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酒类管理条例》发布

《山西省酒类管理条例》发布

一、《山西省酒类管理条例》出台(论文文献综述)

王士亨[1](2020)在《我国矿产资源所有权制度建设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需要有科学的制度保障,矿产资源所有权制度在矿产资源制度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是维护相关主体合法权益的基本制度。我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始终坚持矿产资源国家所有、即全民所有的制度模式,这为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体现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也要看到,随着社会经济条件的不断变化,我国的矿产资源所有权制度在实践运行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需要对其进行不断的完善,以进一步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矿产资源所有权制度的本质特征和优越性。我国的矿产资源所有权制度建设应以马克思的所有权理论为基础,立基于资源全民所有的本质,根据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将维护和实现广大人民的资源利益作为制度建设的根本目的。围绕上述思路,本文对当前我国矿产资源所有权制度建设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全文共分导论和四个章节。导论部分主要阐释了当前进行矿产资源所有权制度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梳理总结了国内外的相关研究动态,说明了论文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第一章主要分析了我国矿产资源所有权制度建设的理论资源,包括马克思的所有权理论、西方产权理论和中国传统的矿业国有制思想。其中马克思的所有权理论是我国矿产资源所有权制度建设的理论基础,其中对所有权本质的揭示、对其结构体系的全面分析、对国有制的深刻认识,为明确我国矿产资源所有权制度的建设方向和完善制度体系提供了科学丰富的理论资源。第二章系统梳理了中国共产党对矿产资源所有权制度的理论和实践探索过程,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三个时期,中国共产党在矿产资源所有权制度建设方面的成就和经验教训进行了分析,总结了对当前制度建设的指导意义:即要坚持以人民利益为中心的根本立场、坚持促进生产力发展的主要任务、坚持通过法治手段推动制度完善并巩固制度建设成果。第三章在明确理论资源、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新时代我国矿产资源所有权制度建设的主要问题进行了理论分析。其中主要包括两大问题:第一是对我国矿产资源国家所有权制度本质的认识,明确了资源国家所有和全民所有的内在一致性,并从社会主义民主和法治两个方面提出了落实矿产资源全民所有的具体措施。第二是重点研究了我国矿产资源所有权权能体系的完善问题,一方面分析了影响体系重构的主要因素,包括社会主义公有制、矿产资源属性、政府和市场的关系等;另一方面对矿产资源所有权中的使用、收益和管理权能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建立矿产资源资产所有权、从经济和生态两个层面体现矿产资源收益、厘清管理权能的双重性等观点。第四章提出了新时代推进我国矿产资源所有权制度建设的原则与具体路径。在基本原则方面,应将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作为保障制度建设成效的最大优势,将保障人民福祉、实现资源利益的全民共享作为制度建设的价值目标,将发挥好政府和市场的作用作为制度建设的主线,将社会主义法治作为制度建设的主要方法和保障。在坚持上述原则的基础上,从矿产资源所有权结构体系、行使机制、收益分配三个方面提出具体的制度完善建议。

张政[2](2020)在《近代山西城市公共卫生研究(1909-1937)》文中研究指明公共卫生是居民日常生活中的一大需求,随着时代的发展,公共卫生的重要性与日俱增,因此其相关事宜也逐渐由传统的民间自发应对转变为政府主导下的公共事业。近代以来,现代公共卫生行政体系在我国由上而下逐渐建立,这一过程中,作为华北重镇的山西也开启了公共卫生建设,而其省会太原,作为山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公共卫生建设成绩较之省内其他地区更为显着。近代山西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始于清末,发展于民国时期。在建立与发展的过程中,公共卫生行政从最初的包含于警政到后期逐渐与警政分离,其间虽然多有反复,但卫生行政独立的趋势已然较为明显。在山西近代公共卫生事业中,防疫是其重点。山西省政府在1918年晋北防疫工作中,建立了一套组织相对完备的防疫体系。疫后,山西政府在将中医引入防疫工作中的同时,也积极推动日常预防接种工作,结合中西医双方的力量推进山西防疫工作的发展,并在实践中发展出了较为有效的防疫处置措施。环境卫生与饮食卫生和防疫息息相关,因而受到山西政府的重视,在省会太原尤为明显。围绕与太原市环境、饮食卫生相关的各个问题,山西省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法规,在一定程度上对其进行了改良,同时也推动了居民生活方式和卫生观念的进步。然而由于政府行政能力欠缺,资金投入不足以及公众痼习难改等原因,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取得的效果颇为有限。尽管如此,近代太原公共卫生建设促进了太原由传统城市向现代化城市的变革,为之后的公共卫生建设奠定了基础,依旧有其价值。妇婴卫生作为公共卫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近代山西也得到了发展。山西省政府大力推行了反缠足运动,并通过推广新式接产方式、改造旧式产婆等方法,加强了对妇婴安全的保障。虽然仍存在着诸多局限性,但这些活动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妇女的解放,并开启了太原乃至山西省的妇幼保健事业,体现了山西政府对女性身体卫生的关怀和保障女性权益的努力。总的来说,近代山西省的城市公共卫生建设,在官方的努力和社会各界的配合下,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由于各方因素的掣肘,在看似完善的外表下也存在着诸多不足和纰漏。而其在发展中遭遇的困难,又多是由于时代原因所造成的。因而山西的公共卫生发展情况也可以看作那个时代全国公共卫生建设的缩影。

李璐[3](2020)在《太原市食品安全信用监管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食品安全关系到人民最基本的生活需求,是民生问题的重中之重,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一项重要议题。国家的经济发展,甚至是社会稳定都会受到食品安全关系的影响。从某种程度上讲,食品安全可定义为一项公共产品安全。政府对食品安全的监管机制与效果如何,将最直接影响到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食品安全工作最根本的落脚点和关键问题是食品信用监管,它是食品信用监管任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基层食品安全信用监管的研究是解决食品安全关系问题中很具有实际价值的研究课题。以太原市食品安全信用体系的建设工作这一实际案例出发,本文分析了案例中食品安全信用监管的现状,以及其存在的问题;然后,从六个方面探讨了存在问题的原因;最后,提出了太原市食品安全信用监管建设的若干建议。本文总共分为五部分。首先,引言部分概括地叙述了本文的研究目的和研究背景,分析了该课题国内外最新的研究现状,从而确定本文的研究内容等。第二部分是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笔者在此理论基础上分析。第三部分是对本文的研究对象即太原市食品安全信用监管体系的分析,分析其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第四部分分析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第五部分构建了优化太原市食品安全信用监管体系的具体措施,并分析了实施方案的可行性。通过总结本文研究工作,笔者得出,太原市食品安全信用监管体系的构建,需要政府、食品经营者和社会多方共同努力。政府部门在监管中起主导作用,主体责任对象是食品经营者,并依靠社会多方协作共同监督,“三位一体”保障和落实食品安全信用监管;此外,把握当前机构改革的重要社会机遇,创新系统制度,强化宣传教育,落实探索工作,健全信用机制,可以进一步完善太原市食品安全信用监管体系。

高宏[4](2020)在《省级旅游志编纂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旅游志广泛编纂,积累了丰富的编纂理论和经验,本文以省级旅游志为研究对象,从编纂的角度考察了旅游志编修源流、背景和体例,对旅游志的内容、特点、价值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在对旅游志内容梳理的基础上回顾了当代旅游的发展变迁。当代中国旅游业的发展,历经四个阶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当代旅游业白手起家,在“文化大革命”中遭遇挫折但徘徊前行,拨乱反正之后,在改革开放之初,旅游业开始崭露头角,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被国家确定为支柱产业。为适应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国家不断调整管理体制,扩大对外开放,扩大旅游的空间和地域。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居民收入增加,旅游出行人数和旅游消费大幅度增长,旅游在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中的影响越来越大。因此,对新中国成立以来旅游业资料的收集和汇编,总结旅游发展的经验和教训,反映旅游发展的历史进程已经成为共识。在这样的背景下,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领导和部署下,各级政府开始编修旅游志。旅游类志书的编纂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地方志在起源和发展的过程中,旅游元素就是志书记述的一个重要方面。到魏晋南北朝时期,旅游类专志开始产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志书也愈来愈丰富,出现了包括山志、水志、寺庙志、湖泊志、名胜志等诸多的旅游类志书,民国时期,名胜、古迹被纳入志书定例,逐步奠定了当代旅游志的基础。当代志书编纂过程中,旅游起初是作为部分区域志的篇章之一,随着旅游发展,逐步单独成志,并成为省级志书中一个重要的分志。首轮省级旅游志各地启动时间不一,发展极不平衡,纂修部门多,既有旅游部门,也有外事部门,还有外事部门和旅游部门联动修志。20世纪90年代后期,第二轮地方志编纂工作开始部署,省级旅游志的续修也开始启动,但由于首轮志书进展不一,故仅有7个省份完成第二轮省级旅游志的编纂。两轮省级旅游志编纂过程中呈现出工作体制的一致性、机构人员的趋同性、工作程序的相似性、志书编纂和旅游业发展不对称等特点。省级旅游志编纂中,根据各省旅游的实际情况和资料情况,按照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拟定的相关规定,对志书结构进行设计和规划。篇目主要采用篇(编)、章、节三级,涉及旅游资源、旅游者、旅游设施、旅游服务、经营与管理等篇章。两轮志书基本都采用了述、记、志、传、图、表、录等体裁,以志为主,设序言、凡例、概述、卷目等,为全书之纲。省级旅游志的文体,在遵循传统和相关规定的基础上,根据旅游志记述内容的情况,尤其景区景点景色的记述,略微有些创新和变通。两轮志书相比较,体例结构既有继承,也有变革和发展。篇章数量有所损益;篇目分类由“静”到“动”,与时俱进,更加科学;体裁运用更加丰富和合理;文风更加精炼、简洁和实用。省级旅游志主要记述了旅游资源与开发、旅游线路与规划、旅游类型、旅游市场、旅游服务施设、旅游管理等事象。在这些记述的内容中,展现了当代旅游业的发展和变迁:旅游活动类型更加丰富、国内旅游和出境旅游后起勃发、消遣性旅游幅度增大、自费旅游和自助旅游增加;旅游的时空极大拓展,客源地和目的地全球化,旅游时间更加灵活;旅游业的属性从外事接待逐步向经营接待型转变,最终形成旅游产业;旅游管理更加规范化和制度化,机构进一步健全,法律法规逐步完善;旅游的硬件设施和软件设施都得到极大的改善;旅游功能也更加多元。省级旅游志在多方面都具有价值,不仅是记录区域旅游发展的载体,也是经济和文化史料的重要来源;在旅游开发中,是旅游宣传的重要工具和信息来源,旅游规划与开发的重要参考,旅游商品开发的重要借鉴。对于旅游文化研究、旅游史研究、区域经济史研究意义重大。省级旅游志编纂成果丰硕,但是也存在一些不足。在编纂组织时,存在组织机构的临设与调整、修志人员的不稳定性、内容不断调整和变化、编纂工作持续周期长等问题;在体例编排方面,篇目分类不够科学、篇目设置存在太“全”和太“简”等现象;在内容记述方面,存在遗漏、失真、地图运用不足、关联性不够等问题;在理论运用方面,对方志学理论和旅游学理论有待进一步融汇贯通。针对省级旅游志编纂中存在的问题,有待从资料收集、篇目设置、内容建构和理论创新四个方面进行着手,提高志书的编纂质量。在资料收集方面,加强微观资料、口述史料、网络资料和旧方志资料收集;在篇目的设置时,注意行业分工实际和发展、篇目标题客观简洁、篇目设置注意整体性和逻辑性;在内容建构上,凸显地域特色、彰显时代变化、突出专业性;在理论方面加强创新,尤其是加强对省级旅游志的续修理论的研究、正确处理旅游志和其他志之间的关系,力争早日构建形成旅游方志学。

宫丽华[5](2019)在《山西省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一直是我国追求的目标。党的十九大以后,不断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在各省市积极深化综合行政执法改革,集中力量解决我国长期存在的执法不规范问题,有利于建立权威高效的行政执法监督体系和让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为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推进全面的行政执法改革作出了战略性安排,建立了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有序推进了行政执法体制改革,这是推进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的重大战略举措,也是实现新时期依法治国、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推进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重要举措。综合行政执法改革不仅全面整合了日常管理、监督检查、行政处罚、行政强制等各项职责和各个执法机构,还调整了相关职能部门的职责、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目的是从源头上和制度上改革和创新行政执法体系。目前,中国的执法机构在执法过程中呈现出交叉执法、权责不清、执法权层级分配不合理等多种问题,既威胁到公民合法权益的保护、社会与市场秩序的维护,也给政府治理体系变革和治理能力提升带来严峻挑战。山西省作为国家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的先行者之一,于2009年制定了《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这是全省第一个在文化市场领域进行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的意见,要求在各个市县建立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随后在城市管理和商务等领域开展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山西省的综合行政执法改革,解决了改革之初出现的缺乏立法依据、人员混杂素质低、职权交叉、机构重叠等问题,形成了较完备的执法体系。但也面临新问题,如何确定行政执法权纵向配置的合理层级、如何突破执法重心下移的阻力、如何确定综合执法的标准和范围等。本文分析了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的相关概念,阐述了山西省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的实践经验,在借鉴外省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分析了山西省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的不足,并提出了进一步完善的对策,为山西省进一步提高综合行政执法水平、在全省推进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提供建议。

刘越剑[6](2016)在《宝鸡市食品质量安全现状分析及监管对策 ——以市售食用醋和熟牛肉为例》文中提出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食品安全成为全世界高度关注的问题,研究食品安全现状并提出相应监管对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宝鸡食品安全采样检测数据为依据,通过分析宝鸡市群众日常生活中非常重要的调味品食用醋,以及市场上常见、销量非常大的肉制品熟牛肉为样本,研究了宝鸡市13个县区市售食用醋和熟牛肉的质量情况,并针对发现的食用醋和熟牛肉质量安全问题,提出了具体的监管措施和建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以宝鸡市2014-2015年两年的监督性抽检数据为依据。食用醋两年共采样231个,其中2014年52个食用醋样品,合格率82.7%,2015年179个食用醋样品合格率92.74%。食用醋不合格项目主要是总酸度不足、添加剂超标、防腐剂超标、菌群总数超标;2015-2015年两年共采熟牛肉样品86个,其中2014年52个熟牛肉样品合格率77%。2015年34个熟牛肉样品合格率70.6%。熟牛肉不合格项目主要是菌落总数和大肠杆菌超标。(2)导致食用醋不合格的原因分析发现从业人员法律意识淡漠,守法意识差,不按标准和生产工艺、生产流程进行生产,任意添加防腐剂、调味剂是主要原因;熟牛肉不合格的原因主要是不依法进行生产加工,无标准和工艺、环境卫生差、从业人员的不良卫生习惯是主要因素;另外,监管责任落实不到位,机制没有建立,也会导致食品合格率下降。(3)针对宝鸡市食品安全实际提出了具体监管对策建议:(1)监管部门制定适合宝鸡实际的食用醋生产工艺流程,熟牛肉生产加工技术标准,并在食用醋和熟牛肉行业强制推行。及时发布不合格信息黑榜,警示业主守法经营。(2)要加强许可管理。利用许可换证、认证等机会,淘汰一批不符合条件的企业。对新开办企业,按照标准严格把关,确保源头可控。(3)对非法添加物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等涉嫌食品安全犯罪的行为,要坚决移交公安机关,追究刑事责任。(4)加大对《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教育培训力度和范围,提高从业人员的法律意识和守法观念。(5)进一步落实政府的主导责任和监管部门的监管责任,对食品安全工作实行年度考核“一票否决”。

胡安源[7](2016)在《专卖视野下中国烟草产业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研究的是烟草专卖制度下中国烟草产业的发展问题。吸烟作为一种个人消费行为已有500多年的历史,在历史上曾经成为一种消费时尚,由此也孕育产生了一个庞大的产业。由于烟草消费的上瘾性所产生的刚性需求和因价格严重背离价值所产生的高利润,以及吸烟对人体的危害和吸烟行为的负外部性,世界上先后有七十多个国家对烟草实行专卖管理。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吸烟行为遭到排斥,烟草产业也饱受诟病,全球性的禁烟浪潮风起云涌。中国是世界上位列首位的烟草大国,每年的烟叶种植面积和卷烟产销量都占世界总量的三分之一以上,烟草产业是中国国民经济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针对烟草及其制品的特殊性,中国自上个世纪80年代起实行国家烟草专卖制度,对烟草行业实行“统一领导、垂直管理、专卖专营”,国家靠行政权力完全垄断了烟草制品的生产和销售。三十多年间,烟草专卖制度的实施在打击假冒伪劣产品、规范烟草市场秩序,提高烟草制品质量、保护消费者健康,扶大关小、提高行业竞争力,保证各级政府财税收入、维护国家利益等方面都取得了显着成效。但是,30多年间,中国的改革开放深入推进,经济体制发生了深刻变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特别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上起决定作用和更好发挥市场作。”同时,从世界范围来看,原来实行烟草专卖制度的国家绝大多数顺应市场发展规律,取消了烟草专卖制度。因此,在新的环境下,烟草专卖制度如何与市场经济相结合是烟草行业面临的重大问题,正确处理市场和政府的关系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将是下一步烟草行业改革的首要问题,并将对中国烟草产业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在这种背景下,本论文以“专卖视野下的中国烟草业发展研究”为题,综合运用产业经济学、规制经济学、制度经济学、计量经济学等多种学科的研究方法,遵循ISCP(制度—结构—行为—绩效)框架,从梳理专卖制度和烟草专卖制度入手,分析中国烟草专卖制度产生的制度背景和基本框架,阐释专卖制度下中国烟草控制现状及原因,并对专卖制度管制下中国烟草产业市场结构进行分析,同时实证检验市场结构与市场势力之间的关系,继而分别对中国烟草产业的经营效率、生产效率和配置效率进行测度。接着,通过横向对比中国烟草业和实行相似专营制度的盐业以及具有相同产品属性但是实行完全不同管制措施的白酒业进行市场状况与经济绩效比较,透视烟草专卖制度的利弊;此外,还通过阐释世界烟草和主要国家烟草管制政策以及全球主要跨国烟草企业发展路径和经营业绩,为中国烟草管制政策及产业改革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最后根据研究结论,有针对性地提出中国烟草产业改革发展之路。本文共分9章,依次是导论,文献述评与理论分析,中国烟草专卖制度的制度背景与基本框架,专卖制度下中国烟草控制,中国烟草产业市场结构分析,中国烟草产业效率分析与测度,中国烟草业与盐业、白酒业的横向比较分析,烟草产业的国际视野及启示及中国烟草产业的改革发展方向。导论一章主要是研究问题的提出、研究框架与方法、主要创新之处等。文献述评与理论分析部分从专卖制度和烟草专卖制度两个方面分别进行文献梳理,从理论上分析了烟草专卖制度存在原因。中国烟草专卖制度的制度背景和基本框架部分,首先介绍了中国烟草产业的发展历程及烟草专卖制度产生的背景;其次,梳理了中国烟草专卖制度形成的过程;最后,介绍了中国烟草专卖制度现行的基本框架,包括实行烟草专卖制度的宗旨和目的、管理制度、经营制度及保障制度。专卖制度下中国烟草控制部分,在介绍世界烟草控制情况的基础上,考察中国专卖制度下的烟草控制,发现中国对烟草产业的规制是失灵的,具体表现在:烟草制品的供给持续增加,卷烟产销量逐年扩大;控制烟草的法律法规相对缺失,并且法律的执行也不严格;烟草税收调节失灵,销量不受影响;烟草技术标准落后,造成危害。进而分析了中国烟草产业规制失灵的理论原因和现实解释,尝试性地提出中国烟草控制战略。中国烟草产业的市场结构部分,结合中国烟草产业发展历程测度了烟草产业实行专卖管理制度以后市场结构的变动情况,通过测度1996-2012年中国烟草产业市场集中度和赫芬达尔指数,发现实行烟草专卖制度后,中国烟草产业的市场集中度不断增大,经济效益不断提高。并通过对比其他集中度较高行业发现,其他行业集中度的趋势都是递减的,而烟草制品业的集中度指数却是增加的,尽管增加的幅度并不大。然而,现阶段中国烟草制品业的市场集中度水平并不高,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为了探寻市场结构和经济绩效之间的关系,运用新经验产业组织(NEIO)的实证方法对中国烟草工业整体的系统性市场势力和规模弹性进行评估,来获得相对其他行业烟草工业的市场势力溢价水平的信息,从而揭示市场结构影响经济绩效的深层次原因在于——市场势力溢价水平和规模经济。中国烟草产业效率分析与测度部分,通过构建相关指标体系来测度烟草专卖制度下中国烟草产业效率,分为3个一级指标、9个二级指标和12个三级指标。具体指标分别为经营效率(包括产量增长、盈利能力和利税增长),生产效率(包括全要素生产率、技术进步、规模效率)及配置效率(包括寻租成本、X-低效率、福利净损失)。测度结果显示,中国烟草产业经营效率指标较高,烟草企业主营销售收入呈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烟草税利也保持着较高的增长速度。但是,中国烟草产业生产效率指标较为低下,很多企业都处于规模报酬递增阶段,意味着可能规模偏小,没有达到企业的最佳规模,这也从侧面反映了中国烟草企业整体规模效率不高的现状。中国烟草产业配置效率低下,效率损失较大,尽管烟草行业内部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资源配置效率损失,但能改进的空间依然很大。中国烟草业与盐业、白酒业的横向比较分析部分,通过对比中国烟草产业与盐业、白酒业的制度发展和演变,将专营制度下的行业与打破专营后的行业进行市场状态与经济绩效比较,发现烟草行业与盐业相比,尽管有着相似的专卖专营管理体制,但二者的市场状态和经营绩效差异很大,烟草的市场状态和经济效益远远好于盐业。而烟草业与白酒业比较,其产品具有极为相同的属性,但是上个世纪80年代以后,实行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管理制度,出现了不同的结果:卷烟产品生产组织化程度和市场秩序规范程度高于白酒产品,国产卷烟品牌也牢牢控制了国内市场。尤其明显的是,尽管烟草和酒类产品市场规模大致相当,而且国家对两类产品都实行重税政策,但从实际效果来看,全国烟草税收与酒类税收的差距非常巨大。这表明,烟草专卖体制对控制生产盲目扩张、净化市场竞争环境、打击非法制售活动、支持民族品牌发展是较为有效的。烟草产业的国际视野及启示部分,通过对美国、日本、俄罗斯、欧盟等世界上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烟草产业管制政策对比,发现对烟草这种特殊产品实行专卖体制,对实现公共卫生目标、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维护消费者利益和提升民族烟草企业竞争力是较有效率的。然而,引入市场机制是烟草产业改革的可供借鉴之路。变革烟草专卖制度需积极稳妥、循序渐进,特别是要充分有效发挥政府和市场这两只手在资源配置上的作用,既达到控制烟草发展维护公共利益,又能够支持和保护民族烟草产业的双重目的。最后部分是中国烟草产业的改革发展方向。根据研究成果,有针对性地提出中国烟草产业的改革发展方向:在坚持国家严格管制和宏观调控的前提下,改革资源配置方式,构建政府和市场相互补充的运行模式,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培育大企业、大品牌,增强行业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具体措施是调整烟草行业财税体制、计划管理体制、行政管理体制,完善产权结构,提高市场效率。

杜锦凡[8](2013)在《民国时期的酒政研究》文中提出酒是人类的一项饮食发明,在人类所有的饮食文明形态中,我们几乎都可以见到酒的存在。中国的酿酒同样具有久远的历史。早在五千年以前,华夏先民就以其特有的聪明才智,从谷物的发酵中获得了酒,让一代又一代的人为之畅饮,为之陶醉。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就伴随着人类的繁衍而传递到今天,仍然保持了它特有的活力。酒的出现,首先产生的是社会效益。从经济方面看,承续千年的酿酒产业曾经吸纳了数不清的从业人员,历朝历代的酒税酒课也时时刻刻补充着国计民生,酒的产业运作早已成为国民经济链条中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酿酒业所产生的巨额附加值也一直为经济人士所关注。从消费领域看,酒既是一种食品,也属于奢侈品,每当灾荒来临、食物短缺的时候,历代王朝都会限制酿酒,以节约粮食;而当社会繁荣、生活富裕的时候,酒又会成为刺激消费的主导产品,拉动经济的高涨。在中国历史的进程中,酒业始终是调节经济形态和产业结构的常用杠杆。酒的出现,为社会提供了一种人际交往的手段。众人在一起喝酒,共同举杯,彼此相敬,远方有来客,故友再相逢,略备小酌,开怀畅饮,胜过一切表白。酒的作用已经远远超出了食品的范畴,而成为人际关系的纽带和感情交流的媒介。民国时期,酒的种类丰富,不仅保留了清代以来的烧酒、黄酒、果酒等传统酒种,自清末开放通商口岸以来,外国的啤酒、葡萄酒、伏特加等酒类也涌入中国,这些新型的酒种,逐渐被国人所接受,销量逐年上升。特别是在大中城市,曾一度以吃西餐、喝洋酒为时尚,不少政府官员就将宴饮的场所改在西式酒楼。酒类消费量的增大,利润的增多,刺激了不少商人投资开办酒厂,不仅如此,在上海、东三省、山东半岛等外国人居住较多的地区,外资酒厂和中外合资的酒厂也出现了。民国时期的酒业形成了以东部地区(绍兴及其周边地区除外)生产新式酒类为主,中西部地区生产传统酒类为主的工业格局。自清末开始,中国的交通方式有了较大的变化,由传统的马车和内河航运发展成为公路、铁路、海运并存的多种多样的运输方式。民国时期,新型的运输方式——航空运输出现。运输的方便快捷,使酒类的跨区域流通成为可能,酒类的销售市场较之清代有了极大的扩展。就连不易储存的绍兴酒都可以贩运至北京和广东销售,更不用说经过了消毒处理的葡萄酒和啤酒等酒类了。销售市场的扩大又进一步促进了酒类的生产和酒厂的建立。民国建立之前,中国的商人就有比较强的品牌意识,随着社会的发展,报纸成为宣传的重要手段,刊登在报纸上的广告屡见不鲜。实业部等部门为了促进商业的发展,连续举办了几届商品博览会,也成为各类酒商进行宣传的重要方式。民国政府在政策上改变了清代后期的重税政策,将酒类改为专卖,专卖又与古代的榷酤有所不同,而且在近代不同时期对酒的税收政策也有很大不同。特别是南京国民政府时期,酒税制度经过了不断地尝试和调整,某些规定已经是比较合理的。但不论政策怎么变话,政府都力图将酒利为国家所用。纵观民国政府时期的酒政,可以看出酒税称为国家财政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国家利用酒税来达到调节酒类生产和消费的目的却并没有达到。文章分四个时期阐述了民国的酒政,试图理清酒政在民国时期的发展及变化,及其所起到的作用,使其对现代酒业的发展的起到借鉴作用。酒经过了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发展,几乎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中国饮酒、酒器、酒俗的历史,可以上溯到人类社会发展的上古时期。到了近代,中国的酒器、酒具等,逐渐推陈出新,陶罐、瓷罐等酒器在形状上改变较大、花样繁多,玻璃酒器、锡制酒具的出现适应了新式酒类的需要。酒俗方面,基本上继承了自古以来的风俗,对酒礼酒德的要求也更加细致。我国的酒文化已经形成了一个内涵丰富、系统而完整的体系。

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9](2011)在《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山西省2011年食品安全重点工作方案的通知》文中研究表明晋政办发[2011]39号各市、县人民政府,省直各有关部门:《山西省2011年食品安全重点工作方案》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各市、县,各有关部门要根据本方案,抓紧制订本地、本部门的具体工作方案,细化分解任务,明确工作要求,落实责任分工。省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办公室要加强统筹协调,加大督促指导力度,确保各项工作扎实推进。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二○一一年五月二十二日

周存丽[10](2010)在《我国酒类管理工作现状、存在的问题及思考》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酒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在我国已有5000年的历史,几乎与中华民族的历史同步,它不仅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酒文化,给人们带来精神和物质上的双重享受,更在促进国家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正因为如此,历朝历代都十分重视对酒类商品的监管,酒类监管的历史沿革具体表现为从最初的汉武帝时期的“初榷酒”’到后来的禁酒、税酒以及如今的取消专卖制度,成立行政部门对酒类市场进行行政监管。1979年,因为粮食的全面放开,我国取消了酒类专卖制度,从国家产、供、销一条龙的管理模式变为成立行政部门对酒类市场进行行政监管。然而,酒类市场的放开,一方面缓解了酒类商品的供求矛盾,为余粮寻找出路,节约粮食;一方面也造成了小酒厂众多,产品质量低、行业内部竞争恶劣、假冒伪劣酒类商品猖獗、假酒中毒事件时有发生等情况。酒类市场急需整顿,以确保人民群众的饮酒安全。然而,面对酒类市场的杂乱无序,酒类监管部门却因为法律的不健全、机构的不统一、政府部门的不重视、缺乏部门合作的协调机制等原因无法真正履行好净化酒类市场的职能。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要在立法层面和管理层面上双管齐下。立法层面上要在现有酒类管理部门规章、地方性法规的基础上,充分进行调研,加快出台全国统一的酒法。管理层面上要建立全国统一的管理机构,要求政府加强对酒类监管的重视程度、提升酒类工作的硬件和软件,通过对行政许可的严格把关,重视行政伦理建设,加强酒类各执法主体部门之间合作等方法加强酒类执法的有效性,从而达到促进酒类市场繁荣、净化酒类市场、确保人民群众饮酒安全,共建和谐社会的目的。

二、《山西省酒类管理条例》出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山西省酒类管理条例》出台(论文提纲范文)

(1)我国矿产资源所有权制度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选题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二、研究综述
        (一)国内研究动态
        (二)国外研究状况
        (三)研究现状评述
    三、研究方案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三)创新之处
第一章 我国矿产资源所有权制度建设的理论资源
    1.1 马克思的所有权理论
        1.1.1 马克思的所有权本质理论
        1.1.2 马克思的所有权发展理论
        1.1.3 马克思的所有权结构理论
        1.1.4 马克思恩格斯的国有制理论
    1.2 西方产权理论
        1.2.1 产权的本质
        1.2.2 产权的价值
        1.2.3 国家和产权的关系
        1.2.4 马克思所有权理论和西方产权理论的比较
    1.3 中国传统的矿业国有制思想
        1.3.1 “官山海”思想
        1.3.2 矿业公私兼营思想
        1.3.3 清代的矿业开发管理思想
        1.3.4 “节制资本”思想
        1.3.5 中国传统矿业国有制思想的启示
第二章 中国共产党对矿产资源所有权制度建设的探索
    2.1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对矿产资源所有权问题的初步探索
        2.1.1 确立了矿产资源国家所有的基本纲领
        2.1.2 进行了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实践探索
    2.2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矿产资源国家所有权制度的形成
        2.2.1 矿产资源国家所有权制度的建立
        2.2.2 矿产资源所有权制度的运行模式——无偿使用和计划管理
    2.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矿产资源所有权制度的创新和发展
        2.3.1 矿产资源国家所有权实现模式的创新——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2.3.2 矿产资源所有权管理体制的创新——所有者和管理者的分离
    2.4 中国共产党进行矿产资源所有权制度建设的基本经验
        2.4.1 坚持以人民利益为中心的根本立场
        2.4.2 坚持促进生产力发展的主要任务
        2.4.3 坚持通过法治手段推动制度完善、巩固制度建设成果
第三章 新时代推进我国矿产资源所有权制度建设的理论思考
    3.1 我国矿产资源国家所有的本质
        3.1.1 我国矿产资源国家所有和全民所有的内在一致性
        3.1.1.1 我国矿产资源国家所有的本质是全民所有
        3.1.1.2 我国矿产资源国家所有是全民所有的表现形式
        3.1.2 实现矿产资源全民所有的保障措施
        3.1.2.1 社会主义民主是实现矿产资源全民性的基本保障
        3.1.2.2 社会主义法治与矿产资源全民所有的实现
    3.2 我国矿产资源所有权权能体系的重构
        3.2.1 影响我国矿产资源所有权权能体系重构的主要因素
        3.2.1.1 社会主义公有制对矿产资源所有权权能的决定作用
        3.2.1.2 矿产资源属性对矿产资源所有权权能的影响
        3.2.1.3 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对矿产资源所有权权能的影响
        3.2.2 对我国矿产资源所有权权能体系的重新认识
        3.2.2.1 我国矿产资源所有权中使用权能的重新诠释与矿产资源资产所有权的构建
        3.2.2.2 我国矿产资源所有权中收益权能的落实与拓展
        3.2.2.3 我国矿产资源所有权中管理权能的双重性及其主要内容
第四章 新时代我国矿产资源所有权制度建设的原则与路径
    4.1 制度建设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4.1.1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我国矿产资源所有权制度建设的根本保证
        4.1.2 坚持人民利益为中心的价值导向
        4.1.3 坚持政府和市场的辩证统一
        4.1.4 坚持将社会主义法治作为制度建设的主要方法和有力保障
    4.2 制度建设应完善我国矿产资源所有权的结构体系
        4.2.1 矿产资源资产所有权与开采许可权的分设
        4.2.1.1 矿产资源资产所有权的设立及运行
        4.2.1.2 矿产资源开采许可权的独立
        4.2.2 矿产资源资产所有权与开采许可权的配合
        4.2.2.1 设立矿产资源资产所有权出让制度是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决定性作用的内在要求
        4.2.2.2 建立矿产资源开采许可制度是对资源市场配置的必要补充
    4.3 制度建设应优化我国矿产资源所有权的行使机制
        4.3.1 建立独立的矿产资源所有权代表机构
        4.3.2 理顺矿产资源所有权行使中的央地关系
        4.3.3 加强对矿产资源所有权行使的监督保障
        4.3.3.1 落实全民的主体地位
        4.3.3.2 强化司法的保障作用
    4.4 制度建设应实现我国矿产资源收益的合理分配
        4.4.1 矿产资源所有权收益实现形式的规范与完善
        4.4.2 完善矿产资源收益分配机制实现各方主体利益的平衡
        4.4.2.1 理顺中央与地方的矿产资源收益分配关系
        4.4.2.2 合理确定企业在矿产资源收益分配中的地位
        4.4.2.3 完善资源所在地居民的利益保障机制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2)近代山西城市公共卫生研究(1909-1937)(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意义
    二、研究综述
        (一)近代公共卫生研究
        (二)城市公共卫生研究
        (三)近代疫病问题研究
        (四)山西公共卫生研究
    三、研究方法与基本内容
    四、创新与不足
第一章 近代山西公共卫生体制的建立
    一、时代背景与卫生体制的建立
    二、山西的卫生行政与警政
    小结
第二章 卫生与防疫
    一、晋北鼠疫与山西防疫体制的建立
        (一)省防疫总局的设置
        (二)预防工作的施行
        (三)临时救治机构的设立
    二、中医与防疫
        (一)近代中医在山西的发展
        (二)中医与山西的防疫工作
        (三)中医与山西的防疫宣传
    三、日常防疫工作
        (一)常规接种
        (二)防疫宣传与预防接种
    小结
第三章 卫生与城市生活
    一、街道的清理
        (一)街道卫生状况
        (二)政府对清道问题的介入
        (三)污水问题的处理
        (四)实施效果
    二、公共厕所的改良
        (一)政府对粪厕问题的管理
        (二)政府管理成效
    三、饮水卫生的改进
        (一)近代太原饮水状况
        (二)饮水问题的改善
    四、食品卫生的监管
        (一)太原饮食卫生状况
        (二)卫生部门对食品卫生的管理
        (三)成效和局限
    五、居民旧习的规范
        (一)停柩问题
        (二)弃死婴问题
        (三)吸烟问题
        (四)养犬问题
    小结
第四章 卫生与城市空间
    一、娱乐场所的改良
        (一)旧式娱乐场所的改良
        (二)新式娱乐场所的出现
        (三)公共场所的行为规范
    二、服务行业的整顿
        (一)政府对服务业的监管
        (二)成果与评价
    三、医疗空间的变化
        (一)医院的发展
        (二)医疗监管的进步
    小结
第五章 卫生与女性身体
    一、卫生对女性身体的解放
        (一)清末民初妇女身体的解放
        (二)民国中期妇女身体的解放
    二、卫生对女性身体的保护
        (一)对产婆行业的规范
        (二)新式接生方法的推行
        (三)旧式产婆的改造
    小结
结语
    一、卫生行政的办理内容
    二、公共卫生建设的不足及原因
    三、山西城市公共卫生建设的总体评价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致谢

(3)太原市食品安全信用监管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1.研究目的
        2.研究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现状
        2.国内研究现状
    (四)研究内容与方法
        1.研究内容
        2.研究方法
    (五)创新点
一、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一)相关概念
        1.食品安全
        2.信用监管
        3.食品安全信用监管
    (二)理论基础
        1.公共管理理论
        2.新公共服务理论
        3.政府规制理论
二、太原市食品安全信用监管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太原市食品安全信用监管现状
        1.太原市食品行业发展概况
        2.安全信用监管机制建设情况
        3.安全信用监管主体及实施情况
    (二)太原市食品安全信用监管存在的问题
        1.执法随意性较大、内部约束浮于形式
        2.机械式监测、设备更新不足
        3.检测评估标准不合理
        4.食品安全信用监管体系存在争议
        5.对食品失信行为惩戒力度不够
        6.食品安全信用监管法制不健全
三、太原市食品安全信用监管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原有的监管与执法体制弊端仍然存在
        1.监管部门职能不清
        2.分段把控不严
        3.机构建设较陈旧
        4.监管制度效率不高
    (二)员工参与单位诚信监管建设呼吁力度不足
        1.政府执法人员对食品安全信用监管理念固化
        2.企业员工诚信经营意识薄弱
        3.企业自身管理水平偏低
    (三)法制不健全、评估不科学
        1.食品安全信用评价方面
        2.法律应用实施方面
    (四)食品安全鉴定检测手段受限
    (五)缺乏动态监管、监管人员素质待提升
        1.缺乏动态监管
        2.监测能力有限
    (六)监管模式单一化、惩罚力度不严
四、太原市食品安全信用监管建设的建议
    (一)太原市食品安全信用监管建设的方案及可行性分析
        1.太原市食品安全信用监管方案的构建
        2.太原市食品安全信用监管方案实施的可行性分析
    (二)太原市食品安全信用监管建设的建议
        1.打破陈旧管理理念,构建信用政府
        2.将企业员工诚信监管建设工作落入实处
        3.构建合理的食品安全信用评估标准
        4.出台关于食品安全信用监管体系建设方面的有效方案
        5.创新监管模式,健全社会多元化监管方式
        6.提高食品监测安全风险的力度
        7.加大食品安全信用失信惩戒力度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4)省级旅游志编纂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二、选题的意义
    三、文献综述
    四、概念界定
    五、研究架构
第一章 省级旅游志编纂背景
    第一节 当代旅游业快速发展
    第二节 旅游管理体制改革逐步深化
    第三节 居民收入与旅游消费增长
    小结
第二章 省级旅游志编纂概要
    第一节 旅游志编纂溯源
    第二节 首轮省级旅游志编纂
    第三节 第二轮省级旅游志编纂
    第四节 两轮省级旅游志编纂特点
    小结
第三章 省级旅游志体例安排
    第一节 省级旅游志结构设计
    第二节 省级旅游志的体裁
    第三节 省级旅游志的文体
    第四节 两轮省级旅游志体例比较
    小结
第四章 省级旅游志记述的事象
    第一节 旅游资源与开发
    第二节 旅游线路与规划
    第三节 旅游类型
    第四节 旅游市场
    第五节 旅游服务设施
    第六节 旅游管理
    小结
第五章 旅游志中旅游业的发展变迁
    第一节 旅游活动类型的变化
    第二节 旅游时空的拓展
    第三节 旅游业属性的变迁
    第四节 旅游管理规范化和法制化
    第五节 旅游设施的发展
    第六节 旅游功能多元化
    小结
第六章 省级旅游志的价值
    第一节 资料价值
    第二节 应用价值
    第三节 研究价值
    小结
第七章 省级旅游志编纂存在的问题
    第一节 组织工作问题
    第二节 体例编排问题
    第三节 内容记述问题
    第四节 理论应用问题
    小结
第八章 省级旅游志编纂优化建议
    第一节 资料收集
    第二节 篇目设置
    第三节 内容建构
    第四节 理论创新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一、古籍
    二、地方志
    三、资料汇编
    四、着述
    五、期刊论文
    六、硕博论文
后记
在学期间学术成果

(5)山西省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综合行政执法的概念界定与改革历程
    1.1 行政执法的概念
    1.2 综合行政执法的概念
    1.3 相关概念比较分析
        1.3.1 综合行政执法与联合执法
        1.3.2 综合行政执法与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
    1.4 我国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的历程
        1.4.1 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改革:1997 年—2002 年
        1.4.2 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到综合行政执法:2002 年—2012年
        1.4.3 全面探索综合行政执法改革:2013 年—2018 年
        1.4.4 全面深化综合行政执法改革:2018 年以来
第二章 山西省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实践
    2.1 山西省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的要求
    2.2 山西省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的法规
        2.2.1 奠基阶段:2001 年——2008 年
        2.2.2 试点阶段:2009 年——2017 年
        2.2.3 全面改革阶段:2017 年以后
    2.3 山西省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的原则
    2.4 山西省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的主要领域
        2.4.1 文化市场领域的综合行政执法
        2.4.2 市场监管领域的综合行政执法
        2.4.3 生态环境领域的综合行政执法
        2.4.4 农业领域的综合行政执法
        2.4.5 交通运输领域的综合行政执法
        2.4.6 其他领域的综合行政执法
第三章 山西省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的成效与问题
    3.1 山西省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的成效
        3.1.1 政策法规不断完善,执法机构法律地位得到确认
        3.1.2 总结试点经验,探索出有针对性的改革措施
        3.1.3 政策法规落实到位,全省各级综合执法机构建立
        3.1.4 依法整顿执法机构,严格规范执法行为
        3.1.5 推行执法责任制,加大层级监督力度
        3.1.6 市县成为执法主体,切实解决基层执法问题
    3.2 山西省综合行政执法改革中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3.2.1 存在的问题
        3.2.2 原因分析
第四章 推进山西省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的建议
    4.1 其他省市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的经验借鉴
        4.1.1 云南省智慧城市建设
        4.1.2 天津市滨海新区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措施
        4.1.3 山东省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措施
    4.2 推进山西省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的对策
        4.2.1 加强法律法规和制度方面的保障
        4.2.2 加强对执法机构和执法人员的规范化管理
        4.2.3 完善综合行政执法的监督机制
        4.2.4 完善各部门和各领域间的执法协作机制,化解基层执法压力
        4.2.5 发挥公众在执法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4.2.6 建立健全网络公共服务平台,实现便民服务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6)宝鸡市食品质量安全现状分析及监管对策 ——以市售食用醋和熟牛肉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国外食品质量安全现状
        1.1.1 美国食品质量安全现状
        1.1.2 加拿大食品质量安全现状
        1.1.3 日本食品质量安全现状
        1.1.4 韩国食品质量安全现状
    1.2 中国食品质量安全现状
        1.2.1 全国食品质量安全现状
        1.2.2 陕西省食品质量安全现状
        1.2.3 宝鸡市食品质量安全现状
    1.3 食品质量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
        1.3.1 国外食品质量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
        1.3.2 中国食品质量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
        1.3.3 陕西省食品质量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
        1.3.4 宝鸡市食品质量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
    1.4 研究目的意义
        1.4.1 研究目的意义
        1.4.2 研究思路
        1.4.3 研究技术路线
第二章 2014年宝鸡市食品质量安全现状分析
    2.1 材料与方法
        2.1.1 材料
    2.2 方法
        2.2.1 食用醋检测方法
        2.2.2 熟牛肉检测方法
    2.3 结果与分析
        2.3.1 食用醋的现状分析
        2.3.2 熟牛肉的现状分析
        2.3.3 各县区情况分析
    2.4 小结
第三章 2015年宝鸡市食品质量安全现状分析
    3.1 材料与方法
        3.1.1 材料
    3.2 方法
        3.2.1 食用醋检测方法
        3.2.2 熟牛肉检测方法
    3.3 结果与分析
        3.3.1 食用醋的现状分析
        3.3.2 熟牛肉的现状分析
        3.3.3 各县区情况分析
    3.4 2014和2015年检测结果的比较分析比较分析
        3.4.1 食用醋2014和2015年检测结果的比较分析
第四章 2014-2015 年宝鸡市食品安全比较分析及监管对策
    4.1 食用醋和熟牛肉质量安全监管对策
        4.1.1 对食用醋质量安全的对策
        4.1.2 对熟牛肉质量安全的对策
    4.2 加强对抽验合格率低区域的监管力度
    4.3 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讨论
    5.1 结论
    5.2 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7)专卖视野下中国烟草产业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和框架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框架
    1.3 研究方法
    1.4 创新之处
第2章 文献综述和理论依据
    2.1 专卖制度的研究综述
        2.1.1 专卖制度的界定和性质
        2.1.2 专卖制度的产生发展和历史演化
        2.1.3 专卖制度的利弊
    2.2 烟草专卖制度研究综述
        2.2.1 世界烟草专卖制度研究综述
        2.2.2 中国烟草专卖制度研究综述
    2.3 烟草专卖制度存在的理论分析
    2.4 烟草专卖制度存废研究综述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中国烟草专卖制度的产生背景与基本框架
    3.1 中国烟草专卖制度的产生背景
        3.1.1 中国烟草产业发展历程
        3.1.2 中国烟草专卖制度产生背景
        3.1.3 中国烟草专卖制度的形成过程
    3.2 中国烟草专卖制度的基本框架
        3.2.1 实行烟草专卖制度的宗旨或目的
        3.2.2 中国烟草专卖制度的基本原则
        3.2.3 中国烟草专卖内部管理制度
        3.2.4 中国烟草专卖生产经营制度
        3.2.5 中国烟草专卖制度的保障制度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专卖制度下的中国烟草控制
    4.1 世界烟草控制的发展情况
        4.1.1 烟草及其危害
        4.1.2 《烟草控制框架公约》的出台和内容
        4.1.3 《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对世界烟草经济的影响
        4.1.4 烟草控制的经济学依据
    4.2 专卖制度下的中国烟草控制
        4.2.1 专卖制度下中国烟草控制措施及状况
        4.2.2 专卖制度下中国烟草产业规制失灵的具体表现
        4.2.3 专卖制度下中国烟草产业规制失灵的理论原因
        4.2.4 专卖制度下中国烟草产业规制失灵的现实解释
    4.3 中国的控烟战略探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专卖制度下中国烟草产业市场结构分析
    5.1 中国烟草产业发展历程及市场结构变动
        5.1.1 中国烟草业发展历程
        5.1.2 中国烟草产业市场结构测度
        5.1.3 中国烟草产业市场结构变动分析
    5.2 中国烟草产业市场结构与市场势力关系的实证检验
        5.2.1 模型推导与估计方法
        5.2.2 变量选取与样本选择
        5.2.3 估计结果与解释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专卖制度下中国烟草产业效率分析与测度
    6.1 烟草产业经营效率分析
        6.1.1 产量增长
        6.1.2 盈利能力
        6.1.3 利税增长
    6.2 烟草产业生产效率测度
        6.2.1 测度方法
        6.2.2 数据说明
        6.2.3 烟草工业企业效率
        6.2.4 烟草商业企业效率
    6.3 烟草产业配置效率测算
        6.3.1 X-低效率
        6.3.2 寻租成本
        6.3.3 福利净损失
    6.4 本章小结
        6.4.1 经营效率指标
        6.4.2 生产效率指标
        6.4.3 配置效率损失
第7章 中国烟草业与盐业、白酒业制度对比分析
    7.1 烟草业与盐业管理制度比较研究
        7.1.1 建国后盐业管理制度的发展和演变
        7.1.2 烟草专卖和盐业专营制度比较分析
        7.1.3 烟草工业与制盐工业市场发展与经济绩效对比
        7.1.4 结论与启示
    7.2 烟草与白酒业管理制度比较研究
        7.2.1 白酒业制度的发展与演变
        7.2.2 烟草与白酒产品市场发展对比
        7.2.3 烟草代表性企业与名优白酒上市企业绩效对比
        7.2.4 结论与启示
第8章 烟草产业的国际视野及比较分析
    8.1 世界烟草发展概述
        8.1.1 世界烟叶种植概述
        8.1.2 世界烟草制品发展概述
        8.1.3 世界烟草制品消费概述
        8.1.4 世界烟草贸易发展概述
    8.2 世界烟草管制政策及其启示
        8.2.1 美国的烟草管制政策——管制竞争
        8.2.2 日本的烟草管制政策——部分专卖
        8.2.3 俄罗斯烟草管制政策——自由竞争
        8.2.4 欧盟的烟草管制政策——开放竞争
        8.2.5 世界烟草管制政策对中国烟草的启示
    8.3 世界烟草政府规制政策概述及启示
        8.3.1 世界烟草政府经济性规制政策概述
        8.3.2 世界烟草政府社会性规制政策概述
        8.3.3 世界烟草政府规制政策对中国烟草的启示
    8.4 世界主要跨国烟草公司发展概述及启示
        8.4.1 菲利普·莫里斯公司发展概述
        8.4.2 英美烟草公司发展概述
        8.4.3 日本烟草公司发展概述
        8.4.4 世界主要跨国烟草公司发展经验对中国烟草的启示
第9章 中国烟草产业的改革发展方向
    9.1 烟草产业资源配置改革的理论分析
        9.1.1 “政府”和“市场”配置资源关系辨析
        9.1.2 中国烟草产业资源配置的特点和改革目标
    9.2 以实现公共卫生为目标,调整现行的烟草财税体制
        9.2.1 中国现行的烟草财税体制概述
        9.2.2 中国现行烟草财税体制的弊病
        9.2.3 调整现行烟草财税体制的建议
    9.3 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为目标,调整现行的计划资源体制
        9.3.1 中国烟叶资源配置体制的沿革及问题
        9.3.2 中国烟叶资源配置体制的改革建议
        9.3.3 中国卷烟计划资源配置体制沿革及问题
        9.3.4 中国卷烟计划资源配置体制的改革建议
        9.3.5 中国卷烟市场资源配置体制沿革及问题
        9.3.6 中国卷烟市场资源配置体制的改革建议
    9.4 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调整烟草行政管理体制
        9.4.1 调整政企合一管理体制,形成全国统一大市场
        9.4.2 调整产业组织结构,培育国际大企业、大品牌
        9.4.3 调整烟草业发展方向,走治理公司化、市场国际化、经营多元化之路
    9.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论文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8)民国时期的酒政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 民国时期酒的种类及酿造
    (一) 传统酒的主要种类
        1、 烧酒
        2、 黄酒
        3、 果酒
        4、 药酒
        5、 改制酒
        6、 酒精及假酒
    (二) 国外传入的酒的种类
        1、 葡萄酒
        2、 啤酒
        3、 香槟酒
二、 酿酒业
    (一) 清代酿酒业的发展概况
        1.发展的原因
        2.清代初期发展概况
        3.鸦片战争至清末中国酒业的发展状况
    (二) 民国时期的酿酒业
        1、 民国时期酿酒业的总体趋势
        2、 酿酒厂的发展
        3、 全国各地酿酒业的发展
    (三) 酿酒业发展的新特点
        1、 新式酿酒公司的成立
        2、 不少名酒在这一时期形成
        3、 酒精工业的兴起
        4、 酒厂的分工管理
        5、 酿酒工艺和技术的进步和完善
        6、 假酒的取缔
    (四) 酿酒业发展的原因
        1、 政府重视经济的政策
        2、 对酿酒业耗粮问题的重新认识
        3、 政府财政的短缺
三、 酒的传播、运输与销售
    (一) 酒的传播
        1、 酒的传播与促销
        2、 酒的运输
    (二) 酒肆的发展
        1、 大中城市新式、豪华酒店
        2、 大城市平民酒肆——以老北京大酒缸和柜台酒为例
        3、 平民酒馆
        4、 酒吧的兴起
    (三) 酒的销售
        1、 自产自销
        2、 销售商代销
四、 酒的政策(一)
    (一) 清代的酒政概述
        1、 清前期的酒税
        2、 清初酒业的发展与耗粮问题
        3、 禁酒政策的出台
        4、 酒税的加重
    (二) 北京政府时期酒的政策
        1、 北京政府的税收方针
        2、 中央专款的设立
        3、 烟酒税的建立
五、 酒的政策(二)
    (一) 南京国民政府前期的工商税收(1927—1937)
        1、 统一集中的理财方针
        2、 重新划分国家税和地方税
        3、 国家收入与地方收入标准案的重订与实施
        4、 统税的创立
        5、 烟酒税制的改革
        6、 土酒定额税的试办
        7、 印花税的不断完善
        8.国民政府前期的税制结构与收入状况
    (二) 抗日战争时期的酒政
    (三) 抗日战争结束后的酒政
    (四) 税务管理机关的演变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10)我国酒类管理工作现状、存在的问题及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序言
    1.1 问题的提出
    1.2 文献综述
    1.3 主要研究方法
    1.4 主要理论基础
    1.5 论文的框架结构
第二章 酒类管理的重要性和历史沿革
    2.1 酒的特殊性
        2.1.1 关系到人的健康
        2.1.2 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
        2.1.3 酒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
    2.2 酒类监管的必要性分析
        2.2.1 保障消费者权益的必然选择
        2.2.2 促进酒类产业和酒类市场健康发展的手段
        2.2.3 维护公共安全的客观需要
        2.2.4 国际通行惯例
    2.3 我国酒类管理的历史沿革
        2.3.1 古代酒政
        2.3.2 近代酒政
        2.3.3 新中国的酒政
第三章 酒类管理的现状
    3.1 酒类管理的一般情况
        3.1.1 没有统一的法律
        3.1.2 没有统一的管理机构
    3.2 上海市酒类市场管理的现状
        3.2.1 上海市酒类市场概述
        3.2.2 机构设置
        3.2.3 管理依据
        3.2.4 管理手段
第四章 上海酒类市场监管中的问题及分析
    4.1 立法层面上的分析
        4.1.1 相关理论背景概述
        4.1.2 法律可操作性不强
        4.1.3 自由裁量权的规定幅度过宽
    4.2 管理层面上的分析
        4.2.1 存在多头监管
        4.2.2 酒类专卖管理局权责不对称
        4.2.3 行政许可后置审批设置不合理
    4.3 监督管理人员素质分析
        4.3.1 法律知识相对薄弱
        4.3.2 专业技能有待提高
第五章 改进酒类市场监管的对策
    5.1 境外管理模式探析
        5.1.1 美国模式
        5.1.2 日韩模式
        5.1.3 香港模式
    5.2 境外管理模式的借鉴
        5.2.1 统一的酒法
        5.2.2 健全的许可证制度
        5.2.3 严格的监督管理机制
    5.3 对策
        5.3.1 制定统一的酒法,健全法律法规体系
        5.3.2 理顺职能,做到监督管理机构权责一致
        5.3.3 规范监督行为,提升执法的有效性
        5.3.4 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增强执法力量
注释
参考文献
后记

四、《山西省酒类管理条例》出台(论文参考文献)

  • [1]我国矿产资源所有权制度建设研究[D]. 王士亨. 山西大学, 2020(03)
  • [2]近代山西城市公共卫生研究(1909-1937)[D]. 张政. 山西师范大学, 2020(07)
  • [3]太原市食品安全信用监管问题研究[D]. 李璐.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0(08)
  • [4]省级旅游志编纂研究[D]. 高宏.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20(09)
  • [5]山西省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研究[D]. 宫丽华. 山西大学, 2019(01)
  • [6]宝鸡市食品质量安全现状分析及监管对策 ——以市售食用醋和熟牛肉为例[D]. 刘越剑.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6(09)
  • [7]专卖视野下中国烟草产业发展研究[D]. 胡安源. 山东大学, 2016(09)
  • [8]民国时期的酒政研究[D]. 杜锦凡. 山东师范大学, 2013(09)
  • [9]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山西省2011年食品安全重点工作方案的通知[J]. 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山西政报, 2011(10)
  • [10]我国酒类管理工作现状、存在的问题及思考[D]. 周存丽. 复旦大学, 2010(03)

标签:;  ;  ;  ;  ;  

《山西省酒类管理条例》发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