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tiveX技术在测绘机器人多功能地理数据接口开发中的应用

ActiveX技术在测绘机器人多功能地理数据接口开发中的应用

一、在开发测量机器人多功能地理数据接口中ActiveX技术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王慕雪[1](2020)在《物联网英语术语特征与汉译方法 ——《物联网:技术、平台和应用案例》(节译)翻译实践报告》文中提出从物联网概念出现至今,我国一直十分注重物联网的发展,发展物联网已成为落实创新、推动供给侧改革、实现智慧城市的重要举措。学习借鉴国外物联网领域的前沿研究成果对我国物联网研究与建设具有重要价值。本次翻译实践报告以《物联网:技术、平台和应用案例》(The Internet of Things:Enabling Technologies,Platforms,and Use Cases)为翻译素材,重点对科技术语翻译进行分析总结。物联网英语术语作为科技英语术语的一种,具有专业性强、语义严谨等特点,本次翻译实践报告将原文中出现的术语分为已有规范译文的物联网英语术语和未有规范译文的物联网英语术语两类,继而开展调查分析工作。对已有规范译文的术语,重点是甄别行业领域,选取规范译文,并从缩略词、复合词和半技术词三个方面总结术语的翻译方法,为术语翻译提供指导;对尚未有规范译文的术语,基于术语特征和已有术语翻译方法,提出直译法、拆译组合法、不译法以及多种译法结合等翻译方法,并结合实例进行了具体说明。希望本实践报告能够为从事科技类文献翻译工作的译者提供一定参考。

刘奕[2](2020)在《5G网络技术对提升4G网络性能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设备接入到移动网络,新的服务与应用层出不穷,对移动网络的容量、传输速率、延时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5G技术的出现,使得满足这些要求成为了可能。而在5G全面实施之前,提高现有网络的性能及用户感知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从5G应用场景及目标入手,介绍了现网改善网络性能的处理办法,并针对当前5G关键技术 Massive MIMO 技术、MEC 技术、超密集组网、极简载波技术等作用开展探讨,为5G技术对4G 网络质量提升给以了有效参考。

成家豪[3](2017)在《应用于光纤微纳传感系统的远程数据访问系统的设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光纤微纳传感器由于其在高温下工作,不受电磁干扰,质量小,适用于恶劣环境和便于网络化的优点,使光纤微纳传感器应用得到了重视,并广泛应用于电力行业,生物医疗,交通建筑,航天航空等领域。随着近年来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成为各个国家和地域的信息发展战略,将性能优良的光纤传感器应用于物联网是科技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将光纤传感器应用于物联网的研究,对国民的经济及科学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围绕着光纤微纳传感器在产业化应用与物联网相结合进行研究,主要的工作如下:1、基于光纤微纳传感器信号的远程无线传输,运用Web技术和数据库技术相结合,实现信息在Internet中的传输,实现远程的监测。对于Web和数据库技术来说,是当今信息服务技术的主流。三层体系结构,包括了浏览器,Web服务器和数据库服务器。客户端在浏览器访问的数据全部存放在指定数据库的服务器中,从而可以保证客户与服务器中数据的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可选择性和安全性。在三层架构体系中,客户端只需要PC端有浏览器和相应的网络支持,客户端就可以访问存放在数据库服务器中的数据。2、传感器信号记录在数据库中的方式是通过LabVIEW与数据库的结合。由于光纤微纳传感器系统具有调制和解调的过程,LabVIEW在信号采集、测试分析与数据显示功能具有不可代替的优势。LabVIEW的交互式测量、自动代码生成以及与成千上万设备连接的特性,使得它能够轻而易举的完成数据的采集。正是由于LabVIEW和光纤微纳传感器的开发过程紧密结合,使得我们在后续的传感器信息传输的方式上同样选择LabVIEW与数据库相结合。对于大量的传感器信息数据,需要合理快速的整合数据之间的密切联系以及能有效的管理和组织数据。因此以数据库为中心,以数据库管理为重点,构建基于数据库管理数据的虚拟仪器系统是极为高效的方式。3、ZigBee在数据传输的稳定性、可靠性方面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ZigBee传输速率在2-10Mkb/s,传输距离在10-75米。ZigBee具有续航能力强,应用可靠性强和组网能力强等特点。通过无线网络与传感的结合,组建ZigBee网络可以实现区域范围内的监测和传感器信息的近距离传播。由于近年来物联网和互联网+概念的提出,ZigBee被认为是最具潜力的传感器网络设备之一。

王晟哲[4](2013)在《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认为煤矿安全生产在我国一直是一个突出的问题,近年来,国家对矿井安全生产日益重视,但事故仍有发生。据统计,2012年大大小小的事故有80多起,透水事故与瓦斯爆炸位居首位,在事故发生后,地面人员不能对矿工精确定位,给营救带来了极大的不便,严重危害了矿工的生命安全和煤矿的经济效益。如今,我国煤矿业正向着智能化方向发展,无线通讯技术越来越多被用在煤矿生产中。本文正是基于这种背景下,设计了井下人员定位系统。本文选用低复杂度、低功耗、低成本、稳定性强的ZigBee技术,将其用于矿井人员定位系统中,利用ZigBee模块自动组建井下无线通信网络,实现ZigBee终端移动节点与ZigBee路由器及ZigBee协调器之间的信息传输,以得到终端的位置信息。通过对现有的定位算法进行分析比较,确定使用RSSI测距算法和三边定位法,并对系统定位数据进行修正,以提高定位精度,从而实现对矿工的定位;运用GIS技术,绘制井下巷道的电子地图,将井下信息与电子地图结合起来,实现井下人员空间位置在巷道电子地图中的实时显示;最后以LabVIEW为软件平台,开发了一套煤矿井下人员定位与管理软件,可实现井下人员信息和设备信息的管理、人员轨迹的回放和实时跟踪等功能。本系统不但可实现对矿工的跟踪定位,同时保证地面调度室随时了解井下的情况,使管理人员掌握矿工的位置信息,便于井下人员的调度分配,保障灾难情况下的双向通讯和救助,而且还可以提供井下人数、温湿度信息、历史信息记录和实时记录的统计报表等。

李利岩[5](2013)在《眼前山矿边坡地表位移监测系统的应用研究》文中认为本论文对矿山边坡地表位移监测系统进行了研究与开发,通过TM30精密全站仪在眼前山矿进行边坡监测应用的实际情况进行系统可行性分析。运用二次开发精密全站仪的GeoCOM地理数据通讯接口技术,将精密全站仪与计算机联系到一起,达到由计算机控制TM30精密全站仪自动完成矿山边坡测量工作,实时得到监测数据,同时对数据加以分析判断。在对监测数据的后处理工作中,计算并确定监测点三维坐标测量精度,将监测数据在表格生成折线图,观察分析点位具体走势;若数据的三维坐标移动量达到预设的限值,则在Excel表格中的相应数据位置上将以深颜色提示数据超限。检查数据计算有效性,确定测点具体位置,如若问题属实,则由相关人员实地考察处理,时刻保证矿区的安全。矿山边坡地表位移监测系统开发的程序语言采用Visual Basic6.0,后台数据库使用Microsoft SQL Server2008软件,二者的完美结合使本系统的可操作性增强,具有简单、方便、实用等特点。监测得到的数据使用Microsoft Excel2007软件来做数据后处理工作。边坡地表位移监测系统按照极坐标测量方法自动完成对矿山边坡变形监测点的监测工作,实时显示监测数据。为了保证数据的准确可靠性,对测量数据做自动极坐标实时差分处理,并且运用相应的数学分析方法对监测网中的工作基点进行稳定性检验,保证监测数据的有效性。本边坡地表位移监测系统通过在鞍山眼前山矿的实际应用,证实TM30精密全站仪能以高精度完成测量任务,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同时也对在工作中出现的一些特殊问题相应的做出总结,对软件以后的进一步完善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姜昌君[6](2012)在《基于ActiveX的VRMine图形网络发布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说明在煤矿生产部门,传统的地质、地测信息管理模式下,数据通常是以台账和纸质图件的形式呈现。这种信息管理模式下,数据的处理和保存以及信息共享的效率受到制约,这不仅影响生产单位相关部门间的沟通和协调工作,而且直接影响煤矿生产部门整体的工作效率和煤炭产量。上世纪九十年代,随着计算机辅助设计的应用,电子制图技术得到快速发展,同时煤矿地测部门的数据处理、出图效率也大大提高。然而,由此也产生一系列问题,如图件种类和数量相应增多,传统的图件管理方式已难以满足煤矿生产、规划和决策部门的需求。因此,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来有效地管理庞杂的测量数据和电子图件迫在眉睫。本文借助于WebGis和办公自动化的思想,以一家具体矿山生产单位的数据为支撑,深入探索Web图形发布技术及信息共享的实现。论文中的矿山地测部门所用的制图系统和数据库管理系统,是由西安集灵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新一代VRMine二三维一体化数字矿山软件。由于VRMine系统所产生的sDc图形文件采用的是私有图形格式,无法在Web上直接发布,所以需要一个支持sDc图形格式的Web图形发布系统。目前,图形网络发布中所采用的发布方式有多种,包括:ActiveX控件方式、JavaApplet方式、Flash方式、纯位图方式和SVG方式等。基于ActiveX技术能够实现对三维图形的完美封装和具有良好的稳定性、交互性等特点,本论文运用ActiveX控件方式和Internet网络通信技术,搭建一个覆盖整个矿区的信息共享平台。本文首先介绍了目前常用的Web图形发布方式,并对这几种Web图形发布方式的优缺点进行了深入分析,其中重点研究了ActiveX技术。然后分析了VRMine图形组件功能需求并参与完成了基于COM技术的VRMine图形组件的设计与实现。最后,本文按照软件开发的整个流程,包括:市场调研、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系统功能架构实现、系统主要功能的实现、系统测试等,完成了基于VRMine组件的图形网络发布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并对目前所做的工作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刘少虎[7](2011)在《基于MapGIS的军用态势处理系统关键技术研究》文中认为随着先进的传感器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在军事方面广泛地应用,军事演习逐步由人工标图、沙盘推演等传统方式转换为利用计算机进行军事目标标绘和推演。在高技术战争条件下,军用态势处理系统已经成为军队指挥信息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战场信息是军事演习中必须具备的资源,如何把采集的大量复杂的战场状态数据转换整理成有用的信息,是保证军事演习顺利进行条件和基础;如何为指挥人员指挥决策提供高效的辅助手段,实现美观方便的军标标绘、形象直观的态势推演和作战要素的查询量算是军用态势处理系统急待加强和解决的问题。本文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对军用态势处理系统中战场信息处理、战场态势标绘、虚拟战场推演和辅助决策涉及的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其主要的工作和创新点如下:(1)介绍和分析了GIS组件技术和数字地形模型DTM的生成技术,并对空间数据数字化错误的校正、空间拓扑关系的自动生成、空间数据结构、地图拼接与坐标转换进行了详细分析。(2)分析了传统军事标绘的问题,指出COM组件式标图发展的重要趋势,确立了态势标绘组件的设计思路;对军队标号的进行了图元设计,高效地实现了军标符号库的扩充;设计了军标符号库的分层管理机制,提高了军标符号存储和查询的效率;提出并实现了基于动态链接库封装的TreeView结构军标可视化方法,增强了系统的可移植性;对态势标绘组件的接口进行了设计与实现。(3)对态势推演模块进行了结构设计,探讨了各个部分的组成及功能,指出了关键技术的实现途径;给出了VC++环境下制作和播放军标动画的方法。(4)以地理信息系统的结构化软件开发方法为主线,以MapGIS K9作为系统的开发平台,以VisualC++为开发工具,对军用态势处理系统的功能和界面进行了设计;以飞机军标为例,给出了军标制作、存储与动画推演的部分代码,最终实现了军用态势处理系统的原型系统。

迟春晖[8](2010)在《区域电磁环境自动测量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认为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电子、电气设备在城市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在为市民的生活带来巨大的便利的同时也产生了复杂的电磁辐射环境。当电磁辐射水平达到一定强度,将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对电子设备产生干扰。因此,有必要加强对城市区域内的电磁环境监测。本文开发了一套电磁环境自动测量系统,目的在于对一定区域的环境电磁辐射水平进行自动监测并记录。该系统采用虚拟仪器概念,结合地理信息系统,实现了数据采集、图形化显示、测量结果处理及保存三个方面的工作,具有易用性、通用性及可扩展等特点,可以高效科学的进行电磁环境监测。系统开发完成之后,本文对西安市区的电磁环境进行了测量及分析,得到实时数据及市区电磁环境污染图以及市区电磁环境等场强值线图。结果显示,在890MHz960MHz频率范围西安市区的平均场强为0.2118V/m,低于国家标准限值(12V/m)。绿化率高的区域场强明显低于其他区域,交通干道、商业区及工业区的场强要高于居民生活区。

刘长东[9](2008)在《海洋多源数据获取及基于多源数据的海域管理信息系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人类在探究海洋的过程中,获取了大量的数据,主要包括:遥感影像数据、浮标和调查船等的实测数据、渔业生产的实际记录数据等。海洋空间数据的多源性一方面表现为空间数据获取手段的多样性,如测量、调查、统计汇总、现有资料数字化、影像数据获取等,另一方面对于不同的空间数据采集方法和管理系统,空间数据也具有不同的存储、交换格式。不同的数据获取方式或数据表达方式,其数据格式存在较大的差异,如影像数据和矢量数据、DEM与图表等。这些问题无疑给多源空间数据的集成应用带来技术难度,但是,多源空间数据的集成应用为空间数据整合和更新、空间信息服务也带来了无可比拟的数据资源和信息资源优势。有鉴于此,本文提出了基于GIS组件的海洋多源数据集成方法,并开发了海洋多源数据无缝集成ActiveX组件,并把该组件应用于基于多源数据的海域管理信息系统中。利用此控件访问多源空间数据,开发者与数据提供者任务明晰,通过设计的数据访问控件接口,不同类别GIS系统提供的空间数据经由不同的数据中间件接收并转换为GIS无缝数据中的一块,既可快速、并行完成多源空间数据装载,又可后续通过扩充增加新的数据源。海洋功能区划的核心工作是海洋功能分区,即海洋功能区类型的确定。传统的海洋功能分区方法,主要是在收集大量资料的基础上,由专家凭经验进行判断,带有主观臆断性,缺乏有效的定量分析方法。海域的自然和社会属性包括的指标种类繁多,性质各异,有些指标是定量的,而有些指标是定性的,有些指标能精确表达,有些指标只能模糊描述。为了定量分析某个海域的条件是否适合于某种开发功能的要求,本文以模糊数学为基础,提出建立模糊综合评价模型来定量判断海洋功能区类型。应用此模型判断海洋功能区类型,需要GIS的空间分析功能,本文利用ArcGIS软件,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数学模型,对青岛市养殖功能区的划分进行了定量研究。本文论述了组件开发方式的优势,分析了海洋空间多源数据及属性数据的组织方式,应用GIS组件开发了基于多源数据的海域管理信息系统。系统集成了多源海洋数据,包括卫星遥感影像、海洋背景矢量数据、海洋功能分区数据、已登记的用海项目数据、多媒体数据、海洋环境信息等。同时系统还可以导入其它格式海洋空间信息及属性信息,如可以导入TIFF、GEO-TIFF、BMP、JPEG、IMG(Erdas)等格式的栅格数据,可以导入DGN、SDE、DWG、TAB、MIF、E00、SHP等格式的矢量数据,可以导入Oracle、SQL Server、Acess及Excel等数据库格式的属性数据。系统提供了信息浏览、信息查询、空间分析、海洋多源数据无缝集成、统计、报表自动生成、用海项目申请审批登记流程办公电子化与自动化等功能的同时,系统还实现了胶州湾污染物扩散模型动态演示。

吴冠霖[10](2006)在《基于Internet的三峡库区水质在线监测系统》文中提出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Internet正把全世界的计算机系统、通信系统集成起来,形成信息高速公路与公用数据网络。如何通过Internet对大范围内分布的控制对象实施有效的监控,是当前自动化领域内的研究热点之一。基于Internet的各类远程监控系统的应用研究已经在国外广泛的展开,而基于Internet的三峡库区水质在线监测系统的研究,则是Internet在环境监测领域的一种新的应用形式。水质监测工作的特点是监测区域广,监测站点分散,信息的采集和管理不便。实现数据的远程采集,监测设备的远程监控,进而实现包括数据传输、处理在内的整个流程的自动化,是水质自动监测技术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之一。我国现有的水质监测体系自动化程度和信息化程度偏低,各级监测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措施和完善的分级管理体制。提升水质监测工作的自动化程度,寻找一种具有开放的体系结构,且成本相对低廉的网络实现不同部门之间的资源共享已经成为当务之急,同时也代表了水质自动监测技术的一种发展方向。作为课题的前期研究,本文围绕系统的整体架构和基于Internet的远程数据采集技术,开展了监测方案的论证、设计和软件体系的探讨。论文首先研究与基于Internet的三峡库区水质在线监测系统数据传输相关的理论,在此基础之上,设计了一种基于ActiveX和OPC的远程数据访问方案,系统采用B/S模式,融合网络通讯技术和数据库技术,利用ActiveX控件完成实时监测水质信息,根据在线监测水质信息要求,提出了三种水质信息采集方法(包括自动采集、实时采集和报警),同时通过WEB服务器发布数据。由于考虑到水环境信息的空间分布特性,论文探讨了将GIS应用于基于Internet的三峡库区水质在线监测系统。此外,为了节约硬件设备的投入并且保证数据的完整性,论文对水质监测点的布点优化进行了研究,选用改进的TOPSIS算法优化监测点布点的方法。最后根据水质监测工作的实际需要,进行了库区水质在线监测方案的设计,并结合实验室的现有条件建立仿真模型,对仿真模型的软件功能框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研究。基于Internet的三峡库区水质在线监测系统不仅可以节省数据通信的成本,而且能够实现资源的共享;GIS的引入则为水质信息和空间数据提供了一个直观的数据表达、分析平台。对监测设备远程监控,大大提高系统的管理决策能力。相信这些研究可以对三峡库区的水质监测工作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在开发测量机器人多功能地理数据接口中ActiveX技术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在开发测量机器人多功能地理数据接口中ActiveX技术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物联网英语术语特征与汉译方法 ——《物联网:技术、平台和应用案例》(节译)翻译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翻译任务与过程描述
    1.1 翻译任务介绍
    1.2 翻译文本描述
    1.3 翻译工具介绍
    1.4 翻译过程设计
第二章 术语与物联网英语术语
    2.1 术语及术语翻译方法
    2.2 物联网英语术语特征
    2.3 物联网英语术语翻译方法
第三章 翻译案例分析
    3.1 已有规范译文的物联网英语术语
        3.1.1 缩略词术语
        3.1.2 术语中的复合词
        3.1.3 术语中的半技术词
    3.2 未规范的物联网英语术语
        3.2.1 直译法
        3.2.2 拆译组合法
        3.2.3 不译法
        3.2.4 多种译法结合法
第四章 总结与反思
    4.1 翻译总结
    4.2 翻译问题与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1 术语表
附录2 原文
附录3 译文
致谢

(2)5G网络技术对提升4G网络性能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1 4G网络现处理办法
2 4G网络可应用的5G关键技术
    2.1 Msssive MIMO技术
    2.2 极简载波技术
    2.3 超密集组网
    2.4 MEC技术
3 总结

(3)应用于光纤微纳传感系统的远程数据访问系统的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光纤微纳传感器的研究现状和工程应用
    1.3 光纤微纳传感器的飞秒激光先进加工工艺
        1.3.1 飞秒激光微纳制造
        1.3.2 飞秒激光制备光纤传感设备
    1.4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
第2章 应用于远程访问的服务器平台
    2.1 Web应用开发
        2.1.1 二层结构
        2.1.2 三层结构
        2.1.3 二层结构和三层结构的优缺点
    2.2 服务器(Web容器)
    2.3 服务器中Servlet的应用
    2.4 数据库服务器
        2.4.1 数据库的信息访问
        2.4.2 Web服务器访问数据库方法
    2.5 建立服务器的软件基础
        2.5.1 建立服务器系统的应用语言
        2.5.2 建立服务器系统的应用软件
        2.5.3 Java语言的环境配置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远程访问的服务器的搭建
    3.1 数据传输的介绍
        3.1.1 数据请求与返回过程
        3.1.2 系统程序框架
    3.2 数据访问层的建立
        3.2.1 数据库信息建立
        3.2.2 数据访问层的编写
    3.3 业务逻辑层的建立
    3.4 表现层的建立
        3.4.1 页面信息传输
        3.4.2 建立前端控制器
        3.4.3 页面的建立
    3.5 页面访问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远程访问系统的数据采集
    4.1 LabVIEW的应用
    4.2 LabVIEW对数据库的访问
    4.3 搭建LabVIEW和数据库的访问系统
    4.4 LabVIEW数据采集实验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应用与结构设计
    5.1 ZigBee技术
    5.2 ZigBee的网络结构
    5.3 ZigBee工作组网的研究与应用
        5.3.1 ZigBee协议栈Z-Stack
        5.3.2 ZigBee组网需求
        5.3.3 ZigBee工程组网
    5.4 本章小结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硕士期间主要参与的项目
致谢

(4)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意义
    1.2 国内外现状
    1.3 无线传感器网络
    1.4 地理信息系统
    1.5 论文的主要内容安排
第二章 系统的总体设计
    2.1 总体设计
        2.1.1 搭建 ZigBee 网络
        2.1.2 软件的总体设计方案
    2.2 定位方法的选用
        2.2.1 常用测距方法比较
        2.2.2 常用计算方法介绍
        2.2.3 基于 RSSI 的三边定位方法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 Zigbee 的井下信息获取方法研究
    3.1 信息获取方法介绍
    3.2 ZigBee 技术介绍
        3.2.1 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
        3.2.2 ZigBee 技术的概念及应用
        3.2.3 ZigBee 技术的特点
        3.2.4 ZigBee 的网络拓扑结构及体系结构
    3.3 硬件模块的配置
        3.3.1 硬件的选用和参数
        3.3.2 ZigBee 模块配置
        3.3.3 API 命令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系统的软件设计
    4.1 软件功能介绍
    4.2 基于 GIS 的井下巷道显示方法
    4.3 数据库的设计
    4.4 软件设计
        4.4.1 连接数据库
        4.4.2 加载电子地图
        4.4.3 得出矿工坐标界面介绍
        4.4.4 温湿度界面介绍
        4.4.5 人员定位及轨迹回放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数据处理与调试
    5.1 采集温湿度实验
        5.1.1 串口调试
        5.1.2 实验内容
    5.2 定位实验
        5.2.1 定位模拟实验
        5.2.2 误差分析
        5.2.3 误差校正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附录
详细摘要

(5)眼前山矿边坡地表位移监测系统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1. 绪论
    1.1 眼前山矿边坡工程研究现状
    1.2 边坡监测研究现状综述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2. 徕卡 TM30 精密全站仪及其开发平台介绍
    2.1 TM30 精密全站仪简介
        2.1.1 TM30 精密全站仪发展历史
        2.1.2 智能照准精度问题
    2.2 GeoCOM 接口简介
    2.3 本系统所使用的语言简介
        2.3.1 Visual Basic 语言简介
        2.3.2 Microsoft SQL Server 2008 数据库简介
        2.3.3 Microsoft Excel 2007 软件简介
    2.4 本章小结
3. 矿山边坡地表位移监测系统基本架构
    3.1 系统功能描述
    3.2 系统开发环境
    3.3 系统运行界面设计
    3.4 本章小结
4. 矿山边坡地表位移监测系统的开发
    4.1 边坡地表位移监测系统的基本开发思想
    4.2 Visual Basic 访问 SQL Server 数据库
    4.3 边坡地表位移监测系统中数据库表结构
    4.4 运用 Visual Basic 开发 GeoCOM 接口
    4.5 本章小结
5. 边坡地表位移监测系统的运行
    5.1 边坡地表位移监测系统设计实例来源——眼前山矿边坡监测
        5.1.1 眼前山矿边坡变形监测网布点
        5.1.2 具体施测方法
    5.2 矿山边坡地表位移监测系统的实现过程
        5.2.1 系统各部分功能详细介绍
        5.2.2 自动测量过程
    5.3 边坡监测中相关问题处理方法
        5.3.1 边坡变形监测周期确定方法
        5.3.2 变形监测基准点稳定性分析
    5.4 边坡地表位移监测系统原理依据
        5.4.1 极坐标法测量原理
        5.4.2 极坐标法测量精度评定
        5.4.3 自动极坐标实时差分原理
        5.4.4 粗差探测的数据方法
    5.5 监测数据分析
    5.6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程序代码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作者简介

(6)基于ActiveX的VRMine图形网络发布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1.3 国内外发展现状(及分析)
        1.3.1 ActiveX(COM)嵌入式方式
        1.3.2 Java Applet 重绘图形方式
        1.3.3 Flash
        1.3.4 SVG
    1.4 组织结构
    1.5 本章小结
2 基于 COM 技术的 VRMINE 系统组件设计与实现
    2.1 ActiveX 组件及 COM 技术
        2.1.1 组件技术
        2.1.2 COM 技术
        2.1.3 涉及的接口类型
    2.2 基于 COM 技术的 VRMine 图形组件设计
        2.2.1 VRMine 图形组件功能分析及总体设计
        2.2.2 图形类的关系设计图
    2.3 VRMine 组件各功能的实现
        2.3.1 VRMine 组件的主要接口
        2.3.2 地图管理类 CVRMap 的 COM 的实现
        2.3.3 图层类 CLayer 的 COM 实现
    2.4 VRMine 控件的设计
        2.4.1 ActiveX 技术
        2.4.2 VRMine 控件的属性
        2.4.3 VRMine 控件的方法
        2.4.4 VRMine 控件的事件
    2.5 本章小结
3 基于 VRMINE 组件的图形网络发布系统的设计
    3.1 项目提出的背景
    3.2 系统总体目标
    3.3 系统总体需求
        3.3.1 系统功能需求
        3.3.2 系统性能需求
    3.4 系统总体设计
        3.4.1 应用结构
        3.4.2 功能结构
        3.4.3 技术结构
    3.5 系统详细设计
        3.5.1 数据库设计
        3.5.2 权限设计
        3.5.3 系统安全性设计
    3.6 本章小结
4 基于 VRMINE 组件的图形网络发布系统的实现
    4.1 系统主要功能实现
        4.1.1 图件发布
        4.1.2 文件共享
    4.2 系统测试
        4.2.1 软件测试大纲
        4.2.2 用户应用测试
    4.3 本章小结
5 总结与展望
    5.1 论文总结
    5.2 论文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7)基于MapGIS的军用态势处理系统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图表清单
注释表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及贡献
    1.4 本文的组织结构
第二章 军用态势处理系统的支撑技术
    2.1 地理信息系统
        2.1.1 GIS 的基本概念
        2.1.2 GIS 的功能概述
        2.1.3 GIS 的发展趋势
        2.1.4 MapGIS 简介
    2.2 GIS 开发的组件技术
        2.2.1 GIS 的二次开发方式
        2.2.2 动态连接库 DLL
        2.2.3 COM 与 DCOM
        2.2.4 ActiveX 控件
    2.3 地图数据
        2.3.1 地图数据的相关概念
        2.3.2 地图数据的存储与管理
        2.3.3 数字地形模型的生成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 COM 组件的军标符号库
    3.1 COM 标图组件的设计原则
        3.1.1 标图组件设计原则
        3.1.2 标图组件与用户的交互
    3.2 军队标号的设计
        3.2.0 军队标号的定义
        3.2.1 军队标号的基本数据
        3.2.2 军队标号的分类
        3.2.3 军队标号的编码
        3.2.4 军队标号的图元设计
    3.3 军标符号库的管理
        3.3.1 符号库存储机制
        3.3.2 符号库数据管理
        3.3.3 符号库 TreeView 结构
    3.4 标绘组件接口的设计与实现
        3.4.1 军标数据管理接口
        3.4.2 军标符号输入和显示接口
        3.4.3 军标符号管理接口
        3.4.4 军标图库关联接口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虚拟战场态势推演模块设计
    4.1 态势推演内涵
        4.1.1 态势推演定义
        4.1.2 态势要素组成
    4.2 态势推演模块设计
        4.2.1 设计原则
        4.2.2 态势推演模块结构设计
    4.3 军标动画设计
        4.3.1 军标动画的设计思路
        4.3.2 合围与编队的推演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军用态势处理原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5.1 系统设计
        5.1.1 系统功能设计
        5.1.2 系统界面设计
    5.2 系统实现
        5.2.1 数据管理模块实现
        5.2.2 态势标绘模块实现
        5.2.3 辅助决策模块实现
        5.2.4 态势推演模块实现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工作总结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8)区域电磁环境自动测量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电磁环境辐射概述
        1.1.1 电磁环境组成
        1.1.2 电磁环境的影响
    1.2 国内外电磁环境的现状和研究进展
    1.3 电磁辐射监测工作的必要性
    1.4 论文内容安排
第二章 电磁环境辐射标准及监测方法
    2.1 电磁辐射标准的相关概念
    2.2 电磁辐射安全标准
        2.2.1 《电磁辐射防护规定》
        2.2.2 《环境电磁波卫生标准》
        2.2.3 《电磁辐射暴露限值和测量方法》
    2.3 电磁辐射监测仪器和方法
        2.3.1 监测仪器
        2.3.2 环境电磁辐射测量方法
第三章 虚拟仪器技术
    3.1 虚拟仪器概述
    3.2 虚拟仪器的发展
    3.3 虚拟仪器的结构
    3.4 虚拟仪器分类
    3.5 GPIB总线
        3.5.1 GPIB总线的特点
        3.5.2 GPIB中的讲者、听者与控者
        3.5.3 GPIB总线的结构
    3.6 虚拟仪器的发展形势
第四章 LabWindows/CVI软件平台
    4.1 LabWindows/CVI相关知识
    4.2 VISA库函数
        4.2.1 VISA标准
        4.2.2 VISA函数的调用
    4.3 ActiveX控件
        4.3.1 组件技术
        4.3.2 ActiveX概述
        4.3.3 ActiveX控件及其特点
        4.3.4 LabWindows/CVI对ActiveX的调用
        4.3.5 在Windows操作系统中注册ActiveX外部服务器
    4.4 LabWindows/CVI编程步骤
第五章地理信息系统及MapX
    5.1 地理信息系统概述
    5.2 组件式GIS
    5.3 MapX控件
        5.3.1 MapX概述
        5.3.2 MapX的功能
        5.3.3 MapX的空间数据结构
        5.3.4 MapX的模型结构
        5.3.5 MapX的基本属性
第六章 区域电磁环境虚拟自动测量系统的设计
    6.1 设计思想
    6.2 系统的硬件结构
    6.3 系统的软件构成
        6.3.1 系统软件体系结构设计
        6.3.2 系统界面设计
        6.3.3 系统流程图
第七章 西安电磁环境测量
    7.1 测量方案
    7.2 测量结果
    7.3 结果分析
    7.4 结论
结论与展望
致谢
参考书目

(9)海洋多源数据获取及基于多源数据的海域管理信息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海洋数据多源性
    1.2 海洋功能区划理论概述及其发展
        1.2.1 国外研究概况
        1.2.2 国内研究概况
    1.3 基于多源数据的海域管理信息系统
        1.3.1 地理信息系统(GIS)概述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3.3 国内研究现状
    1.4 论文研究内容及意义
2 海洋多源数据的获取及分析
    2.1 海洋数据获取及处理
        2.1.1 海洋卫星遥感
        2.1.2 海洋自动观测
        2.1.3 海洋声探测
        2.1.4 ARGO 全球海洋观测网
    2.2 海洋数据特点
    2.3 小结
3 海洋功能分区的定量研究
    3.1 海洋功能分区
    3.2 模糊综合评价数学模型
        3.2.1 海洋功能区影响因素分析
        3.2.2 评价指标筛选
        3.2.3 因素量化分级及标准化
        3.2.4 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建立
    3.3 功能次序确定
        3.3.1 功能类型权重计算
        3.3.2 功能次序的评定
    3.4 海洋功能分区流程
    3.5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的青岛市养殖功能区划分
        3.5.1 青岛市自然环境
        3.5.2 海洋生物资源
        3.5.3 基于GIS 实现的青岛市养殖功能区模糊综合评价
    3.6 小结
4 基于多源数据的海域管理信息系统设计
    4.1 系统逻辑结构与框架
        4.1.1 系统需求分析
        4.1.2 系统逻辑结构及数据流程
    4.2 系统空间数据模型
        4.2.1 空间数据模型概念
        4.2.2 矢量数据模型
        4.2.3 栅格数据模型
        4.2.4 矢量栅格一体化数据模型
        4.2.5 基于多源数据的海域管理信息系统中的空间数据模型
    4.3 系统空间数据库建设及多源数据集成方法
        4.3.1 空间数据库定义
        4.3.2 空间数据拓扑关系模型
        4.3.3 系统数据源分析
        4.3.4 多源数据集成
    4.4 空间分析及其算法实现
        4.4.1 空间分析的一般模型
        4.4.2 空间分析的一般方法及在海域管理信息系统中的实现
    4.5 海域使用管理业务
        4.5.1 业务类型分析
        4.5.2 用户群分析
    4.6 小结
5 基于GIS 组件的青岛市多源数据海域管理信息系统
    5.1 组件技术
        5.1.1 COM/DCOM 技术
        5.1.2 OLE 技术
        5.1.3 ActiveX 技术
        5.1.4 软件组件开发的意义
    5.2 组件式GIS(ComGIS)
        5.2.1 组件式GIS 概述
        5.2.2 组件式GIS 的特点
    5.3 系统开发模型选择
        5.3.1 GIS 开发方式选择
        5.3.2 GIS 开发控件的选择
    5.4 青岛市海域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库建设
        5.4.1 空间数据库建设
        5.4.2 属性数据库建立
        5.4.3 多媒体信息库建立
    5.5 系统功能模块设计及实现
        5.5.1 系统总体功能模块
        5.5.2 系统各模块功能简介
    5.6 小结
6 结论及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博士期间软件着作权和文章
博士期间参加项目

(10)基于Internet的三峡库区水质在线监测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1.1 三峡库区水域概况
        1.1.2 三峡水质现状
        1.1.3 三峡水环境监测基本情况
    1.2 国内外水质监测研究现状
    1.3 基于Internet 的在线水质监测系统的提出
    1.4 论文所做工作
    1.5 论文结构
2 系统计算模式与数据传输相关理论
    2.1 Client/Server 与Browser/Server 结构及特点
        2.1.1 Client/Server 结构及特点
        2.1.2 多层Client/Server 结构及特点
        2.1.3 Browser/Server 体系结构及特点
        2.1.4 B/S 与C/S 结构比较
    2.2 现场总线技术
        2.2.1 现场总线的定义及优点
        2.2.2 现场总线通信协议模型与网络结构
    2.3 组件技术
        2.3.1 COM/DCOM 技术
        2.3.2 OLE 技术
        2.3.3 ActiveX 技术的研究与开发
3 系统水质评价平台
    3.1 GIS 的构成与特征
        3.1.1 GIS 基本概念
        3.1.2 GIS 的特征
    3.2 GIS 中的数据组织方案与数据存储
        3.2.1 空间数据特征
        3.2.2 空间数据类型
        3.2.3 空间数据的抽象表示
        3.2.4 空间数据的数据结构
        3.2.5 空间数据的采集
    3.3 GIS 技术体系的发展
    3.4 WebGIS
        3.4.1 WebGIS 的特点
        3.4.2 WebGIS 的设计与开发
        3.4.3 WebGIS 结构模型
    3.5 人工神经网络在水质评价中的应用
        3.5.1 人工神经网络与水质评价
        3.5.2 BP 神经网络结构及算法
        3.5.3 BP 神经网络算法改进
        3.5.4 BP 神经网络应用举例
    3.6 基于WebGIS 和人工神经网络的水质评价平台
4 监测点布点优化与远程水质数据采集
    4.1 监测区域布点优化探索
        4.1.1 优化布点的原则
        4.1.2 优化布点方法
        4.1.3 优化布点的TOPSIS 法研究
        4.1.4 布点优化举例
    4.2 远程监控
    4.3 Web 数据库访问技术
    4.4 基于组件技术的远程数据访问
        4.4.1 DDE
        4.4.2 利用DDE 和RSLINX 读写数据
        4.4.3 OPC
    4.5 一种基于ActiveX 和OPC 的远程水质信息采集方案
5 系统方案与软件设计
    5.1 方案比较选择
        5.1.1 系统方案
        5.1.2 方案比较
    5.2 仿真模型
    5.3 WEB 应用服务器的需求分析
        5.3.1 用户管理
        5.3.2 WebGIS 功能
        5.3.3 水质信息查询
        5.3.4 水质评价
        5.3.5 设备监控
        5.3.6 报警
        5.3.7 通信管理
        5.3.8 安全退出
    5.4 数据库的设计
    5.5 WEB 应用服务器软件的设计
6 全文总结
    6.1 论文总结
    6.2 发展方向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独创性声明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四、在开发测量机器人多功能地理数据接口中ActiveX技术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物联网英语术语特征与汉译方法 ——《物联网:技术、平台和应用案例》(节译)翻译实践报告[D]. 王慕雪. 青岛大学, 2020(02)
  • [2]5G网络技术对提升4G网络性能的研究[J]. 刘奕. 数码世界, 2020(04)
  • [3]应用于光纤微纳传感系统的远程数据访问系统的设计[D]. 成家豪. 北京理工大学, 2017(03)
  • [4]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王晟哲. 西安石油大学, 2013(07)
  • [5]眼前山矿边坡地表位移监测系统的应用研究[D]. 李利岩. 辽宁科技大学, 2013(07)
  • [6]基于ActiveX的VRMine图形网络发布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姜昌君. 西安科技大学, 2012(02)
  • [7]基于MapGIS的军用态势处理系统关键技术研究[D]. 刘少虎.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11(S1)
  • [8]区域电磁环境自动测量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迟春晖.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0(12)
  • [9]海洋多源数据获取及基于多源数据的海域管理信息系统[D]. 刘长东. 中国海洋大学, 2008(02)
  • [10]基于Internet的三峡库区水质在线监测系统[D]. 吴冠霖. 重庆大学, 2006(01)

标签:;  ;  ;  ;  ;  

ActiveX技术在测绘机器人多功能地理数据接口开发中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