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组同义词的判别与分析

几组同义词的判别与分析

一、几组近义词的辨析(论文文献综述)

储泽祥,刘琪[1](2021)在《论近义词辨析的实用性》文中研究指明本文以"阻塞""堵塞"等多组近义词为例,说明近义词辨析既要有必要性,又要有实用性,辨析词典的编写要为普通读者的工作、生活服务。辨析的对象、辨析的方法、辨析的结果都要有实用性。同中有异的或容易混淆的近义词才值得辨析。

刘妍[2](2021)在《语境理论视域下高中英语近义词的探究式教学实证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在英语教学中扮演着愈发重要的角色。词汇是语言的基础,语言的运用离不开说话人在沟通交流时对词汇的选择。英语语言中存在大量语义相近但在语气强弱、适用对象以及褒贬色彩等方面存在差异的词汇,我们称这类词汇为近义词。如何提高学生对近义词的学习兴趣以及如何引导学生将近义词正确运用于恰当的语境之中是教师在近义词教学中所面临的两大难题。现行近义词教学方式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及有效提高学生对近义词的辨析能力方面存在一定困难。因此,近义词教学需要新的教学模式来弥补当前教学方式所存在的不足。笔者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语境理论,将探究式教学与语境理论相结合,形成了适用于英语近义词教学的五步探究法,并应用于本阶段的教学实践中。本研究以哈尔滨市某中学两个平行班的96名学生为样本,通过量化与质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进行了为期四个月的教学研究,旨在解决以下两个问题:1.语境理论视域下的探究式教学是否能够提高学生对近义词的学习兴趣?2.语境理论视域下的探究式教学是否能够提升学生的近义词辨析能力?实验结束后,通过对比分析实证研究中所得到的数据,笔者发现语境理论视域下的探究式教学能够提高学生对近义词的学习兴趣以及辨析能力。本研究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高中英语近义词的教学方法,弥补了现行近义词教学忽视培养学生兴趣以及无法有效提高学生近义词辨析能力的不足,同时为语境理论视域下的探究式教学在近义词教学中的应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庞彩虹[3](2021)在《汉语国际教育视野下近义词“面对、面向、面临”的辨析及教学研究》文中提出词汇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义词辨析是其中的重难点之一。为了提高近义词教学效果,对此方面教学展开研究是必要的。词典、工具书及其相关着作对“面对、面向、面临”的对比研究相对较少,但在语料库中收录相关的偏误句较丰富,在日常交际中使用频率较高,因此本文根据语料库并结合相关理论,对“面对、面向、面临”进行比较分析,以期能够提出对教学有益的思考和建议。本文共分为四部分。引言部分介绍了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方法、研究综述,最后对本文中使用到的语料库进行了介绍和说明。第一部分是对“面对、面向、面临”的辨析。“面对”可以单独作主语、宾语、既可以出现在口语中也可以出现在书面语中。后可带宾语,也可以不带宾语。这与“面临”不同,“面对”指的是眼前的、已经看到和遇到的人或事。“怎样、如何”等疑问代词可以出现在“面对”前边或后边,可以做前接成分,也可以做后接成分。“面临”侧重指向情况紧急的状态、形势、强调被迫接受,不能单独作主语和宾语、疑问代词只能出现在“面临”后面,作“面临”的后接成分,多用于书面语中。而“面向”与“面对、面临”既有相同之处也存在差异。因此“面向”后所接对象多为客观现象、事实以及当下政治政策。后接成分多为“市场”、群体、区域、空间。强调由于当下情景紧迫被迫接受不得不应对,所接宾语是具象名词、不能作主语或宾语,但都必须带宾语,“面向”相关句子适用时间多为现在或正在进行、发生、存在的状态,多用于书面语。第二部分是学习者在学习“面对、面向、面临”时产生的偏误及原因分析。通过调查语料库的例句,分析得出其偏误类型为:语义偏误、语法偏误、误加偏误、遗漏偏误、替代偏误和错序偏误,造成偏误的原因是:语际负迁移、语内迁移、工具书使用不当、学习策略不科学、教学内容安排不合理。第三部分是针对学习者学习“面对、面向、面临”提出的教与学建议。基于出现的偏误从教师、学生、课程设置、教材工具书提出建议。教师提前了解学习者状况并设计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环节、使用选择、填空、判断题型进行课下练习、参考HSK等语料库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先辨析语义后教授用法、发挥好使用学生母语教学的作用。学生应选择适用的学习资料、树立辨析意识同时注重培养语感。主修课与选修课相结合、线上线下课程相结合。不断丰富近义词使用群体并优化不同学段近义词释义方式,以此减少由语际负迁移、语内迁移、工具书使用不当、学习策略不科学、教学内容安排不合理造成的学习偏误。

杨贺[4](2021)在《对外汉语教学视角下的“一直”“总是”对比研究》文中指出“一直”“总是”是一组近义副词。“一直”“总是”都可以在长时句义或短时句义的句子中直接修饰后限结构动词、无限结构动词、双限结构动词和前限结构动词。“总是”可以修饰点结构动词,但“一直”不可以;“一直”“总是”都可以与体标记“着、了”共现,“一直”还可以与“没V过”共现,“总是”则不能;“一直”“总是”都可以修饰带标记性质形容词和状态形容词,其中“总是”修饰带标记性质形容词较多,而“一直”主要修饰状态形容词。“一直”常与否定词“没/没有”共现,“总是”常与“不/并不”共现。“一直”“总是”的基本义分别为“持续”和“重复”;“一直”可表主观大量义,“总是”可以表规律义,主观过量义。文章考察了五套综合类对外汉语教材——《新实用汉语》《HSK标准教程》《汉语教程》《发展汉语》《博雅汉语》中“一直”“总是”的编排情况。在释义方面,《汉语教程》没有对“一直”进行释义。《新实用汉语》没有在“一直”首次出现时进行释义讲解,并且五套教材都是用“always”对译“总是”;《发展汉语》《新实用汉语》也用“always”解释“一直”;练习方面,只有《新实用汉语》对两者的练习较全面,设计了理解性练习、机械性练习和运用性练习;近义词辨析方面,只有《博雅汉语》有对“一直”“总是”的辨析练习。从留学生使用情况看,“一直”“总是”都有误加、误代、遗漏、别字、错序等偏误类型。误代偏误中,“一直”与“继续”“一向”“从来”产生偏误。“总是”的误代偏误占比最高,常与“老是”“一直”产生偏误。“一直”和“总是”的混用,一是由于对“一直”“总是”的语义不清楚,在需要表达“重复义”时,用了“一直”,在需要表达“持续义”时,用了“总是”;二是对两词所修饰成分的特点不清楚,在句法上产生错误。“一直”“总是”自身语法点的复杂性、教材处理不细致及教师教学不足都是偏误产生的原因。文章最后从课文例句、释义、练习、近义词辨析以及复现角度对教材中“一直”“总是”的编写提出了建议,如:用“continuously;all along”解释“一直”,用“always;invariably”解释“总是”等;并且列出了“一直”“总是”在语义、语法和语用上的特点,设计了若干关于两词的近义词辨析练习题,以期服务于教学。

冯淑琴[5](2021)在《预科教学中近义词辨析策略的探究与实践——以《学在中国·词汇教程》为例》文中研究说明纵观近年来对外汉语领域对近义词的研究,大部分集中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近义词范围、汉语二语学习者使用近义词的偏误状况和近义词辨析的方法等方面,却较少涉及对于汉语二语学习者的近义词辨析如何教学更为有效,即在面对不同需求的教学对象教师应采取何种教学策略更为适用。[1]本文从对外汉语教学出发,以东北师范大学18班的预科生为研究对象,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近义词辨析的教学策略进行研究,总结出适合预科生的近义词辨析策略,并期望这些辨析策略能给对外汉语教师或者在国外的志愿者老师在教学上带来帮助。

郭育苗[6](2021)在《基于语料库的韩国学习者动结式“V到”偏误研究》文中认为动结式“V到”不但在汉语书面语中大量出现,在日常口语交流中也是使用频率非常高的结构。语言本体领域对“V到”进行了大量研究,但依旧存在很多争议,比如“到”的词性归属问题、“到”的语法化等等。这说明“V到”结构自身的意义和用法较为复杂,这给学习汉语的韩国学习者带来了较大的难度。本文通过分析“HSK动态作文语料库”和“全球汉语中介语语料库”中韩国学习者的语料,得到了 1018例动结式“V到”相关偏误,发现韩国学习者使用动结式“V到”存在较高的偏误率,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因此,本文主要探究四个问题:韩国学习者习得动结式“V到”时哪一部分偏误情况更为严重?韩国学习者习得动结式“V到”时具体偏误类型有哪些?韩国学习者习得动结式“V到”时产生偏误的原因有哪些?针对韩国学习者习得动结式“V到”可以提出哪些教学建议?本文共包括四个章节。其中第一个章节为绪论,主要内容为说明本文的选题缘起,从动结式“V到”本体和习得研究两个方面对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梳理。明确本文的研究对象与范围,阐述本文的研究内容与新意以及介绍本文所采用的研究方法。第二章主要对语料库中搜索到的偏误语例进行分类统计、数据分析和偏误分析,将韩国学习者使用动结式“V到”时的偏误划分为三大类:有关“V”的偏误、有关“到”的偏误和有关“V到”整体的偏误,具体偏误类型有11个,按照偏误率的大小分为三个层级:遗漏“到”>“V”用词不当、混淆“到”、“到”误加、“V到”误用>否定式偏误、遗漏“V到”、遗漏“V”、补语冗杂、补语混淆、“V到”误加。遗漏“到”为绝对的高偏误类型。在分析偏误语料的基础上,第三章从内外两个原因分析发现,韩国学习者动结式“V到”的偏误来自于多方面的影响。其中内部原因包括四个方面:动结式“V到”自身的复杂性、母语负迁移的干扰、学习者对动结式“V到”理解不全面以及学习者对“V到”目的语规则过度泛化。内部原因是造成韩国学习者“V到”高偏误率的主要原因。外部原因主要包括教师对动结式“V到”认识不足,以及教材编写缺乏合理性两方面。第四章立足于对外汉语教学的角度,分别从教师教学策略、学生学习策略、教材编写和设计练习四个方面提出建议,以期为韩国学习者动结式“V到”对外汉语教学提供帮助与借鉴。最后是文章的结论部分,主要总结了本文的研究结果,说明了文章的创新之处与不足之处。已有文献对汉语学习者结果补语的偏误和习得研究非常充分,而对结果补语中的典型个例“V到”展开的研究较少。本文在结果补语习得研究中,聚焦于偏误率较高的动结式“V到”。通过统计各国学习者使用“V到”的偏误情况,本文发现韩国学习者的偏误率最高,因此在动结式“V到”的偏误研究中,本文首次聚焦于偏误率最高的韩国学习者习得情况,对其偏误类型与偏误原因进行了系统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改进建议。

张燚[7](2020)在《基于《发展汉语·初级综合》的留学生近义词教学研究》文中认为笔者作为实习汉语教师,在义乌工商学院进行汉语教学实践时,发现初级阶段留学生对近义词的使用产生的偏误较多,现有文献大多针对中高级阶段的近义词教学,初级阶段的近义词教学较少。本文采用文献分析法、统计归纳法、案例分析法、访谈法,主要从初级阶段留学生教材和课堂情况分析,习得近义词教与学分析,教学对策等三个方面进行分析研究。一是对义乌工商学院初级阶段留学生综合课学习教材《发展汉语·初级综合》中的近义词进行统计,得出240组近义词,从数量上说明初级阶段近义词教学应引起重视。对近义词词组的词性进行分类统计,找出教材中占比较大的近义词组,词性分类统计表示同词性的近义词组较多,占比约百分之八十,不同词性词组相对较少。对课堂情况进行教学实例和作业分析,表明初级阶段的学生对近义词的疑问和偏误存在较多,值得进行深入研究。二是通过调查和访谈进行教与学分析。根据归纳统计出的近义词组,结合自身教学实践经验,设计调查问卷,以义乌工商学院4个学习班级为调查对象,找出学生近义词易错类型有:形容词搭配对象不同,动词词义交叉,副词侧重点不同,形容词和副词词义交叉,具有相同语素的近义词。从教师访谈和日常听课记录归纳总结教师常使用的教学方法有对比法、语素分析法、例句释义法、直接释义法、情境教学法、图片法、图表归纳法等。三是根据问卷结果,结合一线教师教学经验,对教学内容、教师教学以及学生学习三方面提出对策。教学内容的对策主要为合理选择、取舍和加工教材,辨析词语范围明确化,循序渐进、重点突出原则。教师教学的对策为教学方法多样化,例句明晰化,慎用同义释义法,慎用英语翻译,精讲多练、讲练结合。学生学习对策为树立用汉语学汉语的意识,培养自主学习近义词的能力,确立积极的学习态度,学以致用、多说多练。

李冰琪[8](2019)在《副词“到底”、“终究”和“终于”的对外汉语教学研究与设计》文中研究说明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副词既是教师教学的重点,也是学生习得的难点,尤其是中高级阶段。本文选取“到底”、“终究”和“终于”这一组副词为研究对象,一方面是因为“到底”、“终究”和“终于”既是HSK词汇大纲中的词,又集中出现在中高级阶段的汉语学习中,在听、说、读、写中的出现率都比较高。然而对于习得者来说,如果对这三个词的语义、句法及语用的掌握不够充分,那么这一组词在使用中过程中就经常会出现一些偏误,导致习得准确率较低。另一方面在分类上,“到底”和“终究”和“终于”这三个副词通常被归纳到“毕竟”类这类副词中。有的文章中对个体的研究过于简略,在本体或对外汉语教学方面的研究过于片面或简单,没有建立起完整的系统。同时词语之间的的对比分析也是比较缺乏的。这三个词在副词中属于意义比较相近但又各有不同的,习得者在学习到这类词后,注意力多集中在它们的共性上,对他们之间的差异并没有清晰的认识和必要的区分能力,因此在学习或交际中在这些词的使用过程会出现偏误。因此针对这些现象和问题,笔者认为这三个词是值得进行深入探究的。本文首先从语义、句法和语用三个平面上对“到底”、“终究”和“终于”进行了本体上的研究。既单独分析每个词的特点,又对它们进行对比研究,找出这一组词之间的异同。其次,通过问卷调查和语料库检索的方式,得到了习得者出现的偏误。对这些偏误进行梳理后,整理出了每个词的偏误类型。随后笔者从教师的教学和学生自身的学习等不同的角度出发,探究、分析了偏误产生的可能原因。随后针对“到底”、“终究”和“终于”这一组副词的教学进行设计。在完成教学设计后,对该组词教学相关的问题进行了反思,并针对以后的副词课堂教学提出了自己的建议。通过对这三个副词进行对外汉语教学研究与设计,一方面可以对具体的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提供具体的、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另一方面可以帮助习得者更好地习得副词,提高副词的习得和使用的准确率。

刘云艳[9](2019)在《“怕”类词研究及其对外汉语教学》文中研究表明汉语中存在大量的近义词,这些近义词的辨析是留学生学习词汇的重点与难点,而留学生要准确地道地进行汉语表达的话,就必须对所学的汉语词汇有准确地理解。词汇是表达的基础,是组成言语的材料,如果留学生能把近义词辨析清楚的话,对于其提高汉语表达的准确性与地道性是很有帮助的。本文主要对留学生在使用中容易产生偏误的三个“怕”类词进行研究。本文共分为三章,第一章参考了北京大学语料库(CCL)和国家语委现代汉语语料库以及BCC语料库,从本体的角度分析了“恐怕”、“害怕”、“可怕”的用法及差异,主要分析了这三个词在句法、语义和语用方面的异同。通过对比分析,发现“害怕”和“可怕”在句法位置和句法功能及搭配方面存在许多共同之处,在语义特征和语用方面也有一些共同之处。“恐怕”因为词性发生了变化,所以在句法功能和语用方面与其它两个词存在较大的差异。第二章通过统计和分析调查问卷及北京语言大学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与暨南大学华文学院中介语语料库中的具体语料,对留学生使用这三个词时产生的偏误类型和偏误原因进行了分析,将偏误的类型分为误加、误代、遗漏、错序、其它五类,发现这三个词主要的偏误类型是误代。总结的偏误原因主要有母语负迁移、目的语知识负迁移及采用回避策略。第三章针对留学生的偏误从教学方法和教材编写这两大方面提出了近义词辨析与教学的建议,以及针对本文所研究的“怕”类词的辨析及教学建议。希望能为对外汉语有关这组词的辨析与教学提供些许借鉴,也希望能提高留学生使用这几个词的准确性。

牛宇锋[10](2018)在《工程技术类图书编校中常见近义词辨析》文中研究指明在工程技术类书籍的编校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一些近义词,无论是作者还是编辑都无法准确辨析,以至于混淆使用,影响文章的表达。本文针对工程与技术类科技书籍经常出现的几组近义词进行了辨析,并为读者提供一些简便快捷的方式和方法,帮助读者学会辨析近义词的方法。

二、几组近义词的辨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几组近义词的辨析(论文提纲范文)

(1)论近义词辨析的实用性(论文提纲范文)

一 引言
二 近义词无辨析必要的几种情况及实用的辨析方法
    (一)近义词无辨析必要的几种情况
    (二)比较实用的辨析方法
    (三)最实用的辨析是贴近人们工作、生活的近义词辨析
三 从不同组配中找出近义词语义的细微差别
    (一)引进动作对象的介词“给”“替”“为”
    (二)引出事实的“固然”和“虽然”
    (三)对象不同的“关心”和“关怀”
四 从相同组配中揭示近义词语义的细微差别
    (一)“阻塞”和“堵塞”已有辨析的不足
    (二)“阻塞交通”与“堵塞交通”
    (三)“交通阻塞”与“交通堵塞”
五 从使用者的心理看近义词用法的细微差别
    (一)夸大交通不畅的程度与使用“堵塞”的偏向
    (二)心理距离与口语里“爸爸”“父亲”的选择倾向
    (三)说话人的心理准备与“恰好”“恰巧”“恰恰”的使用倾向
六 结语

(2)语境理论视域下高中英语近义词的探究式教学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一、研究背景
        (一)课程标准对高中英语近义词的学习建议
        (二)高中英语近义词的实际教学现状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创新点
    三、论文框架
第二章 文献综述
    一、国内外探究式教学研究现状
        (一)国外关于探究式教学的相关研究
        (二)国内关于探究式教学的相关研究
        (三)小结
    二、国内外语境理论研究现状
        (一)国外关于语境理论的相关研究
        (二)国内关于语境理论的相关研究
        (三)小结
    三、语境理论下的探究式教学在英语近义词教学中的研究现状
        (一)近义词与近义词教学的国内外相关研究
        (二)语境理论下的探究式教学在英语近义词教学中的国内外相关研究
        (三)小结
第三章 理论基础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一)建构主义学习观
        (二)建构主义教学观
        (三)建构主义与探究式教学
    二、语境理论
        (一)语境的概念
        (二)言内语境
        (三)言外语境
第四章 实验研究设计
    一、研究问题
    二、研究对象
    三、研究方法
        (一)问卷调查法
        (二)测试法
        (三)访谈法
    四、研究过程
        (一)实验前阶段
        (二)实验阶段
        (三)实验后阶段
        (四)教学案例
第五章 实验结果与分析
    一、问卷数据的处理与分析
        (一)问卷信度与效度分析
        (二)调查问卷结果分析
    二、近义词测试数据的处理与分析
        (一)实验班对照班成绩前测对比分析
        (二)对照班成绩前测后测对比分析
        (三)实验班成绩前测后测对比分析
        (四)实验班对照班成绩后测对比分析
    三、访谈结果分析
        (一)实验前访谈结果分析
        (二)实验后访谈结果分析
结论
    一、研究主要发现
    二、教学启示
    三、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3)汉语国际教育视野下近义词“面对、面向、面临”的辨析及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方法
    (四)研究综述
    (五)语料库及其说明
一、“面对、面向、面临”辨析比较
    (一)“面对、面临”比较
        1.语义方面
        2.句法方面
        3.语用方面
    (二)“面临、面向”比较
        1.语义方面
        2.句法方面
        3.语用方面
    (三)“面对、面向”比较
        1.语义方面
        2.句法方面
        3.语用方面
    (四)总结
二、“面对、面向、面临”学习偏误分析及原因探究
    (一)语料库中“面对、面向、面临”的偏误统计
    (二)“面对、面向、面临”偏误分类
        1.“面对”的偏误类型
        2.“面向”的偏误类型
        3.“面临”的偏误类型
    (三)“面对、面向、面临”偏误原因分析
        1.语际负迁移
        2.语内迁移
        3.工具书使用不恰当
        4.学习策略不科学
        5.教学内容安排不合理
三、针对留学生的“面对、面向、面临”教与学建议
    (一)教师方面
        1.了解学习者状况
        2.设计问题导向的教学环节
        3.使用选择、填空、判断题型
        4.参考HSK等语料库
    (二)学生方面
        1.树立三个词辨析意识
        2.选择适用学习资料
        3.培养日常会话语感
    (三)教学方法方面
        1.从语义到搭配教学
        2.从“面”到“三面”教学
        3.使用学生母语辅助教学
    (四)课程设置方面
        1.主修课与选修课相结合
        2.线上、线下课程相结合
    (五)教材、工具书方面
        1.丰富词典适用国籍
        2.优化不同学段释义方式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4)对外汉语教学视角下的“一直”“总是”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及研究意义
    二、“一直”“总是”研究综述
    三、研究方法和语料来源
第一章 “一直”“总是”的句法功能分析
    一、“一直”“总是”修饰动词性成分
    二、“一直”“总是”修饰形容词性成分
    三、“一直”“总是”的否定形式分析
    四、“一直”“总是”的语用意义分析
    五、小结
第二章 对外汉语教材中“一直”“总是”的编写情况考察
    一、考察教材的选择
    二、教材中“一直”“总是”的编排情况
    三、小结
第三章 留学生“一直”“总是”的偏误分析
    一、“一直”的偏误类型分析
    二、“总是”的偏误类型分析
    三、“一直”和“总是”的混用情况分析
    四、“一直”“总是”的偏误原因分析
    五、小结
第四章 对外汉语教学中“一直”“总是”的教学建议
    一、对教材的建议
    二、对教师的建议
    三、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5)预科教学中近义词辨析策略的探究与实践——以《学在中国·词汇教程》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教学对象分析
    (一)教学对象年龄分析
    (二)教学对象汉语水平
    (三)教学对象学习需求分析
二、近义词教学模式探究(宏观角度)
三、具体的教学策略(微观角度)
    (一)例句释义法
    (二)画图法
    (三)对比搭配对象
    (四)情景法
四、结语

(6)基于语料库的韩国学习者动结式“V到”偏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致谢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缘起
        1.1.1 “V到”结构特殊
        1.1.2 “V到”偏误率较高
        1.1.3 “V到”偏误研究尚不充分
    1.2 研究综述
        1.2.1 “V到”本体研究
        1.2.2 “V到”习得研究
    1.3 研究对象与范围
        1.3.1 研究对象
        1.3.2 语料来源
        1.3.3 偏误界定
    1.4 研究内容与新意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新意
    1.5 研究方法
        1.5.1 语料库检索法
        1.5.2 数据统计法
        1.5.3 偏误分析法
第二章 韩国学习者“V到”偏误类型分析
    2.1 “V到”中“V”的偏误
        2.1.1 “V”遗漏
        2.1.2 “V”用词不当
    2.2 “V到”中“到”的偏误
        2.2.1 “到”遗漏
        2.2.2 “到”误加
        2.2.3 “到”混淆
    2.3 “V到”整体偏误
        2.3.1 “V到”遗漏
        2.3.2 “V到”误加
        2.3.3 “V到”误用
        2.3.4 补语冗杂
        2.3.5 与其他补语混淆
        2.3.6 “V到”否定式偏误
    2.4 小结
第三章 韩国学习者“V到”偏误原因分析
    3.1 内部原因
        3.1.1 “V到”本身的复杂性
        3.1.2 受母语负迁移的影响
        3.1.3 对动结式“V到”理解片面
        3.1.4 对目的语规则过度泛化
    3.2 外部原因
        3.2.1 教师对“V到”认识不足
        3.2.2 教材中“V到”编排缺乏合理性
    3.3 小结
第四章 “V到”对外汉语教学建议
    4.1 注重语法对比教学,减少偏误发生
        4.1.1 加强汉韩语法对比,减少母语负迁移
        4.1.2 加强汉内语法对比,减少混淆偏误发生
    4.2 参考语块教学思路,优化学习方法
    4.3 增强教材的合理性,循序渐进编排知识点
    4.4 巧妙设计练习,将理论反哺教学
    4.5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韩国学习者动结式“V到”偏误例句(部分)

(7)基于《发展汉语·初级综合》的留学生近义词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选题意义
    1.3 研究现状
        1.3.1 对外汉语近义词范围的相关研究
        1.3.2 近义词课堂教学方法的相关研究
        1.3.3 近义词教学对策的相关研究
        1.3.4 近义词辨析角度的相关研究
    1.4 研究方法
        1.4.1 文献分析法
        1.4.2 统计归纳法
        1.4.3 案例分析法
        1.4.4 访谈法
第2章 初级阶段留学生教材及课堂情况分析
    2.1 初级阶段留学生教材情况分析
        2.1.1 教材中近义词编排情况
        2.1.2 教材中近义词分类
    2.2 留学生初级阶段近义词教学及作业分析
        2.2.1 课堂近义词教学实例分析
        2.2.2 课下作业分析
第3章 初级阶段留学生习得近义词教与学分析
    3.1 留学生初级阶段习得近义词调查与分析
        3.1.1 调查目的及对象
        3.1.2 调查内容与方法
        3.1.3 问卷结果分析与总结
    3.2 汉语近义词教学方法调查与分析
        3.2.1 访谈目的及对象
        3.2.2 访谈内容与方法
        3.2.3 访谈结果分析与总结
第4章 初级阶段近义词教学对策
    4.1 教学内容
        4.1.1 合理选择、取舍和加工教材
        4.1.2 辨析词语范围明确化
        4.1.3 循序渐进、重点突出原则
    4.2 教师教学
        4.2.1 教学方法多样化
        4.2.2 例句明晰化
        4.2.3 慎用同义释义法
        4.2.4 慎用英语翻译
        4.2.5 精讲多练,讲练结合
    4.3 学生学习
        4.3.1 树立用汉语学汉语的意识
        4.3.2 确立积极的学习态度
        4.3.3 培养自主学习近义词的能力
        4.3.4 学以致用,多说多练
第5章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8)副词“到底”、“终究”和“终于”的对外汉语教学研究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意义
    1.2 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相关研究工作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语料来源
第二章 “到底”、“终究”和“终于”的本体研究
    2.1 副词“到底”的三个平面分析
        2.1.1 语义分析
        2.1.2 句法分析
        2.1.3 语用分析
    2.2 副词“终究”的三个平面分析
        2.2.1 语义分析
        2.2.2 句法分析
        2.2.3 语用分析
    2.3 “终于”的三个平面分析
        2.3.1 语义分析
        2.3.2 句法分析
        2.3.3 语用分析
    2.4 副词“到底”、“终究”和“终于”的对比分析
第三章 副词“到底”、“终究”和“终于”的偏误分析
    3.1 “到底”、“终究”和“终于”的偏误统计
        3.1.1 “到底”、“终究”和“终于”习得情况的问卷调查
        3.1.2 语料库检索
    3.2 “到底”、“终究”和“终于”的偏误分析
        3.2.1 “到底”的偏误分析
        3.2.2 “终究”的偏误分析
        3.2.3 “终于”的偏误
    3.3 偏误原因
第四章 副词“到底”、“终究”和“终于”的教学设计
    4.1 教学目标
    4.2 教学对象
    4.3 教学重点
    4.4 教学难点
    4.5 教学方法
    4.6 教学过程
第五章 副词“到底”、“终究”和“终于”的教学反思及建议
    5.1 教学反思
    5.2 教学建议
参考文献
结语
附录
致谢

(9)“怕”类词研究及其对外汉语教学(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与选题意义
    二、相关文献综述
    三、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四、语料来源
第一章 “怕”类词的本体分析与辨析
    第一节 “怕”类词的句法分析
        一、“恐怕”的句法分析
        二、“害怕”的句法分析
        三、“可怕”的句法分析
    第二节 “怕”类词的语义分析
        一、“恐怕”的语义分析
        二、“害怕”的语义分析
        三、“可怕”的语义分析
    第三节 “怕”类词的语用分析
        一、“恐怕”的语用分析
        二、“害怕”的语用分析
        三、“可怕”的语用分析
    第四节 “怕”类词的辨析
        一、句法辨析
        二、语义辨析
        三、语用辨析
第二章 “怕”类词的偏误统计与分析
    第一节 “怕”类词的偏误统计分析
        一、调查问卷设计及统计分析
        二、语料库的统计分析
    第二节 “怕”类词的偏误类型分析
        一、“恐怕”的偏误分析
        二、“害怕”的偏误分析
        三、“可怕”的偏误分析
    第三节 “怕”类词的偏误原因分析
        一、母语负迁移
        二、目的语知识负迁移
        三、采用回避策略
第三章 “怕”类词的教学建议
    第一节 教学方法方面的建议
        一、语素分析法
        二、语块教学法
        三、语境教学法
    第二节 教材编写方面的建议
        一、教材中的生词释义
        二、教材中的近义词辨析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10)工程技术类图书编校中常见近义词辨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几组常见的近义词
    1.1“成型”与“成形”
    1.2“试验”与“实验”
    1.3“拌合”和“拌和”
    1.4“振动”与“震动”
    1.5 其他
2 近义词辨析方法
    2.1《现代汉语词典》
    2.2 专业词典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等
    2.3 网站查询
3 结语

四、几组近义词的辨析(论文参考文献)

  • [1]论近义词辨析的实用性[J]. 储泽祥,刘琪. 语言文字应用, 2021(04)
  • [2]语境理论视域下高中英语近义词的探究式教学实证研究[D]. 刘妍.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1(09)
  • [3]汉语国际教育视野下近义词“面对、面向、面临”的辨析及教学研究[D]. 庞彩虹.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1(08)
  • [4]对外汉语教学视角下的“一直”“总是”对比研究[D]. 杨贺. 曲阜师范大学, 2021(02)
  • [5]预科教学中近义词辨析策略的探究与实践——以《学在中国·词汇教程》为例[J]. 冯淑琴. 作家天地, 2021(15)
  • [6]基于语料库的韩国学习者动结式“V到”偏误研究[D]. 郭育苗. 北京外国语大学, 2021(10)
  • [7]基于《发展汉语·初级综合》的留学生近义词教学研究[D]. 张燚. 湖北工业大学, 2020(12)
  • [8]副词“到底”、“终究”和“终于”的对外汉语教学研究与设计[D]. 李冰琪. 陕西师范大学, 2019(01)
  • [9]“怕”类词研究及其对外汉语教学[D]. 刘云艳. 苏州大学, 2019(04)
  • [10]工程技术类图书编校中常见近义词辨析[J]. 牛宇锋. 传媒论坛, 2018(01)

标签:;  ;  ;  ;  ;  

几组同义词的判别与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