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治理中会计信息披露的探讨

公司治理中会计信息披露的探讨

一、对公司治理的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的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张艺琼[1](2021)在《证券交易所年报问询对上市公司年报文本信息披露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注册制改革正式开启了我国证券市场监管模式“以信息披露为中心”的重要转型,提高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成为证券监管的工作重心与核心理念。自2019年上海证券交易所设立科创板并试行注册制以来,沪硅产业、百奥泰、君实生物等诸多非盈利公司成功上市的案例屡见不鲜,龙腾光电、路德环境和瑞晟智能等新上市的公司在报告期间相继业绩大幅下滑,这一系列亏损上市和业绩下滑事件中值得深思的是当前对于公司上市标准和价值的评判由盈利能力等传统财务数字信息逐步转向公司未来前景、商业模式和品牌价值等非财务数字信息。2020年颁布实施的新《证券法》明确提出“简明清晰,通俗易懂”的信息披露要求,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中叙述性文本信息的要求和规范上升至法律层面。这些现象和变化说明相较于传统的财务数字信息,上市公司非数字的、定性的文本信息开始不断受到重视。由于年度报告是公司对外传递信息的主要载体,其在信息披露中占据核心地位,因而,年报中文本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逐步引起资本市场参与者的广泛关注,也同时成为当前学术界一个新兴的焦点问题。能否以及如何在真正意义上促进上市公司年报文本信息披露、保证其实质上符合信息披露基本原则要求?成为当前证券市场监管所面临的一项重要议题和挑战。在当前证券市场监管转型背景下,证券交易所年报问询作为公司治理的一种重要的外部治理方式,是实现年报日常事后监管、充分发挥交易所一线监管职能的创新性举措。基于此,本文立足于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基本原则的整体框架,聚焦证券交易所年报问询这一公司外部治理视角,针对上市公司年报文本信息披露这一焦点问题,选取2015-2018年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利用Python自然语言处理技术批量获取并深入挖掘交易所年报问询函与上市公司年报文本信息,从年报语调操纵、年报可读性和年报文本信息含量三个层面多维度、系统性地详细探究了证券交易所年报问询对上市公司年报文本信息披露的影响并揭示其影响机制和渠道,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最终得到以下几点主要研究结论:(1)证券交易所年报问询能有效发挥其对公司的外部治理作用,显着促进上市公司年报文本信息披露,切实督促上市公司将信息披露基本原则落到实处。具体为:证券交易所年报问询显着降低了年报语调操纵,保证了年报文本信息披露的“真实性”。证券交易所年报问询显着提高了上市公司年报可读性,保证了年报文本信息披露的“准确性”。无论是纵向维度还是横向维度,证券交易所年报问询均能显着提高年报文本信息含量,促使年报文本信息披露在实质上具备“完整性”。此外,证券交易所年报问询程度越严重,其越能充分发挥对管理层年报文本信息披露机会主义行为的约束和治理作用,即越能显着促进上市公司年报文本信息披露。(2)年报数字信息与年报文本信息之间具有关联性,除了直接促进上市公司年报文本信息披露外,证券交易所年报问询还能通过约束年报数字信息操纵进而间接促进公司年报文本信息披露。具体为:证券交易所年报问询能有效降低公司操纵性应计利润进而降低异常乐观语调、增加年报可读性和年报文本特质性信息。相对于间接影响,直接影响占主导,即证券交易所年报问询更多地会直接促进年报文本信息披露。此外,通过影响机制研究还发现上市公司年报文本相似度降低可能并非真正代表年报信息含量提高,当前学术界广泛采用年报文本相似度来衡量年报文本信息含量的方式可能并不完美。(3)在不同治理环境和内外部治理机制下,证券交易所年报问询对上市公司年报文本信息含量的促进作用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具体为:非国有企业和内部控制质量低的上市公司,证券交易所年报问询对其年报语调操纵的抑制作用更为明显;市场化进程高、媒体报道数量多时,证券交易所年报问询对上市公司年报可读性的提高作用会更明显;较高的市场竞争程度下,管理层会提供更多与其他公司不同的特质性信息,提高横向维度的年报文本信息含量;而对于纵向年报文本信息含量即年报文本相似度来说,市场竞争程度较低时,证券交易所年报问询的影响反而更明显;媒体报道数量多时,证券交易所年报问询对上市公司年报文本信息含量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本文的主要特色与创新体现为:第一,本文创新性地基于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基本原则的整体框架,从年报语调操纵、年报可读性及年报文本信息含量这三个维度系统性、综合性地全面展开年报文本信息披露问题的研究,丰富了针对上市公司年报文本信息披露的传统单一研究视角,拓展了文本信息披露的研究外延。第二,与现有研究不同,本文选取证券交易所年报问询这一独特的公司外部治理方式,深入分析其对上市公司年报文本信息披露的影响,既弥补了上市公司年报文本信息披露制约因素的研究不足,又丰富了证券交易所年报问询对公司治理效应的研究成果,具备一定的新颖性和独特性。第三,考虑到年报数字信息与年报文本信息之间的关联性,本文将年报数字信息披露纳入研究体系,构建“证券交易所年报问询—年报数字信息披露—年报文本信息披露”的影响机制模型,为相关研究提供了一个更为缜密、完整的逻辑链条和新的经验参考。第四,依据计算机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将大数据综合应用于年报文本信息披露研究中,扩展了传统的文本信息披露研究手段,提高了研究结论的可靠性和说服力,具有一定的前沿性。创新性地运用Python的sklearn模块构建样本公司年报特征集并实现文本向量化,从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同时构建年报文本信息含量的测度变量,完善和丰富了年报文本信息含量的评价和测度体系。

管淑慧[2](2021)在《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职能定位与升级路径》文中研究说明当前,许多国有企业都建立了包含内部审计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但是国有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在国家相关政策下,国有企业的内部审计面临着升级的挑战。文章分析了当前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职能定位与升级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国有企业应当改善内部审计形象、细化职能定位、注重内外部风险的管控、建立新型增值型内部审计体系,以切实提高国有企业的整体效益。

戈书杰[3](2020)在《媒体报道对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研究 ——基于采掘行业数据》文中认为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五位一体”的总布局,要求从政治、社会、经济、文化、生态文明五个方面出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前,我国经济步入新常态,环境问题也随之增加,其污染源头主要是那些在经营过程中会产生污染废弃物的企业。当前我国的信息披露的体系建设不够完善,部分企业会计信息披露质量水平较低,在信息的不对称下,企业外部人员无法及时了解到企业的真实现状,从而导致了错误决策。与此同时,媒体行业蓬勃发展,上市公司也越来越重视媒体的舆论报道,越来越多的学者也关注到了媒体对于公司治理的影响。所以,媒体报道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升市场信息透明度,上市公司想要造假信息的成本也会变得很高,有利于缓解信息的不对称特性;其次媒体特有的“灵敏嗅觉”也会给上市公司带来相应的舆论压力,从而促进上市公司经营者自律和公司的健康发展。本文结合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进行论述。理论研究包括文献综述、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先是对国内外文献中有关媒体报道和采掘行业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研究文献进行梳理,在此基础上对媒体报道、会计信息披露质量进行了概念界定,并通过信息不对称理论为研究媒体报道和会计信息披露质量二者之间的关系奠定了理论基础。本文以采掘行业上市公司2016-2018年的的数据作为样本,以媒体报道为视角,以信息不对称理论为支撑,在借鉴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我国采掘行业会计信息披露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成因,研究媒体报道对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以及不同性质的媒体报道对会计信息质量影响的差异。研究证明媒体报道、媒体的负面及中性报道与采掘行业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披露质量正相关,媒体的正面报道与采掘行业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披露质量负相关。根据实证分析结果,结合采掘行业的实际情况,从监管环境、声誉机制、品牌建设三方面对提高采掘行业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提出建议。

周旭枚[4](2020)在《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对公司价值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上市公司特别是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不仅是公司治理的重要内容,而且也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有机组成部分。近年来,一方面在全面从严治党的现实要求下,中国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逐步完善,从而保障了公司价值的不断提升;另一方面不可忽视的事实是,上市公司也常有高管犯案,侵食公司利益,频发财务丑闻,严重影响了公司的声誉和市场价值。那么,从公司价值提升出发,我们究竟应该建立什么样的公司内部控制制度和运行机制呢?内部控制究竟是如何影响公司价值的呢?抑或说内部控制与公司价值间究竟存在什么样的传导机制呢?深入研究探讨这些问题,不仅对上市公司治理,而且对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来说,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内部控制产生于公司契约的不完备性。内部控制作为公司一项内部机制安排,有其自身的效应和运行机制,它必须与公司各要素有机结合起来,其运行机制才通顺,其自身的效应也才能充分发挥出来。在公司“自然选择”和“适应性学习”过程中,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风险管控、管理效率有机结合起来,奖励、支持、强化满意的适应性,惩罚、制止、淘汰不满意的适应性,成为公司治理的重要基石,风险管控的重要举措,管理效率的重要保障,防范“公司失败”,引导“公司发展”,终极对公司价值产生极其重要性影响。因而内部控制对公司价值的影响途径具有复杂性、内隐性,两者间的关系绝非统计学意义上简单的线性关系或非线性关系。本文基于理论分析、现状分析、实证分析、比较分析、对策分析的总体思路。首先对内部控制与公司价值的理论框架进行探讨,不仅阐述了内部控制和公司价值的本质和本体,而且构建了内部控制通过公司治理、风险管控、管理效率三个途径影响公司价值的理论机理,也是本文研究的基本理论框架和基本假设;其次是指标测度与现状分析,为了对中国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和公司价值进行准确的定量描述,在计量模型分析之前,必须先对内部控制和公司价值采取一定的指标进行评价和统计测度。本文不仅收集了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公司治理、风险管控、管理效率及公司价值评价指标,进行了指标的现实描述;而且对代理指标较多的内部控制、公司治理及公司价值进行了因子分析,计算出综合得分并进行评价和测度,为本文的实证分析奠定基础;再次是实证分析,为证实内部控制通过公司治理、风险管控、管理效率三个机理影响公司价值的理论假设,本文选取2008-2017年上市公司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采用AMOS25.0软件,分三章对三个机理进行实证分析,从实证结论来看,本文提出的三个理论假设是符合现实的。继而是比较分析,“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为了借助他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本文不仅收集了国外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先进经验资料,总结出他人的优点,而且对比分析了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存在的不足与主要问题,并从思想、制度、文化、人才等方面分析了问题存在的原因。最后是对策建议,根据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结论,提出通过内部控制完善公司治理,增强风险管控和提升管理效率的建议和对策。本文区别于国内外同类研究,具有创新性的研究结论如下:(1)内部控制可以促进公司建立内部“泛治理”结构,即完善的内部控制可以使公司内部建立上下级纵向之间与同级横向之间的制衡关系,从而使公司治理得到帕累托改进;(2)内部控制与公司价值之间的中介效应存在异质性,即内部控制不仅通过公司治理、风险管控、管理效率三个途径对公司价值产生影响,而且这三个机制的影响程度是不一样的;(3)内部控制与公司价值间存在正U型非线性关系,即内部控制使公司价值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有效的内部控制最终可实现公司价值最大化;(4)提出了上市公司“泛治理”概念,为中国上市公司建设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李南海[5](2020)在《社会文化对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影响研究》文中认为企业环境信息披露对环境保护和环境治理的国家战略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社会公众得以了解企业环境责任履行程度,企业环境信息披露是社会公众了解企业环境责任履行的重要渠道。随着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和生活品质提高,社会公众对企业环境责任履行和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关注越来越高。为推动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监管部门就环境信息的披露原则和披露内容等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一系列企业环境信息披露法律法规,学术界就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影响因素和经济后果进行了大量研究,推动了企业环境信息披露。但企业环境信息披露仍然存在重数量而轻质量以及企业环境信息披露整体水平较低等现实状况,难以满足社会公众对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社会期望。面对企业环境信息披露越来越高的社会期望以及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制度现状和理论研究现状,企业同样需要了解披露环境信息带来的实际意义。实际上,体现企业负外部性的企业环境信息披露,不可避免受外部具体制度环境影响,受社会公众对环境问题的集体社会认知以及社会行为规范习俗等社会文化影响。不同社会文化构成了社会公众对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不同社会期望,给予企业环境信息披露不同社会压力和组织合法性压力;不同社会文化因社会行为规范习俗不同而形成了不同社会信任水平,影响了相应企业环境信息披露获取的组织合法性回报和企业环境信息披露水平。通过社会期望和社会信任水平,社会文化影响了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组织合法性回报和企业环境信息披露水平。社会文化与企业环境信息披露之间的密切关系以及环境保护和环境治理国家战略的实施,使社会文化影响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研究具有一定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但现有文献较少关注社会文化与企业环境信息披露之间的具体关系。此外,作为企业战略项目的企业环境信息披露是企业的一项投资选择,企业是否披露环境信息披露和披露哪些环境信息,是企业对环境信息披露投资选择权的执行,赋予企业环境信息披露不同的期权价值。企业是否进行环境信息披露以及企业环境信息披露质量高低,对企业增长机会和企业期权价值的影响不同。不同社会文化制度环境,企业环境信息披露赋予企业的期权价值不同。鉴于此,以企业环境信息披露为研究对象,以组织合法性理论、环境伦理理论、嵌入性理论和信息不对称理论为理论基础,借鉴Kroeber and Kluckhohn的社会文化理论,将社会文化分为体现社会成员对某些普遍性社会问题看法的社会价值文化和反映日常社会行为规范习俗的社会结构文化,从理论上阐述社会价值文化和社会结构文化影响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作用机理以及社会文化和企业环境信息披露影响企业期权价值的作用机理,建立“社会文化-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理论分析框架。以2015年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为时间起点,选取2015年至2018年中小板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通过文本分析法获取样本公司企业环境信息披露水平指数,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法、问卷调查法以及因子分析法等对社会价值文化和社会结构文化影响企业环境信息披露以及社会文化和企业环境信息披露影响企业期权价值进行实证检验,通过进一步分析加深研究深度,通过内生性检验和稳健性检验确保研究结论稳定性。首先,以Hofstede社会价值文化理论为理论基础,运用VSM2013调查问卷获取各省级行政区社会价值文化指数,从权力距离、集体主义、男性化气质和不确定性规避四个维度对社会价值文化影响企业环境信息披露水平进行实证检验;其次,以费孝通差序格局理论为理论基础,设计社会结构文化调查问卷获取各省级行政区社会结构文化指数,从差序格局社会结构文化以及家族取向社会结构文化、人情取向社会结构文化和恩威取向社会结构文化对社会结构文化影响企业环境信息披露水平进行实证检验;再次,结合社会价值文化和社会结构文化,对社会价值文化和社会结构文化综合影响企业环境信息披露水平进行实证检验;最后,以企业期权价值为研究视角,对社会文化和企业环境信息披露影响企业期权价值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第一,社会价值文化影响企业环境信息披露方面。权力距离显着降低了企业环境信息披露水平,男性化气质和不确定性规避显着提升了企业环境信息披露水平,集体主义不显着影响企业环境信息披露水平。相比非低碳试点省份,低碳试点省份权力距离和集体主义对企业环境信息披露水平的减少程度更大,男性化气质对企业环境信息披露水平的增加程度更大;相比普通话方言区,非普通话方言区的权力距离对企业环境信息披露水平的减少程度更大,不确定性规避对企业环境信息披露水平的增加程度更高。进一步分析表明,权利距离显着降低了企业硬披露环境信息水平,男性化气质和不确定性规避显着增加了企业硬披露环境信息水平,集体主义和男性化气质显着增加了企业软披露环境信息水平;保留意见等审计意见类型和董事会成员领取薪酬显着降低了权力距离对企业环境信息披露水平的减少程度和不确定性规避对企业环境信息披露水平的增加程度。内生性检验结果表明,权力距离、男性化气质和不确定性规避对企业环境信息披露水平的显着影响不存在内生性。改变社会价值文化和企业环境信息披露度量水平方法的稳健性检验结果表明,权力距离、男性化气质和不确定性规避对企业环境信息披露水平的显着影响不变。第二,差序格局社会结构文化影响企业环境信息披露方面。差序格局社会结构文化与企业环境信息披露水平显着负相关,家族取向社会结构文化与企业环境信息披露水平显着正相关,人情取向社会结构文化和恩威取向社会结构文化与企业环境信息披露水平显着负相关。相比非低碳试点省份,低碳试点省份差序格局社会结构文化对企业环境信息披露水平的减少程度更高,家族取向社会结构文化对企业环境信息披露水平的增加程度更低;相比接受大学教育程度较高省级行政区,接受大学教育程度较低省级行政区差序格局社会结构文化以及人情取向社会结构文化和恩威取向社会结构文化对企业环境信息披露水平的减少程度更高。进一步分析表明,差序格局社会结构文化以及人情取向社会结构和恩威取向社会结构文化显着降低了企业硬披露环境信息水平,家族取向社会结构文化显着增加了企业硬披露环境信息水平,人情取向社会结构文化显着降低了企业软披露环境信息水平;保留意见等审计意见类型和董事会成员领取薪酬降低了差序格局社会结构文化以及人情取向社会结构文化和恩威取向社会结构文化对企业环境信息披露水平的减少程度,提升了家族取向社会结构文化对企业环境信息披露水平的增加程度。内生性检验结果表明,差序格局社会结构文化及家族取向社会结构文化、人情取向社会结构文化和恩威取向社会结构文化对企业环境信息披露水平的显着影响不存在内生性问题。改变企业环境信息披露水平和社会结构文化度量方法的稳健性检验结果表明,差序格局社会结构文化及其家族取向社会结构文化、人情取向社会结构文化和恩威取向社会结构文化对企业环境信息披露水平的显着影响不变。第三,社会价值文化和社会结构文化综合影响企业环境信息披露方面。差序格局社会结构文化显着影响了权力距离和不确定性规避与企业环境信息披露之间的关系,不显着影响男性化气质与企业环境信息披露之间的关系。差序格局社会结构文化特征越显着,权力距离对企业环境信息披露水平的减少程度越高,不确定性规避对企业环境信息披露水平的增加程度越低,但差序格局社会结构文化对权力距离和不确定性规避与企业环境信息披露水平之间关系的显着影响只体现在居民受大学教育程度较低和市场化进程较低的省级行政区。进一步分析表明,差序格局社会结构文化显着提升了权力距离对企业硬披露环境信息水平的减少程度,显着降低了不确定性规避对企业硬披露环境信息水平和企业软披露环境信息水平的减少程度;家族取向社会结构文化显着提升了男性化气质对企业环境信息披露水平的增加程度,人情取向社会结构文化和恩威取向社会结构文化不显着影响权力距离、男性化气质和不确定性规避与企业环境信息披露之间的关系。基于制造业样本和删减2018年度样本的稳健性检验结果保持不变。第四,社会文化和企业环境信息披露影响企业期权价值方面。企业环境信息披露水平显着增加了企业增长期权价值和清算期权价值;权力距离显着提升了企业环境信息披露水平对企业增长期权价值的增加程度,集体主义和男性化气质显着降低了企业环境信息披露水平对企业增长期权价值的增加程度,不确定性规避不显着影响企业环境信息披露水平对企业增长期权价值的增加程度;差序格局社会结构文化显着减少了企业环境信息披露水平对企业增长期权价值的增加程度;社会价值文化和社会结构文化不显着影响企业环境信息披露水平对企业清算期权价值的增加程度。进一步分析表明,企业硬披露环境信息水平和企业软披露环境信息水平显着增加了企业增长期权价值和清算期权价值;权力距离显着提升了企业硬披露环境信息水平对企业增长期权价值的增加程度,集体主义和男性化气质显着降低了硬披露环境信息水平对企业增长期权价值的增加程度,集体主义显着降低了企业软披露环境信息水平对企业增长期权价值的增加程度,差序格局社会结构文化显着降低了企业硬披露环境信息水平和企业软披露环境信息水平对企业增长期权价值的增加程度;权力距离、集体主义、男性化气质和不确定性规避以及差序格局社会结构文化不显着影响企业硬披露环境信息水平和企业软披露环境信息水平对企业清算期权价值的增加程度。改变企业权益价值度量方法的稳健性检验结果表明,企业环境信息披露水平对企业增长期权价值和清算期权价值的显着增加作用不变,社会价值文化和社会结构文化对企业环境信息披露与企业增长期权价值和清算期权价值之间关系的影响不变。与现有研究相比,本文研究拓展了企业环境信息披露影响因素的研究视角,为财务学文化革命提供了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微观证据;将社会文化划分为社会价值文化和社会结构文化,拓展了社会文化影响公司治理的研究视角;社会价值文化和社会结构文化影响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研究,为宗教伦理与经济发展之间关系的马克斯·韦伯命题提供了微观层面经验证据,为马克斯·韦伯关于中国传统社会适应现世理性主义妨碍了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论述提供了微观层面经验证据;关于差序格局的理论阐述和经验分析,充实了差序格局理论研究;对社会文化和企业环境信息披露影响企业期权价值的研究,拓展了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经济后果的研究视角。总之,本文研究拓展了企业环境信息披露影响因素和经济后果的研究视角,丰富了财务学文化革命和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研究文献。本文研究在具有一定学术意义同时,还可为监管部门提供政策制定参考。首先,可将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理念引入企业环境信息披露政策制定过程,完善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监管政策。其次,完善企业环境信息披露资本市场监管政策,提高企业环境信息披露对公司治理和企业期权价值的积极作用,促进管理层积极主动披露环境信息。最后,创造良好社会文化氛围,形成有利于管理层积极披露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社会价值文化和社会结构文化,推动企业环境信息披露发展。

孔磊[6](2020)在《股权结构、财务背景独立董事与会计信息质量》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发展,会计信息的作用越来越凸显,会计信息质量的好坏直接关乎资本市场秩序。股权结构、财务背景独立董事是影响会计信息质量的两大重要因素。股权结构对企业的运行机制以及治理框架有着决定性的作用,股权集中度作为衡量股权结构的重要指标影响企业的控制权、管理权等在企业内部的分配机制,特别是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可以从某种程度上衡量企业的股权集中度,不同股权集中度下财务背景独立董事在董事会中作用的发挥会有很大的不同。财务背景独立董事是指包括但不仅限于拥有高级会计职称或注册会计师资格的独立于公司股东并对公司事务做出独立判断的董事。而上市公司披露的会计信息质量好坏需要财务背景独立董事这类的专业人士进行评判,财务背景独立董事会对公司的决策进行监督,从而保障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本文深刻探索了股权结构、财务背景独立董事与会计信息质量之间的关系,对不同股权结构下公司治理结构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指导意义。中国证监会2001年颁布的《关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特别规定,必须聘请至少一名会计专业的人士。这一机制设立的初衷是希望有着财务背景的专业人士会对公司治理结构有着正面的影响作用,提高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那么随着近20年的发展,财务背景独立董事是否如预期一般对改善公司治理结构有着促进作用呢?我国的实务界和理论界已经进行了不少的探讨,但是国内文献对独立董事制度与公司治理的研究基本上都是围绕着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对会计信息质量影响的文献比较少,并且大都是从独立董事的个人特征进行分类研究,比如是否官员独立董事、薪酬情况以及兼职数量等方面进行研究,但仅从独立董事的某一特定特征来研究独立董事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研究比较少。随着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提出,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进一步推行,我国的股权结构也在发生着变化,目前就股权结构与财务背景独立董事相互作用对公司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方面,没有什么直接的中外实证证据可供决策层参考。为此,本文基于股权结构视角,将利用上市公司2013年至2017年深市上市公司的数据实证分析财务背景独立董事和股权结构以及两者相互作用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金缦[7](2020)在《公司丑闻如何影响公司“用手投票”和“用脚投票”?》文中认为公司丑闻是伴生在现代公司经营的每个时段的一种信息的激发性传递,且丑闻发生及持续时间的随机性使得该信息传递无法进行预先控制,发生后对公司内部治理、外部投资利益造成的影响也有巨大的差异。本文通过聚焦公司丑闻从制造、窖藏、披露、被媒体监督、引发外部、内部投资人“用脚投票”、“用手投票”的全过程,通过理论综述、案例分析、实证检验的方法,分析公司丑闻作为外部冲击如何形成外部治理对内部治理的效率影响,并得出结论:不仅外部投资人可通过“用脚投票”行为来标记和甄别在丑闻信息披露当期的公司短期和长期价值,控股股东作为内部投资人也会在丑闻披露当期显着减持,但高管(团队)则无法形成独立减持行动。公司声誉在丑闻信息中体现特殊的公司治理路径,一方面,丑闻的溢出效应较媒体负面报道更大,另一方面,公司治理成本在窖藏丑闻期间体现不同治理主体的不同成本状态,高管丑闻引发的治理成本在丑闻窖藏中较无丑闻公司高而控股股东丑闻则相反。在对公司的丑闻披露类型进行研究发现,公司会因丑闻披露——特别是监管部门的强制披露——提高公司治理水平,但通过监管进行的丑闻强制披露更多体现的是对信息劣势的中小股东的公平交易而非整体效率的提高。

宁冲[8](2019)在《制度情境下海外文化对公司治理的影响及其价值效应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法律法规、政策管制等正式制度的构建与执行,对经济社会的稳定长远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特别地,对于发展中国家或转型经济体来说,正式制度是维持市场秩序、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与保障,正式制度的不完善往往为其社会进步带来巨大约束力。然而,我们在研究正式制度的影响机制的同时,也不能忽略文化规范、宗教信仰等非正式制度的作用途径,毕竟非正式制度与正式制度互相影响,共同推动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演进。相比发达国家市场经济,新兴市场国家的正式制度安排并不甚完善,非正式制度一定程度上扮演着更为重要的治理角色。而文化传统对于经济发展、公司治理的影响效应早已在学术界形成共识,然而在其影响渠道与作用机制方面仍然没有较好的解释。文化规范是基于内在动机影响公司治理的重要因素,近期的文献较多地探讨了宗教传统、腐败文化等对于公司治理的影响,表明基于个人内在特质的文化因素对公司行为与决策上有重要作用。当前,国内外对于文化与公司治理的研究尚且有限,我国的传统文化较多地受儒家文化的影响,在公司运营与商业交易中也多表现出关系文化特质,面临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以及人员的跨国流动,各国的文化差异、碰撞与融合为我们基于文化趋同视角探究海外文化对公司治理特征的作用机制提供了良好的实验情境。本文基于我国海外交流与人才引进的政策背景,着眼于文化规范的传播以及根植于内心的规则与道德,以海归董事对公司治理行为的影响效应为逻辑主线,分别从公司透明度、公司违规与不当行为和企业社会责任三个维度,深入探究了董事通过海外经历获取的文化规范在公司治理中扮演的重要作用以及所产生的经济后果。本文弥补了现有文献对非正式制度视角下海外文化与公司治理特征相关研究的不足,其主要内容和研究结论归纳如下:(1)全面系统地回顾了基于“非正式制度-公司治理”研究范式下的前沿理论与实证研究。首先,结合制度经济学相关知识,厘清可能对公司治理产生影响效应的非正式制度因素,从国内外文献中挖掘非正式制度之文化传统因素对公司治理的作用机制及其价值效应;其次,对我国以及海外国家或地区(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历史进程中的主要文化特征展开论述,指出存在的文化差异性现状;最后,从我国各省市实行“引智”计划的政策背景出发,描述了我国目前存在较大规模的海内外人才流动现状,并进一步指出除了知识技术的溢出之外,文化的传播性同样对公司治理有着重要作用,从文化传播性、文化趋同等方面,构建了海外文化作用于公司治理的理论分析框架。本部分既可以为我国学者提供文化与公司治理的相关研究前沿,也有助于梳理与构建本文的研究架构。(2)理论分析与实证考察了基于规则、透明特质的海外文化对我国上市公司透明度的影响,具体探讨了海外文化、异质性以及不同类型文化背景对公司透明度的影响效应。实证结果发现:雇佣了具有海外背景董事的公司受到海外文化的影响,拥有更高的公司透明度,表现在具有更高的自愿性信息披露、更多分析师追踪,更低的盈余预测偏差以及更倾向于选择四大进行审计;相对于海外较弱的透明特质文化,较强的透明特质文化对公司透明度具有更为显着地正向效应;董事通过工作与教育经历获取的海外文化背景对公司透明度均有显着地提升作用,两者没有明显的差异;若公司CEO或CFO以及监事会成员具有海外文化背景,则公司具有更高的透明度水平。另外,在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地区,海外文化对公司透明度的正向促进作用更显着。采用双重差分模型和倾向得分匹配方法进行内生性处理后,实证结果依然支持假设。上述研究结果表明,基于规则特征的海外文化能够显着规范我国的信息披露,提升公司透明度水平,而良好的正式制度环境是保障并实现海外文化传播与趋同的重要条件。(3)分析与检验了海外文化对我国上市公司违规与不当行为的影响效应,分别从公司违规概率、公司违规程度以及盈余管理水平三个方面,探讨了海外文化、异质性以及文化背景类型的作用效果。研究发现:基于规则特质的海外文化对公司违规与不当行为具有显着的抑制效应;较强的规则特质文化对公司违规与不当行为的抑制作用更为显着;董事的海外教育经历可以显着抑制公司违规行为,而工作经历与教育经历同样对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有显着抑制。同样地,制度环境越完善的地区,海外文化对公司违规与不当行为的抑制效果越明显。上述实证结果表明,董事的海外文化背景对我国上市公司的合规经营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法律规范、政策管制等正式制度不甚完善的情况下,海外文化可以弥补正式制度的不足,减少公司的违规与不当行为。(4)分析和检验了海外文化对我国公司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的影响效应,分别从总的社会责任表现、各项社会责任表现以及慈善捐赠三个方面,考察了海外文化的作用效果。研究发现:海外文化能够显着提升企业社会责任履行,具体表现在股东责任、员工责任、供应商-客户-消费者责任以及环境保护责任上,而受到海外文化影响的公司却有更低的慈善捐赠;海外较强的社会责任履行规范对我国公司企业社会责任表现具有更为显着的促进作用;董事海外工作经历获取的文化规范对企业社会责任履行仅有显着正向效应,而教育经历的作用效果并不显着。运用Heckman两阶段模型以及倾向得分匹配方法进行内生性处理后,结果依然支持假设。上述研究结果表明,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是我国公司治理以及战略实施的一个重要方面,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具有更为规范性社会责任特征的海外文化可以为我国上市公司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提供良好借鉴。(5)对海外文化影响下的公司治理的经济后果进行了实证检验,结合中介效用模型,探究了海外文化、公司治理特征以及公司价值的影响渠道以及内在作用机制。实证结果发现:海外文化对公司价值具有显着的正向影响效应;公司透明度、公司违规与不当行为、企业社会责任履行一定程度上起着中介作用,即海外文化通过提升公司透明度、抑制公司违规与不当行为以及提升企业社会责任履行,进而提升了公司价值。文章最后基于对制度情境下海外文化对公司透明度、公司违规与不当行为、企业社会责任以及其价值效应的研究,概括了文化规范视角下海归董事对公司治理特征的影响以及所产生的经济后果,并以此提出相关的研究启示与不足之处。与现有文献相比,本文的研究可能存在如下几个方面的创新与贡献:(1)基于中国制度情境,在“非正式制度-公司治理”的分析框架下,已有文献大多从我国传统文化视角进行研究,而本文创新性地从海外文化视角考察了对公司治理的影响效应,并厘清了海外基于规则特征之文化特质的作用机理。由此得到的研究结论不仅拓展了非正式制度与公司治理、文化与公司治理的研究视角,也可以深入理解文化传播、文化趋同过程中西方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或转型经济体带来的文化冲击及其经济效应。(2)本文较为全面系统地构建了海外基于规则特征的文化特质作用于我国上市公司之研究体系,从海外文化、异质性以及海外文化背景类型等多个视角,分别从公司透明度、公司违规与不当行为、企业社会责任三个维度,实证考察了海外文化对公司治理的影响效应。这一定程度上克服了从文化层面单一维度进行研究所存在的不足,使得研究结论更加可靠和全面。(3)文章紧密结合我国制度现状,深入考察了我国正式制度下海外文化的传导机理,研究结论具有较强的应用价值。本文的研究结论不仅有利于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安排提供理论支撑,也为我国新时代文化战略以及企业文化建设提供经验借鉴。

董屹宇[9](2019)在《风险资本、公司治理与企业技术创新 ——基于要素密集度行业差异性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技术变革和新兴业务不断兴起,我国经济步入了“新常态”的阶段,技术创新已成为维持经济持续增长和推动社会不断进步的重要动力,也是企业获取持续竞争优势的关键力量。技术创新本质上是一项高度依赖于资本的投资过程,寻找与其相匹配的资本形态是推动企业技术创新的动力源泉。风险资本能够在企业早期的成长和发展过程中发挥关键性的作用,并为企业技术创新决策提供多方面的支持。然而,如何更为有效、更有针对性地发挥我国风险资本对技术创新的支持作用一直是学术界和实务界不断研究和探索的目标。以往文献在分析风险资本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时大多是基于整体行业或某类行业,忽视了不同类型行业间在技术创新方面的差异性。此外,现有研究对于风险资本影响技术创新的具体作用机制考察也不够充分,特别是由于风险资本投资具有高风险性和难退出性,除了直接提供资金之外,它更有动机作为积极的投资者参与被投资企业的公司治理进而减少投资风险。但以往的研究忽视了公司治理制度安排在风险资本和技术创新之间发挥作用的行业间差异。那么,在考虑了行业特征和性质的差异后,我国风险资本对于不同行业企业的技术创新是否均能有效发挥促进作用?风险资本进入企业后是否可以通过影响企业公司治理进而实现提升技术创新水平的效果?不同行业中具体的治理安排在风险资本与技术创新之间发挥中介传导效应是否有所差异?对这些问题的研究与回答有助于厘清风险资本与企业创新之间的关系,促进风险资本充分发挥积极股东的治理效应,也对提升我国企业技术创新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本文以2007-2015年中小板与创业板中首次公开发行上市的公司作为研究对象,并将样本企业按照所处行业要素密集的差异性进行划分,即将企业划分为劳动密集型企业、资本密集型企业和技术密集型企业。在此基础上,本文同时考虑创新投入以及突破式和渐进式创新产出,对不同行业中风险资本能否有效提升企业技术创新投入与两类创新产出水平进行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进一步地,本文探讨公司治理是否是上述影响关系背后有效的作用机理。具体而言,先从公司治理结构和治理机制方面进行分析,具体从股权治理、董事会治理、监事会治理、经理层治理以及信息披露五个维度选择评价指标,构建公司治理综合指数和分类指数来衡量企业公司治理的整体水平和各维度的治理安排;再构建中介效应检验模型,对各行业中风险资本能否通过影响企业公司治理水平进而对企业技术创新投入或两类产出产生影响进行实证检验。此外,为了进一步分析和揭示在不同行业中风险资本为促进技术创新而选择的具体治理安排的差异性,本文利用公司治理各分类指数,对不同要素密集型行业中,各维度的治理安排是否在风险资本和企业技术创新之间发挥中介作用进行实证检验。通过上述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本文得到以下研究结论:(1)对处于不同要素密集型行业的企业而言,风险资本对被投资企业的技术创新投入、突破式创新产出和渐进式创新产出发挥的促进作用存在显着差异。具体而言,对于劳动密集型企业,风险资本仅能够对渐进式创新产出水平发挥有效的促进作用;对于资本密集型企业,风险资本能够有效提升企业技术创新投入水平以及突破式创新产出水平;对于技术密集型企业,风险资本同样对创新投入和突破式创新产出能够起到显着的促进作用,对渐进式创新产出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上市后的产出水平的影响。(2)在不同要素密集型行业中,风险资本均能够通过提升企业公司治理综合水平,进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企业技术创新水平的提升,即公司治理能够在风险资本和企业技术创新之间发挥中介作用。但是具体到创新投入以及突破式和渐进式创新产出方面,公司治理在上述关系之间发挥的中介效应存在一定的差异。(3)将公司治理细分为股权治理、董事会治理、监事会治理、经理层治理以及信息披露五个部分,并分别对不同要素密集型行业中,上述治理部分是否在风险资本和企业技术创新之间发挥中介作用进行实证检验。将公司治理分类之后,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要素密集度的企业中,不同治理部分发挥的中介效应有所差异。(4)对于劳动密集型企业,在股权治理、董事会治理、监事会治理、经理层治理以及信息披露五个治理部分中,风险资本对于企业渐进式创新产出的支持作用仅能通过提高企业股权治理水平来实现。对比三个行业,该行业中,风险资本技术创新促进作用的有效发挥可以通过的治理维度数量最少。(5)对于资本密集型企业,在股权治理、董事会治理、监事会治理、经理层治理以及信息披露五个治理部分中,风险资本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支持作用可以通过提升企业股权治理水平和经理层治理水平实现。对比三个行业,该行业中,风险资本技术创新促进作用的有效发挥可以通过的治理维度数量居中。(6)对于技术密集型企业,在股权治理、董事会治理、监事会治理、经理层治理以及信息披露五个治理部分中,风险资本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支持作用可以通过提升企业股权治理、董事会治理和经理层治理水平实现。对比三个行业,该行业中,风险资本技术创新促进作用的有效发挥可以通过的治理维度数量最多。本文可能的创新之处在于:(1)本文分析风险资本对企业技术创新产生的影响时,从要素密集度行业差异性的视角展开研究。首先按照要素密集度对被投资企业所处行业划分为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三类,并对每类企业的技术创新特点进行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上探讨风险资本对不同行业被投资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作用,这拓展了现有对风险资本相关研究的研究视角。(2)本文对技术创新进行细分,区分为创新投入、突破式创新产出和渐进式创新产出。先对不同要素密集型行业中企业技术创新投入和两类创新产出的特征进行剖析,在此基础上研究风险资本在各行业中对上述创新的细分是否发挥有效的促进作用。这丰富了风险资本影响企业技术创新方面的研究内容。(3)在对不同行业中公司治理的中介传导效应进行分析时,本文将公司治理细分为股权治理、董事会治理、监事会治理以及经理层治理和信息披露五个维度。并对不同要素密集型行业中,各维度的治理安排是否在风险资本和企业技术创新之间发挥中介作用进行实证检验。这丰富了不同行业中公司治理方面的研究内容。(4)本文在构建公司治理综合评价指数时,采用熵权法对各层级指标权重进行分配。从而保证在不损失有关指标变量的基础上,克服人为因素的干扰,减少主观判断对公司治理综合水平和各维度治理水平的影响。这优化了公司治理指数的构建方法。

于金鑫[10](2019)在《公司治理的地区间影响 ——基于董事任职经历的经验研究》文中指出我国地域面积广阔,虽然不同地区上市公司处在相同的宏观经济环境中,但是上市公司所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市场化程度、法制水平、政府治理等外部环境相差很大。一般来看,在法律制度和市场竞争等外部治理环境良好的地区,公司治理体系往往都比较完善,无论是代理问题还是信息披露失真问题都得到了有效的控制;而在外部治理环境较差的地区,法治对投资者的利益保护力度较弱,往往会引发出一系列的公司治理问题。同时,在我国上市公司董事构成中除了本地区董事外,存在大量选聘异地任职经历董事的现象,那么具有异地任职经历的董事参与公司治理是否会对公司治理标准和治理水平产生地区性影响,是值得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现有文献已经研究了董事背景和经历等因素对公司治理水平的影响,以及市场化水平不同、法制水平不同造成的地区差异对公司治理水平产生的影响。研究发现往往市场化水平越高、法律制度越完善地区的上市公司治理水平越高,通常表现为信息披露质量相对较高、代理成本相对较低。关于董事的背景和经历对公司治理影响的研究,学者们发现具有会计、法律和高校背景董事的上市公司治理水平往往越高,通常董事年龄越大、接受教育程度越高,公司内部控制质量也越加完善,尤其是董事如果具备海外经历,公司治理水平的提升往往更加明显。但是上市公司董事来自国内不同外部治理环境是否会在董事治理中发挥作用未被揭示,董事任职经历中公司外部治理环境差异很有可能会对其现任职公司的治理水平产生影响。外部环境通常会对个人的理念和行为方式产生较大的影响。一般来说市场化水平较高地区法制更为完善、市场竞争机制发展也更为平衡,因此在高度竞争的人才市场中,具备市场化水平较高地区任职经历的董事往往自身就具备较强的专业能力,再加上环境因素的影响,往往会形成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市场观念,更加注重效率和尊重市场规则;同时由于市场化水平较高地区的上市公司治理机制更加完善,董事会可以更好的履行其职责,董事也会更好的扮演监督者的角色,参与治理的动机也更加强烈;此外法制越完善的地区,法律对投资者的保护力度越强,公司股东和管理者违法成本也越高,大股东“掏空”行为和信息披露失真问题也会得到相应的遏制。尽管董事由股东选举产生,其行为方式会代表股东利益。但是,董事行为也会受到环境的影响,从而其参与治理的行为会更加符合或适应所在环境的法律、监管要求。因此我们可以推论,具备市场化水平较高地区任职经历的董事所持有的市场观念、参与治理的动机、能力和行为方式等会对公司治理水平产生重要影响。基于上述逻辑,本文选取2010年12月31日至2017年12月31日我国深交所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初始样本,并根据上市公司注册地将其分为市场化水平较高地区与市场化水平较低地区得样本,理论分析并实证研究了公司治理水平通过董事任职经历从市场化水平较高地区向市场化水平较低地区的传导效应。本文研究发现,市场化水平较高地区任职经历的董事参与公司治理会对公司治理标准和治理水平产生地区性影响,因而使不同地区之间公司治理水平存在传导效应;市场化水平较低地区上市公司选聘市场化水平较高地区任职经历董事能够降低企业一类和二类代理成本,提升企业信息披露质量,且市场化水平较高地区任职经历董事所占董事会比例越高、任职时间越长,上述效应越明显。本文的研究在理论上揭示了公司治理水平在地区间的传导效应,丰富了外部环境和董事特征等领域对公司治理影响的研究;在实践方面,本文的研究结论可以为上市公司的董事会建设和董事选聘提供指导,并为监管机构从区域层面改善公司治理水平、促进人才流动提供参考。

二、对公司治理的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的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对公司治理的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证券交易所年报问询对上市公司年报文本信息披露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2.1 研究思路
        1.2.2 研究方法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1.4 研究的主要特色与创新
第二章 文献回顾
    2.1 核心概念界定
        2.1.1 证券交易所年报问询
        2.1.2 上市公司年报文本信息披露
    2.2 证券交易所问询的相关文献回顾
        2.2.1 证券市场监管效果文献回顾
        2.2.2 证券交易所问询对公司的治理效应文献回顾
    2.3 上市公司文本信息披露的相关文献回顾
        2.3.1 上市公司文本信息的测度文献回顾
        2.3.2 上市公司文本信息策略性披露文献回顾
    2.4 证券交易所问询对上市公司文本信息披露的影响文献回顾
    2.5 文献评述
第三章 制度背景与机理分析
    3.1 制度背景
        3.1.1 我国证券市场监管与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的历史沿革与现状分析
        3.1.2 我国证券交易所问询函的特征分析与现状描述
    3.2 基于相关理论基础的分析
        3.2.1 基于委托代理理论的分析
        3.2.2 基于信息不对称理论的分析
        3.2.3 基于印象管理理论的分析
    3.3 证券交易所年报问询影响上市公司年报文本信息披露的机理分析
        3.3.1 交易所年报问询直接影响公司年报文本信息披露的机理分析
        3.3.2 交易所年报问询间接影响公司年报文本信息披露的机理分析
第四章 证券交易所年报问询对上市公司年报语调操纵影响的实证分析
    4.1 研究问题的提出
    4.2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4.3 研究设计
        4.3.1 数据来源与样本选取
        4.3.2 变量设定
        4.3.3 模型构建
    4.4 实证结果分析
        4.4.1 描述性统计
        4.4.2 主检验实证结果分析
        4.4.3 影响机制实证结果分析
    4.5 拓展性分析与稳健性检验
        4.5.1 分组检验分析
        4.5.2 内生性问题处理
        4.5.3 稳健性检验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证券交易所年报问询对上市公司年报可读性影响的实证分析
    5.1 研究问题的提出
    5.2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5.3 研究设计
        5.3.1 数据来源与样本选取
        5.3.2 变量设定
        5.3.3 模型构建
    5.4 实证结果分析
        5.4.1 描述性统计
        5.4.2 主检验实证结果分析
        5.4.3 影响机制实证结果分析
    5.5 内生性与稳健性检验
        5.5.1 分组回归分析
        5.5.2 内生性问题处理
        5.5.3 稳健性检验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证券交易所年报问询对上市公司年报文本信息含量影响的实证分析
    6.1 问题的提出
    6.2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6.3 研究设计
        6.3.1 数据来源与样本选取
        6.3.2 变量设定
        6.3.3 模型构建
    6.4 实证结果分析
        6.4.1 描述性统计
        6.4.2 主检验实证结果分析
        6.4.3 影响机制实证结果分析
    6.5 拓展性分析与稳健性检验
        6.5.1 分组回归分析
        6.5.2 内生性问题处理
        6.5.3 稳健性检验
    6.6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与启示
    7.2 研究对策与建议
    7.3 研究局限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2)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职能定位与升级路径(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职能定位与升级面临的挑战和难题
    1.1 职能定位模糊,业务层级较低
    1.2 内部审计的权威性不够,没有形成一致的认同度
    1.3 内部审计的职能定位和升级将面临文化与认知的挑战
2 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职能定位与升级路径分析
    2.1 细化审计职能定位,构建增值型审计业务体系
    2.2 塑造内部审计形象,使增值型审计身份得到认同
    2.3 扩大风险控制范围,提高增值型审计的风险管控能力
3 结束语

(3)媒体报道对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研究 ——基于采掘行业数据(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国外文献综述
        1.3.2 国内文献综述
        1.3.3 文献述评
    1.4 研究方案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技术路线图
    1.5 创新之处
第二章 会计信息披露的相关基础
    2.1 会计信息披露
        2.1.1 会计信息披露的概念
        2.1.2 会计信息披露的意义
        2.1.3 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概念界定
        2.1.4 会计信息披露质量测定
    2.2 媒体报道
        2.2.1 媒体报道的概念
        2.2.2 媒体报道的发展与评价
    2.3 信息不对称理论
        2.3.1 信息不对称理论概述
        2.3.2 信息不对称模型
        2.3.3 信息不对称与信息披露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采掘行业会计信息披露现状分析
    3.1 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总体分析
    3.2 会计信息披露的问题
        3.2.1 会计信息披露不及时
        3.2.2 会计信息披露不充分
    3.3 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的成因分析
        3.3.1 股权结构
        3.3.2 董事会规模
        3.3.3 公司规模
        3.3.4 盈利能力
        3.3.5 负债能力
    3.4 媒体报道的总体现状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研究设计
    4.1 研究假设
    4.2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4.2.1 样本选择
        4.2.2 数据来源
    4.3 变量设计
        4.3.1 被解释变量
        4.3.2 解释变量
        4.3.3 控制变量
    4.4 模型构建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实证结果及分析
    5.1 描述性分析
    5.2 相关性分析
    5.3 回归分析
    5.4 稳健性检验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提高采掘行业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建议
    6.1 监管环境
    6.2 声誉机制
    6.3 品牌建设
第七章 总结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局限
    7.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撰写的论文
致谢

(4)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对公司价值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1.2.1 关于内部控制的研究
        1.2.2 关于公司价值的研究
        1.2.3 关于内部控制与公司价值的关系研究
    1.3 本文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本文的内容结构安排
    1.5 本文的创新与不足之处
        1.5.1 主要创新
        1.5.2 不足之处
第2章 内部控制影响公司价值的理论分析
    2.1 内部控制与公司价值实质论与本体论讨论
        2.1.1 内部控制的本质与本体
        2.1.2 公司价值的本质与本体
        2.1.3 公司价值源的决定因素
    2.2 公司治理作用机制
        2.2.1 公司治理的内涵与界定
        2.2.2 内部控制对公司治理的影响机制
        2.2.3 公司治理对公司价值的影响机制
        2.2.4 内部控制、公司治理与公司价值的影响机制
    2.3 风险管控作用机制
        2.3.1 风险管控的内涵与界定
        2.3.2 内部控制对风险管控的影响机制
        2.3.3 风险管控对公司价值的影响机制
        2.3.4 内部控制、风险管控与公司价值的影响机制
    2.4 管理效率作用机制
        2.4.1 管理效率的的内涵与界定
        2.4.2 内部控制对管理效率的影响机制
        2.4.3 管理效率对公司价值的影响机制
        2.4.4 内部控制、管理效率与公司价值的影响机制
    本章小结
第3章 指标测度与现实描述
    3.1 内部控制的测度
        3.1.1 内部控制的测度指标体系
        3.1.2 内部控制的测度方法
        3.1.3 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测度结果与现实描述
    3.2 公司价值的测度
        3.2.1 公司价值的测度指标体系
        3.2.2 公司价值的测度方法
        3.2.3 我国上市公司的公司价值测度结果与现实描述
    3.3 公司治理、风险管控与管理效率的测度
        3.3.1 测度指标体系
        3.3.2 测度方法讨论
        3.3.3 测度结果与现实描述
    本章小结
第4章 内部控制、公司治理对公司价值影响的实证分析
    4.1 研究设计与计量模型
    4.2 变量选取和模型路径图构建
        4.2.1 变量选取
        4.2.2 模型路径图
    4.3 内部控制、公司治理对公司价值影响的实证检验
        4.3.1 实证结果及分析
        4.3.2 稳健性检验
    本章小结
第5章 内部控制、风险管控对公司价值影响的实证分析
    5.1 研究设计与计量模型
    5.2 变量选取和数据描述
        5.2.1 变量选取
        5.2.2 数据描述
    5.3 内部控制、风险控制对公司价值影响的实证检验
        5.3.1 实证结果及分析
        5.3.2 稳健性检验
    本章小结
第6章 内部控制、管理效率对公司价值影响的实证分析
    6.1 研究设计与计量模型
    6.2 变量选取和数据描述
        6.2.1 变量选取
        6.2.2 数据描述
    6.3 内部控制、管理效率对公司价值影响的实证检验
        6.3.1 实证结果及分析
        6.3.2 稳健性检验
    本章小结
第7章 国内外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比较分析
    7.1 部分内部控制较完善国家的现状与经验
        7.1.1 部分内部控制较完善国家的现状
        7.1.2 部分内部控制较完善国家的经验总结
    7.2 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7.2.1 内部控制外部制度问题
        7.2.2 内部控制内部环境问题
        7.2.3 内部控制执行问题
        7.2.4 内部控制监督问题
    7.3 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7.3.1 认识与思想的原因
        7.3.2 制度与法律的原因
        7.3.3 内部人控制与相关利益者淡漠的原因
        7.3.4 人才与信息技术的原因
    本章小结
第8章 完善内部控制,提升上市公司价值的政策建议
    8.1 通过完善内部控制提升公司治理的政策建议
        8.1.1 打破思想壁垒推进公司治理发展
        8.1.2 构建耦合机制优化公司治理结构
        8.1.3 建立自强化机制提升公司治理效果
        8.1.4 发挥文化催化作用提高公司治理效能
    8.2 通过完善内部控制加强风险管控的政策建议
        8.2.1 加强人才培养促进风险管控能力
        8.2.2 增进技术创新提升风险管控效能
    8.3 通过完善内部控制提高管理效率的政策建议
        8.3.1 增强执行力提高公司资源配置率
        8.3.2 强化监督效应降低管理者自利行为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5)社会文化对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思路与内容
        1.2.1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1.2.2 研究内容
    1.3 研究方法与贡献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贡献
2 文献综述
    2.1 社会文化对公司治理的影响
        2.1.1 社会文化对信息披露行为的影响
        2.1.2 社会文化对其他公司治理行为的影响
    2.2 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影响因素
        2.2.1 外部因素对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影响
        2.2.2 内部因素对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影响
        2.2.3 管理层个体特征对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影响
    2.3 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经济后果
        2.3.1 企业环境信息披露对权益资本成本的影响
        2.3.2 企业环境信息披露对预期现金流量的影响
        2.3.3 企业环境信息披露对企业价值的影响
        2.3.4 企业环境信息披露对其他公司治理绩效的影响
    2.4 企业期权价值的影响因素
        2.4.1 外部制度环境对企业期权价值的影响
        2.4.2 内部制度环境对企业期权价值的影响
    2.5 文献评述
3 社会文化、企业环境信息披露与企业期权价值概述
    3.1 社会文化的含义与理论解释
        3.1.1 社会文化的含义
        3.1.2 社会文化的理论解释
    3.2 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含义和度量
        3.2.1 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含义
        3.2.2 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度量
    3.3 企业期权价值的含义和度量
        3.3.1 企业期权价值的含义
        3.3.2 企业期权价值的度量
    3.4 社会文化与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理论基础
        3.4.1 组织合法性理论
        3.4.2 环境伦理理论
        3.4.3 嵌入性理论
        3.4.4 信息不对称理论
    3.5 小结
4 社会文化影响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分析框架与作用机理
    4.1 社会文化影响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分析框架
        4.1.1 社会文化影响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理论分析
        4.1.2 社会文化和企业环境信息披露影响企业期权价值的理论分析
    4.2 社会文化影响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作用机理
        4.2.1 社会价值文化影响企业环境信息披露作用机理的分析
        4.2.2 社会结构文化影响企业环境信息披露作用机理的分析
        4.2.3 社会文化和企业环境信息披露影响企业期权价值作用机理分析
    4.3 小结
5 社会价值文化影响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实证检验
    5.1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说
        5.1.1 权力距离对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影响
        5.1.2 集体主义对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影响
        5.1.3 男性化气质对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影响
        5.1.4 不确定性规避对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影响
    5.2 研究设计
        5.2.1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5.2.2 企业环境信息披露水平的度量
        5.2.3 社会价值文化的度量
        5.2.4 模型设计
    5.3 实证检验
        5.3.1 描述性统计
        5.3.2 相关性分析
        5.3.3 实证检验结果及分析
        5.3.4 内生性检验
        5.3.5 进一步分析
        5.3.6 治理效应分析
        5.3.7 稳健性检验
    5.4 小结
6 社会结构文化影响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实证检验
    6.1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说
        6.1.1 差序格局社会结构文化对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影响
        6.1.2 家族取向社会结构文化对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影响
        6.1.3 人情取向社会结构文化对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影响
        6.1.4 恩威取向社会结构文化对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影响
    6.2 研究设计
        6.2.1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6.2.2 企业环境信息披露水平的度量
        6.2.3 社会结构文化的度量
        6.2.4 模型设计
    6.3 实证检验
        6.3.1 描述性统计
        6.3.2 相关性分析
        6.3.3 实证检验结果及分析
        6.3.4 内生性检验
        6.3.5 进一步分析
        6.3.6 治理效应分析
        6.3.7 稳健性检验
    6.4 小结
7 社会价值文化和社会结构文化对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综合影响
    7.1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7.1.1 社会结构文化影响权力距离与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关系
        7.1.2 社会结构文化影响男性化气质/不确定性规避与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关系
    7.2 研究设计
        7.2.1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7.2.2 社会文化和企业环境信息披露水平的度量
        7.2.3 模型设计
    7.3 实证检验
        7.3.1 描述性统计
        7.3.2 相关性分析
        7.3.3 实证检验结果及分析
        7.3.4 进一步分析
        7.3.5 稳健性检验
    7.4 小结
8 社会文化与企业环境信息披露影响企业期权价值的实证检验
    8.1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8.1.1 企业环境信息披露对企业期权价值的影响
        8.1.2 社会价值文化和企业环境信息披露对企业期权价值的影响
        8.1.3 社会结构文化和企业环境信息披露对企业期权价值的影响
    8.2 研究设计
        8.2.1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8.2.2 社会文化和企业环境信息披露水平的度量
        8.2.3 企业期权价值的度量
        8.2.4 模型设计
    8.3 实证检验
        8.3.1 描述性统计
        8.3.2 实证检验结果及分析
        8.3.3 进一步分析
        8.3.4 稳健性检验
    8.4 小结
9 社会文化影响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9.1 研究结论
    9.2 政策建议与实践启示
        9.2.1 完善企业环境信息披露政策
        9.2.2 提升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资本市场监管政策
        9.2.3 引导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社会价值文化方向
        9.2.4 引导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社会结构文化方向
    9.3 研究局限与未来展望
        9.3.1 研究局限
        9.3.2 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科研成果
后记

(6)股权结构、财务背景独立董事与会计信息质量(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研究现状评述
    1.3 研究方法与论文框架
        1.3.1 主要研究方法
        1.3.2 论文框架
        1.3.3 论文创新点
第2章 基本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2.1 基本概念界定
        2.1.1 独立董事相关概念
        2.1.2 财务背景独立董事的界定
        2.1.3 股权结构的界定与计量
        2.1.4 会计信息质量的界定与计量
    2.2 理论基础
        2.2.1 信息不对称理论
        2.2.2 委托代理理论
        2.2.3 利益相关者理论
        2.2.4 高层梯队理论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实证研究设计
    3.1 研究假设
        3.1.1 财务背景独立董事与会计信息质量
        3.1.2 股权结构与会计信息质量
        3.1.3 股权结构和财务背景独立董事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3.2 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3.3 变量定义
        3.3.1 被解释变量
        3.3.2 解释变量
        3.3.3 控制变量
    3.4 模型构建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实证分析
    4.1 描述性统计
        4.1.1 会计信息质量描述性统计分析
        4.1.2 主要变量描述性统计分析
    4.2 相关性分析
    4.3 多元回归分析
        4.3.1 财务背景独立董事与会计信息质量的多元回归分析
        4.3.2 股权结构与会计信息质量的多元回归分析
        4.3.3 股权结构和财务背景独立董事对会计信息质量影响的多元回归分析
    4.4 进一步研究
        4.4.1 基于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样本的回归分析
        4.4.2 基于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样本的回归分析
    4.5 稳健性检验
    4.6 相关建议
    4.7 本章小结
第5章 研究成果和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7)公司丑闻如何影响公司“用手投票”和“用脚投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与意义
        (一)问题提出
        (二)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内容与创新之处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三)创新之处及难点
第二章 文献综述
    一、关于公司丑闻的研究综述
        (一)公司丑闻的概念
        (二)公司丑闻的制造和窖藏
        (三)公司丑闻的披露
    二、关于媒体治理在公司丑闻层面的研究综述
        (一)媒体治理有效论
        (二)媒体治理失效论
        (三)新技术与媒体监督
    三、关于公司治理在公司丑闻层面的理论综述
        (一)公司丑闻与“用脚投票”
        (二)公司丑闻与“用手投票”
    四、文献评述
        (一)研究评述
        (二)不足与改进
第三章 案例分析
    一、研究设计
        (一)研究方法与案例选择
        (二)数据来源与分析思路
    二、案例概况
        (一)康美药业丑闻事件分析
        (二)康得新丑闻事件分析
    三、案例分析
        (一)丑闻生产和窖藏特征
        (二)媒体监督特征
        (三)丑闻披露引发“用脚投票”和“用手投票”的后果
    四、案例分析的结论和建议
第四章 公司丑闻的“用脚投票”
    一、样本选择和指标定义
        (一)总样本选择
        (二)变量指标定义
    二、研究假设与模型构建
        (一)研究假设
        (二)理论模型构建
        (三)实证模型构建
    三、实证分析
        (一)描述性分析和相关性分析
        (二)丑闻与外部投资人用脚投票的行动集
        (三)丑闻与内部投资人用脚投票
        (四)丑闻与股权结构
        (五)稳健型检验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公司丑闻的“用手投票”
    一、样本选择和指标定义
        (一)总样本选择
        (二)变量指标定义
    二、研究假设与模型构建
        (一)研究假设
        (二)理论模型构建
        (三)实证模型构建
    三、实证分析
        (一)描述性分析
        (二)相关性分析
        (三)回归分析展示
        (三)稳健型检验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强制披露和自愿披露
    一、样本选择和指标定义
        (一)丑闻披露分类变量
        (二)其他解释和被解释变量
        (三)控制变量
    二、研究假设与模型构建
        (一)研究假设
        (二)理论模型构建
    三、实证分析
        (一)描述性分析和相关性分析
        (二)回归分析展示
        (三)稳健型检验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
    一、主要结论
    二、政策建议
    三、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 公司负面风险事件分类表
附录二 媒体变量的数据挖掘方法和流程
致谢
在学期间学术成果情况

(8)制度情境下海外文化对公司治理的影响及其价值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2.1 研究思路
        1.2.2 研究方法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框架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框架
    1.4 研究创新
2 理论基础与文献回顾
    2.1 理论基础
        2.1.1 文化相关理论
        2.1.2 委托代理理论
        2.1.3 信息不对称理论
        2.1.4 高阶梯队理论
    2.2 文化规范影响公司治理机制相关文献回顾
    2.3 海外经历与公司治理的相关文献回顾
    2.4 公司透明度相关文献回顾
        2.4.1 公司透明度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
        2.4.2 公司透明度经济后果的相关研究
    2.5 公司违规与不当行为相关文献回顾
        2.5.1 公司违规影响因素的相关文献
        2.5.2 公司违规经济后果的相关文献
        2.5.3 公司不当行为相关文献
    2.6 企业社会责任相关文献回顾
        2.6.1 企业社会责任影响因素的相关文献
        2.6.2 企业社会责任经济后果的相关文献
3 制度背景分析
    3.1 制度背景
        3.1.1 基于我国制度背景的分析
        3.1.2 境外国家或地区制度背景分析
    3.2 非正式制度之海外文化影响公司治理的路径分析
4 文化规范视角下海归董事对公司透明度的影响
    4.1 问题的引出
    4.2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4.3 研究设计
        4.3.1 样本与数据来源
        4.3.2 实证模型与变量定义
    4.4 实证分析
        4.4.1 描述性统计与相关性分析
        4.4.2 海外文化与公司透明度:基础检验
        4.4.3 海外文化异质性与公司透明度
        4.4.4 不同类型海外文化背景与公司透明度
        4.4.5 海外文化、制度环境与公司透明度
        4.4.6 稳健性检验
    4.5 进一步研究
        4.5.1 外资与内资公司差异性检验
        4.5.2 国有与民营企业差异性检验
        4.5.3 “罪恶”行业企业与其它企业差异性检验
    4.6 本章小结
5 文化规范视角下海归董事对公司违规和不当行为的影响
    5.1 问题的引出
    5.2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5.3 研究设计
        5.3.1 样本与数据来源
        5.3.2 实证模型与变量定义
    5.4 实证分析
        5.4.1 描述性统计与相关性分析
        5.4.2 海外文化对公司违规与不当行为的影响:基础检验
        5.4.3 海外文化异质性与公司违规(不当行为)
        5.4.4 不同类型海外文化背景与公司违规(不当行为)
        5.4.5 海外文化、制度环境与公司违规(不当行为)
        5.4.6 稳健性检验
    5.5 进一步研究
        5.5.1 外资与内资公司差异性检验
        5.5.2 国有与民营企业差异性检验
        5.5.3 “罪恶”行业企业与其它企业差异性检验
    5.6 本章小结
6 文化规范视角下海归董事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影响
    6.1 问题的引出
    6.2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6.3 研究设计
        6.3.1 样本与数据来源
        6.3.2 实证模型与变量定义
    6.4 实证分析
        6.4.1 描述性统计与相关性分析
        6.4.2 海外文化与企业社会责任履行:基础检验
        6.4.3 海外文化异质性与企业社会责任表现
        6.4.4 不同类型海外文化背景与企业社会责任表现
        6.4.5 海外文化、制度环境与企业社会责任
        6.4.6 稳健性检验
    6.5 进一步研究
        6.5.1 外资与内资公司差异性检验
        6.5.2 国有与民营企业差异性检验
        6.5.3 “罪恶”行业企业与其它企业差异性检验
    6.6 本章小结
7 文化规范视角下海归董事治理特征的价值效应
    7.1 问题的引出
    7.2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7.3 研究设计
        7.3.1 样本与数据来源
        7.3.2 实证模型与变量定义
    7.4 实证分析
        7.4.1 描述性统计与相关性分析
        7.4.2 海外文化与公司价值:基础检验
        7.4.3 不同组别海外文化特质对公司价值的影响
        7.4.4 海外文化、公司透明度与公司价值
        7.4.5 海外文化、公司违规(不当行为)与公司价值
        7.4.6 海外文化、企业社会责任与公司价值
    7.5 本章小结
8 研究结论与启示
    8.1 主要研究结论
    8.2 研究启示
        8.2.1 对构建我国新时代文化战略的启示
        8.2.2 对完善我国制度安排的启示
        8.2.3 对企业文化建设的启示
    8.3 研究局限与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论文成果目录
    B.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C.附表
    D.学位论文数据集
致谢

(9)风险资本、公司治理与企业技术创新 ——基于要素密集度行业差异性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核心概念
        1.2.1 技术创新
        1.2.2 风险资本
        1.2.3 公司治理
        1.2.4 生产要素以及要素密集度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主要创新点
    1.5 论文的基本结构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风险资本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综述
        2.1.1 风险资本与企业技术创新的关系研究综述
        2.1.2 风险资本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差异研究综述
    2.2 风险资本影响企业公司治理的研究综述
        2.2.1 风险资本影响企业公司治理的动因研究
        2.2.2 风险资本对企业公司治理的影响研究
    2.3 公司治理影响企业技术创新的研究综述
        2.3.1 所有权制度安排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
        2.3.2 董事会结构与运行特征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
        2.3.3 经理层激励制度设计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
    2.4 有关要素密集度行业差异性的研究综述
        2.4.1 行业差异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
        2.4.2 有关要素密集度行业差异性的研究
    2.5 研究述评
第3章 制度背景、理论基础与现状分析
    3.1 技术创新制度背景、理论基础与现状分析
        3.1.1 我国技术创新发展的制度背景
        3.1.2 企业技术创新基础理论
        3.1.3 我国企业技术创新发展现状
    3.2 风险资本制度背景、理论基础与现状分析
        3.2.1 我国风险资本产生的制度背景
        3.2.2 风险资本理论基础
        3.2.3 我国风险资本发展现状
    3.3 公司治理制度背景、理论基础与现状分析
        3.3.1 我国企业开展公司治理的制度背景
        3.3.2 公司治理理论基础
        3.3.3 我国企业公司治理现状
    3.4 小结
第4章 行业差异性视角下风险资本对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
    4.1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4.1.1 劳动密集型行业中风险资本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
        4.1.2 资本密集型行业中风险资本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
        4.1.3 技术密集型行业中风险资本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
    4.2 研究设计
        4.2.1 主要变量选择
        4.2.2 模型设计
        4.2.3 样本与数据
    4.3 实证检验结果
        4.3.1 描述性统计
        4.3.2 实证检验结果分析
        4.3.3 稳健性检验
    4.4 小结
第5章 公司治理发挥中介效应的分行业有效性研究
    5.1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5.1.1 风险资本对企业公司治理的影响
        5.1.2 公司治理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
        5.1.3 风险资本、公司治理与企业技术创新
    5.2 研究设计
        5.2.1 公司治理指数构建
        5.2.2 中介效应及检验方法
        5.2.3 模型设计
        5.2.4 样本与数据
    5.3 实证检验结果
        5.3.1 劳动密集型行业实证检验结果分析
        5.3.2 资本密集型行业实证检验结果分析
        5.3.3 技术密集型行业实证检验结果分析
        5.3.4 稳健性检验
    5.4 小结
第6章 公司治理细分维度的中介效应行业差异研究
    6.1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6.2 研究设计
        6.2.1 模型设计
        6.2.2 样本与数据
    6.3 实证检验结果
        6.3.1 劳动密集型行业实证检验结果分析
        6.3.2 资本密集型行业实证检验结果分析
        6.3.3 技术密集型行业实证检验结果分析
        6.3.4 稳健性检验
    6.4 小结
第7章 研究结论、建议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政策建议
        7.2.1 对被投资企业的政策建议
        7.2.2 对风险资本机构的政策建议
        7.2.3 对政府相关部门的政策建议
    7.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其它科研情况

(10)公司治理的地区间影响 ——基于董事任职经历的经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3 论文结构与主要研究内容
    1.4 主要研究结论
    1.5 创新之处与研究不足
2 文献综述
    2.1 关于外部治理环境对公司治理影响的研究
    2.2 关于董事背景和董事经历刘公司治理影响的研究
    2.3 文献评述
3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3.1 市场化水平较高地区任职经历董事与一类代理成本
    3.2 市场化水平较高地区任职经历董事与二类代理成本
    3.3 市场化水平较高地区任职经历董事与信息披露质量
4 研究设计
    4.1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4.2 变量设计与定义
        4.2.1 被解释变量
        4.2.2 解释变量
        4.2.3 控制变量
    4.3 模型设计
        4.3.1 市场化水平较高地区任职经历董事与一类代理成本
        4.3.2 市场化水平较高地区任职经历董事与二类代理成本
        4.3.3 市场化水平较高地区任职经历董事与信息披露质量
5 实证结果与分析
    5.1 样本变量描述性统计
    5.2 相关性分析
    5.3 回归分析
        5.3.1 市场化水平较高地区任职经历董事与一类代理成本
        5.3.2 市场化水平较高地区任职经历董事与二类代理成本
        5.3.3 市场化水平较高地区任职经历董事与信息披露质量
    5.4 稳健性检验
        5.4.1 更换被解释变量——一类代理成本
        5.4.2 更换被解释变量——二类代理成本
        5.4.3 更换被解释变量——信息披露质量
        5.4.4 倾向得分匹配(PSM)
6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6.1 研究结论
    6.2 政策建议
    6.3 研究局限与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

四、对公司治理的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的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证券交易所年报问询对上市公司年报文本信息披露的影响研究[D]. 张艺琼. 西北大学, 2021(12)
  • [2]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职能定位与升级路径[J]. 管淑慧. 当代会计, 2021(09)
  • [3]媒体报道对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研究 ——基于采掘行业数据[D]. 戈书杰. 南京邮电大学, 2020(04)
  • [4]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对公司价值的影响研究[D]. 周旭枚. 湘潭大学, 2020(10)
  • [5]社会文化对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影响研究[D]. 李南海. 江西财经大学, 2020(01)
  • [6]股权结构、财务背景独立董事与会计信息质量[D]. 孔磊.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20(06)
  • [7]公司丑闻如何影响公司“用手投票”和“用脚投票”?[D]. 金缦.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20(12)
  • [8]制度情境下海外文化对公司治理的影响及其价值效应研究[D]. 宁冲. 重庆大学, 2019(06)
  • [9]风险资本、公司治理与企业技术创新 ——基于要素密集度行业差异性的研究[D]. 董屹宇. 山西财经大学, 2019(02)
  • [10]公司治理的地区间影响 ——基于董事任职经历的经验研究[D]. 于金鑫. 东北财经大学, 2019(08)

标签:;  ;  ;  ;  ;  

公司治理中会计信息披露的探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