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霉菌主要感染对带状库蚊幼虫体内成分的影响

链霉菌主要感染对带状库蚊幼虫体内成分的影响

一、大链壶菌感染对致倦库蚊幼虫体内元素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万宜乐[1](2021)在《苍山溪流水生真菌多样性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研究》文中提出目的:发现和描述苍山溪流水生真菌分类单元,明确该类真菌的物种多样性及其群落结构,进一步阐明真菌多样性及其群落结构与环境因子(水体、季节、海拔和植被)的关系。方法:以苍山为研究区域,在春、夏、秋和冬四个季度从六条苍山溪流(黑龙潭、锦溪、灵泉溪、莫残溪、万花溪和阳溪)中,海拔范围1900~3900m内,每间隔300米设置一个采样点,结合自然基质随机采样和岸边优势植被诱饵采集法,采集沉水腐木3240份,分离水生真菌,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系统学相结合方法进行物种鉴定,并采用香农-威纳指数和群落相似性指数分析苍山溪流水生真菌多样性、群落相似性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1.从3240份沉水腐木样品中,分离纯化得到水生真菌菌株217株,共鉴定出115属,141种,其中包括新种3种。常见属种为Acrogenospora sphaerocephala、Conioscypha aquatica、Cylindrodendrum album、Sporidesmiella hyalosperma、Stachybotrys chartarum、Thelonectria discophora、Thelonectria westlandica和Volutella ciliata。2.苍山黑龙潭、锦溪、灵泉溪、莫残溪、万花溪和阳溪六条溪流的水生真菌多样性香农-威纳指数分别是2.65、3.00、3.93、3.38、3.20和2.89,即灵泉溪的物种多样性最高。3.夏季的水生真菌物种多样性最高,冬季最低,其中,春季和夏季的群落相似性最高(S′=0.125);在海拔1900~2300m范围内,物种多样性最高,随着海拔的上升,物种多样性也呈上升趋势,其中,低中海拔和中海拔的群落相似性最高(S′=0.165);自然基质上的物种多样性和检出率最高,人工诱饵和自然基质间的群落相似性指数较低,且通过统一定量方法发现,不同基质上的物种多样性存在显着差异。4.构建了Minimelanolocus属最新的系统发育树,介绍了Minimelanolocus属的两个新种M.clavatus和M.nujiangensis。结论:本研究通过定量诱饵法建立了统一定量研究方法,首次系统的研究苍山水生真菌资源、多样性、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丰富了水生真菌资源库,且进一步掌握了水生真菌的生活习性,为水生真菌后续的深入研究奠定基础。

陈扬[2](2019)在《虫生腐霉菌与真菌的效应子功能初探及贵阳腐霉菌分泌蛋白初步分析》文中研究指明植物病理学研究发现,病原菌侵染寄主时会产生大量效应子,干扰寄主的正常生理生化反应,引起寄主发病。病原菌效应子种类众多,其中有两类能作为毒素直接杀死寄主细胞。一是CRN类效应子(crinkling and necrosis protein),它在多种病原真菌中广泛存在,但在卵菌中数量明显扩张,能引起寄主细胞的坏死和皱缩;二是NLP类效应子(necrosis and ethylene-inducing peptide 1-like protein),体外处理就具有细胞杀死活性。本实验室前期发现,许多虫生病原卵菌和真菌基因组中也有这两类效应子,因此我们提出假说,认为虫生病原卵菌和真菌来源的效应子也可能对寄主昆虫细胞具有毒性作用,有望作为杀虫蛋白鉴定的一种新资源。贵阳腐霉时贵州医学院苏晓庆教授于1994年发现的对蚊幼虫有毒性的一种病原卵菌,具有较号的杀虫活性,可以通过寄生杀死蚊虫的幼虫等。研究人员一直试图了解贵阳腐霉的毒性机理,为人们对于蚊虫的防治提供一个更加有效安全的方法。目前已知的昆虫病原真菌分泌的用于降解昆虫表皮的酶或酶系都有蛋白酶、几丁质酶、脂酶、分解纤维素和酚类化合物的酶或酶系。因此我们认为,贵阳腐霉在侵染蚊虫时也会分泌部分酶或酶系,促进侵染。本研究选取了虫生贵阳腐霉菌(P.guiyangense Su)、黄曲霉(Aspergillusflavus)和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来源的效应子,基于棉铃虫能取食本氏烟的特征,将这些效应子在本氏烟中表达,考察这些效应子对棉铃虫的影响,期望获得新型杀虫蛋白;同时研究了这些效应子对植物抗病和非生物逆境的影响。并获得了以下主要结果:获得了表达效应子的转基因烟草成株:前期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能侵染蚊虫的贵阳腐霉含有28个CRN效应子,利用昆虫细胞系毒性实验,本实验室获得了 6个对昆虫有细胞毒性的效应子(PgCRN19,PgCRN31,PgCRN33,PgCRN37,PgCRN40和PgCRN44)。同时也从虫生尖孢镰刀菌和黄曲霉中鉴定14个NLP效应子。本研究构建了基于pBIN-GFP-2载体的植物转基因表达载体,对这20个效应子进行了烟草遗传转化实验。最终获得了 3株表达贵阳腐霉菌CRN19效应子的转基因烟草植株,4株表达黄曲霉AfNLP1效应子的转基因烟草植株,4株表达尖孢镰刀菌FoNLP3效应子的转基因烟草植株。转基因植株的表型分析:转基因植株接种疫霉菌发现,贵阳腐霉CRN19效应子、黄曲霉AfNLP1效应子和尖孢镰刀菌FoNLP3效应子的转基因植株对辣椒疫霉菌的抗性与阴性对照(表达GFP基因)没有显着差异,说明这三个效应子都不影响植物的抗病性。棉铃虫取食三个效应子的转基因植株实验表明,表达Bt蛋白基因的转烟草植株(正对照)对棉铃虫抗性强,而这三个效应子的转基因植物与表达GFP基因的负对照烟草植株抗虫水平类似,说明这三个效应子在本实验体系中对棉铃虫不具有毒性。但非生物胁迫实验表明,三个效应子的转基因植株抗盐能力增强,而来源于黄曲霉和尖孢镰刀菌的NLP效应子能提高植物的抗旱水平。贵阳腐霉分泌蛋白的分析:通过研究贵阳腐霉在侵染蚊虫时的分泌蛋白,我们发现其中Pr1(枯草杆菌酶)和Pr2(胰蛋白酶)表达量提高,说明这两种酶在侵染过程中发挥了作用;同族DNA的实时荧光定量分析表明,这两种酶在侵染过程中表达量随着时间变化而变,但总体呈现出正表达的趋势。总之,本研究提出设想认为,虫生腐霉菌和真菌基因组中含有与植物病原菌序列同源的效应子,有可能作为杀虫蛋白鉴定的一种新资源;随后鉴定了一批候选效应子,构建了植物表达载体,获得了表达三个效应子的转基因烟草株系并对转基因材料的表型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为下一步研究效应子在植物病原和昆虫病原的功能分化奠定了材料基础。

沈东旭[3](2018)在《亚洲玉米螟模式识别受体PGRP1、IML-1、CTL-S4的功能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昆虫不具备脊椎动物所特有的获得性免疫系统,主要依赖自身高效的天然免疫系统(innate immunity)抵御细菌、真菌等外源病原物的侵染。昆虫天然免疫反应的发生依赖于自身对外源病原物的特异识别。这种识别主要通过昆虫体内的模式识别受体(pattern recognition receptors,PRRs)对病原物表面特有的病原相关分子模式(pathogen-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s,PAMPs)的识别来实现的。肽聚糖识别蛋白(peptidoglycan recognition proteins,PGRPs)是一类能特异性识别病原物表面状聚糖分子的模式识别受体,其羧基末端含有1个与N-乙酰胞壁酰-丙氨酸酰胺酶同源的约160个氨基酸残基的结构域。C型凝集素(C-type lectins,CTLs)是1类含有一个或多个糖识别结构域(carbohydrate recognition domain,CRD,或 C-type lectin domain,CTLD)的钙离子依赖性糖结合蛋白。信号识别是天然免疫反应的第一步,研究肽聚糖识别蛋白和C型凝集素在信号识别中的功能和作用机制对了解昆虫天然免疫反应的分子机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重要农业害虫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Guenee))为研究对象,首先明确了球孢白僵菌的侵染确实能在亚洲玉米螟体内诱导出细胞免疫反应;然后我们对球孢白僵菌诱导过的亚洲玉米螟幼虫的转录组进行了测序和分析,鉴定出了 190个免疫相关的转录本;最后我们选取了 1个肽聚糖识别蛋白(PGRP1)和2个C型凝集素(IML-1和CTL-S4),研究了它们在亚洲玉米螟天然免疫反应中的功能和可能的作用机制。具体结果如下:1.鉴定出5种亚洲玉米螟血淋巴细胞:原血细胞(prophemocytes)、浆血细胞(plasmatocytes)、颗粒血细胞(granulocytes)、类绛色细胞(oenocytoids)和珠血细胞(spherulocytes),且球孢白僵菌感染后,亚洲玉米螟体内的总血淋巴细胞数在感染后0.5 h、24 h和36 h显着下降。注射球孢白僵菌0.5 h后即可观察到血淋巴细胞对分生孢子有明显的集结作用和吞噬作用。2.对球孢白僵菌诱导过的亚洲玉米螟幼虫的转录组进行了测序和分析,鉴定出了 190个免疫相关的转录本,其中信号识别相关的转录本有45个,包括10个可能的肽聚糖识别蛋白转录本和14个可能的C型凝集素转录本。3.对14个C型凝集素转录本的序列进行了详细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对它们的关键位点、特征基序以及三维结构模型进行了预测。结合前面关于PGRP转录本的分析,最终选取了1个肽聚糖识别蛋白(PGRP1)和2个C型凝集素(IML-1和CTL-S4)为研究对象。4.克隆了PGRP、IML-1以及CTL-S4的全长cDNA序列,并检测了它们在不同发育时期和不同组织中的时空表达模式以及大肠杆菌、藤黄微球菌和球孢白僵菌等不同诱导条件的表达模式。同时,利用原核表达系统对PGRP1、IML-1和CTL-S4进行重组表达,并纯化获得了纯度较高的大量重组蛋白用于功能研究。5.重组PGRP1、IML-1和CTL-S4蛋白可与大肠杆菌,藤黄微球菌,球孢白僵菌以及毕赤酵母结合。进一步研究发现IML-1能与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肽聚糖(peptidoglycans,PGNs)和凝结多糖(Curdlan)结合,但CTL-S4仅能与肽聚糖结合。这种结合能导致PGRP1促进大肠杆菌,藤黄微球菌和球孢白僵菌的凝集;而IML-1和CTL-S4在Ca2+存在的条件下,仅能促进大肠杆菌和藤黄微球菌的凝集。6.重组PGRP1、IML-1和CTL-S4蛋白的加入能显着增加血浆中的酚氧化酶(phenoloxidase,PO)活性和IEARase活性。7.重组IML-1和CTL-S4蛋白的包被能够增强血淋巴细胞对QFF(Q-SepharoseFastFlow)微珠的包囊与黑化。综上所述,亚洲玉米螟PGRP1、IML-1和CTL-S4能够作为模式识别受体,对病原微生物进行识别和结合,这种结合能促进淋巴液的黑化反应。此外,IML-1和CTL-S4还参与了细胞免疫反应,促进血淋巴细胞的包囊与黑化。

薛金伟,姬晨,朱晓博,王英[4](2014)在《蚊虫的生物防治》文中指出蚊是多种疾病的重要传播媒介,人类已尝试用不同方法进行蚊媒控制。然而,经过一段时间的选择及适应,蚊已对很多方法产生了抗性,尤其是对常用的化学杀虫剂已产生了越来越强的抗药性,加之化学杀虫剂对人畜的危害和环境的污染等问题,人们不得不思考新的灭蚊方法。生物防治是利用一种生物来控制和降低另外一种生物种群密度的方法,因其对环境无污染和生物靶向性强及效果显着持久等优点,近年来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应用。本文从病毒、细菌、真菌、线虫、鱼类、捕食性昆虫类等几个方面,综述了四十多年来研究发现的主要生物灭蚊方法,旨在为防蚊灭蚊提供借鉴。

晏容,刘晖,万启惠[5](2010)在《昆虫血细胞的形态分类及其免疫作用的研究进展》文中提出对昆虫血细胞的形态、分类和免疫作用等进行了综述。

刘丽娟,王利磊,公茂庆[6](2009)在《虫生真菌防治卫生害虫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本文总结了应用于卫生害虫防治的虫生真菌的研究概况,包括常用虫生真菌的种类,真菌性杀虫剂剂型以及对环境中非靶标生物的影响,并分析了应用虫生真菌防治卫生害虫的产业化和推广应用前景,以期为利用虫生真菌防治卫生害虫提供参考依据。

王荣新[7](2008)在《大链壶菌灭蚊的优点及缺点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张光学,王静,于爱莲,张忠[8](2008)在《蚊虫幼虫生物防治研究进展》文中认为

张时妙[9](2006)在《环保型蚊虫控制技术的初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蚊虫与人类关系密切,除直接的叮刺、骚扰外,还可传播多种疾病。当前我国蚊虫防制主要是以化学防制为主。然而,化学杀蚊剂的大量使用不但污染环境,而且蚊媒易产生抗性。因此,迫切需要寻找其他替代性蚊虫防制方法。本文以国内常见蚊种淡色库蚊和白纹伊蚊为研究对象,从它们生活史的两个不同阶段—幼虫期和成虫期着手,开展环保型蚊虫控制新技术的初步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室内测定了植物次生化合物单宁酸对淡色库蚊抗氰戊菊酯品系和敏感品系1-4龄幼虫的毒性,并观察了其对存活幼虫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淡色库蚊敏感品系幼虫对单宁酸的敏感性比抗氰戊菊酯品系的要高,1-4龄幼虫分别高6.4、4.9、4.7和2.0倍。4个龄期幼虫中,无论是敏感品系还是抗氰戊菊酯品系,均是1龄幼虫对单宁酸的敏感性最高,3龄幼虫最低。在1000mg/L单宁酸持续作用下,敏感品系和抗氰戊菊酯品系各龄幼虫的存活率,均随处理时间延长而降低。与对照相比,饲养在100mg/L-500mg/L单宁酸溶液中的存活幼虫发育历期延长,敏感品系和抗氰戊菊酯品系的幼虫发育历期分别延长了34.5-38.3h和59.2-93.4h。其中,125mg/L浓度处理的敏感品系1-4龄幼虫,其发育历期与对照的差异达到了显着水平(P<0.05);抗性品系则在250mg/L作用下也达到了差异显着水平(P<0.05)。但100mg/L-250mg/L单宁酸处理淡色库蚊抗氰戊菊酯品系和敏感品系1龄幼虫,对其存活幼虫的化蛹率、羽化率和成虫性比均无显着影响。表明单宁酸对淡色库蚊幼虫的影响主要是延迟其生长发育,且影响程度与蚊虫对氰戊菊酯的敏感性有关。 (2)用“Y”型嗅觉仪测定了丙酮、氨水、癸二酸、正庚酸、环己烷羧酸、肉豆蔻酸、2,6-二叔丁基对甲酚和三(羟甲基)甲基甘氨酸等八种人体气味物质对淡色库蚊雌成虫的引诱和驱避作用。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八种人体气味物质中,仅0.1mg/L正庚酸和10mg/L丙酮+10mg/L氨水对淡色库蚊雌成虫具明显的引诱作用。而0.1mg/L 2,6-二叔丁基对甲酚、10mg/L丙酮+10000mg/L氨水和10mg/L丙酮+1000mg/L氨水则对淡色库蚊雌成虫有明显的驱避作用。其它化合物或处理浓度则对淡色库蚊雌成虫无明显的引诱或驱避作用。 (3)用“Y”型嗅觉仪测定了丁酸乙酯、L-乳酸、二甲基二硫醚和己酸四种气味物对多头白纹伊蚊雌成虫的引诱活性。结果表明55%-81%的雌蚊在四种气味物的刺激下朝嗅觉仪内臂飞行。但与对照相比,仅0.01mg/L丁酸乙酯、0.1mg/L L-乳酸、0.01mg/L和100mg/L二甲基二硫醚对供试白纹伊蚊有明显引诱活性,引诱百分率差异达到了显着水平(P<0.05)。而0.01mg/L丁酸乙酯和0.1mg/L L-乳酸两个处理与对照相比,引诱百分率差异甚至达到了极显着水平(P<0.01)。其他处理的诱蚊百分率与对照相比,均未达到显着水平。

顾金保,彭鸿娟,陈晓光[10](2005)在《医学昆虫微生物杀虫剂的研究进展》文中指出

二、大链壶菌感染对致倦库蚊幼虫体内元素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大链壶菌感染对致倦库蚊幼虫体内元素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苍山溪流水生真菌多样性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水生真菌的定义及其功能
    1.2 水生真菌的生境
    1.3 水生真菌采样方法的现状
    1.4 水生真菌的物种资源研究概况
    1.5 水生真菌的多样性及其群落结构与环境因子关系的研究概况
        1.5.1 温度对水生真菌多样性及群落结构的影响
        1.5.2 海拔对真菌多样性及群落结构的影响
        1.5.3 植被对真菌多样性及群落结构的影响
        1.5.4 水体理化因子对真菌多样性及群落结构的影响
    1.6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及目的
第2章 苍山溪流水生真菌资源调查
    2.1 前言
    2.2 材料和方法
        2.2.1 实验试剂和器材
        2.2.2 样点分布
        2.2.3 样品准备和投放
        2.2.4 样品收集
        2.2.5 保湿培养
        2.2.6 微观拍摄
        2.2.7 单孢分离及菌株培养
        2.2.8 形态鉴定
        2.2.9 多基因测序及分子生物学初步鉴定
        2.2.10 干标本及菌种保存
    2.3 结果
        2.3.1 苍山水生真菌资源状况
        2.3.2 水生子囊菌及其无性型丝孢菌形态学描述
    2.4 讨论
    2.5 小结
    2.6 展望
第3章 水生真菌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研究
    3.1 前言
    3.2 材料和方法
        3.2.1 实验试剂和器材
        3.2.2 样点设置
        3.2.3 数据分析
    3.3 结果
        3.3.1 苍山六条溪流的水生真菌多样性和群落相似性
        3.3.2 相同人工诱饵的不同溪流间的水生真菌多样性和群落相似性
        3.3.3 不同季度的苍山溪流的水生真菌多样性和群落相似性
        3.3.4 不同海拔段的水生真菌多样性和群落相似性
        3.3.5 自然基质及人工诱饵的水生真菌多样性
    3.4 讨论
        3.4.1 苍山不同溪流间的水生真菌多样性和群落相似性比较
        3.4.2 不同季度的苍山溪流水生真菌多样性和群落相似性分析
        3.4.3 不同海拔段的水生真菌多样性分析
        3.4.4 自然基质及人工诱饵的水生真菌多样性
    3.5 小结
    3.6 展望
第4章 Minimelanolocus属最新系统发育树的构建及其三种真菌形态特征的描述
    4.1 前言
    4.2 分子系统学鉴定
    4.3 结果
        4.3.1 Minimelanolocus属最新系统发育树的构建
        4.3.2 Minimelanolocus属三种真菌形态特征描述
    4.4 讨论
    4.5 小结
    4.6 展望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水生真菌资源及多重功能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致谢

(2)虫生腐霉菌与真菌的效应子功能初探及贵阳腐霉菌分泌蛋白初步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上篇 文献综述
    虫生腐霉菌与真菌的研究进展
        1 昆虫病原菌的介绍
        2 贵阳腐霉研究进展
        2.1 贵阳腐霉的发现和新种的确定
        2.2 生物学生态学特性
        2.3 相关分子生物学实验研究进展
        3 CRN效应子的研究进展
        3.1 CRN效应子的介绍
        3.2 植物病原卵菌CRN效应子
        3.3 蚊虫病原卵菌CRN效应子
        4 黄曲霉研究进展
        4.1 黄曲霉的介绍和形态特点
        4.2 黄曲霉的侵染循环和环境需求
        4.3 黄曲霉毒素的危害
        5 尖孢镰刀菌研究进展
        展望
下篇 研究内容
    第一章 转基因植株的获得及鉴定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2 试剂及培养基的配制
        1.3 效应子的载体构建
        1.3.1 贵阳腐霉基因组的提取
        1.3.2 效应子的基因克隆
        1.3.3 大肠杆菌DH5α感受态细胞的制备
        1.3.4 效应子的载体构建
        1.3.5 无内毒素质粒的提取
        1.4 转基因植株的获得
        1.4.1 农杆菌EHA105感受态细胞的制备
        1.4.2 转基因植株获得
        1.5 转基因植株的鉴定
        2 结果与分析
        2.1 效应子的鉴定
        2.1.1 效应子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2.1.2 效应子的载体构建
        2.2 转基因植株获得
        2.2.1 外植体的获得
        2.2.2 愈伤组织的诱导
        2.2.3 愈伤组织的继代培养
        2.2.4 丛生芽的分化
        2.2.5 丛生芽的生根
        2.2.6 丛生芽的转移
        2.2.7 转基因烟草成株的获得
        2.3 转基因植株鉴定
        2.3.1 转基因植株的荧光鉴定
        2.3.2 转基因植株的DNA鉴定
        3 讨论
    第二章 转基因植株的抗性实验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2 试剂及培养基的配制
        1.3 烟草叶片接种体系
        1.4 棉铃虫虫试体系
        1.5 抗盐性实验体系
        1.6 抗干旱性实验体系
        2 结果与分析
        2.1 烟草叶片抗菌性实验结果
        2.2 棉铃虫虫试结果
        2.3 抗盐性实验结果
        2.4 抗干旱性实验结果
        3 讨论
    第三章 贵阳腐霉菌分泌蛋白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2 分泌蛋白组试剂及培养基的配制
        1.3 贵阳腐霉菌分泌蛋白的提取
        1.4 贵阳腐霉菌分泌蛋白的浓度测定
        1.5 贵阳腐霉菌分泌蛋白的鉴定
        1.6 贵阳腐霉菌分泌蛋白的生物信息分析
        1.7 贵阳腐霉菌分泌蛋白的酶活性测定
        1.8 RNA提取及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贵阳腐霉蛋白酶活性测定结果
        2.2 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结果
        3 讨论
全文总结与创新点
参考文献
论文发表情况
致谢

(3)亚洲玉米螟模式识别受体PGRP1、IML-1、CTL-S4的功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第一章 绪论
    昆虫天然免疫反应简介
        1.1 体液免疫
        1.1.1 黑化反应
        1.1.2 抗菌肽的产生
        1.2 细胞免疫
        1.2.1 吞噬作用
        1.2.2 集结作用
        1.2.3 包囊作用
    昆虫模式识别蛋白简介
        1.3 病原相关分子模式(pathogen-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PAMP)
        1.4 模式识别受体(pattern recognition reporter, PRR)
        1.5 昆虫肽聚糖识别蛋白(peptidoglycan recognition protein,PGRP)
        1.5.1 PGRPs的蛋白结构特点
        1.5.2 PGRPs在昆虫天然免疫反应中的功能
        1.6 昆虫C型凝集素(C-type lectin,CTL)
        1.6.1 CTLs的蛋白结构特点
        1.6.2 CTLs在昆虫天然免疫反应中的功能
        1.7 亚洲玉米螟天然免疫反应研究进展
        1.8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研究技术路线
第二章 玉米螟血淋巴细胞的鉴定及细胞免疫反应初探
    引言
    2.1 实验材料
        2.1.1 实验试剂
        2.1.2 实验仪器
        2.1.3 主要试剂配方
    2.2 实验方法
        2.2.1 亚洲玉米螟幼虫感染球孢白僵菌后体态及组织观察
        2.2.2 亚洲玉米螟血淋巴细胞种类鉴定
        2.2.3 总血淋巴细胞计数
        2.2.4 血淋巴细胞吞噬和集结作用观察
        2.2.5 血淋巴细胞包囊作用观察
    2.3 结果与分析
        2.3.1 球孢白僵菌侵染亚洲玉米螟幼虫后的现象观察
        2.3.2 亚洲玉米螟血淋巴细胞的鉴定
        2.3.3 亚洲玉米螟总血淋巴细胞计数
        2.3.4 亚洲玉米螟幼虫血淋巴细胞对球孢白僵菌分生孢子的吞噬和集结
        2.3.5 亚洲玉米螟幼虫血淋巴细胞对QFF凝胶颗粒的包囊
    2.4 讨论
第三章 球孢白僵菌侵染后的玉米螟幼虫转录组分析
    引言
    3.1 实验材料
        3.1.1 实验试剂
        3.1.2 实验仪器
        3.1.3 主要试剂配方
    3.2 实验方法
        3.2.1 球孢白僵菌诱导亚洲玉米螟幼虫和RNA提取
        3.2.2 文库构建和Illumina测序
        3.2.3 转录组数据的组装和注释
        3.2.4 差异表达基因的鉴定
        3.2.5 亚洲玉米螟免疫相关基因的鉴定和序列分析
        3.2.6 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
    3.3 结果与分析
        3.3.1 亚洲玉米螟的转录组测序和Unigene组装
        3.3.2 Unigene的鉴定,功能注释和分类
        3.3.3 球孢白僵菌感染后的差异表达基因的鉴定
        3.3.4 亚洲玉米螟免疫相关基因的鉴定
        3.3.5 部分差异表达基因的qRT-PCR验证
    3.4 讨论
第四章 肽聚糖识别蛋白PGRP1的重组表达与功能研究
    引言
    4.1 实验材料
        4.1.1 实验试剂
        4.1.2 实验仪器
        4.1.3 主要试剂配方
    4.2 实验方法
        4.2.1 病原菌感染和组织提取
        4.2.2 RNA提取和cDNA合成
        4.2.3 mRNA水平表达量变化
        4.2.4 模式识别受体PGRP1的表达载体构建
        4.2.5 模式识别受体PGRP1重组表达与纯化
        4.2.6 病原菌感染后玉米螟幼虫血淋巴中PGRP1检测
        4.2.7 重组PGRP1和菌体的结合实验
        4.2.8 重组PGRP1对细菌和真菌的凝集作用
        4.2.9 重组PGRP1对亚洲玉米螟血浆酚氧化酶活性的影响测定
        4.2.10 重组PGRP1对亚洲玉米螟血浆IEARase活性的影响测定
        4.2.11 干扰PGRP1表达后对免疫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4.3 结果与分析
        4.3.1 PGRP1的氨基酸序列分析
        4.3.2 亚洲玉米螟PGRP1的时空及诱导表达模式分析
        4.3.3 亚洲玉米螟PGRP1的重组表达与纯化
        4.3.4 亚洲玉米螟PGRP1可与病原菌结合
        4.3.5 亚洲玉米螟PGRP1可促进病原菌凝集
        4.3.6 亚洲玉米螟PGRP1可增强血浆的酚氧化酶活性
        4.3.7 亚洲玉米螟PGRP1可增强血浆的IEARase活性
        4.3.8 干扰PGRP1表达后对免疫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4.4 讨论
第五章 C型凝集素IML-1和CTL-S4的重组表达与功能分析
    引言
    5.1 实验材料
        5.1.1 实验试剂
        5.1.2 实验仪器
        5.1.3 主要试剂配方
    5.2 实验方法
        5.2.1 亚洲玉米螟CTLs的结构域特征预测
        5.2.2 序列比对和系统发育树分析
        5.2.3 亚洲玉米螟CTLs三级结构建模
        5.2.4 病原菌感染和组织提取
        5.2.5 RNA提取和cDNA合成
        5.2.6 亚洲玉米螟IML-1和CTL-S4的时空表达谱
        5.2.7 亚洲玉米螟IML-1和CTL-S4表达载体构建
        5.2.8 模式识别受体IML-1和CTL-S4的重组表达与纯化
        5.2.9 重组IML-1和CTL-S4的纯化结果鉴定
        5.2.10 重组IML-1和CTL-S4与菌体的结合实验
        5.2.11 重组IML-1和CTL-S4与LPS、PGN、Curdlan的结合实验
        5.2.12 重组IML-1和CTL-S4对细菌和真菌的凝集作用
        5.2.13 重组IML-1和CTL-S4对血淋巴细胞包囊作用的影响
        5.2.14 重组IML-1和CTL-S4对亚洲玉米螟血浆酚氧化酶活性的影响测定
        5.2.15 重组IML-1和CTL-S4对亚洲玉米螟血浆IEARase活性的影响测定
    5.3 结果与分析
        5.3.1 亚洲玉米螟CTLs的序列分析
        5.3.2 亚洲玉米螟IML-1和CTL-S4的时空表达模式分析
        5.3.3 亚洲玉米螟IML-1和CTL-S4的重组表达与纯化
        5.3.4 IML-1和CTL-S4可与微生物菌体及细胞壁组分结合
        5.3.5 亚洲玉米螟IML-1和CTL-S4可促进微生物的凝集
        5.3.6 IML-1和CTL-S4可促进血淋巴细胞的包囊和黑化作用
        5.3.7 IML-1和CTL-S4可导致血浆酚氧化酶活性增加
        5.3.8 IML-1和CTL-S4可导致血浆IEARase活性增加
    5.4 讨论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个人简介

(4)蚊虫的生物防治(论文提纲范文)

1病毒
2细菌
    2.1苏云金杆菌(Bt)
    2.2球形芽孢杆菌(Bacillus sphaericus,Bs)
    2.3球形芽胞杆菌和苏云金杆菌混合制剂及与其它生物防治措施进行联合应用
    2.4沃尔巴克氏细菌
3真菌
    3.1虫生真菌
    3.2腔菌属
4线虫
5 鱼类
6捕食性昆虫
    6.1鞘翅目
    6.2半翅目
    6.3蜻蜓目
    6.4双翅目
    6.5水螅
    6.6涡虫
7其他除蚊生物
    7.1家鸭[32]
    7.2剑水蚤[33]
    7.3微孢子原生动物[16]
    7.4青虾[34]
    7.5除蚊植物[35]
8结语

(5)昆虫血细胞的形态分类及其免疫作用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昆虫血细胞的形态及分类
    1.1 原血胞(Prohemocyte)
    1.2 浆血胞(Plasmatocyte)
    1.3 粒血胞(Granulocyte)
    1.4 珠血胞(Sphrulocyte)
    1.5 类绛血胞(Oenocytoid)
2 昆虫血细胞的免疫作用
    2.1 血细胞对外源异物的防御反应
        2.1.1 吞噬(Phagocytosis)。
        2.1.2 形成结节(NoduleFormation)。
        2.1.3 包被作用(Encapsulation)。
        2.1.4 血凝(BloodCoagulation)。
    2.2 血细胞的数量和种类变化
    2.3 血细胞脱颗粒释放多种酶
3 结语

(6)虫生真菌防治卫生害虫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虫生真菌的特点
2 虫生真菌防治害虫的研究现状
    2.1 防治卫生害虫的虫生真菌种类
    2.2 常用真菌杀虫剂剂型
    2.3 对非靶标生物及环境的影响
3 存在的问题
4 前景展望

(7)大链壶菌灭蚊的优点及缺点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大链壶菌的优点
    1.1 灭蚊能力强
    1.2 易于人工培养
    1.3 大链壶菌卵孢子能在不利的环境条件后继续灭蚊
    1.4 对非靶生物较安全
2 大链壶菌的缺点
    2.1 不易感染某些按蚊
    2.2 水中中度的盐度和有机物污染或恶劣的温度条件会降低大链壶菌的灭蚊效果
    2.3 生长繁殖时需要外加固醇、钙及蛋白质
    2.4 菌丝体有效保存期较短

(8)蚊虫幼虫生物防治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一、病原微生物灭蚊
    1.细菌制剂灭蚊:
    2.真菌类:
    3.索线虫:
二、捕食性天敌灭蚊
    1.食蚊鱼:
    2.中剑水蚤:
    3.捕食性蚊虫:
三、转基因工程蓝藻防治蚊虫
四、展望

(9)环保型蚊虫控制技术的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文献综述
    1 我国蚊虫的危害情况
        1.1 骚扰吸血
        1.2 传播疾病
    2 我国蚊虫种类及其地理分布
    3 我国主要传病蚊种及其与疾病的关系
    4 我国主要蚊虫控制技术
        4.1 化学控制
        4.1.1 杀虫剂处理帐帘
        4.1.2 蚊香
        4.1.3 空间喷洒杀虫剂
        4.1.4 驱蚊产品
        4.1.5 用化学杀幼虫剂处理蚊幼孳生场所
        4.1.6 昆虫生长调节剂(Insect growth regulators,IGRs)
        4.2 生物控制
        4.2.1 微生物
        4.2.2 线虫类
        4.2.3 食蚊鱼类
        4.2.4 剑水蚤(Cyclopoids)
        4.3 环境治理
        4.4 结语
    5 目前我国蚊虫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5.1 蚊媒抗性问题
        5.2 环境污染问题
    6 环保型蚊虫控制技术研究概况
        6.1 植物次生化合物对蚊幼的作用
        6.2 宿主气味引诱/驱避物对蚊虫的作用
        6.2.1 人体代谢物
        6.2.2 二氧化碳
        6.2.3 乳酸
        6.2.4 氨
        6.2.5 其他气味物
        6.2.6 展望
    7 本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2章 试验材料与研究方法
    1 供试蚊虫及其饲养方法
    2 “Y”型嗅觉仪
    3 数据处理方法
第3章 单宁酸对淡色库蚊抗氰戊菊酯品系和敏感品系幼虫生长发育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蚊虫和药剂
        1.2 淡色库蚊幼虫对单宁酸的敏感性测定
        1.3 同浓度单宁酸对淡色库蚊幼虫生长发育的影响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龄期淡色库蚊幼虫对单宁酸的敏感性
        2.2 不同浓度单宁酸对淡色库蚊幼虫生长发育的影响
    3 讨论
        3.1 单宁酸对昆虫的毒性及其作用机理
        3.2 单宁酸与常用杀蚊剂对昆虫的毒性差异
第4章 几种人体气味物质对淡色库蚊雌成虫的引诱和驱避作用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蚊虫
        1.2 供试化合物与溶剂
        1.3 供试化合物的准备
        1.4 供试化合物对成蚊趋向行为的影响
    2 结果与分析
    3 结论与讨论
第5章 几种人体气味物对白纹伊蚊的引诱作用及其野外诱蚊效果评估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蚊虫
        1.2 供试化合物与溶剂
        1.3 供试化合物的准备
        1.4 供试化合物对雌蚊趋向行为的影响
        1.5 野外诱蚊试验的方法
        1.6 数据处理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在嗅觉仪内几种人体气味物对白纹伊蚊趋向行为的影响
        2.2 几种人体气味物在野外对雌蚊的引诱效果
    3 结论与讨论
第6章 总结
本研究的创新点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与所获的奖励

(10)医学昆虫微生物杀虫剂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活化微生物杀虫剂
    1.1 细菌杀虫剂的研究和应用
        1.1.1 苏云金芽孢杆菌
        1.1.2 球形芽孢杆菌杀虫剂
    1.2 病毒杀虫剂的研究和应用
        1.2.1 黑胸大蠊浓核病毒 (Periplaneta fuliginosa densonucleosis virus, PfDNV)
        1.2.2 杆状病毒 (Baculovirus)
        1.2.3 Sindbis病毒
        1.2.4 蚊浓核病毒 (Mosquito densoviruses, DNV)
    1.3 真菌杀虫剂的研究和应用
        1.3.1 卡地腐霉 (Pythium carolinianum)
        1.3.2 雕蚀菌 (Coelomomyces)
        1.3.3 大链壶菌 (Lagenidium giganteum)
        1.3.4 其他真菌
    1.4 原生动物杀虫剂的研究和应用
2 微生物源杀虫毒素
    2.1 苏云金杆菌所产生的毒素
    2.2 球形芽孢杆菌产生的毒素 (Protoxin)
    2.3 多杀菌素 (Spinosad)
    2.4 昆虫病原线虫共生菌杀虫毒素

四、大链壶菌感染对致倦库蚊幼虫体内元素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苍山溪流水生真菌多样性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研究[D]. 万宜乐. 南华大学, 2021
  • [2]虫生腐霉菌与真菌的效应子功能初探及贵阳腐霉菌分泌蛋白初步分析[D]. 陈扬. 南京农业大学, 2019(08)
  • [3]亚洲玉米螟模式识别受体PGRP1、IML-1、CTL-S4的功能研究[D]. 沈东旭. 中国农业大学, 2018(01)
  • [4]蚊虫的生物防治[J]. 薛金伟,姬晨,朱晓博,王英. 中国热带医学, 2014(04)
  • [5]昆虫血细胞的形态分类及其免疫作用的研究进展[J]. 晏容,刘晖,万启惠. 安徽农业科学, 2010(18)
  • [6]虫生真菌防治卫生害虫的研究进展[J]. 刘丽娟,王利磊,公茂庆.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2009(05)
  • [7]大链壶菌灭蚊的优点及缺点分析[J]. 王荣新.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08(04)
  • [8]蚊虫幼虫生物防治研究进展[J]. 张光学,王静,于爱莲,张忠. 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 2008(02)
  • [9]环保型蚊虫控制技术的初步研究[D]. 张时妙. 浙江大学, 2006(09)
  • [10]医学昆虫微生物杀虫剂的研究进展[J]. 顾金保,彭鸿娟,陈晓光. 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 2005(06)

标签:;  ;  ;  ;  ;  

链霉菌主要感染对带状库蚊幼虫体内成分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