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擦转子系统的非光滑分析

摩擦转子系统的非光滑分析

一、碰摩转子系统的非光滑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杨令仪[1](2020)在《采油螺杆泵偏心碰摩动力学特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采油单螺杆泵因其具有地面结构简单、能耗小和适用范围广泛等优点而被广泛使用。但采油单螺杆泵在井下采油工作时,随着转速的提升存在运行不平稳的现象,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对采油螺杆泵偏心碰摩动力学行为进行研究,分析采油单螺杆泵转子系统碰摩特性。根据采油单螺杆泵转子在定子内的运动特性,将采油单螺杆泵转子单周期运动分为曲线运动和直线运动两个阶段。依据转子动力学理论,结合常规Jeffcott转子系统建模方法,将1/4导程的螺杆泵转子等效到单截面内,分别建立了两个运动阶段下采油单螺杆泵转子偏心碰摩非线性系统运动分析模型,推导了两个运动阶段的转心与圆心转换方程,对方程的理论振幅进行了分析并给出求解方法。考虑转子转速的影响,利用变步长四阶龙格库塔法对两个阶段的运动微分方程进行数值模拟,并结合转子系统分岔图、轨迹图、相图、庞加莱截面图等对动力学仿真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转子转心绕定子中心公转过程中,公转半径呈现由高到低再到高的周期性变化,且转心一直绕公转圆做外切运动,运动过程与公转半径变化趋势相似;在不同偏心距条件下,进行了转速对转子碰摩系统动力学响应特性影响的仿真分析,得出了转子系统运行稳定的转速值与偏心距的关系。

何俊增[2](2020)在《航空发动机模拟整机动力学试验台设计及转子故障研究》文中提出航空发动机振动和转子动力学问题复杂,仅仅依靠理论计算已不能满足工程要求。因此,研制能反映航空发动机振动特性和转子动力学特性的模拟整机,设计转子动力学试验平台具有重要意义。另外,发动机加工、装配过程中会存在误差,可能导致转子工作过程中发生不平衡、不对中和碰摩等故障,导致发动机振动过大,不能正常运行,所以分析转子振动信号特征,对于分析故障类型从而消除故障,保证转子正常运行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开展了用于转子动力学试验的万转级模拟整机动力学试验台设计,给出了主要设计参数,通过有限元方法分析了相关结构的强度。其次设计了包含静子件和转子件的燃气发生器转子模拟整机,采用有限元方法和斯贝MK202发动机应力标准(EGD-3)分析了主要结构件的强度,采用有限元方法计算了支承刚度并进一步计算了燃气发生器转子的临界转速。最后基于双盘转子模型和燃气发生器转子研究了不平衡、不对中和碰摩等典型故障对系统动力学特性的影响,采用Newmark-β法求解系统动力学响应,分析了转速等参数对系统动力学特性的影响。本文主要内容包括:1、开展了万转级模拟整机动力学试验台设计。根据试验需要制定了整机方案和主要技术参数,最高设计转速为47000rpm。试验台主要包括舱体、动力系统、液压系统和真空系统。开展了含静子件和转子件的燃气发生器转子模拟整机设计,分析了机匣强度并采用斯贝MK202发动机应力标准(EGD-3),利用ANSYS分析了转子件主要结构件的强度,采用有限元方法计算了弹性支承刚度和机匣支承刚度,并利用Samcef计算了燃气发生器转子的临界转速,前三阶临界转速分别为9146rpm、25685rpm、106854rpm。2、建立了含耦合故障的双盘转子模型,采用Newmark-β法求解系统动力学响应,研究不平衡、不对中和碰摩等典型故障对系统动力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含不对中故障的转子系统的轴心轨迹呈现“水滴”形和“香蕉”形,频率成分以转频和2倍频为主;含碰摩故障的转子系统的频谱图中出现转频、分频和倍频成分,且碰摩严重时部分分频和倍频幅值大于转频幅值;含不对中-碰摩耦合故障的转子系统在一定不对中角度下,系统故障以不对中故障为主,另外,在一定转速下,不对中角度较小时,系统故障以碰摩故障为主,频率成分为转频和倍频,不对中角度较大时,系统故障以不对中故障为主,频率成分以转频和2倍频为主。3、建立了含典型故障的燃气发生器转子系统动力学方程,研究含不平衡、不对中和碰摩等典型故障的系统动力学特性,采用Newmark-β法求解系统动力学响应,研究了转速和不对中角度对系统动力学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含不对中故障的转子系统的频谱图中以转频和2倍频为主;含碰摩故障的转子系统的频谱图中出现转频和倍频成分;含不对中-碰摩耦合故障的转子系统频谱中出现转频和倍频成分,同时倍频成分尤其是偶次倍频成分显着增加。本文完成了万转级模拟整机动力学试验台结构设计,完成了燃气发生器转子模拟整机设计及其动力学特性计算,开展了双盘转子系统不对中、碰摩单一故障及耦合故障研究,并将分析方法应用于燃气发生器转子,研究成果对于转子试验台和模拟转子设计、分析故障类型、保证转子正常运行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孙琳皓[3](2019)在《不同碰摩状态下船舶尾轴承系统动力学行为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碰摩是尾轴承系统常见的故障之一,严重的碰摩会加剧尾轴承系统部件的磨损,导致船舶推进轴系无法正常运行,影响船舶的航行安全。碰摩的发生常常伴随着丰富的动力学行为,如周期、拟周期和混沌运动等,这些动力学行为包含着有关碰摩故障的信息,因此,研究不同碰摩状态下系统动力学行为,掌握其演变规律,对于减少或避免碰摩故障的发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基于转子碰摩模型,建立尾轴承系统动力学模型,通过龙格-库塔法进行积分运算,得到随激励频率变化的尾轴承系统动力学响应,基于系统动力学响应重构不同碰摩状态下的系统吸引子,通过吸引子研究不同碰摩状态下尾轴承系统动力学行为的演变过程,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为获得尾轴承系统的动力学响应,本文基于碰摩转子模型,考虑了船舶尾轴承系统结构,建立了尾轴承系统动力学模型,采用龙格-库塔法进行动力学响应计算,获得了尾轴承系统激励频率ω在0~90rad/s范围内x、y方向的位移响应。2.为了分析尾轴承系统在不同激励频率下的碰摩状态,对转子轴心位移r与轴承间隙δ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当激励频率ω在0~54rad/s范围内时,转子轴心位移r在整个计算周期内都大于轴承间隙δ,表明系统发生整周碰摩;当激励频率ω在54~78 rad/s范围内时,转子轴心位移r存在小于轴承间隙δ的情况,表明系统发生局部碰摩;当激励频率ω在78~90rad/s范围内时,转子轴心位移r在整个计算周期内都小于轴承间隙δ,表明系统碰摩消失。3.通过时域波形和频谱分析了不同碰摩状态下尾轴承系统x、y方向动力学响应的变化,结果表明:在整周碰摩阶段,系统动力学响应表现为单一周期成分,幅值随激励频率ω的增加而增大;在局部碰摩阶段,系统动力学响应表现为多周期成分,幅值呈现不同的变化,当激励频率ω在54~64rad/s范围内时,幅值随着激励频率的增加而增大,当激励频率ω在64~78rad/s范围内时,幅值随着激励频率的增加而减小;在无碰摩阶段,系统动力学响应表现为单一周期成分,幅值随激励频率ω的增加而减小。4.为揭示不同碰摩状态下尾轴承系统动力学行为的演变过程,基于系统动力学响应,重构了不同碰摩状态下尾轴承系统吸引子,结果表明:在整周碰摩阶段,系统吸引子为极限环吸引子,同时吸引子相空间体积随激励频率的增加而增大,表明系统动力学行为是发散的周期运动;在局部碰摩阶段,系统吸引子由整周碰摩阶段的极限环吸引子转变为混沌吸引子,系统动力学行为由周期运动转变为混沌运动,与此同时,吸引子相空间体积呈现不同的变化,当激励频率ω在54~64rad/s范围内时,吸引子相空间体积随着激励频率的增加而增大,表明系统动力学行为是发散的混沌运动,当激励频率ω在64~78 rad/s范围内时,吸引子相空间体积随激励频率的增加而减小,表明系统动力学行为是收敛的混沌运动;在无碰摩阶段,吸引子由局部碰摩阶段的混沌吸引子转变为极限环吸引子,系统动力学行为由混沌运动转变为周期运动,与此同时,吸引子相空间体积随着激励频率的增加而减小,表明系统的动力学行为是收敛的周期运动。

金业壮[4](2018)在《航空发动机典型振动故障分析与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航空发动机结构复杂,工作转速高,工作条件恶劣,状态变化频繁,使得振动故障形式多种多样,故障机理错综复杂。据相关资料统计,航空发动机70%以上的故障源于振动。近年来,在我国航空发动机发生的重大事故中,80%是由于转子系统的振动故障所致。其中,碰摩故障和积油故障分别是转子系统中两种典型的振动故障。碰摩故障不仅会导致转-静件间隙增大、轴承磨损、叶片产生裂纹甚至折断,而且可能引起转子系统的运动失稳,使得机匣产生较大的变形,由此引起的振动超标会严重影响发动机的工作效率。另外,转子系统积油故障的危害也不容忽视,由漏油现象导致转子腔体内形成积液团,当积液团的进动频率与转子的临界转速产生不同步进动时,转子系统将产生强烈的自激振动,轻则导致振动超标、诱发各种中、低频噪声,重则导致鼓式转子结构出现开口、裂纹甚至大面积破坏,酿成重大的安全事故。因此,深入开展航空发动机典型振动故障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工程应用价值。尽管目前工程界、学术界已对与航空发动机相关的各类振动故障问题,如整机振动故障、转子系统振动故障、齿轮振动故障、油膜涡动与油膜振荡等问题开展了许多研究工作,且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但对于转子系统的振动故障问题,绝大多数学者和研究人员都是针对转子不平衡、不对中以及裂纹故障进行研究,对于碰摩故障和积油故障,并没有很好地利用相关试验器和真实试车台的测试数据,完整地、系统地、深入地研究其故障机理和相关测试技术。为此,有必要采用理论和实验相结合的方式,一方面通过解析和仿真方法来研究其在故障状态下的动力学特性,确定其固有特性和振动响应特性的变化规律;另一方面,还需不断探索并寻找适合测试航空发动机碰摩与积油故障的实验设备和测试方法,以验证理论分析方法及其结果的正确性。本文基于自行设计的碰摩故障转子试验器和积油转子试验器,深入研究了航空发动机碰摩和积油故障的动力学机理及其相关测试技术。同时,基于试车台,对某型航空发动机进行了实际的碰摩故障和积油故障测试,并对台架试车时两类故障信号的特征进行了分析与总结。论文主要内容如下:(1)针对航空发动机原型机测试碰摩故障存在的各种困难问题,首先设计并搭建了一款航空发动机转子试验器,然后对该试验器在单转子和双转子碰摩情况下的动力学特性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基于多体动力学软件ADMAS,针对该试验器建立几何模型,分别对其在单转子、双转子碰摩故障下进行详细的仿真分析与研究。最后,基于该试验器对单转子的碰摩特征进行了测试,并模拟双转子效应完成了双转子碰摩特征的实验测试,有效验证了理论分析方法的正确性。(2)针对航空发动机原型机上较难进行积油故障的模拟与分析的问题,设计并搭建了航空发动机积油转子试验器。采用解析方法和ADAMS仿真方法分别对积油转子系统进行了动力学仿真研究,还基于该试验器对不同介质和积油状态下积油转子系统的振动特性进行了测试,验证了 ADAMS仿真分析方法的正确性。(3)基于实际的试车台,对某型航空发动机的碰摩故障和积油故障进行了测试,获取了真实发动机的故障特征信号,并对碰摩故障和积油故障的原因及其频谱特征进行了分析与研究,验证了基于上述试验器获得的故障分析结论的正确性。本文的研究成果可为航空发动机碰摩故障的监测与诊断提供理论依据,为航空发动机积油故障的早期诊断与预报提供数据支持,为建立上述两类典型振动故障测试与分析的方法体系提供理论与实践参考。

张耀涛,秦海勤,徐可君,于晓琳[5](2018)在《转子叶片与机匣碰摩研究进展与展望》文中提出针对转子叶片与机匣碰摩故障,国内外学者对碰摩力模型、碰摩故障机理、数值仿真分析、试验检验验证和碰摩故障识别诊断等进行了大量研究。在对转子叶片与机匣碰摩动力学特性的研究现状进行梳理分析的基础上,根据碰摩力模型性质的不同,将现有碰摩力模型分为两大类、5种模型,综述了各模型的特点,指出了各模型的适用范围及其优缺点,分析总结了转子叶片与机匣碰摩试验的进展,并指出了未来在模型建立与试验探究方面有待进一步研究的发展方向。

闻静[6](2018)在《非线性转子系统全周碰摩的摩擦热影响分析》文中研究说明转、静件之间的碰摩是一个危害性很大的现象,也是一个过程十分复杂的现象。转、静件之间的摩擦使得接触处产生热量的累积,转子由于受热不均将产生热挠曲,改变转子不平衡量的分布,从而改变转子的振动情况。近几年来,碰摩产生的摩擦热对转子系统振动特性的影响问题开始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针对转子、机匣碰摩摩擦热对转子系统振动特性的影响分析,本文首先建立转子-机匣碰摩有限元模型,计算碰摩产生温度场及应力场变化。建立碰摩热-结构耦合数值模型,计算不考虑和考虑摩擦热情况下转子系统发生全周碰摩时的振动特性,对比得到碰摩摩擦热对转子全周碰摩动力学特性的影响规律。具体研究内容归纳如下:(1)建立了转子-机匣碰摩有限元模型,分别进行结构分析和热-结构耦合分析,得到了转子与机匣碰摩时的温度分布和应力分布,发现了摩擦热增大了转子的碰摩应力,指出了转子、机匣碰摩摩擦热的累积效应。(2)建立了非线性转子-机匣碰摩数值模型,采用MATLAB进行了数值积分求解,分别给出了转子在无摩擦热和有摩擦热情况下发生同步全周碰摩的转速范围、碰摩处的局部温度分布、热挠曲以及转子振动特性图,揭示了摩擦热对转子同步全周碰摩动力学特性的影响规律,发现了摩擦热降低了转子进入和脱离同步全周碰摩的转速,降低了转子运动稳定性,增大了转子振幅及最大碰摩力。(3)分别给出了转子在无摩擦热和由摩擦热情况下发生反向全周碰摩的转速、碰摩产生热挠曲以及转子振动特性图,揭示了摩擦热对转子反向全周碰摩动力学特性的影响规律,发现了摩擦热降低了转子转子径向位移及运动稳定性,增大了转子进入反向全周碰摩的转速和转子振幅。

孙传宗[7](2017)在《航空发动机双转子系统高精度动力学建模与碰摩响应研究》文中提出在航空航天领域,提高推重比和降低燃油消耗率一直是发展航空发动机的主要关注点。为追求高推重比和低燃油消耗率,一般通过降低结构件许用应力裕度和提高机组气密性等措施实现,而这些措施都驱使航空发动机向布局紧凑化、结构复杂化的方向发展,使得机组对运行条件的变化更加敏感,碰摩等故障更容易发生。以往针对航空发动机转子系统的振动特性研究绝大多数是基于简单转子动力学模型,这类模型已经不能满足实际航空发动机设计的需要。因此,深入开展航空发动机转子系统的高精度动力学建模研究,定量求解其在典型碰摩故障下的非线性响应,厘清系统响应的稳定性和振动故障机理,对航空发动机的结构设计、故障检测与仿真再现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工程价值。本文以实际的航空发动机复杂结构双转子系统为研究对象,从三维实体有限元建模、模型降维、高维复杂非线性系统求解方法、碰摩响应特征与分岔机理,以及双转子模型仿真与实验验证等方面展开了深入的研究,具体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针对航空发动机复杂结构双转子系统,研究了高精度动力学建模与模型降维问题。首先,通过对比研究叶轮转子模型的振动特征给出了等效质点模型和等效刚性环模型的适用条件;然后,基于本文发展的联合实体有限元建模和Craig-Bampton模态综合法的建模策略,建立了某实际航空发动机双转子系统高精度的实体有限元模型,借助编程语言获得了精度较高的降维模型质量矩阵、刚度矩阵和陀螺矩阵。最后,在降维模型基础上分析了该航空发动机的临界转速特性,分析结果表明:陀螺效应是造成同向和反向旋转双转子系统临界转速出现差异的主要原因;基于降维单转子模型再综合的方法即可以保障计算精度,又能够大幅缩短计算时间,显着提升计算效率。研究了碰摩故障下双转子系统振动响应的求解与分析问题,针对碰摩力模型包含分段和分数指数非线性特征,传统近似解析法很难求解的现实情况,综合给出了嵌入弧长算法的多谐波平衡-时/频转换-Hsu稳定性判定(MHB-AFT-Hsu)求解分析策略,并以此研究了4支点支承双转子模型的碰摩非线性响应特征和分岔特性,研究结果表明MHB-AFT-Hsu方法能够实现对高维复杂非线性转子系统的快速求解,可以获得包含非稳态解在内的全解,分析发现该碰摩-双转子系统存在由二次Hopf分岔导致的周期解与概周期解转换和鞍结分岔引起的幅值跳跃现象。研究了实际航空发动机双转子系统碰摩响应的定量求解与分析问题。考虑碰摩故障的局部非线性特点,引入连接子结构概念并借助模态综合技术建立了高精度的碰摩故障航空发动机双转子动力学降维模型。为实现故障工况下(碰摩故障)系统响应的快速和高精度求解,提出一种基于解析-数值法的定量计算方法。研究发现碰摩故障航发双转子系统稳态响应的径向位移具有正/余弦特征,碰摩作用力分别在改变响应径向幅值和对称轴,产生削波和引发分频幅值两方面影响响应轨迹,某些情况下(例如第四章实例中,由高压转子不平衡激励激起的第二阶主共振区的响应特征)可能出现碰摩引起响应幅值增加的现象;双转子系统中的应力数值及其分布呈现周期性变化,周期频率及应力水平与转速比和不平衡量显着相关。为验证本文发展的联合实体有限元建模与模型降维方法和MHB-AFT求解方法的有效性,以双转子实验台为研究对象,进行了数值模拟和实验验证。建立了精确较高的机匣-支承-双转子实验台的实体有限元模型,进而得到了高精度的58维动力学降维模型。通过数值计算和实验测试研究了该双转子实验台的振动特性,结果表明:理论仿真与实验结果达到了较好的一致性,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本文发展的联合建模与降维方法和MHB-AFT求解方法准确、有效。

周曙明[8](2017)在《碰摩引起的汽轮机转子振动特性有限元分析》文中提出动静碰摩是大型汽轮发电机组的常见故障。一旦发生动静碰摩故障,轻者降低机组运行的安全性和经济性,重者引起重大毁机事故,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后果。精确描述转子碰摩过程的动力学行为,为运行过程中诊断碰摩故障提供理论依据,是本领域的研究热点问题。本文运用SolidWorks三维建模软件对国产600MW汽轮机低压转子进行了建模,通过简化再导入ANSYS Workbench中进行载荷激励的模拟计算。主要内容概括为以下四个部分:(1)改进了汽轮机低压转子的模拟计算方法。根据简化前后质量和转动惯量不变的原则,将整级叶片简化成一个质地均匀形状规则的圆盘,再与转轴进行装配体配合。本着计算效率和模拟精确度相协调的前提条件,本文就转子边界条件的处理,激励模型的简化与加载方案、模拟思路,提出了相关处理方法,可供同类模拟参考;(2)针对碰摩转子系统的固有特性研究,建立了转子系统的运动方程以及转子-轴承-动静接触有限元模型,通过对比计算获得如下结论:一定范围内,转子系统对应振型下的模态频率会随接触刚度的增加而有明显增加趋势,径向接触刚度的存在导致转子系统的部分模态振型发生改变,但并不是所有的振型都会发生改变,如扭转模态就不随径向接触刚度的改变而改变;而径向接触阻尼对转子系统的影响很小;不同的接触位置对系统的固有特性影响存在较大的差异。就本文所做的模拟中,碰摩接触发生的位置不同,对系统固有特性的影响差异巨大。(3)研究了碰摩过程中径向冲击效应对转子振动特性的影响,并探讨了脉冲幅值以及冲击次数对转子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碰摩故障对转子末级叶轮的影响较大,应重点关注;由于作用时间短,单次径向力脉冲对转子的影响较小,而连续的脉冲会使系统振幅加大,改变转子的轴心轨迹,使系统变得不稳定。(4)研究了碰摩过程中扭转冲击效应对转子振动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碰摩点转子的扭振幅值最大,距离碰摩点越远扭振幅值越小;激励幅值的改变能使扭振的幅值发生改变,但对扭振频率成分影响较小;轴端的扭振频谱成分更加复杂,出现有低幅值、高频率的成分。

路阳[9](2017)在《转子—机匣系统碰摩动力学特性研究》文中提出旋转机械转子叶片的叶尖与机匣内壁间隙称为叶尖间隙,是衡量旋转机械性能的重要参数之一。近些年,为了追求轻质化以及提高推重比,迫使叶尖间隙日益减小,使得叶尖与机匣内壁发生碰摩的可能性大大增加。旋转机械的碰摩故障是一种具有高度非线性的动力学现象,因此研究转子与机匣之间的碰摩对系统局部及整体的损伤以及其对系统动力学特性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以转子-机匣系统为研究对象,通过ANSYS有限元软件建立其动力学模型,研究旋转叶片与机匣之间碰摩导致的复杂非线性动力学特性。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通过集中质量点模拟轮盘和机匣,建立转子-机匣系统的有限元模型,分析了局部及整周碰摩情况下,转速、不对中距离、碰摩刚度等参数变化对系统碰摩响应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对中距离较大时,碰摩越剧烈,转子出现多周期运动;高转速时,转子具有较大的能量,频谱图中容易激发出分频,转子可能出现多周期运动。(2)利用壳单元来模拟机匣,保留其局部变形,并考虑转子与机匣间的耦合作用,建立转子-机匣系统的动力学模型。通过超单元与非超单元系统之间固有特性和碰摩响应等方面的对比,验证通过超单元来提高计算效率的准确性。分析了局部及整周碰摩情况下,转速、不对中距离、碰摩刚度(接触刚度)、机匣刚度等参数对系统振动响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高转速下,由于碰摩产生的附加刚度,使系统固有频率增大,造成共振峰后移;整周碰摩时,随着机匣刚度的增大,转静子间由持续接触状态转变为每个旋转周期发生多次碰摩。(3)通过在叶片质心处建立集中质量点来模拟刚性叶片,建立转子-机匣系统有限元模型。研究在局部、整周等不同碰摩形式下,转速、碰摩刚度、不对中距离等参数变化对系统碰摩响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转速的升高,转子与机匣间发生碰摩的叶片数逐渐增多;随着碰摩刚度的增加,碰摩力逐渐增大,但发生碰摩的叶片并未改变。(4)分别利用Timoshenko梁单元和壳单元来模拟叶片和轮盘,考虑两者的弹性变形,建立转轴-盘片-机匣系统的动力学模型。通过与试验台结果的对比,验证所建立的碰摩模型的有效性;通过与前一章中刚性轮盘-刚性叶片系统碰摩响应的对比,分析了两者碰摩时响应特性的差异。此外,还研究叶片与机匣间发生定点碰摩时,转速、叶片安装角、碰摩刚度等参数对系统振动响应的影响。

张力,马艳红,梁智超,洪杰[10](2015)在《转子系统碰摩约束模型与振动响应分析》文中研究说明针对转静子碰摩的典型力学特征,从碰摩对转子产生附加约束的角度提出了碰摩力学模型,基于该约束模型,分析了转子系统碰摩过程中的共振区间扩展、振幅跃迁与不稳定接触等响应特征与机理.研究了力学特征参数对转子碰摩振动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附加约束刚度提升使得系统共振区间与不稳定接触区间增大,而转静子间摩擦系数升高造成系统共振区间减小与振动响应幅值的降低.建立了具有航空发动机结构特征的碰摩分析模型,仿真结果表明,除碰摩约束造成的共振区间扩展外,具有结构特征的转子碰摩响应还与碰摩位置及模态振型密切相关.碰摩程度较轻时,转子瞬态响应表现出拟周期振动的特点,而碰摩程度严重时,转子运动趋向不稳定,响应特征更接近约束模型.

二、碰摩转子系统的非光滑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碰摩转子系统的非光滑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采油螺杆泵偏心碰摩动力学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创新点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论文研究的工程背景
    1.2 国内外相关领域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采油单螺杆泵及动力学相关理论
    2.1 采油单螺杆泵基本理论
        2.1.1 线型理论
        2.1.2 工作原理
        2.1.3 运动特性
    2.2 碰摩转子系统动力学模型及其分析方法
        2.2.1 碰摩转子系统物理模型
        2.2.2 碰摩转子系统动力学模型
    2.3 非线性系统响应特性及分析方法
        2.3.1 非线性系统响应特性
        2.3.2 非线性系统分析方法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采油单螺杆泵定转子系统建模及求解
    3.1 定转子系统物理模型的建立
        3.1.1 曲线运动阶段定转子系统物理模型
        3.1.2 直线运动阶段定转子系统物理模型
    3.2 定转子系统动力学模型的建立
        3.2.1 曲线运动阶段定转子系统动力学模型
        3.2.2 直线运动阶段定转子系统动力学模型
        3.2.3 丁腈橡胶碰摩力模型的建立
    3.3 转心与圆心数值解转换方程的建立
        3.3.1 直线运动阶段转子转心与圆心数值解转换方程
        3.3.2 曲线运动阶段转子转心与圆心数值解转换方程
    3.4 理论振动幅度的求解
        3.4.1 曲线运动阶段转子理论振幅的求解
        3.4.2 直线运动阶段转子理论振幅的求解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定转子系统动力学响应数值分析
    4.1 转子旋转速度对系统响应的影响
        4.1.1 曲线运动阶段转速对系统响应的影响
        4.1.2 直线运动阶段转速对系统响应的影响
    4.2 偏心距对系统相对稳定转速的影响
        4.2.1 偏心距对曲线运动阶段系统相对稳定转速的影响
        4.2.2 偏心距对直线运动阶段系统相对稳定转速的影响
    4.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发表文章目录
致谢

(2)航空发动机模拟整机动力学试验台设计及转子故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高速转子动力学试验台研究现状
    1.3 转子系统不对中故障研究现状
    1.4 转子系统碰摩故障研究现状
    1.5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万转级模拟整机动力学试验台设计
    2.1 引言
    2.2 试验台整机总体设计方案
        2.2.1 设计原则
        2.2.2 整机方案设计
        2.2.3 主要技术参数
    2.3 舱体设计
        2.3.1 结构设计
        2.3.2 主要部件仿真计算
    2.4 动力系统设计
    2.5 液压系统设计
    2.6 真空系统设计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燃气发生器转子整体设计及动力学特性计算
    3.1 引言
    3.2 总体设计方案
    3.3 静子件设计
        3.3.1 机匣结构设计
        3.3.2 支承结构设计
        3.3.3 机匣强度分析
    3.4 转子件设计
        3.4.1 主要结构件设计
        3.4.2 主要结构件强度分析
    3.5 转子临界转速计算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转子系统不对中-碰摩耦合故障研究
    4.1 引言
    4.2 故障转子系统动力学模型和系统运动方程
        4.2.1 不对中故障模型
        4.2.2 碰摩故障模型
        4.2.3 滚动轴承力模型
        4.2.4 转子系统稳态运动方程
    4.3 双盘转子系统耦合故障研究
        4.3.1 双盘转子系统模型
        4.3.2 双盘转子系统不对中故障研究
        4.3.3 双盘转子系统碰摩故障研究
        4.3.4 双盘转子系统不对中-碰摩耦合故障研究
    4.4 燃气发生器转子系统耦合故障研究
        4.4.1 燃气发生器转子简化模型
        4.4.2 燃气发生器转子系统不对中故障研究
        4.4.3 燃气发生器转子系统碰摩故障研究
        4.4.4 燃气发生器转子系统不对中-碰摩耦合故障研究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3)不同碰摩状态下船舶尾轴承系统动力学行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碰摩转子系统动力学响应计算方法研究现状
        1.2.1 碰摩模型研究现状
        1.2.2 油膜模型研究现状
    1.3 动力学行为分析方法研究现状
    1.4 吸引子理论及研究现状
    1.5 论文的主要内容
2 碰摩转子系统动力学响应计算方法
    2.1 动力学建模方法
        2.1.1 碰摩力模型
        2.1.2 油膜力模型
    2.2 数值计算方法
        2.2.1 龙格-库塔法及其基本思想
        2.2.2 龙格-库塔法的计算过程和几何意义
    2.3 本章小结
3 船舶尾轴轴承系统动力学响应计算与结果分析
    3.1 动力学模型和运动微分方程
        3.1.1 动力学模型
        3.1.2 运动微分方程
    3.2 尾轴承系统动力学响应结果分析
        3.2.1 轴心位移响应分析
        3.2.2 不同碰摩状态下系统动力学响应分析
    3.3 本章小结
4 船舶尾轴承系统动力学行为分析
    4.1 动力学行为表征方法
        4.1.1 分岔方法
        4.1.2 吸引子方法
    4.2 船舶尾轴承系统动力学行为演变研究
        4.2.1 尾轴承系统动力学行为
        4.2.2 尾轴承系统动力学行为演变过程
    4.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4)航空发动机典型振动故障分析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2 航空发动机整机与转子系统振动故障研究现状
        1.2.1 航空发动机整机振动问题的研究现状
        1.2.2 航空发动机转子系统振动故障研究现状
        1.2.3 航空发动机转子系统振动故障诊断研究现状
    1.3 航空发动机碰摩故障研究现状
    1.4 航空发动机积油故障研究现状
    1.5 航空发动机故障测试方法与试验研究现状
        1.5.1 传统振动故障信号的处理方法
        1.5.2 现代振动故障信号的处理方法
        1.5.3 信号处理方法的应用
    1.6 本文的结构与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航空发动机转子试验器的碰摩故障特征试验与测试
    2.1 概述
    2.2 航空发动机碰摩转子试验器的结构描述与碰摩特征再现
        2.2.1 航空发动机碰摩转子试验器结构形式
        2.2.2 航空发动机碰摩转子试验器的固有特性分析
    2.3 航空发动机转子试验器的单转子碰摩特征测试
    2.4 转子试验器的双转子碰摩特征测试
    2.5 碰摩测试结果与分析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航空发动机碰摩故障的动力学特性分析与仿真
    3.1 概述
    3.2 基于解析法的碰摩故障下转子动力学特性分析
        3.2.1 单转子碰摩动力学模型的建立
        3.2.2 单转子碰摩动力学模型的仿真分析
        3.2.3 单转子碰摩的动力学特征
        3.2.4 双转子碰摩动力学模型的建立
        3.2.5 双转子碰摩动力学模型的仿真分析
        3.2.6 双转子转静件碰摩时的组合谐波特征分析
    3.3 基于ADAMS的碰摩故障下转子动力学特性仿真
        3.3.1 基于ADAMS的多体系统动力学仿真的基本原理
        3.3.2 单转子碰摩的ADAMS仿真模型的建立
        3.3.3 单转子碰摩响应仿真分析
        3.3.4 双转子碰摩的ADAMS仿真模型的建立
        3.3.5 双转子碰摩响应仿真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航空发动机积油转子试验器的积油故障测试
    4.1 概述
    4.2 航空发动机积油转子试验器的结构描述与积油模拟方法
    4.3 转子试验器的积油故障测试
        4.3.1 积油转子故障的实验原理及实验内容
        4.3.2 积油转子故障的测试方法与步骤
    4.4 积油故障试验测试与分析
        4.4.1 积油故障测试结果
        4.4.2 积油故障测试结果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航空发动机积油转子系统的动力学特性分析
    5.1 概述
    5.2 积油转子系统动力学特性分析与解析方法
        5.2.1 动力学模型建立
        5.2.2 积油转子系统解析结果与分析
    5.3 基于ADAMS方法的积油转子系统的仿真研究
        5.3.1 航空发动机转子积油转子系统ADAMS模型的建立
        5.3.2 航空发动机转子积油转子系统中积油团的模拟
        5.3.3 积油转子系统ADAMS仿真结果与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航空发动机台架试车的碰摩故障测试与分析
    6.1 概述
    6.2 某型航空发动机整机碰摩故障测试与分析
    6.3 不同类型航空发动机碰摩特征的对比分析
        6.3.1 某型涡喷发动机碰摩特征的测试与分析
        6.3.2 某型涡扇发动机碰摩特征的测试与分析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航空发动机台架试车的积油故障测试与分析
    7.1 概述
    7.2 某型航空发动机积油故障测试
        7.2.1 故障现象分析
        7.2.2 积油故障测试结果
    7.3 某型航空发动机积油故障的机理分析
        7.3.1 积油故障转子的临界转速分析
        7.3.2 积油故障的实测振动特性分析
    7.4 本章小结
第8章 结论和展望
    8.1 结论
    8.2 主要创新点
    8.3 相关课题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作者简介
附录B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与录用的学术论文
附录C 攻读博士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5)转子叶片与机匣碰摩研究进展与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1转子叶片与机匣碰摩研究现状
2 转子叶片与机匣碰摩模型
    2.1 建立动力学模型
        2.1.1 法向力碰摩模型
        2.1.2 分段线性弹簧碰摩力模型
        2.1.3 Kelvin-Voigt碰撞力模型
        2.1.4 非线性弹簧-阻尼碰摩力模型
        2.1.5 约束碰摩模型
    2.2 现有碰摩力模型优缺点
3 转子叶片与机匣碰摩试验研究
4 总结与展望

(6)非线性转子系统全周碰摩的摩擦热影响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全周碰摩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 碰摩动力学特性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2.3 转静子间摩擦热效应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2.4 碰摩与其他故障耦合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课题来源及主要研究内容
        1.3.1 课题来源
        1.3.2 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转子-机匣碰摩有限元分析
    2.1 引言
    2.2 有限元法计算方法及步骤
        2.2.1 有限元法
        2.2.2 有限元计算基本步骤
    2.3 碰摩温度梯度的有限元分析
        2.3.1 模型建立
        2.3.2 接触应力计算公式
        2.3.3 温度场结果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非线性转子动力学模型及热-结构耦合模型
    3.1 引言
    3.2 非线性转子系统全周碰摩运动方程
    3.3 接触及接触力模型
        3.3.1 接触基本知识
        3.3.2 接触力模型
    3.4 计算条件及参数
    3.5 耦合法的分类及应用
        3.5.1 耦合法介绍及分类
        3.5.2 热-结构耦合介绍
    3.6 摩擦热-结构顺序耦合流程
        3.6.1 摩擦生热的基本原理
        3.6.2 碰摩处温度及热弯曲
        3.6.3 热-结构顺序耦合步骤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非线性转子系统同步全周碰摩响应分析
    4.1 引言
    4.2 同步全周碰摩运动方程的无量纲化
    4.3 无摩擦热时转子系统同步全周碰摩振动响应
    4.4 有摩擦热时转子系统同步全周碰摩振动响应
        4.4.1 碰摩处温度分布和热挠曲
        4.4.2 转子系统同步全周碰摩振动响应
    4.5 同步全周碰摩对比结果及分析
        4.5.1 摩擦热对振动的影响
        4.5.2 摩擦热对幅频特性曲线的影响
        4.5.3 摩擦热对转子振幅的影响
        4.5.4 摩擦热对碰摩力的影响
        4.5.5 摩擦热对碰摩稳定性的影响
    4.6 系统非线性对转子系统同步全周碰摩的影响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非线性转子系统反向全周碰摩响应分析
    5.1 引言
    5.2 反向全周碰摩运动方程的无量纲化
    5.3 无摩擦热时转子系统同步全周碰摩振动响应
    5.4 有摩擦热时转子系统同步全周碰摩振动响应
        5.4.1 碰摩产生热挠曲
        5.4.2 转子系统反向全周碰摩振动响应
    5.5 反向全周碰摩对比结果与分析
        5.5.1 摩擦热对转子进入反向全周碰摩转速的影响
        5.5.2 摩擦热对转子振幅的影响
        5.5.3 摩擦热对碰摩稳定性的影响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主要工作内容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参与的科研工作及研究成果

(7)航空发动机双转子系统高精度动力学建模与碰摩响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目的和意义
        1.1.1 课题来源
        1.1.2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在转子系统建模与碰摩分析领域的研究现状
        1.2.1 转子系统动力学建模研究现状
        1.2.2 高维转子系统模型降维研究概述
        1.2.3 转子系统碰摩故障研究概述
        1.2.4 航空发动机双转子系统碰摩研究现状
    1.3 动力系统稳态响应求解及MHB-AFT方法概述
        1.3.1 常微分方程稳态响应求解方法概述
        1.3.2 MHB-AFT方法概述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航空发动机复杂双转子系统有限元建模及模型降维研究
    2.1 引言
    2.2 叶轮转子动力学相似性建模研究
        2.2.1 单盘叶轮转子模型及振动特性分析
        2.2.2 叶片等效质点模型及其计算偏差分析
        2.2.3 叶片等效刚性环模型及其计算偏差分析
    2.3 航空发动机双转子有限元建模及其振动分析
        2.3.1 航空发动机双转子结构
        2.3.2 双转子系统三维实体有限元建模
        2.3.3 支承刚度的数值计算
        2.3.4 双转子系统固有振动特性分析
    2.4 高维转子模型的降维研究
        2.4.1 基于模态综合法的双转子模型降维
        2.4.2 降维模型及其计算精度验证
    2.5 基于降维模型的双转子系统临界转速分析
        2.5.1 同向旋转系统临界转速计算与分析
        2.5.2 反向旋转系统临界转速计算与分析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碰摩-双转子系统周期响应的MHB-AFT-Hsu求解方法
    3.1 引言
    3.2 含碰摩故障的双转子动力学模型
        3.2.1 碰摩-双转子结构模型
        3.2.2 双转子系统振动方程
    3.3 MHB-AFT方法求解碰摩-双转子系统周期响应
        3.3.1 MHB-AFT求解方法
        3.3.2 弧长延拓策略
    3.4 双频激励系统稳定性分析的Hsu方法
    3.5 碰摩-双转子系统的动力学响应分析
        3.5.1 系统参数与求解约定
        3.5.2 碰摩故障下的系统响应特征
        3.5.3 主共振区分岔机理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碰摩故障航空发动机双转子系统的振动特性研究
    4.1 引言
    4.2 碰摩故障航空发动机双转子动力学模型
    4.3 基于解析-数值法的定量计算方法
        4.3.1 解析-数值法指导下的定量计算方法
        4.3.2 碰摩-双转子系统动力学响应求解
    4.4 航空发动机双转子系统碰摩响应分析
        4.4.1 周期解稳定性与MHB-AFT结果校验
        4.4.2 碰摩响应的动力学特征分析
        4.4.3 双转子系统中的碰摩力作用机制
        4.4.4 结构应力求解与分析
    4.5 系统参数对动力学响应的影响
        4.5.1 碰摩刚度的影响
        4.5.2 转速比的影响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航空发动机双转子实验台的仿真与实验研究
    5.1 引言
    5.2 双转子实验台动力学模型
        5.2.1 双转子实验台结构
        5.2.2 双转子实验台有限元建模
        5.2.3 双转子实验台动力学降维模型
    5.3 实验测试结果及其对比分析
    5.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8)碰摩引起的汽轮机转子振动特性有限元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转子碰摩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转子碰摩数值方法研究现状
        1.2.2 转子碰摩有限元分析研究现状
        1.2.3 转子碰摩实验研究现状
    1.3 碰摩对转子产生的效应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转子系统碰摩故障模型的建立
    2.1 转子三维实体模型建立
        2.1.1 转子实体模型建立
        2.1.2 转子实体简化模型的建立
    2.2 碰摩故障模型的建立
    2.3 研究对象有限元建模
        2.3.1 网格划分
        2.3.2 边界条件
        2.3.3 碰摩激励加载方法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接触参数变化对转子振动特性的影响
    3.1 边界条件描述方程
        3.1.1 接触刚度描述方程
        3.1.2 油膜刚度描述方程
    3.2 转子正常状态下的固有特性分析
    3.3 不同接触条件对转子动力学特性影响的有限元分析
        3.3.1 接触刚度对转子系统固有特性的影响
        3.3.2 接触阻尼对转子系统固有特性的影响
        3.3.3 接触位置对转子固有特性影响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碰撞产生的径向激励对转子的振动特性影响
    4.1 碰撞载荷的描述方程
    4.2 碰撞载荷特性对转子动力学特性影响的有限元分析
        4.2.1 载荷的幅值对转子动力学特性的影响
        4.2.2 多次碰摩对转子动力学特性的影响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碰摩产生的扭矩激励对转子振动特性的影响
    5.1 摩擦载荷描述方程
    5.2 摩擦载荷特性对转子动力学特性影响的有限元分析
    5.3 本章小结
全文总结
    1 研究成果
    2 创新点
    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9)转子—机匣系统碰摩动力学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本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转定子碰摩研究现状
        1.2.2 旋转叶片-机匣碰摩研究现状
        1.2.3 转子-叶片-机匣系统碰摩研究现状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2章 转子系统局部碰摩动力学特性分析
    2.1 概述
    2.2 转子系统动力学模型
        2.2.1 转子系统有限元模型建立
        2.2.2 转子-机匣系统碰摩模型的建立
        2.2.3 转子系统的固有特性研究
    2.3 转子系统局部碰摩振动响应
        2.3.1 转速的影响
        2.3.2 不对中距离的影响
        2.3.3 碰摩刚度的影响
    2.4 转子系统整周碰摩振动响应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转子-机匣系统碰摩动力学特性
    3.1 概述
    3.2 转子-机匣系统动力学模型
        3.2.1 转子-机匣系统有限元模型建立
        3.2.2 转子系统碰摩模型的建立
        3.2.3 超单元与非超单元模型对比
    3.3 转子-机匣系统局部碰摩振动响应
        3.3.1 转速的影响
        3.3.2 不对中距离的影响
        3.3.3 碰摩刚度的影响
    3.4 转子-机匣系统整周碰摩振动响应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转子-机匣系统叶尖碰摩动力学特性
    4.1 概述
    4.2 转子-机匣系统有限元模型
        4.2.1 转子-机匣耦合系统建模
        4.2.2 转子-机匣系统碰摩模型
        4.2.3 转子-机匣系统固有特性研究
    4.3 转子-机匣系统局部碰摩振动响应
        4.3.1 转速的影响
        4.3.2 不对中距离的影响
        4.3.3 碰摩刚度的影响
    4.4 转子-机匣系统整周碰摩振动响应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转轴-盘片-机匣系统定点碰摩动力学
    5.1 概述
    5.2 转轴-盘片-机匣系统有限元模型
        5.2.1 转轴-盘片-机匣系统有限元模型
        5.2.2 转轴-盘片-机匣系统碰摩模型
        5.2.3 转轴-盘片-机匣系统固有特性研究
        5.2.4 对比实验结果验证模型有效性
        5.2.5 刚性和柔性系统对比
    5.3 转轴-盘片-机匣系统碰摩振动响应
        5.3.1 转速的影响
        5.3.2 安装角的影响
        5.3.3 碰摩刚度的影响
        5.3.4 初始侵入量的影响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B.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C.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获得的荣誉

(10)转子系统碰摩约束模型与振动响应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转子碰摩力学模型与机理
    1.1碰摩约束模型
    1.2碰摩约束条件下转子振动响应特征
    1.3力学特征参数对转子振动特性的影响
2碰摩约束下复杂转子系统响应
    2.1转静件弹性碰摩方程
    2.2风扇叶片机匣碰摩响应特征
        2.2.1有限元模型
        2.2.2稳态响应
        2.2.3瞬态响应
3结论

四、碰摩转子系统的非光滑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采油螺杆泵偏心碰摩动力学特性研究[D]. 杨令仪. 东北石油大学, 2020(03)
  • [2]航空发动机模拟整机动力学试验台设计及转子故障研究[D]. 何俊增. 东南大学, 2020(01)
  • [3]不同碰摩状态下船舶尾轴承系统动力学行为研究[D]. 孙琳皓. 大连海事大学, 2019(07)
  • [4]航空发动机典型振动故障分析与研究[D]. 金业壮. 东北大学, 2018
  • [5]转子叶片与机匣碰摩研究进展与展望[J]. 张耀涛,秦海勤,徐可君,于晓琳. 新技术新工艺, 2018(04)
  • [6]非线性转子系统全周碰摩的摩擦热影响分析[D]. 闻静.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18(02)
  • [7]航空发动机双转子系统高精度动力学建模与碰摩响应研究[D]. 孙传宗.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7(01)
  • [8]碰摩引起的汽轮机转子振动特性有限元分析[D]. 周曙明. 长沙理工大学, 2017(12)
  • [9]转子—机匣系统碰摩动力学特性研究[D]. 路阳. 东北大学, 2017(06)
  • [10]转子系统碰摩约束模型与振动响应分析[J]. 张力,马艳红,梁智超,洪杰.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2015(09)

标签:;  ;  ;  ;  ;  

摩擦转子系统的非光滑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