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三个代表”思想提高工会工作水平

贯彻“三个代表”思想提高工会工作水平

一、贯彻“三个代表”思想 提高工会工作水平(论文文献综述)

张银霞[1](2017)在《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纪律建设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现代社会,百分之九十的国家实行政党政治;政党政治是现代政治的核心。现代政党尤其是执政党或参政党都一般地存在严格性程度不同的纪律规矩的约束,政党的重要成员必须拥护本党的政治纲领和政策主张。在中国近现代社会历史和政党政治发展历史上,与其他政党不同,中国共产党作为体制外生型的革命政党,是靠革命理想和铁的纪律组织起来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制定和执行严格的纪律尤其是极为严格的政治纪律,是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传统、政治特色和独特组织优势。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加强纪律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并就加强党的纪律建设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那么,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的纪律建设取得了哪些成就?有哪些经验教训?当前中国共产党纪律建设的现状如何?有哪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都是当前需要重点研究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本研究以中国共产党执政以来纪律建设问题为研究对象,抓住党章依据和纪律建设的主线,综合运用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的方法,研究不同历史时期党的领导集体关于纪律建设的思想理论观点,考察中国共产党纪律建设的历程,具体研究不同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纪律体系的发展和完善、执纪机构的沿革和职能变迁及执纪实践,总结归纳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纪律建设的基本经验和主要特点,查找当前纪律建设在理论和实践方面存在的问题,分析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并就如何进一步推进纪律建设提出可行性对策。就本研究的内容结构而言,除绪论外,主要包括四部分、六章内容:绪论:简要说明论文研究的缘起及研究意义,界定规矩、纪律、纪律建设、中国共产党的纪律建设和纪律体系等相关概念,梳理评述国内外相关文献,说明论文研究的思路、方法、路径、资料来源及研究重点、难点和创新之处。第一部分为中国共产党纪律建设的思想文化资源和理论依据,即第一章。内容涉及中国传统的纲纪法规文化、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对无产阶级政党纪律建设的科学论述及中国共产党核心领导人关于纪律建设的思考。辩证地看待和分析中国传统的纲纪法规文化,为纪律建设提供文化资源借鉴;提炼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关于纪律建设的理论,为纪律建设提供理论支撑;梳理和归纳中国共产党核心领导人关于纪律建设的思想观点,为纪律建设提供思想指导。第二部分为中国共产党纪律建设的历史考察,包括第二章至第四章。主要考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及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纪律建设的历史进程,并总结每一时期纪律建设成效、阶段性经验和特点,汲取其中的挫折教训。第三部分即第五章,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纪律建设全过程的基本经验与主要特点。基于68年中国共产党纪律建设的历史考察,归纳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纪律建设的基本经验有:纪律建设始终坚持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纪律建设思想为指导;服务于党和国家工作的全局;始终把纪律建设作为从严治党的治本之策;把构建科学的纪律体系作为加强党的纪律建设的前提;注重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纪检专门机关和队伍;把党纪教育与严惩违纪行为作为党的纪律建设的重要手段。通过纵向历史研究,概括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纪律建设的主要特点,即纪律建设与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紧密联系;注重顶层设计和整体规划;与党内法规制度建设有机结合;注重正面教育和警示教育有机结合;注重处理“高标准”和“守底线”之间的辩证关系;把严明政治纪律政治规矩放在纪律建设的首位。第四部分即第六章,基于以上理论、历史和经验的分析进行现实思考,提出进一步推进中国共产党纪律建设的对策建议,主要是:在立纪方面,不断健全和完善以党章为核心的党纪体系;在知纪方面,加强党纪教育,强化党员干部的纪律规矩意识;在守纪方面,领导干部带头遵规守纪,发挥表率作用;在执纪方面,强化监督执纪问责职能,切实增强纪律的执行力。

闫艳红[2](2014)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历史进程及其规律研究》文中认为马克思、恩格斯是社会主义大厦的架构师,依据大厦的设计蓝图,世界上诞生了社会主义国家,这些社会主义国家虽然历经岁月的考验,饱受敌对势力的各种威胁,但是至今还有很多国家依然屹立在世界上,中国就是其中之一。马克思主义思想是我们党的指导思想,在马克思主义旗帜的指导下,我们进行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民族的独立,建立了社会主义国家,在中国的革命、建设中,马克思主义不仅一直保持着本色,而且还在不断的进行着中国本土特色的创新和发展,诞生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毛泽东思想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的创新和发展均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工作,没有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育实践、研究、改革、创新的坚定步伐,中国的革命和建设难免会多走弯路。在中国革命时代我们党既学习苏联,又有自己的创新,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在建设时代,我们党基本没有参考的样板,只能摸着石头过河。伴随着革命和建设的实践,通过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对广大干部和群众进行全面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宣传,使人们对这个“外来”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从模糊到清晰认识、把握本质和精髓并不断创新,进而又用创新的理论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在实践中理清理论创新的思路,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亦随之经历多次高潮。随着实践和工作重心的变化,我们党在不同阶段进行有针对性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本文主要分析了建党以来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四次高潮,分别是建党时期通过建立并规范理论教育组织,创办刊物进行理论传播,通过运动强化教育力度,开始针对主要对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高潮,体现出理论教育的基础性特点;到了延安时期理论宣传刊物多元发展,成立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院,针对党内出现的问题进行整风并开始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内容教育,体现出理论教育的自觉性特点;到建国时期,党内整顿思想,形成初步的马克思主义教学学科体系,并通过树立典型使马克思主义理论走向民众,通过工农兵学哲学来进一步加强理论教育和自学,体现出理论教育的全局性特点;了改革开放时期,面对着更加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党开展了真理标准大讨论使人们清晰认识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形成了邓小平理论的飞跃。在“三个代表”的深入学习中更好的建设我们党,并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正式提出和实践,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相对完备的体系,体现出理论教育的先导性特点。整体看来,党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又用习得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群众,在理论教育中总结经验,不断改进教育方法,寻求创新点。每一次理论教育的高潮都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系统的继续完善,在学习和实践中形成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基本体系。通过历次教育高潮,本文力图挖掘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规律,以便更好的为理论教育添砖加瓦。研究得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历史逻辑规律、理论逻辑规律、主客体结合规律、理论教育的方法论规律。最后本文提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瞻望,如理论教育必须有主线,理论教育要不断完善体系,并且理论教育要和实际问题相结合教育才有驱动力。

杨帆[3](2014)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社会整合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改革开放是自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以来中国做出的最为重要的举动,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改革开放不仅仅是一次社会生产力腾飞的经济变革,更是一次涉及到经济、政治、文化全方位的社会转型。在这一过程中,中国经历了剧烈的社会变化,不仅仅要在短短的几十年之中走完西方国家历经几百年才走完的道路,而且要使中国这个传统的文明古国迈进现代社会的大门。短促的时间和巨大的变化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这一过程中,中国人民一方面体验到的是日新月异的进步和繁荣,另一方面也经历着现代社会的某种阵痛,“社会失范”就是这种阵痛最为明显的表现。“社会失范”呼唤着社会整合的出现,可以说社会冲突越激烈,社会整合的紧迫性就越强烈。某种意义上,社会整合既是一个解释性的概念,也是一个建构性的概念。但是,由于这一概念的功能主义的传统,导致了对于社会稳定和社会团结的过分强调,使它饱受批评。事实上,社会整合概念完全不需要设定一个和谐一致的乌托邦,完全可以在正视冲突下保留社会整合的科学内涵,而无需所谓“神性社会”的担保。中国改革开放开启的社会变迁之路,是由中国共产党发起和领导的。在中国社会整合的过程中,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可以说,如果没有了中国共产党,就没有今天的中国社会。中国社会的特殊性和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践性,使我们不能够照搬西方的理论与经验,而是要在批判的过程中,寻找一条适合中国的理论自主之路。中国伟大的改革已经进行了30余年,深化改革的需要,要求尽快对中国社会发展的经验进行科学合理的总结。事实上,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践已经远远地走在了理论发展的前面,因此,当前重要的任务是对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行系统地理论探索,提升对这场伟大的社会实践的理解。本文首先会分析社会整合这一概念的定义和内涵,从社会整合相关理论的历史沿革入手,通过对比功能主义和冲突论理论家之间的学术争论,结合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对社会整合在理论上做更进一步的理解。其次,会重点叙述政党和社会关系的主要理论观点,对政党的地位做一个更加深入、科学的定位。最后,结合国内外对中国共产党与中国社会关系模式理论的多种不同观点,找出一个能够相对科学合理分析中国当代社会发展状况的分析工具。以理论的辨析为铺垫之后,将简要介绍和分析改革开放之前的中国共产党与中国社会的关系。因为中国的改革开放不是凭空产生,改革前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状况是改革开放的基础和出发点。新中国成立之后,随着中国政治制度和社会制度的建立,中国共产党成为整个国家的领导核心,通过构建—个系统的社会政治权力网络,形成了一种特殊的社会组织模式。在这一模式下,人民群众有着特殊的政治利益表达形式和渠道,国家支配和控制着社会的生产与生活。面对建国之后的主要任务,中国共产党从当时的国情出发,总结革命战争期间的主要经验,采取了一种以“政治运动”为核心的社会整合方式。这种整合方式有着其历史合理性,也曾经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这一特殊的整合方式本身蕴含着着一个悖论,正是这一悖论的发展,导致了新中国建立之后社会发展出现了重大波折,也是促使中国共产党进行改革开放的一个重要原因。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发展,中国社会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市场经济的发展,传统的资源配置模式逐渐让位于市场;社会阶级阶层的不断分化使曾经“两个阶级一个阶层”的传统社会结构日趋多样化,经济发展和社会的变化也开始在人们的头脑中形成新的意识形态和思想观念。这些问题都向中国共产党提出了这样和那样的挑战。这些挑战既对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产生了巨大的压力,又在社会中引发了无数从前没有的冲突。因此,中国共产党必须从这两方面回应改革开放带来的挑战。中国共产党要完成整合社会的历史使命,首先要提高自身的各项能力,从根本上来说,就是对执政能力的建设和提升。改革开放对中国共产党带来的冲击,使得党不得不在意识形态、组织结构、运行方式上都要做出调整。这既是一个与改革开放实践紧密相关、不断与时俱进的过程,也是中国共产党继承马克思主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在意识形态方面,中国共产党不断的对改革开放的经验教训做出总结,先后提出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等十分重要的理论,丰富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在组织结构方面,针对市场经济改革对党的组织系统的冲击,中国共产党强调要加强党员素质,重新建立强有力的基层组织。中国共产党开始越来越强调民主的重要性,希望通过以“党内民主”推动社会民主不断向前发展。与此同时,中国共产党一直要求加强反腐败的工作,认为反腐败是关系到党和国家兴衰存亡的大事情。社会冲突的不断加剧,使得政治体制也开始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压力。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是国家政策的制定者,掌握着政治输出的主要渠道。因此,党一直试图用各种方式去缓和社会矛盾,加强社会团结。由于社会阶层和团体他们本身掌握的社会资源很不相同,利益目标也很不一致,他们的行为方式和逻辑也很不一样,这就决定了中国共产党对待不同对象需要运用不同的方式和方法。对待随着改革开放出现的新兴经济精英也就是私营企业主阶层,中国共产党更多是采取一种吸纳的方式。主要是通过党的统一战线组织,比如工商联、政治协商会议进行,也在一定程度上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进行吸纳。最有象征意义的是中国共产党对私营企业主敞开了组织的大门,欢迎他们加入中国共产党。对待新的社会团体的策略上,中国共产党大致经历了一个“控制——规范——引导——整合”的过程。事实上,这成为中国共产党对待非政府组织的一个行动框架。而对于大量散布于中国社会的抗争性的利益诉求行为,中国共产党尽量的将他们引向合法的制度化渠道,防止他们的各种政治诉求演化成激烈的非理性行为。

本刊编写组[4](2014)在《新思想 新观点 新论断 新要求——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综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前言自从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召开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航中国,虽然只有短短的一年时间,却迎来了"开门红"。全党振奋,人民高兴,给国际社会也留下了积极、美好的印象,增添了世界各国政要和广大民众对中国未来的信心。开局漂亮,且步履稳健,得益于党和国家的前辈们开创和奠定的坚实基础,靠的是全党上下和全国各族人

曹麦宁,侯慧贤,张晓林[5](2007)在《论高校工会的服务职能》文中研究表明工会是教职工群众自愿结合的组织,是教职工群众的家,全心全意为教职工群众服务是高等学校工会的基本职能。工会只有全心全意为教职工群众服务,工会才能真正发挥其作用。本文就高等学校工会的服务职能问题进行了探讨,以期促进高等学校工会工作的发展。党的十六大报告强调指出:“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必须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作为高校工会,要贯彻落实十六大这一精神,就必须突出服务职能,真正做到权为职工所用,情为职工所系,利为职工所谋,全心全意为广大教职工服务。

云丽珠,云春生,云枝梅,张建强,王新文,邸魏,云霖琼,金泽,郝映峰[6](2006)在《深入学习《江泽民文选》 开创首府现代化建设新局面》文中指出党的发展,党和人民事业的发展。总是与党的理论发展联系在一起的。《江泽民文选》三卷本的出版,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进程中的一件大事。《江泽民文选》汇集了江泽民同志具有代表性和独创性的重要?

王兆国[7](2006)在《在中华全国总工会学习《江泽民文选》座谈会上的讲话》文中提出

蒋建勋[8](2006)在《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 团结动员兵团广大职工为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而努力奋斗》文中研究指明各位代表、同志们: 兵团工会第四次代表大会是兵团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展望未来,再谋大发展,即将进入一个崭新历史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大会。大会的主要任务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兵团党委五届七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回顾总结兵团工会三大以来的工作,研究部署今后五年的任务,选举产生新一届工会委员会和经费审查委员会,进一步推进工会工作不断向前发展,更好地团结动员广大职工在兵团党委的正确领导下,为实现兵团“十一五”规划目标而努力奋斗。现在,我受兵团工会三届委员会委托,向

吕文君[9](2005)在《《内蒙古煤炭经济》2001年至2004年度索引》文中认为

张俊九[10](2005)在《深入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 努力推进新形势下的工会工作》文中提出

二、贯彻“三个代表”思想 提高工会工作水平(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贯彻“三个代表”思想 提高工会工作水平(论文提纲范文)

(1)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纪律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创新之处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党的纪律建设研究的缘起和意义
        (一) 党的纪律建设研究的缘起
        (二) 党的纪律建设研究的意义
    二、党的纪律建设研究的文献综述
        (一) 国(境)外关于中国共产党纪律建设的研究
        (二) 国内关于中国共产党纪律建设的研究
    三、党的纪律建设的相关概念界定
        (一) 规矩和纪律的概念
        (二) 中国共产党纪律体系的概念
        (三) 中国共产党纪律建设的概念
    四、研究思路、资料来源和研究方法
        (一) 研究思路
        (二) 研究路径
        (三) 资料来源
        (四) 研究方法
    五、研究的重点、难点和创新点
        (一) 研究重点
        (二) 研究难点
        (三) 研究的创新点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纪律建设的思想文化资源和理论依据
    第一节 对中国传统的纲纪法规文化的批判继承
        一、中国传统的纲纪法规文化的主要内容
        二、中国优秀传统纲纪法规文化向党规党纪的创造性转化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纪律建设的理论基础
        一、马克思、恩格斯对纪律建设的科学论述
        二、列宁对纪律建设的科学论述和发展
    第三节 中国共产党纪律建设的思想理论指导
        一、毛泽东纪律建设思想
        二、邓小平纪律建设理论
        三、江泽民的纪律建设思想
        四、胡锦涛的纪律建设思想
        五、习近平关于严明党的纪律和规矩的重要论述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纪律建设的发展和挫折
    第一节 新中国头七年执政党纪律建设的继承发展
        一、为增强党的执政能力和党的团结制定新的纪律规范
        二、党的纪律检查机关的建立
        三、执政党执纪实践的初步探索
    第二节 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党的纪律建设的曲折发展
        一、以八大党章为依据制定各项纪律
        二、党的监察机构的重建和监察工作的加强
        三、开展以整风肃纪为重点的执纪实践
    第三节 “文化大革命”和党的纪律建设的严重挫折
        一、党的纪律遭受严重破坏
        二、党的各级监察机构被撤销
        三、党的执纪实践偏离正轨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纪律建设的恢复与发展
    第一节 改革开放初期党的纪律体系的重建和执行
        一、以党内政治生活准则和十二大党章为标志建立党纪体系
        二、恢复重建纪检监察机构,发挥纪检监察整体效能
        三、按照整党整风的工作要求,狠抓党风党纪建设
    第二节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阶段党的纪律建设的加强和发展
        一、首次颁行纪律处分条例和廉洁从政准则
        二、纪检监察机关合署办公和党政监督体制改革
        三、按照“三个代表”要求,开展党的执纪实践
    第三节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阶段党的纪律建设的科学发展
        一、修订纪律处分条例和廉洁从政准则
        二、调整纪检监察体制,加强基层纪检监察机构建设
        三、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促进执纪实践,加强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纪律建设的全面强化
    第一节 十八大以来党的纪律建设的新理念新思路
        一、党的十八大正式提出“纪律建设”的新概念
        二、坚持尊崇党章,把纪律建设摆在更加突出位置
        三、坚持纪严于法、纪在法前、纪法分开
        四、强调严明政治纪律,维护党中央权威
        五、着力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纪律建设
        六、着力把纪律建设成果固化为制度
    第二节 “两准则、一条例”实现党纪体系的新发展
        一、十八大党章关于纪律建设的新规定
        二、首次颁布廉洁自律准则和修订纪律处分条例
        三、制定党内政治生活准则,细化“六大纪律”
        四、制定相关党内法规,让纪律成为管党治党的尺子
    第三节 全面深化纪律检查体制的改革
        一、强化党内纪律监督,实现党内监督全覆盖
        二、强化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倒逼执纪机构责任担当
        三、注重转变执纪方式,聚焦监督执纪问责
    第四节 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开展监督执纪问责实践
        一、始终把纪律要求挺在前,持续开展专题教育实践活动
        二、制定党内监督条例,突出纪律监督实践
        三、制定党内问责条例,倒逼监督执纪落实
        四、打虎拍蝇猎狐,统筹国内外反腐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纪律建设的基本经验与主要特点
    第一节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纪律建设的基本经验
        一、必须始终坚持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纪律建设思想为指导
        二、党的纪律建设必须服务于党和国家工作的全局
        三、必须始终把纪律建设作为从严治党的治本之策
        四、必须把构建科学的纪律体系作为加强党的纪律建设的前提
        五、必须注重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纪检专门机关和队伍
        六、必须把党纪教育与严惩违纪行为作为党的纪律建设的两个重要手段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纪律建设的主要特点
        一、党的纪律建设与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紧密联系
        二、党的纪律建设注重顶层设计和整体规划
        三、党的纪律建设和党内法规制度建设有机结合
        四、始终注重正面教育和警示教育有机结合
        五、始终注重处理“高标准”和“守底线”之间的辩证关系
        六、始终把严明政治纪律政治规矩放在纪律建设的首位
第六章 新形势下强化中国共产党纪律建设的思考
    第一节 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纪律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一、立纪问题及原因分析
        二、知纪问题及原因分析
        三、守纪问题及原因分析
        四、执纪问题及原因分析
    第二节 新形势下强化中国共产党纪律建设的对策
        一、立纪环节:不断健全和完善以党章为核心的党纪体系
        二、知纪环节:加强党纪教育,强化党员干部的纪律规矩意识
        三、守纪环节:领导干部带头遵规守纪,发挥表率作用
        四、执纪环节:强化监督执纪问责职能,切实增强纪律的执行力
结束语
参考文献
攻博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目录
后记

(2)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历史进程及其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对象
        1.1.1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内涵
        1.1.2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1.1.3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规律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研究方法
    1.4 创新之处
2 研究综述
    2.1 国外研究综述
        2.1.1 西方主要马克思主义流派
        2.1.2 国外学者对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研究
    2.2 国内研究综述
        2.2.1 国内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研究
        2.2.2 国内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
3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重大意义
    3.1 理论教育的重要性
        3.1.1 理论教育的目的
        3.1.2 理论教育的意义
    3.2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重要性
        3.2.1 经典作家重视理论教育
        3.2.2 十八大报告对理论教育的重视
4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四次高潮
    4.1 建党时期理论教育第一次高潮
        4.1.1 理论教育第一次高潮形成的历史必然
        4.1.2 理论教育第一次高潮的表现
        4.1.3 建党时期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基础性特点
    4.2 延安时期理论教育的第二次高潮
        4.2.1 理论教育第二次高潮形成的历史背景
        4.2.2 理论教育第二次高潮的表现
        4.2.3 延安时期理论教育自觉性特点
    4.3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理论教育的第三次高潮
        4.3.1 理论教育第三次高潮的背景
        4.3.2 理论教育第三次高潮的表现
        4.3.3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理论教育全局性特点
    4.4 改革开放时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第四次高潮
        4.4.1 理论教育第四次高潮的现实背景
        4.4.2 理论教育第四次高潮的表现
        4.4.3 改革开放时期理论教育先导性特点
5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规律
    5.1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历史逻辑规律
        5.1.1 理论教育与历史进程的辩证统一
        5.1.2 理论教育与历史使命的耦合
    5.2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理论逻辑规律
        5.2.1 理论教育与理论本体的共生
        5.2.2 理论教育逻辑与历史逻辑的共促
    5.3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主客体结合规律
        5.3.1 理论教育的主体自为
        5.3.2 理论教育的客体他律
        5.3.3 理论教育的主客体互动
    5.4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方法论规律
        5.4.1 教育方法论普适性与差异化并存
        5.4.2 教育方法稳定性和创新性结合
        5.4.3 教育方法时代性和现代性结合
        5.4.4 教育与传播的独立性和交叉性融合
6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启示
    6.1 理论教育要有主线
    6.2 理论教育要形成体系并准确理解体系
        6.2.1 高校理论教育体系继续完善
        6.2.2 将理论教育体系与文化体系融合
    6.3 理论教育要联系实际
        6.3.1 理论教育要与经济建设匹配,增强道路自信
        6.3.2 理论教育要和民族、精神文明建设结合,增强理论自信
        6.3.3 理论教育要和党建结合,强化制度自信
7 结束语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3)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社会整合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第三节 本文的主要观点
    第四节 研究方法与框架结构
第一章 政党社会整合的理论阐释
    第一节 社会整合的概念
        一、社会整合思想的沿革
        二、冲突论的批评
        三、两种理论的互补
        四、如何理解社会整合
    第二节 政党与社会整合
        一、政党及政党的功能
        二、政党与社会整合的关系
    第三节 中国共产党的社会整合理论框架
        一、西方学者的理论启示
        二、国内学术界的研究路径
        三、中国共产党的社会整合分析框架
第二章 社会转型与中国共产党社会整合面临的挑战
    第一节 改革开放之前的中国社会
        一、新中国社会与政治制度的构建
        二、政治运动式社会整合的悖论
    第二节 改革开放之后的社会转型
        一、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改革
        二、利益分化与社会结构的改变
        三、意识形态的多元化
        四、社会个体的崛起
    第三节 中国共产党社会整合面临的挑战
        一、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逐步受到侵蚀
        二、社会基础和阶级基础发生重大改变
        三、政治表达体系面临的冲击
        四、权力组织网络感受到明显的张力
        五、社会管理体制经历了巨大的改变
第三章 中国共产党的自我建设与调整
    第一节 政党意识形态的发展与创新
        一、不断发展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二、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第二节 政党职能的转变
        一、群众路线与政党职能
        二、政党职能与群众路线的实践性统一
        三、政党职能的转变过程
    第三节 政党组织的强化
        一、不断提高党员素质
        二、加强党的组织制度建设
        三、坚持不懈地进行反腐败斗争
        四、不断加强党内民主建设
第四章 中国共产党整合社会形式的创新
    第一节 对先富群体的政治吸纳
        一、政治吸纳的内涵
        二、政治吸纳的社会背景
        三、政治吸纳的主要措施
        四、政治吸纳的功能与不足
    第二节 对非政府组织的整合
        一、中国共产党对非政府组织的整合方式
        二、中国共产党对非政府组织整合的主要成效
    第三节 对社会冲突行为的引导与规范
        一、社会冲突行为的主要原因与相关理论
        二、受到利益驱动和伦理影响的行为动机
        三、社会冲突行为的行动方式和主要问题
        四、中国共产党的主要措施
第五章 中国共产党社会整合的重要经验
    一、社会整合必须强化党的领导核心作用
    二、社会整合必须坚持公平正义的价值取向
    三、社会整合必须以社会稳定为导向
    四、社会整合必须兼顾社会各个群体的利益
    五、社会整合必须持续完善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4)新思想 新观点 新论断 新要求——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一、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论述
二、关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论述
三、关于科学发展的重要论述
四、关于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重要论述
五、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论述
六、关于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论述
七、关于群众路线和改进作风的重要论述
八、关于加强党的自身建设的重要论述
九、关于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论述
十、关于外交工作、外交战略的重要论述
后记

(10)深入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 努力推进新形势下的工会工作(论文提纲范文)

一、正确把握形势,坚定社会主义必胜的理想信念
二、实践党的根本宗旨,全心全意为职工群众服务
三、强化能力建设,提高服务大局、履行职责的本领
四、坚持党员政治本色,明确和把握工会组织党员先进性的标准和要求
五、建立健全长效机制,保持党员队伍先进性

四、贯彻“三个代表”思想 提高工会工作水平(论文参考文献)

  • [1]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纪律建设研究[D]. 张银霞. 武汉大学, 2017(06)
  • [2]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历史进程及其规律研究[D]. 闫艳红. 浙江大学, 2014(05)
  • [3]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社会整合问题研究[D]. 杨帆. 山东大学, 2014(04)
  • [4]新思想 新观点 新论断 新要求——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综述[J]. 本刊编写组. 职业技术, 2014(Z1)
  • [5]论高校工会的服务职能[J]. 曹麦宁,侯慧贤,张晓林.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02)
  • [6]深入学习《江泽民文选》 开创首府现代化建设新局面[N]. 云丽珠,云春生,云枝梅,张建强,王新文,邸魏,云霖琼,金泽,郝映峰. 呼和浩特日报(汉), 2006
  • [7]在中华全国总工会学习《江泽民文选》座谈会上的讲话[J]. 王兆国. 中国工运, 2006(09)
  • [8]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 团结动员兵团广大职工为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而努力奋斗[J]. 蒋建勋. 兵团工运, 2006(04)
  • [9]《内蒙古煤炭经济》2001年至2004年度索引[J]. 吕文君. 内蒙古煤炭经济, 2005(02)
  • [10]深入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 努力推进新形势下的工会工作[J]. 张俊九. 中国工运, 2005(03)

标签:;  ;  ;  ;  ;  

贯彻“三个代表”思想提高工会工作水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