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内蒙古段干流应急期水量调度方案探讨

黄河内蒙古段干流应急期水量调度方案探讨

一、黄河内蒙古段干流紧急期水量调度方案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1](2021)在《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宁夏回族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的通知》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宁政发[2021]1号各市、县(区)人民政府,自治区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宁夏回族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已经自治区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以印发,请结合实际,抓好组织实施。2021年2月26日(此件公开发布)宁夏回族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

高佳鸣,程伍群,商东波,李聪,刘立华,薄秋宇,孙童[2](2020)在《引黄入冀补淀工程水流演进及分水流量调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依据引黄入冀补淀工程通水流量资料,将河北省内输水主干线划分六段,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法推求水流传播时间,通过马斯京根建模法模拟河北省主输水线路的水流演进过程,运用逆时序反演推求满足下游分水流量时上游应达到的流量。结果表明,水流进入河北省界到达白洋淀的传播时间为12d;根据各分水口引水时间对17种分水组合进行反演,算出对应各断面的流量及水位要求,结果与实际情况基本吻合;在只向白洋淀供水阶段满足大树刘泵站抽水水量15、20、25、30m3/s要求下,对应入卫河倒虹吸流量(水位)应分别达到37m3/s(47.32m)、47m3/s(47.41m)、59m3/s(47.50m)、69m3/s(47.57m)。

杨红[3](2020)在《黄河内蒙段不同河型时空演变特征及其成因分析》文中研究表明河道演变是河流动力学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在河道整治、水利工程、生态保护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不同河型的河道演变规律不尽相同。在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双重作用下,黄河内蒙段的来水来沙条件发生显着变化,河道演变加剧,河道持续淤积。因此,黄河内蒙段的河道演变特征也亟待从多方面多角度去识别和研究,分析影响河道演变的主要因素,预测河道演变趋势。本文以黄河干流内蒙段不同河型的河床演变为对象,以长序列水文泥沙、河床演变实测资料和连续弯道实测资料为基础,采用遥感技术,多种统计分析方法,分析了黄河内蒙段不同河型河道的平面形态演变规律和河道的横向、纵向变化规律,研究了不同时间尺度和空间尺度下连续弯道流速分布和含沙量分布规律,探讨了气候、水利工程、水沙条件等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变化对河床演变的影响。论文成果对揭示黄河干流不同河型河床演变规律,丰富天然河道连续弯道的水沙特性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通过遥感技术提取河道水体信息,分析黄河内蒙段不同河型的平面形态变化,结果显示顺直型河道石嘴山至巴彦高勒段河道上段平面形态变化不大,下段蒙西镇至巴拉贡镇区间河道成八字形演变特点。游荡型河段巴彦高勒至三湖河口段各时期河道左右摆动幅度都较大,水流散乱,沙洲较多。三湖河口至昭君坟河段的起端和末端河型变化不大,其他区域河道变化比较散乱。弯曲型河段昭君坟至头道拐段的平面变化形态变化不大,河弯比较稳定。基于长序列的水文泥沙资料,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分析黄河内蒙段不同河型的纵向演变特征。入流断面石嘴山站断面和出流断面头道拐断面年径流量和年输沙量显着减小,采用沙量平衡法计算河道冲淤量,黄河内蒙段整体处于淤积状态,中数粒径均有增大的现象,粗化现象明显。基于长序列的水文泥沙资料,运用统计分析和回归模型分析黄河内蒙段不同河型的横向演变特征。套绘实测的大断面地形资料,各站大断面冲淤交替,一般大断面汛前期淤积,汛后期冲刷,冲积河流中大流量是主槽位置变化的主要原因。各站流量与水力要素的关系均可用幂函数模型拟合,拟合效果较好。河相系数随流量和输沙量的增大而减小,当流量大于1000 m3/s或输沙量大于5 kg/m3时,河相系数不随流量和输沙量的增大而变化,河道趋于稳定。河道断面的流量与水位变化关系用二阶多项式回归模型拟合效果最好。流量增大,河道的输沙率增加,由于水库的调蓄运行,来流量持续减少,河道输沙率下降。基于实测的弯道水流流速、含沙量、粒径级配和河道断面地形资料,分析连续弯道水动力特征和泥沙输移特征。冰盖的存在改变了水流的流速分布,冰封期垂线最大测点流速位置下移,垂线流速呈抛物线型或“3”型分布;畅流期垂线最大测点流速位置靠近水面。弯道断面垂线最大平均流速位置靠近凹岸,垂线最大平均含沙量位置靠近凸岸。冰封期,弯顶断面的中数粒径最大。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法对水沙进行突变性检验,石嘴山站和头道拐站年径流量突变点均为1990年,1998年后石嘴山站和头道拐站年径流量下降趋势显着。石嘴山站年输沙量不存在突变点,1972年后石嘴山站年输沙量下降趋势显着。头道拐站年输沙量在1985年开始突变,1987年后头道拐站年输沙量下降趋势显着。径流量的变化主要受龙羊峡和刘家峡水库联合运行的影响,存在滞后响应。石嘴山站输沙量的变化受刘家峡水库运行的影响,同样存在滞后响应,头道拐的输沙的变化受龙羊峡和刘家峡水库联合运行的影响,这种影响在刘家峡水库建设期已经开始显现。黄河内蒙段河道演变受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共同影响,主因素分析结果表明,1986年之前黄河内蒙段冲淤量主要受径流量的影响,1986年之后黄河内蒙段冲淤量主要与输沙量显着相关。水利工程的建设和运行改变了原有的水沙条件,也是1986年后河道演变的主要原因。

张雪竹[4](2020)在《月亮泡蓄滞洪区洪水风险分析》文中研究指明洪水在我国的历史中最早出现在先秦的典籍中,距今已有4000年,我国频繁遭受洪水灾害,近年,利用蓄滞洪区分蓄洪水是热门课题,进行洪水分析发挥蓄滞洪区防洪减灾的作用关乎民生与国家发展,是实现区域防洪规划与经济合理的必然需求,加强我国蓄滞洪区洪水风险管理已经刻不容缓。作为非工程措施之一的洪水风险研究,可以有效地为防汛指挥、避险转移和灾情评估提供依据。本文结合月亮泡蓄滞洪区的水文流域特性,确定洪水分析工况,依据月亮泡防洪调度实施方案分五种洪水工况,制定洪水计算方案,建立了蓄滞洪区一、二维水动力模型,为了验证模型的精度,使用1998年黑帝庙水文站。白沙滩水文站洪水资料进行模拟实验计算并不断进行参数调试,确定模型的主要参数。应用该模型进行防洪评价研究,进行了洪水演进分析,初步绘制了月亮泡蓄滞洪区的洪水风险图,得出洪水到达时间,淹没水深等致灾特性指标,进行了洪水影响分析。结论得出哈尔滨控制200年一遇洪水的方案蓄滞洪区淹没面积680.36km2,蓄滞洪区内最高水位134.50m,蓄水23.71亿m3,受洪水影响最为严重,其他方案的影响程度受嫩江影响较为明显。月亮泡蓄滞洪区内和镇赉段溃口的设置,起到了错峰削量作用,进一步减轻嫩江干流防洪压力,也为周围居民的撤离提供了时间。

高佳鸣[5](2020)在《引黄入冀补淀工程输配水合理调度研究》文中认为引黄入冀补淀工程是缓解河北地区资源性缺水,保障白洋淀生态系统健康,同时补充农业灌溉以及地下水的跨流域调水工程。河北省境内是引黄工程调度运行的重点地区,主输水线路长398km,18处需要调度的分水口,输水系统较为复杂。且白洋淀生态需水量大,沿线农业用水范围广,需要调节好供水先后关系。为了更好的发挥引黄工程的供水效益,从渠道的输水特性和分配水的运行方案上进行研究。(1)依据引黄入冀补淀工程通水流量资料,将河北省内输水主干线划分六段,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法推求水流传播时间,通过马斯京根建模法模拟河北区主输水线路的水流演进过程,分别得到各段的传播时间,综合分析水流进入河北省界到达白洋淀的传播时间为12天;运用逆时序反演推求满足下游分水流量时上游应达到的流量,根据各分水口引水时间对17种分水组合进行反演,求算出对应各断面的流量及水位要求,结果与实际情况基本吻合;在只向白洋淀供水阶段满足大树刘泵站抽水水量15 m3/s、20 m3/s、25 m3/s、30 m3/s要求下,对应入卫河倒虹吸流量(水位)应分别达到 37 m3/s(47.32 m)、47m3/s(47.41 m)、59m3/s(47.50 m)、69m3/s(47.57 m)。(2)在水量分配指标上,以供定需的前提下需要优先保证白洋淀生态水量,沿线农业水量同比例缩小。黄河引水口向白洋淀分配水量最低维持在2.55亿m3,水源区平水年农业用水供水量为3.65亿m3,枯水年份缩减为3.05亿m3;丰水年白洋淀生态用水供水量与农业灌溉供水量可同比增加,黄河引水口向白洋淀分配水量增加至2.80亿m3,农业用水增加为4.0亿m3。具体形成九种水源区和受水区不同水平年水量分配方案。(3)在水量受纳情况上:通过马斯京根槽蓄方程进行分段计算,得到不同分段不同流量下的蓄量参数及各段不同引水流量时相应的蓄水量。根据2018通水计算结果渠道总蓄水量为3 913万m3,与渠道内存储水量4 000万m3左右真实值情况相近。对于受水区和蓄水工程,冬灌期间水源区丰、平水年供水量满足冬灌用水后均有剩余,在调蓄工程调蓄范围内,枯水年邯郸、衡水、沧州存在供水量不足情况,需要各市进行调节;非冬灌期,水源区丰水年时邯郸地区分水量超过其本身调蓄工程蓄水能力,可将多余水量就近分配至邢台调蓄范围或开放分水口进行沿线生态补水。(4)在分水时间和方案上:结合各地的调蓄工程、白洋淀生态用水和引黄灌区农业用水需求,制定针对性的配水方案。河北地区干旱年11月6日至12月9日进行沿线各受水区冬灌分水,12月12日至2月28日关闭沿线分水口,全部水量用于白洋淀生态补水。平水年白洋淀补水时间为12月22日至2月28日,丰水年补水时间为1月12日至2月28日,其他时间为沿线调蓄工程对引黄水量进行储存,为春季农业灌溉提供用水。

刘晓岩[6](2020)在《我的黄河防汛抗旱记忆》文中认为参加治黄工作后,除短期办公室文秘工作,我一直从事防汛抗旱技术支撑和管理工作,先后在防汛抗旱、水量调度和水文等部门(单位)任职。如今,回忆昔日时光,仿佛又回到了黄河防汛抗旱工作的"主战场"!从"耳目"转入"参谋"1993年5月,从郑州水文总站借调到黄河水利委员会(以下简称黄委)水文局工作两年的我,被通知调入黄委河务局工作。当时,黄委河务局和黄河防汛总指挥部(以下简称防总)办公室是两块牌子一班人马,负责黄河流域防汛和河务工作。根据我的专业,局里将我分配到防汛处,这个处是委河务局三个处里人数最多、工作最忙的处,除编制、修订、审查、批复防汛预案、水库调度方案和实施汛(凌)期间的水工程调度等工作外,还担负着领导防汛指挥决策的"参谋"角色。初来乍到,为尽快适应工作,我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学习国家防汛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熟悉流域防汛特点,收集整理历年水文资料,深入一线了解汛情,在同志们的帮助下,很快掌握了防汛调度管理的基本情况,适应了防汛工作的紧张节奏。

夏雨晴[7](2019)在《松花江流域一维水动力及水质模型研究》文中指出近年来由于洪水或化学品生产、运输过程不当而引发的突发性水污染事件频频发生,对人类的生命安全造成巨大威胁,同时影响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在以往的应急水污染事件处理中,由于应急措施不及时、预测不准确等问题,致使污染范围难以控制,污染事态不断恶化,建立有应急水污染及洪水模拟预报功能的流域模型至关重要。本文基于HYDROINFO水利信息系统的水动力学流域网络模块、对流扩散模块,针对松花江流域建立了松花江流域一维水动力及水质模型。该模型以圣维南方程为基础,采用半隐式有限元方法构建一维河网模型,利用有限体积法建立一维河网的水质模型,具有收敛性强、计算速度快等优点。松花江流域辽阔、河道距离长,且干流河道上有多个水工建筑物,对模型的计算精度有较高要求,这些难题也都本文研究的重点。建立模型的目的在于通过应用模型对洪水及水污染事件进行模拟预报,了解污染物在水体中的输移扩散、演变规律和各断面水力特征的变化过程,为应对洪水及应急突发性水污染事件提供制定治理决策的前提和科学依据。模型中收集了大量的流域水文站实测数据,通过对典型洪水期工况、2006年1月到4月流量、2005年松花江硝基苯泄露事件这三种工况进行模拟分析验证模型的可靠性。经过模型计算得到各断面流量、水位等水力特征,以及污染事件当中污染物到达各个断面的到站时间及峰值浓度等数据结果。通过对比分析,计算值与实测值拟合良好。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较准确地模拟和预测洪水及突发水污染事故条件下各断面水力特征及污染物迁移、演化规律,松花江流域一维水动力及水质模型具有可靠性,可应用到实际工作当中。

李福军[8](2017)在《山东黄河水资源配置与调度管理浅析》文中指出随着黄河流域及相关地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黄河水量的需求持续增加,黄河水资源日益尖锐的供需矛盾依然突出。因此对黄河流域现行的水量分配方案与实际调度情况进行对比和分析,对进一步完善水量分配方案,理顺工作机制,提高实施效果,推动相关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缓解黄河流域日益突出的水资源供需矛盾,并且解决制黄河下游,尤其是山东段的断流情况,收集国家级、省级、市以及各个闸门的黄河水量分配计划,统计分析各级水量配置方案。进行黄河流域山东段水量分配方案执行情况分析,调查统计黄河进入山东省及入海的实际水量情况,调查统计黄河流域山东段及重要支流(行政区域、取水口门、用水户)实际取用水情况,分析黄河流域山东段实际耗水量及耗水系数。在以上调查数据的基础上,利用对比分析的方法,寻找分配方案与实际执行的差别,分析原因并提出合理的建议。从水量分配的管理队伍、组织实施、监督管理、信息资料管理等方面,收集并分析省级、市级、灌区水量分配组织实施情况,在此基础上对黄河流域山东段水量配置方案与实际调度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在计算水量调度以来山东黄河入境水量和入海水量差的基础上,对比国家级、山东省级、各地市级以及闸门年度水量配置方案和闸门实际取水许可执行情况的差别,分析差别出现的原因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以黄河流域用水总量控制目标为控制,以省区指标细化方案及水量分配方案为基础,分析水量调度对利津断面以下生态流量的影响。运用Tennant法,根据利津水文站的长系列资料,计算出利津河段的生态基流值,在维持此生态流量的基础上,分析了黄河流域山东段水量分配方案组织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对水量调度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完成黄河流域山东段水资源配置与调度研究成果报告。黄河流域山东段水资源配置与调度研究结果表明,黄河流域水量分配方案的实施,对缓解山东段黄河用水、供水矛盾,为区域的可持续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黄河流域水资源配置及调度,效果是巨大的。

冯利忠[9](2016)在《黄河呼和浩特段动态性水环境容量研究及风险评价》文中指出流域水环境安全直接关系到国家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需水量和排水量不断增加,而在水资源短缺的同时,污水排放量却没有与水环境容量相协调进行,从而使流域水环境日益恶化。因此,基于动态性水环境容量研究,为排污企业提供排污导向,为行政管理部门污染物总量控制及保护对策的制定提供依据,是流域水环境健康发展的基石。本研究以黄河呼和浩特段为研究区域,通过分析流域内主要污染源分布、污染物贡献量和超标污染物,采用单因子指数法,结合水质实际情况和污染物特性,确定了动态性水环境容量目标污染物;按照黄河呼和浩特段干流功能区划和排污口位置,划分了7个控制段,并选取了重点控制段;基于黄河呼和浩特段9个断面的水文、水质和区域气象等数据建立了一维、三维水动力与水质耦合模型,对黄河呼和浩特段进行了一维动态性水环境容量分析,对“引黄入呼”取水口进行了三维动态性水环境容量解析;以动态性水环境容量为基础,计算了各污染物的动态性水环境容量风险值,对其风险级别进行了初步评价,并提出了水质保护对策,主要结论如下:(1)基于MIKE中的ECOLab模块,为一维水动力模型定制了总水位、液态水位和冰盖厚度关系间的冰盖模板。经过对模型率定,冰盖、风力是黄河呼和浩特段的主要特征因素,粗糙值是水动力主要率定参数,水质主要率定参数包括降解系数、温度系数等30项。率定后的水位和流量模拟结果与实测值相对误差σ≤15%、纳什系数E≥0.9,水质模拟结果与实测值相对误差σ≤20%、纳什系数E≥0.8。水位误差区间≤0.19m,流量误差区间<27m3/s,所有率定断面DO、COD、BOD、NH3-N、TP、NO3-、FC误差区间分别<0.09mg/l、0.28mg/l、0.10mg/l、0.11mg/l、0.076mg/l、0.13mg/l、203个/l。可满足动态性水环境容量计算精度要求。(2)黄河呼和浩特段DO、COD、BOD、NH3-N、TP、N03-、FC动态性水环境容量变化范围分别为:839.94~2506.38t/d、-167.03~3482.44t/d、324.36~1330.44t/d、-74.00~370.84t/d、14.11~64.14t/d、1026.98~4032.54t/d、747.11×106~4112.12×106个/d。除COD和NH3-N外,其它各污染物非冰封期动态性水环境容量大于冰封期,非冰封期内各污染物动态性水环境容量8~10月份最大,3月份、4月份和11月份居中,5~7月份最小。(3)“引黄入呼”取水口各污染物垂向动态性水环境容量相差较小,第一层至第四层DO、COD、BOD、NH3-N、TP、NO3-、FC动态性水环境容量变化范围分别为:39.91~231.55t/d、-50.56~389.51t/d、4.35~107.14t/d、4.87~57.46t/d、1.63~7.50t/d、139.59~558.20t/d、80.45×106~568.42×106个/d。除COD和NH3-N外,其它各污染物非冰封期动态性水环境容量大于冰封期,非冰封期内各污染物动态性水环境容量8~10月份最大。(4)流量对各污染物的动态性水环境容量影响大于水质过程中的综合降解影响,各污染物动态性水环境容量在月份变化处具有明显的波动,最大波动出现在7月份,但在月份段中整体变化较为平稳。控制河段1~7和“引黄入呼”取水口一至四层各污染物动态性水环境容量变化趋势相同。黄河呼和浩特段沿线自上游至下游各污染物动态性水环境容量逐步减小。现有取水断面上的取水点为最佳取水点,可按照取水口处河道特性和季节特征,选择在垂向simga第二层(1~2m间)、第三层(2~3m间)取水。(5)黄河呼和浩特段DO、COD、BOD、NH3-N、TP、NO3-、FC动态性水环境容量风险值变化范围分别为:1.18~1.50、1.33~2.19、1.03~1.61、0.04~2.53、0.87~1.60、0.40~0.79、0.24~1.34。“引黄入呼”取水口1m以上、1~2m间、2~3m间、3m以下DO、COD、BOD、NH3-N、TP、NO3-、FC动态性水环境容量风险值变化范围分别为:0.69~1.51、1.21~1.89、1.13~1.59、0.45~1.76、0.90~1.30、0.42~0.82、0.24~1.31。COD和NH3-N动态性水环境容量风险处于低级和较低级别,DO、BOD、NO3-、TP、FC处于低风险级别以下。(6)黄河呼和浩特段削减污染物为COD和NH3-N。COD削减日期为4月16日~5月17日,总计削减量4570.19t/a,最大削减量57.52t/d。NH3-N削减日期为5月26日~6月7日,总计削减量3410.45t/a,最大削减量16.12t/d。主要削减河段为控制段1(“引黄入呼”取水口)。黄河呼和浩特段DO、COD、BOD、NH3-N、TP、NO3-、FC动态性水环境容量可观,均处于较低风险级以下,COD、NH3-N出现了短暂的负动态性水环境容量。在总量控制和水质保护对策下可使黄河呼和浩特段健康和持续的发展,不会对“引黄入呼”取水口造成持久性影响。

许伟[10](2015)在《龙羊峡、刘家峡河段梯级水库联合运用相关问题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结合黄河上游梯级水库及相关流域的特点,以黄河上游龙羊峡、刘家峡河段6座梯级水库为研究对象,对水电站群的联合运用等相关问题进行了研究。首先结合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形势,对水电行业前景进行介绍,借此引入研究梯级水库联合调度的宏观背景、实际工程背景等,分析了本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分析了国内(外)水库(群)研究概况,并详细整理了国内外水库调度研究的进展,并结合实际分析了水库调度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发展方向。针对龙、刘河段的具体情况,分析了该河段水库需要承担的综合利用任务要求,并介绍了该河段水电开发状况及梯级电站的经济技术资料,为后续的水能计算、发电优化调度的研究提供物理基础。根据龙、刘河段梯级水库相关水文站历史径流资料,对黄河上游径流(来水量)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了解了黄河上游来水的丰枯情况、时间变化趋势、空间水量组成等,为水能计算、梯级优化调度提供数据支撑。根据已有资料,分析了龙、刘两库作为骨干水库的现状运用方式,以及龙羊峡初期运行长期处于低水位的原因。由于龙、刘两库相互配合调蓄,分析了两库在不同年份的调蓄特点。讨论了两水库年内泄放过程特点,尤其是刘家峡水库凌汛期泄放流量过程和龙羊峡水库汛期大量蓄水带来的特殊问题。建立了龙、刘河段梯级电站的多年发电优化的数学模型,详细分析了逐次优化—遗传算法在该河段水库群优化调度实践中的应用,介绍了算法的编程实现过程(利用C++语言),给出了主、子程序模块的框架图,并介绍各函数模块涉及的具体内容。依托模型计算出梯级水库的多年平均发电量,作出龙、刘水库多年平均月泄放流量过程图以及梯级各水库基于月尺度的期望蓄水位及包络线图,并将调度结果与现状运用方式进行对比。研究了多年调节水库起调水位对联合调度发电的影响,并讨论了龙羊峡水库抵御不确定来水的能力。

二、黄河内蒙古段干流紧急期水量调度方案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黄河内蒙古段干流紧急期水量调度方案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2)引黄入冀补淀工程水流演进及分水流量调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水流演进分析方法
    2.1 基于灰色关联分析法推求水流传播时间
    2.2 基于马斯京根法模拟流量演进过程的反演推算
3 输水特性及输水方案分析
    3.1 水流传播时间
    3.2 流量演进模型系数推求及验证
    3.3 满足下游分水的上游流量、水位要求
        3.3.1 满足大树刘泵站分水的上游流量、水位
        3.3.2 满足沿线分水的上游流量、水位
4 结论

(3)黄河内蒙段不同河型时空演变特征及其成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河型研究进展
        1.2.2 河道演变研究进展
        1.2.3 弯道演变特性研究进展
    1.3 研究内容
    1.4 技术路线
    1.5 创新点
2 研究区概况
    2.1 自然地理位置
    2.2 气象条件
    2.3 地质地貌
    2.4 水文站、水利枢纽及主要支流
    2.5 冰情特征
3 材料与方法
    3.1 资料来源及方法
        3.1.1 资料来源
        3.1.2 测试断面布置及取样点布设
        3.1.3 野外采样方法及测试设备
        3.1.4 室内实验及数据处理
        3.1.5 遥感影像处理方法
    3.2 数据分析方法
        3.2.1 河床平面形态变化分析方法
        3.2.2 河床纵向演变特征分析方法
        3.2.3 河床横向演变特征分析方法
        3.2.4 流量-水位关系分析方法
4 黄河内蒙段不同河型时空演变特征
    4.1 平面形态变化特征
        4.1.1 黄河内蒙段河型划分
        4.1.2 近40年不同形态河段平面形态变化
        4.1.3 河道主流线及主权宽度变化
        4.1.4 河心洲变化
    4.2 不同河型河道纵向演变特征
        4.2.1 来水来沙特性
        4.2.2 泥沙输移特征
        4.2.3 多年冲淤变化特征
        4.2.4 河道纵向形态变化特征
        4.2.5 粒径级配特征
    4.3 不同河型河道横向演变特征
        4.3.1 典型断面河床形态变化分析
        4.3.2 断面水力要素变化分析
        4.3.3 水流断面形态对流量的响应特征
        4.3.4 水流断面形态对含沙量的响应特征
        4.3.5 流量-水位变化特征
        4.3.6 流量-输沙响应特征
    4.4 本章小结
5 弯曲型河道水沙时空变化分析
    5.1 水动力学特征
        5.1.1 弯道流速分布公式
        5.1.2 垂向流速时空分布特征
        5.1.3 横向流速时空分布特征
    5.2 连续弯道泥沙输移特征
        5.2.1 弯道含沙量分布理论
        5.2.2 悬移质含沙量垂向分布特征
        5.2.3 悬移质含沙量横向分布特征
        5.2.4 悬移质含沙量颗粒级配
    5.3 断面平均流速和含沙量响应特征
    5.4 本章小结
6 河床演变成因分析
    6.1 自然因素影响
        6.1.1 降水条件
        6.1.2 气温条件
        6.1.3 风速条件
    6.2 人为因素影响
        6.2.1 水利工程
        6.2.2 灌区引水影响
        6.2.3 河道整治工程
    6.3 区间水沙变化
    6.4 不同河型演变主因素分析
    6.5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4)月亮泡蓄滞洪区洪水风险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蓄滞洪区洪水演进数值模拟研究进展
        1.2.2 蓄滞洪区风险图研究进展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2章 研究区概况及资料分析
    2.1 项目区概况
    2.2 流域概况
    2.3 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2.4 水文特性
        2.4.1 暴雨特性
        2.4.2 洪水特性
        2.4.3 洪涝灾害
    2.5 区域防洪建筑物建设情况
        2.5.1 水库工程
        2.5.2 堤防工程
第3章 模型理论基础
    3.1 模型构建思路及建模范围
    3.2 一维河道数值模型
    3.3 二维水动力模型
    3.4 一维、二位耦合动力学模型
    3.5 网格剖分
第4章 模型构建与验证
    4.1 计算分区划分方案
    4.2 洪水来源及组合方案
    4.3 溃口设置方案
        4.3.1 溃口(分洪口)设置方案
        4.3.2 溃口方式和形态的确定
        4.3.3 溃决(分洪)时机
    4.4 计算方案
    4.5 工程调度
    4.6 模型建立
        4.6.1 MIKE11一维河道水动力学模型
        4.6.2 MIKE21二维水动力学模型
        4.6.3 MIKE FLOOD一、二维耦合动力学模型
        4.6.4 模型糙率确定
    4.7 模型参数选取与率定
    4.8 模型验证
第5章 洪水计算成果与风险要素分析
    5.1 洪水计算方案集和边界条件
        5.1.1 洪水计算方案汇总
        5.1.2 边界条件
    5.2 洪水计算成果
        5.2.1 江桥、洮南控制嫩江100年一遇洪水及洮儿河100年一遇洪水
        5.2.2 江桥、洮南控制嫩江100年一遇洪水及洮儿河200年一遇洪水
        5.2.3 江桥、洮南控制嫩江200年一遇洪水及洮儿河100年一遇洪水
        5.2.4 江桥、洮南控制嫩江200年一遇洪水及洮儿河200年一遇洪水
        5.2.5 哈尔滨控制嫩江200年一遇洪水及洮儿河200年一遇洪水
    5.3 溃口洪水组合方案计算结果合理性评价
        5.3.1 5号坝分洪口
        5.3.2 6号坝分洪口
        5.3.3 镇赉围堤段溃口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参加专业实践及工程项目研究工作
致谢

(5)引黄入冀补淀工程输配水合理调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引言
    1.1 引黄入冀补淀工程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跨流域调水工程与白洋淀关系的研究进展
        1.2.2 水流数值模拟相关研究
        1.2.3 水资源优化调度研究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 技术路线
    1.5 关键性问题
2 引黄入冀补淀工程概况
    2.1 工程概况及战略地位
    2.2 输水线路及河道概况
    2.3 干渠节制闸及监测点概况
    2.4 数据来源
3 基本原理和基本计算方法
    3.1 灰色关联分析法
    3.2 马斯京根法基本原理
    3.3 流量反演
    3.4 模型验证
    3.5 小结
4 水流演进计算与分析
    4.1 水流传播时间
    4.2 水流演进模型参数确定
        4.2.1 主输水干渠分段划分
        4.2.2 参数假定及最优参数选取
    4.3 水流演进模型验证
        4.3.1 河南段初选模拟结果
        4.3.2 河北段初选模拟结果
        4.3.3 模拟结果综合
    4.4 流量反演推求上游流量、水位
        4.4.1 满足大树刘泵站分水的上游流量、水位
        4.4.2 满足沿线分水的上游流量、水位
    4.5 小结
5 引黄入冀补淀工程调度方案研究
    5.1 黄河口供水量分析
    5.2 河北地区槽蓄量及蓄水工程分析
        5.2.1 主干渠河道及渠道蓄水量
        5.2.2 调蓄工程及蓄水量
    5.3 沿线灌溉供需分析
        5.3.1 河北灌区农业用水情况
        5.3.2 沿线灌溉供需分析
        5.3.3 沿线灌溉分水方案
    5.4 白洋淀生态用水分水方案
    5.5 调度方案研究与结论
        5.5.1 现有调水方案分析
        5.5.2 调水原则及方案
    5.6 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附录

(6)我的黄河防汛抗旱记忆(论文提纲范文)

从“耳目”转入“参谋”
从防御“水多”转入调度“水少”

(7)松花江流域一维水动力及水质模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相关理论研究现状
        1.2.1 河网水动力学研究现状
        1.2.2 数值模型软件发展现状
    1.3 本文的研究工作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2 工程概况分析
    2.1 研究区域概况
        2.1.1 流域概况
        2.1.2 计算范围
    2.2 研究区域突发性污染问题分析
    2.3 模型选择
    2.4 研究方法与研究特点
        2.4.1 研究方法
        2.4.2 研究特点
    2.5 本章小结
3 一维水动力及水质模型研究
    3.1 水动力学的计算原理
        3.1.1 河网系统流动的基本方程
        3.1.2 河网系统基本方程的离散
    3.2 水质模块的计算原理
    3.3 边界条件处理
    3.4 河网模型验证
        3.4.1 树状河网验证
        3.4.2 环状河网验证
    3.5 本章小结
4 工程应用
    4.1 现有数据分析
        4.1.1 松花江流域河网CAD图
        4.1.2 大断面数据
        4.1.3 水文站实测资料
        4.1.4 水库特征值及库容曲线
        4.1.5 取水口和排污口信息表
        4.1.6 水系图
    4.2 模型概化
        4.2.1 水库的概化
        4.2.2 水库闸门的概化
    4.3 模型建立
    4.4 模拟分析
        4.4.1 工况一:典型洪水期验证
        4.4.2 工况二:2006 年流量验证
        4.4.3 工况三:2005 年污染物泄露验证
        4.4.4 分析总结
    4.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8)山东黄河水资源配置与调度管理浅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研究目标
    1.3 工作范围
    1.4 主要内容
    1.5 技术路线
2 区域概况
    2.1 流域气候概况
    2.2 流域水文概况
        2.2.1 河道特征
        2.2.2 水文特征
    2.3 社会经济
    2.4 山东省引黄工程概况
3 水量分配方案
    3.1 黄河水量分配方案
    3.2 黄河山东段水量分配方案
    3.3 黄河山东段闸门水量分配方案
    3.4 进出山东省水量分析
        3.4.1 黄河进入山东境内水量分析
        3.4.2 大汶河来水量分析
        3.4.3 黄河入海径流量分析
    3.5 进出山东省水量与引黄水量对比分析
4 水量分配组织实施情况
    4.1 省级水量分配组织实施情况分析
        4.1.1 山东黄河水量调度组织体系与职责
        4.1.2 正常情况下的水量分配组织实施
        4.1.3 紧急情况下的水量分配组织实施
    4.2 市级水量分配组织实施情况分析
    4.3 灌区水量分配组织实施情况分析
    4.4 水量分配管理机制、模式和实施程序
    4.5 水量分配组织实施成效
5 水量配置方案与实际调度情况对比分析
    5.1 黄河干流水量调度情况
    5.2 黄河山东段水量调度情况
    5.3 山东省各地市水量调度情况及典型灌区分析
    5.4 山东黄河跨流域调水情况
6 水调制度与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符合性分析
    6.1 三条红线
    6.2 四项制度
    6.3 水调制度实施与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符合性分析
7 水量调度对利津断面以下生态流量的影响
    7.1 利津河段生态基流的计算
        7.1.1 计算方法
        7.1.2 利用Tennant法确定利津断面生态基流
    7.2 利津断面流量与断面下游引水流量对比
    7.3 优化调度方案维持生态水量
8 结论及建议
    8.1 结论
    8.2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攻读学位期间出版专着
学位论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9)黄河呼和浩特段动态性水环境容量研究及风险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水环境容量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2 水环境容量基本理论
    1.3 水动力与水质耦合模型研究
        1.3.1 水动力与水质耦合模型分类
        1.3.2 水动力与水质耦合模型发展
        1.3.3 水动力与水质耦合模型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国内外水环境容量研究现状
        1.4.1 基于水动力与水质耦合模型的水环境容量研究现状
        1.4.2 基于MIKE水动力与水质耦合模型的水环境容量研究现状
    1.5 国内外水环境风险评价及防范研究现状
    1.6 水环境容量及风险评价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1.6.1 污染物单一
        1.6.2 水动力与水质模型维数欠合理
        1.6.3 动态变化性考虑不足
        1.6.4 计算方法欠完善
        1.6.5 对策匹配度弱
    1.7 研究目标和内容
        1.7.1 研究目标
        1.7.2 研究内容
    1.8 创新点
2 研究区域概况及污染物确定
    2.1 研究区域概况
        2.1.1 气象条件与自然环境
        2.1.2 水系分布
        2.1.3 社会经济概况
    2.2 研究区域污染源类型
    2.3 研究区域水质现状
        2.3.1 整体水质现状
        2.3.2 主要断面水质现状
    2.4 资料系列
        2.4.1 历史数据
        2.4.2 实测数据
    2.5 数据选取
    2.6 目标污染物确定
        2.6.1 确定标准
        2.6.2 确定方法
        2.6.3 标准指数分析
        2.6.4 常规污染物确定
        2.6.5 金属污染物确定
        2.6.6 有机化合物污染物确定
        2.6.7 阴离子、盐类及生物污染物确定
        2.6.8 目标污染物确定结果
    2.7 小结
3 动态性水环境容量模型
    3.1 模型维数选择
    3.2 水文数据确定
    3.3 计算单元划分
    3.4 动态性水环境容量计算依据
    3.5 模型选择
    3.6 模型精确性判别
    3.7 一维水动力模型
        3.7.1 控制方程
        3.7.2 方程组求解
        3.7.3 降雨径流条件
        3.7.4 冰盖参数
        3.7.5 定解条件
    3.8 三维水动力模型
        3.8.1 控制方程
        3.8.2 方程组求解
        3.8.3 底部应力
        3.8.4 风应力
        3.8.5 冰盖
        3.8.6 定解条件
    3.9 水质模块
        3.9.1 溶解氧(DO)
        3.9.2 化学需氧量(COD)
        3.9.3 生物化学需氧量(BOD)
        3.9.4 氨氮(NH_3-N)
        3.9.5 总磷(TP)
        3.9.6 硝酸盐(NO_3~-)
        3.9.7 粪大肠菌群(FC)
    3.10 一维水动力与水质耦合模型构建
        3.10.1 河网构建
        3.10.2 断面概化
        3.10.3 边界条件
        3.10.4 降雨径流参数率定
        3.10.5 一维水动力模型验证
        3.10.6 一维水动力与水质耦合模型验证
    3.11 三维水动力与水质耦合模型构建
        3.11.1 模拟范围
        3.11.2 边界条件
        3.11.3 三维水动力模型验证
        3.11.4 三维水动力与水质耦合模型验证
    3.12 小结
4 黄河呼和浩特段动态性水环境容量分析
    4.1 混合长度确定
        4.1.1 计算方法
        4.1.2 计算结果
    4.2 水动力条件对动态性水环境容量的影响
    4.3 基于水质过程的动态性水环境容量分析
        4.3.1 DO动态性水环境容量分析
        4.3.2 COD动态性水环境容量分析
        4.3.3 BOD动态性水环境容量分析
        4.3.4 NH_3-N、NO_3~-动态性水环境容量分析
        4.3.5 TP动态性水环境容量分析
        4.3.6 FC动态性水环境容量分析
    4.4 动态性水环境容量计算结果
    4.5 沿程动态性水环境容量分析
    4.6 小结
5 “引黄入呼”取水口动态性水环境容量解析
    5.1 水文要素对动态性水环境容量的影响
        5.1.1 流速对动态性水环境容量的影响
        5.1.2 运动方向对动态性水环境容量的影响
    5.2 基于水质过程的动态性水环境容量解析
        5.2.1 DO动态性水环境容量解析
        5.2.2 COD动态性水环境容量解析
        5.2.3 BOD动态性水环境容量解析
        5.2.4 NH_3-N、NO_3~-动态性水环境容量解析
        5.2.5 TP动态性水环境容量解析
        5.2.6 FC动态性水环境容量解析
    5.3 动态性水环境容量计算结果
    5.4 取水点合理性分析
    5.5 小结
6 动态性水环境容量风险评价及防范
    6.1 动态性水环境容量风险评价模型
    6.2 动态性水环境容量风险分级
    6.3 评价结果
        6.3.1 黄河呼和浩特段动态性水环境容量风险
        6.3.2 “引黄入呼”取水口动态性水环境容量风险
        6.3.3 综合风险分析
    6.4 风险防范
        6.4.1 总量控制
        6.4.2 水质改善与保护对策
    6.5 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总结
    7.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10)龙羊峡、刘家峡河段梯级水库联合运用相关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1.1.1 宏观研究背景
        1.1.2 实际工程背景
        1.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水库调度研究概况
        1.2.1 水库优化调度的分类
        1.2.2 水库优化调度技术
        1.2.3 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思路
        1.3.1 主要研究工作
        1.3.2 方法思路
    1.4 研究的难点
    1.5 小结
第2章 龙、刘河段水库群调度问题分析
    2.1 龙、刘河段概况
        2.1.1 自然地理情况
        2.1.2 社会经济
        2.1.3 主要干、支流概况
        2.1.4 水文气象条件
    2.2 综合利用要求
        2.2.1 防洪、防凌任务
        2.2.2 能源安全问题
        2.2.3 工农业供水任务
        2.2.4 生态问题
    2.3 龙、刘河段水电开发状况
        2.3.1 龙羊峡水电站
        2.3.2 拉西瓦水电站
        2.3.3 李家峡水电站
        2.3.4 公伯峡水电站
        2.3.5 积石峡水电站
        2.3.6 刘家峡水电站
    2.4 水库群调度基本资料
        2.4.1 梯级经济技术资料
        2.4.2 水位库容关系
        2.4.3 尾水水位流量关系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龙、刘河段径流及水库现状运用方式
    3.1 流域径流分析
        3.1.1 唐乃亥站来水
        3.1.2 河口站来水
        3.1.3 折桥站来水
        3.1.4 红旗站来水
        3.1.5 民和站来水
        3.1.6 兰州站水量组成
    3.2 龙、刘水库现状运用方式分析
        3.2.1 龙、刘两库调蓄概况
        3.2.2 不同年份调蓄特点
        3.2.3 年内调蓄过程分析
        3.2.4 特殊问题分析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龙、刘河段梯级电站发电优化模型
    4.1 概述
        4.1.1 中长期运行的特点
        4.1.2 中长期运行的最优准则和目标
        4.1.3 发电运行的物理机制
        4.1.4 水电站群最优运行方式的制定
    4.2 梯级水电站中长期联合优化运行
        4.2.1 梯级水电站间的水力联系
        4.2.2 梯级水电站中长期优化运行模型
        4.2.3 模型的输入和输出
    4.3 水电站优化模型求解算法
        4.3.1 逐次优化 -遗传算法原理
        4.3.2 逐次优化 -遗传算法应用
        4.3.3 逐次优化 -遗传算法优化注意事项
    4.4 算法编程实现过程
        4.4.1 主程序模块
        4.4.2 子程序模块
    4.5 龙、刘联合优化调度结果及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多年调节水库关键水位影响研究
    5.1 概述
    5.2 龙羊峡水库起调水位对联合调度的影响
        5.2.1 多年系列影响
        5.2.2 典型年影响
        5.2.3 起调水位对出力的影响
        5.2.4 不确定性影响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展望及建议
    6.1 总结
    6.2 展望
    6.3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四、黄河内蒙古段干流紧急期水量调度方案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宁夏回族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的通知[J].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公报, 2021(05)
  • [2]引黄入冀补淀工程水流演进及分水流量调控研究[J]. 高佳鸣,程伍群,商东波,李聪,刘立华,薄秋宇,孙童. 水电能源科学, 2020(12)
  • [3]黄河内蒙段不同河型时空演变特征及其成因分析[D]. 杨红.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20(06)
  • [4]月亮泡蓄滞洪区洪水风险分析[D]. 张雪竹. 长春工程学院, 2020(01)
  • [5]引黄入冀补淀工程输配水合理调度研究[D]. 高佳鸣. 河北农业大学, 2020(01)
  • [6]我的黄河防汛抗旱记忆[J]. 刘晓岩. 中国防汛抗旱, 2020(03)
  • [7]松花江流域一维水动力及水质模型研究[D]. 夏雨晴. 大连理工大学, 2019(03)
  • [8]山东黄河水资源配置与调度管理浅析[D]. 李福军. 山东大学, 2017(09)
  • [9]黄河呼和浩特段动态性水环境容量研究及风险评价[D]. 冯利忠.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6(01)
  • [10]龙羊峡、刘家峡河段梯级水库联合运用相关问题研究[D]. 许伟. 清华大学, 2015(08)

标签:;  ;  ;  ;  ;  

黄河内蒙古段干流应急期水量调度方案探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