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证券市场如何稳定

2001:证券市场如何稳定

一、2001:证券市场怎样走稳(论文文献综述)

钟楚楚[1](2021)在《ZX证券经纪业务向财富管理业务升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当前中国金融市场中,证券公司的经纪业务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逐年下降,传统的经纪业务已经很难满足当前客户的需求,经纪业务向财富管理业务升级已经成为未来证券公司的主要趋势。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自身实力的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中国人跻身进入亿万富豪的行列,2019年中国可投资的资产超一千万的人群就已经超过200万,中国的私人财富市场的增速与前些年相比虽有些放缓,但是仍有相当广阔的空间。当前的金融市场,主要是银行占据主导地位,银行的理念深入人心,但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与完善,随着高净值客户人群的不断壮大,银行的投资理财很难满足客户需求,这给证券公司带来了更多的机会,将会有更多的人群放弃银行理财选择证券公司。证券公司经纪业务的升级是未来证券公司很长一段时间内必须走的道路,目前证券公司经纪业务向财富管理业务业务升级正处于早期阶段,在由经纪业务向财富管理业务升级过程中存在如财富管理配套人才短缺、产品同质化严重、财富管理服务能力差等诸多问题,选择证券公司经纪业务向财富管理业务升级的课题研究十分必要。本文在阅读大量参考文献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收集ZX证券公司相关数据和资料,首先对ZX证券公司经纪业务升级现状进行分析,包括ZX证券经营管理、人才配置、经纪业务升级等方面的现状;其次利用问卷调查和访谈分析方法,采用互联网+线下调查问卷和在线访谈的方式,调查对象包括ZX员工及各部门管理者,整理出ZX证券由经纪业务向财富管理业务升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财富管理业务的进入门槛较高,高净值客户群体较少,财富管理的产品虽然多样化,但不同证券公司的产品同质化问题严重,自己品牌的特色产品较少,同时ZX证券还承担着流动性风险以及客户本身的信用风险等问题;在结合ZX证券公司实际深入分析问题发现交易模式固定、高净值客户基础薄弱、产品创新不足、客户分级管理有待完善、组织架构调整仍处于磨合阶段、风险管理不足及互联网金融冲击等是导致问题发生的原因;最后,根据问题及原因分析,有针对性的提出促进业务驱动向以客户为中心的交易模式升级、加大产品研发,优化投资组合、提升财富管理服务能力、完善总部到分支机构的财富管理推动体系、强化公司风险管理,提升竞争力等策略,推动ZX证券公司经纪业务向财富管理业务的成功升级。

周莹[2](2020)在《网络新闻标题的多角度研究 ——以“今日头条”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新闻标题是人们接触新闻的第一窗口。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网络新闻愈发成为了人们获取新闻信息最便捷快速的渠道。其中,“今日头条”作为当代在线用户数量最多的门户网站,在传播新闻方面的作用尤为突出。本文利用爬虫技术抓取了2019年3月至2019年5月的今日头条客户端新闻标题作为研究语料。分别从词汇、语法、修辞、语用等角度对其进行分析。在词汇方面,统计了今日头条新闻标题中的高频词,分类分析后我们发现标题中名词、动词使用最为广泛。在语法方面,新闻标题主要有单句式、组合式、成分缺省式这三类句型结构,在句类的选择上,以陈述句和疑问句为主。在修辞方面,从标题的词语层面的修辞、辞格层面的修辞这两个部分对新闻标题的修辞策略进行探讨。最后,从语用角度结合关联理论具体分析语料,我们发现标题创作是制作者和读者之间的一种交际,关键在于激发读者结合语境取得最佳关联。

刘飞[3](2020)在《习近平新时代军民融合重要论述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习近平新时代军民融合重要论述,是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在继承历代领导集体关于军队与国防建设思想的基础上,在社会主要矛盾转变的新的历史起点上,在国际形势日益严峻的大环境下总结我国的军民融合经验并借鉴欧美发达国家的军民融合经验提出来的。国家历代领导人都考虑过军民如何结合的问题,根据历史时期和历史使命的不同,分别提出了军民两用、军民结合、寓军于民和军民融合等思想,都不同程度的对如何将经济建设与国防军队建设结合进行过探索,为习近平新时代军民融合重要论述的形成奠定了扎实的理论基础。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框架下,提出了要实现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更深层次的军民融合发展,并且将军民融合发展首次提升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新时代军民融合发展思想是基于国家安全和经济发展考虑的战略性决策,也是新一代领导集体对统筹国防军队建设和经济建设发展的探索性成果,不仅构成了习近平治国理政的重要组成部分,还丰富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本文从习近平新时代军民融合重要论述的理论来源和形成过程入手,主要就战略目标、战略内涵、战略系统、基本抓手四个方面进行内容体系阐述,即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总体目标;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相统一、民用资源与军事资源相统一的内涵;组织、运行、政策三大体系;强调大局观、重视创新发展、加强法治建设的基本抓手。并进一步用新时代军民融合即军转民、民参军现阶段所取得的成就进行实践印证,从而研究分析习近平军民融合伟大思想所具有的重大理论价值和现实价值。

刘弘艺[4](2019)在《放宽沪深300股指期货交易限制对现货波动的影响研究》文中提出2015年6月,中国股市遭遇断崖式下跌,恶意卖空的股指期货投机者被舆论称为罪魁祸首。为稳定股票市场,中金所颁布了一系列严格的股指期货管控措施,股指期货“名存实亡”。此后股市逐渐走稳,但由于缺乏股指期货进行风险对冲,系统性风险难以释放,市场流动性逐渐枯竭。为引导中长期资金入市,满足投资者风险管理需求并促进期货市场功能发挥,中金所又于2017年2月至2019年4月连续四次放宽股指期货交易限制。在此背景下,放宽股指期货交易限制对现货波动的影响已成为学术界、监管层和市场参与者广泛关注的问题。对该问题的研究不仅可以丰富股指期货相关理论体系,还可以为监管者与市场投资者提供对策建议,从而促进股指期货市场和股票市场的稳定与健康发展。本文采用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主要研究了前三次放宽沪深300股指期货交易限制对现货波动的影响。首先根据理论综述及市场现状,从理论上分析放宽股指期货交易限制对现货波动的影响。接着采用事件研究法,通过计算沪深300样本股每日平均异常收益率与累积异常收益率研究放宽股指期货交易限制的事件效应,同时选取沪深300指数日收益率数据,通过构建引入虚拟变量的GARCH模型研究放宽限制对沪深300现货波动的影响。随后选取沪深300期现货市场的日收益率数据,通过构建VAR模型与分位数回归模型,从股指期货对现货波动影响的角度出发进一步分析放宽股指期货交易限制对现货波动的影响。最终得出结论如下:放宽股指期货交易限制短期内能稳定现货市场,但在长期无法抑制其上升或下跌趋势。放宽股指期货交易限制对沪深300现货市场波动的抑制或加剧的作用非常有限且会随时间逐步衰减。总的来看,第一次放宽股指期货交易限制降低了沪深300现货市场的波动性,第二次放宽限制提高了现货市场的波动性,第三次放宽限制对现货波动的总体影响不显着。此外,放宽限制后期货市场对现货波动的影响要小于放宽限制前,而现货市场受期货市场冲击产生波动的衰减速度要大于放宽限制前。与此同时,放宽股指期货交易限制改善了沪深300期货市场对现货市场影响的非对称性,尤其降低了其在极端下跌行情下对现货市场的“助跌”作用。

徐娜娜[5](2016)在《后发企业逆向创新模式、能力与海外扩散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全球本土化的创新策略一直被视为领先者跨国企业在海外市场上获得成功的关键因素,这也使得全球范围内的创新扩散主要呈现为从发达国家流向新兴市场国家,此过程中,新兴市场的国家仅仅是充当了产品生命周期中期或后期的模仿者或接受者,而非创新的先行者和发源地。近年来,新兴市场已经不仅仅作为全球的生产基地与销售市场,而是逐渐的转变成为全球创新的中心,一些起源于在新兴市场并获得成功的创新的产品和服务,经过进一步的改进或升级,在引入发达国家后也获得了成功,这种反直觉与反传统的创新形态与扩散路径被称为逆向创新。由于逆向创新的创新机遇发现和商品化、产业化首先是发生在新兴市场国家,这就为本土企业提供了新的创新机会。在此背景下,企业如何才能有效地实现逆向创新就成为具有较好现实和理论意义的研究课题。本论文以本土的后发企业为研究对象,通过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系统展开后发企业逆向创新实现路径的研究,探索后发企业逆向创新的机会与模式以及相应的能力体系与创新策略,并基于动态研究视角对后发企业逆向创新的海外扩散的过程及核心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本文主体内容有三个部分:第一,基于探索性案例研究方法析出后发企业逆向创新关键环节,在此基础上,从产品创新链(创新过程)的视角,基于后发企业在“创意/概念”与“研发”两个创新关键环节的主导程度的不同,提出了后发企业逆向创新的四种创新模式,即“弱创意-弱研发”、“强创意-弱研发”、“强创意-强研发”、“弱创意-强研发”,并采用验证性多案例研究方法对研究框架进行验证分析。在此基础上,基于不同模式的特点,从创新要素协同、利用创新机会以及设计因素作用三个方面进行比较分析。第二,通过调查统计分析得出了不同逆向创新模式后发企业所需的能力支撑体系,并结合具体案例对不同模式下的关键能力体系及相应的创新策略进行细致分析。其中,“弱创意-弱研发”模式,组织学习吸收能力、技术搜索能力及市场推广能力是关键支撑能力,采取“市场竞速”为主,“利基市场”为辅的组合策略;“强创意-弱研发”模式,合作学习能力、市场特性认知与市场开拓能力、技术适应性改进能力及市场分析预测能力是关键支撑能力,采取“利基市场”为主,“市场竞速”为辅的组合策略:“弱创意-强研发”模式,技术认知能力、自主研发能力以及市场推广能力是关键支撑能力,采取“开发领先”为主,“市场竞速”为辅的组合策略;“强创意、强研发”模式,技术认知能力、自主研发能力、多渠道融合外部资源能力及市场分析预测能力是关键支撑能力,采取“全面领先”为主,“开发领先”和“市场竞速”为辅的组合策略。第三,基于产品制造业和工程技术服务业逆向创新典型案例的纵向扎根分析,识别了不同行业企业逆向创新海外扩散的核心影响因素。其中技术地方化、国际联接、组织学习是影响制造业和工程技术服务业后发企业逆向创新海外扩散的共性因素,“产业链”治理和“服务链”治理分别是影响制造业和工程技术服务业后发企业的核心因素。同时,基于动态视角归纳了后发企业逆向创新海外扩散过程中关键因素演变的若干规律,包括“本土”技术地方化向“国际”技术地方化演进、“被动、局部”国际联接向“全面深入”国际联接演进、“适应性”学习向“前沿性”演进以及“产业链”或“服务链”的渐进提升。研究结果表明后发企业逆向创新海外扩散中,需要充分利用本土特有的创新资源,这些资源为海外扩散提供了比较优势;多元化的国际联接是后发企业逆向创新海外扩散的重要支撑;后发企业逆向创新海外扩散中需要利用开放式的创新策略以获取所需的技术、市场以及管理资源(知识)。同时需要注重技术与非技术的协同效应以及自身的技术学习和能力发展上的努力,以提高创新效率和有效利用外部资源。

王朝龙[6](2016)在《股票交易决策模型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上海证券交易所于1990年11月26日成立,深圳证券交易所于1990年12月1日成立,中国由此拉开了证券投资市场的大幕。转瞬之间中国的证券市场已经走过了二十多年的风雨历程,在这二十多年里中国经济保持持续高速增长,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这二十多年的发展过程里,中国从当初的无资本市场到如今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从当初的无资本运行机制到如今的资本运行机制规范有序,从当初的资本弱国到如今的资本大国,从当初的资本意识普遍缺乏到如今的资本管理深入人心,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速度和所取得成就令世界瞩目。随着中国证券市场的国际地位不断提升,在全球市值总量逾万亿美元的交易所当中,上交所是唯一新兴市场国家的代表,显示出了中国资本市场的蓬勃生命和重要地位。二十多年来,中国经济取得了非凡的成就,这些成绩一定程度上得益于证券市场的进步与发展,证券市场快速扩张极大地加快了中国经济转型,扩大了企业融资渠道,改变了仅依靠间接融资的金融格局,减轻了银行负担,较好地解决了企业融资难的问题。然而,在中国证券市场蓬勃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一系列问题,使得中国股票市场大起大落、牛短熊长,由于中国股市中投资者结构的特殊性,导致内幕交易、羊群效应、跟风效应等投机行为频频发生,使得大量普通投资者损失惨重。当前投资者们主要运用基本面分析法和技术面分析法,并在这两种方法基础上又派生出成千上万的股票投资分析理论和操作策略。纵观当前的股票分析理论和操作策略在一定程度上都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操作过程复杂、数据获取困难、判断的精准度较差等。众多的投资分析方法和策略并没有增加投资者们的收益和进行有效地控制风险,相反,使得许多投资者在进行市场判断时左右为难、无所适从。本文系统性地研究和分析了导致股票价格波动的各种影响因素,找出影响股价走势的关键因素,在结合华尔街着名投资大师交易决策理念的基础上,通过层次分析法构建了股票交易决策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了大量的实践应用研究。通过实证检验,该模型能够为广大投资者提供市场走势判断和选股决策,能够较为准确地判断市场未来趋势和股票买卖时机,从而能够有效地帮助投资者进行风险控制和增加投资收益。

张付标[7](2014)在《证券投资者适当性制度研究》文中认为将合适的证券产品销售给合适的投资者,这是对证券投资者适当性制度最直接的概括。投资者适当性制度是资本市场创新发展过程中的一项基本制度。纵观美国、欧盟、日本、新加坡、香港和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适当性规则体系可知,投资者适当性制度已经为成熟资本市场或较为发达的资本市场所普遍接受。这些国家和地区在投资者适当性的涵义和适用范围、适当性义务的主体、适当性制度的主要内容以及投资者适当性制度的基本定性等方面已经形成了制度共识。当然,相关国家和地区在适当性制度的效力层次、法律规范的定性及违反适当性义务的法律责任等方面也存在一些差异。我国资本市场正处于由“规范发展”向“创新发展”的过渡阶段,近几年已经在创业板、融资融券和股指期货等领域制定了专门的适当性规则体系,但该规则体系总体呈现“散、乱、软”的特征。适当性制度本身也存在适用范围不清、基本定位错误、理论基础薄弱、内容不完善等问题,不能适应我国证券市场改革创新发展的需要。重新认识和构建我国的适当性制度,一是明晰适当性制度的适用范围:它适用于投资者对证券公司产生了专业信赖且合同双方当事人地位存在实质的不对等性的领域。二是确立信赖保护理论作为我国投资者适当性制度产生和发展的理论基础。三是明确投资者适当性的定性:它是证券公司的一项义务,而不是权利;也是一项投资者利益保护制度,是对投资者进行分类保护,而不是合格投资者制度;还是一项证券监督管理制度,而不是对投资者的管理制度。从根本上说,投资者适当性是在证券销售、推荐领域平衡投资者和证券公司之间权利义务关系的一项投资者保护制度。笔者建议,提高适当性规则的立法层次,在此次《证券法》修订中以投资者权利保护为基本价值追求,建立统一的投资者适当性制度。具体而言,应以统一账户体系为契机,从建立投资者分类制度、证券产品分级制度入手,明确证券公司的了解客户义务、了解产品或服务义务、信息披露义务与风险提示义务、适当推荐义务等适当性义务,同时明确投资者在证券交易中的权利,建立对证券公司履行适当性义务的监管制度。

刘铭[8](2009)在《产业资本非控制股权投资研究 ——基于市场影响力模型的视角》文中研究说明全球化竞争时代,随着资金流、物流与信息流在完善的信息管理技术下的全球化配置,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通过横纵向并购与多种形式的资源和市场的整合,优化供应链管理及信息系统,对产业链的价值构成方式实现颠覆性重组,逐步完善基于整个产业链上的竞争优势。这就意味着,单个企业在某一环节上的核心竞争力必须要结合其在整个产业价值链上的视野来加以新的定位,企业间竞争的焦点已从单个企业层面,逐步转移到产业链控制力层面。本文通过对股权投资各种理论的综述与评析,融会贯通五力战略学说、价值网模型和企业资源观三种理论,构建了基于产业链条竞争能力的市场影响力模型,从结构(structure)-行为(conduct)-绩效(performance)这一研究范式,以中国上市公司为样本,对中国产业资本非控制股权投资进行了深入研究,指明市场影响力模型能够很好的体现产业链条竞争观点,又能够避免传统产业纵向或横向一体化所带来的弊端。随着中国股市逐步进入全流通时代,资本市场正在发生着重要变化,产业资本将逐步掌握着60%左右的市值,而以保险资金、公募基金为代表的金融资本,持有A股市值仅30%左右,市场将逐步进入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博弈的时代。在这个时代,产业资本将获取更大的发言权,起着资本市场价值调节中枢的作用。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把市场影响力模型运用到中国资本市场的实践,对产业基金和实业企业这两类典型产业资本的投资行为进行解析,从“产业基金对上市公司非控制股权投资”和“上市公司间非控制股权投资”两方面,通过理论剖析、案例解析和实证分析三方面对上市公司非控制股权投资进行研究,指出产业基金能提升被投资主体的企业价值,而战略型持股上市公司通过稳定性的持股来获取产业链条上的协同效应,并最终促进自身价值的提升。最后,来源于经济学把企业的实际运营看成是一个黑箱的传统,通常对上市公司绩效的研究都对上市公司运行的具体行为不做展开,只是简单的进行股权结构等要素与企业绩效的相关性分析。本文在对结构(structure)和绩效(performance)这一传导过程进行逻辑上的梳理后,基于博弈论的研究框架,通过设计和建立跟风模型和股东博弈模型,对产业资本与其投资对象的竞争合作关系进行了探讨,在上市公司行为(conduct)层面上,完整阐述了非控制股权投资对企业价值提升的作用机理。

李晓莉[9](2009)在《趋势变化与2009年股票投资策略》文中提出在经历了一年多的大幅下跌之后,股市原有的下跌趋势被盘整趋势所取代,投资者应把握住趋势变化中的投资机会。价值分析是趋势投资的基础,价值分析主导选择投资品种的思路,趋势分析意在把握进出时机。随着扩大内需和保增长系列政策的推出,市场趋势正在发生积极的变化,为投资者创造了一定的投资机会。

李晓广[10](2009)在《开放背景下金砖四国证券市场国际化联动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开放背景下,中国、印度、巴西和俄罗斯等金砖四国与国际证券市场的联动性是本文研究的重点。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世界诸多经济体掀起了经济自由化的高潮,许多国家(和地区)逐步打开本国市场的大门。跨国公司蓬勃发展,国际资本流动规模加速,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日益扩大,金融市场一体化逐步加强。在经济、金融全球化的带动下,证券市场也出现了国际化的趋势,市场对外开放、国际融资证券化的特征日益明显。目前,发达国家的证券市场都已对外开放,不少新兴市场国家和地区也相继开放本国证券市场,这使不同市场之间的关联性大为加强。在证券市场开放的大背景下,对于一国股票市场而言,其行情的波动不仅受到该国宏观经济走势的影响,而且会受到周边市场甚至国际证券市场整体走势的冲击,出现证券市场波动的国际化联动现象。同时,在同一国际金融、经济危机事件的冲击下,不同国家(特别是新兴市场国家)的证券市场受国际市场波动的联动反应程度是不同的,有的过度联动,有的联动轻微。这虽然受到各国国内经济状况、外汇储备情况等多方面的影响,但其具有不同的证券市场开放模式、或处于不同的市场开放阶段,也是该国证券市场国际化联动程度不同的重要原因。因此,新兴市场国家证券市场的开放及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效应和后果,尤其是它对本国股票市场的波动性和这种波动的国际联动性的影响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目前,我国正处于证券市场的开放进程中,如何选择合适的市场开放路径和模式,构建合理有序的市场开放策略,避免经济金融危机情况下国际市场对我国证券市场的过度联动冲击,是市场监管部门和学术界关注的焦点课题之一。因此,通过对新兴市场国家证券市场国际化联动的研究,分析同一事件下不同国家出现不同程度市场联动的背景和原因,研究新兴市场国家不同开放模式的经验和教训,总结出适合于我国证券市场的开放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的研究主旨是关注新兴市场经济国家证券市场的开放问题,探讨经济或金融危机期间,新兴市场经济国家股票市场的波动特征,重点探讨这种波动在国际市场的联动性,探究这种联动性在危机时期、非危机时期以及危机时期内各阶段的发展及演变规律,客观评价我国股票市场的开放程度及其同国际市场的联动性,为我国证券市场进一步开发开放、有力抵御全球性经济及金融危机提供政策建议。本文的内容安排如下:第一章,导论。概述选题的研究背景,阐明选题意义、论文结构、研究方法、主要创新点、基本结论和不足之处。导论的主要目的是介绍本文所研究问题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以及本文的创新性,使读者对本文内容有一个总体了解。第二章,证券市场国际化联动的文献综述。将介绍国内外同类或相近研究的成果现状,包括股票市场波动性和联动性的文献综述;以及介绍证券市场开放与市场国际化联动的关系。第三章,证券市场国际化联动的理论基础。首先对证券市场联动的含义、途径等进行简要介绍;其次,系统介绍现代金融危机的特点和传播机制;最后,对本文重点关注的三次经济金融危机进行较为全面的介绍。第四章,开放背景下证券市场国际化联动的实证研究。首先设计考察各国证券市场波动性、联动性的理论及实证模型;其次确定本文的具体研究样本、研究时期与数据来源;接下来对证券市场国际化联动进行实证分析,包括对经济金融危机时期和非危机时期的对比、对经济金融危机时期及其不同阶段的深入分析等,全面研究金砖四国股市波动特点以及与国际市场波动的联动性,并对实证结论进行简要的总结。第五章,从巴西、印度、俄罗斯和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沿革、市场环境等角度分析实证研究结果的成因和差异。第六章,研究结论与政策启示。总结全文的研究结论,进一步探讨实证结论和成因分析带给我们的政策启示,并针对新兴市场国家在证券市场开放过程中,防止出现过度国际化联动进行细致的对策研究。本文的研究结果显示,经济金融危机时期往往可以加强新兴市场国家证券市场同国际市场的联动,并且会在一定程度上将这种联系延续至危机结束之后的时期。从程度上来看,我国证券市场与国际市场的联动特征随着时间演进有逐步增强的趋势,并且在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期间得到显着增强。因此,为防止未来可能出现的经济金融危机对我国证券市场的外部冲击,我国在进一步开放证券市场的过程中,应从开放战略、货币战略、外交战略、监管战略及市持魈搴筒氛铰缘确矫孀龊霉ぷ?防范证券市场开放程度不断加深可能带来的风险因素。要坚持向国际证券市场开放的大方向,但必须采取措施防止一定情况下出现过度的国际联动。关注国际投机资本的流动,防止其对我国证券市场运行产生不利影响。

二、2001:证券市场怎样走稳(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2001:证券市场怎样走稳(论文提纲范文)

(1)ZX证券经纪业务向财富管理业务升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目的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 国内研究综述
        1.3.2 国外研究综述
        1.3.3 国内外研究综述评述
    1.4 研究内容及方法
        1.4.1 主要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框架
2 相关概念及理论
    2.1 基本概念
        2.1.1 经纪业务
        2.1.2 财富管理业务
    2.2 相关理论
        2.2.1 客户关系管理理论
        2.2.2 管理创新理论
        2.2.3 客户价值理论
        2.2.4 马太效应
3 ZX证券公司业务升级现状分析
    3.1 ZX证券公司简介及发展状况
        3.1.1 公司简介
        3.1.2 公司组织结构及人才结构
        3.1.3 公司主营业务及经营情况
    3.2 ZX证券公司经纪业务升级基本概况
        3.2.1 升级背景
        3.2.2 升级目标及历程
        3.2.3 升级内容及重点措施
        3.2.4 公司经纪业务升级效果
4 ZX证券公司经纪业务升级存在问题的调查分析
    4.1 公司经纪业务向财富管理业务升级的机遇与挑战
        4.1.1 经纪业务升级的机遇
        4.1.2 经纪业务升级的挑战
        4.1.3 经纪业务升级的必要性
    4.2 问卷调查
        4.2.1 设计编制调查问卷
        4.2.2 问卷测试的实施
        4.2.3 调查结果的统计与分析
    4.3 访谈设计与分析
    4.4 ZX证券公司经纪业务升级存在问题
        4.4.1 财富管理业务收入贡献有限
        4.4.2 产品同质化无法满足客户差异化需求
        4.4.3 客户财富管理服务能力差
        4.4.4 分支机构向财富管理升级层次不一
        4.4.5 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较大
5 ZX证券公司业务升级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5.1 交易模式固定且高净值客户基础薄弱
        5.1.1 财富管理业务仍以传统交易模式为主
        5.1.2 高净值客户集中在银行体系中
    5.2 产品创新不足
        5.2.1 产品创新投入有待提高
        5.2.2 创新性人才短缺
    5.3 客户分级管理有待完善
        5.3.1 客户分级分类管理标准不全面
        5.3.2 缺乏专业的投资顾问
    5.4 组织架构调整仍处于磨合阶段
        5.4.1 财富管理委员会职能发挥不足
        5.4.2 跨业务部门协作能力较差
    5.5 风险管理不足及互联网金融冲击
        5.5.1 风险防控能力有待提升
        5.5.2 大券商竞争及互联网金融冲击
6 ZX证券公司经纪业务向财富管理业务升级的对策
    6.1 促进业务驱动向以客户为中心交易模式升级
    6.2 加大产品研发,优化投资组合
        6.2.1 加大产品研发投入
        6.2.2 优化投资组合
        6.2.3 构建创新型组织
    6.3 提升财富管理服务能力
        6.3.1 建立全客户的分级分类服务体系
        6.3.2 注重投资顾问培养
    6.4 完善总部到分支机构的财富管理推动体系
        6.4.1 优化组织结构及职能
        6.4.2 强化跨业务部门联动
        6.4.3 企业文化和品牌建设
    6.5 强化公司风险管理,提升竞争力
        6.5.1 完善业务风控体系
        6.5.2 金融科技提升竞争力
7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2)网络新闻标题的多角度研究 ——以“今日头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缘由
    1.2 研究对象
    1.3 研究现状与意义
        1.3.1 研究现状
        1.3.2 研究意义
    1.4 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
        1.4.1 理论基础
        1.4.2 研究方法
    1.5 语料来源
        1.5.1 建立小型语料库
        1.5.2 依据爬虫程序,滚动抓取标题
        1.5.3 标题信息处理
第二章 网络新闻标题的词汇语法特点
    2.1 网络新闻标题的词频特点
        2.1.1 词频统计
        2.1.2 词频分布分析
    2.2 标题词汇的语义特点
第三章 网络新闻标题的语法特点
    3.1 句法结构形式
        3.1.1 单句式结构
        3.1.2 组合式结构
        3.1.3 成分缺省结构
    3.2 句类特点
        3.2.1 陈述句标题
        3.2.2 疑问句标题
        3.2.3 感叹句标题
        3.2.4 祈使句标题
第四章 网络新闻标题的修辞
    4.1 引言
    4.2 网络新闻标题的修辞策略
        4.2.1 词语修辞
        4.2.2 辞格修辞
第五章 网络新闻标题的语用特点
    5.1 关联理论与网络新闻标题
    5.2 网络新闻标题的“明示—推理”交际
        5.2.1 明示行为
        5.2.2 推理过程
    5.3 网络新闻标题的语境效应
        5.3.1 认知语境假设
        5.3.2 语境效果
    5.4 网络新闻标题的最佳关联
第六章 结语
    6.1 主要研究过程和结论
    6.2 创新之处与不足
    6.3 后续研究的设想
参考文献
附录

(3)习近平新时代军民融合重要论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选题意义
        一、研究问题的缘起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节 研究动态
        一、国内研究动态
        二、国外研究动态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目标
        二、研究的重点难点问题
        三、研究方法
第一章 习近平军民融合重要论述的理论来源与形成过程
    第一节 习近平军民融合重要论述的理论来源
        一、毛泽东—“军民两用”思想
        二、邓小平—“军民结合”思想
        三、江泽民—“寓军于民”思想
        四、胡锦涛—“军民融合”思想
    第二节 习近平军民融合重要论述的形成过程
        一、提出做好军民融合发展这篇大文章
        二、把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
        三、成立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
第二章 习近平军民融合重要论述的内容体系
    第一节 总体目标是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深度发展格局
        一、全要素融合
        二、多领域融合
        三、高效益融合
    第二节 战略内涵是坚持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军事资源与民用资源两个统一
        一、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相统一
        二、民用资源与军事资源相统一
    第三节 战略系统是健全完善组织管理、工作运行和政策制度三大体系
        一、组织管理体系
        二、工作运行体系
        三、政策制度体系
    第四节 基本抓手是强化大局意识、改革创新、战略规划和法治保障
        一、强化大局意识
        二、强化改革创新
        三、强化战略规划
        四、强化法治保障
第三章 习近平军民融合重要论述的基本特点
    第一节 习近平军民融合重要论述的时代特点
        一、继承性
        二、创新性
    第二节 习近平军民融合重要论述的中国特点
        一、坚持党的领导
        二、军与民地位平等
        三、全国一盘棋的制度优势
第四章 新时代军民融合取得的主要成绩
    第一节 军转民领域
        一、科研院所改制
        二、军工资产证券化
        三、国防核心技术军用转民用
    第二节 民参军领域
        一、军工信息化
        二、新材料技术
    第三节 军民双向互通领域
        一、资源开放共享
        二、军民技术双向转化
        三、军民协同创新
第五章 习近平军民融合重要论述的时代价值
    第一节 习近平军民融合重要论述的理论价值
        一、构成了习近平强军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丰富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
    第二节 习近平军民融合重要论述的实践价值
        一、为今后军民融合发展提供科学指南
        二、为实现富国强军提供了思想武器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4)放宽沪深300股指期货交易限制对现货波动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框架
第2章 股指期货理论综述及相关政策分析
    2.1 股指期货概述
        2.1.1 股指期货的产生
        2.1.2 股指期货的特征与功能
    2.2 相关理论基础
        2.2.1 有效市场假说
        2.2.2 证券组合理论
        2.2.3 行为金融学有关理论
    2.3 股指期货对现货市场波动的影响机理
        2.3.1 内在机理分析
        2.3.2 外在机理分析
    2.4 我国股指期货相关政策分析
        2.4.1 我国股指期货市场的发展
        2.4.2 股指期货相关政策介绍
        2.4.3 放宽限制对现货波动影响的理论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放宽限制对现货波动影响的实证研究
    3.1 实证方法介绍
        3.1.1 事件研究法
        3.1.2 引入虚拟变量的GARCH模型
    3.2 基于事件研究法的实证分析
        3.2.1 样本选取与事件窗设定
        3.2.2 第一次放宽限制的事件效应
        3.2.3 第二次放宽限制的事件效应
        3.2.4 第三次放宽限制的事件效应
    3.3 基于引入虚拟变量GARCH模型的实证分析
        3.3.1 样本选取与数据处理
        3.3.2 描述性统计与平稳性检验
        3.3.3 第一次放宽限制的实证检验
        3.3.4 第二次放宽限制的实证检验
        3.3.5 第三次放宽限制的实证检验
    3.4 实证结果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放宽限制下股指期货对现货波动影响实证研究
    4.1 实证模型介绍
        4.1.1 VAR模型
        4.1.2 分位数回归
    4.2 样本选取与数据处理
    4.3 VAR模型分析
        4.3.1 平稳性检验与最佳滞后期选择
        4.3.2 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4.3.3 协整检验与模型稳定性检验
        4.3.4 脉冲响应分析
        4.3.5 方差分解分析
    4.4 分位数回归分析
    4.5 实证结果分析
    4.6 政策建议
    4.7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5)后发企业逆向创新模式、能力与海外扩散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问题提出
        1.1.3 研究的意义
    1.2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2 概念界定与研究进展
    2.1 核心概念界定
        2.1.1 相关概念辨析
        2.1.2 后发企业逆向创新的概念界定
        2.1.3 逆向创新能力、策略与扩散
        2.1.4 创新能力结构
    2.2 创新扩散相关研究
        2.2.1 创新扩散内涵概述
        2.2.2 创新扩散影响因素
    2.3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2.3.1 已有研究总结
        2.3.2 需要研究的问题
3 后发企业逆向创新的模式研究
    3.1 研究设计:探索性案例分析
        3.1.1 案例选择及数据收集
        3.1.2 信度分析
        3.1.3 数据分析
    3.2 逆向创新的模式类型
        3.2.1 “弱创意、弱研发”类型
        3.2.2 “强创意、弱研发”类型
        3.2.3 “弱创意、强研发”类型
        3.2.4 “强创意、强研发”类型
    3.3 创新模式之间比较分析
        3.3.1 创新机会比较
        3.3.2 协同要素比较
        3.3.3 设计因素比较
    3.4 本章小结
4 后发企业逆向创新的能力体系研究
    4.1 研究设计:多样本调查分析
        4.1.1 研究变量设定
        4.1.2 研究对象
    4.2 数据处理与分析
        4.2.1 数据可靠性分析
        4.2.2 回归分析
    4.3 逆向创新模式与能力匹配分析
        4.3.1 “弱创意、弱研发”能力体系
        4.3.2 “强创意、弱研发”能力体系
        4.3.3 “弱创意、强研发”能力体系
        4.3.4 “强创意、强研发”能力体系
        4.3.5 模式、能力与策略组合的匹配
    4.4 本章小结
5 后发企业逆向创新的海外扩散研究
    5.1 研究设计:多案例扎根分析
        5.1.1 研究方法与样本选择
        5.1.2 资料收集
        5.1.3 信度分析
    5.2 产品制造企业样本分析
        5.2.1 数据分析
        5.2.2 案例讨论
    5.3 工程技术服务企业样本分析
        5.3.1 数据分析
        5.3.2 案例讨论
    5.4 不同行业比较研究
    5.5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1.1 主要结论
        6.1.2 局限与展望
    6.2 创新点
参考文献
附录后发企业逆向创新能力体系研究调查问卷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项目及科研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6)股票交易决策模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研究方法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1 国外研究
        1.4.2 国内研究
第2章 研究的理论基础
    2.1 证券投资分析理论的演化
    2.2 证券投资的主要分析方法
        2.2.1 基本面分析法
        2.2.2 技术面分析法
        2.2.3 综合分析法
第3章 股票价格波动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3.1 影响股票价格波动的内在因素
        3.1.1 公司净资产
        3.1.2 盈利能力
        3.1.3 股利政策
        3.1.4 增资和减资
        3.1.5 资产重组
        3.1.6 经营管理能力
        3.1.7 创新能力
    3.2 影响股票价格波动的外在因素
        3.2.1 宏观经济因素
        3.2.2 行业因素
        3.2.3 市场行为因素
第4章 经典的股票交易决策模型研究
    4.1 巴菲特交易决策模型
        4.1.1 巴菲特简介
        4.1.2 巴菲特的投资策略和理念分析
        4.1.3 巴菲特交易决策模型
    4.2 威廉.欧内尔交易决策模型
        4.2.1 威廉.欧内尔简介
        4.2.2 威廉欧内尔的CANSLIM交易决策模型
    4.3 彼得林奇交易决策模型
        4.3.1 彼得林奇简介
        4.3.2 彼得林奇的投资策略和理念
        4.3.3 彼得林奇交易决策模型
    4.4 约翰内夫的投资决策模型
        4.4.1 约翰内夫简介
        4.4.2 约翰内夫的投资策略和理念
        4.4.3 约翰内夫的交易决策模型
    4.5 威廉江恩的交易决策模型
        4.5.1 威廉江恩简介
        4.5.2 威廉江恩的投资策略和理念
        4.5.3 威廉江恩的21条买卖法则
第5章 股票交易决策模型的构建
    5.1 股票交易决策模型指标的确定原则
    5.2 股票交易决策模型指标体系的设计
        5.2.1 宏观经济面
        5.2.2 金融政策面
        5.2.3 外围市场
        5.2.4 行业面
        5.2.5 公司基本面
        5.2.6 资金面
        5.2.7 技术面
    5.3 构建股票交易决策模型的方法
        5.3.1 文献分析法和专家咨询法
        5.3.2 德尔菲法
        5.3.3 层次分析法
    5.4 股票交易决策模型指标权重的确定
        5.4.1 标度方法
        5.4.2 一致性检验
        5.4.3 权重确定
    5.5 股票交易决策模型指标度量
        5.5.1 宏观经济面指标度量的确定
        5.5.2 金融政策面指标度量的确定
        5.5.3 外围市场指标度量的确定
        5.5.4 行业面指标度量的确定
        5.5.5 基本面指标度量的确定
        5.5.6 资金面指标度量的确定
        5.5.7 技术面指标度量的确定
    5.6 股票交易决策模型的计算公式
    5.7 股票交易决策模型的判断标准
第6章 股票交易决策模型的应用
    6.1 上海电气交易决策模型应用
    6.2 同花顺交易决策模型应用
    6.3 百润股份交易决策模型应用
    6.4 股票交易决策模型的应用建议
第7章 总结
致谢
参考文献
攻演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7)证券投资者适当性制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及评述
        1.2.1 境内研究现状
        1.2.2 境外研究现状
        1.2.3 主要理论及其观点
        1.2.4 相关研究评述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与文章框架
        1.3.2 研究方法
    1.4 需要说明的几个问题
第2章 证券投资者适当性制度及其在我国的发展
    2.1 证券投资者与证券公司
        2.1.1 证券与证券市场
        2.1.2 证券投资者
        2.1.3 证券公司
    2.2 证券投资者适当性的界定
        2.2.1 证券投资者适当性的定义
        2.2.2 投资者适当性制度不同于合格投资者制度
    2.3 投资者适当性制度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2.3.1 我国投资者适当性制度建立的背景与规则体系
        2.3.2 我国投资者适当性制度的初步尝试
        2.3.3 我国适当性制度的内容与特点
        2.3.4 我国证券投资者适当性制度存在的问题
第3章 证券投资者适当性的理论分析
    3.1 证券投资者适当性制度的比较法研究
        3.1.1 欧美市场投资者适当性制度
        3.1.2 亚洲国家和地区的证券投资者适当性制度
        3.1.3 考察的基本结论
    3.2 证券投资者适当性制度的适用范围
    3.3 我国投资者适当性的法律性质
    3.4 投资者适当性制度的理论基础
        3.4.1 “买者自负”原则检讨
        3.4.2 美国投资者适当性制度的理论基础
        3.4.3 我国投资者适当性制度理论基础的构建
        3.4.4 与美国相关理论的对话
第4章 证券投资者适当性制度中的证券经营者义务
    4.1 适当性制度中证券经营者义务的不同立法模式评析
    4.2 适当性制度中证券经营者义务的内容
        4.2.1 了解客户义务
        4.2.2 了解产品、服务义务和风险提示义务
        4.2.3 适当推荐义务
        4.2.4 其他适当性义务
        4.2.5 关于证券经营者适当性义务的总结
    4.3 证券经营者义务较一般经营者义务的突破
第5章 证券投资者适当性制度中的投资者保护
    5.1 证券交易活动的投资者权利
        5.1.1 投资者交易权利
        5.1.2 投资者权利的限制
        5.1.3 投资者权利的保护
    5.2 适当性制度对证券投资者的保护
        5.2.1 信赖利益的保护
        5.2.2 对证券投资者的倾斜保护
    5.3 适当性制度中投资者保护理论对传统弱者保护理论的发展
        5.3.1 传统弱者保护理论
        5.3.2 适当性制度中投资者保护理论的新发展
第6章 证券投资者适当性制度中的证券监管
    6.1 证券监管者的权责
        6.1.1 证券监管的目标
        6.1.2 证券监管的发展趋势
        6.1.3 适当性制度中的证券监管
    6.2 信息披露要求
        6.2.1 制度目的
        6.2.2 信息披露的具体内容
    6.3 对证券经营者适当性义务履行的监管
        6.3.1 对证券经营者履行适当性义务进行监管的定位
        6.3.2 反欺诈行为
        6.3.3 证券经营者其他行为的监管
        6.3.4 适当性义务的豁免
    6.4 纠纷解决机制与责任追究
        6.4.1 国际证监会组织要求的纠纷解决机制
        6.4.2 典型市场的专门纠纷解决机制
        6.4.3 责任追究机制
第7章 我国证券投资者适当性制度的构建
    7.1 证券投资者适当性制度的特点与总体框架
        7.1.1 证券投资者适当性制度的特点
        7.1.2 我国适当性制度的总体框架
    7.2 提高我国适当性制度的立法层次
        7.2.1 提高适当性制度立法层次的理由
        7.2.2 适当性制度立法的宏观思考
    7.3 我国投资者适当性制度构建的具体建议
        7.3.1 投资者分类
        7.3.2 证券产品分类
        7.3.3 明晰各方的权利义务
        7.3.4 优化纠纷解决机制
第8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8)产业资本非控制股权投资研究 ——基于市场影响力模型的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方法
    1.4 基本框架
    1.5 创新、贡献与局限
    1.6 主要概念确定
第2章 理论综述与回顾
    2.1 控制股权投资的理论解析
    2.2 非控制股权投资的动因分析
    2.3 波特五力分析模型
    2.4 价值网模型
    2.5 企业资源观学说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市场影响力模型的构建
    3.1 市场影响力模型的基础思想
    3.2 市场影响力模型的关键思路
    3.3 市场影响力模型的表述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中国资本市场股权投资现实分析
    4.1 股权分置改革前中国资本市场的状况
    4.2 股权分置改革后中国资本市场的状况
    4.3 非控制股权投资在全流通时代的状况研究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产业投资基金对上市公司非控制股权投资研究
    5.1 产业投资基金概述
    5.2 中国资本市场产业投资基金现状
    5.3 创投基金是中国产业资本参与创业投资的最佳形式
    5.4 基于市场影响力模型的创投资本协同效应分析
    5.5 少数股权投资对企业协同效应的案例分析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创投基金对中小板企业投资实证分析
    6.1 研究设计及变量定义
    6.2 数据来源与样本描述
    6.3 研究变量的相关性分析
    6.4 研究变量的单要素分析
    6.5 研究变量的回归分析
    6.6 本章小结
第7章 上市公司间非控制股权投资研究
    7.1 上市公司相互持股概述
    7.2 中国资本市场上市公司相互持股状况解析
    7.3 市场影响力模型对中国资本市场上市公司相互持股的分析
    7.4 基于市场影响力模型对上市公司战略型相互持股的稳定性分析
    7.5 上市公司相互持股稳定性的案例分析
    7.6 本章小结
第8章 上市公司间非控制股权投资研究实证分析
    8.1 研究设计及变量定义
    8.2 数据来源与样本描述
    8.3 研究变量的相关性分析
    8.4 研究变量的单要素分析
    8.5 回归分析
    8.6 本章小结
第9章 产业资本非控制股权投资的博弈机制研究
    9.1 相关博弈论概念要点
    9.2 基于博弈论的产业资本非控制股权投资作用机理
    9.3 对产业资本非控制股权投资作用机理的思考
    9.4 本章小结
第10章 结论、建议与研究展望
    10.1 研究的结论
    10.2 基于研究对业界的建议
    10.3 未来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9)趋势变化与2009年股票投资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一、趋势理论与趋势变化分析
二、价值投资是趋势投资的基础
三、趋势变化与2009年投资策略
    1. 对2009年股市走向的判断。
    2. 宏观基本面是决定2009年股市走向的关键。
    3. 理清2009年的投资思路。

(10)开放背景下金砖四国证券市场国际化联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方法与论文结构
        1.2.1 研究方法
        1.2.2 论文结构
    第三节 主要创新点和不足之处
        1.3.1 主要创新点
        1.3.2 不足之处
第二章 证券市场国际化联动研究的文献综述
    第一节 开放视角下的证券市场波动性研究的文献综述
        2.1.1 开放条件下证券市场的影响因素研究
        2.1.2 开放条件下证券市场波动性研究概述
    第二节 开放视角下的证券市场联动性研究的文献综述
        2.2.1 国外证券市场研究的综述
        2.2.2 我国市场的研究综述
        2.2.3 证券市场联动性研究的理论方法与模型选择
    第三节 证券市场开放与国际化联动研究综述
第三章 证券市场国际化联动研究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证券市场联动性概述
        3.1.1 证券市场联动的基本涵义
        3.1.2 证券市场联动的影响因素
    第二节 金融危机的国际传播理论
        3.2.1 现代金融危机的特点与形式
        3.2.2 金融危机国际传播的主要机制
    第三节 近期典型经济及金融危机的情况介绍
        3.3.1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
        3.3.2 2001年美国经济衰退
        3.3.3 2007年以来美国的次贷危机
第四章 开放背景下证券市场国际化联动的实证研究
    第一节 金砖四国证券市场情况的介绍
        4.1.1 印度证券市场
        4.1.2 俄罗斯证券市场
        4.1.3 巴西证券市场
        4.1.4 中国证券市场
    第二节 证券市场国际化联动的模型设计
        4.2.1 市场收益率指标
        4.2.2 市场波动性指标
        4.2.3 市场间联动性指标
    第三节 开放背景下证券市场国际化联动的实证研究
        4.3.1 样本及研究周期的选取
        4.3.2 市场波动性的实证分析
        4.3.3 市场联动性的实证分析
        4.3.4 金砖四国证券市场波动性及国际联动性总结
第五章 金砖四国与国际证券市场联动的成因分析
    第一节 证券市场开放与国际化联动的关系
    第二节 金砖四国的证券市场国际化联动的分析
        5.2.1 印度的证券市场
        5.2.2 俄罗斯的证券市场
        5.2.3 巴西的证券市场
        5.2.4 我国的证券市场
第六章 研究结论及政策启示
    第一节 实证研究结论
        6.1.1 非危机时期与危机时期的比较
        6.1.2 危机时期不同阶段的深入分析
        6.1.3 实证研究的成因分析
    第二节 我国证券市场国际化联动的政策启示
        6.2.1 现阶段我国证券市场进一步开放的建议
        6.2.2 现阶段防止我国证券市场过度国际联动的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四、2001:证券市场怎样走稳(论文参考文献)

  • [1]ZX证券经纪业务向财富管理业务升级研究[D]. 钟楚楚. 江西财经大学, 2021(10)
  • [2]网络新闻标题的多角度研究 ——以“今日头条”为例[D]. 周莹.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20(01)
  • [3]习近平新时代军民融合重要论述研究[D]. 刘飞. 广西民族大学, 2020(01)
  • [4]放宽沪深300股指期货交易限制对现货波动的影响研究[D]. 刘弘艺.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9(02)
  • [5]后发企业逆向创新模式、能力与海外扩散研究[D]. 徐娜娜. 大连理工大学, 2016(06)
  • [6]股票交易决策模型研究[D]. 王朝龙. 西南石油大学, 2016(03)
  • [7]证券投资者适当性制度研究[D]. 张付标.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14(12)
  • [8]产业资本非控制股权投资研究 ——基于市场影响力模型的视角[D]. 刘铭. 复旦大学, 2009(01)
  • [9]趋势变化与2009年股票投资策略[J]. 李晓莉. 财会月刊, 2009(23)
  • [10]开放背景下金砖四国证券市场国际化联动的研究[D]. 李晓广. 南开大学, 2009(07)

标签:;  ;  ;  ;  ;  

2001:证券市场如何稳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