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植物性中草药在全国九大医药市场行情

部分植物性中草药在全国九大医药市场行情

一、全国九大药市部分植物类中药材市场行情(论文文献综述)

杨小敏[1](2020)在《宋代药业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药业,即医药行业,在中国古代溯源悠久。传统药业涵盖古人为了防治疾病、延续生命的一系列药物认知、利用以及经营活动。药业研究的对象包括自然及加工药物、经营管理机构、药市及药业文化等内容,其发展不仅与医学、农业、商业联系紧密,更具有独立发展路径。宋代以前,药物发展经历了从民间经验到官方认证的过程。宋代以后,药物利用更多体现在官方主导下的民间传播过程。厘清宋代用药、制药、售药等相关机构之间的联系,是理解古代药业经营管理以及官民用药发展水平的重要基础。通过分析宋代药业的发展历程,既有利于展现传统药业的阶段性演变,也是阐释宋代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重要途径。作为关乎生命的重要行业,古代药业以战国秦汉以来的医药认知体系为基础,逐步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战国秦汉时期为第一阶段,出现了主要满足少数人补益需求的最早用药风潮。不过当时上层社会的用药习惯与百姓应疫需求之间的差距十分明显。魏晋隋唐时期是第二阶段,不仅逐步掀起了古代“医药分家”的序幕,也促使隋唐以后城镇药肆、药市的初步兴起。宋代开启了古代药业发展的第三个阶段,构建了政府引导下的药业运行体系,在药物利用、经营管理、药业信仰等方面多有革新。宋代药业的兴盛,为下一阶段明清时期的药材商帮活动奠定了行业发展基础。在药物利用方面,宋代植物药、动物药和矿物药三大类别药物分别在专业栽培、利用观念、功效地位等方面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在植物药种植中,宋代人工栽培药物的种类、技术、规模范围等方面都有新的发展。在动物药利用中,宋代不断稳定并付诸于实践的“辰属”观念,引导人们深入开发利用已经熟知的动物药,而非恣意妄用其他野生品种。在包括动物药在内的药物代用品方面,宋代医药家不是无节制的增加代用品种类,而是采取相对稳定的用药标准,推动成药规范化发展。在矿物药的功效利用中,宋代矿物药被大量引入治疗普通疾病,但在实践中也遭到越来越多医家、士人的质疑。政府一度颁布旨在扼制滥用金石药的禁令,其他植物类药物(如黄耆)的补益地位逐步形成。这些药物资源的利用变化,是宋代药业兴盛的重要基础。在经营管理方面,宋政府重视革新医药机构,形成了内廷用药与外朝制售的有机结合。官方制售机构以翰林医官院、太医局的行政教育职能分化为基础,自上而下逐步影响至基层乡里,有效强化了官药业的市场优势地位。中央及地方官药局各有侧重,而非单一的直属关系。地方药局具有比较自由的发展空间,形成了与中央官药局运行模式不同、相对独立、临时性的地方医疗救助体系。在比较协调的政策环境下,宋代(特别是南宋)商业性市镇普遍兴起,南方民间药肆明显多于北方。许多民间药肆不再与医家直接相关,而是由商人直接经营。药材商品的独立化以及药业主体的多样化发展,成为宋代药业兴盛的突出表现。此外,药品流通过程中度量衡的规范与进步、剂型的商业性变化、药价的持续走高,一并彰显了宋代药业发展的新面貌。在药业信仰方面,宋代儒释道力量在医药活动中相互联系,形成了以佛、道为名,由士人融合构建的行业崇拜雏形。宋代士人通过家宅种药和开辟药园等活动,在社会上形成了认识药物、利用药物的良好环境。他们以理性的批判精神,成为当时传验方药的重要主体。士人对道家祠观和佛家寺院的记载和传颂,既推动了道家先贤及医药人物逐步具备了行业神的崇拜形象,也进一步提高了佛家寺僧医药活动的社会影响。宋代以后各种“药王”的多样化记载,是明清时期医药行业民间崇拜的社会文化基础。就现实意义而言,宋代作为超越古代经济发展平均水平的关键时期,是我们恰当总结古代药业发展经验最具代表性的历史阶段。以药物利用为线索,注重探讨药材商品的经营活动及文化背景,是系统阐释宋代药业发展水平、拓展宋代社会经济史研究的合理途径和独特视角。传统药业至今关乎民众生活、政府治理、社会秩序等一系列问题。如何综合规划药学史的研究路径、如何理解和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对药物的依赖和需求,仍是人们值得不断深思的重要课题。

王培旭[2](2020)在《禹州中药材专业市场发展问题研究》文中提出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在国家的重视与支持下,中药材专业市场逐渐成为现代中药材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节点。全国十七家国家级中药材专业市场审批成立至今,不仅有效稳定中药材市场流通秩序,避免原先中药材集贸市场的交易乱象,更推动中药材经营销售环节的高质量运转,在中药材经济发展过程中作用显着。禹州中药材专业市场是河南省唯一一家国家级中药材专业市场,不仅带动禹州当地中药材经济发展和就业,更成为全国中药材流通及经营销售的重要平台和枢纽之一。新时代背景下,禹州中药材专业市场更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严峻挑战,如何推动其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基于上述背景,笔者将展开对禹州中药材专业市场的相关研究。本文主要采用实地调研走访和文献资料研究相结合的方式逐步获得相关数据资料,在其基础上综合运用调查研究法、文献研究法和比较分析法等多种专业方法展开研究。首先对禹州中药材专业市场目前发展状况进行分析,研究发现,目前禹州中药材专业市场已形成较大规模,在全国中药材经济发展中具有一定影响力,但仍存在诸如“柠檬”问题突出、现代化专业配套设施建设不完善、专业市场运营机制不健全、专业市场入驻门槛低、出口市场结构单一等问题,成为制约其可持续发展的阻碍;然后结合国内外其他药品经营单位发展典型案例进行剖析,总结成功经验;最后在前文研究基础上,结合禹州市中药材专业市场发展实际,从加大中药材质量管控力度、加快建设现代化专业设施、完善专业市场运营机制、建立健全严格的专业市场准入制度、积极拓展海外销路等方面提出推动禹州中药材专业市场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对策。通过以上三个步骤的探讨,期望早日解决禹州中药材专业市场面临的问题,并为国内外其他专业市场的发展提供一定借鉴价值。本文可能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是从专业市场视角丰富县域农业经济发展研究;二是完善禹州中药材经济研究,并为其他地区中药材经济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赵喜进,赵帅[3](2020)在《部分中药材近4年历史价格行情回顾与2020年部分中药材种植品种分析展望》文中指出据中药材种植指南网对药市953个中药材品种数据统计,价格与去年同期相比上涨的品种有316个,持平的有390个,下降的有247个。去年单价总和为278 080点,今年是278 607点,微涨。1中药材市场近4年来价格涨幅最大的10个品种和降幅最大的10个品种根据中药材种植指南网的中药材价格数据库得知,2016年、2017年、2018年、2019年近4年来中药材价格上涨和下跌幅度最大的品种如下。

李金凤[4](2018)在《基于产业价值链的山东中药产业发展战略研究》文中认为目的:运用产业价值链对山东中药产业进行发展战略研究,丰富不同商业环境下产业链、价值链、产业价值链等相关理论。对山东中药产业的上、中、下游及中药知识产业的现状进行梳理,对比其他省份,分析其存在的优劣势及机会与威胁,最终制定山东中药产业未来的发展战略,为政府制定产业规划、企业制定发展战略,促进中药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参考。方法:首先采用文献分析法对1993年2017年产业链、价值链、产业价值链、中药产业、互联网思维等理论与研究现状进行文献搜集和统计分析,了解相关理论在不同商业环境下的演变与发展逻辑,把握其本质,确定本文的研究方向与范围。然后按照产业链理论,运用数据统计、图表说明、比较分析及实地调查等方法,对山东省中药产业发展的现状进行结构化分析,并运用SWOT模型与案例分析法来分析山东中药产业的优劣势以及基于外部环境的发展机会与面临威胁,最后运用产业价值链的核心指导思想来确定山东省中药产业在被重新定义的中药大健康产业中的发展战略。成果:站在将相关产业与价值理论与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相结合的全新视角来探寻理论演变与发展背后的商业逻辑,提出了每一种经济学或管理学理论都与它所处的时代背景相适应的观点。针对当前的互联网背景与经济发展状况,要振兴与发展山东中药产业,需要重新审视山东中药产业所处的商业环境。经分析全国各省份中药产业研究情况,发现山东远远落后于其他省份,急需加强该领域的理论研究与管理探索,并以此来反哺中药产业的经营管理实践,最终提高产业促进与产业研究交互发展、相互滋养的中药产业综合实力。研究过程中,搜集了大量的数据并进行图表分析,明确了山东中药产业上、中、下游及中药知识产业等各个产业环节现状,并与全国其他省份进行横向对比,与自身发展的历史数据与演变过程进行纵向对比,从而客观地总结出了各个环节的产业特征。SWOT模型是比较着名的企业、产业或区域的战略分析工具,本研究运用它进行各项分析,总结出了山东中药产业具有中药材资源丰富,种植、养殖业发达,龙头企业形成了战略定位的创新范式,科研创新成果显着,以及产业链条基本形成等优势,同时也存在产业链条各环节发展不平衡,行业集中度不高,产业链上、下游关联协同度不高,以及协同创新性不强等劣势。从外部环境来看,山东中药产业拥有产业政策支持、中国经济强劲增长带来了消费需求与健康理念变化、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增强等前所未有的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的机遇,当然也存在着国际天然药物发展对中药产业产生强烈冲击、国内其他省份创新发展速度加快以及新商业环境下导致的产业边界模糊、其他产业对中药产业跨界冲击加强等威胁。最后运用产业价值链理论,指明了山东中药产业在被重新定义的中药大健康产业中的发展战略。结论:按照产业价值链理论,价值在产业链上的分布永远存在多寡,且随着商业环境与生产要素价值的变化而处于动态调整之中。山东中药产业在被重新定义的中药大健康产业中,上游种植产业可以与下游中药材专业市场打通,充分发挥上游道地药材资源与种质优势,重新定义中药材专业市场的核心价值。中游产业进行战略选择,要么做全产业链生态,要么做专科领域的产品群。下游产业进行商业流通环节的并购整合,提升附加值,解决产业痛点。中药知识产业进行产业联盟,协同打造科研创新系统。

李雪娇[5](2018)在《宋代药材经济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古代社会,农业是决定性的生产部门。很长时期内,农业生产发展非常缓慢,社会剩余产品十分有限,自然经济色彩相当浓厚。唐代中叶以后特别是宋代,随着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人口的大幅度增长,尤其是农民经营独立性的增强,商品经济的发展迎来了又一个发展高峰。不惟蚕桑、纺织、茶叶、粮食、酿酒、水果、矿冶、木材、渔业等产品成为商品,极大地扩充了市场的容量,丰富了商品的种类,药材这一人们生活中须臾不可或缺的农副产品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商品化程度也大大加深,从而推动了药材经济的迅速发展,为源远流长的中医中药文化续写了浓墨重彩的华章。有鉴于此,本文在先贤前辈的研究基础上,从宋代药材的生产、贸易、消费等方面,对宋代药材经济相关诸问题进行了详略不等的描述和探究。宋代药园的大面积存在,有国有药园和私有药园之分,药园所种植的药材数量和种类都很多。宋代药材的种植技术、加工技术、贮藏技术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整个宋代的药材产地比较广泛,北宋时期呈现出遍地开花之势,特别是经济重心的南移,使南方地区得到开发,种植药材的面积更加广阔。南宋时期政治经济中心的南移,使得南方地区的药材经济更加的发展,生产药材的地方更加密集。药材的大量生产推动了药材市场的形成与发展,宋代的药材市场主要有城市市场、农村市场、边缘市场以及海外市场,在这些市场中有大量的药材流通。药材市场的主体由生产者、药材商、政府药局、购买者等成员组成,这样就使得市场更好的运转,药材在市场上的流通也能得到及时的供应。宋政府还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对药材市场进行管理,防止一些商人唯利是图,售卖伪劣药材以及随意哄抬物价。关于药材的消费,宋代应用得比较广泛,在医疗、饮食、美容、炼丹等方面都有消费,在不同的阶级所消费的药材品种也不一样。本文没有选取那些关乎国计民生的大宗商品作为研究主题,而是撷取人们生产生活中须臾不可或缺的药材为研究对象,这既与笔者的成长经历、生活环境、兴趣爱好有关,同时也想从另一个角度为认识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提供一种注脚。更为重要的是,期望通过研究,为包含中医中药文化在内的中华传统文化的弘扬、传承贡献绵薄之力。

董寅骥[6](2017)在《辽宁省五味子中药材生产现状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为改善辽宁省五味子生产行业销售困难和质量差异明显的现状,本文通过对辽宁省五味子中药材生产企业的生产现状的调查及对二手数据的收集,发现辽宁省五味子中药材在市场上和质量方面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成因并提出建议,进而改善辽宁省道地药材五味子的市场现状,提高辽宁省五味子中药材质量。方法与结果:本文采用了文献研究法,访谈法和电话访问法进行调研。调研结果显示,辽宁省五味子生产存在以下问题:1.生产规范化程度较低;2.市场价格不稳定;3.部分企业无稳定销售渠道;4.种植面积减少。结论:政府应出台优惠政策,减少GAP认证成本,有利于辽宁省各个五味子中药材生产企业提高进行GAP认证的积极性,提高五味子中药材质量;企业应制定科学的生产计划有利于营造五味子中药材稳定的市场环境;企业应利用网络平台并与收购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有利于解决辽宁省部分五味子中药材生产企业无稳定销售渠道的问题。

周鸯[7](2016)在《试论四大药都形成与发展的影响因素》文中研究指明唐代柳宗元《宋清传》中对唐代长安大药商宋清的经营活动的记载,可看出当时药业已十分活跃。而南宋京城临安,药业经营分工更细,极其兴盛。传统药材市场历史悠久,文化内涵丰富,至今仍然存在并发挥重要作用。安国、樟树、亳州、禹州四大药都作为全国中药材集散地,已有数百年历史。在当代,四大药都的交易额仍然位居全国前列,且均在1996年国家批准的17个药材市场中。明清时期,各药材散集散地逐渐发展,包括安国、禹州、樟树、亳州、百泉等着名药材市场逐渐成熟,其涉及到的庙会经济、金融业、药材种植加工业、商会、十三帮的等为药材市场服务的行业及机构逐渐形成体系。这些方面,恰恰是影响着药材市场发展的重要因素,关系着药材市场的运营。回顾药都发展历史,分析总结历史经验,对促进当代药材市场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探讨了影响四大药都形成与发展的地理交通、政策、经济、民俗文化、药商行会、经营、药材资源、加工炮制八个因素,并得出了以下结论:一、便利的地理交通条件、适宜的经济环境、稳定的政治环境是药都形成与发展的基础。全国性的药材交易必然离不开药材的运输,运输是药市经营至关重要的环节。中国古代的货运方式主要为水运,陆路运输亦较为便捷。四大药都中,水运优势最为突出的为樟树,陆路运输优势最为明显的为安国。禹州与亳州,其陆运亦较为便捷,并且都有水运为其补充,药材的运输亦十分便捷。药市交通条件促进其形成和发展,保障药材便捷流通,是影响药都形成的重要环节。首先,经济环境与国家商业政策的宽容,为药市形成与发展提供了的良好的社会环境;其次,开明政策法令的支持可加速药市的发展,而政府打压政策则可使药市迅速衰败乃至消失。金融业的发展则使得药材交易更为便捷,交易过程更为专业,资金流动更加方便、安全。由此则保障了药材交易资金流动的畅通性,促进药材交易的进行,从而促进药市发展。二、民俗文化的繁荣为药市形成与发展提供了“群众基础”文化就是凝聚力,将各地药商吸引到药市来,扩大药市声誉,促进了药市的进一步发展。而在其中最突出的是宗教信仰的力量,具体体现就是庙会与药交会,药王庙是其中极具特色的。药王庙会聚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药商,在庙会期间药材大量集中交易、交换信息互通有无。四大药都无一不是借助了信仰的力量,将药商们聚集起来,进行药材交流。而这种药材交流演变至今,即成为“药交会”而文化一直引导着药市的兴起与发展。三、精良的加工炮制技艺、丰富的药材资源与道地药材则是药都提高声誉的金字招牌。四大药都在历史上均有药材资源的记载,其资源丰富,并有着药材种植的历史。药材资源对药都形成与发展的影响主要在于:第一,道地药材就像一个药市的名片,其在医药行业中的知名度,扩大了药市在整个行业中的影响。道地药材以其优良的品质优于别地所产同种药材的疗效,吸引了各地药商前来采购,从而促进了药市的繁荣。第二,丰富的药材资源提供了药市形成与发展的物质基础。第三,药材的种植促进药材市场的发展及繁荣。四大药都均有发达的药材加工业,药材集散时迫切需要加工,以便于销售及应用。重视加工炮制是四大药都的共性,且都自制丸、散、膏、丹、酊等各剂型中成药,各自具备自身特色,因此可以断定,药材加工对药都形成发展具有重大推动作用。四、行业分工的细化、市场管理的完善是一个市场发展成为药都的必要条件,良好的信誉更是其发展的必要前提。药业行业分工的精细化产生了其经营的不同形式,其经营形式主要为药行、字号、咀片店、药庄、药棚、片子棚,涉及到大宗药材的越产地买卖、药材批发、药材零售、成药销售与药材加工等,其形式多样,各有所长,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药市诚信为本、灵活经营、制作当先的经营理念则是支持其发展的根本,无信则不立。五、药帮、行会的出现与成熟是药都形成的标志,推动着药市的进一步发展。十三帮、五大会、安客堂等构成了药市管理体系。商帮行会在唐代即出现萌芽,明清更是盛行。其形成原因是市场规模的不断地发展,促使分工不断地细化,而药商们为维护自身利益,根据不同的地域结成帮。其目的是保护本帮药商的权益,增强自身的竞争力。十三帮、五大会的出现是药市繁荣的体现。四大药都在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均出现了药商帮会,而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十三帮。以十三帮为代表的民间组织的出现,对庞杂的药市的管理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与官方调剂相结合,使得药市运营更加正常有序。安客堂之类的官民共治的组织则又充分维护外商利益,可提高市场的口碑与竞争力。综上,四大药都的形成与各方面条件的适宜均分不开。适宜的地理交通、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是药市形成的基础,良好的信誉、细化的行业分工、完善的市场管理是药市发展壮大成为药都的必要条件,民间信仰的推动与引导则使得药市更为有效地发展,道地药材与加工炮制工艺极大地推动了药都的形成与发展,药帮、行会,药帮、行会的出现标志着药市走向成熟繁荣。由此可以得出结论:一个药市从形成到发展成为药都,首先是在有利的地理交通、经济环境、政治环境基础上,通过民俗文化的引导,打造具有特色的道地药材与加工炮制,然后不断细化行业分工、完善药市管理,最终才能使其成为产业链条完备的“药都”。当今社会,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物流运输业发达,具备了药材市场发展的基本条件,药材市场欲快速发展,必须要在其他关键影响因素下功夫,突出特色优势,真正做大做强。根据历史及现状调研情况,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充分利用文化信仰的力量,形成其独特的文化体系,举办全国性乃至国际性的以药材交流为主的中医药文化节;第二,发挥道地优势,围绕其道地药材打造成其特有品牌,加强知名度,从而成为其闻名全国的金字招牌;第三,加快新药研发,实行药材加工的现代化;第四,完善市场分工、管理,围绕药材交易这一中心,细化分工,并统一、严格管理,规范市场交易。这四点是当今药市能成为药都的关键所在。

丁立威,丁乡[8](2014)在《东北药市稳健前行》文中研究说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药材产业已具规模,形成了药材产销的7大地区,有17个中药材专业市场,中药材的吞吐量年逾4万吨,其中东北地区(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以下简称东北药市)为7大市场之一,是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关注和依靠的重点地区药市之一。2008年以来,全国7大地区药市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整体走势不容乐观,产、供、销跌宕起伏,价格潮起潮落。东北药市在这一大环境下,不但没有低迷,反而逆势上扬,有80%以上的药材购销两旺,价格逐年上涨。特别是进入2013年之后,东北药市在多种利好条件和积极因素叠加助推之下,强势上扬,人气指数上升,购销活跃,产销量明显上升,约90%的药材价格或涨或稳定,仅有约10%的品种走势低迷。东北药市

梁飞[9](2013)在《道地药材考 ——以20种中药为例》文中研究指明本文旨在探讨道地药材的相关问题,包括道地药材的本质、道地药材的特点、道地药材形成与影响因素等内容。全文分为各论与总论两大部分。各论部分参考胡世林《中国道地药材》一书,按照近现代道地药材川广云贵、南北浙怀的区划分类传统,分别选取川药、广药、云药、贵药、怀药、浙药、关药、北药、西药、南药十大类别中的2种常要道地药材(具体为:附子、丹参、巴戟天、桂枝、三七、茯苓、天冬、朱砂、地黄、山药、白术、乌药、细辛、防风、黄芪、阿胶、当归、枸杞子、吴茱萸、苍术;植物药共18种;矿物药、动物药各1种),考察其古代(至清代)的药用历史。总论部分在个例考察的基础上,进行归纳、总结,就道地药材的相关理论问题进行探讨,具体内容为:1“道地”一词的文献考察:“道”、“地”连用,合为一词,约始于东汉。其意义则在二字原义的基础上有所衍伸。至南宋,类似道地药材含义的道地一词用法开始见诸文献。明代,与道地药材相近的道地一词用法大量出现,“道地”成为当时的本草着作、医学着作乃至社会生活中表达优质含义时较为常用的词汇;同时,“道地药材”的专有称谓也正式出现。“道地药材”中的“道地”二字,以其本义为基础,融合了“道”作为一级行政区划单位的含义,指明特定产地的药材质量较其他地区所出同类药材更为优良。2道地药材的观念渊源:道地药材强调了药材的产地。事实上,中医学重视药材产地的这种观念,源于中国传统文化。中国古人很早就形成了不同地方有不同物产这一认识,其历史可以追溯至先秦时期甚至更早。这种观念形成以后,在我国历史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早期如促进了贡品制度的建立,后期如促进了道地药材这一特殊医学现象的产生。3道地药材的发展历史:道地药材的发展历史,既是我国古人对药物认识与应用的历史,也是本草学发展的历史。先秦时期,我国古人对于药物已形成了基本的认识,其中就包含了药物产地的观念与相应的文献记载。至秦汉,《神农本草经》的问世,标着本草学的建立;这一时期,在药物总结的基础上,药物理论、药物炮制、药物组方都得到了发展;《神农本草经》中还明确提出了产地的重要意义。魏晋时期,服食之风盛行,在一定程度上反而促进了古人在药物应用方面的探索,促进了本草学的发展;古人在追求服食药物的过程中,对于药物的产地也非常重视。南北朝时期,《本草经集注》的出现,标志着本草学历史上又一次药物总结的完成;而《齐民要术》的问世,则反映了南北朝时期药物栽培的巨大进步,对于道地药材的发展,具有极为深远的影响。至唐代,药物的产地划分已初显规模,其代表就是《千金翼方》的“药出州土”篇,以当时的政治区划单位“道”为据,划分药物的产地,成为后世道地药材之肇端。此外,唐代的政典、志书对于药材的产地分布也多有记载。两宋时期,农业生产发达,各类手工业亦颇为兴盛;商业繁荣,儒学复兴。这一时期,中医学,包括本草学在内,同样获得了全面的发展。医疗制度方面,如太平惠民局的建立,太医局本草学科的设立;本草整理方面,如《开宝本草》、《嘉佑本草》、《本草图经》、《证类本草》、《本草衍义》等书籍的问世。此外,药物的栽培也有较大发展,并出现了最早的药物专谱——《彰明附子记》。金元时期,以张元素为代表的医家,在药物理论研究方面作出了创新性的巨大贡献,提出了药物升降浮沉、药物归经、引经报使等理论,扩展了本草学的内容,深化了人们对于药物的认识。至明代,在前代基础上,正式出现了道地药材的名称。道地一词频频出现在医学书籍中,方书中还大量标注药物的产地信息以示强调,本草书籍中还就道地药材的认识加以阐发。清代,是道地药材发展的繁荣阶段。除了医学书籍对于道地药材的论述与强调外,以道地药材为主要经营对象的药材贸易也欣欣向荣,更出现了专卖固定地区特产药材的药材帮会组织。4道地药材的确立时间:在阐明道地药材发展历史的基础上,本文认为道地药材这一事物的最终确立是在明代。这表现在药物的生产、药物的加工、药物的流通与药物的使用四个方面。药物生产方面,表现为药物产区的形成。明代药物的栽培较前代更有发展,每一地区都有大量的种类丰富的药物产出。而其中质量优良者,更是形成了专门的药材生产区域。药物加工方面,则体现为饮片的出现,炮制工艺的提升,以及药物包装的精致。饮片是目前中药材的主要规格,而其正式出现即在明代;饮片的出现不仅有利于药材的煎煮、保存,也便于药材的流通。明代的炮制工艺较前代有了巨大的提升,这得益于明代药业规模的扩大,使得集中生产成为可能,各类精致繁复的炮制工艺得以实现并获得发展。药物的包装在明代也有了很大进步,不仅精美,而且具有完整的注意事项等信息,已具备了较为成熟的商品特色。药物的流通方面,主要体现为明代高度发达的药业经济,包括遍布全国的药店药肆与全国性药材市场的形成与发展。药物的使用方面,主要体现在医学书籍中对于道地药材的高度重视,尤其是方书中每每加注药物产地信息以示区别;而本草书籍对于道地药材的论述也非常丰富。5道地药材的影响因素:本文认为道地药材受到自身物种品质、所处自然环境、中医学术、农业耕种、科技制造、经济贸易与政治人文七大因素的影响与制约。各类因素的具体影响互不相同又彼此交错,形成了互为因果、错综复杂的关系。具体为:道地药材自身的物种品质,是决定道地药材优于普通药材的根本原因。自然环境是道地药材物种形成的基础,赋予道地药材特殊的秉性,并为其生长繁衍提供支持;自然环境的改变必然引起道地药材物种的变化,如果这一物种无法适应自然环境的改变,最终只能被历史淘汰。中医学术是道地药材之所以成为药材的关键,对于发现药物的功效、扩展药物的种类、指导药物的应用、检验药物的质量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农业耕种使得药物从野生发展为栽培,不仅能够扩大药物的来源,同时还可以扩展药物的应用方式,而对于道地药材来讲,农业耕种技术的发展,还是道地药材产区形成的重要原因。科技制造既能促进医药知识的传播,也能推动工具技术的革新,从而间接地促进道地药材的研究与生产加工。经济贸易对于道地药材具有直接的刺激作用。首先,经济利益的刺激使得道地药材的生产获得发展;第二,商业竞争的激烈促进药材经营者在药物炮制工艺、药物包装等方面的不断进步;第三,药材经营者以道地药材为招牌吸引民众,又进一步扩大了道地药材的影响力;第四,药材生产的普及性、经济利益引发的作伪行为,又促进了道地药材优劣真伪的鉴别。政治人文对于道地药材的影响包括:社会整体文化程度的高低,决定着从事药物研究的人员素质;统治阶级对于珍贵药材的搜刮,往往导致药材的濒危;社会发展导致的人口增长,必然增加药物的需求,从而刺激药物的生产与贸易;社会整体环境的好坏,也直接影响着药物的生产与药物的流通。此外,药物的出产还表现出一定的向心性,即靠近政治中心的地区,往往有多种优质药物出产。6道地药材的属性:在全面分析的基础上,本文认为道地药材具有四种属性,体现了道地药材四个方面的特质,包括:物质属性(道地药材的本质属性)、医学属性(道地药材的评价标准)、文化属性(道地药材的社会意义,又可细分为药物文化、药王文化、药市文化)与商业属性(道地药材的品牌特征)。

张立强[10](2006)在《药用植物预警系统的信息媒介、获取途径与处理等相关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建立国家药用植物资源开发保护监测预警系统(以下简称“药用植物预警系统”)的前提是必须要建立与之相关的信息数据采集、存储、分析、加工处理及发布系统,这就必须用到信息学和信息技术。 一、研究的定位、主要内容和产出 本研究是建立药用植物预警系统(简称该系统)的基础工作和信息资源的考察与分析,所需的信息包括该系统的基本知识、数学理论,信息学的知识和相关理论,以及全国的药材市场、药材种植基地、医药公司、药材公司等各个部门和单位的药用植物资源、生产、开发、销售信息。预期目标是为展开该系统相关数据的搜集规划一个蓝图,使后续工作能够按图索骥。运用信息学的相关知识对该系统信息媒介进行全面系统考察,分析其信息分布特点,探讨其信息的应用价值,了解并掌握该系统所需信息资源的获取途径及对这些信息进行管理、处理的方法,为建立该系统信息采集、储存、加工处理及发布系统提供可靠的参考。 二、药用植物预警系统简介 简要介绍了药用植物预警系统的建立方案、逻辑过程、功能和价值。 三、药用植物预警系统信息媒介的考察、分布特点及应用价值研究 (一) 药用植物预警系统信息媒介的考察 1、传统媒体信息资源:《中药研究与信息》杂志、《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濒危中药资源保护利用战略研讨会论文集(2000)》、《中药材产销》、《中药进出口贸易指南》、《中国常用中药材》、《中国中药资源》、《中国海关统计年鉴》、《常用中药材十年产销概要》、《中药材市场分析》、《中国中医药报》,及其他内部资料、小册子等。 2、相关数据库信息资源 数据库可分为数值数据库、事实数据库、文献数据库和多媒体数据库。简单介绍了数据库的检索策略及过程,列举了有关的各种数据库: (1) 有关文献数据库:中医药文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CBMdisc)、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数据库、国家科学技术图书文献中心、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实施工程CNKI、万方数据资源系统、中文期刊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中医药报刊数据库、MEDLINE/PubMed检索、EMBASE荷兰医学文摘数据库等。 (2) 国内有关中药数据库:中国中药数据库、中国医药企业数据库、中药保护品种数据库、中国医药产品数据库、中国藏药数据库等 (3) 国外相关数据库:INMEDPLAN(印度药用植物分布式数据库网)、中药专方光盘、ACUBASE ONHNE系统等。

二、全国九大药市部分植物类中药材市场行情(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全国九大药市部分植物类中药材市场行情(论文提纲范文)

(1)宋代药业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意义
    二、研究现状综述
    三、研究主要内容
    四、研究思路及方法
    五、研究创新与不足
第一章 宋代以前药业概述
    第一节 秦汉时期的药物利用与流通
        一、战国秦汉时期的药物认识及利用
        二、秦汉时期的药物流通
    第二节 魏晋隋唐时期的医药分家
        一、医药分家的内涵及表现
        二、医药分家与药业兴起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宋代药物的栽培与利用
    第一节 宋代植物药栽培的新发展
        一、栽培品种成倍增多
        二、栽培方法改良更新
        三、专业栽培的规模化发展
    第二节 宋代动物药的选择及利用
        一、动物药与“辰属”观念
        二、常见动物药的利用
        三、药物代用品的新探索
    第三节 宋代矿物药补益功用的弱化
        一、矿物药利用观念的变化
        二、矿物药利用实践的积累
        三、矿物药补益功效的替代——兼论黄耆“补药”地位的形成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宋代药业的经营及管理
    第一节 官府机构
        一、皇室用药
        二、药物储藏
        三、官方制售
    第二节 民间药肆
        一、政府管理
        二、地域发展
    第三节 专门药市
        一、形成特点
        二、流通变化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宋代药商与行业发展
    第一节 药商的社会形象
        一、药商的指代名称
        二、药商的行业形象
    第二节 药商的行业活动
        一、“药行”与“药市”
        二、药商的行业活动
    第三节 药商的地域环境
        一、北方药材的利用情况——以雄州一带为例
        二、南方药市的区域特点——以长江流域为例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宋代士人与药业文化
    第一节 种药建园
        一、家宅种药
        二、开辟药园
    第二节 传方验方
        一、传方
        二、验方
    第三节 助力佛道
        一、道家祠观
        二、佛家寺院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宋代对外药物贸易
    第一节 宋与辽夏金的药物贸易
        一、与契丹辽国
        二、与党项夏国
        三、与女真金国
    第二节 宋与东南亚诸国的药物贸易
        一、进口药物的种类
        二、进口药物的地区交易
        三、进口药物与岭南瘴疾
    本章小结
结论
    一、宋代药业兴盛的主要特征
    二、宋代药业兴盛的主要原因
    三、宋代以后的药业发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2)禹州中药材专业市场发展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目的
    (四)国内外研究综述
    (五)研究内容
    (六)研究方法和可能创新点
二、相关概念及理论阐释
    (一)相关概念
    (二)理论阐释
三、禹州中药材专业市场发展概况
    (一)禹州中药材专业市场发展环境
    (二)禹州中药材专业市场建设规模
    (三)禹州中药材专业市场经营状况
四、禹州中药材专业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柠檬”问题突出
    (二)现代化专业配套设施建设不完善
    (三)专业市场运营机制不健全
    (四)专业市场入驻门槛低
    (五)出口市场结构单一
五、案例分析
    (一)案例背景
    (二)成功经验
六、促进禹州中药材专业市场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一)加大中药材质量管控力度
    (二)加快建设现代化专业配套设施
    (三)逐步健全专业市场运营机制
    (四)建立健全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
    (五)积极拓展海外销路
七、结论与展望
    (一)简短结论
    (二)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禹州中药材专业市场发展问题研究调查问卷
致谢
个人简历

(3)部分中药材近4年历史价格行情回顾与2020年部分中药材种植品种分析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1 中药材市场近4年来价格涨幅最大的10个品种和降幅最大的10个品种
    1.1 价格涨幅最大的10个中药材品种
    1.2 价格降幅最大的10个中药材品种
2 常用的57个根类中药材品种近4年价格
    2.1 价格上涨的品种(按涨幅从多到少排序)
    2.2 价格下降的品种(降幅从少到多排序)
    2.3 价格平稳的品种
3 部分中药材品种发展趋势
    3.1 未来价格趋势看好、值得种植发展的品种
    3.2 价格趋势比较稳定、可适量发展的品种
    3.3 价格下滑的品种
    3.4 价格已徘徊多年的品种
    3.5 不能种植的品种
    3.6 受气候限制的品种
    3.7 从种源价格看,走势上涨的中药材种子、秧苗品种
    3.8 种子、秧苗价格下降的品种
    3.9 野生品种价格依然走高的品种

(4)基于产业价值链的山东中药产业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 选题背景
    2 研究的意义
        2.1 丰富理论体系
        2.2 实际意义
    3 研究的方法与框架
        3.1 研究方法
        3.2 研究框架与技术路线
    4 创新点与未来的研究方向
第二章 相关理论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1 产业链
    2 价值链
    3 产业价值链
    4 中药产业
        4.1 中药产业
        4.2 研究现状
    5 互联网思维
    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山东中药产业现状调查
    1 中药材种植(上游产业)
    2 中药饮片加工与中成药生产(中游产业)
    3 中药材专业市场与商业流通(下游产业)
        3.1 中药材专业市场
        3.2 商业流通
    4 科技创新(中药知识产业)
    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运用SWOT模型对山东中药产业进行分析
    1 山东中药产业的优势(S)
        1.1 中药材资源丰富,种植业发达
        1.2 中药工业企业部分形成行业龙头
        1.3 科研创新强,成果显着
        1.4 中药产业链基本形成
    2 山东中药产业的劣势(W)
        2.1 产业链各环节发展不平衡
        2.2 中下游行业集中度不高
        2.3 产业链各环节关联协同度不高
        2.4 产业协同创新性不强
    3 山东中药产业的机会(O)
        3.1 产业政策支持
        3.2 国内消费需求与健康理念的变化
        3.3 中国在全球价值链的地位变化
    4 山东中药产业的威胁(T)
        4.1 国际天然药物对中药的威胁
        4.2 其他省份的发展对山东中药产业的威胁
        4.3 其他产业对中药产业的跨界冲击
    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产业价值链的山东中药产业发展战略
    1 重新定义中药产业
    2 上游产业与下游中药材专业市场打通
    3 中游产业进行发展路径的战略选择
        3.1 做全产业链生态型的中药工业企业的特征与发展逻辑
        3.2 做专科领域尖刀产品或产品群的中药工业企业的特征
    4 下游商业流通环节进行并购整合,创造附加值,解决产业痛点
    5 中药知识产业进行产业联盟,协同打造创新系统
        5.1 建立政、产、学、研、用一体的中药研发产业化平台
        5.2 围绕着中药材与中成药技术大项目进行资源整合与价值协同
        5.3 规划中药研发升级的路径
        5.4 推动中药产业研究与管理实践
    6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5)宋代药材经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及意义
    二、学术研究综述
    三、研究的重难点及创新点
    四、研究方法
第一章 宋代药材生产的发展
    第一节 宋代药材的生产形态
        一、国有药园
        二、官僚士大夫药园
        三、道观寺院药园
        四、民户所占有的药园
    第二节 宋代药材生产的技术
        一、种植技术
        二、加工技术
        三、贮藏技术
    第三节 宋代药材的主要产地
        一、北宋药材产地
        二、南宋药材产地
第二章 宋代药材的流通
    第一节 宋代药材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一、宋代药材的国内市场
        二、宋代药材的少数民族地区市场
        三、宋代药材的海外市场
    第二节 宋代药材市场的主体和客体
        一、宋代药材市场的主体
        二、宋代药材市场的客体
    第三节 宋政府对药材市场的管理制度
        一、对药材价格的管理制度
        二、对药业行会的管理制度
        三、对外来药材的管理制度
        四、对出售药品的管理制度
第三章 宋代药材的消费
    第一节 宋代药材的消费方向
        一、医疗
        二、饮食
        三、美容
        四、炼丹
        五、其他
    第二节 宋代药材的消费主体
        一、皇室贵族
        二、官僚士大夫阶层
        三、商人
        四、普通百姓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6)辽宁省五味子中药材生产现状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论着摘要
英文论着摘要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1 导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1.2 研究方法
    1.3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1.4 研究创新点
2 相关概念、理论和法规
    2.1 相关概念
    2.2 相关理论
    2.3 相关法规
3 辽宁省五味子中药材生产现状调查
    3.1 调研方法设计
    3.2 辽宁省五味子中药材生产现状调查结果
    3.3 小结
4 辽宁省五味子中药材生产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4.1 存在的问题
    4.2 成因分析
    4.3 小结
5 辽宁省五味子中药材生产存在问题的对策建议
    5.1 企业应制定科学的生产计划
    5.2 政府应加强政策扶持,提高企业进行GAP认证的积极性
    5.3 企业应利用网络平台并与收购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6 结论与讨论
    6.1 结论
    6.2 讨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附录 1
附录 2
附录 3
综述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致谢

(7)试论四大药都形成与发展的影响因素(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文献综述
前言
1 概述
    1.1 四大药都定义
    1.2 研究内容
    1.3 研究方法与条件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条件
2 四大药都简史
    2.1 安国——“草到安国方成药”
    2.2 樟树——“药不到樟树不灵”
    2.3 亳州——“南北通衢,中州锁钥”
    2.4 禹州——“药不经禹州无味”
3 影响因素
    3.1 地理交通
        3.1.1 水路交通
        3.1.2 陆路交通
        3.1.3 小结
    3.2 政策法令
        3.2.1 政府政策
        3.2.2 专门政策法令
        3.2.3 小结
    3.3 民俗文化
        3.3.1 民间信仰
        3.3.2 民间文化
        3.3.3 小结
    3.4 经济因素
        3.4.1 经济发展
        3.4.2 票号
        3.4.3 小结
    3.5 药商行会
        3.5.1 十三帮
        3.5.2 五大会
        3.5.3 安客堂
        3.5.4 小结
    3.6 药市经营
        3.6.1 经营机构
        3.6.2 经纪人
        3.6.3 经营理念
        3.6.4 小结
    3.7 药材资源
        3.7.1 安国
        3.7.2 樟树
        3.7.3 亳州
        3.7.4 禹州
        3.7.5 小结
    3.8 加工炮制
        3.8.1 加工炮制概况
        3.8.2 加工工艺
        3.8.3 加工工具
        3.8.4 小结
4 讨论与结论
    4.1 讨论
    4.2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历

(8)东北药市稳健前行(论文提纲范文)

12013年东北药市整体走势分析
2 药材产区、品种与产量
    2.1 东北产区分布
        2.1.1 黑龙江省
        2.1.2 吉林省
        2.1.3 辽宁省
    2.2 东北地产品种与产量
        2.2.1 主要品种
        2.2.2 产量估算
    2.3 关内产区分布及品种
        2.3.1 关内产区分布
        2.3.2 主要品种
3 重点品种销势分析
    3.1 根茎类
    3.2 子仁类
    3.3 全草类
    3.4 花叶类
    3.5 皮类
    3.6 菌藻类
    3.7 动物类
4 强势品种走势分析
    4.1 人参 (园参)
    4.2 西洋参
    4.3 党参
    4.4 三七
    4.5 当归
    4.6 关防风
    4.7 刺五加
    4.8 白鲜皮
    4.9 金莲花
    4.1 0 猪苓
5 东北药市后市展望
    5.1 基础牢固
    5.2 新政助推
    5.3 出口强劲
    5.4 成本上升
    5.5 推波助澜
    5.6 进口缩减

(9)道地药材考 ——以20种中药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文献综述
    1 发展历程
        探索期:50-60年代
        发展期:80-90年代
        兴盛期:21世纪至今
    2 研究概况
        2.1 现代科学研究
        2.2 传统文献研究
        2.3 政策法规研究
    3 存在问题
    参考文献
前言
    1 研究目的
    2 研究思路
        2.1 归纳
        2.2 联系
        2.3 发展
        2.4 属性
    3 研究方法
        3.1 研究内容
        3.2 研究步骤
第一部分
    1 道地药材的名称含义
        1.1 “道”与“地”的本义
        1.2 “道地”最初的含义
        1.3 “道地”与药材的合用
        1.4 “道地药材”的正式出现
    2 道地药材的观念渊源
        2.1 五方的观念
        2.2 地产的认识
        2.3 贡品的出现
    3 道地药材的历史概览
        3.1 风雅颂经——先秦·本草的最初认识
        3.2 理法药方——秦汉·本草的理论建立
        3.3 服食之风——魏晋·本草的功效探索
        3.4 要术惠民——南北朝·本草的人工栽培
        3.5 道分天下——隋唐·本草的产地划分
        3.6 责备求全——两宋·本草的全面发展
        3.7 立异为变——金元·本草的学术创新
        3.8 名正物兴——明代·道地称谓的出现
        3.9 习以成俗——清代·道地药材的繁荣
    4 道地药材的确立时间
        4.1 名称的出现
        4.2 应用的普及
        4.3 产区的形成
        4.4 交易的发展
    5 道地药材的影响因素
        5.1 物种品质
        5.2 自然环境
        5.3 中医学术
        5.4 农业耕种
        5.5 科技制造
        5.6 经济贸易
        5.7 政治人文
    6 道地药材的属性
        6.1 物质属性——本质属性
        6.2 医学属性——评价标准
        6.3 文化属性——社会意义
        6.4 商业属性——品牌特征
第二部分
    1 附子
    2 丹参
    3 巴戟天
    4 桂枝
    5 三七
    6 茯芩
    7 天门冬
    8 朱砂
    9 地黄
    10 山药
    11 白术
    12 乌药
    13 细辛
    14 防风
    15 黄芪
    16 阿胶
    17 当归
    18 枸杞子
    19 吴茱萸
    20 苍术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10)药用植物预警系统的信息媒介、获取途径与处理等相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本项研究的定位
    1.2 本项研究的主要内容
    1.3 本项研究的产出
2 药用植物预警系统简介
    2.1 药用植物预警系统建立方案及其逻辑过程
    2.2 药用植物预警系统功能和价值
    2.3 药用植物预警系统所需的信息
    2.4 信息对建立药用植物预警系统的意义
3 药用植物预警系统信息媒介的考察、分布特点及应用价值研究
    3.1 药用植物预警系统信息媒介的考察
        3.1.1 传统媒体信息资源
        3.1.2 相关数据库信息资源
        3.1.3 互联网络信息资源
        3.1.4 专业情报信息机构的信息资源
        3.1.5 药材市场、医药公司、药材公司、药材基地信息资源
        3.1.6 国家或行业的统计资料
        3.1.7 专家调查法得到的信息资源
        3.1.8 实地调查得到的信息资源
        3.1.9 国外有关信息资源
    3.2 药用植物预警系统信息的分布与特点分析
        3.2.1 药用植物预警系统信息来源分布与特点
        3.2.2 药用植物预警系统信息媒介的特点
        3.2.3 药用植物预警系统信息组成的特点
    3.3 药用植物预警系统信息的应用价值研究
        3.3.1 信息的内在应用价值
        3.3.2 信息应用价值的主体判断
        3.3.3 药用植物预警系统信息应用价值的分析
        3.3.5 无应用价值信息的确定及销毁
    3.4 药用植物预警系统备选信息采集一览表
4 药用植物预警系统信息获取途径及策略
    4.1 获取途径选择的原则及策略
    4.2 具体途径及策略
        4.2.1 自行搜索免费资源
        4.2.2 无偿使用
        4.2.3 共享
        4.2.4 交换
        4.2.5 国家行政协调
        4.2.6 购买
        4.2.7 联合与共建共享
        4.2.8 其他途径
    4.3 正确选择信息获取途径的意义
5 药用植物预警系统信息的管理、处理
    5.1 药用植物预警系统信息的管理
        5.1.1 药用植物预警系统信息管理机构及模式
        5.1.2 药用植物预警系统信息的数量管理
        5.1.3 药用植物预警系统信息的质量控制
        5.1.4 药用植物预警系统信息的产权管理
        5.1.5 药用植物预警系统信息的存储管理
        5.1.6 药用植物预警系统信息的使用管理
        5.1.7 药用植物预警系统信息的安全管理
        5.1.8 药用植物预警系统信息的保密制度和措施
    5.2 药用植物预警系统信息的处理过程简述
        5.2.1 药用植物预警系统信息处理的层次
        5.2.2 药用植物预警系统信息处理过程中各阶段的任务
    5.3 药用植物预警系统信息处理方法简介
    5.4 药用植物预警系统信息处理的最终目的
6 结论、问题与建议
7 参考文献
附: 综述
致谢

四、全国九大药市部分植物类中药材市场行情(论文参考文献)

  • [1]宋代药业研究[D]. 杨小敏. 河北大学, 2020(03)
  • [2]禹州中药材专业市场发展问题研究[D]. 王培旭. 河南工业大学, 2020(05)
  • [3]部分中药材近4年历史价格行情回顾与2020年部分中药材种植品种分析展望[J]. 赵喜进,赵帅. 特种经济动植物, 2020(02)
  • [4]基于产业价值链的山东中药产业发展战略研究[D]. 李金凤.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8(01)
  • [5]宋代药材经济研究[D]. 李雪娇. 云南大学, 2018(01)
  • [6]辽宁省五味子中药材生产现状及对策研究[D]. 董寅骥.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17(02)
  • [7]试论四大药都形成与发展的影响因素[D]. 周鸯.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16(02)
  • [8]东北药市稳健前行[J]. 丁立威,丁乡. 特种经济动植物, 2014(04)
  • [9]道地药材考 ——以20种中药为例[D]. 梁飞.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3(08)
  • [10]药用植物预警系统的信息媒介、获取途径与处理等相关研究[D]. 张立强.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06(09)

标签:;  ;  ;  ;  ;  

部分植物性中草药在全国九大医药市场行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