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双透明的眼睛”——郭建中主编《当代美国翻译理论》评述

“一双透明的眼睛”——郭建中主编《当代美国翻译理论》评述

一、“一双透明的眼睛”──评郭建中编着的《当代美国翻译理论》(论文文献综述)

刘金龙[1](2017)在《翻译书评标题写作:原则与方法》文中研究说明翻译书评标题是一篇翻译书评的"题眼",是对书评主题和内容的高度概括和凝练。本文探讨了翻译书评标题写作的4个基本原则,并归纳了翻译书评标题常见的5种写作方法,旨在为翻译书评标题写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韩振宇[2](2006)在《试论翻译的社会功能》文中研究说明翻译作为一种跨语言、跨文化、跨时空的活动,其复杂程度是可想而知的。自从人类社会出现翻译活动之日起,人们就从未中断过对翻译的探索。时至今日,在“翻译究竟是什么”这个翻译学本体论问题的探讨上,人们还没有达成一个共识。本文详细地梳理了翻译的语言观、翻译的文艺观和翻译的文化观在翻译本质问题上的认识,探讨了每种理论研究的优势和不足。翻译语言观和翻译文艺观的理论研究都是以原文为中心的。人们一直孜孜以求的是译文与原文的“一致性”,强调“等值”或“等效”转换。翻译的文化观,特别是翻译理论研究“文化转向”之后,认为翻译是译语社会的一种独特的政治行为、文化行为、文学行为,给翻译研究带来一定的消极影响和负面效应。本文认为有必要把翻译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来加以研究。翻译作为一种社会想象,人们对其社会性本质认识还很少。和翻译活动紧密相关的语言、文化、文艺都具有社会属性,这预示着翻译的社会性研究将大有作为。本文从语言、文化和文艺的社会属性入手全面认识翻译的社会性本质。自从人类社会产生翻译活动以来,翻译活动始终与社会的发展紧密相关,翻译活动不仅是与社会有联系,而且是社会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一个社会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状况对翻译观念和实践的制约与影响是十分明显的,因此翻译活动具有强烈的社会属性。同时社会的历史发展进程表明,翻译在人类的创造性活动中占有显要的位置,经常完成重要的社会功能。翻译的社会功能体现着翻译的价值取向,翻译的价值服从于翻译的社会功能。在具体的翻译活动中,译者的翻译动机和翻译方法也是和翻译的社会功能紧密相联的。翻译的社会需求决定着翻译的目的。可以说,翻译的社会功能研究可以更为深入和全面地反映翻译活动,树立正确的翻译观。翻译的社会交往功能的体现就在于,翻译作为一种交际手段充当信息的载体和其传播的中介。信息的传播拓展了民族和时代的社会实践范围,促进了民族间的相互了解和精神交往。翻译的社会交往功能的发挥往往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一个社会的发展。在可以预见的未来,民族语仍然是世界上各个民族互相交际的重要的不可缺少的工具或传媒。翻译的文化传播和载蓄功能主要指文化因子的传播和载蓄。翻译是文化发展重要的外在动力。译者肩负着如实介绍,彰显文化间差异,并推动文化发展更替的责任。“和而不同”的翻译往往会激发起人们对更多知识和信息的追求和无穷的创造力。面

何阳[3](2005)在《翻译与改写 ——勒菲弗尔的改写理论在比较莎士比亚《罗密欧与朱丽叶》三个中文译本中的应用》文中认为对莎士比亚这位世界文坛巨匠剧作的翻译和研究在长达几百年的世界文学活动中从没停止过。朱生豪、梁实秋和曹禺这几位创作型翻译家,在莎剧翻译方面成绩斐然,尤其是朱生豪译本,至今都被视为中国大陆莎剧翻译的典范。而随着在中国内地的广泛发行,梁实秋译本日渐受人推崇。因此对不同译本独特的翻译模式进行比较研究是很有价值的。近年来,随着西方“翻译研究派”的兴起,美国翻译理论家安德烈·勒菲弗尔(Andre Lefevere)的“翻译即改写”的理论为这一比较研究提供了绝好的理论框架。他的理论引入一系列诸如:诗学、意识形态和赞助人等概念来分析文学以外因素对翻译的影响。因此,我们在莎剧不同译本的比较研究中,不能再仅仅满足于评论译文的忠实与否及褒贬译者个人的功过是非,而应突破传统评价模式,将译文和译者置于文化的大背景下来探究和肯定每个译本存在的价值。 本论文将安德烈·勒菲弗尔的“翻译即改写”的理论应用于莎士比亚早期典型代表剧目Romeo and Juliet的三个中文译本的比较研究中,旨在探讨诗学、意识形态和赞助人等因素,尤其是对翻译影响较大的诗学和意识形态如何影响翻译活动的整个过程,造成三译本迥然不同的翻译风格。本文试图超越译文优劣这一简单传统的评价标准,在“翻译即改写”的理论框架内,从文化和历史的角度通过详细的风格和内容两大方面的比较肯定三译者独特的翻译模式及其译本存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 论文第一部分为引言。介绍本篇论文的研究问题及其背景和意义。

郑冰寒[4](2004)在《冗余信息与英文汉译 ——从信息论角度看英译汉中的直译、省译、增译》文中认为本世纪下半叶以来,跨学科移植被广泛运用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研究当中,把一个学科发现的新原理运用到相关学科,促使研究产生突破性进展。本文正是遵循这一思路,把信息论中的研究成果运用于翻译理论和实践,为解释英文汉译中的直译、省译和增译提供一条新的途径。 冗余信息是信息论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术语和概念,在把它运用到应用语言学中来处理语际翻译之前,我们有必要对它进行界说。在语言学范畴中,冗余信息可以定义为:冗余信息是指并不增加信息内容,却有助于语言构建、达意和理解的因素。接着,本文分析了冗余信息在句法、语义和语用三个平面上的积极作用,以及英汉语冗余信息和冗余度的差别。这些分析,为下文讨论英文汉译中保持冗余平衡埋下了伏笔。 翻译标准是翻译理论的核心问题之一,且必须在一定的方法论指导下加以探讨。本文运用了唯物辩证法中的客观的原则,联系的原则,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来讨论翻译标准。基于客观的原则,我们认为,译者是翻译活动的中心和主体,他既是信息的接受者,又是发送者,更是检验者。从联系出发,我们提出译者必须两难兼顾,要尽可能多地传达原语文本面貌,还要使译入语文本所引起的读者反应尽量接近原语文本读者对该文本所产生的反应。最后总结出译者应当运用的两种手段:译语地道,文化传真。 在分析了冗余信息并且确立了翻译标准之后,本文从语言和文化层面提出了英文汉译的具体处理技巧。在语言层面,适当运用直译,增译或省译来保留,或调整译文的信息冗余度。在文化层面,本着文化传真的思想,运用“文内补偿”和“文外加注”这两种方法来处理原文中的文化因素。 在全球化背景下谈翻译,我们应当看到,翻译的本质是一种跨语言跨文化的信息交流活动。翻译过程中应当解决的矛盾很多(如原语和译语、异化和归化等),但是如果把翻译活动肢解为两个部分,即语言上的转换(rendering)和文化上的诊释(interpretation),或许会更有利于我们把握翻译的实质、翻译的过程、处理翻译实践中的具体问题。而本文对于冗余信息的讨论便是基于这两个因素,有针对性地提出英文汉译的技巧和措施。

周俊,孙志[5](2001)在《外国语言研究论文索引(2001年第1季度)》文中研究指明

王东风,孙会军[6](2001)在《“一双透明的眼睛”──评郭建中编着的《当代美国翻译理论》》文中研究说明

二、“一双透明的眼睛”──评郭建中编着的《当代美国翻译理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一双透明的眼睛”──评郭建中编着的《当代美国翻译理论》(论文提纲范文)

(1)翻译书评标题写作:原则与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翻译书评标题的写作原则
    (一) 明确具体, 文题相符
    (二) 简洁明了, 态度鲜明
    (三) 生动新颖, 情趣盎然
    (四) 虚实结合, 形式多样
三、翻译书评标题的写作方法
    (一) 悬念式切入法
    (二) 哲理式切入法
    (三) 修辞式切入法
    (四) 衍化式切入法
    (五) 引言式切入法
四、结语

(2)试论翻译的社会功能(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目录
引言
第一章、翻译本质的探求
    第一节、传统翻译观之流变
    第二节、文化翻译观的勃兴
第二章、翻译的社会性本质的全面认识
    第一节、社会语言学视角下的翻译
    第二节、文化社会学视角下的翻译
    第三节、文艺社会学视角下的翻译
    第四节、翻译学的社会性本质认识
第三章、社会与翻译
    第一节、社会和社会结构的界定
    第二节、社会经济发展对翻译的影响
    第三节、社会政治对翻译的影响
第四章、翻译的社会功能
    第一节、翻译社会功能研究的回顾
    第二节、社会层面的翻译功能
    第三节、人类社会层面的翻译功能
第五章、翻译的社会功能标准
    第一节、翻译标准的作用
    第二节、翻译标准面面观
    第三节、翻译的社会功能标准
结语
参考文献

(3)翻译与改写 ——勒菲弗尔的改写理论在比较莎士比亚《罗密欧与朱丽叶》三个中文译本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Abstract(English)
Abstract(Chinese)
Acknowledgements
Introduction
Chapter One Literature Review
    1.1 Previous Domestic Research on the Related Questions
    1.2 Andre Lefevere's Rewriting Theory
Chapter Two The Influence of Poetics, Ideology and Patronage on Translating and Rewriting of the Three Versions
    2.1 The Translator's Subjectivity
    2.2 The Influence of Literature Poetics and Translation Poetics on the Translator's Subjectivity
        2.2.1 Dominant Literature Poetics
        2.2.2 Translation Poetics
        2.2.2.1 Philosophic Poetics of Translation
        2.2.2.2 Functional Poetics of Translation
    2.3 Ideology
        2.3.1 Ideology and the Translator's Motives
        2.3.2 The Influence of Social Culture and Ethics on rewriting of Obscenity and Euphemism
        2.3.3 Readers' Aesthetic Standard and Reading Anticipation
    2.4 Patron
Chapter Three The Comparisons of the Three Rewriting Versions
    3.1 The Comparisons of the Translation Style
    3.2 The Comparisons of the Influence of Language on Shaping the Figures
        3.2.1 The Comparisons of the Appellations
        3.2.2 The Comparisons of the Curses and Vows
    3.3 The Comparisons of the Degrees of Rewriting
        3.3.1 The Comparisons of the Figure of Speech
        3.3.2 The Comparisons of the Puns and Allusions
        3.3.3 The Comparisons of the Cultural Elements
        3.3.4 The Comparisons of the Rewriting of Sentence Structure
Chapter Four Conclusions
Works Cited

(4)冗余信息与英文汉译 ——从信息论角度看英译汉中的直译、省译、增译(论文提纲范文)

Acknowledgements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导论
第一章 冗余信息界说
    1.1 冗余信息≠多余信息
    1.2 冗余信息定义
第二章 冗余信息分析
    2.1 英汉语冗余信息的积极作用
        2.1.1 句法层面—结构性冗余
        2.1.2 语义层面—语义性冗余
        2.1.3. 语用层面—语境与冗余信息
    2.2 英汉语冗余信息的对比分析
        2.2.1 汉语柔性—英语刚性
        2.2.2 汉语隐性—英语显性
        2.2.3 汉语意合—英语形合
第三章 英文汉译与翻译标准
    3.1 哲学方法论—三条原则
        3.1.1 客观的原则
        3.1.2 联系的原则
        3.1.3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
    3.2 译者的身份—三位一体
    3.3 译者的任务—两难兼顾
    3.4 译者的手段—一分为二
        3.4.1 手段之一—译语地道
        3.4.2 手段之二—文化传真
第四章 英文汉译与冗余平衡
    4.1 语言结构差别与翻译
        4.1.1. 保留表层冗余度
        4.1.2. 调整译语冗余度
    4.2 文化信息与冗余平衡
        4.2.1 文化因素与冗余失衡
        4.2.2 文化信息冗余与翻译
结语
参考文献
索引
后记

四、“一双透明的眼睛”──评郭建中编着的《当代美国翻译理论》(论文参考文献)

  • [1]翻译书评标题写作:原则与方法[J]. 刘金龙. 民族翻译, 2017(04)
  • [2]试论翻译的社会功能[D]. 韩振宇.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06(03)
  • [3]翻译与改写 ——勒菲弗尔的改写理论在比较莎士比亚《罗密欧与朱丽叶》三个中文译本中的应用[D]. 何阳. 郑州大学, 2005(11)
  • [4]冗余信息与英文汉译 ——从信息论角度看英译汉中的直译、省译、增译[D]. 郑冰寒. 华东师范大学, 2004(04)
  • [5]外国语言研究论文索引(2001年第1季度)[J]. 周俊,孙志.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1(05)
  • [6]“一双透明的眼睛”──评郭建中编着的《当代美国翻译理论》[J]. 王东风,孙会军. 中国翻译, 2001(01)

标签:;  ;  ;  

“一双透明的眼睛”——郭建中主编《当代美国翻译理论》评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