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卫生人事制度改革,优化卫生人力资源配置

加快卫生人事制度改革,优化卫生人力资源配置

一、加快卫生人事制度改革 优化卫生人力资源配置(论文文献综述)

管淑慧[1](2021)在《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职能定位与升级路径》文中认为当前,许多国有企业都建立了包含内部审计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但是国有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在国家相关政策下,国有企业的内部审计面临着升级的挑战。文章分析了当前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职能定位与升级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国有企业应当改善内部审计形象、细化职能定位、注重内外部风险的管控、建立新型增值型内部审计体系,以切实提高国有企业的整体效益。

叶晨[2](2020)在《成都市属公益二类事业单位人员绩效考核问题及对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绩效考核是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强事业单位岗位聘用管理、实现“能上能下”、完善绩效工资分配的基础性环节,也是选拔高素质优秀人才的重要抓手。自2004年《成都市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核暂行办法》实施以来,成都市大部分市属事业单位都建立了本单位工作人员绩效考核制度,这在人员的晋升、聘用、奖惩、绩效工资分配、培训、辞聘解聘,以及调动工作积极性、提高能力素质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作用。在成都市属公益二类事业单位开展绩效考核工作基础上,要侧重结合当前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深化人事制度改革、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成果,更加重视建设服务型政府,强化事业单位公益属性,促进事业单位提供更充分、更平衡、更高效的公共服务。要在绩效考核的制度设计、考核机制的建立、考核方式方法的改进、考核结果的充分运用、完善人事工作监管方面上着力,才能让公益二类事业单位人员绩效考核的实施与时俱进,符合当前事业单位公益性导向和人事管理的目标和要求,发挥应有的人力资源效益。本文以绩效考核理论、新公共服务理论、公共服务动机理论为基础,运用文献研究、调查问卷、访谈等研究方法,通过搜集相关资料、实地访谈和统计分析的方式,对成都市属公益二类事业单位人员绩效考核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调研。经过调研梳理,发现目前绩效考核的目的导向和指标设计在一定程度上偏离了事业单位公益属性,存在着诸如绩效考核忽略了公益服务成效、绩效考核的评价标准不完善、考核方法和技术滞后、信息化手段运用不足、考核的作用没有完全发挥、沟通和监督机制尚不健全等一些问题。在客观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基础上,借鉴国内部分城市先进经验做法,提出对现阶段成都市属公益二类事业单位人员绩效考核存在问题的对策及建议:一是健全制度法规,完善配套机制;二是优化考核内容,突出公益性质;三是改进考核方法,创新技术手段;四是畅通沟通渠道,发挥考核作用。这些对策建议旨在为下一步成都市事业单位人事综合管理部门制定完善事业单位人员绩效考核政策法规提供参考和借鉴。

鄂义强[3](2020)在《中国大学生就业中政府责任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自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实施扩招政策以来,中国高等教育由培育“精英”逐渐走向大众化,大学毕业生人数从扩招后第一届(2003年)的212万人次上升到2019年的834万人次,在就业市场化的今天,大学生就业难成为社会的热点问题之一。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就业是最大的民生,要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随着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凸显,中国政府对大学生就业的重视程度不断加大,已将大学生就业问题上升到一个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高度加以重视,同时国家层面不断出台系列的就业政策引导和促进大学生就业。在此背景下,大学生就业中政府责任的问题研究显得十分迫切和必要。本文选择了中国大学生就业中政府责任进行研究,也就是把大学生就业与政府责任这两个带有根本性的问题结合起来进行研究,将大学生就业置于整体政府责任的建构逻辑中去考察,从而有助于厘清政府在大学生就业中要承担的有关责任,在此基础上展开问题研究,就可以明晰大学生就业中政府责任构建的重点。厘清中国大学生就业中的政府责任,是开展大学生就业中政府责任研究的逻辑起点。通过对大学生就业与政府责任之间关系的省思,依据责任政府理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民本观、市场失灵理论、新公共服务理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理论,依据现实中政府维护公民基本生存和发展权的政府基本职责,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社会主义国家政府职责,阐释政府对大学生就业履行责任的必要性,厘定中国大学生就业中政府责任为政府调控责任、政府服务责任、政府监督责任。一般而言,研究社会现象和相关问题,都不能割裂历史的纵向联系,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在不同就业制度时期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政府责任履行状况进行考察,也就是于历史演进中去考察大学生就业政府责任的履行,阐释大学生就业中政府履行责任的合理性及存在的问题,凸显20世纪末大学生自主择业时期政府责任履行上存在的问题,确保当代大学生就业政府责任研究的历史承续性,为进行深层次的问题研究打下基础。呈现当代中国大学生就业中政府调控责任、政府服务责任、政府监督责任履行的总体现状,在此基础上开展中国大学生就业中政府责任的问题研究。为提高研究的可信度与客观性,以网络问卷调查和个案访谈进行实证研究。编制《毕业年级大学生就业中政府责任履行情况调查问卷》,调查对象涵盖全国52所高校、20 197名大学毕业生,通过社会学统计软件SPSS对问卷数据进行分析,主要采用频率分析法和交叉分析法,分别得出频率分析结果和交叉分析结果。同时对部分用人单位负责人和政府官员进行个案访谈。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大学生就业中政府调控责任、政府服务责任、政府监督责任三个向度的问题研究。大学生就业中政府调控责任履行上的问题为:就业政策对大学生个人需求关注不够,就业政策的规划性与协同性亟待提升。大学生就业中政府服务责任履行上的问题为:高校以就业服务促进大学生就业主体意识不强,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促进大学生就业作用不明显。大学生就业中政府监督责任履行上的问题为:回应大学生就业状况的高等教育质量有效监督不足,大学生平等就业法治环境建设滞后,大学生就业政策监督机制不健全。深入研究英国、美国、日本、瑞典等发达国家,俄罗斯等经济转型国家大学生就业中政府责任履行状况,从中得到有益启示。在此基础上,立足中国国情,提出中国大学生就业中政府责任履行的重要性与特殊性,以及中国大学生就业政府责任构建必须坚持的中国道路。最后在现实的逻辑上回应理论逻辑中所厘定的大学生就业中的政府责任。探索立足中国国情的大学生就业政府责任履行的建构性策略:在政府调控责任上的策略建议为,树立以人为本的就业政策理念,提升就业政策的规划性与协同性;在政府服务责任上的策略建议为,强化高校就业服务促进大学生就业的主体意识,增强公共就业服务的大学生就业服务供给能力;在政府监督责任上的策略建议为,以政府监督优化高校人才培养机制,以法律制度保障大学生平等就业,以主体问责制提升就业政策执行实效性。从而在现实的逻辑上,形成中国大学生就业中的政府责任促进机制,力求逐步破解中国的大学生就业问题。

李成[4](2020)在《新医改背景下B市M医院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文中指出医院是为社会公众提供医疗服务的场所,承担着保障患者健康、挽救生命的社会职责。公立医院作为我国医疗服务的主体,承担着公共卫生、预防保健、康复及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医疗救治等任务,在卫生人才培养及医学科学研究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是在今年年初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面前,公立医院的作用更不容小觑。中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已经走过几十年的艰难历程,公立医院的改革也有十年,中国的医改从制度设计到关注医药结构和管理体制变革,进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尝试和探索。然而,当前我国公立医院改革过程中新出现的一系列关键问题亟待解决,这也是当下社会关注度较高的问题。本文基于内蒙古B市M医院的管理实践,积极探索管理体制改革,以期建立科学的人事结构、监督机制、法人治理结构、分级诊疗模式等,推动医院管理趋于合理化、规范化。首先,本文阐述了我国当前的公立医院的相关概念及特征,将新公共管理理论、公共治理理论作为本文的理论基础;其次,通过对M医院的调查研究和及对相关数据分析后得知,当前M医院管理中存在的关键问题包括:管理体制落后,产权制度不够明晰;政府补偿机制不够健全;人力资源管理机制不合理;医患矛盾突出;分级诊疗有待改进;科研工作薄弱等。根据所存在的问题对原因进行细致梳理,主要包含财政补偿不足、人才规划及学科发展滞后、医患之间信息不对称、分级诊疗难以有效落实、科研管理水平低下等现实原因。然后,在借鉴西方国家与发达地区医院管理体制改革的经验后,针对当前M医院管理体制的关键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和改革建议:一是,深化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完善补偿机制,转变政府职能,理顺权责关系;二是,推动医院“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源改革,提高医院人力资源管理水平;三是,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降低医患纠纷。四是,推动完善与分级诊疗相适应的服务制度;五是,完善科研相关配套建设,提高科研管理水平。通过M医院管理实践的研究,对于深化B市乃至全国公立医院管理体制变革、回归公立医院公益属性具有一定的意义。

朱红[5](2020)在《卫生事业单位职员制改革政策演变逻辑与优化》文中研究说明医疗卫生市场的竞争,不仅是医疗技术水平的竞争,更是经营管理水平的竞争。要提高自身的经营管理效率和水平,卫生事业单位首先就要提高内部管理人员的综合职业素质。职员制度作为事业单位管理人员的制度创新,能够提高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和职业化,是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措施之一。自其在90年代提出以来,虽然改革取得了积极的成效,但是单位内部管理混乱、效率低下等问题仍然突出。过去学者们的研究大多是从实证的角度,分析其意义、困境和对策,且大部分学者发现职员制改革的困境之一就是政策的不完善。基于此,本文对政策文本进行逐级的归纳、概括、总结,力求清晰地呈现我国卫生事业单位职员制改革政策的变迁过程和演变逻辑,并结合现实改革困境,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力求更好地剖析改革的实际问题和正确地发挥政策的指导作用。本文借助“北大法宝”、“北大法意”等权威法律搜索网站对卫生事业单位职员制改革政策文本进行梳理,获得75份政策文本,包括中央层面政策文本41份,省级政策文本34份,并对卫生事业单位职员制改革涉及的中央层面政策文本的颁布时间、文本类型、颁布部门以及政策主题进行量化分析。同时以扎根理论的编码分析方法为指导,对中央政策文本和省级政策文本分别进行编码分析,其中为了厘清国家层面整个政策的变迁过程,将政策的发展分为四个时期,职员概念初提阶段(1993—1999)、岗位设置管理制度改革阶段(2000-2009)、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阶段(2010—2014)、整体构建人事管理制度阶段(2014至今)。编码后得到四个核心的概念类属:政策环境、政策目标、政策措施以及政策权力。这四个政策核心要素的变迁蕴含着内在的逻辑:一、政策改革的推动力由间接的经济面转向直接的社会面;二、政策目标趋向以人为本,更加关注人的全面发展和人们公共服务需求的满足;三、政策改革措施整体全面推进,由最初的分配制度改革,到聘任制度、岗位管理制度的建立,奖惩制度、培训制度以及养老保险制度的全方位改革;四、随着社会对“管理”的认识深化,卫生事业单位管理人员的身份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完成“干部—行政人—社会人—专业人”的身份变迁,向职业化趋势发展;五、卫生事业单位的管理体制改革方向由社会化管理改革强调政事分开,转变为分类改革强化其公益属性,而职员制改革政策正是依据单位改革的困境而不断修正前行;六、改革管理权力呈分散下放趋势,改革管理主体多元化。本文对卫生事业单位职员制改革政策归纳分析的过程中,一方面看到了卫生事业单位职员制改革政策在不断完善,但同时也发现其中存在一些问题,包括政策改革内源性动力不足、部分政策表述模糊和泛化、政策缺乏系统性有序性、政策法规体系建设相对滞后。结合现实中卫生事业单位职员制改革的主要困境:以职级设计为核心的晋升通道受限、以岗位转换为核心的横向流动受阻、以分配考核为核心的薪酬激励不足,本文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一、职员制改革要回归劳动和职业本身;二、把握职员制改革中的关键点;三、完善职员制改革的保障机制;四、制定取消行政级别的过渡政策;五、系统完善职员制改革的法规体系建设;六、总结并推广试点经验。

郭书剑[6](2020)在《中国大学学术精英的流动》文中研究指明当前中国大学人才竞争的主要对象是制度化学术精英,中国学术劳动力市场的强势群体亦是制度化学术精英。作为政府与大学协作的产物,制度化学术精英因拥有经官方认证的学术权威与学术声誉而受到大学的强烈推崇与热烈追求。大学围绕制度化学术精英而展开的人才竞争直接刺激并引发学术精英的流动。某种意义上,制度化精英主义愈兴盛则大学学术精英竞争愈激烈,而大学学术精英竞争愈激烈则大学学术精英流动愈频繁。1999年以来,中国大学学术精英在不同地区、不同省市的不同层次大学间进行水平流动和垂直流动。大学学术精英在全国的分布格局随各地、各校人才竞争力的变化而不断变化。总体上,中国大学学术精英流动“散中有聚”“聚中有散”;以跨域流动为主,但同域流动现象亦值得关注;众多普通院校和地方城市正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更具活力的机制、更富成效的举措在学术精英竞争中“异军突起”,地方政府的能动性和创造性促成了大学学术精英流动的新局面。中国地方政府人才竞争的背后是为经济增长而竞争,更是为政治晋升而竞争。为赢得政治锦标赛,地方政府所出台的人才政策对大学学术精英流动具有较强的激发性、引导性与支持性。因地制宜制定人才政策,与时俱进变革人才政策,是地方政府维持人才竞争力、保持人才竞争优势的必要之举。作为一项长期政策,大学重点建设的逻辑是竞争博弈,而竞争博弈的载体则是学术锦标赛。在市场化大学排名与行政化学科评估的驱动下,中国大学着重以学术管理资本主义的方式吸引海内外学术精英,以不断争取国家的政策关照与政府的重点支持。大学人才竞争所促成的流动,对学术精英学术发展的影响,既有特殊性也存共通性。大部分学术精英流动后的学术生产力、学术影响力和学术竞争力得到提高。这一方面是由于流动对知识生产与创新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则与学术锦标赛密切相关,其不仅驱动大学支持学术精英发展学术,还驱动大学要求学术精英发展学术。大学学术精英流动是一个复杂现象。由于学术精英吸收能力的异质性与学术精英竞争优势的可转移性,大学学术精英流动对大学发展的影响具有不确定性。可以明确的是,学术精英流入对大学学科发展的积极影响并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大,学术精英流出对大学学科发展的消极影响也并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大。基于此,学术精英流动不应成为大学间此消彼长的“零和博弈”,更不应诱致大学间针锋相对的“人才战争”。在面向世界、追求卓越的发展战略下,需要正确理解中国大学学术精英的流动,以客观冷静的态度、以历史的、发展的、全球的眼光认识和体察中国大学学术精英流动所具有的阶段性、特殊性和一般性。这对中国大学全面深刻地了解自己,实事求是地制定科学合理的“双一流”建设目标、采取正确有效的学术精英队伍建设策略至关重要。

侯立娟[7](2019)在《公立医院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Y市A医院为例》文中提出长期以来,公立医院一直处于国家政策的扶持与保护下,在医疗市场竞争中占据着主导地位。但近年来,随着新医改政策的日趋完善和公立医院改革的不断深入,国家加强了多元化社会办医支持力度,公立医院的人力资源管理环境正面临着更加复杂和严峻的挑战,公立医院管理体制的改革、人事编制制度的完善、考评和人才激励评价机制的建立,以及医务工作者执业环境的优化等举措已成为当前形势下进一步调动医务工作者的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满足群众就医需求的重要举措。本文以Y市A医院为研究对象,结合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理论,采用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对A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及在管理机制、人岗匹配、权责分配、薪酬激励、劳动关系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在对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公立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的经验进行借鉴的基础上,密切联系新医改对公立医院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从强化“人本观念”、加快现代化医院管理制度建设步伐,完善选人用人制度、实现人岗有效对接,明确科室岗位权责分配、探索跨科室合作,完善绩效考核体系、优化薪酬分配设计以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促进员工个人成长等方面提出了可行性建议,以期对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公立医院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提供借鉴。

王琦[8](2019)在《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视阈下的公益类事业单位领导干部选任制度研究》文中认为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确定为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中共十九大对其作出具体部署和安排。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根据上述部署与安排,落实相应的国家机关与事业单位的改革等。领导干部能力现代化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公益类事业单位承载着社会公共服务输出的重要职能,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特殊地位,加快推进并积极深化公益类事业单位改革,领导干部的选任是其重要内容和关键环节。改革公益类事业单位领导干部选任制度,选任高素质专业化的领导干部队伍,是推动新时代公益类事业单位领导干部队伍实现专业化建设,保障公益类事业单位适应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更好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满足群众多样性、多元化需求的一个前提基础,更为重要的是,这也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主要抓手。因此,在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视阈下研究公益类事业单位领导干部选任制度具有非常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公益类事业单位领导干部选任制度的变迁,大致经历初创时期、探索时期、改革时期、新时代四个阶段,经过长时间的探索与改革,至2015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事业单位领导人员管理暂行规定》,结束了没有体现中国事业单位特点、彰显人才成长规律的选任政策法规体系的历史,填补了事业单位领导干部选任制度建设的空白,为新时代事业单位领导干部选任制度建设指明了方向。当然,冷静地观察与分析,还应充分认识到公益类事业单位领导干部选任制度尚未成熟,在具体实践中仍面临一些问题,诸如领导干部选任制度化不足,体现在干部选任制度体系尚不完备、干部选任制度缺乏配套政策;干部选任过程中民主化程度有限、群众参与欠缺;领导干部选任法制化缺乏法律支撑、干部选任过程具有照顾现象;领导干部选任科学化不够,选任标准不明、考核标准缺乏、选任方式单一、人岗不相适等问题。为了解决公益类事业单位领导干部选任制度面临的问题,本文在国家治理力现代化的理论视角下,基于案例剖析,具体分析影响因素,从过程、目标、功能三个层面提出优化路径,力图构建新时代中国公益类事业单位领导干部选任制度建设的总体思路、基本策略,为中国公益类事业单位领导干部选任提出政策议,设计可行性强的操作方案。依循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相关导向和问题指引,上述阐释构成本文研究公益类事业单位领导干部选任制度的问题意识,并从这一问题意识出发进一步推进相应的研究进程:首先,从理论角度分析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与公共服务能力现代化、领导干部能力现代化的关系,提出新时代中国公益类事业单位领导干部应当具备的能力素质。其次,在梳理中国公益类事业单位领导干部选任制度变迁历程基础上,过对比中国公益类事业单位与党政机关、国有企业、社会组织领导人员选任制的不同特点,分析中国公益类事业单位领导干部选任制度的独特之处。通过定位中国公益类事业单位及其领导干部的角色与功能,推导出中国公益类事业单位导干部选任制度的结构、功能及属性。再次,结合本人所从事的组织人事工作实践,基于案例剖析,定性分析影响因素,探析中国公益类事业单位领导干部选任制度现状及存在的突出问题。最后,以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领导干部能力现代化为切入点,提出实施分层分类的差别化制度系统调适路径,并从过程、目标、功能三个层面,实现中国公益类事业单位领导干部选任制度的协调化、高效化、法制化、民主化、科学化、现代化发展,进一步深化中国公益类事业单位领导干部选任制度改革,有效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综上所述,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真正意义上的实现,需要落实在政府部门及其附属机构的各种积极变革。其中,在公益类事业单位相关改革中,作为核心程的领导干部选任制度,对于公益类事业单位的变革与积极发展等具有重要且不可忽视的意义。对此,本文的研究意在通过对中国公益类事业单位领导干部选任制度的梳理、分析与评价,将这一选任制度与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之间的关联以明确,进而落实对于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积极推动。

郜清攀[9](2019)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研究》文中指出中国农村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推动农民群体的公共服务需求不断升级。而当前中国农村地区相对落后的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却愈益无法满足农民群体日益增长的公共服务需要。十九大以来,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作为农业农村进一步发展的战略目标的同时,也为当前农村地区的基本公共服务事业提出了一系列新目标、新要求,使人们对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的认识水平上升至了一个全新的高度。乡镇政府处于国家与农村社会交互作用的关键节点,是连接政府与农民的中枢和纽带。乡镇政府作为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组织者、协调者和践行者,不仅负责各项具体农村公共服务政策的贯彻落实,而且决定着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的发展方向和总体水平。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转变乡镇政府职能,提升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建设服务型乡镇政府,对完善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农村基层公共服务供给水平,推进农村基层治理现代化,乃至满足农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都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现阶段,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不足,服务内容结构性失衡、服务供需脱节以及服务效能滞后,成为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实现农业农村全面振兴的制约因素。鉴于此,本文综合运用文献研究、实证研究、比较研究等研究方法,从提升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现实意义出发,以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的要素条件与其内部结构和外显结构之间的互动机理为依据,系统分析了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基于对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的现状及能力不足表现的考察,从不同视角探析了造成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不足的原因。在此基础上,结合国内外加强基层政府改革的实践经验,以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加强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建设的目标要求和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为指导,为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的提升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本文主要由三个部分构成:第一部分为引言,主要对选题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创新与不足等进行了阐释。第二部分为论文的主体部分,由五章内容构成。第一章,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的理论成果,详细考察了政府、乡镇政府、公共服务、政府公共服务能力、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等概念。基于乡村振兴的概念、内涵与基本要求,全面考察了新时代新矛盾背景下乡村振兴战略提出的历史渊源、现实依据、时代背景及其意义。并从市场失灵理论和政府失灵理论、公共产品提供和生产分离理论、服务型政府理论以及治理和善治理论等多个角度阐释了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研究的理论基础。在此基础上,从完善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推进农村基层治理现代化以及满足农民对美好生活需要三个方面系统阐释了提升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对乡村振兴战略的意义。第二章,对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指标体系的分析。基于“要素构成—内部结构—外显结构”三者之间的逻辑关系,从内部结构和外显结构两个维度系统考察了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的结构,通过对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要素条件的检视,深入透析了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的要素条件与其内部结构和外显结构之间的互动机理。在此基础上,以乡村振兴战略的相关目标和理念为指导,从静态(结果)和动态(过程)两个维度设计了一套用以测量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状况的评价指标体系。第三章,对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建设的现状、问题及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运用规范与实证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从基层群众的服务需求、满意度和公共服务供给过程三个方面对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在不同服务领域的具体表现进行系统考察。立足于实证分析的成果,对乡镇政府公共服务供给总量和质量不足、供给结构失衡等问题进行系统分析。基于当前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建设的困境,从政府职能定位、财权与事权关系、考评机制、供给方式、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系统阐释了造成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不足的深层次原因。第四章,对国内外提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的改革实践与经验启示的分析。基于比较研究的视角,结合国内外不同地区的实践,详细探讨了国内一些乡镇政府在公共服务集约化、市场化、民主化、信息化等多个方面的改革实践,以部分西方发达国家为例,从政府向市场放权、政府之间放权、政府向社会放权三个维度,系统考察了西方发达国家在公共服务市场化、分权化、社会化改革等领域的实践创新。在此基础上,系统梳理了上述实践在政府组织机构改革、公共服务多元化供给、政府间权责划分以及社会组织培养等方面对现阶段提升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的启示。第五章,以乡村振兴战略的若干发展理念为指导,明确加强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的目标要求和基本原则,进而从乡镇政府的行政体制改革、财政管理体制、人才队伍建设、服务供给机制、服务供给模式等多个层面为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的提升提出针对性措施。第三部分是结论部分,从整体上对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进行了概况、总结及展望。本文的主要结论有:第一,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可分为内部结构和外显结构。内部结构是指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本身所凭借的权力资源、财力资源、人力资源、信息资源等要素。外显结构表现为两个方面:从服务结果来看,包括乡镇政府的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社会保障服务能力、文化教育服务能力、生态环境服务能力、基础设施服务能力和公共安全服务能力。从服务过程来看,包括乡镇政府的民意聚合与甄别能力、资源获取与配置能力、公共决策和执行能力、监督问责与评估能力、民意诉求回应能力。第二,影响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的要素条件包括体制性要素、制度性要素、主体性要素、策略性要素四个方面。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的形成就是通过乡镇政府的体制性要素、制度性要素、主体性要素以及策略性要素的有机结合和共同作用,将政府潜在的权力资源、财力资源、人力资源、信息资源等各种资源转化为政府各种外显公共服务能力的过程。第三,通过对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现状的分析可知:从服务内容来看,首先,医疗卫生条件、养老保障服务、公共卫生安全以及污水治理属于基层群众最关心同时也是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表现较差的领域;其次,道路交通、基础教育、合作医疗保险属于基层群众比较关心,同时也是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表现较强的领域;再次,在水电气供给、社会治安、生产安全、贫困救助、农田水利、垃圾处理、自然灾害防治等领域,基层群众的需求不显着,但乡镇政府的公共服务能力表现良好;最后,在法律援助、失业救济、公共文化、环境绿化等领域,基层群众的需求不显着,同时乡镇政府的公共服务能力表现较差。从服务过程来看,乡镇政府在民意聚合与甄别、公共决策与执行、监督问责与评估、对民意诉求的回应等方面的能力表现尽管较为平衡,但普遍偏低,在资源获取与配置方面的能力存在明显不足。第四,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不足具体表现在:一是公共服务供给总量和规模不足,二是服务内容存在着结构性失衡,三是乡镇政府对公共服务职能的认识模糊清晰,四是服务供给脱离农村基层社会的实际需要,五是乡镇政府应对基层群众服务需求升级的能力不足。究其原因,制约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的体制性因素包括乡镇政府发展定位不明确、财权与事权不匹配;制度性因素主要表现为绩效考核与评估机制不健全;主体性因素主要是指乡镇政府服务人员的结构不合理以及整体素质和能力的欠缺;策略性因素主要表现为乡镇政府垄断公共服务供给,公共服务供给方式单一。第五,针对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的提升路径,应当以建设服务型乡镇政府、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等为目标要求,以坚持农民主体地位、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因地制宜、循序渐进,促进城乡统筹融合发展为基本原则,逐步提升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具体而言,一是推进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二是完善以服务为导向的乡镇财政管理体制,三是加强乡镇服务人才队伍建设,四是建立群众广泛参与的公共服务供给机制,五是探索多元主体协同的服务供给模式。

李怡[10](2019)在《深圳公立医院人事制度综合改革的困境及消解分析》文中研究指明2015年7月,深圳全面启动公立医院人事制度综合配套改革。然而,在深圳宣布全面启动公立医院人事制度综合配套改革后不到半年时间,却传来了改革暂缓的消息。总体而言,在深圳推行公立医院人事制度综合改革的过程中,虽然出台了相关配套政策,在新建的公立医院中运行较为顺利;但是,对于原有的公立医院,在推进改革过程中阻力重重,改革陷入了困境,也反映出改革的政策及实施存在问题。深入研究深圳公立医院人事制度综合改革遇到的困境,分析其成因,探讨并提出解决思路,以进一步完善政策,对深圳公立医院人事制度综合改革的顺利推进具有现实意义。深圳公立医院人事制度综合改革的核心内容有四个方面:一是去编制化:从“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二是去依附化:财政经费核拨从“以编定费”向“以事定费”转变;三是强化医院人事自主权;四是以政府绩效监管作为改革配套条件。通过访谈法、文献分析、参与式观察等方式分析得知,改革推进的过程困难重重,问题主要体现在:一是改革的权益保障机制欠缺,在人才招聘、人员考核评价、薪酬分配、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激励不足;二是改革的活力激发机制不合理,公立医院的战略定位不明确,资源配置不合理,内部管理机制不完善;三是改革的质量保证机制不明确,公立医院的建设经费、人员经费来源不清晰,考核监督体系形式化。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可以概括为:前期对改革阻力预估不足,历史遗留问题未妥善解决,现行公立医院管理水平与职业化管理尚有差距等。这阻碍了深圳公立医院人事制度综合改革的顺利推进。因此,应进一步完善深圳公立医院人事制度综合改革的相关政策,推进相关的机制体制建设,提升公立医院管理水平。消解困境的改进思路主要有:第一,在改革前期做好对基层单位的调研,做好政策的公开和正面的宣传;第二,加大对公立医院人员的激励,完善权益保障机制;第三,全面推进运营管理,促进活力激发机制;第四,完善监督保障体系,加强质量保证机制。

二、加快卫生人事制度改革 优化卫生人力资源配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加快卫生人事制度改革 优化卫生人力资源配置(论文提纲范文)

(1)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职能定位与升级路径(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职能定位与升级面临的挑战和难题
    1.1 职能定位模糊,业务层级较低
    1.2 内部审计的权威性不够,没有形成一致的认同度
    1.3 内部审计的职能定位和升级将面临文化与认知的挑战
2 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职能定位与升级路径分析
    2.1 细化审计职能定位,构建增值型审计业务体系
    2.2 塑造内部审计形象,使增值型审计身份得到认同
    2.3 扩大风险控制范围,提高增值型审计的风险管控能力
3 结束语

(2)成都市属公益二类事业单位人员绩效考核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述评
        1.3.1 国外研究
        1.3.2 国内研究
        1.3.3 文献述评
    1.4 研究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概述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事业单位
        2.1.2 公益二类事业单位
        2.1.3 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
    2.2 绩效考核相关概述
        2.2.1 绩效的内涵及外延
        2.2.2 绩效考核的内容
        2.2.3 绩效考核的作用
    2.3 理论依据
        2.3.1 绩效考核理论
        2.3.2 新公共服务理论
        2.3.3 公共服务动机理论
第三章 成都市属公益二类事业单位人员绩效考核现状
    3.1 成都市属公益二类事业单位改革的基本情况
        3.1.1 市属公益二类事业单位概况
        3.1.2 机构分类改革情况
        3.1.3 人事制度改革情况
        3.1.4 绩效工资及收入分配改革情况
    3.2 成都市属公益二类事业单位人员绩效考核工作的实施
        3.2.1 考核工作的布置和实施
        3.2.2 部分行业事业单位绩效考核体系架构
第四章 成都市属公益二类事业单位人员绩效考核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4.1 绩效考核存在问题的调研情况
        4.1.1 调查问卷情况
        4.1.2 访谈情况
    4.2 绩效考核存在的问题
        4.2.1 绩效考核的作用没有完全发挥
        4.2.2 绩效考核的内容公益性不强
        4.2.3 绩效考核的方法较为单一
        4.2.4 绩效考核的过程缺乏沟通反馈
    4.3 主要问题的原因分析
        4.3.1 制度设计欠缺影响了绩效考核作用的发挥
        4.3.2 市场机制下的绩效考核偏离了公益性
        4.3.3 绩效考核的量化标准不完善
        4.3.4 绩效考核的沟通监督机制尚不健全
第五章 国内其他城市公益二类事业单位人员考核相关经验借鉴
    5.1 北京市公益二类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实践
    5.2 重庆市公益二类事业单位人员聘用考核改革实施情况
    5.3 青岛市公益二类事业单位优化绩效考核评价机制探索
    5.4 相关启示
第六章 公益二类事业单位人员绩效考核问题的对策建议
    6.1 健全制度法规,完善配套机制
        6.1.1 加快完善公益二类事业单位绩效考核的制度建设
        6.1.2 构建科学可操作的绩效考核机制
        6.1.3 完善人事监管制度确保绩效考核顺利实施
    6.2 优化考核内容,突出公益性质
        6.2.1 以公共利益为导向,把社会效益作为绩效考核核心内容
        6.2.2 以“人民为中心”,关注社会公众评价及服务对象满意度
        6.2.3 以岗位职责为依据,构建清晰完备的岗责体系
    6.3 改进考核方法,创新技术手段
        6.3.1 多种考核方式相结合,重视工作创新和荣誉奖励
        6.3.2 完善电子政务绩效考核信息化平台建设
        6.3.3 利用“大数据”推进绩效考核手段创新
    6.4 畅通沟通渠道,发挥考核作用
        6.4.1 主客体双方共同分析绩效考核结果
        6.4.2 给被考核者提供申诉反馈渠道
        6.4.3 发挥绩效考核作用,兑现绩效工资和奖励
第七章 结论及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成都市属公益二类事业单位人员绩效考核问卷调查
    附录二 关于事业人员工作绩效的问卷调查 附录二
    附录三 访谈提纲

(3)中国大学生就业中政府责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一)国外研究现状述评
        (二)国内研究现状述评
    四、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内容
    五、研究方法
        (一)文献分析法
        (二)实证研究法
        (三)比较研究法
    六、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一)创新之处
        (二)不足之处
第一章 大学生就业与政府责任关系的理论概述
    一、大学生就业与政府责任的概念界定
        (一)大学生就业的概念界定
        (二)政府责任的概念界定
    二、大学生就业中政府责任履行的理论基础
        (一)责任政府理论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民本观
        (三)市场失灵理论
        (四)新公共服务理论
        (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理论
    三、大学生就业中政府责任履行的现实依据
        (一)维护公民基本生存和发展权是政府的基本职责
        (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国家政府职责的内在要求
    四、大学生就业中政府责任厘定
        (一)政府须对大学生就业履行调控责任
        (二)政府须对大学生就业履行服务责任
        (三)政府须对大学生就业履行监督责任
第二章 大学生就业中政府责任履行的实践历程
    一、“统包统分”就业制度时期:政府包办、计划配置
        (一)“统包统分”就业制度下政府责任履行概况
        (二)历史合理性与问题分析
    二、“供需见面”就业制度时期:计划配置为主、调节为辅
        (一)“供需见面”就业制度下政府责任履行概况
        (二)历史合理性与问题分析
    三、“双向选择、自主择业”就业制度时期:市场配置与政府调控相结合
        (一)“双向选择、自主择业”就业制度下政府责任履行概况
        (二)历史合理性与问题分析
第三章 大学生就业中政府责任履行的现状与问题
    一、大学生就业中政府责任履行的总体现状
        (一)政府调控责任履行现状
        (二)政府服务责任履行现状
        (三)政府监督责任履行现状
    二、大学生就业中政府责任履行的实证研究
        (一)大学生就业中政府责任履行调查设计
        (二)大学生就业中政府责任履行调查概况
        (三)大学生就业中政府责任履行频率分析结果
        (四)大学生就业中政府责任履行交叉分析结果
    三、大学生就业中政府责任履行存在的问题与成因
        (一)政府调控责任履行存在的问题与成因
        (二)政府服务责任履行存在的问题与成因
        (三)政府监督责任履行存在的问题与成因
第四章 国外大学生就业中政府责任履行状况与启示
    一、发达国家大学生就业中政府责任履行状况与启示
        (一)发达国家大学生就业中政府责任履行状况
        (二)发达国家大学生就业中政府责任履行状况的启示
    二、经济转型国家大学生就业中政府责任履行状况与启示
        (一)经济转型国家大学生就业中政府责任履行状况
        (二)经济转型国家大学生就业中政府责任履行状况的启示
第五章 大学生就业中政府责任履行的策略建议
    一、大学生就业中政府调控责任履行策略建议
        (一)树立以人为本的就业政策理念
        (二)提升就业政策的规划性与协同性
    二、大学生就业中政府服务责任履行策略建议
        (一)强化高校就业服务促进大学生就业的主体意识
        (二)增强公共就业服务的大学生就业服务供给能力
    三、大学生就业中政府监督责任履行策略建议
        (一)以政府监督优化高校人才培养机制
        (二)以法律制度保障大学生平等就业
        (三)以主体问责制提升就业政策执行实效性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 A 毕业年级大学生就业中政府责任履行情况调查问卷
    附录 B 用人单位对大学生人才要求访谈提纲
    附录 C 大学生就业政府责任履行访谈提纲
后记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情况

(4)新医改背景下B市M医院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目的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研究的对象和方法
        1.4.1 研究对象
        1.4.2 研究方法
        1.4.3 研究思路
    1.5 创新与不足之处
2 公立医院管理有关的概念及理论依据
    2.1 公立医院的概念及特征
    2.2 公立医院管理的内涵及特征
    2.3 公立医院管理体制
    2.4 新医改下的公立医院管理
    2.5 理论基础
        2.5.1 新公共管理理论
        2.5.2 公共治理理论
        2.5.3 权变理论
3 近年来M医院管理方面的探索及成效
    3.1 学科建设方面
    3.2 培养和吸引高水平人才方面
    3.3 改善患者服务水平方面
    3.4 医院运行质量管理与控制方面
    3.5 分级诊疗政策落实方面
    3.6 医患纠纷处理方面
    3.7 财务与内部控制方面
    3.8 科研管理方面
    3.9 新医改对M医院管理的影响
4 新医改背景下M医院管理存在的问题
    4.1 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总体落后
        4.1.1 融资渠道单一,补偿机制不健全
        4.1.2 法人治理结构尚未构建,责权界定不清晰
    4.2 人力资源管理水平整体不高,相关模块工作有待改进
        4.2.1 对人力资源管理不够重视,管理队伍职业化水平低
        4.2.2 人员招聘和人才储备不足,人员流出严重
        4.2.3 人员培训体系不健全
        4.2.4 员工薪酬分配制度不科学
        4.2.5 缺乏有效的考核体系
    4.3 医患矛盾有待缓解,医务人员积极性不高
    4.4 分级诊疗制度有待改进
    4.5 科研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4.5.1 科研数量和水平较低,成果推广与转化有待提高
        4.5.2 医院科研信息化建设水平有待提高
        4.5.3 科研部门与财务部门间缺乏信息共享
        4.5.4 科研管理队伍专业化程度低,高素质人才匮乏
        4.5.5 伦理审查工作水平亟待提高
5 新医改背景下M医院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5.1 公立医院管理体制落后
        5.1.1 政府对公立医院财政补偿机制不足
        5.1.2 法人治理结构与机制不完善
    5.2 医院人力资源管理机制不合理
        5.2.1 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缺失,管理者职业化程度不高
        5.2.2 人力资源招聘与储备情况有待改善
        5.2.3 人员培训缺乏规划和考核机制
        5.2.4 薪酬分配制度落后,激励作用有限
        5.2.5 缺乏成熟的考评体系,考核指标设置不合理
    5.3 医患之间信息不对称,患者期望值得不到满足
        5.3.1 医患之间信任缺失
        5.3.2 医患沟通告知存在问题
        5.3.3 患者的诉求无法满足且对医疗结果期望值过高
        5.3.4 医方确实存在损害的后果
    5.4 分级诊疗制度阻滞
        5.4.1 医院经济驱动,缺乏下转动力
        5.4.2 医保差异不足,弱化分级引领
        5.4.3 下转机制缺位,运行指导不够
        5.4.4 医院顾虑下级医院的承接能力
        5.4.5 信息缺乏连通,下转渠道不畅
    5.5 科研管理水平整体不高
        5.5.1 学科建设及科研人员结构不合理,科研成果转化率低
        5.5.2 科研信息化建设水平有待提高
        5.5.3 科研部门与相关部门间缺乏信息共享
        5.5.4 科研管理队伍专业化程度低,高素质管理人才匮乏
        5.5.5 医学伦理审查不规范
6 新医改背景下M医院管理体制优化的对策
    6.1 完善公立医院管理的相关机制
        6.1.1 完善公立医院的补偿机制
        6.1.2 改革医院法人治理结构
    6.2 改进人力资源管理方式
        6.2.1 增强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理念
        6.2.2 加大改革人力资源管理制度
        6.2.3 加强人力资源的培训开发
        6.2.4 建立科学公平的薪酬机制
        6.2.5 创建公正合理的考核制度
    6.3 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降低医患纠纷
        6.3.1 注重患者安全,提高技术水平
        6.3.2 加强沟通,保障患者的知情权
        6.3.3 关注患者需求,降低患者就医期望值
        6.3.4 推广医疗意外险,分散医疗风险
    6.4 推动完善与分级诊疗相适应的服务制度
        6.4.1 强化上级医院下转主动性
        6.4.2 增强医保对患者就医的调节作用
        6.4.3 健全下转机制、标准与程序
        6.4.4 改善社区服务能力,培育家庭医生
        6.4.5 转诊平台信息化建设
        6.4.6 构建紧密型医联体
    6.5 完善科研相关配套建设,提高科研管理水平
        6.5.1 注重学科建设与改善人员结构,促进成果转化和利用
        6.5.2 加快构建科研管理信息管理平台
        6.5.3 以科研项目为中心管理科研经费
        6.5.4 加强科研管理人员的培养,提高业务水平
        6.5.5 提高医院伦理审查能力
7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5)卫生事业单位职员制改革政策演变逻辑与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三、文献综述
    四、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第一章 卫生事业单位职员制改革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第一节 相关概念界定
        一、卫生事业单位职员制
        二、卫生事业单位职员制度改革政策
    第二节 卫生事业单位职员制改革的理论基础
        一、新公共管理理论
        二、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理论
        三、政策文本分析的相关理论基础
第二章 我国卫生事业单位职员制改革政策文本统计分析
    第一节 研究设计
        一、政策文本的选取
        二、政策文本的量化统计分析
        三、政策文本的编码分析
    第二节 政策文本的统计分析
        一、政策文本的颁布时间统计
        二、政策文本的文本类型统计
        三、政策文本的颁布部门统计
        四、政策文本的政策主题统计
第三章 卫生事业单位职员制改革政策文本的编码分析
    第一节 卫生事业单位职员制度改革中央政策文本编码分析
        一、1993 年—1999 年卫生事业单位职员制改革政策文本的编码
        二、2000 年—2009 年卫生事业单位职员制改革政策文本的编码
        三、2010 年—2014 年卫生事业单位职员制改革政策文本的编码
        四、2014 年至今卫生事业单位职员制改革政策文本的编码
    第二节 卫生事业单位职员制度改革省级政策编码分析
    第三节 编码分析结论
        一、政策环境的变迁
        二、政策目标的变迁
        三、政策措施的变迁
        四、政策权力的变迁
第四章 卫生事业单位职员制改革政策演变逻辑与问题
    第一节 卫生事业单位职员制改革政策的演变逻辑
        一、政策动力由经济面转向社会面
        二、政策目标趋向以人为本
        三、改革措施整体全面推进
        四、管理人员职业化发展
        五、卫生事业单位公益属性的强化
        六、管理监督权力分散
    第二节 卫生事业单位职员制改革政策存在的问题
        一、内源性动力不足
        二、部分政策表述模糊和泛化
        三、缺乏系统性有序性
        四、政策法规体系建设相对滞后
第五章 卫生事业单位职员制改革政策优化的建议
    第一节 研究结论
    第二节 卫生事业单位职员制改革障碍与政策优化建议
        一、卫生事业单位职员制改革的必要性
        二、卫生事业单位职员制改革面临的主要障碍
        三、卫生事业单位职员制改革的相关政策建议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6)中国大学学术精英的流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二、核心概念
    三、文献述评
    四、理论基础
    五、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一章 中国大学学术精英的生成
    第一节 制度化精英主义及其内涵
        一、何谓制度化精英主义
        二、制度化精英主义的文化生态
    第二节 制度化精英主义的历史溯源
        一、前制度化精英主义时期
        二、制度化精英主义的萌发与成长
        三、制度化精英主义的成熟与定型
        四、制度化精英主义的形变与转型
        五、制度化精英主义的新发展
    第三节 学术精英制度化与制度化学术精英
        一、人才计划:制度化学术精英的“温床”
        二、多元互动:制度化学术精英的生成
        三、被接受的制度化:学术精英与学术共同体
第二章 中国大学学术精英流动概况与特征
    第一节 “两院”院士流动概况
        一、流动规模
        二、流动方向
    第二节 “长江”“杰青”流动概况
        一、流动规模
        二、流动方向
    第三节 “四青”人才流动概况
        一、流动规模
        二、流动方向
    第四节 大学学术精英流动的整体概况与主要特征
        一、整体概况
        二、主要特征
第三章 政策驱动与学术精英流动
    第一节 经济增长与人才竞争
        一、为经济增长而竞争
        二、创新驱动与经济发展
        三、政策激励与人才竞争
    第二节 地方政府人才政策的要义
        一、部分省级政府人才政策的要义
        二、部分非省会中心城市人才政策的要义
        三、地方政府人才政策的主要特征与革新空间
    第三节 人才政策与学术精英流动
        一、学术精英是人才政策的重要对象
        二、人才政策势差客观存在
        三、人才政策效力有弱化风险
第四章 锦标赛制与学术精英流动
    第一节 学术锦标赛与大学排名
        一、大学为何参与学术锦标赛?
        二、大学如何提升大学排名?
    第二节 大学声誉竞争与学术精英流动
        一、大学学术精英的市场需求度
        二、大学竞争学术精英的策略
        三、大学引才策略对学术精英流动的影响
    第三节 学术精英竞赛型流动及其效益
        一、学术精英学术流动的效益
        二、学术精英行政调动的效益
        三、竞赛型流动与学术精英发展
第五章 学术精英流动与大学发展
    第一节 学术精英流动对流入大学的影响
        一、“985”大学学术精英引进及其影响
        二、“211”大学学术精英引进及其影响
        三、普通大学学术精英引进及其影响
        四、小结
    第二节 学术精英流动对流出大学的影响
        一、“985”大学学术精英流出及其影响
        二、“211”大学学术精英流出及其影响
        三、普通大学学术精英流出及其影响
        四、小结
    第三节 学术精英流动与大学发展的理论分析
        一、学术精英流动的影响具有不确定性
        二、学术精英吸收能力及其异质性
        三、学术精英竞争性优势的可转移性
第六章 关于中国大学学术精英流动的反思
    第一节 中国大学学术精英流动的阶段性
        一、深化改革促进的高等教育自主化
        二、快速发展推动的高等教育大众化与一流化
        三、大学学术精英流动的阶段性及其形成
    第二节 中国大学学术精英流动的特殊性
        一、人才计划支配的学术精英流动
        二、事业单位制异化的学术精英流动
    第三节 中国大学学术精英流动的一般性
        一、世界一流大学运动与中外大学学术精英流动
        二、加快推进中国大学学术精英流动的国际化
结束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发表情况
后记

(7)公立医院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Y市A医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研究目的与意义
    二、国内外文献综述
    三、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
    四、研究技术路线图
    五、论文创新之处与不足
第一章 公立医院人力资源管理基本概念与相关理论
    第一节 公立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概念
        一、人力资源与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
        二、公立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特征
    第二节 公立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研究的理论基础
        一、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
        二、巴纳德的系统组织理论
    第三节 新医改背景下公立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的要求
第二章 公立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现状、问题及成因分析——以Y市A医院为例
    第一节 A医院人力资源管理基本情况
        一、人力资源基本构成情况
        二、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分析
    第二节 A医院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手段单一,管理机制制不健全
        二、岗位设置不合理,人才素质不高
        三、行政效率低,科室协作性差
        四、激励手段匮乏,薪酬分配欠公平
        五、员工满意度低,职业倦怠感较高
    第三节 医院人力资源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管理层对人力资源管理缺乏重视和规划
        二、人才引进方式落后与编制人事制度制约
        三、行政科室岗位权责不清晰且人员晋升困难
        四、绩效考评流于形式且缺乏与薪酬制度的合理对接
        五、文化建设认知不够且管理手段滞后
第三章 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公立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经验分析与借鉴
    第一节 澳大利亚公立医院人力资源管理分析
    第二节 英国公立医院人力资源管理分析
    第三节 港台地区公立医院人力资源管理分析
        一、香港公立医院人力资源管理分析
        二、台湾医院人力资源管理分析
    第四节 新医改背景下我国公立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经验分析
    第五节 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公立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经验的启示
第四章 完善我国公立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的对策
    第一节 强化“以人为本”观念健全人力资源管理机制
        一、树立正确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
        二、加快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设步伐
    第二节 完善选人用人制度实现人岗有效对接
        一、加强编制人事制度改革
        二、优化岗位设置管理
    第三节 明确科室岗位权责分配探索跨科室合作模式
        一、健全科室岗位职责分工及问责机制
        二、加强各部门协作及沟通机制
    第四节 完善绩效评价体系 优化薪酬分配设计
        一、优化绩效考核指标
        二、建立科学的薪酬分配制度
    第五节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促进员工个人成长
        一、关注员工身心健康维护员工合法权益
        二、规范员工培训促进员工自我实现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8)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视阈下的公益类事业单位领导干部选任制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与研究意义
        (一) 选题缘由
        (二) 研究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一) 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
        (二) 公益类事业单位改革
        (三) 领导干部选任制度改革
        (四) 文献评述
    三、论文的结构框架
    四、主要的研究方法
    五、可能的创新之处
第一章 国家治理现代化分析框架中的领导干部能力建设
    第一节 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与领导干部能力现代化的逻辑关联
        一、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意义
        二、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对领导干部能力现代化的要求
        三、选任制度现代化在领导干部能力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
    第二节 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与公共服务领域的领导干部选任
        一、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是公共服务现代化
        二、公共服务现代化对公益类事业单位领导干部选任的要求
        三、公共服务现代化对领导干部选任要求与传统选贤任能的区别
    第三节 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对公益类事业单位领导干部的能力要求
        一、基础性要求
        二、功能性要求
        三、专业性要求
第二章 中国公益类事业单位领导干部选任制度变迁及其独特性研究
    第一节 中国领导干部选任制度概况
        一、领导干部选任的基本概念
        二、中国领导干部的选任模式
        三、中国领导干部的选任程序
    第二节 中国公益类事业单位领导干部选任制度变迁历程
        一、初创时期: 解放思想,破旧立新
        二、探索时期: 打牢基础,破冰前行
        三、改革时期: 积极探索,深化落实
        四、“新时代”: 建章立制,全面发展
    第三节 中国领导干部选任制度的横向比较与独特性研究
        一、党政机关领导干部选任制度概况及特征
        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选任制度概况及特征
        三、社会组织领导人员选任制度概况及特征
        四、公益类事业单位领导干部选任制度的独特性
第三章 中国公益类事业单位领导干部选任案例分析:以M部为例
    第一节 M部公益类事业单位领导干部选任总体情况
        一、M部所属公益类事业单位领导干部选任制度
        二、M部所属公益类事业单位领导干部选任情况
        三、M部所属公益类事业单位领导干部选任特点
    第二节 M部所属公益类事业领导干部选任制度建设
        一、领导干部选任制度建设情况
        二、领导干部选任制度主要特征
        三、领导干部选任具体方案介绍
    第三节 公益类事业单位领导干部选任制度问题分析
        一、公益类事业单位领导干部选任制度化不够完善
        二、公益类事业单位领导干部选仟民主化不够充分
        三、公益类事业单位领导干部选任法制化不够健全
        四、公益类事业单位领导干部选任科学化不够到位
第四章 中国公益类事业单位领导干部选任制度影响因素的定性比较分析
    第一节 公益类事业单位领导干部选任制度影响因素的研究设计
        一、领导干部选任制度影响因素的研究方法
        二、领导干部选任制度影响因素的研究案例
        三、领导干部选任制度影响因素的研究假设
        四、领导干部选任制度影响因素的变量设计
    第二节 公益类事业单位领导干部选任制度影响因素的软件分析
        一、寻找影响领导干部选任制度成效的充分条件
        二、寻找影响领导干部选任制度成效的必要条件
    第三节 研究结论与思考讨论
        一、研究结论: 影响领导干部选任制度成效的因素
        二、思考讨论: 推动领导干部选任制度改革的启示
第五章 新时代中国公益类事业单位领导干部选任制度建设策略选择
    第一节 公益类事业单位领导干部选任制度建设的总体设计
        一、总体思想: 以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制度建设的导向
        二、基本策略: 以领导干部能力现代化为制度建设的切入点
        三、操作方案: 实施分层分类的差别化制度系统调适路径
    第二节 公益类事业单位领导干部选任制度建设的过程向度
        一、强化领导干部选任主体的法治观念
        二、规范领导干部选任方式的法治依据
        三、保障领导干部选任过程的法治程序
    第三节 公益类事业单位领导干部选任制度建设的目的向度
        一、建构领导干部选任制度的商议机制
        二、健全领导干部选任权力的配置体制
        三、加强领导干部选任对象的责任意识
    第四节 公益类事业单位领导干部选任制度建设的功能向度
        一、建立领导干部选任制度民主化保障
        二、构建领导干部选任措施法治化依托
        三、实现领导干部选任制度动态化调整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相关学术成果
后记

(9)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国内研究综述
        (二)国外研究综述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四、研究创新与不足
        (一)研究创新
        (二)研究不足
第一章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的基本理论分析
    一、核心概念的界定
        (一)乡镇政府、政府能力与公共服务
        (二)政府公共服务能力与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
        (三)乡村振兴战略
    二、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研究的理论基础
        (一)市场失灵理论和政府失灵理论
        (二)公共产品提供和生产分离理论
        (三)服务型政府理论
        (四)治理和善治理论
    三、提升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对乡村振兴战略的意义
        (一)是完善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内容
        (二)是推动农村基层治理现代化的现实需要
        (三)是满足农民对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由之路
第二章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指标体系的构建
    一、构建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指标体系的依据
        (一)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的内部结构
        (二)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的外显结构
    二、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形成的要素条件
        (一)体制性要素
        (二)制度性要素
        (三)主体性要素
        (四)策略性要素
    三、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指标体系的构建
        (一)基于结果的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指标体系构建
        (二)基于过程的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指标体系构建
第三章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存在的问题及归因
    一、调查数据和资料的来源
        (一)问卷调查
        (二)访谈调查
        (三)实地调查
    二、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发展现状的考察
        (一)对农民群体公共服务需求的考察
        (二)基于满意度的公共服务能力考察
        (三)基于供给过程的公共服务能力考察
    三、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不足的综合表现
        (一)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总量不足
        (二)服务供给内容的结构性失衡
        (三)政府公共服务职能认知模糊
        (四)脱离农村基层社会实际需要
        (五)应对服务需求升级能力不足
    四、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不足的归因分析
        (一)乡镇政府发展定位不明确
        (二)政府的财权和事权不匹配
        (三)人才管理制度机制不完善
        (四)政府绩效考评机制不合理
        (五)公共服务供给方式不科学
第四章 国内外提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的改革实践与经验启示
    一、国内提升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的改革实践
        (一)“政务中心”:公共服务集约化改革
        (二)“以钱养事”:公共服务市场化改革
        (三)“民主恳谈”:公共服务民主化改革
        (四)“互联网+”:公共服务信息化改革
    二、国外提升基层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的改革实践
        (一)公共服务市场化改革
        (二)地方政府分权化改革
        (三)公共服务社会化改革
    三、国内外提升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的经验启示
        (一)优化乡镇政府的组织结构
        (二)促进公共服务多元化供给
        (三)合理划分政府间权责关系
        (四)积极培育服务类社会组织
第五章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提升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的对策探讨
    一、乡村振兴战略对提升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的目标要求
        (一)加快推进服务型乡镇政府建设
        (二)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三)满足农民群众多元利益诉求
        (四)确保农村贫困人口全面脱贫
    二、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提升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一)以坚持农民主体地位为核心
        (二)以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为前提
        (三)以因地制宜循序渐进为准则
        (四)以城乡统筹融合发展为宗旨
    三、基于乡村振兴战略的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提升的策略
        (一)推进乡镇行政体制改革
        (二)完善公共财政管理体制
        (三)加强服务人才队伍建设
        (四)革新公共服务供给机制
        (五)探索多元服务供给模式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校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10)深圳公立医院人事制度综合改革的困境及消解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依据和理论价值
        一、选题依据
        二、理论价值
    第二节 研究现状
        一、关于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研究
        二、关于公立医院人事制度改革的研究
        三、关于深圳公立医院人事制度综合改革的研究
    第三节 基本概念
        一、公立医院
        二、人事制度综合改革
    第四节 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一、研究方法与研究资料
        二、研究思路
第二章 深圳公立医院人事制度综合改革历程及内容
    第一节 深圳公立医院人事制度综合改革的背景
        一、深圳公立医院人员基本情况
        二、深圳公立医院人事制度综合改革的必要性
    第二节 深圳公立医院人事制度综合改革的发展历程
        一、深圳公立医院人事制度综合改革的政策依据
        二、深圳探索实施公立医院人事制度综合改革的历程
    第三节 深圳公立医院人事制度综合改革的内容
        一、去编制化:从“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
        二、去依附化:财政经费核拨从“以编定费”向“以事定费”转变
        三、强化医院人事自主权
        四、以政府绩效监管作为改革配套条件
    第四节 公立医院人事制度综合改革的机制分析
        一、改革基础:人员权益保障机制
        二、发展动力:医院运营活力激发机制
        三、基本保障:医院服务质量保证机制
第三章 深圳公立医院人事制度综合改革的困境及原因分析
    第一节 改革的权益保障机制欠缺
        一、人才招聘激励政策不足
        二、人员考核评价体系不科学
        三、人员薪酬分配体系不公平
        四、人员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
    第二节 改革的活力激发机制不合理
        一、公立医院战略定位未落实
        二、公立医院资源配置参差不齐
        三、公立医院内部管理机制不完善
    第三节 改革的质量保证机制不明确
        一、公立医院建设经费来源模糊
        二、公立医院人员经费来源不清晰
        三、公立医院考核监督体系形式化
    第四节 改革陷入困境的原因分析
        一、对改革阻力预估不足
        二、历史遗留问题未妥善解决
        三、现行公立医院管理水平与职业化管理尚有差距
第四章 消解困境推动公立医院人事制度综合改革的思路
    第一节 做好前期调研,正面宣传引导
        一、做好对基层单位的调研
        二、做好政策的公开和正面宣传
    第二节 加大人员激励,完善权益保障机制
        一、保障工作人员相关待遇
        二、提供良好的就业环境
        三、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四、充分体现对医务人员的尊重
        五、明确职业发展路径,满足医务人员自我实现需求
    第三节 全面推进运营管理,促进活力激发机制
        一、加强对医院管理者的职业化培训
        二、科学制定战略,明确医院定位
        三、注重运营管理,推进医院自主发展
    第四节 完善监督保障体系,加强质量保证机制
        一、建立科学补偿机制,落实政府投入责任
        二、完善监督和评价体系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访谈提纲
附录2 访谈提纲
附录3 访谈提纲
致谢

四、加快卫生人事制度改革 优化卫生人力资源配置(论文参考文献)

  • [1]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职能定位与升级路径[J]. 管淑慧. 当代会计, 2021(09)
  • [2]成都市属公益二类事业单位人员绩效考核问题及对策研究[D]. 叶晨. 电子科技大学, 2020(04)
  • [3]中国大学生就业中政府责任研究[D]. 鄂义强. 东北师范大学, 2020(06)
  • [4]新医改背景下B市M医院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D]. 李成.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20(02)
  • [5]卫生事业单位职员制改革政策演变逻辑与优化[D]. 朱红.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2020(07)
  • [6]中国大学学术精英的流动[D]. 郭书剑. 南京师范大学, 2020(03)
  • [7]公立医院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Y市A医院为例[D]. 侯立娟. 青岛大学, 2019(02)
  • [8]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视阈下的公益类事业单位领导干部选任制度研究[D]. 王琦. 吉林大学, 2019(03)
  • [9]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研究[D]. 郜清攀. 东北师范大学, 2019(04)
  • [10]深圳公立医院人事制度综合改革的困境及消解分析[D]. 李怡. 深圳大学, 2019(08)

标签:;  ;  ;  ;  ;  

加快卫生人事制度改革,优化卫生人力资源配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