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高科技冻干技术开发出口产品

利用高科技冻干技术开发出口产品

一、采用高科技冻干技术开发出口产品(论文文献综述)

刘敏仪[1](2020)在《A公司竞争战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A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简称:A)创建于2002年,2017年11月在深交所挂牌上市,是一家汇集药品生产、研发、销售为一体的医药企业。其业务以儿童药为核心,覆盖慢性病用药及其它治疗领域用药等医药健康产业链。近年来,随着外在经营环境的变化,药品研发、医保支付、招投标、带量采购、新版基药目录等监管政策密集出台,“4+7”城市药品集中采购试点,两票制的实行等,A面对的竞争压力也不断加剧,代理品种的销售额也在同比下降,A公司如何摆脱目前紧迫的竞争压力,获得可持续的发展。首先,论文将在绪论部分对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做出说明,并进行企业战略管理的文献综述,以此梳理国内外研究成果和理论总结;其次,结合行业发展,用PEST分析、波特提出的五力模型等方法分析了A所处的外部环境及医药市场行业的基本情况,明确所面对的经营环境和未来的发展趋势。再次,进行A的内部环境分析,结合公司现在的资源和能力,以SWOT理论分析,指出公司可能的发展路径,确定公司的战略愿景和使命,市场定位,指出A公司宜采用差异化的竞争战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以中成药和生物医药为双翼,以创新研发和药品营销为动力,建设专业化品牌系列,聚焦儿科、妇科及老年慢性病领域。最后,论文在组织调整打造学习型组织、人才引进提供智力支持、组织文化重塑及推广、营销策略等几个方面,进行详细的战略执行论述,并明确激励机制,使A公司打造成为“国内儿童药第一品牌,具有持续竞争力的创新型的医药企业。论文将为A摆脱目前竞争压力、赢得可持续发展提供一种可以选择的经营管理思路,并为民营医药工业战略制定提供一种可借鉴的发展模式。

袁进[2](2019)在《中国对东盟水产品出口贸易发展研究》文中指出中国和东盟之间的经贸往来,自“外长对话”到“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中国对东盟的出口贸易涉及面很广,水产品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从出口数量看,2015年,东盟已成为中国水产品对外出口的第三大市场,2016年则取代日本成为中国最大的水产品出口市场。但是,中国对东盟水产品出口贸易依然存在不少问题。研究如何在战略新局中,提升中国水产品在东盟市场上的优势,推进和优化出口品种结构,对于今后进一步扩大中国对东盟水产品出口贸易规模具有重要意义,对增进中国对其他区域水产品出口发展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本文首先梳理中国对东盟水产品出口贸易发展态势;其次,依据2004-2017年的贸易数据对其水产品出口贸易结构进行剖析;再次,基于贸易引力模型,实证分析中国对东盟水产品出口贸易的制约因素;继而,经过贸易潜力指数的测算,对东盟每个国家目前的市场状态进行定位;最后,基于以上的分析,对今后推进中国对东盟水产品出口贸易发展对策提出相关建议。研究表明,东盟十国的水产品市场潜力巨大,中国对东盟水产品出口贸易整体上呈现长期(2007-2016年)上升状态后趋向稳定;基于贸易引力模型的实证分析结果,中国对东盟水产品出口市场前景广阔、发展机会众多、贸易潜力充分,主要呈现为三种状态,分别是贸易潜力巨大型、贸易潜力挖掘型和贸易潜力饱和型。然而,中国对东盟水产品出口贸易存在市场信息获取渠道过窄、企业管理不规范、生产要素优势不明显、市场集中等问题。鉴于此,提出了拓宽市场信息获取渠道、强化出口企业规范管理、优化生产要素配置、开发潜力市场、储备专业人才等推进中国对东盟水产品出口贸易发展的对策建议。

张芳[3](2019)在《长生生物研发支出过度资本化的盈余管理研究》文中指出研发支出有条件资本化的会计准则为企业进行盈余管理提供了条件。生物医药企业研发支出巨大,研发的结果具有高度不确定性,研发活动周期较长,药品注册上市后不确定性的市场接受程度和未知的人群应用药品再评价等风险,使生物医药类企业的财务会计利润极具不稳定,存在着很大的波动性,这种行业特性也决定了生物医药类上市公司对实施盈余管理有更大的需求。为了遏制生物医药类企业的这种行为,促进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减少利益相关者损失,对生物医药企业研发支出资本化与盈余管理研究就显得愈加必要。本文选取生物医药类上市公司长生生物为研究对象,基于对盈余管理理论基础和相关研究的文献归纳,先简要介绍长生生物近年来主营业务及研发支出情况。然后运用经验识别法与模型分析法判断生长生生物研发支出的盈余管理情况,确认长生生物是否存在通过研发支出过度资本化进行盈余管理的行为。经验识别法又分为两个维度。第一个维度是以辽宁成大生物为比较对象的行业分析比较,第二个维度是对长生生物近年财务报表披露的研发支出信息比较分析。识别该企业是否通过研发支出实施了盈余管理;此外,采用模型分析法(本案例主要采用陆建桥的无形资产琼斯模型)度量长生生物盈余管理程度。并分析总结了长生生物盈余管理的原因及经济后果,对医药行业研发支出过度资本化的盈余管理提出相应的建议以及对未来的展望。

徐松[4](2017)在《中国医药产业技术创新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医药产业已经发展成为传统产业和现代产业相结合的科技含量高、经济规模大的朝阳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人民生命健康、支撑医疗卫生事业和健康服务业的支柱。大力发展医药产业,对延长人民寿命、保障人民健康、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对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对促进社会进步和培育经济发展新动力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医药产业取得了快速发展。截止2015年底,我国现有医药生产企业7000多家,就业人数150多万人。2015年医药工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6885亿元和利润2768亿元,“十二五”期间年均增速分别为17.4%和14.5%,始终居工业各行业前列。医药产业创新作为技术、知识、人才和资金高度密集的创新活动,既有基础研究的原始创新成果,又有市场紧密结合的市场经营管理创新模式,同时还有规范化的组织创新机制和技术流程等,它对科技创新的需求日益突出。尽管医药产业的科技创新已经列为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之一,但我国医药产业面临科技研发不足,创新能力较弱,高科技人才不足等诸多问题,如何寻找影响我国医药产业技术创新的因素,采取相应的措施,提升我国医药产业的科技创新能力,仍是亟待解决的难题。论文系统地研究了中国医药产业技术创新问题。在综述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研究了中国医药产业技术创新的理论基础,深入分析了技术创新对医药产业发展的影响,探讨了中国医药产业技术创新的发展现状、问题与机遇,实证分析了中国医药产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因素,分析和借鉴了美国医药产业技术创新的经验,最后提出了促进中国医药产业技术创新的战略目标、发展原则和对策建议。一、论文的研究背景、意义和理论基础。论文首先从我国医药产业技术创新的现实与理论背景出发提出问题,阐述本研究选题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继而综述了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界定了技术创新、医药产业和医药产业技术创新等相关概念,分析了技术创新理论的产生、发展和未来趋势,研究了技术创新理论、制度创新理论、全面创新理论,为后续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二、国内外医药产业发展现状和创新特征。从国际来看,医药市场需求加大,推动医药产业快速发展;发达国家或地区增速放缓,新兴市场增长迅速;国外医药产业发展的特点是:医药公司呈现高度集中化,医药公司研发的投入居高不下,化学药物仍是市场主体,生物技术药物增长迅速;医药产业的技术创新具有高科技性,呈现高投入、高回报、高风险的特点,同时带有浓厚的行政色彩;国外医药产业的创新特征是:医药产业的垄断程度较高,医药产业的技术同盟成为新药开发的新模式,多种医药创新类型的产品并举开发。从国内看,中国医药工业产出在我国工业行业中的比重稳步上升,医药市场增长迅速,医药产业的收入与利润增速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医药出口值稳步增加,医药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增多,我国人口和健康对医药发展的需求巨大。中国医药产业发展的特点是:医药产业受政策影响较大;医药产品原发药较少,药品的含金量不高;企业数量多,规模小,竞争力低,低水平重复现象比较严重;医药企业面临国际跨国企业的强大竞争压力。中国医药产业的创新特征是:中国为医药大国,但非医药强国,医药科技创新能力较差;我国大力鼓励高仿药的研制和开发;产研联盟作用虚化,缺乏有效机制体制和运作实体;药物研发审评体系周期过长。三、技术创新对医药产业发展的影响。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现代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自主创新能力决定了一个国家的竞争力。我国与创新型国家还存在较大差距,中国经济发展的根本出路在创新,关键靠科技力量。技术创新是医药产业发展的核心力量,是医药企业永恒的主题,可以有效解决我国医药产业的发展瓶颈,是提高医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四、中国医药产业技术创新发展现状与机遇。在过去30年间,我国医药产业取得了很多骄人的成就,整个医药产业生产年平均增长17.7%,在各大行业中名列前矛。我国医药产业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医药产业供应保障能力增强,创新研发企业增多,药物品种研发取得积极进展,医药产业兼并重组增多,医药产业中小型企业发展更加活跃。但是,中国医药产业技术创新面临着诸多问题:医药卫生产业资源配置不合理,医药产业高端人才缺乏,医药产业新药少且品种单一,国外跨国医药企业带来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制药企业规模小竞争力低,新制剂开发能力有待提升。其主要原因在于体制、政策、研发经费、基础研究和人才配置等。中国医药产业面临的机遇主要有:医药产业的发展是我国社会和人民健康的刚性需求,国际新药研发新趋势带来的契机,政府给医药企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生物技术的迅猛发展给医药产业注入了新的活力,医药产业的资金来源逐渐多元化。五、利用主因子分析法对医药产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本研究从有可能影响医药产业技术创新的目的出发,选择了可能与医药产业创新相关的医药制造业数量、企业规模、利税、研发人员数量、研发经费支出、新产品销售收入、发明专利数量等多种因素,利用主成份分析法评价我国医药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并从中筛选出影响我国医药产业技术创新的主成分因子,结果表明新产品销售收入与主营收入比与医药产业技术创新的相关性最强,其次是R&D机构数、R&D项目数、专利申请数、发明专利等,与企业的利润、企业的利税、R&D经费支出、新产品开发经费支出等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这一结果为制定合理的医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和建议奠定了基础。六、美国医药产业技术创新的经验及其启示。论文以美国科技创新和医药产业技术创新的政策管理体系、相关机构、创新主体、创新模式、金融市场体制、人才培养和引进体制以及美国政府特别重视知产权保护和基础研究的独特做法为例,提示我国应结合国情制定相应的产业政策、推广产学研结合模式、探索多元化的资金市场等。七、促进中国医药产业技术创新的原则和对策建议。在制度创新层面,要实行市场资源配置为主,在保证和提高效率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分配的公平程度,尽可能地满足人们的健康需要;要树立创新驱动的发展理念,创新医药产业技术创新的体制机制,推动构建国家医药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创造发展的新优势,营造有利于医药科技创新的宏观政策环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完善新药评审和监管制度,制定和执行合理的税收减免政策。在组织创新层面,从优化外部环境,壮大创新主体出发,有规划地组织实施一批重大科技项目,实现重点领域的重点突破;完善我国创新药物研发的投融资体系;探索符合实际的产学研结合模式。在技术创新层面,重点是加强基.础研究、共建研发平台,强化原始创新,增强源头供给;实施知识产权、标准、质量和品牌战略,;加快特色医药产业的技术研发创新。在人才创新层面,要筑牢创新根基,培养新一代优秀学术带头人,强化和提升学术带头人的原始创新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多学科交叉能力、跨文化沟通能力等,以高素质的人力资源为龙头,带动各学科的快速和高效发展,提升我国医药产业技术创新的整体水平,增强我国医药产业技术创新的综合竞争实力;积极引进和培养科技创新人才,建立良好的人才激励机制;完善成果转化机制。这些政策措施的落地,将有助于我国医药产业的绿色、快速、高效发展。

罗文华[5](2016)在《中国医药产业结构优化路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三十年来,中国医药产业飞速发展,由过去的缺医少药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制药基地,基本满足了中国国内市场的药品需求。但是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中国改革开放进程的加快,欧、美、日等发达国家的医药产品大举进入中国市场,而且大量占据中国医药的高端市场。相对于欧、美、日等国而言,中国医药产业低水平重复建设严重、产业集中度低、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市场竞争力较弱、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十分突出,医药产业结构已经成为制约中国医药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优化医药产业结构是实现中国医药经济转型升级的重中之重。本论文首先分析了全球医药产业发展状况,揭示了中国医药产业发展面临的结构窘境,全面梳理了医药产业结构优化路径的相关理论和研究进展,对中国医药产业结构及优化路径等相关概念进行了理论探讨和界定,接着从投入要素角度充分论述了医药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的动力机制,结合中国医药产业实际,构建了中国医药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程度的评价指标体系,对中国的医药产业结构状况进行了定量实证研究,然后结合专家访谈和文献研究,构建了中国医药产业结构优化影响因素指标体系,通过分层分类大量的问卷调研,对影响中国医药产业结构优化的因素进行了因子分析,并提炼出影响中国医药产业结构优化的主要因素,最后在对美、英、日、印等典型国家的医药产业发展历程与产业结构的演进进行全面梳理和总结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国医药产业结构优化的具体目标,构建具体优化路径并提出了对策建议。主要结论是现阶段中国医药产业结构合理化进程良好,中国医药产业结构高级化程度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正在由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步向资金、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转变,但与此同时,中国医药产业结构在满足用药需求、资源投入、市场有序度、新药研发、科研投入以及市场集中度等方面都有待提升,其中需求拉动的供需平衡是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关键,良好的医药管理及政策可以促进医药产业结构合理化进程,技术改进有利于促进医药产业结构的高级化;医药产业政策和新医改制度是影响中国医药产业结构优化的关键因素,政产学研协同可以在医药产业结构优化中发挥重要作用,中国应该根据大道定理以满足国内用药需求和提升产业竞争力为主要目标,同时考虑资源禀赋和环境约束,借鉴国际先进经验,立足于中国国内医药市场,又积极融入全球医药创新的大环境,对接和融合全球价值链和中国国内价值链,大力推进医药技术创新、改革医药政策和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走自主型的医药产业结构优化路径。本论文的创新点,一是按照中国医药产业结构的突出问题-结构评价-影响因素分析-目标确定-路径构建-对策建议的研究思路,形成了一个严格的逻辑整体,实现了对我国医药产业结构优化的系统性研究,提高了研究成果的应用价值;二是将医药产业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突破了以往研究局限某一个子行业或子产业的情况,不仅研究医药产业整体状况,而且对医药产业结构内部的协调性进行了分析,并构建了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进行针对性分析;三是充分将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重视实证研究,利用统计分析、实证调研、因子分析、层次分析等方法对中国医药产业结构的现状、优化度以及影响因素进行定量分析,对中国医药产业结构优化的动力机制和国外医药产业发展历程及结构演变特征进行定性分析,并将这两种方法的研究结果应用于中国医药产业结构优化路径的构建,使得对策建议更加科学合理。

古丽巴哈尔·卡吾力[6](2015)在《鲜马奶粉制备工艺及其营养成分和功效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鲜马奶是一种具有深厚文化底蕴、鲜明地域民族特色的草原资源。含有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和微量元素,具有补虚强身、润燥美肤、清热止渴的作用,常人多食,能强身健体、延缓衰老。蛋白质组份参与人体新陈代谢,具有调节人体生理功能,提高人体免疫力及防治疾病,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和低分子脂肪酸对预防高胆固醇血症、动脉硬化有良好作用。国外有诸多马产品,而国内仅限于酸马奶,开发并应用马产品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际价值。因此本研究通过以下4个方面对鲜马奶进行研究,揭示其特殊的蛋白质组成分来验证其特有的营养成分及保健功效,进一步确定其食疗价值,为特色乳市场提供安全、稳定、质量可靠、具有保健功效的新产品,并采用现代技术手段进一步验证鲜马奶传统医疗价值,为鲜马奶粉的保健功能定位提供坚实的实验基础:(1)分别采用冷冻干燥和喷雾干燥法制备鲜马奶粉,确定其工艺参数;(2)鲜马奶粉、鲜马奶、鲜牛奶、鲜驼奶、鲜驴奶的基本组成进行了对比,并对鲜马奶蛋白质组成进行了分析,为其功效研究提供基础。(3)进行鲜马奶粉抗疲劳、抗氧化和免疫调节等功校研究;(4)初步研究了鲜马奶乳清蛋白中乳源性抗氧化活性肽的分离、纯化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通过上述研究为鲜马奶保健功效定位提供理论依据和实验基础。1采用冷冻干燥和喷雾干燥制备鲜马奶粉本研究通过两种方式制备鲜马奶粉,筛选其制备工艺参数,为鲜马奶粉工业化生产提供实验基础。(1)喷雾干燥工艺参数筛选:以鲜马奶粉流动性、堆积密度、含水量、出粉率、蛋白质含量为指标,考察不同的浓缩比例、进料流量、出口温度对喷雾干燥效果的影响。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探索制备鲜马奶粉喷雾干燥工艺参数。结果为浓缩比例45%、进料流量为400ml/h、出口温度为80℃时,鲜马奶粉各指标均符合规定,为生产提供参考。(2)冷冻干燥工艺参数筛选:在真空条件下,以鲜马奶的浓缩比例、物料层厚度、升华干燥时间作为考察因素,以鲜马奶粉流动性、堆积密度、含水量、出粉率、蛋白质含量为指标,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探索制备鲜马奶粉冷冻干燥工艺参数。结果为鲜马奶粉最佳真空冷冻干燥工艺参数物料层厚度0.5cm、升华干燥时间为32h、浓缩比例为45%,可以为生产提供参考。(3)分别对比喷雾干燥和冷冻干燥马奶粉各项指标综合考虑,鲜马奶粉冷冻干燥和喷雾干燥的优缺点,其结果显示两种制备鲜马奶粉方法各测定指标无显着性差异﹙P>0.05﹚,但考虑喷雾干燥比冷冻干燥喷雾速度快、耗能少、耗时短、方便、适合大生产条件等特点,所以选择喷雾干燥为制备鲜马奶粉最佳工艺。2鲜马奶粉、鲜马奶、鲜牛奶、鲜驼奶、鲜驴奶营养成分对比及鲜马奶蛋白组成分析本研究首先对鲜马奶、鲜牛奶、鲜驼奶、鲜驴奶的外观、香味、PH值、酸度、密度、总蛋白、总脂肪、17种氨基酸、9种不饱和脂肪酸、钙、铁、锌进行了检测和对比;结果表明,鲜马奶中钙含量为74.75mg/100g,铁含量为0.055mg/100g、锌含量为2.4mg/100g、磷含量为30.6mg/100g,其大小排序为鲜牛奶>鲜驼奶>鲜马奶>鲜驴奶;鲜马奶中9种不饱和脂肪酸测定结果表明,其中人体不能合成、婴幼儿脑部发育所必须的亚油酸、亚麻酸含量较高,其中亚麻酸只有在鲜马奶中检测出为12.4%,其余鲜牛奶,鲜驴奶、鲜驼奶中未检测;17种氨基酸含量排序为鲜牛奶>鲜驼奶>鲜马奶>鲜驴奶。鲜马奶粉与鲜马奶进行对比,结果说明鲜马奶粉在喷雾干燥过程损失一部分微量元素和脂肪酸,与鲜马奶进行对比差异显着,具有统计学意义,但是其余成分变化不明显。采用SDS-PAGE和QE-LC-MS方法对鲜马奶蛋白质组成进行分析,并且与蛋白图谱库进行对比,寻求鲜马奶中蛋白质组成,通过GO分类法对以检测蛋白质分别以其分子功能(molecular function)、生物过程(biological process)、细胞组成(cell component)三种方式进行归类并富集,揭示鲜马奶生物学功能。结果表明鲜马奶粉营养结构合理、丰富。鲜马奶蛋白组学结果表明,鲜马奶中含有283种蛋白质,这些蛋白质分别参与细胞增殖、细胞凋亡的正负调控、乳糖合成酶活性调节、细胞生长的正负调控、炎症反应的负调控、细胞氧化-还原平衡、大脑发育、血管生成的负调控、免疫反应、肿瘤标志等,进一步揭示鲜马奶生物学活性。3鲜马奶粉抗疲劳、抗氧化和免疫调节等保健功能研究本研究通过如下三个方面对鲜马奶粉保健功能进行研究:1)鲜马奶粉抗疲劳作用研究:以鲜牛奶为阳性对照组,鲜马奶粉灌胃给予45天后,分别进行负重游泳、爬杆、血清尿素胆测定、血清乳酸含量测定、血清乳酸脱氢酶活力测定和肝糖原含量测定。结果表明鲜马奶粉高剂量组能明显提高肝糖原含量和血清乳酸脱氢酶活力,延长小鼠游泳和爬杆时间,而明显降低血清尿素氮和血清乳酸含量,并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有显着性差异﹙P<0.05﹚,说明鲜马奶粉具有一定程度的抗疲劳作用;2)鲜马奶粉体内抗氧化作用研究:研究鲜马奶粉对D-半乳糖诱导的氧化损伤小鼠体内抗氧化作用。鲜马奶粉灌胃45h后,测定小鼠肝脏、脾脏及血清中黄嘌呤氧化酶(XOD)、髓过氧化物酶(MPO)、一氧化氮合酶(NOS)、丙二醛(MDA)、谷胱甘肽(GSH)、一氧化氮(NO)、超氧物歧化酶(SOD)含量及观察小鼠体重变化趋势。与模型组比较,鲜马奶粉可拮抗小鼠消瘦,提高血清、肝脏及脾脏中SOD和GSH的活性、减少MDA、MPO、XOD、NO、NOS的含量。因此鲜马奶粉具有阻止氧化损伤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自由基产生,增加体内抗氧化酶的活性,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有关;3)鲜马奶粉免疫调节作用研究:以鲜牛奶为阳性对照组,建立环磷酰胺免疫低下模型,通过观察小鼠免疫器官指数、碳廓清能力、血清溶血素水平、对脾淋巴细胞的毒性、细胞因子分泌、T淋巴细胞亚群等指标,研究鲜马奶粉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与空白对照组相比,鲜马奶粉能促进小鼠胸腺和脾脏发育,提高小鼠碳廓清能力及血清溶血素水平,促进脾淋巴细胞增殖活性和细胞因子分泌,促进T淋巴细胞亚群的分泌量。因此鲜马奶粉具有显着的免疫增强作用。4鲜马奶中乳源性抗氧化活性肽分离、纯化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本研究通过二个步骤来进行:1)鲜马奶乳清蛋白中抗氧化活性肽提取:以酶解物中肽的含量、还原能力、羟自由基清除能力、超氧阴离子清除能力、DPPH清除能力等抗氧化活性为指标,以酶的种类(胰蛋白酶、胃蛋白酶、木瓜蛋白酶、糜蛋白酶)、酶解温度(25、35、45、55、65℃)、酶解时间(1、2、3、4、5h)、酶解PH值(5、6、7、8、9)、底物与酶的配比(30:1、40:1、50:1、60:1、70:1)为考察因素,筛选酶解工艺参数,结果为选择胰蛋白酶、酶解3.41h、酶解温度为50.14℃、酶解PH为8.0、底物与酶的配比为59.19:1,在此条件下酶解物抗氧化活性为较高;2)超滤分离鲜马奶乳清蛋白酶解物中抗氧化活性肽:分别采用3Kd、10KD、30KD分子量的超滤膜对酶解物进行超滤、得<3Kd、310Kd、1030Kd、>30Kd的4种分子量范围的酶解物,分别测定酶解物中肽的含量、还原能力、羟自由基清除能力、超氧阴离子清除能力、DPPH清除能力,筛选其中抗氧化能力较强的部分。结果在310Kd分子量范围酶解物抗氧化活性相对较强,为进一步纯化、结构鉴定和生物活性检测提供依据。

王玉川[7](2013)在《莴苣颗粒负压微波高效节能均匀干燥机理及工艺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莴苣是营养价值较高的蔬菜之一,尤其莴苣茎营养更为丰富,富含K+,Na+,Ca+等多种离子。本文以莴苣茎颗粒作为果蔬原料的代表进行负压微波高效节能均匀干燥机理及工艺实验研究。为了分析莴苣颗粒介电特性与电特性变化,以及对负压微波干燥特性及品质影响的目的,进行热水漂烫(HWB)及微波漂烫(MWB)莴苣颗粒在冷却、冻结、解冻及冻干(FD)过程介电特性、电导率变化趋势研究,以及HWB与MWB莴苣颗粒微波冻干(MFD)干燥特性与品质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漂烫处理可以明显地改变莴苣颗粒细胞中电解质区域化分布,MWB莴苣颗粒的电导率值在常温下是HWB电导率值的2倍,是未漂烫(NOB)电导率值的5倍;MWB导致莴苣颗粒介电常数的减小及介电损耗的增加;HWB与MWB莴苣颗粒的介电常数及介电损耗因子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快速下降;在FD过程中,介电常数及介电损耗因子随着干燥时间先上升再下降; MWB莴苣颗粒MFD干燥时间(4.5h)比HWB缩短30%以上。为了从干燥机理上分析导致负压微波干燥低压气体放电原因的目的,进行了MFD机理研究。通过热水、微波两种漂烫方式对莴苣颗粒冻结点与融化点温度、未冻结水分布与流动性研究、以及结合上述对莴苣颗粒介电特性、电导率及MFD特性影响研究,发现莴苣颗粒在MFD过程中吸收的微波能量与莴苣的组织结构、未冻结水的含量及分布有直接的关系。基于冻结产品中未冻结水的数量及分布、介电特性、离子特性,以及有效地防止低压气体放电,根据热量的供应方式,MFD过程分成三个干燥阶段,即预升华阶段、微波升华阶段及解吸阶段。为了开发高效均匀负压微波干燥实验装置的目的,在介电特性、电导率及MFD机理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影响负压微波干燥均匀性的各种因素,提出了颗粒物料负压微波脉冲喷动干燥概念,并进行实验装置设计、研制。实验结果表明:负压微波脉冲喷动干燥装置设计合理,解决了低压气体放电现象,并且改善了微波干燥均匀性。为了验证负压微波脉冲喷动干燥装置性能的目的,进行了莴苣颗粒脉冲喷动微波真空干燥及冻干均匀性、干燥特性及品质的工艺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负压微波干燥装置相比,负压微波脉冲喷动干燥可以明显地提高莴苣颗粒负压微波干燥均匀度(90%以上)及复水后的弹性,缩短干燥周期50%(微波真空)及20%(微波冻干)以上,单位干燥产品的能耗比传统的真空干燥节能50%以上。

杨波[8](2013)在《生物医药产业创新能力评价体系的研究及提升策略》文中认为生物技术是当今国际科技发展的主要推动力,生物产业已成为国际竞争的焦点,与信息产业一样成为主导产业。如今,人类社会进入了生物经济时代。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经济全球化形势下,我国生物医药产业正面临发展战略的选择及建立核心竞争优势的关键时期。这些年来,尽管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可是和世界一流水平相比,在诸如产业规模、自主创新能力等方面都存在很大差距。在充分了解我国国情的基础上,构建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创新能力评价体系的研究,能够有效地缩短与国外生物制药产业差距,促进我国医药产业在世界范围内取得竞争优势,并对实现我国生物产业“十二五”规划目标具有重要意义。论文分为八章,第一章对选题的背景和意义进行了阐述,对研究的问题、研究方法和研究的内容以及技术路线进行了简要的介绍;第二章,概述了产业创新能力相关理论,对创新理论的提出进行了介绍,同时,对产业创新与创新能力的概念以及内涵进行界定,并对相关文献进行了综述;第三章,主要包括对生物医药产业与生物技术药物的概念进行界定,同时论述了生物医药产业的特点,综述了国外医药产业的发展现状和以及对我国生物医药产业的启示;第四章,对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创新能力进行了分析,主要包括我国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现状,发展趋势及存在的问题;第五章,生物医药产业创新能力分析评价体系构建,建立生物医药产业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第六章,采用Likert scale量表法,科学合理的进行问卷设计,对调查问卷进行了全面的、系统的讨论分析,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对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创新能力进行实证分析;第七章针对各因素的影响程度,对提高我国生物医药创新能力提出十四方面的建议;第八章,指出了论文的创新点和结论,并对以后的发展方向与研究内容进行了展望。

张闯[9](2011)在《我国的大型加速器工程及其对国民经济的促进》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和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建设了一大批高水平的大科学工程,在相应的国际高科技领域占据了一席之地。在粒子加速器方面,先后建成了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BEPC)及其重大改造工程(BEPCII)、合肥光源、兰州重离子加速器(HIRFL)及其冷却储存环(HIRFL CSR)和上海光源(SSRF)等,正在建设中的有串列加速器升级工程和中国散裂中子源等。粒子加速器是诸多高技术的集成。为了实现大科学工程原创性的科学技术目标,在其建造和运行过程中,需要发展新技术并把已有技术提高到新水平,从而促进相关领域的科学技术进步和国民经济发展。本文简要叙述我国的大型加速器工程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应用,着重讨论在这些装置的技术研发和工程建设推动我国粒子加速器技术的发展、带动相关工业部门的提升、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和开拓加速器产品国际市场等方面的情况,并探讨在大科学工程建设过程中科研院所与工业部门合作实施加速器技术产业化、以企业为主体进行技术创新的模式。

唐凤雄[10](2010)在《巨鹏刘圣本:高擎绿色革命大旗》文中提出放开熟悉上手的生意不做,却投身这生僻不为人熟知的冻干食品行业,很多人不理解也不看好,刘圣本却认准了一条真理:"有需求就有市场。"华丽的转身,其实更多蕴含了刘圣本产业报国的抱负和打造品牌的创新理想。他认为做贸易卖来买去的是别人的产品,而创办恩度高科,则是在培育自已的孩子,才有真正的成就感。

二、采用高科技冻干技术开发出口产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采用高科技冻干技术开发出口产品(论文提纲范文)

(1)A公司竞争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全球一体化下的医药行业竞争日益加剧
        1.1.2 医药制造业收入增速承压明显
        1.1.3 医药产业结构面临优化升级
        1.1.4 公司自身战略选择
    1.2 研究意义
    1.3 理论基础和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理论基础
        1.3.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拟采取的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第二章 外部环境分析
    2.1 宏观环境分析
        2.1.1 政治和法律环境分析
        2.1.2 经济环境分析
        2.1.3 社会和文化环境分析
        2.1.4 技术环境分析
    2.2 医药市场行业分析
        2.2.1 市场规模和结构
        2.2.2 主流商业模式
        2.2.3 产业生命周期
    2.3 行业环境分析
        2.3.1 行业基本情况
        2.3.2 购买者议价能力
        2.3.3 供应商议价能力
        2.3.4 潜在进入者
        2.3.5 替代品
        2.3.6 行业内竞争者
        2.3.7 五力模型分析小结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内部环境分析
    3.1 公司情况介绍
        3.1.1 公司概况
        3.1.2 发展历程
    3.2 资源分析
        3.2.1 品牌和产品
        3.2.2 组织架构与人力资源
        3.2.3 财务资源
    3.3 能力分析
        3.3.1 研发能力
        3.3.2 生产能力
        3.3.3 营销能力
    3.4 核心竞争力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竞争战略制定
    4.1 公司SWOT分析
        4.1.1 优势(S)
        4.1.2 劣势(W)
        4.1.3 机遇(O)
        4.1.4 威胁(T)
    4.2 SWOT分析
    4.3 战略愿景和使命
        4.3.1 公司愿景
        4.3.2 公司使命
    4.4 市场定位
    4.5 公司经营模式
    4.6 战略选择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竞争战略的实施
    5.1 战略实施阶段划分及目标分解
    5.2 战略实施策略
        5.2.1 营销策略设计
        5.2.2 品牌建设策略设计
        5.2.3 研发策略设计
    5.3 战略实施的保障措施
        5.3.1 组织调整打造学习型组织
        5.3.2 人才引进提供智力支持
        5.3.3 企业文化构建及推广
        5.3.4 战略实施的激励机制
    5.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2)中国对东盟水产品出口贸易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选题与目的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1.3 研究架构、流程与方法
    1.4 研究中可能的创新点
2 中国对东盟水产品出口贸易发展状况
    2.1 东盟概述
    2.2 中国对东盟水产品出口贸易发展态势
        2.2.1 出口贸易总体呈现逐年稳定增长
        2.2.2 出口方式多样且品种繁多
        2.2.3 出口市场前景广阔
    2.3 中国对东盟水产品出口贸易结构分析
        2.3.1 出口市场结构
        2.3.2 出口品种结构
3 中国对东盟水产品出口贸易现存问题
    3.1 市场信息获取渠道过窄
    3.2 出口企业缺乏规范管理
    3.3 生产要素优势不明显
    3.4 出口市场集中且产品附加值低
4 基于贸易引力模型的中国对东盟水产品出口贸易的实证分析
    4.1 贸易引力模型构建
    4.2 样本数据及来源
    4.3 回归结果与分析
    4.4 贸易潜力分析
5 中国对东盟水产品出口贸易发展的对策建议
    5.1 拓宽信息获取渠道
    5.2 规范出口企业管理
    5.3 优化生产要素配置
    5.4 开发潜力市场
    5.5 加强专业人才储备
参考文献
致谢

(3)长生生物研发支出过度资本化的盈余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创新点
第2章 相关理论概述
    2.1 研发支出的相关概念
        2.1.1 研发支出的定义
        2.1.2 研发支出的相关政策
        2.1.3 研发支出的会计处理方法
    2.2 盈余管理的相关概念与理论
        2.2.1 盈余管理的定义
        2.2.2 盈余管理的手段
        2.2.3 盈余管理的识别方法
        2.2.4 盈余管理相关理论
        2.2.5 盈余管理动机分析
第3章 长生生物公司简介及研发支出概况
    3.1 行业研发支出概况
        3.1.1 行业研发支出总体情况
        3.1.2 行业研发支出资本化口径
    3.2 长生生物概况
        3.2.1 主营业务及财务状况
        3.2.2 研发支出被问询状况
    3.3 长生生物研发支出情况分析
        3.3.1 研发投入分析
        3.3.2 研发支出的资本化时点
第4章 长生生物盈余管理识别分析
    4.1 经验识别法
        4.1.1 横向分析——基于行业谨慎性角度
        4.1.2 纵向分析——基于历年研发支出信息比较
    4.2 模型分析法
        4.2.1 琼斯计量模型分析法
        4.2.2 盈余管理的测量结果
第5章 长生生物盈余管理的原因及经济后果
    5.1 长生生物盈余管理的原因
        5.1.1 通过高杠杆的博弈完成“对赌协议”
        5.1.2 疫苗流通方式转为“一票制”
        5.1.3 保住上市,防止“戴帽”
    5.2 长生生物盈余管理的经济后果
        5.2.1 损害企业持续生存发展能力
        5.2.2 影响资本市场的正常运转
第6章 长生生物盈余管理案例启示
    6.1 长生生物研发支出存在的问题
        6.1.1 资本化界定不明确
        6.1.2 相关数据披露不充分
    6.2 对策及建议
        6.2.1 健全研发活动内部控制
        6.2.2 增加“研发支出减值准备”会计处理
        6.2.3 加强研发项目的对象化
        6.2.4 加强上市公司研发信息的披露
        6.2.5 完善研究和开发阶段的划分标准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4)中国医药产业技术创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一、国外研究综述
        二、国内研究综述
    第三节 相关概念界定与研究的理论基础
        一、相关概念界定
        二、研究的理论基础
    第四节 研究思路、内容和研究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内容
        三、研究方法
        四、技术路线
    第五节 可能的创新点与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一、可能的创新点
        二、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第二章 国内外医药产业发展现状和创新特征
    第一节 国内外医药产业的发展现状
        一、国外医药产业的发展现状
        二、中国医药产业发展现状
    第二节 国内外医药产业的特点
        一、国外医药产业的特点
        二、中国医药产业的特点
    第三节 国内外医药产业的技术创新
        一、医药产业的技术创新特征
        二、国外医药产业的创新特征
        三、中国医药产业的创新特征
    第四节 技术创新对医药产业发展的影响
        一、创新与经济发展
        二、技术创新对我国医药产业发展的影响
第三章 中国医药产业技术创新的成效、问题、原因与机遇
    第一节 中国医药产业技术创新的成效
        一、我国医药产业创新成果不断涌现
        二、我国医药产业供应保障能力增强
        三、创新研发企业增多
        四、药物品种研发取得积极进展
        五、我国医药产业兼并重组增多
        六、我国医药产业中小型企业发展更加活跃
    第二节 中国医药产业技术创新面临的问题
        一、我国医药卫生产业资源配置不合理
        二、医药产业高端人才缺乏
        三、我国医药产业新药少,品种单一
        四、国外跨国医药企业带来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
        五、我国医药企业竞争力低、规模小
        六、新制剂开发能力有待提升
    第三节 我国医药产业技术创新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我国医药产业体制不利于科技创新
        二、医药产业政策存在不足
        三、我国医药产业人才配置不合理
        四、我国医药研发经费严重欠缺
        五、消费者缺乏对国产药物的信心
        六、医药产业基础研究相对滞后
    第四节 中国医药产业面临的机遇
        一、国际新药研发新趋势带来的契机
        二、政府给医药企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三、生物技术的迅猛发展给医药产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四、我国医药产业的资金来源逐渐多元化
        五、医药产业的发展也是我国社会和人民健康的刚性需求
第四章 中国医药产业技术创新的实证分析
    第一节 我国医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研究现状
        一、医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研究方法
        二、医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分析
    第二节 我国医药产业技术创新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和分析
        一、技术创新相关指标的选择
        二、我国医药产业技术创新指标的分析方法
        三、研究结论
        四、讨论和分析
第五章 美国医药产业技术创新的经验及其启示
    第一节 美国技术创新的总体特点
    第二节 美国医药产业技术创新的经验
        一、美国政府在医药产业技术创新中的做法
        二、美国医药产业技术创新的主体是企业
        三、美国独特的创新药物研发模式
        四、美国创新药物的研发投入体系
        五、美国医药产业技术创新的金融市场体制
        六、美国医药产业技术创新人才的培育体系
        七、美国生物制药特别发达
    第三节 美国医药产业技术创新对我国的启示
        一、制定符合中国国情的医药产业政策
        二、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医药科技成果转化模式
        三、拓宽融资渠道,大力培育多元化的资本市场
        四、构建和完善中国医药产业技术创新人才的培育体系
第六章 促进中国医药产业技术创新的目标、原则和建议
    第一节 中国医药产业技术创新的指导思想和战略目标
        一、指导思想
        二、战略目标
    第二节 中国医药产业技术创新发展的原则
        一、资源配置型原则
        二、人才配置型原则
        三、技术配置型原则
        四、制度配置型原则
    第三节 中国医药产业技术创新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制度创新对策建议
        二、组织创新的对策建议
        三、技术创新的对策建议
        四、人才创新的对策建议
        五、发展医药产业相关领域的对策和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5)中国医药产业结构优化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1.1 全球医药产业状况与发展趋势
        1.1.2 中国医药产业发展现状
        1.1.3 中国医药产业存在的突出问题
        1.1.4 医药产业结构调整成为中国医药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对象
        1.3.1 产业结构
        1.3.2 医药产业结构
        1.3.3 优化路径
    1.4 研究方法
    1.5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5.1 研究内容
        1.5.2 技术路线
    1.6 小结
第二章 医药产业结构优化路径基础理论和研究进展
    2.1 基础理论
        2.1.1 配第一克拉克定律
        2.1.2 库兹涅茨法则
        2.1.3 霍夫曼系数
        2.1.4 钱纳里工业化阶段理论
        2.1.5 罗斯托六阶段理论
        2.1.6 大道定理
    2.2 医药产业结构优化的相关概念、内涵
        2.2.1 产业结构优化的概念、内涵
        2.2.2 医药产业结构优化的概念、内涵
    2.3 医药产业结构的评价研究
        2.3.1 医药产业结构的定性评价
        2.3.2 医药产业结构的定量评价
    2.4 医药产业结构优化的影响因素分析
        2.4.1 特定区域医药产业影响因素的研究
        2.4.2 特定因素对医药产业结构的影响
    2.5 医药产业结构的优化路径和转型升级
        2.5.1 产业结构优化路径选择
        2.5.2 医药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
    2.6 小结
        2.6.1 研究内涵层面
        2.6.2 研究方法层面
        2.6.3 研究内容层面
第三章 医药产业结构优化的动力机制
    3.1 医药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动力机制
        3.1.1 需求结构对医药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影响
        3.1.2 贸易结构对医药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影响
        3.1.3 生态经济对医药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影响
    3.2 医药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动力机制
        3.2.1 外商投资导致的技术改进
        3.2.2 自主创新导致的技术改进
    3.3 小结
第四章 中国医药产业结构评价
    4.1 中国医药产业结构优化具备的条件
        4.1.1 医药经济不断发展
        4.1.2 医药人才不断涌现
        4.1.3 医药产业政策制度环境不断完善
        4.1.4 医药产业的集中度日益提高
    4.2 中国医药产业结构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4.2.1 中国医药产业结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依据
        4.2.2 中国医药产业结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4.3 中国医药产业结构评价结果
        4.3.1 中国医药产业结构合理化分析
        4.3.2 中国医药产业结构高级化分析
    4.4 小结
第五章 中国医药产业结构优化影响因素分析
    5.1 问卷调研及数据处理
        5.1.1 问卷设计
        5.1.2 数据来源与处理
        5.1.3 数据有效性检验
    5.2 因子分析过程
        5.2.1 总方差分析
        5.2.2 指标修正
        5.2.3 指标加权
    5.3 结果及结论
        5.3.1 结果
        5.3.2 结论
    5.4 小结
第六章 国外典型国家医药产业发展历程与产业结构的演进
    6.1 美国医药产业发展历程与产业结构的演进
        6.1.1 美国医药产业发展的历程及产业结构特点
        6.1.2 美国医药产业结构演进对中国的启示
    6.2 日本医药产业发展历程与产业结构的演进
        6.2.1 日本医药产业发展的历程及产业结构特点
        6.2.2 日本医药产业结构演进对中国的启示
    6.3 印度医药产业发展历程与产业结构的演进
        6.3.1 印度医药产业发展的历程及产业结构特点
        6.3.2 印度医药产业结构演进对中国的启示
    6.4 英国医药产业发展历程与产业结构的演进
        6.4.1 英国医药产业发展的历程及产业结构特点
        6.4.2 英国医药产业结构演进对中国的启示
    6.5 小结
第七章 中国医药产业结构的优化目标、路径选择与对策
    7.1 中国医药产业结构优化目标
        7.1.1 满足人民群众用药需求
        7.1.2 提升医药产业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
        7.1.3 合理配置资源,提高医药产业生产效率
        7.1.4 环境保护
    7.2 中国医药产业结构优化的路径选择
        7.2.1 外向型医药产业结构优化路径
        7.2.2 内向型医药产业结构优化路径
    7.3 中国医药产业结构优化的对策建议
        7.3.1 医药产业政策角度
        7.3.2 药品法规监管角度
        7.3.3 医药制度改革角度
        7.3.4 企业自身角度
        7.3.5 社会因素角度
    7.4 小结
第八章 全文结论、创新点与展望
    8.1 全文结论
    8.2 创新点
    8.3 展望
参考文献
附件一 图目录
附件二 表目录
附件三 中国医药产业结构优化影响因素调研问卷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目录
致谢
《中国新药杂志》期刊论文录用证明书
附件
学位论文自愿预先检测申请表

(6)鲜马奶粉制备工艺及其营养成分和功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鲜马奶粉制备工艺研究
    1 喷雾干燥法制备鲜马奶粉
        1.1 仪器与材料
        1.2 方法
        1.3 结果
    2 冷冻干燥法制备鲜马奶粉
        2.1 仪器与材料
        2.2 方法
        2.3 结果
    3 鲜马奶粉喷雾干燥和冷冻干燥对比
        3.1 仪器与设备
        3.2 方法
        3.3 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第二部分 鲜马奶粉、鲜马奶、鲜牛奶、鲜驼奶、鲜驴奶营养成分、基本性质及鲜马奶蛋白组学研究
    1 鲜马奶、鲜牛奶、鲜驼奶、鲜驴奶营养成分及基本性质对比研究
        1.1 仪器与试剂(厂家、批号)
        1.2 方法
        1.3 结果
    2 鲜马奶与鲜马奶粉营养成分对比研究
        2.1 仪器与试剂(厂家、批号)
        2.2 方法
        2.3 结果
    3 鲜马奶蛋白组学研究
        3.1 仪器与试剂
        3.2 方法
        3.3 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第三部分 鲜马奶粉功效研究
    1 鲜马奶粉抗疲劳作用研究
        1.1 仪器与试剂
        1.2 实验方法
        1.3 结果与分析
    2 鲜马奶粉体内抗氧化活性研究
        2.1 仪器与试剂
        2.2 方法
        2.3 结果
    3 鲜马奶粉免疫调节作用研究
        3.1 仪器与试剂
        3.2 方法
        3.3 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第四部分 鲜马奶粉抗氧化活性肽提取、分离、纯化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1 酶解法提取鲜马奶乳清蛋白中抗氧化活性肽工艺参数筛选
        1.1 仪器与材料
        1.2 方法
        1.3 结果
    2 超滤法分离纯化鲜马奶乳清蛋白中抗氧化活性肽
        2.1 仪器与材料
        2.2 方法
        2.3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浅谈新疆马奶及其产品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个人简历
导师评阅表

(7)莴苣颗粒负压微波高效节能均匀干燥机理及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术语注释表
第一章 绪论
    1.1 农产品干燥加工现状
    1.2 负压微波干燥技术及装备研究现状
        1.2.1 介电干燥
        1.2.2 微波真空干燥技术及装置研究现状
        1.2.3 微波冻干技术及装置研究现状
        1.2.4 负压微波联合干燥技术及装备研究现状
    1.3 课题的提出及意义
    1.4 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莴苣介电特性及对负压微波干燥特性的影响研究
    2.1 前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实验材料
        2.2.2 实验方案
        2.2.3 实验仪器
        2.2.4 速冻装置
        2.2.5 MFD 实验平台
        2.2.6 冻结过程
        2.2.7 MFD 及 FD 过程
        2.2.8 热水漂烫(HWB)
        2.2.9 微波漂烫(MWB)
        2.2.10 水分含量测量
        2.2.11 电导率测量
        2.2.12 介电特性测量
        2.2.13 组织结构测量
        2.2.14 质构测量
        2.2.15 收缩率测量
        2.2.16 数据分析
    2.3 结果与讨论
        2.3.1 漂烫方式对莴苣颗粒电导率的影响
        2.3.2 漂烫方式对莴苣颗粒介电特性的影响
        2.3.3 FD 过程介电特性的变化
        2.3.4 漂烫方式对 MFD 莴苣颗粒干燥特性的影响
        2.3.5 漂烫方式对产品组织结构的影响
        2.3.6 漂烫方式对产品质构的影响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莴苣颗粒负压微波干燥均匀性机理研究
    3.1 前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实验材料
        3.2.2 实验方案
        3.2.3 实验仪器
        3.2.4 漂烫处理
        3.2.5 冻结与冻干过程
        3.2.6 水分含量测量
        3.2.7 水的状态及分布测量
        3.2.8 冻结与融化点温度测量
        3.2.9 数据分析
    3.3 结果与讨论
        3.3.1 漂烫方式对莴苣颗粒冻结点与融化点温度的影响
        3.3.2 漂烫方式对莴苣颗粒水的状态、流动性及分布的影响
        3.3.3 干燥仓直径对 MFD 特性的影响
        3.3.4 微波冻干机理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两类负压微波高效均匀干燥一体化实验装备研制
    4.1 前言
    4.2 设计思路
        4.2.1 物料在负压条件下实现喷动的设计思路
        4.2.2 物料在管道式干燥仓内负压条件下的脉冲喷动机理
        4.2.3 干燥仓内微波电场强度的调节及控制思路
    4.3 设计方案
        4.3.1 微波干燥均匀性
        4.3.2 负压微波干燥低压气体放电
        4.3.3 负压微波干燥装置设计方案
    4.4 负压微波脉冲喷动干燥一体化装备主要构成
        4.4.1 微波腔体
        4.4.2 干燥仓
        4.4.3 微波控制系统
        4.4.4 脉冲喷动系统
        4.4.5 制冷及真空系统
    4.5 负压微波脉冲喷动干燥一体化实验装置的应用实例
        实施例 1、莴苣颗粒脉冲喷动微波真空干燥(PSMVD)
        实施例 2、莴苣茎颗粒脉冲喷动微波冻干(PSMFD)
        实施例 3、脱盐蛋清脉冲喷动微波冻干(PSMFD)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莴苣颗粒脉冲喷动微波真空高效均匀干燥工艺研究
    5.1 前言
    5.2 材料与方法
        5.2.1 实验材料
        5.2.2 实验仪器
        5.2.3 PSMVD 实验装置
        5.2.4 RMVD 实验装置
        5.2.5 实验方案
        5.2.6 干燥过程
        5.2.7 干燥均匀度测量
        5.2.8 色泽测量
        5.2.9 收缩率及感观密度测量
        5.2.10 水分含量测量
        5.2.11 复水能力测量
        5.2.12 质构测量
        5.2.13 微结构测量
        5.2.14 能耗测量
        5.2.15 数据分析
    5.3 结果与讨论
        5.3.1 干燥曲线
        5.3.2 干燥均匀度
        5.3.3 微结构与相对感观密度
        5.3.4 复水能力与质构特性
        5.3.5 脉冲喷动微波真空干燥能耗的初步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莴苣颗粒脉冲喷动微波冻干高效均匀工艺研究
    6.1 前言
    6.2 材料与方法
        6.2.1 实验原料
        6.2.2 实验方案
        6.2.3 实验仪器
        6.2.4 PSMFD 实验装置
        6.2.5 原料预处理
        6.2.6 冻结过程
        6.2.7 干燥过程
        6.2.8 干燥均匀度
        6.2.9 水分含量测量
        6.2.10 色差测量
        6.2.11 收缩率及感观密度测量
        6.2.12 复水能力测量
        6.2.13 质构测量
        6.2.14 微结构测量
        6.2.15 数据分析
    6.3 结果与讨论
        6.3.1 干燥曲线
        6.3.2 干燥均匀度
        6.3.3 微结构及感观密度
        6.3.4 复水能力与质构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创新点与建议
    7.1 论文主要结论
    7.2 论文主要创新点
    7.3 论文建议
参考文献
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与学位论文相关的研究成果清单
    一、发表的论文
    二、申请及授权专利
致谢
附录 1:本研究所用主要试验设备
附录 2:本研究所用主要检测仪器

(8)生物医药产业创新能力评价体系的研究及提升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方法
    1.4 论文结构安排
第二章 产业创新能力的理论概述
    2.1 创新理论的提出
    2.2 产业创新的内涵
    2.3 高技术产业创新能力的内涵
    2.4 国内外有关产业创新研究的文献综述
        2.4.1 国外产业创新理论的研究
        2.4.2 国内产业创新理论的研究
        2.4.3 对国内外产业创新理论研究的评价
        2.4.4 产业创新的特性
        2.4.5 产业创新的影响因素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国外生物制药产业发展现状及对我国的启示
    3.1 相关概念的界定与说明
        3.1.1 生物技术药物
        3.1.2 生物医药产业
    3.2 生物医药产业特征研究
        3.2.1 创新性特征
        3.2.2 “四高一长”特征
        3.2.3 政府干预性强
        3.2.4 资源依赖型和产业密集性强
        3.2.5 高渗透性
        3.2.6 长期永久性的市场
    3.3 全球生物制药产业发展现状
        3.3.1 市场需求拉动产业稳定增长
        3.3.2 全球生物医药产业的区域分布
        3.3.3 新药投入产出比重下降
        3.3.4 产品格局出现新变化
        3.3.5 联盟合作成为重要研发模式
    3.4 全球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趋势
        3.4.1 全球医疗需求将继续保持增长
        3.4.2 全球生物医药市场向新兴国家转移
        3.4.3 专利纷纷到期,研发转向通用名药
        3.4.4 生物医药研发外包有望继续扩大
    3.5 美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现状
        3.5.1 美国生物产业确立全球领先地位
        3.5.2 美国生物产业集群倾向明显
        3.5.3 美国生物产业蓬勃发展的保障
    3.6 英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现状
        3.6.1 生物产业推动英国经济发展
        3.6.2 政府发展生物产业的主要举措
    3.7 德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现状
    3.8 日本生物医药产业现状
    3.9 印度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现状
        3.9.1 印度生物产业发展迅速
        3.9.2 印度具有发展生物产业的基础
        3.9.3 印度发展生物产业的重要举措
    3.10 对我国生物医药产业的启示
        3.10.1 战略规划
        3.10.2 资金支持
        3.10.3 商业化推广
        3.10.4 税收减免
        3.10.5 人才培养
        3.10.6 构建组织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创新能力分析
    4.1 产业现状
        4.1.1 产业规模
        4.1.2 产业结构
        4.1.3 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呈现的特点
    4.2 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区域比较研究
        4.2.1 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区域分布特征
        4.2.2 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发展
        4.2.3 我国生物医药产业空间演变趋势分析
        4.2.4 我国生物医药产业格局策略
    4.3 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存在的问题
        4.3.1 产业规模小,缺乏龙头企业带动
        4.3.2 产业技术创新能力低
        4.3.3 产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缺乏产业化的接轨机制
        4.3.4 产业政策不完善,市场环境有待完善
        4.3.5 知识产权保护薄弱,监管链条割裂
        4.3.6 融资结构不合理
        4.3.7 企业研发投入不足
        4.3.8 复合型人才缺乏
        4.3.9 生物医药园区分散、分割,产业集群有待进一步加强
        4.3.10 专业公共服务缺失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生物医药产业创新能力评价体系构建
    5.1 评价指标筛选原则
    5.2 评价指标体系
        5.2.1 反映创新资源投入的指标
        5.2.2 反映创新资源产出的指标
        5.2.3 反映生物医药产业创新转化能力指标
        5.2.4 反映生物医药新产业行业环境指标
        5.2.5 反映生物医药新产业制度环境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生物医药产业创新能力评价影响因素分析
    6.1 研究思路
    6.2 调查问卷设计步骤
        6.2.1 Likert Scale表
        6.2.2 问卷设计的基本步骤
        6.2.3 问卷发放与回收
    6.3 问卷的统计分析
        6.3.1 研究从事生物医药研发者对生物医药产业创新能力的因素分析
        6.3.2 研究从事生物医药产业的管理者对生物医药产业创新能力的因素分析
    6.4 调查问卷结论
    6.5 调查问卷存在问题
第七章 提升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创新能力的策略
    7.1 明确生物医药产业在国民经济结构中的战略地位
    7.2 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尤其是知识产权制度建设
    7.3 完善税收政策
        7.3.1 加大税收政策与其他政策的配合力度
        7.3.2 完善以间接优惠为主,直接优惠为辅的税收制度
        7.3.3 明确研发费用中的应税项目
        7.3.4 建立税式支出预算
    7.4 完善药品定价机制
    7.5 加大国内外市场开拓力度
    7.6 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
        7.6.1 采取广泛协作方式引进、改进国外技术
        7.6.2 医药企业加强与医药大学和科研机构的合作
        7.6.3 医药企业联合进行新药的研发
        7.6.4 利用企业自身力量进行研究开发
    7.7 推进关键技术突破和产业化
    7.8 重视品牌战略,实施错位竞争
    7.9 实施标准战略,抢占植物药、生物药国际标准阵地
    7.10 完善人才培养与引进机制
        7.10.1 培养“国际型、创新型”的生物医药人才
        7.10.2 引进和吸收国内外优秀人才回国创业
    7.11 培育创新型生物技术产业集群
        7.11.1 确立优势领域,突出办园特色
        7.11.2 构建完善的产学研创新网络
        7.11.3 提升科技招商成效
    7.12 加快培育龙头企业
    7.13 构建社会服务平台
    7.14 多渠道融资
        7.14.1 使融资渠道得到拓宽,融资手段得到增加
        7.14.2 积极稳妥引导和培育风险投资,建立健全生物药品开发与发展风险投资体系
        7.14.3 创业板市场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8.1 论文结论与创新
    8.2 进一步的展望
主要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文章目录
致谢
附录1 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创新能力指标调查问卷
附录2 问卷调查发放企业
附录3 发表文章复印件及待发表文章接收函
学位论文复检申请表

四、采用高科技冻干技术开发出口产品(论文参考文献)

  • [1]A公司竞争战略研究[D]. 刘敏仪.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2)
  • [2]中国对东盟水产品出口贸易发展研究[D]. 袁进. 大连海洋大学, 2019(03)
  • [3]长生生物研发支出过度资本化的盈余管理研究[D]. 张芳. 南昌大学, 2019(02)
  • [4]中国医药产业技术创新研究[D]. 徐松. 武汉大学, 2017(06)
  • [5]中国医药产业结构优化路径研究[D]. 罗文华. 沈阳药科大学, 2016(05)
  • [6]鲜马奶粉制备工艺及其营养成分和功效研究[D]. 古丽巴哈尔·卡吾力. 新疆医科大学, 2015(05)
  • [7]莴苣颗粒负压微波高效节能均匀干燥机理及工艺研究[D]. 王玉川. 江南大学, 2013(01)
  • [8]生物医药产业创新能力评价体系的研究及提升策略[D]. 杨波. 沈阳药科大学, 2013(03)
  • [9]我国的大型加速器工程及其对国民经济的促进[A]. 张闯. 中国核科学技术进展报告(第二卷)——中国核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6册(核物理分卷、计算物理分卷、粒子加速器分卷), 2011
  • [10]巨鹏刘圣本:高擎绿色革命大旗[J]. 唐凤雄.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10(17)

标签:;  ;  ;  ;  ;  

利用高科技冻干技术开发出口产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