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温度对沥青路面的影响分析

河北省温度对沥青路面的影响分析

一、河北省沥青路面气温影响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何伟[1](2021)在《半干旱地区沥青路面Top-Down裂缝成因及影响因素分析》文中研究表明Top-Down裂缝对沥青路面的整体结构产生破坏,使降水等其它外来杂质沿Top-Down裂缝进入沥青路面结构,进而对沥青路面的使用性能造成影响。鉴于此,本文通过统计整理得到半干旱地区自然地理概况、沥青路面病害类型与Top-Down裂缝分布特征。根据断裂力学对裂缝尖端场及荷载作用下沥青路面的表面裂缝进行分析,并基于温度场作用进行Top-Down裂缝开裂理论分析。通过沥青混合料试验和有限元模拟对比分析原材料性质、荷载以及温度对沥青路面Top-Down裂缝病害影响。依托工程实际,进行抗Top-Down裂缝开裂的试验路路用性能分析,得到如下主要研究结论:(1)通过调研分析河北省半干旱地区典型路段沿线地理地貌、工程地质与气象水文资料;收集整理交通量及荷载工况等数据;通过资料分析,数据提炼得出河北省高速公路Top-Down裂缝病害分布特征与初步成因。(2)通过三轴重复荷载试验、冻融劈裂试验、劈裂试验以及小梁弯曲试验,试验结果发现橡塑改性沥青混合料较SBS改性沥青混合料达到5%永久变形的荷载循环次数增加17.5%、冻融劈裂强度比增加5.8%、劈裂抗拉强度增加10.6%、抗弯拉强度增加25.4%。橡塑改性沥青混合料的高温性能、水稳定性能、抗拉性能与低温抗裂性能更优。(3)由标准轴载胎压0.7MPa增至超载胎压1.6MPa,裂缝尖端处应力强度因子由77.4k Pa·m1/2增至143.8k Pa·m1/2增长近一倍之多。轴载控制的面层剪应力是路面Top-Down裂缝开裂与扩展的主要因素,超载是Top-Down裂缝扩展的重要原因。(4)根据数值模拟结果可知,温度由0℃降至-20℃时产生的面层最大拉应力是最大剪应力的6.5倍,初始温度越低,温度骤降产生的面层拉应力越大,路面易产生Top-Down裂缝。(5)设计生产配合比并据此拌制橡塑改性沥青混合料,对其进行水稳定性及高温性能检测。对橡塑改性沥青混合料试验段的碾压工艺进行了调节,并进行了压实度、渗水系数、构造深度以及平整度指标检测与分析,结果显示路用性能优秀。

刘鑫磊[2](2021)在《胶粉沥青路面足尺加载试验与数值仿真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河北省高速路网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同时面临着多因素导致的裂缝、车辙等路面病害问题,传统沥青路面结构设计对改性沥青路面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已不能满足实际需求,如何提升路面使用性能,延长路面使用寿命迫在眉睫。本文对沥青路面不同面层沥青混合料材料的需求性进行了分析,对不同面层的胶粉改性沥青、SBS改性沥青和基质沥青混合料性能进行了评价,完成了足尺加载试验路试验方案设计,对监测数据进行了分析,利用有限元软件分析了不同结构、轴载及车速下的动力响应。本文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对河北省内典型高速公路进行病害统计分析,得到沥青路面主要病害类型为裂缝和车辙病害,提出了上面层抗开裂,中面层抗车辙和下面层抗疲劳的评价指标,以及上面层低温弯曲试验、中面层车辙试验、下面层四点弯曲疲劳试验的评价方法,并运用有限元软件对不同面层沥青混合料材料的需求性进行了分析。2、基于提出的不同面层沥青混合料性能的评价方法,对上中下面层不同沥青分别进行混合料试验,得到胶粉改性沥青混合料各方面性能更优,总结分析得到中面层的胶粉改性沥青混合料和SBS改性沥青混合料的动稳定度与试验温度方程,下面层的胶粉改性沥青混合料和基质沥青混合料的疲劳寿命方程。3、确立传感器布设原则,分析了不同位置的传感器埋设方法,确定了传感器布设位置。为模拟沥青路面自然环境真实情况,设计了低温、常温以及高温三种不同温度下试验路的加载方案。4、对试验路传感器采集数据分析,得到了胶粉沥青路面下面层压应力比SBS沥青路面大9.2%,建议胶粉沥青路面基层应选用承载能力相对较好的材料;胶粉沥青路面中面层层底的竖向应变相比上面层变化幅度相比低6.2%,抗车辙能力更好。运用有限元软件,得到了胶粉沥青路面结构比SBS路面结构所受的拉应力和剪应力分别降低了10%和30%,验证了本文提出的沥青路面不同结构层性能评价指标的准确性。

颜立景[3](2021)在《半干旱地区透水沥青路面复合改性沥青机理与性能评价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公路建设突飞猛进,半干旱区城市主要采用不透水沥青或水泥路面,给城市带来了内涝、热岛效应及降低了行车安全性等负面影响。透水性路面对于缓解上述问题具有重要意义,但其空隙率在18%~25%之间,导致路面易发生集料飞散、坑槽等病害。因此,透水沥青路面复合改性沥青是保证透水性沥青路面路用性能的关键。主要包括以下:首先,半干旱地区夏季降雨量超过年降雨量的60%,部分城市一小时内降雨量在30到50毫米概率时有发生,加剧了城市内涝现象。选定制备复合改性沥青的添加剂为线型SBS、热塑性橡胶高粘剂、相容剂、稳定剂,提出了制备复合改性沥青的加工工艺,采用控制变量和正交试验,确定配方为相容剂掺量为8%、热塑性橡胶高粘剂掺量为6%、SBS改性剂掺量为8%、稳定剂掺量为0.2%。其次,测试了复合改性沥青、基质沥青及SBS改性沥青的流变技术性质。在82℃时,复合改性沥青的原样沥青及RTFOT后沥青的高温抗车辙性能*/4)9)分别为2.53k Pa、2.86k Pa,在-24℃时,复合改性沥青蠕变劲度模量为279.5MPa,蠕变速率为0.315。进行了高温车辙试验、小梁弯曲试验,结果表明复合改性沥青的高温性能和低温性能较好。然后,用水煮法和超声波浸水法评价了复合改性沥青与集料的粘附性能,水煮法等级为5,超声波浸水法沥青包裹率为85%。进行了浸水马歇尔试验和冻融劈裂试验,残留稳定度为87.5%,冻融劈裂强度比为86.5%,结果表明复合改性沥青与集料的粘附性较好。最后,对复合改性沥青小梁进行了有限元分析,模拟值与试验值差值比较小,表明有限元模拟是一个有效研究复合改性沥青小梁跨中挠度变化规律的方法。

康嘉奇[4](2020)在《雨洪管理视角下的半湿润地区滨水绿地设计 ——以河北省迁安市滨湖东路绿地为例》文中研究表明城市绿地在城市雨洪管理中开始承担日益重要的角色,特别是在我国的半湿润地区,受温带季风性气候的影响,虽然年降雨量在400-800mm,但是降雨量年际变化明显,季节分布不均,冬春干燥少雨,夏季降雨集中且短时降雨量较大,城市的洪涝灾害不断,水资源污染问题时有发生,同时降雨量分布的不均导致雨水资源利用率低下,城市发展与雨洪灾害之间矛盾加剧,出于对以上问题的反思构成了本文研究的契机和基础。本文的目的是通过对雨洪管理相关概念、内涵、技术手段的分析整理指导半湿润地区城市滨水绿地的设计,总结设计方法和流程,以期为缓解半湿润地区城市洪水、城市内涝、水资源利用率低下和水资源污染等“水问题”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本文以河北省第一批海绵试点城市——迁安市的滨湖东路绿地为载体,在满足周边民众游憩需求的基础上,建立绿地面对洪水和暴雨威胁的弹性界面。主要的设计方法是通过定性分析结合定量模拟的方式确定绿地的景观空间结构,借助SWMM软件对设计后的绿地雨洪管理效果进行情景模拟,其中主要模拟对象为径流量、峰值流量,峰现时间等,确定绿地对三者的消减、推迟作用以及雨水径流的资源化利用率。通过对模拟结果的分析总结可以发现构建基于低影响开发设施的雨洪管理体系对绿地的雨洪调蓄和雨水资源化利用具有积极的作用。在满足设计目标的基础上,在1、2、3、5、10年一遇的重现期降雨量情况下东侧场地通过29.93%的低影响开发设施消减了97.78%、95.56%、93.33%、83.78%、82.22%的径流总量,峰值流量消减率为91.49%、82.91%、69.72%、66.67%、65.30%,峰现时间推迟了0.7h、0.6h、0.8h、0.6h、0.4h,雨水资源化利用率在34.57%-51.53%之间。西侧场地径流消减率为100%、97.14%、96.43%、89.05%、78.57%,峰值流量推迟了100%、82.03%、79.74%、64.89%和44.23%,推迟的峰现时间分别为3.6h、2.2h、1.3h、0.6h。场地内人工湿地面积为6.1hm2,每平米湿地每天可净化0.2吨水,一周内可进行一次循环净化达到Ⅳ类水质。

王丕栋[5](2020)在《冀西南地区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性能衰变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我国高速公路的建设与运营一方面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增长,同时也面临着繁重的交通和复杂的环境导致的病害频发,路用性能逐年下降。本研究依托冀西南地区的邢临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检测项目,在国内外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对冀西南地区的自然地理、交通特征、路面结构与材料等进行调查研究,基于层状体系理论对典型路面结构进行力学响应分析,同时结合多尺度界面理论选择不同界面尺寸下影响路面结构性能的指标进行室内外实验和检测分析,最终建立冀西南地区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结构性能衰变模型,具体开展的研究工作包括:1.依托邢临高速公路检测项目,对其自然地理概况、区域交通特征、路面结构与材料以及路面病害特征进行汇总,分析发现该地区典型路面病害为裂缝、车辙和松散病害,其中整体路网最为突出的为裂缝病害,主要与路用材料和交通量有关,而车辙病害主要与高温和重载交通有关。2.采用BISAR3.0软件对冀西南地区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典型结构进行力学分析可知,面层的各力学响应值变化幅度比基层的明显,其中最大剪应力出现在中面层处,在层间粘结不完全状态下剪应力值约为连续状态下的3倍,同时在超过标准轴载80%以后上面层表面的竖向变形急剧增加。3.选取不同尺度下的沥青路面结构性能评价指标进行实验和检测分析,发现前期温度对于各指标的影响远大于湿度的影响,级配对沥青混合料的抗变形能力影响较大,其中细粒式的抗变形能力最小,中粒式和粗粒式的大体相同;在超过60℃和0.9MPa的环境中,沥青混合料的车辙变形速度急剧增加,总变形量也增大一倍多。4.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各指标进行关联度分析得到各分项指标与车辙深度指数的关联性:车辙变形量>路面结构强度>沥青膜厚度>集料棱角性,回归分析得到冀西南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的衰变模型为(?).

崔富达[6](2020)在《基于不完善性预防性养护的高速公路养护时机的选择方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高速公路建设从“以修为主”到“养修并重”,公路养护的地位和优先级不断上升,到现在逐步实施预防性养护,预防性养护的决策工作越来越具有挑战性。文章是在尽量减少路面大修的基础上,寻求最佳的全寿命周期预防性养护时机,达到有限的资源资金和长期高效的路面性能之间的平衡。文章依据高速公路路面网级养护规划多因素、多层次的特征,构建了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全寿命周期养护规划体系,完整的呈现了规划决策的全过程。在传统的时间序列阈值控制方案的基础上,重新定义了高速公路路面养护的寿命周期,并完善了目标寿命周期内的成本经济内容,将用户成本、路面成本、环境成本等多个成本因素考虑在内,从成本控制的角度完成了从项目级养护方案到网级养护方案的转变。文章颠覆了对传统预防性养护效果的认知,提出了预防性养护的不完善性概念,并且从养护技术措施的角度分析了不完善性的成因以及其中的“完善度”。然后给出了一种基于非齐次泊松分布的路面养护最佳时机确定方法,该方法作为时间序列阈值控制的互补方案,对于处在目标寿命周期初期的高速公路来说,是一种不需要调查路面性能数据和众多交通数据的泊松分布概率学模型,为能够更高效地把握高速公路路面养护时机提供技术支持。针对石家庄市高速公路的养护管理特性,选取主要的6条高速公路进行案例研究,以京昆高速和京港澳高速的石家庄段为例,分别采用两种方案进行了路面养护时机的运算和经济性评价。通过对两种方案的对比结合,最终得到了石家庄市高速公路网全寿命周期路面养护规划方案,为我国的高速公路养护规划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魏宗昊璇[7](2020)在《基于区域特征的河北省寒冷地区高速公路沥青路面低温抗裂性能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我国北方寒冷地区,沥青路面的低温开裂现象十分普遍。当裂缝在气温变化、雨水和荷载的共同作用下继续发展,路段的强度和稳定性都会被削弱,可能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对沥青路面的低温抗裂性能和使用寿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针对河北省寒冷地区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的低温抗裂性能进行研究。首先,对河北省寒冷地区高速公路的裂缝病害进行调研,并结合调研路段的气候环境变化规律,建立环境特征变化模型。根据此模型可知,该地区1月份的气候数据可作为参考气候进行路面的低温抗裂性能研究。其次,基于怀来地区的特征气候,确定沥青混合料低温性能试验的温度。采用5℃延度、脆点试验、BBR试验对沥青材料的低温性能进行评价,并通过低温小梁弯曲试验与低温劈裂试验进行沥青混合料的选择。通过混合料试验数据进行离散度分析,认为劈裂抗拉强度更适用于评价沥青混合料的低温性能。然后,利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对试验路段所采用的路面结构进行温度场数值模拟。结合怀来气候数据,分析在当地环境下路面各结构层温度变化规律,总结试验路段采用的柔性基层沥青路面结构温度的时间-空间变化规律,为后续温度应力计算及理论分析提供基础保障。最后,通过计算在不同环境下沥青路面的温度应力,对比不同结构在寒冷地区的适用性。在一定环境条件下,柔性基层沥青路面的低温抗裂性能优于倒装式基层沥青路面,但随着条件逐渐恶劣,上面层材料低温性能成为路面结构抵抗低温开裂的关键因素。因此,在设计沥青路面时,需根据当地的气候环境特征,综合考虑路面结构与材料一体化设计。

肖健[8](2019)在《河北省沥青路面使用环境和使用状况调查分析及路面温度场模型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研究是对河北省沥青路面,尤其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结构、特点及使用环境、状况进行评价和总结。本文以河北省沥青路面沿深度方向的温度实测数据和路面使用环境的气温资料为基础,对沥青路面温度场的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研究。并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针对河北地区沥青路面使用环境下的路面温度场评价的方法模型。深入了解沥青路面温度场特征规律,准确预测路面温度场的分布特点,对于分析沥青路面各种损坏形式,特别是车辙损坏的发生机理有着显着的意义。通过对石家庄地区和唐山地区路面温度实测值和各预估模型得到的预测值的对比分析表明,各预估模型均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准确模拟路面温度随时间的变化以及沿深度方向的一维分布,且具有广泛的适应性。

张金萌,戎密仁,赵存宝,焦彦利,王联芳[9](2019)在《重冻区沥青路面永久变形影响因素分析》文中提出针对河北省重冻区张承(张家口—承德)高速公路主线沥青路面,借助ABAQUS分析软件构建考虑沥青面层粘弹性的二维模型,同时考虑当地特殊环境温度场对路面应力的影响,分析不同荷载作用轴次、速度及超载工况下重冻区沥青路面结构的永久变形。结果表明,在高速公路通车前期,车辙的产生及深度增加主要与荷载作用频次成正相关;随着行车速度的增大,车辙深度减小;车辆轴重对重冻区沥青路面永久变形的影响较明显,随着载重的增加,车辙加深。

王泽普[10](2018)在《河北省寒冷地区高速公路玄武岩纤维带状加筋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抗裂技术研究》文中认为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是目前我国高等级公路应用最广泛的结构形式,然而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的裂缝问题至今仍未解决,已有文献表明在我国北方寒冷地区,刚修建好的沥青公路在经历一个冬天之后,路表便会出现大量裂缝。这些裂缝不仅会缩短公路的使用年限,增加养护维修费用,更重要的是会对人们的行车安全形成隐患。对于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的开裂问题,国内外学者已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然而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的反射裂缝问题仍未得到有效的解决,因此对寒冷地区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的抗裂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对河北省寒冷地区的公路病害的实地调研情况进行了总结说明,通过对张承高速公路二期和康保县西郊环城道路裂缝病害的多次观测,可以确定河北省寒冷地区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的主要病害为温度型反射裂缝。根据传热学相关理论,使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对河北省寒冷地区的张承高速公路二期的温度场进行数值模拟,得到了该沥青路面结构的高温季节代表日和低温季节代表日的24小时温度场的变化情况。并根据现场实测路面结构的温度数据,绘制出张承高速公路二期各结构层的年温度变化曲线。针对于河北省寒冷地区高速公路路面反射裂缝严重的问题,本文提出了在半刚性基层中沿行车方向布设玄武岩纤维筋带的防治措施,并根据复合材料细观力学理论对加筋半刚性基层的抗拉回弹模量、温度收缩系数和抗拉强度等参数进行了预估计算。运用弹性力学理论推导出玄武岩纤维带状加筋半刚性基层温度应力和温缩裂缝平均间距的计算公式,并计算出不同体积分数的玄武岩纤维带状加筋半刚性基层温缩裂缝的平均间距,结果表明通过玄武岩纤维筋带的加筋作用可以增大半刚性基层温缩裂缝的间距,从而大幅度减少温缩裂缝的数量。最后,利用有限元软件分析了不同体积分数玄武岩纤维带状加筋半刚性基层与未加筋半刚性基层的对比情况,结果证明通过玄武岩纤维筋带的加筋作用可以增强半刚性基层的抗裂性能。

二、河北省沥青路面气温影响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河北省沥青路面气温影响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半干旱地区沥青路面Top-Down裂缝成因及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必要性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
    1.4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半干旱地区路面病害类型与Top-Down裂缝分布特征
    2.1 半干旱地区自然地理概况
        2.1.1 自然地貌
        2.1.2 气象水文
    2.2 半干旱地区典型高速公路交通量及轴载分析
        2.2.1 交通量分析
        2.2.2 轴载分析
    2.3 半干旱地区沥青路面结构特征及病害类型
        2.3.1 路面结构特征
        2.3.2 路面病害类型
    2.4 半干旱地区沥青路面Top-Down裂缝病害分布特征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沥青路面Top-Down裂缝开裂诱发机理分析
    3.1 基于断裂力学Top-Down裂缝在荷载作用下的扩展分析
        3.1.1 裂缝尖端场理论
        3.1.2 荷载作用下沥青路面中的表面裂缝分析
    3.2 温度场作用下Top-Down裂缝开裂理论研究
        3.2.1 周期性变温条件下的路面温度场边界形式
        3.2.2 温度应力随路面深度的变化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半干旱地区沥青路面Top-Down裂缝影响因素分析
    4.1 原材料性质对沥青路面Top-Down裂缝影响
        4.1.1 原材料试验
        4.1.2 级配设计
        4.1.3 沥青混合料试验
    4.2 荷载工况下沥青路面Top-Down裂缝影响分析
        4.2.1 低温小梁弯曲试验
        4.2.2 不同轮压作用下路面结构动力响应分析
    4.3 温度工况下沥青路面Top-Down裂缝影响分析
        4.3.1 车辙试验
        4.3.2 温度骤降对沥青路面Top-Down裂缝影响数值模拟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抗Top-Down裂缝开裂的试验路路用性能分析
    5.1 工程背景
    5.2 沥青混合料性能分析
        5.2.1 生产配合比设计
        5.2.2 沥青混合料性能试验
    5.3 试验路施工工艺与质量检测
        5.3.1 混合料拌合温度控制
        5.3.2 摊铺与碾压工艺
        5.3.3 路用性能检测与评价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主要研究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研究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2)胶粉沥青路面足尺加载试验与数值仿真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沥青路面结构设计方法
        1.2.2 胶粉改性沥青研究现状
        1.2.3 加速加载试验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
    1.4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沥青路面长期性能评价指标与基本理论
    2.1 河北省沥青路面主要病害类型
        2.1.1 病害分类
        2.1.2 沥青路面病害统计
    2.2 沥青路面长期性能评价方法
        2.2.1 基于抗开裂性能的沥青路面上面层评价方法
        2.2.2 基于抗车辙性能的沥青路面中面层评价方法
        2.2.3 基于抗疲劳性能的沥青路面下面层评价方法
    2.3 沥青路面结构性能基本理论
        2.3.1 沥青路面抗开裂性能基本理论
        2.3.2 沥青路面抗车辙性能基本理论
        2.3.3 沥青路面抗疲劳性能基本理论
    2.4 小结
第三章 河北省自然地理气候水文与路用材料需求分析
    3.1 河北省自然地理概况
        3.1.1 地理地貌
        3.1.2 气候特点
        3.1.3 水文条件
    3.2 路用材料需求分析
        3.2.1 沥青路面上面层抗开裂性能需求分析
        3.2.2 沥青路面中面层抗车辙性能需求分析
        3.2.3 沥青路面下面层抗疲劳性能需求分析
    3.3 小结
第四章 胶粉沥青与沥青混合料试验研究
    4.1 原材料技术指标
        4.1.1 沥青
        4.1.2 胶粉
        4.1.3 集料
        4.1.4 矿粉
        4.1.5 改性剂
        4.1.6 木质纤维
    4.2 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4.2.1 SMA-13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4.2.2 ARHM-20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4.2.3 ATB-25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4.3 沥青混合料性能试验
        4.3.1 上面层沥青混合料性能试验
        4.3.2 中面层沥青混合料性能试验
        4.3.3 下面层沥青混合料性能试验
    4.4 小结
第五章 胶粉沥青路面结构加速加载试验方案设计
    5.1 工程背景
    5.2 试验路路面结构设计
        5.2.1 材料层设计参数
        5.2.2 试验路设计验算
    5.3 试验路监测方案布设
        5.3.1 传感器布设原则
        5.3.2 传感器埋设
    5.4 试验路加载方案设计
    5.5 试验路铺设
        5.5.1 试验路施工
        5.5.2 试验路路面初始性能检测
    5.6 小结
第六章 胶粉沥青试验路加载试验分析与数值仿真模拟
    6.1 足尺加载试验数据分析
    6.2 沥青路面结构模型建立
        6.2.1 路面结构及材料参数
        6.2.2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6.2.3 有限元模型验证
    6.3 数值仿真结果分析
        6.3.1 不同沥青路面结构动力响应分析
        6.3.2 不同轴载对胶粉沥青路面结构动力响应分析
        6.3.3 不同车速对胶粉沥青路面结构动力响应分析
    6.4 小结
第七章 主要研究结论及展望
    7.1 主要研究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3)半干旱地区透水沥青路面复合改性沥青机理与性能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
    1.4 技术路线
第2章 半干旱区地区地理和气象水文分析
    2.1 半干旱地区的地理概况
    2.2 半干旱地区的工程地质
    2.3 半干旱地区的气象水文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复合改性沥青原材料及加工工艺分析
    3.1 复合改性沥青改性机理
    3.2 原材料技术性质
    3.3 透水路面复合改性沥青加工工艺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复合改性沥青材料组成设计
    4.1 透水路面复合改性沥青性能指标分析
    4.2 控制变量法试验方案设计及分析
    4.3 正交试验设计及分析
    4.4 复合改性沥青最优配方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复合改性沥青性能与数值仿真分析
    5.1 复合改性沥青高温性能分析
    5.2 复合改性沥青低温性能分析
    5.3 集料与复合改性沥青黏附性能评价
    5.4 复合改性沥青有限元仿真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4)雨洪管理视角下的半湿润地区滨水绿地设计 ——以河北省迁安市滨湖东路绿地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城市发展面临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城市发展与雨洪灾害之间的矛盾尤为突出
        1.1.2 雨洪弹性是缓解城市发展与水环境之间矛盾的重要手段
        1.1.3 雨洪管理手段可缓解我国半湿润地区“雨水问题”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研究内容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框架
2 雨洪管理视角下的半湿润地区滨水绿地相关理论研究
    2.1 雨洪管理
        2.1.1 雨洪管理概念及相关理论研究
        2.1.2 雨洪管理理念和海绵城市建设
        2.1.3 雨洪管理的技术手段——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
        2.1.4 雨洪管理的国内外研究综述
    2.2 半湿润地区滨水绿地
        2.2.1 半湿润地区范围、自然条件
        2.2.2 滨水绿地概念及相关理论研究
        2.2.3 滨水绿地国内外研究综述
3 案例分析
    3.1 渭柳湿地公园——雨水径流净化实例
        3.1.1 项目概况
        3.1.2 设计策略
        3.1.3 总结与借鉴
    3.2 沣河(文教园段)湿地生态公园——滞留型海绵体系设计实例
        3.2.1 项目概况
        3.2.2 设计策略及专项设计
        3.2.3 总结与借鉴
    3.3 文瀛湖生态公园——储蓄、净化型海绵体系设计实例
        3.3.1 项目概况
        3.3.2 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分析
        3.3.3 借鉴意义——收集、储蓄、净化系统的雨水资源循环系统
    3.4 迁安三里河——与洪水为友
        3.4.1 项目概况
        3.4.2 设计策略
        3.4.3 总结与借鉴
    3.5 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雨水资源循环利用实例
        3.5.1 项目概况
        3.5.2 循环净化系统和雨洪利用
        3.5.3 借鉴意义——雨洪利用的设计方法
    3.6 本章小结
4 雨洪管理视角下的半湿润地区滨水绿地设计
    4.1 场地雨洪问题
    4.2 构建意义
        4.2.1 提高城市生态弹性,有助于打造安全城市
        4.2.2 提高雨水资源利用率,助力海绵城市建设
        4.2.3 提升居民幸福感,有利于打造活力城市
    4.3 设计目标
    4.4 设计原则
    4.5 总体策略与设计流程
        4.5.1 总体策略
        4.5.2 基于现状条件、上位规划的定性分析
        4.5.3 雨洪调蓄定量计算
        4.5.4 总体设计阶段
    4.6 本章小结
5 迁安市滨湖东路绿地设计
    5.1 前期分析
        5.1.1 项目背景分析
        5.1.2 区位分析
        5.1.3 相关上位规划解读
        5.1.4 现状分析
        5.1.5 SWOT分析总结
    5.2 设计愿景
        5.2.1 设计定位
        5.2.2 设计目标
        5.2.3 设计技术路线
    5.3 设计策略
        5.3.1 “净滞”相依,调蓄季节性雨水
        5.3.2 “蓄用”相辅,资源化利用雨水径流
        5.3.3 与洪相成,预留弹性行洪通道
        5.3.4 功能相复,打造多样游憩空间
    5.4 总体设计
        5.4.1 雨洪设施的定量
        5.4.2 景观结构
        5.4.3 总平面图
        5.4.4 鸟瞰图
        5.4.5 分区设计
    5.5 专项设计
        5.5.1 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设计
        5.5.2 竖向设计
        5.5.3 水系设计
        5.5.4 道路交通体系设计
        5.5.5 植物景观设计
        5.5.6 服务设施设计
    5.6 SWMM情景模拟
        5.6.1 基于内部雨洪安全的径流消减情景模拟
        5.6.2 东侧——“蓄用”系统结果分析
        5.6.3 西侧——“净滞”系统结果分析
    5.7 本章小结
6 结语
参考文献
注释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获得成果目录清单
致谢
图纸附录

(5)冀西南地区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性能衰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必要性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存在的问题
    1.3 主要研究内容
    1.4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冀西南地区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病害特征及成因分析
    2.1 自然地理概况
        2.1.1 地质条件
        2.1.2 气候特点
    2.2 高速公路交通特征
        2.2.1 交通量
        2.2.2 轴载特性
    2.3 高速公路路面结构及材料
        2.3.1 路面结构
        2.3.2 路面材料
    2.4 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性能分析
        2.4.1 指标选取
        2.4.2 评价情况
    2.5 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病害特性及成因分析
        2.5.1 路面病害特性分析
        2.5.2 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病害成因分析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结构性能研究理论及指标分析
    3.1 沥青路面性能研究理论概述
        3.1.1 沥青路面设计理论
        3.1.2 沥青路面结构性能衰变研究
    3.2 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结构响应分析
        3.2.1 沥青路面基本力学模型
        3.2.2 沥青路面结构响应分析
        3.2.3 不同轴载作用下沥青路面结构响应分析
        3.2.4 不同层间接触状态下沥青路面结构响应分析
    3.3 基于力学响应的沥青路面结构性能指标选择
        3.3.1 微观尺度下沥青路面的指标选择
        3.3.2 细观尺度下沥青路面的指标选择
        3.3.3 宏观尺度下沥青路面的指标选择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多尺度的沥青路面结构性能衰变研究
    4.1 项目概况
        4.1.1 气候及交通概况
        4.1.2 结构设计及材料配比
        4.1.3 路面性能与病害情况
    4.2 多尺度的沥青路面性能实验方法
    4.3 多尺度的沥青路面实验设计
        4.3.1 温度变化设计
        4.3.2 湿度变化设计
        4.3.3 荷载变化设计
    4.4 多尺度的沥青路面实验
        4.4.1室内实验
        4.4.2 室外检测
    4.5 多尺度的沥青路面结构性能衰变分析
        4.5.1 微观尺度下沥青路面性能衰变分析
        4.5.2 细观尺度下沥青路面性能衰变分析
        4.5.3 宏观尺度下沥青路面性能衰变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冀西南地区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性能衰变模型研究
    5.1 沥青路面性能衰变模型研究
    5.2 沥青路面性能衰变模型的确定
        5.2.1 模型比选
        5.2.2 参数确定
    5.3 基于结构性能衰变的车辙仿真分析
        5.3.1 分析模型及参数选取
        5.3.2 沥青路面结构模型建立
        5.3.3 结果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主要研究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6)基于不完善性预防性养护的高速公路养护时机的选择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网级路面预防性养护决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网级路面预防性养护决策研究现状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
    1.4 研究的技术路线
第二章 基于全寿命周期分析的高速公路路面养护方法
    2.1 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养护规划体系
        2.1.1 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养护规划内容
        2.1.2 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养护规划步骤
        2.1.3 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养护规划技术关键点
    2.2 项目级养护与网级养护之间的关系
    2.3 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性能评价指标
        2.3.1 沥青路面使用性能评价指标
        2.3.2 性能评价模型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沥青路面全寿命周期预防性养护时机的选择
    3.1 预防性养护
        3.1.1 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
        3.1.2 高速公路目标养护周期
    3.2 确定目标养护周期的方法
        3.2.1 目标养护周期基础模型
        3.2.2 模型系数的修正
        3.2.3 目标养护周期控制阈值
    3.3 确定预防性养护最佳时机的方法
        3.3.1 预防性养护最佳时机模型
        3.3.2 预防性养护最佳时机控制阈值
    3.4 高速公路路面全寿命周期预防性养护成本经济分析
        3.4.1 全寿命周期成本分析含义
        3.4.2 全寿命周期成本构成
        3.4.3 目标寿命周期的提出
    3.5 目标寿命周期成本分析
        3.5.1 目标寿命周期分析的原则
        3.5.2 目标寿命周期成本计算方法
        3.5.3 目标寿命周期成本构成
    3.6 目标寿命周期成本分析与计算
        3.6.1 预防性养护措施成本
        3.6.2 残值计算
        3.6.3 计算用户节约成本
        3.6.4 预防性养护方案成本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沥青路面不完善性预防性养护规划方法
    4.1 不完善性预防性养护
    4.2 基于非齐次泊松分布的养护最佳时机确定方法
        4.2.1 数学模型介绍
        4.2.2 养护最佳时机模型描述
        4.2.3 成本函数和最优养护时机的确定
    4.3 养护寿命模型
        4.3.1 路面养护技术方案选择
        4.3.2 养护效果跟踪监测
        4.3.3 预防性养护的完善程度
    4.4 失效率模型
        4.4.1 数据收集和指标拟定
        4.4.2 基于生存分析的路面失效率模型
    4.5 养护方案经济性评价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石家庄地区高速公路预防性养护方案研究
    5.1 石家庄地区高速公路网基本情况
        5.1.1 高速公路基本信息
        5.1.2 石家庄地区交通和气候环境概况
    5.2 沥青路面性能评价与预测
        5.2.1 路面破损状指数衰变规律的确定
        5.2.2 其他路面性能指标衰变规律的确定
    5.3 基于全寿命周期的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方案确定
        5.3.1 基本目标养护周期的确定
        5.3.2 各条道路的修正系数的确定
        5.3.3 确定第一次预防性养护时机
        5.3.4 确定第二、三次预防性养护时间间隔
        5.3.5 成本经济计算
    5.4 基于概率学的不完善性预防性养护方案确定
        5.4.1 预防性养护时机的确定
        5.4.2 预防性养护方案成本效益计算
    5.5 石家庄地区高速公路网沥青路面养护决策综合分析结果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7)基于区域特征的河北省寒冷地区高速公路沥青路面低温抗裂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寒冷地区沥青路面结构及材料研究
        1.2.2 沥青路面温度场研究
        1.2.3 沥青路面低温开裂研究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河北省寒冷地区环境特征变化模型
    2.1 依托工程概况
    2.2 河北省北部高速公路裂缝病害调研
        2.2.1 裂缝病害统计
        2.2.2 路面裂缝病害调研结果
        2.2.3 寒冷地区路面裂缝病害成因分析
    2.3 区域气候特征调研
        2.3.1 大气温度变化分析
        2.3.2 日照时数变化分析
        2.3.3 风速变化分析
    2.4 环境特征变化模型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河北省寒冷地区沥青路面材料低温性能评价
    3.1 寒冷地区沥青路面材料的设计原则
        3.1.1 寒冷地区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分析
        3.1.2 寒冷地区沥青混合料的设计原则
        3.1.3 外界环境因素综合作用分析
    3.2 沥青结合料低温性能
        3.2.1 沥青技术性能
        3.2.2 沥青结合料低温性能评价
    3.3 沥青混合料低温性能
        3.3.1 原材料的技术性能
        3.3.2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3.3.3 沥青混合料低温抗裂性能评价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温度场的寒冷地区沥青路面力学响应分析
    4.1 热传导基本理论
        4.1.1 温度场与温度梯度
        4.1.2 傅里叶定律
        4.1.3 热传导边界形式
    4.2 沥青路面温度场模型及材料参数
        4.2.1 沥青路面结构模型
        4.2.2 环境气象数据
        4.2.3 沥青路面材料参数
        4.2.4 有限元模型假设
    4.3 基于抗裂性能的沥青路面结构方案优选
        4.3.1 基于温度场的沥青路面结构抗裂性能分析
        4.3.2 基于温度应力的沥青路面结构抗裂性能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区域特征的寒冷地区沥青路面材料适用性与结构优选分析
    5.1 寒冷地区沥青路面结构与材料优选
        5.1.1 基于低温性能的沥青结合料选择
        5.1.2 基于低温性能的沥青混合料选择
        5.1.3 基于低温抗裂性能的沥青路面结构选择
        5.1.4 路面结构性能验证
    5.2 SMA沥青路面效益分析
        5.2.1 SMA路面工程费用分析
        5.2.2 养护费用分析
        5.2.3 社会效益分析
    5.3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主要研究成果
    需进一步研究的内容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8)河北省沥青路面使用环境和使用状况调查分析及路面温度场模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课题研究主要内容
    1.4 研究技术路线
第二章 河北省路面设计气候分区调查分析
    2.1 河北省路面环境气候调查
        2.1.1 河北省地形地貌
        2.1.2 气温
        2.1.3 降水
        2.1.4 无霜冻期与土壤冻解期
    2.2 河北省沥青路面气候分区的细化
        2.2.1 自然区划与路面结构的关系
        2.2.2 河北省在我国公路自然区划“沥青路面使用性能气候分区”中位置与特点
        2.2.2.1 河北省在公路自然区划中的位置
        2.2.2.2 河北省沥青路面使用性能气候分区
        2.2.2.3 美国SHRP性能分级
        2.2.3 河北省沥青路面气候分区的细化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河北省沥青路面温度调查分析
    3.1 概述
        3.1.1 路面温度的实测和气象资料的收集
        3.1.2 沥青路面温度场的观测
    3.2 典型观测区气候特点
        3.2.1 石家庄地区气候特点
        3.2.2 唐山地区气候特点
        3.2.3 主要影响因素的数据采集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沥青路面温度场分析理论
    4.1 回归分析的基本原理
    4.2 环境因素对路面温度场的影响
        4.3.1 影响路面温度场的主要环境因素
        4.3.2 主要环境因素和路面温度场的日变化过程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河北省沥青路面温度场模型适用性分析
    5.1 石家庄预估模型形式的选择
    5.2 石家庄预估模型系数的确定
    5.3 石家庄预估模型预测效果的评价
    5.4 唐山地区预估模型形式的选择
    5.5 唐山地区预估模型系数的确定
    5.6 唐山地区预估模型预测效果的评价
    5.7 预估模型的地区差异
    5.8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9)重冻区沥青路面永久变形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重冻区路面结构设计与材料选取
    1.1 路面结构设计
    1.2 材料参数
    1.3 荷载作用时间及参数
2 路面温度分布
    2.1 太阳辐射
    2.2 气温及对流热交换
    2.3 路面有效辐射
3 重冻区沥青路面永久变形模拟分析
    3.1 建立模型
    3.2 计算过程
    3.3 模拟结果与分析
        3.3.1 轴次对车辙深度的影响
        3.3.2 行车速度对车辙深度的影响
        3.3.3 超载对车辙深度的影响
4 结论

(10)河北省寒冷地区高速公路玄武岩纤维带状加筋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抗裂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道路温度场的研究现状
        1.2.2 沥青路面反射裂缝的阻裂措施
        1.2.3 玄武岩纤维的应用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河北省寒冷地区公路裂缝病害调研
    2.1 沥青路面裂缝的主要类型
        2.1.1 荷载型裂缝
        2.1.2 沥青面层非荷载型裂缝
        2.1.3 半刚性基层裂缝
        2.1.4 对应裂缝
        2.1.5 反射裂缝
    2.2 公路裂缝病害调研
        2.2.1 张承高速公路二期路面病害调研
        2.2.2 康保县西郊环城道路路面病害调研
        2.2.3 路面病害调研总结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河北省寒冷地区沥青路面温度场分析
    3.1 传热学基础理论
        3.1.1 导热
        3.1.2 对流
        3.1.3 热辐射
    3.2 热传导微分方程与边界条件
        3.2.1 傅立叶定律
        3.2.2 热传导微分方程
        3.2.3 热传导边界条件
    3.3 沥青路面结构温度场数值模拟
        3.3.1 温度场
        3.3.2 沥青路面结构温度场的边界形式
        3.3.3 沥青路面结构温度场数值模拟
        3.3.4 数值模拟流程与结果
    3.4 张承高速公路温度场现场实测数据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玄武岩纤维带状加筋半刚性基层分析
    4.1 复合材料细观力学
        4.1.1 复合材料单层板1方向弹性模量分析
        4.1.2 泊松效应分析
        4.1.3 复合材料单层板1方向热膨胀系数分析
        4.1.4 复合材料单层板1方向强度分析
    4.2 玄武岩纤维带状加筋半刚性基层
        4.2.1 玄武岩纤维筋带
        4.2.2 玄武岩纤维筋带的布设
    4.3 玄武岩纤维带状加筋半刚性基层温缩应力的计算
        4.3.1 加筋半刚性基层的简化模型
        4.3.2 温度收缩应力的计算
        4.3.3 加筋半刚性基层温缩应力分析
    4.4 玄武岩纤维带状加筋半刚性基层温缩裂缝的预估
        4.4.1 横向裂缝影响因素
        4.4.2 温缩裂缝发展规律
        4.4.3 温缩裂缝间距预估
    4.5 玄武岩纤维筋带体积分数对温缩裂缝间距的影响
        4.5.1 最小体积分数的确定
        4.5.2 体积分数对抗拉强度的影响
        4.5.3 体积分数对抗拉回弹模量的影响
        4.5.4 体积分数对温度收缩系数的影响
        4.5.5 温缩裂缝间距计算实例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玄武岩纤维带状加筋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有限元分析
    5.1 有限元法与ABAQUS简介
        5.1.1 有限元法与ABAQUS
        5.1.2 ABAQUS在道路工程问题的应用简介
    5.2 断裂力学简介
        5.2.1 断裂力学及裂缝的扩展形式
        5.2.2 裂纹尖端奇异场
        5.2.3 应力强度因子和断裂韧度
        5.2.4 裂纹尖端奇异单元
    5.3 玄武岩纤维带状加筋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有限元模拟
        5.3.1 计算假设
        5.3.2 有限元模型与材料参数
        5.3.3 模拟结果
    5.4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1 主要结论
    2 本文创新点
    3 进一步研究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四、河北省沥青路面气温影响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半干旱地区沥青路面Top-Down裂缝成因及影响因素分析[D]. 何伟. 河北大学, 2021(09)
  • [2]胶粉沥青路面足尺加载试验与数值仿真分析[D]. 刘鑫磊. 河北大学, 2021(09)
  • [3]半干旱地区透水沥青路面复合改性沥青机理与性能评价研究[D]. 颜立景. 新疆农业大学, 2021
  • [4]雨洪管理视角下的半湿润地区滨水绿地设计 ——以河北省迁安市滨湖东路绿地为例[D]. 康嘉奇. 北京林业大学, 2020(02)
  • [5]冀西南地区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性能衰变研究[D]. 王丕栋. 河北大学, 2020(08)
  • [6]基于不完善性预防性养护的高速公路养护时机的选择方法研究[D]. 崔富达. 石家庄铁道大学, 2020(04)
  • [7]基于区域特征的河北省寒冷地区高速公路沥青路面低温抗裂性能研究[D]. 魏宗昊璇. 长安大学, 2020(06)
  • [8]河北省沥青路面使用环境和使用状况调查分析及路面温度场模型研究[D]. 肖健. 石家庄铁道大学, 2019(03)
  • [9]重冻区沥青路面永久变形影响因素分析[J]. 张金萌,戎密仁,赵存宝,焦彦利,王联芳. 公路与汽运, 2019(03)
  • [10]河北省寒冷地区高速公路玄武岩纤维带状加筋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抗裂技术研究[D]. 王泽普. 长安大学, 2018(01)

标签:;  ;  ;  ;  

河北省温度对沥青路面的影响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