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SAC外加剂在混凝土中的应用

MASAC外加剂在混凝土中的应用

一、MASAC掺合料在混凝土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史若昕,於林锋,王林[1](2022)在《不同养护条件对钢矿粉掺合料活化效应的影响研究》文中指出制备了钢矿粉复合掺合料,通过测试掺合料胶砂活性指数和混凝土抗压强度,研究标准养护和蒸汽养护对钢矿粉掺合料活化效应的影响,并对不同养护条件下掺合料混凝土的胶凝系数K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不论是胶砂活性还是混凝土强度,蒸汽养护更有利于体系中水化反应,高温条件下矿粉和激发剂中的活性物质能更大程度地参与活化反应,加速水化产物的生成,使体系的活性和强度大幅度提高;胶凝系数K也侧面证实了这一观点:在蒸养条件下K值比标准养护条件的高,说明蒸汽养护时钢矿粉掺合料对混凝土强度贡献更大。

尹道道,秦哲焕,郭城瑶,方博,徐可[2](2021)在《超细复合掺合料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文中认为本文研究了超细复合掺合料对混凝土力学性能、耐久性能及干缩性能的影响,借助X射线衍射仪及综合热分析仪研究了超细复合掺合料影响混凝土性能的机理。结果表明:超细复合掺合料能提升混凝土力学性能,且养护龄期越长,力学性能提升越明显;超细复合掺合料能提升混凝土抗硫酸盐侵蚀性能,掺超细复合掺合料的混凝土耐蚀系数更高,可经受的硫酸盐侵蚀循环龄期更长;超细复合掺合料对混凝土前期抗碳化性能影响较小,对中后期抗碳化性能有一定程度提升;掺超细复合掺合料后混凝土干缩率变小,180 d干缩率较掺普通掺合料的混凝土降低了6.4%;微观分析结果表明,超细复合掺合料并未改变体系中水化产物的矿物组成,但其水化生成了更多的钙矾石、水化硅酸钙及水化铝酸钙。

张戈[3](2021)在《喷射混凝土高性能化机制与组成设计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喷射混凝土以其凝结时间短、超早强以及施工工艺简便等特点,广泛应用于隧道与基坑支护、加固等工程中。现有喷射混凝土存在强度等级低、回弹率大、后期强度增长缓慢且对耐久性无明确要求等问题,已引起广泛关注。因此可喷性良好、强度高、耐久性优异的高性能喷射混凝土已成为发展方向,如何实现普通喷射混凝土的高性能化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科学问题。本文以喷射混凝土高性能化作为主要研究目标,通过试验与理论分析相结合,开展无碱速凝剂对喷射混凝土水化与强度影响机理研究,分析胶凝材料用量、水胶比、砂率、矿物掺合料、聚乙烯醇纤维、速凝剂掺量等对喷射混凝土可喷性能和强度的影响规律,给出提高喷射混凝土可喷性能和强度的技术措施,制备出具有高工作性、高耐久性的C50喷射混凝土,形成高性能喷射混凝土组成设计方法,可为喷射混凝土高性能化提供支撑。本文主要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如下:(1)研究了掺入硫酸铝系列无碱速凝剂的喷射混凝土水化和硬化机理。结果表明有碱速凝剂和无碱速凝剂均加速了水泥中C3A和C3S早期水化,提高了水泥诱导前期和诱导期的水化放热速率,促使喷射混凝土迅速凝结和硬化。掺入无碱速凝剂在加速了C3A水化反应速率的同时往溶液中提供了SO42-离子,并没有明显改变溶液中Al3+/SO42-比例,使溶液处于合适硫酸盐体系下,C3A水化速率总体可控,对于C3S后续水化及C-S-H凝胶致密化进程没有阻碍,因此喷射混凝土后期强度稳定增长,并未发生明显倒缩。(2)研究了配合比参数、矿物掺合料和聚乙烯醇纤维等因素对喷射混凝土工作性能和流变特性的影响规律,给出了可喷性能的提升方法。结果表明选择合理的配合比参数、掺入适量的速凝剂、矿物掺合料及聚乙烯醇纤维是提升喷射混凝土工作性能的有效措施。当水胶比在0.38~0.40时,胶材用量在520~540kg/m3,砂率在50%左右时,喷射混凝土回弹率明显降低,当硅粉掺量在10%~15%时,可喷性能提升显着。掺入聚乙烯醇纤维有助于提高可喷性能,以体积掺量0.50%~1.0%较为适宜。确定适宜的流变参数范围同时有助于提高喷射混凝土的可喷性能,当屈服应力在190Pa~250Pa之间,塑性粘度在210Pa·S~250Pa·S之间时,喷射混凝土回弹率低于10%,一次喷射厚度大于340mm。(3)研究了掺入无碱速凝剂喷射混凝土强度影响因素及其提升方法。结果表明选择合理的配合比参数、掺入适量的速凝剂、矿物掺合料有助于提高喷射混凝土强度,胶材用量在520~540kg/m3,水胶比在0.38~0.40时,砂率在50%左右时,喷射混凝土强度较高。掺入硅粉和偏高岭土有助于提高抗压强度,当硅粉掺量为10%~15%时,强度提升效果最为显着。对于有抗拉强度要求的喷射混凝土,建议掺入适量的聚乙烯醇纤维,建议的掺量范围为0.25%~0.50%。根据以上研究基础,建立了高强喷射混凝土抗压强度与劈裂抗拉强度关系式fts=0.41·(fcc)0.59,测得C50喷射混凝土单轴受压应力—应变全曲线,并给出了C50喷射混凝土本构方程。(4)研究了速凝剂、聚乙烯醇纤维和成型工艺对高性能喷射混凝土耐久性能的影响。喷射工艺的冲击和紧密压缩作用提高了混凝土的密实性,因此喷射混凝土抗渗性能、抗冻性能和抗碳化性能均高于模筑混凝土。掺入无碱速凝剂提高了喷射混凝土的电通量和平均渗水高度,掺入聚乙烯醇纤维明显增加了1200um以上的气孔体积,降低喷射混凝土的抗渗性能,电通量和平均渗水高度随着纤维掺量的增加而增长。冻融循环过程中,聚乙烯醇纤维明显抑制微裂缝的产生与发展,限制基体内气泡的连通和扩展,提高了喷射混凝土的抗冻性能。掺入无碱速凝剂小幅提高了喷射混凝土的碳化深度,聚乙烯醇纤维的掺入降低了喷射混凝土的抗碳化性能,且碳化深度随着纤维掺量的增加而增长,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喷射混凝土碳化深度预测模型。(5)研究了喷射混凝土材料组成与成型工艺特征,提出了高性能喷射混凝土组成设计方法。考虑成型方式、速凝剂和矿物掺合料种类与掺量的共同作用,修正了强度计算公式,确定了密实度影响系数k和矿物掺合料影响系数μi,给出了不同种类矿物掺合料的建议取值。基于骨料堆积和润滑协同作用原理提出了喷射混凝土浆体体积含量计算公式,提出了高性能喷射混凝土组成设计方法。依据组成设计方法进行了验证,可为喷射混凝土高性能化提供支撑。

岳光亮,谢瑞兴,郭文倩,彭立刚,唐樱燕,莫立武[4](2021)在《不同颗粒细度的复合掺合料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文中提出采用SMΦ 500 mm×500 mm型试验磨粉磨制备不同颗粒细度的复合掺合料,研究不同细度的复合掺合料对混凝土工作性能、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水泥细度为45μm方孔筛筛余10.5%,复合掺合料细度为45μm筛余5.6%时,配制的C30混凝土坍落度达到了240 mm,扩展度达到了580 mm, 28 d强度达到41.6 MPa,并对其进行微观结构分析,充分说明了混凝土胶凝材料颗粒级配的连续性对混凝土工作性能和力学性能的促进作用。

云甲[5](2021)在《硅灰和片麻岩石粉对混凝土力学及抗冻性能的影响研究》文中提出岩石作为天然材料,分布范围广泛,生产加工成本低,具有很大的研究和应用价值。在开采和加工石材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岩石粉等废弃物,其中就包括片麻岩石粉,这些废弃石粉不能得到有效合理的使用,不仅浪费资源,还对当地的环境造成了污染。有研究表明,石粉与矿物掺合料硅灰复合掺入能提升混凝土的性能,因此,将硅灰和片麻岩石粉混合掺入混凝土中可有效利用废弃片麻岩石粉资源。本文通过物理试验,系统研究片麻岩石粉在10%、15%、20%三种掺量下与硅灰在0%、5%、8%、10%四种掺量下进行正交混掺等质量代替水泥,分析两种掺合料不同掺量对混凝土力学及抗冻性能的影响规律,确定硅灰和片麻岩石粉的最优掺量;运用扫描电镜观察混凝土材料的微观结构形态,分析硅灰和片麻岩石粉对混凝土力学及抗冻性能的影响机理,为实际工程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本文的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1)对不同掺量下的硅灰和片麻岩石粉混凝土进行力学性能试验,研究硅灰和片麻粉在不同掺量下对混凝土抗压强度、劈拉强度、抗折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单掺片麻岩石粉低于10%时对混凝土的力学性能起微弱的负作用,片麻石粉掺量超过10%时,对混凝土的力学性能的发展非常不利;混掺硅灰和片麻岩石粉后,可明显提升混凝土的抗压、劈拉及抗折强度,表明硅灰起积极作用且效果明显,且在一定范围内,强度随着硅灰掺量的增加而增强,在硅灰8%掺量时效果最好。(2)对不同掺量下的硅灰和片麻岩石粉混凝土进行抗冻性能试验,分析不同掺量对冻融作用下的混凝土的外观形态、质量损失率、相对动弹性模量和抗压强度损失率。结果发现:随着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所有试件外观形态破坏越来越严重,质量损失率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相对动弹性模量呈持续下降的趋势;单掺片麻岩石粉掺量为10%时,对混凝土的抗冻性有小幅度的提升,但随着片麻岩石粉掺量的继续增加,抗冻性逐渐降低。硅灰对混凝土抗冻性有着积极作用,且在8%范围内随着硅灰掺量的增加而逐渐提高,掺量超过8%后略有下降,硅灰掺量8%时对混凝土的抗冻性能提升效果最好。(3)利用扫描电镜观察不同组混凝土内部的微观结构,结果发现:片麻岩石粉主要起到填充骨架的作用,掺量较少,可以填充结构孔隙,改善结构密实度;掺量过多,会降低参与水化的胶凝材料的含量,降低了混凝土的力学性能。混掺硅灰与片麻岩石粉时,硅灰通过促进水泥二次水化,生成更多的C-S-H凝胶,使材料内部的微观结构密实程度提高,宏观性能得到改善。

王宇杰[6](2021)在《大掺量尾矿微粉中低强混凝土配制与性能研究》文中认为“节能减排、低碳发展”无处不体现国家在新的形式下,治理环境的重要性,绿色高性能混凝土健康发展势在必行。水泥、矿物掺合料、机制砂等在生产过程中都会排放一些粉尘及有害气体等污染物,诸多相关企业逐步被取谛,天然资源也随之减少。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研制开发新的产品取代天然矿物掺合料,应对现有状况。“技术创新、变废为宝”的发展新理念,给我们指明一条新的技术路线,一些堆积如山的“废物”,如机制砂生产时的石粉、尾矿中的尾矿微粉等等,都是我们应该研制开发的新产品。此时,在冶金工业中大量金属尾矿已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不良影响,目前铁尾矿利用率较低,将铁尾矿用于建筑材料领域是铁尾矿高效回收利用的重要途径,也有助于推动混凝土行业朝着绿色可持续的方向发展。按照现有JGJ55-2011《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标准要求设计(以下简称“规范法”),配制的中低强度(C15-C30)大流态混凝土大多存在水胶比大、胶凝材料过少,极易出现浆体包裹性差、泌水、板结等工作性不良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本课题在中低强度大流态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过程中,采用了低水胶比、低水泥用量和大掺量铁尾矿微粉的配制技术路线,利用了“基于原材料品质的预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以下简称“新方法”),进行了大量试验验证:主要研究两种铁尾矿微粉在大掺量(30%~70%)时,对中低强度大流态混凝土的工作性、强度、体积稳定性、耐久性及微观结构的影响,通过一系列试验研究验证了这种配制技术路线的可行性、正确性,同时为铁尾矿微粉在中低强度大流态混凝土中的应用提供了技术参考。通过大量试验验证,可得知:(1)铁尾矿微粉应用于混凝土中的掺量达到40%以上时,胶凝材料的用量不宜小于370kg/m3;对于中低强大流态混凝土,铁尾矿微粉掺量不应大于60%,且水胶比不宜小于0.38;(2)和易性方面:铁尾矿微粉掺量在30%~70%时,中低强大流态混凝土和易性明显改善和提升;(3)强度方面:铁尾矿微粉的最大掺量为40%时,可满足C25配合比设计要求;铁尾矿微粉的最大掺量为50%时,可满足C20配合比设计要求;铁尾矿微粉的最大掺量为60%时,可满足C15配合比设计要求;水胶比为0.43以下时,胶凝材料用量为370kg/m3,铁尾矿微粉的最大掺量为30%,可满足C30配合比设计要求;(4)耐久性能方面:大掺量铁尾矿微粉应用于C25、C30混凝土中,其抗氯离子渗透性能试验数据得出:“基于原材料品质的预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较JGJ55-2011《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方法相比,前者优于后者;大掺量铁尾矿微粉应用于C25、C30混凝土中,其抗冻性能试验数据得出:掺量为30%的C25-A-1(达F200)、C25-B-1(达F200)较基准C25-J(达F150)混凝土抗冻性有所提高;掺量为30%的C30-A-1-T1(达F200)、C30-B-1-T1(达F200)较基准C30-J(达F2000)混凝土抗冻性能持平;(5)通过对中低强大流态混凝土中采用低水胶比、低水泥用量和大掺量铁尾矿微粉大量试验数据验证,“基于原材料品质的预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是可行的。

陈旭鹏[7](2020)在《高活性矿物掺合料混凝土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的加快导致水泥的需求量日益加大,但是发展所带来的环境问题也日趋严重,因次以降低水泥用量,保护环境为目的,将偏高岭土、超细粉煤灰和硅灰三种高活性矿物掺合料来取代水泥,相比于传统矿物掺合料粉煤灰和矿渣,高活性矿物掺合料会使得混凝土力学性能更优异,耐久性能更好。通过正交试验和平行组试验,分别探究高活性矿物掺合料单独取代水泥或者两两复掺或者三者复掺取代水泥对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并且通过快速碳化试验以及干湿循环试验研究不同养护龄期下高活性矿物掺合料混凝土的耐久性能,研究表明:(1)通过正交试验可知三元高活性矿物掺合料混凝土抗压强度的最佳配合比为A3B1C2,若仅考虑混凝土的劈裂抗拉强度,高活性矿物掺合料混凝土的最佳配比为A2B1C3,当混凝土的养护龄期低于28天时,偏高岭土是影响混凝土抗压强度最主要的因素。当混凝土养护龄期超过28天时,硅灰为影响抗压强度的主要因素。而对于劈裂抗拉强度,偏高岭土为主要影响因素。(2)当养护龄期超过28天后,在混凝土中双掺超细粉煤灰和偏高岭土,双掺超细粉煤灰和硅灰使得混凝土力学性能和抗碳化性能均高于单掺高活性矿物掺合料的混凝土。要想混凝土具有一定的抗碳化性能,需要将其养护至少7天以上,当养护龄期低于7天时,偏高岭土和硅灰会增加混凝土的碳化深度,而超细粉煤灰此时会减少混凝土的碳化深度。(3)偏高岭土的掺入使得混凝土对抗硫酸钠溶液的侵蚀有着很大的提升,但是会使得混凝土抗硫酸镁溶液的侵蚀能力明显减弱;超细粉煤灰的掺入使得混凝土的抗硫酸钠腐蚀性能以及抗硫酸镁腐蚀性能均有所提高;双掺偏高岭土以及超细粉煤灰的抗硫酸钠侵蚀能力最优,并且也具有一定抗硫酸镁的腐蚀能力;硫酸镁溶液对矿物掺合料混凝土的腐蚀破坏大于硫酸钠溶液对混凝土的腐蚀破坏,通过XRD,SEM,FTIR红光谱分析可知两种溶液对混凝土破坏程度的不同主要原因是两种溶液对混凝土侵蚀产物的不同。(4)各种腐蚀性离子对高活性矿物掺合料混凝土的侵蚀有着相互促进作用以及相互阻碍作用,通过三元高活性矿物掺合料混凝土在各个溶液中宏观以及微观形貌的对比可知单独的氯离子对混凝土没有腐蚀作用,只有镁离子一种腐蚀离子时对混凝土的侵蚀作用比较小,镁离子会促进硫酸根对混凝土的破坏,而氯离子会对硫酸根离子的侵蚀有一定的阻碍作用,抑制钙矾石的产生。实际工程中若检测出镁离子与硫酸根离子同步出现的地区需要格外注意。图:63表:26参:62

谢小利[8](2020)在《混凝土中氯离子的扩散和分布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氯离子扩散进入混凝土中并引起钢筋的锈蚀是钢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最主要的问题,研究氯离子在混凝土中的扩散和分布规律,可为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使用状况评价及高耐久性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提供理论基础。本研究采用了自然浸泡和电场加速两种方式来实现氯离子向混凝土中的扩散,研究不同扩散方式对混凝土中氯离子的扩散行为和分布规律的影响,进而研究氯离子进入混凝土后各种存在形态的氯离子之间的相互关系及不同条件(水胶比、矿物掺合料及掺量、龄期、碳化)对氯离子扩散和分布规律的影响,并基于粉体颗粒RRB(Rosin-Rammler-Bennet)分布原理及四棱台骨料人为的设定界面过渡区ITZ(Interfacial transition zone)来进一步研究孔隙结构及ITZ特性对氯离子扩散行为和分布的影响,为高耐久性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制备、施工和维护提供了理论基础。本文主要的研究工作和结论有:(1)通过对比自然浸泡和电场加速两种氯离子扩散方式,研究电场对不同矿物掺合料混凝土中氯离子的扩散行为和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电场基本上没有改变混凝土中氯离子的分布,特别是总氯离子与自由氯离子及固化氯离子之间的关系;此外,总氯离子是影响自由氯离子和固化氯离子的最重要因素,而水胶比、矿物掺合料及掺量、龄期等因素,主要是通过改变混凝土的孔隙结构来改变进入混凝土中的总氯离子,从而改变自由氯离子和固化氯离子;基于线性等温吸附原理和化学反应平衡原理建立了各种存在形态的氯离子(自由氯离子、固化氯离子、物理吸附氯离子、化学固化氯离子和有害氯离子)和总氯离子之间的关系模型,其中物理吸附氯离子和化学固化氯离子分别占固化氯离子的29%和71%,通过简单测定总氯离子浓度,可通过模型计算出其它各种存在形态的氯离子浓度,为各种存在形态的氯离子浓度的确定提供了便捷的计算方法。(2)采用电场来实现氯离子在混凝土中的加速扩散,用于研究不同碳化程度的混凝土中氯离子的扩散行为和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早期碳化促进了混凝土孔隙的细化并提高了对氯离子的固化能力,从而降低了进入混凝土中的氯离子浓度且提高了混凝土抗氯离子扩散的能力;相反,碳化后期则导致混凝土孔隙粗化和氯离子固化能力的降低,从而提高了进入混凝土中的氯离子浓度且降低了混凝土抗氯离子扩散能力;在碳化后期但未完全碳化的混凝土内部,存在完全碳化区、早期碳化区和非碳化区三个区域,使得在完全碳化区和早期碳化区之间形成一个孔隙结构完全不同的界面,而界面早期碳化区一侧孔隙结构较完全碳化区密实,使氯离子在界面处的扩散受阻,且在界面的早期碳化区一侧由于毛细孔吸附和氯离子固化能力的提高,使氯离子在扩散路径上出现了浓度峰值。(3)通过不同水胶比、矿物掺合料和龄期来调控混凝土的孔结构,从而研究孔结构分布对氯离子扩散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矿物掺合料的活性越高,孔隙的细化程度越高,混凝土抗氯离子扩散能力越高,且不同配合比的混凝土的孔径分布均可采用改进的粉体颗粒RRB模型进行拟合,获得的孔径分布模型参数并结合孔隙率、孔表面分形维数和孔轴线分形维数建立的孔结构参数模型,与氯离子扩散系数具有很好的指数关系,揭示了混凝土孔结构参数与氯离子扩散系数之间的定量关系。(4)通过不同活性的矿物掺合料来调控胶凝材料的水化反应速率,以产生不同的ITZ特性和孔结构,并通过四棱台骨料来人为的设定ITZ作为氯离子扩散的快速通道,从而定量研究各混凝土的ITZ特性及其对氯离子扩散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混凝土内部孔隙结构决定了ITZ的特性,在普通混凝土中掺入不同活性的矿物掺合料,活性越高,水化反应程度越大,孔隙结构越密实,ITZ的氢氧化钙晶体取向性指数及ITZ厚度越小,且ITZ孔隙结构和氯离子扩散系数越接近于砂浆内部;ITZ厚度在20~42μm之间,其氯离子扩散速率是砂浆基体的30~70倍,为氯离子的扩散提供了快速通道,但ITZ所占的体积远远小于砂浆基体,因此仍是较大体积分数的砂浆基体决定了混凝土中氯离子的扩散速率,所以改善砂浆基体孔隙结构是提高混凝土抗氯离子扩散性能的最有效的方法。

吴瑞东[9](2020)在《石英岩型铁尾矿微粉及废石对水泥基材料的性能影响及机理》文中指出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采矿产生的尾矿已经成为我国堆存量最多固体废弃物,尾矿堆存的环境性、安全性问题日益突出。工程建设造成混凝土用量巨大,优质的混凝土骨料和矿物掺合料有大量缺口。铁尾矿全尾砂充填因低成本成为矿山充填的主要方向,但泌水率大、早期强度低的问题严重制约其发展。因此研究铁尾矿微粉及废石对水泥基材料的性能影响及机理对解决铁尾矿固体废弃物的堆存,缓解混凝土原材料压力,确保矿山安全环保充填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铁尾矿废石作骨料制备混凝土、铁尾矿微粉作矿物掺合料制备混凝土、铁尾矿全尾砂制备充填料浆,结合宏观试验、微观测试和理论分析,研究了铁尾矿微粉及废石对混凝土、矿山充填材料等水泥基材料的性能影响,以及铁尾矿微粉在水泥基材料中的作用机理,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包括:(1)通过铁尾矿废石混凝土、铁尾矿废石磨细微粉在弱碱性环境下的宏观力学试验和微观测试分析,研究铁尾矿废石骨料对混凝土力学强度的增强效应。结合无熟料净浆微观测试分析,揭示了石英岩型铁尾矿废石表面硅铝氧断键会在碱性环境下重聚生成以硅酸钙、铝硅酸钙为主要成分的复盐矿物,明确了断键重聚的条件,建立了断键重聚的模型。(2)通过不同铁尾矿微粉掺量混凝土的力学性能试验研究,分析了铁尾矿微粉对混凝土长期抗压强度的影响规律,得出铁尾矿微粉的合理掺量为矿物掺合料总量的50%以内,建立了铁尾矿微粉混凝土强度-龄期预测模型,并基于断键重聚理论揭示了铁尾矿微粉在混凝土中的作用机理。(3)通过铁尾矿微粉混凝土的碳化试验研究,发现28d加速碳化深度、养护1d和28d后自然碳化深度均随铁尾矿微粉的掺量增加而增大,引入铁尾矿掺量系数和强度影响系数,利用铁尾矿占矿物掺合料的比例和28 d抗压强度建立铁尾矿混凝土碳化的预测模型。(4)通过铁尾矿微粉混凝土的快速冻融试验研究,发现适当地掺入一定量的铁尾矿粉有助于提高混凝土抗冻性能,基于核磁共振NMR孔结构分析,发现铁尾矿微粉可以有效提高混凝土中无害孔和少害孔的比例,从而提高混凝土抗冻性能。(5)通过铁尾矿微粉混凝土硫酸盐腐蚀的试验研究,发现适当铁尾矿掺入能提高混凝土抗硫酸盐腐蚀性能,结合微观分析,揭示铁尾矿微粉混凝土硫酸盐劣化机理,并发现铁尾矿微粉可以降低混凝土内部的碱含量并优化孔结构,从而提高了混凝土的抗硫酸盐腐蚀性能。(6)通过混凝土长龄期的硫酸盐全浸泡和半浸泡的强度发展规律,建立铁尾矿微粉混凝土在硫酸盐溶液中全浸泡和半浸泡腐蚀时间和相对抗压强度因子的预测曲线,该曲线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可有效预测铁尾矿微粉混凝土在硫酸盐环境下的长期力学性能。(7)通过铁尾矿全尾砂充填材料泌水率、沉缩率、强度的试验研究,发现铁尾矿微粉含量的增加可以改善充填材料的泌水特性,并提高强度,研发的高固水添加剂可以有效减小料浆泌水率,同时提高充填体早期强度,结合扫描电镜(SEM)、能谱(EDS)、红外光谱(IR)分析,揭示高固水添加剂对铁尾矿全尾砂充填料浆泌水特性的调控机理。

桂习云[10](2020)在《不同掺合料对陶粒混凝土路用性能的影响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陶粒混凝土因具有轻质高强、环保以及吸音降噪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桥面铺装、隧道内路面的材料,但其存在的脆性大、弹性模量低、强度较低等缺点严重影响了其路用耐久性能。本论文采用粉煤灰、矿渣粉、硅灰和聚丙烯纤维作为掺合料,首先,研究参考大量文献确定了掺合料的合理掺量,利用松散体积法和室内试验完成陶粒混凝土的配合比;其次,对13组不同配合比的陶粒混凝土试件进行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实验,分析了不同掺合料的种类及掺量对陶粒混凝土的力学性能、抗渗性能、抗冻性能和干缩性的影响以及影响规律;最后,利用SEM扫描电镜观察添加掺合料下混凝土的形貌特征,从微观的角度分析掺合料对陶粒混凝土路用耐久性能的影响机理,以期为提高陶粒混凝土的耐久性提供参考。论文试验工作和研究结论如下:⑴对陶粒混凝土中陶粒、中粗砂、水泥和粉煤灰、矿渣粉、硅灰以及聚丙烯纤维四种掺合料性能进行了实测,采用松散体积法对陶粒混凝土进行配合比计算,通过适配得到陶粒混凝土的基准配合比;⑵对掺加粉煤灰、矿渣粉、硅灰和聚丙烯纤维掺合料的陶粒混凝土进行了抗压、抗折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在合理的掺量下,四种掺合料对陶粒混凝土力学性能都有一定的优化作用,其中,硅灰的增强作用最为明显;⑶对掺加粉煤灰、矿渣粉、硅灰和聚丙烯纤维掺合料的陶粒混凝土进行了抗渗、干缩、冻融性能试验,综合力学性能呈现的试验结果表明:硅灰对陶粒混凝土的抗渗性能、抗冻性能都有较好的提升,但当掺量过大时会造成混凝土的干缩值增大,最佳掺量10%;粉煤灰和矿渣粉在掺量为20%时,陶粒混凝土的耐久性能有所提升,但粉煤灰掺量不宜过大,当粉煤灰掺量为30%时,会危害陶粒混凝土的抗冻性能;陶粒混凝土中掺入聚丙烯纤维后,其最终干缩值较基准混凝土有明显的减少,同时,聚丙烯纤维对陶粒混凝土的脆性有较大的改善能力,最佳掺量为1.0~1.5kg/m3;⑷在微观层面上,采用SEM电子镜试验方法,对不同掺合料下的陶粒混凝土微观界面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三种矿物掺合料主要是靠其活性,利用水化反应产生的的凝胶物质来改善混凝土的界面过渡区,使混凝土的内部结构更加紧密,提高混凝土的强度以及耐久性;聚丙烯纤维主要是依靠其物理性能改善混凝土的内部结构,从而提升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

二、MASAC掺合料在混凝土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MASAC掺合料在混凝土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不同养护条件对钢矿粉掺合料活化效应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试验
    1.1 原材料
    1.2 试验方法
2 结果与讨论
    2.1 养护条件对钢矿粉掺合料胶砂活性的影响
    2.2 养护条件对钢矿粉掺合料混凝土强度的影响
    2.3 不同养护条件下钢矿粉掺合料对混凝土强度的贡献
3 结论

(2)超细复合掺合料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原材料及试验方法
    1.1 原材料
    1.2 试验方法
    1.3 试验配合比
2 试验结果与讨论
    2.1 力学性能
    2.2 抗硫酸盐侵蚀性能
    2.3 抗碳化性能
    2.4 超细复合掺合料对混凝土干缩性能的影响
    2.5 水化产物XRD分析
    2.6 水化产物综合热分析
3 结论

(3)喷射混凝土高性能化机制与组成设计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2 喷射混凝土研究现状
        1.2.1 速凝剂对喷射混凝土水化的影响
        1.2.2 工作性能
        1.2.3 力学性能
        1.2.4 耐久性能
        1.2.5 组成设计方法
    1.3 喷射混凝土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2 无碱速凝剂对喷射混凝土水化与强度影响机理研究
    2.1 引言
    2.2 试验概况
        2.2.1 原材料及配合比
        2.2.2 试件制备与养护
        2.2.3 试验方法
    2.3 NaAlO_2和Al_2(SO_4)_3对水泥水化及浆体微结构的影响
        2.3.1 水化特征
        2.3.2 水化产物
        2.3.3 硬化浆体微结构及形貌特征
    2.4 NaAlO_2和Al_2(SO_4)_3对硬化水泥浆体强度发展的影响
        2.4.1 强度
        2.4.2 化学结合水
        2.4.3 矿物组成及含量
        2.4.4 孔结构特征
    2.5 速凝剂对水泥水化及强度发展的影响
    2.6 无碱速凝剂对喷射混凝土强度和气泡结构特征的影响
    2.7 本章小结
3 喷射混凝土工作性能影响因素及提升方法
    3.1 引言
    3.2 试验概况
        3.2.1 原材料
        3.2.2 试件制备
        3.2.3 试验方法
    3.3 关键配合比参数对工作性能的影响
        3.3.1 试验设计
        3.3.2 可泵性能的影响
        3.3.3 可喷性能的影响
        3.3.4 流变参数的影响
    3.4 速凝剂掺量对工作性能的影响
    3.5 矿物掺合料单掺对工作性能的影响
        3.5.1 试验设计
        3.5.2 可泵性能的影响
        3.5.3 可喷性能的影响
        3.5.4 流变参数的影响
    3.6 三元矿物掺合料对工作性能的影响
        3.6.1 试验设计
        3.6.2 可泵性能的影响
        3.6.3 可喷性能的影响
        3.6.4 流变参数的影响
    3.7 聚乙烯醇纤维对工作性能的影响
    3.8 流变参数对可泵性能和可喷性能的影响
        3.8.1 流变参数对可泵性能的影响
        3.8.2 流变参数对可喷性能的影响
    3.9 喷射混凝土可喷性能调控方法
        3.9.1 回弹率控制方法
        3.9.2 一次喷射厚度提升方法
    3.10 本章小结
4 喷射混凝土力学性能研究
    4.1 引言
    4.2 试验概况
        4.2.1 试件制备与养护
        4.2.2 试验方法
    4.3 关键配合比参数对强度的影响
        4.3.1 抗压强度
        4.3.2 劈裂抗拉强度
    4.4 速凝剂掺量及成型工艺对强度的影响
        4.4.1 抗压强度
        4.4.2 劈裂抗拉强度
        4.4.3 速凝剂反应对强度的作用
    4.5 矿物掺合料单掺对强度的影响
        4.5.1 抗压强度
        4.5.2 劈裂抗拉强度
    4.6 三元矿物掺合料对强度的影响
        4.6.1 抗压强度
        4.6.2 劈裂抗拉强度
    4.7 聚乙烯醇纤维对强度的影响
    4.8 可喷性能对强度的影响
    4.9 高强喷射混凝土强度计算公式
    4.10 高强喷射混凝土单轴受压本构关系
        4.10.1 单轴受压应力—应变曲线
        4.10.2 单轴受压本构方程
    4.11 喷射混凝土强度提升方法
        4.11.1 早期强度
        4.11.2 后期强度
    4.12 本章小结
5 高性能喷射混凝土耐久性能研究
    5.1 引言
    5.2 试验概况
        5.2.1 原材料及配合比
        5.2.2 试验方法
    5.3 高性能喷射混凝土抗渗性能
        5.3.1 电通量
        5.3.2 水渗透性能
    5.4 高性能喷射混凝土抗冻性能
        5.4.1 质量损失率
        5.4.2 相对动弹性模量
        5.4.3 抗压强度
        5.4.4 劈裂抗拉强度
        5.4.5 气泡特征参数
    5.5 高性能喷射混凝土碳化性能
        5.5.1 碳化深度
        5.5.2 碳化深度预测模型
    5.6 本章小结
6 高性能喷射混凝土组成设计方法研究
    6.1 引言
    6.2 组成设计原则
    6.3 强度影响系数研究
        6.3.1 密实度影响系数
        6.3.2 矿物掺合料影响系数
    6.4 组成设计
        6.4.1 混凝土配制强度
        6.4.2 水胶比
        6.4.3 浆体体积含量
        6.4.4 胶凝材料用量和单位用水量
        6.4.5 砂率
        6.4.6 粗细骨料用量
        6.4.7 速凝剂用量
        6.4.8 组成设计流程图
    6.5 组成设计方法验证
    6.6 本章小结
7 结论
    7.1 本文的主要工作及结论
    7.2 主要创新点
    7.3 对后续工作的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4)不同颗粒细度的复合掺合料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1 原材料及试验方法
    1.1 试验原材料
    1.2 试验方法
2 结果与讨论
    2.1 不同细度复合掺合料对水泥净浆流动度的影响
    2.2 不同细度的复合掺合料对混凝土工作性能的影响
    2.3 不同细度复合掺合料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
    2.4 不同细度的复合掺合料微观结构分析
        2.4.1 颗粒分布分析
        2.4.2 SEM分析
    2.5 不同细度复合掺合料在不同等级混凝土中验证
    2.6 复合掺合料大磨生产验证
3 结论

(5)硅灰和片麻岩石粉对混凝土力学及抗冻性能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石粉复合掺合料的研究现状
        1.2.2 硅灰混凝土的研究现状
        1.2.3 混凝土力学性能的研究
        1.2.4 混凝土抗冻性能的研究
    1.3 主要研究内容
    1.4 技术路线
2 试验材料制备与研究方案
    2.1 试验材料
    2.2 研究方案
        2.2.1 试验概况和配合比
        2.2.2 试件的制作与养护
        2.2.3 试件数量及养护龄期
        2.2.4 试件制作所用设备
    2.3 工作性能试验研究
        2.3.1 试验方法
        2.3.2 试验结果分析
3 硅灰和片麻岩石粉对混凝土力学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
    3.1 引言
    3.2 抗压强度
        3.2.1 试验方法
        3.2.2 试验结果分析
        3.2.3 抗压破坏形态分析
    3.3 劈拉强度
        3.3.1 试验方法
        3.3.2 试验结果分析
        3.3.3 劈裂破坏形态分析
    3.4 抗折强度
        3.4.1 试验方法
        3.4.2 试验结果分析
        3.4.3 抗折破坏形态分析
    3.5 抗裂性能评估
        3.5.1 拉压比
        3.5.2 折压比
    3.6 本章小结
4 硅灰和片麻岩石粉对混凝土抗冻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
    4.1 引言
    4.2 试验方法和试验仪器
        4.2.1 试验步骤
        4.2.2 试验仪器设备
    4.3 试验结果分析
        4.3.0 表观分析
        4.3.1 质量损失率分析
        4.3.2 相对动弹性模量分析
        4.3.3 抗压强度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硅灰和片麻岩石粉对混凝土微观结构的影响研究
    5.1 引言
    5.2 试验方案设计
        5.2.1 试验方法
        5.2.2 试验步骤
    5.3 试验结果及分析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6)大掺量尾矿微粉中低强混凝土配制与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2 课题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课题研究现状
    1.4 课题技术路线
    1.5 课题研究内容
第2章 原材料性能及试验方法
    2.1 原材料性能
        2.1.1 水泥
        2.1.2 粉煤灰
        2.1.3 矿渣粉
        2.1.4 铁尾矿微粉
        2.1.5 粗、细骨料
        2.1.6 减水剂
        2.1.7 水
    2.2 试验方法
        2.2.1 原材料及混凝土性能相关试验方法
        2.2.2 混凝土微观形貌试验方法
        2.2.3 混凝土孔结构试验方法
第3章 两种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及对比分析
    3.1 基准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3.1.1 C30基准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3.1.2 C25基准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3.1.3 C20基准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3.1.4 C15基准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3.2 大掺量铁尾矿微粉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3.2.1 C30大掺量铁尾矿微粉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3.2.2 C25大掺量铁尾矿微粉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3.2.3 C20大掺量铁尾矿微粉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3.2.4 C15大掺量铁尾矿微粉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3.3 大掺量铁尾矿微粉混凝土配合比优化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大掺量铁尾矿微粉对中低强度大流态混凝土工作性及强度的影响
    4.1 基准混凝土工作性
    4.2 大掺量铁尾矿微粉混凝土工作性
        4.2.1 C30大掺量铁尾矿微粉混凝土工作性
        4.2.2 C25大掺量铁尾矿微粉混凝土工作性
        4.2.3 C20大掺量铁尾矿微粉混凝土工作性
        4.2.4 C15大掺量铁尾矿微粉混凝土工作性
    4.3 基准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
    4.4 大掺量铁尾矿微粉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
        4.4.1 C30大掺量铁尾矿微粉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
        4.4.2 C25大掺量铁尾矿微粉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
        4.4.3 C20大掺量铁尾矿微粉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
        4.4.4 C15大掺量铁尾矿微粉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大掺量铁尾矿微粉对中低强度大流态混凝土耐久性的影响
    5.1 大掺量铁尾矿微粉对中低强度大流态混凝土体积稳定性的影响
    5.2 大掺量铁尾矿微粉对中低强度大流态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能的影响
    5.3 大掺量铁尾矿微粉对中低强度大流态混凝土抗冻性的影响
    5.4 大掺量铁尾矿微粉对中低强度大流态混凝土抗碳化性能的影响
    5.5 大掺量铁尾矿微粉对中低强度大流态混凝土抗硫酸盐侵蚀性能的影响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大掺量铁尾矿微粉对中低强大流态混凝土微观形貌和孔结构的影响
    6.1 大掺量铁尾矿微粉对中低强度大流态混凝土微观形貌的影响
    6.2 大掺量铁尾矿微粉对中低强度大流态混凝土孔结构的影响
    6.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成果
致谢

(7)高活性矿物掺合料混凝土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1.1 环境污染日趋严重
        1.1.2 混凝土耐久性问题的突出
    1.2 研究意义
    1.3 高活性矿物掺合料的研究及应用
        1.3.1 偏高岭土在混凝土中的研究及应用
        1.3.2 硅灰在混凝土中的研究及应用
        1.3.3 超细粉煤灰在混凝土中的研究及应用
    1.4 论文主要的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4.1 论文的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2 原材料和试验方案
    2.1 试验材料
    2.2 试验方案
        2.2.1 正交试验方案
        2.2.2 单掺组与双掺组的混凝土配合比
    2.3 试验方法
        2.3.1 混凝土试块的浇筑及养护
        2.3.2 力学性能试验
        2.3.3 碳化性能试验
        2.3.4 干湿循环试验
3 三元高活性矿物掺合料混凝土正交试验
    3.1 正交试验结果直观分析
    3.2 极差分析法
        3.2.1 抗压强度极差分析结果
        3.2.2 劈裂抗拉强度极差分析结果
    3.3 方差分析法
        3.3.1 抗压强度方差分析结果
        3.3.2 劈裂抗拉强度方差分析结果
    3.4 正交层次分析法
        3.4.1 抗压强度层次分析法结果
        3.4.2 劈裂抗拉强度层次分析法结果
    3.5 因素指标分析法
        3.5.1 混凝土抗压强度因素指标分析结果
        3.5.2 混凝土劈裂抗拉强度因素指标分析结果
    3.6 微观分析
    3.7 本章小结
4 单掺与双掺高活性矿物掺合料混凝土力学性能研究
    4.1 单掺高活性矿物掺和料混凝土的抗压性能
    4.2 双掺高活性矿物掺合料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变化
        4.2.1 双掺硅灰与超细粉煤灰各龄期抗压强度变化
        4.2.2 双掺偏高岭土与超细粉煤灰各龄期抗压性能的变化
    4.3 本章小结
5 单掺与双掺高活性矿物掺合料碳化性能试验
    5.1 单掺高活性矿物掺合料碳化深度
    5.2 双掺高活性矿物掺合料混凝土碳化深度
        5.2.1 双掺硅灰和超细粉煤灰对混凝土碳化性能的影响
        5.2.2 双掺偏高岭土和超细粉煤灰对混凝土碳化性能的影响
    5.3 混凝土碳化前后微观结构分析
    5.4 本章小结
6 单掺与双掺高活性矿物掺合料抗盐侵蚀能力
    6.1 混凝土抗压性能的变化情况
        6.1.1 单掺偏高岭土混凝土的抗压性能变化情况
        6.1.2 单掺超细粉煤灰混凝土的抗压性能变化情况
        6.1.3 双掺掺合料混凝土的抗压性能变化情况
    6.2 混凝土内部物相组成分析
        6.2.1 X射线衍射分析
        6.2.2 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
    6.3 微观结构分析
    6.4 本章小结
7 不同腐蚀溶液对三元高活性矿物掺合料腐蚀情况
    7.1 高活性矿物掺合料混凝土物理力学性能的变化
    7.2 宏观形貌分析
    7.3 物相成分分析
    7.4 微观形貌分析
    7.5 本章小结
8 结论与展望
    8.1 结论
    8.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8)混凝土中氯离子的扩散和分布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腐蚀现状
        1.1.2 混凝土中氯离子的传输机理
    1.2 混凝土中氯离子扩散与分布的研究现状
        1.2.1 混凝土中氯离子传输的试验方法
        1.2.2 氯离子在电场作用下的扩散特性及其相互作用
        1.2.3 混凝土中氯离子的扩散特性及分布规律
    1.3 氯离子扩散和分布与混凝土孔隙结构的关系现状
        1.3.1 氯离子扩散和分布行为与混凝土孔径的关系
        1.3.2 混凝土孔径分布模型研究
    1.4 氯离子扩散和分布与混凝土界面过渡区特性关系现状
    1.5 选题意义及主要研究内容
        1.5.1 课题来源
        1.5.2 研究意义
        1.5.3 技术路线
        1.5.4 主要研究内容
        1.5.5 主要创新点
第二章 电场作用下混凝土中氯离子的扩散及分布行为
    2.1 引言
    2.2 原材料
        2.2.1 水泥
        2.2.2 矿物掺合料
        2.2.3 细骨料
        2.2.4 粗骨料
        2.2.5 拌和用水
    2.3 混凝土的配合比及制备
        2.3.1 配合比
        2.3.2 含四棱台骨料的混凝土的制备
    2.4 实验方法
        2.4.1 氯离子在混凝土中的扩散实验
        2.4.2 混凝土样品的提取及保存
        2.4.3 氯离子浓度测定
        2.4.4 压汞实验
        2.4.5 扫描电子显微镜实验
        2.4.6 X-射线衍射分析
        2.4.7 热重实验
    2.5 外加电场对混凝土中氯离子扩散规律及微观结构的影响
        2.5.1 不同扩散方式下混凝土中氯离子的分布
        2.5.2 外加电场对混凝土中氯离子的扩散特性的影响
        2.5.3 外加电场对混凝土微观结构的影响
        2.5.4 电场对混凝土中水化产物的影响
    2.6 小结
第三章 混凝土中氯离子的扩散及分布规律
    3.1 引言
    3.2 原材料
        3.2.1 水泥
        3.2.2 矿物掺合料
        3.2.3 细骨料
        3.2.4 粗骨料
        3.2.5 拌合用水
        3.2.6 减水剂
    3.3 混凝土的配合比及制备
        3.3.1 配合比
        3.3.2 混凝土的制备
    3.4 实验方法
    3.5 混凝土中各种存在形态的氯离子之间的分布
        3.5.1 混凝土中总氯离子与自由氯离子及固化氯离子的关系
        3.5.2 自由氯离子及物理吸附氯离子与化学固化氯离子之间的反应平衡关系
    3.6 小结
第四章 碳化条件下混凝土中氯离子的扩散行为及分布规律
    4.1 引言
    4.2 原材料和配合比
    4.3 混凝土的制备及实验方法
        4.3.1 混凝土的制备
        4.3.2 混凝土碳化实验及碳化深度测试
        4.3.3 氯离子的扩散和浓度测定
        4.3.4 热分析
        4.3.5 压汞实验
    4.4 不同碳化程度下混凝土中氯离子的扩散行为和分布规律
        4.4.1 各配合比下混凝土的强度
        4.4.2 各配合比下混凝土的碳化深度
        4.4.3 碳化对混凝土中氯离子扩散的影响
        4.4.4 碳化对混凝土中总氯离子分布的影响
        4.4.5 碳化对混凝土中氯离子固化能力的影响
        4.4.6 碳化混凝土中氢氧化钙含量分布
        4.4.7 碳化和非碳化混凝土的孔隙分布
    4.5 小结
第五章 氯离子扩散行为与混凝土孔径分布的关系
    5.1 引言
    5.2 原材料和配合比
        5.2.1 原材料
        5.2.2 配合比
    5.3 混凝土的制备和实验方法
        5.3.1 混凝土的制备
        5.3.2 实验方法
    5.4 各混凝土中氯离子的扩散行为
        5.4.1 各混凝土中氯离子的浓度分布
        5.4.2 各混凝土中氯离子的扩散系数
    5.5 混凝土的孔结构特性
        5.5.1 混凝土的孔径分布微分曲线
        5.5.2 混凝土的孔隙率
        5.5.3 混凝土的孔径连续分布模型
        5.5.4 混凝土孔表面分形维数和孔轴线分形维数
    5.6 氯离子扩散系数与混凝土孔结构参数的关系
        5.6.1 氯离子扩散系数与混凝土孔结构参数的关系建立
        5.6.2 氯离子扩散系数与混凝土孔结构参数的关系的验证
        5.6.3 自然浸泡条件下氯离子扩散系数与混凝土孔结构参数的关系
    5.7 小结
第六章 氯离子扩散行为与混凝土界面过渡区特性的关系
    6.1 引言
    6.2 原材料和配合比
    6.3 实验方法
    6.4 界面过渡区特性分析
        6.4.1 界面过渡区CH晶体取向性
        6.4.2 界面过渡区形貌及孔结构分析
        6.4.3 界面过渡区厚度
    6.5 界面过渡区氯离子扩散系数的分析
        6.5.1 界面过渡区氯离子扩散系数的计算
        6.5.2 界面过渡区特性对氯离子扩散行为的影响
    6.6 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9)石英岩型铁尾矿微粉及废石对水泥基材料的性能影响及机理(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2 绪论
    2.1 课题来源及意义
    2.2 文献综述
        2.2.1 铁尾矿废石作混凝土骨料的研究现状
        2.2.2 铁尾矿微粉作混凝土矿物掺合料的研究现状
        2.2.3 矿物细粉掺合料及混凝土耐久性的研究
        2.2.4 铁尾矿充填料的研究现状
    2.3 现有研究存在的问题
    2.4 本文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2.5 本文研究方法与试验手段
3 石英岩型铁尾矿废石表面断键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及机理研究
    3.1 石英岩型和石灰岩型粗骨料对混凝土的强度影响研究
        3.1.1 原材料及配合比
        3.1.2 不同种类岩型骨料混凝土的坍落度
        3.1.3 不同种类岩型粗骨料混凝土的抗压强度
    3.2 低水胶比下不同种类岩型骨料对界面过渡区及周边的Ca/Si影响
        3.2.1 试验方法
        3.2.2 不同岩性骨料对界面过渡区及周边的Ca/Si分析
        3.2.3 石英岩型铁尾矿废石的液相离子浓度分析
    3.3 石英岩型铁尾矿废石表面断键对强度增强的机理研究
        3.3.1 石灰岩型和石英岩型石粉的净浆强度
        3.3.2 石英岩型铁尾矿废石表面断键重聚微观机理研究
        3.3.3 石英岩型铁尾矿废石表面断键重聚模型
    3.4 本章小结
4 铁尾矿微粉对混凝土工作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及机理
    4.1 试验原材料及配合比
        4.1.1 试验原材料
        4.1.2 配合比设计
    4.2 铁尾矿微粉对混凝土工作性能的影响规律
        4.2.1 混凝土出机时的坍落度和扩展度
        4.2.2 混凝土坍落度和扩展度的经时损失
    4.3 铁尾矿微粉对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
        4.3.1 铁尾矿微粉混凝土的抗折强度
        4.3.2 铁尾矿微粉混凝土的劈裂抗拉强度
        4.3.3 铁尾矿微粉混凝土的抗压强度
        4.3.4 铁尾矿微粉混凝土的抗压强度-龄期发展预测模型
    4.4 铁尾矿微粉在混凝土中水化机理研究
        4.4.1 铁尾矿微粉和矿渣粉胶凝体系的激光粒度分析
        4.4.2 铁尾矿微粉对混凝土微观形貌的影响研究
        4.4.3 铁尾矿微粉混凝土的XRD图谱分析
        4.4.4 铁尾矿微粉净浆试样的背散射电镜分析
        4.4.5 混凝土的~(29)Si和~(27)Al核磁共振图谱分析
    4.5 本章小结
5 铁尾矿微粉混凝土的长期耐久性研究
    5.1 铁尾矿微粉混凝土的碳化试验研究
        5.1.1 铁尾矿微粉混凝土的碳化深度
        5.1.2 铁尾矿微粉混凝土的碳化模型
        5.1.3 混凝土的养护1d后自然碳化规律
    5.2 铁尾矿微粉混凝土的氯离子扩散系数
        5.2.1 不同龄期混凝土的氯离子扩散系数
        5.2.2 氯离子扩散系数与抗压强度的对应关系
    5.3 铁尾矿微粉混凝土的抗冻性能研究
        5.3.1 铁尾矿微粉混凝土快速冻融的结果分析
        5.3.2 铁尾矿微粉混凝土快速冻融后的抗压强度
        5.3.3 铁尾矿微粉混凝土冻融前后的孔结构分析
    5.4 铁尾矿微粉混凝土的长期硫酸盐腐蚀研究
        5.4.1 铁尾矿微粉混凝土的硫酸盐干湿循环
        5.4.2 三种腐蚀劣化因子的关系
        5.4.3 铁尾矿微粉混凝土硫酸盐腐蚀的劣化机理
        5.4.4 铁尾矿微粉混凝土硫酸盐浸泡腐蚀结果分析
    5.5 本章小结
6 铁尾矿全尾砂低浓度充填料浆泌水性能的改善及机理
    6.1 试验原材料、配合比及方法
        6.1.1 试验原材料
        6.1.2 试验配合比
        6.1.3 试验方法
    6.2 低浓度铁尾矿全尾砂充填料浆的泌水特征
        6.2.1 铁尾矿微粉含量对全尾砂充填料浆泌水率的影响
        6.2.2 浓度和高固水添加剂对铁尾矿全尾砂充填料浆泌水率的影响
        6.2.3 浓度和高固水添加剂对铁尾矿全尾砂充填体沉缩率的影响
        6.2.4 泌水率和沉缩率的对应关系
    6.3 低浓度铁尾矿全尾砂充填材料的强度特征
        6.3.1 料浆浓度对铁尾矿全尾砂充填材料强度的影响
        6.3.2 高固水添加剂对铁尾矿全尾砂充填材料强度的影响
        6.3.3 铁尾矿全尾砂充填材料硬化体的微观形貌
    6.4 高固水添加剂对铁尾矿全尾砂充填料浆泌水的改善机理
        6.4.1 高固水添加剂充填料浆的SEM和EDS分析
        6.4.2 高固水添加剂充填料浆的IR分析
    6.5 本章小结
7 结论
    7.1 主要结论
    7.2 创新点
    7.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在学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10)不同掺合料对陶粒混凝土路用性能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和应用现状
        1.2.1 陶粒混凝土国内外研究和应用现状
        1.2.2 混凝土掺合料国内外研究和应用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4 研究内容技术路线
第二章 原材料的性能及配合比设计
    2.1 原材料的性能
        2.1.1 水泥
        2.1.2 陶粒
        2.1.3 中粗砂
        2.1.4 减水剂
        2.1.5 粉煤灰
        2.1.6 矿渣
        2.1.7 硅灰
        2.1.8 聚丙烯纤维
    2.2 配合比设计
        2.2.1 配合比设计方法及设计参数确定
        2.2.2 试验方案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掺合料对陶粒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
    3.1 强度特性
        3.1.1 掺粉煤灰陶粒混凝土
        3.1.2 掺矿渣陶粒混凝土
        3.1.3 掺硅灰陶粒混凝土
        3.1.4 掺聚丙烯纤维陶粒混凝土
    3.2 压折比
    3.3 不同掺合料对陶粒混凝土力学性能影响对比
        3.3.1 不同掺合料对陶粒混凝土抗压性能的影响
        3.3.2 不同掺合料对陶粒混凝土抗折性能的影响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掺合料对陶粒混凝土耐久性的影响
    4.1 抗渗性能的研究
        4.1.2 抗渗性能的影响因素
        4.1.3 试验方案
        4.1.4 试验结果及分析
    4.2 干燥收缩性能研究
        4.2.1 试验方法
        4.2.2 掺粉煤灰陶粒混凝土
        4.2.3 掺矿渣粉陶粒混凝土
        4.2.4 掺硅灰陶粒混凝土
        4.2.5 掺聚丙烯陶粒混凝土
    4.3 抗冻融性能的影响研究
        4.3.1 抗冻性的影响因素
        4.3.2 试验方案
        4.3.3 冻融后的质量损失率
        4.3.4 冻融后的强度损失率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掺合料对陶粒混凝土影响的微观机理分析
    5.1 扫描电镜SEM样品的制备
    5.2 微观结构及分析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存在问题与建议研究方向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四、MASAC掺合料在混凝土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不同养护条件对钢矿粉掺合料活化效应的影响研究[J]. 史若昕,於林锋,王林. 新型建筑材料, 2022(01)
  • [2]超细复合掺合料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J]. 尹道道,秦哲焕,郭城瑶,方博,徐可. 粉煤灰综合利用, 2021(05)
  • [3]喷射混凝土高性能化机制与组成设计方法研究[D]. 张戈. 北京交通大学, 2021(02)
  • [4]不同颗粒细度的复合掺合料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J]. 岳光亮,谢瑞兴,郭文倩,彭立刚,唐樱燕,莫立武. 建材技术与应用, 2021(04)
  • [5]硅灰和片麻岩石粉对混凝土力学及抗冻性能的影响研究[D]. 云甲. 西安理工大学, 2021(01)
  • [6]大掺量尾矿微粉中低强混凝土配制与性能研究[D]. 王宇杰. 北京建筑大学, 2021(01)
  • [7]高活性矿物掺合料混凝土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的研究[D]. 陈旭鹏. 安徽理工大学, 2020(07)
  • [8]混凝土中氯离子的扩散和分布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 谢小利. 广西大学, 2020(03)
  • [9]石英岩型铁尾矿微粉及废石对水泥基材料的性能影响及机理[D]. 吴瑞东. 北京科技大学, 2020(01)
  • [10]不同掺合料对陶粒混凝土路用性能的影响研究[D]. 桂习云. 重庆交通大学, 2020(01)

标签:;  ;  ;  ;  ;  

MASAC外加剂在混凝土中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