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学中语境的设置与应用

英语教学中语境的设置与应用

一、英语教学中语境的设置与运用(论文文献综述)

孔令莹[1](2021)在《情境认知理论在小学英语绘本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英语绘本以精美的图画、精巧的文字和精彩的故事,为学生创造了真实的语言学习环境,已经成为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重要资源。然而,在鼓励英语绘本进课堂的同时,如何有效发挥英语绘本的情境优势成为一线教师的一大挑战。情境认知理论强调知识来源于情境,学习在情境中发生,这与英语绘本蕴含的情境性不谋而合。因此,本文以情境认知理论为依托,研究情境认知理论在小学英语绘本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本文以天津市H小学六年级E班的学生为研究对象,综合利用文献法、观察法、访谈法和行动研究法,在了解现状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实践,探析基于情境认知理论的小学英语绘本阅读教学对学生的英语阅读产生的影响。首先,通过两轮行动研究,将情境认知理论的核心思想融入小学英语绘本阅读教学全过程,构建了情境感知、情境体验、情境演绎、情境反思的教学模式。然后,根据实施效果,结合课堂观察记录和师生访谈结果,借助SPSS对前、后测结果进行分析,发现在情境认知理论指导下进行小学英语绘本阅读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成绩,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兴趣。最后,本文结合行动研究中出现的问题及教学反思,从英语绘本选择、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过程安排和教学评价开展四个方面,为今后小学英语绘本阅读教学的开展提出一些建议。

袁雪[2](2021)在《北京市某民办小学英语语用能力培养的教学策略研究》文中认为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英语语用能力。根据语用学理论(Pragmatics)和二语习得理论(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简称SLA),小学阶段是进行系统化语言学习的关键期。语用学强调的就是提高语言学习者在真实的语境中运用语言交流的能力,这一点在新课标中也对英语教学提出了明确要求。《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明确提出了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目标,为“通过英语学习使学生形成初步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促进心智发展,提高综合人文素养”。当前教师在教学中需着重开展的一项任务就是要提高小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英语交际能力的强弱取决于诸多因素,最为主要的是语用能力。实际上,在当前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更关注学生的英语语言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较少考虑到英语交际中的规范,对语用能力的培养和引导相对弱化,造成学生在交际中出现语用失误甚至语言离格的情况,使英语交际难以为继,语用能力习得成效不明显,小学生的英语语用能力难以提升。在英语教学改革和素质教育的推动下,培养小学生的英语语用能力现已成为英语教学的主要目的和导向。鉴于此,笔者通过在北京市某民办小学为期四个月的英语教学与管理实践,观测并收集有效课堂教学案例40余条,分析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应用语言原则时存在的问题,根据所发现的问题提出并优化教学策略。本研究采用文献法、观察法、访谈法和案例分析法,拟从语用学理论中探讨在合作原则、礼貌原则和关联原则三条主要语用原则下,北京市某民办小学教师对学生英语语用能力培养的教学策略,进一步探究如何将语用学理论与小学英语教学策略相结合,提高语用能力培养成效。笔者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了解语用学及相关科学理论的同时,对民办小学教师的英语课堂进行教学观摩,分析记录教师在教学环节中培养小学生英语语用能力的教学策略。本文共四部分内容,第一部分绪论,阐述了本课题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以及文献综述,在阐述了本文的理论基础的同时,分析整理国内外相关研究;界定核心概念,确定研究方法。第二部分阐述三条主要语用原则及其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和要求。第三部分分析40余条小学英语语用能力培养的教学案例,根据三条语用原则分析教师对培养小学生英语语用能力的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第四部分根据第三部分内容,进一步提出优化小学生英语语用能力的教学策略。第五部分结语,总结研究结果,反思研究过程中的不足。

王璟倩[3](2021)在《语境教学法在初中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认为作为一种交流工具,英语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口语是英语学习中非常重要的部分,体现着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我国2011年修订的《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重视语言学习的实践性和应用性,要求学生在语境中接触、体验和理解真实的语言并在一定的基础上学习和运用语言,这进一步明确了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重要性。说,是英语学习的四项基本技能之一,也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目标。《初中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规定:让学生具有一定的英语语感和语音意识,以及在发音和语调方面也奠定一定基础,让学生在学习之后能够使用英语来进行日常的对话。因此,英语口语的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牢记这些目标,把以往“哑巴英语”模式的英语课堂转换成一种具有英语语言环境的口语课堂,使学生在英语课堂中能够掌握语言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为探究提高学生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和改进教师英语口语的教学方式,本研究选取陕西省渭南市某初级中学七年级三班和六班共80人作为研究对象,其中三班为实验班,六班为对照班,进行了为期一个学期的教学实验。实验旨在探索语境教学法是否能够有效地促进初中学生英语口语学习。实验选用人教版七年级英语教材,实验班用语境教学法对学生进行口语教学,对照班以传统方式进行口语教学,即通过齐读和死记硬背方式锻炼学生在英语方面的口语表达能力。本次实验通过为期一个学期的课堂教学实践,探索了语境教学法在大班授课中的教学策略。在开学前期、中期和学期末分别以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对实验班的学生就语境教学法在整个学期的应用情况以及学生对该教学方法的评价和反应进行了解,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发现实验班的大学多数学生都认为语境教学法提高了自己学习英语的兴趣和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对于语境教学法在课堂上的应用和实施是比较认可和接受的。同时,为了进一步更好的检验语境教学法在初中英语口语教学中的有效性,实验还对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学生进行了口语成绩前测和后测的对比。前测中发现两个班学生的英语口语成绩无显着性差异,两个班的英语口语水平的中、高、低的人数十分相近。后测中实验班85分以上的口语成绩比对照班85分以上口语成绩的人数有明显的提高。通过语境教学法在初中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充实了语境理论,进一步为语境理论提供了实践经验。以语境教学法在英语口语教学中的有效性为研究目的,有助于初中英语口语教学尽快寻找能够适合义务教育阶段初中生英语口语的学习模式,为教师提供和探索新的口语教学方法。语境教学法的实践研究为初中的英语口语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与传统的教学方法不同,教师将更加注重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尽可能为学生创设全英文的语言环境,从而达到英语学习的课堂目标。学生对每个学生的语言水平要更加了解,为初中学生学习英语口语提供了全新的学习方法,也为初中英语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

刘妍[4](2021)在《语境理论视域下高中英语近义词的探究式教学实证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在英语教学中扮演着愈发重要的角色。词汇是语言的基础,语言的运用离不开说话人在沟通交流时对词汇的选择。英语语言中存在大量语义相近但在语气强弱、适用对象以及褒贬色彩等方面存在差异的词汇,我们称这类词汇为近义词。如何提高学生对近义词的学习兴趣以及如何引导学生将近义词正确运用于恰当的语境之中是教师在近义词教学中所面临的两大难题。现行近义词教学方式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及有效提高学生对近义词的辨析能力方面存在一定困难。因此,近义词教学需要新的教学模式来弥补当前教学方式所存在的不足。笔者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语境理论,将探究式教学与语境理论相结合,形成了适用于英语近义词教学的五步探究法,并应用于本阶段的教学实践中。本研究以哈尔滨市某中学两个平行班的96名学生为样本,通过量化与质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进行了为期四个月的教学研究,旨在解决以下两个问题:1.语境理论视域下的探究式教学是否能够提高学生对近义词的学习兴趣?2.语境理论视域下的探究式教学是否能够提升学生的近义词辨析能力?实验结束后,通过对比分析实证研究中所得到的数据,笔者发现语境理论视域下的探究式教学能够提高学生对近义词的学习兴趣以及辨析能力。本研究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高中英语近义词的教学方法,弥补了现行近义词教学忽视培养学生兴趣以及无法有效提高学生近义词辨析能力的不足,同时为语境理论视域下的探究式教学在近义词教学中的应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沈倬丞[5](2021)在《高中俄语学科核心素养框架下文化意识培养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立德树人被确立为我国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已成为适应世界教育改革发展趋势、提升我国教育水平和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人才的根本举措,并引领着我国当前基础教学课程改革的发展方向。高中俄语作为基础教育的主要学科之一,肩负着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历史使命,俄语课程不仅要帮助学生获得走向世界的语言基本技能,还要引导学生通过语言这一途径去了解外部世界,理解多元文化,加深对祖国文化的热爱,成为具有高度文化自信和开阔国际视野的社会主义接班人。2018年1月,我国颁布了新版《高中俄语课程标准》,提出“高中俄语课程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充分发挥俄语课程的育人价值,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的核心思想。三年多来,《高中俄语课程标准》框架下的“核心素养培养状况如何”“还存在哪些问题”“已建立或还需要哪些完善机制”等问题吸引着越来越多研究者的目光,也成为当前我国俄语教育界的研究热点和核心论题之一。众所周知,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语言学习离不开对于目的语文化的理解,它承载着从目的语文化视角整合文学、地理、历史、文化等跨学科知识,帮助学生了解异域文化,进而发挥认识世界文化多元性的重要作用。与此同时,俄语教育不仅需要培养能理解文化多元性,具有开放包容意识以及“和而不同”价值观的人才,更需要培养能在跨文化交际中传播中华文化的公民。为此,高中俄语学科依据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在核心素养框架下提出“文化意识”要素,将其与语言能力、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共同整合成学科核心素养。这也对教育工作者正确认识文化意识培养的内涵和重要性,及时更新教学理念并开发适配新理念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基于此,本文以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论“人的全面发展观”为指导,以高中俄语核心素养框架下文化意识培养为切入点,在维果茨基教育与发展的“文化历史观”引领下,依据《高中俄语课程标准》,借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PISA全球素养框架》构建文化意识培养的内容结构及观测体系,并依据该观测体系编制调查问卷和课堂观察量表,据此对高中俄语学科核心素养框架下文化意识培养状况进行广泛调查研究,得出研究结论,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合理化的培养建议,力求从理论和实践角度为俄语学科文化教学和核心素养培养提供有益参考。论文的绪论部分阐述选题背景、研究目标和研究意义,提出三个研究问题。在此基础上陈述研究方法,设计研究基本步骤和整体框架,确立了基础研究、实证研究以及研究结论与教学建议三个部分,共七章内容。基础研究包括文献综述、概念界定和理论依据。文献综述主要阐述中外学界在核心素养及培养、文化意识概念及内容方面的研究。梳理外语学科文化意识培养的研究领域、研究问题和研究成果,提出高中俄语学科文化意识培养研究的状况和趋势,以明晰该领域的研究现状;概念界定着重探讨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以及本文研究的高中俄语学科核心素养;在文化意识范畴内梳理文化、意识和文化意识概念,辨析与之内涵相近的跨文化意识、跨文化交际能力等概念,为后续研究统一概念基础;理论依据将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哲学视角下人的全面发展思想作为基本理论,将维果茨基的文化历史理论作为文化意识培养总体依据,从俄罗斯心理语言学的言语活动理论、跨文化交际学相关理论作为具体教学建议提出的理论基础。实证研究部分由第四、五、六章构成,它承接论文基础研究并为结论构建提供事实依据。第四章主要剖析《高中俄语课程标准》中对文化意识的内容描述、核心素养水平划分和学业质量水平划分,并在此基础上将其整合成具体化、结构化内容体系,借鉴《PISA全球素养框架》相关内容确定60个具体观测点,作为进一步开展实证研究的基本依据;第五、六章依据所构建的内容结构及观测体系,深入教学一线,通过对我国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对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8所高中40节俄语课程进行课堂观察,获取当前高中俄语学科文化意识培养状况的一手资料,借助统计学分析得出相关结论,为论文后续研究提供数据支持。第七章为研究结论与教学建议,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思路剖析文化意识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导致问题的原因,提出研究结论。依据研究结论从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提出既有综合性又有针对性,既有宏观方向性又有微观可操作性的培养建议。

陈梦鸽[6](2021)在《基于语境理论的初中英语语法微课设计与应用》文中研究表明义务教育阶段英语新课程标准对初中英语语法教学提出了新要求,主张学生在语境中接触、体验和理解真实语言,并在此基础上学习和运用语言。在新课标为主要评价依据的当下,大多数一线教师仍然采取脱离语境的传统讲授法进行授课,从而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笔者通过对已有文献进行梳理,发现微课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方式能够解决语法教学中语境创设难题,最大限度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能动性。基于此,本研究在分析微课设计与应用已有成果的基础之上,提出基于语境理论的初中英语语法微课的设计框架与应用流程。首先,本研究运用文献研究法对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分析,发现目前初中英语语法微课忽视背后的学习理论、欠缺有效的应用模式。对选取的调研学校进行问卷调查与访谈,深入分析目前初中英语语法教学现状,进而提出语境与微课相结合在初中英语语法教学方面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其次,从微课设计要素入手,在考虑设计原则的基础上搭建了基于语境理论的语法微课的设计框架和应用路径。依据语境理论将语境分为文化语境、情景语境和语言语境三种类型。将英语语法知识划分为词法和句法,分别融入不同语境类型层层深入进行微课设计,按照以PPP教学法为基础的五步教学法“导——讲——练——测——结”将微课应用于实践教学。最后,为了检验基于语境理论的语法微课的有效性,随机选取两个平行班进行对照实验,在教学实践结束后对效果进行分析与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在初中英语语法教学中运用基于语境理论的语法微课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语法知识的理解,有效解决语法课堂单一现状。基于此,笔者提出了基于语境理论的语法微课设计与应用建议,以期为中学语法教学提供参考。认清微课本质,明晰语境语法微课内涵价值;转变教学观念,正确处理语境语法微课教学与传统教学方式的关系;深度分析内容,创新语境语法微课设计类型;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合理选择语境语法微课的应用方式。

李增伟[7](2021)在《语境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要注重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为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教师应在充分了解英语文化的前提下,优化教学语境,从而让学生提高记忆单词的效率,提升英语口语表达水平,进而提高英语综合水平。

杨宏丽[8](2021)在《多模态协同视角下初三英语阅读课中学生多元识读能力培养的实证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和多元文化的传播,社会信息的传递不再仅局限于语言。进入21世纪,多模态性成为现代语篇的显着特征;多模态研究已深入生活的方方面面: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教学的数字化和多模态化正成为大势所趋。《关于“十三五”期间全面深入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提出着力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也引导初中生关注多元识读能力。此外,人类已从口述时代、读写时代,进入到超文本时代。新的识读能力也以语言为中心的文字识读逐渐向由多模态组成的多元识读转变。英语教学也逐渐从以语言为中心的识读教育转向培养学生运用多模态共同表意的多元识读能力,多元识读能力正融入新科技和多模态,引导人们批判地看待语言和文化,重新界定人类的学习能力,是新媒体时期语言教学发展的新趋势。基于此,本研究以社会符号学理论、多模态语篇分析理论和多元识读理论奠定理论基石,从多模态协同视角入手,以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某乡镇中学初三A班和初三B班的学生为研究对象开展研究。笔者进行课堂观察,该校英语教研组的Z教师于2020年9月至2021年1月在该校进行了为期四个多月的教学实验,实施多模态协同视角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旨在回答以下三个具体研究问题:(1)初中多模态协同英语阅读教学中常见的模态分布以及这些模态协同关系的分布有什么特征?(2)乡镇中学初三学生多元识读能力的现状如何?(3)多模态协同英语阅读教学能否促进乡镇初中生的多元识读能力?为实现上述研究目标,本文将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研究。首先,构建多模态协同下的初中生多元识读能力的分析框架;接着,对对照班和实验班分别实施传统阅读教学和多模态协同教学,并以SPSS 17.0软件和Excel 2010软件为分析工具,收集并深入剖析教学实践的相关数据,包括对前后测试卷、问卷调查、访谈内容、课堂观察量表等数据内容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配对样本T检验等。最后,总结归纳得出以下研究结论:(1)多模态协同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有以下特点:从教学授课阶段上看,英语阅读教学各阶段的模态分布不均,多模态之间的协同关系会随着授课阶段的不同而变化;其具体体现为结尾阶段的模态资源分布最少,开始阶段次之,而课堂中间阶段的模态资源最多,出现“中间大,两头小”橄榄球型的模态分布,符合英语阅读“P-W-P”教学模式和“循序渐进,深入浅出”的教学思路。从模态使用种类看,教师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涉及多种模态的协同来实现话语意义和交际目的,听觉和视觉是主模态,其他模态参与协作,不同模态在其中起不同作用。从模态协同关系的类型看,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强化类型的互补关系占比例最高,其次是交叠类型的非互补关系,增减类型的非互补关系占比例最低。(2)乡镇中学初三学生在读写识读能力方面有更高水平,批判识读能力水平最弱,相比之下,他们的技术识读能力和交际识读能力属于中间水平,但乡镇初三学生的整体多元识读能力不足,亟待改善。(3)传统教学和多模态协同教学均有助于提高初中生的多元识读能力;但相比于传统教学法,多模态协同教学对于提高初中生的多元识读能力效果更为明显,特别是对于初中生的批判识读能力的效果最强,对提高他们的技术识读能力的效果最弱。

毕佳宁[9](2021)在《“统编本”《语文》第一学段生字意义教学研究》文中指出本文以现行“统编本”《语文》教材的使用作为研究背景,以第一学段生字意义的教学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汉语言文字本体相关理论和知识,考察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教学目标指导下的汉字意义教学情况。第一学段的“统编本”《语文》教材内容的设置集中体现了对学生意义获取能力的训练和培养,因此笔者从教材入手,以1646(1)个生字为研究对象,对这一阶段生字意义教学使用的方法和条件进行研究。通过考察教材中有关生字意义教学的体例和内容,挖掘教材在生字意义教学上的导向和深层意图,发现教材旨在引导教师使用字形法和语境法进行第一学段的生字意义教学。其中,字形法是通过生字的形体来获取该字的意义信息,语境法是通过生字使用的语境来获取该字的意义信息,两种方法相辅相成。本文分别对教材中这两种方法的指向进行深入挖掘,依据形义关系理论和语境理论,对方法和使用条件进行分析。再对教师使用教材进行生字意义教学的情况进行分类描写,分析教师对教材编写意图的把握情况。根据学生的生字意义学习效果,发现生字意义教学实践中科学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有待改进之处,作出教学反思。本文主要由绪论、正文和结语三大部分组成。绪论部分介绍了本文的研究缘起、研究现状、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等内容。在前人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本文重点关注“统编本”《语文》第一学段教材在学生生字意义获取层面的编排意图和方法导向,探究在基础教育阶段,如何开始培养学生科学的、长久的意义获取能力,是一个比较新的研究视角。第一章对教材的整体体例和内容进行描写,并对其中有关生字意义教学的体例和内容进行提取和分析,发现本套教材关注学生对于意义获得能力的培养。在生字意义的教学方面,主张通过字形和语境相结合的方式获取生字的意义,并提出了相应的意义学习目标。第二章对教材中通过字形获得意义方法的使用进行分析,并将生字依据构形模式分为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形声字、半记号字和记号字六个类别。发现教材对于字形法的使用主要体现在象形字、会意字和形声字的教学中,同时也依赖语境对意义的显现作用。其他几类字的识字教学更侧重于使用语境法。对现代汉字构形分析的操作原则进行细化、限定字形法使用的条件,是本章的创新之处。第三章对教材中通过语境获得意义方法的使用进行分析,根据学生已有的意义积累情况,将语境的作用分为两种:一是补充、丰富和深化学生对生字意义的认识;二是将学生在语言习得中已掌握的音义结合体与生字的形体进行对应,有助于区分多音字、形近字和同音字。但是通过语境获得的意义具有临时性和灵活性的特点,因此在符合使用字形法的条件下,辅助字形分析,剔除语境中临时呈现的意义特点,可以使学生对意义的掌握更加准确。在第四章中,结合二、三章的研究结果对教师生字意义的教学实践进行分析和评价,再对学生课堂中学习生字的表现、书写情况和课后识读生字的情况进行观察、询问和交流,作出教学反思。最后部分为结语,指出第一学段的生字意义教学分为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短期目标为引导学生实现语言中的音义结合体与汉字形体的对应,长期目标为培养学生有意识地通过字形法和语境法的互相观照获取汉字意义的能力,从而使学生对语言意义有更加深入的理解,提高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等能力,涵养语言素质。长期目标的实现需要教师在课堂中依据科学的理论对学生的生字意义学习进行正确的引导,将学习理念向学生进行渗透。

李东莹[10](2021)在《活动理论视域下英语专业本科生学术语言发展个案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学术语言是个体学习学科知识,参与学术团体内部实践的必备语言资源,也是高阶思维能力发展的体现,对个体和社会发展都具有重要作用(Bailey et al.,2007;Flowerdew,2013;Schleppegrell,2004;Uccelli et al.,2020 等)。因此,学术语言发展一直是各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Gee,2015)。这一点在母语和外/二语教育语境中同样凸显(Snow&Uccelli,2009)。近年来,相关二语习得和发展研究进入社会文化转向时期,语言发展被视为一项社会文化实践(Block,2016)。其中一个基本共识是,个体通过参与真实语境下的社会实践,不断获取、丰富和内化自身语言、意义资源,以完善、提高自身参与实践的方式和能力,获得学术语言发展(Duff,2010)。本研究依托国内某高校英语专业本科基础段写作教学改革,探寻学科实践驱动的学术写作教学中,英语专业本科生学术语言发展过程、结果及教学调节机制。本研究从‘活动理论’视角出发,采用个案研究方法,通过目的性抽样和便利性抽样相结合的方式,对三名英语专业本科生学术写作中的语言发展进行一学期跟踪研究。研究数据包括学生学术写作评述短文及期末论文、学习者访谈、学习者反思日志、学习者选题日志、师生一对一或小组面谈实录和课堂观察等。数据分析与讨论显示,在EFL语境下,1)个体学术语言发展是一个能动的扩展性学习过程。该过程充满挑战,能激发个体不断发挥主观能动性,克服矛盾、化解矛盾,探索有利环境资源。个体过往学习经历、二语水平、语言意识和写作策略等因素都会影响其对外在环境资源的感知与利用。2)学科实践驱动的写作教学能调节学生学术语言发展,例如词汇和句法复杂度的提升,语篇衔接和连贯意识和能力增强等。但个体学术语言发展也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和层级性。相比词汇复杂度发展,句法层面的名词化和语法隐喻及语篇层面的衔接与连贯发展更具长期性。3)高效学术写作教学为学生创设真实、有意义的学习目标,提供多元中介机制和丰富环境资源,设置一系列系统、连贯的学习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实现超越自身当前水平的语言表现。上述结论提示:1)个体学术语言发展兼具变异性和规律性特征。一方面,学术语言发展是个体、语境和实践等因素复杂、多维互动的结果,具有一定变异性。另一方面,不同学术语言维度的发展具有一定阶段性和层级性,对教学调节机制的敏感度也各不相同。相关学术写作教学应兼顾学生在词汇、句法、语篇各层面的发展。2)学术语言发展兼具认知性和社会性,相关学术写作教学应关注学生写作中的个体差异,不断丰富其实现具体写作目标的语言和认知资源,树立其自我调节、规约自身学习的能力和意识。本研究的理论贡献是完善并丰富了活动理论关于扩展性学习方式的定义和阐释。具体表现在:1)明确了个体扩展性学习成效是个体因素(如语言、认知、元认知资源)与环境因素(如教学调节机制)在具体社会文化实践中复杂、动态互动的结果;2)确认了心理认知和社会文化特质在扩展性学习中同时发挥重要作用,即个体在具体社会文化实践中知识的内化与发展,离不开心理认知机制的调节。本研究的实践意义在于:1)确认了通过设计高认知负荷,且真实、有意义的学术写作实践活动对有效调节学生学术语言发展的意义和价值,但学生过往学习经历、语言水平和认知基础的差异会影响调节的效果;2)提出优质外语课程不能抹去个体差异,应兼顾个体学习目标和团体学习机制,探索二者的兼容性,为不同语言水平、学习经历的个体提供个性化发展空间。这些观点为优化国内EFL环境下学术写作课程提供了重要启示。

二、英语教学中语境的设置与运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英语教学中语境的设置与运用(论文提纲范文)

(1)情境认知理论在小学英语绘本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三)核心概念界定
    (四)国内外相关研究
    (五)研究思路
    (六)研究设计
二、情境认知理论与小学英语绘本阅读教学
    (一)情境认知理论
    (二)情境认知视域下的小学英语绘本阅读教学
三、小学英语绘本阅读教学现状分析
    (一)绘本选择方面:盲目性较高
    (二)教学目标方面:工具性突出
    (三)教学过程方面:割裂性较强
    (四)教学评价方面:单一性明显
四、基于情境认知理论的小学英语绘本阅读教学设计
    (一)绘本选择方面:注重合理性
    (二)教学目标方面:突出全面性
    (三)教学过程方面:关注整体性
    (四)教学评价方面:体现多元化
五、基于情境认知理论的小学英语绘本阅读教学实施
    (一)第一轮行动研究
    (二)第二轮行动研究
六、基于情境认知理论的小学英语绘本阅读教学效果分析
    (一)前、后测试卷分析
    (二)师生访谈记录分析
七、基于情境认知理论的小学英语绘本阅读教学反思
    (一)研究结果
    (二)研究的不足之处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2)北京市某民办小学英语语用能力培养的教学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一)新课标对小学生英语教学的要求
        (二)小学是英语语用能力培养关键期
        (三)民办小学英语教学的高质量发展
        (四)个人旨趣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三、文献综述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三)核心概念的界定
        (四)理论依据
        (五)研究方法
        (六)研究对象
第二章 小学英语语用能力培养要求
    一、语用原则
        (一)合作原则
        (二)礼貌原则
        (三)关联原则
    二、语用原则在小学英语语用能力培养中的应用及要求
        (一)合作原则在小学英语语用能力培养中的应用及要求
        (二)礼貌原则在小学英语语用能力培养中的应用及要求
        (三)关联原则在小学英语语用能力培养中的应用及要求
第三章 小学英语语用能力培养有效性分析
    一、中外教师应用合作原则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中教重点讲练模式化
        (二)外教知识讲授连贯性不强
        (三)外教语句讲练引导不足
    二、中外教师应用礼貌原则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中教疏于跨文化意识的培养
        (二)外教间接表达方式难理解
    三、中外教师应用关联原则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外教拓展内容丰富,分散学生注意力
        (二)中教紧抓重点,教学内容单一
第四章 小学英语语用能力培养策略
    一、搭建高效的双师型课堂
        (一)教师方面
        (二)学生方面
    二、培养小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一)利用中外教师的文化背景优势
        (二)设计多种形式的诱因
        (三)布置开放型课后作业
    三、加强小学英语教师专业化建设
        (一)教师应树立终身学习理念
        (二)教师应提高目标语语用水平
    四、创设真实生动的交际情境
        (一)创设话题式情境
        (二)创设游戏型情境
    五、云课堂等教学资源的拓展和充分利用
        (一)教育管理部门云课堂资源的引进和优化
        (二)教师需提高操控高科技教学设备的能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3)语境教学法在初中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1.1 课程标准对口语教学的要求
        1.1.2 初中英语口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现实意义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核心概念界定
        2.1.1 语境
        2.1.2 语境教学法
    2.2 国内外口语教学相关成果
    2.3 国内外语境教学研究
    2.4 文献评述
第三章 理论支撑
    3.1 交际法理论
        3.1.1 交际能力理论概述
        3.1.2 语境教学法与交际能力理论
    3.2 建构主义理论
        3.2.1 建构主义理论概述
        3.2.2 建构主义理论与语境教学法
第四章 研究方法
    4.1 研究问题
    4.2 研究对象
    4.3 研究工具
    4.4 研究方法
        4.4.1 文献研究法
        4.4.2 问卷调查
        4.4.3 访谈法
        4.4.4 测试法
    4.5 语境教学在初中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过程
        4.5.1 创设语境
        4.5.2 整合信息
        4.5.3 在语境中进行练习
        4.5.4 将英语口语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4.6 教学案例
        4.6.1 实验班教学案例
        4.6.2 对照班教学案例
第五章 数据分析与讨论
    5.1 问卷调查数据分析
        5.1.1 问卷信度分析
        5.1.2 实验前问卷调查结果和统计结果处理
        5.1.3 实验后调查问卷结果与统计结果处理
    5.2 访谈结果研究分析
    5.3 试验前后英语口语成绩测试分析
    5.4 讨论
第六章 结论和建议
    6.1 结论
    6.2 局限性
    6.3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一 学生问卷(问卷调查了中国知网相关文献研究的调查问卷)
附录二 访谈提纲
附录三 口语前测试卷
附录四 口语后测试卷
附录五 七年级口语测试评分标准
致谢

(4)语境理论视域下高中英语近义词的探究式教学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一、研究背景
        (一)课程标准对高中英语近义词的学习建议
        (二)高中英语近义词的实际教学现状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创新点
    三、论文框架
第二章 文献综述
    一、国内外探究式教学研究现状
        (一)国外关于探究式教学的相关研究
        (二)国内关于探究式教学的相关研究
        (三)小结
    二、国内外语境理论研究现状
        (一)国外关于语境理论的相关研究
        (二)国内关于语境理论的相关研究
        (三)小结
    三、语境理论下的探究式教学在英语近义词教学中的研究现状
        (一)近义词与近义词教学的国内外相关研究
        (二)语境理论下的探究式教学在英语近义词教学中的国内外相关研究
        (三)小结
第三章 理论基础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一)建构主义学习观
        (二)建构主义教学观
        (三)建构主义与探究式教学
    二、语境理论
        (一)语境的概念
        (二)言内语境
        (三)言外语境
第四章 实验研究设计
    一、研究问题
    二、研究对象
    三、研究方法
        (一)问卷调查法
        (二)测试法
        (三)访谈法
    四、研究过程
        (一)实验前阶段
        (二)实验阶段
        (三)实验后阶段
        (四)教学案例
第五章 实验结果与分析
    一、问卷数据的处理与分析
        (一)问卷信度与效度分析
        (二)调查问卷结果分析
    二、近义词测试数据的处理与分析
        (一)实验班对照班成绩前测对比分析
        (二)对照班成绩前测后测对比分析
        (三)实验班成绩前测后测对比分析
        (四)实验班对照班成绩后测对比分析
    三、访谈结果分析
        (一)实验前访谈结果分析
        (二)实验后访谈结果分析
结论
    一、研究主要发现
    二、教学启示
    三、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5)高中俄语学科核心素养框架下文化意识培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АВТОРЕФЕРАТ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第三节 研究问题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问题
        二、研究方法
    第四节 研究路径与总体框架
        一、研究路径
        二、总体框架
第一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国外外语学科核心素养及培养的研究综述
        一、核心素养理念的研究
        二、欧盟外语学科核心素养及培养研究
        三、美国外语学科核心素养及培养研究
        四、俄罗斯外语学科核心素养及培养的研究
    第二节 我国外语学科核心素养及培养的研究
        一、我国核心素养框架及其内涵研究
        二、我国外语学科核心素养概念及内涵研究
        三、我国高中外语学科核心素养及培养研究
    第三节 外语学科文化意识培养的研究综述
        一、外语学科文化意识内涵的研究
        二、国外外语学科文化意识培养研究
        三、我国外语学科文化意识培养研究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核心概念界定
    第一节 核心素养及其相关概念
        一、核心素养
        二、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三、高中俄语学科核心素养
    第二节 文化意识及相关概念
        一、文化意识
        二、跨文化意识与跨文化交际意识
        三、跨文化能力与跨文化交际能力
    第三节 高中俄语学科核心素养框架下的文化意识概念
        一、概念及内涵
        二、高中俄语学科文化意识培养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文化意识培养的理论依据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视角下人的全面发展观
        一、人的全面发展思想溯源
        二、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观点
    第二节 维果茨基教育与发展的文化历史观
        一、文化历史理论
        二、高级心理机能的发展机制
        三、“教育走在发展前面”思想
    第三节 俄罗斯心理语言学的言语活动观
        一、言语活动理论的哲学视角
        二、言语活动理论与外语教学
    第四节 跨文化交际理论的文化教学观
        一、跨文化交际理论
        二、跨文化交际理论与外语教学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文化意识培养的内容结构及观测体系
    第一节 体系的总体设计
        一、目的与原则
        二、方法与路径
    第二节 一级维度内容的提取与确立
        一、一级维度内容的提取
        二、体系基础框架的确立
    第三节 二级维度内容的提取与确立
        一、二级维度的提取
        二、二级维度在体系中的确立
    第四节 观测点提取及体系的初步确定
        一、观测点提取的依据
        二、文化知识维度观测点的选取
        三、文化理解维度观测点的选取
        四、预期达到的文化意识维度观测点的选取
        五、内容结构及观测体系的初步确定
    第五节 体系的验证及修订
        一、验证的前期准备与设计
        二、观测点有效性的数据统计
        三、专家反馈意见的汇总整理
        四、内容结构及观测体系的最终确定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文化意识培养现状的问卷调查分析
    第一节 问卷调查的研究设计
        一、目的与对象
        二、方法与路径
    第二节 问卷调查的实施
        一、研究工具的制定
        二、实施过程
    第三节 问卷调查的数据分析与讨论
        一、信度和效度检验
        二、调查问卷各维度情况总述
        三、文化意识整体水平的数据分析与讨论
        四、对中俄文化知识掌握情况的数据分析及讨论
        五、对文化理解、认知与态度呈现状况的数据分析与讨论
        六、对文化教学评价的数据分析与讨论
        七、调查问卷各维度之间的相关性分析与回归分析
    第四节 问卷调查的研究结论
        一、学生对中俄文化知识的掌握方面
        二、学生对俄罗斯文化的理解和包容度方面
        三、现时教学方法与课标要求的匹配方面
        四、文化意识培养质量和资源分布方面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文化意识培养的课堂观察分析
    第一节 课堂观察的研究设计
        一、目的与对象
        二、方法与路径
    第二节 课堂观察的实施
        一、研究工具的制定
        二、实施过程
    第三节 课堂观察的数据分析与讨论
        一、数据的信度检验
        二、数据总体情况概述
        三、课堂观察量表内部结构的相关性分析与回归分析
        四、对各观测点的数据分析
    第四节 课堂观察的研究结论
        一、对中俄文化知识讲解深度方面
        二、对于主题和篇章中育人价值发掘方面
        三、促进学生文化理解的手段方面
        四、学生呈现出的总体文化意识水平方面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文化意识培养的问题分析与教学建议
    第一节 文化意识培养的总体问题分析
        一、培养理念层面
        二、教学方法与手段层面
        三、考评机制层面
        四、群体差异化应对层面
    第二节 文化意识培养理念与总体设计
        一、文化意识培养的核心理念
        二、文化意识培养的总体目标与路径
        三、文化知识是基础
        四、文化理解是过程
        五、文化意识是目标
    第三节 文化意识培养的教学建议
        一、依托主题明确文化意识培养的教学目标
        二、以语篇为文化意识培养的核心载体
        三、寓于言语活动的主题情境教学
        四、语言文化情境中的词汇教学
        五、媒体资源与现代技术手段运用
        六、课外教学活动的选择与安排
    第四节 文化意识培养的相关支持要素
        一、探索多元化评价机制
        二、教师理念与技能发展的引导与培训
        三、不同“起点”学生群体的差异化培养
        四、教育基础薄弱地区的全方位支持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6)基于语境理论的初中英语语法微课设计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
        1.1.1 初中英语新课标的内涵要求
        1.1.2 初中英语语法教学现实诉求
        1.1.3 基于语境理论的微课为英语语法教学提供助力
    1.2 研究目的与内容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内容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梳理
        1.3.1 概念界定
        1.3.2 语境理论在英语语法教学中的研究现状
        1.3.3 微课在英语语法教学中的研究现状
        1.3.4 已有研究述评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意义与创新点
        1.5.1 研究意义
        1.5.2 研究创新点
第二章 基于语境理论的初中英语语法微课的现实依据及价值分析
    2.1 基于语境理论的初中英语语法微课的现实依据
        2.1.1 初中英语语法特点
        2.1.2 初中英语语法教学现状分析
    2.2 基于语境理论的初中英语语法微课应用价值分析
        2.2.1 基于语境理论的初中英语语法微课应用的必要性
        2.2.2 基于语境理论的初中英语语法微课应用的可行性
第三章 基于语境理论的初中英语语法微课设计与应用框架建构
    3.1 理论基础
        3.1.1 语境理论
        3.1.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3.1.3 ARCS动机模型
        3.1.4 PPP语法教学模式
    3.2 基于语境理论的初中英语语法微课的设计与实现
        3.2.1 基于语境理论的初中英语语法微课的前期分析
        3.2.2 基于语境理论的初中英语语法微课的设计原则
        3.2.3 基于语境理论的初中英语语法微课的设计框架
        3.2.4 基于语境理论的初中英语语法微课的实现策略
    3.3 基于语境理论的初中英语语法微课的应用与评价
        3.3.1 基于语境理论的初中英语语法微课的应用流程设计
        3.3.2 基于语境理论的初中英语语法微课的应用评价
第四章 基于语境理论的初中英语语法微课案例设计与应用解析
    4.1 词法微课案例设计与应用
        4.1.1 Adverbs of frequency课例前期分析
        4.1.2 Adverbs of frequency语境设计
        4.1.3 Adverbs of frequency微课开发
        4.1.4 Adverbs of frequency微课应用
        4.1.5 Adverbs of frequency微课应用评价
    4.2 句法微课案例设计与应用
        4.2.1 First conditional if+will课例前期分析
        4.2.2 First conditional if+will语境设计
        4.2.3 First conditional if+will微课开发
        4.2.4 First conditional if+will微课应用
        4.2.5 First conditional if+will微课应用评价
第五章 基于语境理论的初中英语语法微课应用效果分析
    5.1 主观感受
        5.1.1 问卷分析
        5.1.2 访谈分析
    5.2 客观成绩
        5.2.1 基于语境理论的语法微课教学前成绩测验
        5.2.2 基于语境理论的语法微课教学后成绩测验
    5.3 研究结论的分析与讨论
        5.3.1 基于语境理论的语法微课能够加深学生语法知识的理解
        5.3.2 基于语境理论的语法微课有助解决语法课程单一问题
        5.3.3 基于语境理论的语法微课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第六章 基于语境理论的初中语法微课设计与应用建议
    6.1 认清微课本质,明晰语境语法微课内涵价值
    6.2 转变教学观念,正确处理语境语法微课教学与传统教学方式的关系
    6.3 深度分析内容,创新语境语法微课设计类型
    6.4 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合理选择语境语法微课的应用方式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研究总结
    7.2 研究不足
    7.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A 初中英语语法教学现状学生调查问卷
    附录B 初中英语语法教学现状教师访谈提纲
    附录C Adverbs of frequency微课教学课堂检测试题
    附录D First conditional if+will微课教学课堂检测试题
    附录E 基于语境理论的初中英语语法微课教学效果学生调查问卷
    附录F 基于语境理论的初中英语语法微课教学效果教师访谈提纲
致谢

(7)语境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语境设置对于初中英语教学的重要性
二、语境设置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现状
三、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设置语境的策略
    (一)利用单元主题设置语境
    (二)利用生活元素设置语境
    (三)利用时事热点设置语境

(8)多模态协同视角下初三英语阅读课中学生多元识读能力培养的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缘起
    1.2 研究背景
    1.3 研究目的
    1.4 研究意义
        1.4.1 理论意义
        1.4.2 实践意义
    1.5 论文框架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国内外关于多模态协同的相关研究综述
        2.1.1 相关概念界定
        2.1.2 国外关于多模态协同的研究综述
        2.1.3 国内关于模态协同的研究综述
    2.2 国内外关于多元识读能力的研究综述
        2.2.1 国外多元识读能力相关研究
        2.2.2 国内多元识读能力相关研究
    2.3 国内外关于多模态协同与多元识读能力培养的关系的相关研究综述
        2.3.1 国外关于多模态协同与多元识读能力培养的关系的相关研究综述
        2.3.2 国内关于多模态协同与多元识读能力培养的关系的相关研究综述
    2.4 小结
第3章 理论基础
    3.1 社会符号学
    3.2 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
        3.2.1 多模态话语分析的定义
        3.2.2 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框架
    3.3 多元识读理论
第4章 研究设计
    4.1 研究对象
    4.2 研究问题
    4.3 研究工具
        4.3.1 课堂观察量表
        4.3.2 调查问卷
        4.3.3 访谈问题
        4.3.4 多元识读能力测试卷
    4.4 研究方法
        4.4.1 准实验研究法
        4.4.2 课堂观察法
        4.4.3 问卷调查法
        4.4.4 访谈法
    4.5 研究过程
        4.5.1 教学实验前
        4.5.2 教学实验中
        4.5.3 教学实验后
    4.6 数据搜集与整理
第5章 研究结果及分析
    5.1 初中多模态协同英语阅读教学中常见的模态分布特征及协同关系
        5.1.1 多模态协同的英语阅读教学各阶段模态使用频率分析
        5.1.2 在多模态协同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各模态使用频率分析
        5.1.3 在多模态协同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模态协同关系分布特征
    5.2 乡镇中学初三学生多元识读能力的现状
        5.2.1 实验前问卷调查的描述性分析
        5.2.2 实验前问卷各维度百分比分析
        5.2.3 实验前访谈结果分析
    5.3 多模态协同的英语阅读教学对培养初中生多元识读能力的影响
        5.3.1 对照班的调查问卷前后测差异比较
        5.3.2 实验班的调查问卷前后测差异比较
        5.3.3 实验后实验班和对照班的调查问卷差异比较
        5.3.4 实验后实验班与对照班的多元识读能力后测试卷成绩结果比较
        5.3.5 实验后实验班和对照班问卷的各维度百分比分析
        5.3.6 实验后访谈结果分析
        5.3.7 小组学生PPT作品实例分析
第6章 结论
    6.1 研究结果
    6.2 研究启示
        6.2.1 构建多模态协同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高效课堂
        6.2.2 引导学生充分挖掘利用多模态资源
        6.2.3 多维度发展学生的多元识读能力
        6.2.4 合理运用多模态协同的教学模式
    6.3 研究创新
    6.4 研究的不足及未来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课堂的模态使用情况及多模态协同观察记录表
附录二:初中生多元识读能力调查问卷
附录三:访谈提纲
附录四:多元识读能力前测试卷
附录五:多元识读能力后测试卷
附录六:前测成绩
附录七:后测成绩
附录八:习作自评表
附录九:PPT课件评价表
附录十:实验前学生访谈实录
附录十一:实验后学生访谈实录
读研期间的学术成果
致谢

(9)“统编本”《语文》第一学段生字意义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缘起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价值
    第二节 研究现状综述
        一、汉字和汉语的关系研究
        二、汉字构形模式研究
        三、语境对分辨意义的作用研究
        四、汉字教学方法研究
        五、“统编本”小学语文教材研究
    第三节 研究内容和思路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思路
    第四节 研究理论和方法
        一、研究理论
        二、研究方法
第一章 教材的生字意义教学意图分析
    第一节 教材体例和内容概述
        一、整体体例
        二、整体内容
    第二节 有关生字意义教学的体例和内容概述
        一、与生字意义教学相关的体例
        二、与生字意义教学相关的内容
第二章 通过形体传递生字意义
    第一节 生字的构形模式分类
        一、分类标准说明
        二、教材中不同构形模式生字的分布
    第二节 教材对字形法的使用
        一、象形字
        二、会意字
        三、形声字
第三章 通过语境传递生字意义
    第一节 语境对生字意义的显示
        一、显示记录自由语素的生字意义
        二、显示记录非自由语素的生字意义
    第二节 语境在学生生字意义学习中的作用
        一、语境帮助区分多音字
        二、语境帮助区分形近字
        三、语境帮助区分同音字
        四、语境帮助积累生字意义
    第三节 语境法和字形法的辨证使用
第四章 生字意义的教学实践分析及教学反思
    第一节 生字意义的教学实践分析
        一、象形字
        二、指事字
        三、会意字
        四、形声字
        五、半记号字
        六、记号字
    第二节 基于学生学习效果的教学反思
        一、学生的学习效果考察
        二、教师总结与反思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10)活动理论视域下英语专业本科生学术语言发展个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致谢
缩略语表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方法和意义
    1.3 论文结构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定义学术语言及其发展
    2.2 写作与语言发展的关系
        2.2.1 二语写作中的语言发展
        2.2.2 学术写作中的语言发展
        2.2.2.1 学术写作中的语言发展特征研究
        2.2.2.2 学术写作中的语言发展过程研究
        2.2.3 基于学科实践的学术写作教学
        2.2.3.1 基于学科实践的学术写作教学与学生语言发展
        2.2.3.2 基于学科实践的学术写作教学与学生语言意识培养
    2.3 活动理论视域下的学术写作教学与语言发展
        2.3.1 活动理论与扩展性学习
        2.3.2 社会文化活动中的学术语言发展
    2.4 前人研究启示与研究问题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研究方法
    3.1 研究方法
    3.2 研究场域
    3.3 研究对象
    3.4 数据收集
    3.5 数据分析方法
        3.5.1 语言发展特征量化分析方法
        3.5.2 学习过程质性分析方法
    3.6 研究可信度
    3.7 研究伦理考量
    3.8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研究发现
    4.1 学术写作中的语言发展过程个案分析
        4.1.1 阳光学术语言发展过程
        4.1.2 蓝天学术语言发展过程
        4.1.3 白云学术语言发展过程
    4.2 学术写作中的语言发展过程跨个案分析
        4.2.1 个体学术写作学习目标与语言发展
        4.2.2 文献阅读方式与学术语言发展
        4.2.3 个体写作策略、语言意识与学术语言发展
        4.2.4 学术写作语言学习方式的收获与挑战
        4.2.5 三名个案参与者化解矛盾与张力的关键性因素
    4.3 学术写作教学调节机制
        4.3.1 学术写作教学调节机制个案分析
        4.3.2 学术写作教学调节机制跨个案分析
    4.4 学术语言历时发展结果
        4.4.1 学术语言发展个案文本量化分析
        4.4.2 学术语言发展个案文本质性分析
        4.4.3 学术语言发展特征跨个案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讨论
    5.1 个体学术语言发展过程
    5.2 个体学术语言发展结果
    5.3 学术写作课程语言学习机制
    5.4 学术写作课程设计理念和学习方式再思考
    5.5 研究发现与主要创新点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启示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贡献和启示
    6.3 研究局限和未来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 学术写作课程大纲
附录二 学生选题日志模板
附录三 学术写作评述短文话题
附录四 学术写作师生一对一辅导时间表示例
附录五 学术写作课前学习情况调查
附录六 个案参与者学术写作访谈提纲
附录七 学术写作课堂观察记录表
附录八 阳光写作课程反思日志
附录九 蓝天期末论文引言写作示例
附录十 白云评述短文写作示例

四、英语教学中语境的设置与运用(论文参考文献)

  • [1]情境认知理论在小学英语绘本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孔令莹. 天津师范大学, 2021(11)
  • [2]北京市某民办小学英语语用能力培养的教学策略研究[D]. 袁雪. 大理大学, 2021(08)
  • [3]语境教学法在初中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王璟倩. 延安大学, 2021(12)
  • [4]语境理论视域下高中英语近义词的探究式教学实证研究[D]. 刘妍.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1(09)
  • [5]高中俄语学科核心素养框架下文化意识培养研究[D]. 沈倬丞. 东北师范大学, 2021(09)
  • [6]基于语境理论的初中英语语法微课设计与应用[D]. 陈梦鸽. 河北大学, 2021
  • [7]语境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 李增伟. 江西教育, 2021(15)
  • [8]多模态协同视角下初三英语阅读课中学生多元识读能力培养的实证研究[D]. 杨宏丽. 云南师范大学, 2021(08)
  • [9]“统编本”《语文》第一学段生字意义教学研究[D]. 毕佳宁. 河北师范大学, 2021(11)
  • [10]活动理论视域下英语专业本科生学术语言发展个案研究[D]. 李东莹. 北京外国语大学, 2021(09)

标签:;  ;  ;  ;  ;  

英语教学中语境的设置与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