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可布台地区灵长斑岩、角斑岩和石英角斑岩

新疆可布台地区灵长斑岩、角斑岩和石英角斑岩

一、新疆式可布台地区的细碧岩、角斑岩及石英角斑岩(论文文献综述)

宋哲[1](2020)在《东天山阿齐山—雅满苏成矿带海相火山岩型铁矿成矿作用与成矿模式研究》文中认为火山岩型铁矿作为我国主要的铁矿床类型之一,具有规模大、品位高的特征,有较高开采价值。陆相火山岩型铁矿主要集中于长江中下游成矿带的宁芜-庐枞地区,海相火山岩型铁矿主要分布于新疆的西天山、东天山、阿尔泰等地。西天山阿吾拉勒成矿带的海相火山岩型铁矿不仅近年来找矿取得巨大突破,而且研究工作深入,建立了包括岩浆型(塔尔塔格铁矿)、热液型(智博、查岗诺尔、松湖、备战等铁矿)、热液-沉积型(式可布台铁矿)3种铁矿化类型的矿床成矿系列和成矿模式。东天山与西天山类似,在阿齐山-雅满苏成矿带中也发现了雅满苏、沙泉子、黑尖山、红云滩、赤龙峰等一系列具有经济价值的海相火山岩型铁矿,但是对成矿过程以及区域成矿规律的研究程度较低,影响了对进一步找矿潜力的评估。因此本文以新疆东天山阿齐山-雅满苏海相火山岩型铁矿带中黑尖山铁矿床、雅满苏铁矿床、赤龙峰铁矿床分别作为矿浆型铁矿化、岩浆热液交代-充填铁矿化、热液-沉积型铁矿化的典型代表,通过描述每个矿化类型典型矿床的含矿构造,矿体和矿石的结构构造和矿物组合以及围岩蚀变特征,将东天山阿齐山-雅满苏成矿带海相火山岩型铁矿从成矿作用、构造背景、赋矿围岩、蚀变类型、矿物组合、矿体特征、矿石矿物地球化学特征等方面进行全面系统的总结,探讨了成矿机理,建立了区域成矿模式。在黑尖山铁矿床矿体围岩安山质角砾熔岩中发现五种富铁团块(钠长石-磁铁矿型、钠长石-钾长石-磁铁矿型、钾长石-磁铁矿型、绿帘石-磁铁矿型和石英-磁铁矿型),结合富铁团块中磁铁矿电子探针显微分析,得出五种富铁团块分别代表岩浆-水热系统的不同演化阶段:依次为钠长石磁铁矿型富铁团块为岩浆活动产物;钠长石钾长石磁铁矿型和钾长石磁铁矿型富铁团块为岩浆-热液过渡的产物;而绿帘石磁铁矿型和石英磁铁矿型富铁团块则可能为热液作用的产物。且绿帘石磁铁矿型和石英磁铁矿型富铁团块的磁铁矿成分特征与矿石矿物中磁铁矿的成分特征最为相似,所以绿帘石磁铁矿型和石英磁铁矿型富铁团块是残余富铁矿浆结晶且受热液完全交代产物。建立了黑尖山铁矿床富铁团块的形成模型:是由富水且氧化的富铁矿浆在寄主角砾状安山质熔岩的裂缝中结晶并释放出气体,形成囊状和杏仁状的富铁团块。雅满苏铁矿床为岩浆热液交代-充填型铁矿床,对矿床含矿玄武岩进行全岩微量元素和Sr-Nd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雅满苏玄武岩样品均属于弧岩浆范畴,形成于弧后盆地环境,同时玄武岩在形成过程中受到了洋壳物质的交代。利用磁铁矿单矿物Fe,O同位素和原位主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对雅满苏铁矿和同处一个成矿带的多头山铁矿和骆驼峰铁矿研究,根据主要矿物形成的先后顺序将岩浆热液交代-充填铁矿化矿石中磁铁矿分为三种,根据不同类型矿石中磁铁矿组分和铁同位素分馏特征不同,表明成矿环境有两种:岩浆热液环境和后期热液环境。因此阿齐山-雅满苏火山岩型铁矿带热液型铁矿床具有岩浆作用到热液作用的连续成矿过程。赤龙峰铁矿床为热液-沉积型铁矿床,对该矿床开展了主要矿石矿物赤铁矿的单矿物Fe,O同位素分析和原位主量元素和微量元素测试以及与矿石中主要矿物重晶石S同位素的分析,提出重晶石和赤铁矿均为为海相环境。且成矿物质的富集与热液蚀变无直接联系,但矿床的主要的成分硅、铁以化学沉积物的形式析出,具有热液特征。表明硅、铁是来源于与海底火山作用有关的岩浆热液流体。综合新疆东天山阿齐山-雅满苏海相火山岩型铁矿带中三种典型铁矿化类型,认为这三种铁矿化类型反映了东天山阿齐山-雅满苏成矿带中海相火山岩型铁矿的一个较为完整的火山活动及成矿的过程,具体可分为:1)母岩浆形成阶段(成矿母岩浆形成阶段);2)富铁矿浆分离结晶阶段(黑尖山铁矿床中富铁团块形成阶段);3)岩浆热液成矿阶段(区域绝大多数与雅满苏铁矿相似的海相火山岩型铁矿形成阶段);4)热液-沉积成矿阶段(赤龙峰铁矿形成阶段)。因此东天山阿齐山-雅满苏海相火山岩型铁矿成矿带的不同矿化类型是基于时间变化(火山活动早晚、岩浆演化的不同阶段)和空间差异(以火山机构为载体,成矿位置处于火山口的近端至远端的不同)所造成的,代表的是一个连续,具有密切联系的成矿过程。

孙志远[2](2018)在《新疆阿奇山-雅满苏成矿带富钠海相火山岩与铁成矿作用》文中提出海相火山岩型铁矿由于其品位富、储量大等特点,是近年来国内外矿床学研究的热点。东天山阿奇山-雅满苏成矿带是新疆乃至我国海相火山岩型铁矿重要产出地区之一,本文对该成矿带内富钠海相火山岩以及雅满苏和红云滩两个典型铁矿床进行研究,以揭示富钠海相火山岩及其与铁成矿的关系。阿奇山-雅满苏成矿带内海相火山岩为基性-中性-酸性岩石组合,且以安山质岩石为主。SHRIMP锆石U-Pb年代学研究表明火山岩年龄在337.5Ma~327.4Ma之间。电子探针结果揭示带内海相火山岩中斜长石包括钠长石和更长石,识别出两期钠长石(化)的存在,且晚期钠长石(化)可能与区域铁成矿有密切关系。石炭纪海相火山岩富钠(Na2O平均为4.52%,Na2O/K2O平均为9.13),属钙碱性岩石系列。岩石学、年代学、主量和微量元素及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带内海相火山岩形成于大陆边缘弧前盆地,为早石炭纪古康古尔洋向中天山地块俯冲作用的产物。富钠火山岩为岛弧岩浆在海底喷发后与海水相互反应形成。雅满苏铁矿床成矿过程划分为火山喷溢和火山热液两个成矿阶段。获得矿区火山热液成矿期与磁铁矿共生的黄铁矿Re-Os等时线年龄为320.3±9.1Ma、石榴石U-Pb年龄为324.2±9.7Ma,表明成矿年龄和蚀变年龄与矿区火山岩年龄(327.4±3.1Ma)在误差范围内一致。磁铁矿原位LA-ICP-MS分析结果指示角砾状和浸染状矿石中磁铁矿具有高的Ti、V、Cr、Ni、Co元素含量,显示岩浆型磁铁矿特征;块状、条带状和脉状矿石中磁铁矿具有高的Si、Al、Mn、Mg、Ca等元素含量,显示热液型磁铁矿特征。成矿流体从早阶段高温、高盐度向晚阶段低温、低盐度演化。红云滩铁矿床成矿亦可划分为火山喷溢和火山热液两个成矿阶段。获得火山热液成矿期与块状磁铁矿矿石中黄铁矿Re-Os等时线年龄为324±31Ma、石榴石U-Pb年龄为331.0±5.3Ma,与矿区火山岩年龄(333Ma~324Ma)在误差范围内一致。流体包裹体和磁铁矿原位LA-ICP-MS分析结果表明成矿流体的温度(Th(°C))、盐度(wt%(Na Cleqv))和微量元素组成(Ti、V、Cr、Ni、Ga、Sn、Mn、Zn等)具有波动变化特征,指示可能与红云滩矿区多期火山喷发后能量和物质再次补充有关。阿奇山-雅满苏成矿带内铁矿床的矿体几乎均呈层状、似层状或透镜状产出,且大都赋存于富钠安山质海相火山岩中。火山地层实测剖面指示铁矿产于火山喷发旋回中,与火山喷发活动有密切关系,而与侵入岩无直接接触关系。带内富钠火山岩与铁矿床有时间-空间的耦合关系。铁矿床成矿物质来源于俯冲流体交代地幔楔形成的富铁玄武质岩浆,玄武质岩浆演化后经过岩浆和热液作用而成矿,其中,钠质交代中基性岩浆活化析出的铁质是成矿物质来源之一。

李文渊[3](2015)在《中国西北部成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新发现》文中研究表明西北地区地处中亚构造域和特提斯构造域的交汇处,中间夹有塔里木克拉通和华北克拉通的西段。地质历史上,两个克拉通及其裂解的微陆块的形成和运动史,基本约束了中国西北部的构造发展历程。围绕克拉通及微陆块的显生宙造山带基本是其周缘增生的结果,由于大陆运移,其他大陆边缘增生的产物,在早三叠世(210 Ma)大陆汇聚中也添加了进来,这些造山带及其陆块边缘的增生是西北各种内生金属矿床的重要形成背景。同时,新元古代、晚古生代陆内与地幔柱有关的大火成岩省的发育,为铜镍等重要矿床的形成提供了条件。此外,在克拉通及其微陆块形成和后期的叠生盆地中,形成了重要的沉积和沉积变质矿床。西北地区近年来重要找矿发现,不断印证了西北克拉通边缘板块构造增生和板内幔源构造岩浆作用成矿的特点,并对传统的地质背景构造认识提出了挑战。这其中,最具经济价值和地质意义的是3个超大型金属矿床的发现:西天山早石炭世阿吾拉勒火山-次火山岩浆喷溢型磁铁矿矿床、东昆仑早泥盆世夏日哈木岩浆深部熔离-贯入型铜镍矿床和西昆仑侏罗—白垩纪火烧云构造热液型铅锌矿床。阿吾拉勒磁铁矿矿床是中国首例火山-次火山岩浆喷溢型磁铁矿矿床,可与智利的拉科超大型典型磁铁矿矿床对比,且更具有经济价值,该矿床的勘查和研究为深入理解中亚造山带天山及其邻区石炭纪裂谷型火山岩浆作用与成矿提供了研究的范例;夏日哈木铜镍矿是中国近年来最重要的铜镍矿发现,探明镍资源量已达百万吨以上,该矿床的发现为查明中国早古生代末期新的岩浆铜镍成矿事件及其找矿潜力提供了研究新区;火烧云铅锌矿床是新近发现的具有超大型资源潜力的铅锌矿床,也是喀喇昆仑—三江造山带中蕴藏的中新生代巨型铅锌成矿带上最重要的成矿发现,为深化研究青藏高原东北缘巨型铅锌成矿带的成矿物质来源和构造控矿机制提供了新的基地。

白赟[4](2015)在《北祁连银灿—浪力克地区铜多金属矿田成矿特征及找矿方向》文中认为青海省门源县银灿-浪力克矿田位于北祁连冷龙岭火山岩带,区内主要发育银灿及浪力克两个铜多金属矿床,本文在前人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开展了该矿田两个矿床区的矿物学特征、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稳定同位素、锆石U-Pb年代学等方面的研究,调查研究铜多金属矿床的地质特征、成因类型、成矿机制机理,成矿地区的构造背景、成矿规律、控矿因素、成矿系列、成矿模式等问题,并与同类型典型矿床对比研究,总结该矿田铜多金属矿床找矿模型及找矿方向等。取得的主要成果如下:1.银灿铜多金属矿床发育一套玄武岩-流纹岩双峰式火山岩组合,玄武岩具有高Na低K、Ti的特征,与岛弧拉斑玄武岩相似,富Mg、高Cr、Ni,具幔源原始岩浆的属性,其微量元素明显表现为Nb亏损和Sr正异常,较富集重稀土元素;流纹岩K2O含量很低,其微量元素明显亏损Nb-Ta、Th、Sr和Ti,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矿化主要赋存在酸性火山岩(流纹岩)中。2.浪力克铜多金属矿床主要喷出岩相为安山岩,次火山岩相为石英闪长玢岩,安山岩和石英闪长玢岩均具富镁的特征,高Cr和Ni,大离子亲石元素明显富集,高场强元素相对亏损,二者均略微富集轻稀土元素;矿化发育在石英闪长玢岩中及其外接触带的安山岩中。3.通过典型矿床的矿床特征及成矿作用研究,判断银灿铜多金属矿床属洋内俯冲岛弧裂谷环境形成的海相火山岩型矿床,浪力克铜多金属矿床属岛弧环境形成斑岩型铜多金属矿床;为斑岩型铜矿床在北祁连地区发现的首例。4.通过LA-ICP-MS锆石U-Pb测年,获得银灿铜多金属矿区的玄武岩和流纹岩锆石U-Pb年龄分别为457.0±9.1 Ma和467.8±6.7 Ma;浪力克铜多金属矿区的安山岩和石英闪长玢岩锆石U-Pb年龄分别为479.2±9.9 Ma和461.5±7.3 Ma,矿石中的辉钼矿的Re-Os等时线年龄为469.3±2.9Ma,表明本区成矿主要集中在中奥陶世。5.典型矿床成矿物质来源研究表明,银灿铜多金属矿床的硫以幔源岩浆硫为主,且有海水中硫酸盐还原硫的加入(δ34S平均6.42‰);浪力克铜多金属矿床的硫为幔源硫(δ34S平均2.67‰),明显不同于银灿海相火山岩型铜矿。6.通过对该矿田内典型矿床的研究,确定了矿田内各典型矿床类型的预测要素,分别建立了海相火山岩型、斑岩型铜多金属矿预测要素及找矿模型;明确该矿田海相火山岩型、斑岩型铜多金属矿床进一步找矿方向。

李厚民,丁建华,李立兴,姚通[5](2014)在《东天山雅满苏铁矿床矽卡岩成因及矿床成因类型》文中研究说明新疆东天山雅满苏铁矿床是该区乃至我国产于海相火山岩中的典型铁矿床,其矿床成因类型长期以来一直有海相火山岩型和矽卡岩型之争,争论的焦点是该矿床中矽卡岩的成因,影响了关键控矿要素的确定和找矿标志的建立。为了探讨矽卡岩的成因,本文测定了穿插铁矿体和矽卡岩的辉绿岩脉的锆石SHRIMP U-Pb年龄,采用XRF方法测定了雅满苏铁矿区火山岩、火山沉积岩和矽卡岩的主量元素含量,采用电子探针方法分析了该矿床不同产态不同期次矽卡岩中石榴石的矿物组成。测得辉绿岩脉锆石年龄为335Ma,将雅满苏矿区铁矿化和矽卡岩的形成时代限定于335Ma之前,表明矿化蚀变与火山岩同期,是雅满苏组火山岩喷发期热液交代作用的产物。岩矿鉴定也显示热液改造首先形成葡萄石,进而由于流体中铁质的加入形成石榴石。两期石榴石的矿物化学特征表明早期形成的石榴石富铁;晚期形成的石榴石铁质含量低,并有磁铁矿和黄铁矿等金属矿物与其共生。由于该矽卡岩的形成与火成岩体接触带的交代作用没有明显成因联系,因此笔者认为该矿床中的矽卡岩属广义矽卡岩,矿床成因类型归为海相火山岩型铁矿床更合理。

李凤鸣[6](2013)在《西天山石炭纪火山—沉积盆地铁锰矿成矿规律和找矿方向》文中研究说明西天山石炭纪火山-沉积盆地中发育的阿吾拉勒铁矿带是近几年新发现的重要铁矿带,包括查岗诺尔、智博、敦德、备战、尼新塔格-阿克沙依、松湖、式可布台大中型铁矿床,在盆地南部有莫托萨拉铁锰矿和加曼台-阿克苏锰矿床。1.该盆地是在泥盆纪-石炭纪在穆云库姆-克齐尔库姆-伊犁微板块(陆壳)上发展起来的,北部阿吾拉勒和中部伊什基里克均为石炭纪裂谷环境中形成的火山岩带(火山型被动陆缘),南缘的中天山岩浆弧为稳定型陆缘。铁锰矿床的成矿物质与火山物质一道,均来自于上地幔携带有陆源物质洋壳经部分熔融的富钠玄武质岩浆。火山机构及其火山作用控制铁锰矿床空间分布和成矿机制,矿浆就位、火山沉积、化学沉积以及热液叠加为四大铁锰矿成矿作用。2.该盆地内铁锰矿床划为海相(次)火山岩型、海相火山沉积型、海相化学沉积型三个成矿类型和矿浆侵入-热液交代充填型(?)、矿浆贯入-热液交代充填型(查岗诺尔、备战铁矿)、矿浆喷溢-热液交代充填型(智博、敦德、阔拉萨依铁矿)、火山喷发沉积-热液交代型(尼新塔塔-阿克沙依、松湖铁矿)、火山喷流沉积型(式可布台、莫托萨拉铁矿)、化学胶体沉积型(莫托萨拉、加曼台-阿克苏锰矿)六个成矿亚类型。3.在简单剪切模式和块体拆离机制下,形成了该盆地火山型被动陆缘和稳定型陆缘及其火山-沉积作用和成矿作用的差异性,前者控制着海相(次)火山岩型和火山沉积型铁矿成矿,后者控制着海相化学沉积型铁锰矿的形成。4.火山-沉积成矿作用的成矿概念模型和“成矿时代-成矿作用-成矿模式”三维系统反映出,火山成矿起主导作用,与沉积成矿作用相互构成有机整体,由早石炭世晚期到晚石炭世早期,表现出强度由强变弱,成矿方式由矿浆侵入、贯入、喷溢向火山喷发、喷流的变化规律。经历了盆地基底形成、盆地火山机构构建、矿浆就位成矿、火山沉积成矿、成陆成矿转化五个构造-火山-成矿演化阶段。5.该盆地为与海相火山-沉积作用有关的Fe、Mn、Cu、Pb、Zn、Au、Ag矿床的成矿系列。特定的地层岩石建造和围绕火山机构分布的容矿空间是铁锰找矿的主要方向,矿种和成矿类型的“缺位”是找矿的重要补充。

王春龙[7](2012)在《新疆西天山松湖铁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与成因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阿吾拉勒铁铜成矿带为西天山地区重要的晚古生代成矿带,总体表现为东铁西铜的特征。松湖中型铁矿位于成矿带中段,赋存于石炭系大哈拉军山组火山-沉积岩系中,为成矿带中典型的火山岩型铁矿。本论文在充分收集前人资料和野外地质调查的基础上,对松湖铁矿开展了基础地质、矿床地质与构造、元素和同位素地球化学、流体包裹体、地质年代学、成矿机制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并与国内外的典型火山岩型铁矿进行对比,获得以下主要认识和研究进展:(1)矿区围岩为一套火山碎屑岩-沉积岩组合,岩性包括安山质-英安质岩屑晶屑凝灰岩、凝灰质砂岩、含角砾岩屑晶屑凝灰岩、晶屑熔结凝灰岩、灰岩、钙质粉砂岩以及砂屑灰岩,根据其原生沉积构造以及火山碎屑物特征,推断该套岩系形成于滨浅海相洋底浊流沉积作用。(2)矿体呈似层状赋存于凝灰质砂岩中,产状陡倾,与围岩基本呈整合接触。主要控矿构造为近东西向等距离分布的高角度压扭性断裂,其次为近东西向、北北西向以及北东向的节理裂隙,构造应力场分析表明其形成于近南北向右行的压剪性应力场中,可能与晚古生代增生造山作用有关。(3)矿石矿物主要为磁铁矿,其次为赤铁矿、黄铁矿及黄铜矿,脉石矿物主要为钾长石、绿泥石、方解石、绿帘石及阳起石等。主要呈块状、条带状、团块状、角砾状构造,其次为脉状和浸染状构造,结构主要为半自形-他形粒状,碎裂及重结晶结构发育。磁铁矿的电子探针分析表明,早阶段形成的磁铁矿具有岩浆型磁铁矿的特征,晚阶段磁铁矿则表现为火山热液成因。(4)围岩蚀变主要类型包括钾长石化、绿泥石化、阳起石化、绿帘石化、方解石化、黄铁矿化及黄铜矿化等,在垂向和水平方向上均发育分带性。(5)根据野外及室内观察的矿物共生组合以及相互穿插关系,将松湖铁矿的成矿作用可分为热液期和表生期,热液期可进一步划分为五个阶段,即钾长石-绿泥石-磁铁矿阶段、阳起石—绿帘石-磁铁矿阶段、硫化物-磁铁矿阶段、石英-方解石-硫化物阶段以及方解石-赤铁矿阶段。(6)矿石中的磁铁矿与围岩的稀土元素特征表明二者同源,硫同位素特征表明矿石中的硫来源于岩浆硫,以上表明成矿物质来源于火山作用。(7)对成矿作用后期流体的碳氧同位素组成以及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流体主要为水—岩反应的产物,石英-方解石-硫化物阶段属中温、中-低盐度的NaC1-H2O体系,至方解石-赤铁矿阶段演化至中-低温、高-中盐度的NaC1-H2O体系。(8)通过与国内外典型矿床的综合对比,认为松湖铁矿的成因类型为海相火山热液型,矿体形成晚于围岩,成矿作用主要与火山作用及火山期后热液作用有关。构造背景为岛弧靠近弧后盆地一侧,与石炭世南天山洋向伊犁-中天山板块的俯冲作用有关。

陈世平[8](2006)在《新疆哈密地区矿产资源成矿规律及评价研究》文中认为哈密地区地层分布齐全、沉积建造多样、地质构造复杂、岩浆活动频繁、变形变质作用明显,成矿地质条件优越,形成了区内多种类型的矿产资源远景区。本区主体属中亚成矿域,是研究大陆成矿作用的典型地区;同时,也是全球古生代多旋回造山带的典型地区之一。哈密地区目前已知矿点和已发现矿床达680多处,基础地质和矿产勘查工作有一定的基础,但以往工作侧重于某些区块或某些基础地质问题,对全地区性的成矿规律的综合性研究还较为薄弱,影响到矿产勘查部署与开发的长远规划。为此,开展哈密地区成矿规律的研究,不但有助于深化对成矿作用的认识,而且有助于为地质找矿工作提供理论指导。哈密地区是新疆对外开放“东出西进”的门户,被称为“欧亚大陆桥”的中哈铁路横贯本区,交通位置上,扼新疆与内地交通的要冲,是新疆乃至全国重要的黑色金属、有色金属、贵金属和煤炭资源的重要基地,是新疆东部最重要的经济区。因此,开展地区性矿产资源的评价研究,对于地方经济发展具有现实意义。本文在对哈密地区各类矿床开展野外地质调查的基础上,充分整理、吸收消化前人大量研究成果,运用矿床成矿系列的理论,对哈密地区四维成矿规律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比较系统地阐明了哈密地区的地质构造格局及矿产资源的基本特征,划分了成矿区带,对各区带的地质特征、成矿规律进行了总结。结合日常工作,参加编制了哈密地区地质矿产图;在典型矿床研究方面,选择前寒武纪的池西铁铜矿床和天湖铁矿、古生代的葫芦和黄山东等铜镍硫化物矿床、中生代的小红山铁矿和镜儿泉的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床等代表性矿床进行了重点调研,其中池西和小红山属于本次工作新发现的矿产地。经过初步评价,池西铁铜矿中铁的最高品位可达62%以上,铜品位最高可达1.7%,Au最高可达5.89g/t;小红山铁矿铁的最高品位可达60%以上。利用Re-Os法测定了葫芦铜镍硫化物矿床的成矿年龄为283Ma,利用40Ar-39Ar法测定了镜儿泉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床的成矿年龄为243Ma,丰富了成矿系列与成矿规律的研究,进一步讨论了地壳演化与成矿作用的演化轨迹,建立了重要矿床的区域成矿模式。在成矿规律和成矿系列研究的基础上,对哈密地区的大型矿集区进行了预测评价,提出了进一步勘查与研究的建议,为地区矿产资源规划提供了依据。文中指出,哈密的特征性矿产资源主要是黑色金属、有色金属矿床可以形成于加里东期、海西期、印支期和燕山期等不同时代;同时也指出了在中新生代岩浆活动区寻找黑色金属和贵金属矿床以及在前寒武系分布区寻找铁、铜、铅锌矿床的可能性。这些规律及其它成矿规律的揭示丰富了区域成矿学的内容,深化了对于哈密地区成矿规律的理性认识,对该区今后地质矿产勘查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秦克章[9](2000)在《新疆北部中亚型造山与成矿作用》文中认为瞄准新疆中亚型造山与大规模成矿的某些关键科学问题,立足于古生代矿床时空分布的基本地质事实的野外调查研究,从充分整理消化前人大量研究成果资料和与中亚邻国构造—成矿格局的综合对比分析入手,分析厘出主要的火山-侵入岩带和成矿带,选择那些有争议的关键区段进行重点解剖,辅以岩石学和高精度同位素年代研究。将造山作用与成矿过程的研究紧密结合起来。尝试从板块构造角度来认识北疆矿床时空分布关系及演化序列,以金属矿床时空分布样式作为大地构造环境的标志和限定,提出并论证了新疆大地构造演化——元古代古天山洋与古生代准噶尔多岛海两期大洋模式。以为寻找大型矿集区的战略靶区优选提供科学依据。 1.中亚型造山带与海西期大规模成矿 中亚地区以古生代多陆块拼合造山、中新生代陆内造山与山盆体系构成独特的地质构造格局。中亚型造山带具有多块体、多缝合带镶嵌、山盆耦合的大地构造格局,地壳经历了古生代地块拼合增生过程和中新生代陆内造山过程;陆块规模小于现代大陆板块,陆间洋盆小于现代大洋;多期蛇绿岩、高压变质岩、富碱花岗岩带的发现,指示地壳增生过程复杂多样;地壳经历了多旋回的造山和增生;中亚大型—超大型矿床总体上表现出网格状(矿结)分布特征和聚矿带的菱形镶嵌状展布规律,相比之下,环太平洋与特提斯成矿域则更具有“线性”特征;海西期的碰撞造山与成矿作用具有多岛海特征。 对新疆北部50余个已知矿床系统的同位素年代学研究,揭示出海西期(400~250Ma)是本区有色和贵金属成矿高峰期。整个北疆地区陆相环境中金、铜-镍、锡、银等矿床主要就位于晚古生代末碰撞造山挤压-伸展转变期,与大规模的块体旋转、压剪、走滑拉张以及陆内俯冲造山等独特的现象有成因联系。铜和铜镍矿,主要集中于中泥盆世、石炭纪和早二叠纪。金矿跨越时限为泥盆纪一早三叠世。其中早石炭世,主要为火山岩浅成低温型金矿床,晚石炭世一早二叠世以形成韧性剪切破碎带型金矿为特征,二者共同的特点均产出于俯冲带的边缘带近陆一侧(岛弧带-弧后盆地交接部位)。 说明晚海西期构造、岩浆、成矿作用对北疆地区具有较普遍的和重要的意义。对晚古生代花岗岩、陆相火山岩、镁铁-超镁铁杂岩的系统总结为上述认识提供了岩浆作用性质方面的证据。 2 北疆主要金属矿床划分为7大构造阶段产物 在前人基础上,按照板块构造观点并结合最新的系统同位素年代学资料将北疆古生代金属矿床(兼顾某些构造环境指向明确的非金属矿床如石棉、滑石等)划分为七大构造阶段组合: Ⅰ.稳定古陆环境中的前寒武纪矿床 Ⅱ.裂谷发育期(初始拉张期)矿床、 Ⅲ.洋壳(小洋盆)扩张阶段矿床、 Ⅳ.板块汇聚边缘早期过渡壳扩张阶段矿床、 Ⅴ.板块汇聚边缘晚期阶段挤压陆缘环境矿床、 Ⅵ.碰撞造山期矿床 Ⅶ.造山期后伸展构造阶段矿床。 3.发现新的兰闪片岩露头,矿物组合呈石榴石-白云母-绿泥石-方解石-兰闪石组合,系副变质岩。位于昭苏县南西图拉苏达坂,在已报道的阿克牙孜河上游兰闪片岩西侧约100公里。 4.依据放射虫硅质岩确定巴音沟蛇绿岩套时代上限不晚于晚泥盆世

何国琦,刘德权,李茂松,唐延龄,周汝洪[10](1995)在《新疆主要造山带地壳发展的五阶段模式及成矿系列》文中研究说明按汉尼克(1981)提出的简单剪切模式,大陆解离是沿一条缓倾斜的拆离带发生移离。随着拆离的发展,上地慢软流圈隆起追随拆离面下降的一侧迁移,而始终处于解离大陆一侧边缘的下方(而不是在拉伸洋盆的中线上)。因此,在有上地幔软流圈隆起对应的陆缘一侧,会产生大量火山—深成岩浆作用(主要是上地幔物质的渗入),称为“岩浆型被动陆缘”(旧称“火山型被动陆缘”);而另一侧,则仅表现为地壳表层的构造破坏和陆源碎屑堆积作用,即经典意义上的大西洋型被动陆缘,称为“非岩浆型被动陆缘”。裂谷一般地可看成是上述解离过程初期阶段的产物。上述过程的几种构造环境下的地壳,都具有厚度减小、地壳渗透性增加、成熟度降低的特点,称为“拉张型过渡壳”。拉张型过渡壳阶段是陆同型造山带地壳发展中必不可少的阶段。它的标志性建造是双峰式火山岩建造(岩浆型被动陆缘)和巨厚陆源碎屑岩夹基性火山岩建造(非岩浆型被动陆缘),建造序列由稳定性类型向非稳定性类型演化,地球化学表现出成熟度不断降低的趋势。当基底陆壳拉伸减薄至零时,出现洋壳,洋壳阶段的产物为蛇绿岩建造。当扩张终止,洋盆开始消减,两侧陆缘演化即进入“汇聚型过渡壳阶段”。在汇聚阶段中,前两阶段形成的产物被强烈堆挤

二、新疆式可布台地区的细碧岩、角斑岩及石英角斑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新疆式可布台地区的细碧岩、角斑岩及石英角斑岩(论文提纲范文)

(1)东天山阿齐山—雅满苏成矿带海相火山岩型铁矿成矿作用与成矿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作者简历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
        1.2.1 国外火山岩型铁矿研究现状
        1.2.2 国内火山岩型铁矿研究现状
        1.2.3 东天山海相火山岩型铁矿研究现状
        1.2.4 存在的科学问题
    1.3 研究内容、技术路线以及完成工作量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1.3.3 完成工作量
        1.3.4 论文创新点
第二章 区域地质背景
    2.1 大地构造背景
    2.2 区域地层
    2.3 区域构造
    2.4 区域岩浆岩
        2.4.1 火山岩特征
        2.4.2 侵入岩特征
    2.5 区域矿产
第三章 研究样品与实验分析方法
    3.1 样品采集和处理
    3.2 全岩主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实验分析
    3.3 全岩Sr-Nd同位素分析
    3.4 矿物电子探针实验分析
    3.5 矿物LA-ICP-MS原位分析
    3.6 稳定同位素分析
    3.7 矿物能谱分析
第四章 矿浆型铁矿化-黑尖山铁矿
    4.1 矿床地质特征
    4.2 矿区富铁团块的特征
        4.2.1 岩石学和矿物学特征
        4.2.2 富铁基质地球化学特征
        4.2.3 围岩地球化学特征
        4.2.4 富铁基质Fe,O同位素特征
    4.3 富铁团块的成因及形成机理探究
        4.3.1 与围岩的时间关系
        4.3.2 物质来源
        4.3.3 成因及形成机理
        4.3.4 与铁成矿的关系
        4.3.5 东天山海相火山岩型铁矿富铁团块特征
第五章 岩浆热液交代-充填型铁矿化——雅满苏铁矿
    5.1 矿床地质特征
    5.2 含矿地层的岩石学和矿物学特征
    5.3 含矿玄武岩地球化学特征
        5.3.1 全岩成分特征
        5.3.2 全岩Sr-Nd同位素特征
    5.4 玄武岩源区特征
    5.5 磁铁矿矿石特征
    5.6 磁铁矿地球化学特征
        5.6.1 磁铁矿成分特征
        5.6.2 磁铁矿Fe,O同位素特征
    5.7 磁铁矿成因
    5.8 成矿过程探讨
第六章 热液-沉积型铁矿化——赤龙峰铁矿
    6.1 矿床地质特征
    6.2 矿石矿物学特征
    6.3 赤铁矿地球化学特征
        6.3.1 赤铁矿成分特征
        6.3.2 赤铁矿Fe,O同位素特征
    6.4 铁矿石中重晶石S同位素特征
    6.5 矿床铁质来源
    6.6 矿床成因
第七章 不同类型铁矿床的成因联系及成矿模式
    7.1 矿浆成矿机理
    7.2 岩浆热液交代-充填成矿机理
    7.3 热液-沉积成矿机理
    7.4 东天山海相火山岩型铁矿成矿模型
第八章 我国火山岩型铁矿对比研究
    8.1 与长江中下游宁芜-庐枞地区陆相火山岩型铁矿对比研究
    8.2 与西天山阿吾拉勒地区海相火山岩型铁矿对比研究
第九章 主要结论及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2)新疆阿奇山-雅满苏成矿带富钠海相火山岩与铁成矿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1.1.1 选题依据与项目依托
        1.1.2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1.2.1 海相火山岩型铁矿床研究现状
        1.2.2 东天山海相火山岩型铁矿研究现状
        1.2.3 存在问题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1.5 主要工作量
    1.6 主要成果和创新点
2 研究区地质背景
    2.1 大地构造位置
    2.2 地层
        2.2.1 古生界
        2.2.2 新生界
    2.3 构造
    2.4 岩浆岩
        2.4.1 侵入岩
        2.4.2 火山岩
    2.5 研究区矿产
3 阿奇山-雅满苏带海相火山岩
    3.1 火山旋回与岩石组合
        3.1.1 雅满苏地区
        3.1.2 红云滩地区
    3.2 岩相学
    3.3 年代学
        3.3.1 样品采集
        3.3.2 分析结果
    3.4 矿物学和矿物化学
        3.4.1 斜长石
        3.4.2 角闪石
        3.4.3 辉石
    3.5 岩石地球化学
        3.5.1 主量元素
        3.5.2 稀土和微量元素
        3.5.3 Rb-Sr和 Sm-Nd同位素
    3.6 构造环境
    3.7 源区性质
    3.8 成岩模式
4 雅满苏铁矿
    4.1 矿区地质
    4.2 矿床地质
        4.2.1 矿体
        4.2.2 矿石
        4.2.3 成矿期次及矿化阶段
    4.3 矿床地球化学
        4.3.1 成矿年代学
        4.3.2 磁铁矿矿物地球化学
        4.3.3 流体包裹体
        4.3.4 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
    4.4 讨论
        4.4.1 成矿时代
        4.4.2 成矿物质来源
        4.4.3 成矿流体来源与演化
5 红云滩铁矿
    5.1 矿区地质
    5.2 矿床地质
        5.2.1 矿体
        5.2.2 矿石
        5.2.3 成矿期次及矿化阶段
    5.3 矿床地球化学
        5.3.1 成矿年代学
        5.3.2 磁铁矿矿物地球化学
        5.3.3 流体包裹体
        5.3.4 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
    5.4 讨论
        5.4.1 成矿时代
        5.4.2 成矿物质来源
        5.4.3 成矿流体来源与演化
6 富钠火山岩与铁成矿机制
    6.1 富钠火山岩成因及其与铁矿的时-空和成因关系
        6.1.1 富钠火山岩成因
        6.1.2 富钠火山岩与铁矿的时-空及成因关系
    6.2 富钠火山岩与铁成矿机理
        6.2.1 钠质交代与铁质来源
        6.2.2 铁质的运移与沉淀机制
        6.2.3 铁成矿机制
7 阿奇山-雅满苏成矿带铁多金属成矿作用和找矿启示
    7.1 铁多金属矿床成矿地质特征
    7.2 成矿作用
        7.2.1 夕卡岩成因
        7.2.2 海相火山成矿作用
        7.2.3 成矿模式
    7.3 找矿启示
8 结论及存在问题
    8.1 结论
    8.2 存在问题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论文发表情况
附录1:分析测试方法及流程
附录2:分析测试附表

(3)中国西北部成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新发现(论文提纲范文)

1 西北地区重要矿产新发现及其分布
    1.1 中国西北部成矿构造地质背景
    1.2 中国西北部主要新发现矿产及其地质分布
2 天山及其邻区石炭纪火山岩浆作用与阿吾拉勒铁矿发现
    2.1 中亚造山带中南部成矿地质背景
    2.2 阿吾拉勒超大型铁矿基本特征及其成岩成矿环境
3 柴达木微陆块构造演化与夏日哈木铜镍矿床
    3.1 柴达木微陆块与塔里木克拉通的关系
    3.2 夏日哈木超大型铜镍矿床的成矿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4 喀拉昆仑—三江造山带与火烧云超大型铅锌矿床的找矿潜力
    4.1 特提斯构造域东北缘中新生代构造演化与成矿特征
    4.2 火烧云超大型铅锌矿床的发现及其主要成矿特征
5 结语

(4)北祁连银灿—浪力克地区铜多金属矿田成矿特征及找矿方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及意义
    1.2 研究区自然地理概况
    1.3 前人地质矿产工作和研究程度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1.5 论文主要实物工作量
    1.6 主要研究进展及新认识
第二章 区域地质背景
    2.1 区域大地构造位置
    2.2 区域地层
    2.3 区域构造
        2.3.1 褶皱
        2.3.2 断裂
        2.3.3 火山机构
    2.4 区域岩浆作用
    2.5 区域变质作用
    2.6 区域构造演化
第三章 矿田和典型矿床地质特征
    3.1 矿田概念和矿田地质
    3.2 银灿铜多金属矿床
        3.2.1 地质背景
        3.2.2 矿体特征
        3.2.3 矿石特征
        3.2.4 围岩蚀变
        3.2.5 矿区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3.3 浪力克铜多金属矿床
        3.3.1 地质背景
        3.3.2 矿体特征
        3.3.3 矿石特征
        3.3.4 围岩蚀变
        3.3.5 矿区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第四章 成矿作用特征研究
    4.1 银灿铜多金属矿床
        4.1.1 成矿物质来源
        4.1.2 成岩成矿时代
        4.1.3 成矿环境
        4.1.4 典型矿床对比
        4.1.5 矿床成因及成矿模式
    4.2 浪力克铜多金属矿床
        4.2.1 成矿物质来源
        4.2.2 成矿时代
        4.2.3 成矿环境
        4.2.4 典型矿床对比
        4.2.5 矿床成因及成矿模型
第五章 成矿规律及找矿方向
    5.1 成矿规律研究
        5.1.1 构造背景和成矿规律
        5.1.2 火山岩控矿规律
        5.1.3 构造控矿规律
        5.1.4 岩浆岩控矿规律
    5.2 找矿模型及找矿方向
        5.2.1 找矿模型研究
        5.2.2 找矿方向
第六章结论及存在问题
    6.1 结论
    6.2 存在问题及建议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5)东天山雅满苏铁矿床矽卡岩成因及矿床成因类型(论文提纲范文)

1 雅满苏铁矿床地质特征
2 样品特征及测试结果
    2.1 样品特征
    2.2 主量元素
    2.3 辉绿岩年龄测试
    2.4 石榴石电子探针分析
3 讨论
    3.1 矽卡岩的形成时代
    3.2 矽卡岩的形成机理
    3.3 铁矿床类型讨论
4 结论

(6)西天山石炭纪火山—沉积盆地铁锰矿成矿规律和找矿方向(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选题依据和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及主要问题
        1.2.1 国内外火山岩型铁矿研究现状
        1.2.2 研究区地质工作程度及研究现状
        1.2.3 研究区主要研究问题
    1.3 技术路线及研究方法
        1.3.1 技术路线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内容及主要工作
        1.4.1 研究内容
        1.4.2 主要工作
    1.5 主要成果和创新点
        1.5.1 主要成果
        1.5.2 创新点
第2章 石炭纪火山-沉积盆地地质构造背景
    2.1 盆地构造单元划分及其特征
        2.1.1 盆地大地构造单元划分
        2.1.2 盆地主要构造单元特征
        2.1.3 盆地基底限制性断裂及其主要特征
    2.2 盆地基底构造演化
        2.2.1 盆地基底形成阶段(前震旦纪-早石炭世)
        2.2.2 盆地形成和发展阶段(石炭纪-二叠纪)
第3章 石炭纪火山-沉积盆地地质特征
    3.1 盆地地质构造特征
        3.1.1 含矿地层建造及相变规律
        3.1.2 主要断裂构造特征
        3.1.3 主要侵入岩特征
        3.1.4 主要火山机构特征
    3.2 盆地沉积环境及其演化
        3.2.1 早石炭世早期
        3.2.2 早石炭世中-晚期
        3.2.3 晚石炭世
    3.3 盆地上覆地层
第4章 典型铁锰矿床特征
    4.1 盆地成矿区带归属
    4.2 典型铁锰矿床特征
        4.2.1 式可布台-松湖铁矿群
        4.2.2 查岗诺尔-备战铁矿群
        4.2.3 阔拉萨依-卡生布拉克铁矿群
        4.2.4 莫托萨拉铁锰矿群
        4.2.5 加曼台-阿克苏锰铁矿群
第5章 铁锰矿成矿规律及找矿方向
    5.1 铁锰矿矿床类型
        5.1.1 矿床类型划分
        5.1.2 主要矿床类型特征
    5.2 铁锰矿成矿规律
        5.2.1 陆缘基底性质对火山活动的控制作用
        5.2.2 成矿物质来源及成矿时空分布
        5.2.3 成矿作用及演化规律
    5.3 成矿系列及找矿方向
        5.3.1 成矿系列建立
        5.3.2 找矿方向
第6章 结论
    6.1 结论
    6.2 存在问题
致谢
参考文献
附个人简历

(7)新疆西天山松湖铁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与成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火山岩型铁矿研究现状
    1.2 选题背景及意义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4 完成工作量
第二章 区域地质背景
    2.1 研究区地理位置
    2.2 研究区大地构造
    2.3 区域地质特征
    2.4 区域矿产
第三章 矿床地质特征
    3.1 矿区地质概况
    3.2 矿床地质特征
    3.3 矿体地质特征
    3.4 矿物学特征
    3.5 小结
第四章 矿床地球化学特征
    4.1 稀土及微量元素特征
    4.2 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
    4.3 流体包裹体特征
    4.4 小结
第五章 矿床成因讨论
    5.1 成矿构造环境
    5.2 矿床成因对比分析
    5.3 成矿作用讨论
    5.4 矿床成因模式
    5.5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8)新疆哈密地区矿产资源成矿规律及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绪言
    第一节 论文选题依据和研究的主要成果
    第二节 哈密地区自然地理及经济条件
    第三节 哈密地区地质勘查程度
    第四节 哈密矿产资源开发简史及现状
    第五节 哈密地质勘查与矿业开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二章 区域成矿地质背景
    第一节 区域地质特征
    第二节 区域构造
    第三节 区域地球物理特征
    第四节 区域地球化学特征
第三章 矿产资源的基本特征和主要矿床类型的探讨
    第一节 哈密地区矿产资源基本特征
    第二节 矿床类型及其基本特征
第四章 新发现矿床(点)的初步研究
    第一节 池西铁铜矿
    第二节 小红山铁矿
    第三节 红岭镍矿
第五章 区域成矿规律与矿床成矿系列
    第一节 矿产资源的时空分布规律
    第二节 矿床成矿系列
    第三节 哈密地区成矿控制条件及成矿的基本规律
第六章重要矿床成矿类型的区域成矿模式及典型矿床
    第一节 前寒武纪与海相火山作用有关的铁-铜多金属矿床区域成矿模式
    第二节 海西期与镁铁-超镁铁岩有关的块状硫化物矿床区域成矿模式
    第三节 海西期与火山作用有关的铁铜矿床区域成矿模式
    第四节 印支期与陆内中酸性侵入岩有关的有色、稀有金属区域成矿模式
第七章 哈密地区大型矿集区的预测评价研究
    第一节 额仁山—淖毛湖北山铁、铜、金矿集区
    第二节 纸房—麦钦乌拉铜金汞矿集区
    第三节 吐-哈盆地中新生代铀矿集区
    第四节 土屋—赤湖铜、钼矿集区
    第五节 黄山-镜儿泉铜镍钼金矿集区
    第六节 雅满苏-天湖铁钛铜镍矿集区
    第七节 铁岭—沙垄铁、铜、铅锌、金、银矿集区
    第八节 玉西—大水铁、铜、铂族元素矿集区
第八章 矿产资源规划与开发建议
    引言
    第一节 矿产资源规划
    第二节 矿产资源开发建议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9)新疆北部中亚型造山与成矿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1.1 板块构造成矿学与矿床作为大地构造标志的新进展
        1.1.1 制约找矿突破的主要问题-区带成矿前提的研究不够
        1.1.2 矿床作为大地构造的标志
        1.1.3 板块构造成矿学与矿床作为大地构造标志的研究进展
    1.2 北疆中亚型造山与成矿的科学涵义与研究现状
        1.2.1 中亚型造山带与中亚巨型成矿带的含义、展布及特点
        1.2.2 北疆中亚型造山与成矿作用的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
    1.4 野外工作基础与实物工作量
2. 北疆古生代地质概况
    2.1 北疆地质概况
    2.2 巴音沟蛇绿岩套时代放射虫硅质岩的时代及其意义
        2.2.1 地质背景与问题由来
        2.2.2 蛇绿岩岩石与产化石地层特征
        2.2.3 化石组合及其时代
        2.2.4 讨论
    2.3 昭苏县南西图拉苏达坂兰闪片岩的发现及其意义
        2.3.1 阿克牙孜河上游兰闪片岩和榴辉岩带
        2.3.2 昭苏县南西图拉苏达坂兰闪片岩的发现及其矿物组合
    2.4 北疆蛇绿岩的分布、时代、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对古洋盆的指示意义
        2.4.1 蛇绿岩研究现状
        2.4.2 蛇绿混杂岩带时代的确定及意义
        2.4.3 新疆主要蛇绿岩地球化学基本特征及其形成环境
        2.4.4 北疆蛇绿岩的某些特点
    2.5 新疆北部古生代火山岩的分区分带与火山岩组合
    2.6 新疆北部晚古生代花岗岩类的分布与地质特征
        2.6.1 晚古生代花岗岩类带状分布特征
        2.6.2 晚古生代花岗岩类的成因类型
        2.6.3 花岗岩形成时代和地质构造环境
    2.7 造山前、同造山、造山后火山-深成岩组合
        2.7.1 造山前-早造山阶段火山-深成岩组合
        2.7.2 同造山晚造山阶段火山-深成岩组合
        2.7.3 造山后或非造山阶段火山-深成岩组合
    2.8 古生代火山-深成岩有关的成矿作用
        2.8.1 古生代与火山作用有关的矿产
        2.8.2 深成岩有关的五大成矿系列
3. 阿尔泰古生代板块构造格局、演化与成矿作用
    3.1 阿尔泰前寒武纪基底研究
        3.1.1 前寒武纪基底岩系的分布
        3.1.2 阿尔泰古老基底变质岩系的时代证据
        3.1.3 阿尔泰地区存在中元古代以前的古老基底
    3.2 阿尔泰泥盆纪火山沉积盆地与块状硫化物矿床的构造环境
        3.2.1 阿尔泰南缘泥盆纪火山沉积盆地的展布
        3.2.2 阿尔泰南缘泥盆纪火山沉积块状硫化物矿床的构造环境争议的焦点
        3.2.3 泥盆纪火山沉积盆地弧后盆地构造环境的岩石化学和地球化学制约
        3.2.4 泥盆纪海相火山岩与成矿作用关系
    3.3 阿尔泰陆缘活动带的构造演化与成矿作用
        3.3.1 区域地质发展演化
        3.3.2 阿勒泰南缘构造成矿分带
        3.3.3 变质火山岩和矿石同位素年代学
        3.3.4 阿勒泰地区金属矿床成矿系列
    3.4 阿尔泰变质作用与块状硫化物的改造温压条件
        3.4.1 阿尔泰变质岩的空间分布与变质作用
        3.4.2 块状硫化物矿床的褶皱变质改造作用
        3.4.3 区域变质-逆冲推覆-韧性剪切作用与Au成矿的关系
    3.5 阿尔泰山南缘可可塔勒式大型铅锌矿床的成矿条件分析
        3.5.1 可可塔勒典型矿床特征
        3.5.2 可可塔勒式大型铅锌矿床的成矿条件分析
        3.5.3 小结
4. 准噶尔活动带的构造演化与成矿关系
    4.1 准噶尔地块的构造性质讨论
    4.2 准噶尔早古生代地质演化
    4.3 东北准噶尔泥盆纪-石炭纪玻安岩与洋内弧
        4.3.1 玻安岩概述
        4.3.2 东北准噶尔地质概况与玻安岩的产出
        4.3.3 1/20万区域地质调查资料的再认识和玻安岩的确认
    4.4 准噶尔晚古生代早期弧盆体系演化与岛弧成矿
    4.5 准噶尔晚古生代中晚期碰撞造山成矿
    4.6 西准噶尔哈图金矿的类型与时代
5. 东天山地区板块构造演化与成矿作用
    5.1 地质背景
    5.2 区域构造演化与矿化分带
    5.3 研究程度分析及存在问题
    5.4 黄山铜镍矿带香山镁铁岩单颗粒锆石U-Pb年龄及其构造性质的确定
        5.4.1 黄山-镜儿泉镁铁-超镁铁岩带与香山铜镍矿床地质概况
        5.4.2 黄山-镜儿泉镁铁-超镁铁岩铜镍矿带构造背景的认识分歧焦点
        5.4.3 香山角闪辉长岩单颗粒锆石U-Pb同位素年龄
        5.4.4 黄山-镜儿泉镁铁-超镁铁杂岩带构造性质-地幔热侵位而非蛇绿岩套
    5.5 东天山土屋-延东大型斑岩铜矿的地质特点与成岩成矿时代
        5.5.1 区域地质特点
        5.5.2 土屋铜矿蚀变矿化概况
        5.5.3 延东斑岩铜矿蚀变矿化概况
        5.5.4 土屋-延东斑岩铜矿成岩成矿时代-单颗粒锆石U-Pb和蚀变岩绢云母K-Ar年龄证据
    5.6 康古尔韧性剪切带金矿成矿作用
6. 西天山板块构造分区、演化与成矿关系
    6.1 西天山陆缘活动带-伊犁微板块的构造演化与成矿关系
    6.2 西天山博罗科努斑岩-矽卡岩型Cu矿带
    6.3 西天山吐拉苏地区大型阿希金矿
    6.4 阿吾拉勒成矿环境分析
    6.5 西天山伊什基里克-阿吾拉勒成矿特点对比
    6.6 伊犁盆地侏罗系砂岩铀矿特征
7. 西南天山(塔里木北缘)活动带的构造演化与成矿关系
    7.1 南天山(塔里木北缘)活动带的构造演化与成矿关系
    7.2 萨瓦亚尔顿金(锑)矿床特征、地层时代与成矿时代
        7.1.1 萨瓦亚尔顿金(锑)矿床地质概况
        7.1.2 围岩地层时代和成矿时代
    7.3 萨瓦亚尔顿金(锑)矿床和穆龙套金矿床对比与找矿潜力分析
        7.3.1 穆龙套(Muruntau)金矿床成矿条件分析
        7.3.2 萨瓦亚尔顿金矿床与穆龙套金矿床对比
        7.3.3 萨瓦亚尔顿金矿床找矿潜力分析
8. 北疆古生代矿床的6大板块构造旋回划分
    8.1 北疆矿床构造环境-演化阶段划分方案
    8.2 稳定古陆环境中的前寒武纪矿床
    8.3 裂谷发育期(初始拉张期)矿床
    8.4 洋壳(小洋盆)扩张阶段矿床
    8.5 板块汇聚边缘早期过渡壳拉张阶段矿床
    8.6 板块汇聚边缘晚期阶段挤压陆缘环境矿床
    8.7 碰撞造山期阶段矿床
    8.8 造山期后伸展构造阶段矿床
    8.9 中生代、新生代矿产分布与盆、岭相间的构造格局
    8.10 成矿作用的阶段性与板块构造旋回的对应性
    8.11 北疆成矿作用的阶段性与多旋回性
9. 北疆主要矿产时空样式与两期大洋演化构造演化模式
    9.1 北疆主要矿产的主要成矿期——铜、金、铁、铬、铅锌、稀有、宝玉石、煤、油气
    9.2 北疆成矿物质时空记录对板块构造演化的指示意义
    9.3 北疆古生代成矿作用与东南亚新生代多岛海成矿作用对比
    9.4 北疆古生代大地构造演化的准噶尔多岛海构造格局
    9.5 中亚多岛海型造山带与洋-陆俯冲型、陆-陆碰撞型造山带对比
    9.6 北疆大地构造演化——元古代古天山洋与古生代准噶尔多岛海两期大洋模式
10. 北疆成矿环境分析、找矿战略选区与勘查应用
    10.1 海相火山岩硫化物矿床板块构造环境分析与找矿选区
        10.1.1 概述
        10.1.2 前人的分类
        10.1.3 本文的板块构造环境与容矿岩分类
        10.1.4 时空分布
        10.1.5 新疆北部古生代弧后盆地的识别及其成矿作用
    10.2 斑岩铜矿的形成前提、矿带对比与北疆古生代岛弧带的识别
        10.2.1 斑岩铜矿概述
        10.2.2 斑岩铜矿的分类
        10.2.3 斑岩铜矿的时空分布
        10.2.4 斑岩铜矿产出大地构造环境与两类成矿模式
        10.2.5 斑岩铜矿形成前提条件总结
        10.2.6 巴尔喀什斑岩铜矿区成矿地质条件及与中国西天山矿带对比
        10.2.7 新疆北部成熟岛弧带的识别及斑岩铜矿成矿潜力
    10.3 北疆陆相火山岩浅成低温热液金矿的特点及其与斑岩铜矿的联系
        10.3.1 浅成热液金矿床
        10.3.2 北疆陆相火山岩浅成低温热液金矿的特点及其识别
        10.3.3 陆相火山岩浅成低温金矿与斑岩铜矿的联系及其勘查意义
    10.4 北疆北疆C_3-P_2碰撞造山期后伸展走滑阶段大规模成矿
        10.4.1 北疆古生代的三个主要聚合阶段尤以晚石炭世聚合最为强烈
        10.4.2 北疆中亚型造山带石炭世末碰撞后伸展弛张事件
        10.4.3 北疆石炭纪末一二叠纪初碰撞后弛张伸展构造的重大成矿意义
        10.4.4 北疆韧性剪切带金矿的空间分布特点及与碰撞挤压-伸展构造的联系
    10.5 成矿区带划分及找矿战略选区
    10.6 找矿应用实例
        10.6.1 西天山阿克夏提矽卡岩型Cu-Zn-Au-Ag-Bi矿化远景区的发现与评价
        10.6.2 吐哈盆地南缘古生代“天窗”——卡拉塔格高硫化物型铜金蚀变矿化区的发现与评价工作简报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1 博士后期间学术活动
附录2 个人简历
附录3 实地调查矿床清单
附录4 论文清单
图版

四、新疆式可布台地区的细碧岩、角斑岩及石英角斑岩(论文参考文献)

  • [1]东天山阿齐山—雅满苏成矿带海相火山岩型铁矿成矿作用与成矿模式研究[D]. 宋哲. 中国地质大学, 2020(03)
  • [2]新疆阿奇山-雅满苏成矿带富钠海相火山岩与铁成矿作用[D]. 孙志远.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8
  • [3]中国西北部成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新发现[J]. 李文渊. 中国地质, 2015(03)
  • [4]北祁连银灿—浪力克地区铜多金属矿田成矿特征及找矿方向[D]. 白赟. 长安大学, 2015(02)
  • [5]东天山雅满苏铁矿床矽卡岩成因及矿床成因类型[J]. 李厚民,丁建华,李立兴,姚通. 地质学报, 2014(12)
  • [6]西天山石炭纪火山—沉积盆地铁锰矿成矿规律和找矿方向[D]. 李凤鸣.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3(05)
  • [7]新疆西天山松湖铁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与成因研究[D]. 王春龙. 中国地质科学院, 2012(10)
  • [8]新疆哈密地区矿产资源成矿规律及评价研究[D]. 陈世平. 中国地质科学院, 2006(02)
  • [9]新疆北部中亚型造山与成矿作用[D]. 秦克章.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2000(11)
  • [10]新疆主要造山带地壳发展的五阶段模式及成矿系列[J]. 何国琦,刘德权,李茂松,唐延龄,周汝洪. 新疆地质, 1995(02)

标签:;  ;  ;  ;  ;  

新疆可布台地区灵长斑岩、角斑岩和石英角斑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