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健康快报》告诉你吃什么才健康

《国际健康快报》告诉你吃什么才健康

一、“国际健康快车”告诉你吃什么才健康(论文文献综述)

曹昂[1](2017)在《流动女工健康话语的建构与传播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流动女工群体是城市里的底层工作者,较低的社会经济地位让她们面临着严重的健康不平等问题。从国家到地方,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保护流动女工权益和促进健康的政策,推行了改善流动女工生殖健康的发展项目,但是并未触动到健康问题的根源,即权力关系和社会制度安排。面对困境,一批由流动女工自发组织的草根NGO迅速成长起来,她们在国际NGO和政府部门的支持下,建立了女工小组,开展了丰富多样的健康传播活动。因此需要关注草根NGO的活动给流动女工的健康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健康传播研究的“新兴”理论取向质疑了生物医疗范式和劝服人们行为改变的研究传统,在吸收了社会和文化理论之后,它认为人们对健康的理解是一个意义建构的过程,而语言是意义的载体。由此,健康传播研究开始了对健康、疾病、医疗的话语研究的转向。其中,批判性话语分析关注了社会结构因素、权力关系和意识形态的作用,适用于针对弱势群体健康不平等的研究。同时,流动女工的性别身份预设了采用女性主义健康研究理论的必要性。因此,研究者从批判的健康传播理论视角出发,结合批判性话语分析和社会性别理论,研究流动女工健康话语的建构和传播过程,即流动女工是怎样理解健康和疾病的,草根NGO的出现建构了何种健康话语,如何进行传播,又是如何影响到了流动女工甚至整个社区。通过与深圳草根NGO绿色蔷薇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联系,研究者以机构实习生的身份进入深圳市六约社区开展田野调查。正式调查时间段为2016年10月到12月。研究者采用了参与观察法参与绿色蔷薇的日常工作和健康传播活动,搜集了大量的文本资料;另外使用深度访谈法和滚雪球抽样,访问并记录了44个流动女工、男工、儿童和NGO工作人员。随后研究者对文本和录音资料进行整理,采用批判性话语分析予以解读。研究发现,在从老家到深圳打工的时空转换过程中,流动女工的日常健康经验反映了健康缺席和在场的不同状态,老家的“贫困”话语、工厂的“苦力”话语和医患矛盾话语都体现了国家、资本和父权对流动女工身心健康的压迫。流动女工认为“最低工资”和排斥性的社会制度是她们被边缘化的原因。在这种情况下,她们只能“自我决策”“自我安慰”或寄希望于命运的改善。流动女工的健康话语受到了严重的压抑,再生产了主流的意识形态。在疾病情境下,职业病女工对自己患病经历的叙事,讲述了资本权力如何伤害了女工身心健康,以及她们如何理解职业病,如何积极寻求法律的援助来争取健康和生存的权利。在身份认同的过程中,她们经历了合法性认同、资本权力的“拖延术”和“作为武器的弱者身份”的抗争。草根NGO为职业病工友们提供法律话语援助,支持了反抗的意识形态。草根NGO最重要的话语贡献在于建构了女性主义的健康话语。从《工友天地》、Z机构的文本内容中可以看出,它们是如何从缺乏社会性别意识发展到建构了整合批判的女性主义健康话语的。绿色蔷薇吸收了两者的经验,建构了“我的身体我做主”的话语,通过揭露商业话语、利用医疗话语以及破除健康迷思,来突出社会性别意识形态的重要作用,发展流动女工的主体效能。其在话语策略上主要应用了叙事、隐喻和互文手段,强化了女性主义健康意识和女工对健康话语的认同。绿色蔷薇将建构的健康话语通过两个途径传播出去,一个是对内传播,另一个是对外倡导。对内传播以女工小组的形式展开,采用主题活动、同伴教育的方式传播了较多性健康知识。在对外倡导方面,运用视频、音频、图像、声音等来塑造女工健康的形象,并积极探索政策倡导的途径。随着传播实践的深入,绿色蔷薇探索出一条以文艺倡导的双向传播策略,并开发了“外围”策略解决流动女工在健康上的社会适应问题。草根NGO对流动女工健康话语的建构与传播具有赋权性的意义。一方面,流动女工身心健康状况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另一方面,核心义工们开始有了健康权利的意识、社会性别意识,身体自主性意识,并积极为集体利益发声。尽管在机构层面上草根NGO不断发展了社会资源和机构间的合作,但却在社区赋权方面难以获得实质性的突破。结论部分强调了健康的社会性意义和健康传播研究置于社会情境的重要性。研究者认为必须从主体性视角出发来认识人们的健康经验,理解健康话语的建构过程和机制。草根NGO的所建构的女性主义健康话语揭示了其与主导话语和意识形态冲突。与此同时,草根NGO的话语传播经验值得借鉴,它能够提升女工在健康方面的社会性别意识,创造弱势群体发声的机会,并鼓励创造更多的社会行动。未来,草根NGO如何发展与学者、政府的关系和开展政策倡导活动是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陈利钦[2](2016)在《养老机构老年人生活质置量表的编制及信效度检验》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目的:1.通过深入访谈养老机构老年人对生活质量的理解,提炼出生活质量的内涵,为养老机构老年人生活质量评估工具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2.采用质性研究与查阅生活质量相关文献、咨询专家、参考现有生活质量评估工具相结合的办法,编制适合我国养老机构老年人的生活质量量表,并通过量表的信效度检验,研制出心理学测量指标良好的养老机构老年人的生活质量量表,以期为养老机构老年人生活质量方面的研究提供标准化测量工具。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质性研究和量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系统揭示我国养老机构老年人对生活质量的理解和认识,并研制出适合我国养老机构老年人的生活质量量表。1.采用质性研究的方法,对济南市老年公寓入住6个月以上并且认知功完好的老年人进行半结构式访谈,抽样结束的标准是不再出现新的信息、资料达到饱和。本研究最终得到6名老年人对生活质量的理解和生活体验。访谈的同时在老年人同意的情况下进行录音,每次访谈结束后,当天将录音逐字逐句地转化为文字。采用Colaizzi现象学分析法分析资料,提炼出养老机构老年人对生活质量的理解。2.采用质性研究与生活质量相关文献查阅、专家咨询、现有生活质量评估工具参考相结合的办法,编制养老机构老年人生活质量量表。3.邀请从事老年研究的专家对本研究编制的量表进行两轮内容效度评价,根据专家的反馈建议,对量表的条目进行删除、补充和修改,经过小范围的试测后,形成74个条目,9个维度的量表初稿。4.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济南市历下区、市中区、槐荫区、天桥区14家老年公寓的176名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养老机构老年人生活质量量表的问卷调查。采用SPSS19.0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采用描述性分析描述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采用探索性因素分析精简量表条目、确立量表维度、评价量表的结构效度,采用Cronbach’s a系数、折半信度、重测信度检验量表的信度,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评价量表的校标效度。结果:1.本研究中关于养老机构老年人对生活质量的理解,共提取出9个主题:躯体健康、饮食满意度、安全感、舒适的环境、自主性、娱乐活动、人际关系、尊重、情绪健康。2.本研究编制的量表初稿经过两轮内容效度评价后结果显示,条目4、64仅有5位专家完成评价,条目内容效度均为0.80,其余条目内容效度均在0.83以上。全体一致量表内容效度为0.92,平均量表内容效度为0.99。3.探索性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最终量表包括9个维度,41个条目。各条目在各因素上的负荷范围为0.462~0.818,这9个维度累计解释总变异的61.252%。4.总量表的Cronbach’s a系数为0.90,9个维度的Cronbach’s a系数分别为0.86,0.83,0.87,0.80,0.72,0.67,0.63,0.62,0.65;总量表的折半信度为0.93,各维度的折半信度分别为0.86,0.83,0.86,0.84,0.71,0.70,0.69,0.68,0.61;总量表的重测信度为0.76,表明量表具有较好的内部一致性和跨时间稳定性。5.结构效度分析显示各条目的因子载荷均大于0.40,且只在一个因子上有较高的负荷,公因子的累计方差贡献率为61.252%。除维度8、9外,量表各维度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123~0.594,各维度与总量表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483-0.766,这表明量表的结构效度较好。结论:1.本研究编制的养老机构老年人生活质量量表共包括41个条目,9个维度:心理健康(6个条目)、饮食满意度(6个条目)、人际关系和谐性(6个条目)、环境舒适性(5个条目)、活动参与(4个条目)、身体舒适性(4个条目)、安全感(4个条目),家庭亲密度(3个条目)、自主性(3个条目),这9个维度涵盖生理、心理、社会、环境四个领域,较为全面的揭示了我国养老机构老年人的生活质量。2.本研究编制的量表信效度较好,可用于我国养老机构老年人生活质量的测量。

王晓通[3](2013)在《笑的建构:中国电视情景喜剧创作规律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喜剧性是情境喜剧的根本特征,要呈现出喜剧性,就要能设计出丰富的“笑料”,而笑料设计不单单是语言层面的问题,它还涉及到人物、叙事、影像等诸多层面。本论文从“笑”这个人类共有的活动入手,首先探讨了笑的心理机制,梳理了历史上关于“笑”最有代表性的六种理论,包括优越/贬低论,乖讹/不协调理论,惊奇论,不合规范理论以及释放论,再结合神经认知方面的研究成果,对幽默过程中大脑的活动过程进行分析,考察笑得以产生的规律和条件。在人物方面,情景喜剧中的人物基本上属于性格鲜明的“扁平人物”,几位主要角色一般都是比较正面的形象,但通常又会有一定的缺陷,这些缺陷并非道德品质方面的瑕疵,而主要是来自于性格方面,包括虚荣、憨傻、自大、害羞、自恋、怯懦、吝啬、贪婪、懒惰、原则性不强、性别错位等,其中的每一种都可以在情景喜剧中找到对应的案例,正是这些小缺陷使人物具备了较强的喜剧性。叙事方面,情景喜剧中的矛盾冲突通常并不强烈,也不够集中,呈现出散点化的特点。悬念在情景喜剧中的应用通常也比较节制,很多喜剧效果的实现需要观众事先知情,而这就限制了悬念的使用。目前欧美情景喜剧大都采用了多线叙事的方式,国内单线和多线叙事同时并存。在使用多线叙事时,情景喜剧在几条线索间切换的频率较高,而且不同线索之间经常没有密切的关联。从整体上看,情景喜剧的情节是一种开放式的结构,观众无法预期故事会何时结束,但是在单集内又通常是圆形的封闭式结构。具体展开故事的时,情景喜剧经常将视角放在相对“弱势”的一方,展示他的尴尬、窘迫、受虐等,这样有利于传达喜剧效果。另外,情景喜剧中还有一些出现频率较高的情节模式:如剧中角色机械地照搬教条,尝试不同方法解决问题而又屡屡失败,身份错位,隐瞒与欺骗,误会,角色的受虐等等。情景喜剧的对白经常故意违反人际交流中的“合作原则”,“礼貌原则”,由这种不合规范的情形产生滑稽效果,另外,还经常使用谐音、押韵、误读、方言、双关、歧义、词语的异常拆分等语言技巧来制造笑料。在影像方面情景喜剧也有着自身独特的规律,景别上以近景、中景、全景为主,较少使用特写,分镜时注重给出他人的反应镜头,在同一个镜头中注重对角色之间空间关系的呈现,在机位的选择上力求最大限度地呈现笑点。欧美情景喜剧中多采用空镜头或同景别直接切换的方式转场,较少采用特写转场,但国内今年来的情景喜剧也出现了较多以特写转场的情形。在声音方面大多数情景喜剧中都会有背景笑声,但却很少使用音乐。

杨洋[4](2011)在《电视剧《武林外传》美学特征研究》文中研究说明2006年一部充斥着复古武侠元素的电视剧悄无声息的登上了央视,在没有被普遍看好的情况下收视率却一路飘红,创造了近年来情景喜剧又一个巅峰时刻。随后在网络上掀起了对该剧的褒贬不一的热议,让这个没有血雨腥风,爱恨情仇的“江湖”顿时成为大家争论的焦点,无厘头似的反讽结合现代时尚元素的“乱炖”,武侠与喜剧另类的结合,解构和颠覆了传统的江湖和武侠世界,使这部娱乐色彩颇重的电视剧披上了一层浓重的社会文化与审美意义。本文力图通过以近几年国内情景喜剧的发展背景作为基础,借助对《武林外传》文本互文关系的解读分析,揭示其具有的典型的后现代文本特征,并通过影像符号,镜头语言等多方面多角度对剧中所反映的,独特的影像娱乐化审美风格进行深刻剖析,以此揭示其积极的意义和不足,挖掘其对中国情景喜剧所包含的借鉴意义,为情景喜剧发展之路提供更多可操作性意义和建议,实现其应有的社会价值。论文主要分为两个部分进行论述:第一部分首先从后现代主义艺术和电视文本的界定出发,通过对剧中文本所体现出的垂直与水平两种互文关系的展开,论述其对建构文本多义性的重要作用和意义,进而揭示《武林外传》文本的后现代特征。第二部分从作品影像的角度入手,以台词,镜头语言,戏剧模式,以及受众四个方面,结合具体《武林外传》实际剧作样本进行论述,呈现该剧在影像上凸显的娱乐化审美特征。论文通过以上论述,试图比较全面地展现《武林外传》美学特征,构建其具体的美学理论框架,并以此作为依据,阐发其积极意义和反思存在的不足,进而为情景喜剧的创作与接受提炼更多更好新的思考路向和观察角度。

金玉萍[5](2010)在《日常生活实践中的电视使用——托台村维吾尔族受众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我国的受众研究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发端以来基本都是在发展传播学的视野下展开,采用以量化为主的实证主义研究路线,个别使用民族志方法进行的研究则是针对相对封闭、电视刚刚进入的村民社会,与新受众研究越来越关注日常生活情境中的受众、电视与身份认同之间相互关系的发展现状存在很大不同。本文把研究聚焦于社会急剧变迁中的维吾尔族受众,运用民族志方法考察他们的电视实践、对日常生活的重构及其表征的身份认同。本文建立在日常生活实践理论基础之上,既肯定受众处于社会政治经济秩序的宰制之下,又强调能够通过日常实践活动创造出自己的意义空间。所以,论文的核心问题是托台维吾尔族受众日常生活电视使用的实践逻辑是什么?这一核心问题细化为以下具体问题:托台维吾尔族受众在电视技术的采纳与使用方面有什么特点?他们是否利用媒介技术实现自己的某些特殊需求?托台受众如何接触和解读具体的电视文本?电视是否被用来建构托台人的某种身份和认同?如果确实如此,其特征是什么?研究发现:一、在政治、经济因素的制约下,托台村的电视技术使用形成无线电视的普及,有线电视在经济制约下缓慢发展和卫星电视在政策缝隙中快速成长的格局。在托台家庭中,受电视物理空间位置的影响,家庭收视关系以父母为中心,这决定着电视技术的使用特点。家庭中主张安装地面卫星接收设施的通常是男性家长,技术的采纳者是父辈而不是年轻人,新技术被用来维系族群传统。这一发现质疑了前人的研究成果。二、托台受众通过对电视节目的选择、挪用和改造,巩固着族群传统文化,也建构着对国家的观念,是一种日常生活战术原则的灵活运用。主要表现为:把汉语节目挪用为学习工具,通过外语节目实现族群文化和宗教认同,在节目解读中形成对不同行政层级国家政权的不同态度。在这种状况下,主流意识形态所期望的“把党的声音传下去”,在受众那里是被挪用和改造的。而挪用和改造之后与主流意识形态一致性的程度又取决于政府给村民带来的实际利益,基层政权的建设效果以及村民追求自己利益的方式。三、托台受众的电视接触和解读与其所处的语境存在密切关系。托台是一个深受族群传统影响的人们之间联系密切的稳定共同体,国家力量对托台村民的影响是有限的、割裂的和悬置的。现实生活中,国家、族群都利用媒介扩展自己的影响力,形成既合作又争夺的关系。通过以上经验研究发现:托台电视实践的特点表现为电视技术使用与节目接触受族群文化规范的显着影响、受众接收的去意识形态化和文本解读中国家观念的层次性。这种电视实践融入日常生活,创造出流动的社会空间界限,重构了村民的仪式化生活并提供了新的安全感来源,为托台人建构认同提供了新素材。由此表征的认同体现为族群认同的强大和国家认同的疏离与分散。这与托台日常生活中国家和族群力量的分布状况非常相似。两种认同何时在何种层面上得以表现,主要取决于行为的目的和表现的场景。在理论层面,本研究发现了日常生活实践背后存在一定的逻辑性,是对德塞托日常生活实践理论的修补与发展。在现实层面,研究表明托台电视实践及其表征的认同不能孤立于语境之外来看待,而是和当代中国社会的变迁历程及当地社会环境产生互动的结果。虽然国家认同和族群认同存在矛盾和张力,但二者并不必然是对抗关系。国家是一个抽象概念,村民只能通过具体的行动以及某些象征才能够感知、认识和理解国家,建构起国家的形象与观念。国家认同的提高需要从社会环境建设和国家意识形态建设两方面入手。这样才可能达到国家认同和族群认同的良性互动与和谐共存。

黄连哑巴[6](2010)在《《内经》“大师”长生录》文中研究指明救世篇《论语》小沈阳,《内经》二人转幸运啊,当今的时代,崛起了数不清的大师,《论语》大师,《周易》大师,《内经》大师,气功大师,养生大师,站在国学大文化的

李洁[7](2009)在《海派学习文化研究 ——来自成人生活世界的考察与分析》文中提出上海,始终是一座不同凡响又与众不同的城市。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未来,它永远聚敛着才气,又赚足了财气……缘何?或许,本项研究能为此提供某种可以解释的答案。本论文运用深度访谈法考察了“觉新族”、“幸运儿”和“开拓者”三类若干新上海人真实的成人生活世界:首先,呈现出他们在家庭、职场和社会所构架的三维立体的成人生活世界的学习文化。主要有:经济利益为导向的学习价值观(重商)、市场化的学习心态(开放求新)、西学为用的学习诉求(享受西方物质文明之生活实利、崇尚西方格致之学之谋生实利)和自我导向的学习心理(自主学习)。其次,挖掘出海派学习文化的动因。主要包括:个人的自然因素影响(如年龄、性别、健康状况、文化程度、职业特点)、个人的内在需求驱动(如对物质生活的渴求、对生活压力的应对、对自我实现的追求)、非个人的客观因素影响(如家庭成员、同辈群体、大众传媒)、个人生活情境的作用(如“问题”出现、“机会”来临、“经验”聚合),以及文化生活观念的变迁影响(如性别文化重构和文化多元化背景下的家庭生活观念变迁、经济和教育全球化背景下的组织文化观念变迁、学习化和数字化的社会生存方式变革)。再次,反思海派学习文化的形成。主要包括:呼唤性别平等、呼唤开放意识、倡导社会公平、倡导自主创新,以及构建民主的家庭养育环境与和谐的社会支持系统。最后,提出若干有针对性的建议。主要包括:新上海人要积极关注自我认知、成人教育工作者要应答新上海人的学习需求、成人学习支持者(包括家庭及其成员、学校及其传道者、企业及其管理者、权力机构及其政策制定者等)要重构积极的上海文化。

赵晓娟[8](2009)在《中国情景喜剧的新视野 ——论尚氏情景喜剧在传统审美定势延承上的创新》文中研究说明中国情景喜剧自美国舶来,在本土化的蜕变中虽已形成一套特色鲜明的创作手法,但也成为阻碍自身发展的模式化障碍。十几年里创作雷同,精品不多,发展缓慢,审美疲劳和低级趣味使中国情景喜剧始终没有确立起自己应有的黄金时段和社会地位。尚氏情景喜剧的出现,使日渐低靡的情景喜剧市场掀起一波接一波追捧热潮,成崛起之势,并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近几年国产情景喜剧的创作小高潮。本文试图把尚氏情景喜剧放进整个国产情景喜剧的发展脉络里,结合文化及受众分析的角度,通过《我爱我家》和《武林外传》这两部具有鲜明时代特色及巅峰价值的经典作品,从内容、形式、风格、技术四方面进行细致的文本分析,呈现两部作品、两种作者风格的典型特征,于对比中梳理《武林外传》在传统情景喜剧审美定势延承上的创新,进而归纳尚氏情景喜剧具有创新价值的共性特征,包括其选题领域、表现手法、基本风格和创作理念等,以及在社会文化、受众接受心理上的适应性和准确定位。对国产情景喜剧而言,尚氏情景喜剧的创作符合社会、时代的文化需求,其创作背景也是目前国产情景喜剧面临的整体环境。虽然它未能从根本上改变中国情景喜剧的生存现状,但它再次验证了中国情景喜剧的巨大发展潜力,也给中国情景喜剧的整体发展提供了一些借鉴和启示的意义。其延承基础上的创新姿态,是发展的需要,也是中国情景喜剧开拓新视野的可行性途径。

王莉蕾[9](2008)在《《武林外传》传播现象的多维透视》文中指出2006年,《武林外传》红遍中国:收视率飘红,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网上热捧为“近几年国内最出色的情景喜剧”,还获得了政府“飞天奖”的肯定。很多人甚至认为,它是继王朔、梁左之后的新喜剧文本的革命,至此,《武林外传》这部电视剧的意义已经远远超出了它本身的娱乐含义。本文力图在关照中国转型期特定社会文化环境的基础上,借助对《武林外传》的文本解读和对其不同受众群体的分析,得出该剧后现代性与传统性并存的多元文化属性,并以此微观视角为切入点,深入探讨文化在当下是如何被建构与消费,并进一步发掘其对包括中国情景喜剧在内的电视文化产品制作传播的借鉴意义,以及对当代中国社会文化的现实意义。论文主体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主要分析《武林外传》身处的转型期中国的多元环境,总体表现为是由传统向现代变迁的过渡时期;第二部分主要进行文本分析,通过对其戏仿、互文、无厘头、拼贴特点的分析中确定其后现代文本的特征,同时在解构的狂欢风格之下有着传统文化的有力支撑;第三部分运用传播符号学及受众心理学等理论,对其不同受众群进行研究,进一步肯定其文本特征也是由受众的特征和需求所决定的;第四部分深入探寻其生产和消费模式对文化和社会的重要意义,既要汲取传统文化的精髓,又要与当下时代潮流相适应,借异质文化的交流对话来保持文化的活力,既要立足现实,又要高于现实。《武林外传》的出现不可能代替那些鸿篇巨制,但它的存在在新形式下有着特殊的意义,能够及时地为我们提供新的观察角度和思考路向。

本报记者 韩晓东[10](2008)在《谁走在谁前边》文中指出本文试图勾勒出改革开放30年来国人阅读状况变化的过程,一方面,如徐友渔先生所说,“折射社会变迁”(其实两者是互为折射的),一方面,也是想探询下导致这一变化过程的内因。这个任务很大,本文主要从三个角度入手,首先是尽量还原一些当年较为典型的阅读场景,先落脚到实?

二、“国际健康快车”告诉你吃什么才健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国际健康快车”告诉你吃什么才健康(论文提纲范文)

(1)流动女工健康话语的建构与传播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文献综述
    一、流动女工的健康与成因
    二、流动女工的健康传播
    三、流动女工健康话语的研究
    四、研究问题
第三章 理论综述
    一、健康传播理论的“话语转向”
    二、批判性话语分析
    三、社会性别理论
    四、理论框架总结
第四章 研究方法
    一、研究过程
    二、研究对象
    三、资料收集方法
    四、质量控制
    五、研究伦理
第五章 日常生活中的健康
    一、情境的时空转换
    二、制度的定位过程
    三、健康决策的意义
    四、小结
第六章 女工职业病叙事:身份认同和抗争
    一、“职业病之殇”:四个案例
    二、患上职业病:新身份的开端
    三、合法性身份的塑造
    四、社会支持的缺乏
    五、维权抗争的底层政治
    六、社会歧视的困境
    七、迷茫的未来
    八、小结
第七章 草根NGO的健康话语建构
    一、《工友天地》:健康话语的探索阶段
    二、Z机构:整合的女工健康话语
    三、绿色蔷薇:“我的身体我做主”
    四、小结
第八章 绿色蔷薇的健康传播实践
    一、目的和目标
    二、群体内部的健康传播
    三、社会倡导策略
    四、双向传播的策略创新
    五、“外围”策略的探讨
    六、小结
第九章 草根NGO健康传播的赋权意义
    一、健康状况的实际改善
    二、个人层面的赋权
    三、集体层次的赋权
    四、机构层面的赋权
    五、社区层面的赋权困境
    六、小结
第十章 结论与讨论
    一、重新认识健康传播理论
    二、从主体性视角出发来理解人们的健康经验
    三、强调健康话语建构的多元性
    四、草根 NGO 健康话语传播的核心经验
    五、草根 NGO 健康话语传播的意义
    六、政策倡导
    七、研究局限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学术成果状况

(2)养老机构老年人生活质置量表的编制及信效度检验(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文献综述
    1 生活质量的起源
    2 生活质量的概念
    3 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4 养老机构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4.1 养老机构老年人生活质量的评价方式
        4.2 养老机构老年人生活质量评估工具
第三章 养老机构老年人生活质量的质性研究
    1 研究对象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工具
        2.2 资料收集过程
        2.3 资料的整理和分析
    3 结果
        3.1 受访者的基本情况
        3.2 养老机构老年人对生活质量的理解
    4 讨论
        4.1 养老机构老年人对生活质量的理解首先体现在生理功能方面
        4.2 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与养老机构提供的服务息息相关
        4.3 养老机构老年人的自主性受到了一些限制
        4.4 社会因素在老年人生活质量中也是不可缺少的
        4.5 情绪是反映老年人生活质量的一项很重要的指标
第四章 养老机构老年人生活质量量表的编制
    1 研究方法
        1.1 建立清晰的理论框架
        1.2 量表条目池的建立及初步筛选
        1.3 数据分析
    2 结果
        2.1 函询专家的基本情况
        2.2 专家的可靠性分析结果
        2.3 第一轮内容效度评定结果及量表修改
        2.4 第二轮内容效度评定结果及量表修改
        2.5 试测结果
    3. 讨论
        3.1 专家的构成情况和权威程度
        3.2 量表的内容效度
第五章 养老机构老年人生活质量量表的实证研究
    1 研究对象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工具
        2.2 资料收集
        2.3 质量控制
        2.4 统计分析
        2.5 伦理考虑
    3 研究结果
        3.1 养老机构老年人的基本情况
        3.2 探索性因素分析
        3.3 量表各因素命名
        3.4 信度分析
        3.5 效度分析
    4 讨论
        4.1 量表的效度
        4.2 量表的信度
        4.3 量表的结构
第六章 结论
    1 结论
    2 建议
    3 研究的创新之处
    4 研究的局限与不足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3)笑的建构:中国电视情景喜剧创作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创新点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情景喜剧的界定
    二、情景喜剧中的笑
    三、笑的心理机制研究
第一章 喜剧性人物的设计
    第一节 人物形象的塑造与笑料设计
    第二节 人物关系的建构
第二章 情景喜剧的叙事策略
    第一节 情景喜剧的叙事技巧
    第二节 情景喜剧的情节模式
第三章 情景喜剧的对白设计
    第一节 语音幽默
    第二节 语义幽默
    第三节 语用幽默
第四章 情景喜剧的视听设计
    第一节 情景喜剧的分镜设计
    第二节 建构笑料的视听手法
    第三节 情景喜剧的声音特色
附录:中国情景喜剧创作年表
参考文献
攻博期间发表的与学位相关的科研成果

(4)电视剧《武林外传》美学特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剧情简介及其热播的文化背景
    1.2 研究现状及引发争论
    1.3 美学特征研究的意义
2 文本的后现代艺术特征
    2.1 后现代主义艺术和电视文本的界定
        2.1.1 什么是后现代主义艺术
        2.1.2 电视文本界定
    2.2 互文性关系建构文本多义性
        2.2.1 水平维度中人物、类别的互文
        2.2.2 垂直维度中不同媒介的互文
3 影像的娱乐化审美风格
    3.1 台词的杂糅生成解构意义
        3.1.1 各类语言对武侠情境的解构
        3.1.2 方言的运用消解普通话审美定势
    3.2 镜头语言推进中的戏谑式审美
        3.2.1 特写镜头放大幽默化暗讽
        3.2.2 镜头运动开拓诙谐化视觉想象
    3.3 戏剧模式的“间离”激发游戏性愉悦感受
        3.3.1 观者:期待视野的背离与融合
        3.3.2 表演:“进入”和“跳出”拉开审美距离
    3.4 受众狂欢化心理与影像喜剧性的契合
        3.4.1 文化消费引导下的狂欢化心理
        3.4.2 “草根意识”的崛起推动喜剧性的再造
4 剧作的积极意义与不足
    4.1 积极意义
        4.1.1 借古讽今建构荣辱不惊的入世态度
        4.1.2 该剧对电视情景喜剧的借鉴意义
    4.2 不足
         4.2.1 符号的过度使用模糊了主题意义的传达
         4.2.2 对典型喜剧情境性的偏离
5 结语
参考文献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科研情况
致谢

(5)日常生活实践中的电视使用——托台村维吾尔族受众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追寻生活情境中的受众:研究缘起及新受众研究述评
        一、研究缘起
        二、新受众研究的兴起:回归生活情境的受众
        三、新受众研究的发展:身份认同研究与技术转向
        四、中国受众研究:发展传播学的路径与局部突破
    第二节 研究问题及选题意义与价值
        一、研究问题
        二、选题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第三节 受众研究中的民族志:方法及应用
        一、受众研究中民族志方法的发展及对本文的适用性
        二、受众研究中关于民族志方法的争论
        三、本研究中民族志方法的运用
    第四节 国家、族群与权力关系:研究路径及研究框架
第一章 日常生活中的电视:一个从理论到实践的视野
    第一节 理解日常生活
        一、哲学视野中的日常生活研究
        二、文化理论与日常生活
        三、日常生活的智慧:德塞托日常生活实践理论
    第二节 电视与日常生活
        一、电视:时间与空间的中介物
        二、本体安全与转换客体:电视安全感的来源
        三、秩序的支撑:电视与惯例、仪式、传统
        四、日常生活、电视研究与权力关系
    第三节 托台:日常生活中电视实践的场景
        一、托台村概况
        二、托台村的社会经济发展与社会分层
        三、社会变迁中的托台村
    本章小结
    注释
第二章 整体观视域下的托台村电视使用:物、技术与媒介
    第一节 电视、家与家庭生活:作为物的电视
        一、托台村电视机的出现与普及
        二、"家"的空间布局与电视
        三、电视与托台村家庭生活
    第二节 无线、有线与卫星:作为技术的电视使用
        一、三种电视接收技术的共存
        二、经济、政治/政策与电视接收技术
        三、有线与卫星:经济制约下的屈从者与政策缝隙中的抵制者
    第三节 联系、安全以及分离的需要:托台村民眼中的电视媒介
        一、认知功能:家庭生活空间的延伸
        二、情感体验:日常生活安全感的维持
        三、阶层划分:闲暇时间与电视
        四、被拒绝的电视:道德约束及其他
    本章小结
    注释
第三章 托台受众的电视节目接触和解读:选择、挪用与改造
    第一节 电视接触与年龄、性别、节目语言
        一、代际关系角度下家庭收看模式中的文化传统
        二、电视收看的性别差异
        三、节目语言:界限、学习工具与突破的边界
    第二节 国内电视节目接触
        一、研究中新闻、专题、电视剧文类的确定
        二、新闻节目接触:权力来自遥远的地方
        三、专题节目接触:对族群文化传统视角节目的偏爱
        四、电视剧(电影)接触:族群伦理道德观支配下的观看
    第三节 外语电视节目接触
        一、国外电视频道接触概况
        二、卫星电视接收技术的采纳:传统与现代框架下父辈与年轻人的置换
        三、收看外语电视节目的偏好:宗教信仰与文化传统的寻求
    第四节 选择、挪用与改造:托台受众的日常电视实践
        一、节目语言:划分边界、工具性挪用与寻求文化归属感
        二、节目解读:以参照式与身份认同解读为主导
        三、新闻节目:接触与解读中国家的层级性
        四、专题、电视剧、外语电视节目:族群观念的建构
    本章小结
    本章附录 托台受众电视节目观看风格及谈话
        附录一 研究方法说明
        附录二 新闻节目的观看风格及谈话
        附录三 专题节目的观看风格及谈话
        附录四 电视剧的观看风格及谈话
    注释
第四章 托台社会环境及媒介使用:族群传统、国家力量与事件媒介化
    第一节 族群传统与托台日常生活
        一、亲缘关系与地缘关系并重的社会
        二、作为日常生活联系纽带的伊斯兰教:共享仪式与清真寺
        三、族群集体记忆的延续:木卡姆与坎儿井
    第二节 基层政权与意识形态的国家在托台
        一、缺席的存在与割裂的位置:村庄有形空间中的国家权力
        二、有限的国家福利支持
        三、潜在断裂与再组织化:基层政权和"准政府"村委会的组织方式
        四、悬置的村庄文化与意识形态建设
    第三节 国家、族群与事件媒介化
        一、大众媒介使用及族群观念建构的替代性补偿
        二、农民麦西莱甫:和谐主题下族群文化的彰显和国家的隐匿
        三、甜瓜拍卖会:发展主题下国家的在场和对族群文化的征用
    本章小结
    注释
第五章 电视实践、日常生活重构与认同
    第一节 托台日常生活电视实践图景
        一、族群文化规范下的电视技术使用与节目接触
        二、受众接收的去意识形态化
        三、文本解读中国家观念的层次性
        四、日常电视实践与道德、工具和情感
    第二节 电视实践与日常生活重构
        一、电视实践与日常生活特性
        二、创造流动的社会空间界限
        三、重构村民的仪式化生活
        四、提供新的安全感来源
    第三节 电视实践与认同
        一、媒介与认同研究
        二、需要澄清的几个概念:文化认同、民族认同、国家认同、族群认同
        三、认"同"与求"异":电视实践表征下边界的形成与变动
        四、时空维度中的电视与认同:使用与影响之间
    本章小结
    注释
结语 实践中的电视使用:理论修补与现实思考
    一、受众、电视实践与认同:研究发现及意义
    二、日常生活实践背后的逻辑:对德塞托日常生活实践理论的一点修补
    三、论文存在的不足、后续研究与研究结论的适用性
    四、现实思考:增强国家认同的可能路径
    注释
附录
    附录一 托克逊县地名图
    附录二 访谈提纲
    附录三 农民麦西莱甫侧记
    附录四 甜瓜拍卖会
    附录五 田野调查图片选
参考文献
后记

(6)《内经》“大师”长生录(论文提纲范文)

救世篇
    《论语》小沈阳, 《内经》二人转
    阴阳界碑前的选择
    大国医的遗憾
    1800年的企盼
    养生救命大宝典的神奇
    绝学的绝对真理
    天人合一的捷径
寻路篇
    最不可以错的选择
    终极之路
    泥鳅之路
    电饭煲与香港脚之路
    敲经络多活十年之路
    八卦之路
    还记得一泡猫尿吗?
忽悠篇
    肾恐养生饥渴症
    香功传人信息水
    发现黄帝内经的人
    刘太医熬牛蹄筋汤
    牛蹄筋汤和锅
    排毒教父经典语录
    美国的老总统说……
疑惑篇
    被揭穿的大师和没有被揭穿的骗子
    师门和师门不一样———
    仙法和仙法不一样———
    灵丹和灵丹不一样———
    排毒和排毒不一样———
    壮阳和壮阳不一样———
    语出惊人和语出惊人不一样———
    绝对和绝对不一样———
    赚钱和赚钱不一样———
天人篇
    经络图是文明复兴的蓝图
    没有文化的中医是愚蠢的中医
    衰落的起点
    丝绸之路的小瑕疵
    顺为凡, 逆为仙
问问篇
    问问鲁迅老爸的药引子
    问问林则徐的疝气带
    问问梁启超的左肾
    问问孙中山的罗盘
    问问1618年的《伦敦药典》
希望篇
    黄帝陵急需要三本书

(7)海派学习文化研究 ——来自成人生活世界的考察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上篇 研究基础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缘起的故事
        一、作者的生活故事
        二、作者的学习故事
        第二节 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现实意义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过程
        一、深度访谈方法的确立
        二、研究过程的设计与推进
    第二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关于上海的研究
        一、海内外研究现状描述
        二、海内外研究成果分析
        第二节 关于海派文化的研究
        一、海内外研究现状描述
        二、海内外研究成果分析
        第三节 关于海派学习文化的研究
        一、研究现状描述
        二、研究成果分析
    第三章 概念厘定
        第一节 文化与学习文化
        一、文化
        二、学习文化
        第二节 海派文化
        一、变迁历程
        二、本质特征
        第三节 海派学习文化
        一、概念及其构成
        二、特点及其形成
        第四节 成人生活世界
        一、生活世界
        二、成人生活世界
中篇 故事呈现
    第四章 "觉新族"
        第一节 "上海滩"风云
        一、风云故事:"变故是很惨的"
        二、学习故事:"我是我妈教出来的"
        三、学习文化:家庭、职场、社会
        第二节 "红楼梦"家族
        一、家族故事:"原汁原味的上海人"
        二、学习故事:"我学习也是,我就觉得不能太无知"
        三、学习文化:家庭、职场、社会
        第三节 "觉新族"的学习文化
        一、特点绽显
        二、特点分析
    第五章 "幸运儿"
        第一节 "工人出身"
        一、家族故事:"我们还是比较幸运的"
        二、学习故事:"我从小是在教师的环境长大"
        三、学习文化:家庭、职场、社会
        第二节 "党员"之家
        一、家庭故事:"我们家庭比较特殊"
        二、学习故事:"(父母)对什么都不懂的就把我教出来了"
        三、学习文化:家庭、职场、社会
        第三节 "幸运儿"的学习文化
        一、特点绽显
        二、特点分析
    第六章 "开拓者"
        第一节 "农民"的后代
        一、家族故事:"很早以来的历史就一直是农民"
        二、学习故事:"穷则思变"
        三、学习文化:家庭、职场、社会
        第二节 "叛逆"女孩
        一、家庭故事:"我就觉得小时候的生活就是很快乐的"
        二、学习故事:"(爸爸)在家庭教育方面 #格外重视"
        三、学习文化:家庭、职场、社会
        第三节 "开拓者"的学习文化
        一、特点绽显
        二、特点分析
下篇 理性思索
    第七章 海派学习文化的动因挖掘(之一)
        第一节 个人的自然因素影响
        一、年龄:"三十岁"
        二、性别:"女人不像男人一直可以下去"
        三、健康状况:"像我这种状态嘛 #对健康的意识更重视"
        四、文化程度:"现在只招研究生"
        五、职业特点:"我感觉文科和理科确实差异还是比较大"
        第二节 个人的内在需求驱动
        一、对物质生活的渴求:"从小对这个东西我太向往了"
        二、对生活压力的应对:"因为选择了上海嘛,压力太大"
        三、对自我实现的追求:"在工作与生活中找到平衡点"
    第八章 海派学习文化的动因挖掘(之二)
        第一节 非个人的客观因素影响
        一、家庭成员:"对我影响是蛮大的"
        二、同辈群体:"我觉得真的很重要"
        三、大众传媒:"我看的东西很简单,分三类"
        第二节 个人生活情境的作用
        一、"问题"出现:"而且像你说的是跨行业,不学不行了"
        二、"机会"来临:"我更看重的是上海的机会多"
        三、"经验"聚合:"最关键的要素还是一个更加富有经验的人"
    第九章 海派学习文化的动因挖掘(之三)
        第一节 家庭生活观念变迁
        一、性别文化重构背景下的家庭生活观念变迁:"上海男人是中国未来男人发展的方向"
        二、文化多元化背景下的家庭生活观念变迁:"每个人都会有选择的权利"
        第二节 组织文化观念变迁
        一、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组织文化观念变迁:"WTO以后 #那会有很多的机会"
        二、教育全球化背景下的组织文化观念变迁:"想在国外读,国外的牌子好硬哦"
        第三节 社会生存方式变革
        一、学习化生存:"不学的话你永远只能在最底层"
        二、数字化生存:"网络真的是带来很多改变"
    第十章 海派学习文化的形成反思
        第一节 反思之一
        一、呼唤性别平等
        二、呼唤开放意识
        三、倡导社会公平
        四、倡导自主创新
        第二节 反思之二
        一、构建民主的家庭养育环境
        二、构建和谐的社会支持系统
    第十一章 建议与思考
        第一节 若干建议
        一、关注自我认知——致新上海人
        二、关注成人学习——致成人教育工作者
        三、关注文化重构——致成人学习支持者
        第二节 后续思考
        一、样本的局限——文化身份的压力
        二、分析的困难——方法比结论重要
        三、经验的推论——理性精神的不足
附1:访谈说明
附2:访谈提纲
附3:履历表(受访者)
主要参考文献
致谢

(8)中国情景喜剧的新视野 ——论尚氏情景喜剧在传统审美定势延承上的创新(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情景喜剧的发展概况
    第一节 情景喜剧的诞生及其发展
    第二节 情景喜剧的中国化改造
    第三节 尚氏情景喜剧的崛起
第二章 对比:《我爱我家》和《武林外传》文本分析
    第一节 内容分析
    第二节 形式分析
    第三节 风格分析
    第四节 技术分析
第三章 尚氏情景喜剧的典型特征及其借鉴意义
    第一节 题材选择多样,仍需宽泛
    第二节 "时尚精神"突显,仍需坚持
    第三节 "陌生"手法杂糅,仍需创新
    第四节 影视语言多样,仍需强化
第四章 尚氏情景喜剧的社会文化分析
    第一节 大众文化在中国的兴起
    第二节 娱乐功能的空前释放
    第三节 后现代文化形态的受众认同
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后记

(9)《武林外传》传播现象的多维透视(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一、研究现状
    二、研究目的
    三、研究方法
    四、研究创新性
    五、结论
第一章 《武林外传》产生于转型期中国特定的传播环境
    第一节 《武林外传》传播的媒介环境分析
        一、网络文化兴起
        二、电视娱乐化汹涌
    第二节 《武林外传》传播的文化背景分析
        一、大众文化平民意识形态崛起
        二、文化工业模式泛滥
    第三节 《武林外传》传播的社会环境分析
        一、消费社会人们生活方式改变
        二、转型期社会人们价值观缺失
第二章 《武林外传》的文本:后现代外表与传统文化内核的统一
    第一节 《武林外传》显现出鲜明的后现代特征
        一、人物:对武侠人物的戏仿
        二、剧情:小品、电视综艺等的互文
        三、语言:无厘头的狂欢风格
        四、结构:各种元素的拼贴
    第二节 《武林外传》蕴藏着含蓄的中国传统文化
        一、整体主义的社会价值取向
        二、积极入世的实践价值取向
        三、道德本位的伦理价值取向
第三章 受众视角探讨《武林外传》狂欢式传播效果
    第一节 《武林外传》和受众的亲近
        一、《武林外传》的目标受众:七十年代人
        二、《武林外传》的另一批主体受众:80后
    第二节 受众对《武林外传》的多元解读
        一、受众的支配式解读
        二、受众的对抗式解读
        三、受众的协商式解读
第四章 《武林外传》传播现象研究的现实意义
    第一节 文化意义
        一、《武林外传》给情景喜剧的借鉴意义
        二、《武林外传》给其它电视产品的借鉴意义
        三、《武林外传》给整个文化的借鉴意义
    第二节 社会意义
        一、还原人性
        二、借古讽今
        三、缓解冲突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四、“国际健康快车”告诉你吃什么才健康(论文参考文献)

  • [1]流动女工健康话语的建构与传播研究[D]. 曹昂.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17(10)
  • [2]养老机构老年人生活质置量表的编制及信效度检验[D]. 陈利钦. 山东大学, 2016(02)
  • [3]笑的建构:中国电视情景喜剧创作规律研究[D]. 王晓通. 武汉大学, 2013(07)
  • [4]电视剧《武林外传》美学特征研究[D]. 杨洋. 重庆师范大学, 2011(09)
  • [5]日常生活实践中的电视使用——托台村维吾尔族受众研究[D]. 金玉萍. 复旦大学, 2010(12)
  • [6]《内经》“大师”长生录[J]. 黄连哑巴. 中国作家, 2010(02)
  • [7]海派学习文化研究 ——来自成人生活世界的考察与分析[D]. 李洁. 华东师范大学, 2009(12)
  • [8]中国情景喜剧的新视野 ——论尚氏情景喜剧在传统审美定势延承上的创新[D]. 赵晓娟. 华东师范大学, 2009(12)
  • [9]《武林外传》传播现象的多维透视[D]. 王莉蕾. 南京师范大学, 2008(01)
  • [10]谁走在谁前边[N]. 本报记者 韩晓东. 中华读书报, 2008

标签:;  ;  ;  

《国际健康快报》告诉你吃什么才健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