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引导下囊肿活检引流的临床应用

超声引导下囊肿活检引流的临床应用

一、超声引导下活检和囊肿脓肿引流治疗的临床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雷志锴[1](2021)在《超声介入在腹部外科术后并发症中的应用进展》文中研究说明超声介入是指在实时超声的监视或引导下,完成各种穿刺活检、造影以及抽吸、置管、注射药物、消融等操作。超声介入技术因其设备的可移动性、操作的便捷性及实时性等优势,在临床诸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也是许多疾病的首选诊疗手段[1]。实际上,超声介入在外科手术并发症的诊断及处理中同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干预策略主要包括:血管内超声造影对各种含液性病灶置管前的诊断、活动性出血的诊断、肿瘤切口种植的鉴别诊断;非血管内超声造影在体腔、引流管腔中的应用等;超声引导下穿刺抽液、置管引流、穿刺活检、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2](2021)在《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2021年版)》文中研究说明1乳腺癌筛查指南1.1乳腺癌筛查的定义、目的及分类⑴肿瘤筛查,或称作普查,是针对无症状人群的一种防癌措施,而针对有症状人群的医学检查称为诊断。⑵乳腺癌筛查是通过有效、简便、经济的乳腺检查措施,对无症状妇女开展筛查,以期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其最终目的是要降低人群乳腺癌的死亡率。⑶筛查分为机会性筛查(opportunistic screening)和群体筛查(massscreening)。

石浩[3](2021)在《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合并感染的临床分析及文献复习》文中研究指明研究目的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是育龄期妇女的常见病。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合并感染在内异症患者中病例报道升高且逐年上升趋势。当内异症合并感染时,感染严重程度高,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存在保守治疗效果差,手术难度大等难题。目前国内外针对内异症合并感染尚未建立规范的临床诊疗方案及诊疗体系。本论文通过收集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诊断为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合并感染的住院病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点、诊治经过及术后随访复发情况,旨在探讨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感染临床特点及治疗手段,为此类疾病的规范诊治提供临床思路。研究方法和材料回顾分析2012年03月至2021年03月我院606例诊断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例,剔除干扰病例,其中418例诊断为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通过逐一筛查,最终确诊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感染11例,本文以这11例患者临床资料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特点、诊治经过及术后恢复情况进行数据分析并结合文献进展进行深入分析。研究结果1、在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患者中,合并感染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2012--2015年、2015-2018年和2019-2021年每三年的发病率分别是2.26%、1.27%和4.76%。2、临床特点:1)一般情况:11例患者平均年龄(36.36±6.10)岁;已婚有性生活患者10例,未婚未育否认性生活女性1例;11例中有妇科手术史4例,合并痛经史4例。2)临床症状:起病时间下腹痛9例(81.82%),盆腔包块4例(36.36%),发热2例(18.18%)。3)查体体征:腹部检查下腹压痛6例(54.55%),腹膜刺激征仅2例(18.18%);妇科检查:双合诊扪及盆腔包块8例(72.73%),其中盆腔包块压痛4例;子宫压痛5例(45.45%),宫颈举痛及摇摆痛3例(27.27%)。4)实验室检查:白细胞总数升高7例(63.63%),超敏C反应蛋白检查6例,升高4例(66.67%);CA125检查10例,升高4例(40.00%)。5)影像学检查:盆腔彩超均发现盆腔占位病变,“毛玻璃样”混合回声其中2例,混合回声3例,余未仔细描述包块性质。3、治疗过程: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引流治疗1例,手术治疗10患者;腹腔镜组与开腹组在术后出血及术后排气时间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回顾性分析子宫内膜异位症分期(ASRM分期)Ⅲ期7例,Ⅳ期3例。术前抗生素治疗4例,术后抗生素治疗11例,术后转归均良好。研究结论1.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合并感染的临床特点不典型,与盆腔炎性疾病症状相似。以下腹痛为主,表现为急性或慢性急性发作,可能伴发热;体征可发现下腹痛压痛;妇检:盆腔包块及包块压痛为主。实验室检查表现炎性指标升高;彩超可发现典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表现;需结合症状、体征、辅查综合判断。因此,临床认知低,误诊率高,初次诊断的准确率低。2.一旦考虑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合并感染,单纯抗生素治疗效果不佳,治疗方式以积极的手术为主。手术方式选择建议腹腔镜,术后在抗生素生素的选择的方案同盆腔炎性疾病的使用原则一致。

蔡润生[4](2021)在《肝穿刺对不明原因肝病诊断的价值及肝穿刺的安全性分析》文中提出目的:探讨肝穿刺对于不明原因肝病的诊断价值,并对肝穿刺的安全性进行分析方法:1、收集石河子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病案室2000年1月1日-2018年1月1日因肝脏疾病入院的患者,对经常规无创检查并结合患者病史及临床症状、体征无法得出诊断的不明原因肝功异常或肝占位性病变,予以行肝穿刺检查,筛选出不明原因肝功异常或肝占位性病变行肝穿刺进行诊断或治疗的患者165例。2、对165例患者的年龄、性别、民族、工作、既往病史、抽烟饮酒史、身高体重等基本情况收集处理,并对患者入院后行肝功能、血常规、血凝、甲乙丙肝、抗肝抗原抗体、自身免疫抗体、肝纤维化、甲状腺功能等检验结果及上腹部彩超、CT/MRI的检查数据进行总结并归纳,总结患者疾病的基本特征。3、根据患者的病情得出初步临床拟诊断,同时对患者的肝穿刺病理诊断结果及并发症进行总结,将肝脏病理诊断与临床诊断、临床特征及肝穿刺后并发症的数据进行分析、总结。结果:1、本研究中有165例行肝穿刺进行诊断或治疗的患者中,有行肝穿刺病理诊断患者115例,其中确诊107例(93.0%),包括有自身免疫性肝病20例(17.4%),其中3例胆管炎,1例胆汁淤积性肝硬化,肝炎39例(33.9%),其中非病毒性肝炎19例,病毒性肝炎3例,进展至合并肝硬化的肝炎患者有17例,肝囊肿5例(4.3%)、肝脓肿8例(7.0%),肝恶性肿瘤23例(20.0%),非酒精性脂肪肝3例(2.6%),肝良性瘤4例(3.5%),肝被膜下积液2例(1.7%),血吸虫肝硬变、药物性肝炎、Gilbert综合征各1例(0.9%),另外仍有8例(7.0%)患者通过肝穿刺病理检查未能明确诊断。2、明确诊断的107例患者中,有58例(54.2%)的患者临床诊断与病理诊断基本一致,有49例(45.8%)的患者临床与病理诊断不一致。3、165例肝穿刺患者中15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其中12例(7.3%)患者有穿刺点轻度疼痛,有1例(0.6%)患者出现发热,1例(0.6%)肝包膜下出血,1例(0.6%)出现胸闷。结论:对于不明原因肝病及肝占位性病变的诊断,肝穿刺具有一定的价值;肝穿刺术出现并发症的概率较小,安全性较高。

吕名南,李洪焱[5](2020)在《超声内镜在肝脏疾病中的应用进展》文中研究表明超声内镜(EUS)于20世纪80年代首次应用于医学实践[1],具有超声与内镜结合获取腹腔脏器详细信息的独特优势,已成为一种新的检查手段。20世纪90年代,EUS的应用仅出现在少数个案报道中,NGUYEN等[2]认为,EUS可应用于肝脏占位病变。随着EUS引导切割式穿刺活检、肿瘤消融治疗、血管介入及各种穿刺引流技术的不断创新,EUS的发展突飞猛进。本文就EUS在肝脏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面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6](2019)在《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2019年版)》文中研究表明1乳腺癌筛查指南(附录Ⅰ)2常规乳腺X线检查和报告规范(附录Ⅱ)3乳腺超声检查和报告规范(附录Ⅲ)4常规乳腺MRI检查和报告规范(附录Ⅳ)5影像引导下的乳腺组织学活检指南6乳腺癌术后病理学诊断报告规范(附录Ⅴ)7浸润性乳腺癌保乳治疗临床指南8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临床指南9乳腺癌全乳切除术后放疗临床指南10乳腺癌全身治疗指南11乳腺癌患者随访与康复共识12乳房重建与整形临床指南13乳腺原位癌治疗指南

高山[7](2013)在《经直肠内镜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对盆腔病变的诊治价值》文中认为第一部分经直肠内镜超声引导下行细针穿刺活检对盆腔实性占位病变的价值目的经直肠内镜超声引导下行细针穿刺活检(EUS-FNA)取得细胞学或组织学标本,确定盆腔病变的性质,并评价EUS-FNA对盆腔占位病变的安全性。方法选取2009年3月至2012年6月期间在湖北文理学院附属医院52例经B超、CT或MRI检查发现盆腔肿块,其中男37例,女15例,平均年龄51.5岁(35-72)。肿块直径平均6.8cm(2.2~12.5)。其中实性占位性病变42例,均行经直肠EUS-FNA.部分患者穿刺术后通过手术病检或临床随访2月以上验证结果。线阵超声内镜使用日本PENTAX EG-3630U,探头频率5-10MHZ,电子线阵扇扫。主机采用PENTAX3500内镜主机和HITACHI5500。22G穿刺针采用OLYMPUSNA-10J-1、COOK ECHO-1-2,19G穿刺针选用COOK ECHO-19。术前患者或授权代理人签署相关知情同意书,常规清肠。检查时患者取左侧卧位、右侧卧位或平卧位,探头置于直肠扫查盆腔,进镜距肛门约2—20cm,观察盆腔占位大小、形态、位置、回声强度,在内镜超声引导下选择合适穿刺位置,应用彩色多普勒功能探查穿刺路径,注意避开大的血管,选择合适穿刺路径。根据肿块为囊性还是实性,选择不同的穿刺针及负压。穿刺时,使穿刺针头对准肿块中央,通过抬钳器调整方向。观察针尖进入目标内后,拔出针芯,连接负压注射器。采用19G或22G穿刺针。实质性病变穿刺用0ml~10ml负压。每个部位穿刺2-5次,每次反复提插10~30下。如果穿刺物中有较多血性液体、线条样组织较少,则可去除负压反复提插。以穿刺者认为标本量足够为准。在病灶中来回提插数十次,解除负压后拔针。用针芯将抽取物推出至液基细胞学保存液中或玻片上,对有成形组织条,置于10%福尔马林溶液中固定。必要时重复抽吸2-5次。穿刺后观察患者有无腹痛、发热、便血等不良反应。穿刺出组织送病理学及细胞学检查。术后追踪病理学及细胞学结果。住院患者术后给予广谱抗生素预防感染2天。门诊患者术后口服诺氟沙星胶囊或头孢类口服药2天。住院患者术后三天每天随访,了解有无并发症。门诊患者如有腹痛、发热等并发症,随时到医院就诊。到医院取病理检验报告单时到超声内镜室随访。结果全部42例盆腔实性包块患者均接受了细针穿刺活检,经病理学及/或细胞学检查。其中转移腺癌28例,恶性间质瘤3例,炎性肿块3例,淋巴瘤2例,皮样囊肿1例,其它5例。19G和22G穿刺针比较,穿刺物能作免疫组化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无一例出现发热、便血等并发症。结论内镜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术是明确盆腔占位病变性质准确的方法。操作简单、安全、创伤小。第二部分经直肠内镜超声引导下行细针穿刺活检对盆腔囊性或囊实性占位病变的诊治价值目的经直肠内镜超声引导下行细针穿刺活检(EUS-FNA)取得细胞学或组织学标本,确定盆腔囊性占位病变的性质,对脓肿行引流术并行抗生素灌洗术,评价EUS-FNA对盆腔囊性占位病变的安全性。方法选取2009年3月至2012年6月期间在湖北文理学院附属医院52例经B超、CT或MRI检查发现盆腔肿块,其中囊性占位性病变10例,均行经直肠EUS-FNA。超声内镜采用日本PENTAX EG-3630U,探头频率5-10MHZ,电子线阵扇扫。PENTAX3500内镜主机和HITACHI5500超声主机。22G穿刺针选用OLYMPUSNA-10J-1、COOK ECHO-1-2,19G穿刺针选用COOK ECHO-19。术前患者或授权代理人签署相关知情同意书,常规清肠。检查时患者取左侧卧位、右侧卧位或平卧位,探头置于直肠扫查盆腔,进镜距肛门约2-20cm,观察盆腔占位大小、形态、位置、回声强度,在内镜超声影像提示下选择合适穿刺位置,应用彩色多普勒功能探查穿刺路径上的血管,注意避开大血管。穿刺时,通过抬钳器调整方向,使穿刺针头对准肿块中央。观察针尖进入目标内,拔出针芯,连接负压注射器。采用19G或22G穿刺针,考虑为脓肿或囊性时用19G穿刺针。穿刺抽液均行涂片细胞学检查,必要时查CEA、细菌培养。各部位穿刺2-5次,每次反复提插10~30下。囊实性病灶穿刺抽囊液1-2次,并穿刺实性部分2-3次。囊液性或脓肿性病变穿刺抽液1-3次。保持负压为5-10ml,在病灶中来回提插数十次,解除负压后拔针。用针芯将抽取物推出至液基细胞学保存液中或玻片上,如有成形组织条,置于10%福尔马林溶液中固定。送病理学及细胞学检查。术后追踪病理学及细胞学结果。穿刺后观察患者有无腹痛、发热、便血等不良反应。住院患者术后给予甲硝唑或替硝哗注射液预防感染2天。门诊患者术后口服诺氟沙星胶囊2天。住院患者术后三天每天随访,了解有无并发症。门诊患者到医院取病理检验报告单时到超声内镜室随访。如有腹痛、发热等并发症,随时到医院就诊。结果全部10例盆腔囊性或囊实性包块患者均接受了细针穿刺活检,经病理学及/或细胞学检查,2例为卵巢浆液性囊腺瘤,直肠周围脓肿8例。2例直肠周围脓肿因脓液粘稠,仅抽出少量脓性液体,其余6例直肠周围脓肿抽出脓液后,注射甲硝唑注射液灌洗数次。其中3例1-2月后复查超声内镜,脓肿消失。结论内镜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术是明确盆腔囊性占位病变性质准确的方法。对脓肿可行灌洗术,使部分患者避免手术。操作简单、安全、创伤小。

冯平,栗玉彬,李秋颖,韩艳华,栗晨[8](2013)在《介入性超声的研究进展》文中指出研究中老年的良、恶性肿瘤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给中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带来了严重危害。介入性超声是现代超声医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其特点是在实时超声引导或监视下,完成各种穿刺活检、肿瘤消融、超声造影以及抽吸、置管、注药等操作,以达到诊断或治疗的目的。介入性超声的出现,给中老年肿瘤患者的诊断及治疗提供了一种选择。

胡益群,叶震世,司丽娟[9](2007)在《胰腺假性囊肿、胰腺脓肿的超声内镜下治疗进展》文中指出胰腺假性囊肿、胰腺脓肿的治疗方法不断推陈出新,近年来超声内镜技术逐渐趋于成熟,目前已成为胰腺假性囊肿、胰腺脓肿非手术治疗的主要方法之一.本文通过系统回顾胰腺假性囊肿、胰腺脓肿的超声内镜下治疗进展,希望有助于临床工作者对胰腺假性囊肿、胰腺脓肿超声内镜下治疗有一个更全面的理解和认识,有利于胰腺假性囊肿、胰腺脓肿超声内镜下治疗在临床工作中的应用和普及.

郭建琴,宋吉宁[10](2004)在《超声引导下活检和囊肿、脓肿引流治疗的临床应用》文中认为

二、超声引导下活检和囊肿脓肿引流治疗的临床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超声引导下活检和囊肿脓肿引流治疗的临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超声介入在腹部外科术后并发症中的应用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一、腹部外科常见术后并发症
二、超声介入在腹部外科术后并发症中的诊断价值
    (一)超声造影
        1. 超声造影诊断腹部外科术后血管并发症[10-13]:
        2. 经穿刺针或导管途径的腔内超声造影的应用:
        3. 超声造影对腹部外科术后切口处肿瘤种植的鉴别诊断:
        4. 超声造影在评价器官移植术后并发症中的应用[23]:
    (二)超声引导下的诊断性穿刺
三、超声介入在腹部外科术后并发症中的治疗价值
    (一)抽液或引流
        1. 腹腔脓肿(积液)置管引流:
        2. PCN及耻骨上经皮膀胱造瘘术:
        3. 胰腺液体积聚(pancreatic fluid collections,PFC)的引流:
        4. PTCD:
        5. 盆腔淋巴囊肿置管引流:
    (二)超声引导下药物注射
        1. 抗生素注射治疗:
        2. 腹腔抗肿瘤药物灌注治疗:
        3. 假性动脉瘤凝血酶注射治疗:
        4. 盆腔淋巴囊肿硬化治疗:
    (三)消融治疗
        1. 超声引导下腹壁切口肿瘤种植病灶消融治疗:
        2. 超声引导下活动性出血点热消融治疗:
四、展望

(2)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2021年版)(论文提纲范文)

1乳腺癌筛查指南
    1.1 乳腺癌筛查的定义、目的及分类
    1.2 女性参加乳腺癌筛查的起始和终止年龄
    1.3 用于乳腺癌筛查的措施
        1.3.1 乳腺X线检查
        1.3.2 乳腺超声检查
        1.3.3 乳腺临床体检
        1.3.4 乳腺自我检查
        1.3.5 乳腺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检查
        1.3.6 其他检查
    1.4 一般风险女性乳腺癌筛查指南
        1.4.1 20~39岁
        1.4.2 40~70岁
        1.4.3 70岁以上
    1.5 乳腺癌高危人群筛查意见
        1.5.1 罹患乳腺癌高危人群的定义
        1.5.2 乳腺癌高危人群的筛查推荐策略与管理
2常规乳腺X线检查和报告规范
    2.1 乳腺X线检查技术规范
        2.1.1 投照前准备工作
        2.1.2 常规投照体位
        2.1.3 补充投照体位和投照技术
    2.2 诊断报告规范
        2.2.1 肿块
        2.2.1. 1 肿块边缘描述
        2.2.1. 2 肿块形态描述
        2.2.1. 3 肿块密度描述
        2.2.2 钙化
        2.2.2. 1 钙化类型
        2.2.2. 2 钙化分布
        2.2.3 结构扭曲
        2.2.4 对称性征象
        2.2.4. 1 不对称
        2.2.4. 2 球形不对称
        2.2.4. 3 局灶性不对称
        2.2.4. 4 进展性不对称
        2.2.5 乳腺内淋巴结
        2.2.6 皮肤病变
        2.2.7 单侧导管扩张
        2.2.8 合并征象
    2.3 病灶的定位
    2.4 乳腺X线报告的组成
        2.4.1 检查目的
        2.4.2 乳腺分型
        2.4.3 清晰地描述任何重要的发现
        2.4.4 与前片比较
        2.4.5 评估分类
        2.4.5. 1 评估是不完全的
        2.4.5. 2 评估是完全的—最后分类
3乳腺超声检查和报告规范
    3.1 超声检查的仪器
    3.2 超声检查的方法
    3.3 超声检查的程序
        3.3.1 基本要求
        3.3.2 图像的存储
        3.3.3 报告书写
    3.4 超声诊断报告的规范
        3.4.1 乳腺超声的回声模式
        3.4.2 正常的乳腺组织声像图表现
        3.4.3 异常的乳腺组织声像图表现
        3.4.3. 1 肿块
        3.4.3. 2 周围组织
        3.4.3. 3 钙化
        3.4.3. 4 血管评估
        3.4.4 彩色超声检查
        3.4.5 其他相关技术
        3.4.5. 1 三维成像
        3.4.5. 2 弹性成像
        3.4.5. 3 造影增强对比成像
    3.5 乳腺超声评估分类
        3.5.1 评估是不完全的
        3.5.2 评估是完全的—分类
    3.6 乳腺超声检查报告的组成
        3.6.1 患者信息的记录
        3.6.2 双侧乳腺组织总体声像图描述
        3.6.3 有意义的异常及病灶的声像图描述
        3.6.3. 1 记录病灶
        3.6.3. 2 病灶声像图的描述
        3.6.3. 3 结论
        3.6.3. 4 病灶图像存储
    3.7 报告范例
4常规乳腺MRI检查和报告规范
    4.1 乳腺MRI检查适应证
        4.1.1 乳腺癌的诊断
        4.1.2 乳腺癌分期
        4.1.3 新辅助治疗效果评估
        4.1.4 腋窝淋巴结转移,原发灶不明者
        4.1.5 保乳术患者的应用
        4.1.6 乳房成形术后随访
        4.1.7 高危人群筛查
        4.1.8 MRI引导下的穿刺活检
    4.2 乳腺MRI检查的禁忌证⑴妊娠期妇女。
    4.3 乳腺MRI检查技术规范
        4.3.1 检查前准备
        4.3.1. 1 临床病史
        4.3.1. 2 检查前准备
        4.3.2 MRI检查
        4.3.2. 1 设备要求
        4.3.2. 2 扫描体位
        4.3.2. 3 成像序列
        4.3.2. 4 后处理
    4.4 诊断报告书写规范
        4.4.1 点状强化
        4.4.2 肿块
        4.4.3 非肿块强化
        4.4.4 其他征象和伴随征象
        4.4.5 病灶定位
    4.5 乳腺MRI报告的组成
        4.5.1 评估不完全
        4.5.2 评估完全
5影像学引导下的乳腺组织学活检指南
    5.1 适应证
        5.1.1 乳腺超声影像引导下乳腺病灶活检
        5.1.2 乳腺X线影像引导下乳腺病灶活检
        5.1.3 其他
    5.2 对影像学引导乳腺活检设备的要求
        5.2.1 乳腺X线影像引导
        5.2.2 乳腺超声影像引导
        5.2.3 乳腺磁共振成像引导
        5.2.4 用于手术活检的定位导丝
        5.2.5 微创活检设备
    5.3 影像引导下钢丝定位手术活检
        5.3.1 禁忌证
        5.3.2 术前准备
        5.3.3 术中注意事项
    5.4 影像引导下的乳腺微创活检
        5.4.1 禁忌证
        5.4.2 术前准备
        5.4.3 术中注意事项
        5.4.4 术后乳房和标本的处理
6乳腺癌病理学诊断报告规范
    6.1 标本类型及固定
        6.1.1 标本类型
        6.1.2 标本固定
    6.2 取材及大体描述规范
        6.2.1 空芯针穿刺活检标本
        6.2.2 真空辅助微创活检标本
        6.2.3 乳腺肿块切除标本
        6.2.4 乳腺病变保乳切除标本
        6.2.4. 1 大体检查及记录
        6.2.4. 2 取材
        6.2.5 乳腺切除术(包括单纯切除术和改良根治术)
        6.2.5. 1 大体检查及记录
        6.2.5. 2 取材
        6.2.6 SLNB
    6.3 病理学诊断分类、分级和分期方案
        6.3.1 组织学分型
        6.3.2 组织学分级
        6.3.3 乳腺癌的分期
        6.3.4 免疫组织化学和肿瘤分子病理学检测及其质量控制
        6.3.5 病理报告内容及规范
7浸润性乳腺癌保乳治疗临床指南
    7.1 浸润性乳腺癌保乳治疗的外科技术
        7.1.1 开展保乳治疗的必要条件
        7.1.2 保乳治疗的适应证
        7.1.2. 1 临床Ⅰ、Ⅱ期的早期乳腺癌
        7.1.2. 2 临床Ⅲ期患者(炎性乳腺癌除外)
        7.1.3 保乳治疗的绝对禁忌证
        7.1.4 含以下因素时应谨慎考虑行保乳手术
        7.1.5 保乳治疗前的谈话
        7.1.6 保乳手术
        7.1.6. 1 术前准备
        7.1.6. 2 手术过程
        7.1.6. 3 术后病理学检查
        7.1.6. 4 随访和局部复发
    7.2 保乳标本的病理学检查取材规范
    7.3 乳腺癌保乳术后的放疗
        7.3.1 全乳放疗
        7.3.1. 1 适应证
        7.3.1. 2 与全身系统性治疗的时序配合
        7.3.1. 3 照射靶区
        7.3.1. 4 照射技术
        7.3.2 部分乳腺短程照射(accelerated partial breast irradiation,APBI)
        7.3.2. 1 适应证
        7.3.2. 2 技术选择
8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临床指南
    8.1 开展SLNB的必要条件
        8.1.1 多学科协作
        8.1.2 学习曲线
        8.1.3 知情同意
    8.2 SLNB指征
    8.3 SLNB操作规范
        8.3.1 示踪剂
        8.3.2 SLN术中确认与检出
    8.4 SLN的病理组织学、细胞学和分子生物学诊断
        8.4.1 SLN的术中诊断
        8.4.2 SLN的术后诊断
    8.5 SLN转移灶类型判定标准、预后意义及临床处理
        8.5.1 SLN转移灶类型判定标准[AJCC(第8版)乳腺癌TNM分期]
        8.5.2 SLN不同转移类型的预后意义及腋窝处理
    8.6 SLNB替代ALND患者的随访
9乳腺癌全乳切除术后放疗临床指南
    9.1 适应证
    9.2 与全身治疗的时序配合
    9.3 照射靶区
    9.4 照射剂量和照射技术
        9.4.1 三维适形照射技术
        9.4.2 常规照射技术
    9.5 乳腺癌新辅助治疗、改良根治术后放疗
    9.6 乳房重建术与术后放疗
10乳腺癌全身治疗指南
    1 0.1 乳腺癌术后辅助全身治疗临床指南
        1 0.1.1 乳腺癌术后辅助全身治疗的选择
        1 0.1.2 乳腺癌术后辅助化疗的临床指南
        1 0.1.2. 1 乳腺癌术后辅助化疗的人群选择(表4)
        1 0.1.2. 2 乳腺癌术后辅助化疗的禁忌证
        1 0.1.2. 3 乳腺癌术后辅助化疗的治疗前谈话
        1 0.1.2. 4 乳腺癌术后辅助化疗的治疗前准备
        1 0.1.2. 5 乳腺癌术后辅助化疗的方案(附录Ⅵ)
        1 0.1.2. 6 乳腺癌术后辅助化疗的注意事项
        1 0.1.3 乳腺癌术后辅助内分泌治疗临床指南
        1 0.1.3. 1 乳腺癌术后辅助内分泌治疗的人群选择
        1 0.1.3. 2 乳腺癌术后辅助内分泌治疗前谈话
        1 0.1.3. 3 乳腺癌术后辅助内分泌治疗与其他辅助治疗的次序
        1 0.1.3. 4 乳腺癌术后辅助内分泌治疗的方案
        1 0.1.4 乳腺癌术后辅助抗HER2治疗临床指南
        1 0.1.4. 1 乳腺癌术后辅助抗HER2治疗的人群选择
        1 0.1.4. 2 乳腺癌术后辅助抗HER2治疗的相对禁忌证
        1 0.1.4. 3 乳腺癌术后辅助抗HER2治疗前谈话
        1 0.1.4. 4 乳腺癌术后辅助抗HER2治疗前准备
        1 0.1.4. 5 乳腺癌术后辅助抗HER2治疗方案
        1 0.1.4. 6 乳腺癌术后辅助抗HER2治疗的注意事项
    1 0.2 乳腺癌新辅助治疗临床指南
        1 0.2.1 乳腺癌新辅助治疗的人群选择
        1 0.2.2 乳腺癌新辅助治疗的禁忌证
        1 0.2.3 乳腺癌新辅助治疗前谈话
        1 0.2.4 乳腺癌新辅助治疗的实施
        1 0.2.4. 1 治疗前准备
        1 0.2.4. 2 乳腺癌新辅助治疗的方案(附录Ⅵ)
        1 0.2.4. 3 乳腺癌新辅助治疗的注意事项:
        1 0.2.4. 4 乳腺癌新辅助治疗的疗效评估和方案调整
        1 0.2.5 乳腺癌经新辅助治疗降期后的局部和全身处理
        1 0.2.5. 1 局部处理
        1 0.2.5. 2 全身处理
    1 0.3 晚期乳腺癌解救性全身治疗临床指南
        1 0.3.1 晚期乳腺癌内分泌治疗临床指南
        1 0.3.1. 1 晚期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人群选择
        1 0.3.1. 2 晚期乳腺癌内分泌治疗前谈话
        1 0.3.1. 3 晚期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相关概念
        1 0.3.1. 4 晚期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药物(绝经定义参见附录Ⅷ)
        1 0.3.1. 5 晚期乳腺癌一线内分泌治疗的选择和注意事项
        1 0.3.1. 6 晚期乳腺癌二线内分泌治疗的选择和注意事项
        1 0.3.2 晚期乳腺癌化疗±靶向治疗的临床指南
        1 0.3.2. 1 晚期乳腺癌化疗±靶向治疗的人群选择
        1 0.3.2. 2 晚期乳腺癌化疗±靶向治疗前谈话
        1 0.3.2. 3 晚期乳腺癌化疗±靶向治疗前准备
        1 0.3.2. 4 HER2阴性晚期乳腺癌化疗±靶向治疗的选择和注意事项(附录Ⅶ)
        1 0.3.3 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治疗临床指南
        1 0.3.3. 1 晚期乳腺癌抗HER2治疗的人群选择
        1 0.3.3. 2 抗HER2单抗使用的注意事项
        1 0.3.3. 3 晚期乳腺癌抗HER2治疗前谈话
        1 0.3.3. 4 晚期乳腺癌抗HER2治疗前准备
        1 0.3.3. 5 晚期乳腺癌抗HER2治疗的选择和注意事项(详见14.2章节内容)
    1 0.4 终末期乳腺癌姑息治疗临床指南
        1 0.4.1 适应人群
        1 0.4.2 终末期乳腺癌患者姑息治疗前谈话
        1 0.4.3 主要措施
        1 0.4.4 肿瘤相关症状的控制
        1 0.4.4. 1 疼痛
        1 0.4.4. 2 厌食和恶病质
        1 0.4.4. 3 恶心和呕吐
        1 0.4.4. 4 疲乏
        1 0.4.4. 5 昏迷
11乳腺癌患者随访与康复共识
    11.1随访和评估
    11.2临床处理和康复指导
12乳房重建与整形临床指南
    12.1乳房重建的目的
    12.2乳房重建的指征
    12.3乳房重建的类型
    12.4乳房重建的原则与注意事项
    12.5术后放疗与乳房重建的关系
    12.6乳房重建术后评价系统
13乳腺原位癌治疗指南
    13.1乳腺原位癌的诊断
    13.2 LCIS初诊的治疗
    13.3 DCIS初诊的治疗
    13.4原位癌复发的风险和处理
    13.5乳腺DCIS治疗方式选择的参考
14 HER2阳性乳腺癌临床诊疗专家共识
    14.1 HER2检测和结果判定标准
    14.2 HER2阳性复发转移乳腺癌治疗原则
    14.3 HER2阳性乳腺癌辅助治疗原则
    14.4 HER2阳性乳腺癌的新辅助治疗
15乳腺癌局部和区域淋巴结复发诊治指南
    15.1局部和区域复发的定义
    15.2诊断
    15.3治疗原则
16乳腺癌骨转移的临床诊疗指南
    16.1概述
    16.2骨转移的诊断方法
    16.3乳腺癌骨转移的临床表现
    16.4骨转移的治疗
    16.5乳腺癌骨转移双膦酸盐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17乳腺癌患者BRCA1/2基因检测与临床应用
    17.1 BRCA1/2基因突变与乳腺癌发病风险
    17.2 BRCA1/2基因突变与乳腺癌患者的治疗决策
    17.3对乳腺癌患者进行BRCA基因检测的建议
    17.4 BRCA1/2基因突变检测流程、质控及报告内容和解读规范
18乳腺癌多基因精准检测和精准治疗指南
19乳腺肿瘤整合医学的其他问题
    19.1乳腺癌的中医治疗
    19.2乳腺癌营养治疗指南
附录

(3)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合并感染的临床分析及文献复习(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对照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材料和方案
第三章 研究结果
    3.1 临床特点
    3.2 诊治经过
    3.3 术后随访
第四章 讨论
    4.1 .OE合并感染发病机制及感染途径
    4.2 .临床症状和体征在诊断上的非特异性
    4.3 .实验室检查对诊断的作用
    4.4 .盆腔超声及核磁共振在诊断中的参考作用
    4.5 .病原菌的种类及术前术后抗生素治疗
    4.6 .手术方式及术中事项的探讨
    4.7 .超声下穿刺引流联合囊肿无水酒精硬化治疗作用及文献复习
第五章 研究结论
第六章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合并感染的研究现状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个人简历

(4)肝穿刺对不明原因肝病诊断的价值及肝穿刺的安全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表
前言
资料和方法
    1.研究对象
    2.临床资料
        2.1 一般病史资料
        2.2 .影像学指标
        2.3 实验室检查指标
    3.肝穿刺的病理结果
    4.肝穿刺的并发症
    5.统计学方法
结果
    1.患者临床资料汇总
    2.肝穿刺患者的资料
    3.肝穿刺的并发症
    4.相关生化指标的统计
    5.AILD的诊断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肝穿刺对不明原因肝病的诊断价值及安全性分析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石河子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导师评阅表

(5)超声内镜在肝脏疾病中的应用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肝脏穿刺活检
2 肝脏占位性病变
    2.1 肝脏占位性病变的诊断
    2.2 肝脏占位性病变的治疗
        2.2.1 肝癌
        2.2.2 肝囊肿
        2.2.3 肝脓肿
3 门静脉高压和肝硬化
4 胆道梗阻
5 胆道出血
6 并发症
7 结语

(6)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2019年版)(论文提纲范文)

1乳腺癌筛查指南(附录Ⅰ)
    1.1 乳腺癌筛查的定义、目的及分类
    1.2 女性参加乳腺癌筛查的起始和终止年龄
    1.3 用于乳腺癌筛查的措施
        1.3.1 乳腺X线检查
        1.3.2 乳腺超声检查
        1.3.3 乳腺临床体检
        1.3.4 乳腺自我检查
        1.3.5 乳腺MRI检查
        1.3.6 其他检查
    1.4 一般风险女性乳腺癌筛查指南
        1.4.1 20~39岁
        1.4.2 40~70岁
        1.4.3 70岁以上
    1.5 乳腺癌高危人群筛查意见
        1.5.1 乳腺癌高危人群的定义
        1.5.2 乳腺癌高危人群的筛查推荐策略与管理
2常规乳腺X线检查和报告规范(附录Ⅱ)
    2.1 乳腺X线检查技术规范
        2.1.1 投照前准备工作
        2.1.2 常规投照体位
        2.1.3 补充投照体位和投照技术
    2.2 诊断报告规范
        2.2.1 肿块
        2.2.1. 1 肿块边缘描述
        2.2.1. 2 肿块形态描述
        2.2.1. 3 肿块密度描述
        2.2.2 钙化
        2.2.2. 1 钙化类型
        2.2.2. 2 钙化分布
        2.2.3 结构扭曲
        2.2.4 对称性征象
        2.2.4. 1 不对称
        2.2.4. 2 球形不对称
        2.2.4. 3 局灶性不对称
        2.2.4. 4 进展性不对称
        2.2.5 乳腺内淋巴结
        2.2.6 皮肤病变
        2.2.7 单侧导管扩张
        2.2.8 合并征象
    2.3 病灶的定位
    2.4 乳腺X线报告的组成
        2.4.1 检查目的
        2.4.2 乳腺分型
        2.4.3 清晰地描述任何重要的发现
        2.4.4 与前片比较
        2.4.5 评估分类
        2.4.5. 1 评估是不完全的
        2.4.5. 2 评估是完全的—最后分类
3乳腺超声检查和报告规范(附录Ⅲ)
    3.1 超声检查的仪器
    3.2 超声检查的方法
    3.3 超声检查的程序
        3.3.1 基本要求
        3.3.2 图像的存储
        3.3.3 报告书写
    3.4 超声诊断报告的规范
        3.4.1 乳腺超声的回声模式
        3.4.2 正常的乳腺组织声像图表现
        3.4.3 异常的乳腺组织声像图表现
        3.4.3. 1 肿块
        3.4.3. 2 周围组织
        3.4.3. 3 钙化
        3.4.3. 4 血管评估
        3.4.4 彩色超声检查
        3.4.5 其他相关技术
        3.4.5. 1 三维成像
        3.4.5. 2 弹性成像
        3.4.5. 3 造影增强对比成像
    3.5 乳腺超声评估分类
        3.5.1 评估是不完全的
        3.5.2 评估是完全的—分类
    3.6 乳腺超声报告的组成
        3.6.1 患者信息的记录
        3.6.2 双侧乳腺组织总体声像图描述
        3.6.3 有意义的异常及病灶的声像图描述
        3.6.3. 1 记录病灶
        3.6.3. 2 病灶声像图的描述
        3.6.3. 3 结论
        3.6.3. 4 病灶图像存储
    3.7 报告范例
4常规乳腺MRI检查和报告规范(附录Ⅳ)
    4.1 乳腺MRI检查适应证
        4.1.1 乳腺癌的诊断
        4.1.2 乳腺癌分期
        4.1.3 新辅助治疗效果评估
        4.1.4 腋窝淋巴结转移,原发灶不明者
        4.1.5 保乳术患者的应用
        4.1.6 乳房成形术后随访
        4.1.7 高危人群筛查
        4.1.8 MRI引导下的穿刺活检
    4.2 乳腺MRI检查的禁忌证
    4.3 乳腺MRI检查技术规范
        4.3.1 检查前准备
        4.3.1. 1 临床病史
        4.3.1. 2 检查前准备
        4.3.2 MRI检查
        4.3.2. 1 设备要求
        4.3.2. 2 扫描体位
        4.3.2. 3 成像序列
        4.3.2. 4 绘制动态增强曲线
        4.3.2. 5 弥散加权成像扫描
    4.4 诊断报告规范
        4.4.1 点状强化
        4.4.2 肿块
        4.4.3 非肿块强化
        4.4.4 其他征象和伴随征象
        4.4.5 病灶定位
    4.5 乳腺MRI报告的组成
        4.5.1 评估不完全
        4.5.2 评估完全
5影像引导下的乳腺组织学活检指南
    5.1 适应证
        5.1.1 乳腺超声影像引导下乳腺活检
        5.1.2 乳腺X线影像引导下乳腺活检
        5.1.3 其他
    5.2 对影像引导乳腺活检设备的要求
        5.2.1 乳腺X线影像引导
        5.2.2 乳腺超声影像引导
        5.2.3 乳腺磁共振引导
        5.2.4 用于手术活检的定位导丝
        5.2.5 微创活检设备
    5.3 影像引导下钢丝定位手术活检
        5.3.1 禁忌证
        5.3.2 术前准备
        5.3.3 术中注意事项
    5.4 影像引导下的乳腺微创活检
        5.4.1 禁忌证
        5.4.2 术前准备
        5.4.3 术中注意事项
        5.4.4 术后乳房和标本的处理
6乳腺癌术后病理学诊断报告规范(附录Ⅴ)
    6.1 乳腺癌术后病理学诊断报告的基本原则
    6.2 病理学诊断报告书的内容和规范
        6.2.1 一般项目
        6.2.2 手术标本情况
    6.3 组织病理学诊断内容
        6.3.1 原发灶
        6.3.1. 1 组织学类型
        6.3.1. 2 组织学分级
        6.3.1. 3 肿瘤大小
        6.3.1. 4 肿瘤累及范围及手术切缘
        6.3.2 淋巴结状态
        6.3.2. 1 区域淋巴结
        6.3.2. 2 SLNB
    6.4 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内容
    6.5 病理科医师签名、报告日期
7浸润性乳腺癌保乳治疗临床指南
    7.1 浸润性乳腺癌保乳治疗的外科技术
        7.1.1 开展保乳治疗的必要条件
        7.1.2 保乳治疗的适应证
        7.1.2. 1 临床Ⅰ期、Ⅱ期的早期乳腺癌
        7.1.2. 2 临床Ⅲ期患者(炎性乳腺癌除外)
        7.1.3 保乳治疗的绝对禁忌证
        7.1.4 保乳治疗后与局部复发相关的危险因素
        7.1.5 保乳治疗前的谈话
        7.1.6 保乳手术
        7.1.6. 1 术前准备
        7.1.6. 2 手术过程
        7.1.6. 3 术后病理学检查
    7.2 保乳标本的病理学检查取材规范
    7.3 乳腺癌保乳术后的放疗
        7.3.1 全乳放疗
        7.3.1. 1 适应证
        7.3.1. 2 与全身治疗的时序配合
        7.3.1. 3 照射靶区
        7.3.1. 4 照射技术
        7.3.2 部分乳腺短程照射(accelerated partial breast irradiation,APBI)
        7.3.2. 1 适应证
        7.3.2. 2 技术选择
8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临床指南
    8.1 开展SLNB的必要条件
        8.1.1 多学科协作
        8.1.2 学习曲线
        8.1.3 知情同意
    8.2 SLNB指征
    8.3 SLNB操作规范
        8.3.1 示踪剂
        8.3.2 SLN术中确认与检出
    8.4 SLN的病理组织学、细胞学和分子生物学诊断
        8.4.1 SLN的术中诊断
        8.4.2 SLN的术后诊断
    8.5 SLN转移灶类型判定标准、预后意义及临床处理
        8.5.1 SLN转移灶类型判定标准[美国癌症联合会(American Joint Committee on Cancer,AJCC)(第8版)乳腺癌TNM分期]
        8.5.2 SLN不同转移类型的预后意义及腋窝处理
    8.6 SLNB替代ALND患者的随访
9乳腺癌全乳切除术后放疗临床指南
    9.1 适应证
    9.2 与全身治疗的时序配合
    9.3 照射靶区
    9.4 照射剂量和照射技术
        9.4.1 三维适形照射技术
        9.4.2 常规照射技术
    9.5 乳腺癌新辅助治疗、改良根治术后放疗
    9.6 乳房重建术与术后放疗
10乳腺癌全身治疗指南
    1 0.1 乳腺癌术后辅助全身治疗临床指南
        1 0.1.1 乳腺癌术后辅助全身治疗的选择
        1 0.1.2 乳腺癌术后辅助化疗的临床指南
        1 0.1.2. 1 适应证
        1 0.1.2. 2 禁忌证
        1 0.1.2. 3 治疗前谈话
        1 0.1.2. 4 治疗前准备
        1 0.1.2. 5 辅助化疗方案与注意事项(附录Ⅵ、Ⅶ)
        1 0.1.3 乳腺癌术后辅助内分泌治疗临床指南(表5)
        1 0.1.3. 1 适应证
        1 0.1.3. 2 治疗前谈话
        1 0.1.3. 3 内分泌治疗与其他辅助治疗的次序
        1 0.1.3. 4 绝经前患者辅助内分泌治疗方案与注意事项(附录Ⅷ)
        1 0.1.3. 5 绝经后患者辅助内分泌治疗的方案及注意事项
        1 0.1.4 乳腺癌术后辅助抗HER2治疗临床指南
        1 0.1.4. 1 适应证
        1 0.1.4. 2 相对禁忌证
        1 0.1.4. 3 治疗前谈话
        1 0.1.4. 4 治疗前准备
        1 0.1.4. 5 治疗方案和注意事项
    1 0.2 乳腺癌新辅助治疗临床指南
        1 0.2.1 新辅助治疗的适宜人群
        1 0.2.1. 1 一般适合临床Ⅱ、Ⅲ期的乳腺癌患者
        1 0.2.1. 2 对隐匿性乳腺癌行新辅助治疗的可行性
        1 0.2.2 新辅助治疗的禁忌证
        1 0.2.3 新辅助治疗前的谈话
        1 0.2.4 新辅助治疗的实施
        1 0.2.4. 1 治疗前准备
        1 0.2.4. 2 常用的含蒽环类和紫杉类药物的联合化疗方案(附录Ⅵ、Ⅶ)及注意事项
        1 0.2.4. 3 疗效评估及治疗的疗程
        1 0.2.5 乳腺癌经新辅助治疗降期后的处理
        1 0.2.5. 1 手术分类
        1 0.2.5. 2 新辅助治疗后病理学检查及病理学疗效判定
        1 0.2.5. 3 术后辅助治疗
    1 0.3 晚期乳腺癌解救性全身治疗临床指南
        1 0.3.1 晚期乳腺癌内分泌治疗指南
        1 0.3.1. 1 适应证
        1 0.3.1. 2 治疗前谈话
        1 0.3.1. 3 内分泌药物
        1 0.3.1. 4 内分泌一线治疗的选择和注意事项
        1 0.3.1. 5 内分泌解救治疗(二线及以上)的选择及注意事项
        1 0.3.2 晚期乳腺癌化疗的临床指南
        1 0.3.2. 1 适应证(具备以下1个因素即可考虑首选化疗)
        1 0.3.2. 2 治疗前谈话
        1 0.3.2. 3 治疗前准备
        1 0.3.2. 4 化疗方案和注意事项(附录Ⅵ、Ⅶ)
        1 0.3.3 HER2阳性的晚期乳腺癌治疗的临床指南
        1 0.3.3. 1 适应证
        1 0.3.3. 2 相对禁忌证
        1 0.3.3. 3 治疗前谈话
        1 0.3.3. 4 治疗前准备
        1 0.3.3. 5 一线治疗方案的选择和注意事项(详见下文14.2章节内容)
        1 0.3.3. 6 二线治疗方案的选择和注意事项
    1 0.4 终末期乳腺癌姑息治疗临床指南
        1 0.4.1 适应人群
        1 0.4.2 治疗前谈话
        1 0.4.3 主要措施
        1 0.4.4 肿瘤相关症状的控制
        1 0.4.4. 1 疼痛
        1 0.4.4. 2 厌食和恶液质
        1 0.4.4. 3 恶心和呕吐
        1 0.4.4. 4 疲乏
        1 0.4.4. 5 昏迷
11乳腺癌患者随访与康复共识
    1 1.1 随访和评估
        1 1.1.1 随访频率
        1 1.1.2 随访检查项目
        1 1.1.3 随访评估项目
        1 1.1.3. 1 上肢功能评估
        1 1.1.3. 2 并发疾病风险评估
        1 1.1.3. 3 生活方式评估
        1 1.1.3. 4 心理和社会支持评估
        1 1.1.3. 5 性生活和生育评估
    1 1.2 临床处理和康复指导
        1 1.2.1 患侧肢体功能的康复
        1 1.2.1. 1 循序渐进的患侧上肢功能锻炼
        1 1.2.1. 2 上肢淋巴水肿的预防
        1 1.2.1. 3 上肢淋巴水肿的治疗
        1 1.2.2 并发疾病
        1 1.2.2. 1 心脑血管事件风险管理
        1 1.2.2. 2 骨折风险管理
        1 1.2.3 生活方式管理
        1 1.2.3. 1 体质量管理
        1 1.2.3. 2 营养与运动
        1 1.2.3. 3 吸烟饮酒、保健食品和膳食补充剂
        1 1.2.4 心理和社会支持
        1 1.2.4. 1 心理支持
        1 1.2.4. 2 社会支持
        1 1.2.5 性生活和生育
        1 1.2.5. 1 性生活
        1 1.2.5. 2 生育及生育功能保留
12乳房重建与整形临床指南
    1 2.1 乳房重建的目的
    1 2.2 乳房重建的指征
    1 2.3 乳房重建的类型
    1 2.4 乳房重建的原则与注意事项
    1 2.5 术后放疗与乳房重建的关系
13乳腺原位癌治疗指南
    1 3.1 乳腺原位癌的诊断
        1 3.1.1 定义与分类
        1 3.1.1. 1 LCIS
        1 3.1.1. 2 DCIS
        1 3.1.2 自然病程和预后
        1 3.1.2. 1 发展为浸润性癌的风险
        1 3.1.2. 2 发展为浸润性癌的危险因素
        1 3.1.3 诊断
        1 3.1.3. 1 LCIS的诊断
        1 3.1.3. 2 DCIS的诊断
    1 3.2 LCIS初诊的治疗
        1 3.2.1 手术治疗
        1 3.2.2 非手术治疗
        1 3.2.3 预防性治疗
        1 3.2.3. 1 药物预防性治疗
        1 3.2.3. 2 预防性双乳切除术
    1 3.3 DCIS初诊的治疗
        1 3.3.1 局部治疗
        1 3.3.1. 1 手术
        1 3.3.1. 2 放疗
        1 3.3.2 系统性治疗
        1 3.3.2. 1 化疗
        1 3.3.2. 2 内分泌治疗
        1 3.3.2. 3 靶向治疗
    1 3.4 原位癌复发的风险和处理
    1 3.5 乳腺DCIS治疗方式选择的参考
14 HER2阳性乳腺癌临床诊疗专家共识
    1 4.1 标准HER2检测和结果判定
    1 4.2 HER2阳性复发转移乳腺癌治疗原则
        1 4.2.1 治疗原则
        1 4.2.2 方案选择
    1 4.3 HER2阳性乳腺癌曲妥珠单抗辅助治疗原则
        1 4.3.1 辅助治疗适应证
        1 4.3.2 HER2阳性乳腺癌曲妥珠单抗辅助治疗用药推荐
        1 4.3.3 曲妥珠单抗在辅助治疗中的心脏毒性
    1 4.4 HER2阳性乳腺癌的含曲妥珠单抗新辅助治疗
15乳腺癌局部和区域淋巴结复发诊治指南
    1 5.1 局部和区域复发的定义
    1 5.2 诊断
    1 5.3 治疗原则
        1 5.3.1 保乳术后同侧乳房复发
        1 5.3.2 乳房切除术后复发
        1 5.3.3 胸壁复发
        1 5.3.4 孤立的腋窝淋巴结复发
        1 5.3.5 锁骨上淋巴结复发
        1 5.3.6 内乳淋巴结复发
        1 5.3.7 放射治疗技术
        1 5.3.8 全身治疗策略
16乳腺癌骨转移的临床诊疗指南
    16.1概述
    16.2骨转移的诊断方法
    16.3乳腺癌骨转移的临床表现
    16.4骨转移的治疗
        16.4.1治疗目标
        16.4.2治疗方案
        16.4.3治疗原则
        16.4.4放射治疗
        16.4.5手术治疗
        16.4.6镇痛药治疗
    16.5乳腺癌骨转移双膦酸盐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16.5.1双膦酸盐类药物的共性和个性
        16.5.1.1作用原理
        16.5.1.2适应证
        16.5.1.3临床用药及使用方法
        16.5.2双膦酸盐的使用适应证和用药时机
        16.5.3双膦酸盐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16.5.4用药时间及停药指征
        16.5.4.1用药时间
        16.5.4.2停药指征
        16.5.5生化标志物
        16.5.6临床资料和专家观点
        16.5.6.1双膦酸盐预防骨转移的作用
        16.5.6.2双膦酸盐作为乳腺癌术后辅助治疗用药
        16.5.6.3乳腺癌患者抗肿瘤治疗引起的骨丢失
        16.5.6.4发生SRE后是否换药预防SRE再次发生的问题
1 7乳腺癌患者BRCA 1/2基因检测与临床应用
    17.1 BRCA1/2基因突变与乳腺癌发病风险
    17.2 BRCA1/2基因突变与乳腺癌患者的治疗决策
    17.3对乳腺癌患者进行BRCA基因检测的建议
    17.4 BRCA1/2基因突变检测流程、质控及报告内容和解读规范
        17.4.1检测前咨询
        17.4.2突变检测及验证
        17.4.3检测后咨询
        17.4.4 BRCA1/2基因检测结果的解读
18乳腺癌多基因精准检测指南
附录
    附录Ⅰ遗传性高危人群
    附录Ⅱ乳腺X线诊断报告范本
    附录Ⅲ超声检查报告范本
    附录Ⅳ乳腺MRI诊断报告范本
    附录Ⅴ乳腺病理学诊断报告范本
    附录Ⅵ乳腺癌常用的辅助/新辅助化疗方案
        1.不含曲妥珠单抗的方案
        2.含曲妥珠单抗的方案
    附录Ⅶ复发或转移性乳腺癌常用的化疗方案
        1.联合化疗方案
        2.单药化疗方案
        3.HER2阳性患者化疗方案
    附录Ⅷ绝经的定义
    附录ⅨVNPI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2019年版)》修订小组成员

(7)经直肠内镜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对盆腔病变的诊治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经直肠内镜超声引导下行细针穿刺活检对盆腔实性占位病变的价值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第二部分 经直肠内镜超声引导下行细针穿刺活检对盆腔囊性或囊实性占位病变的诊治价值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后记

(8)介入性超声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介入性超声的发展
2 介入性超声的诊断及应用范围
3 介入性超声治疗及应用范围
4 诊断性介入性超声临床应用
5 治疗性介入超声临床应用
    5.1 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
    5.2 肿瘤的消融治疗
        5.2.1 化学消融
        5.2.2 热消融
    5.3 虚拟导航技术
6 其他超声介入治疗

(9)胰腺假性囊肿、胰腺脓肿的超声内镜下治疗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0引言
1 胰腺假性囊肿和胰腺脓肿的形成及临床表现
2胰腺假性囊肿、胰腺脓肿超声内镜下治疗的演进
3超声内镜引导下胰腺假性囊肿、胰腺脓肿引流术的应用和进展
4超声内镜引导下胰腺假性囊肿、脓肿引流的应用策略
5超声内镜引导下胰腺假性囊肿、脓肿引流的可能并发症及其处理原则
6结论

(10)超声引导下活检和囊肿、脓肿引流治疗的临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和方法
    1临床资料
    2治疗方法
结果
讨论
    1超声引导下活检细胞和组织学诊断的临床应用
    2超声引导下囊肿穿刺抽吸治疗
    3超声引导下脓肿穿刺置管引流
    4超声引导下对少量的或包裹性的胸腔积液、心包积液及关节腔积液的穿刺治疗

四、超声引导下活检和囊肿脓肿引流治疗的临床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超声介入在腹部外科术后并发症中的应用进展[J]. 雷志锴. 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 2021(11)
  • [2]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2021年版)[J].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 中国癌症杂志, 2021(10)
  • [3]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合并感染的临床分析及文献复习[D]. 石浩. 汕头大学, 2021(02)
  • [4]肝穿刺对不明原因肝病诊断的价值及肝穿刺的安全性分析[D]. 蔡润生. 石河子大学, 2021(02)
  • [5]超声内镜在肝脏疾病中的应用进展[J]. 吕名南,李洪焱.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20(02)
  • [6]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2019年版)[J].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 中国癌症杂志, 2019(08)
  • [7]经直肠内镜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对盆腔病变的诊治价值[D]. 高山. 武汉大学, 2013(05)
  • [8]介入性超声的研究进展[J]. 冯平,栗玉彬,李秋颖,韩艳华,栗晨.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3(08)
  • [9]胰腺假性囊肿、胰腺脓肿的超声内镜下治疗进展[J]. 胡益群,叶震世,司丽娟.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07(30)
  • [10]超声引导下活检和囊肿、脓肿引流治疗的临床应用[J]. 郭建琴,宋吉宁. 青海医药杂志, 2004(07)

标签:;  ;  ;  ;  ;  

超声引导下囊肿活检引流的临床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