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塑料应用的良好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再生塑料应用的良好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再生塑料应用的良好形势及存在问题(论文文献综述)

甘晓鹏[1](2021)在《ZKYM公司产品战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

孙锴[2](2021)在《废塑料催化热解制备芳香烃的研究》文中指出塑料是一种来源于石油化工产业的高分子聚合物,其制品具有产量高、平均使用寿命短且自然降解率低等特点,造成了全球废塑料累积量与日俱增,引起了日益严重的“白色污染”问题。由于塑料的生产原料主要为烯烃、芳烃等石化原料,分子构成以碳、氢为主,因而废塑料的资源化回收利用比填埋及焚烧等传统处置技术更受关注。利用(催化)热解法将废塑料转化为可商品化的热解油,如富芳香烃油的技术是一种具有发展前景的废塑料资源化利用手段。然而,目前对于废塑料(催化)热解的研究中还存在着主流芳构化催化剂种类单一、技术经济性和工况适应性存在不足;高含氧废塑料热解油的脱氧提质技术研究仍存在空白、含氧产物的脱氧路径仍不明确;对低纯度、高杂质含量废塑料的热解行为认识不足等问题。因此,本文以实现混合/高含氧废塑料回收高附加值芳烃为目标,构建了以化学活性炭和污泥热解炭为代表的碳基催化剂催化废塑料热解制备芳烃的技术路线,归纳了碳基催化剂催化芳构化反应机理,提出了高含氧聚酯塑料的分类脱氧提质方案,并针对性地实现了各类聚酯热解油的催化脱氧-同步高附加值芳烃生产,开展了杂质对废塑料热解行为的影响研究,归纳了低纯混合废塑料的热解行为。本文的研究拟为废塑料的清洁高效综合资源化利用提供理论和技术参考。针对大宗聚烯烃混合废塑料,开展了活性炭催化塑料热解制备富芳烃油的研究。选取了氢氧化钾、氯化锌及磷酸活化炭为废塑料芳构化催化剂,碳基催化剂的加入使气相产物产率升高,油相产物的产率略有下降。原位催化反应中磷酸活化炭对混合聚烯烃热解油中芳烃的富集作用最为明显,其选择性可达66.0%。异位催化反应中,当磷浸渍比达到40%、停留时间为3 s时,聚乙烯(PE)热解油中的芳烃含量达到了30.0%,其中79.3%为单环芳烃。磷酸活化过程形成了丰富的含磷官能团,其中的Br?nsted酸性位,诸如C-O-PO3、C2-PO2、及C-PO3中的P-OH所催化的氢转移反应;以及脱氢活性位,如P=O等所催化的环烃直接脱氢反应是芳构化反应的两种主要途径。继承上文以碳基催化剂作为废塑料芳构化催化剂的思路,开展了以高灰分、高铁磷含量的污泥热解炭催化混合聚烯烃热解制备芳烃的研究。600℃时,污泥炭对混合聚烯烃热解油中单环芳烃的选择性达到了75.3%,其中苯乙烯和二甲苯的占比分别达到了29.1%及12.5%;800℃时,污泥炭对双环芳烃的选择性高达64.4%,其中萘的占比达47.5%。PE、聚丙烯(PP)和聚苯乙烯(PS)之间的交互作用不仅将双环芳烃的选择性由46.8%提至53.7%,还能有效抑制芳烃的过度缩合。污泥灰分中部分含Al、S和P的活性组分起酸性位的作用;而部分含P、Fe和S的催化活性组分具有显着的脱氢能力,两者协同促进了芳烃的生成。Ca O和部分含Fe的活性组分能够促进重质芳烃的开环反应,从而抑制过于重质的芳烃形成。开展了固体碱催化芳酸酯类聚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丁二醇酯(PET/PBT)裂解产物脱氧提质制备芳烃的研究。选用碱土金属基矿物/固体废弃物,采用聚酯链水解-同步催化脱羧的反应路径,结果表明钙基催化剂比镁基催化剂对挥发分、油相组分及油相中苯产率的提升效果更显着。PET热解产物中含量达32.6%的苯甲酸及30.7%的芳酯类产物完全分解,苯的占比由8.8%提高至78.8%;PBT热解产物中含量达67.1%的苯甲酸完全分解,苯的占比由12.3%提高至81.0%。催化温度600℃、催化剂/原料比为10∶1是兼具脱氧效率及经济性的反应工况参数。电石渣是具有优秀脱氧效果的碱土金属基催化剂。对于另一类以聚碳酸酯(PC)为代表的酚酯类聚酯,开展了固体酸催化PC与聚烯烃共热解脱氧提质制备芳烃的研究,研究以兼具芳构化及脱氢活性的HZSM-5为催化剂,利用高含氢聚烯烃的脱氢芳构化过程代替氢气作为廉价的氢源。结果表明,催化温度为600℃,PP∶PC=75%∶25%时,酚类含量由84.4%降低至2.9%,热解油中的芳烃含量达到97.1%,其中以萘类为主的双环芳烃的占比达54.5%。催化温度从500℃升高到700℃使热解油中的芳烃含量从95.8%增加到98.1%,但同时也加速了重质多环芳烃的形成。催化剂经两次再生后表面酸度有所下降,导致热解油脱氧和芳构化效率降低了4.9%。最后,开展了杂质对废塑料热解油品质的影响研究。取自四种典型废塑料筛分物的真实杂质样品主要由灰分(63.5%~68.3%)和挥发分(31.0%~36.6%)组成,Si O2、Ca CO3和Fe2O3是灰分中的主要成分。对于混合聚烯烃塑料,杂质的添加使热解油中烯烃的占比显着提高,可由34.7%提高至66.6%。对于单组分塑料,杂质使PE和PP的热解油相产率分别从64.7%和48.0%降低到54.8%和38.3%,但同时使热解油中烯烃的收率分别提高了25.0%和21.1%;然而杂质对PS热解油没有显着影响。杂质对塑料热解的作用可以归纳为无机灰分作为热载体的作用,某些催化活性灰成分的催化作用和有机组分与塑料共热解的影响三部分,其中杂质的热载体效应是共性的且主导的,其他两者因废塑料来源而异。

张雨生[3](2021)在《创新驱动视角下我国典型再生资源产业发展模式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我国典型再生资源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对我国经济和人民生活显得十分重要。而典型再生资源产业作为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仍然普遍存在着创新积极性不高、技术水平落后、环境污染严重和行业内部混乱等问题,制约着产业的健康发展。因此,本文以创新驱动为视角,对我国典型再生资源产业进行研究,并构建新的产业发展模式也成为服务于当今社会的实际需要。首先,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客观地分析了我国典型再生资源产业的总体发展概况,对影响产业发展的问题和因素进行归纳总结;其次,运用主成分分析法,从政策、资源、创新、市场、经济五个层面,构建出典型再生资源产业发展能力指标体系,然后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对产业的发展能力进行评价并对指标权重进行确定。结果表明:在指标权重确定方面,政策、创新和经济是影响典型再生资源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其余因素影响程度较小。在发展能力评价方面,2015-2019年我国典型再生资源产业的发展呈现出先增后降的趋势,并且随着政策环境和创新投入的变化而影响较大。最后从评价结果入手,在不同侧重点上有针对性的构建出适合典型再生资源产业发展的创新主导型“三元一体”发展模式,并提出相应的措施和建议。本文期望通过以上的研究,使我国典型再生资源产业整体技术创新水平得到有效地提升,推动再生资源产业的健康、高效、可持续发展,进而为我国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缓解资源压力和减少生态污染做出贡献。

梁睿[4](2020)在《ABS电镀件氯盐体系退镀工艺研究》文中提出与金属制件相比,塑料电镀制品具有成型容易、成形好、重量轻、耐蚀性、耐磨损、外观好看等优点,在塑料电镀市场,超过90%的塑料电镀制品是ABS塑料电镀制品。电镀级的ABS塑料,可以通过控制ABS塑料中三种组分的比例,使其具有很好的电镀性能,一般情况下,ABS基材会被镀上不同的金属层,以满足不同的需要。塑料电镀的基本原理是先利用化学方法在塑料表面沉积一层导电的金属层(一般是化学镀铜或化学镀镍),将其他金属复合电镀在塑料表面,形成表面装饰层。由于ABS电镀件的主要用途是防护和装饰,因此镀层一般采用诸如铜镍铬、镍铁铬等的复合镀层,这样的镀层结构可使塑料电镀件兼具装饰性和防护性。随着塑料电镀工艺和技术的不断发展,塑料电镀件特别是ABS电镀件的应用领域不断拓宽,目前主要应用于电器电子产品、汽车和卫浴等领域,并受到一致好评。以电器电子产品为例,据中国家用电器研究院测算的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电器电子产品的居民保有量达38.5亿台。其中,理论报废量58862.6万台,共计573.1万t。如此大量的ABS电镀件,若能对其进行资源化利用,不仅能回收金属和塑料,产生经济效益,也有利于环境保护。本研究以ABS塑料电镀件为研究对象,利用退镀液去除金属镀层回收金属,并对失去退镀效力的废弃退镀液进行再生。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对ABS塑料电镀件镀层金属的性质进行研究。通过实验证明,本研究所用塑料电镀件样品,表层的镀层金属主要由三层金属沉积而成,分别是最上层的铬,最下层的铜和中间层的镍。(2)筛选出最佳退镀液以及最佳退镀方案。三种退镀液分别是三氯化铁退镀液、氯化铜退镀液以及氯化铜和氯化铵混合溶液退镀液。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优选出三氯化铁退镀液作为ABS塑料电镀件退镀的最佳退镀液。三氯化铁退镀液的最佳退镀条件是三氯化铁质量分数10%,反应温度40℃,反应时间30min,液固比4,该实验方案的退镀率大于95%。(3)对退镀液中的金属进行回收处理。金属铬可通过过滤去除;金属铜和金属镍可与铁屑发生置换反应,过滤后,从退镀液中去除。文中探究了退镀液稀释倍数、铁屑加入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铜离子、镍离子还原率的影响。当反应条件为退镀液中加入的铁屑的量是理论上还原Cu2+、Ni2+总量的摩尔数的1倍,退镀液稀释4倍,反应温度60℃,反应时间2h,Cu2+的还原率可达92%,Ni2+的还原率可达89%。(4)对废弃退镀液进行再生处理。过氧化氢具有氧化性,可以将废弃退镀液中的Fe2+氧化成Fe3+,从而使退镀液恢复退镀效力。文中探究了过氧化氢的质量分数以及加入的过氧化氢的体积对废弃退镀液恢复退镀效力的影响。实验结果如下:使废弃退镀液再生的最佳的过氧化氢质量分数为30%;使废弃退镀液再生的最佳的过氧化氢的体积为再生退镀液总体积的三分之一。

教育部[5](2020)在《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文中研究表明教材[2020]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善中小学课程体系,我部组织对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进行了修订。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以及思想政治、语文、

王若飞[6](2020)在《建筑垃圾处置体系研究》文中指出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房屋、交通规模、改建规模及拆除不断扩大,伴随产生大量的建筑垃圾,建筑垃圾的处理问题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障碍。我国建筑垃圾管理起步较晚,建筑垃圾相关行业发展慢,且处置分散,没有形成统一的处置模式。因此,建立系统化的建筑垃圾处置模式是形势所需。本文通过理论研究和工程实践两个部分对建筑垃圾处置体系进行了如下研究。首先分析我国建筑垃圾现有的分类模式,发现最大的问题是分类不够细化,合理的分类模式对后续运输、处置具有重要影响。本文在现有的分类基础上提出二级分类方式,主要分为金属类、有机类、无机非金属类和有毒类,拆除垃圾、装修垃圾和工程垃圾在二级子分类的基础上,细化至二级亚类。另外根据受污染程度,对建筑垃圾中的木材分类单独研究。结合对建筑垃圾处置和资源化方式研究,提出了建筑垃圾分类投放、分类运输、分类处置的体系。其次根据测定的化学成分及矿物成分,发现:不同地区工程渣土之间矿物成分及含量差距较大;同一地区不同土层渣土的矿物成分含量存在变化;同一渣土处理前后矿物成分的含量发生变化,石英含量变化最大;不同用途的混凝土矿物成分及含量均存在差异。测定建筑垃圾的环境指标,对于超标的建筑垃圾,必须进行污染修复后进行处置。分析建筑垃圾环境属性,并以陶粒和硫酸盐水泥为例,分析不同建筑垃圾作为两种建材原料的可行性,发现仅有部分建筑垃圾是符合要求的。然后根据我国现有的环境标准和建筑材料标准,提出建筑垃圾发生源、建筑垃圾堆填场地周围环境进行环境监测指标及限值,主要包括重金属、甲醛等有机物,确保建筑垃圾处置过程中的环境安全性。提出的关于再生产品的质量指标和限定值,确保产品出厂时的安全性。最终以宁波高架桥工程为例,研究该工程不同阶段建筑垃圾的产废特点,估算建筑垃圾产量,提出该工程建筑垃圾的分类方案、监测方案、处置方案,降低建筑垃圾对环境的危害。建筑垃圾处置体系设计阶段必须结合工程实际情况进行。本文提出的以分类体系、监测体系、资源化分析体系构建的建筑垃圾全过程处置体系,为建筑垃圾管理方面提供了系统性的参考。

李威[7](2020)在《XSY有限公司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回顾我国近四十年来的改革开放发展历程,我们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沿用了“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工业文明发展模式。这种经济模式促使我国仅用三四十年的时间就走完了西方国家两百年才能走完的路,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也带来了突出的资源环境问题,资源枯竭、废弃资源围城、水土污染、雾霾频发等突出环境问题。面对日益严峻的资源环境约束,我们必须摒弃传统工业文明发展模式,探索新的发展路径,在此背景下,循环经济概念于20世纪90年代末进入我国,被各界广泛认同,并进一步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XSY有限公司主要从事废旧物资回收综合利用。公司废旧物资回收在兰州市回收行业占有主导地位。公司经过5年发展,已形成了废纸再造、报废汽车回收拆解等多方面的核心业务领域,并拥有完善回收网络体系。随着当前经济形势与政策的变化,行业竞争加剧,公司发展也面临着企业融资造成股权混乱问题、企业内部产业物质循环问题、企业核心竞争力回收网络瓶颈问题、企业管理水平滞后等主要问题。本文以循环经济理论与管理学知识为指导,运用企业环境分析法对XSY有公司发展现状情况进行综合分析,通过行业政策、行业特征的宏观分析及同类公司对比的微观分析,明确行业发展前景良好,解析了整个行业发展趋势,找准公司在西北地区市场领先的定位,明确公司在竞争日益加剧的行业市场中存在的回收优势和技术劣势,未来可能遇到被龙头企业兼并的生存危机,成为西北五省遥遥领先的霸主地位挑战机遇,为解决公司发展问题提供理论依据。对公司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运用相关管理学知识提出应对策略。从融资,到项目资源整合,从回收网络拓展,到企业文化建设,层层递进,逐步逐层解决公司发展问题。以项目融资或融资租赁模式为主,一个项目一个种模式,帮助企业拓展融资渠道,增强企业协同发展能力;以公司项目的循环产业链模式为基础,运用产业链资源整理策略,布局二手车交易市场网点,打造闭合产业链条及高利润产品再造产业,实现产业与利润的双重效益;通过滚雪球等多种市场拓展模式开拓目标市场区域,将公司回收体系逐步由甘肃若干地区向青海、宁夏、新疆等地区进行回收模式及业务区域双重开拓。最后,利用知识管理与文化建设并行的策略,提升公司的管理水平,为企业长远发展建立良好的制度体系。为保障策略的实施,在人力、财力、物资、宣传等多个方面进行保障,为应对策略的实施保驾护航。

张苏东[8](2020)在《青岛地区既有居住建筑外窗节能改造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我国既有居住建筑数量庞大且能耗高。分析既有建筑物的特点,研究具有针对性的节能改造策略无疑将对我国的科学发展观、建筑节能工作具有重大的意义。全国各个地区也出台了相应的节能规范、节能措施,涉及到建筑设计的方方面并在逐步完善。外窗是建筑外围护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能量损失的关键部位。目前,国内关于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的研究较多,但其中涉及外窗节能改造的内容篇幅较短且没有很好的针对性。在国内众多针对外窗热工性能的研究中,一直以传热系数K值和遮阳系数SC作为研究外窗热工性能的两个重要参数。本文采用与国际接轨、比遮阳系数SC更有助于直观地评价进入室内的太阳热量的热工参数——太阳能得热系数SHGC,来替代遮阳系数进行深入分析。本文为了系统地研究外窗节能问题,首先介绍了全球能源状况以及我国既有居住建筑现状,总结了国内外建筑节能发展状况以及现有相关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对于外窗的要求。其次,为解决青岛地区外窗热工性能差的问题,分析了影响窗户节能的主要因素:窗户的传热系数、太阳能得热系数、窗墙面积比以及气密性。再次,对青岛地区既有居住建筑外窗进行调研分析,选取典型居住建筑平面进行模拟研究。依据相关的节能标准,确定模型的相关计算参数。最后,采用Grasshopper建立建筑模型,利用Ladybug+Honeybee工具进行可视化以及能耗模拟,为总结各改造方案中制冷、制热能耗变化规律提供参考依据。本文基于传热系数值和太阳能得热系数值与建筑能耗的关系,提出了针对拥有不同窗墙比和不同热工性能围护结构的既有居住建筑选择节能外窗的策略。此外,通过分析改造后外窗的热工参数与节能率之间的相关性,对窗户改造策略进行规范化的梳理,提出了以外窗热工性能为切入点的青岛地区窗户节能改造策略。

郭芳[9](2020)在《城市居民社区再生资源回收系统设计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国家环保政策的大力推进,“互联网+资源回收”已经成为当前最热门的环保服务产业,其服务模式层出不穷、丰富多样。然而,国内的再生资源回收还在探索阶段,大量的互联网再生资源回收平台盲目复制、抄袭产品和服务模式,存在着产品同质化严重、居民参与度低,线下体验流程不完善、缺乏对用户体验的关注等诸多弊端。因此,本文基于服务设计理论对城市社区O2O回收服务系统的设计应用进行分析,通过完善再生资源回收服务系统来达到优化使用效率和服务体验的目的,从而提升城市居民的再生资源回收服务体验。本文的研究对象是面向城市居民的再生资源O2O回收服务。首先,梳理了服务设计和再生资源回收的相关概念,以此来指导后续的设计实践。其次,运用服务设计的理念和方法,分析了现有的再生资源回收服务系统中的利益相关者,确定调研对象为社区居民和回收人员;然后通过问卷调查、用户访谈、实地观察等方法对再生资源回收系统的服务现状进行调研分析,再根据服务体验地图、服务蓝图等方法归纳出现有回收服务系统存在的体验痛点及设计机会点;最后是依据服务设计的理念和方法提出了系统优化的思路,并对服务接触点进行了分析构思,明确了优化设计的目标,也为完善再生资源回收服务系统提出了相应的设计原则。最终以“小黄狗”回收平台的服务系统为例,进行关键接触点的设计优化实践,包括硬件设施设计和软件界面设计。通过将服务设计理论运用到再生资源回收服务系统中,进一步深化了服务设计的应用价值,促进了服务设计理论与环保行业的结合与发展。同时也为再生资源O2O回收服务行业提供参考价值,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和行业实践意义。该论文有图62幅,表29个,参考文献89篇。

美丽[10](2020)在《废旧橡胶/再生PP/沙柳三元复合材料制备及性能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全球环境污染日益严重以及森林资源日渐枯竭的形势下,木橡塑三元复合材料(WRPC)可将废旧橡塑和劣质木质资源合理利用起来,在降低废旧高分子材料对环境污染的同时,最大限度发挥各组分的性能优势,该材料的研究对于环境保护和资源回收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再生聚丙烯(PP)和沙柳为主料,通过模压法制备木塑复合材料(WPC),研究木粉和硅烷偶联剂KH550对其性能的影响;将废旧橡胶添加到WPC的生产工艺中制备WRPC,研究废旧橡胶、KH550、弹性体POE、碱处理橡胶和热老化对WRPC性能的影响,进而优化制备工艺,为该材料的推广应用提供依据。研究结果表明:(1)沙柳木粉添加量的增加使WPC的熔体流动速率(MFR)显着降低,静曲强度、拉伸强度与冲击强度均降低,而弹性模量升高,维卡软化温度、热变形温度和动态热机械性能均升高,木粉可提高WPC的刚性和抗热变形性能;KH550添加量的增加使WPC的MFR、静曲强度与拉伸强度均升高,弹性模量与冲击强度均先升高后降低趋势,维卡软化温度、热变形温度和动态热机械性能均升高,偶联剂KH550可改善木塑界面相容性,提高WPC的性能;(2)橡胶添加量的增加使不同KH550添加量制备的WRPC的静曲强度、弹性模量与拉伸强度均降低,而冲击强度升高,维卡软化温度、热变形温度和动态热机械性能均降低,橡胶可改善WRPC的抗冲击性能;KH550添加量的增加使不同橡胶添加量制备的WRPC的静曲强度与拉伸强度均升高,弹性模量与冲击强度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维卡软化温度、热变形温度和动态热机械性能均升高;(3)弹性体POE添加量的增加使WRPC的静曲强度与弹性模量先升高后降低趋势,而拉伸强度与冲击强度均升高;维卡软化温度、热变形温度和动态热机械性能均呈降低趋势。经POE增韧改性后的WRPC,内部组分间粘结性增强,脆性降低;(4)NaOH溶液处理废旧橡胶,浓度的增加使WRPC的力学性能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维卡软化温度、热变形温度和动态热机械性能均呈升高趋势。用碱处理废旧橡胶制备WRPC,其体系组分间界面相容性提高;(5)热老化时间延长使WRPC的力学性能和动态热机械性能均呈降低趋势,维卡软化温度与热变形温度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WRPC老化后木纤维在拉伸断面处裸露的更加明显,被拔出的纤维黏附的树脂较少,表明木纤维更容易被拔出。

二、再生塑料应用的良好形势及存在问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再生塑料应用的良好形势及存在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2)废塑料催化热解制备芳香烃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废塑料概述
    1.2 废塑料的处置方法
        1.2.1 废塑料的传统处置方法
        1.2.2 废塑料热裂解
        1.2.3 废塑料催化热解
    1.3 废塑料催化热解制备芳香烃研究进展
        1.3.1 芳香烃概述
        1.3.2 废塑料催化热解制备芳烃研究综述
        1.3.3 归纳、总结与技术评价
    1.4 废塑料热解油催化脱氧提质研究进展
        1.4.1 塑料热解油脱氧提质技术
        1.4.2 废塑料热解油催化脱氧研究综述
        1.4.3 归纳、总结与技术评价
    1.5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
第二章 实验原料、表征方法及仪器
    2.1 实验原料
    2.2 表征方法及表征仪器
        2.2.1 工业分析、元素分析、热值分析及灰成分分析
        2.2.2 扫描电镜-能谱分析
        2.2.3 X射线衍射分析
        2.2.4 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
        2.2.5 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
        2.2.6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
        2.2.7 比表面积及孔径分析
        2.2.8 NH_3-程序升温脱附
        2.2.9 热重分析
        2.2.10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
    2.3 实验仪器设备
        2.3.1 管式固定床反应器
        2.3.2 热裂解-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
第三章 活性炭催化废塑料热解制备芳烃
    3.1 简介
    3.2 实验材料及方法
        3.2.1 实验物料
        3.2.2 实验装置及方法
    3.3 木质活性炭催化混合废塑料芳构化实验研究
        3.3.1 单组分及混合废塑料的热分解特性
        3.3.2 活化剂种类对活性炭理化性质的影响
        3.3.3 活化剂种类对活性炭催化混合塑料热解油的影响
        3.3.4 活化方式对活性炭理化性质的影响
        3.3.5 活化方式对活性炭催化混合塑料热解油的影响
        3.3.6 催化反应机理
    3.4 磷酸活化炭催化聚乙烯芳构化实验研究
        3.4.1 磷酸活化对活性炭理化性质的影响
        3.4.2 磷酸活化过程中磷浸渍比对油相产物特性的影响
        3.4.3 磷酸活化炭催化停留时间对油相产物特性的影响
        3.4.4 催化反应机理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污泥炭催化废塑料热解制备芳烃
    4.1 简介
    4.2 实验材料及方法
        4.2.1 实验物料
        4.2.2 实验装置及方法
    4.3 结果与讨论
        4.3.1 污泥及污泥炭的理化性质
        4.3.2 催化剂及催化温度对混合塑料热解的影响
        4.3.3 催化停留时间对混合塑料热解的影响
        4.3.4 塑料组成对混合塑料热解的影响
        4.3.5 催化剂的催化活性与失活
        4.3.6 催化机理的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高含氧芳酸酯类聚酯催化脱氧制备芳烃
    5.1 简介
    5.2 实验材料及方法
        5.2.1 实验物料
        5.2.2 实验装置及方法
    5.3 结果与讨论
        5.3.1 PET/PBT及碱土金属基催化剂的理化性质表征
        5.3.2 碱土金属基催化剂对产物分布的影响
        5.3.3 反应温度对产物分布的影响
        5.3.4 催化剂/原料比对产物分布的影响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高含氧酚酯类聚酯催化脱氧制备芳烃
    6.1 简介
    6.2 实验材料及方法
        6.2.1 实验物料
        6.2.2 实验装置及方法
    6.3 结果与讨论
        6.3.1 PC与 PE/PP混合物的热分解特性
        6.3.2 HZSM-5 的催化作用对产物分布的影响
        6.3.3 PE/PP掺混比对产物分布的影响
        6.3.4 催化温度对产物分布的影响
        6.3.5 催化剂的再生与积炭表征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杂质对混合废塑料热解油品质的影响
    7.1 简介
    7.2 实验材料及方法
        7.2.1 实验物料
        7.2.2 实验装置及方法
    7.3 结果与讨论
        7.3.1 杂质及塑料的表征
        7.3.2 杂质种类对塑料热解油品质的影响
        7.3.3 塑料种类对塑料热解油品质的影响
        7.3.4 杂质中灰分及有机组分对塑料热解油品质的影响
    7.4 本章小结
第八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8.1 全文小结
    8.2 本文创新点
    8.3 研究内容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3)创新驱动视角下我国典型再生资源产业发展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框架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技术路线图
    1.4 本文可能的创新点
第二章 相关理论研究
    2.1 概念界定
    2.2 理论基础
        2.2.1 创新驱动理论
        2.2.2 循环经济理论
        2.2.3 产业发展理论
第三章 典型再生资源产业发展现状
    3.1 典型再生资源产业的构成及特征
        3.1.1 产业的构成分析
        3.1.2 产业的特征分析
    3.2 典型再生资源产业总体发展概况
        3.2.1 再生塑料产业
        3.2.2 再生纸产业
        3.2.3 再生铜产业
        3.2.4 再生铝产业
        3.2.5 再生铅锌产业
    3.3 典型再生资源企业布局分析
        3.3.1 我国再生资源企业空间分布
        3.3.2 典型再生资源产业百强企业分布格局
        3.3.3 典型再生资源百强企业调研分析
    3.4 产业存在的问题分析
    3.5 产业内外部影响因素分析
第四章 典型再生资源产业发展能力评价
    4.1 评价思路及方法
        4.1.1 评价思路
        4.1.2 评价方法
    4.2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4.2.1 指标体系建立原则
        4.2.2 评价指标的选取
    4.3 主成分分析法确定评价指标体系
        4.3.1 评价指标数据收集
        4.3.2 评价指标筛选
    4.4 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
        4.4.1 层次单排序和一致性检验
        4.4.2 层次总排序和一致性检验
    4.5 综合评价分析
第五章 典型再生资源产业发展模式构建
    5.1 构建创新主导型“三元一体”产业发展模式
        5.1.1 发展模式构建原则
        5.1.2 “三元一体”创新发展模式
    5.2 “三元一体”创新发展模式的协作机制
        5.2.1 共享机制
        5.2.2 拉动机制
        5.2.3 促进机制
    5.3 实施措施及政策建议
        5.3.1 加强产业链创新、完善回收利用体系
        5.3.2 加强技术创新、推动产业转型发展
        5.3.3 深化制度创新、助力产业健康发展
        5.3.4 加强管理机制创新、提升企业竞争实力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取得科研成果和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4)ABS电镀件氯盐体系退镀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2 ABS电镀件退镀技术的研究进展
        1.2.1 生物法
        1.2.2 物理法
        1.2.3 热处理法
        1.2.4 化学法
        1.2.5 电化学法
    1.3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4 课题研究技术路线
第二章 ABS电镀件的物理化学性质分析
    2.1 引言
    2.2 实验样品与设备
        2.2.1 实验样品
        2.2.2 实验设备
    2.3 结果与讨论
        2.3.1 ABS电镀件表面金属镀层的形貌表征
        2.3.2 ABS电镀件表面金属镀层的全组分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ABS塑料电镀件的氯化退镀工艺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原料、设备及药品
        3.2.2 实验方法
    3.3 误差分析
    3.4 结果与讨论
        3.4.1 三种退镀液中主要物质的质量分数对退镀率的影响
        3.4.2 三种退镀液的反应温度对退镀率的影响
        3.4.3 三种退镀液的反应时间对退镀率的影响
        3.4.4 三种退镀液的液固比对退镀率的影响
        3.4.5 氯化铁退镀液的正交实验
        3.4.6 氯化铜退镀液的正交实验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氯化铁退镀液中金属的回收工艺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实验原料、设备及药品
        4.2.2 实验步骤
    4.3 氯化铁退镀液退镀原理
        4.3.1 三氯化铁和金属铜镀层的反应原理
        4.3.2 三氯化铁和金属镍镀层的反应原理
        4.3.3 三氯化铁和金属铬镀层的反应原理
        4.3.4 置换反应原理
    4.4 金属离子的测定方法
        4.4.1 Cu~(2+)的测定方法
        4.4.2 Ni~(2+)的测定方法
    4.5 结果与讨论
        4.5.1 新鲜退镀液经多次使用后的退镀率变化
        4.5.2 失去退镀效力的退镀液除铬
        4.5.3 退镀液稀释倍数对Cu~(2+)、Ni~(2+)还原率的影响
        4.5.4 铁屑加入量对Cu~(2+)、Ni~(2+)还原率的影响
        4.5.5 反应温度对Cu~(2+)、Ni~(2+)还原率的影响
        4.5.6 反应温度对Cu~(2+)、Ni~(2+)还原率的影响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氯化铁退镀液的再生处理
    5.1 引言
    5.2 实验部分
        5.2.1 实验原料、设备及药品
        5.2.2 实验步骤
    5.3 结果与讨论
        5.3.1 过氧化氢的质量分数对再生退镀液的退镀率的影响
        5.3.2 过氧化氢的体积对再生退镀液的退镀率影响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经济与环境效益
    6.1 引言
    6.2 经济效益分析
        6.2.1 成本估算
        6.2.2 利润估算
    6.3 环境效益分析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致谢

(6)建筑垃圾处置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内外建筑垃圾管理现状
    1.3.2 国内外建筑垃圾管理相关规定
    1.3.3 国内外建筑垃圾相关专利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技术路线 2 建筑垃圾分类体系研究
2.1 建筑垃圾概况
    2.1.1 建筑垃圾定义
    2.1.2 建筑垃圾的危害
    2.1.3 我国建筑垃圾产生量及处理行业变化趋势
2.2 建筑垃圾分类体系
    2.2.1 我国现阶段建筑垃圾分类模式
    2.2.2 目前建筑垃圾分类模式存在的问题
    2.2.3 建筑垃圾分类体系的构建
2.3 建筑垃圾量化
2.4 建筑垃圾现场分类
2.5 小结 3 建筑垃圾资源属性和污染特征研究
3.1 实验安排
    3.1.1 建筑垃圾来源
    3.1.2 仪器设备
    3.1.3 样品处理及测定
3.2 结果分析
    3.2.1 不同组分建筑垃圾化学组成含量分析
    3.2.2 建筑垃圾物相分析
    3.2.3 建筑垃圾金属元素含量及危害分析
3.3 讨论
    3.3.1 根据建筑垃圾化学组成的资源化路径分析
    3.3.2 根据建筑垃圾化学组成和矿物组成的资源化路径分析
3.4 小结 4 建筑垃圾处理路径
4.1 工程渣土和工程泥浆处置方式
    4.1.1 工程渣土处置方式
    4.1.2 工程泥浆资源化利用研究
    4.1.3 工程渣土和泥浆处置体系
4.2 建筑垃圾中金属类处置方式
    4.2.1 钢铁废料
    4.2.2 其它有色金属废料
4.3 无机非金属类建筑垃圾处置方式
    4.3.1 混凝土源化利用研究
    4.3.2 废砖块资源化研究
    4.3.3 废砂浆资源化研究
4.4 有机类建筑垃圾处置方式
    4.4.1 木材及纸壳包装等轻物质资源化研究
    4.4.2 沥青资源化
    4.4.3 其他有机垃圾资源化
4.5 有毒有害类建筑垃圾处置方式
4.6 二级分类下建筑垃圾处置体系
4.7 小结 5 建筑垃圾处置全过程监测体系
5.1 建筑垃圾发生源监测指标
5.2 建筑垃圾处置过程中监测指标及确定依据
    5.2.1 建筑垃圾资源化过程环境监测指标
    5.2.2 建筑垃圾堆填场地周围环境监测指标
5.3 再生产品监测指标及确定依据
5.4 小结 6 建筑垃圾处置体系——工程应用
6.1 建筑垃圾处置体系
6.2 研究工程概况
6.3 高架桥工程建筑垃圾处置体系
    6.3.1 工程中建筑垃圾产生及分类
    6.3.2 工程中不同建筑垃圾处理处置方式及选择工艺
    6.3.3 工程中不同建筑垃圾监测指标
6.4 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7)XSY有限公司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及思路
    1.5 研究方法
        1.5.1 企业环境分析法
        1.5.2 比较分析法
        1.5.3 调查研究法
        1.5.4 案例分析法
2 循环经济及经济管理的相关理论
    2.1 循环经济的概念及原则
        2.1.1 循环经济的概念提出
        2.1.2 循环经济的内涵
        2.1.3 循环经济的原则
        2.1.4 循环经济的三层次发展途径
    2.2 循环经济相关研究理论
        2.2.1 生态经济学理论
        2.2.2 可持续发展理论
        2.2.3 绿色发展理念
    2.3 经济管理的相关理论
        2.3.1 融资概念及方法
        2.3.2 循环经济产业链模式
        2.3.3 目标市场拓展战略
        2.3.4 两网融合模式
        2.3.5 企业文化
3 XSY有限公司现状及发展问题
    3.1 公司简介
    3.2 XSY有限公司现状
        3.2.1 XSY有限公司股份体系
        3.2.2 XSY有限公司项目体系
        3.2.3 XSY有限公司的回收体系
    3.3 XSY有限公司发展问题
        3.3.1 XSY有限公司融资问题
        3.3.2 XSY有限公司产业项目问题
        3.3.3 XSY有限公司回收网络瓶颈问题
        3.3.4 XSY有限公司管理水平问题
4 XSY有限公司发展环境分析
    4.1 宏观环境分析
        4.1.1 循环经济产业政策
        4.1.2 循环经济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4.2 微观环境分析
        4.2.1 优势
        4.2.2 劣势
        4.2.3 机遇
        4.2.4 威胁
    4.3 XSY有限公司发展环境总结
5 XSY有限公司发展问题应对策略
    5.1 XSY有限公司融资及应对策略
    5.2 XSY有限公司项目体系应对策略
    5.3 XSY有限公司回收网络体系应对策略
    5.4 XSY有限公司管理水平问题应对策略
6 公司发展保障措施
    6.1 组织保障,成立公司发展推进小组
    6.2 人才保障,强化人才队伍建设
    6.3 资金保障,完善财务运作能力。
    6.4 技术保障,强化技术更新
    6.5 宣传保障,营造创业干事氛围
    6.6 制度保障,强化监督落实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8)青岛地区既有居住建筑外窗节能改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
        1.1.1 全球能源现状
        1.1.2 我国建筑能耗现状和节能任务
        1.1.3 我国既有居住建筑现状
        1.1.4 国内外建筑节能发展概况
        1.1.5 相关节能标准对建筑外窗的要求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3.3 总结与评价
    1.4 研究方法及内容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内容
第2章 外窗节能的影响因素研究
    2.1 外窗构件材料与性能
        2.1.1 玻璃材料与性能
        2.1.2 窗框材料与性能
        2.1.3 密封材料与性能
    2.2 外窗的热量传递
        2.2.1 玻璃体系的传热分析
        2.2.2 窗框体系的传热分析
        2.2.3 外窗的综合传热分析
    2.3 外窗的热工参数
        2.3.1 外窗的热工参数
        2.3.2 传热系数与太阳能得热系数
    2.4 窗墙面积比
    2.5 外窗的气密性
第3章 青岛地区既有居住建筑外窗节能现状
    3.1 区域概况与气候特征
        3.1.1 区域概况
        3.1.2 气候特征
    3.2 青岛地区既有居住建筑发展概况
        3.2.1 青岛解放前
        3.2.2 青岛解放后
    3.3 青岛地区既有居住建筑现状及节能改造历程
        3.3.1 青岛地区既有居住建筑现状
        3.3.2 青岛地区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历程
    3.4 青岛地区既有居住建筑外窗现状分析
        3.4.1 外窗窗框
        3.4.2 外窗玻璃
        3.4.3 外窗开启方式
        3.4.4 外窗气密性
        3.4.5 外窗面积
第4章 典型平面的选择与模型的建立
    4.1 典型平面的选择
    4.2 模拟软件的选择
        4.2.1 建立模型部分
        4.2.2 性能分析部分
    4.3 模型的建立
        4.3.1 模型的基本参数
        4.3.2 建筑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等级划分
        4.3.3 窗墙比划分
        4.3.4 传热系数K和太阳能得热系数SHGC等级划分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能耗模拟结果分析
    5.1 模拟结果分析
        5.1.1 窗墙面积比与能耗
        5.1.2 外窗传热系数与能耗
        5.1.3 外窗太阳能得热系数与能耗
    5.2 节能率分析
    5.3 节能率与外窗热工参数的相关性分析
        5.3.1 皮尔逊相关系数
        5.3.2 相关性分析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t分布分位数t_(1-α)(n)表

(9)城市居民社区再生资源回收系统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1.4 研究内容和方法
    1.5 研究路线
    1.6 本章小结
2 服务设计及再生资源回收的相关研究
    2.1 服务设计相关理论
    2.2 再生资源回收的概述
    2.3 再生资源O2O回收平台的系统分析
    2.4 服务设计理念导入再生资源回收的价值分析
    2.5 本章小结
3 城市社区再生资源回收系统服务现状调研分析
    3.1 调研概述
    3.2 利益相关者分析
    3.3 居民用户问卷调查分析
    3.4 居民用户及回收人员访谈分析
    3.5 现有再生资源回收系统的体验痛点梳理
    3.6 调研分析及总结
    3.7 本章小结
4 城市社区再生资源回收服务系统优化思路及原则
    4.1 基于服务设计思维的系统优化思路
    4.2 再生资源回收服务系统接触点分析
    4.3 再生资源回收服务系统优化设计原则
    4.4 本章小结
5 城市社区再生资源回收服务系统优化设计实践
    5.1 再生资源回收服务系统优化构建
    5.2 再生资源回收系统接触点优化目标
    5.3 再生资源回收服务系统接触点优化设计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附录4
附录5
附录6
附录7
附录8
附录9
附录10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10)废旧橡胶/再生PP/沙柳三元复合材料制备及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1.4 主要研究内容
2 再生PP/沙柳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与性能研究
    2.1 试验材料、仪器与设备
        2.1.1 试验材料
        2.1.2 试验仪器与设备
    2.2 再生PP/沙柳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
        2.2.1 制备工艺流程
        2.2.2 制备工艺说明
    2.3 检测方法
        2.3.1 熔体流动速率测试
        2.3.2 力学性能测试
        2.3.3 动态热机械性能(DMA)测试
        2.3.4 热性能测试
        2.3.5 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
        2.3.6 扫描电镜分析
    2.4 结果与讨论
        2.4.1 沙柳木粉对WPC性能的影响
        2.4.2 硅烷偶联剂KH550对WPC性能的影响
    2.5 小结
3 废旧橡胶/再生PP/沙柳三元复合材料制备工艺与性能研究
    3.1 试验材料、仪器与设备
        3.1.1 试验材料
        3.1.2 试验仪器与设备
    3.2 废旧橡胶/再生PP/沙柳三元复合材料制备工艺
        3.2.1 制备工艺流程
        3.2.2 制备工艺说明
    3.3 结果与讨论
        3.3.1 废旧橡胶对WRPC性能的影响
        3.3.2 硅烷偶联剂KH550对WRPC性能的影响
    3.4 小结
4 废旧橡胶/再生PP/沙柳三元复合材料改性研究
    4.1 试验材料、仪器与设备
        4.1.1 试验材料
        4.1.2 试验仪器与设备
    4.2 结果与讨论
        4.2.1 弹性体POE对WRPC性能的影响
        4.2.2 NaOH处理废旧橡胶粉对WRPC性能的影响
    4.3 小结
5 WRPC热老化性能研究
    5.1 试验材料、仪器与设备
        5.1.1 试验材料
        5.1.2 试验仪器与设备
    5.2 热老化试验方法
    5.3 结果与讨论
        5.3.1 热老化时间对WRPC力学性能的影响
        5.3.2 热老化时间对WRPC动态热机械的影响
        5.3.3 热老化时间对WRPC维卡软化温度和热变形温度的影响
        5.3.4 微观形貌分析
    5.4 小结
6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四、再生塑料应用的良好形势及存在问题(论文参考文献)

  • [1]ZKYM公司产品战略研究[D]. 甘晓鹏. 南京邮电大学, 2021
  • [2]废塑料催化热解制备芳香烃的研究[D]. 孙锴. 浙江大学, 2021
  • [3]创新驱动视角下我国典型再生资源产业发展模式研究[D]. 张雨生. 天津理工大学, 2021(08)
  • [4]ABS电镀件氯盐体系退镀工艺研究[D]. 梁睿.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 2020(01)
  • [5]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J]. 教育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 2020(06)
  • [6]建筑垃圾处置体系研究[D]. 王若飞. 北京交通大学, 2020(03)
  • [7]XSY有限公司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D]. 李威. 兰州交通大学, 2020(02)
  • [8]青岛地区既有居住建筑外窗节能改造研究[D]. 张苏东. 青岛理工大学, 2020(02)
  • [9]城市居民社区再生资源回收系统设计研究[D]. 郭芳. 中国矿业大学, 2020(10)
  • [10]废旧橡胶/再生PP/沙柳三元复合材料制备及性能研究[D]. 美丽.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20(02)

标签:;  ;  ;  ;  ;  

再生塑料应用的良好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