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尖锐湿疣患者阴道滴虫感染情况调查

女性尖锐湿疣患者阴道滴虫感染情况调查

一、女性尖锐湿疣患者阴道毛滴虫感染调查(论文文献综述)

李婕[1](2017)在《天津女性人乳头瘤病毒与生殖道常见病原体感染相关性的临床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探讨天津地区生殖道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与女性生殖道常见病原体(包括假丝酵母菌、阴道毛滴虫、细菌性阴道病、支原体、衣原体)感染的相关性。方法1.收集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在天津地区天津公安医院妇科门诊就诊的患者300例,感染HPV类型单一亚型或多种亚型多重感染的患者150例,HPV亚型无感染(HPV基因分型检测全部为阴性患者)150例。入组患者均进行假丝酵母菌、阴道毛滴虫、细菌性阴道病、沙眼衣原体、解脲支原体的检测。通过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了解生殖道常见病原体感染与生殖道HPV感染有无相关性。2.收集2015年8月2016年8月天津暗娼患者感染HPV阳性60例。结果1.HPV呈阳性的150例患者中,118例为HPV单一感染,其中HPV高危型占102例,检查率较高的为52型(19.61%)、16型(18.63%)、HPV低危型阳性患者占16例,主要为6型(25%)、43型(18.75%)。32例为HPV多重基因亚型的多重感染,检查率较高的为52型+53型(12.5%),53型+43型(12.5%)、6型+43型(12.5%)。2.在门诊就诊女性患者300例中:(1)18-30岁患者HPV阳性、阴性分别占74.19%、25.81%。31-40岁的患者HPV阳性、阴性分别占44.12%、55.88%。41-50岁的患者HPV阳性、阴性分别占17.57%、82.43%。不同年龄段患者的HPV阳性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年龄为18-30岁的女性患者中,HPV感染检测阳性率较高。(2)一周性生活02次患者HPV阳性、阴性分别占45.57%、54.43%。一周性生活34次患者HPV阳性、阴性分别占45.56%、54.44%。一周性生活5次及以上患者HPV阳性、阴性分别占71.15%、28.85%。不同性生活频繁程度患者的HPV感染阳性率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一周性生活在5次及以上的患者HPV阳性率比频率低者高。(3)在性生活过程中,选择工具避孕患者HPV阳性、阴性分别为13.56%、86.44%。未使用避孕套避孕者HPV阳性、阴性分别为73.63%、26.37%。与在性生活中未使用避孕套的患者相比较,使用避孕套的女性患者的HPV阳性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4)行02次人工流产患者HPV阳性、阴性分别为22.32%、77.68%。行34次人工流产患者HPV阳性、阴性分别为54.84%、45.16%。行5次及以上人工流产患者HPV阳性、阴性分别77.89%、22.11%。随着流产次数的增加,HPV阳性率的患者也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5)HPV感染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41岁(OR=13.490,95%CI为12.032-13.678,P=0.011;OR=3.704,95%CI为2.187-5.567,P=0.014)、未使用避孕套(OR=17.780,95%CI为15.435-19.915,P=0.015)是HPV感染的危险因素;一周性生活<5(OR=0.339,95%CI为0.243-0.511,P=0.013;OR=0.339,95%CI为0.294-0.563,P=0.013)、人工流产次数<5(OR=0.082,95%CI为0.072-0.171,P=0.013;OR=0.345,95%CI为0.295-0.646,P=0.016)是HPV感染的保护因素。3.HPV与生殖道其他常见病原体感染相关性(1)单因素比较分析显示:两组的假丝酵母菌感染率(χ2=0.564,P=0.453)、阴道毛滴虫感染率(χ2=0.177,P=0.674)之间的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BV感染率(χ2=9.631,P=0.002)、UU感染率(χ2=12.818,P<0.001)、CT感染率(χ2=33.592,P<0.001)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V、UU、CT阳性组的的HPV感染阳性率高于对照组。(2)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V感染(OR=2.120,95%CI为1.936-3.863,P=0.012)、UU感染(OR=2.314,95%CI为1.155-4.055,P=0.013)、CT感染(OR=8.755,95%CI为4.537-10.282,P=0.009)是HPV感染的危险因素。4.(1)HPV多重感染与生殖道其他常见病原体感染单因素比较分析显示:HPV多重感染与假丝酵母菌感染率(χ2=2.272,P=0.132)、BV感染率(χ2=0.648,P=0.421)、UU感染率(χ2=0.650,P=0.420)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HPV多重感染与阴道毛滴虫感染率(χ2=37.174,P<0.001)、CT感染率(χ2=52.271,P<0.001)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阴道毛滴虫、CT阳性组HPV多重感染的感染率高于对照组。(2)HPV多重感染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阴道毛滴虫感染(OR=12.910,95%CI为11.573-13.911,P=0.012)、CT感染(OR=30,95%CI为21.234-44.481,P=0.009)是HPV多重感染的危险因素。5.门诊150例HPV阳性患者中,HPV单一型感染118例(78.67%);多重感染32例(21.33%),暗娼HPV阳性患者60例中,HPV单一型感染13例(21.67%),多重感染47例(78.33%),结果表明两组患者的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335,P<0.001),与门诊患者相比,暗娼患者HPV感染多为HPV多重的基因的多重感染。结论HPV在天津地区的常见类型为高危型52、16型,低危型为6、43型。与年龄、性生活频繁程度、是否选择避孕套和流产次数有关。与假丝酵母菌感染无相关性,与阴道毛滴虫、细菌性阴道病、解脲支原体、沙眼衣原体感染有相关性。

马蕾,陈世义,付爱华[2](2006)在《女性性病患者阴道毛滴虫感染情况的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阴道毛滴虫(TV)在女性性传播疾病(STD)患者和健康女性中的感染概率、分布特点以及TV感染与STD之间可能存在的关系。方法采用单管巢氏PCR(SN-PCR)法对703例女性STD患者及156例健康女性进行TV检测及比较。结果女性STD患者TV检出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着性(P<0.05);在STD患者中,以解脲脲原体感染和淋病患者TV检出率较高,分别为33.79%,22.22%;STD病原体的存在与TV感染的OR值均大于1。结论STD患者TV感染率高,STD病原体的存在与TV感染存在相关性,在STD门诊病原体检测中应将TV作为常规检测。

马蕾[3](2005)在《单管巢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性病患者阴道毛滴虫感染的研究》文中提出阴道毛滴虫病是由阴道毛滴虫(Trichomonas vaginalis,TV)感染引起的泌尿生殖道疾病,目前已被认为是最流行的性传播疾病(STD)。所以,在性病实验室及时、准确的诊断阴道毛滴虫病是十分必要的。目的探讨单管巢氏PCR 方法检测阴道毛滴虫的临床应用价值,了解阴道毛滴虫在女性STD 患者和健康女性中的感染情况、分布特点,分析阴道毛滴虫寄生与STD 之间可能存在的关系。方法采用湿片法、培养法、单管巢氏PCR(SN-PCR)三种方法对703例女性STD患者及156例健康女性进行阴道毛滴虫检测及比较,同时对快速煮沸法提取DNA 和标准DNA 提取方法进行比较。结果湿片法、培养法、单管巢氏PCR 方法阴道毛滴虫检出率分别为9.20%、17.00%、17.69%,单管巢氏PCR 方法检测阴道毛滴虫阳性结果与湿片法、培养法比较均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女性STD 患者和健康女性阴道毛滴虫检出率分别为20.91%、3.21%,两者阴道毛滴虫感染情况相比较差异具有显着性(P<0.05);快速煮沸法与标准DNA 提取方法所提取的阴道毛滴虫基因组DNA 浓度无显着性差异(P>0.05),核酸的纯度均介于1.7-1.9 之间。结论快速煮沸法提取基因组DNA,单管巢氏PCR 方法检测敏感性高、特异性强、快速、便捷,为阴道毛滴虫病实验室诊断和大规模筛查的优选方法;在STD 门诊病原体检测中应将阴道毛滴虫作为常规检测。

孙乐栋,周再高,曾抗[4](2001)在《女性尖锐湿疣患者阴道毛滴虫感染调查》文中提出

马济宏,周全,高进兰,董玉[5](1999)在《阴道毛滴虫在性传播疾病患者寄生情况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为了解阴道毛滴虫在淋病等性传播疾病(STD)患者寄生的情况,分析阴道毛滴虫寄生与STD之间可能存在的关系,对临床上拟诊的STD患者2245人和正常健康女工191人,分别采用生理盐水涂片法镜检阴道毛滴虫滋养体。结果显示STD组阴道毛滴虫滋养体的平均检出率为30.91%(694/2245),高于正常对照组检出率1.05%(2/191),差异非常显着(P<0.001)。前者以淋病和支原体感染者阴道毛滴虫滋养体的检出率较高,分别为30.53%和38.22%。此外,STD组受检者中,性罪错妇女阴道毛滴虫滋养体的检出率高于一般病例,并且患淋病和支原体感染的性罪错妇女阴道毛滴虫滋养体的检出率更高,分别为34.62%和43.32%。沙眼衣原体感染者、梅毒和尖锐湿疣患者阴道毛滴虫滋养体的检出率也高于正常对照组。

王瑞[6](2020)在《肛周/外生殖器瘙痒与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背景:与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有关的肛周、外生殖器皮肤病临床表现可有瘙痒症状。肛周/外生殖器瘙痒是否与HPV感染直接相关目前国内外尚无相关研究。目的:比较肛周/外生殖器瘙痒患者与健康人群间HPV阳性率,探讨肛周/外生殖器瘙痒与HPV感染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7年9月-2019年12月我院皮肤科门诊收治的肛周/外生殖器瘙痒患者60例,获取患处皮肤脱落细胞;同期健康人群对照组180例,女性收集宫颈细胞、男性收集外生殖器皮肤细胞。采用基因扩增技术及导流杂交方法对样本进行HPV分型检测,统计并计算HPV分型结果及HPV的感染率。部分患者进行局部皮损病理检查。结果:肛周/外生殖器瘙痒患者临床表现多为局部皮肤黏膜苔藓样变。病例组HPV感染阳性率为11.67%,对照组HPV感染阳性率为8.89%,肛周/外生殖器瘙痒患者较健康人群HPV感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肛周/外生殖器瘙痒患者皮损局部与健康对照组局部皮肤黏膜HPV感染均以高危型为主,两者间无统计学差异。不同性别、年龄、病程的肛周/外生殖器瘙痒患者与健康人群HPV感染阳性率无统计学差异。自身或配偶既往有尖锐湿疣病史患者HPV感染率高于无尖锐湿疣病史者,差异具有显着性。慢性肛周/外生殖器患者局部皮损病理以慢性皮炎改变为主,该表现常不能提示HPV感染。结论:不同性别、年龄、病程肛周/外生殖器瘙痒患者皮损局部HPV感染率未显着高于健康人群。然而因其较高的HPV感染阳性率,尤其是自身或配偶有尖锐湿疣病史者,在有条件的情况下仍建议完善局部皮损处HPV检测。

胡治丽[7](2018)在《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降低人乳头瘤病毒载量临床观察及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背景:尖锐湿疣是一种常见的性传播疾病,主要由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引起。据统计,美国14-59岁女性,生殖器部位HPV感染率为26.8%[1]而18-59岁男性中,生殖器部位HPV感染率为45.2%[2]。尖锐湿疣的复发很常见。既往研究已经证实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5-aminolevulinic Acid Photodynamic Therapy,ALA-PDT)是治疗尖锐湿疣的安全有效方法,并且能够有效降低复发率。但作用机制亦尚未完全清楚。目的:1.首先收集尖锐湿疣或生殖器部位HPV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在治疗前,治疗过程中,治疗结束后监测HPV病毒分型载量的变化情况,观察ALA-PDT对HPV病毒分型载量的影响。2.分析尖锐湿疣组织中TAP-1及MHC-I类分子的表达情况。3.检测ALA-PDT干预前后HPV病毒蛋白E6/E7变化情况,抗原处理相关转运复合体TAP-1,TAP-2,tapasin表达水平,及MHC-I类分子变化情况。探讨ALA-PDT疗法降低尖HPV病毒载量的可能机制。研究方法:1.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降低人乳头瘤病毒载量临床观察1.1 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对尖锐湿疣患者病毒分型载量影响及疗效观察1.1.1收集2015年12月至2017年10月就诊于南方医院皮肤科的诊断为“尖锐湿疣”的患者,符合纳入排除标准,治疗前签署知情同意书,治疗资料详细,且能够定期随访。1.1.2监测ALA-PDT治疗前,治疗过程中,治疗后HPV分型载量变化情况。1.1.3记录患者ALA-PDT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1.1.4随访时间至少半年,统计患者复发率。1.2 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对无症状的HPV感染患者病毒分型载量影响1.2.1收集2015年12月至2017年10月就诊于南方医院皮肤科的无症状的“HPV感染”的患者,不伴有其他性传播疾病和系统性疾病,就诊资料详细,且能够定期随访。1.2.2患者治疗前监测HPV病毒载量变化,至少连续2次监测病毒载量持续上升,判断病毒处于活动感染状态,患者行ALA-PDT治疗;若连续2次监测病毒载量逐步下降,提示病毒逐渐被清除,患者不进行治疗,定期观察HPV分型载量。1.2.3患者行3次ALA-PDT治疗后,统计病毒转阴率。2.抗原处理相关转运体与主要组织相溶性复合体-I类分子在尖锐湿疣皮损内的表达2.1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尖锐湿疣组织TAP-1及MHC-1类分子表达情况,Western Blot,RT-PCR技术检测疣体组织与健康对照者包皮组织抗原处理相关转运复合体表达情况。3.ALA-PDT降低人乳头瘤病毒机制研究3.1人宫颈癌细胞株Siha/Hela由南方医院临床医学实验研究中心提供。培养条件为温度37℃,含5%CO2孵箱中孵育,用含10%胎牛血清和1%双抗的DMEM(高糖)培养基进行培养。3.2实验细胞分组:将实验细胞随机分为4组:①空白对照组;②ALA组;③照光组;④ALA-PDT组。3.3筛选ALA-PDT最佳作用浓度:不同浓度ALA孵育24h后,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平均荧光强度,635nm红光照射后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3.4筛选ALA-PDT最佳光照能量:0.1mmol/L ALA孵育24h后,不同能量635nm红光照射后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3.5细胞增殖活性检测:ALA孵育24h后,加入CCK-8试剂,酶标仪检测细胞增殖活性。3.6 HPV病毒蛋白E6/E7检测:Western Blot法检测ALA-PDT处理后HPV病毒E6/E7蛋白表达水平变化。3.7抗原处理相关转运复合物mRNA检测:RT-PCR法检测ALA-PDT处理后TAP-1,TAP-2及 tapasin mRNA表达水平。3.8 TAP-1蛋白检测:Western Blot法检测ALA-PDT处理后TAP-1蛋白表达情况3.9 MHC-I类分子检测:流式细胞技术检测ALA-PDT处理后MHC-I类分子平均荧光强度。结果:1.ALA-PDT 降低 HPV 病毒载量1.1 ALA-PDT能够降低尖锐湿疣患者病毒载量1.1.1对于单一型别HPV感染的尖锐湿疣患者3次或6次ALA-PDT治疗后病毒载量与治疗前相比明显降低;多重型别HPV感染患者6次光动力治疗后HPV病毒载量也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1.2单一感染患者ALA-PDT 6次后病毒转阴率明显高于多重感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因此推测单一型别HPV感染在ALA-PDT治疗过程中病毒更易被清除。1.1.3光动力治疗过程中,疼痛是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大部分患者能够忍受。无严重的系统不良反应。1.1.4 35例患者随访时间半年以上,其中有5例患者复发,复发率为14.28%。1.2 ALA-PDT能够清除无症状HPV感染1.2.1对于无症状的HPV感染患者,治疗前至少连续2次监测HPV病毒载量,若载量持续上升,提示病毒活动性感染,行ALA-PDT治疗。3次ALA-PDT治疗后病毒载量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且与尖锐湿疣患者相比,1次ALA-PDT治疗后,无症状HPV感染患者病毒转阴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因此推测潜伏感染的HPV病毒更容易被清除。2.HPV感染对TAP-1及MHC-I类分子表达的抑制作用。免疫组化结果提示,与对照组相比,尖锐湿疣组织中TAP-1,MHC-I类分子表达量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T-PCR结果提示尖锐湿疣组织中TAP-1,TAP-2,tapasin mRNA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健康对照者包皮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estern-blot结果提示尖锐湿疣组织TAP-1蛋白表达量明显下降,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因此HPV感染能够抑制处理抗原相关转运复合体及MHC-I类分子表达。3.ALA-PDT降低HPV病毒载量机制研究3.1不同浓度,不同照光功率ALA-PDT处理后,CCK-8检测增殖活性结果提示:0.1mmol/LALA处理后,增殖活性有所下降,但与对照组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浓度为0.25、0.5、1、2mmol/L时,增殖活性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0.1mmol/LALA避光孵育24h后的细胞用不同能量0.6 J/cm2、1.2 J/cm2、2.4 J/cm2、3.6 J/cm2、4.8 J/cm2 635nm 红光照射后,能量为 0.6J/cm2时增殖活性有所下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照光剂量为1.2 J/cm2时,细胞增殖活性明显下降,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01)。照光剂量增加到2.4、3.6、4.8 J/cm2细胞增殖活性也明显下降(p<0.001)。因此后续实验采用ALA浓度为0.1mmol/L,照光能量为0.6J/cm2。3.2 ALA-PDT能够抑制HPV病毒E6/E7蛋白表达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ALA组,照光组相比,ALA-PDT组细胞HPV E6/E7蛋白表达量明显降低,差别有统计学意义。3.3 ALA-PDT能够升高抗原处理相关转运复合物mRNA表达水平RT-PCR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ALA-PDT组细胞TAP-1,TAP-2mRNA表达水平明显上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3.4 ALA-PDT能够诱导TAP-1蛋白表达升高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ALA组,照光组相比,ALA-PDT组细胞TAP-1表达水平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5 ALA-PDT使MHC-1类分子表达水平升高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结果提示与空白对照组,ALA组,照光组相比ALA-PDT组MHC-I类分子平均荧光强度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本文的研究证实,ALA-PDT不仅能够降低尖锐湿疣患者HPV病毒载量,减少复发率,而且能够使无症状HPV感染者病毒转阴。动态监测HPV病毒分型定量能够判断HPV感染状态,能够更好的指导光动力治疗。HPV感染能够抑制TAP-1及MHC-I类分子表达水平,而ALA-PDT能够降低这种抑制作用,使TAP复合物及MHC-I分子表达水平升高,同时抑制HPV病毒E6/E7蛋白表达从而使HPV病毒载量降低,减少尖锐湿疣患者复发率。

李桂玲,孙爽,董惠杰[8](2017)在《长春汽开区女性下生殖道致病微生物分析》文中指出目的针对长春汽开区女性下生殖道感染致病微生物展开系统全面的统计分析,从而为临床医师开展的妇科疾病治疗提供经验支持。方法择取2009年1月—2010年1月来该院就诊的瘙痒或者是白带分泌数量增多患者1844例作为该次研究对象,抽取全部患者的阴道分泌物样本,常规取分泌物进行p H值、胺试验、假丝酵母菌、滴虫、线索细胞检查。同时采用免疫层析法及分离培养法检测支原体、衣原体,梅毒血清学检查。尖锐湿疣病理检查。结果该组1 184例患者中,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感染797例(占43.2%),支原体感染661例(占35.8%),沙眼衣原体感染120例(占6.5%),滴虫性阴道炎患者206例(占11.2%),细菌性阴道疾病患者168例(占9.1%),尖锐湿疣患者47例(占2.5%),梅毒患者18例(占1.0%),非特异性阴道炎患者125例(占6.8%),其中支原体和念珠菌混合感染221例(占12.0%),衣原体和念珠菌混合感染52例(占2.8%),衣原体和阴道毛滴虫混合感染23例(占1.2%),支原体和阴道毛滴虫混合感染43例(占2.3%)。结论阴道假丝酵母菌及支原体是导致长春地区女性下生殖道感染的主要病原微生物,选择药物时要兼顾支原体感染,混合感染应当引起临床医师的密切关注。

葛进满,张秋朗[9](2009)在《女性性病患者阴道毛滴虫感染的对照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女性性传播疾病(STD)患者阴道毛滴虫(TV)感染的发生情况。方法对1299例STD患者和3868例非STD患者TV感染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TV在女性STD患者中检出率为28.4%,明显高于非STD患者的7.2%(<0.01)。结论女性性病患者阴道毛滴虫感染率明显高于非性病患者。

薛凤霞,李小平,李志英,狄文,殷霞,樊尚荣,张洪文,王建六,刘全忠,王千秋[10](2006)在《女性生殖道感染的诊断与处理》文中指出

二、女性尖锐湿疣患者阴道毛滴虫感染调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女性尖锐湿疣患者阴道毛滴虫感染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1)天津女性人乳头瘤病毒与生殖道常见病原体感染相关性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符号说明
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
    研究目的、方法
研究对象
研究方法
统计学处理
结果
讨论
小结
总结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综述 宫颈人乳头瘤病毒致病机制及临床治疗进展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2)女性性病患者阴道毛滴虫感染情况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来源
    1.2 实验方法
    1.3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STD组和健康对照组阴道毛滴虫检出结果比较
    2.2 6种STD病原体与TV感染相关性比较
    2.3 6种病原体感染患者间阴道毛滴虫感染情况比较
3 讨论

(3)单管巢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性病患者阴道毛滴虫感染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写词
引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图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致谢
导师及作者简介

(4)女性尖锐湿疣患者阴道毛滴虫感染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2 检查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6)肛周/外生殖器瘙痒与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略缩语
1 前言
2 资料与方法
    2.1 一般资料
        2.1.1 纳入标准
        2.1.2 分组标准
        2.1.3 信息记录
    2.2 方法
        2.2.1 取材及检测
        2.2.2 统计分析
3 结果
    3.1 病例组与对照组基线数据的比较
    3.2 病例组和对照组HPV阳性率及HPV分型的比较
    3.3 不同性别病例组和对照组的比较
    3.4 不同年龄组HPV阳性率的比较
    3.5 不同病程病例组与对照组的比较
    3.6 不同性别、部位、既往病史病例组HPV检测结果比较
    3.7 病理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7)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降低人乳头瘤病毒载量临床观察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降低人乳头瘤病毒型载量的临床观察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结论
    5. 讨论
第二章 抗原相关转运体与主要组织相溶性复合体-I类分子在尖锐湿疣皮损内表达的研究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结论
    5. 讨论
第三章 ALA-PDT下调HPV E6/E7蛋白表达同时上调抗原相关转运复合体-MHC-I类分子表达的研究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结论
    5. 讨论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综述
    一 HPV潜伏感染状态分析及应对策略
        参考文献
    二 HPV病毒载量检测在评价尖锐湿疣诊治中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三 光动力治疗感染性疾病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文章
全文主要缩略语
致谢

(8)长春汽开区女性下生殖道致病微生物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临床检验处理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9)女性性病患者阴道毛滴虫感染的对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检测和诊断方法
2 结果
    2.1 STD患者与对照组的TV感染率
    2.2 TV在五种常见性病中的分布
3 讨论

(10)女性生殖道感染的诊断与处理(论文提纲范文)

应邀参加者: (以发言先后为序)
主要讨论内容:
薛凤霞教授
女性生殖道微环境与生殖道感染
    1 正常阴道的微环境及其平衡调控
    2 生殖道感染与阴道微环境失衡
    3 生殖道感染防治应重视生殖道微环境调控
滴虫性阴道炎的诊断与治疗
    1 诊断
        1.1 病史
        1.2 症状
        1.3 体征
        1.4 实验室检查
    2 治疗
        2.1 全身用药
        2.2 局部用药
        2.3 性伴侣的治疗
        2.4 随访
        2.5 妊娠期滴虫阴道炎治疗
        2.6 治疗中的注意事项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诊断与治疗
    1 发病机制
    2 诊 断
        2.1 发病诱因
        2.2 临床表现
        2.3 实验室检查
    3 治 疗
        3.1 治疗原则
        3.2 抗真菌药物
        3.2.1 局部用药
        3.2.2 全身用药
细菌性阴道病的诊断和治疗
    5 治 疗
    6 妊娠期BV的筛查及治疗
    7 微生态治疗
宫颈炎症的诊断与治疗薛凤霞教授
    1 MPC的诊断与治疗
        1.1 MPC的诊断
        1.1.1 临床表现
        1.1.2 实验室检查
        1.2 MPC的治疗
        1.2.1 衣原体感染的治疗
        1.2.2 淋球菌感染的治疗
        1.2.3 不明原因MPC的治疗
    2 慢性宫颈炎的诊断与治疗
        2.1 正常子宫颈的阴道镜图像
        2.2 真性糜烂的阴道镜表现
        2.3 宫颈糜烂的治疗
盆腔炎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王建六教授
    1 PID及“隐匿性” (silent) PID的概念
    2 PID的流行病学特征
    3 PID的诊断
        3.1 急性PID的诊断
        3.2 慢性PID (PID后遗症)
    4 PID的治疗
        4.1 急性PID的治疗
        4.2 PID后遗症的治疗
    5 PID的预防
女性生殖道衣原体和支原体感染
刘全忠教授
    1 衣原体和支原体感染的概念
    2 有关衣原体、支原体的致病性
    3 女性泌尿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的诊断
        3.1 有待商榷的诊断标准
        3.1.1 粘液脓性宫颈炎
        3.1.2 尿道炎/宫颈炎的特点
        3.1.3 子宫内膜炎 (endometritis)
        3.1.4 输卵管炎
        3.1.5 肝周炎 (perihepatitis, 即Fitz-Hugh-Curtis综合征)
        3.1.6 衣原体感染的诊断要点
        3.2 实验室诊断的进展和评价
        3.3 治疗进展
        3.3.1 卫生部2000年颁发的非淋菌性尿道炎诊疗规范中的处理原则
        3.3.2 治疗方案
        3.3.3 治疗评价
女性生殖道感染的病征处理
王千秋教授
    1 病征及病征处理概述
    2 病征处理的基本过程
    3 病征处理的优缺点
结束语

四、女性尖锐湿疣患者阴道毛滴虫感染调查(论文参考文献)

  • [1]天津女性人乳头瘤病毒与生殖道常见病原体感染相关性的临床研究[D]. 李婕. 天津医科大学, 2017(03)
  • [2]女性性病患者阴道毛滴虫感染情况的分析[J]. 马蕾,陈世义,付爱华.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2006(01)
  • [3]单管巢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性病患者阴道毛滴虫感染的研究[D]. 马蕾. 吉林大学, 2005(06)
  • [4]女性尖锐湿疣患者阴道毛滴虫感染调查[J]. 孙乐栋,周再高,曾抗. 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 2001(04)
  • [5]阴道毛滴虫在性传播疾病患者寄生情况的研究[J]. 马济宏,周全,高进兰,董玉. 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 1999(02)
  • [6]肛周/外生殖器瘙痒与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相关性研究[D]. 王瑞. 中国医科大学, 2020(01)
  • [7]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降低人乳头瘤病毒载量临床观察及机制研究[D]. 胡治丽. 南方医科大学, 2018(12)
  • [8]长春汽开区女性下生殖道致病微生物分析[J]. 李桂玲,孙爽,董惠杰. 中国卫生产业, 2017(04)
  • [9]女性性病患者阴道毛滴虫感染的对照分析[J]. 葛进满,张秋朗. 现代实用医学, 2009(05)
  • [10]女性生殖道感染的诊断与处理[J]. 薛凤霞,李小平,李志英,狄文,殷霞,樊尚荣,张洪文,王建六,刘全忠,王千秋. 现代妇产科进展, 2006(01)

标签:;  ;  ;  ;  ;  

女性尖锐湿疣患者阴道滴虫感染情况调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