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物模拟软件的开发

织物模拟软件的开发

一、织物模拟软件的开发(论文文献综述)

吴梦娇[1](2021)在《三维电子袜样生成技术与软件开发研究》文中认为针对袜企目前打样周期长、与袜品卖家沟通时间长等问题,探索对三维电子袜样的仿真模拟技术及相关软件开发。本人以Pierce模型为基础,对纬编针织物单位线圈进行建模,再对其组织结构进行分析研究,在Visual Studio环境下,使用VC++语言,借助3dsmax工具实现了三维电子袜样的模拟。模拟结果很好地表现了纬编针织组织在空间中的串套关系,同时直观展示了袜品的三维编织效果。主要完成了以下工作:(1)根据纬编织物成型机理和组织结构对袜品进行分析,提出三维电子袜样概念以及对其生成技术的规划。(2)单位线圈的建立。通过对纬编针织物组织结构的分析,提取出单位线圈。对单位线圈进行分析,确定其关键点,以及线圈路径,建立线圈实体模型。(3)通过分析研究袜品针织组织结构,找出不同组织结构线圈串套规律,从而拼接形成织物组织结构。(4)三维电子袜样仿真模拟软件开发。借助Visual Studio2015平台和3D Studio Max插件工具,完成了仿真系统的开发。该系统包括袜子设计模块、数据库模块、展示模块、以及主界面设计。(5)通过实例运行操作检验软件的可操作性。通过最终实验验证,本文提出的三维电子袜样生成软件能够有效解决袜企目前打样寄送耗时长的问题,对袜品的三维仿真模拟是切实可行的。

秦愈[2](2021)在《三向织物计算机辅助设计及拉伸性能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科学技术与人们的生活联系日益紧密,通过软件程序进行织物结构设计的便捷性与快捷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三向织物具有结构稳定性好,拉伸、撕裂等力学性能较好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纺织材料中。本文通过对三向织物的结构进行研究,采用代码程序对织物进行平面设计,为织物建模奠定结构基础。拉伸性能是织物最基本的力学性能,文章利用有限元模拟技术研究了三向织物的拉伸性能。同时,文章分别对比了不同织物、不同组织结构和不同纱线线密度的织物模型拉伸性能。利用有限元模型分析方法可以减少实际试织、制样、测试等流程,有效地对织物的拉伸性能进行模拟分析。首先,文章对三向织物的结构进行了研究,采用扁平织带进行不同组织、不同宽度的实物编织,探究织物组织中特征点的位置关系,并根据机织物覆盖系数的原理推出三向织物覆盖系数计算公式。其次,文章利用Python语言进行三向织物的组织结构软件设计,分别计算织物中经纱和纬纱的循环方式以及覆盖系数。并利用Python和Py Qt5相结合,进行软件程序界面的设计和软件代码的设计,软件程序可以设计出不同纱线宽度、不同经纱组数、不同经纱颜色的织物组织图。同时利用代码进行纱线位置的排列可以减少人为手工编织的不准确性。最后,在软件程序的基础上根据输出的位置坐标结果以及实际观察的纱线位置截面关系,来计算织物中纱线的弯曲路径,利用建模软件建立织物模型,为有限元织物模拟奠定三维物理模型基础。在ABAQUS有限元软件中进行织物单胞模型的细观拉伸分析和织物整体模型的宏观拉伸分析,对比两种织物模型的经向拉伸和纬向拉伸中应力分布情况,并对比两种模型结构的应力-应变曲线;在有限元单胞模型的基础上,对比了平纹组织和三向组织的拉伸性能。结果发现:细观模型可以准确反映出织物在拉伸过程中的应力分布情况,网格划分越细致,越与实际结果相符合;对比同纱线密度、不同组织结构对织物的拉伸性能存在一定影响,三向织物的拉伸性能模拟结果好于平纹织物;对比相同组织、不同纱线线密度的三向织物结构发现,在三向织物中,纱线线密度越大,织物的拉伸性能越好;对比同种纱线线密度、不同三向织物组织结构发现,经纱根数的增加会对织物拉伸力学性能产生影响,根数增加,织物的空隙减少,织物的拉伸性能越好。

符越[3](2020)在《苏南地区农村住宅围护结构低能耗技术适宜性评价体系研究》文中提出随着时代的发展,农村地区的建设和发展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和重视,与城市住宅相比,农村住宅的建设一直处于相对落后的局面。在夏热冬冷的苏南地区,室内热环境质量差、能效低等问题一直影响着农村居民生活质量的改善。而围护结构作为农宅最主要的组成部分,是影响建筑节能、室内热环境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由于农宅自筹自建的方式、对建筑低能耗技术认识不足和各主体的利益不一致等问题,都造成了农宅低能耗技术推广困难。如何兼顾各方面利益,针对苏南农村地区本身的地域特点,选择适宜的围护结构低能耗技术成为亟待需要解决的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本文按照综合评价理论构建苏南农宅围护结构低能耗技术适宜性评价体系。具体工作包括:第一部分,课题背景和理论研究。通过对适宜性技术理论的梳理,针对不同的利益主体,建立苏南农宅围护结构低能耗技术适宜性评价的需求导向框架。提出农宅低能耗技术的推行,必须在节能性、经济性和环境性之间寻求的最佳结合点。第二部分,苏南农宅围护结构低能耗技术整理和基准建筑确定。结合现状调研和文献研究,用统计分析法提炼苏南农宅的基准建筑和常见围护结构材料构造特点,并根据当地地域特点,整理符合苏南当地的地域特征围护结构低能耗技术,为进一步研究打下基础。第三部分,研究对象的适宜性定量分析。根据苏南气候特征,针对农宅围护结构特点,分别使用建筑能耗动态模拟预测法、全寿命周期成本法和全寿命周期环境影响法,构建围护结构低能耗技术节能性、经济性和环境性的核算模型。并通过计算,确定各评价指标的参数值及指标分项权重。提供了不同视角下,不同围护结构最佳低能耗技术的类型、材料和构造。研究为经济性、环境性评价研究提供了定量分析参数,为实际的设计提供指导和评价基础。第四部分,建立苏南农宅围护结构低能耗技术评价体系。在评价指标、数学模型、权重因子和评价结果表达的框架下建立评价体系。针对不同的参数特性采用不同的无量纲法统一分值,采用层次分析法和专家评价法确定一级权重,最后建立综合性评价体系。并开发了便于用户评价的软件工具。最后应用评价软件对南京江宁某农宅进行了试评估,验证评价体系的科学性及实用价值。本文从适宜性理论出发,在综合评价框架下,借助跨学科知识构建苏南农宅围护结构低能耗技术适宜性评价体系。研究结合实地调研进行模拟计算和回归理论研究,探寻研究对象的节能性、经济性和环境性的综合效益最高值,达到了技术选择决策的客观性和全面性,在平衡居住质量和环境负荷的同时,兼顾各方利益,最终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实用价值。

奚达新[4](2020)在《基于Unity3D的机织物虚拟现实生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前,CAD技术被广泛应用到纺织领域,在各种纺织CAD软件中均能利用纱线、面料及工艺设计实现自动生成织物模拟图案,以代替产品试织打小样的工作,缩短了打小样的周期。但是织物组织种类繁多,对于某些特殊组织,例如:凸条组织、网目织物、透孔组织、双层组织等,其织物的外观和图案采用的二维模拟,只能较好显示部分织物的外观,模拟效果很差,甚至完全失真。因此,“虚拟设计”(Virtual Design VD)技术被引入到纺织领域,使产品设计的手段和思想发生质的飞跃,可以突破现纺织CAD设计的织物二维呈现方式,提高和加强织物呈现的逼真度和沉浸感。本文主要实现机织物虚拟现实生成系统的开发与应用,并突破了多个关键技术。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模拟机织物生成实景和各种机织物三维外观效果,为真实展现机织物结构立体效果,借助Maya骨骼技术和机织物结构相理论;在解决纱线弯曲、浮长的基础上,通过工艺参数模块和上机图模块基本参数的输入,实现对机织物特别是复杂组织织物结构的三维模拟,可以从各角度观察织机关键部件的运动,从不同角度甚至进入内部观察织物的3D动态实体。该系统基于Unity3D游戏引擎开发,使用C#作为编程语言、采用3DSMAX三维建模软件制作喷气式织机的仿真模型和相关构件,搭建三维虚拟场景,按照机织物设计工艺流程,设计了参数输入、上机工艺、虚拟织造和布样生成四个功能模块。将机织物织造的各个过程用虚拟交互的形式呈现,用户在系统中可以设置色彩,纱支、经纬密度、上机图等相应参数,并可以根据设置的上机图,实时进行仿真穿综、穿筘的操作,在织机虚拟织造模块中呈现纱线的上机和织造的五大运动,并最终根据前面的设置呈现成品织物的3D效果。同时,该系统能够根据输入参数实时绘制三维机织物结构,为产品开发人员提供真实高效的研发工具,成为新产品快速开发、增强市场竞争力的有效手段。

裘凯莉[5](2020)在《远红外辐射发热织物的结构设计及动态电-热转化过程模拟分析》文中认为寒冷在冬天对人们造成了很大的不便甚至困扰,尤其是低温工作者、老年人和体弱多病的人,冬季的保暖问题迫切需要解决。随着现代科技和生活水平的逐渐提升,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各类取暖生活用品层出不穷。传统电发热产品存在发热不稳定,发热不均匀,耗能高,安全隐患等问题。因此,开发升温快速、发热均匀稳定的发热织物,以解决严寒冬天的保暖问题已成为科研工作者的研究热门。远红外辐射发热织物应用于人体服装方面,它不仅可以提供额外的热量,减少厚重的羽绒服等冬季服装的厚度或重量,增强人体活动灵活性和便捷性;还可以用于制备保温恒温材料,保健理疗产品,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为了有效提升电发热产品的电热转化效率,需要了解电热转化过程的原理,电流在织物中的流动,以及温度在织物中的分布。然而电热转化过程难以通过测试直接观察,因此我们需要对织物进行建模和数值模拟,了解电流在织物中的流动和热量的产生及分布,来确切分析织物的动态电热转化过程,以便有效地提高电热转化效率。本课题利用静电纺丝技术,选用PAN聚合物制备碳纳米纤维膜,再通过复合涤纶织物制备远红外辐射发热织物,系统探究远红外颗粒的掺杂配比和外界电压对远红外辐射发热织物的性能影响。最终发现,在几种不同的配方工艺中,20%SiO2/15%Tourmaline@CNFs的各项测试性能最好,由其制备的远红外辐射发热织物可以在30s内快速升温20-30℃,且其与地毯的复合织物可以在26V电压和1min内迅速升温到40℃。本研究制备的远红外辐射发热织物可以广泛适用于个体保暖、物理治疗、生物医用、可穿戴柔性电子等领域,拥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为了进一步探究远红外辐射发热织物的动态电热转化过程,利用COMSOL Multiphysics软件对其进行数学建模和可视化模拟分析。模拟研究了碳纳米纤维膜的电阻率参数和通入的不同电压对远红外辐射发热织物的电热转化过程影响。通过观察表面温度,电流密度和等温面,对比实验数据和模拟得到的数据,结果基本一致,说明模拟研究的结果基本符合实际。研究表明远红外辐射发热织物具有发热快速,发热稳定均匀的优点,具有广阔的开发价值和应用前景。

彭云良[6](2019)在《基于皮肤动态相互作用的织物材料红外管理特性测试仪》文中指出随着先进科学技术向新型材料与高科技纺织品领域不断涌入,全球纺织产业已迈向多功能与智能型的时代。作为功能型纺织品的代表,红外功能纺织品也得以被大量的研究与开发。但目前国内外关于纺织品材料红外辐射性能的综合检测技术与评价方法仍然不够成熟,所使用的检测方法大都是基于静态、单一的指标,对于织物材料从开始接收红外辐射到达到平衡状态的过程,没有建立动态的、整体综合的测试方法及系统,更重要的是没有考虑到皮肤对织物的动态相互作用。本文基于对国内外研究现状的总结、归纳以及红外辐射的基础理论,提出了使用机械测试仪器系统及仿生皮肤模型模拟服装穿着时织物和皮肤之间对红外辐射的动态相互作用,以及通过织物材料反射面和透射面同时进行红外强度与温升的综合测试来实现织物材料在皮肤动态相互作用下的红外管理特性测试的方法。研制了仿生皮肤模型及测试仪器原型系统,实现了织物材料在入射红外辐射和皮肤动态相互作用下红外反射、透射、吸收以及发射性能的测试,也就是织物材料对入射辐射的红外管理特性的测试。基于提出的测试方法,研制了仿生皮肤模型机电系统,构建了仿生皮肤模型整体结构、温度控制系统以及出汗微循环系统。所搭建的皮肤模型能够模拟人体皮肤温度控制,并且可以根据皮肤表层温度的不同实现不出汗、出小汗、出大汗三种不同的出汗模式。在仿生皮肤模型机电系统的基础上,研制了皮肤动态相互作用下织物材料红外管理特性测试仪器系统,主要包括测试系统的机械结构装置设计、测试数据采集系统硬件搭建以及基于LabVIEW的测试控制软件开发。并实现了测试仪器系统与仿生皮肤模型机电系统的集成,能够在皮肤动态相互作用下,对织物材料红外管理特性进行测试。通过所研制的测试仪器系统对织物材料进行了测试,根据所得到的数据曲线定义了反射面红外发射强度、透射面红外发射强度、反射面温升、透射面温升、反射面红外平均变化速率、透射面红外平均变化速率这6项基本评价指标。为了评估及确定测试仪器系统的实际使用能力与测试精度,在所研制的测试仪器系统上对12种典型织物材料开展了能力与精度分析实验,其中能力分析包括对测试仪器系统进行精度/公差比率(P/T Ratio)分析以及均值(X-bar)和极差(R-chart)图表分析,精度分析包括对测试仪器系统进行重复性和再现性(R&R)分析以及方差(ANOVA)分析。同时对4种典型材料进行了室内精度实验与分析,主要包括了对评价指标的方差分量与关键差异进行分析计算。结果表明,所研制的测试仪器系统具有可以接受的测试能力与精度。本文提出了一种在皮肤动态相互作用下,织物材料红外管理特性动态、综合的测试方法,所研制的集成了仿生皮肤模型的测试仪器系统具有可以接受的测试能力与精度,为红外功能型纺织品材料的生产和质量控制提供了一种新的检测方法和手段。

陈巧巧[7](2019)在《虚拟面料悬垂效果真实感评价及优化》文中指出随着互联网经济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三维虚拟试衣逐渐走近人们的生活。用户对三维虚拟试衣效果真实感要求也越来越高。其中虚拟面料的真实感对整个三维虚拟试衣效果真实感起到关键影响作用。虚拟面料的真实感可以从悬垂效果真实感、褶皱效果真实感、纹理表现效果真实感、材质表现效果真实感等角度对其进行分析,其中悬垂效果真实感起到首要影响作用。本文以CLO三维虚拟试衣软件为例,探讨了如何对虚拟面料悬垂效果真实感进行更加精准高效的客观评价和虚拟面料模拟效果的快速优化,以期开发出一套虚拟面料悬垂效果真实感评价及优化流程,为三维虚拟试衣软件模拟效果评价及优化提供参考。本文首先基于真实面料悬垂性测试条件创建了虚拟面料悬垂性测试条件。接着选取了71种面料分别进行3个布纹线方向的真实面料和虚拟面料悬垂性测试;获取了426个面料悬垂状态图像,利用MATLAB软件求取悬垂系数、波数、最大(最小)波峰幅值(波峰夹角)、波峰幅值(波峰夹角)均匀度共8项悬垂性指标数据;将虚拟面料和真实面料的8项指标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并以其数据差值作为分类变量进行模糊分类,将虚拟面料悬垂效果的真实感程度依据悬垂程度指标分成3个大类,再在每个大类下依据悬垂形态指标细分成2个小类,共计6类。后续在该6类中分别选择1种代表性面料,制作1/2比例的真实圆裙和虚拟圆裙,并随机抽取30名评价人员采用5级量表对比6对圆裙在前、前右、右、后、左、前左这6个视图下的三维着装效果,以获得评价等级阈值范围。在对软件模拟效果的评价上,从真实感评价等级来看,该软件在悬垂效果模拟上表现良好;从面料成分来看,该软件对棉、麻、人棉、涤纶面料的悬垂效果模拟情况较好,对尼龙面料的悬垂效果模拟情况较差。在模型创建上,采用BP神经网络,分别从虚拟面料悬垂效果的整体感觉、悬垂程度、悬垂形态3个维度创建了3个真实感快速评价模型,并以8项悬垂性指标为输入变量,虚拟面料物理属性为输出变量,创建了1个真实感优化模型。为了验证优化模型的效果,选取主观评价中真实感较差的7种面料,将其真实面料悬垂性指标数据输入到真实感优化模型中,获得相应虚拟面料物理属性数值,并在三维虚拟试衣软件中使用该数值再次模拟;将获得的新虚拟面料与真实面料悬垂性指标数据差值,输入到真实感快速评价模型中,获得真实感评分数值;结果显示,该数值较原始主观评分数值均有提高,说明本文创建的虚拟面料悬垂效果真实感优化模型有效。最后,本文提出一套虚拟面料悬垂效果真实感评价及优化可行性流程方案,主要包含测试条件的构建、悬垂性测试、主客观评价及模型的获取这几个步骤。论文的研究方法对于其他三维虚拟试衣软件的真实感评价和优化具备一定借鉴意义。

王旭,袁惠芬,孙妍妍,刘新华[8](2017)在《基于纱线图像组合的机织物外观模拟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研究了机织物外观的计算机模拟过程,建立了组织矩阵及浮长矩阵,结合真实纱线图像片段的组合,实现了机织物外观模拟,并探讨了模拟软件的开发过程.通过浮长矩阵从真实纱线图像中取出相应长度的经、纬纱线片段,并按照组织图的交织规律组合经、纬纱片段,实现机织物外观模拟.研究表明:机织物模拟图和小样试织的实物照片具有较好的相似性,研究结果对预测机织物外观纹理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金兰名[9](2017)在《纬编立体提花织物的计算机仿真》文中研究说明纬编立体提花织物因其柔软的手感和凹凸有致的提花图案广泛用于服装、家纺等领域并受到消费者欢迎。不论从保形性、抗皱性、折皱回复性等物理机械性能,还是保温性、透湿性、透气性等热湿舒适性能,表面具有明显立体效果的纬编立体提花织物均表现出较好的服用性能。另外,织物提花精致,应用范围广,生产效率高,生产流程绿色环保,相关产品近年来迅速占领中高端市场。但是,实际织物表面的立体效应与基于平面的设计意匠图之间产生了较大差距,生产前难以预估产品最终效果。为控制产品质量,只能多次采用试织打样的方式进行生产,每款产品从设计、织造到后整理约经过5-7天。为了减少开发成本,国内多数企业以仿制型生产为主,缩短开发周期,由此产生了花型设计难、成本控制难、创新能力差和配合生产难等问题,导致产品在国际市场缺乏竞争力。纬编立体提花织物的线圈小、数量多、提花尺寸大,传统针织CAD技术模拟线圈串套及工艺的方法无法体现其表面的凹凸效果。本研究以快速模拟织物表面立体效应为出发点,实现纬编立体提花织物的计算机仿真,从一定程度上缓解现有设计及生产问题的加剧。研究成果是织物计算机仿真研究的补充与发展,同时也为解决此类立体效应织物的仿真研究提供理论参考。本文的研究工作主要包括纬编立体提花织物的设计方法、影响织物三维效果的因素分析、织物曲面模型的数据采集及模型建立、织物表面算法的研究及基于Unity3D引擎的织物仿真系统的建立,具体内容为以下五个方面:(1)提出纬编立体提花织物的图案设计方法。为了将二维织物意匠图直接转化为三维仿真图像,实现纬编立体提花织物的计算机仿真及预测,提出了主体图案设计、底板花纹设计、工艺及颜色设计等内容的立体织物图案设计方法和注意事项,包括花型回位排列方程、图案意匠图尺寸转化公式等内容,区别于普通织物的图案设计理论。梳理了纬编立体提花织物的特点、生产流程和生产设备,总结了织物的开发方式和开发流程,概括了纬编立体提花织物在设计生产阶段的问题。(2)从原料、提花方式、组织设计和后整理工艺四个方面阐述了影响纬编立体提花织物凹凸效果的因素。衬纬纱线的含量、双面提花方式、不同组织图案的配置和后整理时间、温度等因素均对织物的凹凸效果产生不同的影响。其中,衬纬纱线的含量是影响织物表面立体效果的主要因素。运用织物厚度差、曲面翘曲度等概念提出单个连接纱线圈的变化深度和影响范围是决定织物立体效果的两个重要因素,截面曲线的研究成为纬编立体提花织物模型建立的重点。(3)针对纬编立体提花织物“小线圈、大提花、立体效果强”等特点,摒弃了单个线圈建模的方式,从宏观角度建立曲面模型进行织物仿真。运用阈值取样实验对曲面数据进行采集,从三维角度对立体提花织物进行数据提取与量化。参考高程数字模型及泛克里格插值算法,通过凹陷区域曲线拟合方程建立了织物凹陷区域曲面模型,有效模拟了连接纱引起的织物规则凹陷,为织物的仿真与预测提供了较准确的数据支持。(4)从平衡仿真速度与真实感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一种适合复杂提花织物的表面模拟算法。基于粒子系统建立织物的mesh网格,在不增加模型网格的基础上,通过对下陷深度、迭代次数、影响范围等参数的确定和调整,最大限度与实际织物真实数据进行拟合,得出低细节模型信息后结合法线贴图技术表现织物的凹凸效果。实现了将三维建模、法线贴图、纹理贴图等技术整合仿真,在保证真实感的基础上节约了计算机仿真的时间。(5)完成了纬编立体提花织物计算机仿真系统的构建,运用前期的实验结果和仿真模型从三维角度实现织物的计算机仿真。基于Unity3D引擎采用快速原型法实现系统构架,完成整体文件部署、类设计及UI设计并进行展示。系统以向导式、菜单式两种方式引导用户使用,最大特点是根据二维设计意匠图实时预测多个仿真结果,通过对原料、面密度、编织工艺等参数的设置进行最终结果的预判,成品织物可进行360°三维展示。以上五个方面密切围绕纬编立体提花织物的计算机仿真展开,以实际生产问题为切入点,研究过程由表及里且相对完整,实现了纬编立体提花织物的计算机仿真,为具有立体效应的织物仿真提供参考。

云畅[10](2017)在《CLO 3D系统下经纬异性织物悬垂性的模拟及运用》文中指出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科技迅速发展,纺织服装行业也发生了巨变。对服装面料悬垂性的准确把握逐渐成为服装企业提高产品的生产效率,降低产品的开发成本至关重要的一点,它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新时代下的新型服装企业成长与发展。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如果能够准确且真实地模拟织物悬垂形态,就能够大大提高企业产品设计效率,缩短产品设计周期,从而大大降低开发产品成本,提高服装企业竞争力。本研究通过在三维服装CAD软件CLO 3D系统中进行悬垂模拟实验,探究了CLO 3D系统中经纬异向虚拟织物悬垂形态的影响因素并根据虚拟织物在CLO 3D系统中的属性参数与其悬垂指标的相关性建立了关于经纬异性织物属性参数与其悬垂指标的线性回归关系模型。在此基础上对不同种类的经纬异性织物进行在三维服装CAD软件中的模拟并利用三维CAD软件中的模拟试衣系统对比了经纬异性的真实织物所制成的裙装与其对应的虚拟织物裙装悬垂性能。成功验证了在CLO 3D系统中通过虚拟织物属性参数与悬垂形态的线性回归模型对经纬异性织物悬垂性的模拟也同样可以运用于服装中;验证了通过改变虚拟织物纬向弯曲和经向弯曲来表达织物经纬方向力学性能差异性的正确性,从而为在三维服装CAD系统中更真实、更全面、更准确地模拟不同织物所对应服装的垂感外观等提供相应参考。

二、织物模拟软件的开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织物模拟软件的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1)三维电子袜样生成技术与软件开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纬编成型技术
        1.2.2 纬编针织物组织结构
        1.2.3 纬编针织物几何模型
        1.2.4 纬编CAD研究现状
        1.2.5 织物毛绒感的模拟
    1.3 研究内容及论文组织结构
        1.3.1 研究内容
        1.3.2 组织结构
2 袜样模拟仿真技术及系统规划
    2.1 袜样模拟仿真技术
        2.1.1 袜品成形机理
        2.1.2 袜品针织组织结构分析
        2.1.3 三维电子袜样概述
        2.1.4 电子袜样生成技术及步骤
    2.2 仿真系统规划
        2.2.1 仿真系统目标
        2.2.2 系统架构设计
    2.3 本章总结
3 纬编针织组织结构仿真
    3.1 单位线圈几何模型
        3.1.1 单位线圈几何模型
        3.1.2 线圈相关数值计算
    3.2 线圈实体的生成
    3.3 不同组织结构单位线圈表示
        3.3.1 纬平针组织
        3.3.2 双反面组织
        3.3.3 罗纹组织
    3.4 本章总结
4.电子袜样模拟仿真实现
    4.1 袜样织法素材的建模
    4.2 三维袜样生成
    4.3 渲染效果
    4.4 本章总结
5.电子袜样仿真软件系统
    5.1 系统开发
        5.1.1 系统开发环境
        5.1.2 系统界面的设计
    5.2 仿真模块的实现
    5.3 展示模块的实现
    5.5 本章总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2)三向织物计算机辅助设计及拉伸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计算机技术在纺织领域的应用现状
        1.2.2 三向织物的发展
        1.2.3 三向织物的力学性能研究现状
        1.2.4 三向织物的应用
    1.3 课题研究的目标及内容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三向织物的结构研究及二维计算机辅助设计
    2.1 相关理论
        2.1.1 Python介绍
        2.1.2 Qt简介
        2.1.3 PyQt5 简介
        2.1.4 三向织物的组织结构
    2.2 三向织物单元组织结构分析及特征点确定
        2.2.1 三向织物单元结构分析
        2.2.2 工艺参数测量
        2.2.3 组织单元特征点选择
    2.3 织物覆盖系数
    2.4 三向织物组织结构设计
        2.4.1 经纱循环宽度计算
        2.4.2 纬纱循环宽度计算
        2.4.3 织物覆盖系数的计算
    2.5 织物的二维设计
        2.5.1 参数界面设计
        2.5.2 逻辑文件设计
    2.6 二维设计图
        2.6.1 不同纱线宽度的三向织物
        2.6.2 不同纱线组数的三向织物
        2.6.3 不同经纱颜色的三向织物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三向织物的三维模拟和有限元拉伸模拟
    3.1 ABAQUS有限元软件
        3.1.1 ABAQUS软件介绍
        3.1.2 求解问题的基本步骤
        3.1.3 织物拉伸性能有限元计算流程
    3.2 织物单胞模型的三维模拟
        3.2.1 纱线截面构建
        3.2.2 纱线中心线构建
    3.3 织物结构模型构建
        3.3.1 三向织物单胞模型
        3.3.2 三向织物等比例模型
    3.4 单纱拉伸强力测试
    3.5 织物力学拉伸性能环境创建
        3.5.1 几何模型建立
        3.5.2 材料属性定义
        3.5.3 有限元求解器的选择
        3.5.4 相互作用及接触摩擦定义
        3.5.5 载荷及边界条件
        3.5.6 网格单元的划分
    3.6 织物有限元拉伸模型分析
        3.6.1 织物单胞有限元模型
        3.6.2 织物等比例有限元模型
        3.6.3 两种有限元模型对比
    3.7 模拟结果及分析
    3.8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单胞模型的有限元织物拉伸对比
    4.1 平纹织物与三向织物的单胞模型拉伸有限元对比
        4.1.1 平纹织物与三向织物单胞模型构建
        4.1.2 织物拉伸力学性能模拟
        4.1.3 模拟结果
    4.2 不同线密度的三向织物单胞模型拉伸有限元对比
        4.2.1 织物单胞模型构建
        4.2.2 织物拉伸力学性能模拟
        4.2.3 模拟结果
    4.3 不同组织的三向织物单胞模型拉伸有限元对比
        4.3.1 织物的单胞模型构建
        4.3.2 织物拉伸力学性能模拟
        4.3.3 模拟结果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致谢

(3)苏南地区农村住宅围护结构低能耗技术适宜性评价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我国的农村建设
        1.1.2 农村住宅能耗
        1.1.3 农村住宅能耗评价系统
    1.2 论文的相关概念界定
        1.2.1 苏南地区农村住宅
        1.2.2 围护结构低能耗技术
        1.2.3 适宜性评价系统
    1.3 国内外研究的发展和现状
        1.3.1 建筑评价体系的发展和现状
        1.3.2 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研究趋势
        1.3.3 建筑低能耗技术评价研究方法
        1.3.4 文献综述
    1.4 论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意义
    1.5 论文的研究方法与框架
        1.5.1 研究方法
        1.5.2 框架和技术路线
第2章 适宜性理论下的综合评价法
    2.1 综合评价法
    2.2 适宜性理论体系
        2.2.1 低能耗技术适宜性评价理论体系研究
        2.2.2 适宜性评价系统的构建原则
        2.2.3 适宜性评价系统的构建方法
        2.2.4 适宜性评价系统的框架
    2.3 适宜性理论应用于农宅围护结构低能耗技术评价的可行性研究
        2.3.1 评价目标一致
        2.3.2 核心内容相通
        2.3.3 科学的互补
    2.4 适宜性评价基本流程
    2.5 小结
第3章 实地调研现状剖析与基准建筑的建立
    3.1 调研基本情况
        3.1.1 调研目的
        3.1.2 调研方法
        3.1.3 调研对象与时间
    3.2 地域气候特征
        3.2.1 地域特征
        3.2.2 气候特征
        3.2.3 典型城市气候分析
    3.3 农村住宅建筑概况和基准建筑构建
        3.3.1 农村住宅建筑空间布局
        3.3.2 苏南农村住宅围护结构特点
        3.3.3 统计分析法确定苏南农村住宅基准建筑模型
    3.4 农村住宅能耗现状和热环境分析
        3.4.1 夏季降温和冬季保温措施
        3.4.2 能耗构成水平
        3.4.3 调研测试方案
    3.5 建筑能耗相关因素与能耗关系研究
        3.5.1 建筑能耗相关因素的选取途径
        3.5.2 本体因素的节能影响对比
    3.6 小结
第4章 苏南地区农村住宅的低能耗目标和实现策略
    4.1 苏南地区农村住宅的低能耗目标
        4.1.1 苏南地区农村住宅的舒适目标
        4.1.2 苏南地区农村住宅的能耗目标
        4.1.3 农宅的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目标
    4.2 围护结构低能耗目标的实现技术手段
        4.2.1 减小外围护结构传热系数
        4.2.2 建筑遮阳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苏南农宅围护结构低能耗技术节能性分析
    5.1 苏南农宅围护结构低能耗技术节能性影响评价方法概述
        5.1.1 低能耗技术节能性评价的框架架构
        5.1.2 低能耗技术节能性定量评价的实现途径
    5.2 节能性评价系统能耗模拟软件的选择和能耗分析
        5.2.1 建筑能耗软件的选择和比较
        5.2.2 农宅建筑能耗模拟软件模拟验证分析
    5.3 节能性评价显着性影响因素分析
        5.3.3 围护结构传热系数
        5.3.4 遮阳措施
    5.4 各参数敏感性分析
        5.4.1 采暖期各参数敏感性分析
        5.4.2 空调期各参数灵敏度分析
        5.4.3 全年各参数灵敏度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苏南农宅围护结构低能耗技术经济性分析
    6.1 苏南农宅围护结构低能耗技术经济性影响评价体系构建
        6.1.1 低能耗技术经济性评价的框架架构
        6.1.2 低能耗技术经济性评价的基本方法
    6.2 低能耗技术经济性评价方法研究
        6.2.1 低能耗技术经济性评价系统构成要素
        6.2.2 经济性评价系统计算模型
    6.3 苏南农村住宅低能耗技术各措施的经济性评价
        6.3.1 墙体低能耗技术方案的经济性分析
        6.3.2 屋顶低能耗技术方案的经济性分析
        6.3.3 建筑门窗经济性分析
        6.3.4 遮阳板经济性分析
    6.4 分项敏感性和权重分析
        6.4.1 分项敏感性分析
        6.4.2 分项权重分析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苏南农宅围护结构低能耗技术环境性分析
    7.1 苏南农宅围护结构低能耗技术环境性影响评价体系构建
        7.1.1 低能耗技术环境性评价的框架架构
        7.1.2 低能耗技术环境性评价的基本方法
        7.1.3 环境影响因子提取
    7.2 农村住宅低能耗技术的环境性评价模型
        7.2.1 研究目的和范围界定
        7.2.2 清单分析
        7.2.3 环境性评价
    7.3 围护结构低能耗方案的环境性分析
        7.3.1 墙体低能耗方案的环境性分析
        7.3.2 屋顶低能耗方案的环境性分析
        7.3.3 门窗低能耗方案的环境性分析
        7.3.4 遮阳低能耗方案的环境性分析
    7.4 分项权重分析
    7.5 本章小结
第8章 适宜性评价体系的建立
    8.1 苏南农宅围护结构低能耗技术适宜性评价体系框架
    8.2 系统权重的确定
        8.2.1 研究方法
        8.2.2 研究过程和结论
    8.3 数学模型
        8.3.1 无量纲化
        8.3.2 综合评价数学模型
    8.4 指标内容和指标基准
        8.4.1 节能性
        8.4.2 经济性
        8.4.3 环境性
        8.4.4 设计与创新
        8.4.5 评价结果
    8.5 评价系统的流程设计和评价软件开发
        8.5.1 评价系统的输入
        8.5.2 评价系统的输出
        8.5.3 评价软件的开发
    8.6 试评价
        8.6.1 建筑基本信息
        8.6.2 围护结构低能耗方案选择
        8.6.3 围护结构低能耗方案确定
        8.6.4 住宅低能耗效果测试
    8.7 小结
第9章 总结和展望
    9.1 论文工作总结
    9.2 创新点
    9.3 论文后续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情况说明
致谢

(4)基于Unity3D的机织物虚拟现实生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虚拟技术研究背景
    1.2 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和思路
    1.4 论文组织与安排
第2章 相关技术及软件
    2.1 Unity3D引擎
    2.2 协程
    2.3 三维模型技术
        2.3.1 建模技术
        2.3.2 骨骼蒙皮技术
第3章 需求分析
    3.1 系统需求分析
    3.2 功能需求
        3.2.1 参数输入模块
        3.2.2 上机工艺模块
        3.2.3 虚拟织造功能
        3.2.4 三维布样效果
    3.3 本章小节
第4章 系统设计关键技术与算法
    4.1 机织物结构三维模拟算法研究现状
    4.2 基于Unity3D的机织物虚拟现实生成系统步骤及算法
        4.2.1 基于Maya三维骨骼的纱线模拟算法
        4.2.2 基于机织物几何结构相的经(纬)浮长线绘制算法
        4.2.3 三维模拟实验结果
    4.3 本章小节
第5章 系统详细设计与实现
    5.1 UI设计及实现
    5.2 参数输入功能模块设计与实现
        5.2.1 参数输入模块设计
        5.2.2 参数输入功能实现
    5.3 上机工艺功能模块设计与实现
        5.3.1 上机图功能设计
        5.3.2 穿综、穿筘设计
        5.3.3 上机图实现
        5.3.4 穿综和穿筘模拟实现
    5.4 织机虚拟织造模块设计与实现
        5.4.1 织机虚拟织造过程功能设计
        5.4.2 织机三维模型装配实现
        5.4.3 经线穿综实现
        5.4.4 单动模式实现
        5.4.5 快车模式实现
    5.5 布样生成模块设计与实现
        5.5.1 布样生成功能设计
        5.5.2 布样三维模型装配实现
        5.5.3 布样组织结构实现
    5.6 本章小节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5)远红外辐射发热织物的结构设计及动态电-热转化过程模拟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引言
    1.2 电发热概述
        1.2.1 电发热织物
        1.2.2 电发热织物设计原则[2]
        1.2.3 电发热织物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1.2.4 电发热层材料
    1.3 远红外纺织品
        1.3.1 远红外辐射
        1.3.2 远红外纺织品制备方法
        1.3.3 远红外纺织品研究进展
    1.4 远红外辐射发热织物
        1.4.1 远红外辐射发热织物的结构
        1.4.2 碳纳米纤维概述
    1.5 电-热转化过程动态模拟
        1.5.1 远红外辐射发热织物电热性能
        1.5.2 织物数值模拟研究现状
    1.6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目的及内容
        1.6.1 研究意义
        1.6.2 研究目的
        1.6.3 研究内容
2 远红外辐射发热织物的结构设计
    2.1 引言
    2.2 实验内容
        2.2.1 实验材料与仪器
        2.2.2 远红外辐射发热织物的制备
        2.2.3 测试与表征
    2.3 结果与讨论
        2.3.1 远红外辐射发热织物的结构和形态表征
        2.3.2 远红外辐射发热织物的组成和力学性能表征
        2.3.3 远红外辐射发热织物的远红外性能表征
        2.3.4 远红外辐射发热织物的电热性能表征
    2.4 本章小结
3 远红外辐射发热织物的动态电-热转化过程模拟分析
    3.1 引言
    3.2 远红外辐射发热织物的模型建立
    3.3 设置材料属性
    3.4 远红外辐射发热织物的导热微分方程
    3.5 边界条件设置
    3.6 结果与讨论
        3.6.1 不同远红外颗粒的织物电热过程模拟
        3.6.2 不同电压的织物电热过程模拟
    3.7 本章小结
4 结论与展望
    4.1 结论
    4.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6)基于皮肤动态相互作用的织物材料红外管理特性测试仪(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织物红外性能测试研究
        1.2.2 仿生皮肤模型研究
    1.3 现有测试装置与标准
        1.3.1 现有测试装置
        1.3.2 现有测试标准
    1.4 现有方法与标准的局限性
        1.4.1 现有测试方法的局限性
        1.4.2 现有测试标准的局限性
    1.5 本文的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5.1 课题研究内容
        1.5.2 课题技术路线
    1.6 本章小结
2 织物材料红外辐射性能及测试仪器系统分析基础理论
    2.1 织物材料红外辐射基础理论
        2.1.1 红外辐射及其度量
        2.1.2 红外辐射定律
    2.2 测试仪器系统分析基础理论
        2.2.1 测试仪器系统能力分析
        2.2.2 测试仪器系统精度分析
        2.2.3 测试仪器系统室内精度分析
    2.3 本章小结
3 织物材料红外管理特性测试方案及评价指标
    3.1 织物材料红外管理特性测试方案
    3.2 织物材料红外管理特性基本评价指标
    3.3 本章小结
4 仿生皮肤模型机电系统
    4.1 仿生皮肤模型整体设计方案
    4.2 仿生皮肤模型结构的搭建
        4.2.1 元器件的选取
        4.2.2 皮肤模型控温出汗机电模拟系统
        4.2.3 皮肤模型温度控制方式
    4.3 仿生皮肤模型硬件系统搭建
        4.3.1 皮肤模型温度控制硬件系统
        4.3.2 皮肤模型出汗控制硬件系统
        4.3.3 皮肤模型温度采集硬件模块
    4.4 仿生皮肤模型测控系统上位机软件开发
        4.4.1 仿生皮肤模型上位机软件整体功能模块设计
        4.4.2 仿生皮肤模型上位机软件前面板设计
        4.4.3 仿生皮肤模型上位机软件程序框图设计
    4.5 仿生皮肤模型机电系统工作流程
    4.6 本章小结
5 织物材料红外管理特性测试仪器系统
    5.1 客观测试仪器机械装置
    5.2 客观测试仪器数据采集硬件系统集成
        5.2.1 测试元器件的选型
        5.2.2 测试仪器硬件系统搭建
    5.3 测试仪器系统上位机软件开发
        5.3.1 测试仪器系统上位机软件整体功能模块设计
        5.3.2 测试仪器系统上位机软件前面板设计
        5.3.3 测试仪器系统上位机软件程序框图设计
    5.4 测试仪器系统工作流程
    5.5 本章小结
6 织物材料红外管理特性测试仪器系统能力及精度分析
    6.1测试仪器系统能力及精度分析实验
        6.1.1 实验样本
        6.1.2 测试实验装置
        6.1.3 测试实验操作者
        6.1.4 测试实验流程
    6.2 测试仪器系统能力及精度分析
        6.2.1 测试仪器精度/公差比率分析
        6.2.2 测试仪器均值和极差图表结果分析
        6.2.3 测试仪器重复性和再现性分析
        6.2.4 测试仪器方差分析
    6.3 测试仪器系统室内精度分析实验
        6.3.1 实验测试样本
        6.3.2 测试实验操作者
        6.3.3 测试实验结果
    6.4 测试仪器系统室内精度分析
        6.4.1 方差分量计算分析
        6.4.2 关键差异计算分析
    6.5 本章小结
7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12种织物材料红外管理特性6项指标测试结果
作者简历

(7)虚拟面料悬垂效果真实感评价及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文献综述
        1.2.1 三维虚拟试衣
        1.2.2 真实感研究
        1.2.3 织物性能—悬垂性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1.4 研究内容和方法
    1.5 论文创新点
2 面料悬垂性测试的关键技术
    2.1 虚拟面料悬垂效果真实感的评价方法
        2.1.1 悬垂效果评价方法的确定
        2.1.2 悬垂性表征指标
    2.2 虚拟面料悬垂性测试条件的创建
        2.2.1 真实面料悬垂性测试条件
        2.2.2 虚拟面料悬垂性测试条件
    2.3 获取悬垂性指标数据的关键技术
        2.3.1 数据一致性修正
        2.3.2 读取数据的MATLAB程序
    2.4 本章小结
3 面料悬垂性测试及悬垂性指标数据获取
    3.1 面料选取
        3.1.1 前期调研
        3.1.2 面料确定
    3.2 真实面料指标数据获取
        3.2.1 真实面料悬垂性测试
        3.2.2 真实面料悬垂性指标数据获取
    3.3 虚拟面料指标数据获取
        3.3.1 生成虚拟面料
        3.3.2 虚拟面料悬垂模拟时间试验
        3.3.3 虚拟面料悬垂性测试
        3.3.4 虚拟面料悬垂性指标数据获取
    3.4 本章小结
4 虚拟面料悬垂效果真实感评价
    4.1 基于悬垂性指标的真实感客观评价
        4.1.1 配对样本T检验在悬垂效果差异性检验上的运用
        4.1.2 真实感程度分类
    4.2 虚拟面料悬垂效果真实感主观评价
        4.2.1 真实圆裙与虚拟圆裙制作及三维着装效果获取
        4.2.2 基于三维着装效果的主观评价
        4.2.3 主观评价结果分析与等级阈值范围的确定
    4.3 三维虚拟试衣软件模拟效果评价
        4.3.1 基于真实感等级对模拟效果进行评价
        4.3.2 基于面料成分对模拟效果进行评价
    4.4 本章小结
5 模型获取与流程方案
    5.1 BP神经网络
        5.1.1 创建模型的MATLAB程序
        5.1.2 应用模型的MATLAB程序
    5.2 模型的创建
        5.2.1 虚拟面料悬垂效果真实感快速评价模型
        5.2.2 虚拟面料悬垂效果真实感优化模型
    5.3 真实感优化模型的验证
    5.4 流程方案
    5.5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读取悬垂性指标数据的MATLAB程序
附录2 试验面料信息表
附录3 虚拟面料物理属性数据
附录4 真实面料悬垂性指标数据
附录5 虚拟面料悬垂性指标数据
附录6 虚拟面料悬垂性指标数据与真实面料的差值
附录7 虚拟圆裙与真实圆裙三维着装效果对比主观评价表
致谢

(8)基于纱线图像组合的机织物外观模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机织物外观模拟原理
    1.1 组织点及浮长线
    1.2 组织矩阵和浮长矩阵
    1.3 基于纱线图像组合的机织物外观模拟
2 机织物外观模拟软件的开发
    2.1 模拟软件功能和界面设计
    2.2 模拟软件程序设计
3 模拟效果实例
4 结论

(9)纬编立体提花织物的计算机仿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概述
        1.1.1 研究对象
        1.1.2 织物的计算机仿真研究
    1.2 课题背景和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
    1.4 研究意义
    1.5 主要研究内容和方法
第二章 纬编立体提花织物的设计与开发
    2.1 纬编立体提花织物概述
        2.1.1 特点及织造设备
        2.1.2 生产及销售
    2.2 纬编立体提花织物的开发
        2.2.1 开发流程
        2.2.2 图案开发方式
    2.3 纬编立体提花织物的主体图案设计
        2.3.1 图案类型设计
        2.3.2 图案构成方式设计
        2.3.3 图案尺寸设计
    2.4 纬编立体提花织物的底板花纹及配色设计
        2.4.1 底板花纹设计
        2.4.2 配色设计
    2.5 设计开发的现有问题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纬编立体提花织物的凹凸效果研究
    3.1 织物凹凸效果的研究内容
        3.1.1 凹凸效果概述
        3.1.2 研究目的
        3.1.3 研究思路
    3.2 原料对织物凹凸效果的影响
        3.2.1 常用原料
        3.2.2 织物面密度调节
        3.2.3 实验及分析
    3.3 提花方式对织物凹凸效果的影响
        3.3.1 双面单向提花织物
        3.3.2 双面双向提花织物
        3.3.3 凹凸效果对比及分析
    3.4 组织设计对织物凹凸效果的影响
        3.4.1 图案组织设计
        3.4.2 曲面翘曲度
        3.4.3 实验设计
        3.4.4 结果分析
    3.5 后整理工艺及其他
        3.5.1 后整理工艺对织物凹凸效果的影响
        3.5.2 布面问题及解决方案
    3.6 影响因素正交试验与分析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纬编立体提花织物的曲面模型建立
    4.1 纬编立体提花织物的模型建立
        4.1.1 纬编织物的模型研究
        4.1.2 建立曲面模型的方法
        4.1.3 建立曲面模型的目的
    4.2 三维曲面数据采集
        4.2.1 阈值取样实验
        4.2.2 数据测量及计算
    4.3 曲面模型的建立
        4.3.1 高程数字模型
        4.3.2 建立初步织物凹凸模型
        4.3.3 实验及分析
    4.4 曲面模型的改进
        4.4.1 模型改进原因
        4.4.2 模型改进过程
        4.4.3 改进模型
    4.5 织物模型在 3ds Max中的验证
        4.5.1 凹陷区域的确定
        4.5.2 单线圈模型的验证
        4.5.3 复杂提花模型的验证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纬编立体提花织物的表面模拟算法
    5.1 纬编立体提花织物的快速仿真
        5.1.1 表面模拟算法
        5.1.2 织物快速仿真系统的构建
    5.2 基于粒子系统的织物表面模拟算法
        5.2.1 粒子系统概述
        5.2.2 粒子系统在织物中的应用
        5.2.3 基于粒子系统的织物表面模拟
    5.3 影响因素的确定及算法实现
        5.3.1 影响因素的确定
        5.3.2 对比实验
        5.3.3 模拟算法的实现
    5.4 算法检验
        5.4.1 规则图案检测
        5.4.2 复杂图案检测
    5.5 算法应用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纬编立体提花织物计算机仿真系统建立
    6.1 仿真系统概述
        6.1.1 系统特点
        6.1.2 开发原则
        6.1.3 适用对象
    6.2 系统设计及工艺模块
        6.2.1 系统仿真过程
        6.2.2 模块及功能设计
    6.3 基于Unity3D平台的系统开发
        6.3.1 系统开发平台特点
        6.3.2 仿真系统的开发流程
        6.3.3 仿真系统构架及实现
    6.4 系统展示
        6.4.1 简单规则提花织物仿真
        6.4.2 复杂提花织物的设计与仿真
        6.4.3 系统不足之处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主要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研究的创新点
    7.3 不足和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10)CLO 3D系统下经纬异性织物悬垂性的模拟及运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的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织物悬垂理论研究及进展
        1.2.1 织物悬垂性与自身力学性能的研究
        1.2.2 织物悬垂性能与自身结构参数的研究
        1.2.3 织物悬垂性能评价指标及评价方法的研究
        1.2.4 织物悬垂性能三维仿真模拟研究
    1.3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与研究成果
第2章 经纬异性织物悬垂模拟实验
    2.1 实验部分
        2.1.1 实验目的及实验原理
        2.1.2 实验环境及实验参数选取
        2.1.3 实验内容
    2.2 实验结果数据分析与讨论
        2.2.1 虚拟织物属性参数与悬垂指标的相关分析
        2.2.2 虚拟织物属性参数与悬垂指标的回归分析
        2.2.3 虚拟织物属性参数与悬垂指标的主因子分析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虚拟织物属性参数与悬垂不均匀度关系的探究与分析
    3.1 实验部分
        3.1.1 实验目的及原理
        3.1.2 实验步骤
    3.2 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真实织物的悬垂模拟实验
    4.1 实验目的及实验原理
    4.2 实验部分
        4.2.1 实验材料选取
    4.3 实验部分
        4.3.1 实验仪器介绍
        4.3.2 实验操作步骤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真实织物服装模拟实验
    5.1 实验目的及实验原理
    5.2 实验部分
        5.2.1 模拟服装款式选取
        5.2.2 实验步骤
        5.2.3 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四、织物模拟软件的开发(论文参考文献)

  • [1]三维电子袜样生成技术与软件开发研究[D]. 吴梦娇. 西安理工大学, 2021(01)
  • [2]三向织物计算机辅助设计及拉伸性能研究[D]. 秦愈. 天津工业大学, 2021(01)
  • [3]苏南地区农村住宅围护结构低能耗技术适宜性评价体系研究[D]. 符越. 东南大学, 2020(02)
  • [4]基于Unity3D的机织物虚拟现实生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奚达新. 江苏大学, 2020(02)
  • [5]远红外辐射发热织物的结构设计及动态电-热转化过程模拟分析[D]. 裘凯莉. 东华大学, 2020(01)
  • [6]基于皮肤动态相互作用的织物材料红外管理特性测试仪[D]. 彭云良. 中国计量大学, 2019(02)
  • [7]虚拟面料悬垂效果真实感评价及优化[D]. 陈巧巧. 东华大学, 2019(06)
  • [8]基于纱线图像组合的机织物外观模拟研究[J]. 王旭,袁惠芬,孙妍妍,刘新华. 安徽工程大学学报, 2017(01)
  • [9]纬编立体提花织物的计算机仿真[D]. 金兰名. 江南大学, 2017(03)
  • [10]CLO 3D系统下经纬异性织物悬垂性的模拟及运用[D]. 云畅. 北京服装学院, 2017(05)

标签:;  ;  ;  ;  ;  

织物模拟软件的开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