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语言培训与患者健康

护士语言培训与患者健康

一、护士语言修养与病人健康(论文文献综述)

高翔[1](2021)在《基于诺丁斯关怀理论的临床护士人文关怀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初步应用》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旨在探讨临床护士应具备的人文关怀能力。基于诺丁斯关怀理论,初步构建临床护士人文关怀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根据该评价指标体系编制他评问卷,调查临床护士人文关怀能力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从而为提高临床护士人文关怀能力提供参考依据。方法:1临床护士人文关怀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基于诺丁斯关怀理论,采用文献研究法、半结构式访谈收集研究主题相关资料,初步拟定临床护士人文关怀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草案,采用德尔菲专家咨询法,通过两轮专家咨询对指标进行修订、完善,形成临床护士人文关怀能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各指标权重及组合权重。根据临床护士人文关怀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编制《临床护士人文关怀能力评价问卷》,进行信效度检验。2临床护士人文关怀能力的现状调查。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安徽省某三甲医院临床护士,根据纳入排除标准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临床护士人文关怀能力现状和影响因素。结果:1访谈提炼出四个主题:护士需在关怀关系中树立榜样作用;护患双方表达出各自的心声可以更好地促进关怀关系的发展;护士需练习关心的技巧,提高自身实践能力;护患双方都被充分认可的关怀关系有利于人文关怀的进一步实施。2两轮专家咨询问卷的回收率分别为96.67%和100%;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86和0.87;第一轮专家函询的Kendall协调系数为0.282,第二轮为0.276;各指标赋值均数为4.69~4.93;变异系数为0.052~0.169,分值均符合要求。3构建基于诺丁斯临床护士人文关怀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包括一级指标4个、二级指标12个、三级指标92个,分为护士长、临床医生、住院患者三个模块。4临床护士人文关怀能力问卷Cronbach’α系数分别为0.903、0.832、0.750;分半相关系数分别为0.755、0.702、0.610;Spearman-Brown系数分别为0.757、0.712、0.610。I-CVI在0.8~1之间,S-CVI在84.4%~87.9%之间。KMO值分别为0.792、0.750、0.739,Barlett球形检验值分别为1513.450、1163.144、1134.201(P<0.05)探索性因子分析中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公因子旋转法,前4个公因子的累积方差贡献率分别为82.629%、79.616%、64.973%,4个公因子与问卷中一级指标对应。5现状调查结果显示安徽省某三甲医院临床护士人文关怀能力处于较高水平(平均得分率>80%),所在科室、性别、民族、第一学历、是否有宗教信仰、政治面貌、家庭所在地、是否为独生子女、婚姻状况、人事状况对临床护士人文关怀能力不产生影响,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工作年限、职称、职务、最高学历、是否生育、是否参加过人文关怀方面培训对临床护士人文关怀能力产生影响(P<0.05)。结论:1基于诺丁斯关怀理论,构建临床护士人文关怀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包含一级指标4项,二级指标12项,三级指标92项。2编制《临床护士人文关怀能力评价问卷》,进行信效度检验,问卷信效度较好。3临床护士人文关怀能力处于较高水平(得分率>80%),职称、工作年限、是否接受人文关怀知识培训是影响临床护士人文关怀能力的主要因素。

陈红[2](2021)在《叙事教育对护生人文关怀能力影响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1.了解即将进入临床实习的护生人文关怀能力水平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后期开展干预研究奠定基础。2.评价叙事教育对护生人文关怀能力的干预效果,为叙事教育的推广应用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丰富国内护理教育的教学改革方法。[方法]1.护生的人文关怀能力现况调查研究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选择关怀能力量表(CAI)、自制一般资料情况调查表编制调查问卷,于2019年7月对我校护理学院即将进入临床实习的2016级共694名护生进行资料收集。采用SPSS 25.0进行数据统计分析。2.叙事教育干预研究基于文献研究的基础,通过网络查询收集教学素材,以解释性现象学和人性关怀理论为指导,结合教学实际制定叙事教育教学程序,通过专家论证最终确立叙事素材和教学方案。采用整群抽样法,于2020年9月~2020年12月选择我校护理学院2018级全日制护理本科大三学生215人为研究对象。按照入学时学校的随机分组方案,将一大班共108人作为实验组,二大班共107人作为对照组。研究类型是随机对照实验性研究,以《护理心理学》为教学平台,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案例教学法,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应用叙事教育进行教学。教学结束,采用关怀能力量表(CAI)、护理专业大学生人文关怀能力量表、教学满意度评价、课程成绩、半结构化访谈、反思日记对比分析等质性和量性相结合的方式评价叙事教育的干预效果。采用SPSS 25.0对量性资料进行统计分析,采用Colaizzi资料分析法分析质性资料。[结 果]1.护生的人文关怀能力现况调查研究(1)护生的人文关怀能力现状:护生的CAI评分为181.70±16.94,显着低于国内外常模分值(P<0.001),关怀能力总体处于中等偏低水平。(2)单因素分析结果:CAI得分在参加社会活动情况、与母亲关系、与同学关系、专业态度4个因素的差异上存在显着统计学意义(P<0.001),是否担任职务、与父亲关系、与老师关系3个因素的CAI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护生人文关怀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参加社会活动的情况、与同学关系、专业态度及与母亲关系。2.叙事教育干预研究(1)专家论证结果:根据专家的评审意见,叙事教育教学程序及方案无修改内容,部分叙事素材需要修改语句和补充内容,最终构建了叙事教育教学6程序及初步建立了符合心理护理教学的素材库。(2)均衡性比较结果:两组护生在一般资料情况、CAI及护理专业大学生人文关怀能力量表的总分和各维度得分的差异上都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3)关怀能力量表(CAI)得分结果:①组间比较:叙事教育干预后,CAI总分和3个分维度的得分实验组均高于对照组,且在总分、理解及勇气维度的得分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耐心维度得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组内比较:实验组自身干预前后进行对比,在CAI总分、各个分维度的得分上,差异均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01);对照组自身干预前后进行对比,在CAI总分和3个分维度得分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护理专业大学生人文关怀能力量表得分结果:①组间比较:叙事教育干预后,量表总分、八个分维度的得分实验组均高于对照组,且除S3(形成人道、利他价值观)维度外,其余7个维度得分、总量表得分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S5(协助满足基本需要)、S8(帮助解决困难)两个维度的得分、总量表得分的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01)。②组内比较:实验组自身干预前后进行对比,在量表的总分、各个分维度的得分上,差异均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01);对照组自身干预前后进行对比,在量表的总分、S1(灌输信念和希望)、S2(健康教育)、S4(科学解决健康问题)、S6(提供良好环境)、S7(促进情感交流)等5个分维度的得分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其余3个分维度的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教学满意度、课程成绩比较:①实验组护生对教学评价中各项条目的满意程度均高于对照组。②实验组、对照组的平时成绩为90.64、85.75,得分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01);期末考试成绩分别为83、85,综合成绩分别为85.97、85.09,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6)教学反馈:对实验组护生的半结构化访谈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出以下3个主题:对叙事教育法教学的态度、对叙事教育法教学的评价、对叙事教育法教学的改进意见;任课教师也根据实际教学情况作出了 3个方面的反馈。(7)反思日记对比分析结果:教学结束后,两组护生的反思日记所表达内容内容均涉及到以下4个主题:意识到心理护理及人文关怀的重要性;理解护理中的人文关怀;增强同理心;树立职业信念。通过对比分析,实验组护生反思日记的内容还涉及感知和学习人文关怀、对护理工作中人文关怀的反思及体会职业价值3个主题。[结论]1.即将进入临床实习的护生关怀能力总体水平为中等偏低,其主要影响因素为:参加社会活动情况、与同学关系、专业态度、与母亲关系,其中前两者对护生的关怀能力有显着影响;其他影响因素为是否担任职务、与父亲及老师关系。2.本研究构建的叙事教育教学6程序具备科学性和可行性;叙事教育对于护生人文关怀能力的培养和提升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创新性教学方法,对教学效果的提升效果显着,但取得良好效果的同时也发现了需要改进的问题,为今后叙事教育的完善和推广应用提供了实践基础和借鉴意义。

李全平[3](2020)在《集体化时代山西的医疗场域与乡村社会》文中研究指明医疗社会史是史学界的一个新型领域和分支学科,国内外已有不少成果。本研究主要关注的是我国集体化时代的农村医疗卫生。目前医疗社会史对这一时期的医疗卫生给予的关注不够。事实上,集体化时代的医疗史既承续着几千年中国传统医疗史的积淀以及近代中国医疗多元型变的复杂头绪,又是新中国大规模开启医疗卫生整体改造工程的奠基段落,亦与当代健康中国建设的现实状况紧密相连。在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深入乡村社会内部从医疗卫生的方方面面实施了一系列变革,不仅迅速建立了县、乡、村三级卫生保健网和独具特色的集体保健医疗制度,同时有力地发动了遍布城乡的爱国卫生运动,使得乡村卫生面貌有了较大改观,民众整体健康水平大幅跃升。那么,医疗史应该对这一社会历史现象作出自己的阐释和理解。山西地区在整个集体化进程中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和影响,熔铸了鲜明的时代表征。集体化时期的山西不仅有西沟和大寨这样的模范村,而且在医疗卫生方面也不乏全国典型。1955年成立的高平县“米山乡联合保健站”,以全国第一个农村卫生保健站的记录,成为我国农村集体保健医疗制度的发祥地;稷山县董家庄乡太阳村是集体化时代爱国卫生运动闻名全国的红旗单位。由于这两个地方的医疗卫生经验当时在山西和全国多个地区推广,因而其医疗史价值和历史经验颇值得挖掘。山西集体化时代医疗史的这种独特性又同山西在近代中国的独特历程紧密相连。本文选取山西在集体化时代医疗卫生方面的历史实践,尝试以医疗社会史的视野开展区域性专题研究,努力通过区域认识整体,通过医疗观察集体化时代的中国乡村社会。为克服当前大量相关研究成果惯于将集体化时代的医疗框定在卫生系统和制度史范畴内,以及由宏大叙事治史路径造成的空疏之弊,本研究尝试引入“场域”概念构建长时段、立体性和多元化的理论分析框架,依此把集体化时代医疗史的相关问题回置到历史现场,突破过去研究偏重合作医疗的制度和卫生政策的梳理之单一维度,通过医疗场域的总体呈现,解读和阐发集体化时代医疗实践生发与展开的具体机制,把握国家话语与乡村社会融入医疗场域的内在理路,挖掘集体化时代医疗实践的历史语境和底层逻辑,弥合“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研究路径的分野,从而展示历史图景的丰富复杂性。传统农村医疗场域扎根于以家族、父系、亲属和熟人互惠规则为特征的乡村社会之中,与传统乡村社会有机糅合并镶嵌一体。近代以来,伴随着西医的传入,医学、教会与商品相结合很快挤占和打破了传统医疗的结构分布,传统医疗中固有的生产和再生产机制之维续迎来较大挑战。在医疗多元型变的时代,医场中的医学、技术和医者围绕不同的政治、文化和社会资本等竞相角逐。逮至全面抗战爆发后,中共领导的军队进驻山西农村,大面积开辟抗战根据地,通过革命的底层深进直接触及乡村传统医疗,新政权努力对传统乡村医疗进行再塑,开了农村医疗集体化的先声。新中国成立后,农业合作化的整体形势推动了乡村整个社会场域的急骤变化,这既为农村集体保健医疗制度的诞生创造了条件,也使得医疗卫生的相当部分与传统医疗形成脱嵌后而被归纳到新的国家政治社会情势之中。场域更变使得医学技艺习得、行医方式和医药空间均被重新改塑,中西医关系的历史意涵在激烈变动时代不断被拉扯和重构。面对强大的传统医疗的惯性、特别是传统医疗所依附的传统社会结构以及无数个经过传统社会浸润过的医者与乡民,负载着新的社会文化意义的医疗卫生改造充满艰辛,于是国家诉诸于社会运动力量来推动医疗卫生的变革。社会史视野使我们更清晰地关照到不同医者、干部、医务人员和普通乡民等面对医疗场域发生更变时的抉择和向背以及新旧观念的冲突,也展示了国家如何通过各种符号、话语、组织网络、资源动员等策略将广大民众组织参与到医疗卫生改造中的丰富实践面相。在集体化时代,广大民众以高涨的热情参与医疗卫生运动的同时,也参与了国家新的意识形态之内化学习和行为实践、参与了国家新的政策主张以及新的道德评价规则的认知和运用之中,并从中获得了新的身份和体验。传统医疗场域与乡村社会的关系纽带被新的负载着国家话语、民族主义以及新型意识形态的社会运动反复动员、感召、冲击和改造,最终不仅改变了农村缺医少药和卫生观念薄弱的落后状况,同时实现了国家新政权建设、意识形态重塑和整个医疗社会的改造,这是一个紧密交糅的动态过程。另一方面,传统乡村社会在变革中既有适应也有变迁。在国家努力重构医疗卫生与乡村社会的过程中,传统乡村社会发挥作用的机制由显性而变为隐性,但传统医疗场域的机制和惯习始终潜藏背后并在极为细腻的环节里隐现出来,而合作医疗最终的解体在某种程度上说也是新旧体制的交冲和妥协,折现出医疗演变的复杂性所在。

方瑞迪[4](2020)在《中职护理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现状与培养策略研究 ——以广东省惠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公民日益高涨的健康需求要求社会建设高水平高质量的卫生医疗环境。同时为满足公民的健康需求,国家大力推进护理事业和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推进多元化应用型护理人才的培养。目前中职护理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情况仍达不到社会医疗服务的要求,就业竞争力低,无法满足多元化护理人才市场的需求。笔者结合惠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中职护理专业学生的具体情况提出中职护理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现状调查的研究并针对性提出对应培养策略。本研究以“冰山素质”理论为理论基础结合《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和《护士条例》将中职护理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研究划分为职业认知、职业道德和职业能力三个研究维度和十个研究条目,其中职业认知维度围绕基础理论知识、护理专科知识、法律法规知识三个条目开展调查研究;职业道德维度围绕优质护理服务意识、关爱意识、遵守职业规范意识三个条目开展调查研究,职业能力维度围绕护患沟通能力、临床实践能力、问题应对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四个条目开展调查研究。通过发放635份自行编制的《中职护理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现状调查问卷》和随机抽取师生进行访谈,收集了各种资料了解中职护理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情况,剖析当前中职护理专业学生职业素养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针对性的对策建议,从而为学生职业素养培养提供参考。通过研究发现,中职护理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现状主要存在着三个层面的问题,第一,职业认知层面存在护理专业知识与临床脱节,不同教师对护理专业知识的影响不协同,职业认知浅薄等问题;第二,职业道德层面存在优质护理服务意识待加强、护理行为难以体现关爱意识、不同教育人群对学生职业道德素养影响存在差异等问题;第三,职业能力层面存在沟通交流能力欠缺、合作医院级别对学生职业能力素养培养存在差异、片面重视技能培养、忽略综合职业能力素养培养等问题。针对中职护理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现状存在的问题,可以考虑如下的对策建议:第一职业认知素养方面,采用多种方式引导对职业合理认知,合理分配教师资源促进知识协调影响和增加临床实践机会促进知识实践应用等;第二,职业道德素养方面,提供优质实习环境实践提升优质护理服务意识、校园人文关怀环境建设培养关爱意识、强化医德医风建设培养慎独精神等;第三,职业能力素养方面,丰富沟通课堂教学,建设附属医院促进产教融合,临床实践充分开展PBL教学全面提升职业能力素养等。

刘慧鸿[5](2020)在《回归上古天真 ——道学观照中的精神养生》文中提出目的:精神养生被认为是中医养生方法之一,并贯穿于养生始终,是养生活动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人民在心理健康、道德健康等诸多方面的健康需求如何实现,是一个在宏观层面涉及社会文化,在微观层面涉及精神调摄的多层面问题。中医药学凝聚着的深邃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对于创造性的解决如此宏大的健康需求提供了可能性。本研究目的在于通过对精神养生的文献、理论、案例和策略研究,对此种实际上涉及面甚广的健康需求提出精神养生的理解和主张,探索精神养生在现代社会中的存在状态和价值实现。方法:研究方法也属于人的精神心理活动或观念认知方面的事物。如有中医学者所认为的“由于时代性的遮蔽”,养生缺少精神独立的系统研究。解除时代性的遮蔽是社会文化层面的宏大的精神需求。所以在研究方法上,立足传统文化、体现文化自觉,从而其根本方法就是传统文化话语体系中的“道学的”“观照的”方法。同时研究内容,精神养生的“道”与“术”,根本上也是传统文化和文化自觉。所以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是相应、相融、相生的,在传统文化的“共冶一炉”中,这也是文化自觉的一个重要面向。个体、群体就是在文化的抱持中健康成长的,放眼古今中外,没有比文化自觉更能提升人民精神境界、鼓舞人心和促进个体健康的事物。“道学的”“观照的”方法的特征,首先是境界取向。境界立意高远,就能“整全”“顾及全面”。借鉴整体论、内省法、创造性诠释等已有的思想方法,这些思想方法无论是历史渊源还是思想内核,都承继了传统文化。同时,论文也使用文献研究、案例研究、问卷调查、比较研究等方法,由此呈现“整全的顾及全面的多层远近观”。具体步骤为,首先对精神养生与道学的关系进行探讨,然后以精神养生、心理养生、情志养生、心性修养等为检索关键词在中英文数据库对文献检索整理,并在此基础上对精神养生的传统智慧进行阐释。借鉴于阐释得到的洞见,先在宏观层面、社会层面进行考察以完成理论探索,并明确理想和主张;最后通过精神养生相关的实践进行体验和考察,对如何实现理想和主张提供策略建议。成果:在文化层面,立足传统文化,以“道学”的阐释能力,展示精神养生的内在体系,阐明精神养生的“道”与“术”、“知”与“行”,使得对精神养生之本来面目有一个意会。并将道学这个研究方法与精神养生这个研究对象交融在一起,呈现为文化自觉的一种形式。在个体层面,通过道学的观照使得个体对精神养生的面貌有一个俯瞰,心中对如何精神养生有一个总览而不失细节的心智地图,协助个体在有限的生命和急迫的生活节奏的两难中找到可行、必行、乐行的实践道路。结论:本研究开启精神养生的新的自觉,在最大的文化自信和理论自主的基础上阐释精神养生,在体现精神养生所追求的“精神内守”“独立守神”的境界中观照精神养生。论文主要有以下创新:一、在研究方法上,论文创造性的在养生学研究中运用整体论的、自本体诠释的方法、内省的方法等体现道学观照的方法;由分析式、还原式的研究范式,转向道学、整体论的、内省的方法;由以西诠中的解释转向自身解释,转向文化自觉的解释。论文将相关的现代健康理论、方法和技术纳入道学的观照之中,也就等于纳入了精神养生的理论和实践,这种纳入也是一种“与新科技相结合,多学科交叉”,是“超世界水平的发展方向”的一种可能形式,是文化自觉的呈现。二、论文以问道的精神把精神养生作为生命过程始终存在的一种本质。创造性的提出了“入道-养生-疗疾”的健康实践连续谱,鲜活的呈现了精神养生贯穿于养生始终,同时强调养生贯穿生活始终。三、论文阐释了精神养生“道”与“术”的知识体系结构,“施”与“受”的实践体系结构,“知识体系结构”与“实践体系结构”形成的真知真行结构,构成了精神养生的三重太极结构。论文清晰了精神养生知识丛林的观感,拓展实践视野,有利人们在生活中找到、选择自己的健康道路。四、论文从精神养生内生的理论视角初步提出发挥精神养生社会价值的建议。

卢冬梅[6](2020)在《南宁市高职护理专业学生人文关怀能力提升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科学和社会经济发展、医学模式的转变以及人口年龄、知识结构的变化,人们的健康观念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对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和人文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卫计委近年不断要求深化“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护患纠纷日趋严重,分析其因之一应该归结于目前的护理教育更侧重的是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培养,尤其是在高职护理教育中,忽视了对学生职业能力中很重要的一个内容----人文关怀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严重缺乏对病人的人文关怀能力和沟通能力,培养出来的护士生难以达到优质护理服务的要求。本研究选取南宁市四所医学院校对三年制高职和2+3五年制高职护生人文关怀能力的现状进行调查,同时采用问卷和访谈两种形式。在问卷调查中设计编制《高职护生人文关怀能力量表》,包含《一般情况调查问卷》和《人文关怀量表(CAI)》两个部分,通过问卷星发放电子问卷,共回收有效问卷3030份。在访谈调查中,访谈对象分为两个部分,一是从被调查的四所医学院校护理专业大三学生(实习生)中以目的抽样的方式选取12人,二是从南宁市四所三级甲等医院选取护理部主任、副主任、护长和带教老师共8人,采用质性研究半结构化访谈方法进行面对面一对一访谈,以了解高职护生在实习过程中的表现,尤其是对病人实施关怀的情况,同时收集他们关于当前学校或临床实习医院在人文关怀教育方面的意见和建议。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本次调查的南宁市高职护生CAI总分为178.88±18.35,处于国外常模的低分段水平(CAI总分<203.1),处于国内常模的中等偏低水平(CAI总分介于210.53-171.55之间),同时在CAI的认知、勇气、耐心三个维度的得分均低于国内外常模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O5)。通过相关分析得知,影响南宁市高职护生人文关怀能力的因素包括:年级、政治面貌、学制、生源性质、是否第一志愿报读、是否自主自愿报读、对专业的喜爱程度、从业意愿、家庭经济状况、是否担任班干部、参加实践活动次数、家人及自身健康状况、是否有照护病患的经历、接受人文关怀培训的次数、对护理人文关怀知识的熟悉度、对自身人际沟通能力及关爱能力的认可度、所处关爱氛围等。访谈调查结果显示,南宁市高职实习护生在临床实习中的人文关怀表现不足,体现在其运用护理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欠缺,掌握的人文知识表浅和人文素质的不足导致与患者沟通的沟通能力不足,对患者实施的关怀有限;学校的人文关怀教育及临床护理带教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基于南宁市高职护生人文关怀能力现状的调查结果和发现的问题,本文对南宁市高职护生人文关怀能力不足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并依此提出相应的提升策略,建议学校提升人文关怀教育水平、政府提供法律政策支持、社会发挥正面舆论导向作用、学生努力提高个人综合素质和能力,其中学校的各方面举措是重点。本研究在学校举措中展示了以高职护生人文关怀能力提升为目标的教学改革实践案例,并验证了该实践能有效提升高职护生人文关怀能力。

卜梦茹[7](2020)在《护理人文关怀示范病房建设规范的构建研究》文中提出研究目的1.了解患者和家属对护理人文关怀的体验与需求,为制订护理人文关怀示范病房建设规范提供参考依据;2.制订科学可行的护理人文关怀示范病房建设规范(以下简称《规范》);3.分析《规范》临床应用的预期效果和可行性。研究内容与方法1.采用质性研究的方法,使用目的抽样法在某三甲医院抽取25名患者和家属(患者12人,家属13人)进行半结构式访谈,了解患者和家属对护理人文关怀的体验与需求,分析三甲医院人文护理实践开展现况,找出有待改善问题。2.以马斯洛的基本需求层次理论、Watson的人性照护理论为理论基础,结合前期质性研究结果和文献分析初拟《规范》,通过2轮Delphi专家咨询完善《规范》内容,以层次分析法确定内容中指标的权重,初步制订科学可行的护理人文关怀病房建设规范。3.采用质性研究的方法,使用目的抽样法在3家三甲医院抽取19名临床护士进行半结构式访谈,以了解护士对《规范》的认可度,探讨《规范》应用于临床的预期价值和影响因素,分析《规范》试行的可行性。研究结果1.患者和家属对护理人文关怀体验与需求共提取出5个主题:服务态度、专业能力、护患沟通、环境建设、就医护理流程。2.初步制订了护理人文关怀示范病房建设规范。共25位专家参与本研究,2轮Delphi咨询问卷有效回收率分别为92.59%、96.00%;2轮咨询的权威系数分别为0.888、0.881;第1轮咨询指标的必要性、合理性、可行性的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为0.345、0.392、0.257(P<0.01),第2轮咨询指标的必要性、合理性、可行性的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为0.541、0.401、0.381(P<0.01)。最终形成的《规范》包括:总目标(2项指标)、人文护理实践准则(5项一级指标、11项二级指标、55项三级指标)、人文护理实践考核(2项一级指标、4项二级指标、11项三级指标)。3.对《规范》的可行性分析共提取出3个主题:护士对《规范》认可度较高、《规范》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规范》在临床实施的影响因素。研究结论1.本研究综合运用文献分析法、质性研究法、Delphi咨询法、层次分析法制订《规范》,构建过程科学,内容设置合理,指标具体可行,具备一定的科学性和可靠性。2.《规范》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和可行性,但应用仍需克服一定的阻碍因素。可将《规范》进行理论和实证研究以检验其科学性和可行性,从而不断调整完善《规范》。

李明[8](2020)在《卫校护生职业伦理素养现状的实证调查及其教育改进建议》文中提出护理工作有着独特而深厚的道德属性。护士相比医生往往更需要全面介入患者的生活场景,更加密切地与患者接触,护士更需要以高尚的道德情怀照护身处疾病困扰中的患者。而对于将要踏上护理岗位的中职卫校护生来说,除了要具备娴熟的专业技术水平以外,其良好的职业伦理素养直接关系到今后护理工作的质量及我国基层卫生护理事业的未来发展。事实上,笔者在J市卫校任职护理专业教师至今已近10年,近两年在与各县区实习医院对接工作时发现了不少问题。卫校护生的整体表现如何?有反应出卫校教育方面的哪些问题?带着这样的疑惑笔者梳理了大量文献资料,对比中西方医学院校在护生职业素养教育上走过的路程,发觉西方医学院校在重视人文类相关课程建设、把伦理素养知识纳入到社会活动和临床实践、充分融合的校企合作值得我们借鉴。为了更加深入和详实地认识当前卫校护生职业伦理素养教育现状,笔者对J市中职卫校三年级实习返校后的护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的量性研究及访谈的质性研究,其中问卷调查主要使用的是由王博编制的护生职业伦理素养和护生职业伦理素养影响因素两个调查问卷。其中护生职业伦理素养共3个维度32个条目,即职业价值观、职业伦理认知、职业行为,采用Likert5级评分;护生职业伦理素养影响因素问卷包括教师讲授、行为训练、环境影响三方面,旨在调查卫校护生职业伦理素养的获得方式和频率。调研表明,卫校护生在职业价值观、职业伦理认知、职业行为三个维度职业伦理素养整体表现不佳,究其教育根源发现中职各阶段教师自身职业伦理素养、教育教学方式和内容、各学科之间内在联系、理论与临床实践教学相结合的问题突出。笔者进而立足于护生全面发展,尤其是出于帮助中职卫校改进职业伦理素养教育的考虑,从以下几个层面提出改进建议:一是要夯实护理职业伦理素养教育的教育团队;二是要优化护理职业伦理素养教育的课程体系;三是要革新护理职业伦理素养教育的教学内容;四是要重视实训实习阶段对职业伦理素养的培育。

买托合提·居来提[9](2019)在《和田维吾尔医疗的地方实践 ——以医疗、疾病与文化为中心》文中提出民族医药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它是各民族智慧的结晶,亦是传统文化的瑰宝。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和交流,和田地区形成了极具特色的民族医药,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中国成立之后,尤其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和田地区的医疗事业取得了瞩目的成就,维吾尔医疗更是如此。本文从民族学和人类学的视角,对和田地区的部分维吾尔医院、私人诊所和医务人员进行了调研同时,探究了丝绸之路的繁荣对维吾尔医学形成和发展的影响、医疗空间的变化、医学知识的传承模式、医疗实践中的信任逻辑以及医疗实践中形成的医患关系等问题,并从医疗、疾病和文化角度对和田维吾尔医的地方实践进行了研究。本文共分以下六大部分:第一章:和田维吾尔医的医疗和文化。主要围绕以下两个主题展开:第一,维吾尔医药学产生的历史渊源、类型和特点,根据相关文献和田野调查资料,进一步探讨和田民间医疗文化的类型和特点,对民间医疗的社会认知和地位,丝绸之路的繁荣在维吾尔医药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以及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进行了探讨。第二,从文化视角看维吾尔民间医疗,对疾病分类、民间医疗中的符号以及疾病与治疗的逻辑进行了研究。第二章:和田维吾尔医的整体格局及现代发展。主要围绕以下四个主题展开:第一,作为医疗空间的家,系统地介绍了和田维吾尔医的形式和类型,具有多种身份的提维普(Tivip)和医师在社会上的地位;第二,医疗空间的转移,以此为切入,系统阐述从家庭到街头,逐步走向专业化和商业化的医疗实践。同时,介绍了此过程的主要途径、特点和实际存在的问题;第三,维吾尔“医院”的诞生历程,从而阐述维吾尔医学的重要发展阶段;第四,医疗管理体制和政策,本节系统的介绍了民族医药政策法规评价体系、民族医药政策在新疆民族医药中的作用以及民族医药制度改革对维吾尔医学的影响。第三章:和田维吾尔医的知识生产与延续。本章论述了传统医学知识继承模式的发展过程、教育模式下医学知识继承的状况、传统维吾尔医学和医学知识继承模式作为知识体系和医疗实践信任的逻辑。主要围绕以下三个主题展开:第一,作为知识体系的传统维吾尔医学及其传承模式;第二,知识传承的现代转型;第三,医疗实践中的信任逻辑。第四章:和田维吾尔族医疗实践中的医患关系。本章从以下四个角度进行研究。第一,医患双方对疾病的认知和培养,主要阐述不同身份的医患双方对疾病的理解以及在医疗实践中的博弈;第二,道德:维吾尔族制约医患关系的文化规则,论证了医德在整个治疗实践过程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第三,现代医学的制度逻辑及其对传统医学的影响,主要阐述了信任和医患沟通在整个治疗过程中的重要性;最后,维吾尔医疗场域中的医患关系,解释了不同领域的医者和患者之间的关系。维吾尔医学作为中华民族医药文化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民族医学的范畴,地域和文化的差异使其极具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作为维吾尔医药的发祥地之一,和田维吾尔医形成了具有和田地域特色的医疗文化,并已融入和田人民的日常生活。笔者作为和田人,在长期观察和田野调查中发现了很多实际问题。目前,维吾尔医学领域最大的问题是忽视了中医药学与维吾尔医学的关系。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维吾尔医学与佛教医学的关系。必须明确的是,维吾尔医学绝对不能等同于伊斯兰医学,维吾尔医学不是一个单一的文化圈,是以中华医药文化为基础形成和发展的医学文化;此外,执业医师综合素质较低,对传统医学知识和医疗实践的认识和理解不足,部分执业医师存在一定的医德问题。一些公立维吾尔医院管理模式和管理理念落后,跟不上社会的发展,与西方医疗机构相比,二者之间差距更大。江湖医生仍然存在,庸医的行为直接影响着医疗事业的发展;沟通观察能力差影响医患关系;医学知识的继承与保护存在一些问题。

陈瑜[10](2017)在《护理专业大学生人文关怀能力的现况调查与干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研究背景和意义"To Cure Sometimes,To Relieve Often,To Comfort Always."(“有时是治愈,常常是帮助,总是去安慰。”)这句特鲁多医生的墓志铭道出医学是人学,医学起源于人类关怀需要[1]的本质。护理学作为医学大门类下的重要学科之一,自南丁格尔创立至今,其学科内涵和外延均发生了巨大变化,但对人的关怀照护却是护理学永恒不变的主题[2]。中外护理学者一致认为,护理学是与“关怀”关系最为密切的学科。因为有了关怀,才让机械冰冷的治疗护理有了温度;有了关怀,才让对生命心灵的呵护有了深度;有了关怀,才让医护人员面对生命的脆弱有了悲天悯人的情怀!护理应以关怀(care)为本,而不是以治疗(cure)为本——“关怀”是护理的核心和精髓,护理的本质即“关怀”!当前,我国国家卫计委在《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6-2020年》中明确提出应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人文关怀能力。关怀能力作为一种特殊能力,离不开后天的培养教育。护理专业大学生(以下简称护生)是临床护理工作的生力军和重要后备力量,开展护生人文关怀能力的研究是时代赋予的重要命题!也是当前护理研究的热点!因此,本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研究目的了解国内护生人文关怀能力的现况并评估教育干预的效果,为同类研究提供有益参考和重要补充。研究内容和方法1.护生人文关怀能力的现况调查研究基于文献研究基础,构建护生人文关怀能力影响因素的关系模型。在此基础上分层抽取全国7大行政区25所高校的8574名护理专业大学生,采用自编的一般资料问卷、关怀能力评价量表(CAI)、情绪智力量表(EIS)、支持性沟通量表(SCS)等进行评估,分析护生人文关怀能力的特点及影响因素,并对理论模型进行检验。2.护生人文关怀能力的教育干预研究基于前期研究基础,构建提升护生人文关怀能力的教育模式。以广州市某医科院校大一护理本科生为干预对象,以《护士人文修养》特色创新课程为教育干预平台,开展护生关怀能力的教育干预研究,干预前后采用定量和定性评价相结合的综合方法评价干预效果,并对理论模型进一步验证。3.资料整理和统计方法采用EpiData3.1软件录入并建立数据库。采用统计软件SPSS20.0进行统计学处理,方法包括:描述性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描述;计数资料采用频数、构成比描述);χ2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配对样本t检验、F检验,均数的两两比较用LSD法;Pearson相关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ANOVA)等。使用AMOS20.0程序,构建护生人文关怀能力影响因素的结构方程模型。所有统计检验均采取双侧检验,显着性水准α=0.05,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结果1.护生人文关怀能力的总体现状8574名护理专业大学生CAI量表总得分为191.04±19.49,处于国外常模的低分段水平(CAI总分<203.1),各维度分均低于国外常模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2.护生人文关怀能力的常模标准根据全国7大行政区25所高校8574名护理专业大学生的常模样本可得CAI量表总分常模为191.04±19.49(条目均分为5.16±0.53),其中CAI总分高于210.53评定为关怀能力高分段,CAI总分低于171.55为关怀能力低分段,CAI总分介于210.53-171.55之间为关怀能力中等水平段。CAI量表认知、勇气、耐心3个维度分常模依次为 73.22±9.82,59.31±10.43,58.51±6.17。3.护生人文关怀能力的特点不同个人情况、家庭背景、专业情况、关怀氛围、健康与照护经历等情况的护生CAI得分存在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护理专业女生、大一年级护生、护理专科生、担任班干部、参加社团、政治面貌为团员的护生、专业思想稳定的护生、感受到关爱氛围好(含来自家庭、学校、朋友等关爱)的护生、家人及个人健康状况好的护生、有照护病患经历的护生、自评熟悉人文关怀内容、接受较多人文关怀培训的护生CAI总分均高于其他情况的护生(P<0.05)。是否独生子女、不同民族、不同家庭居住地、不同家庭经济状况、不同父母职业及受教育程度、文理科生、有无住院经历等情况的护生CAI总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高情绪智力组、高沟通能力组、高组织关怀气氛组护生CAI总分及各维度分均高于中等组和低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结果显示,EIS总分与CAI总分中度正相关,相关关系最为密切(r=0.594,P<0.001)。多元逐步回归结果显示,护生CAI总分的变化有41.6%是由EIS情绪自我管理、理解他人情绪、组织氛围证实维度等决定,其实EIS情绪自我管理对人文关怀能力(CAI)最具预测力,其单独解释量为31.1%。4.构建护生人文关怀能力影响因素的关系模型构建护生人文关怀能力影响因素的关系模型为:“关怀氛围”作为主要的外部环境因素,“情绪智力”作为主要的个体内在因素,“沟通能力”作为个体与环境互动的能力,对护生关怀能力起到重要影响。结构方程模型拟合良好,各变量的方差均为正数,均达显着性水平(P<0.001)。关怀氛围、情绪智力、沟通能力均对护生人文关怀能力有影响且直接效应显着,直接路径系数分别为0.53,0.75,0.56。关怀氛围通过人际沟通、情绪智力影响关怀能力的中介效应值为0.146,中介效应占总体效应的77.47%。5.构建提升护生人文关怀能力的教育模式基于前期护生人文关怀能力影响因素的关系模型及教育实践基础,构建提升护生人文关怀能力的教育模式为:以护理人文特色创新课程《护士人文修养》为教育平台,以护生“关怀能力培养”为目标,以小组团队学习为教学组织形式,全程注重“认知、体验、实践”的教学方法,突出对护生沟通能力和情绪智力的培养,进而达到提高护生人文关怀能力的教育目标。6.护生人文关怀能力的教育干预研究结果干预前基线测量结果显示,干预组和对照组均衡可比。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时间和组别两因素的交互效应显着(P<0.01)。干预后干预组护生CAI总分及各个维度分均高于对照组得分;干预后干预组EIS、SCS总分及各维度分均高于对照组;干预组干预后EIS、SCS总分及各维度分均高于本组干预前,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课程调查结果显示,100%的护生对《护士人文修养》课程满意,100%的护生认为上完课后掌握了一定的人文关怀方法。98.6%和98.0%的护生认为上完课后自己的人文关怀意识和关怀能力有所提高。研究结论1.在全国首次开展大样本的护生人文关怀能力的调查研究,揭示当前我国护生人文关怀能力的特点,我国护生人文关怀能力低于国外水平,关怀能力各维度发展不均衡。2.目前国内外使用最广泛的CAI量表尚无国内常模标准,根据本研究大样本数据所研制出的国内护生的CAI常模标准,可为后续研究提供可供比较的最新标准和方法学指导,并为护理人才关怀能力的评价和相关人才选拔提供参考。3.护生人文关怀能力的影响因素涉及个人因素、家庭背景、专业因素、关怀氛围等多方面。本研究构建的护生人文关怀能力影响因素的关系模型通过研究得到验证,“关怀氛围”作为主要的外部环境因素,“情绪智力”作为主要的个体内在因素,“沟通能力”作为个体与环境互动的能力,对护生的关怀能力起到重要影响。在上述多重影响机制中,中介效应大于直接效应。该关系模型可为后续干预及相关研究提供重要依据和指导。4.围绕关怀能力培养的护理人文特色创新课程《护士人文修养》教学效果显着。教育干预通过提高护生的沟通能力和情绪智力这两个重要“靶点”,达到提高护生人文关怀能力的目的。本研究构建的护生人文关怀能力影响因素的关系模型进一步得到验证,本教育模式值得在同类教育研究中推广应用。

二、护士语言修养与病人健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护士语言修养与病人健康(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诺丁斯关怀理论的临床护士人文关怀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初步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前言
    1 研究背景
    2 理论基础
    3 研究概况
    4 研究目的及意义
    5 技术路线图
第二部分 资料与方法
    1 临床护士人文关怀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2 临床护士人文关怀能力的现状调查
第三部分 结果
    1 质性研究结果
    2 德尔菲专家函询结果
    3 层次分析法结果
    4 问卷预调查结果
    5 正式调查结果
第四部分 讨论
    1 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的意义
    2 评价指标体系可靠性和科学性分析
    3 评价指标体系的内容分析
    4 临床护士人文关怀能力现状分析
    5 临床护士人文关怀能力影响因素分析
第五部分 结论
    1 建立了具有全面性综合性的临床护士人文关怀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2 形成临床护士人文关怀能力调查问卷并初步应用
    3 创新性
    4 局限性与展望
第六部分 参考文献
第七部分 致谢
第八部分 附录
    附录 A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
    附录 B 质性访谈知情同意书
    附录 C 第一轮专家咨询
    附录 D 第二轮专家咨询
    附录 E 临床护士人文关怀能力调查问卷(正式版)
    附录 F 综述 诺丁斯关怀理论在护理人文关怀领域的应用进展
        参考文献

(2)叙事教育对护生人文关怀能力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研究背景
    2 相关概念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4 研究理论基础
    5 研究内容和目的
    6 研究意义
第一部分 护生的人文关怀能力现况调查研究
    技术路线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第二部分 叙事教育干预研究
    技术路线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叙事教育在我国护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3)集体化时代山西的医疗场域与乡村社会(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起
    二、相关学术史回顾
    三、研究对象及理论方法
第一章 传统医疗与乡村社会
    第一节 中国传统医疗场域诸题
    第二节 山西医疗场域的近代因素
    第三节 卫生防疫与近代山西医疗
第二章 革命深进与医疗型变
    第一节 空间融入:医政机构直接驻地乡村
    第二节 资源登册:在地资源的调鉴与整合
    第三节 关注苦痛:疾疫、伤亡与情感政治
第三章 集体生产与集体保健
    第一节 农业合作化的整体形势
    第二节 全国首家联合保健站成立
    第三节 集体医疗体系的全面构建
第四章 医疗系统的全面改造
    第一节 医学技艺的习得
    第二节 行医方式的改变
    第三节 医药空间的改塑
第五章 医学转型与政治建构
    第一节 结合与冲突:中西医学
    第二节 “祖国医学”的历史意涵
    第三节 “新医学”与后殖民抵抗
第六章 医疗卫生与国家想象
    第一节 卫生动员的策略与机制
    第二节 米山医疗的典型化之路
    第三节 新中国典型治理的机制特征
第七章 透过医疗场域看乡村社会
    第一节 医疗场变的多面效应
    第二节 场域更变与合作医疗的终结
    第三节 乡村社会的适应与变迁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4)中职护理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现状与培养策略研究 ——以广东省惠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第三节 文献综述
        一、关于职业素养的相关研究
        二、关于中职学生职业素养的相关研究
        三、关于护士职业素养的相关研究
        四、关于护理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的相关研究
    第四节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依据
        一、概念界定
        二、理论依据
    第五节 研究方法与思路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思路
    第六节 研究的技术路线
第二章 中职护理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现状的调查分析
    第一节 调查设计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对象
        三、研究工具
    第二节 中职护理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现状调查分析
        一、中职护理专业学生职业认知素养的调查分析
        (一)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调查
        (二)护理专科知识的掌握情况调查
        (三)法律法规知识的掌握情况调查
        (四)学生职业认知素养的评价调查
        二、中职护理专业学生职业道德素养的调查分析
        (一)优质护理服务意识的调查
        (二)关爱意识的调查
        (三)遵守职业规范意识的调查
        三、中职护理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素养的调查分析
        (一)护患沟通能力的调查
        (二)临床实践能力的调查
        (三)问题应对能力的调查
        (四)团队合作能力的调查
第三章 中职护理专业学生职业素养存在的问题
    第一节 中职护理专业学生职业认知素养的问题
        一、职业认知较为浅薄,停留在职业表象
        二、不同教师对护理专业知识的影响不协同,难以形成教育合力
        三、护理专业知识与临床脱节,不容易学以致用
    第二节 中职护理专业学生职业道德素养的问题
        一、优质护理服务意识待加强
        二、护理行为难以体现关爱意识
        三、不同教育群体对学生遵守职业规范意识评价标准存在偏差
    第三节 中职护理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素养的问题
        一、沟通交流能力欠缺,表达能力待提升
        二、合作医院级别不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存在差异
        三、片面重视技能掌握,忽略综合职业能力素养培养
第四章 中职护理专业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对策及建议
    第一节 职业认知素养培养的对策及建议
        一、采用多种方式,引导对职业的合理认知
        二、合理分配教师资源,促进知识的协调影响
        三、增加临床实践机会,促进知识的实践应用
    第二节 职业道德素养培养的对策及建议
        一、学校提供优质实习环境,实践中提升优质护理服务意识
        二、加强校园人文关怀环境建设,促进学生关爱意识培养
        三、强化医德医风建设,培养良好的慎独精神
    第三节 职业能力素养培养的对策及建议
        一、丰富沟通课堂教学,促进护患沟通能力提升
        二、产教融合“双元”育人,促进附属医院临床实践培养
        三、临床实践充分开展PBL教学,全面提升学生职业能力素养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第一节 研究结论
    第二节 研究展望
附录1 参考文献
附录2 中职护理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现状调查(学生问卷)
附录3 中职护理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现状调查(教师及学生管理者问卷)
附录4 学生及教师访谈提纲
附录5 致谢
附录6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附录7 学位论文数据集表

(5)回归上古天真 ——道学观照中的精神养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导论: 问道的精神
    1.1 道学与养生
        1.1.1 问“道”
        1.1.2 何谓道学?
        1.1.3 道学与养生
    1.2 道学与精神养生的交融
        1.2.1 精神养生及与道学
        1.2.2 “入道-养生-疗疾”健康实践的连续谱
        1.2.3 研究方法
    1.3 研究对象、意义与论文题目
        1.3.1 研究对象
        1.3.2 研究意义
        1.3.3 题解
    1.4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精神养生的历史回望:超越时空的传统
    2.1 历史回望的文献范畴
    2.2 相关研究进展
        2.2.1 精神养生与道学的交汇
        2.2.2 精神养生、道学与“西学”的交汇
        2.2.3 精神养生与疗疾的交汇
    2.3 精神养生的知识结构——“道、法、术”
    2.4 儒家与精神养生
        2.4.1 儒家的精神养生之道
        2.4.2 儒家的精神养生“法术”
        2.4.3 教化与师表
    2.5 道家与精神养生
        2.5.1 道家的精神养生之道
        2.5.2 道家的精神养生“法术”
        2.5.3 俗世即道场、临炉指点、道侣
    2.6 佛家与精神养生
        2.6.1 佛家的精神养生之道
        2.6.2 佛家的精神养生“法术”
        2.6.3 迷时师度与船子投江
    2.7 古代医家与精神养生
        2.7.1 古代医家的精神养生之道
        2.7.2 古代医家的精神养生“法术”
        2.7.3 主体的转换——医者与患者,养生家与养生之家
    2.8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现代反思: 现代人的精神状况与问道东方
    3.1 西方文明范围中现代人的精神状况
        3.1.1 马克思恩格斯的研究
        3.1.2 雅思贝尔斯《时代的精神状况》
        3.1.3 加缪《鼠疫》
        3.1.4 小结
    3.2 精神养生与现代研究
        3.2.1 精神境界的现代研究
        3.2.2 精神养生“法术”的现代研究
        3.2.3 精神养生与养生的社会人文研究
    3.3 精神养生与身体——我们该如何意识我们的身体?
        3.3.1 立足于身体的精神养生
        3.3.2 当代身体意象的分裂特征
        3.3.3 当代身体实践的分裂特征
        3.3.4 精神养生与身体实践的内在统一性
        3.3.5 精神养生视野中的清醒与睡眠
        3.3.6 小结
    3.4 精神养生与语言——我们该如何言说健康?
        3.4.1 当下健康流行语言的荒诞与后现代主义的反抗
        3.4.2 精神养生与诊治的语言
        3.4.3 精神养生与食、药的语言
        3.4.4 精神养生与疾病谱、预防医学的语言
    3.5 中医养生学视野中的心性修养与人民的健康促进
        3.5.1 健康面临的人性挑战
        3.5.2 中医养生学视野中健康促进的理念与实践
        3.5.3 生生之道与中医养生学心性修养的实践观
        3.5.4 小结
    3.6 以道莅天下——《黄帝内经》“独立守神”的意义发现
        3.6.1 独立守神的渊源与探索路径
        3.6.2 早期社会文化与“独立守神”
        3.6.3 “独立守神”在传统文化实践中的显现
        3.6.4 “独立守神”在生物医学实践中的显现
        3.6.5 “独立守神”在心理治疗实践中的显现
        3.6.6 小结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数则精神养生案例及其启示
    4.1 案例1: 何以解忧——竹林七贤作为团体形式精神养生的滥觞
        4.1.1 古代社会生活中团体的存在
        4.1.2 竹林之游的精神养生属性
        4.1.3 古代团体养生的存在状态及价值
        4.1.4 小结
    4.2 案例2: 某温泉度假村调训养生课程的精神心理效果考察
        4.2.1 调训课程介绍
        4.2.2 课程方案举例与纪实
        4.2.3 问卷调查部分
        4.2.4 调训课程组织者对课程的理解
        4.2.5 解读
        4.2.6 小结
    4.3 案例3: 某瑜伽自然疗法静修营实践
        4.3.1 背景
        4.3.2 内容
        4.3.3 讨论
        4.3.4 小结
    4.4 案例4: 某院慢性病辟谷实践的总结及比较研究
        4.4.1 某医院利用辟谷治疗代谢综合征的当代实践
        4.4.2 古今辟谷与正念饮食干预的比较研究
        4.4.3 小结
    4.5 启示
第五章 前行策略: 充分发挥精神养生力量的讨论
    5.1 提出策略建议的方法
    5.2 个体的内求为本
    5.3 个体内求与中医院校教育内求的相融、相生
    5.4 全民教育——全民的内求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
    6.1 题目作为核心论点之一
    6.2 健康实践的连续谱与精神养生的道学内涵
    6.3 文化自觉的一种呈现——方法与对象的同一
    6.4 精神养生的道与术、施与受、知与行的三重太极结构
    6.5 理论探索总结: 现代人的精神状况及精神养生
    6.6 案例启发与策略建议总结
    6.7 根本的结论
结语
    研究特色与创新之处
    特点与不足之处
        特点
        不足之处
    自反性陈述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统计学审核证明

(6)南宁市高职护理专业学生人文关怀能力提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1.研究背景
        2.研究目的
        3.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现状
        2.国内研究现状
        3.文献述评
    (三)研究的特点、方法和技术路线
        1.研究特点
        2.研究方法
        3.研究的技术路线图
    (四)概念界定
        1.人文
        2.人文关怀及护理人文关怀
        3.人文关怀能力及护理人文关怀能力
    (五)相关理论
        1.Watson的人性照护理论
        2.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3.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
二、南宁市高职护生人文关怀能力现状调查
    (一)南宁市医学院校高职护理专业概况
    (二)问卷调查及结果分析
        1.调查对象
        2.调查方法
        3.调查结果
    (三)访谈调查及结果分析
        1.调查对象
        2.调查内容
        3.调查方法
        4.调查结果
    (四)调查发现的问题
        1.学生专业思想不稳固导致人文关怀能力不足
        2.学生相关知识欠缺导致人文关怀能力不足
        3.学生人际交往能力不足导致人文关怀能力不足
        4.学生相关实践经验欠缺导致人文关怀能力不足
        5.高职护理教育不足导致学生人文关怀能力不足
三、南宁市高职护生人文关怀能力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学生专业思想不稳定的原因
        1.社会对护理行业存在偏见
        2.护理工作难度增加
        3.学生思想素质欠佳
    (二)学生相关知识欠缺的原因
        1.学生学习能力不足
        2.学校教育教学不足
        3.实习医院带教不足
    (三)学生人际交往能力不足的原因
        1.学生性格原因
        2.网络社会影响
    (四)学生相关实践经验欠缺的原因
        1.学生参加实践活动的主动性欠缺
        2.学生难以获得早接触临床的机会
    (五)学校及医院关怀氛围不足的原因
        1.学校方面
        2.医院方面
四、南宁市高职护生人文关怀能力提升对策
    (一)学校方面的对策
        1.加强人文关怀型师资队伍建设
        2.完善人文关怀教育课程体系
        3.改革课程教学内容和方法
        4.打造第二课堂特色活动
        5.营造人文关怀育人氛围
        6.加强与医院的交流合作
        7.学校对策的实践案例
    (二)政府方面的对策
    (三)社会方面的对策
        1.网络媒体正向舆论引导
        2.医院人文关怀文化示范
    (四)学生个人的对策
五、结语
    (一)结论
    (二)本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7)护理人文关怀示范病房建设规范的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 研究背景
        1.1 护理呼唤人文关怀的回归
        1.2 建设人文关怀病房能有效促进护理人文关怀
    2 相关概念和理论
        2.1 相关概念的研究
        2.2 相关理论基础的研究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3.1 国外研究现状
        3.2 国内研究现状
        3.3 研究的展望与不足
    4 本研究的设想
        4.1 研究目的
        4.2 研究内容
        4.3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某三甲医院患者和家属对护理人文关怀体验与需求的质性研究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1.2 资料收集
        1.3 资料分析
        1.4 伦理保证
        1.5 质量控制
    2 结果
        2.1 研究对象一般资料
        2.2 提炼的主题
    3 讨论
        3.1 服务态度对护理人文关怀体验的影响
        3.2 专业能力对护理人文关怀体验的影响
        3.3 护患沟通对护理人文关怀体验的影响
        3.4 环境建设对护理人文关怀体验的影响
        3.5 就医护理流程对护理人文关怀体验的影响
    4 小结
第三章 护理人文关怀示范病房建设规范的制订
    1 成立研究小组
    2 Delphi咨询
        2.1 拟定《规范》初稿
        2.2 拟定专家咨询问卷
        2.3 遴选咨询专家
        2.4 实施专家咨询
        2.5 资料统计与分析
    3 专家咨询结果
        3.1 专家基本情况
        3.2 专家积极性
        3.3 专家权威程度
        3.4 专家意见集中程度
        3.5 专家意见协调程度
        3.6 指标的纳入
    4 层次分析法
        4.1 建立层次结构模型
        4.2 构建判断矩阵
        4.3 计算各层权重及一致性检验
    5 讨论
        5.1 护理人文关怀示范病房建设规范较为科学可靠
        5.2 护理人文关怀示范病房建设规范的内容分析
    6 小结
第四章 护理人文关怀示范病房建设规范的可行性分析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1.2 资料收集
        1.3 资料分析
        1.4 伦理保证
        1.5 质量控制
    2 结果
        2.1 研究对象一般资料
        2.2 提炼的主题
    3 讨论
        3.1 《规范》应用的临床意义
        3.2 《规范》应用的影响因素及对策
    4 小结
第五章 全文总结
    1 研究的主要结论
    2 研究特色与创新
    3 局限与展望
参考文献
硕士在研期间科研情况
附录
    附录一: 护理人文关怀体验与需求质性研究的知情同意书
    附录二: 护理人文关怀体验与需求质性研究的伦理审查批件
    附录三: 《护理人文关怀示范病房建设规范》专家咨询(第一轮)
    附录四: 《护理人文关怀示范病房建设规范》专家咨询(第二轮)
    附录五: 护理人文关怀示范病房建设规范(试行稿)
    附录六: 《规范》可行性分析的知情同意书
致谢

(8)卫校护生职业伦理素养现状的实证调查及其教育改进建议(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意义
    三、核心概念
    四、研究方法
第二章 文献述评
    一、国外研究述评
    二、国内研究述评
    三、比较与启示
第三章 卫校护生护理职业伦理素养的现状调查
    一、调查设计与实施
        1、调研对象
        2、调研设计
        3、调研实施
    二、结果统计与分析
第四章 卫校护理职业伦理素养的问题与根源分析
    一、卫校护生护理职业伦理素养整体表现不佳
    二、卫校护生护理职业伦理素养影响因素分析
第五章 提升护生职业伦理素养的教育改进建议
    一、夯实护理职业伦理素养教育的教育团队
    二、优化护理职业伦理素养教育的课程体系
    三、革新护理职业伦理素养教育的教学内容
    四、重视实训实习阶段对职业伦理素养的培育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9)和田维吾尔医疗的地方实践 ——以医疗、疾病与文化为中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的缘由
    二、选题意义
    三、概念界定
        (一) 概念界定
    四、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 国外研究现状
        (二) 国内研究现状
    五、研究方法
        (一) 田野调查
        (二) 文献资料研究
    六、田野点概况
    七、研究重难点与创新点
        (一) 研究重难点
        (二) 创新点
第一章 和田维吾尔医的医疗与医疗文化
    第一节 维吾尔医药学的历史渊源、类型及特点
        一、丝路文化交流与维吾尔医学形成与发展
        二、和田民间医疗文化的类型和特点
        三、民间医疗的社会认知及地位
    第二节 作为文化体系的维吾尔民间医疗
        一、疾病的文化解读
        二、民间医疗中的象征符号
        三、疾病与治疗的文化逻辑
第二章 和田维吾尔医的整体格局及其现代发展
    第一节 作为医疗空间的家
        一、医疗形式及其类型
        二、拥有多重身份的民间郎中(提维普Tivip)
        三、医师的社会文化定位及权威
    第二节 医疗空间的变迁:从家庭到街头
        一、走向职业化和商业化的医疗实践
        二、职业化和商业化医疗实践的过程及特点
        三、职业化转化的路径及存在的问题
    第三节 维吾尔“医院”的诞生
        一、医院的建立:门诊发展为医院
        二、私立医院与公立医院
        三、现阶段维吾尔医医院的发展状况
    第四节 医疗管理体制与政策
        一、民族医药相关政策法规的评价
        二、国家民族医药政策在新疆民族医药事业中的作用
        三、国家医疗体制改革对维吾尔医学发展的意义
第三章 和田维吾尔医的知识生产与延续
    第一节 作为知识体系的传统维吾尔医学及其传承模式
        一、知识传承模式
        二、习得与传承的基本模式
        三、维吾尔医学中的知识观
    第二节 知识传承的现代转型
        一、师徒关系与师生关系
        二、权威的维护与传递
        三、从传统道德走向职业道德---传统的转型
    第三节 医疗实践中的信任逻辑
        一、传统医疗实践中的人际关系与权威
        二、新时期医疗实践与社会信任
第四章 和田维吾尔医疗实践中的医患关系
    第一节 医患双方的疾病认知
        一、医师的知识体系
        二、患者对疾病的认知
        三、医疗实践中的博弈
    第二节 道德:约束维吾尔医患关系的文化规则
        一、基于道德的医患关系:来自田野的本土经验之一
        二、医疗实践中的性别:来自田野的本土经验之二
        三、“维医”或“伪医”:市场、权利、信任
        四、传统医患关系中的信任规则及其调试
    第三节 现代医学的制度逻辑及其对传统医学的冲击
        一、道德约束缺失与信任危机
        二、“医德”还是“异”德
        三、信息不对称:医患沟通中的话语特征
    第四节 维吾尔医疗场域中的医患关系:三甲医院的事例
        一、病房中的医患关系:认知差异的实践形态
        二、医师与患者不同的心理需求:相互理解的出发点
        三、交流方式与信息交换:医患沟通中的问题与解决路径
结论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10)护理专业大学生人文关怀能力的现况调查与干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研究背景和研究设想
    1.1 研究背景
    1.2 相关概念及理论
    1.3 护理人文关怀能力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既往研究的不足
    1.5 本研究思路与设想
第二章 护理专业大学生人文关怀能力的现况调查与影响因素研究
    2.1 研究目的
    2.2 研究对象
    2.3 研究过程和方法
    2.4 质量控制
    2.5 伦理原则
    2.6 结果
    2.7 讨论
    2.8 结论
第三章 护理专业大学生人文关怀能力的干预研究
    3.1 研究目的
    3.2 研究设计
    3.3 研究对象
    3.4 研究过程与方法
    3.5 质量控制
    3.6 伦理原则
    3.7 结果
    3.8 讨论
    3.9 结论
第四章 全文总结
    4.1 研究过程及主要结果
    4.2 主要结论
    4.3 本研究的特色与创新之处
    4.4 本研究的不足与改进
    4.5 下一步工作的设想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知情同意书
    附录2 护理专业大学生人文关怀能力测评问卷(全国版)
    附录3 课程评价调查表
    附录4 干预活动之“护理人文关怀”课堂5分钟体验活动一览表
    附录5 干预活动之“护理人文关怀”主题叙事反思作业(选编)
    附录6 干预活动之“护理人文关怀”类座右铭(选编)
    附录7 干预活动之护理本科生小组团队学习体验(选编)
攻读学位期间成果
致谢

四、护士语言修养与病人健康(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诺丁斯关怀理论的临床护士人文关怀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初步应用[D]. 高翔. 蚌埠医学院, 2021(01)
  • [2]叙事教育对护生人文关怀能力影响的研究[D]. 陈红. 昆明医科大学, 2021
  • [3]集体化时代山西的医疗场域与乡村社会[D]. 李全平. 山西大学, 2020(03)
  • [4]中职护理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现状与培养策略研究 ——以广东省惠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为例[D]. 方瑞迪.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 2020(02)
  • [5]回归上古天真 ——道学观照中的精神养生[D]. 刘慧鸿.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0(06)
  • [6]南宁市高职护理专业学生人文关怀能力提升研究[D]. 卢冬梅. 广西师范大学, 2020(06)
  • [7]护理人文关怀示范病房建设规范的构建研究[D]. 卜梦茹. 南方医科大学, 2020
  • [8]卫校护生职业伦理素养现状的实证调查及其教育改进建议[D]. 李明. 江西师范大学, 2020(10)
  • [9]和田维吾尔医疗的地方实践 ——以医疗、疾病与文化为中心[D]. 买托合提·居来提. 陕西师范大学, 2019(01)
  • [10]护理专业大学生人文关怀能力的现况调查与干预研究[D]. 陈瑜. 南方医科大学, 2017(11)

标签:;  ;  ;  

护士语言培训与患者健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