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颅脑损伤30例下呼吸道细菌培养结果分析

重症颅脑损伤30例下呼吸道细菌培养结果分析

一、30例重度颅脑损伤下呼吸道细菌培养结果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牛香群,魏梦妮,黄云,刘敏[1](2020)在《神经外科气管切开术后下呼吸道感染特点和危险因素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神经外科气管切开术后下呼吸道感染特点及其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长江航运总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239例行气管切开术治疗的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男140例,女99例,年龄(55±3)岁,年龄范围为18~84岁。观察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病原菌分布情况,统计患者的一般资料与下呼吸道感染的相关性。结果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率为37.7%(90/239),共检出病原菌186株,以革兰氏阴性菌感染为主,未分离出真菌感染菌株。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昏迷时间、气管切开时间、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史、糖尿病史、合并伤、激素应用情况、抗生素应用种类、抗生素应用时间、雾化吸入情况、血清白蛋白是影响下呼吸感染的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糖尿病史、昏迷时间≥7 d、气管切开时间≥7 d是气管切开术后下呼吸道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白蛋白≥30 g/L是气管切开术后下呼吸道感染的保护性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下呼吸道感染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病原菌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应采用集束化措施以减少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生。

彭代娇[2](2019)在《复方氯已定含漱液声门下冲洗引流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及其致病菌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目的:研究复方氯已定含漱液进行声门下冲洗引流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及其致病菌的影响。方法:在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期间,收集120例入住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急诊ICU与综合ICU的需机械通气的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生理盐水冲洗引流组(对照组)60例与复方氯已定含漱液冲洗组(实验组)60例。实验期间,有20例患者因满足剔除标准被剔除,共100例患者参加了本研究,其中包括对照组52例和实验组48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下,对照组每隔6h使用生理盐水冲洗2次并连续负压引流;实验组毎隔6h使用复方氯已定含漱液冲洗2次并连续负压引流。观察并分析2组患者VAP例数,病死例数,MV时间,ICU停留时间,限制级抗生素治疗时间,声门下滞留物菌落的数量,确诊VAP患者的致病菌及耐药性等指标的差异性。结果:(1)实验组VAP发生率、MV时间、ICU停留时间、限制级抗生素治疗时间显着性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死亡率无显着差异(P>0.05);(2)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声门下滞留物菌落数在冲洗前无显着差异(P>0.05);实验组患者的声门下滞留物菌落数在冲洗后显着性低于对照组(P<0.05);(3)实验组VAP患者革兰氏阴性菌的菌株检出数显着性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VAP患者革兰氏阳性菌及真菌的菌株检出数没有显着差异(P>0.05);两组VAP患者致病菌主要是革兰氏阴性菌,常见的是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杆菌、大肠埃希氏菌、铜绿假单胞菌、流感嗜血杆菌;实验组VAP患者主要革兰氏阴性菌耐药菌株检出数低于对照组,其中鲍曼不动杆菌耐药菌株检出数显着性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使用复方氯已定含漱液冲洗引流不仅可以明显降低机械通气患者VAP的发生率,减少MV时间、ICU停留时间、限制级抗生素治疗时间以及声门下滞留物中的菌落数;而且还能显着地减少引起VAP主要致病菌即革兰氏阴性菌的检出率及其耐药性的发生,临床上可考虑作为VAP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徐立,孙向宇,陶志娟,黄延浩,钱新[3](2017)在《颅脑外伤致昏迷患者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学特征及防控》文中认为目的:探讨颅脑外伤所致昏迷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其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预防该类感染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诊治的160例颅脑外伤致昏迷患者,对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的80例患者采样并进行病原菌检测和药敏试验,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索颅脑外伤致昏迷患者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160例颅脑外伤致昏迷患者中,发生下呼吸道感染80例,占50.00%,共分离出病原菌85株,革兰阴性菌59株,占69.41%,革兰阳性菌20株,占23.53%,真菌6株,占7.06%。革兰阴性菌对氨苄西林和头孢曲松的耐药率较高,对左氧氟沙星和庆大霉素的耐药性较低;革兰阳性菌对氨苄西林和四环素的耐药率较高,而对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的耐药率较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侵入性操作、使用抗生素是颅脑外伤致昏迷患者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颅脑外伤致昏迷患者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为革兰阴性菌,临床可通过减少侵入性操作及合理使用抗生素预防该类感染。

周榆然,苏志鹏,赵光举,涂明,洪广亮,李萌芳,支绍册,郑伟明,卢中秋[4](2016)在《颅脑术后患者下呼吸道感染及预后相关因素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颅脑手术后患者发生下呼吸道感染及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2014年12月2015年7月我院242例颅脑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多因素分析发生下呼吸道感染及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 242例颅脑术后患者发生下呼吸道感染64例,感染率为26.45%,合并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经治疗后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34例。64例下呼吸道感染患者中共分离出病原菌87株,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77.01%,其次是革兰阳性菌,占13.79%,真菌占9.20%;年龄、高血压、糖尿病、手术类型、住院时间、侵入性操作(吸痰、气管插管、气管切开)、GCS评分、手术时间、糖皮质激素使用、抗生素种类、术后低白蛋白、抑酸剂使用、脱水剂使用、吸烟与患者发生下呼吸道感染有关(P<0.05),其中死亡组与对照组GCS评分、术后低白蛋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GCS评分、侵入性操作(吸痰、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抗生素种类是颅脑术后患者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GCS评分、术后低白蛋白是颅脑术后患者并发下呼吸道感染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颅脑术后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生与GCS评分低、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及侵入性操作有密切相关性,GCS评分低和术后低白蛋白的患者预后差,应在临床工作中针对以上危险因素进行必要干预,以降低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

杨永菊[5](2016)在《某三甲医院干预前后神经外科术后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抗菌药物干预前后神经外科术后感染的临床特点及造成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验证临床药师干预和抗菌药物专项整治为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带来的益处,指导临床医师如何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抗感染治疗,以及如何有效利用医疗资源来防治医院感染,同时也为加大临床药师干预、制定合理用药政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调查某三甲医院神经外科2009年6月2010年6月(干预前)与2012年6月2013年6月(干预后)两个不同时间段的全部术后病人的病历,调查住院号、病人入院时间、出院时间、病人年龄、性别、体重、病人住院天数、住院季节、血型、诊断、慢性基础疾病、病变部位、侵袭性操作、意识障碍、机体免疫力、吞咽反射、药物过敏情况、吸烟史、饮酒史、手术名称、持续时间、切口类型、是否植入人工材料、病理结果、是否安放引流管、输血、是否入住重症监护室、激素药物的应用、H2-受体阻滞剂的使用、质子泵抑制剂的使用、预防用抗菌药物合理性、抗菌药物联用情况、抗菌药物用法用量、抗菌药物用药天数、以及医院感染发生时间、感染部位、病原菌及药敏结果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并对所调查内容进行统计学分析,研究干预前后神经外科术后感染情况、感染相关因素、病原菌耐药情况。结果:干预前神经外科手术患者病历667例,术后48例患者发生医院感染,感染发病率为7.20%;干预后神经外科手术患者病历1463例,术后78例患者发生医院感染,感染发病率为5.33%,干预后术后感染率有所下降。神经外科术后感染部位主要为下呼吸道和颅内,二者占全部术后感染的80%以上。干预前组共检出263株致病菌,其中G-杆菌检出168株(63.88%),G+球菌58株(22.05%);干预后组共检出173株病原菌,其中G-杆菌130株(75.14%),G+球菌41株(23.70%)。主要致病菌为铜绿假单胞菌、鲍氏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干预后比干预前主要致病菌的检出数量有所下降,且对主要目标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有所升高。干预后,含酶抑制剂类、青霉素类的使用量和使用金额有所增加,其余各类抗菌药物的使用数量和使用金额都有了下降,其中头孢菌素类使用金额下降了65.48%,碳青霉烯类药物使用金额下降了68.01%,降幅明显,干预后抗菌药物总金额下降了28.92%。对干预前后相关因素进行了Logistic回归分析,干预前组术后感染最终纳入的危险因素为术后用药天数两阶段、吞咽反射两种程度、抗菌药物联合使用、质子泵抑制剂的使用;干预后组最终纳入的危险因素为住院天数两阶段、术后用药天数两阶段、意识障碍、抗菌药物联合使用。干预前组各因素按标准回归系数Beta值排序依次为用药天数>14天、吞咽发射减弱或消失、联合抗菌药物、吞咽反射检查不合作、应用质子泵抑制剂;干预后组各因素按标准回归系数Beta值排序依次为住院天数>28天、术后用药天数>14天、术后用药天数714天、联合使用抗菌药物、意识障碍、住院天数1428天。干预前后危险因素发生了变化,干预前质子泵抑制剂的使用属于危险因素,干预后这项不再是危险因素;抗菌药物联合使用对术后感染的影响程度下降。结论:1.干预后神经外科术后患者医院感染率比干预前下降。2.干预后主要病原菌的数量下降,对目标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提高,患者应用抗菌药物的数量和种类减少,而一、二代头孢菌素的使用量显着上升。3.干预前后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发生了变化,影响程度的下降及术后感染率的降低可能与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有关。

王飞,李金刚,杨博文[6](2014)在《急性颅脑损伤并发下呼吸道感染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急性颅脑损伤并发下呼吸道感染情况,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以达到更好的预防作用。方法以某院2010年12月-2012年12月收治的急性颅脑损伤的1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生情况,180例中未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分析比较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的相关因素。结果 180例患者中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的有87例,发生率达48.33%。与未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的93例患者相比,患者的年龄、有气管切开、有意识障碍、气管插管、GCS评分低、合并胸部损伤以及脑疝等均可使下呼吸道感染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患者的年龄、有气管切开、有意识障碍、气管插管、GCS评分低、合并胸部损伤以及脑疝均为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影响急性颅脑损伤合并下呼吸道感染因素复杂,应实施针对性措施减少或避免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生。

王定坤,金心,张新文[7](2014)在《重度颅脑外伤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特点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了解重度颅脑外伤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特点,为预防与控制神经外科病房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对276例重度颅脑外伤医院感染患者的病原菌培养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调查感染部位与原发疾病、感染部位与并发症、留置导尿管与泌尿道感染、气管切开术与下呼吸道感染的关系及病原菌分布。结果 276例重度颅脑外伤和123例患有基础疾病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部位,均以下呼吸道、中枢神经系统和泌尿道感染为主,分别占34.78%、29.35%、18.12%和40.65%、30.89%、17.89%;未留置导尿管患者泌尿道感染率为10.78%,显着低于留置导尿管患者22.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行气管切开患者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率为37.65%,显着低于未行气管切开患者79.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共检出355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阳性菌95株占26.76%,革兰阴性菌242株占68.17%,真菌18株占5.07%。结论通过观察感染部位、原发疾病、治疗手段、病原菌的分布,可确立合理的治疗方案,有利于控制医院感染。

皮杨德[8](2013)在《颅脑损伤合并下呼吸道感染相关因素及预防》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颅脑损伤合并下呼吸道感染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480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下呼吸道感染组及按1:1比例选择的同期未发生下呼吸道感染颅脑损伤患者相关指标上等差异。结果:480例颅脑损伤患者合并下呼吸道感染共50例,发生率为10.42%(50/480),下呼吸道感染组患者平均年龄为(58.68±13.27)岁、合并意识障碍42.00%、预防使用抗菌素占72.00%、实施侵入性操作62.00%,住院时间(27.89±6.34)天,高于无下呼吸道感染组的(47.13±14.45)岁、18.00%、44.00%、32.00%、(17.56±7.12)天;下呼吸道感染组血清白蛋白平均(31.45±3.03)g/L,低于无下呼吸道感染组的(36.75±2.97)g/L(P<0.05),是引起下呼吸道感染的相关因素。结论:颅脑损伤患者并发下呼吸道感染发生率较高,影响因素复杂,应实施针对性预防措施减低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生。

江涛[9](2013)在《ICU病房重度颅脑损伤并发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和防治措施》文中指出目的探讨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在重症监护病房(ICU)住院期间并发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和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ICU住院35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临床资料,分析其病原菌、易感因素及耐药性。结果 117例同期收治重度颅脑损伤患者,35例(29.9%)合并肺部感染,分离出32株病原菌,其中23例(71.9%)病原菌为革兰氏阴性杆菌,7例(21.9%)兰氏阳性球菌,2例(6.2%)为真菌感染。气管切开、卧床住院超过20天、气管插管使用呼吸机、基础性疾病等为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加强控制相关危险因素,可能有效减少ICU病房重度颅脑损伤并发肺部感染。

宋蓉蓉,邱艳萍,王岗,管建军,倪浩亮,张鹏,任洪清,季勇[10](2013)在《经皮内镜下胃造口术对重度颅脑损伤并发吞咽障碍病人的临床意义》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经皮内镜下胃造口术(PEG)对重度颅脑损伤并发吞咽障碍病人营养支持和控制肺部感染的临床意义。方法:将60例病人随机分为PEG管饲组和鼻胃管(NGT)管饲组,每组各30例。管饲4周后,比较两种EN方法对病人体重指数(BMI)、血清清蛋白(ALB)、前清蛋白(PA)、血红蛋白(Hb)水平和非瘫痪侧肱三头肌皮褶厚度(SFT)的影响,并对观察期间肺部感染病人进行胃液和痰液细菌学监测,探讨管饲方法对肺部感染的影响。结果:管饲4周时,与NGT组比,PEG组病人BMI、血清ALB、PA、Hb水平和SFT等指标有明显增加(P<0.05);肺部感染发生率明显减少(P<0.05);肺部感染病人胃液和痰液标本细菌培养阳性率明显降低(P<0.01)。NGT组病人胃液中与肺部病原菌种类的一致性和构成比类似,PEG组则未见此现象。结论:经皮内镜下胃造口管饲较鼻胃管管饲能更好地改善重度颅脑损伤并发吞咽障碍病人的营养状况,减少肺部感染的发生率。

二、30例重度颅脑损伤下呼吸道细菌培养结果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30例重度颅脑损伤下呼吸道细菌培养结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2)复方氯已定含漱液声门下冲洗引流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及其致病菌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概述及其病原菌特点
    1.2 VAP的主要发病机制及耐药机制
    1.3 VAP主要预防策略的研究进展和展望
第2章 对象、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1.1 研究对象纳入标准
        2.1.2 研究对象剔除标准
        2.1.3 被选患者临床病例登记表
    2.2 材料及方法
        2.2.1 研究材料
        2.2.2 研究方法
        2.2.3 VAP诊断标准
        2.2.4 标本获取方法
        2.2.5 观察指标及终止点
    2.3 统计方法
    2.4 技术路线图
第3章 结果
    3.1 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比较
    3.2 比较两组患者VAP率、MV时间、ICU停留时间及限制级抗生素治疗时间
    3.3 两组病人声门下滞留物菌落数比较
    3.4 两组VAP患者病原菌分布及主要革兰氏阴性杆菌耐药性比较
第4章 讨论
    4.1 两种方法对VAP发生率的影响
    4.2 两种方法对MV时间、ICU停留时间、限制级抗菌药物治疗时间的影响
    4.3 两种方法对声门卜残留物菌落数,VAP患者致病菌分布及耐药性的影响
第5章 结论
第6章 本文的局限性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参考文献

(3)颅脑外伤致昏迷患者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学特征及防控(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2.1 颅脑外伤治疗方法
        1.2.2 病原菌及耐药性测定
    1.3 下呼吸道感染诊断标准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分布
    2.2 主要革兰阴性菌耐药率分析
    2.3 主要革兰阳性菌耐药率分析
    2.4 下呼吸道感染的影响因素分析
3 讨论

(4)颅脑术后患者下呼吸道感染及预后相关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诊断标准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下呼吸道感染情况及预后
    2.2 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
    2.3 颅脑术后患者下呼吸道感染及死亡单因素分析
    2.4 颅脑术后患者下呼吸道感染及死亡多因素分析
3 讨论
    3.1 病原菌分析
    3.2 下呼吸道感染及死亡危险因素

(5)某三甲医院干预前后神经外科术后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研究背景
    1.1 抗菌药物预防用药现状
        1.1.1 用药指征不严
        1.1.2 选药不当
        1.1.3 给药时机不当
        1.1.4 用法用量不合理
        1.1.5 用药疗程不当
    1.2 神经外科手术预防用药现状及术后感染情况
    1.3 抗菌药物专项整治相关政策
    1.4 某三甲医院实施抗菌药物的干预措施
    1.5 研究思路
第二章 研究内容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干预措施
        2.2.1 制定制度
        2.2.2 签订责任状
        2.2.3 督导检查
    2.3 调查内容
    2.4 方法
    2.5 诊断及评分标准
    2.6 数据录入方法
    2.7 统计学分析
第三章 结果
    3.1 病例抽样结果
    3.2 干预前后神经外科术后患者流行病学特征
    3.3 感染率调查结果
    3.4 感染部位
    3.5 病原菌的种类及分布
    3.6 药物敏感率
    3.7 抗菌药物使用数量与金额
    3.8 单因素分析
    3.9 多因素分析
        3.9.1 因素赋值方法
        3.9.2 干预前组Logistic回归分析
        3.9.3 干预后组Logistic回归分析
第四章 讨论
    4.1 干预前后医院感染率变化
    4.2 感染部位组成情况
    4.3 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
    4.4 抗菌药物使用数量与种类分析
    4.5 术后感染因素分析
        4.5.1 术后用药天数与术后感染的关系
        4.5.2 吞咽反射减弱或消失与术后感染的关系
        4.5.3 住院天数与术后感染的关系
        4.5.4 联合应用抗菌药物与术后感染的关系
        4.5.5 意识障碍与术后感染的关系
        4.5.6 质子泵抑制剂与术后感染的关系
        4.5.7 影响因素综合分析
    4.6 控制术后感染的措施
    4.7 抗菌药物综合管理与评价
    4.8 研究不足与下一步计划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神经外科术后感染的影响因素及防治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的主要研究成果
个人简历
缩略词表
致谢

(6)急性颅脑损伤并发下呼吸道感染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临床表现
    1.3 CT及B超检查
    1.4 实验室检查
    1.5 治疗情况
    1.6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180例患者下呼吸道感染情况
    2.2 引起颅脑损伤的下呼吸道感染的相关因素比较
    2.3 对相关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论

(7)重度颅脑外伤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特点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8)颅脑损伤合并下呼吸道感染相关因素及预防(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诊断标准[2]
    1.3 方法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3.1 颅脑损伤下呼吸道感染
    3.2 预防颅脑损伤下呼吸道感染预防对策

(9)ICU病房重度颅脑损伤并发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和防治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一、资料与方法
二、结果
讨论

(10)经皮内镜下胃造口术对重度颅脑损伤并发吞咽障碍病人的临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常规检查和治疗方法
    1.3 置管方法
        1.3.1 鼻胃管留置方法
        1.3.2 经皮内镜下胃造口方法
    1.4 肠内营养支持方法
    1.5 观察指标
        1.5.1 营养状况指标
        1.5.2 肺部感染指标
    1.6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 一般情况
    2.2 营养指标
    2.3 感染并发症
3 讨 论

四、30例重度颅脑损伤下呼吸道细菌培养结果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神经外科气管切开术后下呼吸道感染特点和危险因素分析[J]. 牛香群,魏梦妮,黄云,刘敏. 中国临床实用医学, 2020(05)
  • [2]复方氯已定含漱液声门下冲洗引流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及其致病菌的影响[D]. 彭代娇. 南昌大学, 2019(03)
  • [3]颅脑外伤致昏迷患者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学特征及防控[J]. 徐立,孙向宇,陶志娟,黄延浩,钱新.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7(08)
  • [4]颅脑术后患者下呼吸道感染及预后相关因素分析[J]. 周榆然,苏志鹏,赵光举,涂明,洪广亮,李萌芳,支绍册,郑伟明,卢中秋. 中国现代医生, 2016(19)
  • [5]某三甲医院干预前后神经外科术后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研究[D]. 杨永菊. 青岛大学, 2016(03)
  • [6]急性颅脑损伤并发下呼吸道感染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王飞,李金刚,杨博文. 现代预防医学, 2014(18)
  • [7]重度颅脑外伤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特点观察[J]. 王定坤,金心,张新文.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4(03)
  • [8]颅脑损伤合并下呼吸道感染相关因素及预防[J]. 皮杨德. 中国医药导刊, 2013(12)
  • [9]ICU病房重度颅脑损伤并发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和防治措施[J]. 江涛.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3(18)
  • [10]经皮内镜下胃造口术对重度颅脑损伤并发吞咽障碍病人的临床意义[J]. 宋蓉蓉,邱艳萍,王岗,管建军,倪浩亮,张鹏,任洪清,季勇. 肠外与肠内营养, 2013(01)

标签:;  ;  ;  ;  ;  

重症颅脑损伤30例下呼吸道细菌培养结果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