烤烟几种农艺性状的杂种优势及遗传分析

烤烟几种农艺性状的杂种优势及遗传分析

一、烤烟若干农艺性状的杂种优势及其遗传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宋雪彬[1](2018)在《菊花品种表型性状的数量化定义及其遗传分析》文中研究指明菊花(Chrysanthemum×morifolium Ramat.)是高度杂合的人工栽培群体,其遗传背景复杂,遗传多样性丰富,不仅不同品种间形态性状千差万别,相同品种在不同栽培条件下表型性状也存在很大的差异。面对如此丰富而又复杂的品种群,准确识别和定义菊花表型性状是识别和鉴定菊花品种的首要条件,而在识别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这些性状的遗传规律对于菊花新品种的定向改良育种具有十分重要意义。目前,主要采用《菊花DUS测试指南》对菊花品种表型性状进行观测。然而,该标准缺少对性状的数量化和规范化描述及分析,导致对测试品种的鉴定效率降低,甚至影响后续的进一步对这些重要性状的遗传解析。据此,本文作者在多年观测的基础上,总结出菊花品种表型性状的重要组成要素,重新定义并从中挖掘了一些能够区分菊花品种的重要表型性状,对其进行了数量化分类分析;继而,对表型性状差异较大的亲本进行有性杂交构建F1杂交群体,利用数量性状遗传分析模型、高密度遗传图谱构建和QTL分析,研究了对这些重要性状的遗传变异规律。本研究获得了以下主要结果:(1)基于151个中国传统大菊品种,对其299个舌状花形态性状进行分类分析。首先,将影响舌状花形态的关键性状——花冠筒基部合生程度(CTMD)定义为花冠筒长/舌状花长(CTL/RFL),并利用概率分级和判定系数对CTMD进行数量化分类,将其分为 3 类:平瓣(0≤CTL/RFL≤0.2),匙瓣(0.2<CTL/RFL≤0.6)和管瓣(0.6<CTL/RFL≤1.0)。然后,利用舌状花宽、开裂处弯曲姿态和先端性状等9个性状,基于Q聚类分析将这3种瓣类进一步分为3型:直型,曲型和畸型。最终构建了3类9型的菊花舌状花形态分类体系:分别为直平、曲平、畸平、直匙、曲匙、畸匙、直管、曲管和畸管。(2)基于对436个品种观测得到的24个叶片形态性状,将其中18个性状进一步转化得到13个叶形结构参数性状,结合剩余的4个叶脉角度和2个叶片形态定性性状(共计19个性状)对中国传统大菊叶片形态进行数量化分类分析。对上述19个性状进行变异系数分析发现,它们在品种内一致性较高(C.V<15%),品种间差异明显(C.V为13.32-34.29%),可以作为菊花品种鉴定的辅助性状。基于相关性分析从中筛选出了 8个相对独立的性状,进而通过主成分分析筛选出了 5个关键性状:叶长/叶宽,叶片最宽处所在位置/叶长,右下裂片长/右下叶脉长,右下裂片长/右下裂片宽,叶柄长/全叶长。利用这5个关键性状对菊花叶片形态进行Q聚类分析,最终将菊花品种的叶片形态划分为16种类型。(3)利用定义的两个影响菊花花型的关键性状并以这2性状差异加大的亲本构建了 2对F1杂交群体:这两个性状分别为舌状花基部合生程度(CTMD)和舌状花相对数量(RNRF),后者定义为舌状花数量/头状花序上小花总数量(NRF/NF)。杂交群体的组合Ⅰ为父本为’红匙’,母本为’388Q-76’;组合Ⅱ父本为’225’,母本为’Candy’。对上述挖掘到的18个重要花部性状、15个叶部性状、花色素含量进行混合遗传分析。结果表明,CTMD的遗传受2对加性-显性主基因控制(B-2),RNRF的遗传受2对加性-显性主基因控制(B-2),且主基因遗传率均大于50%;叶长/叶宽受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控制(B-1),叶片最宽处所在位置/叶长受2对完全显性主基因控制(B-5),裂片长/叶脉长受1对加性-显性主基因控制(A-1),裂片长/裂片宽受2对加性-显性主基因控制(B-2),且主基因遗传率均大于40%;总花青素含量、总类胡萝卜素含量均受为2对加性-显性主基因控制(B-2),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70.44%和86.03%。(4)基于(3)中的有性杂交组合Ⅱ获得的305个F1后代植株(hybrids),利用SLAF-seq技术,开发了 905,428个SNP标记,其中有26,085个多态性标记。最终构建了一张包含6452个SNPs标记的菊花高密度遗传连锁图谱。该图谱包含27条连锁群,总长度为4301.5 cM,连锁群长度范围为84.66 cM(LG18)-253.37 cM(LG9),连锁群的平均长度为159.315 cM。该图谱的平均图距为0.76 cM,连锁群上的标记数量从124(LG3)到528(LG2)不等。对这6452个标记在作图群体种的基因型数据进行卡方检验,检测结果显示有525个标记偏分离,偏分离比为8.14%。(5)基于(4)中获得的图谱,对(3)中得到的花部、叶部和花色各个性状进行QTL分析。采用区间作图法,共检测到了 136个与花部性状相关的QTLs,其中共检测到控制CTMD(CTL/RFL)的16个QTLs和3个主效QTLs;共检测到控制舌状花相对数量(RNRF)的34个QTLs和4个主效QTLs。共检测到了 51个与叶部性状相关的QTLs,其中控制叶长/叶宽的QTLs有2个;控制右下裂片长/右下裂片宽的QTLs有6个,控制右下裂片长/右下叶脉长的QTLs有12个。发现控制总花青素含量的3个QTLs,控制总类胡萝卜素含量的2个QTLs,均为主效QTLs。将这些关键QTL和菊科植物向日葵基因组和生菜基因组信息进行比对分析,筛选出了和这些重要性状相关的候选基因及相关序列。综上所述,对重新定义并挖掘到一些能够区分菊花品种的重要表型性状进行数量化分析,明确了这些性状对菊花品种分类的重要性,为多样性菊花品种的分类识别和数据库的建立提供重要且有效的数据信息。进而,基于F1杂交群体对这些性状进行遗传分析,最终挖掘到了影响这些性状的QTLs及主效QTLs,为菊花观赏性状改良的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基因图位克隆和基于比较基因组学解析菊花重要观赏性状形成机理等研究提供了参考数据。

官思成[2](2018)在《烤烟雄性不育系配合力分析及杂种优势群划分》文中指出本研究利用SSR标记,对NC102、PVH1452、MS云烟85、MS云烟87、QL-3、MSK326、K326、NC2326、Coker319、RG11、云烟2号、净叶黄、红花大金元-2共13份烤烟材料进行遗传差异分析;以NC102、PVH1452、MS云烟85、MS云烟87、QL-3、MSK326作为母本,K326、NC2326、Coker319、RG11、云烟2号、净叶黄、红花大金元-2作为父本,当地主栽品种云烟85为对照,根据NCⅡ遗传交配设计组配杂交组合,对其主要植物学性状、主要农艺性状和常规化学成分进行遗传力和配合力分析,并进行杂种优势群的划分。主要结果如下:1、13份亲本材料遗传距离在0.1120.406之间,遗传距离平均值0.245;测验种遗传距离在0.1810.461间,均值0.321;不育材料遗传距离在0.0720.211间,遗传距离均值为0.169,聚类结果与实际亲缘关系大体一致,与以往研究结果相似,亲本材料遗传差异较小、亲缘关系较近。2、试验材料主要农艺性状的节距、株高和有效叶片数的广义遗传力超过50%,这些性状有一半以上靠遗传因素决定,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小,可对这些性状进行优良基因型选择。主要农艺性状的节距、株高和有效叶片数的狭义遗传力超过了50%,表明这些性状在可以在育种中进行早代选择。3、试验材料中部叶总糖、烟碱、钾和上部叶总糖的广义遗传力超过50%,可进行优良基因型选择。中部叶总糖的狭义遗传力超过了50%,可在育种中进行早代选择。4、通过对节距、上部叶长、中部叶产量的多边形视图可以得出,节距存在3个杂种优势群,上部叶长存在3个杂种优势群,中部叶产量存在3个杂种优势群。5、根据中部叶总糖、烟碱和钾含量多边形视图可以得出,总糖存在4个杂种优势群,烟碱存在4个杂种优势群,钾存在4个杂种优势群。上部叶总糖存在3个杂种优势群,还原糖存在3个杂种优势群,总氮存在3个杂种优势群。6、综合主要农艺性状及化学成分相关分析,MS云烟85和红花大金元-2、MS云烟85和净叶黄、MS云烟85和云烟2号,组合MS云烟87和净叶黄、MS云烟87和红花大金元-2,QL-3和净叶黄、QL-3和红花大金元-2,PVH1452和红花大金元-2是较理想组合。

黄德文[3](2018)在《烤烟亲本遗传距离与F1代杂种优势及相关关系研究》文中认为为探究烤烟遗传距离与杂种优势的关系,为烤烟强优势组合的选配及杂种优势预测提供理论依据。本试验将11份农艺性状差异显着的烤烟品种(系)按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配制30个F1代组合,利用形态学标记和SSR分子标记分别对烤烟亲本进行遗传距离和聚类分析;利用亲本和F1代的表型性状结果分析了烤烟农艺、物理、化学性状的杂种优势;将亲本遗传距离和F1代杂种优势的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研究了烤烟亲本遗传距离和F1代杂种优势的关系。(1)11个烤烟亲本表型性状遗传距离在0.93-4.19之间,GK2和净叶黄的遗传距离最远,革新3号和台烟8号的遗传距离最近。以阈值2.48为标准分为4个类群,第I类群有2个亚群,共5个亲本:第I1亚群(GK2、HKDN2、HKDN8)和I2亚群(GK8、HKDN5);第II类群包括2个亚群,共3个亲本:II1亚群(台烟8号、革新3号)和II2亚群(Coker371);第III类群有2个亲本:岩烟97、安烟2号;第IV类群仅有1个亲本:净叶黄。(2)59对SSR引物共扩增出163条谱带,谱带的多态性比率为97.5%。每对引物可检测出1-5个等位基因,平均为2.8个等位基因。11份烤烟亲本的SSR分子标记遗传距离在0.1098-0.4269之间,平均遗传距离为0.2774,GK2和净叶黄的遗传距离最远,HKDN5和HKDN8的遗传距离最近。以遗传距离0.71为阈值,将11份烤烟亲本分为4大类群,第I类群有2个亚群,共5个亲本:第I1亚群(GK2、GK8),第I2亚群(HKDN2、HKDN5、HKDN8);第II类群有2个亚群,共3个亲本:第II1类群(Coker371、革新3号),第II2类群(台烟8号);第III类群有2个亲本:安烟2号、岩烟97;第IV类群仅有1个亲本:净叶黄。(3)F1代各表型性状变幅较大,且农艺、物理性状表现均优于亲本。其中GK8×革新3号、GK2×净叶黄、HKDN2×革新3号、GK8×Coker371、HKDN8×安烟2号的表型性状表现较为突出。F1代平均优势和超亲优势的整体表现为正向优势组合多于负向优势组合,且均值大于0。GK2×净叶黄、HKDN2×净叶黄、HKDN5×净叶黄、GK8×Coker371为强优势组合。(4)表型性状遗传距离与农艺性状中的株高、茎围、最大叶长、最大叶宽;物理性状中的叶长、叶宽;化学成分中的总糖、总氮、淀粉、烟碱存在显着性相关关系。SSR分子标记遗传距离与7个农艺性状指标;物理性状中的叶长、叶宽、单叶重、叶厚、含梗率;化学成分中的与总糖、总氮、淀粉、烟碱、钾存在显着性相关关系。

刘林[4](2017)在《六份烤烟胞质雄性不育(CMS)材料的育种潜力》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试验以6个胞质雄性不育材料为被测验种、6个烤烟品种为测验种,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方法组配36个杂交组合,进行随机区组实验,调查了株形、叶色和叶形等植物学性状,测定了株高、茎围、节距、有效叶片数和产量等农艺性状,调查了 TMV、赤星病、气候斑点病和蚀纹病的田间自然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并测定初烤烟叶中总糖、还原糖、烟碱、总钾、总氯和总氮含量,对杂交一代的主要农艺性状、自然抗病性和常规化学成分含量进行方差分析、遗传力、遗传相关、配合力、基于配合力分析的双标图以及杂种优势分析;从280对SSR引物中选出56对稳定性高、多态性好的SSR引物,利用56个SSR标记对12份烤烟材料进行遗传差异评价,根据遗传距离探讨亲本的育种潜力以及烤烟杂种优势。主要结果如下:1、主要农艺性状除了下二棚长、上部叶单叶重和上部叶产量组合间未达显着水平外,其他均达到显着或者极显着水平;只有节距、腰叶长宽和下部叶产量的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效应均达到了显着或者极显着水平。常规化学成分含量除了下部烟叶氯组合间未达到显着水平外其他化学成分含量均达到了显着或者极显着水平;下部烟叶氯、下部叶钾、中部叶总糖、中部叶烟碱、中部叶钾和上部叶烟碱的一般配合力或特殊配合力效应差异不显着,其他化学成分含量均达显着或者极显着水平。主要病害发病情况中TMV发病率、TMV病情指数以及气候斑点病发病率在组合间达到了显着或者极显着水平。2、所有性状中节距、下部叶产量、下部叶总糖、下部叶还原糖、下部叶烟碱、中部叶总氮、中部叶氯、上部叶总糖和上部叶还原糖的广义遗传力超过50%,而其他性状广义遗传力均较低;株高、节距、有效叶片数和中部叶烟碱的狭义遗传力超过40%,其他性状的狭义遗传力均在40%以下。腰叶长宽和上部叶产量可能受基因的加性效应和非加性效应共同控制,其他农艺性状的遗传变异可能以加性效应为主;烟碱可能受加性效应控制,总氮可能受非加性效应控制,总糖、还原糖、氯和钾可能受基因的加性效应以及非加性效应共同作用;赤星病和气候斑点病的抗性可能受加性基因控制,普通花叶病毒的抗性可能受非加性效应控制,蚀纹病的抗性可能受基因的加性效应和非加性效应共同作用。3、各农艺性状间的相关系数多数呈正相关,其中茎叶角、株高、节距与产量呈负相关,其他农艺性状与产量呈正相关。不同部位中,总糖与还原糖的表型相关系数和基因型相关系数均为正值,烟碱与总氮之间各相关系数均为正值,总糖、还原糖与含氮化合物之间呈负相关,其他性状间有的呈正相关有的呈负相关。4、由一般配合力效应值可知,6个胞质雄性不育材料中PVH1452可能降低后代株高、节距、上二棚长、中部叶还原糖、中部叶总氮、上部叶总糖、上部叶还原糖,提高后代下部叶还原糖、下部叶烟碱、中部叶氯、中部叶钾、上部叶烟碱和氯;川烟1号可能降低后代有效叶片数,提高后代单叶重、下部叶还原糖、中部叶钾、上部叶总糖和还原糖;MS云烟85可能降低后代茎叶角、茎围、节距、腰叶宽、单叶重、下部叶烟碱、上部叶总糖、还原糖和TMV抗性,提高后代下部叶还原糖;NC102可能降低后代节距、腰叶宽、上二棚宽、下部叶还原糖、下部叶总糖、上部叶氯和钾,提高后代有效叶片数、产量、上部叶烟碱和赤星病抗性;MS云烟87可能降低后代腰叶宽、中部叶钾、上部叶烟碱、氯、钾和TMV抗性,提高后代下部叶产量、下部叶总糖、中部叶总糖、中部叶还原糖、上部叶还原糖和总氮;MS Y01可能降低后代有效叶片数、下部叶产量、下部叶总糖、下部叶还原糖、中部叶钾、赤星病抗性和气候斑点病抗性,提高后代茎叶角、株高、节距、叶宽、下部叶总氮、中部叶总氮、上部叶总糖、氯、钾、TMV抗性和蚀纹病抗性。5、对配合力方差分析显着的性状进行双标图分析,节距只存在1个杂种优势群,腰叶长存在4个杂种优势群,腰叶宽存在2个杂种优势群,下部叶产量存在3个杂种优势群;下部叶总糖、还原糖和总氮均存在3个杂种优势群,烟碱存在2个杂种优势群;中部叶还原糖存在2个杂种优势群,总氮和氯均存在4个杂种优势群;上部叶总糖存在2个杂种优势群,还原糖、总氮和钾均存在3个杂种优势群,氯存在4个杂种优势群。可以参照杂种优势群对不同的育种目标进行亲本组配,为以后的杂种优势利用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6、杂交组合MS云烟87×红花大金元和MS云烟87×净叶黄在农艺性状、化学成分和抗病性等方面整体表现比较好。MS云烟87与红花大金元、净叶黄之间的遗传距离分别为0.327、0.375,遗传距离较大,其可能具有较强的杂种优势。7、12份烤烟材料之间遗传距离的变化范围为0.065~0.452,平均遗传距离为0.243,其中红花大金元与净叶黄的遗传距离最大为0.452,MS云烟85与MS云烟87、PVH1452与NC102的差异最小,遗传距离均为0.065。聚类结果表明在遗传距离为0.11处可将12份烤烟材料划分为1个大类群、1个小类群和2个由单一烤烟种质形成的独立个类,聚类结果与烤烟材料的实际亲缘关系基本一致。

徐航,刘仁祥,徐如宏,袁富,吴祖玄[5](2013)在《烤烟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分析》文中认为为了快速准确地预测烤烟F1的杂种优势,促进强优势杂交组合的选育,采用NCⅡ交配设计的方法,以7个烤烟品种(系)组配了12个杂交组合,探讨了亲本和F1一些主要农艺性状的杂种优势表现,并对其配合力和遗传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杂种优势因性状和杂交组合的不同表现出较大的差异,5个性状群体中亲优势大小顺序为株高>叶面积>叶长>叶宽>叶数,群体超亲优势除株高外均呈一定的负向;配合力的研究选出了本研究中较理想的杂交组合及亲本,遗传力的研究表明了各个性状选择较为可靠,但叶宽、叶面积性状受非加性遗传的作用较为突出,宜在较高的世代进行选择。综合各个性状的杂种优势和配合力来看,韭菜坪2号×G28,南江三号×Florda301是较好的组合;Florda301,韭菜坪2号是较好的亲本。

李全鑫,刘仁祥,丁飞,陈绍凯,徐航,段兴友,王艳,王松[6](2013)在《烤烟自育种质GDH88的遗传力及杂种优势分析》文中提出对烤烟自育种质GDH88和15个烤烟品种配制的F1代部分性状杂种优势的研究表明,在杂交F1代各农艺性状和叶绿素含量上均有杂种优势出现,特别是在中上部叶长和叶宽性状上杂种优势表现明显。进一步研究表明,F1代的杂种优势主要来自于自育种质GDH88。不完全双列杂交试验则表明自育种质GDH88一般配合力较好,表明烤烟自育种质GDH88是烟草育种中优良的亲本材料。

何从利[7](2013)在《烤烟主要农艺及化学品质性状的杂种优势与相关性分析》文中认为烤烟烟叶的产量与内在品质之间有较强的矛盾,烤烟育种的主要目标是追求烟叶产量和质量的平衡协调统一,目前产质量平衡协调统一的突破性品种较少,主栽品种单一,不能满足烟叶生产需要。充分利用现有品种资源,通过有性杂交,从杂种一代选育强优势杂交种.或从其分离后代选育优良的纯系品种,仍是烟草育种的主要途径。杂种后代的产质量表现不仅仅取决于亲本自身的产质量表现,更重要的是与产质量性状的配合力有关。研究烤烟产质量性状的遗传传递规律,分析烤烟主要农艺和化学品质性状的配合力、杂种优势及相关性,可为烟草育种的亲本选配和后代选择提供科学依据,从而提高育种效率,加快育种进程,减少偶然性,增强预见性。本研究选用10个烤烟亲本,采用双列杂交Griffing方法Ⅱ配制出45个F1组合,对主要农艺性状(株高、有效叶数、茎围和最大叶长、宽、单位面积、产量、上等烟率、上中等烟率)、化学品质性状(烟叶钾、烟碱、还原糖、总氮、氯含量和化学品质成分协调性)的配合力、杂种优势以及它们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分析。主要结果如下:(1)组合间主要农艺和化学品质性状均达到极显着差异,主要性状的一般配合力(GCA)和特殊配合力(SCA)方差均达了极显着水平,加性效应和非加性效应对性状表达都具有重要的影响。有效叶数、最大叶长、茎围、烟叶钾含量性状的GCASCA方差比值>3.0,狭义遗传力均大于40%,其加性遗传效应占主导地位,双亲总效应大于双亲互作效应,亲本对后代的影响较大,可作为杂交亲本选择的指标,适合在早期世代进行选择。最大叶宽、上等烟率、上中等烟率、单位面积产量和烟碱含量、氯含量、总氮含量的狭义遗传力小于25%,加性遗传效应较小,显性效应和上位性效应较大,在对这些性状的选择中应该适当推迟选择的代数。主要性状的广义遗传力均大于70%,采用遗传育种手段改良这些性状的潜力较大。(2)同一性状不同亲本,同一亲本不同性状间一般配合力效应差异较大。综合考虑主要农艺和化学品质性状,烤烟亲本秦烟96的一般配合力比较突出,总体效应表现较好;垫江芽种在化学品质成分总体协调性和主要的产量性状上一般配合力比较突出;红花大金元在化学品质成分总体协调性和除产量外的农艺性状上一般配合力比较突出;它们均具有较大的利用潜力,可作为协同改良产质量目标性状的理想亲本。垫江芽种×K358在化学品质成分总体协调性和主要农艺性状上的特殊配合力效应表现较好,杂种优势除上中等(含上等)烟率外也比较明显,且其亲本的一般配合力均表现突出,适合作为产质性状的强优势重点组合。(3)杂交组合的主要农艺和化学品质性状的中亲、超亲优势普遍存在,但组合间差异很大。有效叶数、上等烟率、上中等烟率、钾含量、株高、最大叶宽的超亲优势率较低;单位面积产量的中亲、超亲优势比较明显。(4)相关性分析表明,烟叶化学成分协调性与还原糖含量、糖碱比、上等烟率、上中等烟率呈正相关,与总氮含量、氮碱比和单位面积产量呈负相关,其中分别与单位面积产量、还原糖含量相关达到显着和极显着水平。

潘着[8](2012)在《烤烟高钾新品系杂种优势研究》文中指出烟叶钾含量是评价烟叶品质的重要指标。为筛选钾含量高、综合表现好的组合,以6个烤烟高钾新品系及8个不育系作亲本,组配了48个杂交组合,主要研究了杂种一代钾含量及部分品质性状、农艺性状和抗性等方面的综合表现及杂种优势,基于本文所述试验结果,主要结论如下:F1钾含量优势在大田不同时期的表现存在明显差异,其中,团棵期平均优势较明显,均值为1.49%;苗期和成熟期优势以负向为主,均值分别为-6.9%和-8.34%。与高钾亲本相比,F1各时期的钾含量优势均以负向为主,特别是旺长期,没有一个组合正向优势达到显着水平,优势均值为-15.09%,但在团棵期和现蕾期分别有17.65%和29.41%的组合正向优势达到显着水平。与K326相比,F1钾含量优势明显,特别是苗期和成熟期,所有组合钾含量优势达到显着水平,优势均值分别达到35.34%和23.32%。F1烤后烟叶钾含量平均优势在部位间存在差异,表现为上部叶>下部叶>中部叶,优势均值分别为8.45%、7.59%和5.64%;与高钾亲本相比,F1各部位钾含量优势均不明显,上、中、下部叶钾含量优势均值分别为-0.48%、-0.43和0.05%;与K326相比,F1钾含量优势表现也为上部叶>下部叶>中部叶,优势均值分别为17.81%、4.06%和1.12%。6个高钾新品系在叶片钾含量配合力方面存在差异,品系间各部位钾含量的GCA(一般配合力)方差均达到显着或极显着水平,各部位钾含量SCA(特殊配合力)方差均为极显着水平。GK2各部位钾含量GCA效应均较优,利用潜力较大;GK7中、下部叶钾含量GCA效应较优,而在上部叶较差;GK9上部叶钾含量GCA效应较优,下部较差。组合MS长脖黄×GK5、MS云烟85×GK2、MS云烟85×GK8、MS云烟87×GK9等各部位钾含量SCA效应均较优。杂种一代株高、节距、茎围和叶宽优势明显,均值分别为5.89%、21.31%、4.31%和4.29%,而叶长、叶数则以负向优势为主,分别为-2.55%和-9.43%。但不同性状在大田不同时期的优势大小和方向有明显不同的变化,移栽后第4-5周是这些优势发生变化的主要时期。品质性状方面,杂种一代主要化学成分含量与亲本及K326相比,不同成分,不同部位之间存在一定差异。F1上部叶总糖和还原糖正向优势明显,优势均值分别为3.42%和5.74%;总氮、蛋白质、烟碱和氯含量优势则以负向为主,分别为-6.15%、-5.00%、-10.36%和-17.45%;钾含量存在小幅正向优势,为1.33%;与K326相比,F1糖含量和氯含量对照优势以负向为主,含氮化合物及钾含量则正向优势明显。F1中部叶较双亲平均及对照糖物质及含氮化合物均有增加的趋势,钾含量变化不大,氯含量下降。F1下部叶钾/氯较高,达43.09%,其余指标与双亲平均较接近;与K326相比,除氯含量及施木克值均值减小外,其余指标均明显增加。抗性方面,6个高钾新品系对青枯病和黑茎病的感病率较高,平均为41.69%,均明显高于对照品种K326的27.50%;其中GK7感病率相对较低,为30.67%,GK2感病率较高,达57.50%。杂种一代对烟草黑胫病及青枯病的抗病性有一定优势,平均感病率为29.64%,低于父本的41.69%,母本的30.81%,但高于对照的27.50%。初步筛选了MS101×GK8、MSK326×GK3、MSK326×GK9、MS云烟85×GK2、 MS云烟87×GK2、MS云烟87×GK7等综合表现较好组合。

吴成林,钟军,潘着,戴林建[9](2012)在《烤烟高钾新品系主要性状的优势分析及灰色关联分析》文中研究表明以烤烟高钾新品系GK5和中烟86为材料,研究分析其杂交优势,并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高钾品种中主要农艺性状和化学性状与钾含量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杂交一代株高和叶长的亲本平均优势分别为32.28%,5.97%,对照平均优势分别为36.42%,5.38%,钾含量的亲本平均优势为-0.34%,对照平均优势为5.37%。与钾含量关联度的田间表现性状顺序是叶宽>叶片数>大田生育期>茎围>叶长>节距>株高>发病率,与钾含量关联的化学性状顺序是钾氯比>总糖>还原糖>氯>总氮>糖碱比>氯碱比>烟碱。

胡日生,曾中,周劲波[10](2011)在《烤烟胞质雄性不育杂种农艺性状的遗传分析》文中指出为明确新选育的烤烟胞质雄性不育系农艺性状的遗传效应及杂种优势利用潜力,以3个烤烟胞质雄性不育系和4个推广烤烟品种为材料,配成12个杂种,利用简单加性-显性遗传模型对烤烟株高、有效叶数、叶长、叶宽、叶长宽比、茎围、节距和单叶重农艺性状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8个农艺性状受环境的影响大,遗传率较低;农艺性状主要受显性或加性与环境互作效应控制,株高、叶长、叶宽和叶长宽比的显性效应显着高于加性效应,而有效叶、茎围、节距和单叶重的显性效应和加性效应几乎相当;MsYZ203-6、MsYZ216-1和MsYZ206-9烤烟胞质雄性不育系的重要农艺性状存在较大的显性效应,在配制的组合中有较强的杂种优势表现。

二、烤烟若干农艺性状的杂种优势及其遗传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烤烟若干农艺性状的杂种优势及其遗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菊花品种表型性状的数量化定义及其遗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根据不同形态性状进行的菊花品种分类研究
        1.1.1. 舌状花形态
        1.1.2 头状花序形态
        1.1.3. 叶片形态
        1.1.4. 花色
    1.2. 表型性状的数量化分析方法
        1.2.1. 数量分类学
        1.2.2. 数量性状的概率分级
    1.3. 植物数量性状的遗传分析
        1.3.1. 数量性状遗传模型的发展
        1.3.2. 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在植物研究上的应用
    1.4. 菊花表型性状遗传规律研究进展
    1.5. 植物遗传图谱构建及QTL分析研究进展
        1.5.1. 观赏植物遗传图谱构建
        1.5.2. 观赏植物QTL分析研究进展
        1.5.3. 多倍体植物遗传图谱及QTL分析研究进展
        1.5.4. 菊花遗传图谱及QTL分析研究进展
    1.6. SLAF-seq测序技术及其应用
        1.6.1. SLAF-seq测序技术的特点
        1.6.2. SLAF-seq的应用
    1.7. 立题依据和研究内容
        1.7.1. 立题依据
        1.7.2. 研究内容
    1.8. 本研究的技术路线
2. 中国传统大菊品种舌状花形态数量化分类分析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材料
        2.1.2. 菊花头状花序开放阶段的划分
        2.1.3. 舌状花形态指标及其测量方法
        2.1.4. 数据分析
    2.2. 结果与分析
        2.2.1. 花冠筒基部合生程度的划分
        2.2.2. 舌状花宽度测定部位确定
        2.2.3. 平瓣型舌状花的分类
        2.2.4. 匙瓣型舌状花的分类
        2.2.5. 管瓣型舌状花的分类
        2.2.6. 菊花舌状花形态分类
    2.3. 讨论
        2.3.1. 舌状花分类性状的选取
        2.3.2. 形态学性状数量化分析
        2.3.3. 舌状花形态分类体系建立
    2.4. 小结
3. 中国传统菊花品种叶片形态多样性的数量化分析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材料及材料采集
        3.1.2. 叶片形态性状的选取和测量
        3.1.3. 数据分析
    3.2. 结果与分析
        3.2.1. 性状的分类价值
        3.2.2. 中国传统大菊品种叶片形态的数量化分类
        3.2.3. 分类模型的判别分析
        3.2.4. 花部和叶部性状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3.3. 讨论
        3.3.1. 叶部形态特征是菊花品种鉴定的重要依据之一
        3.3.2. 数学分析方法在叶片形态研究中的运用
        3.3.3. 叶片形态特征的分类研究
    3.4. 小结
4. 菊花重要花部性状杂种优势及混合遗传效应分析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材料
        4.1.2. 田间调查形态性状
        4.1.3. 杂种优势分析
        4.1.4. 数据分析
    4.2. 结果与分析
        4.2.1. 花冠筒基部合生程度(CTMD)和舌状花相对数量(RNRF)
        4.2.2. 头状花序不同位置上舌状花形态相关各个性状之间关系
        4.2.3. 性状的变异分析及相关性分析
        4.2.4. 菊花舌状花相对数量的划分
        4.2.5. 舌状花基部合生程度和舌状花相对数量的分布情况
        4.2.6. 菊花花部性状的杂种优势表现
        4.2.7. 杂交F_1群体花部性状的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分析
        4.2.8. 花部性状最适遗传模型的遗传参数的估计
    4.3. 讨论
        4.3.1. 菊花花部数量性状的描述
        4.3.2. 构成菊花花型的重要性状的遗传
        4.3.3. 菊花花部性状主基因遗传率在育种中的应用
    4.4. 小结
5. 构成菊花叶型的重要数量性状的混合遗传分析
    5.1. 材料与方法
        5.1.1. 试验材料
        5.1.2. 叶片性状的测量
        5.1.3. 杂种优势分析
        5.1.4. 数据分析
    5.2. 结果与分析
        5.2.1. 杂交后代叶部性状之间的变异情况
        5.2.2. 杂交后代叶片形态的分类
        5.2.3. 菊花叶部性状的杂种优势表现
        5.2.4. 叶部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
        5.2.5. 叶部性状最适遗传模型的遗传参数的估计
    5.3. 讨论
        5.3.1. 菊花叶部数量性状的描述
        5.3.2. 菊花叶部性状的杂种优势
        5.3.3. 构成菊花叶型的重要性状的遗传
    5.4. 小结
6. 菊花杂交后代花色素分布特征及遗传效应分析
    6.1. 材料与方法
        6.1.1. 试验材料
        6.1.2. 性状测量
        6.1.3. 杂种优势分析
        6.1.4. 数据分析
    6.2. 结果与分析
        6.2.1. 杂交后代花色的变异状况
        6.2.2. 杂交后代中花色表型的分布情况
        6.2.3. 不同花色表型参数值和色素含量之间的关系
        6.2.4. 总花青素和总类胡萝卜素含量在F_1代中杂种优势分析
        6.2.5. 总花青素和总类胡萝卜素含量的主基因+多基因遗传模型
    6.3. 讨论
        6.3.1. 菊花品种花色表型的变异情况及分布特征
        6.3.2. 不同花色表型参数值和色素含量间相关性
        6.3.3. 总花青素和总类胡萝卜素含量在F_1代中杂种优势及遗传效应
    6.4. 小结
7. 菊花高密度遗传图谱构建
    7.1. 材料和方法
        7.1.1. 作图群体构建
        7.1.2. 菊花DNA提取
        7.1.3. SLAF文库的构建及标记开发
        7.1.4. 基因分型
        7.1.5. 遗传连锁图谱构建
        7.1.6. 基因组长度估算
    7.2. 结果与分析
        7.2.1. 菊花基因组DNA的质量检测
        7.2.2. 菊花亲本及子代SLAF测序质量值评估
        7.2.3. 菊花SNP标记分离类型的分布情况
        7.2.4. 菊花连锁遗传图谱上图标记标记筛选及在连锁群上分布情况
        7.2.5. 菊花高密度遗传图谱的构建
        7.2.6. 偏分离标记的检测结果
        7.2.7. 基因组长度和图谱覆盖率估算
    7.3. 讨论
        7.3.1. 基于SLAF技术开发分子标记
        7.3.2. 菊花遗传图谱的构建情况
        7.3.3. 菊花主要观赏性状的遗传方式
    7.4. 小结
8. 菊花重要表型性状的QTL分析
    8.1. 材料和方法
        8.1.1. 表型数据的测定
        8.1.2. 花型性状相关标记的关联分析
        8.1.3. 基因组比对及候选基因筛选
    8.2. 结果与分析
        8.2.1. 菊花表型性状的变异
        8.2.2. 基于图谱定位到的和菊花表型性状的QTLs
        8.2.3. 定位到的和表型性状相关的主效QTLs
        8.2.4. 候选基因预测
    8.3. 讨论
        8.3.1. 菊花花色性状QTL研究
        8.3.2. 菊花叶部性状QTL研究
        8.3.3. 菊花花部性状的QTL研究
    8.4. 结论
9. 结论和展望
    9.1. 全文总结
    9.2. 主要创新点
    9.3. 后续研究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获得成果目录
致谢
附表

(2)烤烟雄性不育系配合力分析及杂种优势群划分(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文献综述
    1.1 烤烟育种工作概况
    1.2 烤烟遗传力和配合力等相关研究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2 技术路线
    2.3 田间试验
    2.4 SSR标记亲本材料遗传差异
    2.5 烤烟主要性状测定
        2.5.1 烤烟主要植物学性状调查
        2.5.2 烤烟主要农艺性状测定
        2.5.3 烤烟化学成分的测定
    2.6 测定数据的分析
        2.6.1 遗传差异测定
        2.6.2 性状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亲本间遗传差异测定
    3.2 主要植物学性状比较
    3.3 主要农艺性状相关分析
        3.3.1 主要农艺性状方差分析
        3.3.2 主要农艺性状遗传相关分析
        3.3.3 主要农艺性状配合力相关分析
        3.3.4 主要农艺性状双标图分析
        3.3.5 主要农艺性状杂种优势群划分
    3.4 主要化学成分相关分析
        3.4.1 主要化学成分方差分析
        3.4.2 主要化学成分遗传相关分析
        3.4.3 主要化学成分含量配合力相关分析
        3.4.4 主要化学成分含量双标图分析
        3.4.5 主要化学成分含量杂种优势群划分
4 讨论与结论
    4.1 讨论
    4.2 结论
    4.3 相关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3)烤烟亲本遗传距离与F1代杂种优势及相关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遗传距离的研究
        1.2.2 杂种优势的研究
        1.2.3 遗传距离和杂种优势的关系研究
    1.3 问题与展望
        1.3.1 遗传距离预测杂种优势所存在的问题
        1.3.2 遗传距离与杂种优势的应用展望
第2章 11份烤烟亲本的遗传距离和聚类分析
    2.1 材料与方法
        2.1.1 材料
        2.1.2 试验方案
    2.2 结果与分析
        2.2.1 表型性状遗传距离的结果与分析
        2.2.2 SSR分子标记遗传距离的结果与分析
    2.3 讨论
第3章 F1代杂种优势分析
    3.1 材料与方法
        3.1.1 材料
        3.1.2 试验方案
    3.2 结果
        3.2.1 F1 代性状表现
        3.2.2 F1 代杂种优势分析
        3.2.3 亲本遗传距离与F1 代杂种优势相关性分析
    3.3 讨论
第4章 结论与讨论
    4.1 11 份烤烟亲本表型性状遗传距离和聚类分析
    4.2 11 份烤烟亲本SSR分子标记遗传距离和聚类分析
    4.3 F1 代表型性状的分析
    4.4 F1 代杂种优势分析
    4.5 烤烟亲本遗传距离与F1 代杂种优势的关系研究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介

(4)六份烤烟胞质雄性不育(CMS)材料的育种潜力(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文献综述
    1.1 烤烟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研究
    1.2 主要性状的遗传力和遗传相关的研究
    1.3 烤烟雄性不育杂种优势利用
    1.4 主要性状的遗传配合力分析
    1.5 GGE双标图法
    1.6 研究目的及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2 亲本材料遗传差异评价
        2.2.1 DNA的提取
        2.2.2 PCR反应
        2.2.3 电泳检测
    2.3 主要农艺性状以及化学成分含量的测定
        2.3.1 田间试验设计
        2.3.2 主要农艺性状测定
        2.3.3 田间自然抗病性的调查
        2.3.4 常规化学成分含量的测定
    2.4 数据分析
        2.4.1 遗传差异的分析
        2.4.2 主要性状的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亲本材料间的遗传差异
        3.1.1 遗传距离
        3.1.2 分子标记聚类结果
    3.2 主要性状的方差分析
        3.2.1 主要农艺性状的方差分析
        3.2.2 主要病害发病率和病情指数的方差分析
        3.2.3 主要化学成分含量的方差分析
    3.3 主要性状的遗传效应和遗传力
        3.3.1 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效应和遗传力
        3.3.2 主要病害发病率和病情指数的遗传效应和遗传力
        3.3.3 主要化学成分含量的遗传效应和遗传力
    3.4 主要性状间的遗传相关
        3.4.1 主要农艺性状间的遗传相关
        3.4.2 主要化学成分含量间的遗传相关
    3.5 主要性状的配合力方差分析
        3.5.1 主要农艺性状的配合力方差分析
        3.5.2 主要病害发病率和病情指数的配合力方差分析
        3.5.3 主要化学成分含量的配合力方差分析
    3.6 主要性状的配合力效应值
        3.6.1 主要农艺性状配合力效应值
        3.6.2 主要病害发病率和病情指数的配合力效应值
        3.6.3 主要化学成分含量的配合力效应值
    3.7 主要性状的双标图分析
        3.7.1 主要农艺性状的双标图分析
        3.7.2 主要化学成分含量的双标图分析
    3.8 主要性状的杂种优势
        3.8.1 主要农艺性状的杂种优势
        3.8.2 主要化学成分含量的杂种优势
4 讨论与结论
    4.1 烤烟种质资源的遗传差异
    4.2 烤烟主要性状的遗传分析和遗传相关
    4.3 亲本的育种潜力
    4.4 杂种优势利用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5)烤烟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试验设计
    1.3 试验数据测定方法
2 结果
    2.1 杂种优势表现
    2.2 不同组合间主要农艺性状的方差分析
    2.3 配合力方差分析
    2.4 一般配合力效应值(GCA)分析
    2.5 特殊配合力效应值(SCA)分析
    2.6 遗传力分析
3 讨论

(6)烤烟自育种质GDH88的遗传力及杂种优势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方法
    1.3 试验数据测定方法
2 结果
    2.1 GDH88的F1代杂种优势分析
    2.2 AB两组的F1代杂种优势比较分析
    2.3 GDH88的配合力分析
3 讨论

(7)烤烟主要农艺及化学品质性状的杂种优势与相关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烟草概述
    1.2 作物杂种优势利用现状
        1.2.1 烟草杂交育种的意义
        1.2.2 烟草杂交育种的研究现状
    1.3 作物杂种优势的遗传机理假说
        1.3.1 显性假说
        1.3.2 超显性假说
        1.3.3 遗传平衡假说
    1.4 作物杂种优势研究的遗传交配设计
    1.5 烟草品种的研究意义
第二章 引言
第三章 材料与方法
    3.1 试验材料
    3.2 试验设计
    3.3 试验记载测定项目及方法
        3.3.1 烟株主要农艺性状观测记载
        3.3.2 烟叶化学品质的测定
    3.4 实验数据统计分析
        3.4.1 配合力分析
        3.4.2 杂种优势分析
        3.4.3 烤烟化学成分指标赋值方法
第四章 烤烟主要性状的杂种优势分析
    4.1 烤烟主要农艺性状的杂种优势分析
        4.1.1 烤烟主要农艺性状的配合力分析
        4.1.1.1 主要农艺性状的配合力方差分析
        4.1.1.2 亲本主要农艺性状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分析
        4.1.1.3 各杂交组合主要农艺性状的特殊配合力效应分析
        4.1.2 各杂交组合烤烟主要农艺性状的杂种优势分析
        4.1.2.1 各杂交组合团棵期主要农艺性状(物理)的杂种优势分析
        4.1.2.2 各杂交组合现蕾期主要农艺性状(物理)的杂种优势分析
        4.1.2.3 各杂交组合烤烟主要农艺(产量)性状的杂种优势分析
    4.2 烤烟烟叶主要化学品质指标的配合力和杂种优势分析
        4.2.1 烤烟烟叶主要化学品质指标的配合力分析
        4.2.1.1 烟叶主要化学品质指标的方差分析
        4.2.1.2 亲本烟叶主要化学品质指标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分析
        4.2.1.3 各杂交组合烟叶主要化学品质指标的特殊配合力效应分析
        4.2.2 各杂交组合烤烟烟叶钾含量和化学成分协调性的杂种优势分析
    4.3 烤烟主要性状的遗传力分析
第五章 烤烟主要性状的相关性分析
    5.1 烤烟主要性状间的相关性分析
    5.2 烤烟各主要性状值、SCA与中亲优势的相关关系分析
第六章 讨论与结论
    6.1 讨论
        6.1.1 烤烟主要性状的配合力
        6.1.2 烤烟主要性状的配合力方差及遗传力
        6.1.3 烤烟各组合SCA与杂种优势表现
    6.2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发表论文及参加科研一览表

(8)烤烟高钾新品系杂种优势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文献综述
    1.1 研究背景
    1.2 杂种优势的遗传理论研究
    1.3 杂种优势在其它农作物上的应用
    1.4 烤烟杂种优势研究与利用
    1.5 烤烟杂交种利用存在的问题
    1.6 烤烟杂种优势利用展望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及来源
    2.2 试验设计
    2.3 试验方法
    2.4 数据处理及分析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杂交组合及亲本材料各部位钾含量
    3.2 杂种一代烟叶钾含量优势分析
    3.3 杂种一代不同时期钾含量及其优势分析
    3.4 高钾新品系钾含量配合力分析
    3.5 杂种一代农艺性状及其杂种优势分析
    3.6 杂种一代农艺性状的杂种优势动态分析
    3.7 杂种一代化学成分优势分析
    3.8 抗病性优势分析
4 小结与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9)烤烟高钾新品系主要性状的优势分析及灰色关联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
2 试验设计及方法
    2.1 试验设计
    2.2 试验方法
        2.2.1 主要生育期记载
        2.2.2 田间自然发病情况调查
        2.2.3 农艺性状考察
        2.2.4 常规化学成分分析
        2.2.5 钾含量测定
    2.3 优势分析方法
    2.4 数据统计与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主要性状表现
        3.1.1 生育期表现
        3.1.2 自然发病情况调查
        3.1.3 主要农艺性状
        3.1.4 主要内在化学成分
    3.2 杂种优势分析
        3.2.1 农艺性状表现及杂种优势
        3.2.2 主要化学成分的杂种优势
        3.2.3 F1代农艺性状的杂种优势动态
        (1) F1株高优势动态
        (2) F1叶长优势动态
        (3) F1叶宽优势动态
        (4) F1节距优势动态
        (5) F1叶片数优势动态
        (6 ) F1茎围优势动态
    3.3 灰色关联度分析
        3.3.1 不同性状表现与钾含量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3.3.2 化学成分及复合指标与钾含量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4 结论

(10)烤烟胞质雄性不育杂种农艺性状的遗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时间、地点
    1.2 试验材料
    1.3 试验方法
        1.3.1 试验设计
        1.3.2 性状测定
        1.3.3 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烤烟亲本和杂种农艺性状的综合表现
    2.2 烤烟农艺性状的遗传率分析
    2.3 烤烟农艺性状的遗传效应分析
    2.4 烤烟胞质雄性不育杂种亲本农艺性状的加性效应和显性效应
    2.5 烤烟胞质雄性不育杂种F1农艺性状的显性主效应
3 讨论

四、烤烟若干农艺性状的杂种优势及其遗传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菊花品种表型性状的数量化定义及其遗传分析[D]. 宋雪彬. 北京林业大学, 2018
  • [2]烤烟雄性不育系配合力分析及杂种优势群划分[D]. 官思成. 四川农业大学, 2018(02)
  • [3]烤烟亲本遗传距离与F1代杂种优势及相关关系研究[D]. 黄德文. 湖南农业大学, 2018(09)
  • [4]六份烤烟胞质雄性不育(CMS)材料的育种潜力[D]. 刘林. 四川农业大学, 2017(01)
  • [5]烤烟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分析[J]. 徐航,刘仁祥,徐如宏,袁富,吴祖玄. 中国烟草科学, 2013(05)
  • [6]烤烟自育种质GDH88的遗传力及杂种优势分析[J]. 李全鑫,刘仁祥,丁飞,陈绍凯,徐航,段兴友,王艳,王松. 中国烟草科学, 2013(03)
  • [7]烤烟主要农艺及化学品质性状的杂种优势与相关性分析[D]. 何从利. 西南大学, 2013(12)
  • [8]烤烟高钾新品系杂种优势研究[D]. 潘着. 湖南农业大学, 2012(12)
  • [9]烤烟高钾新品系主要性状的优势分析及灰色关联分析[J]. 吴成林,钟军,潘着,戴林建. 作物研究, 2012(03)
  • [10]烤烟胞质雄性不育杂种农艺性状的遗传分析[J]. 胡日生,曾中,周劲波. 中国农学通报, 2011(30)

标签:;  ;  ;  

烤烟几种农艺性状的杂种优势及遗传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