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拉普利对缺氧大鼠肺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的改善作用

西拉普利对缺氧大鼠肺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的改善作用

一、西拉普利对缺氧大鼠肺血管内皮功能失调的改善作用(论文文献综述)

伊力亚尔·尼加提[1](2021)在《基于多组学在慢性高原病机制的探索及厄贝沙坦的干预研究》文中提出背景:慢性高原病(CMS)被定义为发于生活在高海拔地区(>2500米)居民的临床综合征,其特征是红细胞增多和严重的低氧血症。通常,该病与中度或重度肺动脉高压有关,可能发展为高原肺心病并导致充血性心力衰竭。低压缺氧释放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等血管收缩物质,并通过诱导活性氧等细胞炎性因子的提高血管壁炎性和体内氧化应激水平,导致多组织的损伤。临床中对于CMS的治疗多使用血管扩张的靶向药物或钙通道阻断药,但这些药物不能扭转CMS的肺血管重塑过程,且有较多不良反应。厄贝沙坦(irbesartan)作为AngⅡ受体阻断剂,已在原发性高血压及糖尿病肾病得到广泛应用。因此,我们从“老药新用”的角度出发,将厄贝沙坦作为一种潜在候选药物,初步探索在CMS预防和治疗方面的可能性。目的:在成功建立CMS大鼠模型的基础上进行厄贝沙坦药物干预,通过多种现代生物技术,应用病理学、药理学和细胞生物学等研究方法,探讨CMS发生发展机制,及厄贝沙坦在对CMS大鼠心脏、肺等组织器官的保护作用。进一步从蛋白质组、血清代谢组和微生物组等角度深入探讨在高原的低压低氧环境中,机体所发生的改变及药物作用效果,为寻找针对CMS有效的防治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1)模拟海拔5000米高原环境建立简单、有效的CMS动物模型,为厄贝沙坦防治CMS奠定实验基础。2)通过厄贝沙坦的干预明确CMS大鼠心肌损伤的发病机制,评价厄贝沙坦的改善作用。3)在体外建立心肌细胞缺氧损伤模型,应用细胞和分子生物学方法评价厄贝沙坦的有效性。4)以病理学为基础,研究厄贝沙坦对CMS大鼠模型肺的保护作用,探讨厄贝沙坦防治CMS的基础作用机制。5)基于蛋白组学方法,研究CMS的疾病发生发展规律及厄贝沙坦对CMS的保护机制,探讨CMS的潜在蛋白标志物。6)研究厄贝沙坦对CMS大鼠血清代谢组学的影响,探讨CMS小分子表达差异谱和潜在生物标志物,以及在该病发生发展过程中涉及的代谢通路。7)从CMS引发的出发,深入研究肠道微生物群落的组成和结构,寻找导致CMS肠道应激损伤的微环境和差异菌群,阐释CMS的发病机制。结果:1)与平原对照组(CG)相比,慢性高原病组(MG)的体重虽有下降但差异不明显;血氧分压(PaO2)、血氧饱和度(SaO2)和心肌丙二醛(MDA)均显着降低;平均肺动脉压(mPAP)、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心肌SOD、心肌GSH-Px和右心肥厚指数(RVHI)升高。经过厄贝沙坦干预后发现,各剂量组均能改善以上检测指标,尤其以高剂量组(IB.H)的效果最为明显。2)心脏超声结果显示,与CG组相比,MG组左心房内径、右心房内径(横径)都有明显增加的趋势(P<0.05),肺动脉内径、左心室的收缩期、右心室内径和舒张期上下径均明显缩小,右室前壁明显增厚,心脏射血分数降低。而经厄贝沙坦干预后,低剂量组(IB.L)左心室舒张期内径稍增大,肺动脉内径、左心室收缩期内径和右室前壁厚度无明显变化(P>0.05),中剂量(IB.M)和高剂量(IB.H)肺动脉内径、左心室收缩期和舒张期内径均增大,射血分数提高(P<0.05)。3)心肌HE染色和透射电镜结果显示,MG组可见心肌间质血管和心外膜下血管轻度充血,心肌肌节模糊,横纹消失,肌原纤维排列错乱;脂滴增多;线粒体增生、呈梭型、嵴断裂,线粒体局部嵴溶解成絮状。IB.L和IB.M组可见近心外膜处血管充血,偶见嗜酸性病变,间质存在炎细胞,少见颗粒样变,心肌肌原纤维排列整齐,Z线轻微不齐;内质网轻度扩张;线粒体嵴排列整齐、规则,部分线粒体周边有轻微水肿。IB.H组可见心肌结构正常,偶见轻度充血;未见嗜酸性病变细胞和炎细胞浸润。4)厄贝沙坦可抑制低氧诱导的细胞损伤。MTT结果表明,在不同时间处理后,厄贝沙坦对低氧处理48h的H9C2细胞有明显的增殖作用,且在0-100 μM浓度范围内对心肌H9C2细胞具有一定程度的保护作用,厄贝沙坦对低氧损伤48h后的H9C2细胞的IC50为50.14 μM。细胞凋亡结果表明,低氧损伤48h后的的H9C2细胞明显诱导了细胞凋亡(P<0.05),5 μM浓度IB、25 μM浓度IB和50 μM对H9C2细胞低氧损伤诱导的细胞凋亡有保护作用(P<0.05),其中50 μM具有最有效的损伤修复作用。流式细胞术和荧光显微成像结果显示,低氧损伤组(hypoxia)的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含量与正常细胞组相比显着增加(P<0.05),厄贝沙坦低剂量组(IB 5 μM)的ROS含量与hypoxia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中高浓度厄贝沙坦剂量组(IB 25 μM和IB 50 μM)的ROS含量都有所降低,且都有统计学差异和剂量关系(P<0.05)。5)肺动脉的HE染色和透射电镜结果显示,CMS大鼠的肺动脉壁弹力纤维明显增厚,肺动脉壁丛状病变,中层增生,内膜增生严重,外膜成纤维细胞层肌化。IB.L组可见肺动脉管壁厚度较一致,内膜轻微增生,肺动脉壁纤维细胞连续性较好,管壁中膜轻度增生,外膜轻度纤维化。IB.M组可见肺动脉轻度增生,内膜平滑,中膜平滑肌细胞轻度增生,外膜成纤维细胞轻度增生,可见丛状病变。IB.H组可见肺动脉内膜平滑,轻度增厚,肺动脉壁细胞数目增多,弹力纤维层可见丛状病变,外膜成纤维细胞肌化。6)肺的HE染色和透射电镜结果显示,MG组大鼠肺组织在显微镜下观察,发现肺泡间隔增生明显,存在塌陷和代偿性扩张现象,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充血,肺泡腔水肿并有大量炎细胞浸润。IB.L组肺泡间隔增厚、塌陷和代偿性扩张,肺间质毛细血管扩张充血。IB.M组肺泡腔明显,肺泡壁薄,毛细血管轻度出血,但未见炎细胞浸润。IB.H组肺泡间隔增厚明显,部分肺泡代偿性扩张或塌陷,肺间质毛细血管扩张充血,病变程度比中剂量组略轻。7)蛋白质组学鉴定得到550个蛋白,其中MG组与CG组相比,共有94个蛋白发生了改变,厄贝沙坦组(IB)与MG组相比共有154个蛋白发生了变化,在这两个对比组中有40种差异表达蛋白,聚类分析后发现有27个蛋白显着改变。GO和KEGG通路分析揭示了胆固醇代谢通路在慢性高原病的发生中是至关重要,ELISA和免疫组化验证差异蛋白(Apo-A1、Apo-C1、Apo-E、IGF-1、Profilin1 和 Colla1),发现这6中蛋白在MG组中表达量升高,在IB组中表达量降低。8)NMR代谢组学检测结果显示,与CG组比较,MG组大鼠血清中有20种差异代谢物(脂类、异亮氨酸、谷氨酰胺、亮氨酸、柠檬酸、缬氨酸、肌酸、3-羟基丁酸、乳酸、乙酸、丙氨酸、胆碱、糖蛋白、乙酰乙酸、丙酮酸、牛磺酸、脯氨酸、甘氨酸、瓜氨酸、α-葡萄糖),且这20种代谢物在厄贝沙坦干预后被逆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代谢通路富集分析后发现有10条代谢通路,主要是:酮体合成和分解、丙酮酸代谢、牛磺酸代谢等。9)肠道菌群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OTU分析结果表明本研究的各组样本量数量足够;三个组(CG、MG、IB)共有OTU数量为981个;在大鼠肠道内容物的菌群进行门组成的分析,MG组中厚壁菌的比例明显高于CG组和IB组,而拟杆菌的比例则低于其他两组。厄贝沙坦干预可使厚壁菌和拟杆菌门的细菌恢复到与CG相似的水平。MG组F/B 比值是CG组大鼠的3倍,并且通过厄贝沙坦的作用,该比值恢复到正常值。在科水平上,lactobacillaceae、peptostreptococcaceae、erysipelotrichaceae、bacteroidales_s24-7在慢性高原病组的丰度下降,给予厄贝沙坦后丰度又上升至正常水平;lachnospiraceae、prevotellaceae等菌的丰度在慢性高原病组上升,厄贝沙坦干预后这些菌的丰度又接近正常水平。在慢性高原病组中shannon指数升高而simpson指数下降,厄贝沙坦的干预后shannon和simpson又接近正常组水平。表示高原低氧暴露会导致肠道菌群的多样性增加,厄贝沙坦能使菌群的多样性回归正常状态。PCA分析的前2个主成分解释了总变异的32.52%和20.91%,表明慢性高原病大鼠与正常大鼠存在着明显的差异,给予厄贝沙坦后的菌群结构趋向于正常组。PLS-DA结果表明慢性高原病大鼠和平原对照组存在明显的差异,以及给予厄贝沙坦后的菌群结构与正常大鼠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功能预测分析结果显示,测序菌群相关的主要生物学功能集中:氨基酸转运和代谢;转录;复制;重组和修复;碳水化合物运输和代谢;翻译;核糖体结构等。结论:本研究初步结论如下:1)厄贝沙坦对CMS相关指标均有明显改善,可纠正CMS大鼠右心肥厚和右心舒张收缩功能,且能通过改善氧化应激水平和组织结构对心肌起到保护作用。在细胞水平上发现,厄贝沙坦可通过减少胞内ROS含量减少低氧损伤的心肌细胞凋亡率。2)慢性缺氧后厄贝沙坦通过抑制AngⅡ的受体活性,从而抑制IGF-1来达到缓解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和血管重构,同时通过改变胆固醇代谢相关蛋白(Apo-A1、Apo-C1和Apo-E)浓度,抑制胆固醇代谢对血管内皮的损伤,最终达到缓解慢性高原缺氧造成的肺动脉高压、炎症反应以及心脏损伤的效果。3)厄贝沙坦可纠正慢性高原病大鼠的能量代谢、氨基酸代谢等多条途径,显着影响体内炎性水平和一氧化氮(NO)的合成代谢,改善肺动脉的收缩和重构过程,对厄贝沙坦干预慢性高原病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4)CMS大鼠体内菌群的多样性水平显着上升,其菌群结构组成方面与正常大鼠也有着显着的差异,出现具有明显的“致病特征”,这些组成和丰度的异常均能被厄贝沙坦改善。通过对CMS大鼠肠道微生物多样性的研究,丰富了我们对高原缺氧环境对肠道微生物群落改变的理解,对于今后深入研究CMS的发病机制和治疗药物都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康丽丽[2](2021)在《西地那非通过Notch3/Hes1通路抑制新生大鼠持续性肺动脉高压的机制研究》文中提出研究背景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Persistent pulmonary hypertension in neonates,PPHN)是指新生儿出生后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肺血管阻力持续性增高,肺动脉压超过体循环动脉压,使从胎儿型血液循环过渡到正常(成人)型血液循环发生障碍,导致在心房水平或未闭动脉导管水平发生右向左分流,临床出现不同程度的紫绀和/或难以纠正的低氧血症。PPHN如果治疗不及时或不充分,死亡率和致残率会显着增加。患有PPHN的婴儿可能会发生严重呼吸衰竭,需要重症监护,约10%的病例可能死亡。在存活的患者中,PPHN可能会引起神经损伤、脑瘫、失明等严重的并发症。结构性肺血管重构在PPHN的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肺血管重构包括血管内膜、中膜和外膜增厚,导致肺动脉管腔狭窄,肺动脉压力升高。其病理基础主要是肺动脉平滑肌细胞(Pulmonary arterial smooth muscle cells,PASMCs)、血管内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发生增殖、迁移和表型转化等改变。Notch3是四种Notch蛋白家族的成员之一,是介导细胞间信号传递的细胞膜受体,在细胞间通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1]。不同Notch受体可介导不同的细胞效应,Notch3在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VSMCs)中的表达最多见[2]。Notch3 信号通路异常通常与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PAH)引起的VSMC过度增殖和血管重构有关。此外,Notch3被认为是肺动脉高压中VSMC去分化和增殖的一个重要介质[3]。Hes/Hey家族是Notch信号传导的关键下游基因[4],研究证实,Notch3过表达导致大鼠PASMCs增殖,同时Hes1转录因子表达上调[5]。Hes1转录因子可能是PASMCs中Notch3信号的重要转录靶点。因此阻断Notch3/Hes1通路,可能是治疗PPHN有价值的途径之一。西地那非是一种磷酸二酯酶-5(Phosphodiesterase-5,PDE5)抑制剂,通过抑制环鸟苷单磷酸(cyclic guanosine monophosphate,cGMP)的水解从而诱导血管舒张。吸入一氧化氮(inhaled nitric oxide,iNO)通过选择性的扩张肺部血管被广泛用于治疗PPHN,但有部分PPHN患者使用iNO治疗无效,尤其是肺实质病变和肺发育不全的患者。而西地那非能改善新生儿局部微循环,有效抑制和预防肺损伤,降低肺动脉压力,改善右心室功能。因此,当iNO无效时,西地那非可能是治疗PPHN最佳选择。目前对于Notch3/Hes1信号通路在PPHN大鼠及PASMCs中的变化和影响,未见相关报道,西地那非抗PPHN作用是否与Notch3/Hes1信号通路相关也未见报道,因此我们进行了以下研究:第一部分西地那非对PPHN大鼠肺血管重构及低氧诱导的PASMC细胞功能的影响研究目的:通过低氧(Hypoxia,Hypo)和吲哚美辛(Indometacin,Indom)诱导孕鼠建立PPHN新生大鼠模型,并且体外培养低氧诱导的新生大鼠来源的PASMCs,探讨西地那非对PPHN的作用和PPHN形成过程中对Notch3/Hes1表达的变化,揭示西地那非可以抑制PASMC增殖,降低PPHN大鼠肺血管重构及右心室肥厚指数的增加;西地那非可以降低PPHN大鼠肺组织Notch3/Hes1通路基因和蛋白表达。研究方法:1.建立Hypo+Indom诱导的PPHN大鼠模型及给药8周龄的SD大鼠,雄鼠20只,雌鼠46只,分组合笼24小时后,取雌鼠阴栓涂片检测,以在显微镜下看到精子计为孕鼠,共36只孕鼠,在大鼠妊娠第11天,选取30只随机分配为对照组、模型组、西地那非低剂量组(50mg/kg)、西地那非中剂量组(100mg/kg)、西地那非高剂量组(200mg/kg),每组6只。对照组的孕鼠放在常氧的环境下,腹腔注射同体积的0.9%NaCl2溶液。模型组在大鼠妊娠的第19天,放于12%O2的低氧箱中饲养,箱内温度与湿度与外面环境相同,且孕鼠可自由活动,并通过腹腔注射0.5mg/kg的吲哚美辛,每天两次,连续3天。西地那非实验组在大鼠妊娠的第11天,腹腔注射不同浓度的西地那非(50mg/kg、100mg/kg、200mg/kg),1天1次,连续10天,并于妊娠第19天后与模型组接受相同处理。2.PPHN新生大鼠模型鉴定(1)右心室肥厚指数(RVHI)测定:将大鼠开胸迅速游离心脏,去除心房组织,沿心室边缘剪下右心室(RV),分别称取右心室重量和室间隔+左心室(LV+IVS)的重量,二者重量相比RV/(LV+IVS)(mg/mg),估测右心室肥厚指数。(2)肺血管重构评价:肺组织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肺血管形态学变化。选取各组每只新生大鼠的肺组织苏木精-伊红染色片子,分别选择直径50-200μm的肺动脉和肺小动脉,测量肺血管内外径,依照以下公式计算PAWT百分比:PAWT(%)=(外径-内径)/外径×100%3.原代PASMCs鉴定采用原代培养方法培养新生大鼠PASMCs,对细胞进行鉴定,采用α-SMA免疫荧光染色的方法。4.西地那非对培养的Hypo-PASMC增殖、迁移和凋亡的影响(1)PASMC细胞增殖和凋亡检测:MTT,流式细胞凋亡实验检测西地那非对PASMCs增殖和凋亡情况。(2)细胞周期检测:流式细胞周期实验检测西地那非对PASMCs细胞周期影响。(3)细胞迁移和侵袭检测:划痕和Transwell实验用于西地那非对PASMCs的迁移和侵袭影响的检测。5.肺组织及培养PASMC中Notch3和Hes1 mRNA表达测定通过qRT-PCR检测肺组织和Hypo-PASMCs中Notch3和Hes1 mRNA表达变化。6.大鼠肺组织及培养PASMC中Notch3和Hes1蛋白表达测定通过Western blot检测PPHN大鼠肺组织和培养Hypo-PASMCs中Notch3和Hes1蛋白表达变化。研究结果:1.PPHN动物模型鉴定及西地那非对新生PPHN大鼠肺血管重构及Notch3/Hes1通路表达的影响(1)RVHI检测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RVHI显着增高,(0.23±0.03)vs(0.49±0.05),P<0.001。与模型组相比,西地那非组显着降低了 RVHI,(0.40±0.04)or(0.36±0.03)vs(0.49±0.05),P<0.001。(2)HE肺组织染色及PAWT结果对照组血管平滑肌细胞排列规则,内膜光滑,管腔大;模型组肺动脉的血管中膜显着增厚,PASMC肥大、增生,管腔变狭窄;与模型组相比,西地那非组,肺组织形态均有改观,肺血管中层明显变薄,血管平滑肌细胞排列规则,管腔明显变大;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PAWT明显增加(0.30±0.04)vs(0.52±0.04),P<0.001,西地那非可显着降低 PAWT,(0.42±0.03)or(0.38±0.06)vs(0.52±0.04),P<0.001。(3)西地那非对新生PPHN大鼠肺组织中的Notch3和Hes1蛋白和mRNA表达影响的检测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中的Notch3和Hes1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明显增加(P<0.001);给予西地那非干预后,Notch3和Hes1蛋白和mRNA表达低于模型组(P<0.05,P<0.001)。2.原代PASMCs鉴定结果培养细胞α-SMA表达率高于97%,成功培养了原代 PASMCs。3.西地那非对培养新生大鼠Hypo-PASMCs增殖、凋亡、迁移、侵袭及Notch3/Hes1通路表达的影响。(1)培养PASMCs增殖和凋亡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PASMCs增殖明显增强(P<0.001),西地那非能明显抑制PASMCs增殖;模型组的PASMC凋亡比例显着减少(P<0.001),给予西地那非干预后,凋亡细胞比例明显增多(P<0.05,P<0.01)。(2)培养PASMCs周期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S期细胞比例增加(P<0.001),给予西地那非干预后,S期细胞比例明显下降(P<0.05,P<0.001)。(3)PASMCs迁移和侵袭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迁移距离、迁移面积百分比和迁移数量明显增加(P<0.001);给予西地那非后,迁移距离、迁移面积百分比和迁移数量都较模型组减少(P<0.05,P<0.001)。(4)西地那非对PASMCs中Notch3和Hes1蛋白和mRNA表达影响的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中的Notch3和Hes1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明显增加(P<0.001);给予西地那非干预后,Notch3和Hesl蛋白和mRNA表达低于模型组(P<0.05,P<0.001)。研究结论:1.西地那非能够改善Hypo+Indom诱导的PPHN大鼠RVHI增加和肺血管重构。2.西地那非可抑制Hypo-PASMCs增殖、迁移和侵袭,促进Hypo-PASMCs凋亡。3.西地那非可以抑制体内PPHN模型中的肺组织和体外Hypo-PASMCs中的Notch3和Hes1 mRNA和蛋白的表达。第二部分西地那非通过Notch3/Hes1通路抑制低氧诱导的PASMC增殖和侵袭研究目的:采用论文第一部分原代培养由低氧诱导的新生大鼠PASMC,探讨西地那非是否通过Notch3/Hes1通路发挥抑制Hypo-PASMC增殖,从而发挥抑制肺血管重构的作用。研究方法:1.沉默Notch3通过慢病毒转染短发夹RNA(Short hairpin RNA,shRNA)到培养的Hypo-PASMCs中,敲低Notch3,检测Notch3对大鼠PASMC表达的影响。2.过表达Notch3构建Notch3过表达质粒,通过慢病毒转染到Hypo-PASMCs中,通过过表达Notch3探讨西地那非是否通过Notch3通路影响Hypo-PASMC表达。3.PASMC中Notch3和Hes1 mRNA和蛋白含量测定通过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和免疫印迹分析检测培养的Hypo-PASMCs中的Notch3和Hes1 mRNA和蛋白的表达。4.细胞增殖、凋亡、迁移和侵袭检测MTT,流式细胞凋亡实验检测PASMC增殖和凋亡;流式细胞周期实验检测PASMC增殖周期影响;划痕和Transwell实验检测PASMCs的迁移和侵袭变化。研究结果:1.西地那非对Notch3/Hes1信号通路的影响在PASMCs中,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中的Notch3/Hes1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明显增加(P<0.001);给予西地那非干预后,Notch3/Hes1蛋白和mRNA表达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P<0.001),提示Notch3/Hes1信号通路参与了西地那非对PASMC抑制作用。2.西地那非通过Notch3/Hes1通路对PASMCs增殖、迁移、侵袭和PASMCs凋亡等的影响(1)培养PASMCs增殖和凋亡实验结果在转染Notch3 shRNA序列后,由低氧诱导的大鼠PASMCs增殖被抑制,凋亡增加,与西地那非组作用相同(P<0.001,P<0.001):而Notch3过表达反转西地那非的抑制细胞增殖和促进凋亡作用(P<0.001):(2)培养PASMCs流式细胞周期实验结果西地那非与Notch3 shRNA组都能够显着降低由低氧诱导的细胞S期比例升高(P<0.001),使细胞停留在G0/G1期,而Notch3过表达组能够逆转西地那非与Notch3 shRNA的这一作用(P<0.001);(3)PASMCs迁移和侵袭实验结果Notch3沉默组与西地那非均具有抑制PASMCs迁移和侵袭的作用(P<0.001,P<0.01),而Notch3过表达明显减弱西地那非抑制PASMCs迁移和侵袭的作用(P<0.05)。研究结论:1.Notch3/Hes1信号通路参与了西地那非抑制低氧诱导的大鼠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和肺血管重构。2.西地那非通过调节Notch3/Hes1信号通路抑制PASMC增殖、迁移和侵袭,促进PASMC凋亡,从而抑制PPHN大鼠肺血管重构。

张雯雯[3](2021)在《益气搜风中药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内皮功能影响与机制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缺血再灌注损伤可见于心、脑、肺、肾等人体多个重要器官,探究其病理机制,最大程度降低损伤,提高临床疗效越来越成为医学界的研究热点。缺血心肌再灌注(MIRI)后无复流、慢复流致使心律失常甚至再梗死等并发症严重影响血运重建治疗的临床预后,其机制涉及冠脉微循环病变。西医治疗方案尚缺乏安全有效防治冠脉微循环障碍的药物,特别是血运重建后期治疗方面,中医药能够发挥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特色优势,临床疗效明显,较西药治疗费用更低。目前国内关于中药单体及复方防治MIRI的研究虽有一定进展,但缺乏对多靶点作用机制的深入探究。宫丽鸿教授以“风扰心络为病”理论为基础,提出益气搜风、养血解痉、通络止痛之治法,总结自身多年临床经验结合前人古方,形成益气搜风中药组方黄芪复方,寓意补养心络亏虚之气血、搜剔内扰之毒风,以助心脉气血调和、脉道息风通络,改善心肌细胞因缺血缺氧形成的组织结构与功能损伤。此法以补为通,寓通于补,通补兼施,相辅相成,补气而不留邪,剔邪而不伤正,针对本虚标实的病理特点,可谓标本兼治。本研究通过冠脉结扎法复制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模型,以模型大鼠为研究对象,观察益气搜风中药黄芪复方对实验大鼠内皮功能影响与炎症反应、细胞凋亡相关因子蛋白与基因的表达,从对血管内皮功能的保护作用角度,探讨益气搜风中药对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微循环障碍的影响,并进一步揭示其产生作用可能相关的机制途径,丰富风扰心络为病之理论内涵,并为临床推广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材料与方法:1.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建立与益气搜风中药对模型大鼠内皮功能影响:将120只(240±20)g 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培哚普利组、益气搜风中药黄芪复方低中高剂量组,共6组,每组20只。根据成人(按体重60kg计算)常用剂量与实验动物用药剂量换算公式,折算出大鼠剂量,每组给予不同预处理。假手术组、模型组大鼠均予生理盐水10 mL·kg-1灌胃;益气搜风中药低、中、高剂量组分别予含黄芪复方1.8g·kg-1、3.6 g·kg-1、7.2 g·kg-1药液灌胃;培哚普利组予以含有培哚普利浓度为0.4mg·kg-1溶液灌胃。上述操作各组日1次,持续7d。第7d灌胃完毕1h采用冠脉结扎法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其中假手术组术中不结扎冠脉,余操作同其它各组;分别记录结扎30 min时与再灌注120 min时大鼠ECG情况;选取Ⅱ导联为实验中主要观察目标,以ST段变化作为心肌缺血标志;以ST段显着抬高判定结扎成功,以抬高的ST段回落幅度达1/2判定再灌注造模成功。造模成功后进行取材,取材前夜(即第6d)大鼠禁食不禁水。取腹主动脉取血,静置后离心,上清液-20℃保存,用于后续实验;采血后即刻处死大鼠,无菌条件下取出心脏,经灭菌生理盐水清洗以10%甲醛固定,-20℃冻存用于后续实验。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血清中TXA2、PGI2、s TM、s EPCR的含量,比较各组TXA2/PGI2比值。2.益气搜风中药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大鼠血管内皮炎症因子的影响:取已采集的各组大鼠血清,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血清中IL-8、IL-6、TNF-α含量。3.益气搜风中药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大鼠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的影响:取已采集的各组大鼠心脏组织,电子天平称取左心室心尖部位100mg,高通量组织研磨仪研磨组织,研磨好的心肌组织置于预先配制好的500ul裂解液,以12000 rpm速度离心10 min后取上清液,经处理后采用Western Blot法测定各组Akt、P-Akt、Bax、Bcl-2蛋白表达水平,采用蛋白质定量(BCA)法测定蛋白浓度,采用ECL化学发光检测法检测,实验结果通过成像系统显示;采用RT-PCR法测定Aktm RNA、eNOS m RNA、Baxm RNA、Bcl-2 m RNA表达水平,采用引物设计软件Primer Premier 5.0设计引物,采用2-ΔΔct法对各样品中基因的表达差异进行相对定量分析。统计学处理均采用SPSS 2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Graphpad Prism 9.0.0版统计软件绘制数据分析图,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方差齐采用LSD检验。P<0.05表示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表示差异显着,P>0.05为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建立与益气搜风中药对模型大鼠内皮功能影响:1.1复制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模型建立过程中各组大鼠存活情况:麻醉操作后,死亡1只大鼠;气管插管与术中行结扎、再灌注等操作时,因呼吸停止、大出血和室颤共造成37只大鼠死亡,其中假手术组5只、其他造模组32只。各组存活大鼠数量满足后续实验需求。造模情况:经心电图监测观察结扎时与再灌注后大鼠Ⅱ导联心电变化,筛除未符合ST段改变标准大鼠8只,成功造模总数59只,各组造模成功大鼠数量满足指标检测需求。1.2各组大鼠血清TXA2、PGI2水平及TXA2/PGI2比值:相较假手术组,模型组TXA2水平显着升高,PGI2水平显着降低,TXA2/PGI2明显升高(P<0.01);相较模型组,培哚普利组和益气搜风中药黄芪复方各剂量组TXA2含量均显着降低,PGI2含量显着升高,TXA2/PGI2显着下降(P<0.01);相较于培哚普利组,益气搜风中药中剂量组TXA2、PGI2含量与TXA2/PGI2均无明显差异(P>0.05)。1.3各组大鼠血清s TM、s EPCR水平:相较于假手术组,模型组s TM、s EPCR含量显着升高(P<0.01);相较于模型组,培哚普利组和益气搜风中药各剂量组s TM、s EPCR含量均显着降低(P<0.01);相较于培哚普利组,中药各剂量组s TM、s EPCR含量升高(P<0.05)。2.益气搜风中药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大鼠血管内皮炎症因子的影响:2.1各组大鼠血清IL-6、IL-8水平:相较假手术组,模型组IL-6、IL-8含量显着升高(P<0.01);相较模型组,培哚普利组和中药各剂量组IL-6、IL-8含量均显着降低(P<0.01);相较于培哚普利组,中药中剂量组IL-6、IL-8含量无明显差异(P>0.05)。2.2各组大鼠血清TNF-a水平:相较假手术组,模型组TNF-a含量显着升高(P<0.01);相较于模型组,培哚普利组和中药各剂量组TNF-a含量均显着降低(P<0.01);相较于培哚普利组,中剂量组TNF-a含量无明显差异(P>0.05)。3.益气搜风中药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大鼠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的影响:3.1各组大鼠Akt、eNOS m RNA的表达:相较假手术组,模型组Akt m RNA、eNOS m RNA表达显着降低(P<0.01);相较模型组,培哚普利组与益气搜风中药各剂量组Akt mRNA、eNOS m RNA表达均增加(P<0.05);相较于培哚普利组,益气搜风中药中剂量组Akt mRNA、eNOS mRNA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3.2各组大鼠Akt、P-Akt蛋白表达与P-Akt/Akt 比值:相较假手术组,模型组Akt、P-Akt蛋白表达显着降低(P<0.01);相较模型组,培哚普利组、益气搜风中药各剂量组Akt、P-Akt蛋白表达显着增加(P<0.01);相较于培哚普利组,益气搜风中药中剂量组Akt蛋白表达、P-Akt/Akt 比值无明显差异(P>0.05),高剂量组P-Akt蛋白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3.3各组大鼠Bcl-2、Bax mRNA的表达:相较假手术组,模型组Bcl-2 mRNA、Bax mRNA表达均升高(P<0.05);相较模型组,培哚普利组与益气搜风中药各组Bcl-2mRNA表达均升高,Bax mRNA表达降低(P<0.05);与培哚普利组相比,益气搜风中药中剂量组Bcl-2 mRNA、Bax mRNA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3.4各组大鼠Bcl-2、Bax蛋白表达与Bcl-2/Bax比值:相较假手术组,模型组Bcl-2、Bax蛋白表达均显着升高,Bcl-2/Bax比值显着降低(P<0.01);相较模型组,培哚普利组、益气搜风中药中剂量组Bcl-2蛋白表达与Bcl-2/Bax比值均显着升高,Bax蛋白表达显着降低(P<0.01);相较于培哚普利组,益气搜风中药中剂量组Bcl-2蛋白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1.益气搜风中药黄芪复方能够调控血管内皮功能损伤因子的表达,提示益气搜风中药复方对MIRI大鼠血管内皮功能可能具有保护作用。2.益气搜风中药复方能够下调大鼠IL-8、IL-6、TNF-α等炎症因子的表达,提示益气搜风中药复方对MIRI大鼠心肌的保护作用可能与抑制炎性反应有关。3.益气搜风中药复方能够上调PI3K/Akt信号通路中关键靶蛋白Akt及其下游eNOS mRNA表达水平;干预Akt及P-Akt蛋白表达水平,调控P-Akt/Akt平衡;同时调控凋亡因子Bcl-2、Bax基因与蛋白的表达。提示益气搜风中药复方改善MIRI血管内皮功能的机制可能与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活性从而调控细胞凋亡有关。

吕佳奇[4](2021)在《乳酸及TDAG8在HPH中的作用研究》文中指出目的:通过观察乳酸、细胞因子及TDAG8、HIF-1α在临床患者及大鼠表达量的改变,了解乳酸及TDAG8在HPH中的作用。方法:1、临床部分:选取2019年4月至2019年12月在在内蒙古医科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确诊的低氧性肺动脉高压患者10例为HPH组,选同期健康体检者10例为NC组。在外周血行PCR法检测TDAG8、HIF-1α、PDK1、NDRG3、CD206 m RNA的表达,行Elisa法测PDGF、VEGF的表达。2、动物部分:SD大鼠随机分正常组(NC组)、低氧组(HPH组)、TDAG8基因干扰组(HPH+TDAG8-组)各6只,HPH组采用常压低氧法21天建立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大鼠模型,HPH+TDAG8-组分别在HPH造模前1天、第7天、第14天向大鼠尾静脉注射TDAG8 sh RNA慢病毒实现基因干扰,持续21天造模成功后,留取血液及心、肺组织标本。通过器官水平评估模型建立情况及慢病毒干扰效果(1)评估右心肥厚指数及病理切片评估肺动脉血管重塑情况;(2)活体荧光示踪法验证大鼠尾静脉TDAG8 sh RNA慢病毒注入大鼠体内情况。细胞水平通过检测慢病毒介导sh RNA干扰TDAG8大鼠肺泡巨噬细胞的表达效果。使用Real-time PCR法检测模型大鼠外周血中TDAG8、HIF-1α、PDK1、NDRG3、CD206 m 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模型大鼠外周血中TDAG8、HIF-1α、PDK1、NDRG3、CD206蛋白表达。ELisa法检测大鼠外周血血清中PDGF、VEGF的表达及大鼠肺组织匀浆中乳酸含量。细胞水平通过模型大鼠血清刺激肺血管平滑肌细胞,MTT法进行细胞增殖实验通过测OD值反应PASMCs增殖情况。结果:1、临床部分:(1)低氧性肺动脉高压患者及健康体检者一般资料对比HPH组与NC组年龄无差异性(t=2.01,P>0.05);HPH组FEV1%较NC组低(t=6.92,P<0.0001);HPH组FEV1%FVC较NC组低(t=7.32,P<0.0001);HPH组PASP较NC组低(t=7.1,P<0.0001)。(2)PCR法检测外周血中TDAG8、HIF-1α、PDK1、NDRG3、CD206 m RNA在HPH组表达较NC组显着升高(t分别=6.253、6.687、4.945、5.452、6.098,P<0.001);Elisa法检测外周血中PDGF、VEGF在HPH组表达较NC组显着升高(t分别=6.5、5.3,P<0.000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3)在HPH组中,TDAG8与HIF-1α、PDK1、NDRG3、CD206、PDGF、VEGF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764、0.747、0.763、0.703,P值均<0.05);HIF-1α与PDK1、NDRG3、CD206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694、0.734、0.762,P值均<0.05);NDRG3与CD206、PDGF、VEGF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753、0.763、0.741,P值均<0.05)。(4)ROC曲线:TDAG8、HIF-1α、PDK1、NDRG3、CD206、PDGF、VEGF的AUC分别为0.96、0.97、0.95、0.93、0.96、0.98和0.97,以上因子对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均有预测价值,PDGF的AUC最大,故PDGF具有更好的诊断价值。2、动物部分:(1)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大鼠模型建立成功:(1)21d后大鼠平均体重:HPH组为212±1.45,较NC组明显增加(t=6.435,P<0.0001);HPH+TDAG8-组为191.9±5.938,较NC组明显增加(t=8.996,P=0.0001);HPH+TDAG8-组较HPH组明显减轻(t=6.52,P=0.0001),均具有差异性;(2)右心室肥厚指数(RVHI):HPH组为0.440±0.0178,较NC组明显增加(t=7.051,P<0.0001);HPH+TDAG8-组为0.409±0.0150,较NC组明显增加(t=4.265,P<0.01);HPH+TDAG8-组较HPH组明显减轻(t=3.184,P<0.05);(3)活体荧光示踪法验证大鼠尾静脉注射TDAG8特异性sh RNA慢病毒成功。(2)PCR法检测大鼠外周血中TDAG8、HIF-1α、PDK1、NDRG3、CD206m RNA在HPH组较NC组显着升高(t分别=10.1、11.4、9.25、10.68、12.96,P均<0.0001);在HPH+TDAG8-组较NC组显着升高(t分别=10.1、11.4、9.25、10.68、12.96,P均<0.05);在HPH+TDAG8-组较HPH组显着下降(t分别=4、2.58、3.13、3.477、5.181,P均<0.05);且三组间存在显着差异性(F分别为30.7、31.1、23.4、31.29、59.09,P均<0.0001)。ELisa法检测大鼠外周血中PDGF、VEGF在HPH组较NC组显着升高(t=7.49、11.8,P均<0.0001);在HPH+TDAG8-组较NC组显着升高(t=5.22、5.9,P均<0.01);在HPH+TDAG8-组较HPH组显着下降(t=3.9、6.53,P均<0.01),三组间具有差异性(F分别为37.1、74.4,P均<0.0001)。Western Blot法大鼠外周血中TDAG8、HIF-1α、PDK1、NDRG3、CD206蛋白在HPH组较NC组显着升高(t分别=9.04、15.1、7.76、7.22、9.76,P均<0.01);在HPH+TDAG8-组较NC组显着升高(t分别=8.77、10.9、14.3、9.25、7.6,P均<0.001);在HPH+TDAG8-组较HPH组显着下降(t分别=2.47、5.98、2.5、4.86、3.48,P均<0.05),三组间具有差异性(F分别为43.2、114、41.6、39.4、47.5,P均<0.001)。Elisa法检测大鼠肺组织匀浆乳酸含量在HPH组中较NC组显着升高(t=7.86,P<0.0001),在HPH+TDAG8-组较NC组显着升高(t=6,P<0.001),在HPH+TDAG8-组较HPH组显着下降(t=4.5,P<0.01),具有差异性(F=41.5,P<0.0001)。MTT法检测大鼠血清刺激大鼠肺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在HPH组中较NC组显着升高(t=6.13,P<0.01),在HPH+TDAG8-组较NC组显着升高(t=2.46,P<0.05),在HPH+TDAG8-组较HPH组显着下降(t=4.23,P<0.01),三组间具有差异性(F=23.6,P=0.0005)。相关性分析示在HPH组中,TDAG8与HIF-1α、PDK1、NDRG3、CD206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899、0.915、0.899、0.890,P均<0.05),HIF-1α与PDK1、NDRG3、CD206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916、0.899、0.891,P均<0.05),NDRG3与CD206、PDGF、VEGF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847、0.852、0.830,P均<0.05)。结论:1、临床研究表明,HPH患者TDAG8、HIF-1α、PDK1、NDRG3、CD206、PDGF、VEGF水平明显升高,且TDAG8与HIF-1α、PDK1、NDRG3、CD206呈正相关,HIF-1α与PDK1、NDRG3、CD206呈正相关,NDRG3与CD206、PDGF、VEGF呈正相关。ROC分析显示PDGF对低氧性肺动脉高压最具有诊断价值。2、在HPH模型大鼠中,TDAG8、HIF-1α、PDK1、NDRG3、CD206基因及蛋白表达水平也显着升高,分子水平PDGF、VEGF表达水平也显着升高,相关性分析显示,TDAG8与HIF-1α、PDK1、NDRG3、CD206呈正相关,HIF-1α与PDK1、NDRG3、CD206呈正相关,NDRG3与CD206、PDGF、VEGF呈正相关,CD206与PDGF、VEGF呈正相关,与HPH患者结果相一致。3、通过慢病毒基因干扰技术,干扰HPH模型大鼠TDAG8的表达,可以部分减少HIF-1α、PDK1、NDRG3、CD206、PDGF、VEGF的表达,相关性分析并未发生显着性改变。4、乳酸及TDAG8在HPH中有调节作用,其机制可能涉及TDAG8/HIF-1α/PDK1/乳酸信号通路的活化,最终导致糖酵解增强,乳酸生成增多,NDRG3乳酸化,独立于HIF-1α稳定表达,促进巨噬细胞向M2型极化,PDGF、VEGF等细胞因子分泌增多,诱导肺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促进肺血管重塑的进程。

霍妍[5](2021)在《槟榔多酚对高原肺水肿的预防作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高原肺水肿(High Altitude Pulmonary Edema,HAPE)常发生在海拔大于3000m的高海拔地区,主要诱因是高原低氧和剧烈运动,常伴随低氧血症及氧化应激损伤等。HAPE的发病率约为1%~2%,未经救治的致死率约为50%。随着西北“一带一路”经济的发展,高原旅居人群的增多,对于HAPE的预防越来越重要。而目前对于包括HAPE在内的急性高原病的预防主要依靠抗高原缺氧药物红景天胶囊,但红景天生长环境海拔高,资源稀缺,开发出效果显着、原料易得的预防药物尤为重要。槟榔多酚具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多酚的含量与抗氧化抗缺氧的能力有密切的关系。本课题组前期研究结果显示,槟榔多酚能够缓解H9C2细胞的低氧损伤,并且能够改善大鼠在高原低氧环境下的脂质过氧化损伤。本研究首次在4010m高原实地建立HAPE动物模型,并探究了槟榔多酚对于HAPE的预防保护效果,及其对于大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Pulmonary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PMVECs)低氧损伤的保护作用。主要研究内容如下:第一部分对比了两种常用的HAPE建模方法,评价其损伤程度,在高原实地环境下建立了HAPE症状明显的大鼠动物模型。分别于8000m模拟海拔下正常饲养大鼠3d、5d、7d,4010m实地海拔下力竭运动2d建立大鼠HAPE模型,测定各组大鼠肺含水量(Lung Water Content,LWC)及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BALF)蛋白含量,评价大鼠HAPE损伤程度。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4010m力竭运动大鼠的LWC由79.00%±0.68%上升至80.63%±0.25%,明显的升高了2.06%(P<0.01);而在8000m海拔正常饲养大鼠的LWC未出现明显升高。8000m模拟海拔下正常饲养大鼠3d、5d、7d后,其BALF蛋白含量较对照组分别升高了92.59%、100.00%、103.70%,且具有显着的统计学差异(P<0.05);而4010m力竭运动大鼠BLAF蛋白浓度显着升高了142%,且具有极显着的统计学差异(P<0.01),升高程度明显高于8000m模拟海拔下正常饲养的大鼠,且组内标准差明显较小。因此,4010m实地海拔下力竭运动2d建立的HAPE大鼠模型,所需时间更短,海拔更低,可操作性更强,且HAPE表征明显。第二部分探究了槟榔多酚的抗缺氧作用及有效剂量,并在高原实地实验室建立HAPE的大鼠动物模型,探究槟榔多酚对HAPE的预防保护作用。BALB/c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预防给药红景天(阳性对照)组和预防给药低中高剂量槟榔多酚组,预防给药3天后,进行常压密闭缺氧实验和Na NO2缺氧实验,评价槟榔多酚的抗缺氧活性,探究其预防HAPE的潜在作用,并确定有效剂量。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红景天组和槟榔多酚低中高剂量组小鼠常压密闭缺氧实验存活时间延长率分别为12.9%(P>0.05)、28.03%(P<0.05)、44.35%(P<0.01)、28.21%(P<0.05);Na NO2缺氧实验存活时间延长率分别为18.90%(P<0.01)、19.81%(P<0.01)、24.15%(P<0.01)、18.23(P<0.01)。因此,槟榔多酚能够发挥出抗缺氧的活性,因此能够改善低氧环境导致的肺泡-毛细血管通透性升高,具有预防HAPE的潜在作用,低中高剂量均显示有效,中剂量的抗缺氧活性更显着。第三部分评价了槟榔多酚对高原肺水肿的预防作用药效学研究。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预防给药红景天(阳性对照)组和预防给药低中高剂量槟榔多酚组。除对照组外,所有动物在预防给药3天后急进4010m高原实地建立HAPE动物模型。分析各组动物的Sat O2、p H等血气指标,LWC,BALF蛋白含量,肺组织SOD活力、MDA含量和GSH含量及肺组织HE染色病理切片。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Sat O2降低了11.19%(P<0.01),p H值由7.41±0.02降低至4.32±0.04,血氧相关指标Pa O2、PO2/FIO2和酸碱相关指标SBC、TCO2、HCO3-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模型组大鼠的LWC由对照组的79.00%±0.68%显着升高至80.63%±0.25%,BALF蛋白含量较对照组升高了1.42倍,肺组织SOD活力降低了19.59%(P<0.05)、MDA含量升高了20.29%(P<0.05)、GSH含量降低了37.29%(P<0.05),病理切片显示肺组织正常结构被破坏。与模型组大鼠相比,预防给药槟榔多酚低中高剂量后大鼠的Sat O2分别升高了1.79%(P<0.01)、6.10%(P<0.01)、4.63%(P<0.01),p H分别升高至7.41±0.01、7.41±0.02和7.41±0.02,LWC降低至79.07%±0.26%、78.49%±0.30%及78.10%±0.38%,BALF蛋白含量分别降低了55.17%(P<0.01)、56.90%(P<0.01)、51.72%(P<0.01),中剂量组大鼠SOD显着升高了25.86%(P<0.01),GSH含量显着升高了1.35倍(P<0.01),高剂量组大鼠的SOD活力显着升高了26.54%(P<0.01),MDA含量显着降低了18.58%(P<0.01),GSH含量显着升高了1.19倍(P<0.01)。因此,预防给药槟榔多酚能够有效预防高原肺水肿的发生。第四部分探究了槟榔多酚对大鼠PMVECs低氧损伤的保护作用。PMVECs分为常氧对照组、缺氧模型组、红景天组和槟榔多酚组,测定各组细胞CCK-8实验细胞存活率,评价低氧对各组细胞存活率的影响,并确定药物有效浓度;并测定细胞SOD活力、MDA含量及GSH含量,评价细胞氧化应激水平。实验结果表明,与常氧对照组相比,缺氧模型组细胞存活率为72.28%±4.64%(P<0.01);与缺氧模型组相比,槟榔多酚10μg/m L和20μg/m L组的细胞存活率分别为83.86%±4.65%(P<0.01)和91.77%±5.72%(P<0.01)。与常氧对照组相比,缺氧模型组细胞的SOD活力显着降低了58.09%(P<0.05),MDA含量显着上升了15.29%(P<0.05),GSH含量显着降低了34.30%(P<0.05);较缺氧模型组相比,20μg/m L槟榔多酚组细胞的SOD活力显着升高了1.34倍(P<0.05),MDA含量显着降低了33.60%(P<0.01)。因此,槟榔多酚对大鼠PMVECs低氧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沈慧[6](2020)在《泛素化修饰调控低氧性肺动脉高压的作用靶点及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PAH)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易致死亡的心肺血管疾病,如果未及时诊断和积极治疗,患者早期中位生存期不超过3年。PAH主要特征为肺血管功能和结构发生进行性改变,可导致右心衰竭而死亡。低氧是诱发和加重PAH的常见致病因素之一,它能够导致肺血管内环境紊乱,发生严重的血管功能与结构的改变。在肺动脉血管重构过程中,PASMC(pulmonary artery smooth muscle cell,PASMC)的表型转换、增殖、迁移和凋亡失衡是PAH发生发展的重要环节。作为典型的PAH保护性信号通路,BMP-Smadl/5-PPARγ的激活可以对抗PAH致病信号通路TGF-β-Smad3,发挥重要的血管保护作用。同时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血管保护因子的泛素化和去泛素化调控在PAH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我们近来研究,腺苷酸激活蛋白激酶(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磷酸化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 2,ACE2)能够有效地抑制其泛素化降解而发挥PAH保护作用,但是其泛素化调控机制尚未明确。而我们同时证实了激活ANP-cGMP-PKG通路可有效抑制缺氧诱导的PAH形成,同时观察到给予cGMP处理可直接上调PASMC内去泛素化酶BRCC36表达,但上调的BRCC36是否参与调控低氧诱导的PAH及肺血管重构形成,目前国内外也尚未见有相关报道。因此,深入阐明肺血管重构中关键信号分子的泛素化修饰调控机制对深入了解PAH发生机制以及开发新的作用药物靶点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BRCC36参与多种细胞生物学过程,在细胞信号传导、DNA损伤修复过程中均发挥重要作用,可特异性水解底物上赖氨酸残基63位点(K63)泛素链,从而降低底物的泛素化修饰水平。在对BRCC36基因整体功能研究中,Miskinyte等对三例家族性脑底异常血管网病(烟雾病)患者的基因分析证实,该疾病的发生与患者类淋巴母细胞系BRCC3基因的前3个外显子缺失突变而导致BRCC36表达缺失有关,同时这类患者还具有高血压,扩张型心肌病及早发冠心病等表现。而在斑马鱼的研究中观察到,敲除BRCC3基因可导致血管生成缺陷。这些研究提示BRCC36在调节血管结构及功能中可能具有重要作用。作为一种特异性去泛素化酶,BRCC36是否会影响上述经典的BMP/TGF-β-PPARγ通路,从而通过调控PASMC的生物学特性来参与慢性缺氧诱导的肺血管重构及PAH形成,有待进一步的实验研究。同时寻找有效的药物治疗PAH也是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丹皮酚(Paeonol,PAE)是从中草药毛茛科植物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 Andr.)的干燥根皮中通过化学萃取的一种2’-羟基-4’-甲氧基苯乙酮。PAE具有镇痛解热、降压抗凝、抗炎抗氧化和抑制变态反应的作用,被临床广泛用于治疗心肌缺血、动脉粥样硬化、减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脑梗死等心脑血管疾病。基于其抗炎抗增殖的特性及降血压作用,我们通过本项实验研究从多角度初步探讨PAE对慢性缺氧诱导的PAH和肺血管重构的疗效及潜在的机制。为此,我们通过信息学预测、大数据分析及收集临床患者标本研究ACE2的E3泛素连接酶MDM2在PAH中的表达情况及MDM2对ACE2的泛素化调控机制。用C57BL/6小鼠经过慢性缺氧(Chronic hypoxia)干预构建的慢性PAH模型,检测肺血管中去泛素化酶BRCC36、BMP信号通路因子,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及下游细胞因子的表达变化;而后构建平滑肌特异性过表达BRCC36的转基因小鼠,探讨调节血管内BRCC36对慢性缺氧诱导的PAH及肺血管重构的影响及可能机制;其次通过原代培养大鼠的PASMC和调节细胞内BRCC36表达的重组腺病毒,在细胞水平直接探讨BRCC36与BMP/TGF-β-PPARγ信号通路的相互作用及可能环节从而揭示BRCC36在调节PASMC增殖、迁移、凋亡和细胞外基质表达的作用及机制;最后,在整体动物水平,初步探讨PAE对慢性缺氧诱导的肺血管重构及肺高血压形成的作用及对BRCC36表达的影响。研究内容分为三章:第一章MDM2调控ACE2泛素化参与PAH及血管重构的病理过程目的:明确E3泛素连接酶MDM2调控ACE2在慢性缺氧诱导的PAH及肺血管重构中的具体作用。方法:通过生物信息学预测和大数据分析E3泛素连接酶MDM2在PAH中的表达情况和对血管舒张因子ACE2的调控作用。我们收集临床上特发性PAH患者的肺组织通过免疫印记的方法观察PAH患者肺组织的MDM2和ACE2的表达水平。同时检测MDM2和ACE2在实验性小鼠PAH发生过程中表达变化,并检测MDM2敲除或过表达对ACE2稳定性及泛素化的影响。最后通过慢性缺氧+Su5416构建野生雄性小鼠的慢性低氧PAH模型,进行右心室测压和相对右心室重量(Fulton Index)指标评估右心室功能和结构的改变。通过H&E染色和Angiogram血管造影评价MDM2抑制剂JNJ-165对慢性缺氧诱导的PAH及肺血管重构的保护作用。结果:生物信息学预测MDM2作为ACE2的泛素化E3连接酶得分最高,大数据显示MDM2在家族性PAH中高表达。同时在人肺组织临床标本和动物实验中,MDM2在PAH患者肺组织和实验性小鼠肺组织中表达明显上调。通过蛋白印迹分析MDM2可以调控血管舒张因子ACE2的稳定性及泛素化降解。对比各组小鼠的右心室收缩压及相对右心室重量结果,慢性缺氧后右心室压力增加及Fulton Index增加,组织染色显示肺血管重构,肺小血管闭塞减少肺血流灌注,而给予作为MDM2泛素化抑制剂JNJ-165可以明显减少右心收缩压、右心室肥厚及血管重构等病理改变。结论:在慢性缺氧诱导的PAH及肺血管重构过程中,E3泛素连接酶MDM2的过度活化和对ACE2泛素化降解调控使其失去PAH保护性作用是介导PAH发生过程的一个重要因素,提示泛素化调控参与了慢性缺氧诱导的PAH及肺血管重构。运用MDM2泛素化抑制剂JNJ-165可以有效地抑制PAH和肺血管重构,提示JNJ-165可以被进一步研究作为PAH的临床治疗药物而拓宽低氧性PAH的临床药品的应用。第二章BRCC36对慢性缺氧诱导的PAH及肺血管重构的作用及机制目的:1)观察实验动物低氧性PAH和临床患者肺组织标本中BRCC36蛋白表达的动态变化;2)明确平滑肌细胞特异性过表达BRCC36小鼠在慢性缺氧诱导的PAH及肺血管重构中的具体作用;3)探讨BRCC36对BMP/TGF-β-PPARγ及下游信号通路调控的分子机制。方法:利用慢性缺氧构建PAH模型,血流动力学和免疫染色实验来评估造模情况;免疫印迹用于检测实验小鼠肺组织中BRCC36、BMPRⅡ、TGF-β1、PPARγ及id1蛋白表达情况;通过收集临床上特发性PAH患者的肺组织及离体培养PASMC,检测BRCC36蛋白在患者体内的表达水平。构建平滑肌细胞特异性过表达BRCC36转基因小鼠并进行低氧性PAH造模,通过血流动力学及免疫染色来评价BRCC36对慢性缺氧诱导的PAH及肺血管重构的保护作用,通过免疫印迹来检测过表达BRCC36对肺组织内BMP/TGF-β-PPARγ信号通路的影响,并检测相关凋亡蛋白的表达变化。细胞水平上,构建消减/过表达BRCC36的重组腺病毒体外感染原代培养的PASMC,采用qPCR、免疫印迹、免疫荧光染色、细胞增殖凋亡实验等,观察BRCC36对BMP2诱导的Smad1/5磷酸化及BMP通路的激活的影响,观察BRCC36对TGF-β1诱导的Smad3磷酸化、靶基因转录调控及对PASMC增殖、凋亡及迁移的影响,进一步探讨BRCC36对BMP/TGF-β-PPARγ及下游信号通路的具体调节机制。结果:对比低氧处理小鼠的血流动力学及血管染色情况,显示其右心室肥厚,肺小血管肌化,血管中膜增厚,肺动脉周围弹力纤维增加,凋亡减少,这些提示慢性缺氧诱导的PAH模型建立成功。蛋白印迹结果显示慢性缺氧后肺组织中BRCC36表达水平下降,同时观察到转化生长因子TGF-β1表达上调,PAH保护信号因子BMPRII,PPARγ及id1水平明显下调,并随缺氧持续时间的延长而更加明显,提示慢性缺氧可诱导TGF-β1信号通路过度激活及BMP信号通路的抑制,在这个过程BRCC36蛋白表达明显降低。同时发现BRCC36在特发性PAH患者肺组织和离体培养的PASMC中表达也明显降低。在平滑肌细胞特异性过表达BRCC36小鼠上,我们通过右心室收缩压的结果观察到,过表达BRCC36能够缓解慢性缺氧诱导的右心室压力增加。Fulton Index提示右心室肥厚得到有效抑制。H&E染色及弹力纤维染色显示肺动脉重构缓解,能够有效减少肺血管肌化因子α-SMA和I型胶原减少为主。免疫印迹结果显示上调肺组织内BRCC36的表达能够有效的降低慢性缺氧诱导的肺内TGF-β1的表达增加,增强BMP-PPARγ-id1通路的活化。此外,肺组织内过表达BRCC36可缓解慢性缺氧诱导的肺细胞凋亡抑制,抑制肺组织促增殖蛋白Bcl-XL的表达,增强促凋亡蛋白Bax、Bid和活化的Casβase3表达。在细胞分子水平上,我们证实,在低氧抑制BMP信号的同时也抑制了 BRCC36的表达,而给予BMP信号通路激活配体BMP2激活Smad1/5-PPARγ信号通路的同时,可诱导BRCC36表达升高,提示BRCC36可能是BMP-PPARγ信号通路的一种内源性正向调控因子。对比转染空载腺病毒的PASMC,细胞内过表达BRCC36能够增强BMP2诱导的Smad1/5磷酸化,激活下游信号因子PPARy,aβoE和id1的表达。有趣的是,BRCC36并不是直接通过增加BMPRII而是通过ALK2来调控BMP信号通路。同时BRCC36能够缓解低氧诱导的BMP信号通路抑制,抑制低氧诱导的凋亡因子Bax、Bid、Casβase3表达的下降。此外,TGF-β1诱导的PASMC增殖、迁移及细胞外基质的分泌也受到抑制。结论:在慢性缺氧诱导的PAH及肺血管重构过程中,TGF-β1的过度活化和BMP信号通路保护性作用的丢失是介导这一过程的重要因素,同时证实去泛素化酶BRCC36的表达发生了显着的动态变化,提示BRCC36可能参与了慢性缺氧诱导的PAH及肺血管重构,与BMP/TGF-β1-PPARγ信号通路关系密切。在IPAH患者的肺组织中BRCC36的表达明显下调,这为PAH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参考方向。平滑肌特异性过表达BRCC36对慢性缺氧诱导的PAH及肺血管重构具有保护作用,这一作用可能与激活BMP-PPARy通路以及抑制TGF-β-Smad3通路,促进细胞凋亡和减少细胞增殖有关。细胞实验表明了 BRCC36对BMP/TGF-β-PPARγ通路的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去泛素化酶BRCC36增强BMP2诱导的Smad1/5磷酸化及降低TGF-β1诱导的Smad3的磷酸化,从而正向调控BMP/PPARγ信号通路的激活和负性调控TGF-β1/Smad3信号通路,可抑制TGF-β1诱导的PASMC的增殖、迁移及细胞外基质基因的表达。而BRCC36能够被BMP2诱导性表达升高,从而实现对BMP/TGF-β-PPARγ信号通路的调节。第三章丹皮酚对PAH及肺血管重构的疗效及对BRCC36表达水平的影响目的:观察丹皮酚对慢性缺氧诱导的PAH及肺血管重构的疗效以及是否与调节BRCC36表达有关。方法:将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常氧对照组、低氧对照组、低氧低剂量PAE干预组(100ug/kg/day)和低氧高剂量PAE干预组(200ug/kg/day)。通过右心室测压称重、H&E染色、弹力纤维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免疫印迹等方法评价PAE对慢性缺氧诱导的PAH及肺血管重构的疗效,初步探讨PAE的疗效是否与调节BRCC36表达有关。结果:与低氧PAH组相比,PAE可改善慢性缺氧诱导的右心室压力、右心室结构及功能变化;促进BMP信号通路的激活,抑制低氧诱导的PAH及肺血管重构,抑制增殖蛋白的表达及增加凋亡蛋白的表达;降低促纤维化因子TGF-β1及下游Smad3磷酸化水平的表达;同时检测到BRCC36表达水平的提高。结论:PAE可改善慢性缺氧诱导的PAH及肺血管重构,其机制可能与激活BMP-Smad1/5-PPARγ信号通路,抑制TGF-β1-Smad3 的表达有关。PAE对BMP/TGF-β-PPARγ信号通路的调节作用与上调BRCC36的表达,增强BRCC36对BMP/TGF-β-PPARγ信号通路的调控关系密切。

姜丹[7](2019)在《搜风祛痰中药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机制的实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本实验研究通过建立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从内皮功能、炎症反应、细胞凋亡角度探讨搜风祛痰中药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探析其作用机制,为搜风祛痰中药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材料与方法:将140只SD大鼠适应性喂养7d,随机将大鼠分成假手术组、模型组、培哚普利组、搜风祛痰中药组四组,35只/组。根据成人每日用药临床推荐的常用剂量,按成人与大鼠体重折算系数6.3,折算成大鼠用量后给药,进行预处理,每日1次,继续灌胃7d。其中假手术组、模型组大鼠予以生理盐水10 mL·kg-1灌胃;搜风祛痰中药组大鼠予以搜风祛痰中药8.1g·kg-1灌胃;培哚普利组予以培哚普利片0.4mg·kg-1灌胃。在第7d灌胃结束后1小时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假手术组与其它三组手术过程相同,但不结扎。造模成功后每组随机选取10只大鼠进行取材,取材前夜禁食,经大鼠腹主动脉取血4 mL,静置30 min后离心,取上清液-20℃保存备用;取血结束后即刻处死大鼠,无菌条件下取出心脏,经预冷的灭菌生理盐水清洗后,心脏经10%甲醛固定,置于液氮中,-20℃冻存备用。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VEGF、TXA2、PGI2、sTM、sEPCR、IL-8、IL-6、TNF-α含量;采用Western Blot法测定P-Akt、Bax、Bcl-2蛋白表达水平;采用RT-PCR法测定Akt mRNA、Bax mRNA、Bcl-2 mRNA表达水平。结果:1.ELISA法检测:1.1各组大鼠血清VEGF含量比较:模型组与假手术组相比,VEGF水平明显下降(P<0.05);培哚普利组与模型组相比,VEGF水平升高(P<0.05);搜风祛痰中药组与模型组相比,VEGF水平升高(P<0.05);搜风祛痰中药组与培哚普利组相比,VEGF水平升高明显(P<0.05)。1.2各组大鼠血清TXA2、PGI2含量及TXA2/PGI2比值比较:模型组与假手术组相比,TXA2水平明显升高,PGI2水平明显下降,TXA2/PGI2明显升高(P<0.05);培哚普利组与模型组相比,TXA2水平下降,PGI2水平升高,TXA2/PGI2下降(P<0.05);搜风祛痰中药组与模型组相比,TXA2水平下降,PGI2水平升高,TXA2/PGI2下降(P<0.05);搜风祛痰中药组与培哚普利组相比,TXA2水平下降明显(P<0.05),PGI2水平升高不明显(P>0.05),TXA2/PGI2下降明显(P<0.05)。1.3各组大鼠血清sTM、sEPCR含量:模型组与假手术组比较,sTM、sEPCR含量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培哚普利组和搜风祛痰中药组sTM、sEPCR含量均降低(P<0.05);与培哚普利组比较,搜风祛痰中药组sTM、sEPCR含量升高(P>0.05)。1.4各组大鼠IL-6、IL-8含量比较: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IL-6、IL-8含量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培哚普利组与搜风祛痰中药组IL-6、IL-8含量均降低(P<0.05);与培哚普利组比较,搜风祛痰中药组IL-8含量降低(P<0.05),IL-6含量升高(P>0.05)。1.5各组大鼠TNF-a含量比较: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TNF-a含量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培哚普利组与搜风祛痰中药组TNF-a含量均降低(P<0.05);与培哚普利组比较,搜风祛痰中药组TNF-a含量升高(P>0.05)。2.PCR检测2.1各组大鼠Akt mRNA表达水平:模型组与假手术组相比,Akt mRNA表达明显降低,(P<0.05);培哚普利组与模型组相比,Akt mRNA表达水平升高(P<0.05);搜风祛痰中药组与模型组相比Akt mRNA表达水平升高(P<0.05);搜风祛痰中药组与培哚普利组相比,Akt mRNA表达水平升高不明显(P>0.05)。2.2各组大鼠Bax mRNA、Bcl-2 mRNA表达水平:模型组与假手术组相比,Bax mRNA表达明显升高,Bcl-2 mRNA表达明显升高(P<0.05);培哚普利组与模型组相比,Bax mRNA表达下降,Bcl-2 mRNA表达升高(P<0.05);搜风祛痰中药组与模型组相比,Bax mRNA表达下降,Bcl-2 mRNA升高(P<0.05);搜风祛痰中药组与培哚普利组相比,Bax mRNA下降不明显,Bcl-2 mRNA增加不明显(P>0.05)。3.Western Blot蛋白印记检测(蛋白灰度统计)3.1各组大鼠P-Akt蛋白表达水平比较:模型组与假手术组比较,P-Akt蛋白表达均降低(P<0.05);培哚普利组与模型组比较,P-Akt蛋白表达增加(P<0.05);搜风祛痰中药组与模型组比较,P-Akt蛋白表达增加(P<0.05);搜风祛痰中药组与培哚普利组比较,P-Akt蛋白表达降低不明显(P>0.05)。3.2各组大鼠Bax、Bcl-2蛋白表达水平比较:模型组与假手术组比较,Bax、Bcl-2蛋白表达均增加、Bcl-2/Bax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培哚普利组和搜风祛痰中药组Bcl-2蛋白表达增加,Bax蛋白表达降低、Bcl-2/Bax升高(P<0.05);与培哚普利组比较,搜风祛痰中药组Bcl-2和Bax蛋白表达均增加、Bcl-2/Bax降低(P<0.05)。结论:1.搜风祛痰中药能够使血清中VEGF含量上升,PGI2含量上升,TXA2的含量下降,保持TXA2/PGI2比例的平衡,降低血清中sTM、sEPCR水平,从而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后血管内皮功能具有保护作用。2.搜风祛痰中药能够降低血清中IL-8、IL-6、TNF-α的含量,说明搜风祛痰中药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可能与抑制炎症反应有关。3.搜风祛痰中药能够上调P-Akt蛋白表达水平;下调Bax蛋白表达水平,上调Bcl-2蛋白表达水平;搜风祛痰中药能够上调细胞凋亡相关基因Akt mRNA、Bcl-2 mRNA表达水平,下调细胞凋亡相关基因Bax mRNA表达水平;搜风祛痰中药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可能与激活Akt/Bax通路,抑制细胞凋亡有关。

郑乘龙[8](2016)在《益气活血方对心梗大鼠代谢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文中提出目的通过益气活血方对心梗(Myocardial Infarction, MI)大鼠的保护作用及其代谢表达和作用机制的研究,探讨益气活血方对MI大鼠心肌的保护作用的代谢物质基础及其作用机理,通过分析MI大鼠心脏结构、功能、血尿代谢物和相关信号通路变化及中药对其影响,为中医“心主血脉”理论提供物质基础。方法利用左冠状动脉结扎法制备SD大鼠的MI模型,在心电图评价的基础上将所有造模成功的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益气活血方组、培哚普利组、和芪参益气滴丸组,加上只穿刺不结扎的假手术组,共5组,各组分别于术后第1天开始灌胃给药,每日1次,选择治疗后第7天和第28天两个时间点,通过观察MI大鼠的病理变化和心功能相关指标变化,评估MI模型的制作成功以及益气活血方对MI大鼠心肌病理组织的影响;通过核磁共振代谢组学研究方法筛选给药组与模型组的差异代谢物,并统计其用药组和模型组差异代谢物P值;通过免疫组化、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实时定量PCR法检测大鼠梗死边缘区或梗死区心肌的AKt、m-TOR及其磷酸化表达,分析与代谢组学相关的信号通路,为探讨益气活血方对MI大鼠保护作用及其调控机制提供依据。结果实验一,通过比较造模后模型组与假手术大鼠术前术后心电图的变化确定MI大鼠模型制备成功。HE染色普通光镜观察显示:假手术组心肌细胞排列整齐,未见心肌细胞肥大现象;模型组部分心肌细胞核较假手术组明显增大,心肌细胞排列紊乱,炎性细胞浸润,药物干预后心肌结构及炎性细胞浸润等均有一定的改善。超声心动方面:(1)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与收缩末期内径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左心室LVIDd和LVIDs质量显着性升高(P<0.01),药物干预后,大鼠左心室LVIDd和LVIDs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左心室容量结果:与假手术组结果比较,模型组大鼠左心室EDV和ESV显着性增大(P<0.01),药物干预后,大鼠左心室EDV和ESV均显着性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3)左心室射血分数与左心室短轴率结果:28天组中,与假手术组结果比较,模型组大鼠EF%、FS%显着性降低(P<0.01)。各给药组与模型组比较,EF%、FS%均升高。实验二:血浆和尿液代谢组学差异:造模后7天和28天血浆和尿液的代谢情况在假手术组、模型组、培多普利组、芪参益气滴丸组、益气活血方组未出现明显分离趋势,其中7天组中,与假手术组相比,造模7天后血浆组找到差异代谢物22种;尿液组找到差异代谢物17种;造模28天后血浆中找到差异代谢物15种,尿液中找到差异代谢物24种。其差异代谢物主要是能量代谢、糖类代谢、脂类代谢和氨基酸代谢。中药干预后,能量代谢、糖类代谢和脂类代谢有明显的变化(P<0.05或P<0.01)。实验三:心梗边缘区或心梗区心肌组织AKt、m-TOR及其磷酸化的免疫组化、Western blot、RT-PCR检测结果:(1) Western blot结果:在7天和28天组中,与假手术组相比,各造模组p-AKt/AKt、p-mTOR/mTOR比值均较假手术组有显着差异(P<0.01)。与模型组相比,培哚普利组、益气活血方组及芪参益气滴丸组的p-AKt/AKt、 p-mTOR/mTOR比值比值均较模型组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2)免疫组化结果:在7天和28天组中,与假手术组相比,各造模组p-AKt、p-mTOR均较假手术组有显着差异(P<0.05或P<0.01)。与模型组相比,培哚普利组、益气活血方组及芪参益气滴丸组的p-AKt、p-mTOR比值比值均较模型组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3) RT-PCR结果:在7天和28天组中,和假手术组相比,各模型组AKt及m-TOR m-RNA表达均显着增高(P<0.01),和模型组相比,培哚普利组、益气活血方组及芪参益气滴丸组AKt/m-TOR m-RNA表达增强(P<0.05或P<0.01)。结论1、通过左冠状动脉结扎能成功制备MI模型,益气活血方改善MI大鼠结构和功能疗效确切,减少梗死面积,改善心功能,逆转缺血、缺氧造成的细胞形态、功能的改变,从而有效改善心肌功能障碍。2、MI大鼠其能量代谢、糖代谢、脂类代谢、氨基酸代谢及其它代谢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益气活血方对乳酸、甘油、α葡萄糖、β-葡萄糖、糖蛋白、果糖、烟酸和胆碱等多种能量代谢、糖代谢和脂类代谢相关的产物起到调节作用,表明MI时心脏出现能量代谢、糖类等代谢障碍,而益气活血方药在改善相关代谢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3、益气活血方可通过激活AKt/m-TOR通路,改善代谢从而发挥心肌保护作用。综合分析MI大鼠心脏结构和功能、血尿代谢物及相关信号通路的变化,为中医“心主血脉”理论提供物质基础。

范芳[9](2013)在《血管胰岛素抵抗在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发生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文中提出目的:观察低氧性肺动脉高压(HPH)时肺动脉胰岛素敏感性的变化以及应用吡格列酮(PIO)不同时期处理对HPH的影响,并探讨肺血管胰岛素抵抗(IR)在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发病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HPH组(低氧组)、HPH1周+PIO组(低氧1周+PIO组)、HPH3周+PIO组(低氧3周+PIO组),每组7只。后三组大鼠以低压低氧法建立低氧性肺动脉高压模型,每天低氧8小时,共4周。HPH1周+PIO组、HPH3周+PIO组大鼠分别于低氧1周后、低氧3周后开始每日低氧前给予PIO灌胃(PIO,10mg/kg),共1周。检测各组大鼠空腹血糖(FBG)、血清胰岛素(FSI),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IRI),并测定平均肺动脉压(mPAP)、平均右心室压(mRVP),计算右心指数(RVI)。HE染色及弹力纤维染色观察肺小动脉显微结构改变,用图象分析仪测量与呼吸性细支气管伴行的肺小动脉外径(ED)、动脉中层壁厚(MT)、动脉管壁中层面积(MA)和血管总面积(TAA),计算MT%、MA%。各动物再取左、右肺动脉血管,采用离体血管灌流实验,观察胰岛素对PE预收缩后的各组大鼠肺动脉舒张功能的影响。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各组大鼠肺动脉中TRB3、PPARγ、PI3K调节亚基p85、总Akt、eNOS和磷酸化Akt、eNOS蛋白表达水平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HPH组大鼠的FSI、IRI、mPAP、mRVP、RVI均显着增高(P<0.05);肺小动脉管壁增厚,管腔狭窄,MT%、MA%均显着增高(P<0.05);肺动脉对胰岛素诱导的舒张功能显着减弱(P<0.05);肺动脉TRB3表达水平增高,PPARγ、PI3K-p85、磷酸化Akt、eNOS表达水平下降(P<0.05)。与HPH组相比,HPH1周+PIO组大鼠的FBG、FSI、IRI、mPAP、mRVP、RVI均降低(P<0.05),管壁增厚、管腔狭窄程度明显改善,MT%、MA%降低(P<0.05);肺动脉对胰岛素诱导的舒张功能显着提高(P<0.05);肺动脉TRB3表达水平下降,PPARγ、PI3K-p85、磷酸化Akt、eNOS表达水平上升(P<0.05)。而HPH3周+PIO组上述指标及特征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低氧性肺动脉高压状态下存在肺血管胰岛素抵抗,其机制可能与肺动脉TRB3表达增多及PPARγ表达减少所诱导的胰岛素PI3K/Akt/eNOS信号通路受损有关。早期给予胰岛素增敏剂吡格列酮治疗,可有效改善肺血管的舒张功能和肺血管重建、显着降低肺动脉压力,而后期治疗则对肺血管舒张功能及肺动脉压无明显改善。提示肺动脉胰岛素抵抗在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发生中的重要作用及早期干预的必要性。

张翠[10](2011)在《新型内皮素受体拮抗剂抗肺动脉高压和右心衰竭的药效学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目的:对我所合成的选择性ETA受体拮抗剂,进行抗肺动脉高压和抗右心衰竭的药效学评价,为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结构新颖的创新药物提供实验依据,并为选择性ETA受体拮抗剂治疗右心衰竭机制的研究提供有参考价值的实验数据。研究方法:1、肺动脉高压模型:采用低压氧仓(模拟海拔5000米),慢性缺氧(2周)诱导大鼠肺动脉高压;用肺动脉插管与多导生理记录仪监测肺动脉压力和心率;用血细胞分析仪监测血液中红细胞、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的变化;通过计算右心指数测量右心室肥厚;用放射免疫方法检测血浆及肺组织中ET-1的含量;用组织病理学检测方法观察肺血管形态学的变化。2、右心衰竭模型:采用野百合碱(60 mg/kg,sc)或低压缺氧诱导大鼠右心衰竭模型,以右心室压力、每搏输出量、右心室肥厚和血液指标的变化为依据,观察缺氧不同时间对大鼠右心功能的影响,以此选择合适的诱导方式和最佳的检测时间,并在该模型上评价药物抗右心衰竭的作用。3、在右心衰竭模型形成的不同时期,采用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测定肺和心肌组织ETAR的表达,用放免法检测ET-1及BNP含量;在原代培养乳鼠心肌细胞上,采用ET-1诱发心肌细胞肥大模型,通过Western Blot方法测定ETAR的表达情况,通过上述指标的变化分析选择性ETA受体拮抗剂抗右心衰竭的可能机制。研究结果:1、大鼠肺动脉高压模型建立:连续缺氧2周,大鼠SPAP、DPAP和MPAP分别升高了64.6%、34.6%和51.9%,右心指数升高58.3%,肺组织中ET-1的含量升高了75.3%,表明肺动脉高压模型建立成功。2、YJ007抗肺动脉高压的作用药效评价:YJ007是新合成的肽类化合物,由3个氨基酸组成的小肽,对ETA受体具有高亲和力、高选择性的拮抗效应。在缺氧诱导的大鼠肺动脉高压模型上,预防给予YJ007 10 mg/kg sc、20 mg/kg sc、40 mg/kg sc,twice/day,能够剂量依赖性地降低缺氧大鼠肺动脉血压,其中,40mg/kg组显着降低肺动脉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压,抑制率分别为53.77%、35.44%和48.71%,与模型组相比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YJ007 20 mg/kg sc和40 mg/kg sc组能够降低右心指数,抑制率分别为15.29%和21.02%,但与模型组相比无显着差异。YJ007 40 mg/kg组能够显着抑制缺氧诱导的肺组织中ET-1含量的升高(P<0.05)。此外,YJ007还能够一定程度的缓解肺血管壁的增厚,降低红细胞及血红蛋白数量,升高血小板数量,但在给药过程中皮肤刺激性较大,注射部位出现多处结节、溃烂及皮肤粘连。3、野百合碱(MCT)诱导的大鼠右心衰竭模型的建立:给予大鼠MCT 60 mg/kg sc,分别在4 w、5 w、6 w观察,发现在右心衰竭形成中动物逐渐出现饮食及活动量减少,精神不振,脱毛,呼吸困难,体重减轻等症状。模型4 w和5 w组大鼠右心室内收缩压较正常大鼠分别升高53.3%和111.98%,舒张压分别升高了19.6%和85.9%,而模型6w组心衰严重,动物死亡率达80%。各模型组大鼠的右心指数均显着高于正常大鼠,分别增加了133.67%、62.24%和174.83(P<0.001),右心室肥厚程度明显。总体评价,MCT能够诱导大鼠右心衰竭,但动物状态很差,肝毒性明显,个体差异较大。4、缺氧诱导的右心衰竭模型建立:大鼠分别缺氧3 w、4 w、5 w,随缺氧时间延长同样出现了饮食及活动量减少,皮毛疏松无光泽,呼吸困难,体重减轻等症状。模型各组大鼠的肺动脉收缩压分别升高了44.2%、83.3%和53.8%,舒张压分别上升了57.3%、94.2%和89.2%,平均压分别上升49.4%、87.6%和67.6%,均具有显着差异(P<0.05)。各模型组动物的每搏输出量与正常大鼠比分别下降了59.84%、50.56和67.67%(P<0.01),右心指数分别升高了84%、112%和108%(P<0.001);此外,各模型组大鼠红细胞数量升高(51.3%69.1%),血红蛋白数量升高(64.3%101.1%),血小板数量降低(39.8%50.7%),血浆中BNP含量升高(79.4%134.5%),血浆及肺组织中ET-1含量增多(129.7%252.4%和30.8%92.8%)等。该模型稳定,各指标变化符合心衰标准,比较适用于药效评价。5、YJ009抗右心衰竭药效评价:YJ009与YJ007是同系化合物,但其抗肺动脉高压作用的强度优于YJ007,对皮肤刺激性明显小于YJ007,所以选择YJ009进行抗心衰作用的研究。首先,用抗ET-1诱发大鼠血压升高的试验,确定YJ009的剂量效应关系,选择能明显对抗ET-1诱导大鼠颈动脉平均压升高(抑制率为40.7%)的剂量40 mg/kg sc作为抗心衰研究的最佳剂量。在缺氧诱导的大鼠右心衰竭模型上,YJ009预防给药(40 mg/kg,sc,twice/day)能显着抑制肺动脉高压,与模型组比较SPAP、DPAP和MPAP分别下降72.58%、71.05%和71.98%(P<0.05);能够降低右心指数,抑制率为26.42%(P<0.05);降低红细胞和血红蛋白数量(53.9%和39.2%),使血小板数量恢复至正常(P<0.05)。YJ009还具有增加每搏输出量、降低血浆中BNP含量及肺组织中ET-1含量的趋势,但因动物数较少(8只/组),个体差异较大,与模型组相比没有显着差异。6、YJ009抗右心衰竭作用的机制研究:通过实时定量PCR试验发现,模型组大鼠肺组织中ETA mRNA表达显着升高,与正常大鼠相比升高了82.4%(P<0.05),YJ009能抑制缺氧导致的ETA mRNA表达升高(抑制率为41.6%)(P<0.05);此外,模型组大鼠心脏中ETA mRNA表达较正常大鼠也有一定程度的升高,但随着缺氧时间的延长,其表达量有所下降,YJ009不能抑制缺氧导致的ETA mRNA表达升高。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在肺组织中,模型组大鼠ETAR表达显着升高,与正常大鼠相比升高了213.4%(P<0.001),YJ009组大鼠ETAR表达显着高于正常大鼠,与模型组大鼠表达相当;在心脏中,模型组大鼠ETAR表达升高,YJ009组表达高于正常大鼠,略低于模型组。为进一步确定YJ009对ETAR表达的影响,选择在体外培养的心肌细胞上,给予不同浓度的ET-1(1 nM、10 nM、100 nM)刺激24 h,细胞上ETAR的表达升高,其中ET-1 100 nM组较正常心肌细胞ETAR的表达量显着升高(P<0.05);YJ009能够剂量依赖性的抑制ET-1引起的心肌细胞ETAR表达的增高,但因样本量小(n=4)与ET-1组比较没有显着差异。结论:1、选择性ETA受体拮抗剂YJ007能有效对抗缺氧诱导的肺动脉高压,但与同系物YJ009比较,YJ007对肺动脉血压和右心指数的抑制率低于YJ009,而皮肤的刺激性高于YJ009。2、用野百合碱和缺氧诱导均能建立右心衰竭模型,综合分析,野百合碱具有一定的肝毒性,模型制备不稳定,个体差异大。缺氧诱导4周的右心衰竭模型稳定,方法简单可控,适合作为建立右心衰竭模型的条件。3、YJ009(40 mg/kg,sc)具有对抗右心衰竭的作用,能够显着抑制肺动脉血压的升高、改善右心指数,增加每搏输出量和降低BNP含量,能够一定程度上延缓心衰的形成。4、YJ009抗右心衰竭的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ETAR的表达和功能相关。

二、西拉普利对缺氧大鼠肺血管内皮功能失调的改善作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西拉普利对缺氧大鼠肺血管内皮功能失调的改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多组学在慢性高原病机制的探索及厄贝沙坦的干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模拟高原慢性低氧大鼠模型的建立及厄贝沙坦对CMS大鼠心肌的保护作用
    实验一 慢性高原病大鼠模型的建立
        1 实验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2 实验方法
        1.3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实验二 厄贝沙坦对CMS大鼠心肌损伤的影响研究
        1 实验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2 实验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实验三 厄贝沙坦对大鼠心肌低氧损伤的保护研究
        1 实验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2 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二部分 基于血清蛋白组学的厄贝沙坦对CMS肺部保护作用
    实验一 厄贝沙坦对CMS大鼠肺部损伤的影响研究
        1 实验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2 实验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实验二 基于iTRAQ的血清蛋白组学研究厄贝沙坦对CMS的保护作用
        1 实验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2 实验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三部分 基于1H-NMR的代谢组学研究厄贝沙坦对CMS的作用机制
    1 实验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2 实验方法
        1.3 数据预处理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四部分 基于肠道微生物多样性研究厄贝沙坦对CMS的作用及机制
    1 实验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2 实验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结论
创新和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低氧性肺动脉高压中的炎症机制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个人简历
新疆医科大学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导师评阅表

(2)西地那非通过Notch3/Hes1通路抑制新生大鼠持续性肺动脉高压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前言
第一部分 西地那非对PPHN大鼠肺血管重构及低氧诱导的PASMC细胞功能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第二部分 西地那非通过Notch3/Hes 1通路抑制低氧诱导的PASMC
    材料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全文结论
不足与展望
附图表
参考文献
综述一 西地那非治疗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综述二 Notch3信号通路与肺动脉高压血管重构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附英文论文一
附英文论文二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3)益气搜风中药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内皮功能影响与机制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论文一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建立与益气搜风中药对模型大鼠内皮功能影响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小结
论文二 益气搜风中药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大鼠血管内皮炎症因子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小结
论文三 益气搜风中药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大鼠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小结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综述
    综述一 现代医学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认识与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综述二 中医学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认识与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致谢

(4)乳酸及TDAG8在HPH中的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1.材料与方法
2.临床研究
3.动物实验
4.统计学分析
5.实验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乳酸及TDAG8在HPH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缩略语表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个人简历
致谢

(5)槟榔多酚对高原肺水肿的预防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1.1 高原及高原肺水肿概述
        1.1.2 高原肺水肿动物模型建立方法
        1.1.3 肺微血管内皮细胞功能
        1.1.4 槟榔与槟榔多酚药理活性
    1.2 研究内容
        1.2.1 高原肺水肿大鼠模型的建立
        1.2.2 槟榔多酚对高原肺水肿预防作用的药效学研究
        1.2.3 槟榔多酚对大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低氧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
    1.3 创新性
    1.4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大鼠高原肺水肿动物模型的建立
    2.1 引言
    2.2 实验材料
        2.2.1 实验动物
        2.2.2 实验仪器及试剂
    2.3 实验方法
        2.3.1 动物分组
        2.3.2 大鼠肺含水量测定
        2.3.3 大鼠肺泡灌洗液蛋白含量测定
        2.3.4 统计学处理
    2.4 结果
        2.4.1 肺含水量
        2.4.2 肺泡灌洗液蛋白含量
    2.5 讨论
    2.6 小结
第三章 槟榔多酚对高原肺水肿预防作用的药效学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材料
        3.2.1 实验动物
        3.2.2 实验仪器及试剂
    3.3 实验方法
        3.3.1 动物分组
        3.3.2 小鼠抗缺氧活性评价
        3.3.3 大鼠血气指标的测定
        3.3.4 大鼠肺含水量的测定
        3.3.5 大鼠肺泡灌洗液蛋白含量的测定
        3.3.6 大鼠肺组织氧化应激指标测定
        3.3.7 大鼠肺组织病理切片的制备与分析
        3.3.8 统计学处理
    3.4 结果
        3.4.1 槟榔多酚能够提高小鼠的抗缺氧能力
        3.4.2 槟榔多酚缓解HAPE大鼠的低氧血症及血液酸碱度失调
        3.4.3 槟榔多酚降低HAPE大鼠的肺含水量
        3.4.4 槟榔多酚减轻HAPE大鼠肺泡内的蛋白渗漏
        3.4.5 槟榔多酚改善HAPE大鼠的氧化应激损伤
        3.4.6 槟榔多酚改善HAPE大鼠肺组织病理损伤
    3.5 讨论
    3.6 小结
第四章 槟榔多酚对大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低氧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材料
        4.2.1 细胞系
        4.2.2 实验仪器及试剂
    4.3 实验方法
        4.3.1 溶液配制
        4.3.2 原代PMVECs细胞的传代培养与鉴定
        4.3.3 PMVECs细胞增殖-毒性检测
        4.3.4 PMVECs细胞氧化应激的测定
        4.3.5 统计学处理
    4.4 结果
        4.4.1 原代PMVECs细胞的鉴定
        4.4.2 槟榔多酚对缺氧所致PMVECs细胞增殖的影响
        4.4.3 槟榔多酚对缺氧所致PMVECs细胞氧化应激的影响
    4.5 讨论
    4.6 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主要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6)泛素化修饰调控低氧性肺动脉高压的作用靶点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前言
第1章 MDM2调控ACE2泛素化参与PAH的病理过程
    1.1 实验材料
        1.1.1 实验动物、细胞
        1.1.2 实验设备
        1.1.3 主要实验试剂与抗体
        1.1.4 实验试剂配制
    1.2 实验方法
        1.2.1 临床患者肺组织标本
        1.2.2 HEK293细胞培养和siRNA转染
        1.2.3 免疫共沉淀(CO-IP)
        1.2.4 实验动物分组
        1.2.5 小鼠血流动力学检测步骤
        1.2.6 右心室肥厚指标评估
        1.2.7 肺组织与右心室取材与存放
        1.2.8 苏木素-伊红染色步骤
        1.2.9 肺组织蛋白提取步骤
        1.2.10 肺组织蛋白定量步骤
        1.2.11 Western Blot步骤
        1.2.12 Angiogram步骤
        1.2.13 统计方法
    1.3 实验结果
        1.3.1 UbiBrowser预测PPARγ和ACE2的E3泛素连接酶及BMPRII突变的家族性PAH大数据分析
        1.3.2 临床患者和实验性小鼠PAH肺组织标本中MDM2和ACE2蛋白表达水平检测及MDM2对ACE2稳定性调控
        1.3.3 E3泛素连接酶MDM2调控ACE2在低氧下的泛素化降解
        1.3.4 MDM2抑制剂JNJ-165改善小鼠PAH及血管重构病理改变
    1.4 讨论
第2章 BRCC36对慢性缺氧诱导的PAH及肺血管重构的作用及机制
    2.1 实验材料
        2.1.1 实验动物、细胞、重组腺病毒
        2.1.2 实验设备
        2.1.3 主要实验试剂与抗体
        2.1.4 实验试剂配制
    2.2 实验方法
        2.2.1 实验动物分组及流程示意图
        2.2.2 PAH缺氧模型建立
        2.2.3 小鼠基因组DNA提取
        2.2.4 SMA22α-BRCC36过表达转基因小鼠的鉴定
        2.2.5 小鼠血流动力学检测步骤
        2.2.6 右心室肥厚指标评估
        2.2.7 肺组织与右心室取材与存放
        2.2.8 肺组织石蜡切片制作步骤
        2.2.9 苏木素-伊红染色步骤
        2.2.10 Weigert弹力纤维染色步骤
        2.2.11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步骤
        2.2.12 TUNEL细胞凋亡检测步骤(显色法)
        2.2.13 肺组织蛋白提取步骤
        2.2.14 肺组织蛋白定量步骤
        2.2.15 Western Blot步骤
        2.2.16 临床患者肺组织标本
        2.2.17 临床人肺动脉平滑肌细胞获取与培养
        2.2.18 大鼠PASMC原代培养
        2.2.19 PASMC传代步骤
        2.2.20 PASMC鉴定
        2.2.21 CCK-8法检测PASMC的增殖活力实验
        2.2.22 TUNEL细胞凋亡检测(荧光法)
        2.2.23 Transwell迁移小室检测细胞迁移实验步骤
        2.2.24 293A细胞复苏、传代、冻存步骤
        2.2.25 重组腺病毒扩增及收集
        2.2.26 细胞蛋白提取步骤
        2.2.27 细胞蛋白定量步骤
        2.2.28 细胞总RNA提取步骤
        2.2.29 cDNA反转录合成步骤
        2.2.30 RT-PCR步骤
        2.2.31 统计方法
    2.3 实验结果
        2.3.1 缺氧对C57BL/6野生型小鼠右心室压力和肺动脉病理性重构的影响
        2.3.2 缺氧处理对野生小鼠肺组织中BRCC36等细胞因子表达水平的影响
        2.3.3 临床PAH患者肺组织标本及离体培养的PASMC中BRCC36细胞因子表达水平检测
        2.3.4 SMA22α-BRCC36特异性过表达小鼠鉴定结果
        2.3.5 平滑肌细胞特异性过表达BRCC36对慢性缺氧小鼠PAH及肺动脉病理性重构的影响
        2.3.6 过表达BRCC36对BMP/TGF-β-PPARγ信号通路的影响
        2.3.7 大鼠PASMC原代培养及鉴定
        2.3.8 探讨缺氧干预对PASMC内BMP-Smad1/5及PPARγ的调节效应及对BRCC表达的影响
        2.3.9 探讨BMP-PPARγ-apoE通路的活化对BRCC36表达的调节效应
        2.3.10 BRCC36重组腺病毒感染PASMC效果
        2.3.11 探讨BRCC36对PASMC缺氧条件下BMP-PPA:Rγ-apoE轴的调节效应
        2.3.12 探讨BRCC36对PASMC缺氧条件下TGF-β-Smad3-PPARγ信号通路的影响
    2.4 讨论
第3章 PAE对PAH及肺血管重构的疗效及对BRCC36表达水平的影响
    3.1 实验材料
        3.1.1 实验动物的来源
        3.1.2 实验设备
        3.1.3 主要实验试剂与抗体
        3.1.4 实验试剂配制
    3.2 实验方法
        3.2.1 PAE溶液配制
        3.2.2 实验动物分组
        3.2.3 PAH缺氧模型建立
        3.2.4 右心室测压检测步骤
        3.2.5 右心室肥厚指标评估
        3.2.6 肺组织与右心室取材与存放
        3.2.7 肺组织右心室石蜡切片制作步骤
        3.2.8 苏木素-伊红染色步骤
        3.2.9 弹力纤维染色步骤
        3.2.10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步骤
        3.2.11 TUNEL细胞凋亡检测步骤
        3.2.12 肺组织蛋白提取步骤
        3.2.13 肺组织蛋白定量步骤
        3.2.14 Western Blot操作步骤
        3.2.15 统计方法
    3.3 实验结果
        3.3.1 PAE可改善慢性缺氧所诱导的右心室压力增加和右心室肥厚
        3.3.2 PAE可改善慢性缺氧诱导的肺血管重构
        3.3.3 PAE可改善慢性缺氧诱导肺血管肌化、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3.3.4 PAE对低氧诱导的BMP-PPARγ-id1信号通路下调的影响
        3.3.5 PAE可抑制慢性缺氧诱导的TGF-β1-Smad3的激活
        3.3.6 PAE可诱导去泛素化酶BRCC36在肺组织中的表达
    3.4 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7)搜风祛痰中药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机制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论文一 搜风祛痰中药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小结
论文二 搜风祛痰中药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血管内皮炎症因子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小结
论文三 搜风祛痰中药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小结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致谢

(8)益气活血方对心梗大鼠代谢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益气活血法治疗心梗的研究进展
        1 心肌缺血的中医认识
        2 心肌梗死的西医认识
        3 益气活血法治疗心肌梗死的认识
        参考文献
    综述二 代谢组学方法在中医药防治心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
        1 代谢组学技术与心血管疾病研究
        2 代谢组学技术在中药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作用机制探索
        3 心血管病不同证型的代谢组学研究探索
        4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三 PI3K/AKT通路在心肌缺血中研究进展
        1 PI3k/Akt通路的组成及其功能
        2 PI3k/Akt通路的激活方式
        3 PI3k/Akt通路的下游保护机制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实验一 益气活血方抗心梗大鼠的药效学研究
        1 材料
        2 方法
        3 统计学方法
        4 结果
        5 讨论
        参考文献
    实验二 益气活血方对急性心梗大鼠代谢组学影响的研究
        1 材料
        2 方法
        3 统计学方法
        4 结果
        5 讨论
        参考文献
    实验三 益气活血方对心梗大鼠AKT/M-TOR通路的影响
        1 材料
        2 方法
        3 统计学方法
        4 实验结果
        5 讨论
        参考文献
结语
创新点
附录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9)血管胰岛素抵抗在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发生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文献回顾
实验一 血管胰岛素抵抗在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发生中的作用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实验二 血管胰岛素抵抗促发低氧性肺动脉高压的机制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10)新型内皮素受体拮抗剂抗肺动脉高压和右心衰竭的药效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第一部分、YJ007 抗肺动脉高压的量效关系研究
    一、材料与方法
        1、实验材料
        2、实验方法
        2.1 缺氧诱导的肺动脉高压模型的制备
        2.2 实验分组
        2.3 大鼠肺动脉压的测定-右心导管术
        2.4 血液学指标测定
        2.5 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测定ET-1 浓度
        2.6 肺血管形态学分析
        2.7 右心室肥大指数
        3、结果处理与统计分析
    二、实验结果
        1.YJ007 对缺氧大鼠肺动脉血压的影响
        2.YJ007 对缺氧大鼠心率的影响
        3.YJ007 对缺氧大鼠血液指标的影响
        4.YJ007 对缺氧大鼠右心指数的影响
        5.YJ007 对缺氧大鼠肺组织中ET-1 含量的影响
        6.YJ007 对缺氧大鼠肺血管形态的影响
        7.YJ007 对缺氧大鼠皮肤刺激的影响
    三、讨论
第二部分、YJ009 抗大鼠右心衰竭的药效学评价
    一、材料与方法
        1、实验材料
        2、试验方法
        2.1 大鼠右心衰竭模型的建立
        2.2 YJ009 急性给药对ET-1 升高大鼠颈动脉压的影响
        2.3 YJ009 对右心衰竭大鼠的作用
        2.4 肺动脉压的测定
        2.5 心脏每搏输出量的测定
        2.6 血液学指标测定
        2.7 右心室肥大指数
        2.8 血浆中脑钠肽(BNP)含量的检测
        2.9 血浆及肺组织中ET-1 含量的检测
        2.10 实时定量RT-PCR(real-time PCR)
        2.11 蛋白免疫印记实验(Western blot)
        2.12 YJ009 对原代培养的新生乳鼠心肌细胞的影响
        3、结果处理与统计分析
    二、实验结果
        (一) 大鼠右心衰竭模型的建立
        1.MCT 诱导的大鼠右心衰竭模型的制备
        1.1 一般情况
        1.2 右心室内各参数的变化
        1.3 血液指标的变化
        1.4 右心指数的变化
        2 缺氧诱导的大鼠右心衰竭模型的制备
        2.1 一般情况
        2.2 肺动脉压力的变化
        2.3 心率和每搏输出量的变化
        2.4 右心指数的变化
        2.5 血液指标的变化
        2.6 血浆中脑钠肽含量的变化
        2.7 血浆和肺组织中ET-1 含量的变化
        (二) YJ009 抗ET-1 诱发大鼠体循环血压升高的作用
        (三) YJ009 对缺氧诱导的右心衰竭大鼠的预防作用
        1.YJ009 预防给药对缺氧大鼠肺动脉压力的影响
        2.YJ009 预防给药对缺氧大鼠心率和每搏输出量的影响
        3.YJ009 预防给药对缺氧大鼠右心指数的影响
        4.YJ009 预防给药对缺氧大鼠血液指标的影响
        5.YJ009 预防给药对缺氧大鼠血浆BNP 含量的影响
        6.YJ009 预防给药对缺氧大鼠血浆及肺组织中ET-1 含量的影响
        7.YJ009 预防给药对缺氧大鼠肺组织和心脏中ETAR mRNA 的影响
        8.YJ009预防给药对缺氧大鼠肺组织和心脏中ETAR蛋白水平的影响
        9.YJ009对心肌细胞ETAR蛋白水平的影响
    三、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文章
个人简历
致谢

四、西拉普利对缺氧大鼠肺血管内皮功能失调的改善作用(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多组学在慢性高原病机制的探索及厄贝沙坦的干预研究[D]. 伊力亚尔·尼加提. 新疆医科大学, 2021
  • [2]西地那非通过Notch3/Hes1通路抑制新生大鼠持续性肺动脉高压的机制研究[D]. 康丽丽. 山东大学, 2021(11)
  • [3]益气搜风中药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内皮功能影响与机制的研究[D]. 张雯雯.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21(02)
  • [4]乳酸及TDAG8在HPH中的作用研究[D]. 吕佳奇. 内蒙古医科大学, 2021(02)
  • [5]槟榔多酚对高原肺水肿的预防作用研究[D]. 霍妍. 兰州大学, 2021(09)
  • [6]泛素化修饰调控低氧性肺动脉高压的作用靶点及机制研究[D]. 沈慧. 扬州大学, 2020
  • [7]搜风祛痰中药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机制的实验研究[D]. 姜丹.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19(01)
  • [8]益气活血方对心梗大鼠代谢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D]. 郑乘龙.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6(08)
  • [9]血管胰岛素抵抗在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发生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 范芳. 第四军医大学, 2013(04)
  • [10]新型内皮素受体拮抗剂抗肺动脉高压和右心衰竭的药效学研究[D]. 张翠.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 2011(07)

标签:;  ;  ;  ;  ;  

西拉普利对缺氧大鼠肺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的改善作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