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世纪我军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

论新世纪我军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

一、试论构建我军新世纪综合运输体系(论文文献综述)

暴占杰[1](2021)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西藏扶贫工作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减贫事业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尤其是党的十八大召开后,党中央在全国组织开展了声势浩大的脱贫攻坚人民战争并取得了决定性胜利,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历史性地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中国奇迹”。而这其中,中国共产党对西藏贫困问题的治理实践是最为典型的代表。原因在于,西藏地处青藏高原,集我国边疆地区、边缘地区以及少数民族落后地区于一体,加之和平解放前长期遭受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的蹂躏,导致西藏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长期落后于全国其他地区。就贫困状况而言,西藏贫困人口多且分布广泛,贫困程度深且类型复杂,而且还存在严重的贫困代际传递问题,2011年,西藏被确定为全国唯一的省级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此外,作为国家战略安全屏障,西藏存在境内分裂势力和境外敌对势力相勾结,威胁国家统一与安全的稳定问题。鉴于此,党中央、国务院将西藏工作置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的高度来把舵定向,谋篇布局。党的十八大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治国必治边、治边先稳藏”的战略思想,体现了西藏工作在党和国家全局中的重要战略地位,解决西藏的贫困问题能够为推进西藏持续稳定和长足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综合上述因素,西藏在党和国家扶贫工作大局中占有重要地位,关系全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能否如期实现。西藏的扶贫工作既在国家总的扶贫战略框架内开展,又有党中央、国务院超常规的特殊扶持政策的推动。长期以来,学术界偏重于在经济学和社会学视角下对西藏反贫困实践进行实证研究,而以中国共产党为研究对象,纵向宏观考察我们党在西藏扶贫工作中的具体实践较为薄弱。2019年,西藏历史性地消除了绝对贫困问题;2020年,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如期实现;2021年,又恰逢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不管是从学术视角来看,还是从时间节点来讲,研究中国共产党西藏扶贫工作实践,总结经验,展望未来,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对西藏乃至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长足发展意义深远。有鉴于此,本文在学界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基于西藏深度贫困这一现实问题,以问题为导向,以探讨中国共产党西藏扶贫工作实践为主线,立足于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综合运用文献分析法、比较分析法、系统分析法、交叉学科研究法等方法。依托包括党和国家以及西藏地方历史文献、着作、期刊、报纸等各类文献资料,并参考相关会议纪要、政策文件、统计年鉴、地方志等材料,历史地、系统地考察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西藏扶贫工作的实践逻辑,进而总结经验,为今后更好地解决相对贫困问题和推动西藏可持续发展作出了启示,提出了建议。具体而言,本文主要分为六章对中国共产党西藏扶贫工作展开研究。第一章是绪论。回顾了关于西藏贫困问题与扶贫工作的研究现状,明确研究主题。对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梳理,能从中把握学术界研究进展,找准研究角度,借鉴前人研究经验,趋避其研究不足之处。这样既可以做到查漏补缺,又可以避免重复研究。通过文献回顾和述评,确立了从中国共产党治理西藏贫困问题实践角度着手研究。第二章是关于西藏贫困问题的相关概述。对西藏贫困问题相关概念、贫困状况,以及中国共产党开展西藏扶贫工作的必要性进行了阐释。从西藏区情出发,结合当地经济、地理、社会、宗教、民族等特点探讨西藏面临的贫困问题。纵向梳理西藏不同阶段的贫困特征,同时横向对比西藏贫困问题与全国其他区域的差异。这既可以有效衔接下文中国共产党西藏贫困治理所做的有针对性工作,也凸显了西藏扶贫工作的复杂性与紧迫性,同时还回答了中国共产党为何采取超常规特殊优惠政策和措施开展西藏的扶贫工作。第三章是中国共产党西藏扶贫工作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在理论上系统阐述马克思恩格斯、列宁以及中国共产党人的反贫困思想,借鉴中国传统反贫困思想和国外有益的反贫困理论,能够为研究中国共产党开展西藏贫困治理实践提供理论支撑。从实践层面看,改革开放前中国共产党对西藏扶持、支援和建设为此后的扶贫工作奠定了实践基础。第四章是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西藏扶贫实践。该部分主要梳理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至党的十八大召开前中国共产党推动西藏扶贫工作的具体实践。以中央和西藏地方扶贫政策和取得的成效为标准,将西藏扶贫工作细化为三个阶段,包括体制改革带动扶贫阶段、扶贫攻坚阶段、扶贫开发深化阶段,分别论述中央政府以及西藏地方党委、政府都出台了哪些政策,如何具体开展工作,有什么特点,取得了哪些成效。第五章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西藏精准扶贫实践。这一章节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准扶贫的重要论述为指导思想,具体阐述中央关于西藏的脱贫攻坚政策与西藏精准脱贫具体实践。本章与上一章节是文章的核心部分,这两章将中国共产党关于西藏扶贫工作的演进脉络,历史经验清晰地呈现出来,为总结经验和启示提供研究基础。具体来说,这一章主要探究中国共产党为推进新时代西藏发展和打赢脱贫攻坚战作出的战略规划,构建的西藏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政策体系、工作体系以及施策路径,并总结了脱贫攻坚阶段西藏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所取得的工作成效。第六章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西藏扶贫工作的经验及启示。本章在梳理和分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西藏反贫困实践的基础上,提炼出解决西藏贫困问题的经验: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对西藏减贫事业的全面领导,凝聚形成推动西藏扶贫开发工作的强大合力,注重推动扶贫标准与减贫方略的与时俱进,强化构建西藏工作座谈会扶贫工作机制。在汲取经验的基础上还应该展望未来,明确今后推动西藏的扶贫工作和发展应建立解决西藏相对贫困问题的长效机制,更加注重激发西藏各族群众的内生动力,在脱贫攻坚基础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优化援藏机制助推西藏实现高质量发展。总之,中国共产党领导西藏人民通过扶贫工作历史性地消除西藏绝对贫困问题,对西藏的发展和稳定意义重大,创造了中国减贫治理的“西藏样本”,是中国共产党解决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发展问题的光辉典范。探究中国共产党西藏扶贫工作的实践路径,总结经验和启示,以期对边疆民族地区现代化建设有所裨益。

韩世新,游海燕,高钰琪[2](2021)在《印军战时卫勤保障理论实践及启示借鉴》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印边境是我军重要战略方向,加强对印军战时卫勤保障相关理论和实践举措研究,对于我军做好针对性方向性军事斗争卫勤准备有积极作用和现实意义。本文对印军作战卫勤保障的基本要求、基本原则,边境卫勤战备建设情况及边境卫勤保障特点进行了分析研究,并对我军高原高寒地区卫勤保障建设提出了相应对策建议,为我军中印边境卫勤保障模式优化提供了基本借鉴。

郭凯,杨敏捷,白立恒[3](2015)在《军交运输保障力量的建设》文中研究指明为不断推进军交运输保障力量的建设,阐述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和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对军交运输保障力量建设的要求,分析我军军交运输保障力量建设的现状,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李昱[4](2013)在《军用物资航空集装化运输能力评价体系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国家利益的不断拓展,国家、军队对航空军事运输重视程度、投入的不断加大,航空集装化运输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本文从军用物资航空集装化运输保障体系的效能评估出发,按照基于现代信息化作战的要求,主要进行了以下研究工作:1、从影响因素和基本内容两个方面深入分析了军用物资航空集装化运输需求。其中,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军事战略、作战样式、军事地理、军事部署、民航资源等;内容方面主要包括“运什么”、“运多少”和“运多远”等三个方面。2、阐述了军用物资航空集装化运输流程。流程整体上可划分为集结准备——机场装载——空中运输——机场卸载——战场支援5个主要环节。3、从系统工程理论的角度,研究了军用物资航空集装化运输体系,对其基本涵义、构成要素、结构形式和基本组成进行了详尽的阐述。军用物资航空集装化运输体系基本组成包括“四个体系”和“一个机制”五大模块,即保障设施体系、保障装备体系、保障队伍体系、技术标准体系和一体化保障机制。4、运用层次分析法和综合模糊评判相结合的方法,针对军用物资航空集装化运输体系的特点,制定保障效能指标体系。首先,通过对比分析常用评估方法,确定出利用层次分析法构造结构模型,划分层次,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各因素进行量化评分。其次,基于军用物资航空集装化体系的特点,应用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估指标体系。然后根据专家问卷,构造专家判断矩阵;通过计算确定各层各指标权重,对权重值进行一致性检验;视各位专家同等重要,计算出航空军事运输保障装备体系综合效能评价指标体系权重。最后构建出军用物资航空集装化运输体系评价系统。5、进行军用物资航空集装化运输保障效能评估,结果接近4,故认为军用物资航空集装化运输保障效能为“较好”,得出了经过近十年的建设发展,军用物资航空集装化运输体系基本能够形成一定的规模能力,满足部队物资保障需求。

张程[5](2012)在《军事项目综合运输优化建模与计算》文中指出军事综合运输根据需求特征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军事项目综合运输需求,一般是大批量人员和装备短时间内的一次性集中运输,如:为某特定演习、训练、抗洪抢险等任务和调防时进行的运输;第二类是持续的综合运输需求,适用于长期的,中小批量的人员或装备的多次定期或不定期军事运输,如保障部队作战、训练和日常生活等所需物资的运输。本文研究军事项目运输问题,使该模型符合部队演习、训练和抢险救灾等实际任务,给出公路、铁路、航空综合运输的组合优化方案。紧密结合我军军事综合运输工作实际,在分析了军事项目运输的特点和影响因素的基础上,运用项目运输、最优化理论、综合运输理论和网络理论,构建了军事项目综合运输网络,建立了以混合装备与人员为运输对象的军事项目综合运输费用最小化的运输方式组合优化模型。模型中军事项目的总运量、先遣与正常到达的人员与装备必须在指定时间到达、所有运输对象可适应一种或多种运输方式,途经可中转的多个地点,但是每种对象在中途最多可换装1次,中转产生费用和时间消耗。然后使用遗传算法编制军事项目运输网络优化模型算法。最后根据实际中的某军事演习项目综合运输任务,进行案例分析,得出了各种运输对象的最优运输方式组合方案。

王海清[6](2012)在《我军军事交通运输资源配置优化研究》文中提出强大的军事交通运输保障能力对于国家安全至关重要。军事交通运输资源配置优化则是军事交通运输保障能力建设和发挥的关键所在,特别是对于现代高技术战争更是如此。深入开展军事交通运输资源配置优化的研究工作,提高军事交通运输保障能力势在必行。本文依据新时期国家经济发展战略和军事战略方针,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结合我国军事交通运输资源配置的现实基础,运用经济学、管理学和军事交通运输学等理论,采取比较分析法、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综合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军事交通运输资源配置问题进行探索。首先,界定军事交通运输资源及其优化配置的内涵,阐明军事交通运输资源各构成要素的内在关系,确定课题研究的对象;其次,分析了军事交通运输资源配置的现状,明确了资源配置存在的问题;再次,阐明了军事交通运输资源优化配置的主要影响因素、指导原则、主要目标,提出军事交通运输资源优化配置的路径选择即军民融合;接着,从均衡、成本效益方面对军交运输资源军民融合配置进行了经济分析;最后,对提高军事交通运输资源配置效率提出了一些策略与措施。本文试图创新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试图对军事交通运输资源的概念做到明确界定,力求表述新意。第二,对影响我军军事交通运输资源配置优化的因素,诸如国家发展战略和军事战略,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军交运输保障需求,战争形态的转变,自然地理环境条件等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第三,对我军军事交通运输资源配置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遵循全面辩证历史地看问题的基本方法,侧重于宏观思考,有些创意。第四,对军事交通运输资源配置优化的目标和路径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坚持保障效用、运输效率和经济效益的辩证统一。第五,以搞好顶层设计,突出重点建设为提高军事交通运输资源配置的策略,以理顺资源配置运行机制;全面提升战略投送能力;注重信息系统开发应用;拓展运输资源配置渠道;完善配套各种法规制度为主要措施,这种全方位、多渠道、宽领域的寻求解决问题的视角,也还是有些见地的。

刘文鸿,周言友[7](2011)在《对交通战备建设贯彻军民融合式发展思想的几点思考》文中认为军民融合、一体保障,是新时期军事斗争中军事交通运输准备工作的立足点和着眼点,更是当前进一步推进军事交通运输现代化建设的主题。围绕国家安全战略的需要,交通战备建设如何贯彻军民融合式发展战略思想,实现军地交通运输保障资源一体管理、一体建设,一体发展、一体保障,是本文着重探讨的问题。

李建树[8](2010)在《基于网格技术的军事虚拟物流资源优化组织关键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虚拟物流是军地物流一体化、后勤保障社会化的一种组织模式,其关键点在于实现军地物流资源的全面共享和任务协同运作。而网格技术的核心则是资源共享和虚拟组织中的协同问题求解。因此,采用网格技术实现军事虚拟物流运作是一种理想的途径。作为开展军事虚拟物流的基础性研究工作之一,研究在网格环境下,如何实现军内外不同地域、不同领域、不同优势的物流资源的共享和基于军事物流保障任务的物流资源优化组织,是建立军民融合的军事物流体系,全面建设现代后勤的重要内容,也是有效整合和充分利用军队和社会两方面物流资源,优化物流资源配置,提升军事物流保障水平面临的非常重要的问题。论文采用网格等相关技术和方法,围绕军事虚拟物流资源优化组织问题,对网格环境下的物流资源共享与优化组织展开了深入研究。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面向军事虚拟物流领域应用,以WSRF规范为基础,利用0GSA作为军事虚拟物流网格系统的基础平台,构建了军事虚拟物流网格体系结构,研究了军事虚拟物流网格资源分布式组织框架及其结构等内容;(2)针对军事虚拟物流资源规范化表达和封装问题,研究了具有支持可扩展性的军事虚拟物流资源的表达模型,给出了军事虚拟物流资源的分类体系和信息表达结构框架,在此基础上,采用元数据和XML/RDF方法,完成了军事虚拟物流资源的规范化表达;并研究了基于WSRF架构的军事虚拟物流软件资源的服务化封装方法;(3)为了提高军事虚拟物流资源组织的可靠性和资源检索效率,同时,满足网格环境下军事虚拟物流资源组织的动态性、可扩展性等要求,构建了基于一种改进的Chord的军事虚拟物流资源组织覆盖网络,研究了该覆盖网络的构建方法、资源子域的动态管理以及基于该网络结构的军事虚拟物流资源的注册与检索方法;(4)针对军事虚拟物流资源需求匹配问题,研究了面向军事虚拟物流任务需求的军事虚拟物流资源匹配模型,给出了一种标准通用的、可扩展的、具有需求资源定义自主性和规范性,并且支持单一功能和综合功能物流资源定义的军事虚拟物流任务需求资源定义模型,以及基于需求资源定义的军事虚拟物流资源匹配算法流程,实现了单一功能类物流资源需求匹配和综合功能类物流资源需求匹配;(5)针对资源优化评价问题,从资源入库评价和资源使用后评价两个角度,设计了军事虚拟物流资源自我评价和用户评价指标参考体系,构建了基于物元模型的军事虚拟物流资源自我可拓综合评价模型和用户可拓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并深入研究了能够满足不同类型资源评价需要、体现用户偏好的评价指标及其权重以及指标综合值统计影响因子动态设定方法,实现了面向用户应用需求的物流资源优劣排序和物流资源用户评价的等级划分;(6)在上述关键技术研究的基础上,研发一个军事虚拟物流网格原型系统,验证了上述研究成果。

左晓湖[9](2010)在《以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保障能力为牵引 大力加强战区军交运输现代化建设》文中研究表明用基于信息系统体系作战能力建设牵引军队现代化建设,是军委胡主席的重大战略思想。加快军交运输现代化建设,要深入贯彻胡主席这一重大战略思想,立足军交运输保障力量多元、保障对象多样的实

祁松[10](2010)在《GIS在军事综合运输最短路径优化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军事综合运输是当今军事运输发展的一大趋势,它是提高军事运输经济效益的内在要求,也是军事运输质量建设和创新发展的需要。本文从军事综合运输时间最短路径优化出发,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构建空间网络数据库,用面向对象的开发语言进行二次开发,分析求算最优化路径。分析军事综合运输路网的基本体系,比较各种运输方式的优缺点,讨论我军军事运输方式构成格局,提出利用MapInfo的分层功能对各种运输方式进行管理,应用GIS空间数据功能和面向对象的编程方法对数据库进行有效操作,实现军事综合运输方式与军事交通保障一体化。基于广义军事综合运输时间,提出适用于军事综合运输的最短路径优化算法思想。在抽样分析近5年来一定数量的军运装卸数据基础上,找出铁、水、公路三种不同类型交通方式转换所需时间要求,建立了适用于大宗军事运输的最短路径优化模型。针对某假定军事综合运输任务,绘制全国交通简图并建立数据库,提取各种方式的道路信息和建立拓扑结构,利用Delphi语言对GIS进行二次开发,构造最短路径搜索函数,在GIS平台下实现最短路径优化,并对综合运输方式与单一运输方式进行比较分析。

二、试论构建我军新世纪综合运输体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试论构建我军新世纪综合运输体系(论文提纲范文)

(1)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西藏扶贫工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重点与难点
        1.4.1 研究重点
        1.4.2 研究难点
    1.5 研究创新与不足
        1.5.1 创新之处
        1.5.2 研究不足
第2章 西藏贫困问题相关概述
    2.1 贫困理论基本释义
        2.1.1 贫困的定义
        2.1.2 贫困的标准
        2.1.3 贫困的分类
        2.1.4 扶贫的内涵
    2.2 西藏贫困问题的基本状况
        2.2.1 贫困人口较多且分布广
        2.2.2 贫困程度深且类型复杂
        2.2.3 贫困代际传递现象严重
    2.3 西藏贫困问题产生的根源
        2.3.1 严酷的自然生存环境
        2.3.2 低下的经济发展水平
        2.3.3 落后的基础服务设施
        2.3.4 突出的健康风险问题
        2.3.5 严重的精神文化贫困
    2.4 开展西藏扶贫工作的必要性
        2.4.1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
        2.4.2 筑牢党在西藏执政根基的需要
        2.4.3 实现西藏长治久安的必然要求
第3章 中国共产党西藏扶贫工作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
    3.1 理论基础
        3.1.1 马克思恩格斯及列宁关于反贫困理论
        3.1.2 中国共产党人关于扶贫工作的论述
        3.1.3 中国传统文化关于反贫困的思想
        3.1.4 西方学者关于反贫困的理论探索
    3.2 实践基础
        3.2.1 1949-1958 年党在西藏的扶贫实践
        3.2.2 1959-1977 年党在西藏的扶贫实践
第4章 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西藏扶贫实践
    4.1 体制改革带动扶贫阶段(1978-1993)
        4.1.1 出台西藏农牧民休养生息的政策
        4.1.2 改革制约农牧区发展的经济体制
        4.1.3 初步开启西藏扶贫开发的新模式
        4.1.4 体制改革阶段西藏扶贫成效总结
    4.2 扶贫攻坚阶段(1994-2000)
        4.2.1 西藏扶贫攻坚计划的制定与实施
        4.2.2 新的特殊优惠政策的出台与落实
        4.2.3 扶贫攻坚阶段西藏脱贫工作成效
    4.3 扶贫深化阶段(2001-2011)
        4.3.1 探索适宜西藏扶贫开发的新路子
        4.3.2 明确西藏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新目标
        4.3.3 夯实西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
        4.3.4 扶贫开发政策落地与基本成效总结
第5章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西藏精准扶贫实践
    5.1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推动西藏发展的战略抉择
        5.1.1 规划新时代富民兴藏路线
        5.1.2 加快推进西藏高质量发展
    5.2 构建西藏精准扶贫的实施机制
        5.2.1 西藏精准扶贫的瞄准机制
        5.2.2 西藏精准扶贫的政策机制
        5.2.3 西藏精准扶贫的责任机制
        5.2.4 西藏精准扶贫的投入机制
        5.2.5 西藏精准扶贫的退出机制
        5.2.6 西藏精准扶贫的监督考核机制
    5.3 明确西藏精准扶贫的施策路径
        5.3.1 特色产业开发:撬动农牧民脱贫致富的杠杆
        5.3.2 易地扶贫搬迁:打破恶劣生存环境的束缚
        5.3.3 生态保护扶贫:破解“富饶的贫困”陷阱
        5.3.4 大力发展教育:阻断西藏贫困的代际传递
        5.3.5 社会保障兜底:兜住西藏脱贫攻坚的底线
    5.4 西藏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阶段工作成效
        5.4.1 第六次座谈会推动西藏经济社会长足发展
        5.4.2 “三不愁三有三保障”脱贫目标基本实现
        5.4.3 西藏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的创新与发展
第6章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西藏扶贫工作的经验及启示
    6.1 中国共产党西藏扶贫工作的历史经验
        6.1.1 始终坚持党对西藏减贫事业的全面领导
        6.1.2 凝聚形成推动西藏扶贫开发的强大合力
        6.1.3 注重推动扶贫标准与减贫方略持续革新
        6.1.4 强化构建西藏工作座谈会扶贫工作机制
    6.2 中国共产党西藏扶贫实践对西藏未来减贫与发展的启示
        6.2.1 建立解决西藏相对贫困问题的长效机制
        6.2.2 更加注重激发西藏各族群众的内生动力
        6.2.3 在脱贫攻坚基础之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6.2.4 优化援藏机制助推西藏实现高质量发展
结语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后记

(2)印军战时卫勤保障理论实践及启示借鉴(论文提纲范文)

1印军作战卫勤保障理论[1]
2印军边境卫勤战备建设
3印军高原边境卫勤保障特点
4对我军高原高寒地区卫勤保障建设的启示借鉴

(3)军交运输保障力量的建设(论文提纲范文)

1军交运输保障力量建设的要求
2我军军交运输保障力量体系建设现状
3加强军交运输保障力量体系建设的对策
4结语

(4)军用物资航空集装化运输能力评价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的目的
        1.2.2 研究的意义
    1.3 基本概念
        1.3.1 军用物资
        1.3.2 集装化运输
        1.3.3 航空集装化运输
    1.4 国内外相关领域建设发展现状
        1.4.1 美军现状
        1.4.2 民航现状
        1.4.3 我军现状
    1.5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1.6 研究思路和方法
        1.6.1 研究思路
        1.6.2 研究的方法
第2章 军用物资航空集装化运输需求与保障流程
    2.1 军用物资航空集装化运输需求影响因素
        2.1.1 军事战略对军用物资航空集装化运输规模需求具有主导作用
        2.1.2 作战样式对军用物资航空集装化运输对象需求具有牵引作用
        2.1.3 军事地理对军用物资航空集装化运输范围需求具有指向作用
        2.1.4 军事部署对军用物资航空集装化运输需求具有直接动因
        2.1.5 民航资源是确定军用物资航空集装化运输规模需求的重要因素
    2.2 军用物资航空集装化运输需求基本内容
        2.2.1 “运什么”——确定军用物资航空集装化运输对象
        2.2.2 “运多少”——确定军用物资航空集装化运输规模
        2.2.3 “运多远”——确定军用物资航空集装化运输距离
    2.3 军用物资航空集装化运输保障流程
        2.3.1 军用物资航空集装化运输保障流程基本要素
        2.3.2 军用物资航空集装化运输流程主要环节
    2.4 小结
第3章 军用物资航空集装化运输体系
    3.1 军用物资航空集装化运输体系的涵义
    3.2 军用物资航空集装化运输体系构成要素
        3.2.1 基本要素
        3.2.2 组合要素
        3.2.3 辅助要素
    3.3 军用物资航空集装化运输体系结构形式
        3.3.1 描述总体构成的组织结构
        3.3.2 反映规模比例的数量结构
        3.3.3 体现任务需求的运行结构
    3.4 军用物资航空集装化运输体系基本组成
        3.4.1 保障设施体系
        3.4.2 保障装备体系
        3.4.3 保障队伍体系
        3.4.4 技术标准体系
        3.4.5 一体化保障机制
    3.5 小结
第4章 军用物资航空集装化运输保障效能评估指标体系及评估理论
    4.1 军用物资航空集装化运输体系保障效能评估原则
        4.1.1 一般原则
        4.1.2 特殊原则
    4.2 军用物资航空集装化运输体系保障效能评估对象
    4.3 军用物资航空集装化运输保障效能评估理论
        4.3.1 评估方法分析
        4.3.2 基于层次分析及模糊评判的评估理论
    4.4 评估指标体系层次分析
        4.4.1 保障设施保障能力指标
        4.4.2 保障装备保障能力指标
        4.4.3 保障队伍保障能力指标
        4.4.4 保障机制保障能力指标
        4.4.5 技术标准保障能力指标
    4.5 评估指标体系建立
        4.5.1 综合效能评价指标权重
        4.5.2 综合效能评价指标评语集及标准
    4.6 小结
第5章 军用物资航空集装化运输保障效能评估
    5.1 综合效能评价指标隶属度向量
    5.2 模糊综合评价
    5.3 评估结果分析
    5.4 体系发展建议
        5.4.1 强调整体协调,构建综合配套的组织结构
        5.4.2 注重军用物资航空集装化运输体系建设的综合效益评估
    5.5 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完成的主要工作
    6.2 下一步主要工作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
致谢

(5)军事项目综合运输优化建模与计算(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综合运输理论研究现状
        1.2.2 军事综合运输发展现状
        1.2.3 军事综合运输优化研究现状
    1.3 本文研究内容和组织结构
        1.3.1 研究内容
        1.3.2 组织结构
第二章 军事综合运输相关理论
    2.1 军事综合运输概述
        2.1.1 军事综合运输的概念
        2.1.2 军事综合运输的分类
        2.1.3 军事综合运输的特点
        2.1.4 军事综合运输的方式
    2.2 军事综合运输理论
        2.2.1 军事综合运输理论的研究内容
        2.2.2 军事综合运输的主要基础理论
    2.3 我军军事综合运输存在的主要问题
        2.3.1 体系结构性的不足较为显着
        2.3.2 管理体制不太适应职权配置
        2.3.3 法规制度建设比较落后
        2.3.4 计划管理步骤多跨区组织协调难
        2.3.5 信息化方法的支撑能力不足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军事项目综合运输建模
    3.1 军事项目运输的概念特点与影响因素
        3.1.1 军事项目运输的概念及特点
        3.1.2 军事运输的影响因素
        3.1.3 军事运输中费用的组成部分
    3.2 军事项目综合运输网络
        3.2.1 网络分析的定义及其基础
        3.2.2 军事综合运输网络分析
        3.2.3 军事综合运输网络建立
    3.3 军事项目综合运输建模
        3.3.1 问题的提出
        3.3.2 模型假设
        3.3.3 符号说明
        3.3.4 构建目标函数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参系数计算与模型算法
    4.1 参系数的计算
        4.1.1 运输费用的计算
        4.1.2 运输时间及中转时间的计算
    4.2 模型算法的选择
        4.2.1 随机搜索算法
        4.2.2 最近邻居算法
        4.2.3 遗传算法
        4.2.4 算法的比较
    4.3 遗传算法与网络优化基础
        4.3.1 遗传算法的基本原理
        4.3.2 遗传算法的运算过程
        4.3.3 遗传算法的应用步骤
        4.3.4 遗传算法在网络优化中的应用
    4.4 基于遗传算法的军事运输网络优化
        4.4.1 遗传算法解的编码和译码
        4.4.2 遗传算法的初始群体
        4.4.3 遗传算法交叉和变异规则
        4.4.4 群体的更新规则
        4.4.5 最优运输方案的产生过程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军事项目综合运输案例分析
    5.1 军事项目综合运输案例
    5.2 构建案例虚拟网络图
    5.3 算法流程
    5.4 计算结果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6)我军军事交通运输资源配置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课题研究的时代背景
    课题研究的意义
文献回顾
    国内外研究综述
    主要研究内容和论文框架
1 军事交通运输资源的概念界定
    1.1 军事交通运输资源的构成与特性
    1.2 军事交通运输资源配置优化的涵义
2 我军军事交通运输资源配置的发展现状与问题
    2.1 我军军事交通运输资源配置的现状
    2.2 我军军事交通运输资源配置存在的问题
3 军事交通运输资源配置优化的目标和路径
    3.1 影响军事交通运输资源配置优化的主要因素
    3.2 军事交通运输资源配置优化的指导原则
    3.3 军事交通运输资源配置优化的主要目标
    3.4 军民融合:军事交通运输资源配置优化的路径选择
4 军事交通运输资源军民融合配置的经济分析
    4.1 军事交通运输资源军民融合配置的均衡
    4.2 军事交通运输资源军民融合配置的成本效益分析
5 提高军事交通运输资源配置效率的策略与措施
    5.1 基本策略
    5.2 主要措施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和研究成果
致谢

(7)对交通战备建设贯彻军民融合式发展思想的几点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一、强化责任和使命意识, 确立军民融合、一体保障思想
二、深化工作机制融合, 完善组织模式、运作方式和制度安排
三、深化保障力量融合, 加快军地一体保障力量体系建设
四、深化设施功能融合, 构建通达完备的国防交通网络
五、深化信息资源融合, 提高交通运输保障指挥控制能力

(8)基于网格技术的军事虚拟物流资源优化组织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相关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2.1 网格技术应用研究现状及其趋势
        1.2.2 虚拟物流相关研究现状及其趋势
        1.2.3 军事物流相关研究现状及其趋势
        1.2.4 网格技术在军事虚拟物流领域应用研究现状及其趋势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1.4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军事虚拟物流网格架构
    2.1 军事虚拟物流网格概述
        2.1.1 军事虚拟物流网格设计背景
        2.1.2 军事虚拟物流网格的概念
    2.2 军事虚拟物流网格体系结构
        2.2.1 军事虚拟物流网格功能需求
        2.2.2 军事虚拟物流网格体系结构
    2.3 军事虚拟物流网格资源组织框架
        2.3.1 基于对等结构的军事虚拟物流网格资源分布式组织框架
        2.3.2 军事虚拟物流网格资源集成框架结构
    2.4 军事虚拟物流网格环境下的资源组合流程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军事虚拟物流资源表达与封装
    3.1 军事虚拟物流资源的表达模型
        3.1.1 军事虚拟物流资源分类体系
        3.1.2 军事虚拟物流资源视图
    3.2 军事虚拟物流资源的表达
        3.2.1 军事虚拟物流资源的信息表达结构
        3.2.2 军事虚拟物流资源的表达方法
    3.3 基于WSRF架构的军事虚拟物流软件资源服务化封装
        3.3.1 封装原理
        3.3.2 基于WSRF架构的军事虚拟物流资源服务化封装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军事虚拟物流资源组织
    4.1 军事虚拟物流资源的组织策略
    4.2 军事虚拟物流资源组织的网络结构
        4.2.1 基于一种改进的Chord覆盖网络的军事虚拟物流资源组织网络结构
        4.2.2 资源子域的动态管理
    4.3 军事虚拟物流资源/服务注册与检索
        4.3.1 军事虚拟物流资源/服务注册
        4.3.2 军事虚拟物流资源/服务检索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军事虚拟物流资源优化选择
    5.1 军事虚拟物流资源优化选择模型
    5.2 军事虚拟物流任务需求资源定义
    5.3 军事虚拟物流资源匹配
        5.3.1 军事虚拟物流资源匹配过程
        5.3.2 军事虚拟物流资源匹配算法
    5.4 军事虚拟物流资源评价
        5.4.1 军事虚拟物流资源评价指标参考体系构建
        5.4.2 军事虚拟物流资源评价方法
    5.5 军事虚拟物流资源预留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军事虚拟物流资源优化组织原型系统设计与实现
    6.1 原型系统实现架构
    6.2 主要功能模块
    6.3 系统实现流程
    6.4 原型系统实现
        6.4.1 原型系统主页面
        6.4.2 资源部署
        6.4.3 资源优化组织
        6.4.4 资源使用后评价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本文总结
    7.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期间的主要研究成果

(9)以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保障能力为牵引 大力加强战区军交运输现代化建设(论文提纲范文)

一、领会内涵, 认清特性, 打牢认知基础
    (一) 动态性。
    (二) 特质性。
    (三) 开放性。
    (四) 整体性。
二、把握规律, 科学筹划, 理清建设思路
    (一) 作战牵引, 配套建设。
    (二) 军民融合, 协调发展。
    (三) 综合运用, 一体保障。
    (四) 整体推进, 局部跃升。
三、准确定位, 明确任务, 确立总体目标
    (一) 按照保障体制向一体化推进的要求, 努力实现保障力量一体化目标。
    (二) 按照保障方法向多样化结合的要求, 努力实现投送方式立体化目标。
    (三) 按照保障方式向社会化拓展的要求, 努力实现战场交通网络化目标。
    (四) 按照保障手段向信息化迈进的要求, 努力实现指挥控制信息化目标。
    (五) 按照后勤管理向科学化转变的要求, 努力实现工作管理科学化目标。
四、结合纳入, 突出重点, 深入抓好落实
    (一) 加强指挥控制体系现代化建设。
    (二) 加强业务管理体系现代化建设。
    (三) 加强保障装备体系现代化建设。
    (四) 加强保障力量体系现代化建设。
    (五) 加强基础设施体系现代化建设。
五、创新举措, 强化领导, 确保稳步推进
    (一) 提高认识, 按职尽责。
    (二) 统筹规划, 分清主次。
    (三) 加强协调, 确保实效。
    (四) 开拓创新, 积极探索。

(10)GIS在军事综合运输最短路径优化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论文背景与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军事综合运输的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2.3 国内研究现状
        1.2.4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1.3 论文主要研究的内容
    1.4 论文技术路线图
第2章 军事综合运输的基本体系
    2.1 国防运输网与国家运输网
    2.2 我国交通运输管理体制
    2.3 军事综合运输的体系构成
        2.3.1 军事综合运输的体系要素系统
        2.3.2 军交保障一体化
    2.4 军事综合运输格局
        2.4.1 各种军事运输方式的特点与实用性
        2.4.2 各种军事运输方式的特性比较
        2.4.3 我军军事运输方式构成格局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军事综合运输最短路径优化
    3.1 军事综合运输最短路径优化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3.1.1 军事综合运输效益比
        3.1.2 军事综合运输效益
        3.1.3 军事综合运输效益指标
        3.1.4 军事综合运输最短路径优化的基本方法
    3.2 军事运输路径优化方法
        3.2.1 Dijkstra算法
        3.2.2 启发式搜索算法
        3.2.3 两种算法的比较
        3.2.4 适用于军事综合运输的一些算法
    3.3 军事综合运输优化模型
        3.3.1 广义军事综合运输时间
        3.3.2 军事综合运输最短路径优化模型
    3.4 军事综合运输货物换装作业组织
        3.4.1 预定换装站的基本要求
        3.4.2 货物换装的主要方式及组织
        3.4.3 换装站接运指挥机构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 GIS 的军事综合运输路径优化系统
    4.1 全国交通简图在MapInfo中的绘制
        4.1.1 MapInfo的特性及运用
        4.1.2 基于MapInfo的全国交通简图数据组织
        4.1.3 全国交通简图GIS地图投影及参数的设置
        4.1.4 全国交通简图的绘制
    4.2 基于MapX的军事交通数据结构的建立
        4.2.1 MapX建立军事交通数据结构原理
        4.2.2 基于MapX的全国交通简图拓扑关系的构建
        4.2.3 全国交通简图道路信息预处理
    4.3 基于GIS的军事综合运输最短路径搜索
        4.3.1 军事运输任务想定
        4.3.2 编制装载方案及运输梯队
        4.3.3 基于GIS的最短路径搜索程序实现
        4.3.4 设计程序流程、构造搜索函数
        4.3.5 输出最短路径结果
        4.3.6 生成结果的检验
    4.4 军事综合运输保障地域建立
    4.5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程序代码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他成果
致谢

四、试论构建我军新世纪综合运输体系(论文参考文献)

  • [1]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西藏扶贫工作研究[D]. 暴占杰. 吉林大学, 2021(01)
  • [2]印军战时卫勤保障理论实践及启示借鉴[J]. 韩世新,游海燕,高钰琪. 西南军医, 2021(01)
  • [3]军交运输保障力量的建设[J]. 郭凯,杨敏捷,白立恒. 军事交通学院学报, 2015(12)
  • [4]军用物资航空集装化运输能力评价体系研究[D]. 李昱. 吉林大学, 2013(12)
  • [5]军事项目综合运输优化建模与计算[D]. 张程. 中南大学, 2012(05)
  • [6]我军军事交通运输资源配置优化研究[D]. 王海清. 第四军医大学, 2012(02)
  • [7]对交通战备建设贯彻军民融合式发展思想的几点思考[J]. 刘文鸿,周言友. 国防, 2011(03)
  • [8]基于网格技术的军事虚拟物流资源优化组织关键技术研究[D]. 李建树. 中南大学, 2010(01)
  • [9]以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保障能力为牵引 大力加强战区军交运输现代化建设[J]. 左晓湖. 汽车运用, 2010(10)
  • [10]GIS在军事综合运输最短路径优化中的应用研究[D]. 祁松.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0(02)

标签:;  ;  ;  ;  ;  

论新世纪我军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