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职教师的“两条定律”

兼职教师的“两条定律”

一、兼职教师的“两律”(论文文献综述)

张圣尧[1](2020)在《北魏僧人及其管理考述》文中认为佛教自传入中土之后,经汉魏两晋十六国不断发展,至北魏时期全面勃兴。北魏时期随着佛教势力壮大,僧人人数众多,僧人群体逐渐发展成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从事各种活动,对于社会大众乃至统治阶层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北魏的僧人群体在籍别上分为本土僧与外来僧,在修行方式上又可有驻寺僧与游化僧之分。僧人在其来源、活动地点和修行方式上的特点也能体现出北魏佛教的发展情况。北魏社会已经出现了许多以僧人为主体的各项活动,僧人为翻译经论的主要翻译者,并作为写经中的校对者和出资者参与到写经活动之中。僧人在讲经法会中承担不同的职责,并为当时斋会的主要参与者和指导者。此外,僧人及僧团不仅亲自出资造像,僧人还在义邑造像活动中起着邑师、组织者及普通参与者等不同作用。北魏政府对于不断壮大的僧人群体,建立起中央昭玄寺和地方各级沙门曹等僧官机构,明确规定僧官所具有的各种职权。北魏政府通过僧尼剃度、管控出家人数、拣选和沙汰僧尼以及管理僧籍等措施对僧人群体进行管理。与此同时,北魏僧伽系统也存在自我管理与约束。北魏时期所流行的佛教戒律对僧人在修行、生活等方面起着规约的作用,北魏时的僧制这种僧尼特有的法规也对僧尼生活诸方面进行切实管控。

胡欣欣[2](2019)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视野下宜昌丝竹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宜昌丝竹是中国丝竹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流行在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鸦鹊岭镇的传统音乐表现形式。历史上,宜昌丝竹与民间礼俗息息相关,贯穿于鸦鹊岭人传统人生仪礼。现在,宜昌丝竹的文化空间发生变异:就社区而言,宜昌丝竹的文化空间逐渐缩小;但就非遗保护视野来说,宜昌丝竹的文化空间逐渐扩大。2006年,宜昌丝竹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后改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孕育宜昌丝竹的鸦鹊岭镇也被誉为“湖北丝竹乐之乡”和“中国民间礼俗音乐之乡”。本文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为研究视野,运用人类学、民俗学和艺术学等学科理论和方法,对宜昌丝竹进行研究。通过田野调查,归纳宜昌丝竹的形成与发展及艺术特色,总结宜昌丝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特点和价值;通过文献研究和跨文化比较研究,分析宜昌丝竹和江南丝竹的共性和差异;通过对田野调查结果的提炼和总结,发现宜昌丝竹在传承和保护中的困难,如文化空间的改变、传承人年纪偏大和后继乏人、学校传播缺乏长效机制、保护机构职能分工尚待优化等。根据宜昌丝竹的困境,提出增强社区文化认同,保护传统人生仪礼;健全传承人考核机制,拓展传承途径;健全学校传播长效机制;健全科学管理体系,优化机构职能分工;加强理论研究的对策及建议。本文旨在以宜昌丝竹为研究对象,通过解决宜昌丝竹在传承和保护中的问题,期望对同类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传承和保护提供参考和借鉴。

陈天佑[3](2017)在《崑班场面构成研究》文中认为明代崑山魏良辅改革南曲唱中一个显着的成果是开始罗列丝竹,伴奏乐队开始形成一定的规模与惯式。随着崑山腔在明万历年後风靡全国,崑班成为当时演剧曲唱的主要团体与学习对象,崑班的场面乐队也得以再进一步的完善。并在清代达到使备众乐器而剧场大成的境界,也对後来的花部乱弹班的戏班场面与纯器乐演出的吹打十番起到示范作用。可以说崑班的场面乐队就是明清音乐的主体与根源。本文试图以四个章节讨论崑班乐队的演燮与构成肌理,第一章略论明代以前歌唱与散乐演出的伴奏乐队概况。随着唐代以笛管为定律乐器的二十八调系统的成熟,宋元时代的散乐戏班的後场已经有使用笛、鼓、锣的雏型。第二章讨论明代曲唱的使用乐器与魏良辅的改革,明代前中期随着意识形态的南北分立,形成南曲唱与北曲唱的对峙,也产生使用丝弦乐的弦索调与徒歌偶配用箫管的磨调的分野。而在明嘉靖年间南曲唱逐渐跃居主流,并以魏良辅所改良的崑山腔最为突出。崑山腔不同於其他经常只使用锣鼓助其节的其他声腔,在魏良辅的引导下开始罗列丝竹管弦乐器,此前的南北对立被打破。而晚明以後的清唱都是以魏良辅所创立的伴奏法为依归。第三章则分析四方歌者皆宗吴门,崑班形成之後的戏班场面构成状况。第四章则讨论在清乾隆以後花雅合班、与新中国後戏曲乐队交响化对於崑班所产生的影响。而从文献的分析中可以看出来,首先魏良辅采取乐器与歌唱演奏一致旋律的主行客随的伴奏方式,因此本质上任何乐器都可以加人或移出伴奏乐队,这就是在私人场合或家班演出时具体乐器的使用编排非常自由的原因。而在戏班的营运方面,场面也以脚色制作为建构准则。崑班由宋杂剧的—门把色演化成弦管、钲鼓、檀板三色,满足三门脚色乐队即告完成。而这三门惯常以曲笛、小锣、鼓板为代表。这就成为崑班场面的最低配置。操作人员则秉持人少兼之、人众分派的原则。最後场面终究以为歌唱伴奏为目的,所以家班的乐器使用多半很少,甚至也有不使用伴奏乐器的场合。而职业戏班的场面即便在最昌盛的状态下也以六到八人的规模为限。

阮婷[4](2017)在《3-6岁儿童五声音乐能力发展的特征及其教育价值的研究》文中认为音乐教育价值观属于音乐教育哲学的范畴,对音乐教育的价值持有的视角和观点,会影响对音乐教育之目的和功能的认识,继而左右音乐教育的实践行动。然而,在音乐教育价值研究中存在着两个被忽视的问题。第一是在音乐教育价值研究中,大多都着眼于长期以来占世界音乐主流地位的音乐系统,即欧洲大小调音乐;而鲜有从音乐发展历程来考量音乐价值的研究,即五声音乐,或七声音乐的教育价值;第二是在音乐教育价值研究中,鲜有针对幼儿音乐教育价值的论述。关于音乐教育价值的研究多集中在于学校教育领域。幼儿音乐教育理论多是直观经验,缺乏对幼儿五声音乐能力发展的研究与论述。本研究锁定"五声音乐"为研究对象,旨在探索幼儿五声音乐能力发展的一般规律,并以此求得对幼儿音乐教育的启示。本研究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理论研究,运用文献法,通过哲学思辨,探索幼儿五声音乐能力发展的特征;第二部分为实证研究,运用实验法,探索将幼儿五声音乐能力发展特点运用于学前音乐教育的价值。在第一部分理论研究中,从智慧胚胎学、音乐心理学,以及音乐教育的视角,通过对音乐考古学、乐器史、音乐教育史、中外音乐发展史、音乐教育理论、音乐人类学,以及艺术哲学等多学科的研究方法和相关的研究成果的借鉴与分析,对人类音乐和幼儿音乐认知心理的发展进行比较,梳理和分析幼儿五声音乐能力发展的特征,并得出幼儿五声音乐能力的发展是经历了由五声音乐到七声音乐能力发展的一般规律。在第二部分实证研究中,通过对3-6岁学前儿童进行五声音乐能力的自然发展、音乐听觉能力和音乐调式感知能力发展的实验,以及运用五声音乐与七声音乐对3-6岁儿童进行节奏教学影响的研究,对幼儿五声音乐能力发展的一般规律进行了初步验证,并在将幼儿五声音乐能力发展的一般规律运用到学前儿童音乐教育中做了探索性的尝试。本研究从理论论述与实证测试两方面对幼儿五声音乐能力发展特征以及其在幼儿音乐教育的价值进行探讨和分析后,得出以下结论:1.幼儿五声音乐发展有其独特的特征,为五声音乐教育提供了依据;2.从五声音乐向七声音乐发展,这是幼儿音乐教育的方向;3.在学前阶段,幼儿音乐教育应更多关注幼儿音乐的自然发展规律,通过五声音乐的途径对幼儿实施音乐教育。本研究结论对于我国如何开展幼儿音乐教育两点重要的启示与建议;1.在学前儿童音乐教育中应充分重视幼儿五声音乐能力发展的规律对幼儿学习的价值;2.应积极建立以中国民族音乐文化为母语的学前儿童音乐教育体系。

李倩[5](2014)在《明代官员歌功颂德罪名研究》文中指出《大明律》中的“现任官辄自立碑”与“上言大臣德政”条,属于歌功颂德的罪名,但是两者的定性与量刑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前者针对现任官,强调道德的属性,乃是违反礼制的行为;后者针对宰执大臣,却涵括士庶人等,强调政治的属性,乃是违反职制行为。明代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发展到一个新顶峰的时期,其法律制度上承唐宋元法规体系之遗绪,并且有创造性的发展,而且一直沿用到清末。以歌功颂德罪名而言,“现任官辄自立碑”的历史因循痕迹明显,而“上言大臣德政”则属于首创,二者直接为《大清律例》所承袭。专制君主喜欢奉承,臣民对他进行歌功颂德,这是常态。虽然臣民对皇帝的歌功颂德,也存在着危险,稍不小心,就会赔上身家性命,但没有什么限制。臣民对官员的歌功颂德,虽然属于犯罪,但事实上却是非常普遍的现象。从案例分析入手,解析案发及处理过程,进而探讨现象出现的原因。之所以歌功颂德现象能够普遍存在,而且影响深刻,既有钻法律规定空档的原因,也有地主阶级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特定利益的需求,更有政治腐败的内容。歌功颂德罪名的设定,正是君主运用行之有效的制度以监控全局的重要手段,因此在立法方面特别突出政治层面的意义。歌功颂德罪名的应用,既有情理法的融合,又体现君主专制的高度集权,还要求臣僚必须遵守规范。歌功颂德罪名,在明代法律中一直处于一种尴尬的境地,不但法律规定可以规避,而且制度上也存在很大缺陷,再加上统治者制定的法律,统治者率先破坏之,具体应用是有变数的,更使歌功颂德犯罪形式趋于多样化。明史分期迄今为止也未取得一致性意见,但一个朝代的形成到发展,退化到改革,政治腐败到朝代更替,总是有规律性可循。以政治法律制度的变化为主线,兼顾经济、军事、文化及社会生活,按阶段进行论述,比较能够说明问题,因此按照毛佩琦提出的开创、守成、祸乱、中兴、衰敝五时期,对歌功颂德罪名应用情况及歌功颂德现象进行分析,在不同的时期中,官员的道德和行为也有所不同,法律应用带有君主专制及官僚政治的特点。歌功颂德罪名已经淡出了历史舞台,但其给后世带来的影响并没有消失,因此总结历史经验教训,提出一些有意义的启示,也是研究的必要。

韩慧莉[6](2012)在《治道内化·实践外化·品牌升华“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提升工程”院系实施模式研究》文中指出“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提升工程”的实施是一个长期性、规范化、系统化过程,客观呼唤基层院(系)进行相应机制、模式的探讨与建设,必须形成切实可行的“基层提升工程”实施模式。二级学院是高校的办学主体,是落实“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提升工程”的“第一线’’。探索院(系)“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提升工程”的操作模式,有助于把握学生实际,分层次、分阶段、有针对性地增强“提升工程”实效性,有利于全方位提升与优化院(系)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对于深入贯彻落实中央16号文件精神也意义重大。为此,应立足高校院(系)教育平台,以贯彻落实“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提升工程”为红线,综合运用伦理学、教育学和思政学的科学原理与方法理论,着力创新工作模式,建构逻辑性强、内发力足、特色鲜明的“治道内化——实践外化——品牌升华”三位一体的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院(系)模式。“治道”内化是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建设的必需途径,是实现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举措,是高等教育活动的重要环节。要构建以课堂教学活动为主渠道的内化工作体系,坚持“以为人之道为核·以为学之道为本”的理念,开辟“主导定向·渗透拓展”的实施途径,建构“道律固本·激励联动”的运行保障机制。“实践外化”是高等教育活动中通过社会实践砺炼素质、提升品位的重要环节。要构建以课外实践活动为载体的外化工作体系,整合校内外教育资源,坚持“知行合一·砺炼升华”的辩证立德理念,开辟“校内为基·校外拓展”协同互动的实施途径,建构“道德自律·制度他律·双驱互动”三位一体的运行保障机制。品牌升华平台是整合内化与外化的纽带,要坚持“素质提升·导向辐射”的理念,开辟“创建平台·打造品牌”的实施途径,建构“导引服务·竞赛规范”的运行保障机制。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提升工程院(系)实施模式的运行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立足“治道”内化,强化实践外化,打造道德品牌,坚持“‘治道’内化·实践外化·品牌升华”三位一体,形成“以内化为主导.外化为常态·品牌为导向”的内、外化互动运行机理。

景建平[7](2012)在《独立学院外聘教师管理问题研究 ——以新疆农业大学科技学院为例》文中提出独立学院是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的有生力量,是高等教育战线的新方面军。近年来,独立学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为国家的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实现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但是同时。独立学院在发展中也存在诸多的问题,特别是由于缺少办学的积淀,高水平教师明显不足,影响到办学质量的进一步提升。目前,独立学院从办学积累、质量、效益等方面综合考量,普遍采用从高校、企事业单位聘用外聘教师这一形式解决师资问题。外聘教师是独立学院根据自身发展需要,从高校、企事业单位聘用的代课教师。外聘教师以灵活多样的工作方式担任独立学院的基础、专业课、实践课的教学工作。但是,由于外聘教师往往承担大量的本职工作,没有更多的精力针对独立学院学生特点加强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的研究。难以按照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实施教学,确保教育质量。而且在具体的教学运行过程中,由于在组织关系上对外聘教师约束力不够,存在着教师备课不够认真、充分;课堂管理力度不够,秩序比较混乱;停课、调课、补课频繁等现象。如果放任这种状况继续下去,既难以稳定教学秩序,也难以保证教学质量,独立学院势将陷入困境。为此,独立学院必须结合实际,采取有效措施,着力加强外聘教师的管理,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本文以新疆农业大学科学技术学院外聘教师管理的现状分析为出发点,通过总结学生评教数据并针对外聘教师设计问卷、整理问卷、分析问卷,探讨了新疆农业大学科学技术学院外聘教师管理现状中存在的问题及产生问题的原因,最终根据以上分析研究的结果提出相应的对策。

徐剑[8](2012)在《白山黑水——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纪实》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书上说,塞北皆胡地也。于是有了秦开戍边,有了万里长城,有了关里关外。其实,秦开还没有到来之前,便有了新乐文明,那是7000多年以前的事了。就近说,2700多年以前,就有了郑家洼子青铜短剑,早了秦开到来400年。辽河孕育了红山文化,与长江、黄河并行,辽河也孕育了太阳鸟和青铜剑,只是不像关里人那样把历史写在纸上,刻在碑上,而是消解在人们的血肉里、魂魄里。于是有了东北人的旷达、豪放和诚恳,有了金戈、长风和塞北。书上还说,东北人倘能近于文而不失尚武时代留下的坦荡气魄的余韵,是很有出息的一类。题记——东北无名氏(摘自《铁西文史资料》第一辑)

王秋月[9](2012)在《天津市区县级教科室(所)科研管理的现状与对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十年来,随着天津市经济社会形势的快速发展,天津市的教育事业也蓬勃发展。教育科研对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引领作用是不言而喻的,教育科研是一项极其复杂并且具有高度创造性的研究活动,它需要有计划、有组织的开展,能否最大限度的发挥教育科研的功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教育科研的管理。本文采用文献综述、问卷调查和访谈的研究方法,调查了天津市20个区县教科室的科研管理现状,主要从区县教科室科研管理机构设置、科研队伍的现状、科研课题的管理、科研制度的制定等几个方面入手,总结了目前天津市区县教科室在科研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因为各区县教科室没有统一的上级行政或主管部门,所以各区县教育科研管理机构在办公地点、人员、内部设置等方面都不统一,各自为政、职能不清、任务不明、不够规范。区县专职“科研员”人员结构不合理,青年少、专业人员少、年龄偏大、人员素质偏低,学历层次不够高,本身的科研能力不强。在课题管理中重立项、轻研究,重结果、轻过程,成果鉴定流于形式、成果转化率低、低水平重复研究等问题突出。现在大部分区县没有完备的科研管理制度,各区县教科室均没有科研经费。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以下的改进对策:一是健全与规范机构,理顺关系;二是提高区县教科室人员的素质;三是加大课题审核力度,避免重复立项,引进电子平台,重视过程管理,加大科研成果的推广工作;四是完善区县科研管理的制度和保障经费。

郭岚,张婷[10](2010)在《高职院校兼职教师管理的问题及对策》文中研究表明兼职教师是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改善师资结构,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教学质量,促进产学研结合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分析了高职院校兼职教师的涵义及其作用,针对兼职教师聘任、管理和兼职教师自身三方面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进一步加强兼职教师聘任和管理的对策和建议。

二、兼职教师的“两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兼职教师的“两律”(论文提纲范文)

(1)北魏僧人及其管理考述(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一、选题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三、写作思路
第二章 北魏僧人概述
    第一节 本土僧
        一、来源
        二、活动地点
    第二节 外来僧
    第三节 驻寺僧与游化僧
        一、驻寺僧
        二、游化僧
第三章 北魏僧人所从事的活动
    第一节 译经与造作伪经
        一、译经
        二、造作伪经
    第二节 写经
        一、校对者
        二、出资者
    第三节 讲经说法
        一、北魏讲经法会
        二、法会中僧侣的职责
    第四节 斋会
    第五节 造像
        一、个体僧人造像
        二、团体僧人造像
        三、义邑造像
第四章 北魏国家对于僧人的管理
    第一节 北魏僧官机构的设置及其职权
        一、中央的管理机构
        二、地方的管理机构
        三、北魏僧官的职权
    第二节 北魏政府对于僧人的管理措施
        一、对僧尼剃度的规定
        二、对出家人数的管控
        三、对僧尼的沙汰
        四、对僧尼的拣选
        五、对僧籍的管理
第五章 北魏僧伽系统的自我管理
    第一节 戒律对于僧人的规约
        一、对于僧人私有物的规定
        二、对于僧人之间相处的规定
        三、对于僧俗往还的规定
    第二节 北魏僧制
        一、僧俗分制
        二、惠深上书立制
结语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2)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视野下宜昌丝竹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缘由与研究意义
        一、选题缘由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文献综述
        二、宜昌丝竹的文献综述
    第三节 本文的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
        二、田野调查
        三、跨文化比较研究
第一章 宜昌丝竹概述
    第一节 宜昌丝竹的形成与发展
        一、宜昌丝竹之乡——鸦鹊岭镇
        二、宜昌丝竹的形成
        三、宜昌丝竹的发展
    第二节 宜昌丝竹的艺术特色
        一、宜昌丝竹的音乐特征
        二、宜昌丝竹的乐器及组合形式
        三、宜昌丝竹的乐队建制
        四、宜昌丝竹与江南丝竹的比较
第二章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视野下的宜昌丝竹
    第一节 宜昌丝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特点
        一、地域性
        二、流变性
        三、综合性
    第二节 宜昌丝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
        一、历史价值
        二、文学价值
        三、艺术价值
第三章 宜昌丝竹的传承与保护
    第一节 宜昌丝竹的传承
        一、宜昌丝竹的传承主体
        二、宜昌丝竹的传承方式
    第二节 宜昌丝竹的保护
        一、宜昌丝竹的保护主体
        二、宜昌丝竹的保护实践
第四章 宜昌丝竹传承和保护中的问题与对策
    第一节 宜昌丝竹传承和保护中的问题
        一、文化空间的变异性
        二、传承人年纪偏大,后继乏人
        三、学校传播缺乏长效机制
        四、保护机构职能分工尚待优化
        五、理论研究基础薄弱
    第二节 对策与建议
        一、增强社区文化认同,保护传统人生仪礼
        二、健全传承人考核机制,拓展传承途径
        三、健全学校传播长效机制
        四、健全科学管理体系,优化机构职能分工
        五、加强理论研究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3)崑班场面构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绪论
    一 本论题的意义
    二 学术史综述
    三 学术创新与研究思路
第一章 崑山腔以前的曲唱与乐器
    第一节 雅俗乐律与定调乐器的转移
    第二节 崑山腔以前的演剧乐队概况
    第三节 明初南北调的消长
第二章 魏良辅之改革崑腔与使备众乐器
    第一节 崑山腔之始备众乐器
    第二节 崑山腔大成之後的清唱用乐
第三章 班社演戏的乐队组成概况
    第一节 家乐戏班的乐队编成
    第二节 职业营利性戏班的乐队编成
    第三节 由崑班所衍生之独立乐队演出
第四章 近现代的崑班乐队燮化
    第一节 花部诸腔与剧埸音乐大成
    第二节 花雅同班之下的埸面共用
    第三节 西乐观念进入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4)3-6岁儿童五声音乐能力发展的特征及其教育价值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问题提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一 研究缘起
        二 音乐教育价值研究
        1. 国外音乐教育价值研究
        2. 国内音乐教育价值研究
    第二节 研究构想
        一 研究目的
        1. 探索幼儿五声音乐能力发展的一般规律
        2. 探索将幼儿五声音乐能力发展特点运用于学前音乐教育中
        二 研究方法
        1. 文献法
        2. 实验法
        三 术语界定
        1. 五声音乐
        2. 音乐能力
        四 研究意义
        1. 理论意义
        2. 现实意义
        五 研究创新
        1. 选题的创新
        2. 理论论证途径的创新
        3. 实证变量选择的创新
第二章 3-6岁儿童五声音乐能力发展特征的理论研究
    第一节 3-6岁儿童五声音乐能力发展的特征:智慧胚胎学的视角
        一 音乐考古学的线索:原始乐器的乐音
        1. 骨笛
        2. 陶埙
        二 音乐人类学的线索:原始部族的音乐
        1. 基诺族
        2. 畲族
    第二节 3-6岁儿童五声音乐能力发展的特征:音乐心理研究的视角
        一 儿童音乐整体能力发展的规律
        1. 舒特·戴森的儿童音乐能力发展一般年龄特征
        2. 霍华德·加德纳的儿童音乐发展三阶段论述
        3. 哈密特·穆格的婴幼儿音乐能力发展阶段
        4. 哈格里夫斯的幼儿"本能歌"音乐感发展特点
        二 儿童音乐基本能力发展的特征
        1. 音高与节奏
        2. 调性与和声
        3. 音色、力度与速度
        三 幼儿五声音乐能力的发展
        1. 音高
        2. 音程
    第三节 3-6岁儿童五声音乐发展的特征:音乐教育的视角
        一 国外儿童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
        1. 柯达伊
        2. 奥尔夫
        3. 达尔克罗兹
        二 我国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
        1. 黎锦晖
        2. 萧友梅
        3. 陈鹤琴
第三章 3-6岁儿童五声音乐能力发展特征的实证研究
    第一节 3-6岁儿童五声音乐能力自然发展特点研究
        一 研究目的
        1. 3-6岁儿童五声音乐能力自然发展总体情况
        2. 3-6岁儿童五声音乐能力自然发展的年龄和性别差异
        3. 3-6岁儿童五声音乐能力自然发展与其所在园所差异
        二 研究方法
        1. 研究设计
        2. 被试选择
        3. 实验设备
        4. 实验程序
        三 研究结果与分析
        1. 3-6岁儿童五声和七声音阶自由哼唱基本情况分析
        2. 各自变量维度的比较
        四 研究结论
    第二节 3-6岁儿童五声音乐听觉能力发展特点研究
        一 研究目的
        1. 3-6岁儿童五声音乐听觉能力发展的总体情况
        2. 3-6岁儿童五声音乐听觉能力发展的年龄和性别差异
        3. 3-6岁儿童五声音乐听觉能力发展与其所在园所差异
        4. 3-6岁儿童五声音乐模唱能力与自然哼唱能力发展的差异
        二 研究方法
        1. 研究设计
        2. 被试选择
        3. 实验材料
        4. 音频制作
        5. 实验程序
        三 研究结果与分析
        1. 3-6岁儿童五声与七声音乐听觉能力发展特征分析
        2. 自然哼唱与旋律模唱的比较
        四 研究结论
    第三节 3-6岁儿童五声音乐调式感知能力发展特点研究
        一 研究目的
        1. 3-6岁儿童五声音乐调式感知能力发展的总体情况
        2. 3-6岁儿童儿五声音乐调式感知能力发展的年龄和性别差异
        3. 3-6岁儿童五声音乐调式感知能力发展与其所在园所差异
        二 研究方法
        1. 研究设计
        2. 被试选择
        3. 实验材料
        4. 音频制作
        5. 实验程序
        三 研究结果与分析
        1. 3-6岁儿童五声和七声音乐调式感知能力发展基本情况分析
        2. 各自变量维度的比较
        四 研究结论
    第四节 五声音乐与七声音乐对3-6岁儿童音乐节奏教学效果影响的研究
        一 研究目的
        1. 五声音乐和七声音乐对3-6岁儿童音乐节奏教学效果影响的整体情况
        2. 五声音乐和七声音乐对3-6岁儿童音乐节奏教学效果影响年龄和性别差异
        3. 五声音乐和七声音乐对3-6岁儿童音乐节奏教学效果影响的园所差异
        二 研究方法
        1. 研究设计
        2. 被试选择
        3. 实验材料
        4. 实验程序
        三 研究结果与分析
        1. 运用五声与七声音乐对3-6岁儿童音乐节奏教学效果影响基本情况
        2. 各自变量维度的比较
        四 研究结论
第四章 结论、启示与展望
    第一节 研究结论
        一. 幼儿五声音乐发展有其独特的特征,为五声音乐教育提供了依据
        二. 从五声音乐向七声音乐发展,这是幼儿音乐教育的方向
        三. 在学前阶段,幼儿音乐教育应更多关注幼儿音乐的自然发展规律,通过五声音乐的途径对幼儿实施音乐教育
    第二节 启示与建议
        一. 在学前儿童音乐教育中应充分重视幼儿五声音乐能力发展的规律对幼儿学习的价值
        二. 应积极建立以中国民族音乐文化为母语的学前儿童音乐教育体系
    第三节 研究不足与展望
        一. 研究被试样本需扩大
        二. 引入纵向研究范型
        三. 研究考察的领域和方式还需拓展
附录目录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附录四
附录五
附录六
附录七
附录八
附录九
参考文献
后记

(5)明代官员歌功颂德罪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绪论
    第一节 研究对象与选题意义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目的
        三、选题意义
    第二节 研究现状
        一、着作类
        二、论文类
        三、研究状况与问题
    第三节 研究资料与方法
        一、研究资料
        (一) 官修律典、政书及私家律例辑注
        (二) 史书类
        (三) 文集笔记类
        (四) 地方志与档案
        二、研究理论
        三、研究方法
第一章 歌功颂德罪名的历史渊源
    第一节 长吏立碑的历史发展
        一、现任官辄自立碑罪名出现以前情况
        二、现任官辄自立碑罪名出现以后情况
        三、现任官辄自立碑罪名扩展以后情况
    第二节 上言德政的历史发展
        一、上言大臣德政罪名的出现
        二、上言大臣德政现象与罪名
        (一) 党锢之祸
        (二) 牛李党争
        (三) 元佑党案
        (四) 宋元奸臣
第二章 歌功颂德罪名的律例规定
    第一节 现任官辄自立碑律
        一、唐律的规定
        二、宋辽金元的规定
        三、明“现任官辄自立碑”律
    第二节 上言大臣德政律
        一、上言大臣德政律的内容
        二、上言大臣德政律文层次
        三、上言大臣德政与现任官辄自立碑的关系
    第三节 与两罪相关的罪名
        一、《大诰》中的相关罪名
        二、榜文禁例
        三、上书陈言与建言
第三章 歌功颂德行为分析
    第一节 官员树碑行为
        一、明代德政碑发展动向
        二、规避法律的树碑建祠行为
        三、立碑建祠的社会造势
        四、各阶层对立碑建祠的态度
    第二节 上言大臣德政行为
        一、上言大臣德政的方式
        二、规避上言大臣德政的行为
        (一) 大臣自己歌功颂德
        (二) 借助科道官来歌功颂德
        (三) 以诗词文章为媒介的歌功颂德
        三、各阶层对上言大臣德政的态度
第四章 歌功颂德罪案例分析
    第一节 首辅之争与上言大臣德政
        一、首辅之争梗概
        二、首辅之争中的歌功颂德者
        三、依附首辅者与党争的形成
    第二节 御史冯恩案
        一、案发缘起
        二、案发以后
        三、审讯过程
        四、余音
    第三节 督抚按权重与树碑建祠
        一、督抚按权力渐重
        二、督抚按与树碑建祠之风
第五章 歌功颂德罪名的评议
    第一节 明代分期与歌功颂德罪名
        一、开创与守成期
        二、祸乱期
        三、中兴与败亡期
    第二节 歌功颂德罪名的特征分析
        一、君主独断的特征
        二、官僚政治的特征
        三、情理法的特征
    第三节 歌功颂德罪名的评议
        一、该罪名的政治影响
        二、该罪名的立法意义
        三、该罪名的启示
征引文献
    一、征引古籍
    二、今人着作
    三、海外论着
    四、论文类着作
致谢
附录
    附表一:冯恩奏疏与历史评价
    附录二:《国朝献徵录》所见官员生祠一览表
个人简历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6)治道内化·实践外化·品牌升华“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提升工程”院系实施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与相关概念
        1、选题背景与价值
        2、相关概念厘定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1、研究成果检索
        2、研究观点综述
    三、研究思路、方法与创新点
        1、研究思路
        2、研究方法
        3、主要创新点
第一章 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提升的学理考察
    1.1 历史轨迹
        1.1.1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信仰坚定道德浓厚
        1.1.2 “文化大革命”时期:思维偏激道德下滑
        1.1.3 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权威丧失自我觉醒
        1.1.4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理想重塑务实盛行
        1.1.5 二十一世纪以来:主流认同担当不足
    1.2 成功范例
        1.2.1 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
        1.2.2 把一切献给党
        1.2.3 向雷锋同志学习
        1.2.4 献身四化
        1.2.5 人生观大讨论
        1.2.6 青年志愿者
    1.3 问题剖析
        1.3.1 问题调查
        1.3.2 原因分析
第二章 模式建构的理论基础
    2.1 理论依据
        2.1.1 马克思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理论
        2.1.2 思想政治教育原理与方法
        2.1.3 伦理学等相关学科理论
        2.1.4 西方大学生道德教育借鉴
    2.2 价值取向
        2.2.1 夯实基础 升华思想
        2.2.2 规范管理 提升品质
        2.2.3 创新品牌 打造特色
    2.3 基本原则
        2.3.1 育人为本 德育为先
        2.3.2 引导为主 实践为要
        2.3.3 统筹兼顾 务求实效
第三章 模式结构之一:“治道”内化体系
    3.1 理念:以为人之道为核以为学之道为本
        3.1.1 为人之道:思想灵魂的内化
        3.1.2 为学之道:精神基础的内化
    3.2 途径:主导定向渗透拓展
        3.2.1 主导:着力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导向功能
        3.2.2 定向:充分发挥导师的指导功能
        3.2.3 渗透:不断挖掘专业课的育人功能
        3.2.4 拓展:努力提升学术沙龙的互补功能
    3.3 机制:道律固本 激励联动
        3.3.1 以“学道”为内核的道德基础机制
        3.3.2 以“人道”为内核的道德升华机制
        3.3.3 以“激励”为主旨的联动教育机制
第四章 模式结构之二:实践外化体系
    4.1 理念:“知行合一·砺炼升华”辩证立德
        4.1.1 知行合一:主观思想的客观价值
        4.1.2 砺炼升华:内在修养的外在彰显
    4.2 途径:“校内为基·校外拓展”协同互动
        4.2.1 校内实践活动是思想道德素质外化的基本途径
        4.2.2 校外实践活动是思想道德素质外化的重要拓展
        4.2.3 基地实践活动是思想道德素质外化的重要保障
        4.2.4 虚拟实践活动是思想道德素质外化新的生长点
    4.3 机制:“道德自律·制度他律·双驱互动”三位一体
        4.3.1 以道德实践为主体的自律机制
        4.3.2 以制度建设为基础的他律机制
        4.3.3 促进两律运行的双驱动机制
第五章 模式结构之三:品牌升华体系
    5.1 理念:素质提升 导向辐射
        5.1.1 素质提升:思想道德的品质跃迁
        5.1.2 导向辐射:品牌激励的正面效应
    5.2 途径:创建平台 打造品牌
        5.2.1 科学颁行品牌标准
        5.2.2 严格要求典型推动
        5.2.3 及时评估宣传表彰
    5.3 机制:导引服务 竞赛规范
        5.3.1 以品牌为目标的导引机制
        5.3.2 以服务为宗旨的协同机制
        5.3.3 以竞赛为载体的培育机制
第六章 模式总成及其运行机理
    6.1 “三位一体”建设模式的主体内涵与框架设计
        6.1.1 以课堂教学活动为主渠道的内化工作体系
        6.1.2 以课外实践活动为载体的外化工作体系
        6.1.3 以打造道德品牌提升道德品位为目的的平台体系
    6.2 “三位一体”互动运行机理探讨
        6.2.1 以内化为主导,内化与外化结合
        6.2.2 以外化为常态,内化与外化互补
        6.2.3 以品牌为导向,促内化与外化互动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7)独立学院外聘教师管理问题研究 ——以新疆农业大学科技学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基本概念
    1.4 研究方法
    1.5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第2章 研究的理论基础和国内外研究综述
    2.1 人力资源管理理论
    2.2 国内外研究综述
第3章 新疆农业大学科学技术学院外聘教师管理现状分析
    3.1 师资队伍现状
    3.2 外聘教师的聘任管理情况
    3.3 相关管理制度的制定情况
    3.4 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第4章 新疆农业大学科学技术学院外聘教师管理存在问题
    4.1 学生评教数据分析
    4.2 外聘教师问卷调查分析
    4.3 外聘教师管理存在的问题
第5章 优化外聘教师管理的对策
    5.1 加强制度建设
    5.2 加强组织机构建设、调整管理模式
    5.3 明确职责范围,严格管理
    5.4 规范选聘过程
    5.5 畅通渠道,加强督导
    5.6 加强考评力度
    5.7 注重人文关怀
第6章 研究结论
附件 1
附件 2
附件 3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9)天津市区县级教科室(所)科研管理的现状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3 概念的界定
    1.4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教育科研管理包含的内容
    2.2 当前教育科研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2.3 关于教育科研管理的改进
    2.4 文献述评的总结
第三章 区县教科室科研管理的现状
    3.1 区县教科室科研管理的现状
        3.1.1 区县教科室及所辖学校科研管理机构现状
        3.1.2 区县科研队伍现状
        3.1.3 区县级教科室课题管理现状
        3.1.4 区县科研制度管理的现状
    3.2 区县教科室科研管理存在的问题
        3.2.1 区县教科室在组织管理上存在的问题
        3.2.2 区县科研队伍存在的问题
        3.2.3 区县级科研课题管理存在的问题
        3.2.4 区县科研制度管理存在的问题
第四章 改进区县教科室科研管理的对策
    4.1 针对区县教科室科研管理机构的改进对策
    4.2 针对区县教科室科研队伍的改进对策
    4.3 针对区县教科室课题管理的改进对策
    4.4 针对区县教科室科研制度的改进对策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10)高职院校兼职教师管理的问题及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一、兼职教师的内涵及其在高职教育中的作用
二、兼职教师聘用及管理中的问题分析
    (一) 兼职教师聘任中存在的问题
        1、选聘工作难度较大
        2、注重聘任, 忽视建设
    (二) 兼职教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兼职教师管理缺乏长期规划及人文关怀
        2、兼职教师队伍缺乏稳定性
    (三) 兼职教师自身存在的问题
        1、技能型兼职教师课堂讲授技能相对比较差
        2、兼职教师自身素质有待提高
三、加强兼职教师聘任和管理的对策和建议
    (一) 拓宽兼职教师的聘请渠道, 完善兼职教师选聘机制
        1、加强与行业协会合作, 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中介作用
        2、建立并加强校企合作, 保证兼职教师的来源
        3、完善兼职教师选聘机制, 把工作落到实处
    (二) 加大管理力度, 建立健全高职院校兼职教师管理制度
        1、建立健全兼职教师聘任和管理的机构、规章制度, 规划兼职教师队伍建设
        2、实施兼职教师培训制度, 提高其教育教学水平
        3、采用激励措施, 适当提高兼职教师待遇, 给予更多人文关怀, 营造和谐工作氛围
        4、重视实践型教学师资建设, 提高兼职教师的综合素质

四、兼职教师的“两律”(论文参考文献)

  • [1]北魏僧人及其管理考述[D]. 张圣尧. 吉林大学, 2020(08)
  • [2]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视野下宜昌丝竹研究[D]. 胡欣欣. 中国艺术研究院, 2019(02)
  • [3]崑班场面构成研究[D]. 陈天佑. 南京大学, 2017(09)
  • [4]3-6岁儿童五声音乐能力发展的特征及其教育价值的研究[D]. 阮婷. 华东师范大学, 2017(01)
  • [5]明代官员歌功颂德罪名研究[D]. 李倩. 南开大学, 2014(04)
  • [6]治道内化·实践外化·品牌升华“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提升工程”院系实施模式研究[D]. 韩慧莉. 中南大学, 2012(03)
  • [7]独立学院外聘教师管理问题研究 ——以新疆农业大学科技学院为例[D]. 景建平. 新疆农业大学, 2012(01)
  • [8]白山黑水——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纪实[J]. 徐剑. 中国作家, 2012(20)
  • [9]天津市区县级教科室(所)科研管理的现状与对策研究[D]. 王秋月. 天津师范大学, 2012(09)
  • [10]高职院校兼职教师管理的问题及对策[J]. 郭岚,张婷. 现代企业教育, 2010(24)

标签:;  ;  ;  

兼职教师的“两条定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