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机发动机转速在线检测电路设计

飞机发动机转速在线检测电路设计

一、飞机发动机转速的在线检测电路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王逸龙[1](2021)在《旋转状态下拉压模式压电能量采集器动力学设计及其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用于监测航空发动机中关键信息的传感器广泛遍布于静态部件上,而能用于转子部件的传感器却很少。这主要是由于转子的不可交互性、巨大的离心效应和缺乏可靠的能源供给等难题严重抑制了传感技术在转子部件中发展的可能性。为此,本文提出了一种结合能量采集与无线传感技术的全新监测方法,以实现对旋转机械进行长期、在线且直接地状态监测。能量采集器,作为一种能从环境中获取机械能的装置,可替代传统电池来实现电子设备的长期运行。因此,本文所提出的方法不仅打破了有线连接的限制,即:设备笨重且易损,也很好地解决了电池供能的缺陷,为将来开发先进航空发动机和其他类似旋转机械设备的在线状态监测系统提供了全新的思路。本研究率先评估了在航空发动机中实现能量采集的潜力。针对航空发动机恶劣的工作环境,本文提出了一种不仅能从发动机转动部件中采集能量并转换成电能,还能显着避免离心力负面影响的方法。通过利用结构非线性、力放大机制和压电效应,开发了一种高功率、宽工作频带的高效率压电式能量采集器。为了解析地研究该能量采集系统,建立了一个考虑了非线性刚度、阻尼和压电性以及由离心力和重力所致的静变形等因素的集中参数动力学模型。得到的解析解与实验结果吻合较好,而且理论研究结果表明,当利用离心力特性进行工作带宽拓展时,预测的有效增长率为172%。制作了一台重约21克的HC-PEH样机,并在平动简谐和旋转激励下进行了测试。结果显示,HC-PEH在旋转激励下性能更高。与传统的悬臂梁弯曲式能量采集器相比,HC-PEH在平动简谐和旋转激励下的发电性能、工作带宽和结构强度都明显更好。为了演示其性能,对一台22.52克重的改良型HC-PEH样机在0到2100转/分的旋转激励下进行了测试,得到最大输出功率为78.87毫瓦,1-毫瓦和10-毫瓦带宽分别为22.5赫兹和11.17赫兹,在1000转/分以上可同时点亮112个LED灯和持续驱动无线传感器。这一结果充分验证了在航空发动机转子部件中实现自供能技术的潜力。针对HC-PEH的性能在有偏置距离的旋转环境中会恶化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利用磁斥力来改善的方法。通过实验,研究了具有偏置距离的磁耦合和普通旋转HC-PEH系统的性能。结果表明,所提出方法可行,系统性能(峰值电压)提高了258.2%。为了全面了解系统的机电特性,建立了考虑非线性刚度、阻尼和压电效应的简化动力学模型,利用哈密顿原理得到了系统的控制方程,并用谐波平衡法导出了其近似解析解。仿真结果与实验数据吻合较好,验证了理论模型的可靠性。通过对理论模型进行参数分析发现,通过调整与磁力、离心力和弹性梁初始变形有关的参数,可使系统性能改善甚至最优化。这项工作为旋转能量采集技术的发展克服了一个重大障碍。针对弓形梁带有部分区域加厚的旋转HC-PEH系统,本文对其进行了参数化建模和动力学分析。基于欧拉-伯努利梁理论、扩展的哈密顿原理和伽辽金方法推导了旋转HC-PEH系统的控制方程。通过与实验数据进行对比,显示了数值仿真与实验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以此验证了所建立的分布参数模型。通过基于理论模型的数值仿真,研究了旋转HC-PEH系统在不同偏置距和轴向预紧力作用下的稳定性和非线性动力学行为。此外,本文还针对与系统结构设计直接相关的各因素进行了参数化研究,为理解能量采集器的电输出特性和优化电压-转速响应提供了基本指导。结果表明,弓形梁和压电片的设计参数对能量采集器系统的电输出有明显的影响。这部分工作很好地解决了此前的集中参数模型无法针对能量采集器结构给出物理解释的难题。针对因质心和扭转轴不重合而引起的弯扭耦合振动问题,本文实验和理论地研究了HC-PEH系统分别在平动和旋转激励下的振动特性和关键参数对弯扭耦合振动的影响规律。分别建立了系统在平动和旋转激励下的分布参数模型。推导了系统的控制方程并进行了数值求解。分别通过有限元分析和实验,对所建立模型进行了验证。有限元模态分析结果与所建立模型的数值结果吻合较好,动态响应的仿真结果也与实验匹配,并较好地预测了扭振引起的跳跃现象。此外,本研究还揭示了与扭振相关参数对电压-转速(频率)响应、稳态响应以及因扭振而起的跳跃现象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因扭振而起的混沌运动能激发跳跃现象,从而显着降低系统性能。在平动激励下,该现象的发生对系统的初始状态敏感,且会随着轴向预紧力、质心和扭转轴之间的偏心距离的增大而减小。此外,转动惯量的极端变化也可以抑制这种跳跃现象的发生。相比之下,在旋转激励中,则只能通过调节转动惯量来减缓负面影响,而不能抑制其发生。这项工作为本文所开发能量采集器和两端固支梁结构的设计提供了深入指导,为其工程应用铺下了坚实的基础。

程思恩[2](2021)在《某新型涡扇发动机加力燃油系统性能测试试验台研制》文中研究指明由于液压系统具体方向、速度、载荷程序控制及无级调速控制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工业的各个领域。特别是随着计算机软件技术、电子技术和通信技术的高速发展以及不同领域的应用,液压技术从原有的手动单一控制逐步迈向自动化控制,并广泛的应用于建筑、水利水电、冶金、矿山等各种工业领域,在航空测试领域中也大量采用了液压系统。发动机及其部附件在检修后就需要进行性能测试,由于我国目前的航空发动机多采用液压控制附件非电子式,如主燃油泵调节器、主燃油分配器、喷口-加力调节器、加力泵、滑油控制附件等。因此需要专用的液压试验台对检修后的发动机液压控制附件进行性能测试。然而,目前大多数测试系统仅能实现对简单的液压元件进行性能测试,其缺点是测试功能单一,集成度不高,工作效率低下,且测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人为差错,这完全不符合现在自动化测试的多功能的要求。为有效解决上述问题,本课题研制了一套基于虚拟仪器平台的计算机辅助测试系统,以实现数据采集、数据分析、数据处理的自动化液压综合试验设备,用于维修后的某新型涡扇发动机加力泵和应急放油附件的性能检测,这对提高测试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论文概述了不同压缩比的航空发动机原理,液压技术的相关发展,以及航空自动化在线检测系统;然后分别概述了加力泵、应急放油附件以及设备的主要性能参数,然后根据实验要求,设计了液压综合试验台设备的液压原理机构;根据液压原理图对液压比例阀、主燃油供油泵、位移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数据采集卡、PLC模块及其特殊功能模块进行了选型;然后以国产华研工控机为基础,并基于Lab VIEW系统开发了该试验台的测控系统,实现了加力泵和应急放油附件测试过程中的多通道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数据储存、等功能。最后以PLC作为下位机,Lab VIEW平台作为上位机,利用OPC技术实现了下位机与上位机之间的数据通信,编制了下位机与上位机相结合的测控系统程序;其中PLC模块主要负责数据的采集,Lab VIEW则完成数据的处理、显示及保存等。待试验台制造完成后,对其进行性能测试,试验结果表明:该试验台的功能全面,不仅满足加力泵和应急放油附件的测试精度的要求,而且测试过程简单,易操作方便,也避免了人为操作错误,效果良好,因此证明了本文的设计思路和设计方法是正确的、可行的。

张玉杰[3](2021)在《飞机机电系统部件健康状态在线估计方法研究》文中认为飞机机电系统是飞机核心系统之一,其安全运行是保障飞机正常飞行和乘员安全的必要条件。飞机机电系统安全运行的重要前提是组成飞机机电系统的机电部件(以下简称“飞机机电系统部件”)处于健康状态。但是飞机机电系统部件具有结构复杂、使用频繁、运行工况时变等特点,当其健康状态退化到一定程度,将导致飞机出现更严重的损伤,轻则造成飞机运维成本增加,重则引发飞机安全事故。健康状态在线估计是评估飞机机电系统部件的健康状态能否满足飞行任务保障要求,并为飞机机电系统部件视情维修提供决策参考的有效手段之一。它是指针对研究对象状态监测数据与健康状态表征参量映射关系以及健康状态表征参量演变规律进行研究,以实现健康状态表征参量在线估计的过程。在飞机机电系统部件在线运行过程中,其健康状态的退化过程往往较为复杂,主要体现在:(1)健康状态表征参量难以直接在线监测;(2)运行工况时变;(3)多失效模式耦合。复杂的退化过程使得飞机机电系统部件健康状态在线估计方法的性能,难以满足飞行任务保障和飞机机电系统部件视情维修需求。因此,本课题拟开展飞机机电系统部件健康状态在线估计方法研究,主要研究工作包括如下四个方面:(1)在机理模型能够反映部件间接监测数据和健康状态表征参量映射关系条件下,针对基于多元线性回归的在线间接健康因子构建方法中存在的自变量系数不稳定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机理模型的特征融合在线间接健康因子构建方法。在利用机理模型分析法从间接监测数据中提取多个性能退化特征基础上,使用弹性网络回归方法实现性能退化特征融合,通过正则化手段实现自变量系数的收缩,降低性能退化特征与健康状态表征参量之间强相关性对于自变量系数的影响,进而实现此类条件下飞机机电系统部件在线间接健康因子性能的提升。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可实现具有稳定自变量系数的在线间接健康因子构建,对此类条件下飞机机电系统部件健康状态的表征能力优于同类方法,具有较好的可解释性和精度性能。(2)在机理模型难以反映部件间接监测数据和健康状态表征参量映射关系条件下,针对基于多元线性回归的在线间接健康因子构建方法中存在的最优自变量子集难以确定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数据驱动的特征融合在线间接健康因子构建方法。在利用数据驱动方法从间接监测数据中提取多个性能退化特征基础上,使用逐步线性回归方法实现性能退化特征融合,通过统计检验筛选手段实现最优自变量子集的选择,降低性能退化特征与健康状态表征参量之间相关性不确定性对于自变量子集的影响,进而实现此类条件下飞机机电系统部件在线间接健康因子性能的提升。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可实现具有最优自变量子集的在线间接健康因子构建,对此类条件下飞机机电系统部件健康状态的表征能力优于同类方法,具有较好的可解释性和精度性能。(3)针对面向时变工况的强跟踪滤波自适应维纳过程健康状态在线估计方法中,存在的估计模型与突变间接健康因子难以匹配问题,提出一种工况突变影响抑制自适应健康状态在线估计方法。首先,设计基于状态空间模型的自适应健康状态在线估计模型,利用自适应维纳过程的递归更新能力,将历史间接健康因子数据,融入到健康状态在线估计模型中,在此基础上,通过所提饱和跟踪滤波方法,抑制工况突变引起的健康状态在线估计模型参数突变,保持自适应健康状态在线估计模型与突变间接健康因子的匹配性,进而实现自适应健康状态在线估计性能提升。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可实现具有工况突变影响抑制能力的自适应健康状态在线估计模型构建,与同类健康状态在线估计方法相比,具有工况突变影响抑制能力强、估计误差小的特点。(4)针对面向多失效模式耦合的Copula函数健康状态在线估计方法中,存在的估计模型与缓变间接健康因子难以匹配问题,提出一种多失效模式耦合缓变影响抑制融合健康状态在线估计方法。首先,设计基于联合概率分布的融合健康状态在线估计模型,利用Copula函数的概率融合能力,实现多失效模式间接健康因子联合概率分布函数求解,在此基础上,通过所提线性比例因子,抑制耦合关系变化引起的健康状态在线估计模型参数偏移,保持融合健康状态在线估计模型与缓变间接健康因子的匹配性,进而实现融合健康状态在线估计性能提升。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可实现具有多失效模式耦合缓变影响抑制能力的融合健康状态在线估计模型构建,与同类健康状态在线估计方法相比,具有耦合关系变化影响抑制能力强、估计误差小的特点。

费越[4](2020)在《航空发动机参数记录装置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某型航空发动机为引进型航空发动机,主要装备于我国现役先进战斗机,是未来主要的进口大推动力装置,为我国航空军事装备提供了有力的保证。机载参数记录装置(以下简称“EPT”)是该型装备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在飞行状态下,飞机发动机的工作状态参数主要由EPT进行记录,以供地面人员进行监控和分析。EPT的工作方式是发动机数字电子控制器将16位、12位发动机工作状态参数数据降精度成8位数据后,再对其转换的模拟信号进行采集与记录,此种方式不仅记录的参数较少、而且精度较低,导致EPT记录数据无法完整准确地反映发动机工作状态,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维护保障需求。因此,设计一款新型发动机参数记录装置,通过与航空发动机数字电子控制器建立通信,从数字电子控制器的检测接口读取和存储发动机工作状态参数信息,同时实现对数字电子控制器内部电源监控,实现对发动机状态参数的实时、准确、全面监控,以帮助地面人员对飞机在飞行过程中发动机的工作状态进行状态监控和故障分析,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1)在建立与电子控制器通信的基础上,制定了以STM32F103RCT6为控制核心的航空发动机参数记录系统总体方案,按照模块化设计的方法,将硬件系统设计分为电源电路模块、信号调理模块、USB接口模块、SD卡模块等,STM32芯片根据已设定的程序指令,按照一定的顺序向控制器发出指令,采集发动机参数信息并完成数据存储。2)在硬件平台基础上,设计嵌入式软件控制程序,实现了系统初始化、信号调理、I/O端口的读写、数据和命令的传输、存储管理;3)通过开发上位机监控软件,实现了采集数据的解析、分类、绘制参数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实际测试结果表明,通过对新型航空发动机参数记录装置的设计研究,实现了对发动机参数的快速采集以及以文件形式进行存储的功能,该系统还可通过USB接口与上位机PC直接连接,对数据进行读取,读写速度快、插拔方便、功耗低、可靠性高,具有较强的实际应用价值。

孔得琳[5](2020)在《某型航空发动机用起发电机系统的优化设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飞机上由液压、燃气涡轮等对飞机发动机进行起动,但是在发动机起动后就不再工作,浪费了飞机上许多空间。随着科技的发展,飞机用电也增多,飞机可利用的空间也越来越小,采用起动发电技术,将飞机上电源发电系统中的发电机用作电动机,在发动机起动时拖动发动机起动,在发动机正常运转时,拖动航空起动发电机高速运行发电。起动发电技术的发展省去航空发动机特有起动装置,节省飞机大量空间,降低了占用空间、系统重量及成本,对于目前飞机的起动以及发电系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永磁同步电机以其高功率密度、效率高、损耗小、体积小等优点使得其应用于航空起动发电系统具有很大优势,对于系统的小型化、轻量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目前用电量小的飞机起动发电系统为低压直流起动发电系统,而至今低压直流起动发电系统主要采用的还是有刷直流起动发电系统,系统重量大,效率低,本课题针对低压大功率起动发电系统的轻量化、小型化要求,采用永磁同步电机完成系统小型轻量化的优化设计。由小型化航空起动发电系统对航空起动发电机设计的尺寸以及性能指标要求分析,进行航空起动发电机的设计,根据航空系统安全可靠性、功率密度高、强磁弱磁能力等性能要求确定电机槽极配合、转子结构等参数的电机设计方案。并利用电磁仿真对所确定的电机结构进行调整,得到起动发电机的设计。分析电机电磁仿真结果,验证电机设计方案。在所设计电机的定子结构相同情况下,利用新型电机完成对所设计的起动发电机的优化设计,通过对新型电机极槽配合方式、转子结构以及气隙尺寸等电机参数进行电磁仿真优化设计,得到小型化系统的电机优化设计方案。并对电机强磁弱磁性能进行优化设计,通过结构调整来提高永磁同步电机的调磁能力。实现航空起动发电机的优化设计。得到了两种优化方案,确定一种新型电机优化方案与之前所设计的电机方案作对比,针对轻量化、小型化要求完成电机转子、外壳、电机轴、前后端盖以及磁钢压板等主要结构设计。完成控制器硬件电路的模块划分。针对低压大功率系统的大电流、发热严重问题以及系统高频控制要求,完成主要元器件的选择,并构建主要模块即驱动功率模块的设计框架,并完成整体的控制器硬件电路设计,实现与优化大电流、高频系统的控制。对控制器硬件电路进行板块化划分,设计控制器三相电流及母线电流传递及散热结构,解决系统大电流及发热严重等问题,完成航空起动发电系统总体结构设计。搭建航空起动发电系统的实验平台,通过电机基本实验对控制器硬件设计进行验证调试。通过静态力矩系数测试实验,对电机设计参数进行验证;通过起动发电系发电及带载实验,系统在发电空载及带载情况下电流仍呈良好的正弦性波形,并且电压稳定输出28V,系统整体设计得以验证。

陈洪伟[6](2020)在《混合动力无人飞机的能源管理系统设计与研究》文中指出随着传统能源的逐渐匮乏及环境污染的日益加剧,人类对新能源和环保问题更加重视。传统燃油动力无人飞机因耗油、污染和噪声的因素,未来发展将受到限制,纯电动无人飞机无污染但受限于当前电池能量的密度约束,所以混合动力无人飞机应运而生,既结合了燃油动力无人飞机的动力性,又弥补了纯电动无人飞机的续航能力和负载能力的不足。本文对混合动力无人飞机的能源管理系统进行设计与研究,对发电机整流系统、电池组管理系统和能源管理策略等的关键技术展开研究,以满足系统的动力性和经济性,同时提升系统的直流母线电压的稳定性。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首先,对混合动力系统的总体方案进行设计。论述了三种不同的混合动力结构,比较了各种结构的优缺点,最终选择串联式混合动力结构。综合考虑无人飞机的动态特性和结构模式要求,选择发动机-发电机组作为系统主能量源,锂电池组作为辅助电源,并对各能源模块进行配置选型。其次,进行永磁同步发电机整流器系统研究,搭建了永磁同步发电机和PWM整流器的数学模型,选用了SVPWM调制方法。对id=0和单位功率因数控制策略进行理论研究,分析永磁同步发电机在不同控制策略下的稳态特性,提出了一种适用于串联式混合动力系统的复合控制策略,在低负载下采用id=0控制策略减少电机内部损耗,高负载下采用单位功率控制策略提升发电系统的效率和功率因数。最后分别对两种控制策略和复合控制策略进行仿真,验证了永磁同步发电系统具有良好的电压稳定性和复合控制策略提升了发电系统的功率因数。然后,研究了储能锂电池管理系统,采用安时积分和电压开路复合算法来精确估算电池剩余电荷量,为电池均衡技术和电池充放电控制提供理论参考。针对传统的电池均衡技术难以满足混合动力无人飞机的需求,提出了一种主被动均衡充电控制技术,加快了均衡速度,降低了电池均衡过程的损耗。选用Buck-Boost变换器作为锂电池组能量双向传输电路,研究了其充放电控制策略,以满足储能锂电池组在负载不同下的工作模式切换要求,提高系统在运行过程中的动态性能,并进行了仿真验证。接着,设计混合动力无人飞机能源管理系统的控制策略,根据系统不同的工作状态建立有限状态机控制策略,快速准确控制双向DC/DC变换器的工作模式,合理分配混合动力输出功率,确保混合动力系统的运行稳定性,仿真验证了控制策略的可行性。最后搭建了混合动力无人飞机能源管理系统的实验样机,并给出了系统硬件设计及软件流程设计,包括各模块硬件电路设计和软件设计流程。实验结果验证了本课题采用的整流控制策略、双向DC/DC控制方法及能源管理控制策略的可行性。

张红岩[7](2020)在《航空变频交流发电机控制器研究》文中认为多电飞机在逐步取消液压和气源系统的同时,电源容量要大幅扩充。目前航空发电机的单机容量有限,要为多电飞机的负载供电,需要多台发电机同时工作,使得电源系统复杂度相应增加。其通用发电机控制器(Generator Control Unit,GCU)除了在发电机变转速和变负载条件下维持电压调节点处电压恒定的主功能外,也要与汇流条功率控制器配合,完成飞机电网的供电、故障定位与隔离。本课题以额定功率为250k VA的无刷变频三级式交流起动发电机作为研究对象,其频率范围为360~800Hz,重点对其配套发电机控制器的调压设计、控制保护功能及旋转整流器故障检测技术展开研究。首先,本文介绍了三级式同步发电机的结构及发电调压原理,根据dq坐标系下的数学方程,在Simulink中建立电励磁同步发电机和永磁同步电机模型。采用基于模糊控制的电压调节策略,提高在全速域和各种负载工况下发电系统的电压调节性能,并通过仿真进行验证。其次,在双通道多电飞机电源系统的环境下,对发电机控制器的通用控制及保护功能进行研究,理论分析了在直流分量影响下差动保护误动作的机理。然后,从换相的角度理论分析了旋转整流器故障状态下主励磁机励磁电流的谐波含量,并通过有限元软件构建电机的二维模型仿真验证;同时,采用有限元模型与Simplorer的联合仿真,搭建了旋转整流器故障模型,探讨了基于直流母线电压的旋转整流器短路故障的检测技术。最后,设计了控制器的硬件电路,在硬件平台的基础上,设计了软件程序。基于软硬件设计,在实验平台上验证了调压器的调压策略,优化了发电系统的动态响应性能。

刘森,张书维,侯玉洁[8](2020)在《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改革探索》文中研究表明根据国家对职业教育深化改革的最新要求,解读当前"三教"改革对于职教教育紧迫性和必要性,本文以3D打印技术专业为切入点,深层次分析3D打印技术专业在教师、教材、教法("三教")改革时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并对"三教"改革的一些具体方案可行性和实际效果进行了探讨。

刘伟民[9](2020)在《航空发动机健康管理系统数字仿真平台关键技术研究》文中提出航空发动机健康管理作为提高航空发动机可靠性、可用性与安全性的重要手段之一,一直是航空制造业、运输业和维修业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为了方便后人对航空发动机健康管理系统架构进行探索,并对健康管理相关算法进行仿真验证,本文针对航空发动机健康管理系统,设计并构造了一个航空发动机健康管理系统数字仿真平台,并在建立了某型发动机退化模型的基础上,在平台上设计与验证了部分航空发动机健康管理算法。论文主要工作内容如下:首先,开展航空发动机健康管理系统需求分析和构架设计的研究。通过文献调研,对航空发动机健康管理系统进行需求定义,对航空发动机健康管理系统数字仿真平台进行具体需求分析,并以此为基础,结合课题组实际情况和硬件水平,将需求进行进一步分解,根据仿真平台需求分解,采用典型C/S软件架构,将系统定义为机载、地面和用户终端健康管理子系统,并对整体软件功能架构进行了定义;然后,开展健康管理系统关键算法的研究。首先建立JT9D部件级模型,并在测绘NASA公开文献和数据的基础上,建立JT9D发动机退化模型,对航空发动机健康管理系统的算法进行需求与功能分析,提出基于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CNN)的航空发动机故障诊断算法和基于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Long Short-Term Memory,LSTM)的剩余寿命预估算法,并对算法进行了验证和结果分析。其次,进行健康管理系统仿真平台各子系统设计与实现的工作。设计仿真平台的网络数据链构架,并分别对机载、地面和用户终端健康管理仿真子系统进行构架设计,决定各子系统中数据管理、算法集成、软件架构和数据储存等关键技术路径,为各个子系统的实现提供解决方案,并完成各个子系统具体的编码工作;最后,进行健康管理系统仿真平台与算法集成验证的工作。在硬件在环仿真平台上验证机载健康管理仿真子系统,在某商用云服务器上验证地面健康管理仿真子系统,在PC端和移动终端验证用户终端健康管理仿真子系统的各项功能,然后验证传感器故障诊断算法、发动机剩余寿命预估算法和故障报警等功能,集成所有子系统,对照定义的需求对发动机健康管理仿真系统进行整体验证。

孙磊[10](2020)在《基于预测控制的EMA数字伺服驱动控制系统研究》文中提出机电作动器(EMA)在航空航天领域中作为飞行控制系统和起落架系统的执行机构,一般需具备响应速度快、可靠性高和环境适应性强的特点。本文以良好的动态响应和抗干扰性能为目标,以数字信号处理器和智能功率模块为核心,设计一套全数字化的EMA伺服驱动控制系统,在控制器中应用预测控制算法,研究基于预测控制的EMA伺服驱动控制系统的性能。首先,介绍本文EMA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分别建立永磁同步电机和机械传动系统两部分的数学模型。以矢量控制三环级联结构和空间矢量脉宽调制技术作为伺服驱动控制系统的整体策略,根据预测控制算法原理,设计包含延时补偿、非线性补偿和参数辨识的无差拍电流预测控制器和包含预测模型、反馈校正和滚动优化的速度模型预测控制器以改善传统PI控制的不足,通过搭建各控制器及EMA整体系统的仿真模型验证控制方案的有效性。其次,设计以TMS320F28335和EPM240T100C5N为核心的数字控制硬件电路,以PM300DV1A120为核心的功率驱动硬件电路。采用程序语言设计嵌入式软件系统,实现EMA伺服驱动系统中的故障保护、预测控制算法等功能。最后,基于软硬件搭建试验平台,试验验证基于预测控制的EMA数字伺服控制驱动系统的有效性。

二、飞机发动机转速的在线检测电路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飞机发动机转速的在线检测电路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1)旋转状态下拉压模式压电能量采集器动力学设计及其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航空发动机状态监测技术的研究现状
        1.2.1 发动机故障类型
        1.2.2 发动机故障诊断技术
    1.3 无线传感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前景
    1.4 能量采集技术的研究现状
    1.5 拉压模式压电能量采集器研究现状
    1.6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拉压模式压电能量采集器性能和振动特性研究
    2.1 引言
    2.2 能量采集方法与理论模型
    2.3 DUFFING系统和能量采集器的工作带宽
    2.4 实验设备
    2.5 结果与讨论
        2.5.1 HC-PEH在旋转与平动激励下的性能对比
        2.5.2 关于HC-PEH偏置距离的理论研究
        2.5.3 拉压模式与弯曲模式压电能量采集器的性能比较
        2.5.4 HC-PEH发电演示和无线传感器系统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偏置距离对拉压模式压电能量采集器性能的负面影响及其解决方法
    3.1 引言
    3.2 系统设计和实验研究
    3.3 理论建模与动力学特性分析
    3.4 对系统响应的参数化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旋转状态下拉压模式压电能量采集器的参数化建模和动力学分析
    4.1 引言
    4.2 动力学模型简化与公式推导
    4.3 伽辽金离散与控制方程
    4.4 弓形梁的有限元分析
    4.5 模型验证
    4.6 系统动力学特性的变化规律
        4.6.1 势能阱的变化规律
        4.6.2 相轨迹的变化规律
        4.6.3 电压-转速响应的变化规律
        4.6.4 稳态响应的变化规律
    4.7 重要参数对非线性硬化响应的影响
    4.8 本章小结
第5章 拉压模式压电能量采集器弯扭耦合振动研究
    5.1 引言
    5.2 基于平动激励的HC-PEH弯扭耦合动力学模型
    5.3 伽辽金离散与控制方程
    5.4 实验与仿真结果对比
    5.5 系统在平动激励下弯扭耦合振动的动力学特性
        5.5.1 第一阶扭转模态对非线性响应的影响
        5.5.2 弯扭耦合振动的稳态响应
        5.5.3 各参数对提前跳跃现象的影响规律
    5.6 基于旋转应用的弯扭耦合HC-PEH的动力学特性分析
        5.6.1 基于旋转环境的HC-PEH弯扭耦合动力学模型
        5.6.2 基于实验结果的参数识别与数值仿真
        5.6.3 参数分析
    5.7 本章小结
结论
附录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2)某新型涡扇发动机加力燃油系统性能测试试验台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本文研究背景
    1.2 本文研究目的
    1.3 国内外相关技术研究现状分析
        1.3.1 液压技术研究现状分析
        1.3.2 航空自动化在线检测系统
        1.3.3 液压测试技术的发展与现状
        1.3.4 虚拟仪器
        1.3.5 工业现场基于PLC的数据采集系统的发展
        1.3.6 LabView与 PLC结合应用状况概况
    1.4 本文研究内容
2 主要性能参数
    2.1 设计产品主要性能参数
        2.1.1 加力泵主要性能参数
        2.1.2 应急放油附件主要性能参数
    2.2 设备主要参数
        2.2.1 燃油系统参数要求
        2.2.2 应急放油附件密封、气密性、泄露试验系统参数要求
        2.2.3 加力泵轴承润滑系统
        2.2.4 设备润滑系统
        2.2.5 主传动系统参数要
        2.2.6 数据采集系统
        2.2.7 电气系统要求
        2.2.8 试验器外形、布局要求
3 试验器液压系统设计与制造
    3.1 燃油系统设计
        3.1.1 H1、H2 试验系统设计
        3.1.2 H4、H5、H8 试验系统设计
        3.1.3 H3、H6、H10 试验系统设计
    3.2 应急放油附件流量试验系统设计
    3.3 应急放油附件密封、气密性、泄露试验系统设计
    3.4 润滑与传动系统设计
        3.4.1 加力泵轴承润滑系统设计
        3.4.2 设备主传动及润滑系统
    3.5 辅助系统
    3.6 液压系统的制作
4 电气控制系统设计
    4.1 控制系统设计
        4.1.1 操作台按钮布局设计
        4.1.2 电源控制设计
        4.1.3 转速控制设计
        4.1.4 加热系统控制设计
    4.2 在线测量系统设计
    4.3 测试软件系统设计
    4.4 试验操作设计
    4.5 在线检测功能设计
    4.6 安全处理
    4.7 监控系统
        4.7.1 监控设计
        4.7.2 视屏数据存储、回放方案
    4.8 故障自检系统
5 测试结果及分析
    5.1 操作流程
        5.1.1 系统检查
        5.1.2 测试前准备
        5.1.3 开启操作软件
        5.1.4 用户管理
        5.1.5 系统配置
        5.1.6 通道校准
        5.1.7 试验监控
        5.1.8 数据上传
        5.1.9 测试流程
    5.2 试验验证
        5.2.1 加力泵试验参数验证情况
        5.2.2 应急放油附件技术参数验证情况
        5.2.3 加力泵轴承润滑系统参数验证情况
        5.2.4 设备润滑系统参数验证情况
参考文献
致谢

(3)飞机机电系统部件健康状态在线估计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飞机机电系统部件健康状态估计研究现状
        1.2.2 数据驱动健康状态在线估计方法研究现状
        1.2.3 研究现状总结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1.4 本文结构安排
第2章 基于机理模型的特征融合在线间接健康因子构建
    2.1 引言
    2.2 基于机理模型的特征融合在线构建方法
        2.2.1 问题定义
        2.2.2 基于机理模型分析的性能退化特征提取
        2.2.3 基于自变量系数收缩的性能退化特征融合
        2.2.4 基于机理模型的特征融合在线间接健康因子构建原理
    2.3 EMA典型失效模式分析和驱动电机MLD模型
        2.3.1 EMA简介
        2.3.2 EMA典型失效模式分析
        2.3.3 EMA驱动电机MLD模型构建
    2.4 实验与分析
        2.4.1 实验设置
        2.4.2 EMA仿真数据集在线间接健康因子构建实验与评估
        2.4.3 EMA实测数据集在线间接健康因子构建实验与评估
        2.4.4 实验结果总结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数据驱动的特征融合在线间接健康因子构建
    3.1 引言
    3.2 基于数据驱动的特征融合在线构建方法
        3.2.1 问题定义
        3.2.2 基于数据驱动的性能退化特征提取
        3.2.3 基于自变量子集选择的性能退化特征融合
        3.2.4 基于数据驱动的特征融合在线间接健康因子构建原理
    3.3 APU典型失效模式分析
        3.3.1 APU简介
        3.3.2 APU典型失效模式分析
    3.4 实验与分析
        3.4.1 实验设置
        3.4.2 APU仿真数据集在线间接健康因子构建实验与评估
        3.4.3 APU实际数据集在线间接健康因子构建实验与评估
        3.4.4 实验结果总结
    3.5 两类在线间接健康因子构建方法适用性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工况突变影响抑制自适应健康状态在线估计
    4.1 引言
    4.2 工况突变影响抑制自适应在线估计方法
        4.2.1 问题定义
        4.2.2 基于自适应维纳过程的健康状态在线估计模型构建
        4.2.3 基于饱和跟踪滤波的健康状态在线估计模型更新
        4.2.4 工况突变影响抑制自适应健康状态在线估计原理
    4.3 实验与分析
        4.3.1 实验设置
        4.3.2 EMA仿真数据集自适应健康状态在线估计实验与评估
        4.3.3 EMA公开数据集自适应健康状态在线估计实验与评估
        4.3.4 APU仿真数据集自适应健康状态在线估计实验与评估
        4.3.5 APU实际数据集自适应健康状态在线估计实验与评估
        4.3.6 实验结果总结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多失效模式耦合缓变影响抑制融合健康状态在线估计
    5.1 引言
    5.2 多失效模式耦合缓变影响抑制融合在线估计方法
        5.2.1 问题定义
        5.2.2 基于Copula函数的融合健康状态在线估计模型构建
        5.2.3 基于线性比例因子的融合健康状态在线估计模型修正
        5.2.4 多失效模式耦合缓变影响抑制融合健康状态在线估计原理
    5.3 实验与分析
        5.3.1 实验设置
        5.3.2 EMA仿真数据集融合健康状态在线估计实验与评估
        5.3.3 EMA实测数据集融合健康状态在线估计实验与评估
        5.3.4 APU仿真数据集融合健康状态在线估计实验与评估
        5.3.5 实验结果总结
    5.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4)航空发动机参数记录装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工作的背景与意义
    1.2 相关领域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主要贡献与创新
    1.4 本论文的结构安排
第二章 航空发动机参数记录装置的研制分析
    2.1 嵌入式系统
        2.1.1 嵌入式系统硬件
        2.1.2 嵌入式系统软件
        2.1.3 微控制器ARM
    2.2 主要设计要求
        2.2.1 功能性指标
        2.2.2 技术性指标
        2.2.3 可靠性保障要求
    2.3 航空发动机参数记录装置整体构架
    2.4 嵌入式控制系统的开发流程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航空发动机参数记录装置设计与实现
    3.1 硬件系统设计
        3.1.1 硬件整体架构
        3.1.2 电源电路设计
        3.1.3 信号调理电路设计
        3.1.4 USB接口电路设计
        3.1.5 TF卡存储电路设计
        3.1.6 主控制器设计
        3.1.7 RS232电路设计
        3.1.8 JTAG调试接口设计
        3.1.9 PCB电路设计
        3.1.10 壳体设计
    3.2 嵌入式软件设计
        3.2.1 嵌入式软件结构设计
        3.2.2 程序模块化设计
        3.2.3 嵌入式程序实现
    3.3 上位机软件设计
        3.3.1 上位机功能设计
        3.3.2 上位机系统结构设计
    3.4 航空发动机参数记录装置实物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航空发动机参数记录装置验证与分析
    4.1 实验验证
        4.1.1 实验准备
        4.1.2 实验情况
    4.2 试验结论
    4.3 对比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5.1 全文总结
    5.2 后续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5)某型航空发动机用起发电机系统的优化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课题来源
        1.1.2 飞机电源系统概述
        1.1.3 课题研究意义
    1.2 航空起动发电系统研究现状
        1.2.1 起动发电系统工作原理
        1.2.2 航空起动发电系统研究现状
        1.2.3 低压大功率永磁同步起动发电系统关键技术
    1.3 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航空起动发电机设计与分析
    2.1 引言
    2.2 电机性能指标分析
    2.3 航空起动发电机方案设计
    2.4 电磁仿真结果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新型电机优化设计
    3.1 引言
    3.2 切向式永磁同步电机
    3.3 航空起动发电机电磁优化设计
        3.3.1 极槽配合方式优化设计
        3.3.2 转子结构优化设计
        3.3.3 强磁弱磁性能优化设计
    3.4 电机结构优化设计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控制器硬件及结构设计
    4.1 引言
    4.2 控制器硬件电路设计
        4.2.1 主控模块设计
        4.2.2 驱动功率模块设计
        4.2.3 信号检测模块设计
        4.2.4 通讯模块设计
        4.2.5 电源模块设计
    4.3 控制器结构设计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航空起动发电系统的试验与分析
    5.1 引言
    5.2 系统实验平台搭建及基础性实验
        5.2.1 系统实验平台搭建
        5.2.2 系统基础性实验
    5.3 电机的静态力矩系数测试实验
    5.4 系统发电实验
    5.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6)混合动力无人飞机的能源管理系统设计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混合动力无人飞机研究现状
        1.2.2 能源管理策略研究现状
    1.3 混合动力无人飞机关键技术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混合动力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2.1 混合动力结构方案选型
    2.2 混合动力系统总体方案与工作模式
        2.2.1 混合动力系统总体方案
        2.2.2 混合动力系统工作模式
    2.3 混合动力系统能源模块配置选型
        2.3.1 发动机选型
        2.3.2 电机选型
        2.3.3 储能电池选型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永磁同步发电机整流系统
    3.1 永磁同步发电系统的数学建模
        3.1.1 永磁同步发电机的数学模型
        3.1.2 PWM整流器的数学模型
    3.2 永磁同步发电系统的控制策略
        3.2.1 id=0 控制方法
        3.2.2 单位功率因数控制策略
    3.3 永磁同步发电机复合控制策略
    3.4 仿真分析
        3.4.1 两种矢量控制策略的对比仿真分析
        3.4.2 永磁同步发电机复合控制策略仿真分析
    3.5 本章小节
第四章 储能锂电池组管理系统
    4.1 电池的SOC值估算方法
    4.2 储能电池均衡控制
    4.3 双向DC/DC变换器充放电控制
        4.3.1 双向DC/DC拓扑结构选择
        4.3.2 双向DC/DC工作原理及建模
        4.3.3 充电模式电流控制策略与仿真验证
        4.3.4 放电模式电流控制策略与仿真验证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能源管理控制策略
    5.1 混合动力能源分配与控制方法
    5.2 有限状态机能量管理控制策略
        5.2.1 不同工作模式的功率流分析
        5.2.2 有限状态机能源管理策略的实现
    5.3 有限状态机能量控制策略仿真验证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系统控制器设计及实验验证
    6.1 系统软硬件设计
        6.1.1 电源模块
        6.1.2 信号检测模块
        6.1.3 PWM驱动模块
        6.1.4 通讯电路
        6.1.5 系统软件设计
    6.2 系统实验验证与分析
        6.2.1 发电机整流控制器验证
        6.2.2 电池管理系统实验验证
        6.2.3 混合动力工作模式验证
    6.3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论文工作总结
    7.2 后续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的学术成果

(7)航空变频交流发电机控制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注释表
缩略词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课题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3 课题研究现状
        1.3.1 发电机控制器技术性能及指标
        1.3.2 发电机控制器研究现状
        1.3.3 发电机故障诊断及保护功能研究现状
        1.3.4 旋转整流器故障检测技术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三级式同步发电机系统的原理与建模
    2.1 引言
    2.2 变频交流发电系统介绍
    2.3 三级式同步电机的建模
        2.3.1 电励磁同步发电机
        2.3.2 永磁同步电机
    2.4 基于Simulink的发电系统仿真
        2.4.1 三级式发电机模型
        2.4.2 励磁主功率模型
        2.4.3 控制周期计算模型
        2.4.4 有效值计算模型
        2.4.5 调压模型
        2.4.6 发电系统仿真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航空多电飞机发电机控制器控制保护单元
    3.1 引言
    3.2 多电飞机电源系统
        3.2.1 VFSG起动模式
        3.2.2 VFSG发电模式
    3.3 GCU的控制功能
    3.4 GCU的保护功能
        3.4.1 GCU的保护项目
        3.4.2 馈线直流分量对差动保护误动作的机理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旋转整流器故障检测技术研究
    4.1 引言
    4.2 基于励磁机励磁电流的旋转整流器故障检测方法
        4.2.1 旋转整流器正常工作时的谐波含量分析
        4.2.2 旋转整流器开路故障时的谐波电流分析
        4.2.3 旋转整流器短路故障时的谐波电流分析
        4.2.4 Simplorer仿真验证
    4.3 基于直流母线电压的旋转整流器故障检测方法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发电机控制器系统软硬件设计
    5.1 引言
    5.2 硬件设计
        5.2.1 GCU板卡与接口设计
        5.2.2 辅助电源电路
        5.2.3 主控电路
        5.2.4 励磁主功率电路
        5.2.5 采样调理电路
        5.2.6 接触器驱动电路
    5.3 软件设计
        5.3.1 GCU工作模式选择设计
        5.3.2 主程序设计
        5.3.3 采样调压程序
        5.3.4 自检功能设计
        5.3.5 保护功能设计
    5.4 系统调压实验与分析
        5.4.1 稳态调压实验
        5.4.2 动态调压实验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工作总结
    6.2 后期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8)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改革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1 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面临的突出问题
    1.1 师资团队的教学素养相对偏差
    1.2 3D打印技术专业教材不成体系,资源匮乏
    1.3 教法难以提升学生参与的主动性
2 3D打印技术应用专业“三教”改革措施
    2.1 通过“名师引领、双元结构、分工协作”的准则塑造团队
        2.1.1 依托有较强影响力的带头人,有效开发名师所具备的引领示范效果
        2.1.2 邀请大师授教,提升人才的技术与技能水准
    2.2 推进“学生主体、育训结合、因材施教”的教材变革
        2.2.1 设计活页式3D打印教材
        2.2.2 灵活使用信息化技术,形成立体化的教学
    2.3 创新推行“三个课堂”教学模式,推进教法改革
        2.3.1 采取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法
        2.3.2 构建与推进更具创新性的“三个课堂”模式

(9)航空发动机健康管理系统数字仿真平台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注释表
下标
缩略词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航空发动机健康管理构架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航空发动机健康管理算法研究现状
        1.3.1 故障诊断算法
        1.3.2 剩余寿命预估算法
    1.4 本文的内容安排
第二章 健康管理系统数字仿真平台需求分析与构架设计
    2.1 引言
    2.2 需求分析
        2.2.1 健康管理系统需求分析
        2.2.2 仿真平台功能需求分析
        2.2.3 算法需求分析
    2.3 构架设计
        2.3.1 仿真平台需求分解
        2.3.2 仿真平台构架设计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健康管理系统关键算法需求分析与设计
    3.1 引言
    3.2 航空发动机模型及其退化模型简介
        3.2.1 JT9D发动机模型建立
        3.2.2 JT9D发动机退化模型建立
    3.3 航空发动机传感器故障诊断算法
        3.3.1 卷积神经网络简介
        3.3.2 卷积神经网络的推导
        3.3.3 基于CNN的传感器故障诊断算法设计
        3.3.4 传感器故障诊断算法验证与结果分析
    3.4 航空发动机剩余寿命预估算法
        3.4.1 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简介
        3.4.2 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推导
        3.4.3 基于LSTM的剩余寿命预估算法设计
        3.4.4 剩余寿命预估算法验证与结果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健康管理系统仿真平台子系统设计
    4.1 引言
    4.2 机载健康管理仿真子系统设计
    4.3 地面健康管理仿真子系统设计
    4.4 用户终端健康管理仿真子系统设计
    4.5 仿真平台网络功能实现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健康管理系统仿真平台与算法集成验证
    5.1 引言
    5.2 系统集成验证
        5.2.1 机载健康管理仿真子系统
        5.2.2 地面健康管理仿真子系统
        5.2.3 用户终端健康管理仿真子系统
    5.3 功能验证
        5.3.1 传感器故障诊断算法验证
        5.3.2 剩余寿命预估算法验证
        5.3.3 故障报警功能验证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论文工作总结
    6.2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10)基于预测控制的EMA数字伺服驱动控制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注释表
缩略词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1.2 EMA系统的研究现状
    1.3 EMA系统的关键技术
    1.4 本课题主要的研究内容
第二章 EMA数字伺服驱动控制系统组成及模型
    2.1 EMA系统结构与原理
    2.2 永磁同步电机模型
        2.2.1 数学模型及坐标变换
        2.2.2 矢量控制技术
        2.2.3 空间矢量脉宽调制技术
    2.3 机械传动系统模型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EMA数字伺服驱动系统预测控制算法研究
    3.1 基于DBC的电流环控制策略
        3.1.1 无差拍控制原理
        3.1.2 DBC电流控制器设计
        3.1.3 仿真验证
    3.2 基于MPC的速度环控制策略
        3.2.1 模型预测控制原理
        3.2.2 MPC速度控制器设计
        3.2.3 仿真验证
    3.3 EMA系统整体仿真验证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EMA伺服驱动控制系统硬件电路和软件系统设计
    4.1 硬件电路设计
        4.1.1 电源转换电路
        4.1.2 功率驱动电路
        4.1.3 数字控制电路
    4.2 软件系统设计
        4.2.1 软件系统结构
        4.2.2 初始化程序
        4.2.3 定时中断预测控制算法程序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EMA伺服驱动控制系统的性能试验
    5.1 电流环性能试验
    5.2 速度环性能试验
    5.3 基于预测控制器的EMA系统性能试验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四、飞机发动机转速的在线检测电路设计(论文参考文献)

  • [1]旋转状态下拉压模式压电能量采集器动力学设计及其性能研究[D]. 王逸龙.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21(02)
  • [2]某新型涡扇发动机加力燃油系统性能测试试验台研制[D]. 程思恩. 四川大学, 2021(02)
  • [3]飞机机电系统部件健康状态在线估计方法研究[D]. 张玉杰.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21(02)
  • [4]航空发动机参数记录装置研究[D]. 费越. 电子科技大学, 2020(03)
  • [5]某型航空发动机用起发电机系统的优化设计[D]. 孔得琳.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20
  • [6]混合动力无人飞机的能源管理系统设计与研究[D]. 陈洪伟. 江苏大学, 2020(02)
  • [7]航空变频交流发电机控制器研究[D]. 张红岩.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20(07)
  • [8]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改革探索[J]. 刘森,张书维,侯玉洁. 数码世界, 2020(04)
  • [9]航空发动机健康管理系统数字仿真平台关键技术研究[D]. 刘伟民.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20(07)
  • [10]基于预测控制的EMA数字伺服驱动控制系统研究[D]. 孙磊.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20(07)

标签:;  ;  ;  

飞机发动机转速在线检测电路设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