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ermella B_2对四种节肢动物的毒力活性和田间防治作用

avermella B_2对四种节肢动物的毒力活性和田间防治作用

一、阿维菌B_2对四种节肢动物的毒力活性和田间防治效果(论文文献综述)

张焱[1](2021)在《三种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制剂配方的研制及应用性能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简称甲维盐)是基于阿维菌素合成的一种新型半合成抗生素杀虫剂,具有高效、广谱、安全和残效期长等特点,广泛用于蔬菜、果树、水稻和棉花等作物上多种害虫的防治,对鳞翅目、螨类和鞘翅目害虫活性最高。甲维盐具有胃毒和触杀作用,被广泛用于十字花科蔬菜上小菜蛾的防治,然而,甲维盐目前的加工剂型主要是微乳剂和乳油,存在乳化剂和有机溶剂使用量大,防治成本高以及环境污染严重等弊端。水乳剂和悬浮剂以水为分散介质,水分散粒剂不使用有机溶剂,且避免粉尘污染,将甲维盐加工成以上3种剂型,不仅为小菜蛾防治提供了高效、安全和环保的防治药剂,同时也符合我国农药行业绿色发展的理念。本研究在对水乳剂、悬浮剂和水分散粒剂等各剂型组成成分筛选的基础上获得优化配方,测定最优配方的质量控制指标,并考察了其接触角以及对小菜蛾的防效。(1)甲维盐水乳剂优化配方及应用性能通过研究乳化剂种类、用量和乳化方法对甲维盐水乳剂形成及稳定的影响,结果表明:乳化剂种类、用量和乳化方法均能显着影响甲维盐水乳剂的形成及稳定,在此基础上获得的2%甲维盐水乳剂优化配方为:2%甲维盐,5%脂肪酸甲酯,6%Synergen848,去离子水补足至100%,该配方的质量控制指标符合FAO标准。获得的甲维盐水乳剂对甘蓝叶片的润湿效果略好于市售水乳剂,在相同使用剂量时,对小菜蛾的防效稍低于市售水乳剂。(2)甲维盐悬浮剂优化配方及应用性能在润湿分散剂和增稠剂种类筛选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设计的方法,将悬浮率、析水率和粘度作为评价指标,获得3%甲维盐悬浮剂的优化配方为:3%甲维盐,3%润湿剂Morewet EFW,4%分散剂D1008,5%乙二醇,0.2%黄原胶,1.5%硅酸镁铝,0.1%消泡剂SAG630,去离子水补足至100%。获得的甲维盐悬浮剂各项质量控制指标均合格,对甘蓝叶片的润湿效果略好于市售悬浮剂,在相同使用剂量时,对小菜蛾的防效高于市售悬浮剂。(3)甲维盐水分散粒剂优化配方及应用性能采用单因素法筛选润湿剂、分散剂、粘结剂和崩解剂,通过正交试验设计,将悬浮率、崩解时间作为评价指标,获得5%甲维盐水分散粒剂的优化配方为:5%甲维盐,4%分散剂Morewet D425,2%润湿剂Morewet EFW,3%粘结剂聚乙二醇,7%崩解剂尿素,硅藻土补足100%。获得的甲维盐水分散粒剂各项质量控制指标均合格,对甘蓝叶片的润湿效果略好于市售水分散粒剂,在相同使用剂量时,对小菜蛾的防效与市售水分散粒剂相当。

马雪[2](2021)在《三种杀虫剂亚致死浓度处理棉蚜对其主要天敌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前新疆已成为全国最大的优质棉生产基地。近年来新疆南部棉田害虫种类组成优势结构与种群消长规律发生了明显变化,棉蚜为害日趋严重。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是防治棉花蚜虫的两种主要措施。化学药剂防治棉蚜不仅可以杀死大部分棉蚜,而且会随时间推移和环境条件变化产生亚致死效应,同时基于食物链营养级上行级联效应势必对下一营养级的天敌生物产生影响。十一星瓢虫、大草蛉、棉蚜茧蜂是南疆棉田棉花蚜虫的主要天敌,对其取食亚致死浓度处理棉蚜而产生的影响目前尚缺乏系统研究。通过研究三种杀虫剂不同亚致死浓度处理的棉蚜对其天敌的影响,对改善和提高棉蚜的化学防治以及协同生物防治防控棉蚜具有重要意义。综合本文内容,研究结果如下:1.三种杀虫剂亚致死浓度对棉田棉蚜及其主要天敌种群数量的影响根据三种杀虫剂对棉蚜的毒力测定结果表明,吡蚜酮对棉蚜的毒力最高,LC25值为0.16 mg/L,LC50值为0.46 mg/L;吡虫啉对棉蚜的毒力最低,LC25值为8.60 mg/L,LC50值为22.31 mg/L;三种杀虫剂对棉蚜的毒力大小依次为:吡蚜酮>氟啶虫酰胺>吡虫啉。三种杀虫剂不同亚致死浓度均对棉蚜及其主要天敌(瓢虫科、草蛉科、蚜茧蜂科)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吡虫啉不同亚致死浓度随药剂浓度增加,对其天敌的影响越大。与吡虫啉LC25相比,吡虫啉LC50处理后,瓢虫科、蚜茧蜂科、草蛉科种群数量的明显降低。吡蚜酮LC25、LC50处理后,其天敌种群数量均呈现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氟啶虫酰胺LC25、LC50处理后棉田天敌种群数量先下降后平缓而无增加趋势。2.三种杀虫剂亚致死浓度处理棉蚜对其主要天敌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取食三种杀虫剂亚致死浓度处理的棉蚜,十一星瓢虫、大草蛉、棉蚜茧蜂的生长发育和繁殖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取食吡虫啉LC25和LC50处理的棉蚜后,十一星瓢虫幼虫发育历期较对照分别延长3.01 d和4.57 d;大草蛉取食吡虫啉LC50处理的棉蚜后,对其1~2龄幼虫发育历期影响最大,与对照相比,分别延长0.91 d和0.88 d;棉蚜茧蜂寄生经吡虫啉LC25、吡虫啉LC50、氟啶虫酰胺LC50处理后的棉蚜对其幼虫的发育历期存在明显影响,分别比对照延长0.96 d、2.64 d、2.39 d。取食吡虫啉LC25和LC50处理的棉蚜后,十一星瓢虫产卵期分别较对照缩短2.56 d和3.46 d,其单雌产卵量分别较对照下降22.40%、32.45%,孵化率较对照分别下降9.57%、17.02%;大草蛉取食吡虫啉LC25、吡虫啉LC50、氟啶虫酰胺LC50处理的棉蚜后,对其产卵期、产卵量、雌/雄成虫体重及孵化率均有显着影响,其中取食吡虫啉LC50处理的棉蚜后对其影响最大,与对照相比,其产卵期缩短了5.54 d,产卵量减少104.2粒/雌;十一星瓢虫和大草蛉取食吡蚜酮亚致死剂量处理的棉蚜,其产卵量、卵孵化率等下降不明显。3.三种杀虫剂亚致死浓度处理棉蚜对其主要天敌控害功能的影响饲喂吡虫啉和氟啶虫酰胺LC50处理的棉蚜后,对十一星瓢虫1、4龄幼虫日最大理论捕食量的影响最大,分别比对照减少了3.7头、2.33头、13.25头、7.01头。饲喂吡虫啉LC50处理的棉蚜后,对十一星瓢虫3龄幼虫捕食反应功能相关参数的影响最大,与对照相比,其瞬时攻击率降低了0.1192,处理时间从0.0085 d延长至0.0099 d,日最大理论捕食量减少了16.64头。饲喂吡虫啉LC50和氟啶虫酰胺LC50处理的棉蚜后,对大草蛉1龄幼虫捕食反应功能相关参数的影响最大,与对照相比,其瞬时攻击率分别降低了0.1070、0.1459,处理时间分别从0.0360 d延长至0.1102 d、0.0841 d,日最大理论捕食量分别减少了18.71头、15.89头。饲喂吡虫啉LC25和吡虫啉LC50处理的棉蚜后,对大草蛉2龄幼虫处理时间及日最大理论捕食量的影响最大。当寄主为吡虫啉LC50、吡蚜酮LC50、氟啶虫酰胺LC50处理的棉蚜后,与对照相比,棉蚜茧蜂瞬时攻击率分别下降了0.3191、0.1920、0.2448;处理时间从0.0057 d分别延长至0.0075 d、0.0066 d、0.0070 d;最大理论寄生量减少了42.11头、23.92头、32.58头。4.三种杀虫剂亚致死浓度处理棉蚜对其主要天敌解毒酶活性的影响以吡虫啉和氟啶虫酰胺LC50处理后的棉蚜为食物,对天敌体内Car E的活性表现出明显抑制作用,取食/寄生经氟啶虫酰胺LC25处理的棉蚜后,对其天敌体内Car E的活性具有明显的诱导作用。十一星瓢虫、大草蛉、棉蚜茧蜂取食/寄生经吡虫啉LC25和吡蚜酮LC25处理的棉蚜后,体内CYP450活性明显提高。取食/寄生经吡虫啉LC50和氟啶虫酰胺LC25、LC50处理的棉蚜后,天敌体内CYP450活性差异均不显着。三种天敌取食/寄生经较高亚致死浓度的吡虫啉和氟啶虫酰胺处理的棉蚜后,其体内GSTs活性均受到抑制。

田晓曦[3](2021)在《小菜蛾防治药剂筛选及农药减施增效作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

陈佳杰[4](2020)在《河北沧州地区苜蓿田昆虫群落动态及主要害虫防控技术》文中研究表明沧州是河北省紫花苜蓿的主产区,种植面积已达247.6 km2。随着种植面积扩大和种植年限延长,造成虫害爆发,苜蓿产量和质量大大降低,导致当地苜蓿产业发展受到严重限制。本文对河北沧州地区紫花苜蓿田间昆虫群落进行了系统调查,明确了昆虫群落组成及时序动态并分析了昆虫群落的多样性特征。同时,针对苜蓿田主要害虫开展了高效低毒杀虫剂和生防制剂的室内筛选和田间药效试验。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苜蓿田主要昆虫基本组成经过2019-2020年的取样调查,在沧州献县紫花苜蓿田调查采集到节肢动物类12585个(含蛛形纲111个)样本,隶属12目38科57种。昆虫纲10目36科55种;蛛形纲蜘蛛目1科1种,蜱螨目1科1种。从个体数量分析,缨翅目最多为3545头,占比28.17%;从物种数量分析,鳞翅目最多,有14种,占比24.56%;从科数量分析,鳞翅、半翅、双翅目最多,为6科,占比15.79%。害虫优势种为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 Hubner、苜蓿斑蚜Therioaphis Trifolii Monell、牛角花齿蓟马Odontothrips loti Haliday。天敌优势种为七星瓢虫Coccinella septempunctata、异色瓢虫Harmonis axyridis和龟纹瓢虫Propylaea japonica Thunberg。2.苜蓿田昆虫群落指标分析利用群落多样性指数对紫花苜蓿田昆虫群落结构进行了分析。5月至7月下旬,紫花苜蓿田昆虫群落的丰富度逐渐增加,7~8月达到高峰,8月下旬逐渐下降。多样性随丰富度的变化而变化,6月份和8月份多样性指数最高,大于2;7月下旬至8月上旬由于苜蓿斑蚜和牛角花齿蓟马群体规模巨大,群落集中性指数较高,达0.2554;9月中旬随着群落丰富度降低,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均降低。3.苜蓿田间主要害虫种群消长关系调查明确了苜蓿田3种害虫的发生规律。苜蓿斑蚜于5月下旬开始发生,于6月中下旬达第一个高峰期,严重危害了苜蓿第二茬的产量和品质,8月初达第二高峰期,随后由于天气影响虫量开始减少;牛角花齿蓟马于6~8月出现两个高峰期,其发生与苜蓿花期基本吻合;棉铃虫5月份开始活动,8月上旬,数量达到高峰期,平均每百株35头。4.不同杀虫剂防治牛角花齿蓟马和苜蓿斑蚜的药剂筛选浸叶法对牛角花齿蓟马和苜蓿斑蚜进行杀虫活性测定,结果表明,供试药剂中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对牛角花齿蓟马的防效较高,8%高效氯氰菊酯微乳剂对苜蓿斑蚜防效较高。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70%啶虫脒水分散粒剂和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对蓟马均有较高的防治效果,0.6%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和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对蚜虫有较高的防治效果,差异不显着。5.不同菌株对苜蓿斑蚜的室内筛选以球孢白僵菌和金龟子绿僵菌为研究对象,对苜蓿斑蚜进行杀虫活性测定,不同菌株处理1~7 d均表现一定的致病力。采用孢子浓度1 ×108个孢子/mL菌悬液进行半致死时间统计,结果表明,致病力最快的是球孢白僵菌B094,半致死时间是2.721 d;采用不同孢子悬浮液浓度梯度处理,72 h时,各菌株的半致死浓度差异显着,金龟子绿僵菌菌株202的半致死浓度最低,为0.5×104个孢子/mL。6.不同杀虫剂处理对苜蓿斑蚜相关酶活性的影响5种杀虫剂处理苜蓿斑蚜结果发现,8%高效氯氰菊酯微乳剂处理后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乙酰胆碱酯酶的酶活力在12 h时与对照相比均被抑制,24 h被激活升高;70%啶虫脒水分散粒剂处理的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乙酰胆碱酯酶的酶活力与对照相比均升高,且过氧化物酶、乙酰胆碱酯酶在处理36 h时酶活性升高最明显,均与对照呈现显着性差异(P<0.05);0.5%苦参碱水剂、0.6%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70%啶虫脒水分散粒剂处理后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乙酰胆碱酯酶的酶活力与对照组相比呈先升高后降低的波动变化现象。本研究中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0.6%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70%啶虫脒水分散粒剂处理后12 h的谷胱甘肽S-转移酶显着高于对照组,随时间的延长,体内酶活性持续升高,直到36h酶活性被抑制,酶活力降低。

林海蔚,韩慧霖,罗茵,马千里,张志祥[5](2020)在《阿维菌素B2a衍生物类皮雷菌素对草地贪夜蛾的室内毒力》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测定不同浓度的类皮雷菌素对草地贪夜蛾的生物活性,为草地贪夜蛾的绿色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于室内用不同浓度(0、0.25、0.50、1.00、2.00和4.00 mg/L)类皮雷菌素药液浸泡过的玉米叶片分别喂食10头草地贪夜蛾2龄幼虫,3次重复;于处理前和处理后24、48 h测量幼虫的体重、体长等指标,观察记录幼虫的死亡情况,研究类皮雷菌素对草地贪夜蛾2龄幼虫生长的影响。【结果】在室内条件下,用不同浓度的类皮雷菌素药液浸泡过的玉米叶片喂食草地贪夜蛾2龄幼虫24和48 h后,2龄幼虫的死亡率随药液浓度的增大而上升,其中4.00 mg/L类皮雷菌素药液处理24 h后草地贪夜蛾2龄幼虫的体长增长率为-1.06%、体长增长抑制率为120.88%、平均取食叶面积为4.67 mm2、取食抑制率为39.13%,处理24和48 h后草地贪夜蛾2龄幼虫的体重增长抑制率分别为19.03%和56.07%。【结论】类皮雷菌素对草地贪夜蛾的体长、体重和取食量均有抑制作用,在草地贪夜蛾的防控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高越[6](2020)在《转cry1Ab基因玉米对非靶标节肢动物多样性的影响及抗虫性的评价》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了评价转cry1Ab基因玉米的生态安全性,本研究采用直接观察法和陷阱法对两个生长季转基因抗虫玉米田和非转基因玉米田的非靶标节肢动物种类和数量进行了调查和统计,分析了转基因抗虫玉米对田间非靶标节肢动物多样性的影响。为了评价转cry1Ab基因玉米的抗虫性,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测定了转基因抗虫玉米不同时期和不同组织的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Bt)Cry1Ab蛋白含量,明确了转基因抗虫玉米的Bt Cry1Ab蛋白的时空表达规律;同时在田间和室内分别用亚洲玉米螟、棉铃虫和粘虫的初孵幼虫对转基因抗虫玉米的抗虫性进行了测定。主要结果如下:1.在2018年和2019年两个玉米生长季度,利用直接观察法与陷阱法对转基因抗虫玉米田和非转基因玉米田的非靶标节肢动物种类和数量进行了系统调查,结果表明两个生长季中,转基因抗虫玉米田非靶标节肢动物总数量、物种总数、生物多样性指数、均匀性指数和优势集中性指数与非转基因玉米田相比均无显着差异。2.转基因抗虫玉米的Cry1Ab蛋白测定结果表明,在玉米不同的生长时期,Cry1Ab蛋白在灌浆期的含量最高,其次为苗期、吐丝期、拔节期和喇叭口期。以功能叶为例,灌浆期的功能叶Cry1Ab蛋白含量为827.62 ng/g,苗期与吐丝期的Cry1Ab蛋白量基本相同,为580.00 ng/g左右,拔节期与喇叭口期的Cry1Ab蛋白含量为300.00 ng/g。在玉米同一时期的不同组织器官中,Cry1Ab蛋白在根部的含量最高,功能叶次之,茎部最低。以吐丝期为例,根部的Cry1Ab蛋白量为1528.27 ng/g,功能叶的Cry1Ab蛋白含量为578.40 ng/g,茎部的Cry1Ab蛋白含量为421.58 ng/g。玉米生长发育后期,由于生长中心的转变,籽粒的Cry1Ab蛋白含量相对较低,完熟期籽粒Cry1Ab 蛋白含量为 251.95 ng/g。3.利用田间接虫法与室内生测法测定了转基因抗虫玉米对于三种玉米害虫的抗性,结果表明,田间转基因抗虫玉米对亚洲玉米螟、粘虫和棉铃虫的抗性等级均为高抗,抗性显着高于其对应的非转基因玉米。室内生测结果表明,转基因抗虫玉米对亚洲玉米螟初孵幼虫具有较强的抗性,3d的死亡率均为70%以上。转基因抗虫玉米的叶片与籽粒对棉铃虫初孵幼虫抗性较高,3d的死亡率为80%以上。花丝对棉铃虫初孵幼虫只有中等抗性,3d死亡率只有50%。转基因抗虫玉米对于粘虫初孵幼虫致死作用虽然较小,但能较好地抑制其生长发育,出现明显体重抑制现象。取食转基因抗虫玉米的初孵粘虫7 d的平均重量为5.90±1.73 mg,而取食非转基因玉米的初孵粘虫7 d的平均重量为62.00±5.24 mg,体重抑制率为90.48%。

母小庆[7](2020)在《梨小食心虫与苹果蠹蛾种间竞争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梨小食心虫(Grapholitha molesta)与苹果蠹蛾(Cydia pomonella)是果树上的重要的两种蛀果害虫,主要以幼虫孵化钻入果实内部取食蛀食果实危害,对果实的品质和产量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梨小食心虫和苹果蠹蛾在果园混合发生,有着相同的生态位。新疆是重要的林果基地,果树栽培面积很大,因食心虫的为害造成巨大经济损失。本论文以梨小食心虫与苹果蠹蛾为研究对象,通过资源竞争能力(食物)、环境条件适应性及不同类型农药适应对策等关键因素入手,结合系统的田间跟踪调查,拟从食物资源占有顺序、生殖干扰、食心虫间的种间互作效应等角度研究梨小食心虫和苹果蠹蛾的种间竞争以期揭示两种害虫之间的竞争替代机制。具体研究结果如下:1.不同果园梨小食心虫与苹果蠹蛾种群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在桃园中梨小食心虫为优势种群,苹果园中苹果蠹蛾种群数量较多,且与梨小食心虫交替发生。梨小食心虫在新疆石河子地区一年中的发生时间为4月到8月,一年中梨小食心虫可以发生3代。苹果蠹蛾一年中发生时间在4月下旬到9月,一年中发生3代。梨小食心虫每年出现的时间早于苹果蠹蛾,苹果蠹蛾存活的时间长于梨小食心虫。2.温度对梨小食心虫与苹果蠹蛾生长发育的影响研究表明:梨小食心虫的发育速度在22-34℃之间不断增长,在25℃时,梨小食心虫的净增殖率达到最大;而苹果蠹蛾在温度超过31℃时,生长发育时间延长,在28℃时净增殖率最大;在22-34℃的温度范围内,梨小食心虫的生长发育时间均快于苹果蠹蛾,世代平均周期均少于苹果蠹蛾。说明温度会抑制苹果蠹蛾的发育,而对梨小食心虫造成的影响小。3.梨小食心虫与苹果蠹蛾在不同寄主、不同密度的的生长发育有明显不同:取食7401的梨小食心虫和苹果蠹蛾的种群比取食红富士的生长发育时间更短,发育更快;随着种群密度的增加,两种食心虫的生长发育时间缩短。苹果蠹蛾种群的发育时间均比梨小食心虫长,种群加倍时间均少于梨小食心虫。4.梨小食心虫与苹果蠹蛾种群相互干扰试验表明:梨小食心虫和苹果蠹蛾混合种群的产卵量、化蛹数与成虫数均明显小于单独种群的产卵数、化蛹数和成虫数。混合种群随着种群密度的增加,梨小食心虫成虫数明显多于苹果蠹蛾。说明梨小食心虫与苹果蠹蛾之间竞争激烈,在一定的时间与食物资源的情况下,梨小食心虫在竞争中占优势。5.梨小食心虫与苹果蠹蛾为害对苹果果实防御酶活性研究结果表明:寄主果实受到食心虫危害后,寄主体内的蛋白质含量、SOD活力、POD活力和CAT活力均上升。梨小食心虫与苹果蠹蛾单独取食时,寄主体内的蛋白质含量、SOD活力、POD活力和CAT活力无明显差异。而梨小食心虫与苹果蠹蛾混合取食后,寄主体内防御酶的活性明显高于单独取食的处理(P<0.05)。6.梨小食心虫与苹果蠹蛾对不同作用机制的药剂适应性研究表明:四氯虫酰胺、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钠、高效氯氰菊酯、阿维菌素、烯啶虫胺、呋虫胺、和啶虫脒对梨小食心虫的致死中浓度均小于苹果蠹蛾,说明苹果蠹蛾对药剂的耐受性更高。

程沈航[8](2020)在《农药对胡瓜钝绥螨的风险评估及甲维盐的胁迫效应机制》文中提出胡瓜钝绥螨是农田中重要的非靶标节肢动物(non-target arthropods,NTAs),能够作为捕食性天敌生物,防控朱砂叶螨、二斑叶螨等害螨。当前,人们为了追求农作物的高产量高收益,大量喷施农药,在控制靶标有害生物的同时也会使胡瓜钝绥螨等有益生物及生态环境受到影响。因此,开展农药对胡瓜钝绥螨的风险评估研究,并筛选对NTAs和靶标害虫具有高度选择性的药剂,从而达到农药减量化,对保护NTAs的生物功能及生态环境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本研究首先选择胡瓜钝绥螨和其捕食对象朱砂叶螨进行研究,建立毒性效应测试方法,测试了25种常用农药对2种物种的毒性差异,筛选出了对胡瓜钝绥螨和朱砂叶螨具有高度选择性的药剂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简称甲维盐),并进行了风险评估,采用物种敏感度模型对多种NTAs的敏感度进行分析,明确了胡瓜钝绥螨在NTAs中的敏感性地位。在此基础上,为探索甲维盐的胁迫效应机理,本研究建立了两性生命表模型,获得生长发育参数,从种群层面评估甲维盐对胡瓜钝绥螨的长期毒性效应;通过表皮穿透和酶活测定,从生化角度分析甲维盐的胁迫效应影响;通过转录组和代谢组测定,从微观层面上,找到了表达代谢酶和保护酶相对应的基因和代谢通路。本研究及成果对相关农药品种研发,及国内外农药对NATs的研究从宏观到微观,从体系到具体的方法都有很好的导向作用。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25种农药对胡瓜钝绥螨和朱砂叶螨的毒性效应采用叶盘喷雾法测定了25种常用农药对胡瓜钝绥螨和朱砂叶螨的急性毒性影响。发现胡瓜钝绥螨和害螨朱砂叶螨对抗生素类杀虫剂甲维盐和阿维菌素的耐药性具有明显的差异,其差异倍数达到了883倍和622倍;新烟碱类杀虫剂对两种试虫的选择性不明显,差异倍数在0.58~2.00倍;有机磷类杀虫剂乐果和马拉硫磷对两种试虫的选择性相反;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对两种试虫毒性差异倍数在0.04~2.37倍,且多数表现为对胡瓜钝绥螨毒性更强。综合认为,抗生素类杀虫剂甲维盐和阿维菌素对胡瓜钝绥螨和害螨朱砂叶螨具有高度的选择性。(2)25种农药对天敌胡瓜钝绥螨的生态风险评估采用我国农药登记环境风险评估指南标准体系,评估25种农药对天敌胡瓜钝绥螨的生态风险。发现在农田内暴露场景下,抗生素类和新烟碱类杀虫剂对胡瓜钝绥螨表现为低风险(HQ<5),有机磷类和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对胡瓜钝绥螨表现出高风险性(HQ>5);在农田外暴露场景下,多数农药品种对胡瓜钝绥螨都表现出低风险,但是联苯菊酯和马拉硫磷对农田外风险不可接受;一些杀螨剂如螺螨酯、螺虫乙酯、炔螨特和哒螨灵等属于低风险药剂。(3)13种NTAs对5种农药的物种敏感度分布采用种群敏感性分布模型,进行了包括胡瓜钝绥螨在内的13种NTAs对5种农药的物种敏感度比较。结果为13种NTAs对不同类型的药剂敏感性差异较大,表现为NTAs对有机磷类药剂乐果、拟除虫菊酯类药剂联苯菊酯和新烟碱类药剂吡虫啉的敏感性要大于抗生素类药剂阿维菌素和甲维盐。在寄生类天敌中,表现为松毛虫赤眼蜂相比螟黄赤眼蜂和玉米螟赤眼蜂都更为敏感,烟蚜茧蜂的敏感性较差;在捕食性天敌中,总体上表现为七星瓢虫的敏感性要高于捕食螨、小花蝽等。在低风险药剂选择方面,甲维盐在低剂量下就可以控制80%以上的害虫,同时对NTAs的潜在影响比例为32.5%。(4)甲维盐对胡瓜钝绥螨的生长发育和种群参数的影响通过模拟自然条件,室内采用喷雾法处理若螨,建立实验种群两性生命表,观察甲维盐对胡瓜钝绥螨全生命周期发育历期参数等的影响作用。发现甲维盐浓度升高能够缩短胡瓜钝绥螨的寿命和成螨产卵前期,减少雌螨产卵量。净增值率R0和平均世代周期T都会下降,内禀增长率r和周限增长率λ则下降不明显,胡瓜钝绥螨种群增长虽然低于健康种群,但整体上仍呈现上升趋势,且雄螨比雌螨更容易受到影响。(5)甲维盐对胡瓜钝绥螨的表皮穿透和相关酶系的诱导效应通过甲维盐在朱砂叶螨和胡瓜钝绥螨体内的含量测定及代谢酶和保护酶的酶活测定,发现表皮穿透力并不是导致这两种生物体对甲维盐敏感性差异较大的主要原因;甲维盐处理后,胡瓜钝绥螨体内解毒代谢酶GST、Car E、Ach E和保护酶POD的比活力降低,相关保护酶SOD和CAT比活力增大。表明SOD和CAT在胡瓜钝绥螨受到甲维盐胁迫后参与了生理活动的保护机制。(6)甲维盐胁迫下胡瓜钝绥螨的转录组学分析采用Illumina RNA-seq测序技术分析了经甲维盐胁迫下对胡瓜钝绥螨基因层面的影响。转录组差异表达结果显示,在田间剂量下,有1035个基因有显着的表达差异,其中上调基因和下调基因分别为510和525个。P450、GST和Ach E家族上调基因分别为1、1和2个,下调基因分别为5、12和2个,Car E下调基因1个,没有上调基因;POD家族上调和下调的基因各1个;SOD家族有2个上调基因,CAT家族有1个上调基因;靶标基因GABACl有3个上调基因,2个下调基因;Glu Cl的2条差异基因都表现为上调基因。对筛选的靶标基因进行了Q-PCR验证,结果和测序结果相吻合,同时对关键酶基因的表达量和表观酶活力进行比较,找到了相对应的酶系基因。(7)甲维盐胁迫下胡瓜钝绥螨的代谢组学分析利用液质联用系统LC-MS技术对暴露于甲维盐田间剂量下的胡瓜钝绥螨进行全组分代谢组学分析,共检测出318个可注释的代谢产物,其中79种具有差异的代谢产物,上调33个,下调46个;主要差异代谢产物体现在8-9-环氧二十碳三烯酸、四氢生物蝶呤和L-3-羟基犬尿氨酸等物质,主要的差异代谢通路体现在氨酰基-t RNA生物合成途径、苯丙氨酸代谢途径、氮素代谢代谢途径等。

于士将[9](2020)在《柑橘全爪螨对双甲脒抗性的分子机制》文中指出柑橘全爪螨(Panonychus citri)为世界性柑橘害螨,在中国季节性爆发的现象越来越频繁,主要原因在于果园害螨种群动态监控不得当,缺乏预警机制,加之杀螨剂使用不规范所造成的害螨抗药性问题,使得化学防控效果减弱。柑橘全爪螨已对联苯肼酯、螺螨酯、阿维菌素、噻螨酮等多种化学杀螨剂产生不同程度抗性。由于新型、高效杀螨剂市场更新迭代过慢,目前已经难以满足生产者对害螨有效防控的要求。双甲脒为一种广谱性杀虫/螨剂,常用于家畜、宠物表皮寄生虫防治,此外,该药剂对蚜虫、木虱、蜱虫,害螨也表现出良好的致死效果,近年来常用于防控柑橘全爪螨,以缓解其他类型杀螨剂由于抗药性造成的防效下降问题。根据杀虫剂抗性执行委员会(Insecticide Resistance Action Committee,IRAC)分类,双甲脒属于章鱼胺受体激动剂,主要作用于章鱼胺受体,刺激害虫不断产生兴奋而死。目前对该药剂抗性机理研究主要集中在寄生蜱虫β-adrenergic章鱼胺受体和OCT/Tyr受体基因突变,单胺氧化酶(MO)及ABC转运蛋白活性的改变等。而叶螨科害螨对双甲脒的抗性分子机制,还未有学者报道。为了更好地监控和延缓害螨对双甲脒抗药性,在敏感品系的基础上,通过室内长期药剂筛选,获得柑橘全爪螨双甲脒抗性品系,并通过抗性遗传分析、基因组重测序、比较转录组、RNAi以及真核蛋白表达等遗传及分子生物学技术,从代谢及靶标抗性两个方面,探究柑橘全爪螨对双甲脒的抗药性分子机制,为后续柑橘全爪螨抗药性治理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柑橘全爪螨对双甲脒的抗性遗传方式在室内对柑橘全爪螨进行持续筛选,获得柑橘全爪螨双甲脒抗性品系,LC50值为2361.45 mg L-1,抗性倍数达到81.35倍。进一步对柑橘全爪螨敏感品系与抗性品系进行杂交,子代F1SS♀×RS♂的D值为0.11,F1 RS♀×SS♂的D值为0.06,两者均介于0-1之间;正、反交F1代剂量-死亡率曲线重合,抗性性状没有受到细胞质遗传物质的影响;对回交后代的剂量-期望反应值进行评估,发现与实际值具有显着差异,以上结果说明柑橘全爪螨双甲脒抗性性状属于常染色体上多基因控制的非完全显性遗传。2.柑橘全爪螨基因组测序通过第二代Illumina Hiseq测序平台完成了柑橘全爪螨基因组调研图分析,并通过第三代Nanopore测序平台完成了柑橘全爪螨基因组高质量的组装和注释。柑橘全爪螨基因组组装大小约83.97 Mb(Gene Bank Accession Number:JAAABK000000000),包含144条Contigs,Contig N50约为1.81 Mb,GC含量31.33%,Gap total length为0,由于Contig N50足够大,因此没有进行Scaffold组装。二代测序reads比对率评估、BUSCO完整性评估和CEGMA完整性评估表明,基因组组装质量良好。基因组结构预测获得11,577个基因,平均基因长度3924.13 bp,平均外显子长度2003.09 bp,平均内含子长度1921.04 bp。有10,940个基因在GO、KOG、KEGG、Swissprot、nr等数据库获得功能注释。3.BSA性状定位柑橘全爪螨基因组包含5个章鱼胺受体相关基因:EVM0004493.1、EVM0000696.1、EVM0005310.1、EVM0003022.1、EVM0010902.1。系统发育分析显示,上述基因分别与α-adrenergic-like、β-adrenergic-like和章鱼胺/酪胺(OCT/Tyr)三个类型的章鱼胺受体簇集在一块。抗敏基因比对未发现微小扇头蜱中报道的I/F非同义突变,但EVM0010902.1和EVM0004493.1基因m RNA表达量抗性品系显着低于敏感品系。进一步采用BSA(Bulked Segregant Analysis)性状定位探究柑橘全爪螨对双甲脒的靶标突变基因。对亲本和子代4个极端性状样本进行基因组重测序,共获得76.86 Gbp数据(SRA Accession Number:PRJNA600137),平均覆盖深度为205.50倍。敏感亲本和抗性亲本之间存在66,718个SNP位点,子代之间存在68,285个SNPs位点。通过SNP-index和ED两种方法对SNP和性状进行关联分析,亲本和后代共有且与性状相关的SNPs有38个,7个位于contig00002,31个位于contig00033,包括29个NON_SYNONYMOUS_CODING和9个UTR_5_PRIME,其中与性状相关度最高的SNP位于β-2R章鱼胺受体EVM0004493.1基因中,T碱基突变为C碱基,该位点位于基因5’UTR区第752碱基处(T752C)。m RNA二级结构预测发现,碱基突变后,β-2R章鱼胺受体m RNA二级结构上游区域,一条长茎环变为3个短发夹结构。柑橘全爪螨田间种群同样存在T752C突变,且双甲脒抗性倍数与突变频率之间存在相关性,相关系数为94.40%。4.双甲脒解毒相关基因筛查增效试验结果表明,抗性品系(RS)经PBO、DEM、DEF处理后,双甲脒对柑橘全爪螨的毒力值分别为711.53 mg L-1、1441.51 mg L-1、906.39 mg L-1,与对照组LC50相比较,增效比SR分别为2.71、1.34、2.13,PBO与DEF对双甲脒的增效作用明显,SR均大于2,增效剂对应的靶标为细胞色素P450和酯酶,表明这两类酶系对双甲脒的代谢解毒具有一定作用。增效剂DEM对应的靶标解毒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Glutathione S-transferases,GSTs)对双甲脒的代谢解毒作用不明显。在基因组水平对柑橘全爪螨代谢相关基因进行了筛查,发现柑橘全爪螨基因组包含54个P450s、20个GSTs、46条羧酸酯酶家族基因、92个ABC转运蛋白基因、80个主要易化子超家族、16个脂笼蛋白和39个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比较转录组分析发现,敏感品系和抗性品系存在748条差异表达基因,其中代谢相关基因有23条,包含P450s、CCEs、ABC转运蛋白,未发现GSTs,与增效试验结果一致。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显示,柑橘全爪螨P450 4C1(c22254.graph_c0)、ABCG23(c23311.graph_c0)和Ach E4(c17984.graph_c0)基因在抗性品系及双甲脒胁迫下,上调表达明显。5.解毒相关基因功能分析进一步通过RNAi和真核蛋白表达系统对柑橘全爪螨3个解毒候选基因P4504C1、Ach E4和ABCG23进行功能验证。柑橘全爪螨饲喂500 ng/μL ds RNA后,与对照组相比,P4504C1、Ach E4和ABCG23 m 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下调了42.90%,33.37%和70.56%。基因沉默后,经过双甲脒处理,抗性品系校正死亡率分别为66.26%,58.78%,67.45%,相比于对照组上升了15.07%,7.59%,16.26%。以上结果表明P4504C1、Ach E4和ABCG23基因对双甲脒的代谢解毒具有一定作用。通过草地贪夜蛾Sf21无细胞表达系统对P4504C1和Ach E4两种功能蛋白进行表达合成。2个基因完整开放阅读框成功克隆,以p F25K为基础,成功构建重组质粒p F25K::P4504C1和p F25K::Ach E4表达载体。SDS-PAGE电泳后,在激光成像仪下,P4504C1蛋白和Ach E4蛋白均出现特异性的荧光条带,位置位于53-70 KDa之间,说明蛋白质表达成功,为后续双甲脒的体外代谢实验提供了酶源。

刘广[10](2020)在《阿维菌素纳米囊的制备及对黄瓜根结线虫病防治作用》文中研究指明根结线虫病是危害农作物的重要病害,每年给全球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随着我国保护地蔬菜面积不断增加,根结线虫病的发生和危害也逐年加重。目前,根结线虫病以化学防治为主,阿维菌素是最常用的登记药剂。前期研究发现,在利用阿维菌素微囊悬浮剂随水施药时,受土壤吸附和过滤的影响,其在作物根系周围土壤中难以分布均匀,而影响实际使用效果,并且造成农药的浪费和环境污染。本研究以木质素修饰的环氧树脂聚合物为纳米载体,采用反相乳化界面聚合技术成功制备阿维菌素纳米囊悬浮剂。通过理化性质表征、生物活性、荧光示踪、土壤分布检测等试验研究了纳米囊与线虫、土壤和植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利用盆栽和田间试验验证了阿维菌素纳米囊防治蔬菜根结线虫病的应用效果。主要结果如下:1.采用反相乳化界面聚合法,利用木质素修饰的环氧树脂聚合物为纳米载体,成功制备了阿维菌素纳米囊(NC)。SEM和TEM图像显示纳米囊为光滑的球体,平均粒径大小为141.5nm,包封率为93.4%。FTIR分析和Zeta电位分析表明环氧树脂的环氧环在DMP的催化作用下断裂交联形成聚合物,阿维菌素与囊壳不发生反应,而木质素磺酸钠可能物理性嵌入到囊壳上,导致纳米囊带有较高的负电荷。相比常规尺寸的微胶囊(MC,平均粒径4.4μm),纳米囊有更快的释放速率,18h后的累计释放率达到73.3%,而微囊悬浮剂仅为48.4%。2.通过生测试验测定了阿维菌素纳米囊(NC)与其它三种剂型(悬浮剂SC、微乳ME、微囊悬浮剂MC)阿维菌素对南方根结线虫二龄幼虫(J2)的毒力及对卵孵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纳米囊对线虫的毒力高于其他剂型制剂;其中NC的LC50为0.96mg/L,SC、ME和MC的LC50分别为1.43mg/L、1.27mg/L和4.46mg/L。在0.05-0.2 mg/L处理浓度下,NC处理的卵孵化率低于其他剂型制剂处理。3.利用荧光示踪试验研究了药剂在线虫和植物根系中的渗透性。结果表明了纳米颗粒可渗透进入南方根结线虫和铃薯腐烂茎线虫体内,并且也可以进入到黄瓜根系。同样情况下,MC与ME则被阻挡在根系外。而对黄瓜根系的保护作用试验表明,NC能降低南方根结线虫对黄瓜根系的侵染,根结指数显着低于阿维菌素其它剂型制剂。4.通过土壤吸附、土柱淋溶、土壤薄板层析及扇形土柱分布试验,研究了4种剂型阿维菌素在土壤中的吸附、淋溶及分布特性。结果表明,NC明显降低了阿维菌在土壤中的吸附系数,在垂直5-20 cm处和水平3-18 cm处,阿维菌素的浓度要显着高于SC、ME和MC。阿维菌素纳米化后,显着降低了土壤对阿维菌素的吸附作用,再加上纳米颗粒尺寸优势,使得NC在土壤中更易随水移动,提高了阿维菌素在土壤的分布范围,扩大对根系的有效保护范围。5.利用盆栽试验和田间试验验证了阿维菌素纳米囊对黄瓜植株的安全性和对蔬菜根结线虫病的防治效果。盆栽试验中,在15 mg a.i./株的施药剂量下,NC的防效最高为83.0%,显着高于SC、ME和MC处理,且NC处理对黄瓜植株安全。田间试验中,NC处理在滴灌和灌根两种施药方式下60d的防效均超过80%,90d的防效超过70%,比其它剂型阿维菌素制剂处理高出20-40%。以上结果表明,阿维菌素环氧树脂纳米囊提高了农药利用率,在防治作物根结线虫病方面具有良好的开发与应用前景。

二、阿维菌B_2对四种节肢动物的毒力活性和田间防治效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阿维菌B_2对四种节肢动物的毒力活性和田间防治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1)三种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制剂配方的研制及应用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农药对于粮食生产的重要性
    2 农药使用带来的问题
    3 我国农药剂型加工的现状
        3.1 乳油
        3.2 可湿性粉剂
        3.3 微乳剂
        3.4 水乳剂
        3.5 悬浮剂
        3.6 水分散粒剂
    4 小菜蛾为害及其防治
        4.1 小菜蛾的发生与为害
        4.2 小菜蛾的防治措施
    5 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
        5.1 简介
        5.2 现有加工剂型
    6 研究目的和内容
        6.1 研究目的
        6.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甲维盐水乳剂配方研制及应用性能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仪器与试剂
        1.2 水乳剂制备
        1.3 外观观察
        1.4 液滴平均粒径测定
        1.5 热分析
        1.6 接触角测定
        1.7 田间药效
    2 结果与分析
        2.1 水乳剂优化配方筛选
        2.2 水乳剂的润湿行为
        2.3 水乳剂田间药效
    3 小结
第三章 甲维盐悬浮剂配方研制及应用性能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仪器与试剂
        1.2 悬浮剂制备
        1.3 悬浮剂优化配方筛选
        1.4 悬浮剂质量指标评价方法
        1.5 接触角测定
        1.6 田间药效
    2 结果与分析
        2.1 悬浮剂优化配方筛选
        2.2 悬浮剂的润湿行为
        2.3 悬浮剂田间药效
    3 小结
第四章 甲维盐水分散粒剂配方研制及应用性能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仪器与试剂
        1.2 水分散粒剂制备
        1.3 崩解时间测定
        1.4 悬浮率测定
        1.5 接触角测定
        1.6 田间药效
    2 结果与分析
        2.1 水分散粒剂优化配方筛选
        2.2 水分散粒剂的润湿行为
        2.3 水分散粒剂田间药效
    3 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讨论
    1 结论
        1.1 2%甲维盐水乳剂配方研制及应用性能研究
        1.2 3%甲维盐悬浮剂配方研制及应用性能研究
        1.3 5%甲维盐水分散粒剂配方研制及应用性能研究
    2 讨论
        2.1 小菜蛾化学防治药剂的选择
        2.2 农药剂型发展方向
        2.3 制剂配方筛选和优化的方法
参考文献
致谢

(2)三种杀虫剂亚致死浓度处理棉蚜对其主要天敌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杀虫剂的亚致死浓度
    1.2 棉蚜的化学防治及抗药性研究进展
    1.3 棉田天敌在自然环境中的生防优势
        1.3.1 棉田捕食性天敌对棉蚜的控制作用
        1.3.2 棉田寄生性天敌对棉蚜的控制作用
    1.4 杀虫剂亚致死浓度对昆虫的影响研究进展
        1.4.1 杀虫剂亚致死浓度对害虫的影响
        1.4.2 杀虫剂亚致死浓度对天敌的影响
    1.5 三种杀虫剂的作用特点及其在防治害虫的作用
        1.5.1 吡虫啉
        1.5.2 吡蚜酮
        1.5.3 氟啶虫酰胺
    1.6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第2章 三种杀虫剂亚致死浓度对棉蚜及其主要天敌田间种群数量的影响
    2.1 材料和方法
        2.1.1 试验材料
        2.1.2 试验地点
        2.1.3 试验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2.1 三种杀虫剂对棉蚜的毒力和亚致死浓度的确定
        2.2.2 三种杀虫剂亚致死浓度对棉蚜及其主要天敌田间种群数量的影响
    2.3 小结与讨论
第3章 三种杀虫剂亚致死浓度处理棉蚜对其主要天敌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
    3.1 材料与方法
        3.1.1 供试虫源
        3.1.2 供试药剂
        3.1.3 测定方法
        3.1.4 数据处理
    3.2 结果与分析
        3.2.1 十一星瓢虫取食三种杀虫剂亚致死浓度处理棉蚜对其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
        3.2.2 大草蛉取食三种杀虫剂亚致死浓度处理棉蚜对其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
        3.2.3 三种杀虫剂亚致死浓度处理棉蚜对棉蚜茧蜂发育历期的影响
    3.3 小结与讨论
第4章 三种杀虫剂亚致死浓度处理棉蚜对其主要天敌控害功能的影响
    4.1 材料与方法
        4.1.1 供试虫源
        4.1.2 供试药剂
        4.1.3 测定方法
        4.1.4 数据处理
    4.2 结果与分析
        4.2.1 三种杀虫剂亚致死浓度处理棉蚜对十一星瓢虫捕食功能反应的影响
        4.2.2 三种杀虫剂亚致死浓度处理棉蚜对大草蛉捕食功能反应的影响
        4.2.3 三种杀虫剂亚致死浓度处理棉蚜对棉蚜茧蜂寄生功能的影响
    4.3 小结与讨论
第5章 三种杀虫剂亚致死浓度处理棉蚜对其主要天敌解毒酶活性的影响
    5.1 材料与方法
        5.1.1 供试虫源
        5.1.2 供试药剂及仪器
        5.1.3 测定方法
        5.1.4 数据处理
    5.2 结果与分析
        5.2.1 三种杀虫剂亚致死浓度处理棉蚜对十一星瓢虫解毒酶活性的影响
        5.2.2 三种杀虫剂亚致死浓度处理棉蚜对大草蛉解毒酶活性的影响
        5.2.3 三种杀虫剂亚致死浓度处理棉蚜对棉蚜茧蜂解毒酶活性的影响
    5.3 小结与讨论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1.1 三种杀虫剂亚致死浓度施于田间对棉蚜及其主要天敌种群数量的影响
        6.1.2 三种杀虫剂亚致死浓度处理棉蚜对其主要天敌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
        6.1.3 三种杀虫剂亚致死浓度处理棉蚜对其主要天敌控害功能的影响
        6.1.4 三种杀虫剂亚致死浓度处理棉蚜对其主要天敌解毒酶活性的影响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4)河北沧州地区苜蓿田昆虫群落动态及主要害虫防控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苜蓿害虫研究概况
        1.1.1 苜蓿害虫
        1.1.2 苜蓿害虫的危害现状
        1.1.3 苜蓿田主要害虫危害特点及发生规律
    1.2 苜蓿田群落生态
        1.2.1 群落生态学的概念及意义
        1.2.2 群落生态学的研究内容
        1.2.3 苜蓿田群落生态多样性
    1.3 苜蓿田害虫综合防控方法
        1.3.1 化学药剂防治
        1.3.2 生物防治
        1.3.3 物理防治
        1.3.4 农业防治
    1.4 昆虫酶系统研究现状
        1.4.1 昆虫解毒酶研究进展
        1.4.2 昆虫保护酶研究进展
    1.5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 材料和方法
    2.1 试验材料及试验地概况
        2.1.1 供试虫源
        2.1.2 供试菌株
        2.1.3 化学试剂和药剂
        2.1.4 试验地概况
    2.2 试验仪器和设备
    2.3 试验方法
        2.3.1 苜蓿田昆虫种类调查和鉴定
        2.3.2 昆虫群落多样性分析
        2.3.3 5种杀虫剂室内杀虫活性测定
        2.3.4 球孢白僵菌和金龟子绿僵菌室内杀虫活性测定
        2.3.5 田间药效试验
        2.3.6 酶活性测定
    2.4 数据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紫花苜蓿田间昆虫群落的基本组成
    3.2 苜蓿田间昆虫群落的各指标分析
        3.2.1 紫花苜蓿田昆虫群落结构分析
        3.2.2 紫花苜蓿田害虫和天敌的构成
        3.2.3 紫花苜蓿田昆虫群落多样性的时间变化动态
    3.3 苜蓿田间主要害虫种群消长关系
        3.3.1 苜蓿斑蚜发生动态
        3.3.2 牛角花齿蓟马发生动态
        3.3.3 棉铃虫发生动态
    3.4 不同杀虫剂对蓟马和蚜虫的室内杀虫活性测定
        3.4.1 5种杀虫剂对牛角花齿蓟马的室内毒力测定
        3.4.2 5种杀虫剂对苜蓿斑蚜的室内毒力测定
    3.5 球孢白僵菌和金龟子绿僵菌室内杀虫活性测定
        3.5.1 萌发率测定试验
        3.5.2 不同菌株对苜蓿斑蚜的室内毒力测定
    3.6 田间药效试验
        3.6.1 5种杀虫剂对牛角花齿蓟马的田间药效试验
        3.6.2 5种杀虫剂对苜蓿斑蚜的田间药效试验
    3.7 5种杀虫剂处理对苜蓿斑蚜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3.7.1 酶液蛋白定量结果
        3.7.2 5种杀虫剂对苜蓿斑蚜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4 讨论
    4.1 苜蓿田昆虫发生情况
    4.2 苜蓿田主要害虫的防治探索
    4.3 不同化学药剂对苜蓿斑蚜酶活力影响
5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作者简历
致谢

(5)阿维菌素B2a衍生物类皮雷菌素对草地贪夜蛾的室内毒力(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1.1 供试昆虫
        1.1.2 供试植物
        1.1.3 试验药剂
    1.2 试验方法
        1.2.1 试验设计
        1.2.2 试验方法
        1.2.3 调查方法
    1.3 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类皮雷菌素对草地贪夜蛾2龄幼虫的毒杀活性
    2.2 类皮雷菌素对草地贪夜蛾2龄幼虫体长的影响
    2.3 类皮雷菌素对草地贪夜蛾2龄幼虫体重的影响
    2.4 类皮雷菌素对草地贪夜蛾2龄幼虫取食量的影响
3 讨论
4 结论

(6)转cry1Ab基因玉米对非靶标节肢动物多样性的影响及抗虫性的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转基因技术
    1.2 转基因作物发展概况
    1.3 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
        1.3.1 环境安全评价
        1.3.2 对非靶标动物的影响
    1.4 目的与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1.1 供试植物
        2.1.2 供试虫源
        2.1.3 试验地点
        2.1.4 试验试剂与仪器设备
    2.2 试验方法
        2.2.1 转cry1Ab基因抗虫玉米对非靶标节肢动物多样性的影响
        2.2.2 转基因抗虫玉米植株Cry1Ab蛋白含量测定及表达规律研究
        2.2.3 转cry1Ab基因玉米抗虫性评价
3 结果与分析
    3.1 转cry1Ab基因玉米对非靶标节肢动物多样性的影响
        3.1.1 2018年转cry1Ab基因玉米田非靶标节肢动物多样性分析
        3.1.2 2019年转cry1Ab基因玉米田非靶标节肢动物多样性分析
    3.2 转基因抗虫玉米植株Cry1Ab蛋白含量及表达规律
        3.2.1 Bt蛋白标准曲线
        3.2.2 转基因抗虫玉米不同生育期各组织Cry1Ab蛋白含量
        3.2.3 转基因玉米各生育期不同组织器官Cry1Ab蛋白含量
    3.3 转cry1Ab基因玉米抗虫性的评价
        3.3.1 转cry1Ab基因玉米对亚洲玉米螟的抗性
        3.3.2 转cry1Ab基因玉米对棉铃虫的抗性
        3.3.3 转cry1Ab基因玉米对粘虫的抗性
4 讨论
    4.1 转基因抗虫玉米对非靶标节肢动物多样性的影响
    4.2 转基因抗虫玉米Cry1Ab蛋白时空表达情况
    4.3 转基因抗虫玉米对亚洲玉米螟、棉铃虫和粘虫的抗性评价
5 结论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作者简历
致谢
附件

(7)梨小食心虫与苹果蠹蛾种间竞争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果树食心虫的经济作用
    1.2 梨小食心虫研究进展
    1.3 苹果蠹蛾研究进展
    1.4 昆虫种内与种间的竞争关系
        1.4.1 种间关系的表现形式
        1.4.2 昆虫的种内竞争
        1.4.3 昆虫的种间竞争
    1.5 植物-昆虫互作关系研究进展
    1.6 害虫综合治理与昆虫种间关系研究进展
    1.7 研究目的与意义
    1.8 技术路线
第二章 不同果园梨小食心虫与苹果蠹蛾种群动态研究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地的选取与概况
        2.1.2 试验材料与方法
        2.1.3 数据统计与分析
    2.2 结果与分析
    2.3 结论与讨论
第三章 梨小食心虫和苹果蠹蛾的种内竞争
    3.1 不同温度对梨小食心虫和苹果蠹蛾生长发育的影响
        3.1.1 材料与方法
        3.1.2 结果与分析
        3.1.3 结论与讨论
        3.1.4 小结
    3.2 不同密度与寄主对梨小食心虫与苹果蠹蛾生长发育的影响
        3.2.1 材料与方法
        3.2.2 结果与分析
        3.2.3 结论与讨论
        3.2.4 小结
第四章 梨小食心虫和苹果蠹蛾的种间竞争
    4.1 梨小食心虫与苹果蠹蛾相互干扰的影响
        4.1.1 材料与方法
        4.1.2 结果与分析
        4.1.3 结论与讨论
    4.2 梨小食心虫与苹果蠹蛾为害对苹果果实防御酶活性的影响
        4.2.1 材料与方法
        4.2.2 结果与分析
        4.2.3 结论与讨论
第五章 梨小食心虫与苹果蠹蛾对不同类型杀虫剂的适应性研究
    5.1 材料与方法
        5.1.1 试验虫源
        5.1.2 试验材料与方法
        5.1.3 数据统计与分析
    5.2 结果与分析
    5.3 结论与讨论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1.1 不同果园梨小食心虫与苹果蠹蛾种群动态变化
        6.1.2 梨小食心虫与苹果蠹蛾的种内竞争
        6.1.3 梨小食心虫与苹果蠹蛾的种间竞争
        6.1.4 梨小食心虫与苹果蠹蛾对不同类型杀虫剂的适应对策研究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导师评阅表

(8)农药对胡瓜钝绥螨的风险评估及甲维盐的胁迫效应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非靶标节肢动物
        1.1.1 非靶标节肢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
        1.1.2 NTAs风险评估研究进展及评估体系
        1.1.3 NTAs的风险评价体系中指示物种的确定
        1.1.4 物种敏感度分布(species sensitivity distribution,SSD)
    1.2 胡瓜钝绥螨的生物防治现状
        1.2.1 胡瓜钝绥螨及其应用
        1.2.2 朱砂叶螨及防治现状
    1.3 选择性杀虫(螨)剂
        1.3.1 选择性杀虫(螨)剂的研究现状
        1.3.2 本研究高效选择性药剂的筛选
        1.3.3 甲维盐的研究现状
    1.4 化学药剂对昆虫(螨)的毒性效应机制
        1.4.1 药剂对物种表皮穿透作用的研究
        1.4.2 解毒代谢酶和保护酶与昆虫(螨)毒性响应的关系研究
        1.4.3 靶标受体与物种毒性响应的关系研究
    1.5 转录组学在生态毒理中的应用
    1.6 代谢组学在生态毒理中的应用
    1.7 论文设计
        1.7.1 研究目的
        1.7.2 研究内容
        1.7.3 技术路线
2 农药对捕食螨胡瓜钝绥螨和害螨朱砂叶螨的毒性效应
    2.1 供试材料与方法
        2.1.1 供试虫源
        2.1.2 仪器与试剂
        2.1.3 胡瓜钝绥螨室内养殖方法
        2.1.4 生物测定方法
        2.1.5 结果处理
    2.2 结果与分析
        2.2.1 参比试验结果
        2.2.2 25 种农药对胡瓜钝绥螨的急性毒性结果
        2.2.3 25 种农药对朱砂叶螨的急性毒性结果
        2.2.4 胡瓜钝绥螨和朱砂叶螨对25 种农药的敏感性差异
    2.3 本章小结
3 农药对胡瓜钝绥螨的生态风险及敏感性地位评估
    3.1 农药对胡瓜钝绥螨的生态风险评估
        3.1.1 初级暴露评估
        3.1.2 初级效应分析
        3.1.3 初级风险表征
        3.1.4 风险商值HQ值的分析
        3.1.5 胡瓜钝绥螨和离盲走螨风险商值HQ的比较
    3.2 胡瓜钝绥螨的敏感性地位评估
        3.2.1 NTAs物种和药剂的选择
        3.2.2 NTAs物种毒性数据来源
        3.2.3 物种敏感度分布SSDs曲线的绘制
        3.2.4 物种敏感度分布SSDs模型的建立
        3.2.5 SSDs模型的检验
        3.2.6 HC5 和PAF的计算
        3.2.7 甲维盐对靶标害虫的防治效果
    3.3 本章小结
4 甲维盐对胡瓜钝绥螨发育繁殖及种群参数的影响
    4.1 试验方法
        4.1.1 甲维盐染毒方法及浓度设置
        4.1.2 两性生命表的构建
        4.1.3 数据处理
    4.2 结果与分析
        4.2.1 甲维盐对胡瓜钝绥螨生长发育及繁殖力的影响
        4.2.2 甲维盐对胡瓜钝绥螨种群参数的影响
        4.2.3 甲维盐对胡瓜钝绥螨年龄-龄期存活率(sxj)的影响
        4.2.4 甲维盐对胡瓜钝绥螨种群年龄-特征存活率(lx)和繁殖力(mx)的影响
        4.2.5 甲维盐对胡瓜钝绥螨生命期望值(exj)的影响
        4.2.6 甲维盐对胡瓜钝绥螨繁殖率贡献值(vxj)的影响
        4.2.7 甲维盐对胡瓜钝绥螨种群预测的影响
    4.3 本章小结
5 甲维盐对胡瓜钝绥螨的表皮穿透和酶的诱导效应
    5.1 甲维盐胁迫下的表皮穿透研究
        5.1.1 甲维盐浓度的设计
        5.1.2 试验试剂与材料
        5.1.3 试验方法和步骤
        5.1.4 甲维盐标准品图谱分析
        5.1.5 甲维盐标准品标准曲线的绘制
        5.1.6 甲维盐理论测试浓度
        5.1.7 甲维盐在朱砂叶螨和胡瓜钝绥螨体内的含量
    5.2 甲维盐胁迫下螨体内酶活性研究
        5.2.1 供试试剂
        5.2.2 供试仪器
        5.2.3 试验方法
        5.2.4 数据处理
        5.2.5 甲维盐对胡瓜钝绥螨解毒代谢酶活性的影响
        5.2.6 甲维盐对胡瓜钝绥螨保护酶活性的影响
    5.3 本章小结
6 甲维盐胁迫下胡瓜钝绥螨的转录组学分析
    6.1 试验材料
        6.1.1 供试虫源
        6.1.2 试验试剂与材料
        6.1.3 主要仪器
    6.2 试验方法
        6.2.1 样本采集
        6.2.2 总RNA提取与质量检测
        6.2.3 mRNA文库的构建及Illumina测序
        6.2.4 转录组测序数据组装及生物信息分析
    6.3 荧光定量q-PCR验证
        6.3.1 引物的设计
        6.3.2 cDNA第一链合成
        6.3.3 荧光定量PCR检测
    6.4 结果与分析
        6.4.1 总RNA质量检测结果
        6.4.2 转录组测序基本信息
        6.4.3 基因功能注释
        6.4.4 基因差异表达分析
        6.4.5 差异表达基因的GO功能注释
        6.4.6 差异表达基因的KEGG代谢通路富集分析
        6.4.7 胡瓜钝绥螨解毒酶基因差异性分析
        6.4.8 胡瓜钝绥螨保护酶基因表达水平分析
        6.4.9 靶标受体基因表达水平分析
        6.4.10 q-PCR靶标基因验证结果
    6.5 本章小结
7 甲维盐胁迫下胡瓜钝绥螨全组分代谢组学研究
    7.1 试验材料
        7.1.1 供试虫源
        7.1.2 试验试剂与材料
        7.1.3 主要仪器设备
    7.2 试验方法
        7.2.1 样本采集
        7.2.2 代谢物提取
        7.2.3 液质联用检测条件
        7.2.4 数据分析和潜在差异代谢物鉴定
    7.3 结果与分析
        7.3.1 含量前20 的代谢产物
        7.3.2 代谢物的生物学注释
        7.3.3 胡瓜钝绥螨在甲维盐胁迫前后差异代谢产物的筛选
        7.3.4 胡瓜钝绥螨在甲维盐胁迫前后代谢轮廓的影响
        7.3.5 胡瓜钝绥螨处理前后差异代谢产物的代谢通路富集
    7.4 本章小结
8 主要结论、创新点及研究展望
    8.1 主要结论
    8.2 主要创新点
    8.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9)柑橘全爪螨对双甲脒抗性的分子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柑橘全爪螨
    1.2 研究害虫(螨)抗药性的原因
    1.3 螨抗药性机理研究进展
        1.3.1 乙酰胆碱酯酶
        1.3.2 氯离子通道
        1.3.3 钠离子通道
        1.3.4 几丁质合成酶(Chitin synthase)
        1.3.5章鱼胺受体
        1.3.6 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ase)
        1.3.7 线粒体电子传递复合体
    1.4 抗性机制研究方法
第2章 引言
    2.1 研究内容
    2.2 技术路线
第3章 柑橘全爪螨对双甲脒抗性的遗传方式
    3.1 材料与方法
        3.1.1 实验材料
        3.1.2 实验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2.1 毒力评估
        3.2.2 抗性遗传分析
    3.3 小结
    3.4 讨论
第4章 柑橘全爪螨全基因组测序、组装及注释
    4.1 材料与方法
        4.1.1 材料
        4.1.2 实验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4.2.1 基因组DNA提取
        4.2.2 基因组二代测序调研图分析
        4.2.3 第三代测序Nanopore文库构建
        4.2.4 基因组组装及评估
        4.2.5 基因组注释分析
    4.3 小结
    4.4 讨论
第5章 柑橘全爪螨双甲脒靶标抗性BSA定位
    5.1 材料与方法
        5.1.1 供试螨源及试剂材料
        5.1.2 章鱼胺受体基因筛查及系统发育分析
        5.1.3 总RNA提取
        5.1.4 cDNA的合成
        5.1.5 抗敏品系基因比对及表达量分析
        5.1.6 杂交与性状分离
        5.1.7 基因组提取与重测序
        5.1.8 SNPs检测与注释
        5.1.9 关联分析
        5.1.10 关联候选区域注释
        5.1.11 mRNA二级结构分析
        5.1.12 SNPs验证及突变频率分析
    5.2 结果与分析
        5.2.1章鱼胺受体相关基因筛查
        5.2.2章鱼胺受体基因表达分析
        5.2.3 抗敏品系章鱼胺受体基因比对
        5.2.4 基因组DNA提取
        5.2.5 基因组重测序数据分析
        5.2.6 SNPs检测与注释
        5.2.7 SNPs与性状关联分析
        5.2.8 候选区间内基因功能注释
        5.2.9 候选区间内SNPs注释
        5.2.10 SNPs与性状关联度评估
        5.2.11 5’UTR突变前后m RNA二级结构分析
        5.2.12 SNP突变频率验证
    5.3 小结与讨论
第6章 柑橘全爪螨对双甲脒代谢抗性基因差异性分析
    6.1 材料与方法
        6.1.1 材料
        6.1.2 方法
    6.2 结果与分析
        6.2.1 双甲脒增效试验
        6.2.2 P450s基因统计
        6.2.3 GSTs基因统计
        6.2.4 其他代谢相关基因统计
        6.2.5 转录组测序及组装
        6.2.6 柑橘全爪螨双甲脒抗性品系和敏感品系差异表达基因分析
        6.2.7 解毒相关基因RT-qPCR验证
    6.3 小结
    6.4 讨论
第7章 解毒相关基因功能分析
    7.1 材料与方法
        7.1.1 材料
        7.1.2 dsRNA体外转录合成
        7.1.3 柑橘全爪螨RNAi
        7.1.4 P450 4C1和AchE4 蛋白无细胞表达
    7.2 结果与分析
        7.2.1 dsRNA合成
        7.2.2 RNAi
        7.2.3 蛋白无细胞表达
    7.3 小结
    7.4 讨论
第8章 主要结论、创新点及研究展望
    8.1 结论
        8.1.1 阐明了柑橘全爪螨对双甲脒的抗性遗传方式
        8.1.2 完成了柑橘全爪螨全基因组测序
        8.1.3 通过BSA定位到柑橘全爪螨对双甲脒的抗性靶标
        8.1.4 基本明确柑橘全爪螨对双甲脒的代谢抗性
    8.2 创新点
    8.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期间成果及参研项目

(10)阿维菌素纳米囊的制备及对黄瓜根结线虫病防治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根结线虫病的发生与防治
        1.1.1 根结线虫病的发生和危害
        1.1.2 根结线虫病的防治现状
        1.1.2.1 农业防治
        1.1.2.2 物理防治
        1.1.2.3 生物防治
        1.1.2.4 化学防治
    1.2 阿维菌素防治对根结线虫病的研究
    1.3 纳米技术在农药领域中的应用
    1.4 纳米技术在杀线剂领域的应用
    1.5 环氧树脂作为农药载体的应用
    1.6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供试材料
        2.1.1 药剂与试剂
        2.1.2 仪器
        2.1.3 供试线虫
        2.1.4 供试土壤
    2.2 试验方法
        2.2.1 阿维菌素纳米囊及其它制剂的制备
        2.2.2 胶囊囊壳的制备
    2.3 纳米囊的性能表征
        2.3.1 纳米囊形貌的观察
        2.3.2 粒径大小及Zeta电位的测定
        2.3.3 纳米囊化学结构的分析
        2.3.4 纳米囊包封率的测定
        2.3.5 各制剂释放性能的测定
    2.4 四种阿维菌素制剂杀线活性的测定
        2.4.1 四种阿维菌素制剂对根结线虫J2 的毒力测定
        2.4.2 四种阿维菌素制剂对根结线虫卵孵化的影响
    2.5 不同剂型中颗粒对根系、线虫的渗透作用
    2.6 四种阿维菌素制剂对黄瓜根系的保护作用
    2.7 四种阿维菌素制剂土壤移动性能测定
        2.7.1 土壤吸附试验
        2.7.2 土壤迁移试验
        2.7.3 土壤淋溶试验
        2.7.4 室内模拟药剂土壤分布
    2.8 不同制剂中阿维菌素的土壤降解特性
        2.8.1 土壤中阿维菌素分析检测方法的建立
        2.8.1.1 阿维菌素标准溶液的配制
        2.8.1.2 土壤中阿维菌素的提取及净化
        2.8.1.3 添加回收率的测定
        2.8.1.4 UPLC-MS/MS分析条件
    2.9 温室盆栽试验
        2.9.1 四种阿维菌素制剂对黄瓜安全性试验
        2.9.2 四种阿维菌素制剂对根结线虫病的盆栽试验
    2.10 四种阿维菌素制剂防治黄瓜根结线虫病的田间试验
3 结果与分析
    3.1 纳米囊的制备及性能表征
        3.1.1 纳米囊的制备过程
        3.1.2 纳米囊的化学结构表征
        3.1.3 阿维菌素制剂Zeta电位的测定
        3.1.4 纳米囊的形貌观察
        3.1.5 粒径大小及分布
        3.1.6 纳米囊包封率
        3.1.7 不同阿维菌素制剂的释放特性
    3.2 阿维菌素制剂的杀线活性
        3.2.1 四种阿维菌素制剂对南方根结线虫J2 的毒力
        3.2.2 四种阿维菌素制剂对南方根结线虫卵孵化的影响
        3.2.3 纳米囊对作物根系和线虫的渗透作用
        3.2.4 阿维菌素制剂防止根结线虫侵入根系的能力
    3.3 阿维菌素在土壤中分析方法的建立
        3.3.1 UPLC-MS/MS标准曲线方程的建立
        3.3.2 阿维菌素在土壤中的添加回收率
    3.4 纳米囊的土壤特性
        3.4.1 纳米囊在土壤中的吸附特性
        3.4.2 不同剂型阿维菌素的土壤薄层移动性
        3.4.3 四种剂型中阿维菌素的土壤淋溶特性
        3.4.4 四种剂型中阿维菌素的土壤分布特性
        3.4.5 阿维菌素各制剂在土壤中的降解特性
    3.5 阿维菌素制剂对黄瓜根结线虫病的盆栽防效
        3.5.1 阿维菌素制剂对黄瓜植株的安全性
        3.5.2 不同剂型阿维菌素制剂对根结线虫病的盆栽防治效果
    3.6 阿维菌素制剂对黄瓜根结线虫病的田间防治效果
        3.6.1 滴灌施用阿维菌素制剂对黄瓜根结线虫病的田间防治效果
        3.6.2 灌根施用阿维菌素制剂对黄瓜根结线虫病的田间防治效果
4 讨论
    4.1 纳米载体负载对阿维菌素杀线活性的影响
    4.2 阿维菌素纳米囊对作物根系的渗透作用
    4.3 阿维菌素纳米囊在土壤中的分布扩散性能
    4.4 纳米化对阿维菌素防治对黄瓜根结线虫病防治效果的影响
5 结论
    5.1 环氧树脂可作为纳米载体负载油溶性原药
    5.2 阿维菌素纳米囊能够提高对靶标线虫的生物活性
    5.3 阿维菌素纳米囊能够增强在生物靶标上的渗透能力
    5.4 木钠修饰的环氧树脂纳米载体提高了阿维菌素在土壤中的移动性
    5.5 阿维菌素纳米化提高了对根结线虫病的防治效果
6 论文创新之处以及有待解决的问题
    6.1 创新之处
    6.2 待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四、阿维菌B_2对四种节肢动物的毒力活性和田间防治效果(论文参考文献)

  • [1]三种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制剂配方的研制及应用性能研究[D]. 张焱. 扬州大学, 2021(09)
  • [2]三种杀虫剂亚致死浓度处理棉蚜对其主要天敌的影响研究[D]. 马雪. 塔里木大学, 2021
  • [3]小菜蛾防治药剂筛选及农药减施增效作用研究[D]. 田晓曦. 宁夏大学, 2021
  • [4]河北沧州地区苜蓿田昆虫群落动态及主要害虫防控技术[D]. 陈佳杰. 河北农业大学, 2020(06)
  • [5]阿维菌素B2a衍生物类皮雷菌素对草地贪夜蛾的室内毒力[J]. 林海蔚,韩慧霖,罗茵,马千里,张志祥. 南方农业学报, 2020(06)
  • [6]转cry1Ab基因玉米对非靶标节肢动物多样性的影响及抗虫性的评价[D]. 高越. 河北农业大学, 2020(01)
  • [7]梨小食心虫与苹果蠹蛾种间竞争机制研究[D]. 母小庆. 石河子大学, 2020(05)
  • [8]农药对胡瓜钝绥螨的风险评估及甲维盐的胁迫效应机制[D]. 程沈航.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2020(01)
  • [9]柑橘全爪螨对双甲脒抗性的分子机制[D]. 于士将. 西南大学, 2020(02)
  • [10]阿维菌素纳米囊的制备及对黄瓜根结线虫病防治作用[D]. 刘广. 山东农业大学, 2020

标签:;  ;  ;  ;  ;  

avermella B_2对四种节肢动物的毒力活性和田间防治作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