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溪词说读书报告

灵溪词说读书报告

问: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
  1. 答:宋·岳飞——《小重山》
    昨夜寒蛩不住鸣,
    惊回千里梦,已三更。
    起来独自绕阶行,
    人悄悄,帆李帘外月胧明。
    白首为功名,
    旧山松竹老,阻归程。
    欲将心事付瑶琴,
    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作者简介
    (1103年3月24日—1142年1月27日)
    中国南宋爱国军事家,著名抗金将领,尽忠报国百战名将,汉族英雄。字鹏举。河北(宋时指黄河以北,而非今河南河北之省界,下同)相州汤阴(今河南安阳市汤阴县)孝悌里永和乡人
    赏析
    这是岳飞的第一首词,始仔盯见于岳飞的孙子岳珂(1183—1234)所编《金陀粹编》,自宋朝以后便一直流传。
    译文:
    前三句创作者梦见自己率部转战千里,收复故土,胜利挺进,实现“还我河山”的伟大抱负,兴奋不已。
    后三句梦醒后的失望和徘徊,反映了理想和现实的矛盾。以景物描写来烘托内心的孤态戚迟寂,显得曲折委婉,寄寓壮志未酬的忧愤。
    下阙抒写收复失地受阻、心事无人理解的苦闷。
    前三句感叹岁月流逝,归乡无望。“阻归程”表面指山高水深,道路阻隔,难以归去,实际暗喻着对赵构、秦桧等屈辱求和、阻挠抗金斗争的不满和谴责。
    后三句用俞伯牙与钟子期的典故,表达自己处境孤危,缺少知音,深感寂寞的心情。
    全词表现了作者不满“和议”,反对投降,以及受掣肘时惆怅。体现了作者强烈的爱国情感。
  2. 答:岳飞
    小重山
    昨夜寒蛩不住鸣。缓芦 惊回千里梦,已三更。 起来独自绕阶行。肆轮 人悄悄,帘外月胧明。 白扰雹带首为功名。 旧山松竹老,阻归程。 将欲心事付瑶筝。 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问:中国古诗词赏析哪本书好
  1. 答:怂庵
    一生负气恐全非
    圆桌收录 · 一盏清茶品诗词
    某个学妹想考诗词学,让我推荐书,这是我的回答,或许可供参考。
    1,沈祖棻的《宋词赏析》(这两本是沈先生在武汉大学讲课的讲义,她老公即南京大学中文系开山程千帆先生,如所考是这两个学校之一,两书强烈推荐)
    2,俞陛云,黄生《唐诗矩》(俞陛云是晚清人,黄生是清初人,两书皆用文言写成,瞎源评得特别好。)
    3,施蛰存,马茂元,陈尚君《唐诗求是》(施蛰存任教华东师大,曾主编《词学》,主要收词学方面论文,也可以参考。百话这本书最适合诗词创作和鉴赏入门,复杂的东西能说得深入浅出。马茂元任教上海师大,精于选诗。陈尚君任教复旦大学,此书是唐诗方凯敏面论文结集)
    ,顾随,周汝昌《千秋一寸心》,叶嘉莹系列鉴赏书(顾随一书强烈推荐,很有启发性。周汝昌和叶嘉莹都为顾随弟子,周汝昌是津门著名词人,叶嘉莹任教南开大学,所以如考天津这边,推荐这几本书。)
    5,缪钺.叶嘉莹《灵溪词说》,白敦仁《水明楼诗词论文集》。缪钺任教川大,白敦仁任教成都大学,如考西南地区,这两本书最适合;
    ,陈匪石,霍松林。(霍为陈的弟子,任教陕西师大,这一支算是西北地区的王牌)
    7,陈洵《海绡翁说词》,朱庸斋《分春馆词话》,陈永正《诗注要义》,刘逸生《诗话百一磨孙态抄》(岭南地区为诗词重镇,以中山大学最强。陈洵相当于鼻祖式人物,朱是从创作角度谈鉴赏,陈是主要谈诗词注释,刘是主要用诗话评注的方式谈鉴赏)
问:高分 急!急!急! 求岳飞《小重山》的相关资料
  1. 答:岳飞《小重山》赏析
    岳飞词《满江红》豪放十足,另一首词《小重山》则婉约有加。
    《满江红》以壮怀激烈而著称,慷慨激昂,英雄气色横溢,是其早年之作。《小重山》则是他多年征战并受掣肘时惆锋宏键怅心理的反映,是用一种含蓄蕴藉的手法表达他抗金报国的壮怀。有人评论岳飞的词说:“一种壮怀能蕴藉,诸君细读《小重山》。”用“一种壮怀能蕴藉”银巧来评论《小重山》的艺术风格,可谓切中肯繁。
    所谓“一种壮怀能蕴藉”指的是岳飞的《小重山》用含蓄的手法、低沉的格调表达了壮志难酬的孤愤,表达抗金报国的心志,却表现出一种沉郁含蓄的风格。
    《小重山》
    昨夜寒蛩不住鸣。
    惊回千里梦,已三更。
    起来独自绕阶行。
    人悄悄,帘绝陪外月胧明。
    白首为功名。
    旧山松竹老,阻归程。
    将欲心事付瑶筝。
    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上阙寓情于景,创作者思念中原、忧虑国事的心情。
    前三句创作者梦见自己率部转战千里,收复故土,胜利挺进,实现“还我河山”的伟大抱负,兴奋不已。
    后三句梦醒后的失望和徘徊,反映了理想和现实的矛盾。以景物描写来烘托内心的孤寂,显得曲折委婉,寄寓壮志未酬的忧愤。
    下阙抒写收复失地受阻、心事无人理解的苦闷。
    前三句感叹岁月流逝,归乡无望。“阻归程”表面指山高水深,道路阻隔,难以归去,实际暗喻着对赵构、秦桧等屈辱求和、阻挠抗金斗争的不满和谴责。
    后三句用俞伯牙与钟子期的典故,表达自己处境孤危,缺少知音,深感寂寞的心情。
    全词表现了作者不满“和议”,反对投降,以及受掣肘时惆怅。体现了作者强烈的爱国情感。
灵溪词说读书报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