中考试题选择题难度统计分析
        3.1.2 牡丹江市2014 年地理中考试题综合题难度统计分析
        3.1.3 牡丹江市2014 年地理中考试题整体难度统计分析
    3.2 牡丹江市2015 年地理中考试题难度统计分析
        3.2.1 牡丹江市2015 年地理中考试题选择题难度统计分析
        3.2.2 牡丹江市2015 年地理中考试题综合题难度统计分析
        3.2.3 牡丹江市2015 年地理中考试题整体难度统计分析
    3.3 牡丹江市2016 年地理中考试题难度统计分析
        3.3.1 牡丹江市2016 年地理中考试题选择题难度统计分析
        3.3.2 牡丹江市2016 年地理中考试题综合题难度统计分析
        3.3.3 牡丹江市2016 年地理中考试题整体难度统计分析
    3.4 牡丹江市2017 年地理中考试题难度统计分析
        3.4.1 牡丹江市2017 年地理中考试题选择题难度统计分析
        3.4.2 牡丹江市2017 年地理中考试题综合题难度统计分析
        3.4.3 牡丹江市2017 年地理中考试题整体难度统计分析
    3.5 牡丹江市2018 年地理中考试题难度统计分析
        3.5.1 牡丹江市2018 年地理中考试题选择题难度统计分析
        3.5.2 牡丹江市2018 年地理中考试题综合题难度统计分析
        3.5.3 牡丹江市2018 年地理中考试题整体难度统计分析
    3.6 牡丹江市2014 年至2018 年地理中考试题各难度比较分析
        3.6.1 情境立意难度比较分析
        3.6.2 认知水平难度比较分析
        3.6.3 逻辑层次难度比较分析
        3.6.4 知识点数量难度比较分析
        3.6.5 试题开放度难度比较分析
4 试题难度变化及成因分析
    4.1 试题难度变化
        4.1.1 情境立意难度变化
        4.1.2 认知水平难度变化
        4.1.3 逻辑层次难度变化
        4.1.4 知识点数量难度变化
        4.1.5 试题开放度难度变化
    4.2 试题难度成因分析
        4.2.1 情境立意难度成因分析
        4.2.2 认知水平难度成因分析
        4.2.3 逻辑层次难度成因分析
        4.2.4 知识点数量难度成因分析
        4.2.5 试题开放度难度成因分析
5 教学策略与命题建议
    5.1 教学策略
        5.1.1 创设人地相关的问题情境
        5.1.2 构建综合整体的知识体系
        5.1.3 训练空间形象的思维能力
        5.1.4 践行知行合一的学习理念
        5.1.5 综合实践培养的创新思维
    5.2 命题建议
        5.2.1 情境立意难度的命题建议
        5.2.2 认知水平难度的命题建议
        5.2.3 逻辑层次难度的命题建议
        5.2.4 知识点数量难度的命题建议
        5.2.5 试题开放度难度的命题建议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四、2001年高考“文科综合能力测试”试题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地理核心素养导向下的高考地理试题分析与教学启示 ——以2016-2020年新课标全国Ⅱ卷为例[D]. 伞沐雨. 辽宁师范大学, 2021(09)
  • [2]高考全国卷历史试题对时空观念素养的考查研究(2017-2020)[D]. 郭梦琦. 上海师范大学, 2021(07)
  • [3]2016-2020年全国卷历史对历史地理知识的考查及教学策略研究[D]. 张青凤. 信阳师范学院, 2021(09)
  • [4]2007-2019年高考地理(全国卷)科学文献来源试题分析[D]. 盖秀琴.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0(08)
  • [5]高考全国Ⅱ卷文综政治试题分析及教学启示 ——以2015-2019年为例[D]. 郝杰.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0(08)
  • [6]2014-2019年高考全国Ⅰ卷政治试题分析及教学启示[D]. 贺璇璇. 河北师范大学, 2020(07)
  • [7]高中地理学业考试的性别项目功能差异研究[D]. 李萍. 华东师范大学, 2020(12)
  • [8]基于综合难度模型的高考地理试题评价分析 ——以2013-2019年高考文科综合全国Ⅰ卷为例[D]. 刘思琪. 山东师范大学, 2020(09)
  • [9]新课标高考政治全国Ⅰ卷试题分析及其对教学的启示 ——以2015-2019年试卷为例[D]. 张柳. 华中师范大学, 2020(02)
  • [10]基于综合难度模型的牡丹江市地理中考试题难度分析[D]. 王莉雯. 山东师范大学, 2020(08)

标签:;  ;  ;  ;  ;  

2001年高考“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