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缅边境贸易前景分析

中缅边境贸易前景分析

一、中国与缅甸边境贸易前景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黄煌[1](2021)在《中缅边境国门中学汉语教学情况研究 ——以畹町中学为例》文中指出自1967年以后,在中缅关系缓和的大背景下,2013年中国提出了“一带一路”的战略,周边国家对中国的作用越来越重要,2016年中缅形成了全面战略合作伙伴的关系,中缅双方关系更加紧密。在此背景下,缅甸有越来越多的人学习汉语。在汉语学习方面,除了缅甸国内的对外汉语教学,缅甸学生专门来华学习汉语(如去华文学校,进入大学汉语课堂学习)的情况以外,还出现了缅甸学生在中缅边境国门中学进行义务教育阶段学习的情况。缅甸学生在国门中学进行义务教育阶段学习时,其语文学习作为这部分学生学习汉语的一种方式,为华文教育发展做出贡献。本研究旨在探讨和分析国门中学缅籍学生汉语学习情况。研究通过对中缅边境国门中学(以德宏畹町中学为主)各方面的观察来了解学校现状,在学习方面从师资力量、教材情况,学生课程安排、学生汉语学习效果、学生学习动机来探究学生学习情况与教师教学情况,在教学环境方面从学校环境、教室宿舍环境、上下学往返情况等方面探究其学习环境和学习难度,在资金和前途方面,从奖助学金的发放,家庭情况,学习汉语后的发展前途方向来观察学习汉语后可以给学生带来的帮助。研究通过问卷发放和访谈的形式,对中缅边境国门中学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除此以外对校园进行实地观察和调研,来对国门中学(以畹町中学为主)以及国门中学中汉语教学情况有一个全方位的了解,通过数据资料调查分析得出国门中学在学生读书随意性,资金,以及社会认可度等方面出现读书随意性大、资金保障不足、社会认可度不够高等问题,在国门中学留学生的调查问卷发现学校在学费及学杂费、课堂教学内容、课堂教学形式等方面有所不足。研究在最后为国门中学华文教育的发展问题提出一些建议和思考以便于促进国门中学华文教育的发展和进步。

王彩凤[2](2021)在《澜湄合作机制下云南省对缅甸农业合作影响因素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自2016年澜湄合作正式启动以来,澜湄各国共同确立了“3+5合作框架”,其中将农业确定为五大优先合作领域之一。缅甸作为湄公河流域国家,是传统的农业经济国家,农业资源丰富,并且与中国云南边境紧密相连,与中国的农业合作具有明显的优势。缅方政府也证实了中缅两国在澜湄合作机制下的农业合作是非常有成效的,帮助缅甸提高了农产品产量,实现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并且表达了希望与中国在农业领域开展更深入合作的愿望。中国作为缅甸最重要的贸易伙伴和投资来源国,除了澜湄合作机制优势,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中缅经济走廊建设以及扩大沿边开放伟大战略都为中缅两国深入开展农业合作提供了良好的战略机遇环境。2020年1月17和18日,习总书记对缅甸进行了国事访问,期间与缅签署了33项谅解备忘录及协议,其中包含了5项涉农合作协议。同期19-21日,习主席到云南进行了考察,强调了云南要实现跨越式发展,需开放经济,加大与澜湄及周边国家的经贸合作。由此可见研究云南对缅农业合作,对于中缅跨境农业合作跨越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中国云南作为澜湄农业合作的主要参与者,与澜湄各国在农产品贸易、农业对外投资、农业科技交流及跨境动植物疫情防控等领域取得了较好成效。同时双方合作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农业政策对接障碍,财税支持力度不够,农业合作水平低,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低等。研究云南对缅农业合作需了解澜湄合作机制下双方农业合作的优势条件、现状及能够对双方农业合作产生影响的因素,这样才能精准定位,对症下药,为双方农业合作发展创造良好条件。因此本文重点研究内容包含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云南与澜湄国家的农业合作包含农产品贸易合作、境外农业投资开发合作包含替代种植、农业科技合作及跨境动植物疫情防控交流合作等,因此主要从这些农业合作领域进行分析。整理了农产品贸易和国际产业竞争等相关理论研究,并且在澜湄合作机制建设的基础上,梳理了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澜湄农业合作及中缅和滇缅的农业合作相关研究动态。在此基础上,探析了云南与缅甸、老挝、越南、泰国及柬埔寨的农业合作互补优势,通过分析2005至2019年,云南与澜湄五国农业竞争潜力及互补性程度,证明了云南与缅甸农业合作的潜力较大,对于云南发挥“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具有重要意义。第二,基于本文的研究价值,整合了中国或云南与澜湄五国农产品贸易、农业境外开发及科技交流等领域的农业合作影响因素,大多数文献从东道国的资源丰度、市场规模、经济发展、科技发展及贸易投资环境等方面因素进行分析,本文归纳并整合了云南对缅甸农业合作可能存在的影响因素,本文总结了三个方面的影响因素,分别是政府政策层面、产业发展层面和经济科技层面。这部分研究对于本文的实证研究及对策建议部分做基础,因此这些影响因素的影响机理分析对于本文的研究比较重要。第三,本研究全文都是为云南对缅农业合作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部分服务的,使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农业合作影响因素进行验证并分析了这些因素的影响程度。最后基于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建议,一是加强政府沟通和加大政府扶持力度。二是调整农业结构、培育农业龙头示范企业和加大农业领域投资。三是增加农业科技投入、加强企业与农业科研所合作和加强农业技术合作,实施一批重大科技合作项目。

闫晓燕[3](2021)在《澜湄合作的府际治理和云南参与路径研究》文中指出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以及国际分工的驱动,次区域合作蓬勃兴起,次区域合作理论也成为地理学、政治学和经济学领域的新交叉方向和研究热点。随着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和“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强化次区域合作成为中国进一步扩大开放的战略选择。亚洲开发银行牵头建立的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以下简称“GMS合作”)机制,经过多年的发展,已趋近于资源分配的“帕累托最优”;从经济贸易、基建水平、能源保障、非传统安全、民族团结、科教文卫事业等领域合作看,与澜湄次区域主体需求错配,趋近于一种非合作博弈的“纳什均衡”。次区域合作的层次、范围、规模和水平迫切需要实现提升。中国倡导建立的澜沧江—湄公河合作(以下简称“澜湄合作”),可以看做是是次区域合作的提质升级版。自成立以来,澜湄合作进展良好,成效显着。作为一个崭新的合作机制,在人类命运共同体先行先试的典型引领方面,在中国塑造良好国际形象、着力促进周边外交方面,显现出了积极的作用,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作为世界政治经济的热点地区,澜湄次区域不可避免地受到“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影响和冲击。在次区域合作过程中,由于地缘重要性、民族宗教复杂、国家实力悬殊、民粹主义盛行、发展理念差异、深度贫困及大国博弈的影响等,导致次区域各国一边互动活动增多、程度增强,不断获取澜湄合作的利益;一边又出于各方面考量主动或被动地做出不同的决策,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次区域合作的发展进程。在我国参与澜湄次区域合作进程中,除国家层面主导和助推之外,地方政府也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如云南省,地处中国与南亚东南亚结合部,与流域内各国地缘区位临近、地域文化相通、边贸合作历史悠久、互联互通无缝衔接,具有先天地缘优势;而且作为次国家行为体,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云南主动融入、积极参与澜湄合作,致力于实现“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和中国新一轮对外开放的最前沿,参与次区域合作的积极性较高、能动性较强。鉴于次国家行为体融入次区域府际关系治理对于促进此区域合作具有现实意义和正外部性效应,通过次级政府府际合作和府际关系治理,不仅可以解决国家主体的功能不足或机制不畅问题,还能够实现地方政府自身发展利益,激活内生动力,借助外部推力,坚持重点带动、整体推进,对于拓展次级政府发展空间,推动次区域合作的发展具有积极而深远的影响。论文以澜湄合作为研究背景,围绕次区域合作过程中的府际关系治理这一研究主题,以云南省参与澜湄合作的路径为实证内容,借助次区域合作理论、府际关系治理理论、劳动地域分工理论、地缘经济外部性理论和演化博弈理论等,运用文献研究法、比较研究法、假设分析法、因子模型构建法、演化博弈分析等方法,通过分析澜湄合作的外部环境(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大国战略博弈日趋激烈、全球治理体系需要变革与发展、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风险交织)、次区域的现实情况(外交取向选边站驱稳、发展梯度倒逼合作力度驱强、经贸合作向多领域拓宽、制定主张地缘战略趋同),从微观机理、中观区域和宏观政策三个维度,对微观主体利益决策特征、博弈过程和驱动机理进行分析,厘清次区域主体利益诉求和决策特征,构建了一个次区域合作中府际关系治理驱动机制的微观机理分析框架—(APT—R)因子模型,并进行了多情境府际合作关系的模拟和验证,比较分析了三种策略扰动下的府际关系演化过程与机制运行效果,揭示府际合作实现的驱动机制与实现过程,从府际关系、策略扰动者利益承诺和策略随动者利益诉求三个方面揭示了驱动因素与驱动过程,表明了多主体、多领域、多层级的合作框架是澜湄机制的独特优势,从而进一步丰富和完善次区域合作研究的框架和方法论。为次区域合作中的府际治理的多主体磋商、多利益导向、多层级合作提供理论支撑。本文聚焦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和云南“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等实践热点问题,以次区域经济地域分工新趋势和不同阶段主体利益诉求变化为线索,通过分析阐述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成效与利益契合度;澜湄合作成效与利益契合度;云南融入澜湄合作机制的必要性与路径选择,提出了如下观点:一是逆全球化和东南亚金融危机影响下,湄公河流域国家发展诉求由外向型经济向多领域合作共赢转变;二是澜湄合作机制契合了这一府际合作需求变化,强调多边网络化合作、多领域共建共享和命运共同体等合作理念与机制,是次区域合作的更高版本;三是中国作为大国,推进澜湄合作中不可避免的受到地缘博弈阻力,而云南在区位、文化、基础方面具有消除合作阻力的先天优势,因此得出“畅澜湄机制必先强云南功能”的结论,也为强化云南建设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功能,提出了路径设计与对策建议。在实际运用层面,对“黄金四角”府际合作案例进行实证分析,提出实施“黄金四角”府际合作,有助于将府际关系“问题区”向府际合作“试验区”转型。对于云南省充分发挥自身区位优势,强化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功能,提出了路径设计与对策建议,对于云南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因地制宜助推国家推进澜湄合作的进程具有一定的参考性。论文在理论分析框架、研究视角拓展、模型机制构建等方面的创新如下。一是将云南融入澜湄合作这一实践问题纳入框架进行分析,并建立次区域合作的演化博弈模型,比较分析了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机制和澜湄合作机制两种情境下的演化博弈过程与合作驱动机制,模拟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澜湄合作和云南融入澜湄合作三种情境的演化过程,从驱动机制、情景模拟的微观层面论证得出“畅澜湄机制必先强云南功能”、“次区域府际治理需要的多主体磋商、多利益导向、多层级合作”的结论。二是将府际关系治理纳入次区域合作的研究中,是次区域合作研究的视角拓展。构建次区域府际关系治理的分析框架,丰富并拓展了传统国家内部次级政府合作研究。梳理了云南参与湄公河流域区域合作的历史进程、作用瓶颈和强化辐射功能的对策,验证次区域府际关系研究框架的可行性和云南开展次级政府府际合作的路径,为拓展云南参与的路径,强化云南辐射功能提供对策建议与科学机制支撑。三是构建APT—R因子模型。通过分析演化,强化“云南功能”在中国与湄公河流域国家命运共同体建设中的作用。对云南辐射功能的强化赋权、拓展路径、参与领域进行了政策框架构建,针对服务国家推进“命运共同体”需求和云南功能短板的供需矛盾,提出拓展云南参与路径的5大领域和增强云南功能的5点建议,充分发挥云南区位优势和开放功能,服务“一带一路”和澜湄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使云南省更好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新格局。

孙立蓝[4](2020)在《中缅边境经济贸易交易会发展研究》文中指出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纵深发展,会展经济已经成为一国经济新的增长点,它不仅可以为举办城市带来直接的经济利益,还可以加强城市与外界的商流、文化、物流、资金等合作,进而助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地区经济结构和提高贸易水平。作者借助缅甸学生身份的便利,前往缅甸商务部门及多个缅甸企业搜集数据资料,综合运用统计分析法、实地调查法、案例分析法,对中缅边境经济贸易交易会的现状、问题以及未来发展进行了研究。全文共分为六大部分内容:第一部分为绪论,本部分概要介绍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方法、相关研究动态与创新点,并对经济交易会和边境贸易这两个概念进行定义。第二部分介绍中缅边境经济贸易交易会的作用和功能。第三部分阐述中缅边境经济贸易交易会现状及影响因素,首先,介绍中缅边境经济贸易交易会的发展现状,接着分析了影响中缅边境经济贸易交易会发展的因素,并对阻碍其发展的原因进行了剖析。第四部分讨论了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亚欧博览会及西双版纳边境贸易旅游交易会发展的案例,总结了这些案例在促进交易会发展方面的经验和启示。第五部分提出了促进中缅边境经济贸易交易会发展的对策。最后一部分为本研究的研究结论。本文研究得到以下结论:第一,中缅边境经济贸易交易会逐渐发展成熟,成为中缅边境贸易的有效补充。中缅边境经济贸易交易会逐步成为集商品展览、经贸洽谈、招商引资、项目合作、文化交流等为一体的区域性盛会,在繁荣双边经济、改善人民生活、促进贸易合作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第二,中缅边境经济贸易交易会不仅促进了中缅边境贸易的发展,还有以下功能:(1)在政治沟通上,促进中缅政治磋商,加强两国政府和民间的合作,有效维护边境政治稳定;(2)在文化沟通上,丰富文化艺术成果交流,有助于两国民心相通;(3)在经济沟通上,中缅边境经济贸易交易会促进商流集聚、信息传递、物流畅通和资金融通。第三,中缅边境经济贸易交易会的发展还面临以下制约因素:边境交通基础设施薄弱、交易会参展商实力不强、双边边境贸易政策不稳定、缅甸口岸通关便利化不足以及专业化程度不足等。本文的创新点体现在:(1)研究选题现实意义突出。作为来华的缅甸留学生,作者深入研究中缅边境经济贸易交易会,能够提出促进中缅边境经济贸易交易会发展的对策。(2)研究的数据来源大多为一手资料。这增加了研究结论的准确性,对策建议的适用性。

徐小惠[5](2020)在《“一带一路”背景下云南边境贸易发展潜力和对策研究 ——基于随机前沿引力模型》文中研究说明中国发展进入新时代,全球价值链也发生深刻变化,宏观环境的变化为地区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本文旨在分析宏观环境新变化,同时研究云南边境贸易发展现状,为云南边境贸易发展提供具有时效性的政策建议。同时边境地区对外交流经验也可以作为中国中西部地区对外交流参考。本文一共有五个部分,每一部分主要内容如下:第一部分为绪论。简要介绍了本文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并通过文献综述对近年来国内外有关边境贸易问题研究做简单梳理,最后总结了本文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写作思路等。第二部分为基本概念界定、相关理论分析和影响机制的分析。主要包括边境口岸、边境贸易的基本概念,在理论分析中引入地缘经济理论主要是为了解释边境贸易产生原因。在影响机制中得出在后文随机前沿引力模型里适用的变量因素,并解释选用变量的合理性。第三部分为“一带一路”背景下云南边境贸易的现状及问题。在“一带一路”背景下,总结云南在农产品和服务业的竞争优势,以此作为切入口,再结合云南地方特色包括云南海关监管服务的提升、跨境电商的发展、特色农业的升级等因素,为云南边境贸易发展路径提供背景。各个边境省份边境贸易情况具有特殊性,本文通过研究发现云南边境贸易既具有边境进出口差额分阶段多速发展、商品结构特点显着、跨境经济合作区得到深化等特点也面临着内部和外部困境。第四部分是对云南边境贸易的实证研究。主要是云南边境贸易与缅甸的贸易的潜力分析,利用随机前沿引力模型大致分为进口模型、出口模型、非效率模型,最后利用Frontier4.1进行实证程序,并根据实证结果分析出:云南与边境国家进出口贸易具有很强的时变特征且受到很强的非效率因素影响;就出口模型发现云南对边境贸易国出口效率有不同特征其中对缅甸出口效率最高、对老挝出口效率最低,对越南出口效率呈现明显周期性;在进口模型中发现云南对缅甸出口效率最高,对老挝出口效率降低、对越南出口效率不稳定。最后一部分为结论和对云南边境贸易的发展建议。在结论中具体梳理出整篇论文的主要观点,在政策建议里包括对企业、政府两类主体的建议。

孙明青[6](2020)在《要素禀赋约束下制度环境对中缅经贸发展的影响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在对外经贸合作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更是让中国进一步打开了大门,缅甸作为中国“一带一路”沿线的国家,是中国重要的合作伙伴。然而,近年来随着中缅不断深入合作,两国制度环境水平的差异长期对对外贸易和投资规模、质量造成了一定制约,再加上技术条件、劳动力、自然资源等生产要素的差异也在一定程度制约两国开展大规模经贸合作。另一方面,这种制度环境水平和要素禀赋也长期困扰着中国“走出去”战略的顺利实施。因此,如何优化制度环境提升对外经贸合作的质量,就成为当下亟待攻克的难题。基于此,本文首先构建融合税收比率、市场规范程度、法制保障和政府运作4个维度的东道国制度环境体系,包含贸易和投资两个方面的经贸合作体系以及包括自然资源、技术水平和劳动力3个维度的要素禀赋体系,从理论层面探讨不同维度的东道国要素禀赋条件、制度环境对经贸合作的影响机制。然后,以中国和缅甸两国为研究对象,选取中缅两国2009-2017年数据,深入剖析双边贸易结构、贸易规模和投资现状,并进一步检验在东道国要素禀赋的约束下,本国制度环境对贸易进口额和外来投资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中缅两国的双边贸易和投资规模较小且发展不均衡,贸易结构和投资结构不够合理,但贸易和投资的互补性相对较高;(2)缅甸主要是税收比率、市场规范程度、政府腐败程度等制度环境对中国向缅甸出口造成了负面影响,而制度环境四个维度均对中国向缅甸投资产生了积极性。中国的法律环境对缅甸向中国出口起到了显着的促进作用,税收比率、市场规范程度和政府腐败程度对缅甸向中国的投资产生了正向影响,但法制保护程度对其没有显着影响;(3)在要素禀赋水平较低的客观约束下,缅甸政府也在努力完善制度环境,加大对外贸易,不断丰富商品进口结构,但是缅甸的制度环境对中国向缅投资造成了一定影响,自然资源禀赋与劳动力禀赋产生了负面影响。在要素禀赋的约束下,中国的制度环境对缅甸进口没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中国的自然资源与技术条件依然享有显着的比较优势,这就意味着中国的自然资源与技术水平是缅甸向中国投资的重大阻碍。基于以上分析,本文进一步提出了针对性建议,旨在通过上述研究,进一步丰富要素禀赋、制度环境与经贸合作关系的研究体系,同时为开创中缅经贸合作以及中国与其他国家经贸合作新格局提供有力的参考依据。

马力元[7](2020)在《缅北局势动荡对中缅边境安全的影响分析》文中研究说明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深,世界的整体格局发生了明显的改变。在此背景之下边境安全已经成为影响国家整体安全的重要环节,如果不能采取有效策略维护边境安全,不仅对一个主权国家的统一、民族团结、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构成威胁,也会对相关邻国的国际关系产生巨大的影响。中国与缅甸两国不论在历史发展过程当中还是在地缘关系上彼此都有着难以分割的联系,而缅甸北部因为其国内民族矛盾尖锐所造成的动荡局势使得中缅边境地区面临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领域的多重威胁,影响到中缅两国之间的发展与合作。因此,面临复杂的中缅边境地区形势,针对缅北局势动荡所产生的影响,探讨边境安全战略,制定科学合理的安全管理模式就显得十分迫切而且意义重大。对于缅北局势动荡影响下的中缅边境安全问题本文从四方面进行探讨:一是缅北局势动荡的由来与现状;二是缅北局势动荡如何影响中缅边境安全;三是探究缅北局势动荡影响中缅边境安全的深层次原因;四是针对缅北局势动荡中缅两国采取的合作策略以及在合作中存在的障碍并对双方合作的前景进行展望,尝试得出应对缅北局势动荡中缅加强合作的路径。通过这四个方面,分析中缅边境安全问题现状,透视中国西南边境地区安全,提出巩固中缅两国合作良性互动、强化边境安全管理的对策建议。以期为国家安全和边疆治理带来一些助力。

黄云川[8](2019)在《贡榜王朝时期缅甸对外关系研究 ——以清、缅、英三角关系为中心(1752-1885)》文中指出贡榜王朝是缅甸历史上最后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这一时期缅甸从古代社会向近代社会过渡,就其对外关系来看,一方面,在东亚文化圈内部,缅王辛标信时期开始对缅甸北部领土的扩张,导致了清缅战争(1765-1769),中缅边境贸易封锁近二十年。清朝史料所载,1789年缅王波道帕耶向清朝请贡,第二年,清高宗册封波道帕耶为缅甸国王,缅甸正式进入中国“朝贡体系”,中缅朝贡关系形成;另一方面,在与西方的关系上,贡榜王朝初期,缅甸与英国主要是商业关系上的交往,而英国正是从签订商约开始,逐渐到以签订不平等条约的方式对缅甸的领土和主权进行侵犯。1785年缅甸将阿拉干纳入缅甸版图,导致缅甸与英属印度接壤,为英国入侵缅甸提供了关键的契机,也进一步推进了英国通过缅甸入侵中国西南边疆的战略意图。1824年第一次英缅战争爆发,双方签订了缅甸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杨达波条约》。1885年,第三次英缅战争前后,中国正式以缅甸宗主国的身份介入到英缅问题之中,英缅关系逐渐演变为中英关系在缅甸问题上的谈判。缅甸贡榜王朝时期的英缅关系和清缅关系的发展历程,既是缅甸作为一个独立的封建国家一步步沦为英国殖民地的过程,也体现了清缅之间的朝贡关系与英缅之间的条约关系在缅甸的较量,直至缅甸从清朝“朝贡体系”中退出。本文由绪论、正文、结论三个部分构成。绪论部分由选题依据、研究现状与问题分析、研究重点与难点构成,由于尚未有研究对这一问题从清、缅、英三角关系的视角进行系统分析,只能就现存资料以及中外相关研究成果进行论述。正文由四章组成。第一章:论述缅甸在东吁王朝后期与英国、清朝的交往情况,指出该交往过程中对缅甸产生的影响和冲击。贡榜王朝初期,辛标信对清缅边境的扩张导致双方对于边境土司的争夺,引发了四年多的清缅战争,1769年清缅双方将领签订了“老官屯和约”,清缅战争终止,但是双方关系并未进入正轨。这一时期,英国已经开始尝试通过与缅甸签订条约的方式侵占缅甸的领土。但是,由于当时贡榜王朝的重点仍是对外扩张,对这种来自西方“外族”的危机并没有足够重视,在军事扩张中继续消耗着自己的国力。第二章:从1782年以后,清缅关系和英缅关系都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印度成为英国殖民地,而此时波道帕耶通过武力将阿拉干纳入缅甸版图,英缅之间的缓冲国消失,英属印度和缅甸的领土接壤,两国纷争开始。1790年缅甸和中国的关系开始缓和,清缅之间的朝贡关系确立,清缅关系进入正轨。1824年第一次英缅战争爆发,缅甸被迫与英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杨达波条约》,英国正式开始通过迫使缅甸签订不平等条约的方式对其进行侵略。在缅甸应对和处理与清朝和英国的对外关系的过程中可以看出,“朝贡体系”和“条约体系”作为两种国家关系交往模式的体现在缅甸的对外关系中。第三章:1842年鸦片战争结束,中英《南京条约》签订,西方以签订不平等条约的方式开始了对中国的侵略,此时英国和缅甸中断的联系已经恢复,英国在亚洲的扩张进一步加剧。1852年第二次英缅战争爆发,随后,1856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英国继续与缅甸签订的不平等条约,进一步加剧了对缅甸的侵略,并通过缅甸将其势力范围扩张到中国西南边疆,1875年中缅边境地区发生了“马嘉里事件”,中英《烟台条约》签订。第四章:第二次英缅战争之后,缅甸的领土只剩下上缅甸,其东北部与中国相邻,下缅甸以及西部边界都被英国控制,缅甸残存的国土夹于中英之间,而此时清政府也已意识到缅甸对于西南边疆防御的重要性。在第三次英缅战争前后,中国以缅甸为清朝“朝贡国”的身份与英国谈判,但英国对缅甸的侵略势在必行,清朝已无力阻止,曾纪泽在中英缅甸问题的谈判中力争,以达到“存缅祀”,“继续朝贡”的目的,而英国最终以存“实利”、让“虚名”的策略与中国签订了《中英缅甸条款》。“朝贡体系”与“条约体系”在缅甸的碰撞中,中国被英国钳住了重“虚名”这一要害,忽视既得利益,英国最终成功将缅甸从“朝贡体系”中拆减,使中国丧失了对西南边疆的整体防御。

胡映雪[9](2019)在《云南省边境口岸与载体城市经济系统协调发展实证研究 ——以中缅瑞丽口岸为例》文中认为云南省位于中国的西南地区,与缅甸、老挝、越南三国相邻,是中国联系东南亚、南亚的桥头堡。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沿边地区的发展得到国家很大的关注,1991年后云南省各口岸陆续开放,为云南省边境贸易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之后中国的西部大开发政策、兴边富民的工程也为云南边境地区的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在国家的“沿边开发开放”政策的指导下,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支持云南省加快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的意见》、《沿边地区开发开放规划(2014-2020年)》、《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等一系列边境口岸发展政策,这为云南省经济的开发开放带来了新挑战,也为云南省边境口岸的建设带来了新动力。在此发展机遇下,研究边境口岸与载体城市经济系统间的协调发展,不仅有助于口岸城市的发展,也能够有助于城市形成带动地方经济的区域增长极,这对于云南省在此时代背景下经济的发展具有重大的实际意义。本文以增长极理论、跨国三角理论、国际贸易理论、口岸产业聚集理论为理论指导,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建立灰色关联度模型,分析边境口岸与载体城市经济系统间的协调程度与两个系统间各因素的关联程度。首先本文以云南省各边境口岸发展情况为着眼点,运用时间序列对云南省各口岸的发展情况以及各边境口岸城市的情况做出分析,由于云南省边境口岸分布于中缅、中越、中老边境线上,因此在对边境口岸及载体城市分析时,也对连接不同国家的边境口岸进行了对比分析。其次本文运用RCI指数对云南省各边境口岸与城市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根据口岸职能与城市职能的大小关系,对各口岸与载体城市间关系的强弱给出定义。最后选取能够代表口岸系统发展情况的指标:口岸进出口额、口岸过货量、口岸人流量三项指标与最能够代表城市经济系统发展情况的指标表:GDP、人均GDP、一二三产业生产总值、固定投资和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几项指标。建立灰色关联度模型,以瑞丽口岸及瑞丽市为例进行研究,分析瑞丽口岸及瑞丽市经济在协调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存在的问题给出相关的建议。在对瑞丽口岸研究过程中发现,瑞丽口岸与瑞丽市经济系统间的协调程度有待于提升,口岸与城市经济间的发展处于濒临失调阶段。从系统间各因素关联程度来看,瑞丽口岸与瑞丽市的全社会消费平零售总额这一经济指标关联程度较大,这意味着口岸的发展有效的带动了瑞丽市的消费升级;与固定资产投资和第二产业产值关联度最低,这证明口岸的发展未能带动当地基础设施的良好发展,也可以说瑞丽市目前的基础设施建设情况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瑞丽口岸的发展。因此根据分析过程中提出的问题本文从完善口岸基础设施、调整城市产业结构、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增强区域合作等四个方面给出相应的建议。

康颖峰[10](2019)在《缅甸民主转型后的缅印关系研究》文中提出缅甸民主转型前,缅印关系发展历经亲密期、低谷期和缓和期三个阶段。印度对缅甸的政策也经历了由“理想主义”调整为“务实主义”的过程。缅甸民主转型后,缅印关系在两国政府的积极引导下迅速提升。缅甸需要借助印度的实力推行“平衡”政策,印度需要缅甸的配合来增加地区影响力。缅印关系的发展变化具体表现为两国在政治、经济、安全、文化等领域的合作,双边合作密切了两国的政治联系,带动了两国的经济发展,有利于两国的安全稳定,既改善了缅甸的国家形象又增强了印度在缅甸的存在感。缅甸民主转型带给缅印关系的不仅是机遇,还有挑战。缅甸新政府谋求在世界主要大国间保持均势,印度对缅甸的影响力受到限制。政治层面,缅甸主动改善同西方国家的关系,避免印度对缅甸的政治影响过于强势;经济层面,缅甸积极引进欧美资本,印度在缅经济地位遭受挑战;安全层面,缅印共同面临着非传统安全领域的威胁。此外,缅甸政局较为特殊,国内矛盾比较复杂,印度制定对缅政策需要考虑周全。缅印两国作为中国的重要邻邦,缅印关系发展对中国产生影响。缅甸发展缅印关系的目标之一就是改变过往军人政府过于依赖中国的局面,新政府希望借助印度的实力带动缅甸的经济发展,实现经济发展多元化。同时,中印两国在缅甸的竞争并非“零和博弈”,中国的“一带一路”计划和印度的“东向政策”都离不开彼此的参与。此外,中缅印三国在边境贸易、打击非传统安全领域犯罪等方面同样拥有共同利益,具备开展合作的基础。中国可以积极主动加强同缅印两国的沟通,尤其是消除中印之间的互不信任,建立起中缅印三国交流合作机制,推动地区发展。

二、中国与缅甸边境贸易前景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国与缅甸边境贸易前景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中缅边境国门中学汉语教学情况研究 ——以畹町中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缘由及研究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相关研究综述
        一、国门学校的界定和起源
        二、缅籍学生义务教育阶段跨境入学情况研究综述
        三、国家政策的补贴研究综述
    第三节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第一章 中缅边境德宏国门中学概况
    第一节 德宏概况
        一、自然概况
        二、人文概况
    第二节 中缅边境国门中学概况及其汉语教学概况
        一、德宏国门中学概况
        二、畹町中学汉语教育概况
第二章 中缅边境国门中学针对缅籍学生汉语教学现状调查
    第一节 调查设计与发放的实施
        一、问卷设计
        二、调查实施
    第二节 畹町中学办学情况调查与分析
        一、调查样本结构
        二、畹町中学教师情况
        三、畹町中学学生构成情况
        四、学生住行条件调查分析
        五、畹町中学办学情况及办学情况调查
    第三节 畹町中学汉语教学情况调查
        一、学生汉语水平调查
        二、汉语教材情况
        三、汉语课程设置情况调查
        四、就业及升学前景调查
第三章 国门中学汉语教学存在困难、问题分析
    第一节 缅甸国内政策带来困难
        一、缅甸国内对华态度的历史问题
        二、缅甸华文教育的发展现状与前景
        三、缅甸国内政策对国门中学教学带来的影响
    第二节 缅籍学生来华学习随意性强
        一、畹町中学学生流失问题
        二、畹町中学学生流失情况分析
    第三节 中缅边境国门中学汉语教学问题
        一、教学内容针对性不强
        二、教学方法有待提升
    第四节 社会对华文教育认可度不够
        一、国家层面认可度问题
        二、民间层面认可度问题
    第五节 学生学习经费保障存在问题
        一、国门中学经费保障基本情况
        二、国门中学学费及补助情况与高校留学学费及补助对比
第四章 对国门中学办学及汉语教学的建议
    第一节 对国门中学办学的建议
        一、小班化教学
        二、加强对缅籍学生的帮扶
        三、增加针对缅籍学生汉语学习活动安排
    第二节 对国门中学汉语教学的建议
        一、适当地删减改编教材或是编写新教材
        二、加强与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合作交流
        三、根据学生要求,丰富教学手段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附录 汉语学习情况调查问卷
致谢

(2)澜湄合作机制下云南省对缅甸农业合作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技术路线及论文框架
        一、研究技术路线
        二、研究论文框架
    第三节 研究方法
        一、文献分析法
        二、对比分析法
        三、主成分分析法
    第四节 论文创新点及局限性
        一、论文创新点
        二、论文局限性
第二章 理论基础及文献综述
    第一节 国际农业合作的理论基础
        一、相关概念
        二、国际农业合作的理论基础
    第二节 澜湄合作机制和农业合作文献综述
        一、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和澜湄合作机制相关研究
        二、澜湄农业合作相关研究
        三、国际农业合作影响因素及实证相关研究
        四、文献评述
第三章 云南省对缅农业合作现状分析
    第一节 云南省对缅农业合作发展现状
        一、农产品贸易合作规模不断扩大
        二、境外农业种植开发范围不断扩大
        三、农业科技合作交流日益频繁
        四、龙头企业引领作用明显
    第二节 云南省对缅农业合作的优势条件
        一、地理位置毗邻
        二、农业合作结构互补
        三、农业生产技术优势
        四、缅甸投资环境持续优化
    第三节 云南省对缅农业合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政府保障层面的问题
        二、产业发展自身存在的问题
        三、农业科技合作存在的问题
第四章 云南省对缅农业合作的影响因素分析
    第一节 政府政策层面
        一、政府法治
        二、政府效能
        三、政府财政支持
        四、政府税收优惠政策
    第二节 产业层面
        一、市场规模
        二、经济消费水平
        三、农业贸易互补性
        四、实际利用外资能力
    第三节 经济科技层面
        一、经济对外开放水平
        二、经济稳定性
        三、农业机械投入
        四、农业科技发展水平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云南对缅农业合作的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第一节 模型构建及指标选取
        一、模型构建
        二、指标选取与数据来源
    第二节 主成分分析过程与结果
        一、KMO和巴特利特球形(Bartlett)检验
        二、主成分分析过程
        三、实证结果分析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研究结论和对策建议
    第一节 研究结论
    第二节 澜湄合作机制下云南省对缅农业合作的对策建议
        一、合作环境层面
        二、经济产业层面
        三、政府支持层面
    第三节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致谢
本人在读期间完成的研究成果
附录 SITCRev.3 农产品分类方法

(3)澜湄合作的府际治理和云南参与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
        1.3.1 次区域合作研究进展
        1.3.2 府际治理研究进展
        1.3.3 云南参与次区域合作研究进展
    1.4 研究方法与内容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内容
第2章 理论基础
    2.1 次区域合作
        2.1.1 相关概念界定
        2.1.2 合作特征
    2.2 府际治理
        2.2.1 理念演进
        2.2.2 次区域府际治理实践路径
    2.3 地域分工理论
        2.3.1 中心—外围理论
        2.3.2 地缘区位论
        2.3.3 劳动地域分工和协作理论
        2.3.4 经典博弈理论
第3章 次区域府际合作的驱动机制
    3.1 府际关系的APT—R因子模型
        3.1.1 发展引力(Attraction)
        3.1.2 梯度压力(Pressure)
        3.1.3 战略推力(Thrust)
        3.1.4 博弈阻力(Resistance)
    3.2 基于主体异质性的府际博弈分析
        3.2.1 有限理性概念
        3.2.2 群体策略选择
        3.2.3 演化稳定策略
        3.2.4 合作博弈机制
        3.2.5 群体选择与直接互惠
第4章 云南参与澜湄次区域合作进程
    4.1 澜湄合作机制演变
        4.1.1 合作成效
        4.1.2 存在问题
    4.2 阶段特征
        4.2.1 前期积累准备阶段(1950-1991 年)
        4.2.2 构建合作框架阶段(1992-2002 年)
        4.2.3 积极参与实践阶段(2003-2014 年)
        4.2.4 融入澜湄合作阶段(2015 年—今)
    4.3 重点合作区域
        4.3.1 中越河口—老街跨境经济合作区
        4.3.2 中缅瑞丽—木姐跨境经济合作区
        4.3.3 中老磨憨—磨丁跨境经济合作区
        4.3.4 临沧边境经济合作区
        4.3.5 境外合作区
    4.4 主要合作领域
        4.4.1 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4.4.2 产能合作成效显着
        4.4.3 贸易畅通方兴未艾
        4.4.4 资金融通格局初现
        4.4.5 民心相通深入人心
    4.5 问题与瓶颈
        4.5.1 支持沿边地区开放的机制与功能不完善
        4.5.2 边境贸易互补性不高
        4.5.3 交通瓶颈
        4.5.4 产能合作示范效应不显着
        4.5.5 非公共安全隐患较大
第5章 基于APT—R因子的府际合作机制研究
    5.1 次区域主体利益分析
        5.1.1 泰国利益诉求
        5.1.2 缅甸利益诉求
        5.1.3 越南利益诉求
        5.1.4 柬埔寨利益诉求
        5.1.5 老挝利益诉求
        5.1.6 中国及中国云南利益诉求
    5.2 基于APT—R模型的府际关系动力机制
        5.2.1 合作发展引力(A)
        5.2.2 发展梯度压力(P)
        5.2.3 战略协同推力(T)
        5.2.4 地缘博弈阻力(R)
第6章 基于APT—R模型的府际关系情景模拟
    6.1 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情景分析
        6.1.1 实施前稳态
        6.1.2 策略扰动者
        6.1.3 实现路径
        6.1.4 模型设计
        6.1.5 策略模拟
        6.1.6 府际合作驱动分析
    6.2 澜湄合作机制情景分析
        6.2.1 实施前稳态
        6.2.2 策略扰动者
        6.2.3 实现路径
        6.2.4 模型改进
        6.2.5 策略模拟
        6.2.6 府际合作驱动分析
    6.3 强化云南辐射功能的情景分析
        6.3.1 辐射中心策略
        6.3.2 策略模拟
        6.3.3 府际合作驱动分析
    6.4 案例:中缅泰老“黄金四角”府际治理研究
        6.4.1 府际关系情境分析
        6.4.2 府际合作领域
        6.4.3 府际治理政策设计
第7章 云南参与澜湄合作的府际治理路径与建议
    7.1 府际合作路径
        7.1.1 促进互联互通
        7.1.2 促进跨境产能合作
        7.1.3 支持次级政府府际合作
        7.1.4 促进跨境旅游合作
        7.1.5 促进贸易畅通
    7.2 府际治理保障措施
        7.2.1 要素流动保障
        7.2.2 企业主导保障
        7.2.3 政府推动保障
        7.2.4 辐射功能保障
        7.2.5 改革赋权保障
第8章 结论与展望
    8.1 主要研究结论
    8.2 研究创新点
    8.3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发表论文情况
    参加课题研究情况
致谢

(4)中缅边境经济贸易交易会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意义及目的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核心概念
        1.2.1 经济交易会
        1.2.2 边境贸易
    1.3 文献综述
        1.3.1 中缅边境经济贸易交易会的研究
        1.3.2 中缅边境贸易的研究
        1.3.3 交易会对国际贸易的影响研究
        1.3.4 简要评述
    1.4 研究方法
        1.4.1 统计分析法
        1.4.2 实地调查法
        1.4.3 案例分析法
    1.5 研究内容及思路框架
    1.6 创新点和不足
        1.6.1 本文创新点
        1.6.2 本文的不足
第二章 中缅边境经济贸易交易会的作用和功能
    2.1 中缅边境经济贸易交易会的作用
        2.1.1 中缅边境经济贸易交易会促进贸易规模扩大
        2.1.2 中缅边境经济贸易交易会优化贸易商品结构
        2.1.3 中缅边境经济贸易交易会增加吸引中方投资
    2.2 中缅边境经济贸易交易会的功能
        2.2.1 中缅边境经济贸易交易会加强政治沟通
        2.2.2 中缅边境经济贸易交易会增进文化沟通
        2.2.3 中缅边境经济贸易交易会促进经济沟通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中缅边境经济贸易交易会发展现状与影响因素
    3.1 中缅边境经济贸易交易会发展现状
    3.2 中缅边境经济贸易交易会发展的影响因素
        3.2.1 边境交通基础设施薄弱
        3.2.2 交易会参展商实力不强
        3.2.3 双边边境贸易政策不稳定
        3.2.4 缅甸口岸通关便利化不足
        3.2.5 中缅边境经济贸易交易会专业化程度不高
    3.3 制约中缅边境经济贸易交易会发展的原因分析
        3.3.1 边境经济发展程度低
        3.3.2 缅北地区冲突不断
        3.3.3 交易会缺乏高素质管理人才
        3.3.4 政府执政能力有待加强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促进交易会发展的案例及启示
    4.1 交易会的案例简介
        4.1.1 中国-东盟博览会
        4.1.2 中国-亚欧博览会
        4.1.3 西双版纳边境贸易旅游交易会
    4.2 案例启示
        4.2.1 建设稳固的交通设施是前提
        4.2.2 提升交易会品牌度是关键
        4.2.3 提高交易会专业化水平是重点
        4.2.4 双边国家政府对边境贸易政策支持是保障
        4.2.5 双边政府共同推动交易会发展是助力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促进中缅边境经济贸易交易会发展的对策
    5.1 推动与中国的交通设施合作建设
    5.2 发展缅甸跨境电商
    5.3 加强品牌宣传,吸引更多优质参展商
        5.3.1 深化中缅边境经济贸易交易会与国际展会的交流与合作
        5.3.2 加大国际参展商的开发力度
    5.4 保持中缅边境地区贸易政策的稳定
        5.4.1 细化缅甸贸易政策文件
        5.4.2 为缅甸边境企业提供金融政策支持
    5.5 加速缅甸口岸通关便利度
        5.5.1 缩减通关行政机构
        5.5.2 简化进出口贸易程序
    5.6 提升中缅边境经济贸易交易会的专业化水平
        5.6.1 提升参展商的专业化
        5.6.2 提升会场服务的专业化
    5.7 加大缅甸国际化人才的培育
        5.7.1 专业人才的多样化
        5.7.2 培养国际化人才
    5.8 加强缅甸政府执政能力
        5.8.1 继续夯实缅甸边境经济发展基础
        5.8.2 逐步转变政府职能,发挥市场的主要作用
第六章 研究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1 2012-2019 年财政年度缅甸的贸易情况
附录2 2013-2019 财政年度中缅双边贸易状况
附录3 实地调查访问的对象
附录4 实地调查的问题及回答
致谢

(5)“一带一路”背景下云南边境贸易发展潜力和对策研究 ——基于随机前沿引力模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三、研究方法、内容与框架
    四、本文的重点、难点及创新与不足
第一章 相关理论和影响机制概述
    第一节 相关理论
        一、基本概念
        二、基本理论
    第二节 影响机制分析
        一、基本动因影响机制
        二、非效率动因影响机制
第二章“一带一路”背景下云南边境贸易发展现状
    第一节“一带一路”背景下云南边境贸易现状
        一、云南竞争力分析
        二、云南海关监管服务升级
        三、跨境电商成为云南边贸助推器
        四、云南特色农业出口升级发展
    第二节 云南边境贸易特点及问题
        一、云南边境贸易的特点
        二、云南边境贸易面临的阻碍
第三章 云南边境贸易发展潜力分析
    第一节 云南边境贸易发展潜力测度
        一、随机前沿引力模型构建
        二、适用性检验
    第二节 实证结果分析
        一、出口模型结果分析
        二、进口模型结果分析
第四章 结论与建议
    第一节 结论
    第二节 政策建议
        一、强调立法,明确职责
        二、重视边境贸易区的作用
        三、加强与边境贸易国的经济联系
    第三节 企业发展的对策
        一、明确市场定位
        二、经营方式多样化
参考文献
致谢

(6)要素禀赋约束下制度环境对中缅经贸发展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
    第二节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第三节 相关概念界定
第二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制度环境相关研究
    第二节 要素禀赋相关研究
    第三节 制度环境对经贸合作影响的研究
        一、经贸合作相关研究
        二、制度环境对贸易的影响研究
        三、制度环境对FDI的影响研究
    第四节 中缅双边经贸合作相关研究
    第五节 文献评述与可能的创新
第三章 理论研究与假设
    第一节 制度环境对进出口贸易额的影响机理
    第二节 要素禀赋、制度环境对进出口贸易额的影响机理
    第三节 制度环境对FDI的影响机理
    第四节 要素禀赋、制度环境对FDI的影响机理
第四章 中缅两国双边经贸发展现状分析
    第一节 缅甸经贸发展现状
        一、缅甸国内经济社会发展现状
        二、缅甸对外经贸关系发展现状
    第二节 中缅经贸合作发展现状
        一、中缅双边经贸发展历史
        二、中缅双边经贸发展现状
        三、中缅双边经贸合作成果
第五章 要素禀赋约束下制度环境对中缅经贸发展影响的实证研究
    第一节 实证模型构建
        一、模型构建
        二、变量说明
        三、数据说明
    第二节 实证结果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
        二、回归结果分析
        三、稳健性检验与内生性处理
第六章 结论及展望
    第一节 主要研究结论
    第二节 优化制度环境,促进两国经贸发展的建议
        一、优化中缅两国制度环境
        二、加强对要素禀赋的准确利用
        三、完善中缅边境基础建设
    第三节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本人在读期间完成的研究成果

(7)缅北局势动荡对中缅边境安全的影响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现状
    (四)研究思路
    (五)研究方法
    (六)难点及创新之处
一、边境安全相关涵义概述
    (一)国家安全和边境安全的涵义
    (二)边境安全及其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二、缅北局势动荡的基本概况
    (一)缅北局势动荡产生的根源
    (二)缅甸共产党与缅北少数民族武装的产生
    (三)缅北动荡的历史回顾与基本现状
三、缅北局势动荡对中缅边境安全的影响
    (一)缅北局势动荡影响中缅边境传统安全
    (二)缅北局势动荡对中缅边境非传统安全的影响
四、缅北局势动荡下维护中缅边境安全的对策分析
    (一)加强中缅政治互信
    (二)深化中缅经贸合作
    (三)建立健全中缅安全机制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8)贡榜王朝时期缅甸对外关系研究 ——以清、缅、英三角关系为中心(1752-1885)(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绪论
    一、选题依据
    二、研究现状与问题分析
        (一)关于本选题国外研究状况
        (二)关于本选题国内研究的状况
    三、相关概念界定
        (一)朝贡体系
        (二)条约体系
    四、研究重点与难点
        (一)研究重点
        (二)研究难点
第一章 贡榜王朝前期的清缅关系与英缅关系(1752-1782)
    第一节 贡榜王朝建立之前缅甸的对外关系状况
        一、缅甸地理和文化上的封闭状态
        二、东吁王朝与明、清两朝的关系
        三、贡榜王朝建立之前与西方国家的交往
    第二节 贡榜王朝前期与清朝的交往
        一、暹缅矛盾与清缅之间的关系
        二、清缅战争与清缅关系的发展
        三、清缅冲突所体现的国家观念差异
        四、清缅冲突的结果及其影响
    第三节 贡榜王朝初期与英国的交往
        一、尼格莱斯岛的争夺与《缅英条约》的失效
        二、英缅关系第一次中断
    小结
第二章 贡榜王朝中期的清缅关系与英缅关系(1782-1842)
    第一节 贡榜王朝中期清缅朝贡关系形成
    第二节 贡榜王朝中期的英缅关系
        一、英国与缅甸签订商约的意图失败
        二、英缅领土的接壤与英缅冲突
    第三节 从商约到国际法意义上的条约
        一、第一次英缅战争
        二、《杨达波条约》的签订
        三、缅甸对《杨达波条约》的反应
    第四节 马戛尔尼访华与第一次英缅战争之体现
        一、马戛尔尼访华所体现
        二、清朝对第一次英缅战争的反应
    小结
第三章 贡榜王朝后期的清缅关系与英缅关系(1842—1884)
    第一节 贡榜王朝后期的英缅关系——第二次英缅战争
        一、达尔豪西的对缅政策
        二、第二次英缅战争后缅甸的反应
    第二节 第二次英缅战争后的英缅关系
        一、英缅商约与英国在中国西南的勘探
        二、敏东王的改革与外交
    第三节 第二次英缅战争后围绕缅甸的中英关系
        一、清缅朝贡关系的继续
        二、“马嘉里事件”与英国对中国西南的企图
    小结
第四章 “条约体系”与“朝贡体系”在缅甸的碰撞(1885—1886)
    第一节 第三次英缅战争之前的英缅关系
        一、柚木案与英国的“最后通牒”
        二、第三次英缅战争爆发
    第二节 第三次英缅战争之前中国的介入
        一、清朝对英缅事务的分析与判断
        二、“实利”与“虚名”的提出与英国的拖延政策
        三、第三次英缅战争后英国对缅甸的处理
    第三节 围绕缅甸“朝贡国”问题的中英关系
        一、关于缅甸“朝贡国”身份的中英谈判
        二、《中英缅甸条款》的签订
        三、《中英缅甸条款》之后的英缅关系与中英关系
    小结
结论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9)云南省边境口岸与载体城市经济系统协调发展实证研究 ——以中缅瑞丽口岸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的内容
    第三节 研究的主要方法和创新点
        一、拟采取的研究方法
        二、研究的创新点
第二章 相关文献综述及理论基础
    第一节 边境口岸与载体城市发展的相关研究
        一、关于边境口岸的研究
        二、对于边境口岸载体城市的研究
        三、关于口岸与载体城市协调发展的相关研究
        四、灰色关联度模型的相关研究
        五、文献综述
    第二节 边境口岸及口岸城市发展相关理论
        一、增长极理论
        二、跨国三角理论
        三、口岸产业集聚理论
        四、国际贸易理论
第三章 云南省边境口岸及载体城市发展现状
    第一节 云南省边境口岸发展现状
        一、云南省口岸分布情况
        二、云南省边境口岸发展变化
    第二节 云南省边境口岸载体城市经济发展变化
        一、口岸载体城市的概念与功能
        二、云南省边境口岸城市经济发展情况
    第三节 云南省各边境口岸与载体城市的关系分析
    第四节 本章小节
第四章 边境口岸与载体城市经济关联度与协调度模型的构建
    第一节 灰色关联度模型的基本原理
        一、灰色系统的基本概念
        二、灰色关联分析的基本原理
    第二节 边境口岸与载体城市协调度指标选取
        一、口岸相关指标选取
        二、载体城市经济系统指标选取
    第三节 边境口岸与载体城市经济协调发展模型构建
        一、灰色关联度模型分析方法
        二、灰色关联度模型计算步骤
    第四节 本章小节
第五章 云南省瑞丽口岸与瑞丽市经济协调发展实证研究
    第一节 瑞丽口岸及瑞丽市经济概况
        一、瑞丽口岸概述
        二、瑞丽口岸发展历程
        三、瑞丽市经济发展情况
    第二节 数据的选择与处理
        一、数据来源及处理
        二、评价结果与分析
    第三节 瑞丽口岸与瑞丽市协调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口岸基础设施建设不足
        二、瑞丽市第三产业比重过大,产业结构缺乏稳定性
        三、瑞丽市第二产业发展受限,经济发展较为缓慢
        四、政策支持力度不够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第一节 结论
    第二节 建议
        一、完善边境口岸基础设施建设
        二、加强与缅甸双边合作,增强瑞丽市产业结构稳定性
        三、推动瑞丽市第二产业发展,改善瑞丽市产业结构
        四、加大对边境口岸的政策扶持力度
参考文献
致谢

(10)缅甸民主转型后的缅印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的来源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析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析
    1.3 论文研究的内容、方法、目的及意义
        1.3.1 论文研究内容
        1.3.2 论文研究方法
        1.3.3 论文研究目的及意义
    1.4 论文的创新与不足之处
        1.4.1 论文创新之处
        1.4.2 论文不足之处
第2章 缅甸民主转型前的缅印关系(1948—2010 年)
    2.1 “蜜月期”的缅印关系(1948—1962 年)
    2.2 “冰冻期”的缅印关系(1963—1992 年)
    2.3 “融冰期”的缅印关系(1993—2010 年)
    2.4 小结
第3章 缅甸民主转型后的缅印关系(2011 年至今)
    3.1 缅甸民主转型后缅印关系的发展与变化
        3.1.1 政治联系日益密切
        3.1.2 经贸合作稳步提升
        3.1.3 安全合作全面深入
        3.1.4 文化交流得以完善
    3.2 缅甸民主转型后缅印关系发展迎来机遇
        3.2.1 缅甸民主转型为缅印政治交往提供意识形态基础和民意支持
        3.2.2 缅甸民主转型提升缅印经贸合作水平
        3.2.3 缅甸民主转型为缅印关系发展提供良好氛围
    3.3 缅甸民主转型后缅印关系发展面临挑战
        3.3.1 印度对缅甸的政治影响力受到制约
        3.3.2 缅印两国经济合作的国际竞争压力增大
        3.3.3 缅甸国内局势变化影响缅印关系发展
    3.4 小结
第4章 缅甸民主转型后缅印关系发展变化的原因
    4.1 缅甸方面的原因
        4.1.1 发展缅甸国内经济
        4.1.2 缅甸实施“平衡外交政策”
    4.2 印度方面的原因
        4.2.1 实施“东向政策”的需要
        4.2.2 对缅外交政策由“理想”趋向“务实”
    4.3 小结
第5章 缅甸民主转型后缅印关系发展变化对中国的影响及中国的对策
    5.1 缅甸民主转型后缅印关系发展对中国的影响
        5.1.1 缅印关系发展对中国在缅甸的影响力形成制约
        5.1.2 缅印关系发展有助于构建中缅印三边合作机制
    5.2 中国的对策
        5.2.1 中国积极推动中缅印三边政治协作
        5.2.2 改善企业形象与三边经济合作并重
        5.2.3 推动中缅印在非传统安全领域的合作
    5.3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四、中国与缅甸边境贸易前景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中缅边境国门中学汉语教学情况研究 ——以畹町中学为例[D]. 黄煌. 云南师范大学, 2021(09)
  • [2]澜湄合作机制下云南省对缅甸农业合作影响因素研究[D]. 王彩凤. 云南财经大学, 2021(09)
  • [3]澜湄合作的府际治理和云南参与路径研究[D]. 闫晓燕. 云南师范大学, 2021(09)
  • [4]中缅边境经济贸易交易会发展研究[D]. 孙立蓝. 广西大学, 2020(07)
  • [5]“一带一路”背景下云南边境贸易发展潜力和对策研究 ——基于随机前沿引力模型[D]. 徐小惠.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2020(07)
  • [6]要素禀赋约束下制度环境对中缅经贸发展的影响研究[D]. 孙明青. 云南财经大学, 2020(07)
  • [7]缅北局势动荡对中缅边境安全的影响分析[D]. 马力元. 东北师范大学, 2020(06)
  • [8]贡榜王朝时期缅甸对外关系研究 ——以清、缅、英三角关系为中心(1752-1885)[D]. 黄云川. 东北师范大学, 2019(04)
  • [9]云南省边境口岸与载体城市经济系统协调发展实证研究 ——以中缅瑞丽口岸为例[D]. 胡映雪. 云南财经大学, 2019(02)
  • [10]缅甸民主转型后的缅印关系研究[D]. 康颖峰. 湘潭大学, 2019(02)

标签:;  ;  ;  ;  ;  

中缅边境贸易前景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