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话是播音员和主持人的“官方语言”

普通话是播音员和主持人的“官方语言”

一、普通话是播音员、主持人的“官话”(论文文献综述)

周庆生[1](2021)在《论中国通用语言文字共同体》文中提出文章旨在描述解释古代中国通用汉字共同体、近现代通用语言共同体的形成及演进过程,并在此基础之上,论述国家通用语言共同体的内涵、结构和外延。国家通用语言共同体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公民在国家倡导、推行和普及普通话的过程中形成的一个社会综合体。它主要包括但不限于以下5个组成部分:党政机关共同体、学校共同体、广播电视共同体、公共服务行业共同体、农村和民族地区共同体。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中华民族共同体的一个组成部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共同体是中华民族共同体的一个新类型。

黄豆豆[2](2020)在《播音员、主持人常见语音问题及改正方法——以淮安地区播音员为例》文中研究表明来自不同方言区的播音员、主持人会在潜移默化中受到自身方言区发音习惯的影响。若播音员、主持人能结合自身方言区的语音特点,与普通话的发音特点进行比较,找出容易出现的语音问题,并进行针对性的改正,可使作为传播者的播音员、主持人普通话更标准,传播效率更高。而江苏省淮安市是温婉水乡,民风温润,淮安方言有"淮平子"之称。与普通话比较,淮安方言在声母、韵母、声调、语流音变方面都有自己的特点。从淮安地区出来的播音员、主持人在学习普通话时,可根据自身淮安方言与普通话的比较,找出常见的语音问题,如前后鼻音发音不到位等,进行对应的调整,提高自身的传播能力。

赵瑶[3](2020)在《自媒体网络电台主持人的话语失范研究 ——以喜马拉雅FM为例》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电子科学技术的进步,网络作为“第四媒介”已经走进千家万户成为人们生活的必需品,融入进了生活的各个方面,深刻改变了我们获取信息和传播信息的方式。在全球一体化的浪潮中,世界各国都在加大网络研发和网络监管,争抢信息时代网络发展的良好时机,抢占网络发展的信息空间。我国政府也高度重视网络环境的安全与发展,部署了一系列具有高瞻远瞩的网络发展战略如:网络强国、提速降费等,大力助推社会信息化的转型升级,互联网发展蹄疾步稳、生机勃勃。与此同时,以报纸、广播、电视为代表的传统媒体在与新兴的网络媒体博弈中受到了巨大的冲击,订阅量、收听率、收视率都有较大幅度的下滑,一度陷入生存危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融合发展的战略部署。2016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又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提出,要推动融合发展,主动借助新媒体传播优势。在这样一种现实逼迫和政策支持的背景下,“媒体融合”正开展的如火如荼,体现在电台方面就是“网络电台”应运而生。网络电台是一种新型云端广播,它的出现能够更好地将传统广播与网络传播渠道有效结合起来,打破了传统广播收听的时空限制、线性传播的单向性限制以及音频质量取决于天气好坏的电波限制,听众可以随时随地、随心所欲点播任何一个时间段的任意一档节目,甚至可以重复收听,还可以收藏和评论。在网络电台的划分方面学界有多种划分方法,为了研究需要笔者较赞同依照电台创办主体的不同,将其分为“公共网络电台”和“自媒体网络电台”,针对非公办的自媒体网络电台又可以进一步划分为频率化聚合类APP电台,如喜马拉雅FM;社区化运营类音乐APP电台,如酷我音乐;人际化社交类网页电台,如微信公众号音频类作品。网络电台的在线音频剪辑技术的发展,为普通大众散播声音提供了技术赋能使得“人人都有麦克风”,但是准入门槛的降低,相应的就易出现话语失范现象。本文以目前发展势头较好、影响力较大的喜马拉雅FM平台网络主持人为研究对象,参照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等部门颁布的《中国广播电视播音员主持人职业道德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网络音视频信息服务管理规定》、《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并结合网络“七条底线”和“九不准”原则,将话语失范问题总结概括为:普通话不标准,发音不准确;语流音变错误,违反音变规律;无意识字音错读,缺少正音意识;滥用语气词、口误较多,口语至上;散布淫秽、色情信息,话语低俗;故意辱骂、侮辱他人,话语恶俗;随意捏造、传播谣言,话语失信七个方面,并列举出了相应例证。针对这些问题的产生原因,从监管方面的常态监管难度过高,试错成本较小、处罚较轻;平台方面的定位偏失、唯点击量是从,审核宽进宽出、“把关人”身份缺失;传播主体方面的法律素养缺乏、无视规则意识,道德素养缺乏、漠视公序良俗,专业素养缺乏、语言观念淡薄;受众方面的追求视听的刺激、满足感官的欲望,主动的反馈意识和监督意识薄弱等角度进行分析。发现问题是为了更好地解决问题,那么到底应该如何解决自媒体网络电台主持人的话语失范问题?本文又从主持人自身话语能力的提升和主持人外部话语环境的影响两个维度,用十四个四字词语进行策略总结,分别为:齐抓共管,多方施策;品牌至上,加强审核;发音准确,语音规范;精妙贴切,语用规范;洋洋盈耳,创造享受;慎思笃行,提升品德;提升审美,主动反馈。现阶段,我国只是一个“网络大国”还不是一个“网络强国”,维护网络环境的安全具有重要性和紧迫性。网络空间是我们共同的精神家园,维护网络语言的纯洁就是保证网络环境的风清气正,就是保护我们的精神家园。如若对自媒体网络电台主持人的话语失范问题放任不管,难免会产生“破窗效应”,那么对我国普通话的普及和推广、网络传播环境的净化、播音员主持人行业的形象塑造、青少年正确语言观的养成等方面都会产生不利影响,甚至也会威胁我国的国家安全和国际影响力。

周怡帆[4](2020)在《全媒体视域下方言传播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中国城镇快速一体化发展带来自然村落减少,使用汉语方言的人群在迅速递减,诸多少数民族语言随着族人老龄化而迅速消亡。方言(1)不仅是民族文化的基因和活化石,还是语言多样性的集中体现,更是语言生态发展的持续动力和重要保障。现阶段方言面临的困境实则是传统文化面临的困境,大众对待方言的态度从“不敢说”到“不愿说”到现在的“不会说”,形成当代人虽拥有乡愁却难正乡音的现状。因此,如何能够有效地将方言进行传播、保护和传承是本文的研究起点。本文立足于方言传播的现状与事实,采用跨学科研究视角将语言学与传播学相结合,从全媒体视域对方言传播图景、方言传播模式和方言传播省思及启示几个方面进行了考察。全面审视全媒体视域下方言传播的逻辑演进,提出全媒体方言传播的理论,旨在为保护和传承方言提供新路径、建立新范式。全文共五章分三个层次进行阐述,具体内容如下:第一层次:研究问题和相关概念的确立,包括第一章和第二章;第一章绪论主要介绍本文的研究背景,通过国内外文献综述理清思路,确立研究问题和研究方法,指出本文的价值意义和创新之处;第二章则在此基础上,探讨全媒体与方言传播联合共生的关系,对方言传播的内涵、外延、性质、属性进行阐述,对全媒体方言的概念进行界定并对其现实动因和挑战进行考察。第二层次:传播形态和传播模式的解构,包括第三章和第四章;第二层次是论文的重点部分,从方言节目、方言电影、方言微平台、方言短视频、方言出版五个方面进行了详尽调查和研究,探寻不同形态下方言传播的特征、规律和问题。同时,就现阶段方言传播的模式进行总结,提出语言资源保护模式和参与传播模式。第三层次:方言传播机制和范式的建构,包括第五章;基于前四章的研究和梳理,对全媒体方言传播进行省思并创新性地提出全媒体方言传播的新机制和新范式,为后人研究提供新思路。通过详尽的调查数据和分析,阐明全媒体视域下方言传播的缘起、现状、困境和对策。运用三个层次的逻辑递进,拓展方言学和传播学的研究视角,为保护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献策助力。

袁钟瑞[5](2020)在《新中国推广普通话70年》文中研究指明文章将70年来的推广普通话工作分为政府启动、构筑基础,遭遇破坏、自发自流,全面恢复、大力推行,依法推动、加快普及四个阶段。认为和谐的社会语言生活应该是:普通话与方言和睦相处、各司其职、共同发展。

Tomas Hlinka[6](2018)在《马来西亚华语、中国大陆普通话和台湾地区国语广播口音特征比较研究 ——以双音节词语音节时长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者在本研究当中进行了马来西亚华语与中国大陆普通话及台湾地区国语的口音特征之比较,针对广播语体上的口音特征之双音节词语的音节时长进行了具体研究。本研究的研究假设是:中国大陆普通话的前后音节时长接近,台湾地区国语后音节稍长,而马来西亚华语在这个特征上趋向于中国大陆。研究者在三个地区中选择了较为有代表性的广播电台,最终录制了五家电台的广播,并分别处理了新闻与娱乐两种广播实况。研究者首先录制了广播电台的广播实况以及记录了说话时间,接下来将录音内容听打成文字,先找出文本里面的双音节词语,再进行分类,然后用Praat软件在语图上标注了所有的双音节词语的音节,并使用时间信息制成统计表格,最后计算出双音节词语音节时长的比例。在进行调查的时候,研究者总共分析1376个词语。调查结果表明,在同一个地区中进行不同节目类型的对比时,新闻节目和娱乐性节目之间一般来说无大区别。而在平均值上,中国大陆地区和马来西亚地区的比例都小于“1”(这里是指后音节比前音节短),而台湾地区中的比例大于“1”(指后音节长;由于比例上的区别非常小,前后音节时长可以说是一样的)。在较长停顿前的平均值上,区别更为明显:虽然在所有地区、节目类型上双音节词语后音节都比前音节要长,但此特征在台湾地区的表现非常显着,后音节与其它两个地区比起来较长。从整体的角度来说,马来西亚华语的情况跟中国大陆普通话的情况很相似。至于马来西亚华语在此语音特征上趋向于中国大陆,是否因为语言规范化的影响,它是不是语言政策在媒体上产生的一种导向作用,这个问题还有待进一步考察。本论文的创新点主要在于利用语音特征来对社会语言现象与特征进行分析。此外,本研究在调查中抽取的语料是连续的话语,库量也相当的大。同时,本研究也对不同类型的广播节目自大规模语料样本整理出所有的双音节词和词语的表现;这个指标是本研究主要的贡献。

李国勇[7](2018)在《浅析新疆播音主持人在推广普通话中的积极作用和深远影响》文中提出广播电视播音主持人作为大众传播中的重要一环,不仅肩负着宣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传播政府声音、传递新闻信息的职责,还对国家民族共同语的使用发挥着积极作用。广播电视台是普通话的主要宣传阵地和实践场所,播音主持人是群众学习普通话的榜样与标杆。主持人的一言一行引领普通话的规范和标准,并且利用自身影响力在民族聚居区有力地传播民族共同语的规范。

俞书敏[8](2018)在《语言政策视角下的方言“禁令”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方言影视剧、方言栏目剧和方言新闻等方言电视节目大量涌现,各种各样的方言电视形态成为了媒体竞争中电视台的突破口,方言成为提高收视率争夺观众的制胜法宝。2013年12月31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出一则通知,要求“广播电视类节目规范使用汉语通用语言文字,在推广普通话方面起带头示范作用。”(《广电系统大力规范广播电视节目用语》,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官方网站,2014)此举被媒体报道为电视语言的方言“禁令”(以下简称“禁令”),引起巨大争议,其争议的焦点在于普通话推广和方言保护关系间是否可能获得平衡。本文将广电总局的方言“禁令”看作自上而下的媒体语言政策,以“禁令”为切入点去研究电视中的方言使用和方言传播。研究以Haugen语言规划过程理论为基本理论框架,并参考了T B Smith政策执行过程模型,从政策的出台背景,政策的依据和内容,政策的实施效果和政策的完善设想等四方面去理解“禁令”这一语言政策的规划过程,主要回答两个问题:广电总局为什么会出台“禁令”、“禁令”的效果如何。本研究发现,方言电视节目的兴起引发的方言滥用,尤其是方言的庸俗化和娱乐化倾向以及语言障碍的形成不利于民族语言的规范性和纯洁性,并与国家一贯坚持的普通话推广政策形成了一定程度上的冲突。大众媒体特别是广播电视,在语言文字规划化方面起着重要的示范性作用,因此方言的滥用需要大众媒体切实承担起责任,据此引出广电的方言“禁令”政策。该政策主要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以下简称《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为法律依据并不断完善调整自身的内容,从短期效果来看,它抑制了粗制滥造的方言节目传播,但长期效果并未改变“方言热”的现状。本文希望通过对2014年“禁令”的解读来厘清普通话推广和方言保护间的关系,为广电这一政策的调整完善,以及方言节目的生存发展空间提供思路。

苏源琴[9](2018)在《地方电视台播音员主持人如何克服语音缺陷》文中研究指明在基层电视台中,播音员主持人普遍存在语音缺陷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着播音工作的顺利开展。导致该问题出现的原因有多个层面。其中,因多数地方电视台播音人员均为当地人士,受方言影响较为严重,加上不注重后期播音能力的提升工作,使得播音缺陷问题较为严重。本研究侧重针对地方电视台播音员主持人克服语音缺陷的对策进行分析。

周秀杰[10](2017)在《闽南语文化视听传播的问题与对策》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不同闽方言区对闽南文化存在认同差异,语言传播与文化传播的概念混淆,政策壁垒和人才欠缺等因素,致使各级媒体闽南语腔调标准差异明显,各类型媒体闽南语节目整体水平不高、发展不均,对台湾地区及海外闽南语媒体发展受限。降低闽南语视听传播准入门槛,构建新语境下新型节目样态,建立闽南语传媒人才行业标准,整合媒体、学界、政府等多方力量,可有效推动闽南语文化视听传播的良性发展。

二、普通话是播音员、主持人的“官话”(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普通话是播音员、主持人的“官话”(论文提纲范文)

(1)论中国通用语言文字共同体(论文提纲范文)

一、问题的提出
二、古代通用汉字共同体
    (一)通用汉字与通用汉字共同体
        1. 国家统一需要文字通用
        2.通用汉字共同体的特性
        3. 通用汉字共同体的国家认同
    (二)官吏共同体
        1. 界定
        2. 形成
        3. “以吏为师”制度
    (三)士人共同体
        1. “入仕”追求
        2. 通用汉字文化传播
    (四)少数民族共同体
        1. 清朝皇族学用汉文
        2. 金朝女真族墓碑使用汉文
三、近现代通用语言共同体
    (一)国语共同体
        1. 政治文化精英
        (1)一份早产的绝版《办法案》
        (2)白话文进教材
        2. 学校教育
        (1)广州新旧语文教育碰撞激烈
        (2)学生家中缺少使用国语的环境
        3. 大众传媒
        (1)报纸杂志
        (2)无线电广播与国语推广
        (3)国语推广困难重重
    (二)普通话共同体
        1. 普通话共同体的形成和发展
        (1)早期:八大领域共同体
        (2)中期:城市四大领域共同体
        (3)近期:农村和民族地区共同体
        2. 党政机关共同体
        (1)准确高效履行公务,确保政令畅通
        (2)地方加大推普力度
        3. 学校共同体
        4. 广播电视共同体
        5. 公共服务行业共同体
        6. 农村和民族地区共同体
        (1)农村共同体
        (2)民族地区共同体
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共同体的若干理念
    (一)通用语及其类别
        1. 理念
        2. 类别
    (二)共同体与古代通用文字共同体
        1. 共同体
        2. 古代通用文字共同体
        (1)通用文字的统一和规范
        (2)通用文字特点
        (3)古代通用文字共同体
    (三)国家通用语言共同体的内涵与结构
        1. 内涵
        2. 结构
    (四)国家通用语言共同体的外延
五、结 语
    (一)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中华民族共同体的一个组成部分
    (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共同体是中华民族共同体的一个新类型

(2)播音员、主持人常见语音问题及改正方法——以淮安地区播音员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淮安方言与普通话的语音比较
三、淮安播音员、主持人常见语音问题及改正方法
    第一,前后鼻音区分不明显。
    第二,舌尖前音、舌尖后音分不清。
    第三,儿化韵不规范。
    第四,复韵母发音不完整。
    第五,n、l两音分不清。

(3)自媒体网络电台主持人的话语失范研究 ——以喜马拉雅FM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文献综述
    (三)研究意义
    (四)研究方法
    (五)创新之处
一、相关概念界定及概述
    (一)自媒体的内涵及特征
        1.自媒体的内涵
        2.自媒体的特征
    (二)自媒体网络电台主持人的内涵及特征
        1.自媒体网络电台主持人的内涵
        2.自媒体网络电台主持人的特征
    (三)网络电台及喜马拉雅FM的相关补充
        1.网络电台的内涵及分类
        2.喜马拉雅FM网络电台的发展现状
二、自媒体网络电台主持人话语失范问题的具体表现
    (一)普通话不标准,发音不准确
    (二)语流音变错误,违反音变规律
    (三)无意识字音错读,缺少正音意识
    (四)滥用语气词、口误较多,口语至上
    (五)散布淫秽、色情信息,话语低俗
    (六)故意辱骂、侮辱他人,话语恶俗
    (七)随意造谣、传谣,话语失信
三、自媒体网络电台主持人话语失范问题的产生原因
    (一)管理机制的把控不足
        1.科学技术发展迅速,常态监管难度过高
        2.试错成本较小、处罚力度较轻
    (二)传播平台的选择性把关
        1.定位偏失,耳朵经济下唯点击量是从
        2.审核宽进宽出,“把关人”身份缺失
    (三)传播主体的素养不足
        1.法律素养不足,无视规则意识
        2.道德素养不足,漠视公序良俗
        3.专业素养不足,语言观念淡薄
    (四)受众的“使用与满足”
        1.追求视听的刺激、满足感官的欲望
        2.主动的反馈意识和监督意识薄弱
四、自媒体网络电台主持人话语失范问题的应对策略
    (一)主持人自身话语能力的提升
        1.发音准确,语音规范
        2.精妙贴切,语用规范
        3.洋洋盈耳,创造享受
        4.慎思笃行,提升素养
    (二)主持人外部话语环境的影响
        1.齐抓共管,多方施策
        2.品牌至上,加强审核
        3.提升审美,主动反馈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4)全媒体视域下方言传播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思路
        1.1.1 研究缘起
        1.1.2 方言现状
        1.1.3 研究思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意义及方法
        1.3.1 理论意义
        1.3.2 实践意义
        1.3.3 研究方法
    1.4 研究价值及创新
        1.4.1 研究学术价值
        1.4.2 研究创新之处
第二章 全媒体与方言传播的联合共生
    2.1 方言传播的历史与逻辑演进
        2.1.1 方言传播的内涵和外延
        2.1.2 方言传播的性质与功能
    2.2 全媒体方言传播的理论建构
        2.2.1 全媒体方言传播的界定
        2.2.2 全媒体方言传播的动因考察
        2.2.3 全媒体方言传播的现实挑战
第三章 全媒体方言传播图景解构
    3.1 方言节目的多元与统一
        3.1.1 方言节目的演化脉络
        3.1.2 方言节目背后的价值演进规律
        3.1.3 方言节目的文化本质与多元思考
    3.2 方言电影的固守与转变
        3.2.1 何谓“方言电影”与“方言元素”
        3.2.2 方言电影的创作流变
        3.2.3 方言电影的价值意义
        3.2.4 方言电影的文化透视
    3.3 方言微平台的融合与创新
        3.3.1 方言微平台全网数据呈现
        3.3.2 微博中方言传播的裂变和激增
        3.3.3 微信中方言传播的依存和互动
        3.3.4 客户端中方言传播的分享和叙事
    3.4 方言短视频的崛起与繁荣
        3.4.1 短视频中方言传播的延伸与突破
        3.4.2 短视频中方言传播的集中和力量
    3.5 方言出版的嬗变与革新
        3.5.1 EP同步构建纸电融合新平台
        3.5.2 大数据与AR建立跨域沉浸新互动
第四章 全媒体方言传播的模式
    4.1 方言传播的决策力量:语言资源保护模式
        4.1.1 方言保护路径之单一的纸本记录
        4.1.2 方言保护路径之多角度的调查保存
        4.1.3 方言保护路径之全方位联动保护
    4.2 方言传播的推动力量:参与传播模式
        4.2.1 媒体近用:参与传播的切入口
        4.2.2 媒介参与:建构公众的主体性
        4.2.3 精英扩散:参与传播的突破点
        4.2.4 大众赋权:实现参与的关键点
第五章 全媒体方言传播的省思与启示
    5.1 方言媒介化传播的文化省思
        5.1.1 传播主体价值偏离
        5.1.2 传播源始精准缺乏
        5.1.3 传播内容娱乐过度
        5.1.4 传播过程监管困难
    5.2 全媒体方言传播的多维启示
        5.2.1 树立方言传播新观念,奠定语言资源根基
        5.2.2 打造方言传播新内容,弘扬传统文化内涵
        5.2.3 建构方言传播新机制,凸显语言多元魅力
        5.2.4 创建方言传播新范式,提供语言发展动力
研究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一 :方言节目一览表
附录二 :方言电影一览表
附录三 :方言表情包一览表
附录四 :方言短视频一览表
附录五 :乡音情怀公众号内容统计一览表
附录六 :山西语言资源保护工程成果
附录七 :口述史(一)
附录八 :口述史(二)
附录九 :国际音标的动漫设计
附录十 :言途网APP设计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5)新中国推广普通话70年(论文提纲范文)

一、推广普通话的历史背景
二、推广普通话工作的阶段划分
    (一)1949年至1966年上半年,为政府启动、构筑基础阶段
    (二)1966年下半年至1977年,为遭遇破坏、自发自流阶段
    (三)1978年至1999年,为全面恢复、大力推行阶段
    (四)2000年以来,为依法推动、加快普及阶段
三、推广普通话面临历史上的最好时期
四、构建和谐的社会语言生活

(6)马来西亚华语、中国大陆普通话和台湾地区国语广播口音特征比较研究 ——以双音节词语音节时长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研究基础 1.1
    课题缘起 1.2
    文献综述 1.3
    研究目标 2
    研究设计 2.1
    样本选择与录音 2.2
    双音节词及词语的认定 2.3
    时长提取 2.4
    统计方法 3
    研究结果 3.1
    样本情况 3.2
    主要参数 3.3
    中国大陆普通话的音节时长 3.4
    台湾地区国语的音节时长 3.5
    马来西亚华语的音节时长 3.6
    三地新闻广播音节时长比较 3.7
    三地娱乐节目音节时长比较 3.8
    三地音节时长比较——综合分析 3.9
    假设验证及SPSS分析 4
    结论与讨论 4.1
    研究结论 4.2
    社会语言学视域下的讨论 4.3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未出版的文章 附录1-录音文本 附录2-双音节词语时长表A-F 附录3-SPSS统计软件报告

(7)浅析新疆播音主持人在推广普通话中的积极作用和深远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一、主持人是群众学说普通话的榜样和标杆
二、主持人在推广普通话中存在的问题
    (一) 普遍性问题
    (二) 新疆地方方言的影响
三、解决对策
    (一) 提高主持人的业务水平
    (二) 提升主持人的审美品位
    (三) 完善管理制度

(8)语言政策视角下的方言“禁令”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言
第2章 相关研究回顾
    2.1 语言政策研究概况
    2.2 汉语方言的相关研究
第3章 理论依据与研究方法
    3.1 理论依据
    3.2 研究方法
第4章 “禁令”出台前方言节目状况
    4.1 主持人的方言使用
    4.2 方言影视作品
    4.3 方言新闻
第5章 “禁令”作为语言政策的过程分析
    5.1 政策背景
    5.2 政策内容
    5.3 政策依据
    5.4 政策实施
第6章 结论与讨论
参考文献

(9)地方电视台播音员主持人如何克服语音缺陷(论文提纲范文)

一、当前电视台播音员日常工作中的潜在问题
二、地方性方言与普通话的差异———以贵州地区为例
三、地方电视台播音员主持人如何克服语音缺陷
    (一) 地方电视台帮助播音员主持人提升专业素养
    (二) 地方电视台播音员主持人要加强个人训练
    (三) 推进地方电视台改革
四、结语

(10)闽南语文化视听传播的问题与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一、闽南语文化视听传播存在的问题
    (一) 各级媒体闽南语腔调标准差异突显
    (二) 各类型媒体闽南语节目整体水平不高、发展不均
        1. 闽南语广播节目内容僵化, 观众易形成审美疲劳。
        2. 闽南语电视频道数量偏少, 整体水平有待提高。
        3. 亟需建立与发展闽南语新媒体平台。
    (三) 对台湾地区及海外闽南语媒体发展受限
二、闽南语文化视听传播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 不同闽方言区对闽南文化的认同存在差异
    (二) 语言传播与文化传播的概念混淆
    (三) 政策壁垒和人才欠缺制约着海外闽南语媒体的发展
三、闽南语文化视听传播问题的解决方案
    (一) 丰富闽南语视听节目的语言传播形式
    (二) 新语境下构造新型节目样态
    (三) 建立闽南语传媒人才行业标准
        1. 需持闽南语等级证书上岗
        2. 需持播音员主持人职业资格证上岗
四、结语

四、普通话是播音员、主持人的“官话”(论文参考文献)

  • [1]论中国通用语言文字共同体[J]. 周庆生.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05)
  • [2]播音员、主持人常见语音问题及改正方法——以淮安地区播音员为例[J]. 黄豆豆. 传媒论坛, 2020(15)
  • [3]自媒体网络电台主持人的话语失范研究 ——以喜马拉雅FM为例[D]. 赵瑶. 河南大学, 2020(02)
  • [4]全媒体视域下方言传播研究[D]. 周怡帆. 山西大学, 2020(02)
  • [5]新中国推广普通话70年[J]. 袁钟瑞. 汉字文化, 2020(01)
  • [6]马来西亚华语、中国大陆普通话和台湾地区国语广播口音特征比较研究 ——以双音节词语音节时长为例[D]. Tomas Hlinka. 华东师范大学, 2018(02)
  • [7]浅析新疆播音主持人在推广普通话中的积极作用和深远影响[J]. 李国勇. 新闻研究导刊, 2018(13)
  • [8]语言政策视角下的方言“禁令”研究[D]. 俞书敏.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18(12)
  • [9]地方电视台播音员主持人如何克服语音缺陷[J]. 苏源琴. 视听, 2018(03)
  • [10]闽南语文化视听传播的问题与对策[J]. 周秀杰. 厦门理工学院学报, 2017(04)

标签:;  ;  ;  ;  

普通话是播音员和主持人的“官方语言”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