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操作事故分析及对策

误操作事故分析及对策

一、误操作事故分析及对策(论文文献综述)

邓付洁[1](2021)在《石化装置开停车过程风险预警模型构建方法》文中研究表明石化装置开停车过程是石油化工生产过程中极其重要的环节。在装置开停车过程中,火灾、泄漏、爆炸等严重事故极易引发。主要原因是装置开停车过程操作步骤多而程序复杂,操作人员很容易发生误操作;设备存在设计制造缺陷、使用操作不当或维护管理不善等问题,会导致危险化学品发生泄漏;装置多在高温、高压和高转速等极端条件下运行,易于出现非正常工况。开停车过程事故频发极大地影响了石化装置的正常生产,一旦发生火灾、泄漏、爆炸事故,后果极其严重,会给企业带来巨大损失。当发现非正常工况征兆时,若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是可以防控事故发生的。因此,对石化装置开停车过程风险预警进行研究尤为重要。然而,当前石化装置开停车过程风险预警方法技术还存在很多问题需要深入研究。误操作风险分析方法还不完善,步骤颠倒分析手段缺乏,工作量大;气体泄漏事故比例较高,后果严重,但缺少气体泄漏实时定量计算与事故后果预测的模型;已发生事故的分析与调查报告未充分总结,难以应用到实际事故防控中。为了预防石化装置开停车过程发生重大事故,本文对石化装置开停车过程风险预警模型构建方法进行了研究,主要内容如下:(1)开停车过程误操作风险分析及预警模型建立:对误操作进行总结与分类;结合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研究出人工误操作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方法,对操作错误、步骤遗漏和步骤颠倒三类误操作进行全面地风险分析,辨识出风险最大的误操作行为,确定出防控误操作需要重点监测的参数,并提出非正常工况下的建议措施;将分析结果构成预警知识库,基于操作后系统状态,给出误操作判断依据的制定规则;将实时状态监测、预警知识库、误操作判断依据相结合,构建出误操作监测预警模型,为构建石化装置开停车过程误操作监测预警模块提供理论支撑。(2)开停车过程泄露事故后果预测及预警模型建立:分析泄漏口径、泄漏高度、风速和大气稳定度等因素对泄漏事故后果的影响,确定出主要影响因素;以主要影响因素为变量,综合考虑其他影响因素,利用UDM模型对装置开停车过程发生气体泄漏进行模拟计算,得出火灾、爆炸等事故后果的影响范围;对模拟结果回归拟合,分析得到主要影响因素与各事故后果之间的耦合关系,建立出泄漏事故后果预测模型,并对其进行验证修订;将泄漏事故后果预测模型与实际生产运行监测相结合,构建出泄漏监测预警模型,为构建石化装置开停车过程泄漏监测预警模块提供理论依据。(3)基于事故案例信息的开停车事故分析与预防:设计并建立了石化装置开停车过程事故案例库;利用LDA模型和K-means聚类算法对案例库中的事故进行分类,采用词频统计和概率计算的方法挖掘出事故预防需要重点关注的因素;通过将这些因素匹配结合,构建事故风险情境,可建立事故预防信息诊查表,有针对性地诊查容易导致开停车过程事故的因素;依据诊查结果,可以制定出相应的防护策略,为构建石化装置开停车过程事故预防诊查模块提供有效依据。(4)石化装置开停车过程风险预警系统构建:基于误操作监测预警模型、泄漏监测预警模型以及事故预防信息诊查表,利用KingSCADA软件以及SQL Server数据库,构建出误操作监测预警模块、泄漏监测预警模块以及事故预防诊查模块,组成石化装置开停车过程风险预警系统,实现开停车过程中误操作与泄漏风险的实时连续监测、事故风险预警、应急救援指导,以及事故风险的诊查预防,为石化装置开停车操作指导、事故预警和应急救援提供技术依据。本文通过对石化装置开停车过程进行风险分析,基于模拟仿真、状态监测、事故预警、应急指导等知识,研究提出了石化装置开停车过程风险预警模型的构建方法。该方法能够预警开停车过程风险与事故,指导装置开停车操作,有助于保障开停车过程安全稳定运行,提升石化装备智能化和自主健康水平。

任正康[2](2020)在《铁路工程线行车事故致因分析与对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铁路轨道铺设工程的工程列车发生的事故即铁路工程线行车事故,屡屡见诸报端,其中不乏社会影响巨大,反响强烈的人身伤亡事故。相关部门颁布了一系统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但是收效甚微,为改变当前工程线行车事故频发的局面,对其进行了系统研究。首先,交代了研究的背景、目的及意义,概述事故致因理论中的事故频发倾向理论、因果连锁理论、轨迹交叉理论及系统安全理论,为探索工程线行车事故发生机理作好理论准备。其次,为了对铁路工程线行车事故有直观了解,对铁路工程线概况及铁路工程线行车组织现状进行描述,与铁路营业线行车的异同点作了比较。以2010-2019年间某轨道铺设单位发生的行车事故及官方通报的工程线行车事故作为研究数据,从事故的类型、发生时间、事故责任人等不同方面进行探讨,并从人、机、环、管四个方面对工程线行车安全影响因素进行详细分析;以事故致因理论为依据,运用事故树分析法,对铁路工程线行车的脱轨、挤道岔和人身伤害事故分别进行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对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进行重要度排序;基于事故致因理论对具有代表性的人因事故进行分析,基于轨迹交叉理论对地铁工程线行车事故进行分析,基于现代因果连锁理论对铁路工程线行车事故进行分析,发掘出事故背后的深层原因即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以此为依据,从工程线行车组织单位、线下施工单位和建设单位三个角度提出相应的对策。最后,通过在铁路工程线行车管理过程中进行应用,以验证对策的效果,并从实践中积累经验,不断改进,以期实现工程线行车安全和施工安全的目标。

康家宁[3](2020)在《卡车司机事故不安全行为原因及预防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卡车运输是我国最重要的货运物流方式,它承载着中国物流运输行业四分之三的运输量,其快速的增长态势加剧了卡车事故的发生概率。经调研发现,人的不安全行为所涉及到的组织和个人两个层面的行为控制问题是最为关键的,导致卡车事故发生的因素。因此,研究卡车司机事故的不安全行为原因及预防对策意义重大。本文借助事故致因“2-4”模型理论,基于行为安全角度,分析事故原因及其作用路径方式,对卡车司机事故中的各类原因从不同角度展开多维度的研究。通过实际调研,选取2013-2017年间浙江省高速公路上发生的84起典型卡车司机事故为研究样本。首先,为避免事故不安全行为原因在不同组织间产生的干扰作用,将事故样本案例中所涉及到的组织分为四个大类{卡车运输单位组织、危化品运输单位组织、高速公路单位组织(施救;路政;交警;业主)、施工单位组织}。其次,基于事故致因“2-4”模型理论提炼出一种特向卡车司机交通事故的分析方法,对不同组织类别下事故的不安全动作原因、不安全物态原因、习惯性行为原因和组织运行行为原因四个方面进行了系统分析。得到主要结论如下:1.揭示了我国卡车交通安全事故的发生规律。2009至2018十年间,我国卡车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发展起伏波动,近年来增长趋势尤为明显。对浙江省高速公路卡车安全形势进行了区域性规律分析,总体上2013-2017五年间高速公路卡车事故平均每年造成191人死亡,卡车事故死亡人数占高速公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比例平均在67%左右。对可深入调查的典型案例进行规律分析,发现此类事故均为重、特大级交通事故,并暴露出卡车偏好在深夜及凌晨时段肇事的问题。2.确定了一种特向卡车司机交通事故的分析方法。以事故致因“2-4”模型为理论基础,以案例报告中的事故事件作为研究对象并对相关涉事组织进行有效的划分归类,从事故出发倒推整起事件的发生经过,并关联定位到涉事人员的组织从属关系及相关背景,通过调研、总结归纳等方式对组织内部有关人员的不安全行为原因、涉及到的不安全物态原因进行初步分析,以此探究卡车司机的习惯性行为原因因素,并最终定位到安全管理体系缺欠部分这一根本原因层面。整理得出每例事故完整的链式面板数据,再分析各原因对事故影响过程和作用路径,得出结论。利用此方法分析了84起卡车司机事故案例样本,分析结果见附录一。在判定不安全动作的研究上,严格依照交通法和高速交警违法依据章程,进行有机整合,结果见附录二。3.全面系统研究了卡车司机事故的行为原因。(1)不安全动作方面,经过分析得到了事故的不安全动作原因列表,同时分析得到了不安全动作的违章情况。结果显示卡车司机事故的不安全动作原因有31类,分散在四个组织大类之中。其中,直接引发事故最多的不安全动作是卡车驾驶人违规行驶操作(35次)。而日常作业中卡车运输单位未有效督导安全行车作业规程(41次)这类属于直接管理层员工的不安全动作;(2)不安全物态原因方面,与不安全动作分析类似,得到了不安全物态列表。不安全物态原因共计13类,对于卡车运输单位组织出现最多的是卡车运输作业过程中意外停止于道路上的不安全物态(8次);(3)习惯性原因方面,通过对各层级员工的习惯性行为原因与不安全动作和不安全物态对应关系,推断出员工不安全习惯性行为,以及容易缺欠的主要安全知识,且仅针对卡车运输组织内部。结果分别是安全知识不足(109次)、安全意识不高(187次)和安全习惯不佳(181次)。涉及的安全知识缺欠点共有9类;(4)组织运行行为原因方面,从安全方针、安全管理组织结构和安全管理程序三方面分析,得出主要的安全管理体系缺欠原因。其在不同组织内共有19类,在卡车运输单位组织中,主要包括不健全的安全管理组织关系(41次)和未正确督导运输作业过程中的行车安全规范问题(41次)。4.深入研究了卡车司机事故的违章行为。卡车司机事故中违章动作占总不安全动作的73.4%,在这其中违章操作占34.8%,违章行动占32.9%,违章管理占32.4%。在卡车司机事故中,不同组织中相关人员的违章动作,对事故发生的影响和作用危害更大。5.在交通安全设计规划理念的指导下,总结梳理了卡车司机事故预防对策所需具备的特征和内容,探索卡车交通安全对策研究领域存在的优化和改良动向。结合组织和个人的行为安全分析结果建立卡车司机事故发生风险模块的预估,最终形成卡车司机事故预防对策机制。

翟卓[4](2020)在《地区电力调度安全风险分析及对策研究》文中指出新世纪以来,国家持续加大对电网的投资,地区电网网架大大加强。据国家电网公司统计,2018年用户供电可靠率已达到99.92%。地区电网的规模越来越庞大,电网运行中的风险点越来越多,设备发生事故的次数也随着电网设备的增多而急剧增长。这对电力调度员的日常调度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其正确处理电网事故的挑战性大大增加,电力调度员在实际工作中的工作压力越来越大。调度员的每一次误操作都可能造成电网设备损坏,对用户停止供电,严重时甚至造成人身伤亡,对经济社会的发展造成不利影响。因此,对地区电网风险分析及应对措施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当前我国的地区电网风险研究尚处于基础研究阶段,许多地市公司还未形成地区电网的风险分析管理系统,凭借的仍然是过去传统的安全管理模式,风险管控制度仍有很多不足,防范电网风险的安全意识仍然不强。虽然近年来,电网自动化程度大大加强,电网的框架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深入分析电网中存在的风险点的研究仍较少,管理人员轻安全、重效益的惯常思维依然存在。本文对电网曾遭遇的事故及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回顾,又对风险的有关理论进行了介绍。对地区电网运行中存在的风险进行分析,采用事故树分析法,对电网经常发生的事故实例,进行具体的分析。采取绘制事故树、计算顶上事件的表达式,进而求出最小割集,定性地寻找出电网事故发生的主要风险因素,进而尝试寻找到地区电力调度运行方面存在的风险点,利用专家调查法对多个风险点进行独立打分,并通过定量的数学计算得出了风险源的具体等级。结合河南省南阳市电网的调度运行管理经验,提出了一些实用的对策,经过南阳地调的运行实践,取得较好的效果。

李熙[5](2020)在《基于屏障模型的较大危化品事故致因分析》文中提出随着我国危化品行业的蓬勃发展,短短二十年时间走过了西方发达国家近百年走过的发展历程,由于危化品行业安全管理水平,监管等方面措施没有及时跟上,过快的发展速度导致危化品事故频发,带来财产,生命损失和严重的环境破坏。从事故中学习往往能有效地发现事故发生的规律,从而指导事故预防措施的制定,作者通过文献沉淀发现,目前我国的危化品事故研究主要集中以下四个方面:(1)对危化品事故发生时间,发生地点,事故类型等特征进行统计;(2)采用事故致因模型对某起事故进行详细地分析;(3)根据实践工作经验,提出预防对策;(4)对某种特定类型的危化品事故进行分析(如运输环节,液氨危化品事故等);鉴于目前学者对危化品事故的研究主要停留在表面致因原因或者局部致因原因探究,而往往深层次的致因才是危化品事故不断产生的根源,因此,本文基于屏障的视角,探究危化品事故中失效屏障,然后通过控制论的基本原理分析屏障失效的原因,从而挖掘出导致危化品行业屡次整顿却效果不佳的深层次共性致因,并提出预防措施。本文选取了2012年-2017年的74起较大危化品事故,使用屏障模型和控制论对其进行了详细地分析,通过分析预防危化品事故中需要实现的安全功能,逐一识别较大危化品事故致因路径上失效的安全屏障,然后采用控制论中反馈-控制的基本原理,分析各个层级导致屏障失效的不当控制,结果发现,最容易导致事故发生的致因路径出现在受限空间作业和焊接作业期间,共性失效屏障主要包括应急救援,安监局监察,有毒可燃气体检测,工作监护,PPE等,对屏障失效原因分析发现,危化品企业安全氛围薄弱,员工缺乏培训,从业人员文化水平低流动性大,企业与承包商公司员工沟通交流异常,政府日常监管松懈等是导致危化品事故频发的危化品事故频发的根源原因,作者基于此,从国家,政府,企业三个角度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杨威[6](2020)在《川中油气矿埋地天然气管道失效风险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随着国内能源消费需求的不断增长,我国油气能源成为主要能源供应类型。而管道作为主要运输方式开始大量铺设,但因输送介质具有易燃易爆和有毒有害等特性,因此管道自身安全直接关系到周围地区的安全。川中油气矿辖区内磨溪9号站至雷-1集气总站、广安002-21井至广安51井和龙岗001-2井至龙岗集气总站三条集输管道从2013年至今失效事故发生率持续居高不下,矿区虽采取相关措施进行补救,但收效甚微。因此,本文通过对该三条管道进行实地调研、事故统计与数据采集,分析管道在实际运行中的各类失效因素,运用定量风险分析方法筛选主要因素类型,结合管道服役状态分析主要因素类型对管道在实际工况下的影响程度,通过计算管道剩余强度值判定管道的安全状态,并提出安全维护措施以保障管道运行安全。其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成果如下:(1)首先基于管道典型失效事故报告分析,建立Bow-tie失效因素模型,总结管道运行失效因素细化清单。运用熵权-改进层次分析法依据清单因素对该三条管道进行定量风险分析,利用层次排序法对各因素进行主要因素筛选。结果表明机械内压应力和温差热应力过大是导致该三条管道失效的主要失效因素。并运用改进Kent法对管道进行重新风险评价,结果表明该三条管道均处于高风险等级,此与矿区评价结果略有出入;(2)然后依据风险分析及评价结果对管道进行漏磁检测,结果显示该三条管道表面均存在深度不同且数量较多的凹陷类缺陷,在管道承受内压及温度荷载时产生应力集中现象。因此选取2%OD、4%OD、6%OD、8%OD和10%OD五种代表性凹陷深度建模,分析在承受内压及温度荷载耦合作用下的应力应变规律。结果表明:1)当管道仅承受内压荷载时,凹陷处等效应力应变值随内压和凹陷深度增加而增大,且应力集中区域由凹陷中心逐渐向凹陷边缘转移;2)温度荷载与内压荷载出现重叠效应作用于管道,凹陷处等效应力值比仅承受内压荷载时更大,同时其变化幅度也更加明显;3)6%OD管道在承受耦合应力作用下发生屈服失效,此与现阶段矿区允许深度不超过6%OD的凹陷存在的规定不符。(3)最后针对2%OD、4%OD及6%OD三种凹陷深度管道进行剩余强度计算以验证热力耦合结论,结果表明6%OD管道在内压荷载达到6.3Mpa时,其在耦合应力作用下剩余强度值低于0,说明已发生失效。同时针对4%OD管道的剩余强度计算结果,通过模拟在实际工况下的疲劳寿命状态进行安全性分析。结果表明:1)4%OD管道在内压低于4Mpa运行时,凹陷处基本处于安全状态。其疲劳失效概率较低。2)当内压升至5Mpa时,凹陷处疲劳寿命值开始减小,安全系数开始降低;3)当内压达到6.3Mpa时,凹陷处安全因子基本处于1以下,安全系数相对较低,疲劳失效发生的可能性较大。因此结合管道实际运行状态,提出安全措施及维护建议,降低该三条管道的事故发生率,保障天然气管网的安全运行。

温镜冉[7](2019)在《南宁市天然气管道风险评价系统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的消耗逐渐增加,人们对天然气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使得天然气管道运输领域也逐渐发展壮大起来。可是,伴随天然气管道数量的日益增加,以及部分管道的破损和老化,天然气管道事故频发,对企业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和负面的社会影响。所以,面对以上情况,我们必须加强对天然气管道运行的管理,采用科学的风险评价方式,有效提高天然气管道的安全性。该论文以南宁市天然气管道的运行状况为分析对象,选择运用定性和定量相组合的风险评价方法展开评价。通过鱼刺图分析汇总出引发南宁市天然气管道事故的相关因素,制定出天然气管道失效可能性风险指标体系。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方式对天然气管道运行风险展开定量分析,得出每一个相关因素的权重,并对其展开模糊综合评价,运用加权平均方式汇总出管段风险值。依照风险值的结果来评价出风险等级,并实地验证风险评价的正确性与符合性,制定出预警和维护方案。

彭玉霞[8](2019)在《武汉计量站检定流程事故失效概率计算方法研究》文中认为武汉计量站是我国六大石油天然气大流量计量站检定中心之一,在生产规模上,属于第五类天然气站场,一旦发生事故,会对居民安全、经济、社会等带来重大影响。武汉计量站主要的工作是计量气体、检定仪表、校核标准,具有人员操作频繁、管段表面咬痕深且多、管段内压力变化大的特点。而常规天然气站场失效概率计算方法并未考虑这些因素。因此,考虑武汉计量站检定流程的特点,形成武汉计量站检定流程事故失效概率计算方法,对计量站安全运行具有重要的意义。故本文开展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1)系统分析了武汉计量站检定流程,归纳了武汉计量站检定流程特点与事故类型。在执行检定工作时,工作人员需频繁扭动阀门、使用工具频繁拆装阀门、不断置换管内气体;这些行为将导致武汉计量站具有人员操作频繁、管段表面咬痕深且多、压力波动大的特点;其中,人员操作频繁会引发人员误操作事故,管段表面咬痕深且多以及压力波动大将导致管段损伤事故。(2)构建了武汉计量站人员误操作贝叶斯网络模型,形成了人员误操作事故失效概率的计算方法。详细分析了武汉计量站检定流程的工作步骤,得到了 82种人员误操作事故的影响因素,通过建立故障树明确了各影响因素之间的逻辑关系;引入映射算法,将故障树转换为贝叶斯网络,定量计算了人员误操作事故失效概率,其值为6.798×104。(3)建立了管段表面损伤与裂纹扩展模型,明确了管段表面咬痕及管内压力波动对管段损伤的影响。管段表面咬痕深将减薄管壁造成韧性破坏、压力波动将产生循环应力导致疲劳破坏,两种破坏均会诱发管段损伤事故。采用ANSYS Workbench软件,分别建立了无损伤管段与有表面损伤管段模型,其中有损伤管段模型中考虑了裂纹的扩展,分析了武汉计量站实际波动压力及常规站场恒定压力条件下管段应力、应变分布情况。结果表明:由于管段咬痕将造成应力集中现象,管段最大等效应力发生位置由管段内壁转移到咬痕边缘处,无损伤与有损伤模型的最大等效应力比随着内外径比的增加而减小;所施加压力使管材发生弹性变形,管段最大应力值相同。(4)形成了武汉计量站管段损伤事故失效概率的计算方法。基于管段咬痕及压力波动对管段损伤事故的影响结果,结合武汉计量站管道尺寸及受力情况,建立了压力波动瞬态情况下的表面损伤模型及裂纹扩展模型,基于疲劳损伤累积理论,将表示管段寿命的循环次数转换为失效概率,实现了管段损伤事故失效概率的定量计算。(5)定量计算了武汉计量站检定流程失效概率。结合武汉计量站管段具体位置,对管段所涉及的事故失效概率进行求和,得到了管段的总失效概率。结合挪威船级社失效概率等级划分标准,得到了各管段的失效概率等级均为二级,存在管段失效的可能性。武汉计量站检定流程失效概率最大的管段是NG-0401-300-10A1-H,概率为6.955×10-4;各因素影响程度为:人员误操作>表面损伤及压力波动>管段腐蚀。

卢虹宇[9](2019)在《地铁线路运营安全风险评价研究》文中指出地铁是大容量公共交通,地铁列车及站点内都是人流密集的地方,一旦发生事故将会危及许多乘客的生命安全。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地铁的运营安全风险研究变得越来越重要。本文在对近50年的国内外各大典型城市的地铁运营事故进行收集的基础上,对地铁运营事故进行了分类,按各类型事故的伤亡数据、中断正常运营时间、发生频率对其进行危险度分析,得出各类型地铁运营事故的危险度排序,根据各类地铁运营事故特点进行成因分析,并推出了它们的演化关系。运用事故致因理论对地铁运营风险因素进行辨识,将地铁运营安全影响因素分为人员、设备、管理、环境四个方面并构建了基于这四个方面的风险因素框架体系。在对这四个方面因素有一个架构的认识的基础上,对每种类型的地铁运营事故进行事故树建模,分析触发地铁运营事故的原因事件,对每种运营事故的原因提取共性,分析触发顶上事件的根本原因,据此选取地铁运营安全评价指标,并对指标进行定量与定性的界定,构建基于事故树分析的地铁运营安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事故树分析法、层次分析法与可拓评价法构建地铁线路运营安全综合评价模型。在运用层次分析法对指标权重进行确定时,以往的研究多是采用专家意见法来构造判断矩阵,由于人的认识多样性,专家赋权法往往带有不可避免的主观性,本文利用事故树分析法中结构重要度的概念分析各指标的相对重要性,用以构造判断矩阵。因为在对地铁运营事故建立事故树的时候是以事故致因理论为基本依据的,通过事故树模型能得到导致各类地铁运营事故的基本原因事件,基本原因事件的结构重要度即地铁运营安全评价指标的相对重要性,所以便能得到导致地铁运营事故的深层次原因的相对重要性排序。这种方法使得判断矩阵的构造有了理论支撑与数据支持,得出了客观的权重。最后将基于结构重要度的评价指标权重用于地铁运营安全可拓评价模型。此后将这个地铁线路运营安全综合评价模型应用于重庆轨道1号线进行算例分析,验证了该模型对地铁线路运营安全评价的适用性。

吴汶昊[10](2018)在《城市燃气管道风险评价与管理》文中提出天然气作为现代化建设以及人民日常生产生活中重要的能源,具有燃烧清洁和使用便利的优点。本文针对城市燃气管道的特点,对燃气管道进行半定量风险评价,分别从燃气管道失效故障树建立、失效的后果分析、风险等级划分三个方面对燃气管道进行半定量的风险评价。初步形成一套进行城市燃气管道半定量风险评价的理论与方法。本文针对城市燃气管道进行风险评价与管理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运用风险评价基本原理,采用事故树分析法建立了城市燃气管道故障树,并确定了该故障树的最小割集、最小径集和各基本事件的结构重要度。通过对事故树结构重要度的分析,得出导致城市地下燃气管道失效的主要原因是第三方破坏、腐蚀、误操作和附属设备破坏的结论。(2)在管道失效后果分析方面,主要采用事件树分析法分析失效后各种后果模式的概率,运用PHAST软件模拟管道泄漏后果,可得到最严重情况下的泄漏危害范围。(3)讨论了城市地下燃气管道评价指标选取的原则,借鉴指数法的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在事故树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了城市地下燃气管道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各级因素。对影响城市地下燃气管道失效的因素和失效的后果因素,按照指数评价的方法分别进行评分。(4)通过对重庆市九龙坡区某条城市燃气管道进行风险评价,得出该管道风险等级,验证了本文提出的半定量风险评价方法的可行性,并提出了改善城市地下燃气管道安全性的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

二、误操作事故分析及对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误操作事故分析及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石化装置开停车过程风险预警模型构建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学位论文数据集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来源
    1.2 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开停车过程风险分析研究现状
        1.3.2 误操作风险分析及预警研究现状
        1.3.3 泄漏风险分析及预警研究现状
        1.3.4 事故案例信息文本分析研究现状
    1.4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开停车过程误操作风险分析及预警模型建立
    2.1 开停车过程误操作分类及表现形式
    2.2 人工误操作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方法
        2.2.1 操作错误和步骤遗漏分析
        2.2.2 步骤颠倒分析
    2.3 典型误操作风险分类
    2.4 误操作监测预警模型建立
    2.5 应用
        2.5.1 工艺简介及操作步骤划分
        2.5.2 人工误操作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
        2.5.3 典型误操作风险分析
        2.5.4 构建误操作监测预警平台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开停车过程泄露事故后果预测及预警模型建立
    3.1 气体泄漏扩散理论基础
        3.1.1 UDM模型
        3.1.2 扩散后果模型
    3.2 影响气体泄漏事故后果的因素
    3.3 主要影响因素确定
    3.4 泄漏事故后果预测模型拟合
    3.5 泄漏监测预警模型建立
    3.6 应用
        3.6.1 反应器工艺参数介绍及泄漏物理模型构建
        3.6.2 泄漏模拟计算
        3.6.3 预测模型拟合
        3.6.4 构建泄漏监测预警平台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事故案例信息的开停车事故分析与预防
    4.1 技术路线
    4.2 构建开停车过程事故案例库
    4.3 基于事故案例库的聚类分析
        4.3.1 数据预处理
        4.3.2 基于文档主题模型的分析
        4.3.3 K均值聚类分析
    4.4 分类事故信息词频统计分析
    4.5 构建事故预防信息诊查表
    4.6 应用
        4.6.1 危化品运输事故案例库信息概述
        4.6.2 基于危化品运输事故案例库的聚类分析及词频统计分析
        4.6.3 危化品运输风险事故预防信息诊查表构建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石化装置开停车过程风险预警系统构建
    5.1 石化装置开停车过程风险预警系统概述
        5.1.1 系统功能概述
        5.1.2 系统组成
    5.2 误操作监测预警模块
        5.2.1 模块构建
        5.2.2 模块结构及组成
    5.3 泄漏监测预警模块
        5.3.1 模块构建
        5.3.2 模块结构及组成
    5.4 事故预防诊查模块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及展望
    6.1 结论
    6.2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作者和导师简介
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决议书

(2)铁路工程线行车事故致因分析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的目的
        1.2.2 研究的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状态
        1.3.1 国内外事故致因理论研究状态
        1.3.2 国内铁路工程线及营业线行车安全管理研究状态
    1.4 该领域目前存在的问题
    1.5 研究的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
        1.5.1 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1.5.2 技术路线
    1.6 本章小结
2 典型事故致因理论概述
    2.1 事故频发倾向理论
    2.2 事故因果连锁理论
        2.2.1 海因里希事故因果连锁理论
        2.2.2 现代因果连锁理论
    2.3 轨迹交叉理论
    2.4 系统安全理论
    2.5 本章小结
3 铁路工程线概况、现状及事故统计分析
    3.1 铁路工程线概况
        3.1.1 铁路工程线系统划分
        3.1.2 工程线及工程线行车事故的定义
        3.1.3 铁路工程线各参与单位概述
    3.2 铁路工程线现状
        3.2.1 铁路工程线行车组织现状以及与铁路营业线的异同点
        3.2.2 铁路工程线下施工单位现状
    3.3 铁路工程线行车事故统计分析
        3.3.1 铁路工程线行车事故统计
        3.3.2 铁路工程线行车事故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铁路工程线行车事故致因分析
    4.1 铁路工程线行车安全影响因素分析
        4.1.1 直接原因
        4.1.2 间接原因
        4.1.3 根本原因
    4.2 铁路工程线行车事故致因分析
        4.2.1 铁路工程线行车事故致因的分析方法
        4.2.2 脱轨事故分析
        4.2.3 挤道岔事故分析
        4.2.4 人身伤害事故分析
    4.3 基于事故致因理论进行分析评价
        4.3.1 基于事故频发倾向理论的人因事故分析与评价
        4.3.2 基于轨迹交叉理论的地铁工程线事故分析与评价
        4.3.3 基于现代因果连锁理论的铁路工程线事故分析评价
    4.4 本章小结
5 工程线安全管理对策
    5.1 铁路工程线行车管理单位对策
    5.2 线下施工单位对策
    5.3 建设单位安全管理对策
    5.4 本章小结
6 铁路工程线行车安全对策应用
    6.1 工程概况
    6.2 工程线安全管理
        6.2.1 完善工程线行车安全管理体系
        6.2.2 “3E”对策应用
    6.3 铺架单位行车管理
    6.4 施工组织管理
    6.5 实践结果
结论及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3)卡车司机事故不安全行为原因及预防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交通事故发展规律及致因分析研究综述
        1.2.2 卡车交通安全及事故致因分析研究综述
        1.2.3 事故致因“2-4”模型及其应用研究综述
    1.3 研究目标、内容和方法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3.3 研究方法
    1.4 技术路线
第2章 卡车司机事故宏观规律研究
    2.1 卡车事故规律研究
        2.1.1 我国卡车事故宏观背景规律统计
        2.1.2 区域性案例样本卡车事故规律统计
    2.2 本章小结
第3章 事故分析方法及案例分析
    3.1 事故分析方法的确立
        3.1.1 选择事故致因“2-4”模型的原因
        3.1.2 方法思想
        3.1.3 分析步骤
    3.2 卡车事故样本确定及选择标准
    3.3 卡车司机事故原因分析及实例展示
        3.3.1 甬台温宁波段“7.29”死亡1人事故
        3.3.2 事故分析过程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卡车司机事故不安全行为原因研究
    4.1 卡车司机事故原因分析
        4.1.1 不安全动作原因
        4.1.2 不安全物态原因
        4.1.3 习惯性行为原因
        4.1.4 组织运行行为原因
    4.2 本章小结
第5章 卡车司机事故不安全行为预防对策研究
    5.1 卡车司机事故预防对策探讨
        5.1.1 卡车司机事故预防对策设计规划
        5.1.2 卡车司机事故预防对策特征及内容
        5.1.3 卡车司机事故预防对策机制
    5.2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和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主要创新点
    6.3 不足和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 2013-2017年浙江省高速公路卡车司机事故原因分析表
附录二 卡车司机事故不安全行为违法依据表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作者简介

(4)地区电力调度安全风险分析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电网安全风险分析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本文研究内容
2 风险源辨识
    2.1 风险及其特性
        2.1.1 风险的基本概念
        2.1.2 风险源的辨识方法
    2.2 风险源的辨识步骤
    2.3 风险源的度量
        2.3.1 风险源的度量方法
        2.3.2 风险源的度量流程
    2.4 本章小结
3 地区电力调度管理的风险点辨识
    3.1 电力调度机构概况及相关调度管理内容
        3.1.1 电力调度机构
        3.1.2 电力调度机构的主要职责
        3.1.3 地调具体管理内容
    3.2 地区电力调度管理中容易存在的风险
        3.2.1 电力调度管理方面的风险
        3.2.2 电网操作监护管理方面存在的风险
        3.2.3 调度人员工作能力方面的风险
        3.2.4 运行管理系统方面的风险
        3.2.5 工作环境方面的风险
        3.2.6 电网结构不足的风险
    3.3 地区电力调度管理中常见的风险源及辨识依据
    3.4 地区电力调度管理风险的分类识别
    3.5 本章小结
4 地区电力调度运行管理的风险对策
    4.1 地区调度管理基本原则
        4.1.1 设备检修处理基本原则
        4.1.2 电网事故处理原则
        4.1.3 地区电网事故处理流程
    4.2 地区电力调度运行常见的事故案例风险分析
        4.2.1 事故案例一
        4.2.2 事故案例二
        4.2.3 事故案例三
    4.3 地区电力调度运行管理的有关风险对策
        4.3.1 工作管理规范化、标准化
        4.3.2 强化监护制度
        4.3.3 加强人员能力素质的培训
        4.3.4 电网网架及工作环境方面进行完善
        4.3.5 调度管理系统的改进与完善
        4.3.6 调控员考核制度的完善
    4.4 本章小结
5 结论
    5.1 结论
    5.2 有待于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在学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致谢

(5)基于屏障模型的较大危化品事故致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现状
    1.3 现状评述及科学问题的提出
    1.4 研究样本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样本
        1.4.2 技术路线
    1.5 本章小结
第2章 屏障模型和控制论相关理论基础研究
    2.1 屏障模型
        2.1.1 安全屏障定义文献综述
        2.1.2 安全屏障功能文献综述
        2.1.3 安全屏障的分类
        2.1.4 安全屏障与安全功能内在关联性分析
    2.2 控制论
        2.2.1 控制论原理
        2.2.2 安全控制论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屏障的事故致因建模及实例分析
    3.1 构建基于屏障的事故致因模型
    3.2 基于屏障的事故致因模型分析步骤解析
        3.2.1 危险事件序列分析
        3.2.2 识别安全功能及失效屏障
        3.2.3 构建企业安全控制结构图
        3.2.4 各层级失效控制动作分析
    3.3 基于屏障的事故致因模型对两起危化品事故分析过程实例展示
        3.3.1 对临沂市金誉石化有限公司“6?5”罐车泄露爆炸事故分析过程展示
        3.3.2 对邯郸市龙港化工有限公司“11?28”中毒窒息事故分析过程展示
    3.4 两起事故的差异性和共性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较大危化品事故致因路径及失效屏障分析
    4.1 较大危化品事故致因路径
    4.2 失效屏障分类
    4.3 共性失效屏障
        4.3.1 应急救援屏障失效情形分析
        4.3.2 安监局检查屏障失效情形分析
        4.3.3 对有毒有害气体检测屏障失效情形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屏障失效原因分析
    5.1 从基本层分析屏障失效的原因
    5.2 从组织层分析屏障失效的原因
    5.3 从社会层分析屏障失效的原因
    5.4 预防危化品事故的建议措施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本文主要结论
    6.2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6)川中油气矿埋地天然气管道失效风险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埋地天然气管道风险分析
        1.2.2 埋地天然气管道内压力及温度场研究现状
        1.2.3 埋地天然气管道的剩余强度与疲劳寿命研究现状
    1.3 存在的问题
    1.4 论文研究内容及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埋地天然气管道失效风险分析
    2.1 管道事故统计
    2.2 管道失效事故原因分析
    2.3 管道失效因素分析
        2.3.1 Bow-tie模型相关原理
        2.3.2 Bow-tie模型作用
        2.3.3 基于Bow-tie的失效因素分析
    2.4 管道运行失效因素统计
    2.5 基于熵权-改进层次分析的定量风险分析
        2.5.1 管道安全评估指标体系的建立
        2.5.2 基于熵权法对管道指标权重的确定
        2.5.3 基于改进层次分析法的权重确定
        2.5.4 基于最小偏差的组合权重确定
        2.5.5 基于组合权重的层次总排序分析
    2.6 改进Kent法的埋地天然气管道风险评价
        2.6.1 风险评价流程
        2.6.2 埋地天然气管道风险指标体系的确定
        2.6.3 风险指标分值确定
        2.6.4 泄漏冲击指数的计算
        2.6.5 改进Kent法实例运用
        2.6.6 风险评价结果分析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埋地天然气管道有限元仿真模拟
    3.1 ANSYS有限元模拟理论基础
        3.1.1 管道内压应力
        3.1.2 塑性力学屈服原则
        3.1.3 管道热应力
    3.2 管道有限元模拟分析
        3.2.1 管道漏磁检测分析
        3.2.2 凹陷数据统计
        3.2.3 管道凹陷的评价标准
        3.2.4 管道材料属性设置
        3.2.5 管道内压数据统计
    3.3 不同内压下的模拟结果
        3.3.1 2 %OD凹陷管道模拟
        3.3.2 4 %OD凹陷管道模拟
        3.3.3 6 %OD凹陷管道模拟
        3.3.4 8 %OD凹陷管道模拟
        3.3.5 10%OD凹陷管道模拟
        3.3.6 结论
    3.4 温度场模拟
        3.4.1 2 %OD管道温度场模拟
        3.4.2 4 %OD管道温度场模拟
        3.4.3 6 %OD管道温度场模拟
        3.4.4 温度场模拟结论
    3.5 热力耦合模拟
        3.5.1 2 %OD管道热力耦合模拟
        3.5.2 4 %OD管道热力耦合模拟
        3.5.3 6 %OD管道热力耦合模拟
        3.5.4 热力耦合模拟分析结论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埋地天然气管道的剩余强度
    4.1 剩余强度理论
    4.2 剩余强度计算
    4.3 剩余强度计算结果分析
    4.4 管道的疲劳寿命模拟
        4.4.1 模型建立
        4.4.2 模拟结果
        4.4.3 结论
    4.5 管道安全维护措施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论文总结
    5.2 论文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A 攻读硕士期间研究成果及获奖情况

(7)南宁市天然气管道风险评价系统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和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采取的研究方法
    1.5 创新点
第二章 相关理论综述
    2.1 风险评价的基本概念
        2.1.1 风险评价
        2.1.2 风险控制
    2.2 风险评价的基本原理
        2.2.1 相关性原理
        2.2.2 类推原理
        2.2.3 概率推断原理
        2.2.4 惯性原理
    2.3 风险评价方法
    2.4 系统功能分析
第三章 南宁市天然气管道线路基本现状
    3.1 南宁市天然气专供管道现状概况
        3.1.1 工程概况
        3.1.2 运行工况
    3.2 南宁市天然气专供管道走向及站场位置分布
        3.2.1 管道走向
        3.2.2 站场位置分布
    3.3 南宁市天然气专供管道穿跨越工程概况
第四章 南宁市天然气管道风险评价体系研究
    4.1 天然气管道失效可能性指标体系建立
        4.1.1 第三方破坏
        4.1.2 腐蚀
        4.1.3 设计
        4.1.4 误操作
    4.2 天然气管道失效可能性分析
        4.2.1 天然气管道高后果区失效概率分析
        4.2.2 天然气管道高后果区失效可能性等级划分
    4.3 天然气管道风险等级划分
    4.4 后果分析
        4.4.1 失效折线
        4.4.2 管道泄漏影响范围
        4.4.3 风险结果
第五章 基于PHAST的天然气长输管道事故模拟研究
    5.1 PHAST软件简介
    5.2 天然气长输管道事故模型
        5.2.1 泄漏模型
        5.2.2 扩散模型
        5.2.3 火灾模型
        5.2.4 爆炸模型
    5.3 事故模拟
        5.3.1 参数设置
        5.3.2 模拟结果
    5.4 防范措施
        5.4.1 第三方破坏管道风险控制
        5.4.2 自然灾害的风险控制
        5.4.3 管道外腐蚀风险控制
        5.4.4 各个风险等级管段的维护对策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工作总结
    6.2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8)武汉计量站检定流程事故失效概率计算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天然气站场风险评价标准及软件
        1.2.2 天然气站场失效概率计算方法研究现状
        1.2.3 存在的问题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主要的研究内容
        1.3.2 研究的技术路线
    1.4 本文创新点
第2章 武汉计量站检定流程分析
    2.1 武汉计量站检定流程
        2.1.1 大流量检定区域
        2.1.2 小流量检定区域
    2.2 武汉计量站检定工作
        2.2.1 计量气体
        2.2.2 检定仪表
        2.2.3 校核标准
    2.3 武汉计量站检定操作步骤
        2.3.1 流量计领取、检查及搬运作业
        2.3.2 流量计安装作业
        2.3.3 流量计计量/检定/校核作业
        2.3.4 流量计拆卸作业
    2.4 武汉计量站检定管段尺寸、材料、内压分析
        2.4.1 管道及法兰尺寸
        2.4.2 管段材料参数
        2.4.3 管段内压分析
    2.5 武汉计量站检定流程特点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人员误操作失效概率计算方法研究
    3.1 检定流程影响因素分析
        3.1.1 领取、检查及搬运流量计阶段
        3.1.2 安装流量计阶段
        3.1.3 计量/检定/校核流量计阶段
        3.1.4 拆卸流量计阶段
    3.2 故障树模型建立
        3.2.1 故障树基本理论
        3.2.2 人员误操作故障树模型的建立
    3.3 贝叶斯网络模型建立
        3.3.1 贝叶斯网络基本理论
        3.3.2 故障树与贝叶斯网络的转换依据
    3.4 武汉计量站人员误操作事故失效概率计算
        3.4.1 武汉计量站人员误操作事故模型建立
        3.4.2 人员误操作事故失效概率计算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管段损伤失效概率计算方法研究
    4.1 管段损伤机理研究
        4.1.1 韧性破坏
        4.1.2 疲劳破坏
    4.2 管段咬痕对管段损伤事故的影响
        4.2.1 管段表面咬痕分析
        4.2.2 管段模型的建立
        4.2.3 韧性破坏结果分析与讨论
    4.3 压力波动对管段损伤事故的影响
        4.3.1 管内压力波动分析
        4.3.2 管段模型的建立
        4.3.3 疲劳损伤结果分析与讨论
    4.4 武汉计量站管段损伤事故失效概率计算
        4.4.1 管段损伤事故影响因素分析
        4.4.2 管段损伤模型建立
        4.4.3 管段损伤事故失效概率计算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武汉计量站检定流程事故失效概率计算
    5.1 人员误操作事故失效概率
    5.2 管段损伤事故失效概率
        5.2.1 管段表面咬痕及压力波动导致的管段损伤事故失效概率
        5.2.2 管段材料腐蚀等因素导致的管段损伤事故失效概率
    5.3 检定流程管段失效概率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建议
    6.1 主要结论
    6.2 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 武汉计量站人员误操作故障树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9)地铁线路运营安全风险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地铁运营风险分析及安全评价研究现状
        1.2.1 国内外地铁运营安全评价研究内容
        1.2.2 地铁运营安全评价研究的不足及本文的创新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线路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线路
第二章 国内外地铁运营事故分析
    2.1. 运营事故特征与分类
        2.1.1. 运营事故特征
        2.1.2. 运营事故分类
    2.2. 地铁运营事故数据分析
        2.2.1. 国外地铁运营事故数据分析
        2.2.2. 国内地铁运营事故数据分析
        2.2.3 地铁运营事故危险度分析
        2.2.4 各类型地铁运营事故成因及关系分析
        2.2.4.1 各类型地铁运营事故成因初析
        2.2.4.2 各类型地铁运营事故之间的演化关系
第三章 地铁线路运营安全风险因素辨识
    3.1 地铁线路运营安全风险辨识单元的选取
        3.1.1 根据站内与出站运行的状态选取风险辨识单元
        3.1.2 根据事故致因机理选取风险辨识单元
    3.2 地铁线路运营安全各风险辨识单元的分析
        3.2.1 人员因素
        3.2.2 设备因素
        3.2.3 管理因素
        3.2.4 环境因素
第四章 基于FTA分析的地铁运营安全评价指标体系
    4.1 评价指标的基本要求
    4.2 评价指标的选取方法
        4.2.1 事故树分析法对于地铁运营安全评价的适用性分析
        4.2.2 事故树的构建流程
        4.2.2.1 构建事故树的准备工作
        4.2.2.2 事故树的编制
    4.3 基于事故树的地铁运营安全评价指标选取
第五章 地铁线路运营安全综合评价模型
    5.1 运用FTA法确定结构重要度
        5.1.1 事故树分析法在本节中的应用特点
        5.1.2 基于FTA法的指标相对重要性分析
        5.1.2.1 求事故树的最小径集
        5.1.2.2 基本事件的结构重要度排序
    5.2. 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地铁运营安全指标权重
    5.3. 基于物元可拓理论的地铁线路运营安全评价
        5.3.1 各类型地铁车站的多级可拓评价
        5.3.2 地铁线路的可拓评价
第六章 实例分析
    6.1 数据采集
    6.2 基于FTA的指标结构重要度
    6.3 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6.3.1 构造判断矩阵
        6.3.2 建立递阶层次结构模型
        6.3.3 层次总排序
    6.4 应用物元法对重庆轨道1号线进行线路运营安全评价
        6.4.1 各类地铁车站的多级可拓评价
        6.4.2 重庆轨道1 号线运营安全评价
第七章 结论及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10)城市燃气管道风险评价与管理(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管道风险评价的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目标及路线
    1.5 完成的主要工作
第2章 城市燃气管道风险评价与管理方法研究
    2.1 风险与风险管理
        2.1.1 风险
        2.1.2 风险管理
    2.2 燃气管道风险评价技术
        2.2.1 城市燃气管网的特点
        2.2.2 管道风险评价基本方法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城市燃气管道危害辨识的故障树分析
    3.1 城市燃气管道危险源的辨识
        3.1.1 危险源的定义及分类
        3.1.2 管道失效影响因素分析
    3.2 故障树分析方法
        3.2.1 故障树分析法简介
        3.2.2 故障树分析法的基本程序
    3.3 城市燃气管道故障树构建
        3.3.1 城市燃气管道系统的界定
        3.3.2 城市燃气管道失效故障树的建立
    3.4 城市燃气管道故障树分析
        3.4.1 最小割集分析
        3.4.2 最小径集分析
        3.4.3 结构重要度分析
        3.4.4 失效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城市燃气管道失效后果及伤害分析
    4.1 城市燃气管道失效事故分析
    4.2 城市燃气管道失效事故的后果评估
        4.2.1 事故后果的评价指标
        4.2.2 事故后果严重度指标分析
    4.3 城市燃气管道泄漏的事件树分析
        4.3.1 泄漏概率定义和等级划分
        4.3.2 事件树分析法概论
    4.4 城市燃气管道泄漏后果分析
        4.4.1 泄漏后果
        4.4.2 伤害准则的确定
        4.4.3 PHAST风险评价软件简介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城市燃气管道失效风险评价体系研究
    5.1 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原则及评分标准
        5.1.1 建立原则
        5.1.2 指数评价法
        5.1.3 评分标准
    5.2 第三方破坏因素
        5.2.1 线路情况
        5.2.2 地面活跃情况
        5.2.3 管道埋深及地面情况
        5.2.4 公共教育
        5.2.5 巡线频率
        5.2.6 报警系统
        5.2.7 第三方破坏因素综合评估
    5.3 腐蚀因素
        5.3.1 土壤腐蚀性
        5.3.2 电流干扰
        5.3.3 防腐层
        5.3.4 阴极保护系统
        5.3.5 运行年限
        5.3.6 输送介质
        5.3.7 腐蚀因素综合评估
    5.4 误操作及自然灾害
        5.4.1 误操作
        5.4.2 自然灾害
        5.4.3 误操作及自然灾害因素综合评估
    5.5 附属设备破坏因素
        5.5.1 防护及警示措施
        5.5.2 附属设备质量及安装
        5.5.3 检查和维护
        5.5.4 调压器因素
        5.5.5 附属设备破坏因素综合评估
    5.6 失效后果评价
        5.6.1 失效后果影响范围
        5.6.2 泄漏时间
        5.6.3 人员伤亡
        5.6.4 事故损失
        5.6.5 社会影响
        5.6.6 环境影响
        5.6.7 失效后果影响因素综合评估
    5.7 城市燃气管道风险评价
    5.8 基于风险评价体系的风险等级划分
    5.9 本章小结
第6章 城市燃气管道半定量风险评价的实例应用
    6.1 实例概况
        6.1.1 管道基本参数
        6.1.2 输送介质参数
        6.1.3 人口分布与大气稳定度
        6.1.4 管道检测数据
        6.1.5 管道管理及防护措施
    6.2 失效事故后果分析
        6.2.1 事故参数输入
        6.2.2 燃气管道泄漏扩散危害范围
        6.2.3 燃气管道喷射火危害范围
        6.2.4 燃气管道闪火危害范围
    6.3 燃气管道风险评价实例
    6.4 城市燃气管道风险管理对策
        6.4.1 城市燃气管网系统风险管理
        6.4.2 城市燃气管道事故防控措施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四、误操作事故分析及对策(论文参考文献)

  • [1]石化装置开停车过程风险预警模型构建方法[D]. 邓付洁. 北京化工大学, 2021
  • [2]铁路工程线行车事故致因分析与对策研究[D]. 任正康. 兰州交通大学, 2020(01)
  • [3]卡车司机事故不安全行为原因及预防对策研究[D]. 康家宁. 吉林建筑大学, 2020(04)
  • [4]地区电力调度安全风险分析及对策研究[D]. 翟卓. 郑州大学, 2020(02)
  • [5]基于屏障模型的较大危化品事故致因分析[D]. 李熙.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20(09)
  • [6]川中油气矿埋地天然气管道失效风险分析[D]. 杨威. 昆明理工大学, 2020(05)
  • [7]南宁市天然气管道风险评价系统的研究[D]. 温镜冉. 广西大学, 2019(01)
  • [8]武汉计量站检定流程事故失效概率计算方法研究[D]. 彭玉霞. 西南石油大学, 2019(06)
  • [9]地铁线路运营安全风险评价研究[D]. 卢虹宇. 重庆交通大学, 2019(06)
  • [10]城市燃气管道风险评价与管理[D]. 吴汶昊. 西南石油大学, 2018(06)

标签:;  ;  ;  ;  ;  

误操作事故分析及对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