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应谨慎对待自己的使命

中国企业应谨慎对待自己的使命

一、中国企业要慎待使命(论文文献综述)

陈百灵[1](2020)在《河南省交通规划设计公司发展战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经过40多年的长足发展,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与此同时,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交通设施建设进程也搭乘着改革开放的列车经历了爆发式的增长。然而无论是对于企业的生产规模还是生产服务过程来说,都随着经济社会进程的加快对市场提出了更多的需求,传统经营模式在市场中日趋饱和,组织间的竞争更加激烈。然而企业应对传统市场的发展战略已不能满足当下发展的需要,因此为了在这个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要根据实际情况,为企业制定实行科学合理的发展战略。本文主要采用文献资料分析法、调查法、数据整理法和图表分析法以及相关理论和模型对河南省交通设计公司的发展战略展开研究。在宏观环境(PEST)、行业环境、竞争环境(波特五力模型)三个层面分析公司发展的外部环境,在公司基本情况、公司内部资源、公司核心能力、公司市场份额五个层面分析公司发展的内部环境。从而分析公司在竞争环境中面临的机遇与威胁以及公司自身所具有的优势与劣势。通过采用层次分析法(AHP)构建权重矩阵计算并比较优势劣势、机遇威胁的大小,在本研究中公司所面临的优势的权重值大小为0.557,劣势的权重值大小为0.443,机遇的权重值大小为0.516,威胁的权重值大小为0.484,因此可以判断公司的优势大于劣势、机遇大于威胁,并且在SWOT矩阵中处于SO象限。为公司制定合理精确的发展战略,这些战略包括多元化战略、实施一体化战略、“国际化”发展战略。最后,基于河南省交通设计公司的发展现状对将来的发展战略进行了规划。依次围绕组织结构,前沿技术、管理能力、信息系统等方面为河南省交通设计公司的发展提供战略性的保障。

皮圣雷,张健珊,梁健濠[2](2020)在《转型战略的“定位”与“导航”》文中研究说明企业在转型升级中需要一个定位与优势能力的"定位导航系统",从而分析阶段性的战略定位与核心能力演变发展的现状,并基于当前的"定位"制定下一步转型升级的战略。"转型升级"是企业在环境动态变化下必然的战略转变,及其一系列相应的动态决策。相较西方经典理论,中国企业的转型升级有些类似动态能力,是以企业内部核心能力的转变与提升为最终管理目标。一般认为,动态能力通常表示在基本不

李慧娟[3](2019)在《嵌入文化差异的人员激励体系对国际工程项目管理绩效的影响研究》文中提出随着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加上中国正在大力推动的“走出去”发展战略,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走出国门,参与到国际工程建设。在国际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人员来自于不同的国家,其背景文化有较大差异,对于人员激励体系构建产生巨大的影响,人员激励体系的完善与合理,又会提高项目人员的工作热情。因此,如何从嵌入文化差异的角度,构建合理的人员激励体系,提高项目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进而对国际工程项目管理绩效产生正面影响,是当前国际工程项目管理研究的重点之一。目前这方面的研究薄弱、分散且不成体系,这就更加凸显了本研究的意义。本研究以省级社科基金为依托,结合自己熟悉的工作领域,对嵌入文化差异的人员激励体系对国际工程项目管理绩效的影响进行研究,研究过程中采用了扎根理论、层次分析、结构方程等多种方法。本研究的逻辑结构是:通过绪论部分交待本研究的背景和意义,概括研究内容和方法,并提出研究的创新点;在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部分,先总结述评本研究的理论基础,包括文化差异、人员激励体系以及国际工程项目管理绩效这三个核心概念的相关研究,然后对三个核心概念相互作用机制的研究进行综合论述与分析,寻找研究空白以及本文的主要研究核心点。第三章则以国际工程项目人员激励的特点入手,阐明人员激励体系构建的一般原则,进而以扎根理论构建嵌入文化差异下的人员激励体系框架,并基于层次分析法对国际工程项目人员激励体系指标做出评价,分析其结构特征;第四章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汇总相关变量相互作用的相关研究结论,从而提出理论假设,进而构建嵌入文化差异下人员激励体系对国际工程项目管理绩效影响的理论模型;第五章在问卷调研获取基础数据并进行预处理基础上,完成文化差异下人员激励体系对国际工程项目管理绩效影响模型的实证分析与假设检验;最后一章对研究内容进行总结,得出嵌入文体差异的人员激励体系改善国际工程项目管理绩效的管理启示,并阐明本研究存在的不足与局限,同时对未来研究进行展望。本研究的主要内容:(1)构建了嵌入文化差异的人员激励体系。分析文化差异对国际工程项目管理绩效的影响,以及国际工程项目人员激励体系的特点,论述了人员激励体系构建的原则,并以扎根理论为出发点,建立嵌入文化差异的国际工程项目人员激励体系,通过选择尼日利亚水泥厂项目作为后续调查的重要样本来源,以层次分析法进行人员激励体系的结构分析,其中指标间不同的权重关系表明内在性激励和外在性激励的不同手段在文化差异作用下存在明显差异。(2)构建了嵌入文化差异的人员激励体系对国际工程项目管理绩效影响的理论模型。本文以综合激励模型为基础,从内在性激励和外在性激励两个方面建立人员激励体系,进而通过汇总相关变量间的相互作用提出理论假设,构建人员激励体系对国际工程项目管理绩效影响的理论模型。在模型中,嵌入文化差异后,人员激励体系通过工作绩效这一中介变量,以及文化差异、公司制度这两个调节变量,来影响国际工程项目的管理绩效,而员工素质、领导能力和合作信任这三个变量则起到控制作用。其中,国际工程项目管理绩效可以用项目成果、建设效率、成员满意度、社会影响、环境影响来衡量。(3)完成了嵌入文化差异下人员激励体系对国际工程项目管理绩效影响的理论模型的实证分析,其本质是通过结构方程来实证分析检验理论假设与数据结果是否相符。从实证分析的研究结果来看,理论假设与数据结果是相符合的。在国际工程项目管理绩效体系中,内在性激励和外在性激励对工作绩效存在正向直接影响;工作绩效对国际工程项目管理绩效存在正向直接影响;内在性激励和外在性激励对国际工程项目管理绩效存在正向间接影响;文化差异对人员激励体系对工作绩效和工作绩效对国际工程项目管理绩效的影响效应存在负向调节作用,其本身对工作绩效和国际工程项目管理绩效存在负向影响;公司制度对人员激励体系对工作绩效和工作绩效对国际工程项目项目管理绩效的影响效应存在正向调节作用,其本身对工作绩效和国际工程项目管理绩效也存在正向影响;员工素质、领导能力以及合作信任对国际工程项目管理绩效都存在正向直接影响。本文所获得研究结果表明嵌入文化差异的人员激励体系,在国际工程项目管理中其内外部激励的影响效果有明显差异。同时,外在性激励对国际工程项目管理绩效的影响作用要大于内在性激励,这和传统(非国际化)工程项目的相关结论有所区别,这也是由文化差异对人员激励体系和国际工程项目管理绩效的影响不同所造成的。所以,减少文化差异带来的文化冲突、加强不同国籍员工之间的交流沟通、建立科学有效的公司制度对于提高人员激励体系对国际工程项目管理绩效的促进效果具有重要价值。此外,本文的研究结论能够为复杂的国际工程项目管理绩效评价体系以及人员激励体系构建提供依据,指导企业更好地构建有效人员激励体系中的各项指标,在文化差异下调节内外部激励手段的设置与实施,以求推动工作绩效,继而实现国际工程项目管理绩效的提升。

袁宏巨[4](2019)在《FX医药公司连续并购的绩效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资本市场的运行机制越来越完善,并购逐渐成为广大上市公司对外扩张,以实现自身强大的一种常用手段。近几年来,随着企业并购发生次数的增多和发生频率的升高,众多企业的并购活动开始出现连续并购的新特征,FX医药公司就是这些企业的一个典型特例。2010年FX医药公司紧抓行业结构调整机遇,开展了一系列在企业战略指导下的并购事项,实现了惊人的发展,其在医药制造行业的排名从一百名以外快速攀升至行业的前十,成为了大型行业领军企业。作为连续并购取得较大成功的典范,通过对FX医药公司连续并购事件进行深入研究,可以为广大计划进行连续并购的企业提供一定的指导。本文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实证分析开展研究,先回顾并总结了连续并购的相关研究,之后以连续并购的动因理论、连续并购的绩效及并购流程下的连续并购绩效提升路径为理论基础,在阐述FX医药公司连续并购过程、并购动因及并购运作方式后,以财务指标法和EVA评价法从协同效应和企业价值两个角度对FX医药公司连续并购进行绩效分析,结果表明:首先,连续并购后FX医药公司在经营协同、管理协同和财务协同三个方面均获得了一定程度的协同效应;其次,FX医药公司的连续并购行为带来了较好的企业价值增加,其所投入的资本均获得了良好的价值回报,且连续并购使得FX医药公司的综合实力不断增强,行业地位持续提升。之后本文对FX医药公司连续并购绩效变化的驱动路径进行探究,结合FX医药公司连续并购的经验,从并购流程的“战略决策-并购准备-并购实施-并购整合”四个步骤分别提出基于产业链进行动态化战略布局、根据规范标准进行充分并购准备、结合买卖双方特点区别并购实施以及多领域并重开展并购整合的启示,以期为其他企业今后进行连续并购活动提供一些有益的指导。

宋志平[5](2018)在《我的改革心路4》文中提出双料董事长"让志平去,他能把这件事做好"到国药同时任董事长这件事对我来讲非常突然。2009年4月的一天,我正赶去机场,准备出国路演,路上接到国资委的电话,让我去委里一趟,到了才知道是准备让我做国药董事长。当时感觉挺突然,也没有思想准备,毕竟国药和建材差距太大。我心里清楚,这是个很大的挑战,是人生的一次尝试,因为自己不太熟悉医药行业,之前多年一直都在做建材。我的企业生涯总是

文世芳[6](2017)在《中国共产党对境外发展经济经验的认识与借鉴(1976-1984)》文中认为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一次伟大觉醒,正是这个伟大觉醒孕育了新时期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创造。总结历史上封闭保守的深刻教训,勇于面对中国与世界各主要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巨大差距,充分认识到关起门来搞建设行不通、闭关自守实现不了工业化和现代化,虚心学习和借鉴境外发展经济经验,是这个伟大觉醒的重要内容,对探索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是在中国历史文化的基础上探索而成,从改革开放之初一步一步摸索而来。探求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功的经验、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可以从改革开放史中寻求历史的逻辑、问题的病灶和成功的钥匙。因此,从改革开放之初对境外发展经济经验的认识和借鉴考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形成,从开放和改革的相互关系及国际经验视角探求改革开放开启并获得成功的原因,对当前全面推进深化改革,不断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独特的重要意义。这些正是论文致力于探求的深层次问题。论文包括绪论、正文四章和小结。绪论,主要介绍论文的选题缘由、意义,研究的现状、问题,研究的资料准备、特点,研究的方法、思路,研究的目标、方向。第一章,主要讨论学习借鉴境外发展经济经验的历史背景。“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世情国情党情发生了深刻变化。考察整个社会,国民经济遭受重创,人民生活在温饱线上长期徘徊,社会各界渴望变革;考量党内状况,使命意识空前觉醒,执政危机意识日渐浓厚,全党洋溢着把“文化大革命”耽误的时间抢回来的情绪;环顾世界局势,世界政治格局寻求新的平衡,在两极格局下存在寻求多极化的内在张力,资本主义国家经过迅猛发展后进入滞胀阶段,亟需产业转移,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的崛起树立了发展榜样,调整和改革成为社会主义国家的潮流。特定的历史条件,给中国指明了方向:旧的道路难以为继,变革已是民心所向,国际形势为迎接中国融入世界大家庭、登上国际大舞台提供了历史契机。一种历史的合力,悄然引导着中国朝着改革与开放的道路走去,学习借鉴境外发展经济经验的历史条件生成。第二章,主要讨论从“文化大革命”结束到十一届三中全会期间中共逐渐扩大对外交流,冷眼向洋看世界,以世界为参照作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共党内和思想理论界对“文化大革命”的反思和对国家前途命运的思考已经不可抑制。中共高层从战争的阴影中走出来,对世界局势作出新的研判,认为存在长时段和平发展的可能。在对历史的反思中,中共又逐渐从“左”的迷雾中走出来,开展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讨论,工作重心开始务实地朝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倾斜。在此基础上,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始了学习借鉴境外发展经济经验的初步行动,党和国家领导人主动出访“触摸世界”、把握世界发展脉搏,派出大批对外考察的“侦察兵”了解世界各国发展经验和研究中国应有的对策,部署理论界召开世界经济讨论会研究国外情况。特别是派团对外考察是中共高层的重大战略举措。中央政治局从听取和讨论考察汇报开始,改革开放的思想在酝酿中逐渐生根发芽,经过1978年国务院务虚会和中央工作会议的两次大讨论,改革开放决策呼之欲出。第三章,主要讨论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共经过对盲目冒进的反思,在国民经济调整中深化对学习借鉴境外发展经济经验的认识,提出“中国式的现代化”思想的过程。经过1979年对盲目引进和吸收外资的反思,在对国民经济调整的思考、讨论以及初步实施中,中共对学习借鉴境外发展经济经验进行了总结深化,制定了更加科学更具操作性的对外引进规定、吸收外资政策、对外考察办法、国民经济计划。在学习借鉴境外发展经济经验,结合中国实际进行的改革试点和探索中,中共对建设四个现代化有了更深层的认识,在政策上、试点上、理论上都有重大的转变。在政策上,提出经济政策的三大转变,要求逐步实现经济政策和经济制度转型;在试点上,创办经济特区,使借鉴境外发展经济经验从某个领域的试点转换为更深层次的综合性改革试点;在理论上,从四个现代化转变为“中国式的现代化”,将“中国式的现代化”作为统领学习借鉴境外发展经济经验,结合中国实际,探索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的指导性思想。第四章,主要讨论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学习借鉴境外发展经济经验,逐步由引进技术、外资和管理经验,朝着更深层次的经济体制改革理论与实践、国际组织发展经济经验以及引进国外智力发展和深化,并最终推动确立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过程。结合中国实际,探索适合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模式,是学习借鉴境外发展经济经验的重要内容和目标。在中共高层的支持和部署下,苏东社会主义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经验和理论以及联邦德国市场社会主义理论和法国经济计划化理论等,成为中国考察和学习借鉴的重点内容。布鲁斯和奥塔·锡克等东欧经济学家的来访,在中国掀起研究社会主义经济模式和改革理论的热潮。在改革开放实践的锻炼和理论探讨的熏陶中,中国新一代经济理论人才终于在1984年莫干山会议上崛起,逐渐承担起为改革建言献策的使命。在和思想理论界的良性互动中,中共终于克服各种困难,出台《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确立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体制的改革方向。这标志着“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共对中国经济改革发展方向的探索获得巨大成功,以经济体制改革方向为重点的学习借鉴境外发展经济经验取得重大的阶段性成果。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以巴山轮会议为标志,中共学习借鉴境外发展经济经验进入新的历史阶段。小结,主要对论文作一概括性总结,集中探讨境外发展经济经验是如何被中共重视、学习和吸收,形成了什么样的原则和路径;究竟在中国的改革开放进程中发挥了哪些重要作用、产生了哪些重大影响;积累了哪些重要历史经验,对当前中国的改革发展有哪些重要启示。为确保学习借鉴境外发展经济经验取得好的效果,中共在探索之中确立和完善了自力更生为主、积极争取外援,取长补短、保持优势,多方学习、反复比较,解放思想、谨慎渐进等基本原则;形成了从境外经验的学习了解、到决策层多渠道掌握信息、到中共高层利用境外经验进行决策、到中层和基层干部掌握境外先进经验的上下贯通、良性互动的路径。学习借鉴境外发展经济经验在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改变对境外发展经济经验的认识成为改革的先声;推动了改革开放决策出台和具体政策不断完善;促进了社会主义观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理念的突破;提出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体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的历史关头,分析研究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共产党学习借鉴境外发展经济经验的历史,能带来深刻的启示。它告诉我们,改革应该如何优化调查研究,如何加强顶层设计,如何重视基础性工作。

李晓义[7](2017)在《新时期军工企业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文中提出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中国社会发展迈入深化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我国的经济改革已经进入关键时期,国防科技工业正面临着新一轮的结构调整和业务重组。军工企业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防科技工业的重要支柱,是保卫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军工企业所面临的外部环境越来越复杂,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在推动经济发展的特定阶段,军工企业发挥着“强军富民”的重要作用,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从总体上看,虽然军工企业在制度创新和体制改革上取得了重大的成就,但是在新一轮的战略性调整和业务重组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尤其是面临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使得各种矛盾交织,至今未能实现从经验管理向科学管理的转变。究其原因之一,就在于军工企业未能完全化解计划经济体制遗留的历史问题,过分依赖于国家的经济政策和政治政策,而忽略了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企业文化建设。换言之,军工企业未能建立现代化的思维方式和行为理念,从而制约了企业对外部环境变化的快速反应能力和适应能力。公有制的性质决定了军工企业文化在其根本上是以企业员工为主体,富有人文精神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军工企业文化建设承载者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伟大梦想,是军工企业发展壮大、国防科技实力提升的需要,也是增强文化软实力、实现文化强国目标的需要。这也从根本上决定了军工企业文化建设不能直接照搬其他企业的经验,而要从自身的行业背景和企业特色出发,不断探索和构建符合中国国情和企业自身发展要求的企业文化体系。军工企业文化建设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重要课题。因此,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新时期军工企业文化建设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不仅会促进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和发展,也将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注入新的内容和活力。本文以马克思主义为研究视角,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总结军工企业文化建设的得与失、借鉴国外军工企业文化建设的有益经验,去思考新时期军工企业文化建设所要依托的理论基础和遵循的基本理念。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追问,进一步思考如何构建适合军工企业自身的发展实际、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突出现代军工企业特色的企业文化建设体系。从历史维度出发,建国后的中国军工企业文化建设经历了三个阶段:建国后计划经济体制下军工企业文化建设、改革开放初期市场经济体制下军工企业文化建设、全面深化改革时期的军工企业文化建设。从他们的建设状况、本质特点、实践功能以及存在的问题中可总结出具有借鉴意义的历史启示。每个阶段的军工企业文化都有着与时代主题相呼应的内涵而独具魅力,经过几十年的探索,军工企业文化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然而由于时代的局限,军工企业文化建设尚缺乏系统的理论规划和健全的组织机构,因此,企业文化缺乏自身的特色,也不能与企业的经营管理相协调。从现实的维度出发,市场经济的建立、外交战略的调整和价值观念的变迁给新时期军工企业文化建设构成了最严峻的挑战。市场经济带来的文化、价值与理念的冲突,对军工企业文化来说是一场革命。国际局势的变迁和我国外交战略的调整是对军工企业能否承担和履行历史使命的考验。价值观念的变迁尤其是不良社会风气的负面影响,是对军工企业凝聚力和企业员工意志力的考验。指导思想是军工企业文化建设的根本路线、方针和政策,是企业文化建设的行动指南,军工企业文化建设首先应立足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以此为指导为军工企业文化建设确立根本的发展方向;其次,在多元化的价值体系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始终占据着主导的地位,它是一个社会意识形态的灵魂。因此,在军工企业文化建设中,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引领、“中国梦”理念的思想指导和文化强国目标的方向指引为军工企业开展企业文化建设提供理论依据和精神动力;最后,对新时期军工企业文化建设理念和实践发展的深入研究不论是对企业、社会还是对整个国家都应当具备现实意义和时代内涵:军工企业文化建设形成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重要课题;军工企业文化建设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军工企业文化建设凝聚了推动军工企业改革与发展的强大动力;军工企业文化建设适应了企业员工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新时期,面临着市场经济和全球化的双重挑战,军工企业文化建设要想在这场变革中实现其价值,必须要有先进的理念予以指导,在继承传统和改革创新之间寻求平衡,既坚持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又紧扣时代发展的脉搏。在对军工企业文化进行整合的基础上,提炼和升华出新时期军工企业文化建设应当遵循的四条基本理念:以“坚持主流、尊重多元”的理念来化解存在于军工企业中的价值差异和文化冲突;以“强军富民、追求卓越”的理念来强化军工企业历史使命;以“以人为本、改革创新”来革新军工企业的管理理念;以“适应市场、持续发展”来充实新时期军工企业的经营理念。规划军工企业文化建设的路径,构建起具有中国特色的军工企业文化理论体系是新时期军工企业文化建设研究的价值归宿和落脚点。首先,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性的动态工程,这项工程的基础性工作就是树立原则,我国军工企业的历史地位和政治使命决定了企业文化建设的三项原则:以公有制为主导、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方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其次,只有提供源源不断的文化动力、科学的组织体系、健全的制度规范、雄厚的物质依托和强大的人才后盾,才能夯实军工企业文化建设的基石。在军工企业文化的体系中,无论是树立军工企业文化建设的原则,还是夯实军工企业的基础,最终的落脚点都是为了实现企业文化建设的三大目标:提升企业的文化软实力、塑造中国特色军工企业文化和实现文化强国的远大理想。最后,落实到企业文化建设的具体实践当中,始终围绕着培育军工企业的价值观、凝练企业精神、践行企业发展理念和履行企业社会责任这四项核心内容。

解冬冬[8](2016)在《基于儒家管理思想的企业文化构建研究》文中指出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世界已然变成了人们所畅想的“地球村”,科学技术的竞争也愈演愈烈。与此同时,同类产品的不断增多以及产品之间内质性的不断趋同,人们对一个企业产品的要求不再仅仅是产品本身,而更多的是产品背后所带来的文化认同与感受。文化软实力逐渐成为了企业屹立于世界群企之林,得以长足发展、获得百年基业的保证。企业文化的建立,根本上是企业管理哲学与思想价值观的树立。然而当前中国的企业运营,出现了严重的价值观错乱。企业文化推行只重形式,缺乏内涵;企业高层缺乏重视,无法以身示范;企业利义观混乱,频现急功近利行为;企业诚信缺乏,顾客忧虑比重上升。这些现象的出现严重制约了我国企业的和谐健康发展。回本溯源,我们可以看到,企业众多问题的背后是企业脱离传统道德,企业文化价值观扭曲的表现。我们知道,社会大环境中的任何一种集体文化都是根植于社会文化的一种亚文化,企业文化也不例外。中国的企业,成长于中国社会的文化环境之中,企业的企业文化也必然受中国文化的影响。中华民族几千年辉煌灿烂的文化以无形的巨大力量影响着我们民族的性格和行为方式,尤以于百家争鸣中脱颖而出的儒家文化影响至深。因此要解决当前我国由企业文化观念错乱而导致的一系列问题,需要回归到以儒家思想为重的中国文化中去,将传统文化中优秀的道德品质灌输到企业文化之中,拨正企业混乱的价值观。扭转企业风气,纠正企业的错误行为虽然是一个庞大的工程,绝非几个人的力量可以完成,但本文仍希望能够通过对中国文化与企业文化的研究,为改善中国企业急功近利的风气,解决企业“其兴也速,其衰也忽”的现象提供一些启示和建议。基于此,本文以儒家管理思想为研究核心,通过对儒家管理思想在文献和企业中的应用所做的统计分析,得出了学者及企业重视的儒家管理思想。进而,依据所得出的统计结果和权威文献,将儒家管理思想按文化的四个维度进行了划分。根据对儒家管理思想文化四维度的划分,我们构建了企业儒家管理文化模型。最后,文章以山东省三家优秀的儒家管理文化企业作为案例,对他们的企业文化进行了实例分析,总结出了三家企业在精神、制度、行为、物质四个文化维度方面儒家管理文化构建所取得的成果,为今后企业构建儒家管理文化提供了借鉴,并为今后企业文化构建提供了四点启示:国学文化助力企业实现和谐发展;以人为本-以义统利构建和谐买卖关系;注重文化培训,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关注社会价值,履行道义责任。

陈瑞欣[9](2016)在《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周边外交思想与实践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中共十八大后,中国调整了周边外交政策。在2013年10月的周边外交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提出“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正确义利观和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并为今后5至10年中国进行周边外交作出战略部署,确定了战略目标、基本方针和解决方案。在2014年11月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再次强调要抓好周边外交工作,深化同周边国家的互利合作与互联互通。这两次的外交工作会议确定了今后一个时期中国外交的大政方针,为周边外交工作指明了方向。论文以中共十八大作为时间节点,研究十八大以来中国周边外交思想与实践。论文首先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周边外交政策发生的变化进行了历史的回顾,认为改革开放以来周边外交政策调整由国家大战略决定、受大国因素、经济因素、安全因素影响;周边外交区域合作由经济领域扩展到政治、经济、安全、人文诸领域并重;周边安全由政治军事领域逐渐扩展到经济和舆论领域。论文分析了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周边外交政策调整的背景因素,认为它们主要有以下三点:一,服务于中国提出的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大战略;二,中国与周边国家复杂海疆争端以及其他一些因素促使中国必须调整周边外交政策;三,美国战略重心东移对中国周边环境造成的复杂局面促使中国必须调整周边外交政策。论文着重探讨了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周边外交思想和实践几个方面的调整。周边外交思想方面,明确提出了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正确义利观、周边命运共同体等。在周边外交思想的指导下,中国周边外交从政治、经济、安全、人文等方面全面推进。政治上,中国国家领导人频繁与周边国家领导人会面,加深战略互信,并丰富和平发展战略思想;经济上,把“一带一路”建设与沿线国家的发展战略相对接,积极筹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丝路基金,加快与周边国家的金融合作,积极参与周边国家互联互通建设;安全上,加强与周边国家军队联演联训,积极传播中国的防御性国防政策,加强与周边国家在非传统安全的合作;人文交流上,加大对周边国家的教育文化援助力度,国家领导人率先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重视培养睦邻友好的生力军,推进与周边国家睦邻互信关系。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周边外交实践呈现立体化、多元化、跨越时空的基本特征。论文也分析了目前中国周边外交面临的挑战,并从政治、经济、安全、人文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思考。认为政治上应加强与周边国家战略互信,与美国建设新型大国关系;经济上通过“一带一路”建设顺利与周边国家发展战略实现对接,积极应对人民币国际化风险和周边国家主权债务风险;安全上应借鉴陆地划界的经验妥善解决海岛争端,同时改善中国舆论传播机制,化解舆论风险;人文上应坚持与周边国家扩大人文交流,培养睦邻友好的后备军;加速中国主流媒体国际化进程,不断引导周边国家媒体舆论发挥正能量。

赵磊[10](2016)在《“一带一路”需要什么样的中国企业》文中认为在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企业的崛起不仅应是经济事件,更应该是文化事件。有一句话非常有道理,即五年的企业靠产品,十年的企业靠技术,百年的企业靠文化。中国企业目前可能不缺产品、不缺技术,但文化软实力是中国企业的最大"软肋"。

二、中国企业要慎待使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国企业要慎待使命(论文提纲范文)

(1)河南省交通规划设计公司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1.1.1 选题的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1.2.2 国外研究综述
        1.2.3 国内研究状况
        1.2.4 对现有文献的评述
    1.3 研究方法与内容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第二章 企业发展战略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
    2.1 战略管理理论综述
        2.1.1 竞争优势理论
        2.1.2 战略联盟理论
        2.1.3 核心竞争力理论
    2.2 战略管理分析方法
        2.2.1 宏观环境因素分析(PEST)
        2.2.2 波特五力模型
        2.2.3 SWOT分析模型
        2.2.4 层次分析法(AHP)
    本章小结
第3章 公司发展内外部环境分析
    3.1 公司基本情况
    3.2 公司发展的外部环境分析
        3.2.1 宏观环境分析
        3.2.2 行业环境分析
        3.2.3 竞争环境分析(波特五力模型分析)
    3.3 公司发展的内部环境分析
        3.3.1 公司核心竞争力分析
        3.3.2 公司内部资源分析
        3.3.3 市场份额分析
第4章 SWOT分析
    4.1 优势分析
    4.2 劣势分析
    4.3 机遇分析
    4.4 威胁分析
    4.5 SWOT分析
    本章小结
第5章 战略分析与战略制定
    5.1 战略目标
    5.2 战略定位
    5.3 战略制定
        5.3.1 多元化战略
        5.3.2 实施一体化战略
        5.3.3 国际化战略
第6章 战略实施的保障措施
    6.1 组织结构保障
    6.2 加强前沿技术研究,提高技术创新能力
    6.3 提高公司管理能力
    6.4 信息系统保障
结论与展望
主要参考文献
致谢

(2)转型战略的“定位”与“导航”(论文提纲范文)

决策起点:先定位还是先建立核心能力?
动态战略定位模型
转型升级的“路径规划”
结语

(3)嵌入文化差异的人员激励体系对国际工程项目管理绩效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研究内容、路线和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技术路线
        1.3.3 研究方法
    1.4 研究创新
    1.5 本章小结
第2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2.1 理论基础
        2.1.1 激励理论
        2.1.2 关系治理理论
        2.1.3 生命周期理论
        2.1.4 目标管理理论
    2.2 人员激励体系的相关研究
        2.2.1 人员激励的概念及其解读
        2.2.2 工程项目全周期视角下人员激励体系的相关研究
        2.2.3 综合激励理论的相关研究
        2.2.4 内在性激励的相关研究
        2.2.5 外在性激励的相关研究
        2.2.6 内在性激励和外在性激励的综合性研究
    2.3 文化差异与人员激励体系的相关研究
        2.3.1 文化差异的概念及其解读
        2.3.2 社会学分析范式下文化差异对人员激励体系的影响
        2.3.3 管理学分析范式下文化差异对人员激励体系的影响
        2.3.4 国际工程项目视角下文化差异对人员激励体系的影响
        2.3.5 其他多维度视角下文化差异对人员激励体系的影响
    2.4 国际工程项目管理绩效的相关研究
        2.4.1 国际工程项目管理绩效的概念及其解读
        2.4.2 人员激励体系对国际工程项目管理绩效的影响
        2.4.3 文化差异对国际工程项目管理绩效的影响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嵌入文化差异的国际工程项目人员激励体系构建
    3.1 嵌入文化差异的人员激励体系建立原则
        3.1.1 国际工程项目人员激励的特点
        3.1.2 嵌入文化差异的人员激励体系建立原则
    3.2 基于扎根理论的国际工程项目人员激励体系构建
        3.2.1 研究样本的选择
        3.2.2 资料的收集
        3.2.3 资料分析与编码
        3.2.4 嵌入文化差异的人员激励体系的构建
    3.3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国际工程项目人员激励体系指标评价
        3.3.1 中非国际工程项目的发展趋势、特点及存在问题
        3.3.2 国际工程项目的人员激励体系研究
        3.3.3 国际工程项目人员激励体系的评价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人员激励体系对国际工程项目管理绩效影响的理论模型构建
    4.1 变量的界定及维度划分
        4.1.1 文化差异的界定及维度
        4.1.2 公司制度的界定及维度
        4.1.3 工作绩效的界定及维度
        4.1.4 国际工程项目管理绩效的界定及维度
    4.2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4.2.1 人员激励体系对国际工程项目管理绩效的影响分析
        4.2.2 工作绩效对国际工程项目管理绩效的影响分析
        4.2.3 人员激励体系对工作绩效的影响分析
        4.2.4 文化差异和公司制度的调节作用分析
        4.2.5 员工素质、领导能力和合作信任对国际工程项目管理绩效的影响分析
    4.3 理论模型的构建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人员激励体系影响国际工程项目管理绩效的实证分析
    5.1 调查方案设计与数据采集
        5.1.1 调查方案的设计
        5.1.2 预调查
        5.1.3 信度与效度检验
        5.1.4 正式调查
        5.1.5 正式调查数据的预处理
    5.2 描述性统计分析
    5.3 结构方程模型分析过程
        5.3.1 结构方程模型的建立
        5.3.2 结构方程模型的参数估计
        5.3.3 结构方程模型的评价
    5.4 实证结果与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管理启示
    6.3 研究的局限性与展望
        6.3.1 研究的局限性
        6.3.2 研究展望
    6.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附录
图目录
表目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4)FX医药公司连续并购的绩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连续并购
        1.2.2 连续并购绩效
        1.2.3 文献述评
    1.3 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内容
第2章 连续并购的基础理论
    2.1 连续并购动因
        2.1.1 产业链理论
        2.1.2 市场势力理论
        2.1.3 协同效应理论
    2.2 连续并购绩效
        2.2.1 协同效应
        2.2.2 企业价值
    2.3 并购流程下的绩效提升路径
        2.3.1 战略决策环节
        2.3.2 并购准备环节
        2.3.3 并购实施环节
        2.3.4 并购整合环节
第3章 FX医药公司连续并购案例介绍
    3.1 FX医药公司简介
    3.2 FX医药公司连续并购的历程
    3.3 FX医药公司连续并购的动因
        3.3.1 实现产业整合以完善公司产业链
        3.3.2 获取更多支持以加强核心竞争力
        3.3.3 优化资源配置以获得协同效应
    3.4 FX医药公司连续并购的运作方式
        3.4.1 并购战略的布局
        3.4.2 并购对象的搜选
        3.4.3 并购对价的制定
        3.4.4 支付方式的选择
        3.4.5 并购整合的开展
第4章 FX医药公司连续并购绩效的评价
    4.1 协同效应全面实现
        4.1.1 经营协同效应分析
        4.1.2 管理协同效应分析
        4.1.3 财务协同效应分析
    4.2 企业价值显着增加
        4.2.1 EVA的计算结果
        4.2.2 企业价值变动的分析
第5章 FX医药公司连续并购绩效提升的启示
    5.1 全产业链指导下的动态化战略布局
        5.1.1 持续完善企业产业链
        5.1.2 分阶段调整战略布局
    5.2 规范标准要求下的充分化并购准备
        5.2.1 并购对象选择标准规范化
        5.2.2 目标公司尽职调查模块化
    5.3 买卖双方特点下的区别化并购实施
        5.3.1 基于并购标的运用区别定价机制
        5.3.2 基于自身实际选用合理支付方式
    5.4 多领域并重下的全面化并购整合
        5.4.1 战略整合分步骤推进
        5.4.2 组织结构整合分层次进行
        5.4.3 业务活动整合分环节开展
        5.4.4 人力资源整合注重微调
        5.4.5 文化整合讲究兼容并包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5)我的改革心路4(论文提纲范文)

双料董事长
    ◆“让志平去, 他能把这件事做好”
    ◆打开大家思想的天窗
    ◆“四合一”重组, 把央企医药资源组合起来
    ◆把中药发扬光大, 是我们的责任
    ◆带出了两个世界500强
    ◆“田园将芜胡不归”
混改试点
    ◆十八届三中全会一锤定音, 我悬着的心落地了
    ◆混合所有制不是简单的一混了之
    ◆混改中的优秀民营企业家, 是我们的大小英雄
    ◆把混合所有制进行到底
    ◆让所有者利益和劳动者利益能够共享

(6)中国共产党对境外发展经济经验的认识与借鉴(1976-1984)(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与选题意义
        (一) 研究缘起
        (二) 选题意义
    二、概念界定与研究资料
        (一) 概念界定
        (二) 研究资料
    三、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
        (一) 研究的基本状况概述
        (二) 研究的主要内容及观点
        (三) 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四、研究方法
        (一) 历史分析法
        (二) 文献分析法
        (三) 比较分析法
    五、重点、难点与创新点
        (一) 研究重点
        (二) 研究难点
        (三) 研究创新点
第一章 学习借鉴境外发展经济经验的背景
    第一节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的经济社会状况
        一、国民经济遭受重创
        二、人民生活长期得不到改善
        三、社会各界渴望变革
    第二节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的中共党内思想状况
        一、执政使命意识逐渐觉醒
        二、执政危机意识日益浓厚
        三、把耽误的时间抢回来
    第三节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的世界形势
        一、世界政治格局寻求新的平衡
        二、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和科技的高速发展
        三、产业转移与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的崛起
        四、苏东社会主义国家普遍推行改革
第二章 对外交流考察与改革开放决策的作出
    第一节 历史大转折前的思想“解冻”和发展探索
        一、世界局势的新研判
        二、思想解放潮流涌动
        三、工作重点逐渐转移
    第二节 学习借鉴境外发展经济经验的初步行动
        一、邓小平对学习借鉴境外发展经济经验的支持
        二、召开世界经济讨论会研究境外经验
        三、领导人主动出访“触摸世界”
        四、有计划地组织对外考察“探路”
    第三节 中共高层对境外发展经济经验的内部讨论
        一、中央政治局听取讨论考察汇报
        二、国务院务虚会讨论如何加快现代化建设速度
        三、中央工作会议讨论境外快速发展经济经验
第三章 借鉴境外发展经济经验的总结深化与“中国式的现代化”的提出
    第一节 对学习借鉴境外发展经济经验的反思
        一、陈云、薛暮桥等对盲目引进的批评
        二、中共高层讨论和部署经济调整
        三、控制引进规模和制定引进政策
        四、财政经济委员会组织大规模经济问题调研
    第二节 学习借鉴境外发展经济经验的深化和落实
        一、对外考察专业性、针对性加强
        二、境外访问团和专家的来访与“传经”
        三、参与和召开国际会议
        四、成立中国企业管理协会和举办企业管理研究班
    第三节 西方经济学说的引入
        一、西方经济学说引入的主要路径
        二、三次大型西方经济学讲座(讲习班)
        三、西方经济学引入的重要作用和深远意义
    第四节 “中国式的现代化”的提出
        一、经济政策的转变和建立经济特区
        二、两份《初步意见》的制定和经济体制改革方向的探讨
        三、邓小平提出“中国式的现代化”
第四章 借鉴境外经济体制改革经验与经济体制改革决定的出台
    第一节 学习借鉴重点转移到经济体制改革理论与实践
        一、苏东经济体制改革经验的考察
        二、苏东经济体制改革理论的引入
        三、苏东经济体制改革经验的探讨和研究
        四、联邦德国社会市场经济体制等西方经验的学习借鉴
    第二节 学习和借鉴重要国际组织的经验
        一、联合国提供的考察与培训
        二、世界银行对中国的两份考察报告
    第三节 引进国外智力决定的出台和初步成效
        一、引进国外智力的历史经验与新的探索
        二、邓小平关于引进国外智力的讲话和引进国外智力政策出台
        三、引进国外智力政策的初步落实和成效
    第四节 “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改革目标的确立和借鉴境外发展经济经验进入新阶段
        一、改革中的问题和境外因素的影响
        二、邓小平视察南方与商品经济意见再次提出
        三、1984年莫干山会议与新一代经济理论人才崛起
        四、《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的出台
        五、巴山轮会议标志借鉴境外经验进入新阶段
小结
    一、中共学习借鉴境外发展经济经验的原则和路径
    二、中共学习借鉴境外发展经济经验的作用和影响
    三、中共学习借鉴境外发展经济经验的经验和启示
参考文献
附件1 中国领导人出访一览表(1976. 10—1984. 12)
附件2 1978年引进22项工程项目表
附件3 赵人伟等就经济改革问题向布鲁斯的提问
附件4 一个大学在政治经济学教学中提出的一些问题(资本主义部分)
在学期间发表论文
后记

(7)新时期军工企业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和缘起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1.3.1 国内研究现状评述
        1.3.2 国外研究现状评述
    1.4 研究思路和创新点
        1.4.1 研究的逻辑思路
        1.4.2 文章的创新之处
    1.5 研究框架和方法
        1.5.1 研究的基本架构
        1.5.2 研究的主要方法
第二章 军工企业文化的内涵与本质
    2.1 文化的内涵解析
        2.1.1 文化及其存在样态
        2.1.2 文化的基本特征
        2.1.3 文化的本质与功能
    2.2 企业文化的概念界定
        2.2.1 企业文化的内涵
        2.2.2 企业文化的发展
        2.2.3 企业文化的功能
    2.3 军工企业文化的本质阐释
        2.3.1 军工企业的产生与发展
        2.3.2 军工企业文化的内涵与特征
        2.3.3 军工企业文化的主要功能
第三章 军工企业文化建设的历史进程
    3.1 建国后计划经济体制下军工企业文化建设
        3.1.1 军工企业文化的发展
        3.1.2 军工企业文化建设的特点
        3.1.3 军工企业文化建设的功能
        3.1.4 军工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3.2 改革开放初期市场经济体制下军工企业文化建设
        3.2.1 军工企业文化的发展
        3.2.2 军工企业文化建设的特点
        3.2.3 军工企业文化建设的功能
        3.2.4 军工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3.3 全面深化改革时期的军工企业文化建设
        3.3.1 军工企业文化的发展
        3.3.2 军工企业文化建设的特点
        3.3.3 军工企业文化建设的功能
        3.3.4 军工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3.4 军工企业文化建设历程的经验总结
        3.4.1 企业文化建设要契合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
        3.4.2 企业文化建设要顺应改革创新的时代潮流
        3.4.3 企业文化建设要坚守强军富民的企业使命
        3.4.4 企业文化建设要统筹军工行业的各方力量
第四章 军工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与反思
    4.1 军工企业文化建设取得的成就
        4.1.1 初步建立与军工企业发展相适应的企业文化
        4.1.2 有效发挥文化对企业发展创新的引领作用
        4.1.3 大幅提升军工企业员工的文化素养
    4.2 军工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缺陷
        4.2.1 军工企业文化建设缺乏系统的理论规划
        4.2.2 军工企业文化建设的组织机构尚未健全
        4.2.3 军工企业管理与企业文化建设不协调
        4.2.4 军工企业文化的特色不够鲜明
    4.3 军工企业文化建设面临的挑战
        4.3.1 市场经济的建立对军工企业文化建设的挑战
        4.3.2 外交战略的调整对军工企业文化建设的挑战
        4.3.3 价值观念的变迁对军工企业文化建设的挑战
    4.4 国外军工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与启示
        4.4.1 美国、日本军工企业文化建设概况
        4.4.2 美国、日本军工企业文化的总体特征
        4.4.3 美国、日本军工企业文化建设的经验借鉴
第五章 新时期军工企业文化建设的理论基础
    5.1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企业文化建设思想
        5.1.1 马克思主义文化价值观
        5.1.2 毛泽东的文化建设思想
        5.1.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思想
    5.2 新时期军工企业文化建设思想
        5.2.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引领
        5.2.2 “中国梦”理念的思想指导
        5.2.3 文化强国目标的方向指引
    5.3 军工企业文化建设的时代内涵
        5.3.1 形成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重要课题
        5.3.2 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组成部分
        5.3.3 凝聚推动军工企业改革与发展的强大动力
        5.3.4 适应促进企业员工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
第六章 新时期军工企业文化建设的基本理念
    6.1 文化冲突的化解:坚持主流、尊重多元
        6.1.1 坚持主流,夯实企业核心价值观
        6.1.2 尊重多元,化解企业文化冲突
    6.2 军工企业历史使命:强军富民、追求卓越
        6.2.1 强军富民,明确军工企业历史使命
        6.2.2 追求卓越,建立企业员工共同愿景
    6.3 军工企业管理理念:以人为本、改革创新
        6.3.1 以人为本,员工与企业和谐共进
        6.3.2 改革创新,以科技筑腾飞之路
    6.4 军工企业经营理念:适应市场、持续发展
        6.4.1 适应市场,改革创新的前提基础
        6.4.2 持续发展,企业发展的终极要义
第七章 新时期军工企业文化建设的路径规划
    7.1 树立军工企业文化建设的原则
        7.1.1 坚持以公有制为主导的原则
        7.1.2 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方向的原则
        7.1.3 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的原则
    7.2 夯实新时期军工企业文化建设的基础
        7.2.1 传承深厚的文化积淀
        7.2.2 构建科学的组织体系
        7.2.3 建立严格的制度规范
        7.2.4 夯实良好的物质基础
        7.2.5 筑牢强大的人才后盾
    7.3 确立军工企业文化建设的目标
        7.3.1 提升军工企业文化软实力
        7.3.2 塑造中国特色军工企业文化
        7.3.3 实现文化强国的远大理想
    7.4 聚焦军工企业文化建设的内容
        7.4.1 培育军工企业的价值观
        7.4.2 凝练军工企业的企业精神
        7.4.3 履行军工企业的社会责任
第八章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8)基于儒家管理思想的企业文化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的背景
        1.1.2 研究的意义
    1.2 相关理论研究现状
        1.2.1 企业文化研究现状
        1.2.2 企业文化中的儒家管理思想研究现状
    1.3 研究的内容与结构
        1.3.1 研究的内容
        1.3.2 研究的结构
    1.4 研究的方法与创新点
        1.4.1 研究的方法
        1.4.2 论文的创新点
第二章 中国企业文化发展现状、问题及原因分析
    2.1 企业文化的内涵及特征
        2.1.1 企业文化的内涵
        2.1.2 企业文化的特征
    2.2 我国企业文化发展现状
        2.2.1 我国企业文化的模式与特点
        2.2.2 我国企业文化发展现状及问题
    2.3 我国企业文化存在问题原因分析
        2.3.1 企业文化发展问题的表层原因分析
        2.3.2 企业文化发展问题的深层原因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企业文化中的儒家管理思想统计分析
    3.1 儒家管理思想的形成及其发展
    3.2 儒家管理思想文献描述性统计分析
        3.2.1 研究方法介绍
        3.2.2 研究对象选择
        3.2.3 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
    3.3 儒家管理思想在企业文化中的应用统计分析
        3.3.1 研究对象与方法的选择
        3.3.2 研究内容分析
    3.4 儒家管理思想在企业文化构建中的内容
        3.4.1 儒家管理思想精神层面内容
        3.4.2 儒家管理思想制度层面内容
        3.4.3 儒家管理思想行为层面内容
        3.4.4 儒家管理思想物质层面内容
        3.4.5 企业文化中的儒家管理思想框架
    3.5 儒家管理思想对企业文化建设的意义
        3.5.1 企业文化的根与魂
        3.5.2 根植性强
        3.5.3 影响范围广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儒家管理思想的企业文化模型构建
    4.1 模型构建的基本特征
        4.1.1 领导价值观为核心
        4.1.2 人本思想为基础
        4.1.3 以礼当先为方法
        4.1.4 以和为贵为目标
    4.2 模型构建的总体规划
        4.2.1 构建原则
        4.2.2 指导思想
        4.2.3 全局规划
    4.3 模型构建的基本架构
        4.3.1 哲学架构
        4.3.2 基本要素架构
        4.3.3 运行流程构架
    4.4 基于儒家管理思想的企业文化构建模型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儒家管理文化成功企业案例分析
    5.1“仁爱”为本的A企业
        5.1.1 A企业简况
        5.1.2 A企业企业文化概述
        5.1.3 A企业儒家管理文化分析
        5.1.4 A企业儒家管理文化总结
    5.2“和谐”发展的B企业
        5.2.1 B企业简况
        5.2.2 B企业企业文化概述
        5.2.3 B企业儒家管理文化分析
        5.2.4 B企业儒家管理文化总结
    5.3“忠孝”为心的C企业
        5.3.1 C企业简况
        5.3.2 C企业儒家管理文化概述
        5.3.3 C企业儒家管理文化分析
        5.3.4 C企业儒家管理文化总结
    5.4 成功的企业文化案例对构建儒家管理文化的启示
        5.4.1 国学文化助力企业实现和谐发展
        5.4.2 以人为本-以义统利构建和谐买卖关系
        5.4.3 注重文化培训,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
        5.4.4 关注社会价值,履行道义责任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9)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周边外交思想与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第一节 选题缘由与研究价值
        一、选题缘由
        二、研究价值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论文结构
        一、研究方法
        二、论文结构
第一章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周边外交政策的发展变化
    第一节 周边外交的内涵与中国周边国家范围
        一、周边外交的含义
        二、中国周边国家范围
    第二节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周边外交政策的演变过程
        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周边外交政策的变化
        二、影响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周边外交政策变化的因素
第二章 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周边外交政策变化的背景
    第一节 中国国家大战略与中国周边外交政策
        一、中国国家大战略内容
        二、中国国家大战略需要调整周边外交政策
    第二节 中国与相关国家海洋争端凸显周边外交的重要性
        一、中国与相关国家海洋争端近况
        二、中国维护海洋权益须加强周边外交
    第三节 美国战略重心东移促使中国必须高度重视周边外交
        一、美国战略重心东移导致中国周边环境日趋复杂
        二、中国周边外交必须与时俱进方能应对复杂事态
第三章 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周边外交思想的主要内容
    第一节 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
        一、亲、诚、惠、容周边外交理念的提出
        二、践行亲、诚、惠、容周边外交理念的意义
    第二节 先义后利的新型义利观
        一、新型义利观的提出
        二、践行新型义利观的意义
    第三节 荣损与共的周边命运共同体
        一、周边命运共同体的提出
        二、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的意义
第四章 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周边外交政策实践
    第一节 加强与周边国家的政治互信
        一、加强双边外交,深化睦邻友好关系
        二、推进多边外交,贡献中国智慧
        三、丰富和平发展战略思想
    第二节 深化与周边国家的经济融合
        一、倡导推动“一带一路”建设
        二、加快与周边国家金融合作
        三、加强与周边国家经济合作
    第三节 拓展与周边国家的安全合作
        一、推进与周边国家的传统安全合作
        二、扩展与周边国家的非传统安全合作
        三、积极参与多边安全机制构建
    第四节 扩大与周边国家的人文交流
        一、加深与周边国家的人文交流
        二、开创对周边国家传播的新格局
        三、塑造良好的中国国家形象
第五章 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周边外交的特征
    第一节 参与主体的立体化
        一、政府先行,民间活跃
        二、议会推动,政党跟进
    第二节 参与领域的多元化
        一、与周边国家构建新型伙伴关系
        二、与周边国家加强经济、安全、人文合作的新布局
    第三节 参与内容的跨越时空
        一、人文交流跨越时空
        二、经济外交跨越时空
第六章 未来中国周边外交的发展思考
    第一节 当前中国周边外交面临的挑战
        一、政治因素影响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
        二、TPP的签订等因素影响中国与周边国家经济发展
        三、日、美、邻因素影响中国周边安全
        四、塑造良好的国家形象任务艰巨
    第二节 促进未来中国周边外交的基本对策
        一、处理好中、美、邻之间的政治关系
        二、采取措施应对经济发展不利因素
        三、积极应对周边地区传统与非传统安全威胁
        四、采用多种手段塑造良好国家形象
参考文献
后记

四、中国企业要慎待使命(论文参考文献)

  • [1]河南省交通规划设计公司发展战略研究[D]. 陈百灵. 兰州理工大学, 2020(03)
  • [2]转型战略的“定位”与“导航”[J]. 皮圣雷,张健珊,梁健濠. 清华管理评论, 2020(03)
  • [3]嵌入文化差异的人员激励体系对国际工程项目管理绩效的影响研究[D]. 李慧娟. 山东大学, 2019(02)
  • [4]FX医药公司连续并购的绩效研究[D]. 袁宏巨. 湖南大学, 2019(06)
  • [5]我的改革心路4[J]. 宋志平. 中国建材, 2018(07)
  • [6]中国共产党对境外发展经济经验的认识与借鉴(1976-1984)[D]. 文世芳. 中共中央党校, 2017(06)
  • [7]新时期军工企业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 李晓义.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17(02)
  • [8]基于儒家管理思想的企业文化构建研究[D]. 解冬冬. 济南大学, 2016(03)
  • [9]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周边外交思想与实践研究[D]. 陈瑞欣. 华中师范大学, 2016(01)
  • [10]“一带一路”需要什么样的中国企业[J]. 赵磊. 中国远洋航务, 2016(01)

标签:;  ;  ;  ;  ;  

中国企业应谨慎对待自己的使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