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湖泊污染治理效果不佳的根本原因及对策

我国湖泊污染治理效果不佳的根本原因及对策

一、我国湖泊污染控制效果不佳的根本原因及对策(论文文献综述)

孙秋燕[1](2021)在《基于新绩效预算的财政节能环保支出效果研究 ——以河南省周口市为例》文中提出

范成新,钟继承,张路,刘成,申秋实[2](2020)在《湖泊底泥环保疏浚决策研究进展与展望》文中指出环保疏浚的决策研究主要涉及"是否疏浚"、"疏浚多少"、"如何疏浚"、"能否疏浚"等问题,关系到工程是否立项、资金投入、工艺选择和疏浚效果等.本文首先简要回顾了50年来环保疏浚研究和发展历史,系统总结了国内外在针对湖泊富营养化、潜在生态风险以及湖泛污染控制方面开展环保疏浚的研究进展,分析了疏浚决策理念的差异和需要完善的问题.然后就疏浚工程量设计,分析了湖泊环保疏浚区域的选定和疏浚面积的确定方法和实例,围绕环保疏浚深度的确定,介绍和分析了视觉分层法、拐点法、背景值法、标准偏差倍数法、频度控制法、生态风险指数法、分层释放法和吸附解析法等方法及其优缺点.接着总结了应用不同工艺疏浚过程中产生的底泥扩散、泄漏和残留原因及影响方面的研究成果,提出了疏浚决策对疏浚工艺的选用要求.最后从重视疏浚后环境效果的过程回溯、悬浮态颗粒物影响以及实质性融入生态风险理念等方面,对湖泊环保疏浚决策的研究进行了展望.本文认为,湖泊的疏浚效果未达到预期多与忽视决策研究有关.决策上的主观性和任意性,不仅可能造成资金的浪费,还容易造成生态环境效益的损害.湖泊的环保疏浚不可能一劳永逸,也不是每个污染的湖泊都需要或可以采用疏浚方式来改善水环境,即使达到了环保疏浚的必要性研究和工程量设计水平,仍需要外源的有效控制和高精度、低扩散、低泄漏的疏浚工艺作为保证.

石凯含[3](2020)在《基于种植大户行为的化肥面源污染防治政策研究》文中认为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兼得、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协同是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的重要内涵,也是我国发展绿色经济、促进绿色农业发展的关键。农业面源污染作为我国农村地区首要污染类型,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农业市场化环境下绿色农业的纵深发展有着重要影响,成为我国涉农政策的重点关注领域。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加大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力度,实施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深入推进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以及“推进有机肥替代化肥”;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进一步提出要:“加大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力度,开展农业节肥节药行动,实现化肥农药使用量负增长”。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深入开展农药化肥减量行动”。可见,农业面源污染是政府长期关注焦点,其中化肥作为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来源更是引起了政府政策的持续关注。持续的宏观政策关注对化肥面源污染问题的解决产生了重要影响,但是政策制定过程中由于缺乏对基层的深入了解,尤其是缺乏对我国农业经营过程中的新型经营主体的充分考虑,部分政策难以充分发挥作用,影响化肥面源污染问题的妥善处置。如何有效处置化肥面源污染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绿色农业发展的重要阻碍,更是我国农业政策制定过程中必须关注的焦点,而农业政策的制定与实施须充分结合实际,考虑农业经营主体行为特征,才能在实施过程中得到农民支持,才能实现政策与农户实际行为相协调,最终充分发挥政策效用,实现政策目标。种植大户是我国农业新型经营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农业规模化生产经营的重要主体,更是化肥面源污染问题得以解决的重要基层主体。基于此,本文以种植大户这一农业规模化和市场化发展中的重要主体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法、slope分析法、空间自相关分析法、空间冷热点分析法、随机前沿分析法、结构方程模型、博弈分析法等多种方法就种植大户行为与化肥面源污染防治政策间关系展开研究,以为政府化肥面源污染防治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具体包括以下内容:一是种植大户与化肥面源污染的概念界定与理论内涵阐述。首先,对种植大户与化肥面源污染的概念进行界定,同时对其相关理论进行梳理,确保研究的准确性与规范性,为后文分析提供良好的理论基础。二是化肥面源污染与治理现状及防治政策演进。首先,对化肥施用总体特征、化肥施用时空特征进行分析,进而简要概括我国化肥面源污染产生的影响,并运用随机前沿分析法对化肥减量空间进行测算。之后,梳理我国化肥面源污染防治政策并对相应政策进行归纳,进而提出化肥面源污染防治政策存在的问题。三是种植大户面源污染防治政策采纳的路径分析,进而对化肥面源污染防治政策进行博弈分析。首先,在对黑龙江省这一典型地区进行深入调研的基础上,通过探究化肥面源污染防治政策采纳过程中种植大户认知—政策采纳意愿—行为三者的内在影响,探明种植大户对防治政策与污染水平的不同认知程度对多种政策的采纳意愿以及最终施肥行为的影响路径;其次,按照“理论综合探讨”→“现实量化分析”→“政策制定博弈”的逻辑通过对种植大户、政府、外部利益群体等利益相关者群体的利益特征进行深入探索,进而对面向种植大户行为特征的化肥面源污染防治政策制定博弈。四是基于种植大户行为的化肥面源污染防治政策的制定及保障措施。在化肥面源污染防治政策博弈分析与国外先进经验借鉴的基础上,根据政策执行性、政策成本控制与政策实效性制定基于种植大户行为的化肥面源污染防治政策。在化肥面源污染防治政策方面,从政策组合、激励手段、补贴程度、投入力度、监管机制等方面进行发展和完善。在具体防治方案拟定上,从条件式污染防治激励方案、层级累进制的补贴激励方案、产研联动式的污染防治方案和政农协同式污染防治方案入手,实现多角度、全方位的方案覆盖。最终,结合肥料使用创新及现代数据技术,从政策设计端、政策执行端以及化肥面源污染防治资金端为化肥面源污染防治政策设置政策保障。研究结果表明:从总体上来看,我国化肥面源污染防治政策的政策体系得到有效建构,各项辅助性技术手段发展程度有待提升。但是,基于种植大户行为的化肥面源污染长效防治政策体系尚未确立,面向种植大户的面源污染防治政策倾斜方式不明确,对种植大户这一市场化细分主体的利益考量程度不足。大户认知、大户偏好、大户特征等因素对化肥面源污染治理和化肥减量政策的反馈性强。从细分来看,政府干预面源污染治理和化肥减量与否对种植大户的影响性具有差别,应当倡导建立基于政策联动和政府—市场—种植大户互动的化肥面源污染治理和化肥减量政策体系。基于政策角度与种植大户行为的交互研究,可知激励型政策与惩罚型政策对于种植大户影响程度强,而技术类的辅助型政策对大户技术采纳行为影响程度弱,但基于科技在农业种植业中的杠杆作用,其作为辅助型政策发挥作用具有必要性。基于此,拟从防治模式、激励手段、补贴程度、投入力度以及监管机制入手,发挥上述主要政策工具类型的作用,制定条件型污染防治激励方案,建构层级累进制补贴激励机制,探索产研联动式污染防治模式,以政农市场协同性防治机制提升我国化肥面源污染治理效果,并全面兼顾数据技术在种植大户面源污染防治补贴中的作用,在现代化治理模式和农业发展生态机制之下探究与种植大户化肥面源污染防治相关的政策,从政农商社等多主体入手,建立基于种植大户行为的政策体系,夯实我国化肥面源污染治理效果,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协同发展。

江浩麟[4](2020)在《西南地区城市水环境污染特征分析及综合整治指导方案研究》文中指出西南地区位于我国西南部,区域内城市水环境经过多年治理得到较大改善,但污染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因此,亟需对西南地区城市水环境展开研究,明确城市水环境污染特征,并制定西南地区城市水环境综合整治指导方案和分步分阶段技术路线图,这对西南地区城市水环境的整治和改善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文献调研总结西南地区城市概况,掌握了西南地区城市自然地理、人口经济、水文水资源、基础设施等基础数据。并选取了区域内的15个城市共计45处断面进行取样检测,选取BOD、TN、NH4+-N、TP四项指标对水体水质进行评价,解析污染特征和成因。结果表明,西南地区城市有接近半数的水体水质较差,接近六成的水体水质没有达到目标水质类别。区域内面源污染严重,主要超标指标为氮、磷。基于西南地区城市的水质目标要求进行水环境容量计算和污染负荷削减分配,制定西南城市水环境污染物总量控制目标,分别确定近期、中期和远期污染物削减目标。综合考虑技术在西南地区城市的适用性和实效性,从点源污染控制、面源污染控制、水体水质提升和城市节水四个方面对西南地区城市水环境提出综合整治指导方案。充分考虑西南地区城市水环境分属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城市,结合城市水环境污染治理的长期性和阶段性,设置西南地区城市水环境综合整治的未来重点技术方向和阶段性治理目标,实施分期治理。最终形成西南地区城市水环境综合整治分阶段技术路线图,指导未来十五年西南地区地方政府对其辖区内城市水体开展治理与修复等工作。

彭媛媛[5](2020)在《我国东南城市水环境特征解析与综合整治指导方案研究》文中指出近年来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人口的增加,城市水环境问题日益严重,主要问题有:城市地表水体污染较严重,大部分水质仍然在Ⅳ类及劣于Ⅳ类;污水排放量大,2017年全国废水排放总量777.4亿t,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182.9亿t、城镇生活污水排放量588.1亿t,生活污水成为主要污染源;随着城市化的加快,土地利用类型的改变使得降雨径流带来的面源污染成为一些城市的主要水环境问题。虽然我国在水环境治理中做了大量工作,但是距离城市水环境水体功能达标、实现生态宜居城市等的要求还有差距。因此,亟需制定城市水环境综合整治指导方案和技术路线图,为城市水环境污染总体调控、水环境综合整治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本研究选取东南地区的主要河流和湖泊进行水质监测与评价。评价结果表明,东南地区地表水质在Ⅳ类及劣于Ⅳ类的占比较大,东南地区水质整体较差。对东南地区河流、湖泊水环境污染的时空特征分别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从时间上看,区域城市水体的水质状况这几年正在逐渐转好;丰水期水质明显好于其他时期;夏季水质明显好于冬季。从空间上看,经过城市后水质普遍变差;上游水质较下游水质好;支流水质对城市河流的影响较大。对典型城市污染源进行估算分析,区域主要污染成因是城市生活源、管网问题造成的生活污水直排、降雨径流污染以及支流的影响。区域城市水体主要污染因子是COD和氨氮。基于水环境特征和污染成因分析的结果,构建了适合本地区的综合整治指导方案,包括编制目标的确定、水环境容量计算、污染负荷分配计算和指导方案。其中东南地区河流水环境容量多采用河流一维模型;湖泊水环境容量计算时,COD和氨氮多采用零维模型,TN和TP多采用营养盐允许负荷模型;污染负荷分配推荐使用等比例分配法;分别从点源污染控制、面源污染控制、水体水质改善与提升控制和节水这四个方面进行详细的方案方法介绍、案例介绍和技术推荐。分析东南地区水环境演化及治理历程,确立时间轴和分阶段目标,确定每个阶段综合整治需求和战略任务,最后确定技术发展重点形成东南地区水环境综合整治技术路线图。

刘赛君[6](2020)在《云南省生态环境满意度估计及影响因素分析 ——基于复杂样本调查数据》文中提出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环境的污染与保护问题已经成为一项影响全人类发展的全球性问题。由于人类对环境的种种破坏,诸多环境问题已经逐渐暴露出来,例如全球变暖、雾霾等问题成为了人类生活的重大困扰。相关资料表明,云南省自2003年以来,生态环境遭受破坏的范围不断扩大,主要污染物的排放发生大面积反弹,绿色可持续发展面临巨大的压力。2015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时,进一步强调要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为云南指出了“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三个新战略定位,生态文明建设对于云南省的意义更为突出和重要。近几年,政府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度在不断增加,对环境的治理也成为了备受关注的焦点,各界学者对环保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学术界对于环境污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环境污染与产业结构的关系、生态环境污染的综合评价等方面的问题已有广泛的研究,但是关于生态环境满意度的研究仍处在起步阶段,各类网站上可检索到的相关文献十分少见。因此,研究现阶段公众对云南省生态环境的态度,或者说满意度,和云南省生态环境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对于深入理解环境现状的由来、探究环境问题的源头,对于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对于进一步反映云南省各地在生态环境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短板,在此基础上来改进工作、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针对云南省2018年公众生态环境满意度调查数据进行探索性分析,一共包括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对国内外关于生态环境、满意度以及生态环境满意度的研究文献进行梳理。发现关于满意度的研究大多是在探究影响因素,而对于满意度的测量都是采用普通加权平均的方式并且未能计算估计误差;此外,也鲜有深入分析公众生态环境满意度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难以为公众关于环境的满意度提供反馈机制,尚不足以构成为政府提供进一步环境政策参考的理论体系。在此基础上提出本文的研究思路和方法,针对本文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对相关概念和理论进行详细说明,为下文的实证分析奠定基础。第二部分对本次研究数据来源进行介绍并对原始数据进行预处理,删除问卷中缺失的数据。接下来使用普通方法和刀切法对云南省总体生态环境满意度进行估计,结果表明,二者在满意度得分和最终排名上有一定的差别,相比于普通方法,刀切法考虑到了样本的层次结构来进行估计,并能给出估计误差,估计结果相对更加精确。第三部分对云南省生态环境满意度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首先,对总体生态环境满意度的分布进行描述,以及样本背景的不同对总体生态环境满意度造成的差异性进行分析;然后,以云南省的样本为总体,构建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分析,探究全省总体生态环境满意度的影响因素;最后,对各州市样本分别建立二元logictic回归模型对总体生态环境满意度和各指标之间进行回归分析,找到对不同州市的总体生态环境满意度有显着性影响的指标。第四部分对本研究的结论进行总结,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包括云南省整体层面的共性建议,以及针对不同州市提出的差异性建议。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第一,将刀切法此类非参数估计方法用于满意度得分的计算,与传统的利用简单加权平均方式计算满意度得分相比更加精确;并且给出了估计误差,可以此来验证抽样时的假定误差,这是在以往计算满意度得分时无法做到的。第二,对于生态环境满意度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层次的探究,研究公众对于生态环境满意度中不同指标满意度的反馈,有利于政府环保政策的进一步改善。

潘锋[7](2020)在《乡村水污染治理对策研究 ——以永嘉县岩坦镇为例》文中研究表明水作为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不可或缺的物质,同时也是促进经济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无论是在维持整体生态平衡方面,还是在促进乡村资源环境保护方面,以及推动乡村治理良性发展上都产生着极大的影响。随着我国在经济发展及生活质量方面的不断提高,我国乡村水环境遭受的污染问题也日益突出。目前的乡村水污染状况已经成为了制约乡村生态环境改善、阻碍农业可持续发展以及乡村正常生产生活的重要原因,虽然水污染治理的技术和方法在不断地改进和提升,但这种治理的速度依旧很难跟上乡村水环境被污染的速度,因此乡村水环境恶化的态势并未得到有效的遏制(周红颖2017),所以了解乡村水污染现状、分析水污染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治理及改善水污染问题已迫在眉睫。本篇论文将以水污染治理为研究课题,通过永嘉县岩坦镇的实例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研究分为五个部分:一是引言,阐述了研究的选题背景和现实意义,梳理了研究现状,分析了研究的特点和不足。二是理论研究,阐明了公共管理理论、协同治理理论等四个理论对污水治理的现实指导意义,为选题的研究奠定理论基础。三是实证分析,以永嘉县岩坦镇为例,对其水资源基本情况、水污染情况以及治理现状进行了实证调查。岩坦镇总体水资源比较丰富,在生活污水、农业污水以及企业污水三个方面的污染情况较为严重,治理过程中尽管在污染物和河湖水方面有些改善,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四是对永嘉县岩坦镇水污染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原因进行分析,分析了包括污水处理设施不完善,责任落实不到位,政治法律社会机制不健全方面等五大问题,并针对问题进行原因分析,从思想、资金、技术、管理机制法律政策、公众参与等五个方面入手。五是在上述的问题及原因的基础上,进行乡村水污染治理的路径探究,有针对性的提出加大客观因素投入、健全法律制度、推动多元主体参与、完善责任追究、发挥市场作用五个方面的对策。本文认为加强乡村污水治理,提升乡村水质量,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一方面能够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实施,真真切切地关系到乡村居民每个人的切身利益,另一方面,为更好的促进我国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就需要协同治理改变以往治标不治本的治理方式,从而抓住根源问题对症下药,尽快采取有效措施遏止这不利局面,早日实现水污染治理的新突破,最终促进乡村水环境的可持续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何明耽[8](2019)在《云南省执行环境保护督察制度的效果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断深入推进,环境保护督察制度作为生态环保常态化监督制度创新之一,其对进一步促进地方政府履行自身环保职责、全面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党政同责”有着重要影响和作用。通过近两年的实践,证实环保督察制度落实对进一步解决影响民生环境问题,促进地方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协调统一,对地方政府切实履行环保主体责任等具有一定作用,然而,在实际运行过程中,环境保护督察制度依然存在诸多不足。作者经过两年公共管理知识的学习,对该制度进行了一些思考。在本文中,通过运用文献资料研究法、比较分析法、实际案例法等,结合本人在云南省基层参与环保督察工作的经验观察和一些所思,来分析中央环保督察对云南省环境治理产生的效果和影响,并对其实施过程中存在不足和原因进行分析,结合环境保护督察制度现状提出完善策略,通过研究,本文主要得出以下结论:第一,环保督察制度有助于地方政府切实履行环保责任,主要体现在促进督察常态化制度形成,解决原有区域环境管理体制局限,督察地方政府贯彻落实国家环保法律法规,强化监督问责机制,影响政府领导人的环境态度,积极引导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等。第二,环保督察制度在落实和实施的过程中依然存在诸多不足和局限性,环保督察制度缺乏法律依据与支撑,在我国诸多环境保护相关的法律中找不到环保督察落实依据,地方和部门政治站位不高,少数领导干部还存在“一督了之”“侥幸过关”“万事大吉”等消极心理,暴露出整改责任压得不实、抓得不紧的问题。表面整改、虚假整改现状突出,影响了环境保护督察制度的实际效果,环保督察机构不健全,尤其是地方督察机构和日常督察机构有待进一步完善。第三,环保督察制度落实存在诸多不足,受多方面的影响,其中,地方政府对环保督察工作的紧迫性、艰巨性、长期性认识不足,工作开展不平衡或抓得不够紧,从而导致部分重点项目进展滞后是基础原因。环保政治考核在地方政府中常常存在弄虚作假现象,地方经济利益纠葛问题突出,当经济利益与环保检查出现矛盾时,地方政府会出现选择性替代,或者敷衍应付,导致环保政策无法切实落地。此外,环保督察机制不够规范,尽管环保督察制度在责任追究环节上已经初步形成一定的制度体系,但从法治体系建设的高度与强化权力约束的角度有待进一步加强。

丁智帆[9](2019)在《武汉市汤逊湖污染治理研究 ——基于整体性治理理论的视角》文中提出21世纪以来,我国市场经济一直保持高速率发展,但生态文明建设与环境保护则相对滞后,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近年来,各级政府全面加强了环保方面的监管,但相对而言,政府主体发挥的管理作用不够,口号多、行动少,“边污染、边治理”的乱象依然大量存在,综合性、整体性治理的体制还有待进一步建立,这是生态文明建设与环境保护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而城市湖泊治理作为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城市生态文明的恢复和重建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整体性治理在经历了近二十年的发展之后,已经成为各级政府管理公共事务的重要工具,而整体性治理理论的形成原因、治理理念、理论内涵均与汤逊湖污染治理问题非常契合,研究整体性治理理论在汤逊湖污染治理中发挥的作用与发展方向,对于武汉市各级政府如何切实发挥一个公共管理者的责任,彻底改善武汉市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共包括五个部分:第一章是绪论部分,对论文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予以介绍,并对国内外整体性治理理论和湖泊治理的主要动态予以梳理,随后阐明论文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第二章对论文相关的基本概念予以界定,并细致阐述了整体性治理理论提出的背景、理论的渊源及核心要素,随后进一步对该理论与汤逊湖污染治理研究的契合性展开分析。第三章对汤逊湖污染治理的现状进行调研,包括汤逊湖的基本情况,汤逊湖的污染情况,以及汤逊湖污染治理的现状。第四章基于整体性治理理论对汤逊湖污染治理问题进行深度剖析,分析汤逊湖污染久治无效所存在政府治理理念落后、政府绩效考核机制不合理、“湖长制”形同虚设、“九龙治水”现象严重等问题,并深入分析问题是由于政府对民众需求的忽视、政府部门之间缺少协调整合、政府治理职能的碎片化、治理主体的单一性、和治理信息网络平台的缺失所造成的。第五章根据分析出的问题原因,提出如何构建汤逊湖污染整体性治理模式,一是要牢固树立以民为本、整体性等正确理念,二是要全面建立健全法律法规、社会监督、协作等运行机制,三是从探索成立跨区域整体性治理部门、提高公众参与度丰富治理主体、制定合理的绩效考核制度、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构建信息共享综合治理平台五个方面实现政府整体性治理。

李晴[10](2019)在《政府环境绩效审计评价体系构建及应用研究 ——以云南省滇池治理项目为例》文中研究指明水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必需资源,为人类生存和发展提供基本条件。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工业化、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水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湖泊资源同样面临严峻的生态问题,成为制约相关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引起政府高度重视。党的十九大提出,我们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保护水资源环境、管理环境污染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因此政府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资金进行环境污染治理和预防。为了确保政府对环境管理项目实施的经济性、有效性,政府环境绩效审计由此展开。我国政府环境绩效审计研究起步较晚,至今尚未形成一套系统完善的政府环境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因此要选取评价指标构建相关评价指标体系。用国家审计推动政府部门进行管理,提高工作效率,改善管理效果,提高治理效益,对政府环境绩效审计进行研究具有深远意义。本文主要研究成果如下:一、梳理了国内外关于环境绩效审计和政府环境绩效审计评价体系的研究历程和现状,提出政府环境绩效审计是以可持续发展理论、受托责任理论、环境资源价值理论、国家治理理论为基础展开的、对政府环境管理项目进行评价的活动。二、对政府环境绩效审计评价体系的组成要素进行分析,提出概念界定,明确评价体系的构建原则和标准,为政府环境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奠定良好的基础。三、本文旨在构建一套针对对湖泊环境治理项目进行政府环境绩效审计评价的指标体系,宏观标准和微观标准相结合,以PSR模型为框架进行指标选取,保证评价指标全面性。运用层次分析法赋予指标权重,提高体系构建科学性。选取环境优值模型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指标体系进行综合评价,得出绩效评价结果。四、通过对滇池治理项目各年度环境优值进行对比,得出项目实施成果显着;通过模糊综合评价得出滇池治理项目绩效等级为“优”;对评价指标体系的可行性进行验证,同时为滇池流域环境治理效益提升提出建议。五、希望对我国政府环境绩效审计其他领域的研究以及评价标准的统一提供经验借鉴。

二、我国湖泊污染控制效果不佳的根本原因及对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我国湖泊污染控制效果不佳的根本原因及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2)湖泊底泥环保疏浚决策研究进展与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1 污染湖泊底泥疏浚的必要性研究
2 湖泊底泥环保疏浚范围和深度的研究
    2.1 湖泊环保疏浚范围的确定方法
    2.2 湖泊环保疏浚深度的确定方法
        2.2.1 视觉分层法
        2.2.2 拐点法
        2.2.3 背景值法
        2.2.4 标准偏差倍数法
        2.2.5 频率控制法
        2.2.6 生态风险指数法
        2.2.7 分层释放法
        2.2.8 吸附解析法
3 湖泊底泥环保疏浚工艺选择研究
    3.1 环保疏浚方式的选择
    3.2 基于疏浚中再悬浮和颗粒扩散考虑的疏浚工具的选择
    3.3 绞吸式疏浚船的装备改进和工艺选择
4 湖泊底泥疏浚可行性分析研究
    4.1 环保疏浚的技术性分析
    4.2 环保疏浚的经济性分析
    4.3 环保疏浚的安全性分析
    4.4 环保疏浚的工程效益分析
    4.5 环保疏浚的工期分析
    4.6 环保疏浚方案的比选
5 研究展望
    5.1 重视对湖泊疏浚后环境效果的回溯性研究,总结经验教训,建立适合我国发展的环保疏浚决策程序和内涵
    5.2 重视疏浚决策中对悬浮态颗粒物分布和疏浚区底泥异地来源等信息的掌握,不是所有底泥污染的湖泊或湖区都适合采用环保疏浚方式治理内源污染,疏浚并非一劳永逸
    5.3 疏浚深度和范围的确定仍是湖泊环保疏浚决策研究中的理论与技术瓶颈,必须实质性融入生物生态风险理念,遵从客观性评价,引入新技术

(3)基于种植大户行为的化肥面源污染防治政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 农业面源污染影响因素研究
        1.3.2 化肥面源污染防治政策研究
        1.3.3 化肥面源污染防治与农户行为研究
        1.3.4 国内外研究述评
    1.4 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框架
        1.4.3 研究方法
    1.5 创新点
2 概念界定与基础理论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种植大户
        2.1.2 化肥面源污染
    2.2 相关理论基础
        2.2.1 行为经济理论
        2.2.2 生态平衡理论
        2.2.3 农业政策及外部性理论
        2.2.4 农户行为理论
    2.3 本章小结
3 化肥面源污染与治理现状及防治政策演进
    3.1 化肥施用特征概况
        3.1.1 化肥施用量及施用强度
        3.1.2 化肥施用结构对比分析
        3.1.3 内部施用均衡度对比
    3.2 化肥施用时空特征分析
        3.2.1 研究方法
        3.2.2 化肥施用空间分布情况分析
        3.2.3 空间冷热点分析
    3.3 我国化肥面源污染产生的影响
        3.3.1 河流水体污染表现
        3.3.2 湖泊(水库)水体污染表现
        3.3.3 土地土壤污染表现
        3.3.4 农业废弃物污染表现
    3.4 化肥施用减量空间分析
        3.4.1 分析方法
        3.4.2 化肥施用效率测度
        3.4.3 化肥施用减量空间
    3.5 化肥面源污染防治政策演进与归纳
        3.5.1 化肥面源污染防治政策演进
        3.5.2 化肥面源污染防治政策汇总
    3.6 我国化肥面源污染防治政策存在的问题
        3.6.1 政策缺乏前瞻性且手段单一
        3.6.2 政策扶持力度薄弱
        3.6.3 化肥面源污染数据管理水平低
        3.6.4 化肥面源污染防治政策落地难
        3.6.5 盲目追求化肥减排量化目标
    3.7 本章小结
4 问卷设计、描述性统计及有效性检验
    4.1 问卷设计与调查
        4.1.1 问卷设计
        4.1.2 问卷调查
    4.2 测量变量问项设计及描述性统计分析
        4.2.1 测量变量问项设计
        4.2.2 测量变量数据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4.3 测量量表的信度检验
        4.3.1 种植大户认知测量量表的信度检验
        4.3.2 种植大户政策采纳意愿测量量表的信度检验
        4.3.3 种植大户施肥行为测量量表的信度检验
    4.4 测量量表的效度检验
        4.4.1 种植大户施肥行为测量量表的信度检验
        4.4.2 种植大户政策采纳意愿测量量表的效度检验
        4.4.3 种植大户施肥行为测量量表的效度检验
    4.5 本章小结
5 种植大户化肥面源污染防治政策采纳的路径分析
    5.1 研究方法
        5.1.1 结构方程模型的概念
        5.1.2 模型适配度指标选择
    5.2 种植大户认知、经济政策采纳意愿与行为的路径分析
        5.2.1 政策认知对经济政策采纳意愿的路径结果
        5.2.2 污染认知对经济政策采纳意愿的路径结果
        5.2.3 经济政策采纳意愿对施肥行为的路径结果
        5.2.4 污染认知、经济政策采纳意愿与施肥行为的路径结果
        5.2.5 认知、经济政策采纳意愿与施肥行为的路径结果
    5.3 种植大户认知、惩罚政策采纳意愿与行为的路径分析
        5.3.1 污染认知对惩罚政策采纳意愿的路径结果
        5.3.2 惩罚政策采纳意愿对施肥行为的路径结果
        5.3.3 污染认知、惩罚政策采纳意愿与施肥行为的路径结果
        5.3.4 认知、惩罚政策采纳意愿与施肥行为的路径结果
    5.4 种植大户污染认知、辅助政策采纳意愿与施肥行为的路径分析
        5.4.1 辅助政策采纳意愿对施肥行为的路径结果
        5.4.2 污染认知、辅助政策采纳意愿与施肥行为的路径结果
    5.5 本章小结
6 基于相关者利益特征的化肥面源污染防治政策制定博弈
    6.1 化肥面源污染防治政策利益相关者分类
        6.1.1 种植大户
        6.1.2 政府
        6.1.3 外部利益群体
    6.2 利益相关者利益特征分析
        6.2.1 种植大户利益特征
        6.2.2 非农社会性主体利益特征
        6.2.3 央地政府利益特征
    6.3 化肥面源污染防控政策制定博弈模型建构
        6.3.1 博弈模型假设
        6.3.2 种植大户与央地政府博弈模型
        6.3.3 种植大户与非农外部利益群体博弈模型
    6.4 不同治理模式化肥面源污染防治政策博弈分析
        6.4.1 治理成本最优决策分析逻辑
        6.4.2 整体收益最优决策分析逻辑
        6.4.3 基于外部性的决策分析逻辑
    6.5 本章小结
7 国外化肥面源污染防治政策经验借鉴
    7.1 美国化肥面源污染防治政策的经验
        7.1.1 建构污染防治法律体系
        7.1.2 重点区域划分治理模式
        7.1.3 探索污染多元防治机制
        7.1.4 丰富立体防治政策组合
    7.2 以色列化肥面源污染防治政策的经验
        7.2.1 节水政策主导型污染防治
        7.2.2 多职能部门协同治理模式
        7.2.3 多类型政策交互覆盖机制
        7.2.4 产研财政联动式投入模式
    7.3 欧盟化肥面源污染防治政策的经验
        7.3.1 命令控制型法律法规格局
        7.3.2 共同政策中心型治理逻辑
        7.3.3 有机农业效用最优化模式
        7.3.4 市场激励与政策调控融合
    7.4 化肥面源污染防治政策制定经验的国际启示
        7.4.1 关注法律法规的防治先导性
        7.4.2 以科技手段为污染防治支撑
        7.4.3 培育规模生产主体发挥带头作用
        7.4.4 探索数据技术导向防治路径
    7.5 本章小结
8 基于种植大户行为的化肥面源污染防治政策制定及保障措施
    8.1 化肥面源污染防治政策改进
        8.1.1 制定化肥面源污染防治政策组合
        8.1.2 推进财税协同化肥面源污染防治
        8.1.3 制定多效化肥减量与有机肥补贴
        8.1.4 政企合作参与化肥面源污染防治
        8.1.5 收紧化肥面源污染防治监督口径
    8.2 基于种植大户行为的化肥面源污染防治方案设计
        8.2.1 条件式大户化肥污染防治激励方案
        8.2.2 层级累进大户有机肥补贴激励方案
        8.2.3 产研联动式大户面源污染防治方案
        8.2.4 政农协同式大户面源污染防治方案
    8.3 基于种植大户行为的化肥面源污染防治政策制定保障措施
        8.3.1 政策设计端严控化肥面源污染防治
        8.3.2 化肥面源污染政策执行端组织保障
        8.3.3 肥料施用创新及现代数据技术保障
        8.3.4 化肥面源污染防治资金端支持保障
    8.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东北林业大学 博士学位论文修改情况确认表

(4)西南地区城市水环境污染特征分析及综合整治指导方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城市水环境污染特征和综合整治研究进展
        1.2.1 国内外城市水环境污染特征研究进展
        1.2.2 国内外城市水环境综合整治研究进展
    1.3 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第2章 我国西南地区城市水环境概况及污染特征解析
    2.1 西南地区概况
        2.1.1 气候和自然地理
        2.1.2 人口经济和产业结构
        2.1.3 水资源和水文
        2.1.4 城市基础设施情况
    2.2 西南地区城市水环境概况
        2.2.1 西南地区城市污水排放量
        2.2.2 西南地区城市水功能分类
        2.2.3 西南地区城市水环境现状
    2.3 西南地区城市水环境污染特征解析
        2.3.1 城市水环境污染特征表征方法
        2.3.2 西南地区城市河流污染时空特征解析
        2.3.3 西南地区城市湖泊污染时空特征解析
    2.4 西南地区城市水环境污染关键因子识别和污染成因解析
        2.4.1 西南地区城市水环境污染关键因子识别
        2.4.2 西南地区城市水环境污染成因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我国西南地区城市水环境综合整治指导方案的构建
    3.1 我国西南地区城市水环境综合整治指导方案编制总则
        3.1.1 方案编制的目的与指导思想
        3.1.2 方案编制原则与依据
        3.1.3 西南地区城市水环境综合整治目标的确定
        3.1.4 方案编制的主要内容
    3.2 西南地区城市水环境功能区划和水环境目标的确定
    3.3 西南地区城市水环境容量及污染负荷削减分配方法研究
        3.3.1 西南地区城市水环境容量计算方法研究
        3.3.2 西南地区城市污染负荷削减分配方法研究
        3.3.3 西南地区城市生态流量核算方法研究
    3.4 西南地区城市水环境综合整治指导方案研究
        3.4.1 西南地区城市水环境综合整治点源污染控制方案
        3.4.2 西南地区城市水环境综合整治面源污染控制方案
        3.4.3 西南地区城市水体水质改善与提升方案
        3.4.4 西南地区城市节水方案
第4章 我国西南地区城市水环境综合整治技术路线图
    4.1 我国西南地区城市水环境综合整治技术路线图编制总则
        4.1.1 技术路线图编制的目的
        4.1.2 技术路线图编制原则与依据
        4.1.3 技术路线图编制步骤
    4.2 西南地区城市水环境综合整治技术路线图制定方法研究
        4.2.1 西南地区城市水环境演化及治理历程
        4.2.2 西南地区城市水环境综合整治时间轴及分阶段目标的确立
        4.2.3 西南地区城市水环境综合整治需求和战略任务分析
        4.2.4 西南地区城市水环境综合整治未来技术发展重点
        4.2.5 西南地区城市水环境综合整治技术路线图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西南地区城市水体水质指标
附录B 西南地区城市水质类别评价结果
个人简介
获得成果目录
导师简介
副导师简介
致谢

(5)我国东南城市水环境特征解析与综合整治指导方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城市水环境特征解析与综合整治研究进展
        1.2.1 国内外城市水环境污染特征研究进展
        1.2.2 国内外水环境综合整治研究进展
    1.3 研究目的与内容
        1.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2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2.我国东南地区城市水环境概况及污染特征解析
    2.1 东南地区概况
        2.1.1 位置及城市分类
        2.1.2 气候和自然地理
        2.1.3 人口经济和产业结构
        2.1.4 水资源和水文
        2.1.5 城市涉水基础设施
    2.2 东南地区城市水环境概况
        2.2.1 东南地区水污染物排放量
        2.2.2 东南地区水环境水域功能分类
        2.2.3 东南地区城市水环境现状
    2.3 东南地区城市水环境污染特征解析
        2.3.1 东南地区城市河流污染特征解析
        2.3.2 东南地区城市湖泊污染特征解析
    2.4 东南地区城市水环境污染关键因子识别和污染成因解析
        2.4.1 东南地区城市水环境污染关键因子识别
        2.4.2 东南地区城市水环境污染成因分析
    2.5 本章小结
3.我国东南地区城市水环境综合整治指导方案构建
    3.1 我国东南地区城市水环境综合整治指导方案编制总则
        3.1.1 方案编制的目的与指导思想
        3.1.2 方案编制原则与依据
        3.1.3 东南地区城市水环境综合整治目标的确定
        3.1.4 方案编制的主要内容
    3.2 东南地区城市水环境容量及污染负荷削减分配方法研究
        3.2.1 东南地区城市水环境容量计算方法研究
        3.2.2 东南地区城市污染负荷削减分配方法研究
        3.2.3 生态流量计算方法
    3.3 东南地区城市水环境综合整治方案研究
        3.3.1 东南地区城市水环境综合整治点源污染控制方案
        3.3.2 东南地区城市水环境综合整治面源污染控制方案
        3.3.3 东南地区城市水体水质改善与提升方案
        3.3.4 东南地区城市节水方案
4.我国东南地区城市水环境综合整治技术路线图
    4.1 我国东南地区城市水环境综合整治技术路线图编制总则
        4.1.1 技术路线图编制的目的
        4.1.2 技术路线图编制原则与依据
        4.1.3 技术路线图编制方法
    4.2 东南地区城市水环境综合整治技术路线图制定方法研究
        4.2.1 东南地区城市水环境演化及治理历程
        4.2.2 东南地区城市水环境综合整治时间轴及分阶段目标的确立
        4.2.3 东南地区城市水环境综合整治需求和战略任务分析
        4.2.4 东南地区城市水环境综合整治未来技术发展重点
    4.3 东南地区城市水环境综合整治技术路线图
5.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副导师简介
致谢

(6)云南省生态环境满意度估计及影响因素分析 ——基于复杂样本调查数据(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文献回顾
        一、关于生态环境的研究
        二、关于满意度的研究
        三、关于生态环境满意度的研究
        四、文献评述
    第三节 研究内容、思路及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思路
        三、研究方法
    第四节 本文的创新点
第二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第一节 概念界定
    第二节 理论基础
        一、刀切法(Jackknife)
        二、结构方程模型
        三、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
第三章 总体生态环境满意度的估计
    第一节 数据来源及预处理
        一、数据来源
        二、数据的预处理
    第二节 生态环境满意度的估计
        一、普通方法估计总体生态环境满意度
        二、刀切法估计总体生态环境满意度
        三、估计结果分析
第四章 生态环境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分析
    第一节 描述性统计分析
        一、总体生态环境满意度分布
        二、样本背景差异对总体生态环境满意度的影响
    第二节 结构方程模型分析
        一、结构方程模型的构建
        二、模型运行结果及分析
    第三节 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
        一、多重共线性检验
        二、模型的检验与拟合
        三、模型的结果与解释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第一节 研究结论
    第二节 对策建议
        一、云南省整体层面的共性建议
        二、云南省各州市的差异性建议
    第三节 研究展望
        一、文献梳理的不足
        二、研究方法有待进一步扩展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7)乡村水污染治理对策研究 ——以永嘉县岩坦镇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概况
        1.3.1 国内研究概况
        1.3.2 国外研究概况
        1.3.3 文献综述
    1.4 研究方法
        1.4.1 问卷调查法
        1.4.2 访谈法
    1.5 研究创新点
第二章 乡村水污染治理的理论依据
    2.1 公共物品理论
    2.2 公共管理理论
    2.3 协同治理理论
    2.4 环境产权理论
第三章 乡村水污染治理现状
    3.1 水资源基本情况
    3.2 水污染现状
        3.2.1 生活污水
        3.2.2 农业污水
        3.2.3 企业污水
    3.3 水污染治理现状
        3.3.1 生活污水治理现状
        3.3.2 农业污水治理现状
        3.3.3 企业污水治理现状
        3.3.4 总体污水治理现状
第四章 乡村水污染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4.1 水污染治理存在问题
        4.1.1 污水处理设施不完善
        4.1.1.1 污水设施配备不够完善
        4.1.1.2 污水收集系统效率不高
        4.1.1.3 控源截污工作不到位
        4.1.2 污水处理建设工作存在欠缺
        4.1.2.1 水源利用缺乏科学指导
        4.1.2.2 水利服务体系缺乏建设
        4.1.3 缺乏多元主体协同治理
        4.1.3.1 缺乏协同建设
        4.1.3.2 缺乏公众参与
        4.1.3.3 缺乏协同监督
        4.1.4 水污染治理责任落实不到位
        4.1.4.1 水污染治理责任分工不明确
        4.1.4.2 水污染治理失职责任追究不严厉
        4.1.5 水污染治理机制不健全
        4.1.5.1 水污染治理的政治机制不健全
        4.1.5.2 水污染治理的法律机制不健全
        4.1.5.3 水污染治理的社会机制不健全
    4.2 水污染治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4.2.1 资金投入力度不够
        4.2.1.1 资金投入不够
        4.2.1.2 资金使用欠合理
        4.2.2 技术手段落后
        4.2.2.1 技术方式落后更新缓慢
        4.2.2.2 缺乏技术人才及治理方案
        4.2.3 思想认识不到位
        4.2.3.1 思想上不够重视
        4.2.3.2 水污染治理观念较为陈旧
        4.2.4 管理机制法规政策不完善
        4.2.4.1 环境管理机制不健全
        4.2.4.2 法规政策不完善
        4.2.4.3 政策及建设机制存在欠缺
        4.2.5 公众参与监督存在欠缺
        4.2.5.1 公众参与机制不健全
        4.2.5.2 缺少社会及公众监督
第五章 乡村水污染治理的对策研究
    5.1 加大多层面客观因素的投入
        5.1.1 加大资金拨付力度
        5.1.2 完善硬件设施配备
    5.2 健全制度及法律法规体系
        5.2.1 完善污水治理法律法规体系
        5.2.2 建立水污染管理制度及机构
        5.2.3 推动政府主导指挥政策制定
    5.3 加强推动多元主体参与监督
        5.3.1 强化乡村居民企业治水意识
        5.3.2 建立多层次多主体监督体系
    5.4 完善责任追究等多种机制
        5.4.1 健全水污染治理的多种机制
        5.4.2 加大污水治理责任追究力度
    5.5 促进市场机制的形成及发挥作用
        5.5.1 积极推进水务管理体制改革
        5.5.2 构建水务管理市场运行体系
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8)云南省执行环境保护督察制度的效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 国外研究综述
        1.3.2 国内研究综述
        1.3.3 简要评述
    1.4 研究方法和思路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思路
    1.5 可能的创新点和不足之处
        1.5.1 创新点
        1.5.2 难点
2 环保督察制度的内涵、特点和作用
    2.1 环保督察制度的内涵
        2.1.1 环保督察制度的发展演变
        2.1.2 环保督察制度的基本定位
    2.2 环保督察制度的特点
        2.2.1 严肃性
        2.2.2 权威性
        2.2.3 政治性
        2.2.4 政策性
        2.2.5 惩戒性
    2.3 环保督察制度的作用
        2.3.1 促进督察常态化制度形成
        2.3.2 解决原有区域环境管理体制局限性
        2.3.3 促进地方政府贯彻落实国家环保法律法规
        2.3.4 强化监督问责
        2.3.5 影响政府领导人的环境态度
        2.3.6 引导社会公众参与
3 云南省执行环保督察制度效果分析
    3.1 云南省环境治理整改整体概况
    3.2 云南省执行环保督察制度前后环境治理情况对比分析
        3.2.1 环境意识对比
        3.2.2 环保资金投入力度对比
        3.2.3 执法力度对比分析
    3.3 基于环保督察制度云南省具体整改案例效果分析
        3.3.1 大理市洱海环境整改效果分析
        3.3.2 丽江拉市海环境整改效果分析
        3.3.3 红河州重金属污染治理效果分析
4 执行环保督察制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与原因分析
    4.1 执行环保督察制度中存在不足
        4.1.1 环保督察制度的落实缺乏法律依据
        4.1.2 地方和部门政治站位不高
        4.1.3 表面整改、虚假整改现状突出
        4.1.4 环保督察机构不健全
    4.2 执行环保督察制度存在不足的原因分析
        4.2.1 地方政府对环保督察工作重要性认识不足
        4.2.2 环保督察制度政治绩效考核限制
        4.2.3 地方经济利益纠葛问题突出
        4.2.4 环保督察机制不规范,实施细则不完善
5 强化环保督察制度执行的相关建议
    5.1 健全相关法律制度,提供切实保障基础
    5.2 完善环保督察工作机制
        5.2.1 深化生态环境问题群众举报处理机制
        5.2.2 深化生态环境问题及时整改机制
        5.2.3 强化环保激励约束机制
    5.3 完善环境保护督察权力体系
        5.3.1 完善监督检查权
        5.3.2 完善监察督办权
        5.3.3 完善督察处置权
        5.3.4 完善督察问责权
        5.3.5 完善督察保障权
    5.4 创新环保督察工作方式
        5.4.1 延长督察环节
        5.4.2 提高督察主体的督察能力
        5.4.3 完善相关机构,提升环保督察力量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9)武汉市汤逊湖污染治理研究 ——基于整体性治理理论的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 研究背景
        2. 研究意义
    (二) 国内外文献综述
        1. 整体性治理理论综述
        2. 湖泊治理研究综述
        3. 研究简评
    (三)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 研究内容
        2. 研究方法
二、基本概念与理论基础
    (一) 基本概念界定
        1. 跨区域水污染
        2. 跨区域水污染治理
        3. 整体性治理
    (二) 理论基础:整体性治理理论
        1. 整体性治理的产生背景
        2. 整体性治理的理论渊源
        3. 整体性治理的核心要素
    (三) 整体性治理理论与汤逊湖污染治理的契合性分析
        1. 治理理念的契合性
        2. 治理目的的契合性
        3. 治理方法的契合性
三、汤逊湖污染治理的现状
    (一) 汤逊湖基本情况
        1. 水文情况
        2. 水质情况
    (二) 汤逊湖污染的现状
        1. 概况
        2. 污染乱象之一: 污水直排屡禁不止
        3. 污染乱象之二: 网箱养殖“死灰复燃”
        4. 污染乱象之三: 填湖建楼积重难返
    (三) 政府部门对汤逊湖治理过程的梳理
        1. 概况
        2. 武汉市政府对污水排放问题的治理过程
        3. 武汉市政府对网箱养殖问题的治理过程
        4. 武汉市政府对填湖造陆问题的治理过程
四、汤逊湖污染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 存在的问题
        1. 政府治理重发展轻保护
        2. 政府绩效考核机制不合理
        3. “湖长制”形同虚设
        4. “九龙治水”现象严重
    (二) 基于整体性治理理论的原因分析
        1. 对民众需求的忽视
        2. 政府部门之间缺乏协调、整合
        3. 治理职能的碎片化
        4. 治理主体的单一性
        5. 信息网络构建的缺失
五、汤逊湖污染整体性治理模式的构建
    (一) 牢固树立正确理念
        1. 树立整体性理念
        2. 树立以民为本理念
        3. 树立协作理念
    (二) 全面建立制度保障
        1. 健全法律法规
        2. 建立部门协作机制
        3. 实施社会监督机制
    (三) 实现政府整体性治理
        1. 探索成立跨区域整体治理部门
        2. 提高公众参与度,丰富治理主体
        3. 制定合理政府绩效考核制度
        4. 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
        5. 构建信息共享治理平台
参考文献
致谢

(10)政府环境绩效审计评价体系构建及应用研究 ——以云南省滇池治理项目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环境绩效审计研究
        1.2.2 政府环境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1.3 研究思路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
    1.6 论文的创新点与不足
        1.6.1 论文创新点
        1.6.2 论文不足
第二章 政府环境绩效审计相关理论概述
    2.1 政府环境绩效审计理论基础
        2.1.1 可持续发展理论
        2.1.2 公共受托责任理论
        2.1.3 环境资源价值理论
        2.1.4 国家治理理论
    2.2 政府环境绩效审计概念界定
        2.2.1 环境绩效的内涵
        2.2.2 环境绩效审计的定义
        2.2.3 政府环境绩效审计的定义和特点
    2.3 政府环境绩效审计评价体系及要素
        2.3.1 政府环境绩效审计评价体系概述
        2.3.2 评价目标
        2.3.3 评价主体
        2.3.4 评价客体
        2.3.5 评价内容
        2.3.6 评价方法及评价指标
第三章 湖泊政府环境绩效审计评价指标构建
    3.1 政府环境绩效审计评价体系构建标准
        3.1.1 宏观标准
        3.1.2 微观标准
    3.2 政府环境绩效审计评价体系构建原则
        3.2.1 指标独立性和体系科学性
        3.2.2 指标经济性和体系简洁性
        3.2.3 指标动态性和体系可持续性
        3.2.4 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
    3.3 政府环境绩效审计评价指标选取分类
        3.3.1 定量评价指标
        3.3.2 定性评价指标
    3.4 PSR模型构建政府环境绩效审计评价体系
        3.4.1 PSR模型框架的原理和特点
        3.4.2 政府环境绩效审计评价体系框架构建
        3.4.3 审计评价体系压力指标分析
        3.4.4 审计评价体系状态指标分析
        3.4.5 审计评价体系响应指标分析
        3.4.6 政府环境绩效审计评价体系构建
    3.5 层次分析法确定各项指标权重
        3.5.1 层次分析法基本原理
        3.5.2 层次分析法的主要步骤
    3.6 评价方法分析
        3.6.1 环境优值模型
        3.6.2 模糊综合评价法
第四章 云南省滇池流域水污染治理项目审计评价应用研究
    4.1 云南省滇池流域及污染治理项目简介
    4.2 数据来源
    4.3 滇池流域水污染治理项目的环境绩效审计评价
        4.3.1 评价指标权重和评价标准制定
        4.3.2 运用AHP-环境优值模型评价
        4.3.3 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模型评价
    4.4 审计评价结论
    4.5 审计评价建议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攻读硕士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一、发表论文目录
    二、参研项目
附录B 调查问卷

四、我国湖泊污染控制效果不佳的根本原因及对策(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新绩效预算的财政节能环保支出效果研究 ——以河南省周口市为例[D]. 孙秋燕. 西北师范大学, 2021
  • [2]湖泊底泥环保疏浚决策研究进展与展望[J]. 范成新,钟继承,张路,刘成,申秋实. 湖泊科学, 2020(05)
  • [3]基于种植大户行为的化肥面源污染防治政策研究[D]. 石凯含. 东北林业大学, 2020(09)
  • [4]西南地区城市水环境污染特征分析及综合整治指导方案研究[D]. 江浩麟. 北京林业大学, 2020(03)
  • [5]我国东南城市水环境特征解析与综合整治指导方案研究[D]. 彭媛媛. 北京林业大学, 2020(02)
  • [6]云南省生态环境满意度估计及影响因素分析 ——基于复杂样本调查数据[D]. 刘赛君. 云南财经大学, 2020(07)
  • [7]乡村水污染治理对策研究 ——以永嘉县岩坦镇为例[D]. 潘锋.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0(02)
  • [8]云南省执行环境保护督察制度的效果分析[D]. 何明耽. 云南大学, 2019(03)
  • [9]武汉市汤逊湖污染治理研究 ——基于整体性治理理论的视角[D]. 丁智帆. 华中师范大学, 2019(01)
  • [10]政府环境绩效审计评价体系构建及应用研究 ——以云南省滇池治理项目为例[D]. 李晴. 昆明理工大学, 2019(04)

标签:;  ;  ;  ;  ;  

我国湖泊污染治理效果不佳的根本原因及对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